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治体一原治上

  默觚下   
魏源

   治篇一

人有恒言曰才情。才生于情。未有无情而有才者也。慈母情爱赤子。自有能鞠赤子之才。手足情头目。自有能捍头目之才。无情于民物而能才济民物。自古至今未之有也。小人于国于君于民。皆漠然无情。故其心思智力。不以济物。而专以伤物。是鸷禽之爪牙。虿之芒刺也。才乎才乎。诗曰。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人有恒言曰学问。未有学而不资于问者也。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绝世之资。必不如专门之夙习也。独得之见。必不如众议之参同也。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合四十九人之智。智于尧禹。岂惟自视欿然哉。道固无尽藏。人固无尽益也。是以鹿鸣得食而相呼。伐木同声而求友。

读皇皇者华之诗。喟然曰。为此诗者。其知治天下乎。一章曰周爰咨诹。二章曰周爰咨谋。三章曰周爰咨度。四章曰周爰咨询。世固有负苍生之望。为道德之宗。起而应事。望实并损者。何哉。以匡居之虚理验诸实事。其效者十不三四。以一己之意见质诸人人。其合者十不五六。古今异宜。南北异俗。自非设身处地。乌能随盂水为方圆也。自非众议参同。乌能闭户造车。出门合辙也。历山川但壮游览。而不考其形势。阅井疆但观市肆。而不察其风俗。揽人材但取文采。而不审其才德。一旦身预天下之事。利不知孰兴。害不知孰革。荐黜委任不知孰贤不肖。自非持方枘纳圆凿而何以哉。夫士而欲任天下之重。必自其勤访问始。勤访问必自其无事之日始。皇华之诗知之矣。

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强。无不富强之王道。王伯之分。在其心不在其也。心有公私。无胡越。易十三卦。述古圣人制作。首以田渔耒耜市易。且舟车致远以通之。击柝弧矢以之。禹平水土。即制贡赋而奋武。洪范八政。始食货而终宾师。无非以足食足兵。为治天下之具。后儒特因孟子义利王伯之辨。遂以兵食归之五伯。讳而不言。曾亦思足民治赋。皆圣门之事。农桑树畜。即孟子之言乎。抑思屈原志三后之纯粹。而亦曰惜往日之曾信兮。国富强而法立。孔明王佐之才。而自比管乐乎。王道至纤至悉。井牧徭役兵赋。皆性命之精微流行其闲。使其口心性躬礼义。动言万物一体。而民瘼之不求。吏治之不习。国计边防之不问。一旦与人家国。上不足制国用。外不足靖疆圉。下不足苏民困。举平日胞与民物之空谈。至此无一事可效诸民物。天下亦安用此无用之王道哉。诗曰。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工骚墨之士。以农桑为俗务。而不知俗学之病人。更甚于俗吏。托元虚之理。以政事为粗才。而不知腐儒之无用。亦同于异端。彼钱谷簿书。不可言学问矣。浮藻饾饤。可为圣贤乎。释老不可治天下国家矣。心性迂谈。可治天下乎。诗曰。民之质矣。日用饮食。

为治者不专注其大。而但事节目。则安危否泰之大端。失之目睫矣。用人者不务取其大。而专取小知。则卓荦俊伟之材。失之交臂矣。故为国家厘细务百。不若定大计一。为国家得能吏百。不若得硕辅一。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不以剚剧理繁塞艰巨。国于天地。有与立焉。斯见小欲速之弊祛。而百年苞桑之业固也。诗曰。出话不然。为犹不远。

天地之生才也。予之齿者去其角。两其足者傅之翼。是以造化无全功。阴阳无全能。以虞廷五臣皆圣人之材。而明刑教稼。治水典冑。终身不易其官。吾知孔子用世。必不使游夏司繁剧。而由求典文章。必不使曾冉专对使命。而宰赣师保坐论。天地有所不能强。而况于人乎。后世之养人用人也不然。其造之试之也。专以无益之画饼。无用之雕虫。不识兵农礼乐工虞士师为何事。及一旦用之也。则又一人而责以六官之职。或一岁而历四方民夷之风俗。举孔门四科所不兼。唐虞九官所不摄者。而望之科举兔册之人。始也桃李望其松柏。继也彩胜望其桃李。及事不治。则拊髀而叹天下之无才。呜呼。天下果真无才哉。诗曰。螟蛉有子。果蠃负之。教诲尔子。式谷似之。言所用必所养。所养必所用也。又曰。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言所用非所养。所养非所用也。

   治篇二

人主修德之难也。倍于士庶乎。奸声在堂。谀舌在旁。曼摩在。醲醴在觞。娱兽在场。所以蛊我心者四面伺之。虽有忧勤聪智之君。不能无一罅之闲也。天下之责望主德也。亦倍于士庶乎。高明之瞰者千计。中泽之嗷者亿计。敌国肘腋之环伺者万计。无一瑕玷而可匿也。无一体用而可缺也。守专城之材。不可以相。长千夫之勇。不可以将。一将一相之任。不可以君四海。况于乃逸乃喭既诞。以天位为敖乐者乎。卷阿之诗。言俾弥尔性者三。言履天位之君子。非性与天合。德足配天。即不足主百神而纲四方也。知此而不战战兢兢于上者非人情也。诗曰。天难谌斯。不易维王。

一围之木。持千钧之厦。五寸之键。而制合开者。所居要也。大匠不断。大庖不豆。大勇不。大政不险。天下大器也。君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不矜小艺。据其要。制其总。若摄气母于北斗之枢。以万物有余矣。王者之道犹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示其形。忳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若渊之深不可测也。赏罚于众人所及见。而所不及见者潜化焉。端默于众人所不加意。而人所加意者莫遁焉。彼铺张于条教号令之末。矜诩于发奸摘覆之神。曷足语知道。诗曰。之子于征。有闻无声。

诗言岂弟君子者十有八。说者曰。岂弟。乐易也。干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大哉岂弟之为德乎。世言王道无近功。此不知王道之言也。知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功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治民。非令下如流水之原。不可为善政。非立效如时雨之降。不可为圣功。故谓王道无近功者。未得其要也。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知岂弟不岂弟之分。则知王伯矣。知岂弟不岂弟之分。则知君子小人矣。后世人主之岂弟者。其汉文帝宋仁宗乎。反乎岂弟者。其汉武帝之宏羊。宋神宗之安石乎。诗曰。谁能烹鱼。溉之釜鬵。言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乱。是以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篇三

三代以上之天下。礼乐而已矣。三代以下之天下。赋役而已矣。然变风变雅。多哀行役之苦。刺征役之烦。而刺重敛者惟一硕鼠。则知井田什一尚存。履亩未税。民惟困役不困赋焉。春秋以前之诸侯。朝聘而已矣。春秋以后之诸侯。攻战而已矣。然陈郑介大国之闲。受兵无寍岁。而民俗佚冶晏如。则知其时车战之制尚存。师行所至。井湮木刊。而无攘臣妾毁廛庐之患。且请服则盟。未尝如狄之入。财贿牲畜。荡然一空焉。春秋以前有流民而无流寇。春秋以后流寇皆起于流民。宗社。痡四海。读诗则硕鼠适彼乐郊。黄鸟复我邦族。鸿雁劳来中泽。未闻潢池揭竿之患。此封建长于郡县者一也。春秋以后夷狄与中国为二。春秋以前夷狄与中国为一。读诗与春秋。知古者名山大泽不以封。列国无守险之事。故西戎徐戎陆浑之戎。赤狄白狄姜戎太原之戎。乘虚得错处其闲。后世关塞险要。尽属王朝。而长城以限华夷。戎狄攘诸塞外。此郡县之优乎封建者一也。由前三说观之。五伯者三王之罪人。中夏之功臣。由后一说观之。七雄嬴秦者。罪在一时。功在万世。

人者。天地之仁也。人之所聚。仁气积焉。人之所去。阴气积焉。山谷之中。屯兵十万。则穷冬若春。邃宇华堂。悄无綦迹。则幽阴袭人。人气所缊。横行为风。上泄为云。望气吹律。而吉凶占之。南阳洛阳晋阳凤阳。今日寥落之区。昔日云龙风虎之地。地气随人气而迁徙也。天地之性人为贵。天子者众人所积而成。而侮慢天乎。人聚则强。人散则。人静则昌。人讼则荒。人背则亡。故天子自视为众人中之一人。斯视天下为天下之天下。诗曰。无竞惟人。四方其训之。

强人之所不能。法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虽然。立能行之法。禁能革之事。而求治太速。疾恶太严。革弊太尽。亦有激而反之者矣。用人太骤。听言太轻。处己太峻。亦有能发不能收之者矣。兼黄老申韩之所长。而去其所短。斯治国之庖丁乎。诗曰。伐木掎矣。析薪杝矣。

   治篇四

医之活人。方也。杀人。亦方也。人君治天下。法也。害天下。亦法也。不难于得方。而难得用方之医。不难于立法。而难得行法之人。青苗之法。韩琦程伯子所部。必不至厉民。周家彻法。阳货荣夷公行之。断无不为暴。弓矢。中之具也。而非所以中也。法令。治之具也。而非所以治也。买公田省饷之策。出于叶适。而贾似道行之。遂以亡国。是以郡县生员二论。顾亭林之少作。日知录成而自删之。限田三篇。魏叔子三年而后成。友朋诘难而卒毁之。君子不轻为变法之议。而惟去法外之弊。弊去而法仍复其初矣。不汲汲求立法。而惟求用法之人。得其人。自能立法矣。诗曰。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治篇五

