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博平县西三十里。有灵泉。一名涵管洞。巨石甃成。六管三窍。以泄暴水。永乐九年。疏会通河。其水遂塞。可见水溢不在彼则在此。一会通河。不但通南北咽喉。而天地之气赖以节宣多矣。
甘泉
东昌府茌平县西北有丁家冈。出泉甘冽。酿酒甚美。谚云。茌平丁块酒。又称曰酒泉。余同年程肖莪尝就冈下造酒以归。号为天下第一。余过访饮之。真绝品。当与易州相配。
醎水泉
莱州府潍县有醎水泉。在潍东三十里刘邨。地势甚高。平泉流数十步。伏流于地。他水在左右者皆淡。惟此泉独醎。因甃为池。立祠祀之。其地去海近。岂一窦所通而然。亦奇。
第四泉
天下第四泉在上饶县北茶山寺。唐陆鸿渐寓其地。即山种茶。酌以烹之。品其等为第四。邑人尚书杨麒读书于此。因取以为号。一曰臙脂井。以土赤名。
石穴水
蜀黔之水都出石穴。处州东十里有龙泉。或一日一涨。或三日一涨。厢则清。涨则浑。人莫能测。若京师玉泉之瓮山。我湖之广若山。自趾及顶。在在从石罐溢出。而草翳之。又不必穴也。
品水
黄谏字廷臣。临洮兰州人。正统壬戌及第三人。使安南却馈。升翰林学士。作金城、黄河二赋。李贤、刘定之、皆称美之。好品评泉水。自郊畿论之。玉泉为第一。自京城论之。文华殿东大庖厨井为第一。作京师水记。每进讲。退食内府。必啜厨井水所烹茶。比众过多。或寒暑罢讲。则连饮数杯。曰。暂与汝辞。众皆哗然一笑。石亨败。以乡人有连。谪广东通判。评广州诸水。以鸡爬井为第一。更名学士泉。谏。博学多艺。工隶篆行草。而尤长八分。后诏还。卒于南雄。
禁城中外海子却古燕市积水潭也。源出西山一亩、马眼、诸泉。绕出瓮山后。汇为七里滦。纡回向西南行数十里。称高梁河。将近城。分为二。外绕都城开水门。内注潭中。入为内海子。绕禁城。出巽方。流玉河桥。合外隍入于大通河。其水廿冽。余在京三年。取汲德胜门外。烹茶最佳。人未之知。语之亦不信。大内御用井亦此泉所灌。真天汉第一品。陆羽所不及载。至京师常用甜水。俱近西北。想亦此泉一脉所注。而其不及远矣。黄学士之言真先得我心。
南中井泉凡数十余处。余尝之。皆不佳。因忆古有称石头城下水者。取之。亦欠佳。乃令役自以钱雇小舟。对石城。棹至江心汲归。澄之微有沙。烹茶可与慧泉等。凡在南二十一月。再月一汲。用钱三百。以此自韵。人或笑之。不恤也。
俗语。芒种逢壬便立霉。霉后积水。烹茶甚香冽。可九藏。一交夏至。便迥别矣。试之良验。细思其理有不可晓者。或者夏至一阴初生。前数日阴正潜伏。水。阴物也。当其伏时极净。一切草木飞潜之气不能杂。故独存本色为佳。但取法极难。须以磁盆最洁者。布空野盛之。沾一物即变。贮之尤难。非地清洁。且垫高不可。某年无雨。挑河水贮之。亦与常水异。而香冽不及远矣。
又雪水、腊水、清明水、俱可用。但雪水太澹。取不能多。惟贮以蘸热毒有效。
家居苦泉水难得。自以意取寻常水。煮滚。总入大磁罁。置庭中。避日色。俟夜。天色皎洁。开罁受露。凡三夕。其清澈底。积垢二三寸。亟取出。以坛盛之。烹茶与慧泉无异。盖经火煅炼一番。又浥露取真气。则返本还元。依然可用。此亦修炼遗意。而余创为之。未必非水经一助也。他则令节或吉日。雨后承取。用之亦可。
石名
郑磁之青石。莱州之白石。绛州之斑石。洛水之石卵。吴越之奇石。此宋所采者。国朝白石。采之近畿之大石窝。宋时未入版图。斑石取之徐、邳二州。显陵之役。枣阳出白石。若神启之云。
奔石
昔有神人驱石之海。祝曰。苍苍为牛。凿凿为羊。羊牛来斯。曰骤而骧。石皆羣奔。鞭之流血。既出谷。遇老姥。问之。见吾羊否。姥曰。奔石也。羊。吾不知。又问。见吾牛否。曰。奔石也。牛。吾不知。神人曰。惜为汝道破。因忽不见。惟羣石存焉。
磬石
宝庆府东五里康济庙有一石。约长五尺。阔一尺四寸。厚一寸五分。中穿为窍。置铁索悬架。以为磬。击之有声嘹喨。闻五里。上有二线纹。相传昔有渔者。兄渔于江。获金片以归。兄弟争分。遂化为石。因舁庙中。
津石
宋元佑中。韩相国玉汝帅长安。筑通津大石梁。督责有司急。巨石无所出。忽夜梦一文面人自荐曰。吾可应命。诘其所来。曰。吾青州石氏丈人也。居某所。以齐封人辱吾。文面之垢若干年矣。倘起吾泥涂。磨洗吾垢。与今相国任津梁。以济世之病涉者。非吾之至幸与。明日。抵某所。果见一穹碣在泥中。 【 杨光远碑。五代时事。】 丈之。应所科。磨其刻。轝至津所。柱于津。而梁落成。
石妇
广平府城东庄有二石妇。俗呼为石婆婆。其一折腰。庄人相传。夜有一妇人入人家窃饮水浆。防者以刀中之。亦不知为何物也。明旦视石人。其一腰下两断。遂以为异。咸来祈子。元旦。浓抹臙脂。焚香拜祷。颇有验。遂构亭以居云。
娥石
汉彭娥时遭乱。娥方出汲间。贼至。弃汲器走还。与贼遇。贼缚娥出溪边。将污之。溪边有峭壁。娥呼曰。皇天有神否。我岂受污于贼奴之手。遂以头触石者再。山忽开数丈。娥即趋入。贼急逐之。山复合。贼皆压死。娥遂不知所在。遗下汲器化为石。形似鸡。山曰石鸡山。潭曰女娥潭。
醒酒石
李德裕醒酒石。在河南长春殿南。色微青。今改曰婆萝石。作亭覆之。因以名。然不若仍旧名为得。大凡古人命名。政不必易。
五丁石
五丁石道在汉中府褒成县境。汉永平中。司隶校尉阳厥又凿而广之。
太湖石
宋太师秦国卫文节公泾。淳熙十一年进士第一人。参知政事。文章议论有裨于当时。宋史轶不传。公。昆山县人。韩侘冑用事。隐居十年。于所居地名石浦。辟西园。累致太湖石甚富。至今往往流落人间。然皆为屠沽儿酒肉腥秽。可吊也。独其在学宫者。为四方过客之所瞻仰。其冢间大石尤奇。旋转作人舞。而形质恢诡。类韎师所率之夷舞。若以甲乙品第。当在学宫之上。归震川先生得之。记云。公。我乡之先哲。余朝夕对之。复如对公。前十年于阊门刘尚书宅得一奇石。形如大斾。迎风猎猎。髣髴汉大将军兵至阗颜。大风起。纵兵左右翼围单于。骠骑封狼居胥。临瀚海时也。久僵仆庭中。今立于西垣云。
朱勔进太湖石。舁者千人。徽宗封曰盘固侯。
怪石
英德江中有怪石为患。众神之。创庙祀焉。霍渭厓毁其庙。未几。雷击去其石。洪涛驱沙江为安流。清远飞来峯有虎患。霍移文山神。虎遂绝。今其文竖寺中。世呼驱虎碑。
庙石
石船、石帆。铁履、铁屐。郡国志。涂山有石帆。长一丈。云禹所乘者。十道四蕃志。圣姑从海中乘石舟。张石兜帆至此。遂立庙。庙中有石船。船侧掘得铁履一量。寰宇记。宋元嘉中。有人于石船侧掘得铁屐一双。会稽记。东海圣姑乘石船。张石帆至。二物见在庙中。盖江北禹庙也。
田州石
初。岑猛之将变。忽有石自田州江心浮出。倾卧岸侧。其时民间有田石倾。田州兵。田石平。田州宁之谣。猛甚恶之。禁人勿言。密起百余人。夜平其石。旦即复倾。如是者屡屡。已而果有兵变。卢苏等既来投顺。归视其石。则已平矣。
剑门皆石。无寸土。潼关皆土。无拳石。
南宫旧物
壶中九华石。此东坡题识。高不能踰指。广仅周尺。巑屼憰怪。山立九峯相属。如神劖鬼斲。米南宫旧物。后入严东楼家。尹洞山有记。
石碣
弘治初。庐州府店埠东北。居民修桥。掘土。得小石竭一。长可三尺许。上镌慎县界三字。背刻少避长。贱避贵六字。
石箭石鲸
文王射于丰。有石箭一枝。长二丈五尺。围四尺七寸。见存。因名曰文王山。其对峙者。曰武王山。今在同官县内。
渭水石鲸长二百尺。
石光射人
正德六年。桐君山下。傍江。有石发白光。皎洁闪烁。圆大如簸箕。每日自巳至未。射人目。烛数里。远近皆往观。如是者弥月而止。
石人赌钱
雷州治前立石人十二。执牙旗两旁。即今卫治是也。忽一夜。守宿军闻人赌博争声。趋而视之。乃石人得钱数千。次早闻于郡守。阅视库藏。锁钥如故。而所失钱。如所得钱数。郡守将石人分置城隍、岳庙等处。其怪遂止。
石青
永乐十七年。山西行都司军士采石青于净沙州旧塘。用工多而所得甚少。忽见青蛇随所往。二百余步失之。发其下。得石青加倍。其色视旧塘产者益鲜明。至是都指挥李谦绘图来进。
文石
王之辅。新城人。大名同知。寿工兴。督采文石于黎阳。凿地无所得。有田父言。丙夜见火光烛地。状如星陨。旦往视之。文石在焉。得万余方。
献石
屠丹山太宰父松窗公好治鱼池。及丹山母忧时。将凿池以悦其意。而未得也。一夕梦神人谒曰。吾当献之。觉而大惊异。已而于居之干隅购得隙地。因凿池。得石多且巨。又瑰奇可爱。叹曰。梦征矣。殆天意乎。乃即池为山。名曰天赐岩。构亭于池前。曰乐亲亭云。
端溪石
端溪旧石。久不可得。万历间。采珠内臣至其地。测旧坎。水深数丈。用皮囊绞至百日。水尽。人缒而下拾取。凿成零块颇多。水忽大至。缒者亟上得免。时憨山和尚在彼觅得。致王损蓭五六方。大者长尺余。高半之。召匠依古式琢成。董思白题识。细洁莹净。宛如碧玉。天然奇珍。可爱。
社义立石
黄棠。字迪吉。番禺人。在政和时修县志。论社所以主石之义。曰。社祭土。主阴气也。夫阳气积而成天。故其精为星。阴气积而成地。故其精为石。石击则星出。阴动生阳也。星陨则化石。阳变为阴也。土为阴气之积。而石乃其精。故社以石为主。时称其善论。
无字碑
泰山顶上有无字碑。色碧。文理极细。高可三丈。每面六尺。唐高宗干陵中亦有之。乃于阗国所进。
癸巳碑
龙泉关坛山石。上有吉日癸巳碑。乃周穆王所刻。笔力遒劲。有剑拔弩张之势。今移赞皇儒学仪门内。
韩文公碑
南海广利王庙在番禺南。庙有唐韩文公碑。玉简、玉砚。象鞭精致。郑絪出镇时。林霭守高州。献铜鼓。面阔五尺。脐隐起。海鱼虾蟇周帀。今藏庙中。宋真宗赐南海玉带。蕃国刻金书表。龙牙火浣布并存焉。
汾阴碑
宋真宗祀汾阴。立碑石。今在荣河县察院东。高丈余。阔三丈。光泽坚厚。上镌二圣配享铭。俗称萧墙有铁人四。高各六尺。在碑前。盖顶焚炉之具。后土祠东岳祠铁柱各二。
仆碑起立
南宫县有李阳冰庙碑。高仗余。岁久。祠颓碑仆。山阳刘安为知县。率僚属祈雨。至祠下。见碑。非数百人不能起。告于神曰。神如有灵。碑自立。安当新其祠。翌日。雷雨大作。四野沾足。碑起立。安以银觚奠神。就付诸庙中。因具上闻。且请新其祠。诏许之。召工薙草莱。增基址。兴版筑。掘地获钱六十万缗。遂为修葺之需。期月而庙成。正统辛酉春。安嘅科目久乏人。乃割俸资。市巨木送学宫。语诸生曰。吾以科目望汝辈。不负吾所望者。当以此木表其坊。是秋。白圭乡荐。举进士。历官巡抚。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遂以所市木。立乡贡进士坊。又出俸金厚赠之。自是人才辈出。科目有人。后同官于浙。师生僚友。各尽其道云。
仆碑生杏
司马温公之葬也。敕苏子瞻为文。御笔题曰。清忠粹德之碑。至党祸作。仆其碑。有杏生于断碑之罅。盘屈偃盖。拥其龟趺。金皇统间。夏邑令建祠。入元凡二百余年。白云先生家与之邻。益加封殖。绘图传之。
勒石题名
勒石始于李斯。题名始于汉文翁。礼殿三碑。止题姓字。唐建中二年。京兆府有同官记碑。则署爵里官方。而司马温公谏院记则用文矣。
禁立碑
刘宋裴松之以世立私碑。有乖事实。上言以为立碑者宜上言。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几可防遏无征。显章茂实。由是普断遵行。至隋唐。凡立碑者皆奏请。至五代而弛。今之立碑者。弥帀普天。若行此例。悉摧作阶砌。亦快事也。
诘龙浮碑
欧阳公四岁而孤。二亲俱葬吉安永丰之泷冈。盖其考崇公官于绵。而生欧阳子。官于泰而殁。妣越国太夫人郑氏以其子依叔父官于随。欧阳子年二十。豫随州贡。二十四登进士。历任多在中朝及江北。年四十六。太夫人卒。归祔崇公之兆。葬后还颍。尝于青州刻泷冈阡表以归。舟泊采石。夜梦神人从公假观阡表。明日。水裂舟危。公悟。投碑于江。黄山谷为文诘龙。顷之。灵龟涌碑出沙溪沼中。有龙王点迹数行如镂。取置西阳宫。为亭覆之。后宫火。独碑亭无恙。
掷碑熄火
靖康元年。尚书省火。延及各署。折省中石碑掷火中。遂息。隆庆元年。南城县治火。佥事张祉往视。亟令人拽石碑入火中。亦顿息。张盖熟宋事。投而试之。果验。岂气有所制。石火亦不免。抑事之偶值者耶。
穵碑
去思碑与题名碑。凡负时名。执法有功迹者。必经磨穵。更以浅深为高下。国子监则姜凤阿宝。吾郡则万太守云鹏。姜不过奏增监生坐班日月耳。恨之如此。万一时劲吏。千古人豪。其名穵至寸余。盖补而复磨。故深乃尔。近则陈筠塘幼学。其有以朱笔添花者。则某公也。
碑神
越巂道上一石碑。高三丈许。中有大唐地界四巨宇。苔藓繄如虬龙。独绕字傍。若巧避。下有青石。方阔可二丈。滑净若人素所履者。时有神鬼出没。人至憩且立者。必有祸。一老叟过而悦之。坐石上。良久。出酒肴。解榆桊。酌而且歌。其桊甚精。非世间物。有神人自碑跃下。笑而揖曰。今日之饮乐乎。老叟与对坐。饮且数杯。慷慨纵谭曰。别三千年。不谓相遇于此。又曰。已被此子觑见。去。去。非久留地也。遗一器。飘然上升。有樵者隐丛薄间。遥见。亟趋至。器中尚有余沥。刮入口。觉精神勃勃。自踵贯顶。归家不复思食。后辞家。不知所往。
供御桊
唐曹王皋有巧思。精于器用。为荆南节度使。有羁旅士人怀二桊求通谒。先启于宾府。观者讶之曰。岂足尚耶。士曰。但启之。尚书当解矣。及见。皋捧而叹曰。不意今日复逢至宝。指其刚匀之状。宾佐唯唯。或腹非之。皋曰。诸公未必信。命取食拌。自选其极平者。遂重二桊于拌心。以油注桊满而不浸溢。盖相契而无际也。皋曰。此必开元、天宝供御桊。不然。何以至此。问其所自。客曰。在黔得于高力士之家。
白紬帐
安禄山眤吉温。温还朝。敕吏设白紬帐于传。庆绪亲御而饯之。此时正极奢靡。而以白紬为重。岂紬一时独出而贵。或北方所少耶。今宦涂以为常物。帐用至锦绣矣。
人舆
三代时。人主乘车皆负以马。故曰辂车乘马。惟桀用人辇。谓之不道。至穆王犹用八骏。汉黄屋、左蠢、袭秦之旧。当必用人。然未及臣下也。东汉阴就始用人。为井丹所叱。唐宰相皆乘马。武元衡被刺。马归。始知之。裴度马上被斫。毡裹厚。得不死。犹断鞅而去。张弘靖以宰相镇幽州。用人舆出入。将士创见。且骇且怒。驯至于乱。是时朝官出使。皆乘驿马。间有乘担子者。夫皆自雇。然惟宰相至仆射。致仕官疾病者得乘之。王荆公在金陵乘驴。有进肩舆者。怒曰。奈何以人代畜。朝臣有赐者。力辞乃受。南渡时行在百官皆赐。汪淳溪有谢表。然止肩舆。秦桧入朝。施全刺之。毡裹厚不得入。则帏轿矣。今制。两京文武三品以上乘轿。双棍引前。四品以下即少詹、佥都、祭酒、皆乘马。用双棍。京师人谓之马棍。甚厉。若乘轿。则棍反拖后不得施矣。在外。自大吏而下。皆给马。武官勋戚皆乘马。惟年老公侯拜三公者赐轿。内相掌司理东厂者如之。亦必钦赐。今南中无大小。皆乘轿。惟有四人、两人之分。犹曰留都稍自便。北京亦用肩舆出入。即兵马指挥若卫经历皆然。雇直甚贱。在外惟典史乘马。恐不久亦当变矣。
有部使者王化。按浙。一举人冠员帽入谒。王问日。此冠起自何时。对即起大人乘轿之年。王惭。反加礼焉。盖前此外官三品用帏轿。部使者止乘马故也。
织锦札
书札至用销金大红帖。奢已极矣。闻江陵盛时。馈者用织锦。以大红绒为地。青绒为字。而绣金上下格为蟒龙蟠曲之状。江陵见之嘻笑。不为非也。江陵振厉有为。不甚通贿赂。独好华整。人以此求媚。理或有之。要亦騃甚。如此权势。何不率先俭朴。而为人所窥乃尔。
习套科禁
宋末柬帖虚套。有学际天人。即膺召用。台候神相等语。又有场屋喧噪之禁。今有大台柱、大柱国。即官詹。即开府。即铨省。恭候台福等语。习为固然。而扮屋暄谍。沿以成风。日甚一日。然所司秉公者。亦自帖然。即此可以观事。可以观人矣。
告示
前在京中过安福胡衕。见兵马司告示大于巡城御史。后归家。见驿丞告示大于知县。乃富翁之告示佥以朱笔县之通衢。盖人之不自分如此。而风俗纪纲可槩见矣。
京师老媪
京师惟内官妇人遇轿不下马。不引避。宋栗庵太宰转长安街。一老媪面衣不避。隶人误以为男子。呵而触之。媪露面。指太宰面叱曰。我在京住了五十余年。这些见了千千万万。罕希你这蚁子官。从者失色。无如之何。亟前行。老媪亦不顾去。太宰到部。笑语同寮曰。今日悔气。空受了老妇人一场大骂。同寮问故。语以状。又大笑曰。也不是蚁子了。听者俱失笑。嗟乎。此妇人眼界亦不小矣。
施钱
乘舆济人。孟子以为小惠。今有大臣行长安街携钱以与丐者。每一出。丐攀号求施。累累缀行不绝。彼自色得。人亦艳而称之。不知于政体有当否。即不能平天下。独不能如先朝姚文敏奏令五城收养活人耶。比余官南中。亦有大老行之者。数以讽余。余不应。此老亦悟。虽行之自若。然辄令圉人曰。勿令朱爷见。
松筠相公总督江南时。每出。令从者怀白金以施贫子。由是丐者探其出。常什伯随之。此可为惠而不知为政者。
涌幢小品卷之十六
圣表
