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简倒载

同“山公倒载”。唐 李瀚蒙求》:“陈遵投辖,山简倒载。”


【典源】《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简) 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暮) 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复能乘骏马, 倒著白接䍠。 举手问葛强, 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强是其爱将,并州人也。”注引《襄阳记》曰:“汉侍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燕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曰:‘此是我高阳池也!’襄阳小儿歌之。”《晋书·山简传》: 山简镇襄阳,“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 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时时能骑马, 倒著白接䍠。举鞭问葛强,何如并州儿?’强家在并州,简爱将也。”

【今译】 晋代山简 (字季伦) 镇守襄阳时,经常到风景优雅的习家池嬉游纵饮,每每大醉而归。自己称之为高阳池。人们为他编成歌谣,歌中说: 山公到高阳池游乐嗜酒,酩酊大醉,日落后才倒载而归。他仍能骑马,倒戴着头巾,并扬手 (鞭) 问他的爱将葛强:“与并州健儿相比,我怎么样?”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豪饮醉酒,不拘礼仪; 也指饮宴风雅之事。

【典形】 倒季伦、 倒接䍠、 高阳倒载、 高阳兴、 呼葛强、 接䍠斜、 山公酩酊、山翁倒载、山翁醉、习池、习池游、载酒山简、醉习园、山公倒载、欢于到习家、樽前着葛强、醉倒山翁、拍手笑山简、 接䍠颠倒、 葛强亲近、 高阳俦侣、 接䍠倒著、 留醉山翁、 倒着接䍠、 载酒习池、 山简骑马、 山阳倒载、倒载山公、山公高致、葛强池、高阳侣、 高阳池、 白接䍠、 习池饮、 习家池、山简醉、山简马、山简兴、山公回、 山公醉、 花间接䍠、 山简接䍠倒。

【示例】

〔倒季伦〕 唐·李商隐《道士胡君新井碣铭》:“覆景升之伯雅,倒季伦之接䍠。”

〔倒接䍠〕北周·庾信《杨柳歌》:“不如饮酒高阳池, 日暮归时倒接䍠。”

〔高阳倒载〕 宋·宋祁《集西园》:“芳辰物物皆堪爱,并作高阳倒载媒。”

〔高阳兴〕 唐·白居易《喜梦行自冯翊归洛,兼呈令公》:“上客新从左辅回,高阳兴助洛阳才。”

〔呼葛强〕 清·王士禛《九日与方尔止等集平山堂》:“与君并坐但鼓瑟,醉倒聊复呼葛强。”

〔接䍠斜〕 北周·庾信《咏画屏风诗》,“非是高阳路, 莫畏接䍠斜。”

〔山公酩酊〕唐·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山翁倒载〕 宋·陈师道《和州卿推官见寄》:“为呼阿武扶头起,拟与山翁倒载回。”

〔山翁醉〕 元·王恽《平湖乐》:“谁道微官淡无味,锦障泥,路上争笑山翁醉。”

〔习池〕 宋·苏辙《送王恪郎中知襄州》:“岘首重寻碑堕泪,习池还指客横鞭。”

〔习池游〕 明·冯惟敏《傍妆台·此景亭观雨共酌》:“共拼河朔饮,散步习池游。”

〔载酒山简〕元·杨维桢《玉山草堂》:“浣花杜陵锦官里,载酒山简高阳池。”

〔醉习园〕 宋·苏轼《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儿童拍手闹黄昏,应笑山公醉习园。”


【检索山简倒载】 全文检索:山简倒载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