三代以上。天皆不同今日之天。地皆不同今日之地。人皆不同今日之人。物皆不同今日之物。天官之书。古有而今无者若干星。古无而今有者若干星。天差而西。岁差而东。是天不同后世之天也。浊河徙决。淤阏千里。荥泽巨野。塞为平原。济汳莫辨源流。碣石沦于渤澥。井田废而沟洫为墟。云梦竭而洞庭始大。十薮湮其九。三江阏其二。九河九江。不存其一。雍州田上上。今但平芜。扬州田下下。今称陆海。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是地不同后世之地也。燕赵郑。昔繁佳冶。齐鲁睢涣。古富绮纨。三楚今谁长鬣。勾吴岂有文身。淮徐孰戎夷之种。伊川畴被发之伦。茶黄互市。为制夷之要。疹痘有无。区中外之坊。岂可例诸唐宋以前。求其藏府之故。是人变于古矣。黍稷五谷之长。数麻菽而不数稻。亨葵五菜之主。芼蓼藿而不及菘。枌榆养老之珍。今荒馑始食其皮。荇藻宾蘩。以共祭祀。堇荼荁薇。恒佐饔飧。蜉蝣蛴螬。古实甘美之羹。陆玑言蜉蝣陶宏景言蛴螬可食皆异于今蚳蜗蜩范虫。礼则燕食之醢。今畴登鼎俎。荐齿牙。布有麻葛而无吉贝。币有黄金而无白银。纨绮称睢涣而无吴越。今皆反之。是物迁于古矣。媵娣侄于昏礼。登孙尸于祭祀。跪地以坐。抟饭以食。跣足舞蹈以为敬。刀漆以为书。贝币以为货。溜奥以为宫。四面左右以为堂。刍灵明器以为葬。乘车以战。肉刑以治。不谓大愚。则谓大戾。岂独封建之于郡县。井田之于阡陌哉。故气化无一息不变者也。其不变者道而己。势则日变而不可复者也。天有老物。人有老物。文有老物。柞薪之木。传其火而化其火。代嬗之孙。传其祖而化其祖。古乃有古。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诬今不可以为治。诬古不可以为学。诗曰。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租庸调变而两税。两税变而条编。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而复两税。舍两税而复租庸调也。乡举里选变而门望。门望变而考试。丁庸变而差役。差役变而雇役。虽圣王复作。必不舍科举而复选举。舍雇役而为差役也。邱甲变而府兵。府兵变而骑。而营伍。虽圣王复作。必不舍营伍而复为屯田。为府兵也。天下事人情所不便者。变可复人情所便者。变则不可复。江河百源。一趋于海。反江河之水而复归之山。得乎。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是以忠质文异尚。子丑寅异建。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况郡县之世而谈封建。阡陌之世而谈井田。笞杖之世而谈肉刑哉。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周颂勺篇。美成王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也。诗曰。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庄生喜言上古。上古之风。必不可复。徒使晋人糠礼法而祸世教。宋儒专言三代。三代井田封建选举。必不可复。徒使功利之徒。以迂疏病儒术。君子之为治也。无三代以上之心。则必俗。不知三代以下之情势。则必迂。读父书者不可与言兵。守陈案者不可与言律。好剿袭者不可与言文。善琴奕者不视谱。善相马者不按图。善治民者不泥法。无他。亲历诸身而已。读黄农之书。用以杀人。谓之庸医。读孔孟之书。用以误天下。得不谓之庸儒乎。靡独无益一时也。又使天下之人不信圣人之道。诗曰。园有树檀。其下维萚。君子学古之道。犹食笋而去其萚也。

   治篇六

明月之夜。可远视而不可近书。犹清谈元虚之士。不可以治民。雾霿之朝。可近书而不可远视。犹小察综练之材。不可以虑远。得诸天者固已殊矣。即学圣人之学。而性所各近者。何独不然。火日外照而内闇。故足民治赋之才。不可以语性命。此亲民而未明德者也。金水内照而外闇。故潜修养性之儒。未可皆共事功。此明德而未能亲民者也。学道者宜各自知所短。用人者宜各因其所长。勿以师儒治郡国。勿以方面之材责师儒。非体用之殊途。乃因材之难强也。若乃志伊学颜之君子。固以内圣外王为准鹄。夫何本末偏枯之有。诗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轻诺似烈而寡信。多艺似能而寡效。进锐似精而退速。讦细似察而烦苛。姝姁似惠而无实。此似是而非者也。大权似专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内明。执法似严而成物。正谏似激而情忠。此似非而是者也。非御情之相反。乃近理之多似也。听言察貌。或失其真。诡情御物。或失其实。将何道以全之乎。诗曰。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又曰。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观其生者。不在于先观我生乎。

有以兼听而得。有以兼听而失。有以独断而成。有以独断而败。晋武平吴。晋明平王敦。唐宪宗讨淮蔡。周世宗征泽潞。皆以独断而成。昭烈伐吴。苻坚伐晋。皆以独断而败。汉祖唐宗。以兼听君子而兴。汉元唐代。以兼听小人而乱。然则如之何而可。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彼骄兵愤兵贪兵。可谓知彼知己乎。为政在人。取人以身。彼贤奸杂用者。非其心之公私霿淆乎。诗曰。谁秉国成。不自为政。言当以执两为兼听。而不以狐疑为兼听也。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言当以达聪为独断。而不以臆决为独断也。

国家有一谠议。则必有数庸议以持之。有一伟略。则必有数庸略以格之。故圣人恶似是而非之人。国家忌似是而非之论。其言之有故。其持之成理。上傅会乎经义。使人主中其腊毒而不自知。君子所深恶也。汉成帝因天变。言者多攻王氏。就决于张禹。此西汉存亡一大机。而张禹以天道不可得闻解之。王氏遂不可复动。晋孝武欲废会稽王道子。此东晋存亡一大机。而徐邈以恐伤太后阻之。道子遂复柄用而不可救。西晋亡于吏蠹民困。元帝南渡。遣巡察郡邑之使。分别黜陟。而顾和以烧梁狱词柅其行。唐李德裕收吐番维州千余里之地。而僧儒以春秋纳叛人挠其议。宋夏元昊死。子幼国内乱。边臣请乘衅。而宋臣以春秋不伐丧格其谋。论卑而易行。苟安而不犯难。其何尝不近忠厚长者。其称引比附。何尝不托于六艺。夫孰知其误人家国。壹至此哉。诗曰。维号斯言。有伦有脊。

   治篇七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惟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惟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不然。但取己所明而已。但取己所近而已。语有之。夜行者前其手然而桥足也。开明于东。而万有皆烛。其不在穷理乎。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知己知人之谓耶。

度内之事。中人可能。度外之功。非豪杰不能。世俗所谓度外。君子所谓性分内也。天下大事。或利于千万世者。不必利于一时。或利于千万人者。不必利于一夫。或利于千万事者。不必利于一二端。故非任事之难。而排庸俗众议之难。诗大小二雅。言大猷者二。言远猷者二。言壮猷者一。何谓大猷。批却导窾。迎刃而解。棋局一着。胜人千百者。是也。何谓远猷。事机出耳目之表。利害及百十年之后者。是也。何谓壮猷。非常之策。陈汤不奏于公卿。破格之功。班超不谋于从事。出奇冒险。不拘文法。不顾利害者。是也。器不宏者不能胜大猷。识不裕者不能烛远猷。识远器大而无雄气胆决者。不能具壮猷。壮猷天授不可学。器识可学而扩焉。彼安常习故之流。所安者目前。所知者陈例。所辟者嫌疑。得不震而疑同声而挠格者乎。诗曰。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叹大犹之难成也。出话不然。为犹不远。叹远犹之多阻也。

古豪杰之用世。有行事可及。而望不可及者。何哉。同恩而独使人感。同威而独使人畏。同功而其名独震。同位而其势独崇。此必有出于事业名位之外者矣。有德望。有才望。有清望。晏平仲柳下惠汲黯霍光羊佑谢安高允。其德望欤。子臧季札鲁仲连杨震李固杨绾元德秀。其清望欤。管仲子产信陵君乐毅贾谊陈汤祖逖姚崇李德裕。其才望欤。不寍惟是。邓禹孔融刘备刘琨。百战百败。而当时奸雄畏之。豪杰慕之。所至从者如归市。此岂他人可强致者乎。国于天地。有与立焉。以天下之大。祖宗数百年之培养。而无一二魁垒耆硕之望。足系海内之人心。备国家之缓急。为四夷所詟服者。隐然镇压中外。如乔岳干城之可恃。故国乔木之谓何。诗曰。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国有人之谓也。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国无人之谓也。

临大事然后见才之难。何以见其难。曰。难其敏。难其周。难其暇也。事变之来。机不容发。事后追悟。与不悟同。人踌躇旬日始决者。此一见而立决之。人反复数百言不剖者。此片言立剖之。非天下至敏。其孰能与于斯。是非大较。可望而知也。利害曲折。非一望可知也。人仅悉其形。此悉其情。人仅区处目前。此旁烛未然。若数计而蓍卜。非天下至周。其孰能与于斯。震惊百里。匕鬯皆失。竭力应之。事应而力已殚。畴则行所无事。沛若有余者乎。非天下至暇。其孰能与于斯。天下无事。庸人不庸人。天下非多难。豪杰不豪杰。九死之病。可以试医。万变之乘。可以试智。昭烈与曹操。张说与姚崇。料事同而迟速不同。一敏一不敏也。

司马懿服诸葛之营垒。亚夫备吴楚于西北。一周一不周也。王坦之倒笏。而谢安赌。一暇一不暇也。三者亦出于天。亦成于学。成于学者。能希其敏周。终难希其暇豫。周公流言东征。诗不颂其多才多艺之敏。三吐三握之周。而惟曰公孙硕肤。赤舄几几。几几安也。安即暇之谓也。

有才臣。有能臣。世人动以能为才。非也。小事不胡涂之谓能。大事不胡涂之谓才。才臣疏节阔目。往往不可小知。能臣又近烛有余。远猷不足。可以佐承平。不可以胜大变。夫惟用才臣于庙堂。而能臣供其臂指。斯两得之乎。临大事。决大疑。识足以应变。量足以镇猝。气足以摄众。若张良霍光士元谢安陆贽寇准韩琦李纲。其才臣与。理繁剚剧。万夫之禀。一目十行。五官并用。无留牍。无遁情。若赵广汉张敞陶侃刘晏。其能臣欤。至若兼才能而有之。若管仲子产萧何诸葛亮。尤古今不数人也。姚崇张咏。抑其次也。欲求救时之相。非才臣不可。诗曰。吁谟定命。远犹辰告。

   治篇八

人主与忠信道德之士处。若服兰芍然。久而不知其芳也。若食五谷然。久而不觉其益也。彼其所益者在本原。非枝叶之末也。天下阴被其赐而史臣莫书其功。故宣王在内之臣曰张仲孝友。而萧望之谓张敞材轻非师傅之器。诗曰。有冯有翼。有孝有德。

国家之赖贤才也。功莫大于成君德。而立政次之。故有内匡有外匡。与离娄同楫罔不济。与师冕同辙罔不蹶。成王与周公同居。故成王化而为周公。管蔡与禄父同居。故管蔡化而为禄父。此内匡之益也。得一后夔。天下无难正之五音。得一伯乐。天下无难驭之良马。得一颇牧。天下无难御之外侮。此外匡之益也。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亡国之主。莫不忠其所亲。而贤其所任。夫孰知其究安极哉。诗曰。尹氏大师。维周之氐。四方是维。天子是毗。

星非能自高也。引而高之者天也。物非能自浮也。载而浮之者水也。臣非能自遇也。引而进之者君也。天下奇士不常有。而天下之明君不世出。故天之降才也。千夫而一人。才之遇主也。千载而一君。微扬侧陋之尧。则雷泽之渔父耳。微梦良之高宗。则筑岩之胥靡耳。世非无爨桐之患。而患无蔡邕。世非无牛铎之患。而患无张华。自古及今遗逸之贤。十倍于遇主之贤。则奇才之难得。又不如明君之难得也。故与其臣求君。不如君求臣。箕子胶鬲盈朝。而不能使商辛为高宗。家父凡伯盈朝。而不能使幽王为周宣。诗曰。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治篇九