先师四十九表。至援神契所志。苌弘所谈。姑布子卿所称。老莱弟子所识。荀卿、司马迁所述。并未一及须髯。汉文翁刻遗像。与唐大观元年所刻吴道子画像。孙淮海先生跋其须髯皆不甚盛。然则今之所刻殆亦太失其真矣。
道子画像在鄱阳县。元末红巾起。马至一处。不行。策之不动。疑有异宝。掘之。穹碑立土中。则圣像也。徙置一屋。众罗拜而行。从此道宫佛宇俱设宣尼像。以避兵火。饶州府学。昔为天宁寺。国初陶学士安知府事。以原有先圣十哲像遂改为学。僧奏夺不得。近年行人陆起龙欲得圣像。广文不欲开端。假巡道力。一时摩数百纸。陆得七十纸以归。有乞者皆不应。
启圣祠
立启圣祠。以孔鲤、颜路、曾点、孟孙氏配。其说发于先儒熊禾。至世庙时。工部主事刘魁申其说。遂下礼官拟议另祠。乃丘琼山亦有议欲立庙于曲阜。特祀三子。而以颜子、曾子、子思配。或各祀于其子之墓。孟有墓在邹县。颜墓在曲阜。曾墓在嘉祥。然不如禾说为妥。丘亦未之见也。宋濂溪孔子庙堂议曰。古者立学。专以明人伦。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久矣。故禹不先鲧。汤不先契。文武不先不窟。宋祖帝乙、郑祖厉王。犹上祖也。今一切寘而不讲。颜回、曾参、孔伋子也。配享堂上。颜路、曾点、孔鲤父也。列祀庑间。张载则二程之表叔也。乃坐其下。颠倒彝伦。莫此为甚。吾又不知其为何说也。余谓表叔似不必拘。
解大绅大庖西上封事曰。孔子自天子达于庶人。通祀以为先师。而以颜、曾、子思、孟子配。自闵子以下各祭于其乡。而鲁之阙里仍建叔梁纥庙。赠以王爵。而以颜路、曾点、孔鲤配。一洗历代之因仍。肇起天朝之文献。岂不盛哉。
易主之始
先师易木主。世庙时。张罗峯当国议行。然成化十七年国子监丞祝澜曾有此说。疏上。黜为云南广西府经历。又天顺中林鹗守苏州。先师像岁久多坏。鹗曰。塑像非古也。太祖建学。易之以木。百年夷俗。为之旷然。未坏者犹然。况遇其坏耶。盖木主之说。有自来矣。
圣称圣裔
孔安国先圣远孙追称曰先君。此最得体。孔颖达亦然。今人单以称父。而称其远祖曰家某。或以官。或以字。
湛甘泉称孔子曰庶圣。谓庶人中之圣也。其语生拗无意趣。且为鲁司寇。原非庶人。如陈剩夫、王心斋等。可称庶贤耳。
衍圣公入京下程。自宣德后用羊一双。鹅二只。酒六缻。面二十斤。茶盐酱各二斤。油烛十枝。其初钦赐。后改礼部。又改顺天府。今仍之。
曲阜世以孔氏裔孙为令。世庙时。有不胜任者。议改流官。诸大臣谓此前代故事。即不职。当择贤者以易。何至一人废数百年盛典。遂复世职如故。惟令抚按考选。
曲阜令故不上计。万历中。孔弘复号桂窗。请于大吏。愿觐观。许之。考三年满进知州。六年进同知。又三年进运同。皆掌邑事。
先师四世独传。杨子云五世独传。
厄台
汉祖追项王于固陵。其地。今在陈州西北三十里。汲长孺守淮阳。即今之陈州也。州城中尚有卧治阁遗址。州有厄台。盖孔子绝粮之处。其地以厄台夕照作八景之一。王元之记云。天地厄于晦冥。日月厄于薄蚀。山川厄于崩竭。圣人生而肖天地之貌。禀日月之灵。锺山川之粹。得无厄乎。所以帝舜厄于历山。大禹厄于洪水。成汤厄于夏台。文王厄于羑里。我先圣厄于陈蔡。其道一也。于时。周室卵危。鲁道迷溃。仁义路塞。奢侈源开。列国用权。猬芒而起。坏礼乐为糠粃。视诗书如荛蒭。孩提王室。变坏儒风。俎豆不修。军旅用事。苟有衣缝掖而冠章甫者。鲜不拔戟而叱之。三纲五常。盖扫地矣。吾夫子抱帝王之道。处衰乱之世。痛五教之大裂。嫉四维之不张。刳道德为舟楫。将欲济天下之垫溺。斲礼法为耒耜。将欲芟天下之荒秽。故不程其力。不顾其势。聚三千之徒。聘八十之国。应机设教。与世垂范。然佩兰于鲍肆。孰闻其香。施法于乱主。孰知其政。所谓天柱将倾折。建一枝而扶之。厥惟艰哉。故教不用于哀定。位不崇于季孟。辞逊于阳货。见忌于子西。文行忠信未得用世。卒致天厌圣道。绝粮于陈。颜冉之徒。馁目相视。我先圣则坦尔无闷。怡然自居。腹空肠干。未尝太息。盖圣人为人也。不为己也。忧道也。不忧贫也。但欲缀皇纲之绝绪。辟帝王之坦途。酌二代之礼文。垂万世之典则。彼王泽浸于生民。苟道至于是。虽不食而死。复何憾哉。吁。奸喉佞舌者。图一日之饱饫。道醉德饱者。谋万世之利功。故教不用于当时。而用于今世。位不显于生前。而显于殁后。何则。祖述宪章之义。雷行天地之间。俾夫为君臣父子者。不可斯须离也。得非用于今世耶。名载典籍。身享庙食。得非显于殁后耶。与夫图一日之饫者。又何辽绝哉。余客在宛丘。得覩斯台之地。披蓁访古。驰笔而铭曰。僭禄尸位。殁则绝祀。所谓伊人。若敖之鬼。夫子耻之。不其馁而。饱德醉义。殁则垂世。所谓伊人。东山之士。天子求之。可谓仁乎。巍巍圣人。生而道迍。历聘求合。绝粮于陈。箕山之士。可齐其名。若敖之鬼。决非其伦。庙食不匮。祀典惟新。我来旧国。荒台磷磷。拂石勒铭。德音益振。
孔子台在庐州柘皋乡。状如圆坛。可容千人。宣圣与弟子尝憩于此。故名。
占鼎
孔子使子贡往外而未来。谓弟子占之。遇鼎。皆言无下足。不来。颜子曰。无足者。乘舟也。赐且至矣。诘朝。子贡果乘舟而至。
游海
昔鲁人泛海飘泊。而失津至于澶州。遇先圣七十子游于海上。指以归途。使告鲁公筑城以备寇。鲁人归以告鲁侯。侯以为诞。俄有羣鹊数万。衔土培城。侯始信之。乃城曲阜。城讫而齐寇果至。
翔鹤
金真佑二年正月二十四日。北虏犯孔庙殿堂。廊庑灰烬什伍。植桧三株亦遭厄数。俄有五色云覆其上。云中羣鹤翔鸣。良久而去。
仙迹
金明昌元年。有异人拜先圣于庙门外。竚立石上。甚有异色。既去。其足迹存焉。文曰仙人脚。
曾孟
世庙时。诏官曾子裔孙质粹为博士。传子至孙承业。贫而盲。宗人有豪者。上书争袭。已嗣官矣。承业父子号而行乞。不能白。滋阳刘公不息为礼科给事。申奏。状夺还之。人心称快。
孟子生时。其母梦神人乘云自泰山来。将止于峄。母凝视久之。忽片云坠。而寤。时闾巷皆见有五色云覆孟氏之居焉。
配享孟子之始
孟子配享起于宋神宗时。晋州教授陆长愈之奏。太常寺看详。初以不同时为疑。礼部言从祀。但取着德立功。相成为主。不必同时。引勾芒乃少昊之子。以配伏羲为言。议乃定。章时鸾。青阳人。父梦神授以孟子小像置膝上。遂生。号孟泉。英气勃勃不屈。后以举人为邹县知县。有善政。官至副使。卒时。梦邹民千余迎公赴庙。岂孟夫子转世。抑官其地而先之兆也。
太祖欲黜孟子配享。固因钱唐等力谏而止。然其时风雷示异。太祖业心动。所谓岩岩气象者。亦真可畏也。至孟子节文乃刘昆孙等奉旨所为。后昆孙以科场事坐死。说者谓节文报应。岂孟子乃迁怒而然。
宫墙修礼
郑大同。莆田人。卒之旦。会新文庙。有江西木匠数人。于昧爽候。见公服大红。拜庙门内。出广桥。忽不见。顷之。一匠过其巷。闻哭声。归相讶曰。早有长髯伟貌。行昂昂如鹤。衣吉服。肃入庙门内拜者。非侍郎乎。盖公宅近宫墙。每过必入谒。故其卒也。亦修礼而行如此。时嘉靖之丙寅年也。
余以丁丑入县庠。见有司行香。皆黎明入庙。礼毕。讲书三舂乃退。今闻随便过门一拜。不复知讲书为何事。而圣殿宫墙。荒颓不理。其它一切祭祀乡饮。尤草草了事。甚至接诏重典若等儿戏。谕祭乡贤。视其家之隆杀。为迟速厚薄。大约世变江河。刑日重。礼日替。而政事可知已。
夹室塑像
杨止庵先生未生。其父赠公梦行绀宫。夹室左右皆塑像。金碧欲剥。赠公揖之。其一举手答曰。是将以某月日时降于家。及公生。而岁时日月悉符梦中语。他日赠公过学宫。则又见所谓夹室金碧而揖公者。状貌甚肖。乃以问先达蒋公。盖嘉靖中文庙改用木主。诸贤遗像尽藏夹室中。
黜从祀
吴草庐、许鲁斋、以仕元。黜从祀。然则孔子有灵。于元祭祀决在所吐。考之元史。独宦官李邦宁主祭祀。风雷示异。余皆平平无事。则八十九年中。享其祀。已二百七十七次。而其余祭告又不与焉。天以夷狄为骄子。骄子献食。有何不是而拒之。骄子用事之人。苟非济恶。间有恂恂知书人在旁。方奖之不暇。而反夺其饩。曰。何故事吾子。则亦非人情。非天道矣。
骄子一日逐嫡长。据其家政。而事父母师友如故。父母且无如之何。师友从旁只得与父母伺隙。徐徐改正。而所谓家统家教。固不可一日废也。辟天地虽极晦冥极变怪之际。历日支干。可得削而去之否。
为学两端
晦翁云。近时为学不过两端。一则径趋简约。脱略过高。一则专务外驰。支离繁碎。过高者固为有害。然犹为近本。外驰者诡谲狼狈。更不可言。吾侪幸稍平正。然亦觉欠涵养本原工夫。此言盖为陆象山、陈同甫、发也。
多目星
晦翁与吕东莱同读书云谷。日夜锐志著述。文公精神百倍。无少怠倦。东莱竭力从事。每至夜分。辄觉疲困。必息而后兴。尝自愧力之不及。爰询文公夜坐时。书几下若有物抵其足。据踏良久。精神倍增。数岁后。一夕。文公忽见神人头有目光百余。云多目星现。嗣是后几下之物不至。而文公夜分亦必就寝。
得水解毒
晦翁中乌喙毒。头岑岑。渐烦惫。遍体皆黑。几至危殆。深山中又无医药。因思汉质帝得水可活之言。汲新水连饮之。大呕而解。此神明所佑。亦平日精力完固之验也。
晦翁之祖名森。字良材。
晦翁门人可考者三百三十八人。亡考者五十八人。得夫子十分之一。
宜楙神
古有善睡者。其神名曰宜楙。吴渊颖先生久病嗜睡。作窜宜楙辞。先生名莱。字立夫。初生之夕。父直方忽梦西域神人飞空而来。止于内寝。因名曰来。南嵓方凤见而奇之曰。此邦家材也。取南山有台诗中。更曰莱。好学无所不窥。体素羸弱。年四十四。久病不自振。忽梦作童汪踦赞。觉谓人曰。汪踦。殇者也。今岁殆不起。果卒。私谥曰渊颖先生。宋景濂出门下。其学大抵多出于先生云。
学者归宿
景濂自称白牛生。想生平出入所乘者。元至正戊戌作诸子辨。起鬻子至周程子。凡三十四人。具九家者流。而终之以周程。示学者有所归宿也。中间疏别觚排。各有深意。又佐太祖议礼制度。考文之功。确然为本朝儒臣之冠。与薛河东并驱。而文学过之。俎豆宫墙不为过。乃不幸谪死。子孙零落。门人方正学又死靖难。遂无有发明者。正德中谥文宪。嘉靖初录六世孙德寿为国子生。
陈白沙先生
先生以成化十九年三月三十日。以累荐征用。入京朝见赴部。五月二十五日。吏部题奉圣旨。恁部里还考试了。量拟职来说。先生以病。久之不赴部。终以病不就试。上疏终养。此必吏部以应考题。而儗旨者亦仍之。是时太宰为尹旻。揆路为万安刘吉。皆不向学。拘例抑之。失最初征聘之意矣。且康斋授谕德而先生止检讨。其意可见。父乐芸。年二十七卒。母林氏。年二十四寡。先生。遗腹子也。母后以节旌。年八十余。
先生弘治十三年二月十日卒。葬于圭峯。后二十一年。改葬皂帽峯下。湛甘泉倡之。各司皆有助。新会县典史贺恩督工。余置祭田。买其前湖。湖曰自然。
先生挽罗一峯先生诗云。状元文史少微星。翰苑为官漫两京。此二句说尽一峯生平历履。又云。青天白日人千古。五典三纲疏一通。说尽行事。只此四句。可当一篇好墓志。人谁做得。先生之诗。大约得温柔敦厚之旨。法律之精又不必言。其谈诗有云。作诗当雅健第一。忌俗与弱。盖其所得深矣。大儒之不可尽如此。国朝讲儒除荆川先生文集。如先生若罗念庵之集。俱不可不细读也。近日文字中间为上官而作。如考满入觐。贺寿送行。连篇累牍。有一人而至二三首者。非不美观。然套语谀辞若出一辙。其于文格益靡且远。惟先生一切谢绝。即刘东山为广左伯郡太守。求送行序文。亦不肯应。其言曰。所不敢施于当道。一嫌于上交。一恐其难继。其识远矣。
厓山大忠祠慈元庙之建。与祀典之举。最初皆发议于先生及副使陶鲁、右布政刘大夏、佥事徐纮。共成之。大忠祠成。太夫人梦金冠三人。从甲士数百。谢于门。慈元庙之未建也。先生梦一女人后饰立于大忠之上曰。请先生启之。后十年。建庙。即其所也。故先生吊慈元诗。有依稀犹作梦魂通之句。先生精神尝与神明通。居外海陈谦宅。有异人来见。尝梦游天台。至第八重而觉。又梦一长髯道士以布囊贮罗浮山遗之。八月十五日夜忽梦玉宇无瑕。碧云灿烂。南斗下大书八字。下有四人面西而行。或隐或现。临殁。梦与濂溪、两厓、答歌于衡山之五峯。皆纪之以诗。盖其神之极清。故所感如是。昔人所谓夜验之梦寐者也。北归时。泊舟江浒。夜半有人呼。急起。未几。水至。溺死人畜无算。因得免也。
先生作潮州三利溪记。盛言太守周鹏之功。鹏。道州永明县人。濂溪先生之后也。故下语尤真切。后知其妄。悔之。作诗云。欲写生平不可心。孤灯挑尽几沉吟。文章信史知谁是。且博人间润笔金。王侍郎哲见而叹曰。君子可欺以其方。噫。今有明知而故为谀。更有献谀以凑妄。彼此欢然。不但润笔。且以干没者矣。
先生既授检讨归。复有荐者。与中书舍人王汶同征。弘治二年之十月也。汶未抵京五十里。卒于舟中。汶号齐山。文忠公祎之曾孙。稌之子。成化戊戌进士。初第即请为教官。竟得中书。非其好也。谢病归。读书不仕。乡人尊之而不名。称曰齐山先生。年仅五十七。
王阳明先生
先生起征岑猛。启行过郡城。前驱一人冲道。絷之。盖军法也。有陈生者。将从之受学。问知。状曰。是且威乡里。遂去之。阳明闻颇悔。大减导从去。
四友斋一款云。阳明既擒宸濠。囚于浙省时。武宗南幸。驻跸留都。中宫诱其令阳明释放还江西。以待圣驾亲征。差二中贵至浙省谕旨。阳明责中官具领状。中官惧。其事乃寝。
先生擒宸濠。知诸边将领兵至江西。欲令释放。俟上至。亲与战。擒之。不得已。将濠取浙河北上。至杭州。以濠付臬司狱。适太监张永至浙。与语。知其可信。遂以付之。后诸人谗毁。终得永之力免于祸。此时中贵气焰赫然。乃能责之具领状耶。
又云。阳明广东用兵回。经兰溪城下。过时。章文懿尚在。阳明往见。在城外即换四人轿。屏去队伍而行。盖阳明在军中用八人轿。随行必有队伍也。至文懿家。阳明正南坐。茶后。有一人跪在庭下。乃文懿门生。曾为广中通判。以赃去官。欲带一功以赎前罪。文懿力为之言。阳明曰。无奈报功本已去矣。然本实未行。人以为文懿。似多此一节。余谓诚朴之人。易为人所欺。然心实无私。言之益见其厚。
枫山先生卒于嘉靖元年。阳明广东用兵在六年。远不相及。事平七年。阳明告归。卒于南安舟中。未尝生回。经兰溪城下也。为门人请托。先生必不为。阳明有道人。可不可。自然以情告。宁有未发本而诞言已发之理。狙诈之术。庸人所羞。而谓阳明为之。且以对长者乎。或者江西俘宁王过兰溪。相会未可知。要之。先生决不为一门人力言。果言。阳明必有以处决。不作诞语也。
又云。章朴庵。名拯。枫山之侄。释褐为给事中。后官至工部尚书。清操淳朴。略与枫山等。其致仕回家。有棒余四五百金。枫山知之。大不乐。曰。汝此行做一场买卖回。大有生息。朴庵有惭色。
枫山先生卒时。朴庵方为布政。治其丧。请恤典。比尚书忤旨归。则先生卒已十余年。俸余五百。足见清操。何大不乐。先生素待人以礼。叔侄之间。义不掩恩。买卖生息之言乃市井小人之口。先生决无此语也。
又云。武宗未年。当弥留之际。杨石斋已定计擒江彬。然彬所领边兵数千。为彬爪牙者。皆劲卒也。恐其仓猝为变。计无所出。因谋之于王晋溪。晋溪曰。当录其扈从南巡之功。令至通州听赏。于是边兵尽出。而江彬遂成擒矣。
武宗晏驾在十六年辛巳三月十四日。杨石斋即以遗诏散豹房威武营官军。至十八日。诱江彬入内。奉皇太后密旨。擒付狱中。石斋故与晋溪相左。前十二月改晋溪于吏部。以王宪代为兵部矣。
庄定山先生
先生以南行人司副。家居三十年。奉旨赴都。过吏部堂。止三揖而不跪。 【 中外官过吏部堂本无跪礼。】 补原职。迁南验封郎中。中风疾。告归。明年考察。以老疾罢官。主者。倪公岳也。丘琼山深嫉定山。曰。引天下士背叛朝廷者。自(旦水)始也。
后渠评品
崔后渠评大厓李世卿集云。李子未知诗。其词险。其调戾。文则庶矣。古而鬯。简而腴。奇而妥。
又评圭峯集云。罗景鸣。振奇人也。故其言捷于异。而奇于典。其昭于细故。而闇于大。然能自冶伟词。不乱于颓习。评白沙禅而疏。一峯尚直而率。定山好名而无实。又云。白沙受清秩而交泛。一峯行乡约而僇族人。定山晚仕而败。独推重章枫山甚矣。然指谪三公处。殊不尽然。禅与疏二字非白沙本色。其交亦非泛泛者。僇族人。事必有故。苟为所不可。除之何害。定山以老疾被察典。不可谓败也。英皇之狩。袁彬沙狐狸扬铭实从。门达自以诇察得幸。仲凫谓袁彬门达实从。必别有据。至其恕李文达之夺情。犹可言也。而讥周文襄。则非北人入词林。不熟钱谷事。宜其以余米为訾。
后渠长子滂。少颖异。以子房、孔明、自期。后渠屡斥其狂。后乡举。强力治田圃。宽。后渠家食甚赖之。嘉靖己丑卒。年三十四。
荐贤
蔡京荐龟山。石亨荐康斋。赵文华荐荆川。荐而得召。自然当应。世乃以此为病。何与。虽然。此三人者。尚知荐贤。今之忌嫉者是何等心肺。宜其以荐者为病也。
康斋先生以讼至县庭。原以墓田。此大不可已。大不得已处。何损于日月乎。
邪正
凡真正道学。决被攻击推敲。即贤者犹不免致疑于形迹间。而惟一种邪说横议最能惑人。为人所推。举国趋之如狂。故似李卓吾次之。匪敢雌黄。聊志吾过。
