北港

①在今浙江象山县东北。《方舆纪要》卷92象山县:北港“在县东北十五里,东达大洋,西距奉化之鲒崎山”。

②一名笨港。原指今台湾北港溪下游北港镇一带。为台湾岛上汉族移民最先到达并开发的地区。连横《台湾通史·开辟纪》载:漳、泉边民渐来台湾,而“以北港为互市之口”。同书卷29《颜思齐郑芝龙列传》载: 明天启四年(1624),漳州人颜思齐、泉州人郑芝龙率其党羽“至台湾,入北港,筑寨以居”。是颜思齐、郑芝龙开台时已有北港之名。故明代曾一度称台湾为北港。《方舆纪要》卷99晋江县“彭湖屿”条:“北港盖在彭湖之东南,亦谓之台湾。”


台湾省地名。始见于明。《大清一统志》作笨港。所指有三义:(1)今台湾岛西南北港溪下游北港镇一带。本省开拓初期从大陆移来的居民多在此登陆,是大陆与台湾交往的主要港湾。明天启四年(1624年),颜思齐、郑芝龙等入台湾即据北港。中心地今北港镇,在康熙年间已形成河港街,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建立妈祖庙,为今日朝天宫之前身。(2)台湾本岛。《明史·鸡笼传》:“鸡笼山在彭湖屿东北,故名北港,又名东番。”(3)泛指台湾中、南部地区。《顺风相送》:松浦往吕宋,“丙午六更见北港、沙马头”。《读史方舆纪要》:“北港即彭湖之唇齿”,“北港盖在澎湖之东南,亦谓之台湾”。


【检索北港】 古籍全文检索:北港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