当武王崩。三监叛。商奄五十国并起。周公何以能化殷顽于期月。何以东征而四国是吪耶。何以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百工播民和耶。书一不言其所由。但曰见士于周。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呜呼。周公得多士之心。先于得多方之心矣。七族三族之豪。皆肤敏之彦也。皆故家遗俗。六七王所培养也。为政不为巨室所慕。而能为四方慕者寡矣。周公自居东以来。过师衽席之上。无日不与殷士民相亲。然方在军中。昼接不暇。及还师渡河之后。迁殷民于洛邑。始日日进其士而见之。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而又择其中之贤材。贽而师见者十人。友见者十二人。穷巷白屋先见者四十九人。进善百人。教士千人。说苑朝读书百篇。莫见七十士。墨子朝所读者。即多士所上之书也。计旬月之间。士之一善一艺罔不悉。闾左一利一害。罔不毕陈于前矣。然后量能而授之职。授之田宅。又率以祀文王。黼冔祼将。骏奔走于庙。其客欤。其一家之人欤。于是殷士憾见周公之晚也。曰。我觏之子。衣绣裳。我觏之子。笾豆有践。惟恐公之西归而不得复见焉。古之得人家国者。先得其贤才。士心之归如此。而民心有不景从者乎。岂惟殷士。盖豳岐从征之士。亦无一不与殷士相兄弟友朋焉。道德一而风俗同矣。周公训鲁公曰。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平。地道也。易。天道也。易则易亲。简则易从。易简天下之理得矣。豳人颂之曰。公孙硕肤。赤舄几几。此必非衢谣巷谚所能道也。非辟雍振鹭之士。不足以知公德之盛也。周公一身所育之才。周家八百年用之不尽。后世为相者。其亦盍鉴于斯。

后世之事。胜于三代者三大端。文帝废肉刑。三代酷而后世仁也。柳子非封建。三代私而后世公也。世族变为贡举。与封建之变为郡县何异。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虽古人教育有道。其公卿胄子。多通六艺。岂能世世皆贤于草野之人。古圣王未必不灼知其弊。而封建不变。则世族亦不能变。莘野傅岩渭滨之举。间世一出。不数见也。以展季之圣。孔子之圣。通国皆知之。而士师司寇。不安其位。使二圣人生于三桓之族。何患不大行其道乎。春秋诸卿。有公族。有世族。其执政之卿。谋国之大夫。无非此二族者。公族有鲁之三桓。郑之七穆。宋之六卿。世族则晋之栾却智范韩赵魏。齐之高国陈鲍之孙宁。皆世执国柄。单寒之子无闻焉。秦人崛起。乃广求异国之人而用之。由余蹇叔百里奚丕豹公孙枝鞅之属。无非疏远。由是六国效之。游士大起。乐毅苏张范睢李斯蔡泽虞卿。皆徒步而取相印。气运自此将变。不独井田封建之将为郡县阡陌而已。孔子得位行道。必蚤有以大变其法。举四科以代豪宗。故深赞公叔文子之举僎。而春秋书尹氏卒。以着世卿之戒。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世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以魏孝文之贤。而不能用李彪李冲之议。自唐以后。乃仿佛立贤无方之谊。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诗曰。殊异乎公路。殊异乎公族。

   治篇十

人各有能有不能。孔融名节重一世。而敌遇袁吕。每战辄衄。张昭謇谔于东吴。而曹兵南下。惟劝迎降。石星直节震明代。及任本兵。日本之役。惟调停贿款。故知承平直谅之士。难尽责以临危应变之才也。有守不必有为。有为不皆有守。使责陈汤桑维翰赵普刘铤以廉介。责李绩韦孝以忠义。其可觊乎。太师皇父。中兴名将。荡平淮夷。媲美方召。而幽王之世。择三有事。以车徂向。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是犹上官桀力战敢深入。而不可托孤寄命也。是以明王任忠亮于台辅。付赳武于干城。易地则皆败。诗曰。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专以才取人。必致取利口。专以德取人。必致取乡愿。虽然。利口有二。乡愿亦有二。有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之利口。君子在上。可驱策用之。若夫辩足以饰非炫听。智足以舞文树党。警敏强记。口若河县。如张汤荀勖朱吕惠卿者。不可一日近。而究谁能不近之。有不可临大节而可佐承平之乡愿。孔光冯道范质。平时不失为贤相。若夫深中厚貌。以小忠小信结主知。以曲谨小廉拒物议。欺世盗誉。静言庸违。明主亦倾任而不疑。如萌林甫桧者。不可一日容。而究谁能不容之。呜呼。世有君子能远无才之小人。未必能远有才之小人也。能识毗阳之小人。未必能识毗阴之小人也。天生尤物。足以移人。尧舜畏之。仲尼恶之。而欲烛神奸于后世之中主。不其难哉。诗曰。荏苒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书曰。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费仲飞廉。不日蛊其君。则夏商不亡。而身亦不戮。囊瓦宰嚭李斯。不卖国媢贤。则吴楚秦不亡。而身亦免族。刁易牙王甫曹节李辅国仇士良。不日导人主于邪。则汉唐不乱。而宦官亦不诛。林甫桧。即不为奸臣。亦必位宰相。而臣主俱荣。身名俱泰。无冰山万年之臭。小人亦何利而为此哉。君子亦何负而不为哉。呜呼。帝王利民。即所以利国也。大臣利国。即所以利家也。士庶人利人。即所以利己也。自王公大人。下至马佣沽保。未有终日济人利物其心。而不要天之佑者。自王公大人。下至马佣沽保。未有终日自私自利其心。而不为天人之所恶者。诗曰。南有樛木。甘瓠累之。茑与女萝。施于松上。乌有木愤而瓠不窳。松僵而萝不悴者乎。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乌有公田如云。私田如焚者乎。

   治篇十一

三代以上之人材。由乎教化。三代以下之人材。乘乎气运。乘气运而生者。运尽则息。惟教化出之无穷。气运所生亦有二。国将昌也。其人材皆如霆启(热)虫。乘春阳坟盈。而所至百物受其祥。衰则反是。其人材如(热)虫墐户。湫闭槁窳。所至而百物受其怆悢。是以入其国。观其条教号令。聆其谣议文章。占其山川云物。而国之休悴可知也。岂天地生材之心久而息乎。抑人力物力久而爱其宝乎。冈陵川阜。与宗社之培植。相摩荡。相推移。滃勃郁积。日出而不穷。奚其息也。奚其爱也。疆域未亏。人民未变。水土未堙。糟者犹糟。实者犹实。玉者犹玉。酒者犹酒。穹然者犹穹于上。颓然者犹颓于下。林林总总者犹日奔攘于侧。问其光岳之锺则刍灵焉。问其山泽之藏则枵朽焉。稽其籍。陈其器。考其数。诹诸百执事之人。卮何以漏。根何以蠹。高岸何以谷。荃茅何以莸。堂询诸庭。庭询诸户。户询诸国门。国门询诸郊野。郊野询诸四荒。无相复者。及其复之。则已非子姬之氏矣。诗曰。池之竭矣。不云自频。泉之竭矣。不云自中。

蟋蟀之诗。三曰无已太康。好乐无荒。荒者。乱之萌也。乱不生于乱。而生于太康之时。堂陛翫愒。其一荒。政令丛琐。其二荒。物力耗匮。其三荒。人材嵬。其四荒。谣俗浇酗。其五荒。边场弛警。其六荒。大荒之萌。未有不由此六荒者也。去草昧愈远。人心愈溺。其朝野上下。莫不翫细娱而苟近安。安其危而利其菑。职思其居者容有之矣。畴则职思其忧者乎。畴则职思其外者乎。以持禄养骄为镇静。以深虑远计为狂愚。以繁文缛节为足黼太平。以科条律例为足剔奸蠹。甚至圜熟为才。模棱为德。画饼为文。养痈为武。头会箕敛为富。出话不然。为犹不远。举物力人材风俗。尽销铄于泯泯之中。方以为泰之极也。泰之九五日。无平不陂。无往不复。霜未冰。月几望。气数与人事合并。沈溺而不可救。奈之何哉。诚欲倾否而保泰。必自堂陛之不太康始。诗曰。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无已太康之谓哉。

历代亡天下之患有七。暴君强藩女主外戚宦寺权奸鄙夫也。暴君无论矣。强藩女主外戚宦寺奸相。皆必乘乱世闇君。而始得肆其毒。人人得而知之。人人得而攻之。惟鄙夫则不然。虽当全盛之世。有愿治之君。而鄙夫中除富贵而外。不知国计民生为何事。除私党而外。不知人材为何物。所陈诸上者。无非肤琐不急之谈。粉饰润色之事。以晏安酖毒为培元气。以养痈贻患为守旧章。以缄默固宠为保明哲。人主被其熏陶渐。摩亦潜化于痿痹不仁而莫之觉。岂知久之又久。无职不旷。无事不蛊。其害且在强藩女祸外戚宦寺权奸之上。其人则方托老成文学光辅升平。攻之无可攻。刺之无可刺。使天下阴受其害。而己不与其责焉。古之庸医杀人。今之庸医不能生人。亦不敢杀人。不问寒热虚实。内伤外感。予温补和解之剂。致人于不生不死之间。而病日深日痼。故鄙夫之害治也。犹乡愿之害德也。圣人不恶小人而恶鄙夫乡愿。岂不深哉。诗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治篇十二

古无谏诤之官。人人皆谏官也。不惟广受天下之言。亦所以广收天下之才。自后世立谏官。而人之无言责者。始不得尽其言。自谏官不选天下英才。惟取诸科目资格。上焉不知君国远犹为何事。下焉藉以市恩报怨希进。否则摭肤词琐事塞责。愈不足动人主之信。知者不必言。言者不必知。自谏官之设始也。张一目之罗以求禽。张一面之网以觊鳞。自谏官之设始也。古圣王之听言也。不问其疏近。并不问其公私。而惟其理之是非。即有吁有咈。未闻以其吁咈而罪之也。是谓不以人废言。瞽史百工庶人刍荛。皆得进言。未闻工瞽刍荛一言可采。即擢以崇高之位。是谓不以言举人。不以言举人。故能明试以功。而广收天下之人。不以人废言。故能敷奏以言。而广闻天下之言。诗曰。彼晨风。郁彼北林。茂则鸟归矣。菶萋噰喈。众贤聚于本朝。尚何材不足言不达之有。

   治篇十三

君子之事君也。以言谏。不若以身谏。以身谏者从。以言谏者凶。楚庄好猎。则樊姬不食鸟兽之肉。唐宗好兵。则魏征不视破阵之舞。踞厕之冠。惮汲黯之见。苑中之游。畏韩休之闻。彼其潜孚默惮。有存乎折槛补牍之先者矣。不然。三归之卿。岂能禁六嬖之霸。箧珠之相。何能止天书之惑。法孝直魏征不在。孰能止伐吴征辽之行乎。惟人臣有如山之力。始可回人主如天之威。诗曰。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教以言相感。化以神相感。有教而无化。无以格顽。有化而无教。无以格愚。圣人在上。以诗书教民。以礼乐化民。圣人在下。以无体之礼。无声之乐化民。善气迎人。人不得而敖之。静气迎人。人不得而聒之。正气迎人。人不得而干之。其德盛者化自神。其气足以动物也。积学未至而暴之遽。积诚未至而教之强。学之通弊矣。故言立不如默成。强入不如积感。诗曰。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猛虎在山。藜藿不采。才臣之益国也似之。故季梁在随而随重。宫之奇在虞而虞存。阳乌丽空。阴邪敛。正人之柱国也似之。故汲黯在朝。淮南不敢轻汉。司马相宋。契丹不敢窥边。诗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治篇十四