李卓吾
卓吾名贽。曾会之邳州舟中。精悍人也。自有可取处。读其书。每至辩穷。辄曰。吾为上上人说法。呜呼。上上人矣。更容说法耶。此法一说。何所不至。圣人原开一权字。而又不言所以。此际着不得一言。只好心悟。亦非圣人所敢言。所忍言。今日士风猖狂。实开于此。全不读四书本经。而李氏藏书焚书。人挟一册。以为奇货。坏人心。伤风化。天下之祸。未知所终也。
李氏诸书。有主意人看他。尽足相发。开心胸。没主意人看他。定然流于小人。无忌惮。卓吾谓。只有东南海。而无西北海。不知这日头没时。钻在那里去。又到东边出来。或曰。隐于昆仑山。然日县上之正中。则下亦宜然。决非旋绕四傍而无上下者。且由上下。则四傍在中。只四傍。岂能透上达下乎。理甚明白。勿多言。
卓吾列王陵、温峤、赵苞、为杀母贼。夫对使伏剑。陵其如何。峤过江东。原欲奉使即归。苞母在贼。降而救母得矣。然必败之贼。母子俱死国法。忠孝两失。悔将何追。古人值此时势。万不得已。几许剜心呕血。尚论者又复苛求。宜其宽于胡广、冯道也。
黄叔度二诬辨 【 徐应雷着】
黄叔度言论风旨无所传。闻入明嘉靖之季。昆山王舜华 【 名逢年。】 有高才奇癖。着天禄阁外史。托于叔度以自鸣。舜华为吾友孟肃 【 名在公。】 诸大父。余犹及见其人。知其着外史甚确。自初出。有纂入东汉文。王舜华尚在。而天下谓外史出秘阁。实黄征君着。则后世曷从核真赝乎。叔度无弦琴。曷横加五弦七弦诬之也。近复有温陵李氏着论曰。牛医儿一脉。颇为害事。甚至互相标榜。目为颜子。自谓既明且哲。实则贼德而祸来学。回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此乡原之学。不可以不早辨也。此李氏有所激而言也。李氏尝曰。世固有有激而言者。不必说尽道理。明知是说不得。然安可无此议论乎。李氏盖激于乡原之与世浮沉也。而移色于叔度。竟不考诸史传。评叔度之始末。按朱子纲目。于汉安帝延光元年冬。书汝南黄宪卒。当是时。天下无党人。又四十五年为桓帝延熹九年。捕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部党二百余人下狱。遂策免太尉蕃。永康元年六月。赦党人归田里。又三年。为灵帝建宁二年冬十月。复治钩党。杀前司隶校尉李膺等百余人。史册之彰明较着如此。计诸贤之就戮。去叔度卒。已四十有八年。夫诸贤之最激烈者莫若李膺、范滂。李膺且死。曰。吾年已六十。范滂之死年三十三。遡叔度卒之年。李膺年十三。范滂正未生。故曰当是时。天下无党人。盖宪卒之十有六年而滂始生。宪卒之三十有八年为延熹二年。而膺以河南尹按宛陵。大姓羊元羣始与时忤。又七年而党事起。则党人之祸。于宪何与哉。宪虽大贤。安能救诸贤之就戮于吾身后之四十有八年耶。岂谓当宪之时。党人有兆。李膺虽幼而有长于膺者。范滂虽未生而有先滂生多年者。叔度曷不化诲之。使不及于祸耶。噫。即使叔度与诸贤皆同时。自孔子不能改一子路之行行以善其死。而何以钩党百余人。责一叔度也。岂谓不能维持国事。使吾身殁四十年之后。刑戮不加于善人耶。则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而何以责不就征辟之一布衣也。是故叔度之隤然处顺。渊乎似道。无异孙登之默。何以曰不能如孙登之污埋。当叔度之生存。尚未有党人之名。何以曰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诸贤未至于就戳。何以曰不能兴狐兔之悲。又何以曰回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李氏之轻于持论如此。不亦无其事而唾骂名贤盛德乎哉。且叔度之为颜子。为千顷波。盖诸贤之目叔度。不闻叔度之目诸贤也。何尝互相标榜。叔度稍以言论自见。则为郭林宗。叔度不死遭乱。则必为申屠蟠。总之。必能保身。何尝自谓既明且哲。夫以李膺之简亢。独以荀淑为师。乃牛医儿年十四。荀公一见。竦然异之曰。子吾之师表也。以戴良之才高倨傲。自谓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无与为偶。而见叔度未尝不正容。及归。惘然若有失也。叔度盖易之所谓龙德耶。何以曰贼德而祸来学。曰。此乡原之学也。且李氏既恶乡原矣。顾于胡广、冯道、有取焉。何也。盖李氏奇人盛气。喜事而不能无事。以济世为贤。而不以遯世为高。故喜称胡广之中庸。冯道之长乐。绝不喜叔度之无事。今李氏方盛行于世。故览者不察也。余故以纲目之大书特书辨之。虽然。千顷汪汪。万古如斯。澄之淆之。河海不知。余固辨其所不必辨也。
余守拙。于人无敢短长。独于卓吾云云。自知为众所笑。及读二诬辨。乃知此老本末略被人窥破。又见太仆瞿洞观墓志。有最不喜温陵人李贽一句。而朱大复执议最坚。一旦问曰。李卓吾何如人。余直以意对。大喜。要知世间自有同心者。乃大复以狱中不堪其苦。书刀自刎为天报。事有无不可知。只据所刻书评论。至欲翻倒孔夫子坐位是何等见识。何等说话。惟焦弱侯尊崇之。若闻此言。必且推几大骂。弱侯自是真人。独其偏见至此不可开。耿叔台侍郎在南中谓其子曰。世上有三个人。说不听。难相处。子问为谁。曰。孙月拳、李九我与汝父也。
焦弱侯推尊卓吾。无所不至。谈及。余每不应。弱侯一日问曰。兄有所不足耶。即未必是圣人。可肩一狂字。坐圣门第二席。余谓此字要解得好。既列中行之下。不是小可。孟子举琴张曾皙为言。而曰嘐嘐。古人行不掩言。不屑不洁。吾未敢以为然。盖孔子尝言之矣。曰。狂者进取。取而曰进。直取圣人也。狷者有所不为。有不为。直欲为圣人也。取字径捷。为字谨密。乃二人分别处。故圣门之狂惟颜子可以当之。曰。见进未见止。狷惟曾子可以当之。曰。参也鲁。此其气象居然可见。下此则为狂简之狂。至三疾之狂又须别论。盖一则界中行狷而言。是其品也。一则一冠矜狂而言。是其病也。如德字有吉、有凶。仁字有小、有大。悍字有精、有麤、有凶。古人用字。义各不同。今乃一概混而称之。猖狂无忌惮者。引以自命。圣人固曰。贤知之过。已豫忧思有以闲之矣。
卓吾初与耿天台不相入。焦弱侯受天台国士之知。在南中建祠堂会讲。其弟叔台又为操江都御史。相与推尊。卓吾亦以二公弥缝。焚书中大加赞服。天台学问自佳。奖进后学尤力。与张太岳最相善。夺情致书。为录于后。
去冬苍皇颛启奉慰。时尚未悉朝议本末。伻还。辱示奏对录一册。仰惟主上眷倚之隆。阁下陈情之悃。精诚纚纚。溢于缃帙。藉今世有仲淹。而缀之太甲说命篇中。当更为烈。不可论古今矣。某尝思。伊尹毅然以先觉觉后自任。初不解所觉何事。近始省会。挞市之耻。纳沟之痛。此是伊尹觉处。盖君民与吾一体。此理人人本同。顾未肩其任。便觉之不先。譬彼途人视负重担者。其疲苦艰辛。自与暌隔。故不无拒蔽于格式。而胶纽于故常也。惟伊任之重。觉之先。其耻其痛若此。即欲自好。而不冒天下之非议可得耶。夫时有常变。道有经权。顺变达权。莫深于易。易以知进而不知退者为圣人。亦时位所乘。道当然也。古惟伊尹以之。兹阁下所遭与伊尹异时而同任者。安可拘挛于格式。而胶纽于故常哉。乃兹议纷纷。是此学不明故耳。忆昔阁下为太史时。曾奏记于华亭相君所。士绅佥艳颂之。某尝以请。而阁下故恚曰。此余生平积毒。偶一发耳。某时(□双)然。窃谓世咸藉藉钦为忠告吁谟。而先生故以为毒。何也。积疑者许年。近少有省于伊尹之觉。而后知阁下之所为毒。其旨深也。夫今士人自束发呫哔以来。便惟知以直言敢谏为贤。而其耻其痛不切君民。则世所谓为贤。非毒而何。某非阁下之觉。亦终蒙毒以死矣。
天台所经相公用事者。分宜、华亭、新郑、江陵、吴县。皆不甚龃龉。观所与江陵一书。大略可见。王阳明初不为杨新都所知。后不为张永嘉所喜。极于桂安仁之嫉妬。既殁岭表。可以已矣。椎敲弹射。无所不至。甚至夺爵而后止。阳明和粹。造到极纯熟地位。岂果有所自取乎。大抵经霜雪一番。增一番凛冽。经煅炼一番。增一番光彩。安得人人而悦之。为大臣者亦大可以思矣。
权臣受枉
郭青螺为胡庐山直墓志云。副使入京补官。江陵犹加礼。延之上座。既别。致书不答。考之江陵集中。答书甚详。可见权臣亦有受枉处。即如分宜之恶。古今无两。然惟杀杨椒山、沈青霞、郭损庵。出其父子主意。张半洲、李古冲。则赵文华结构得罪。千古可恨。其它受祸受摈。出其报复者固多。却有世宗独断。与部院公评。历历可指。今其子孙皆推之分宜名下以自解。又如嘉靖癸亥以后。事体皆推之华亭。隆庆庚辛两年事体。皆推之新郑。万历十年以前。必推之江陵。十七年以前。必推之吴县。二十二年以前。必推之太仓。此后相权日轻。其风稍息。而终亦不尽免者。则祖前人余说也。
阁部争权
万历十七年以后。阁部如水火。部臣不安其位。反得享其名。夫有所不安。则阁亦不得独安矣。有所享。则阁之所享者。又可知矣。此国家最不幸处。既阁权日轻。部臣自宽。稍稍相安。此际得一名世大臣。如马钧阳、刘华容其人主之。内调宰辅。外统百官。崇廉黜贪。奖恬抑竞。天下可大治。无奈时之乏人何也。循资而进。老者居先。二三十年。回翔出入。垂涎之精神一旦如愿。急欲发挥。伥无所之。愦无所分别。悻悻必欲求振其权。遂有一二匪人窥之。投入怀中。其气、其辨、其作用。果自不羣。遂深信。任为腹心。倚为命脉。而又呼朋引类。张局作威。辟之老和尚。领袖众沙弥。鼓钵百花喧闹中。只得随其奔走。甘受驱使。不自觉。夫其人果正人也。必不乘势。暗牵其鼻。窃其权。既窃之矣。何所不至。且谁之权而可窃也。窃必私。私必杂。两者胶胶结结。极之颠倒是非。淆乱黑白。官常日替。秕政田滋。四民失业。百猬皆张。以至今日。其祸乃烈。然则窃者。与被窃之失主。当坐何律。律所不载。在家为家运。在国为国运。在天地为天地之剥运。噫。存而不论可也。

涌幢小品卷之十七
罗先生
念庵先生。年六十。门人欲为寿。以书辞之曰。今世风俗。凡男妇稍有可资。逢四五十谓之满十。则多援显贵礼际以侈大之。为之交游亲友者亦皆曰。某将满十。不可无仪也。则又醵金以为之寿。至乞言于名家。与名家之以言相假者。又必过为文饰以传之。而其名益张。凡此皆数十年以来所甚重。数十年以前无有是也。夫满十而不容无言。交游亲友知之矣。然在人亦有宜不宜者。某今年十月十有四日。幸满六十。回思先人保抱维持之艰。与夫顾惜教诲之专诚。不意遽至于今。至于今年且六十。不可谓非寿矣。而先人所以望之子。与子所以自待以终其身者。反之丝毫无有也。故凡满十而悲伤益甚者。惟洪先为最。以悲伤负罪之人。而纳宾客之礼际与其言。是非忘哀而为乐乎。自洪先有知以来。以生日未能奉一觞于先人以为报也。故未尝受妻子之奉以自为乐。平日不敢自为乐。一旦而纳宾客之礼际与其言以为乐。非君子所取也。非君子所取者。君子所不行。惟执事亮之。且古者。六七十之养于学校者。尊其行也。故养之以乞言。又其老也。则宪老而不敢乞言。惧其劳也。是安其老者将以乞言。未尝以言侈大之也。不敢少增其劳。未尝以饮食烦之也。不肖空生无比数固矣。概以古昔。其不敢又若此。是以先期力疾以辞。不然。将扫迹一楼。是绝其承教于君子也。惟执事亮之。
念庵之高祖曰庆同。号善庵。以孤子出继。承家难之后。卓能自立。有奇行厚德。然则念庵取号必本于此。乃小说谓念庵之父为知州。过一庵中。接流尸葬之。生子名洪先。号念庵。考其尊公讳循。字遵善。号□□。弘治己未进士、刑部主事、副使。归隐不出。未尝为知州。
遵善公当会试时。身故贫。一日亡其囊中罽褐。同舍唐鹏内不自安。物色其人。绐访得之。比入座。唐故戏探其囊。出褐示曰。是不类君家物耶。罗目逆曰。汝毋戏言。唐又持褐相辨。则趋出向其人曰。唐谇语也。唐归。怒曰。君失褐不取。何也。曰。吾失褐。不甚损。彼张恶名。尚得为士人乎。唐始逊谢不及。尝如白河泛商。舟泊襄阳。旅舍有来奔者。佯若不谕意。促之出曰。此非子宜留也。其人吐实。则忿怒脱走。出栈道邮亭。亭长告曰。恶地不可留也。时已昏黑。不得已居之。夜半户开。月色中美女婷婷。来坐榻上。意其奔也。不之答。遂熟寝。少顷。从者作魇语。起问之。已为鬼物所侵。返视户。户固扃也。明日以告亭长。亭长曰。此妖杀人多矣。而莫能动公。公福德未可量也。
唐先生
荆川先生出入仅一小航船。敝甚。不蔽风雨。中仅五尺。伛偻而坐。凡三四年自如。一日泊陈波铺。家人取路傍碎砖。铺人出噪曰。此官墙砖。安得盗之。纠众为难。中有识先生者。乃得免。后以病就医无锡。友人见船敝。以小楼船易之。至耦塘。遇豪仆舟。舟牵罣其尾篷。仆怒甚。抶牵夫。以砖石系先生舟。先生自出逊谢。以名帖投之。皆不省。痛抶且骂而去。先生因作知命说。谓航者。吾分也。楼船。非吾分也。据其分。航可免侮。非其分。楼船不免。据其分。三四年可。不则一日固不可。有味哉此言。可以深思自省矣。
陈后冈束。没后。贫甚。有赙金数百两。先生收之为经营。而岁归之息。又以田租时周其乏。其子渐能读书。言于督学雷古和。进之学宫。噫。只此一节。先生之过人远矣。
先生以乡贤事答学中书云。乡贤之祀。关闾巷万口公论。关国家彰瘅大典。非势位可得而干。非子孙可得而私。若可以势位干。则鲁国之祭乡先生于社者。当太牢于三桓。而不当太牢于一栖栖伐树、削迹之人矣。若子孙可得而私。则三桓之有力皆当奉其祖父。以从祭于社与祭于大烝矣。孔子之作春秋以垂不朽。当大书特书叔纥之名于郑侨、吴札之上矣。故曰。称天以诔之。称天以谥之。此臣子事其君亲。如事天之心。而不敢以一毫之私与焉者也。此之谓古道也。仆不能自谋。而能为人谋乎。草草亮之。
乡贤一说。大率出于有力子孙遮掩门户及无耻生员餔醊之徒共成之。绝无足为重轻。罗念庵以吉水乡祠驳杂。所祀非类。耻其父与之同列。一日入城拜宫墙。奉其主以归。此仁人孝子事亲如天之心。亦事死如生之心也。乡党自好者。未死时必不肯与乡里无赖为伍。死而魂气有知。何独不然乎。既作答学中书。因漫记其说于后。
万文恭语王文肃云。吾师唐荆川。刻身练名节。习于世故。实万倍不敏。乃师用才高。不能无见锋锷。而不敏仅仅藏拙自守。嘿而图寡过已尔。此语最公道。然为文恭易。为荆川难。
先生以郎中差往蓟州阅视土兵。时总督则思质王司马也。先生自以学达天人。才兼文武。又前辈也。出山任事。目中已无司马。司马自以名位已重。主眷甚隆。又世家也。乘时立业。视先生为下僚老儒。其不相得固宜。及司马受祸。弇州兄弟以一卒不练之旨。归怨先生。然世庙实以边儆怀怒。托此为词。而司马亦不欲以练兵二字闻于朝。何者。恐各镇征兵借口日减。力所不能支也。
吴先生
先生讳昂。字德翼。海盐人。六岁而孤。性端颖。嗜书。闻海宁祝先生萃者。履方笃行。以员外郎予告。家居教授。往从之学。四方学者多从之。公短褐草鞋。从一老苍头。负书走数十百里。及其门。就江滨濯足。更儒衣冠以进。谒者以告。祝先生大惊曰。此非可以常人目也。既见。拜而请曰。昂。鲁人。窃慕先生。不敢请。愿受高足弟子学。先生曰。生来晚。书舍尽满。无所置生。唯室旁一牛棚。幸无牛。生宁得居乎。公曰。唯。唯。无不可。于是祝先生益大奇吴生。令人扫除涂塈。使可居。公遂解衣。杂涂人共作。不日就舍。时祝先生持教最严。常映户以察羣弟子。公在羣弟子中最苦。外被一敝袍。而衷一败絮袄。又时时见老苍头寒。则解而更相衣。甚或周走于室中。跳踊以敌寒威。而日夜诵不辍。其精悍深造。盖纨绮羣弟子所不及也。岁暮。辞祝先生归。怏怏有赧色。先生曰。吴生去不来矣。彼仅谓束脯不备也。小礼不大妨。执是中止。而今业不得成耳。乃赍米二石。布二匹。遣赠吴生为岁计事。且要明年当复来。公曰。吾事先生。如此其浅鲜耳。先生为是者。徒心詧昂也。不以此时力学依先生。异日者悔何从乎。除夕。家庭啐酒爆竹事已。即徒步诣祝先生。比明。祝氏诸族人。少长济济。拜元旦庆。而吴生俨然在列。祝先生大骇曰。而安得至乎。公曰。先生所以爱昂者备矣。士感知己。可奈何。由是愤厉激发。日镂心铅椠。学大成。后举进士。官福建右布政。归。混迹农渔。意甚适。人或侮之。亦不较。一日驾舴艋入郡城。会郡中两措大南行。触其舟。两措大怒。邀公葺。盖公素貌侵。又眇其一目。布衣毡帽。局促舟中。舟中又无繁华供具。逆揣其为农庄人。欲道辱之。公曰。二少年秀士耶。老农悞触舟。不足辱。藉令舟坏。当代为葺。但老农囊无钱。能携至西门汤别驾家。当贷以供费。如其言往。汤别驾一见曰。呀。公玄遁久矣。何以至此。因顾两生曰。此海盐吴老先生。君知之乎。两生微有惭色。坐定。公具以告。别驾曰。泛舟于河。两相触。即两不相慎也。偏责公不可。如知公先达。渠又宁敢责乎。公曰。两君子初不胜恚。幸宽之至此。又敢祈宥。请以白金二钱。为榜人油麻之费。于是两生??双然汗下。惶遽告退。公愈益恭。必欲致其金而去。明日。两生扶服谢过不已。公慰遣之。祝先生死。吴公奔赴丧次。寝苫枕块。擗踊号哭。如子于父。人尤多之。