使人不暇顾廉耻。则国必衰。使人不敢顾家业。则国必亡。善赋民者。譬植柳乎。薪其枝叶而培其本根。不善赋民者。譬则翦韭乎。日翦一畦。不罄不止。周官保富之法。诚以富民一方之元气。公家有大征发。大徒役。皆倚赖焉。大兵燹。大饥馑。皆仰给焉。彼。贪人为政也。专朘富民。富民渐罄。复朘中户。中户复然。遂致邑井成墟。故土无富户则国贫。土无中户则国危。至下户流亡。而国非其国矣。诗曰。适彼乐土。言将空其国以予人也。且也天下有本富。有末富。其别在有田无田。有田而富者。岁输租税。供徭役。事事受制于官。一遇饥荒。束手待尽。非若无田富民。逐什一之利。转贩四方。无赋敛徭役。无官吏挟制。即有与民争利之桑孔。能分其利而不能破其家也。是以有田之富民。可悯更甚于无田。硕鼠之诗。幸其田之将尽。而复为无田之民。不受制于官吏也。呜呼伤哉。

俭。美德也。禁奢崇俭。美政也。然可以励上。不可以律下。可以训贫。不可以规富。周礼保富。保之使任其乡。非保之使吝啬于一己也。车马之驰驱。衣裳之曳娄。酒食鼓瑟之愉乐。皆巨室与贫民。所以通工易事。泽及三族。王者藏富于民。譬同室博奕。而金帛不出户庭。适足损有余以益不足。如上禁之。则富者益富。贫者益贫。彼富而俭者。未必如大禹之菲食恶衣。而为四海裕衣食也。未必如晏子墨子之节用。而待举火者七十家。待寝攻者数十国也。俭生爱。爱生吝。吝生贪。贪生刻。三晋之素封。不如吴越之下户。三晋之下户。不如吴越之佣隶。俭则俭矣。彼贫民安所仰给乎。天道恶积而喜散。王政喜均而恶偏。则知以俭守财。乃白圭程郑致富起家之计。非长民者训俗博施之道也。唐魏刺俭啬。至于宛其死矣。他人入室。无一言及于散财任。足为美俗仁里乎。桑柔之诗曰。好是家啬。力民代食。韩诗说谓好用此居家吝啬之人。则知周官保富。非此之谓矣。

十履而一跣。则跣者耻。十跣而一履。则履者耻。此俗之以众成者乎。上好紫。则下皆女服。上好。则士皆曼胡。此俗之以贵移者乎。及其既成。虽贤者处之。不免颠倒于众习。尚俭则耻奢。尚奢则耻俭矣。尚让则耻竞。尚竞则耻让矣。今之郡县。即古封建之地也。地不远而各自为俗。好讦讼。好勇战。好奢靡。好任侠。好封殖。相高相尚。生而习见。不以为非。未至则求其至。已至则求其胜。虽贤父兄师友戒劝之。良有司训谕之。不止。自非易其所安。而别开以可慕。岂能因势利导。风行而草偃乎。民之制于上。犹草木之制于四时也。在所以煦之。煦之之道。莫尚乎崇诗书。兴文学。故君子读郑风。不叹其淫荡。而叹子衿学校之久废。读风。不伤其流泆。而伤淇澳礼教之久衰。读陈风。不叹其淫奔。而叹其巫觋歌舞之不革。

   治篇十五

晋文之图伯也。三年思用其民。而子犯三阻之。越王之报吴也。四年思兵其仇。而范蠡四拒之。皆不轻试其锐。于事机未可之时。及一旦用之。踣楚沼吴。不崇朝而得志天下。岂仅惧己力之未足哉。抑可乘之机未十全也。秦之方强。九国之师不能入函谷一步。及陈胜中夜一呼。而九州岛瓦解。匈奴之猖獗。汉高汉武两世雄主。不能踰漠扫庭。及宣元不折一矢。而呼韩稽首。曹操苻坚。不审机而锐图江左。遂再蹶赤壁淝水之师。富平苻离。不审机而锐议恢复。遂永绝关陕淮西之望。不惟敌国已也。阴盛侵阳。臣盛侵君。桓王之伐郑。鲁哀之去三桓。错齐黄之去宗藩。汉季唐末之去宦寺。皆阴阳争。君臣战。两败俱伤而后亡。故摘果于未熟。视已熟不可同年而语。拔儿齿于已龀。视未龀不可同年而语。语曰。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诗曰。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治篇十六

古今宇宙其一大奕局乎。天时有从逆。地理有险易。人情有爱恶。机事有利害。而攻取之局生焉。或逸之而得。或劳之而不得。或拙之而反得。或巧之而不得。或奇之而正。或正之而奇。故禅让一局也。征诛一局也。传子传贤一局也。君子小人。互为消长。否泰之变局也。始放之而复反之。君臣之变局也。吕贾武之司晨。男女之变局也。或中夏御之而乱。或起自塞外而治。魏孝文金世宗。皆三代后之小尧舜。华夷之变局也。或防之在此。而弊即出于所防。秦惩七国角立而废封建。而国遂亡于孤立。光武惩王莽之篡。三公不许任事。而东汉遂亡于梁冀。晋惩魏之疏忌宗室。广封八王。而晋即亡于强藩之构兵。宋惩五代藩镇之强。杯酒释其兵权。而宋即弱于郡县。推之晋亡于庄老。而汉以黄老得之。秦亡于申韩。而子产孔明以申韩治之。六国亡于策士。而汉祖以陈平张良奇计得之。女祸阉祸强藩夷狄盗贼。自三代之末至于元二千年。所谓世事理乱爱恶利害情伪吉凶成败之变。如奕变局。纵横反复。至百千万局。而其变几尽。而历代君相深识远虑之士。载在史册者。奕谱固已详矣。有见于死地之说。则以病背水之军。而师其阵者即败于背水。或有见于多多益善之说。而败于投鞭断流。或有见于以少击众。而败于背城孤注。或不用阵图而专好野战。或不野战而长于凭城。王莽以井田致乱。安石以周礼误宋。故废谱而师心。与泥谱而拘方。皆非善奕者也。有变易之易。而后为不易之易。书曰。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孰是局中而具局外之识者乎。

  论治三   
孙鼎臣

五谷者。人所恃以生也。食之过而病。攻其病而已。病愈则复食。人之常也。以为病者谷之为。而绝之。可哉。汉惩秦孤立。大封子弟。而有淮南济北吴楚之乱。宋惩藩镇。弱天下之兵。金人渡河。列郡瓦解。故监前事之失而矫之。当分别其利害。权其轻重而损益之。损之过其中。则必反受其祸。今夫吏职之不举。财用之不足。军实之不精。有国者之公患也。吾以谓皆不足患。惟士气不振。乃为足忧。士气者国家之元气也。是气也。养之于数十百年之前。而成之于数十百年之后。非若吏职财用军实。举而修之。可以旋至而立效者也。故善为国者。常宽而留之不敢伤。谨而护之不敢犯。吾观于明。其士气可不谓盛哉。明自成祖而后。其君臣明贤。海内无事。独宣德宏治两朝。暴君代兴。政出。强国大敌伺于边。权臣近幸恣于外。嬖妾奸珰煽于内。天下岌岌。势如缀旒。譬之于人。巨痈毒疽。屡溃屡作。然而不死者。元气存焉尔。骨鲠正色之臣。虽排斥诛鉏而不尽。忠肝赤心之士。虽放流戮辱而不衰。廷杖之血未干。而昌言踵至。狱户之尸方出。而谠谋复进。用能折奸回之凶焰。塞逆党之乱萌。虽有枭獍之姿。鬼蜮之谋。禁不得逞。钟不动。垂三百年。及夫天禄既终。大命已改。然而陷胸断脰。覆宗湛族。守节而不贰者。于天下。至于倡优庸匈。亦义不腼颜以求生。其遗残黎。崎岖于魑魅瘴疠之乡。飘荡于飓风鳄鱼之窟。终不背主负国。死而后已。于乎壮哉。节义之盛。近古所未有也。宋苏轼有言。平居必有忘躯犯颜之士。则临难庶几有徇义守死之人。观于明亡。顾不信与。推原其由。则太祖有以诱导而养成之也。太祖设御史司纠察。给事中司封驳。而庶司百执事。下至士庶吏卒。皆得言事。四海无不可言之人。百官无不有当言之责。耳目之所寄者广。而任言责者众。人人得以自靖。而惧被其责。故东仆而西起。前而后进。赓续不绝于代。天下之士。闻风慕义。感慨奋发。争自树立。士大夫建言得罪。时以为荣。故虽折之以雷霆之威。怵之以碪斧之刑。而不为止。若太祖者。知立国之本者矣。论者徒见其末流之失。朋党交讧。谓明以言致乱。嗟乎。明之乱非一日也。向使土木北狩之时。豹房宴驾之日。西内静摄之际。泰昌天启厌代之年。老成魁硕之不存。危言正论之不作。奸人一摇足而天下去。明社之屋久矣。岂至甲申哉。门户纷争。言哤政杂。由于忠邪之并进而不分。白黑之两存而不论。此其主不明不断之咎。谓是以言致乱。何不思之甚也。

嗟乎。世道降而风俗衰。士不知名节之可贵久矣。天下之气靡然澌灭。不鼓舞激劝之。犹借口明季之失。以言为忌。不可痛哉。彼亦思天下之气。则何以靡然澌灭哉。当其初。美言小数以牢笼天下。而巧文曲法以扞之。顾天下之豪杰不可以尽缚。急之则将起而与吾竞也。故常优容宽假以柔其气。调停委曲以平其心。然后徐示之抑扬。阴用其予夺。要使天下知吾意之所向而止。故士未尝蒙显戮絓重罪。而已俯首结气而不得出声。不待雷霆之威碪斧之加。而天下已相率望风废然返矣。夫以雷霆之威。碪斧之刑。戮辱天下之士。天下莫不伤心。然而士乃愈奋而愈烈。不足以沮天下之气也。夫惟驭之以机权。日朘月削。于恍惚暗昧之中。而无之可指。然后天下之气。可以消亡而至于尽。故恶天下之士。而用机权以折之者。贤于戮辱。其实酷于戮辱。而人不知也。夫气犹水也。潴而节宣之。则渟泓奫沦。挹之而不尽。积土石障之。则郁怒薄射。溃决而为患。患其溃决。知障之无益而益害也。易其术而杀之。水患平而水亦旋竭矣。是何异于防疾而绝谷哉。谷者。人所资以为元气者也。士者。国所资以为元气者也。吾为绝谷者危。是以着其利害。释论者之惑焉。

  说治上   
俞樾

治天下者。先审所求而已矣。猎者得兽。渔者得鱼。其所得者。皆其所求也。治天下者岂异是欤。求王而王。求霸而霸。所求在是。所得在是。故所求不可不审也。盖尝论之。古之治天下者。求其无乱。天下既已安矣。既已治矣。以为未也。惧其犹可以危犹可以乱焉。日夜求而去之。有一之存。则皇皇焉以为大忧。后之治天下者。求其无事。异日之天下。治欤乱欤。安欤危欤。吾不得而知焉。饥馑之未臻。盗贼之未作。诸侯之未叛。夷狄之未侵。及吾之世。犹可以无事则已矣。古之治天下者。若农夫之治田。有害吾田者。则务去之而后即安。后之治天下者。若其在逆旅之中。苟不至乎覆压斯已矣。虽尘嚣湫隘而亦安之。呜呼。此非古今治乱之故欤。天下何时可以云无乱。天下何时不可以云无事。故治天下而惟无事之求。其不至乎乱者。未之有也。吾读书至公刘太王之诗。而叹其于流离迁徙之余。有子孙万世之虑也。公刘之诗曰。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太王之诗曰。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又曰。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且夫诗人之词。固但言其略。而使人推之以知其详也。故其歌文王也。不言其它。而灵台灵沼之作。则侈言之。其歌宣王也。不言其它。而斯干者。其考室之诗也。无羊者。其考牧之诗也。车攻吉日者。皆其田猎之诗也。岂诗人之意。舍其大而言其小者哉。将使人以此而推之也。公刘太王之事。见于诗者寡矣。然即其诗观之。其规制之宏远。经理之微密如此。则其施之于政事者。可得而见也。夫公刘太王。岂逆知其子孙之将王。而为之刱造百度。以成一代之制欤。要在乎不可乱也。周由方百里起。而有天下。成康之世。刑措而不用。可谓极盛矣。而昭王南征。遂有胶舟之难。是亦天下一大变也。为周嗣王者。发师以逆昭王之丧。而问其罪。虽罪无所归。然所在之国。六师移之。岂不足以张王室而慑诸侯之心哉。周之君臣。竟置不问。天下遂有以窥周之不足忌。故虽以穆天子之强。而徐且南面称王。宣王发愤中兴。而王师之败于夷狄者屡矣。平王东迁。周益不竞。然其始。王命犹行于诸侯也。繻葛一战。王夷师熸。周竟不复以一矢加郑。于是天下愈不忌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霸者兴而周遂衰矣。

呜呼。夏商之亡也。吾无怪焉。桀纣之无道。固有以取之也。周之子孙。则岂有如桀纣之无道者欤。不过因循苟且。以无事为安。日复一日。天下之权因而去之。而不自知也。然则有天下而惟求其无事。信不可也。今夫汉之文帝。宋之仁宗。岂非三代下所谓贤君哉。当文帝时。诸侯强盛。贾谊固尝以为言。而文帝不能用。至景帝之世。错谋削七国。竟发大难。而汉几亡。宋仁宗时。吏治因循。百事废弛。文彦博尝以琴瑟不调必更张之为言。而仁宗不能用。至神宗之世。王安石为相。改易法度天下骚然。卒以亡宋。夫使文帝能用贾谊之谋。则错之策不行。仁宗能用文彦博之言。则王安石之说不作。是故二君之治天下。亦惟求其无事而已。夫以汉文帝宋仁宗之贤。而惟无事之求。此后世之天下。所以多乱而少治也。澶渊之役。寇准欲使契丹称臣。若少持之。议且定矣。而真宗厌兵。不能尽用其谋。遽许之和而还。由是契丹益骄。终为子孙之患。其后高宗南渡。偏安于杭。韩岳之流。皆中兴名将。而高宗晏然无恢复之志。及至孝宗。虽欲有为。而旧臣宿将皆尽。所恃惟一张浚。苻离一败。不可复振。俯首而就和议。乃叹高宗时可以有为而不为。是可惜也。且夫人主上承祖宗之重。下为万世之计。而曰吾姑求其无事。如何可哉。易曰。其亡其亡。求无乱者欤。书曰。今日乐。求无事者欤。吾故曰治天下先审所求。若治天下而惟无事之求。其不至乎乱者。未之有也。

  说治下   
俞樾

天下之物。同类者相济也。异类者相制也。物之白者。投之黑则黑矣。物之黑者。投之白则白矣。若白雪之白。与白玉之白。白玉之白。与白羽之白。则安能以相变。故天下之物。未有同类而相制者也。今夫医之用药。必察其品之孰为温。孰为凉。又察人之疾孰为热。孰为寒。有热疾者投之以凉。有寒疾者投之以温。故随其所用。而无弗效焉。若热而益之热。寒而益之寒。其不至于杀人者几希。是故良医不反其性。不足以治疾。圣人不反其道。不足以制人。昔项羽既破秦兵于巨鹿。遂鼓行而西入关。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分建诸侯王。而王汉高帝于汉中。当是时。羽挟百战百胜之锋。诸侯相顾。莫敢枝梧。高帝虽有良平之善谋。韩彭之善战。不能与之争。于是逡巡引去。俯首而入汉中。烧绝栈道。示天下不复出。然而数年之闲。天下卒归于汉。盖高帝之能胜项羽者。以柔制刚也。及汉之衰。三国并立。诸葛亮以王佐之才。善用其民。既定南蛮之地。整师而出。北伐中原。其势不可当。然以转饷之艰。利在速战。司马宣王知之。与之相持。而不与之决战。受其巾帼之辱而亦安之。人谓司马懿畏蜀如虎。而亮固已坐困矣。盖司马宣王所以能胜诸葛亮者。以钝制利也。夫刚与利。天下至美之名也。柔与钝。天下至不美之名也。使汉高帝司马宣王耻其名之不美。而欲以己之刚。胜人之刚。以己之利。胜人之利。则终归于败而已。故夫名无论美恶。取足以相制而止。柔与刚反。则柔虽不美之名。而制刚者必柔也。钝与利反。则钝虽不美之名。而制利者必钝也。吾故曰。凡异类者相制也。方今天下所与吾为难者谁欤。其人无多也。其地至远也。以大小之形言之。我大而彼小也。以主客之势言之。我主而彼客也。徒以其人心计之巧。技术之工。遂足抗衡乎中国。而与我为难。于是吾士大夫相与谋曰。吾安得亦如其人心计之巧。技术之工乎。日夜思所以及之。甚者奉其人以为师。嗟乎。彼以巧胜我。而我亦欲以巧胜彼。则非吾向者之说矣。况学人之巧。以求胜人之巧欤。

秦青。天下之善讴者也。有从之学讴者。三年。自以为尽其妙矣。将辞而归。秦青曰。子今将归。吾为子讴。于是抗声而讴。声振梁欐。学讴者大惊。终身不言归。甘蝇。古之善射者也。有从而学射者。三年。自以为天下莫己若矣。乃谋杀甘蝇。弓于弓而射之。甘蝇张口而承之。嘻曰。子从我三年。未教子囓镞也。学射者大惊。播弓矢而谢之。是故学于人者。未有能尽其人之技者也。而望以胜其人乎。羿之尽其技以授逄蒙也。不知其将杀己也。今明告之曰。吾将以尔为羿。而求其尽术以予我。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学人以求胜人。大惑之道也。然则胜之将奈何。曰吾固言之矣。两刚不能以相制。制刚者柔也。两利不能以相制。制利者钝也。然则两巧不能以相制。制巧者拙也。今使朝廷之上屏弃繁文。删除缛节。凡铺张粉饰。以为耳目之观者。悉置不用。罢不急之官。废无实之事。赏必副其功。罚必当其罪。内与外不相遁。上与下不相蒙。然后封疆之吏。诚于察吏安民。而不文饰于章奏。郡县之官。诚于兴利除害。而不诿諈于簿书。将帅之臣。诚于杀敌致果。而不以冒滥为功。学校之师。诚于敦品励行。而不以速化为教。然后士信而民敦。工朴而商悫。然后田野辟而衣食足。廉耻重而礼让行。若是者。皆拙之效也。彼挟其心计之巧。技术之工。以眩吾之耳目。而吾不为之动。则彼固索然而返矣。即或决命于疆场。彼之利器。足以伤我者。不过数百人耳。数十人耳。吾赏罚信必。号令严明。千百为朋。如墙而进。彼奈我何。故曰。惟拙可以制巧。以大拙制大巧。必胜之术也。吾愿世之士大夫。但求其可以相制。而无耻乎名之不美。以中国而抚四夷。其诸。犹运之掌欤。

  原乱   
徐子苓

乱之所生。天耶。曰。非也。天命善。不命恶。命君子。不命小人。乌在其命乱也。然则抑人耶。曰。亦非也。天下之乱。非一人之力之所能为。古之乱天下者。无论其在上在下。必其人有造乱之才。而又适丁夫天下思乱之时焉。故其乱一发而不能制。夫才与时。非人之所能为焉者也。然则果孰为之。曰。为之者天与君与相。而众人不与焉。君相者。立人之统。继天之事。君失其为君。相失其为相。人变于下。则天变于上。于是乎乱人生焉。而假之以其才。予之以其时。然则天之好生者非与。夫大乱之世。贼虐于无辜。君与相尸其。而天乃降其罚于众人。岂理也哉。曰。邻老父有逆子日忤其父。其父日谯呵垂涕泣以从其后。久之不改。于是乎其父悲思愤懑。又久之而有昏暝狂易之疾。遂乃日鞭挞其鸡狗。撞击其甑釜。驱逐其妇若孙。蚤夜叫号。不安于室。夫鸡狗甑釜与其妇若孙。皆无罪也。然其若是焉者。子失其为子。则父失其为父。君失其为君。相失其为相。则天失其为天。故乱。

  原灾   
管同

古初之天如婴孩。虞周如少壮。自汉迄今为衰。后此为耄。何由知之。由灾异知之。何由灾异知之。由灾异之多寡知之也。古者圣人在位。灾异之来。其德加修。其刑加慎。撤音乐而裁膳食。玉帛牺牲。祈祷相望。儒者之说曰。国有失道。则天出灾异以谴告之。圣人知夫灾不虚生。而欲以弭其变也。是以兢兢深自省尔。然以吾考之。春秋时二百四十二年。山崩者二。汉文帝时。同日崩者二十有九。春秋大水者九。东汉一月之间。郡国大水者八。春秋日食三十有六。唐三百年而日食过百。夫汉唐之祸乱。岂能有甚于春秋哉。何在春秋则乱已极而灾少。而在汉唐则乱未极而灾多。古之天。婴孩少壮也。其气庞。其力厚。其筋骨坚凝而丰润。声色寒暑之交伤。未足以成剧病。汉以后衰矣。其气微而力薄。其筋缓而骨虚。尽调剂以辅之。犹虑不胜。稍不谨焉。则百病丛生。而不可复治。圣人曰。天之病。衰为之也。天之衰。人致之也。世不有耄耋期颐康强而无疾病者乎。当吾世而使天至于斯。谁之咎也。是故值天之衰。愈恐惧修省而不敢失道。夫岂敢曰。此定数也。于我无关与。