沈镜宇先生
先生虽出鼎族。而清约简素。无异寒士。官礼部。高中玄为尚书。大作气势。以事诘某主事甚厉。先生遣一吏白曰。沈郎中在外说道以为不可。高矍然。立延入谢过。久次丞光禄。告归。入京俟补。张太岳在事。见谒刺。曰。何处有沈光禄。仅与尚宝。寻晋卿南中。见时态日异。告归不出。
方在告。予正馆其叔氏家。每考试入城。见先生从水次步至鸿禧寺。可二里许。幅巾旧衣履。遇者不知其京卿也。尝乘小舟过升山。一人挽纤。一人把楫。遇农船纤罣。不能去。自顶席扉揭之。适与予舟相值。拱手一笑而已。
先生父巽州翁。醇诚正直。号称宿儒。余备馆宾。相见必谈旧人、旧规、旧事。余间能酬答。则大喜。谓诸子曰。这先生尽可与谈。比余通籍。见一贵人用此法。亦借此以讽。贵人笑曰。安用及此。深悟德之短长在无意口角上见之。可不慎与。
翁既宿儒。试多居首。独阨于秋闱。嘉靖戊午。宗师以奚冠冠素为题。翁举古制冠名实之。 【 勤学者晚而不遇。每坐此病。盖胸书卷物而不化也。】 镜宇先生只轻轻点缀。翁阅甚怒。至欲与杖。其馆宾进曰。案发而殿。未晚也。乃得止。比发。则翁居劣等。先生名在第三。意不自得。弃去。时去贡期甚近。亦不顾也。镜宇即是年中式。次年成进士。是时沈氏阙科第已十年矣。
翁颖敏绝人。幼时父老以历日授使读。一览。暗诵。不差一字。殁时年八十余。三子三孙。皆贵。又三十年。诸孙梓其时论二十一篇。古质宏雅。兼理学经济有之。余得为序。了一生景仰与其家三代交情心事矣。
许敬庵先生
余非知学者。亦非能讲者。惟念许先生同乡前辈。且仆起功名之会。恬愉得丧之涂。因往见之。和气蔼然。令人心服。遂礼为师。先生密嘱曰。我湖翰林甚多。德业未见光显。子勉之。余闻汗下。由今思之。负愧多矣。
师尝深辟轮回之说。余曰。刑罚所不加者多矣。即无此事。犹当设出儆戒人。况实有而辟之。辟之。则其说益长矣。师欣然笑曰。此等议论尽好。然不可以训。
一日与师坐舟中。谈升沈事。余率尔问曰。先生以铨部转佥事。闻报时。意下如何。曰。也有两日不自在。徐曰。若在今日则否。余曰。先生前句是真话。即是圣贤话。后句倒多了。 【 臣子之于君父。东西南北。惟其所使。余往时自翰林出为郡守。且戎马之乡。而心中略无不自在处。此处颇觉胜人。】 同坐者相顾愕然。师颜色自如。曰。正是学问相长处。
一日会讲岘山寺。请吴养晦先生为主。先生。师之乡同年也。年老而贫。日午未至。师候之。出入寺门数次。立堤上远望。见小舟必问其仆曰。是否。久之傍偟曰。吴兄在舟中。冷矣。饿矣。既至。亲下堤扶掖。欢甚。问途中安否。礼置上座。极恭。时列坐者甚众。或言妖书事。语侵郭宗伯。几至攘臂相竞。师厉声曰。不必谭。此等事决非读书人所为。语次。一座帖然。因此益服师之才情。盖精神管摄有在言语机锋之外者。
李见罗出狱戍闽。道上仍督府威仪。既至福州城外。师出见。劳问垂涕。顷之。正色曰。蒙圣恩得出。犹是罪人。当贬损思过。奈何一路震耀。此岂待罪之体。见罗艴然曰。迂阔。而师气色益和。丁敬宇 【 今曰改亭。】 先生。令句容。清勤爱民如子。入觐。当留为御史。故张太岳门生也。谒见朝房。张亦素闻其名。问句容后事如何。对曰。得复任五年。方可尽行其志。张厉声曰。迂阔。夫复任一节。诚不可行。然却是先生真心真话。所当奖重。而许师之言。乃人臣正理正法。皆不免迂阔之诮。何耶。
敬宇在南中。勤于事。与余最相得。每顾而叹曰。早用十年。干许多勾当。今老且惫矣。唐张嘉贞曰。昔马周起徒步。谒人主。血气方壮。太宗用之。能尽其才。甫五十而没。向使用少晚。则无及。陛下不以臣不肖。必用之。要及其时。后衰无能为也。且百年寿谁为至者。此言出于人臣为干进。用人者于此细思。则汲汲引进与爱惜保全之意当油然而生矣。
钱澹庵先生
先生刚直孤介。深于理学。尤长经济。晚年登第。仅以武选郎罢归。盖同官某构于大司马杨虞坡。杨信而逐之也。家居坦然。勤于农事。至亲操畚锸。诸子皆有文章。丙子年。长君负□□时名。三试皆第一。俄暴疾卒。先生年六十八矣。瞠视不能言动。亦不思饮食。如木偶然。惟目睛尚动。气休休出入而已。幼子士完新入学。应遗才试。往武林。来别亦不能应。比发榜。士完中式报至。先生跃起。焚香拜谢。平复如初。又二十年乃没。士完即吾友继修。今为山东制府。缜密清和。盖世其家学者也。
先生少贫。茅鹿门先生见而奇之。以从女归焉。生三子。先生过同年陆布政纶。女童杜氏递茶。归谓茅曰。杜女唇红。生子必贵。遂请于陆纳之。果育继修。茅爱而乳之。愈于所生。为聘沈巽洲先生之女。先生甚重其壻。女亦贤孝。相敬如宾。可见贵人出世。际遇不凡。茅夫人三子。或夭或贫。继修极力拯之。不使失所。茅真贤妇人。终亦食报。而两先生具只眼。得子得壻。俱非偶然者矣。
先生学问识力。极见推于许敬庵。先生殁。而许先生志之最详。末云。论学确为孔门嫡派。而陶镕变化。力亦有所未全。故或刚而近于激。或大而失于疏。或处家庭乡党。有偏蔽不该洽之处。先辈秉笔公直如此。许先生固不可及。而钱先生之贤益显。今之谀墓者。岂非无善可称。故无病可见。一概以游词塞责与。
先生试于督学林公。当受饩。同试生邵鈇以廪居劣等。先生正补其缺。抗言于林。谓邵生文劣行优。宜饩如故。林色动。允之。
李临川、沈继山二先生
沈先生伉直。不为人所附。侨居湖城。余亦畏之。不敢见。李先生其同年也。一日。与余会慈感寺中。谓余此有意思人。既在湖。不可不见。余即随往。言次颇合。两先生有山水燕集。必拉余入会。沈先生庄雅修饰。颇学晋人风流。语杂诙谐。李先生严重浑朴。好负手独行。而于风致亦不减沈。尝遥指私谓余曰。这老子。只可管钱谷。做布政。李回首嘻曰。莫说你定不能。又一日。背指曰。这老者面冷须张。乃近妇人纳妾。妾见此嘴脸。如何喜他。李回头厉声曰。他偏肯喜你。沈拍手大笑。比沈先生七十。共游麟湖沈氏园亭。席中谭及名妓薛五。李津津色喜。沈愈谑愈喜。竟席极欢。此一段景象。令人追思。何能已已。
已酉十一月。同李先生如嘉禾访沈先生。舟晓行。将至东门。有马孝廉船暗中与官舟相触。食器有碎者。官舟去。马舟适值李先生舟。牵之求偿。泊于岸。余舟亦相并。先生呼余同坐。见碎器陈于舟侧。亦不为意。俄沈使至。下舟尽踢碎者于水。马之舟人奉主命擒去捶之。纳于鹢首中。孝廉二人。怒目龂龂若不可解。先生呼曰。本官舟所触。我舟无与。我是李某。以名帖投之。亦不省。俄沈使至者渐多。沈先生亦至。乃出其人还之。默默移舟去。沈先生止自让其仆。不以为意也。
沈先生赴潘氏毘山之宴。竟日夕不倦。次早过余舟催行。从容问曰。外间谓我何如。余曰。谓公口太狠。好骂人。先生怃然曰。信有之。是我本色。我亦自知其非。然不可改也。余问故。因慷慨曰。人要做成一片段。若刓方为圆。敛噪而默。人将谓沈继山要做尚书。尚书宁不做。此片段不可改也。后入朝。与孙太宰大竞。孙一日过之。好言请曰。愿与解开。正色曰。公解可。我解决不可。竟被攻而去。此亦前舟中之意也。余既重其义。又感其情。廉顽立懦。自是有数人物。而议谥犹未之及。毋亦见其貌未得其情。泥于同而未稽于独与。
李先生初授新涂县令。萧公廪方为御史。有名。过之。先生来谒。未即见。先生曰。柱史至县界。则令为主。公为客。令来谒。则公为主。我为客。不得迟迟。萧颇愠曰。偏只知县多口。既见。色甚厉。后会曾见台谈及言状。曾曰。此贤令。未可轻议。萧后再过。李再见。深引过谢之。前辈风度如此。
李先生有口号云。朝里有官做不了。世间有利取不了。架上有书读不了。闲是闲非争不了。不如频频收拾身心好。此语极有省悟处。唐子畏一世歌云。世上钱多赚不了。朝里官多做不了。即此意也。得李先生而始详。
沈先生好古书画珍玩。李先生独否。颇好吟咏。亦尽有致。家贫。止一敝舟出入。或劝易之。不应。所雇乳母。适其夫至。留宿有娠。大恚曰。吾何面目见主翁。缢死舟中。先生怜而葬之。并弃其舟。一日。借它舟过余。颇华壮。余目之良久。先生笑曰。我已添得此舟矣。余曰。未然。必定有说。坐定吐实。为泫然久之。所云仁心为质者。于李先生见之。
丁石台、吴平山二先生
丁先生狷介方正。素师事黄博士晴川。榜登乡书。下第归。复延晴川于家。事之如旧。晴川绳趋尺步。动以礼法督诸生。呼必称名。稍不如意。长跪呵责。未尝以孝廉假借。先生尤斤斤率先。博士自南徐归。贫甚。廪之终身。没则赡其妻。先生既卒。子元荐缘其志。周给至今。且二十三年不少怠。吴先生敦朴。自孝廉时。出则授徒。归则力耕。置田百亩。下潦每渰于水。丁先生有祖业颇饶。辛未同第。时相过从。亦最相契。闻吴贫。周之。不肯受。曰。大丈夫不能自食。乃仰给于人。丁先生惘然自失曰。我乃不知吴公。吴以春秋魁其经。时总裁为张江陵。本房则王太仓两相公也。江陵将引入吏部。会丁丑分试。吴以次得与阅文。最精勤。所取多名士。为主考蒲州相公所称。江陵疑之。会居平亦自落落。乃止。后竟得脱党祸。出守江州。改扬州。孤孑行一意。众嫉之。坐墨罢归。家去太仓仅二百里。素以文字义气相知。岁必一往。馈飡十石。棉百两。太仓亦喜曰。吴生衣食我也。既罢复往。拒不见。饷亦不受。吴向门再拜恸哭。弃其米、棉、而去。然修岁事不废。凡数年。吴邑邑抱恨殊甚。后余过太仓谭及。百口明莫不然。相公喜。谓其子缑山曰。平??亟非妄言者。其冬吴复往引见。出不意。跪泣问故。告以实。乃就坐受馈。欢好如初。吴归。余适游其园。引入。垂涕曰。非公。谁为我剖此心者。
先辈
直道厚道。先后一也。而先辈得之最多。一则气运醇庞。一则学问博洽。或师传。或庭训。其渊源又自有素。彼行之以为固然。初非分外稀奇事。有谈及称颂者。面即发赤。且怫然不悦。盖其意以为窥我浅。待我薄。且原无要名立誉之心故也。有此心。故其神常清。其理常直。其气常壮。历平陂夷险。略不为挫折。子孙亦有所承藉。得守其家法。衍其余庆。人徒见子孙富贵。以为才且贤。而不知精神命脉。乃祖宗积而培之。非偶然者。噫。不独因此见人品。抑可以观世道矣。
彭泽舣舟记
邹南皋先生。癸巳五月端阳前一日。至彭泽。母夫人舟泊大江。相去十余里。先生坐后舟。泊邑城。取夫。会郡丞署篆他之。邑簿尉相次来谒。先生惧母舟埜泊。欲亟得夫。辞簿尉不见。渠不无少望去。其夫见而星散。走入山。自卯至午。计无复之。乃持尺牍呼尉至。而厉词诘之。须臾。夫集舟行。家童喜。谓不厉词则不惧。不惧则夫不集而舟不行。先生退而深自惭悔。呼尉至。以好言慰劳之。遗祥刑要览一册。然尤悔不能已。因自讼曰。惟桑惟梓。必恭敬止。彭泽。吾桑梓地。奈何以尉而遂忘恭敬心乎。生平以理性为主。兹词暴气粗。恐不可令知者见。且不过谓尉可欺耳。万一尉有如陶彭泽其人者。束带以去。遂为世戮。人怒可轻视哉。或曰。圣贤处此何居。曰。圣贤宁从容以竢。不忍以一事而戾中和。因记之以昭过。谓不如是。与家童有喜心者何异。
断维
王塘南先生服阕北上。舟至仪真。时两岸巨舟林集。日且暮。风忽起。舟人系维于巨舟之尾。巨舟人断其维。先生舟飘入风浪中几覆。舟人皆号泣。先生危坐不为动。久之。复挽他巨舟得维焉。晨起。舟人欲白有司。究断维者。先生曰。舟幸安矣。不必问也。
槎捧
罗近溪自盱江赴讲学之会。舟触石败。溺漩涡中。众度不能救。呼号而已。俄一槎冲至足下。捧若盂。空中有神语曰。莫浸杀此。先生得出。整冠大笑曰。洗得清清净净。更好。江西讲会。莫多于吉安。在郡有青原、白鹭之会。安福有复古、复真、复礼、道东之会。庐陵有宣化、永福、二卿之会。吉水有龙华、玄潭之会。泰和有粹和之会。万安有云兴之会。永丰有一峯书院之会。又有智度、敬业、诸小会。时时举行。地多溪磵水。学者每揭裳而济。一生素滑稽。见渔舟方随流撒网。呼曰。鬼头渔父。网如张盖手如梭。舟中应声曰。兽面书生。口若悬河心若漆。众大骇且怒。拏舟将追之。渔父长啸放舟。倏忽不见。啸声彻林木。隐隐数里不绝。或疑为仙也。题曰。渔父何迁次。孙登事有无。直从烟水去。已绝洞庭湖。
修民敬
郭原平。会稽人。以孝义著称。常于县南郭凤埭助人引船。遇有鬬者。为吏所录。众皆逃散。惟原平独住。吏执以送县。县令新到。未相谙悉。将加严罚。原平解衣就罪。义无一言。左右大小咸稽颡请救。然后得免。由来不谒官长。自此以后。乃修民敬。余之缺敬于官长久矣。遇事安能免罚。故凛凛自防。不得少越。
往役
苏州曹太守新构官衙。欲藻绘。需诸画史。有侮沈石田先生者。阴入其姓名。出片纸摄之。先生谓摄者曰。无恐老母。第留其所当画者。旦夕赴事。不敢后。或曰。此贱役。谒贵游可以免。先生曰。义当往役。非辱也。遂潜往讫工。终亦不见曹而还。无何。曹入觐。铨曹问曰。亦知沈先生无恙否。则漫应曰。无恙。已而见相国李西涯。复问曰。君来。沈先生有书乎。则错愕对曰。有而未至。当附诸从事来耳。时吴少宰匏庵方在詹府。曹仓皇走谒。问。谁为沈先生者。其人能作何状。吴乃具语之故。曰。此其人。名重朝端。五侯七贵不足齿也。曹曰。然则奈何。吴曰。仆多其画。可代之缄而致之。第言沈先生适病。不能为书耳。曹乃徧谪过吏卒。敕之曰。归也。必无至郡斋。而先诣沈先生。比其诣也。则从容出肃曰。闾阎渺小。何至辱枉尊重乎。曹乃折节为礼。索田家餐。饭之而去。先生则至郡阙一投谒为谢。卒亦不蒲伏庭阶也。
笃行
叶广彬。字大宜。号月窗。少聪慧。日记万言。为举子业甚精。以亲老。凡为诸生。遂辍业。治田园杂事。然诵读自如。经史百家。下及阴阳算术。无不淹贯。貌甚谨朴。若无能者。见人疾言遽色。应之益恭。或有詈者。即走匿帷中。戒家人急闭户。毋外窥。俟其人去。乃听出。家大小皆笑其怯。恬然安之。父贾闽。清邑有谢生贷百金。计息当倍。而谢生亡。父怜其孤。悉蠲予之。后次子往征。尽得其数。分半归公。公曰。父蠲之。子受之耶。违亲获利。其失多矣。坚不受。事父母甚孝。妻没尚未艾。竟不再娶。有郑士者。尝贷金不偿。更贷其子。复不偿。往征有谩语。心不能无少望。欲讼之官。已思曰。彼贫。故负金。急征。且鬻田宅。是祸之也。检券还之。郑与妻子泣且拜曰。我无以谢公。闻公未孙。此乡有九天一炁真人祠。其神灵甚。我夫妇朔望为公祷。以此谢公。逾年生台山先生。乙巳大歉。贸粟于福安。馆人利其金。锁卧室。招矿夫三人。令杀公。漏初起。忽邑尉至。其家警夜达旦。晨发。邻人密告曰。公知夜来危乎。所共饭矿夫。磨刀霍霍者。意在公也。笑曰。有命。晚年结社谈诗。自题月窗曰。天光清浅夜如练。桂影高低月下明。坐向中宵犹白昼。却疑月窟在灵扃。又曰。小构幽窗与月通。清辉莹彻此心同。仰天不语无人会。坐对明蟾独省躬。喜熟寝。一日。其子桂山问曰。寝安乎。曰。安。殆将还造化矣。又曰。世人谓将死有鬼物。甚妄。我但觉气尽。如五谷黄熟自归。又天堂地狱亦杳茫。纵有之。吾行可质鬼神。非所惧。慎勿效世俗供佛、饭僧、荐福也。因自诵曰。八十年来识更真。深知言行切修身。谨言慎行无些过。细数吾乡有几人。已复泣下。子曰。怛化乎。曰。非也。吾今安坐待往。思吾父母没时病苦。故悲耳。遂起拜天地祖先。复卧。语音尚琅琅。而耳鼻渐冷。又闻堂上客语。亟索衣。欲起迓。忽曰。吾逝矣。遂终。年八十二。居家俭素。课仆力耕。躬自饭牛。至老犹然。一日为牛触僵仆。子奎谓大人何不自爱。作此细事。公曰。百里奚饭牛而牛肥。此细事邪。汝试使仆往。牛必饥。牛饥则无以耕。是废农也。可不慎欤。
高行
关中贡士樊天叙。字敦夫。有行谊。其妻背而去之。故有一侍婢。即日遣之。诸子念公起居。跽请再娶。峻拒之曰。余德非曾、闵。恐贻家累。由是终身独居。许敬庵先生时为督学。吊以诗曰。丈人高行冠乡闾。闭户长安只著书。恬处萧斋同野衲。懒随尘鞅谢公交车。希踪古道贫逾力。问学吾门老更虚。奄尔少微星陨殁。令人洒泪满襟裾。
辞钱
张真。绛人。以贾之上郡。有僧行乞。辍所食食之。再乞再食之。三乞三食之。同人笑以为此细事。宁足博名高。真曰。吾食有余。而彼不足。损有余。补不足。天道也。僧因附耳语。极知公长者。尝掘地得钱如囷窌。不晓所从来。以畀公。固辞。僧谢曰。奈何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久之。钱主迹盗。多所连染。真独得免。尝贷里人杨氏子百金。杨氏子病殆矣。举子母还之。辞曰。余藐焉畴依。持此何为。不听。内诸其箧而去。南游云间。晨泻盥水于地。水入壁隙中。如注。发视之。有钱一罂。遽掩之。子与行。举进士。官重庆太守。
引发
孙文曜侨居檇李。值岛寇。瘗死者以千百计。一日。邻人避乱相遇。夺其资。解与之。戒速去。毋返顾。则寇逼跬步间矣。投于河。若有人引发缘芦苇委曲出之。出而邻人已中三刀死矣。复取资以归。
不食官米