  求治   
戴楫

天下之治乱。人为之。非天为之也。天之生斯民也。未有不仁爱之而欲其常安全者。特世之乱也。虽天不欲乱。而望人有以定其乱。其卒无人焉定其乱也。则天亦无如之何焉尔。不然。何三代以前。世之乱从未有如后世之甚者哉。盖乱之生也。非一日之故。及其成也。乃一成而不可变。故凡为君者。于乱之犹未成。其求治不可不急也。且天下之由乱而治也。创制之世。祖宗环视天下。其在外苟尚有强藩未服。巨寇未除。在内苟尚有乱贼未诛。权佞未去。法制苟尚有因仍前代之未尽善。则必为之思所以削诛鉏因革损益之道。皇皇焉朝夕不暇。措天下于泰山之安。盘石之固。使子孙可以世世遵守。而无复有仓卒意外之变所不能豫定以明诏后世者。时易势殊。所以补救之者当何如尔。及子孙席祖宗之业。守先代之法。数传而后国用广而财赋空虚。风俗久而习尚偷薄。科目之制坏而贤才屏弃。资格之弊重而官吏因循。疆土愈广。民人愈众。事变愈多。上下蒙蔽。文武恬嬉。乱形未着而乱机已伏。而此时之为治者。犹循循然不求所以振作改易。一切因陋就。任其废坠败坏而不为之所。然后乱亡随之。而天下乃不可为。呜呼。此岂天为之也哉。治一郡一邑。与治天下大小不同。其为治乱一也。彼守令之不忠于国。而不切切于求治者。必以为吾子孙不世为之。其有事。吾又未必尚在此也。故守令不求治。而郡县有一日之变。是他人后来者之忧尔。若天下将有事。为人君者。不及其身求天下之治。则非他人之忧。而子孙之忧也。夫有天下者。若之何而与子孙以忧乎。且子孙之能胜其忧与否。未可知也。而今之所谓可忧者。至于子孙。其愈久不愈甚乎。夫天下将有事。势虽可忧。亦尚未至若祸乱已成者之甚。而已为苟安目前之计。设若身际其乱。如昔汉唐与宋中衰之世。其能晏然已乎。抑能不求所以为治乎。故愚以为当今之世国用空虚。当求所以生财之道。而货利必不可殖。风俗偷薄。当求所以善俗之本。而教化必不可无。贤才不出。当求所以兴贤之要。而不可以徒尚科目。官吏不饬。当求所以任官之法。而不可以尽循资格。天子不敢一日忘天下之未治而安于苟且。宰相大臣不敢一日幸天下之未乱而务为粉饰。如此则天下治矣。今夫人之有疾也。血气已亏。药饵犹可治也。乃病者讳疾而忌医。其初一藏之病已尔。久之而病脾者传于肺焉。久之又传于他藏焉。至于五藏皆病。而欲治之。斯亦后时而不可为矣。呜呼。此扁鹊仓公之所为望而却走。而谋国者所大忌也。

  名实论中   
高延第

饰于外之谓名。修于内之谓实。有其实者名附之。徒有其名者实去之。并其名亦不可独存。是故开创之国务实。治平之国修名。中夏之国务名。僻陋之国修实。中兴之国修实。积衰之国则实与名两亡。纵览古今。薄观中外。其事可得而言也。昔周自不窋以后。迁豳徙岐。君臣上下。惟以勤稼穑修埸为事。故其习俗纯朴信厚。隆然日起。观夫酌匏执豕。供御麤略。则燕享之礼未备也。瞻原陟巘。劬劳风尘。则和鸾清道之仪未设也。陶复版筑。寝庙裁足。则宫室台榭之制未盛也。其拮据奔走。多在积粟厉兵。开通道路。而一切制度文物。非强弱盛衰所系。故皆草刱简略。致其实者。固不暇致其名也。及其浸炽浸昌。至于文武。土地日辟。驯至于有天下。可谓盛矣。然犹待三叛削平。徐奄底定。而后礼乐制作。以次修举。至成康而大备。是所谓名也。致其实所以厚立国之基本。致其名所以宏有国之体制。开刱务实。治平修名。此其事也。由周而后。如汉如唐。其刱造经营。不尽若周。然于名实错施。先后缓亟。固不甚相远也。秦人以附庸立国。崎岖戎翟之闲。历春秋战国七八百年之久。中国日以文诰会盟为务。以华靡逸乐相高。秦处一隅。风俗朴陋劲质。常以夷狄见屏。而秦反以此发愤修政。缮甲兵。开阡陌。疾耕以养战士。日臻富强。至孝公而大振。天下卒并于秦。始皇不维开基之艰难。而歆羡乎六国宫室玉帛子女之奢丽。遽自侈大。崇帝号。筑阿房。标刻石之名。慕登封之盛。所以饰其名者。远不如周。而本有之实已亡。故二世而灭。其后北魏金元。皆起于荒裔。其肇基与秦无异。而崎岖蓝缕过之。咸能自振于一隅。而威制乎天下。及其建都中土。习于靡俗。承平日久。文物日滋。上下骄逸。至于弛武备。讳盗贼。恩加于非所。财糜于无用。一旦有事。逡巡畏缩。瓦解溃散。视昔之百战不挫。困惫而能自存者。不啻粪壤霄汉之别。盖其实久亡。所谓名者。尚不及汉唐。而溃败之祸。又加甚焉。僻陋务实。中夏务名。此其事也。汉宣帝起自闾阎。知吏治得失。民闲疾苦。及其即位。综核名实。信赏必罚。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伎巧工匠器械。后世鲜及。逮其末年。海内富实。信威北夷。匈奴分裂。单于稽首。为古今所罕觏。史臣谓其中兴侔乎少康。信矣。暨乎元成。忠佞莫辨。而匡张孔马之伦。谷永杜邺之族。徒以伪儒俗学。倡导人主。附下罔上。大权旁落。湛迷至于哀平。而汉之祚移矣。光武中兴。并县国。省吏人。文书调役。务从简寡。除逗留故纵之律。责战守禽讨之效。至宫庙礼乐。犹多未备。而吏得其职。人安其业。暨乎桓灵。君不识是非。臣不辨黑白。公卿大夫。营己治私。求势逐利。衣冠造请。填门塞道。见中论贤奸杂进。清浊混淆。方且饰濯龙。祠浮屠。开西邸以鬻官。启鸿都以养士。浮诞相尚。正人耻与为伍。而东汉之业倾矣。中兴崇实。衰世实与名两亡。此其事也。由是观之。实与名交致者上也。否则先其实后其名。犹足以自强而致理。若夫事事存其名而无一事有其实。欲以起积衰振极敝。是犹以南辕适燕。终古必无之事也。虽然。名实之说。人所习闻。而言之者卒罕。何也。盖实者。中人所不易尽。而名者。中人以下皆可托之以邀利。有为核实之说者。必起而众訾之。至于阻格废罢而后已。彼秦之王猛。唐之李赞皇。明之张江陵。皆能行综核之政者。当时蒙其利。而一身为怨府。致恶劣庸猥之人。每借口以便其私。此刚毅恳直之士。所为搤捥流涕者也。此汉之中宗光武所为不可及也。

  名实论下   
高延第

综核名实。施于事为者众矣。以辨贤不肖为亟。贤不肖之辨审矣。以考察功罪为亟。功罪之考察当矣。以信赏必罚为亟。夫人果贤。则必行修而材能。行修而材能。此上所急欲任之以图治者也。人果不肖。则必心邪而行污。心邪而行污。此上所急欲诛之以示惩者也。盖贤不肖。实之在人者也。必任必诛。实之在我者也。知其贤而不任。知其不肖而无诛。是有材者不用。有罪者逃刑。有善善恶恶之名。无善善恶恶之实。郭之所以亡也。然天下又有倜傥疏辨。宽和洁清。若可以任重而图大。乃一旦任之。黠者舞智而作奸。愿者比周而保位。如张商英王文统胡广冯道者。比比然也。有跅弛不羁。朴讷迟重。若不足以立功而兴事。乃一旦任之。建非常之节。持安危之重。如刘仁轨郭元振赵熹吕端者。又比比然也。然则欲辨贤不肖之实。必以功罪衡之。而贤不肖之实真辨矣。贤不肖之实真辨。而不以重赏严罚随其后。则有功者无以劝。有罪者无所惩。将贤者隳怠。不肖者横恣。而国亦不可为国矣。古之善为国者。小善必录。不以卑远而或遗。微恶必诛。不以亲贵而少贷。有以滥与苛为疑者。勿听也。盖不如是不足以尽其实也。不尽其实。则忽于小者不能成其大。略于微者。养之必至于巨。大功不得立。巨恶不可鉏。其几皆自遗小善纵微恶始。安得而忽之。或谓天下之大。万几之繁。中外官司之众。欲一一察其功罪而赏罚之。此尧舜犹病日不暇给之事也。乌乎可。曰。为此说者。不探其本者也。夫振衣者。必挈其领。举网者必提其纲。必责一人之耳目。察天下人之善恶功罪。诚穷年莫殚之事也。若夫日在耳目之前。朝夕与论可否别是非。以进退人材考核功罪者。亦不过数人十数人而止耳。此数人十数人者。既日接其言论。熟察其行事。则其人之邪正。与材之良楛。宜知之审考之当矣。一旦赫然明告于天下。某也善而有功。某也恶而有罪。举重赏严法而加之。以显示于众。则此数人十数人者。必皆善而无恶。以此皆善无恶之数人十数人。各察其属而举错之。则卿寺以下。悉得其人矣。公辅卿寺悉得其人。则外之牧伯监司亦必得其人。牧伯监司得其人。复各察其属而举错之。则守令亦必悉得其人矣。自公辅卿寺牧伯监司守令各得其人。天下犹有不治者乎。而其要又不过熟察乎数人十数人而止。可谓之繁且难乎。

或又谓名实之说。本于管商。刻核少恩。非儒者教化为本。平恕待物容众矜不能之义也。曰。此即奸庸之人。自便其私。巧说以涂塞耳目之计也。夫平恕待物容众矜不能。此居乡里无事权者。接人立教之事。非帝王有司之事也。帝王治天下。有司治一邑。尊卑大小不同。而同有分直枉辨良莠之责者也。是则曰是。非则曰非。善恶明白。诛赏立断。不容少有依违。姑息于其闲者也。且也善而有利于民者赏之。非为其有利于我也。恶而有害于民者诛之。非为其有害于我也。圣王立政。兴贤能简不肖。法之施于乡闾者也。大比吏而诛赏之。法之施于朝廷者也。诚以天下者。古今四海共有之天下。法者。尧舜以来共守之法。天子且不能徇己意以为轻重。盖以代天理物之义。当如是尔。岂可反使公卿百执事之人。恣其胸臆以挠之哉。而又何病乎滥与苛哉。今天下贤能之吏虽少。宽厚清谨之人尚不为乏。而风俗日隤。奸民日多。所谓教化者何人乎。是又迂拙愚敝之人掇腐儒糟粕之说。以文拙欺世耳。夫执古之道不可以治今。非独百官有司之人不如古也。即草野之民狙诈悍戾。其气嚣然。亦不类于古人。而顾欲以宽容弛漫之教条治之。是纵其相与为乱而已。曷足贵乎。且天下固多中人矣。彼见小善必录。将自勉于善。虽未必大利于吾国。而其不为恶也决矣。况有功见知。悦以犯难。慷慨激发者已多乎。微恶必诛。必自敛其恶。虽未必尽迁于善。而不敢复肆于恶也决矣。况销乱于未萌。鉏恶于其易。保全良愿者已多乎。夫天下之人。咸能乐事劝功。邪慝不作。日勉于善。而不敢肆于恶。虽三代郅治之隆。未有加于此者也。是固非刻核少恩者所能致。抑岂托名忠厚。持禄养交。挥公帑以市私恩。纵奸民以为阴德者所敢望哉。且人之不循分好干求。未有多于此时者也。奊诟之士。橛竖之人。莫不跃然有放侈之心。势利之望。其犹有所惮而不即肆其志者。恐一旦有操综核诛赏之法以绳我者。将利不可得而害随之。故往往沈吟前却而不遽进。苟尽去夫综核之说。而恣其诞漫。则为善者愈少。为恶者愈众。小人成。公道绝灭。虽尧舜在上。天下亦不可得而治。有世道之任者。其毋惑于奸庸之论。使便其私以贻患天下哉。