朱蕴奇。字子节。西安右护卫人。家贫甚。僦屋而居。妻子织网巾为生。读书古东岳庙。尝并日而食。晏如也。听讲宝庆寺。寒暑不辍。一日。其子因差徭下狱。会天雨。四日不食。气息奄奄待尽矣。时岳庙有大户收粮米者。黄冠怜之。因取其米少许。为粥以食。蕴奇知其故。心计以为此官米。何可窃也。曰。死即死耳。岂可临死改节。竟不食。而亦不明言其故。同舍生素诮蕴奇迂矫。至此始深服其节操。以为不可及。因出其食食之。蕴奇曰。此可食也。由是始得不死。而刘孝廉必达闻而义之。因白于卫官。始出其子于狱。当路诸公及士大夫有高其节而周之者。必择而后受。一毫不肯妄取。先是。尝之市途。有遗网巾二顶。其子拾之。蕴奇曰。彼之失。犹我之失也。使我失此二巾。则举家悬磬矣。即命其子追而还之。其人感之甚。欲分一为谢。蕴奇竟却不受。年五十一卒。盖己酉八月十八日也。今侍御杨鹤令长安。为屋三柚居之。扁曰高士。
酌水
嵇竹城。 【 元夫。】 川南太史之子也。以简傲。忤嘉禾节推坐死。高中玄当国。出太史门。营解得免。召入京。中玄执手示六卿云。此座主之子。天下奇才也。趣者辐辏。却之不应。商人以万金求请。亦不应。高失位。随至芦沟桥。检囊中仅三十金付之。归。贫甚。岁暮大雪。坐涯次酌水。给谏李临川时家居。谓侍儿曰。此时嵇必大困。载酒炽炭。棹舟从之。共醉。赠赀而归。未几卒。诗集传于世。
真我
沈涵。扬州府兴化县人。家贫。尝言。吾有真我。而假我者从我以丐衣食。一徇其请。则真我者丧矣。故我于饥寒疾病乃至风火倏至。一以真我御之。时大栗烈。或挟之炙于日中。谢曰。与吾妻同宅幽阴。而我暴日以自偏。以为不义。而不可为也。后生卒以饥冻垂毙。友人裹粮候之。至。曰。噫。涵死矣。
儒宗可儿
胡孔范。南昌人。倡理学。称儒宗。闻宁庶人厚招游士。避入匡庐。庶人反。有客过。言。兵威甚盛。大署宾客官职。公方饭。怒以筯击客。折其齿。子儒。方数岁。仰曰。客欲作贼。何不打杀。公摩其顶。大叫曰。可儿。可儿。儒亦明经世其家。
占地
谢逑。字维正。崇仁县人。好行善。能让人。邻有侵其界者。辄自宽曰。占得地。占不得天。尝窒塘为基。乡人裹粮而赴。日以千计。曾莫详其姓名。三日而基成。年七十五卒。子孙日蕃。多显者。
散家财
元季金华倪子贵以世乱悉散家财。里中有王仲和者骤富。子贵自书券。以田卖与之。不取直。所亲或以为讶。笑曰。子贵田有送处。仲和无处送也。仲和果败。
陈湖道士
沈万三秀之富。得之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秀出其门。甚见信用。一日叹曰。老矣。积而不散。以酿祸也。尽以与秀。弃为道士。筑室陈湖之上。曰开云观。居之。竟以寿终。
万三宅在周庄。所藏有玛瑙酒壶。其质通明。类水晶。中有葡萄一枝。如墨点。因号月下葡萄。籍没后。为吴江某甲所得。以赠吏梅元衡。元衡死。其物不知所在。天顺间。邑人李铭教童子为业。一夕于市中见沟渠有光。私识之。诘旦往发。获此壶。有刘姓者曰。若持此献镇守张太监。可得佥嘉兴一郡盐钞。李喜诺。遂与之夤缘。果获所图。计利三千金。刘分其三之一。李领钞渡江。舟覆。皆湿毁。太守杨继宗追捕前钞。瘐死狱中。刘废产与偿。怀璧其罪。信非虚语。
道化恶人
大梁张勰。靖康之乱。家破。航海致富。居婺州。谢故业。为德于乡。蚤岁经赣吉境上。天大雪。失道。夜投宿人家。栋宇闳丽如王侯第。卧未安。闻牖外嘈嘈语且泣。杂五方之声。起窥之。则数十女子羣处一室。累然若囚系。且私问于邻。邻人吐舌曰。君何从见邪。主人翁岁岁剽掠子女。鬻之远郡。累资且巨万矣。亟闭口勿语。且并祸我。张上谒请见。徐以利害祸福晓譬之。初愕不答。久乃领解。比复过其门。有指以语张者曰。是翁去岁遇异人。遂尽舍故业。所掠皆护致付其父母。畏事自守。一乡以安。叹咤不休。不知乃张也。张亦不自言而去。
忤子心动
万安县刘周。号良溪。布衣。有淳德。里人陈雪筠之子忤。而避于野。忽心动。就父所邀良溪。泣曰。吾已不容于天地。理固宜死。奈吾父何。公。仁人也。愿以为托。良溪诺之。明日。子果暴死。治其丧。数年雪筠死。亦如之。人服其义。
竹轩
徐本。字以道。姑苏人。籍京师。尝出入杨文贞公之门。及见诸老。能道前朝典故。气棘棘。好面折人过。徐天全兄呼之。本殊不相假。言辄中其肺腑。曰。吾吏笔也。一时名德如叶水东、岳蒙泉辈皆礼为上宾。素习家礼。士大夫家有事敛殡。请之必往。然非礼致。不轻造访。访亦不俟茶而出。独嗜书。每得一书。手自披对。缺板脱字。则界乌丝栏纸。乞善书者补之。笑谓人曰。吾犹老鼠搬生姜。劳无用也。年八十余。乃卒。其自号曰竹轩。所辑有竹轩诗一卷。
偿金
海门县崔鐄以税金五百两付镕工。工欺其无券而负焉。鐄废产以偿。时王端毅公为守。廉其状。命讼工。对曰。鐄家已破。若讼镕工。是又破一家也。公叹赏不已。镕工闻且媿。且德其庇己也。遂偿强半。子润。孙昆。曾孙桐。世贵。桐。解元及第。官编修、少詹事、学士。
全税金
赵伦。字序之。号五溪。高平人。好义而饶。县令使总输边赋三千金。盗夜入索金。固不与。曰。公家财。小民膏血。吾不忍数千户重累也。盗怒儗以刃。死拒如初。剌杀之。尽其私藏。而赋金扃深处得全。令丞亲临吊祭。妻李氏尚少。厉志教二子。家日起。二子。伯积、仲科。俱官典膳。孙三。次輄。进士、给事中。
致庽物
何炫。号介庵。榆林人。其父输粟塞下得官。疾革时。指橐金相目曰。此王威宁??禺物也。致之。死不恨。殓甫毕。炫以骑橐载如滑。王骇曰。今世乃有尔父与尔为子者。分千金与之。不受。王后起总制。乃檄炫。将以相报。避不就。王终念之。隐己功。署其名。授百户。炫竟与从子。人两贤之。已贾于广陵。为德日益甚。终武畧将军。子城。字叔防。举嘉靖壬辰进士、庶吉士。坚举应天乡试。皆出吕仲木之门。
免祸
章叔良。文懿公曾祖也。洪武初。创造黄册。时叔良充里长。县簿陈。管册迟悞。被逮赴京。册局里书各逃窜。叔良独携十金。追至三河舟中赆之。陈曰。汝同事相周患难。可无补报乎。叔良悄然曰。此一都里书意也。因得免。其以黄册迟悞坐永军者。三十六家。又国初令邑各里造军衣。既毕。叔良计令以余布缝各衣襟。仍书管造姓名。同事诧之。及解至京。高皇帝验视余布。独叔良者。一挈领而见。得免侵欺之罪。且赏以钞。今县中各都皆有永军籍。独本都无者。叔良之先见也。
陆应期。大同人。正德初。贾齐鲁间。同舟者四三辈。不知舟人皆盗也。数因事嫚骂之。应期独否。又时时推饮食劳苦焉。一日。舟人迟迟不肯进。若有所待。同舟者谇欲加鞭。顷之盗发。会天大暑。舟人拥应期坐树下。剖瓜啖之。且相诫曰。公长者。愿毋犯。执同舟者。榜挞甚楚。劫其赀一空。比去。应期槖缄识如故。居平好行德。人皆义之。
与伞
慈人冯景茂尝下乡督农。中途遇骤雨。有一妇哀求附伞。冯曰。吾虽不忍尔沾湿。然嫌疑当远。委伞与之。而自跳入民舍。后乃于其地割田一方。立石享。使行旅雨暍有所休荫。题曰。休休亭。夜梦神语之曰。尔有阴德。与尔三银带。后生子彰。武昌同知。孙安。江都知县。曾孙震。御史。亭在县东五里之八都。
报谢
王士良。中都人。有友相与甚密。友之子流客忘归。垂死。捐槖付士良曰。与吾子无益。且重之祸也。语毕即瞑。哭而收之。人无知者。他日子归。即举以付。子复散尽。又数数周之。不倦。士良不善持筹。生计萧索。一子钝甚。忽能读书。入国学。谒选。得县丞。为上官所知。委差。赢得千金。父尚在。资以老。忽道士入门语曰。某托致谢。已有以报。则友之姓名也。长兴沈姓者。资数千金。为县守库。生一子。将婚。族弟代为之守。竟启柜窃官帑八百余金去。觉而罪及守者。易产代偿。其窃资者。越一二年事寝。纔出盗金。置田百余亩。晚亦得一子。爱之甚。托于县之豪家。并所置产。因而寄籍焉。子即婚于豪。有违言。挈妻以逃。而其产竟为豪家所得。
有蒋姓者欺其寡嫂。一日广所居。占半焉。方择日安梁。嫂额手呼天。忽大风。龙挟云雾入其门。蒋亲遇见。仆地。龙爪柱掀出。坠田中。节节皆断。余方馆温氏。闻而往视。咸奇骇。以为有天。
酱杨
赵某者。顺天人。本杨姓。粥酱为业。人呼为酱杨。天顺初。迎銮之役。武官冑士争乘势纳赂。以冒官赏。至累千数百。人或以语某。某摇手谢曰。我粗人。无食肉相。财帛非所惜。恐反蹈祸机耳。不越岁。冒官者事败。尽革职任。或遭贬窜。人始曰。赵某不若也。某尤好意气。其女夫刑部朱主事铎。贫而有守。某每遗钱谷以助其廉。朱病卒。子又死。某膳其女。俾不失节。暨某寿终。其子敏。又赡其女弟以居。
步皇城
蔡通。府军卫籍。既老而代。每步行帀皇城。见其砖石垝坏。默数之。自某门至某门。凡损几千几百有几。佣善书人具奏疏。赴通政司上之。请命工修葺。事下工部。寝弗行。越数年复然。又寝之。又数年欲复奏。其子谏之不可。其妻呵止之。索佣书钱不得。乃潜脱银簪具疏。竟上之。项郎中文泰恶其渎也。送法司讯治。既赎罪。费家赀数两。其妻若子交怨不置。通已老病。遂郁悒以死。当具疏时。通素不识字。习读其章。对客口诵。累数百言。尺寸一二。无少遗失。及遭沮抑。辄叹曰。朝廷养士。岁糜官禄数十万。孰肯计及此者。或以为此细事恶足计。则应曰。自某年至某年。已加损若干数矣。久而不治。必大坏极弊。所费何可胜计哉。呜呼。通所见诚小。譬之以管窥天。天虽小。乃真见也。以庶人计此。亦不为细。彼所谓有官禄者。不能触类而长。计直而事。而顾笑且抑之。至于参送。独何心哉。
清计簿
余昌。字鼎盛。乐清人。性孝友。潘公潢时为令。察而重之。躬礼其庐。因请昌清计簿。条飞诡以千数。民大悦。而豪右皆怒。中以危法。久之始释。以寿终。潘公闻而咨嗟。为文吊之。
处士
前朝湖州出一吴甘泉珫。富而躬处士之行。学问渊源。气魄甚大。近日苏州出一徐声远应雷。贫而固处士之节。学问清彻。力量不小。卓哉两人。千古厂?堇见。皆非游大人以成名者。次则王子幻。游必择人。皆有终始。有一人背而疏之。终不出口。亦一妙人。可敬。
山游
苏州黄勉之省曾。风流儒雅。卓越罕羣。嘉靖十七年。当试春官。适田汝成过吴门。与谈西湖之胜。便辍装不果北上。来游西湖。盘桓累月。勉之自号五岳山人。其自称于人。亦曰山人。田尝戏之曰。子诚山人也。癖耽山水。不顾功名。可谓山兴。瘦骨轻躯。乘危涉险。不烦筇策。上下如飞。可谓山足。目击清辉。便觉醉饱。饭纔一溢。饮可旷旬。可谓山腹。谈说形胜。穷状奥妙。含腴咀隽。歌咏随之。若易牙调味。口欲流涎。可谓山舌。解意苍头。追随不倦。搜奇剔隐。以报主人。可谓山仆。备此五者。而谓之山人。不亦宜乎。坐客为之大笑。此虽戏言。然人于五者无一庶几焉。而漫曰游山。必非真赏。
截头尾
一山人多酒过骂人。辄自命曰。浮云富贵。余曰。且与汝细讲圣人言语。切不可截了头尾轻用。只如此句。上有不义二字。故他是浮云。下有于我二字。故我可浮云。他若富贵而义。则彼是卿云。又对我者是我。我者。孔夫子也。不是孔夫子。亦何可浮云。其人嘿然。第曰道学先生。
酒禁
古人多设酒禁。即太祖初年有之。并禁种糯。以绝其源。胡大海方用兵处州。其子犯禁。众皆请赦。曰。宁大海反。吾号令不可违。遂手刃之。其严如此。盖深虑军食。不得不禁。禁又不得不严。今承平日久。酒日多日佳。糯米之直贵于粳米。而世家子弟。向号醇谨有法度者。多事豪饮。以夜为昼。种秫亦倍往时。余恐数十年后必复有严此禁者。似亦循环之理也。
头脑酒
凡冬月客到。以肉及杂味寘大碗中。注热酒递客。名曰头脑酒。盖以避寒风也。考旧制。自冬至后至立春。殿前将军甲士皆赐头脑酒。祖宗之体恤人情如此。想宫中进膳后出视朝。遍用之近侍。推己及人。无内外贵贱一也。景泰初年。以大官不充。罢之。而百官及民间用之不改。
瑞州敖宗伯铣与吴宗伯山婣。家相近。敖豪饮大嚼。吴方初度。具冠服过。觞之。及门已苦饥矣。吴戏出句。欲敖对就。方具酒。句云。暖日宜看胸背花。敖应声曰。寒朝最爱头脑酒。一笑。共饮。极欢。
醉龙虎
于定国饮至数石不乱。尚矣。此后谢玄饮至一石。人指之曰醉虎。蔡邕饮至一石。人名之曰醉龙。今之子弟有饮至一石者。当何名。曰醉狗耳。
清欢
陶渊明日用铜钵煮粥。为二餐具。遇发火。则再拜曰。非有是火。何以充腹。得太守送酒。多以春秫水杂投之。曰。少延清欢。
醉后诗文
恩州王兴宗。字友开。(□斤)弛不羁。豪于诗酒。诗文必醉乃能为之。愈酒。言愈奇。无酒不能作寻常语。得濮州学正。怀檄饮市中。醉而遗之。将行。亲友相送。始言其故。众咸咋愕。王曰。命焉尔。毫不为动。至元二十九年。突谒御史中丞张养浩。哆吻奋髯。状似武人。张素闻其名。奇之。握手如平生。辟为掾。无何。暴卒。王初谒选时。有权臣擅政。乘醉突入省。攘袂叫呼。或旋庭中。或箕踞。当路闻者。掩耳闭目走。目为狂子。
趣击贼
嘉靖庚戌。虏十万骑入云中。总兵张达、副总兵林桩、皆骁勇善战。御史胡宗宪夜饮醉。趣二将击贼。达谓有伏兵。夜出不利。请待旦乃发。胡大怒。将劾之。达不得已。以二百骑夜出。至红寺堡。大虏围之数重。与椿皆力战死。败所去制府二百里。胡上书为二将请恤典。而匿其发纵状。给事中唐禹遂劾总督郭宗皋、巡抚陈耀。俱逮问。陈死杖下。郭戍陕西靖虏卫。
新挂教范
林桐。字茂材。海外人。有襟度。然遇酒即狂肆。大醉后。或着双蓑古牛、鳖、鼻、囚、诸饮。或舞虾虫?麻、鹳鹭。渔唱巫歌。讙座不休。一日。乘醉造王处士瓒宅。见所顿寿其。大骂曰。此恶物。吾仇也。平生恨见之。何为置此。怒呼斧破之。瓒急移置以避。后以上舍生除章贡司训。生徒方羣谒。见其醉。悬木杪。皆却退。桐以手招曰。休避。休避。请看新挂教范。士皆惊讶。后值不饮时。敛襟危坐。议论英发。且持廉仗义。始知重之。丘深庵尝譬之为水。秋则漫山平谷。折木崩岸。入冬则成川为渊。供饮利溉。
绘图私谥
唐桂芳。歙人。以教官家居。扁其居曰三峯精舍。有当道若旧交来见。酒酣。必大噱。起舞。太守李公讷喜之。绘为图。尝私谥渊明为酒圣陶先生。王无功为酒贤。自称酒狂。凡岁时令节。以图像祭享。设酒浆。陈俎豆。举殇浮之。不至沉醉不止。或披衣哭泣。歌笑自放。识者谓有托而逃。盖佯狂云。
酒趣
酒中之趣。高人辄逃以自名。曰酒圣、酒仙、醉乡矦。尚矣。唐汝阳王琎自称酿王兼曲部尚书。甚佳。近日废辽府载阳王孙豪俊能诗。自称曲部尚书。因以名集。尤佳。余量仅中下。而嗜甚。妄得此名。今年老。减且十七八。诗不能工。颇好典籍。又遁居农庄。称曰秫子监学正。可乎。
大噱
张万里。字广陵。闽人。嗜酒。辄骂其坐人。醉吐街市中。且行且吐。羣犬辄随之。张目叱曰。勿争。吾且尽吐所有。市人大噱。万里敏于文。久不第。得官经历。致仕。
八崖
周廷用。字子贤。华容人。饮酒终日不醉。放口论人浅深。畧不旁顾。才禀超拔。文笔烂然。所著有八崖集。八崖。其地山名。临江有奇石。
酒喻
林楷春。漳浦人。以翰林编修。出为副使。督学浙中。于补考。拔陶石匮祭酒。人称其精鉴。升参政罢归。能饮酒。所至命觞登览。飘然格外。同年顾公养谦开府辽东。致书以酒德为言。戏报曰。昔人以酒为兵。兵可千日不用。不可一日不备。酒可千日不饮。不可一饮不醉。美哉此言。可与论酒矣。弟落落无成。正可归醉乡耳。而脾气虚弱。溏泄为灾。欲效郑公一饮三百杯。竟不可得。安得使酒乎。乃知器自有限。此禄亦不易也。顾饮中友故相往复如此。归家日与同好痛饮。老无子。后举子。数岁而殇。悲咤成血疾。疾时令人奏管弦。倚而欹枕听之。遣亟。问以后事。皆不言。独引声歌刘长卿上阳宫诗。声若金石。两手交舞。其达生如此。
浃洽
刘俊。深州人。在官终日闭门。不通一谒。有善客至。时或对饮。惟蔬菜汤饼而已。必求尽醉。指大樽曰。吾兴在是。非浃洽不可。奖善疾恶。皆越常格。率意而行。卓诡绝众。以致仕终于家。
饮会
王遵岩云。亲戚常人之会。俱已辞绝。惟士夫之会。不得不应。恐其以为立异相拒而起怨谤也。然细思之。身不惜而将好性命陪伴人。口语可笑。余自通籍后。即辞绝士夫会。而好与亲戚常人饮。欲免怨谤。其可得乎。
贵人持斋
一大贵人。奉六斋。嫌味薄。怒捶厨人。乃以腥汁合作清澹色素品和之。贵人甘甚。诧曰。奉斋何不佳。而人乃嗜荤。贵人之侄。余主其家。一日饭素。亦怒甚吓。厨人凡易十余品皆不称。余笑曰。何不开斋。其人一笑而止。
心口
今之修斋诵经者每每有佛口蛇心之说。余初以为疑。后试之。良验。盖世之矫诬者多矣。天且勿畏。而况于人。乃知其言有味。却均一蛇心也。有托之佛者。有托之儒者。有托之玄者。总之以善门为标。行其恶机、杀机。逞志而纵欲。要之善门原大。作恶藏机者到底赖之。存此根核。故愈见其大。人能为蛇。蛇亦复能为人。仁人心也。此天地生生之机也。
涌幢小品卷之十八
精经史
罗泰。字宗让。闽人。学精易、春秋及史传。隐居教授。不乐仕进。永乐间。南京尹闻其名。聘为考试官。亦辞不往。曰。吾志善一乡足矣。彼都人士也。安敢与知去取。国初南城县萧泗。其父兄皆仕宦。泗独为农。而通经术。多读古书。时称曰布衣学士。此名甚佳。如在今日。便以隐士求征辟矣。
陆彭南。字去邪。号象翁。明毛诗。不仕。文章劲健。与陆伯灵齐名。伯灵字子敬。皆松江人。尝讲论。戏曰。君谈诗。何敢思无邪。象翁应声曰。子读礼。胡为毋不敬。人称敏妙。
士夫守礼
宋时士大夫家守礼法。客造门。肃威仪。俯首。拱而趋以迓。至门左右立三揖。至阶。揖如初。乃升。及位。又揖者三。每揖皆致词相称慰庆赞。周旋俯仰。辞气甚恭。元人入主中国。此法遂废。为士者辫发短衣。效其言语衣服。以自附于上。冀获速仕。然有志之士。犹私自确守不变。而金华、广信、建宁、尤多。既守礼法。便不屑仕。一意读书敦古。而儒术反盛。太祖龙飞。诸君子悉搜出。佐大运。而宋郑王为冠。噫。岂偶然哉。
啖助解义
春秋胡传中数引啖助。啖字从口字。叔佐。赵州人。爱公、谷、二家。以左氏解义
多谬。其书乃出于孔氏门人。且论语。孔子所引率前世人。老彭、伯夷、等类。非同时。而言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丘明者。盖如史佚狐之云。又左氏传国语。属缀不伦。序事乖剌。非一人所为。盖左氏集诸国史以释春秋。后人谓左氏便着丘明也。
史名
尔雅翼云。史者。示往知来者也。梼杌之为物。能逆知来事。故以名史。
班史
班固作西汉书百篇未成。明帝初。有人上书。言固私改史记。诏收固下京兆狱。固弟超上书。具列固著述意。会郡亦上固所为汉书。天子奇之。除兰台令。使成前书。唐天宝初。郑虔。荥阳人。为协律郎。缀当世事。著书八十篇。有窥其稿者。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玄宗爱其才。欲置左右。特更立广文馆。以虔为博士。子美有诗。广文之名起此。虔追译故书。得四十篇。苏源明名其书为会粹。班、郑、皆良史才。以未奉明旨得罪。至宋秦桧。则禁私史。国朝原无此禁。亦不明许人着。所谓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圣意远矣。
唐史记
有以一研示孙之翰者。索三十千。孙曰。何异而然。曰。石润。呵之水流。孙曰。一日得一担。缠直得三钱。此语欠雅。只云得水不难便了。公有唐史记七十五卷。取入秘府中。间谓褚遂良不讃刘洎。太子瑛之废由张说。张巡之败由房管。李光弼不当图史思明。宣宗有小善而无大略。皆旧史不及。白首乃成。未以示人。文潞公执政就索。止录姚崇论与之。后苏内翰与李荐书云。录示孙之翰唐论。仆下识之翰。见此书。凛然得其为人。
宋史
宋史列传。李纲至上下卷。犹可言也。李全亦如之。无乃太甚乎。三百年文物辱于胡元之手。真可浩叹。永乐中。编修周叙以为言。诏允自修。竟不克成。余初为史官。亦欲手笔削。另立一书。而不果。今老矣。无可望矣。
元修宋、辽、金、三史。吉水贡士周以立上书争之。谓辽与本朝不相涉。其事首已具五代史。虽不论可也所当论者。宋与金而已。本朝平金在先。而事体轻。平宋在后。而事体重。宋之为宋。媲汉、唐而有光。金之为金。比元魏而犹歉。宜有分别。附金于宋书。奏不省。揭傒斯深是之。而夷臣自相为力主之。揭不能违也。
不列监修官
钱若水。字澹成。又字长卿。宋太祖晏驾。若水监修实录。有驯犬号叫不食。诏遣使送陵寝。参知政事欲若水书其事。遗之诗曰。白麟朱鴈且勿书。劝君书之惩浮俗。若水不从。后奏若水成书。不列监修官吕端名。以为掠美。若水援唐故事。有实录不书监修官名。众不能屈。
史难信
世言伯道无儿。谓无天道。夫避难时。子侄不两全。弃子抱侄。犹曰念兄无后。不得己弃之。然子能脱缚走。至暮追及。独不可并携去乎。又再缚之而去。则天性灭矣。其无子固宜。余谓此史臣描写太过。伯道决不狠戾至此。甚矣。史之难信。观者不可不辨也。
信大节
无垢居士言。读书考古人行事。既已信其大节。若小疵。当缺而勿论。盖其间往往有曲折。人不能尽知者。如欧阳文忠公志王文正公墓。言寇准就公求使相。寇公正直闻天下。岂向人求官者。若此类。宜慎言之。余谓世间如此类甚多。若宋子京为晏临菑门下士。晏公罢相。制有广营产以殖货。多役兵而殖利等语。亦未必遂真也。
袭影
古书中尽有袭影处。只如瞽瞍二字。从目从耳。真源赋便云。舜粜米平阳。为父舐目。目以光明。
儒禅演语
禅语演为寒山诗。儒语演为击壤集。此圣人平易近民。觉世唤醒之妙用也。
训注
秦延君注尧典二字至十余万言。此训注之最烦者。如何传得。
字法
尚书尧典连用六哉字。成汤祷旱连用七与字。哀公问政章连用九也字。此欧公醉翁亭记与苏公酒经所自昉也。
通典有本
杜佑通典。今行于世凡三百篇。其先刘秩摭百家侔周官法为政典三十五篇。房管称才过刘向。佑以为未尽。因广其阙。号通典。然则刘秩开刱之功。不可少也。
房管用刘秩而败。秩。子玄之第四子也。安禄山反。杨国忠欲夺哥舒翰潼关兵权。秩上言。翰兵天下成败所系。不可忽。房管见而称之。其时兵势不敌。二人亦无如之何也。
撰记
唐永徽以前。左右史惟对仗承旨。仗下谋议不得闻。唐武后时。平章姚璹以帝王谟训不可阙起居。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自撰。号时政记。以付史馆。从之。铸字令璋。思廉之孙。
平贼作记始于裴肃。肃为浙东观察使。剧贼栗锽诱山越为乱。肃引州兵破之。作记一篇。上于德宗。生三子。仲子即裴休也。休为相。奏宰相论政上前。知印者次为时政记。所论非一。详己辞。略他议。事有所缺。史氏莫得详。请宰相人自为记。合付史官。诏可。裴家父子可谓详于记者矣。
文选
文选所收。多浓郁。兰亭简旷。自所不取。或曰。天朗气清似秋。或曰。丝竹管弦。四言两意。诸公又曲为辨。俱揣摩之见。
文选五臣注。吕向字子回。泾州人。玄宗朝官主客郎中。以李善注为繁。自与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等更为解。今称为六臣云。
韩文
韩昌黎之文本之于经。而得法于孟子。昌黎授之皇甫持正。持正授之来无择。无择授之孙可之。可之没。其法中绝。后王临川得之独深。而边幅稍狭。可之有集在秘阁。武宗时稍录于人间。
文公佛骨表自是事君忠爱之言。从福田利益上说。事暗君道理当如此。岭外与大颠往来。亦人情之常。何劳诸公苦苦逼拶。此际惟考亭最妙。考亭极重韩公。注经书外便注韩文。故文公决当从祀。而议者异同。今且不复讲矣。
攻佛者惟昌黎一篇。浅浅说去。差关其口。故佛子辈恨之。至今哓哓若不共天。其余极口恣笔。自谓工矣。味之。翻是赞叹夸张。却不为恨。
退之肥而寡髯。韩熙载小面美髯。熙载亦谥曰文。后人题像。遂误以为昌黎。
潮州韩文公像。状如浮图。此后人因公辟佛。而故以此挫之。以实大颠之说。郭青螺为守。易以木主。最是。
苏文
东坡文字。至近日。推尊极矣。在宋则朱考亭比之淫声美色。盖以程伊川对头。故作此语。觉着成心。至叶少蕴何人。而亦痛诋。且引欧阳文忠为证。其谁信之。
东坡身上事。件件爽快。只程颐奸邪四字。见之便欲气死。
浙文
浙之文章莫替于宋。都被四川、江西、夺去。至国朝。金、处、诸公开先。王新建大振。此外如郑澹泉、茅鹿门、王敬所、唐一庵、张甬川、许云邨、徐子与、蔡白石、吴泉亭、田汝成、徐文长。或以理学。或以诗文。皆号成家。而近日。余汉城、孙月峯、亦铮铮独上。又如冯具区文集。尽简质可读。屠纬真天才骏发。法度不足。入目斐微。久嚼少味。至如于忠肃、胡端敏之奏议。虽不以文名。而大手笔、大议论。足盖天下矣。澹泉之史笔。何减孟坚。鹿门之叙事。庶几龙门。余尝执此说。为人所笑。要之。后世必有能评之者。
焚枕文
梅溪江天祥与张姓者为仇。勒众拒捕。一郡大骇。欲请兵行剿。唐一庵先生言于当事。与之约。就狱儗死长系。免其家。凡再三往。江信先生至诚。出就缚。无何倍约。竟斩之。灭其家。先生私抚枕哭之。作焚枕文谢过。有云。我负伯仁。伯仁者。江之字也。江虽死。其名得先生而传。死贤于生。可谓知所从者。至先生仁心。又活郡中数万人。子孙必兴。今尚式微。殆天之未定者与。
叙文首尾
王文恪公作丙辰同年会叙曰。首某人。殿某人。此南宫之次。又曰某某。此胪传之次。又曰某某。此私会齿坐之次。甚得体。今则科名以殿为耻。齿坐以首为耻矣。公是年典试。会元陈澜、状元朱希周、皆苏州人。在今必疑私其乡人。生口舌。
启戏
侯总戎 【 名一元。】 归家买田。于文定公作中。皆潴水不畊。讼于官。文定公作启戏之。伏以龙韬虎略。方图秉耒之耕。雀角鼠牙。递速穿墉之讼。堪为捧腹。未足介怀。恭惟大将军戏下。望振百蛮。威宣九塞。拂衣玉帐。敛攘夷安夏之才。袖手青山。为问舍求田之计。本觅禾麻之野。翻成烟水之乡。汪汪千顷之波。惟见沿凫而飞鹭。闵闵三农之望。虚闻佩犊而带牛。已悬罄于槖中。尚辍耕于陇上。反劳讼牒。致见比追。陶令尹之西畴。孤舟可棹。王将军之武库。束矢何充。曾无批亢之能。可効弄丸之解。料无负三尺之法律。亦何伤八面之威风。聊陈奉慰之辞。自释作中之愧。
文字简古
国朝诸集。大约流盏鬯者为多。其号称简古。惟崔仲凫文集盛行。次则桑民怿有集数卷。序金文靖前后北征录。凡四百余言。中谓宣王淮北之伐为定师。师定者理。高祖平城之役为漫师。师漫者挫。隋唐高丽之行谓荒师。在淫主则乱。在英主则挫。宋太宗收复幽州。谓之棘师。棘则不支。我太视为涤世之师。太宗为继武之师。其题朱清花园堂诗中二句云。可怪名花真势利。东家倾覆西家去。大有情致。今之不为名花者寡矣。
文冗长
文之长短疏密。各有体制。皇甫湜为裴度作福先寺碑。至三千言。其冗长亦已甚矣。事未必真。盖后人欲夸润笔之多。而曰字三缣。何遇我薄。则其态可知已。凡读古事。当以时论以理推。
楚志繇。至四千余字。广东志序。则二千四百八十四字。
文照顾
叙事文虽细碎。极要照顾。如贼得主人胁之曰。必曰事我。富贵可得。而唐书张兴传作史思明语曰。将军壮士。能屈节。当受高爵。屈节二字。岂像思明口中语耶。景文之病。大都如此。不直替易生抝而已。
有作李太白祠碑。而甚訾老杜曰。同于遇主。自足枋榆。避地三川。依人转侧。卑栖待哺。不异鹪鹩。猥云忧国忧民。许身稷契。浸假而当一官。受一事。即啁啾奚益焉。夫文字中毁桀誉尧已非。况骂尧以誉舜乎。
嘉鱼城记曰。上则洞庭。下则彭蠡。萑苻为警。县当其锋。犹孤注也。考县境俯临洞庭。而去彭蠡。尚隔武昌、黄州、蕲州、九江。凡千五百里矣。
造桥记曰。上控衡皖。西绾浔阳彭蠡之口。盖不啻数千里矣。古人作文。约大而小。今之作文。推小而大。烦简亦如之。此所以分也。
三品以上身后文字。于其卒。皆曰上闻震悼。甚至封君亦用此语。上果震悼否。其人果堪震悼否。
某公作某尚书墓志。所引前后诸大臣凡二十余人。皆称其字。夫前人有名者。尊之称其号。或字曰某某先生。盖举世所共知共晓者。以为重。然不过间一及之。或引证。或点缀。以尽文之变。其它庸庸者。即贵至三公。数至千百人。何足有无。而人亦安知某之为某也。
文淫妖
布衣王彝。字宗常。有操行。为文本经术。会稽杨维祯以文主盟四海。彝独薄之曰。文不明道。而徒以色态惑人、媚人。所谓淫于文者也。作文妖数百言诋之。洪武初。召修元史。
文奇字
林釴。字克相。闽人。与郑善夫同时。釴为文好用奇字。令人不识。然字非素习。第临文检古书。日稍久。或指以问釴。釴亦不识也。 【 此习。今人亦有蹈之者。不知文章古于意。不古于字。读论语与孟子。几见有一奇字】 官至御史。武林近时有虞淳熙。字德园。亦如之。官吏部郎。隐西湖不出。
序文之多
沈靖峯太史文集可二十卷。宏雅可颂。每卷有序。凡二十四篇。
河下皂隶
一达官遇王敬美曰。尊兄文字佳天下。毕竟何如。漫应曰。河下皂隶耳。盖谓随便答应。没甚紧要关系也。其言似过。却亦切时病。
忏悔
王弇州云。志表之类。虽称谀墓。尚是仁人孝子一念。至于后进少年。偶得一二隽语。便欲据西京。超大历。官评仅考中下。辄称韩冯翊、黄颍川。老而不死。多作诳语。畏入地狱。观此则公之忏悔已甚。而近日诸家文集。当有以自振矣。
换字
近日名家文字。多用换字法。其计无复之。则曰俚之。黾勉曰闵免。尤甚曰邮甚。新妇曰新负。异曰异。须臾曰须摇。赤帜曰赤志。又以殊字代死字。古称殊死乃斩首。分为二也。奉母改作奉妣。妣指已死者而言。
塑像藏稿
陆鲁望建祠堂。塑己像。咸淳中有盛氏子醉仆其像于水。腹中皆生平诗文亲稿。
千字文
千字文。周兴嗣所作。周字思纂。世居姑孰。宿逆旅。夜有人谓曰。子文学迈世。初当见识贵臣。继被知英主。齐昌隆中。谢朏雅善兴嗣。荐于武帝。法帖中有王羲之所草千字文。文帝患其不伦。命兴嗣以韵语属之。一夕成文。本末烂然。
百千万姓编
今百家姓以为出于宋。故首以赵钱孙李。尊国姓也。我朝千家姓。亦以朱奉天运起文。然宋嘉佑中亦有千姓编。雁门邵思撰。汉颍川太守聊氏复有万姓谱。我郡凌氏因衍万姓统谱。
志录集
夷坚志。原四百二十卷。今行者五十一卷。盖病其烦芜而芟之。分门别类。非全帙也。如博物志。止存十卷。此皆可惜。
牛僧孺撰玄怪录。杨用修改为幽怪录。因世庙时重玄字。用修不敢不避。其实只一书。且非刻之误也。
李任道编云馆二星集。以新安朱弁与宇文虚中同载。虚中仕金。而朱以死自守。朱见之不乐。自为诗题其后曰。绝域山川饱所经。客蓬岁晚任飘零。词源未得窥三峡。使节何容比二星。萝茑施松惭弱质。蒹葭倚玉怪殊形。齐名李杜吾安敢。千载公言有汗青。朱自金还。仅转奉议郎。所著有曲洧旧闻三卷。其余尚十余种。
刘敞。字原父。有公是集。弟刘邠。字贡父。有公非集。尝曰。是其所是易。非其所非难。
书名先取
玉海一百卷。乃王应麟所集。王盖取文天祥为状元。亦名儒也。考之南宋张融有文集数十卷行于世。自名为玉海。玉以比德。海崇上善也。凡佳名。率古人先之矣。
书已先做
近年新安谢生改三国志为季汉书。尊昭烈以继东西汉之后。然先年吴中有德园吴先生者。挺庵宪副之父。以岁贡受子封。不仕。孝友饶文学。亦窜定三国志。订正统。名曰续后汉书。可见好事都有人先做去。其曰季。不若续为妥。 【 志名三国。纪实也。止观其名。陈氏斟酌尽善矣。】
俞羡。长山人。刻类函百卷。其书盛行。然世庙时原有此书。乃郑虚舟山人奉赵康王命纂之。累年书成。而郑卒于清源。其子献之得厚赏。不知视今书何如。岂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耶。俞。吴江人。郑。太仓人。
红线杂剧。乃吴中梁辰鱼伯龙所演。今时所用。不知胡懋礼已先之。更胜于梁。胡。南京人。
古板不可改
刻书以宋板为据。无可议矣。俞羡长云。宋板亦有误者。余问故。曰。以古书证之。如引五经、诸子、字眼不对。即其误也。今以经、子、宋板改定。则全美。余曰。古人引经、子。原不求字字相对。恐未可遂坐以误。俞嘿然。余谓。刻书最害事。仍讹习舛。犹可言也。以意更改。害将何极。
碧云騢
宋有碧云騢一书。宛陵梅圣俞所撰。碧云騢者。厩马。庄宪太后临朝。以赐荆王。王恶其旋毛。太后乃留之上闲。遂为御马第一。以其色碧如霞片。故名之。圣俞书意。言旋毛世所丑而见贵。以刺范文正、文彦博诸公官虽贵而行可丑也。其毁文正尤甚。言文正附会范仲尹。遂改姓名相从。尽取其家资。及仲尹既败。家破。略不抚恤。又媚宰相贾昌朝。至呼其夫人为婆婆。大都皆不根语。一曰。魏泰所作。
正杨
杨用修博学。有丹铅录诸书。便有正杨。又有正正杨。辩则辩矣。然古人、古事、古字。此书如彼。彼书如此。原散见杂出。各不相同。见其一未见其二。哄然相驳。不免被前人暗笑。 【 名论可靖考订家之口舌。】
文人喜憎
近代文集及著书。若杂志中间。必有所喜而褒者。又必有所恶而疵者。皆非公心、公论。察语下自见。文集自王阳明、唐荆川而前。少此破绽。杂志则自古往往有之。惟吾乡陈栋塘先生见闻纪训。李临川先生见闻杂纪。绝无此弊。
字义字起
(上竹下思)簩。韵书四豪簩字下注云。(上竹下思)簩。竹名。而不详其说。按异物志。南方思牢国产竹。可砺指甲。竹谱云。可挫爪。是也。崔鷃诗曰。时一出轻芒。皑皑落微雪。又李商隐射鱼曲曰。思劳弩箭磨青石。绣额蛮渠三虎力。是知亦可作箭。新州有此种。制成琴样。为砺甲之具。用之颇久则微滑。当以酸浆渍之。过信宿。则涩复初。又作涩勒。东坡有诗云。倦看涩勒暗蛮村。
诗韵如回、回、游、游、等字。皆不可同押。
字书云。汉都洛阳。以火德王。为水克火。改为雒。此自无疑。杨用修引春秋会雒戎。并左传。皆作雒字以驳。是则然矣。然春秋左传之板。岂刻西汉前者乎。至五代时方有刻本。安得不从雒也。
古法字作(左汀去丁右上廌下去)。尔雅翼云。从水。言其平如水。从廌去者。廌之所去。法之所取。廌。神羊。触不直者。咋不正者。即豸也。御史冠廌。亦曰执法。
元命苞苻。曰。侀者。侧也。说文曰。刀守井也。饮者陷井。刀以守之。割其情也。
仓颉制字。八厶为公。盖分幺即公。非私外有公也。古人取义最简而直。