  世变论   
宗稷辰

   深虑篇

古之圣人。大抵皆善忧者也。故常先天下之忧而忧。在书曰思曰谟曰惟。在易曰惕曰恐。在礼曰虑。大学言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后之君相。苟欲平治天下。舍虑将何从哉。孔子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谓孤臣孽子。其虑患深。是以能达。又曰。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盖天下事。其常易知。其变难知。非虑之深者。不足以穷万事万物之变也。一代之兴。莫不有所惩戒而为之改更。乃所改更者始若迈前迹而见功。久之偏尚寖成。莫能转移以就世变。往往失在所惩之外。于是惜始计之未周。晚矣。累朝之相继。莫不各有所炯照而为之制防。乃所制防者初若过前人而甚察。久之旁落滋失。遂致积重而生世变。往往至于欲制而不能。于是悔始见之未密。抑又晚矣。是故仁胜则易弱。义胜则易暴。文胜则易伪。质胜则易陋。法胜则易怨。言胜则易争。威胜则易骄。计胜则易刻。不惟是也。即尊亲之间。骨肉之际。颁予之分。晋接之仪。恩泽之数。倚任之等。一有所过。而毫厘之谬不绳。忽微之失已伏。近或患作于数年之后。远或成于数十年之间。皆由平时不为深虑。浸寻至于此。甚矣。虑之关乎天下也岂不大哉。昔者周公相成王。朝夕讷诲。以辅王德。老成之忧。动关千百年。成王非不圣哲也。而公之虑之者。惟恐主术稍疏。则隐中于性情。而流失在家国。想其时一嚬笑。必曰无戏。一动止。必曰无逸。一措施。必曰无偏颇。在仁君哲后。无一事不合乎天理而贤宰执必以大失德之事。为之儆戒而咨嗟。惟善虑也。然则人主一日不可不矢以小心。人臣一日不可少忘夫责难。若堂陛之前闻都俞而不闻吁咈。有将顺而无所匡救。是直导君以无忧矣。又何望其深虑也耶。

   远见篇

天下有以目视者。有以心视者。目视者一离娄焉耳。倍其目以视。一史皇焉耳。倍其眸以视。一虞帝焉耳。而师旷闇然亡目之人。所见不下于三子。则三子者。用目视有穷。师旷用心视无穷也。故察九渊之深者。或不能度万里以外。悟动之者。或不能推百王之变。畅四门之观者。或不能周十二州之遥也。今人见赤云布天。咸曰旱将至。见元蚁迁垤。咸曰水将至。此凡有见者率知之。惟其近而易信也。夫瞻近知近者。常人之明尔。瞻远知远者。亦常人之明尔。虽所见洞一方。准四望。迥异乎常人吾不谓之见远焉。所贵乎有远见者。涓滴之初泛。其久而成江河。尘埃之小壅。其久而成山岳。秒忽之隐亏。其久而累坻京。芽之新茁。其久而滋丛莽。蠕蠉之潜动。其久而张爪牙。是即物而见者也。嚬笑之偶失。其久而致滔天。几微之忽。其久而致擢发。瞬息之差忒。其久而患百年。方寸之纤瑕。其久而疾一世。臭味之偏嗜。其久而毒毕生。是即身而见者也。故当昌炽隆盛之日。歆羡盈衢歌颂满庭。为窃窥侧睨。相衒于耳目之前。而一二老成悄然深思。若为异日重系其忧。不以为赫喧。而以为泰怃。惟浅夫陋甿之所未见。而斯人见之。迨其应响鉴影神于灵蓍。使后之人追维往哲之微词至论。叹惜当时不得提荧听之耳。警私蔽之心。使瞶瞶者复生其明。卒致迁变以至此也。而若一人一物之细故。其盈虚消息。知者自无不可知。在宇宙内亦识小耳矣。何足较其轻重哉。板之雅曰。为犹不远。又曰犹之不远。古君子谆谆于远之一言。深致意者。不重可思与。

   恭旧篇

天下之所不易致者。其久乎。其自至于久者。圣人也。其可以久者。贤人也。久以神明者不可见。见其德与训。久以威象者不可见。见其政与人。今使为天下谋者。曰旧德吾崇之。旧训吾行之。旧政吾循之。旧人吾重之。则奉先王之道。至千百年不易。岂不甚善。而无如势有所不能。从来通都大邑。多世臣故家。其先或与祖宗共栉沐于风雨之中。或受累代任使。荩臣竭劳。功在社稷。名在钟鼎。当其没世。大则祀之功宗。小则祀之乡社。赏延后嗣。恩泽未衰。乃久之而历时稍远。勋阀委于荆榛。遗裔困于草莽。后之君若臣。罕有追询其风节者。欲强之式闾表里。封墓营祠。录及来礽。免渝鄙贱。岂可得哉。此慢于旧德者势也。若夫危言谠论。劻翊先朝。佐成典书。载之方策。其明若蓍鉴。其重若金石。厥后予圣予智。势分日严。寡学浅夫。辅道称述者。多务卑近。闲思举名言以进讽。陈古谊以格心。良恐触犯忌讳。无复征引。偶有一二正人。略为入告。多病迂阔。谓昧时务。求其扬前谟。宣往议。抑又难之。此荒于旧训者亦势也。至于巳事遄往。圣人所以酌损益者也。政在故府。典册法书系焉。修而举之。治道可复自。晚近好作聪明而矩浸弃。数十世之成宪。数百年之至计。忽乎若皆厌闻。譬犹飘风之吹坠叶。持柄者效尤踵谬。以为其道在迩。旧章日听其沦没。旧绩日任其愆忘。势遂薄旧政而不为矣。至于守治法。当亟留治人。与典刑并重者非老成乎。其人不亡。丛脞可振。其人不出。空虚可忧。试与登其庙廊。见有黄发眉。三五在列。远近瞻仰风采。俨然敌国外患。皆惮之曰。是未可动也。奈何宿佐凋谢。遗贤遯荒。偶存衰残相轻狎。猝有疑难变动。莫由询之谁何。轻捷便利之徒日以进。守拙持重之人日以。举家国事付于数少年。听其汛舟洪流而不知所届。势至于无旧人而天下更可危矣。是以古之哲王贤辅。不以旧德之几湮而弗加礼也。勿以旧训之难遵而弗深考也。勿以旧政为可废而弗绍修也。勿以旧人为可弃而弗殷访也。三代之报功贞教。惇典乞言。其所以恭厥旧者。皆所以恭厥先也。书以孝恭并美。果克致其恭。非善孝也哉。

   怀新篇

旧信可思耶。旧之善者可思。其不善者不足思。古于旧之文有二焉。其一似以萑覆臼。为能守其陈资以养人也。其一文为鸺。义为鸱。或同鹠离。盖鸮之老者不可留。而留是当除者也。故易象于革去故。鼎新焉。尝观晦蒙屯塞之境。草木蕃庑。洞郁。上不见日月下不见人。虽中藏太古之瑞。亦复沈霾幽隐。宝气潜伏。于此有人焉。操斧斤入林莽。砉然开其幽而通其蔽。遂使晖光忽新。俯仰为之大宽。登陟为之欣畅。岂非人心所久跂而深望哉。是以已治之新可乐也。未治之新可怀也。夫为山泽启草昧。此寻常耳目所共喜也。若乃生广居之中。坐堂皇之上。万事丛杂。投于其。瞻众听。八面环伺。而其人方且耽庸习故。嗜腐迎臭。锢闭灵智。以受尘墨。破窦坏径之是寻。而光明反以为羞。于是无规不遂。无不因。老谋深。惛惛其德。言宣令出。谬踵袭。闻者倦闻。见者沮色。日复一日。交相蹙。噫。德之不新。流及于政。不尤为天下之大惑欤。今试为之扫官府之尘。濯鼎彝之垢。更琴瑟之徽。磨戈刃之钝。相与振颓纲扶倾维。荡以清风。照以初旭。老物息而土鼓震。文明复而庆云升。而汤铭周诰之上新其君下新其民。皆于其时煌煌改观焉。然后知舍其旧而新是图。诚整齐一世之人所不得缓也。然而新其开物之务。尤贵新其取人之明。欲使疆场之地。旌旗一新。而不先简将帅。勤训练。虽新弗新也。欲使礼乐之场。节和一新。而不先慎起居。择辅导。虽新弗新也。欲使中外之间。鼓舞一新。而不先肃法纪。明政教。虽新弗新也。是故新其心矣。斯能新其人。新其人。斯能新其物。而天下一是无不新矣。大学首自新以新庶民。知本之君子。曷不鉴而怀诸。

  复松滋县汪省吾   
胡林翼

承示捐项于秋节前先行批解。助饷苦心。至为可感。足下学力坚定。胸次宏远。惟时事艰难。人心颓放。贤者能尽一日之力。即为民造一分之福。盗贼纵横。吴越巴蜀淮南燕东。所在皆是。所谓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也。皖难未已。宿松亦非桃花渔者之境。所谓悠悠我里亦孔之痗也。不如尽力民事。以明吾读书之志。部例扞格。我不顾也。方今天下之乱。不在盗贼。而在人心。不在愚民之难治。而在士大夫之好利忘义而莫之惩。噫。此非大乱之实证乎。表扬节孝。亦风俗人心之一端。如示办理。目下饷糈匮竭。兼值水灾。兵饥民饥。万分焦灼。堤工应俟秋泛平落。切实举行。谆谕乡民。当可望其踊跃输将。未知大官大绅。一力提唱。相与有成否。