乐记。獶杂子女。郑注曰。獶当为优。孔颖达曰。獶杂谓猕猴也。谓舞戏之时。状如猕猴。间杂男子妇女。无分别也。然则倡优之优。当作獶字。一曰。优者。借也。谓饰他人面目、形色、声气也。
贞元中。宣武兵变。执城将另之。注。另。古瓦飜。即剐字也。剐一作(歹丂)。
赋鹏二字为壮年谪官不永者言也。今皆槩用。如此类甚多。临文者忽诸。
唐人云。于字必字无艹。今于字草作す??。 【 书谱于字尚作于。不知す??字始于何人。】
礼为礼。处为处。与为与。皆说文本字。弃为弃。饥为饥。亦正文也。 【 弃为弃。唐文讳世字也。饥字。帖人说。饥渴之饥作饥。饥字。帖岁说。饥荒之饥作饥。】
凡无妻、无夫。通谓之寡。寡夫曰茕。寡妇曰嫠。孟子。老而无妻为鳏。今人从之。未有用茕者。
大学曰。失诸正鹄。小尔雅云。射有张布。谓之矦。矦中者谓之鹄。鹄中者谓之正。正方二尺。正中者谓之槷。槷方六寸。今之解者俱合正鹄为一。不知正与鹄乃有分也。
索与绳一也。大曰索。小曰绳。空棺谓之榇。盛尸谓之柩。自换字之法行。扶柩悉改为扶榇。而长年用帆樯所呼为力索者。亦以为欠新。改写作力绳。榇则何尸。而绳则何力耶。
方言。凡葬。无坟者谓之墓。有坟者谓之茔。檀弓。古者墓而不坟也。邯郸淳曹娥碑。丘墓起坟。盖言丘其平墓而为高坟也。后世以坟墓混为一。遂疑其重复。改为立墓起坟。非也。
韩文步有新船。不知者改为涉。朱子考异已着其谬。盖南方谓水际曰步。音义与浦通。孔戣墓志。蕃舶至步。有下碇税。即以韩文证韩文可也。柳子厚铁炉步至云。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曰步。水经。赣水西岸有盘石。曰石头津。步之处也。又云。东北径王步。盖齐王之渚步也。又云。鹦鹉洲对岸有炭步。今河南有县名城步。青箱杂记。岭南谓村市曰墟。水津曰步。罾步即渔人施罾处也。张勃吴录。地名有龟步、鱼步。扬州有瓜步。罗含湘中记。有灵妃步。金陵图志。有邀笛步。王徽之邀桓伊吹笛处。温庭筠诗。妾在金陵步。门前朱雀航。树萱录载台城故妓诗曰。那堪回首处。江步野棠飞。东坡诗云。萧然三家步。横此万斛舟。元成原常有寄紫步刘子彬云。紫步于今无士马。沧溟何处有神仙。字又作埠。今人呼船侩曰埠头。律文。私充牙行埠头。
山之取义。不独高峻而已。今人称蚕作茧曰上山。佛寺曰山门。曰开山。灯曰鳌山。伙曰合山。江边人伐荻。曰上山去。盖多而丛聚。亦谓之山也。又祝万寿。曰山呼。 【 山呼乃用汉武嵩山事。】
牛僧孺以拍板为乐句。韩愈、皇甫湜、大赏之。其名遂震。 【 今人唱曲。乐句之外。多加赠板。以迟其声而取媚。】
假父之称起于唐。李锜择善射者为一军。曰挽硬弓。随身胡奚杂类虬须者为一军。曰蕃落健儿。禀赐十倍。使号锜为假父。
子双生曰??孖。又曰孖。
窜名二字起新唐书归登传。
捉笔二字起唐书刘瑑传。又见刘祎之传。
唐突二字起于南史陆厥传。
仆遫一作禄蓛。
债帅二字起唐书高瑀传。时裴度、韦处厚为相。用瑀为忠武节度使。士相告曰。裴韦作相。天下无债帅。
胜国二字起于张养浩游龙洞山记。
后赤壁赋结语七字。同李翱解江灵。止改一启曰开。
弇州巵言深诮巨斗二字。乃近时有称名公集古文。题曰巨文。此又斗之流亚也。
棘字之义。一曰荆棘。为棘刺之棘明矣。曰棘闱者。盖取警急呵厉之意。如云事棘。又如两两束湿不可放松之谓。非谓主司畏哗。围之以棘。限出入。而遂以名也。今之衙门四墙。何处无棘。岂独春秋二闱哉。前朝云锁棘。放棘。甚无谓。国朝曰入帘撤帘。帘之中曰帘内、帘外。帘远地则堂高。其事愈重。而意愈深矣。
汉文帝以日易月。原三十六日。 【 礼再期为三年。本无三十六月之说。】
唐玄宗始变为二十七日。君臣同之。
唐之留守不许出城。此是何意。今之亲王亦如之。同于囚矣。
纂书进御览。起于唐韦处厚。
度僧道取资。起于裴冕。
诸王驸马朞以上亲不得任京官。起于魏少游。
布帛以济西北。始于韩滉。
五君咏起于张说咏苏怀以感动其子颋。进言玄宗。得召还。 【 文选五君咏在张说前。】 其后祖之。至咏五十。何太滥也。
冥服禳禬。起于黎干。亦古尸服之义也。
列侯不世袭。始于唐。亲王不世袭。始于宋。
走马楼起于许敬宗。号曰连楼。令伎走马其上。
以茶市马。始于唐贞元回纥入朝。
燎松丸墨。起于唐王方翼。 【 庄子云。副墨之子。此以墨写书之证。】 方翼少孤。母李被逐。居凤泉里。执苦养母。以墨致富。后为名臣。
砚。一名墨海。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海。篆曰。帝鸿氏之砚。然则砚墨之来久矣。
老学庵谓杨文公游岱之魂一句出河东记韦齐休事。然骆宾王代父老请中宗封禅文云。就木残魂。游岱宗而戴跃。又在河东前矣。
王文公父名盖。故字说无盖字。苏东坡祖名序。故为人作序皆用叙字。又以为未妥。改作引。而谓字序曰字说。张芝叟父名盖。故表中云。此乃伏遇皇帝陛下。今人或効之。非也。
孟子曰。恶。是何言也。恶字盖齐鲁间发语不然之辞。乃方言之祖也。
广西方言近楚者多正音。与中州同。近粤者多变音。与高廉同。其俗字颇多。皆鄙野依附。如(上大下坐)。 【 音稳。人坐稳也。】 (上不下高) 【 音矮。不高故矮也。】 (上不下长) 【 亦音矮。不长故矮也。】 奀 【 音勒。不大故瘦也。】 (上石下山) 【 音磡。山石之岩窟也。】 闩 【 音?木户?。门横关也。】 汆 【 音酋。人在水上也。】 氼 【 音魅。人没入水下也】 。閄 【 和馘反。言隐身忽出以惊人也。】 (上毛下口) 【 音胡。毛口故胡也。】 丼 【 束敢反。以石投水有声也。】 自范成大帅静江时已有之。 【 见桂海虞衡志。】
今又有如?生、泵、之类。殆难研究。俗语有五荤三厌之说。厌字殊不解。 【 言多也。元结峿台记曾用此厌字。】 后读孙真人歌。谓天厌鴈。地厌狗。水厌乌鱼。鴈有夫妇之伦。狗有雇主之谊。乌鱼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
名义
弓有缘者谓之弓。无缘者谓之弭。缘盖缴缠而成。弭即今之角弓。左传曰。左执鞭弭。是也。
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肉者。边也。好者。孔也。以边孔大小及相等分三者之名。(占夕)中尊也。尊之不大不小者。
(乌□)古为罗。兔曰(□且)。麋曰(□矛)。彘曰□。鱼曰(□八)。又曰(□或)。缁帛全幅长八尺者曰(方光)。又以帛续(方兆)末为燕尾者曰斾。载旄于竿头者曰旌。有旍曰旗。剥鸟皮毛寘之竿头曰旟。以白练为(木□)曰旃。
一染曰縓。今之红也。再曰赭。三曰纁。
山上有水曰埒。石崇金埒。盖布钱于大道之上也。石山上有土谓之崔嵬。土山上有石谓之砠。山有穴曰岫。山大而高曰崧。小而高曰岑。锐而高曰峤。卑而大曰扈。小而众曰岿。小山曰岌。大山曰峘。属者曰峄。独者曰甸。上平曰章。中央平曰隆。山有脊而长者曰冈。地自生起曰丘。大阜曰陵。未及上顶旁陂曰翠微。山顶有冢者曰崒。又曰厜(厂义)。一曰巉岩。山如堂者曰厂。如堤防者曰盛。长而狭者曰峦。山形如累两甗者曰隒。山绝曰陉。多小石曰磝。多大石曰礐。多草木曰巾?古。无草木曰峐。山豄无所通曰溪。堤防曰坟。莫大于河坟。人力所作。绝高者谓之京。
厓内为隩。外为隈。岸上平地去水稍远者为浒。重厓为岸涘。厓。水边也。不通之水为汜。别通于谷者为微。泉见一杯为瀸。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县出。县出。从上溜下也。仇泉穴出。穴出。仄出也。河水决而复入者为滩。河之有滩。犹江之有汜也。水有沙堆出者为潬。源深出于底下者为瀵。水决之泽为汧。汧水不流。大波为澜。小波为沦。水草交曰湄。潜行为泳。
水注川为溪。注溪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潧。注潧曰渎。逆流而上曰拆洄。顺流而下曰泝游。横绝其流而直渡曰乱。水中可居者洲。小洲曰渚。小渚曰沚。小沚曰坻。人所为为潏。
世言四通五达之衢。非也。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九达谓之逵。
水草交曰湄。湄。眉也。如眉临目也。
字义异同
孝宗初即位。礼部尚书周洪谟上疏。言御制各寺观碑记及遣祭谕祭各王府并大臣文字。代言之臣。多有用字讹谬者。宜令改正。以示将来。又近日撰先帝谥议有阴寓诋毁之意。宜逮治万安等罪。以为人臣欺罔不忠之戒。上命九卿同翰林院会议。以为洪谟所奏止是指摘文字一二异同。非有关于朝廷大经、大法。使其言皆是。亦何补于治。况言多纰缪。徒为烦渎。洪谟曰。御制大学碑云。在宫城之艮隅。宫城当改作都城。议以为自古帝王所居之城。或曰皇城。或曰帝城。或曰宫城。或曰禁城。随人所称。初无分别。今国子监在皇城东北。碑文所言宫城即皇城也。不必再改。洪谟曰。御制灵济宫碑云。在宫城之西。当改作皇城之西。民庶苍惶。当改惶为黄。议以为宫城之西即皇城之西也。古韵惶字注云。惑也。恐也。遽也。又苍惶亦作苍黄。然则苍惶、苍黄。古人通用。洪谟曰。御制东岳庙碑云。辅神之贵者。皆肖像如其生。古昔圣贤。曾生人世。可言肖像如其生。今东岳辅神。非曾生人世者。当改为如其式。议以为此类贵神。世传皆有姓名、貌像。故碑言如是。今洪谟欲改为如其式。不知有何式可肖。洪谟曰。御制灵明显佑宫碑云。禁城艮隅海子滨。古者。天子所居谓之禁。禁城指皇城言。禁城艮隅则是在皇城内艮隅。非皇城外艮隅也。今显佑宫实在都城坎位。不在禁城艮隅。议以为本宫在皇城之北少东。非正北也。洪谟乃谓在坎位。是自谬耳。洪谟曰。御制大慈延福宫碑云。卜吉址于城东。城指都城言。城之东是在城外。今延福宫在都城朝阳门内。不可言城东。议以为本宫正在皇城之东。非差也。洪谟曰。敕谕百官云。文恬武嬉。出唐韩愈平淮西碑文。按韵府羣玉。当作熙字。议以为韩愈盖言当时太平日久。将相偷安嬉戏。以致淮西反叛。用嬉字为优。洪谟曰。御制龙纹春景诗云。省耕岁岁来东阡。韵书云。路南北曰阡。东西曰陌。今误以为东阡。万里郊圻晴皡皡。古云城外百里为郊。邦畿千里为圻。万里郊圻是尽天下四海皆为郊圻矣。议以为礼部韵注云。路皆曰圻。韩文亦有东圻西陌。又圻字与畿字同。周礼夏官。畿内方千里曰国畿。国畿之外。又有九畿。曰侯、甸、男、采、卫、蛮、夷、镇、番。每畿东西南北各五百里。则所云东阡万里郊畿皆是。洪谟曰。御制祭赵府仪宾崔端文。营魂不爽。祭都御史李侃文。灵其不爽。按韵书。爽者。明也。又差也。今言魂灵不爽。则是魂灵不明。议以为不爽正不差之意。诗小雅蓼萧旌篇云。其德不爽。韩愈祭竹林神文云。神无爽其聪明。祭文盖取诸此。洪谟又言。中庸合外内之道。及金縢曲礼传注。输字、巽字、俱宜改。议以为合内外与合外内。文义皆通。其输字、巽字。官板原是纾字、异字。恐近时书坊私刊错写。合行改正。洪谟又谓。先帝谥议游豫绝稀。于田猎为诋毁然。议以为论语子绝四注云。绝。无之尽者。盖绝稀即绝无也。谥议实是称颂先帝圣德。殊无诋毁之意。况谥议系礼部掌行。当时百官集议。洪谟何不明言改正。今既进呈。乃妄行陈奏。希恩于己。嫁祸于人。上曰。御制文字。既考据不差。周洪谟偏执浅见。妄肆诋毁。本当重治。姑贷之。仍罚俸两月。
事起
请封孔子之后。起于梅福。
请韩文公配享太学。自皮日休始。日休推崇文中子以及愈。开伊、洛、关、闽之源。其功不小。
纸鸢起于韩信。后人用之。引丝而上。令儿张口以引内热。
汉制。总羣官为厅曰省。分务而专治曰寺。
凿石崖为佛像。起于魏高宗。时与昙曜于武州塞山壁开五所。镌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奇伟冠绝。
考亭常平义仓法。虽师汉人意。然其法实始于绍兴庚子年乐清人陈光庭之集义仓。
将领亲兵。起于韩魏公。因好水川之败。诸将战死。麾下无救者。遂疏请自总管以下各置亲兵有差。将赴敌死。全队俱斩。故战比有功。西虏臣服。今之家丁即此意。边将皆赖其力。列郡施药。亦起于韩魏公。
署书始于李斯。
郡国立学设助教。博士学生以次减。始于北魏高允。
五五连坐。起于北魏之高佑。佑。允之从弟也。
唐时陈藏器着本草拾遗。谓人肉可治羸疾。自是民间以父母疾。多割股以进。
天子为臣下立碑。始唐太宗之于魏征。题碑额。始唐玄宗之于韩思复。
糊名易书。起于唐。而李揆相肃宗。大陈书庭中。曰。上选士。务得才。可尽所欲言。由是士论归美。宋之制科用此例。故得人最盛。
去任官。百姓脱鞾。起于唐崔戎。历今遂为故事。即贪酷吏亦用此法。然必有名者方悬樵楼。亦直道之未泯也。
功臣赐号。始于唐德宗。奉天之役。虚诞褒嘉。苟悦疆臣。以代爵禄。宋神宗时罢之。至国朝文武并用。名实相称。居然华衮可光金石矣。
活板自宋庆历间布衣毕升始。
铁斛起于周文襄公。后朝廷下所在通行。贤者作法。不肖者守之。何问君臣之有。
名姓字号
箕子名胥余。庄周字休。仲雍字孰哉。解者曰。雍。孰食也。梁武帝法名曰羯磨。苏子瞻一字和仲。严光本姓庄。新野人。汉时避帝讳。改庄曰严。其妻。梅福季女。福又有女。嫁徐道晖。壶关三老。姓令狐。名茂。
蔡邕父名棱。母袁氏。袁公妹。曜卿姑也。今传奇作秦氏。
晋牛金之子。逃患改为牢。又改为尞。岂因通琅琊妃事觉被罪。而子为此计耶。
幸姓甚少。晋书有幸灵传。近时广昌有幸节妇。生员李邦植之妻。
元次山之祖曰元亨。字利贞。全用易四字。可异。弃官隐居。年七十六卒。门人私谥曰太先生。用一字。又可异。
唐张俭之兄曰太师。官至太仆卿。典羽林兵三十年。未尝有过。古之命名者。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今以极品之官为名。殆不可晓。
以古人之名为名。不知者勿论。乃知而故用之。如吴郡陆氏兄弟。厥字韩卿。绛字魏卿。襄字师卿。其义何居。襄原名衰。字赵卿。因奏事者误字。遂改之。改而又用。尤可笑。
苗晋卿十子。发、丕、坚、粲、垂、向、昌、稷、望、咸、皆与帝王圣贤同。其僭窃者不必言矣。同后稷、文、武、二王亦不避。可异。
范希文少孤。从母适长山朱氏。即从其姓。考之名说。节度集庆军始更名。还其姓。
暨陶。字粹翁。崇安人。元丰五年进士。初定陶第一。胪唱者以洎音呼其姓。迄不应。乃以次名递升唱第。苏颂云。当以入声呼之。陶乃出。可见姓之平险亦能误人进身之高下矣。
刘静修云。近世士夫多为顽钝椎鲁。人所不足之称以自号。其说有二。一以矫俗。一附于老氏。后人多效之。然又有自道心事。如近日陶石篑之称歇。乃真歇也。桀一称大牺。谓多力。能推动之。故以为号。要见绰号之名已起于桀矣。
称谓
五代时称朋友曰周旋人。杨彪称其妻曰乡里。
白乐天称刘伶为酒仙。称韦苏州为诗仙。茅鹿门称韩信、苏东坡为兵仙、文仙。
范文正称御史为端公。盖取台端之义。今用以称首揆。盖端揆之义。
黄干。考亭先生之壻也。先生行状出其手。余见其手笔。止称门人。 【 可见师生之名重于翁壻。】
农丈人
余汉城寅。慈溪人。以古文自负。称曰农丈人。因以名集。考之张东沙致仕归。力农倍收。自署曰上农夫。张于余为同郡先辈。余盖后起效之者。
名字互重
吾郡蔡侍郎名汝楠。字子木。而沈大中丞名子木。字汝楠。沈视蔡为后辈。犹相及。居相去仅三十里。决非有意。其偶合也。亦自可异。
二王改名
正统中翰林编修有王振。司礼太监亦曰王振。振既陷驾土木。王编修耻其同名。请改曰恂。从之。时方有兵事。升恂大理寺丞。镇云南。寻召入为庶子。成化中。编修有王臣。江南买办妖人亦曰王臣。臣既伏诛。王编修亦耻之。因奏臣名初误。犯七世祖讳。乞改名舜功。有旨。王臣名乃其父所命。何得犯其祖讳。吏部看详以闻。于是尚书尹旻等劾。臣名本父命。且授职贴黄已定。辄欲更易。非惟有违父命。抑且烦渎圣聪。当治其罪。有旨。王臣无故搅。本当治罪。姑宥之。看来前之见许。必以直陈。而后则托言祖讳。文致参驳。不知是阁中所票。抑宪宗英明。自能检察耶。今则一概批允矣。
呼名
四友斋一则云。赵大周在内阁日。如杨虞坡冢宰、王南岷都宪。大周皆直呼其名。或以为言。大周曰。昔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事栖栖者欤。无乃为佞乎。当时人亦称孔子之名。则我岂得为薄待二人哉。尝观双槐岁抄云。王忠肃自总督两广。入为太宰。马恭襄昂代公总督。后恭襄入为大司马。忠肃犹呼其名。恭襄未尝不敬诺也。乃知此事。前辈常有之。不以为异。