  答胡润芝宫保书   
吴廷栋

前在都中郑晓珊太常寓。获侍教言。别十余年。每于邸报中得睹政绩。为天下苍生称庆。祗以素性简。竟未一具丹启。远上台端。而钦慕之忱。寔未尝一日或去诸怀也。客腊。严渭春方伯过直。细叩起居。及平日设施事迹。藉窥渊抱。本末兼综。巨细毕举。信为当代救时名臣。而为生民培元气。为斯世养人才。则尤操出治之要。不禁神往。每与留心世事者。未尝不举宫保以为法也。兹承钧函下贲。如亲旧时色笑。且知进军皖省颠末。深为敝里庆。而布置周详。亦愈见心力交瘁。备劳硕画矣。今春接涤生先生来书。言及近日守朱子铢积寸累之训。为得尺得寸之计。某读之。深喜其客气消除。有不求近功之意。窃服其学问以阅历而进。且卜其将来足任艰巨。事功所成者必远大也。复书曾引真正大英雄。须从临深履薄做出。其平时然于规矩不敢走作之中。及临事变。而其百折不回之气。固贲育不能夺也。等语相质。涤生先生。尚不以所陈为谬。今伏念阁下事业日隆。勋名日盛。爱莫能助。且军中形势。素所未谙。亦非远人所能悬揣妄言。伏读来示。觉虚怀善下。退让未遑。若不自有其功名者。亦可谓善处功名之际矣。窃念古今能成大功大名者。必不急功近名。惟能将急功近名之心消除净尽。而后其功名之成就必更光明俊伟。非复汉唐以下之人物规模所可拟矣。所虑者。今内外上下。惟皇皇忧贫。日谋救时之策。共为操切之计。盖自倭艮峰侍郎外转。何丹溪观察殉难后。遂无复有以本原之图。一謦欬于吾 君之侧者。是可忧也。汉酇侯之佐高祖也。已不见三代规模。而考其所以为言。犹曰养民以致贤。是以转饷关中。能佐军兴而不告匮者。亦非尽无本也。天下如人一身。心腹与支体。必血脉流通。而后能转运灵动。血脉有丝毫间隔。则此身必有偏废不举之处。某尚望宫保及涤生先生两人早奏肤功得一人内召。置诸左右。以为启沃之助。得筮连茹之占。不使有一薛居州之虑。则天下大局。庶几可图其全耳。某本非济时之才。初无所补于世。所守者只此迂儒识见。又为斯世所轻。且精力已衰。故里被兵后。既不能归。而亡室寄柩山东。拟买山卜葬于登莱间。即为退休之计。惟愿海内所心佩之一二人。整顿乾坤。拨乱反正。犹得于吾身亲见之。斯为天下之大幸。得奉钧函。作报稍迟。并祈垂鉴。

  与邵位西书   
徐子苓

都中卧病。屡辱过。剧未得尽所欲言。试罢方办归。一再面。则又未敢遽以迂率无用之谈相质。归而自念区区之意。终不可嘿。盖凡天下之物。其废兴存亡。皆有一定之理。而其转移呼吸。恒视乎机与势之相值。势之极重而难返者。虽君子亦无如何。然从古以来。小人不独为小人。故其援益众。君子每独为君子。故其类益孤。而遇事都不可以有为。何者。天下之务。非一人之力所能及。惟夫恢宏阔达非常之士。不斤斤于尺寸之节。而能尽破乎门户拘挛之习。深沈不测之中。智勇形焉。故能运动天下之势而成大功。足下居要地。犹卑官。度其力必多所未能。然山野睠睠之意。微足下谁可言此者。别后留济南。归而益病。托致函。昨遣奴往桐城问董大。据言姚观察已之九江。而仆病惫久。家计行资都空空然。庄子有言。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夫惟所期愈远。所挟宜益众。凡有行者类然。况于度越江湖。外有风涛之险。内有家室之忧者乎。因便力疾不尽。

  与王给事书   
徐子苓

荫之执事。鄙人向慕高谊久矣。丁未春。遇贵乡人王君于高唐。为道执事往年质衣买刀情事。夜雪甚冷。坐土炕上。谭未竟。浑身汗。店佣户外窃听。咸失声称烈丈夫。入都拟赠一诗。要铭三同过。未果。去年当事有开矿之议。外间讹言轰轰。久竟寝。今年遇王君于号舍。乃知前议之寝。实执事之力。夫进言于众论胶执之日。身不居进言之名。使天下实受其言之福。此固汲长孺唐子方所不能为。而不意今得之于执事也。昨来京师。窃见首政维新。诸建言之路。廓然四辟。间从邸报获读一二。大略言政事者。详于节省。勤于厘剔。谭学问者。主于开日讲。诸大臣汲引贤士。多非草茆之所能知。至如林周姚苏陈邵。皆一时之隽。而林周姚三公。树立都有成效。其人又年老更事。不至晚节迁变者。今诚起而置之要地。以徐观其后效。外忧庶其易弭矣乎。夫医者视病。急则治标。缓则治里。尤必慎审于寒热虚实之分。今日事势。标里俱病。内虚而外实。内寒而外热。聚四海之富。府库无足用之财。岁进士之多。缓急无可仗之人。其势诚极难矣。鄙人窃以为无难者。何也。譬之久富之家。用巨费耗。家奴呰窳不力。将因仍迁就。势必重困。或又劝其务啬殖货。尽变旧章。适滋扰耳。于此之时。但得主人忧勤操作。与三数老成。讲求先人创制之遗意。日坐堂簿责诸奴。量其才而督课之。去其尤劣者数人。则家计可渐起也。夫一家之长虽少年。日亲近老成练达之士。则见事明。奴婢不能售其欺。四海之君虽圣哲。日习闻古今治乱之要。则阅理精。德性日臻于坚定。故愚见以为边事但须布置得人。而举行日讲一事。则尤急焉者也。

或曰。财赋匮矣。边事繁矣。第崇日讲之虚名。毋乃悖乎。夫水旱盗贼。果天生之地长之耶。其虚盈消长。皆权衡于君心。董子有言。海内之心。悬于天子。又曰。人主法天之行。内深藏所以为神外博观所以为明也。今即不举行日讲。第日从事于理财防边。财果可以日储。边果可以日靖乎。夫理财防边之法。莫详于五经四子之书。但使日讲得人。每进讲时。杂引汉唐以来废兴治乱之由。以申明经义。则日讲之设。亦所以广言路也。往执事当众议轇轕之时。卒能委蛇悃款。俾垂成之议。发而中止。今数日来。言者渐息矣。诸君子向所论列。亦渐寝矣。盖天下安危之势。视乎士大夫气之盛衰。以目前之势较之。固甚有可转之机。而积恶之气不难于骤振。蒙之九二曰。包蒙吉。纳妇吉。为相臣言之也。盖包蒙者。相臣之德。纳妇者。相臣之度也。噬嗑之六三曰。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九四。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为谏臣言之也。腊与胏。有盘错之象。金取乎决。矢取乎直。谏之义也。是以古之进言者。不皆道同方合。着节于犯颜力诤者居多。窃尝即今之建言者。而深思其难易之数矣。或曰言焉格于例。不如不言。或曰言之深善。幸而其言行。而行其言者。不必皆实心奉事之人。则又不如不言。是以偶有所激。而其言不行。亦不再言也。恐渎而获戾也。他人既已言之矣。即不行。而必不相继而公言之也。恐朋而速谤也。士大夫日相率于引嫌避疑。此气之所以衰。而势之所以难振也与。往读执事论事之文。纡余朴至。不触不曲。深得进言之法。然今之亟有待于执事之言者。更亟于去年议开矿时。而鄙人所愿于执事者。每一言事时。恒恐恐焉追念昔日质衣买刀情事。何也。艰虞危迫之念怵于中去就死生之谊定于。素。则臣子无一刻非敢言之时。斯天下亦无不可尽言之事。昨承下问。有采于省兵练卒之说。盖兵之妙用。更番迭进。战者更番迭进。力以暇而不孤。使进言者亦更番迭进。则诚以积而易动矣。闻贵台中多贤者。请以斯言通之谏法焉可乎。

  复友人书   
许宗衡

一昨奉手书。深识远虑。若冒天下之不韪。而为此论。乍读之。惊骇诧叹。至于离坐变色袖手。惧猝有客见。将焚之而又恐不及。既而思之。天下论之至奇。皆理之至平。众人狃于常。而耳所闻者率卑且陋。故奇者皆平。而平者转为奇。然则足下书中之论。仆乍读以为奇。是仆未深究其理也。天下有事若可行而理未可行者。深识远虑者。独洞观于数十百年之后。谓行此事则收效必大。且迫于时势不如是。亦别无术以善于今。而有以终益于将来。则即理若未可行。而要不能恤迂阔不足凭之议。而不一冒天下之不韪。为 国家深谋而熟计。若是乎。理若未可行。而事固必不可不行。行之而效必大。则亦何悖于理之足云。盖论虽奇而理固甚平也。虽然。天下又有理既未可行。而事即有必不可行者。经与权为道甚显。而其用甚微。经者百年之理。权者一时之事。谓守经而一时无功。行权则百年有济。夫谁信乎。且以一时而期百年。未有不以理为凭者也。而犹恐有事之变。况侥幸于一时乎。侥幸于一时。已未尽权之用。权固不失乎。经者也。乃欲侥幸于百年。此百年中不能无意外之变。奉我权而行者。又未必不惑于中道也。毅然而行。而人傥不知我之意。则所谓权者。久将误以为经。而所谓经者。甚或掊击蔑弃之。是一时之经既悖百年之权。又何所托乎。如曰行我权而非欲人知。迨其效而自悟。嗟乎。百年之期亦远矣。行权而至于百年。能乎。就令能行。习焉不察。寖失其本。是毁冠裂冕而久。且以为礼固如是。偭规错矩而久。且以为制固如是也。故君子欲图终必慎始。今使畏盗而开门以揖。至于盗踞我室。我唯命是听。盗虽长者。悯我之畏之。而欲其出所以为盗之术以教我。我之计诚狡。彼盗独不虑我之术成而反戈乎。或曰。是盗也。虽踞我室。而亦既相与安之矣。我之饮食晏乐如故。我之宾客酬酢如故。其必不虑我之反戈。而行将以术传我。呜呼。是亦盗之术而已。我之所以为家者。非一世矣。独无术乎。且饮食晏乐如故。宾客酬酢如故。盗固不我防。我独无所以为家之术。乘间抵隙。因便徼利以自强。而为制盗之计乎。窃盗之术以制盗。而一切所以为家之术皆置之。惟是饮食晏乐宾客酬酢。以待窃之计行。而术遂可以制盗。岁月若驰。变患不测。侥幸之为。必不可尝试。而犹谓乎权。实已大悖乎经。而为亲党邻里之所非笑。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舅犯曰。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陈之间。不厌诈伪。雍季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及文公以舅犯之谋败楚人。归而行爵。独先雍季。臣疑之。文公曰。舅犯言一时之权。雍季言万世之利。夫一时之权。必效之术。文公且不先爵。况欲以不必效之权侥幸于百年。而先已大悖乎经。毁冠裂冕。偭规错矩。既受制于踞室之盗。而转欲北面以窃其术。谓可效于数十百年之后。今虽冒天下之不韪。而有所不恤。是何为者也。仆尝思之矣。盗虽在室。室之中不皆盗也。室之外里巷虽有盗。而亦未敌我同里之人之多也。且我之家非一世。我先人之积累。所以睦任深结于五党者固在是。所以为家者又实有术也。自父母兄弟妻子男女长幼以至仆隶养。外而族党同里之人。皆甚悔乎开门以揖之非。于是积悔成愤。积愤成勇。创巨痛深。思有以伺盗之隙而反戈焉。曰。我誓不与共戴天也。彼虽有以制我。而众与寡之势。主与客之形。不明明可胜乎。而或且曰。盗已踞室矣。此亦迂阔不足凭之议也。嗟乎。窃盗之术以制盗。谓可侥幸于百年。独非迂阔乎。夫同一迂阔。先悖于经。而权亦无济。毁冠裂冕而久。且以为礼当如是。偭规错矩而久。且以为制当如是。慎始者所为。必峻其防也。故君子欲达权必守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今之所谓迂阔。实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事变而理常。仆终恐足下书中之论。未尽合乎理之平。而实亦不足为奇也。敢布其区区。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