杨虞坡为兵部尚书。赵大周方以南吏部郎中升南光禄少卿。嘉靖四十五年十月。虞坡改吏部尚书。此时大周以侍郎家居。其年穆庙登极。次年吏部题请录用诸臣。大周与焉。起礼部侍郎。寻掌国子监事。则虞坡已一品。九年考满矣。此时相见。恐无呼名之体。三年九月大周以尚书入阁。十二月虞坡致仕。相去仅三月。若大周即恃阁臣体貌。公然呼名。勿论虞坡不受。而大周乃狂诞俗人。何以为大周。明年。大周致仕。与虞坡再不相值矣。何元朗与大周相善。极意推尊。不知此语从何处得来。录之登刻。夫听言当以理观。著书立言。何可草草。王盐山呼名之说。亦未必真。一说曰。马家、崔家者。近是。
朋友间直呼其名。见于微生高。此亦前辈施之后辈。若等夷尔我之间。恐无此体。故曰。君前臣名。父前子名。非君父之前。自不得概施。乡党中直以名呼。闻北方若江右与近地新安有之。然对人而言。取其简便易明。非坐次彼我直致如此。故称谓间。老翁之类。诚厌人听。必欲称名。非君父不可。或以行。或以字。古之人已行之矣。惟文字必称名。庶后人观者易晓。故曰。临文不讳。
大周起自谪所。改南吏部郎。时周简肃延为南吏部尚书。谒见。周置席于左。赵拂衣径出。大言曰。我不知吏部尊如是。杜门不出。闻之当路。改南光禄少卿。始来谒周。周辞不见。赵亦不再往。堂属自有体。安得有所挟。一切紊乱。夫是非曲直可以抗论。即天子不避。而行坐随侍之间。即布衣亦有定分。何况堂官。大周此举。吾未敢以为是也。
南小九卿。除国学外。凡遇大九卿。皆先下轿俟之。至。亦下轿。街次对揖。俟大九卿上轿乃上。大周既转南光禄少卿。相遇不下。对举手而已。至今独光禄用此例。余则否。
街次对揖
南中下轿对揖之礼。想在前朝。一时相知者偶尔为之。后遂为例。最可笑。最可厌。六科易马。直前而拱。自成化年间给事中王让始。因此得与公会。海忠介至南。独不然。只轿上举手。然惟海一人行之。诸公不尽尔也。总之。南中优闲。日夕聚会讲论。而又路遥。得一遇一揖为快。要未知大体何如。从时、从众、可矣。

涌幢小品卷之十九
祀神第一
太祖最虔祀事。到任须知册。以祀神为第一事。今官府莅任。吏人先投须知册。仿此。
各神俱存本号。而后代泛加之称。悉皆撤去。为之一清。其不入祀典。而民间通祀者听。前代有毁淫祠者。而太祖有举无废。盖重之也。御制册序云。五经四书。有志之士。固已讲习。即继曰。此书麤俗。实为官之要机。盖严事神明。推崇经术。其圣不自圣如此。
大社取土
洪武四年五月。立大社庙于中都。命工部取五方之土筑之。应天、河南进黄土。浙江、福建、广东、西进赤土。江西、湖广、陕西进白土。山东进青土。北平进黑土。天下郡县计三百余处。每土百斤为率。仍取之名山高爽之地。世传张士诚筑王府基。取三兴土为之。 【 嘉兴、长兴、宜兴。】 与此相似。然张以便身。太祖以事神。筑基之土必多。太祖以百斤为限。此兴亡所由异也。
朝天宫
两京皆有朝天宫。事天礼神。并为习仪之所。南建于太祖。即冶城旧址。景阳楼在其左。二门外纡道屈曲。最可喜。北则宣宗八年。始卜筑于阜城门之内。宫成。有景星之瑞。其规制宏鬯胜于南。而雅秀则不及。嘉靖中。陶真人请重修。辉映益加于前矣。
城隍
北京都城隍庙中有石刻北平府三大字。此国初旧物。一老卒云。其石长可丈六尺。下有城隍庙三字。既建北京。埋而露其顶。埋矣又露。不知何意。仪门塑十三省城隍。皆立像。左右相对。其香火甚盛。每岁顺天府官致祭。府尹可以配都城隍。则布政可以配省城隍。势位略均。而一坐一立。何居。岂幽明少异。而仪门所塑。或者后人附益。非经礼部考订者耶。
再思在外府州县皆有城隍庙。并不闻有各省城隍庙。即如江西城隍为灌婴。亦相传旧说。前朝及国朝亦未尝祀之为省城隍也。然则都成隍者乃都城之城隍耳。岂如都御史、都指挥之云乎。其位次亦可辨矣。
洪武二年。应天、开封、临濠、太平、四府。滁、和、二州。城隍皆封王。正一品。各府封公。正二品。州为侯。正三品。县为伯。正四品。应天衮冕。十有二章。开封等五府州及各府九旒九章。州县七旒七章。王矣。公侯伯矣。仍递其品。章服各异。似不可晓。岂幽明各异。独加崇重与。
景惠殿
太医署中故有三皇小像。医令以便宜奉事。世庙从侍医之请。作景惠殿。令大臣春秋主祀事。殷棠川士儋为尚书。用侍郎王希烈议。上疏谓。三皇继天位极。而列医师之中。于礼不协。请撤祠。进历代医师于一堂。院使以少牢行礼。报可。
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塑像精巧如生。光武恂恂有儒者气象。余多雄武可畏。嘉靖中。虏患甚棘。修撰姚涞。题黜元世祖之祀。其言曰。虐浮于犬戎。狡深于刘石。贪剧于契丹。暴过于女直。给事中陈棐亦主此说。上疏坚请。且谓太祖存其像祀。乃开国诸文臣刘基等中元进士。受其豢养之恩。强假元以帝统。谬与元以帝祀。以掩其初仕元之失。又谓北虏方横。祀胡虏之君。何以禁胡虏之侵。看来元世祖大有好处。赵氏子孙不杀一人。旧臣多所录用。即文丞相逃真州。再就擒。延至数年。以星变方就僇。其余善政。种种可录。岂非狄夷之圣主与。太祖祀之帝王庙。又立庙于北平。岁时致祭。追顺帝之谥。封崇礼而归之。每曰朕元布衣。又曰朕父母为元百姓。受其养育。吁。此岂腐儒所能窥哉。二公弹不得太祖。便弹刘中丞。嗟乎。仕于元者。岂独一中丞。中丞亦何恋于元。而世宗方议礼。大有改革。又愤虏横。议行。所谓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尧庙规制
帝尧庙在平阳府汾水西。后徙于东南。唐显庆中。徙府城南。有地七百亩。屋四百间。中为文思殿。前为宾穆门。左祀老子。右祀楚霸王。后祀玉皇。总曰光泽宫。正统中。左布政石璞、郡守万观。以左右二祠不合经典。撤去之。左祀舜。右祀禹。易玉皇阁为执中阁。颜尧殿曰广运。门曰俊德、协和。舜殿曰重华。门曰玄德。禹殿曰文命。门曰祗德。增屋五十二。廊六十八。合为三圣庙。已更执中阁为殿。而于尧殿前为阁。颜曰光天。最为雄鬯。于是规制大备。冠于西垂。然前人祀老子。犹曰孔子尝问礼。西入流沙。不甚悖也。至霸王入秦。坑卒纵火。一猛悍武夫。而与老子分东西。且上配帝尧。不已甚乎。石公之改。正足洗千古之陋。方议兴工。一夕大风拔木。积庑下。皆栋梁材也。人咸神之。
孔庙
两京孔庙。各见志书中。万历二十八年。始易以琉璃。从司业傅新德之奏也。曲阜庙刱于鲁哀公十七年。汉、魏、唐、宋。代有修饰。至金皇统大定间。制乃大备。元凡三修。本朝洪武初。改建国学于鸡鸣山下。即六代乐游苑。故亦战场也。分为二东。则小教场。西则学基。学舍隙地。种菜。佐饮食之用。五年。文庙成。上视学释菜。七年诏司府州县卫学。通祀孔子。衍圣公赐诰。如一品法。颁大成乐器于天下。舞用八佾。永乐十四年。撤其旧而新之。以后累朝登极。遣官致祭。成化中。加笾豆十二重。建正殿。恢为九间。缕阁门庑皆廓其制。弘治十二年庙灾。学士李杰祭告。发帑金十五万。守臣重修。十七年告成。大学士李东阳致祭。庚子春。余得恭谒。檐下皆盘龙云花石柱。壮丽精致。目所未见。入庙。清肃壮严。远非佛宫可儗。相传费至三十万。万历己卯。抚臣赵贤重修。甲午。抚按郑汝璧、连标等。复开瓮城重门。以辟神路。
祭用常服
历代忠臣庙皆府尹致祭。凡祭必用祭服。独此用常服。想当时请旨未下。府官草草行事。遂以为例。今当改正者。
不领祠祭
京师诸祭皆领于祠祭。惟坝上马房别自建祠。以元旦冬至圣节。遣内侍主祭。光禄寺具品物。不领于祠官。
许庙祭田
许远。字令威。世居盐官洛溪里。许之后有名忠者。藏其谱。今见存。并新其庙额。祭银八两。后减三之二。及括祭田。故所优以轻折者。并罢去之。万历十二年。忠诉于县令陈某。为请于两台。得复。
蟂矶
芜湖江心有矶。矶上有祠。祠孙夫人。曰蟂矶。甚有神灵。孙夫人至此矶。闻先主崩摧。哭自沉。又曰。孙、刘、有却。夫人归吴。舟檥矶下。不忍见仲谋。遂圽于此。夫人真烈丈夫也。蜀既不传。吴亦遂讳。宜其为神。血食万世。郭青螺榷芜税。并塑先主像。改曰蜀望台。
萨法官
建阳县横山王庙甚灵验。递岁乡人祭赛。必用童男女。否则疫厉随起。宋绍兴间。萨守坚入闽至建阳。是夜。横山王托梦朱文公曰。庙久为蟒蛇所踞。递年祭祀。渠实享之。今萨法官欲罪我而重谴之。檄惠先生一言为救。文公梦中问之曰。法官安在。曰。寓关王庙施药。次日往庙中。果有一道士。诘其姓名。曰萨某也。文公具白其事。萨曰。先生说关节耶。姑免究。比归。则庙已烬矣。惟有一大圆石镇其中。今人呼为飞来石。是夜文公又梦曰。业蒙救矣。亡以为谢。此去护国寺。风气甚聚。可为宅兆。君其世世获福。宜急图之。后文公议建学其间。即今学基是也。
苻神
苻坚死于新平佛寺。见梦于寺主摩诃曰。改为吾宫。则已。不则尽杀居者。果死疫相继。因共改寺为庙。遂无复疾疫。正月二日。民竞祠以太牢。号曰苻家神。
飞天神
嘉州开元观。后周所创。本名弘明观。隋大业末。方建大殿。殿西塑飞天神王像。坐高二丈余。坐二鬼之上。初。道士吕元藻数夕梦神从空直入。其形接天。遂为此像。隋末多事。不果就。然灵应则多矣。太和中。杜元颖镇成都。时南诏侵沐源川。分道而来。掩哉不备。欲取嘉州。去州四十里。寇忽大惊奔溃。州境稍安。有得夷人觇候者。乃言。本欲径取嘉州。忽旗帜徧山。兵士罗立。有三五人。金甲持斧。长二三丈。声如雷霆。坐二鬼之上。麾兵士直进。蛮遂惊溃而去。是日。蛮酋死者三人。始知为飞天神阴兵也。自是郡中祈祷无虚日。有人将下峡。乞福于神。瞿塘水泛。波涛甚恶。同行之舟皆损失。其人甚惧。见神人立于岸。如飞天之状。使二鬼入水扶舟。舟得无恙。开元观之名益着。观在层冈之上。下眺城邑。俯视江山。二水回滢。众峯环抱。为郡中之胜。旧有高阁临崖。祟楼切汉。制度宏巧。远近称之。久而摧坏。官收其材用之。余者为马厩。有门扉。制古。且坚。无丝毫朽蠹。置之木栈之旁。既而有光。炯然可鉴。以其为怪。弃而不用。迁于紫极宫玄元殿内。有小赤蛇蟠缀门棂之上。累日不去。涉旬之外。不知所之。
锺葵
钟馗之义。笔丛言之最详。且不止尧锺葵而已。隋时又有乔锺葵为大将军。大约辟邪之神。隋唐以前。往往取佛僧鬼神为名。葵、馗、音同。杂出。俗画钟馗戴软角巾。便有开元进士之说。
猿仙神
韩苑洛为浙江佥事。王镇守谮之。被逮。时山东鲁桥有庙曰猿仙神者。能预言人祸福。官校孙百户等谒神。且布施。神一见。即曰。汝辈非拿韩佥事者乎。众曰。诺。神曰。韩大好官、好人。浙江民以青天呼之。王镇守无天理也。我近日来自京。科道部寺。无一人不惜其枉。世界如翻饼。时当不久。此人异日当大用。尔辈可小心待之。众应曰。不敢。神怒曰。张某狡猾无状。不念尔六岁鳖膊子儿乎。张股栗叩头。盖张年六十余始得是儿。项短。而遇韩无礼。故神言之。张大惊。挟其曹致贺。自是待韩愈恭。而张某尤甚。
霍庙池冰
御史阎睿行边。经祈连。暮宿山下。夜分闻金鼓声。比晓。雪满地。询诸左右。曰。山径冰滑。霏雪。马不可度。山后有霍将军庙。入庙祀之。庙下有池出冰。若榴梨瓜果状。众咸奇之。
舞阳侯
樊哙。原武康县人。从母李。嫁于沛。遂为沛人。今县有舞阳侯庙。甚灵应。
卫公生日
安吉州李卫公庙。初在孝丰玉磬山阳上方寺前。宋干元年间。风雨暴作。庙移于山之东。即今址也。熙宁甲寅。陨石于庙之东。嘉定己卯。陨石于右庑下。元泰定乙丑。陨于左偏。栋宇像设。一无所损。若避之者。成化辛丑。复陨于后殿。损桷之楣。弘治初。岁大旱。邑令轝神祷雨。雨随舆至。须臾沾渥。癸亥夏。旱且酷热。祷于神。神额有汗如珠。拭之复汗。雨亦随应。初神微时。射猎霍山。投宿朱门。遂有乘龙行雨之事。则神之灵异。其来也远矣。每八月十八日。相传谓公生日。众先期醵金。寘酒酣宴。演扮先代人物。鼓吹歌唱之声。昼夜不绝。谓之李王会。
河神
金龙大王。姓谢。名绪。晋太傅安裔。金兵方炽。神以戚畹。愤不乐仕。隐金龙山椒。筑望云亭自娱。咸淳中。浙大饥。损家赀。饭馁人。所全活甚众。元兵入临安。掳太后、少主去。义不臣虏。赴江死。尸僵不坏。乡人义而瘗之祖庙侧。大明兵起。神示梦。当佑圣主。时傅友德与元左丞李二战徐州吕梁洪。士卒见空中有披甲者来助战。虏大溃。遂着灵应。永乐间。凿会通渠。舟楫过洪。祷亡不应。于是建祠洪上。隆庆间。大司空潘季驯督漕河。河塞不流。司空为文责神。河塞如故。会司空有书史以事过洪。天将暮。遇伍伯。擒以见神。神坐庙内。诘问书史曰。若官人。胡得无礼。河流塞。亦天数也。岂吾为此厉民。为语司空。吾已得请于帝。河将以某日通矣。若掌书不敬。当罚。书史诉不得。受朴去。以告司空。已而河果以某日通。于是司空祗事神益虔。
石像
晋天福以前。有巧工来自霅川。见有石浮于水。叹曰。石岂真能浮乎。是必神使之然也。其夕梦一老人揖而前曰。吾楚历阳侯范增也。大功不成。邑郁而死。未有主我祠者。附石以告君。君能留意。必有以报。遂取以为石像。奉香火惟虔。烟随风飞。直至兰溪县。止于苎峯之巅。邦人归向。聚木石而成庙。题曰福佑括苍。王淮诗云。关中失鹿人争逐。一去鸿门不可寻。千古英雄死遗恨。封侯庙食更何心。合第十四卷陈孚之诗读之。亦可悲矣。
荷石
邵仁安。睦之清溪人。贞观初。与弟仁应俱隐蟠山。诵道德经。深得其奥。没而为神。有巫何氏。虚谭祸福。惑人。神甚恶之。现形。以一木荷二大石。重各万斤。至山之巅。折所荷之木。植于地。枝叶生焉。巫者惊走。人名其树回虬锡。立庙以祀。庙前有池。岁旱致祷。水涌沸山上。二石云起。有蛇出于池。入庙升屋。雨随大注。山下一小儿。失已三日。途遇老人呼曰。随我。闭目。勿得开。从之。闻风雨声甚厉。少顷。抚其背曰。至矣。开视。果其家曲巷中也。
老父指路
孙明。潍州昌邑人。李璮据益都。明被兵掠至鸿沟。去家三十里。年始十岁。兵以其童也。易之。明夜遁。伥伥乱行。有老父教之曰。儿但从吾指以往。即至家矣。明如其言。走固堤盐场中。草深灭顶。而豺狼左右嗥。明竟得还。父母亦避兵方归。举灯索明不得。相向哭。灯忽作花。复自相慰曰。我儿其返乎。不然。此花何征也。言未讫。忽闻叩门声。启视之。明也。急挽以入。初父止生明。明之子孙逾四十人。孙惟中。字伯庸。有孝行。庐墓。通书史。居家严肃。三子。长尚志。入国朝为礼部主事。
神鬼所护
赵尚书羾。祥符县人。有异质。善赏识臧否。正统中。钱塘于肃愍公谦巡抚河南时。公谢政家居。于数造其庐。以前辈礼。事之甚恭。一日。公执于手。啮之出血。于即悟。泣拜请教。公不答。顷于出。其孙怪问曰。大人何囓于手。公怃然曰。于好官。惜不得令终耳。公先为郎署时。一人犯大辟。死狱中。出其尸。实闭气诈死也。越四十年为司寇。其人复犯法。公一见。呼其姓名曰。汝非曩死狱中者耶。讯之伏辜。人以为神。公在襁褓。母避乱。抱匿林莽间。有虎至。母惧。置公于地。虎熟视而去。暑夕寝黉舍中。羣狐采麻叶作扇。扇之。驩呼曰。赵尚书方苦热。吾辈敢惮劳耶。公闻之。益励志读书。
顾度。昆山人。有孝行。坐事亡命。走西南夷万山中。经辰水、麻合山、乌江、紫梢蛮洞。几死。常有神人护之。自播州转入丁山。山神夜来与语。貌甚伟。曰。吾姓褚。导如巴中。巴人以为神。相与敬事之。居九年赦归。时洪武三十年也。将渡江。又有戴笠者。若云。江不可渡。是日大风。渡者皆死。独得免。永乐中以人才征。不就。
诗镇
我湖慈感寺前桥曰潮音。水清彻。有蚌浮水面。吐珠。人皆见之。每风雨。即有蛟龙来攫。永乐中。夏忠靖治水至湖。宿寺中。夜有神。黑衣白里。率一美女来见。公不为动。徐诉曰。久窟于此。岁被邻豪欲夺吾女。若得大人一字为镇。彼即慑伏。永不敢动。公书一诗与之。中有蚌倾心之句。神拜领而去。未几。公至吴淞江。有金甲神来诉曰。聘一邻女已久。无赖赚大人手笔。抵塞不肯嫁。请改判。公张目视之。金甲神甚怖。冉冉而退。公因悟曰。是矣。慈感蚌珠之仇也。牒于海神。次日。大风雨震电。有一蛟死于钱溪之北。文皇方有侦卒报知。及还朝。问状。对曰。此皆陛下威德。百神効灵听命。臣何敢与焉。上甚悦。杨文贞请录付史馆。上不许。万历己亥。余游太和至荆州。文贞六代孙。现为兵使者。对余言如此。
刘忠宣免难
忠宣公少随其父广居官广西。归至赤沙湖。误堕水。风悍。帆满急。舟行已远。浮沉水中。遇渔舟掠出。送至舟。已半日矣。癸未会试。场屋火。攀垣数四。皆为后人拽下。喘喘待死。俄若有人推之上者。遂踰垣。旁一人衣之白袍。问其名居。不答。标衣号于市。亦无应者。
陆庄简风火
庄简公馆于陶氏。夜梦三神舁火器至前曰。祝融将有所儆。以公在。薄其罚。语毕。焰起。公又力恳。曰。第及三舍。不傍延也。翌日果爇三楹。尝渡江。遇疾风。舟几覆。公肃衣冠自讼。须臾。若有物曳舟者。抵浅洲免焉。自是遂戒牲庖。
济风救难
刘佐。中部县人。生五岁。值岁凶。民有鬻美衣于市者。大母以升米易之。佐问易以何为。大母曰。将衣汝。佐曰。今米与衣孰重。亡米。死矣。衣何用诸。大母大奇之。奉母暨诸弟北上。渡江。风。佐年十五。号且祷曰。吾愿代吾母暨诸弟死。风益急。佐将投于水。舟人执之。已。风止复济。正德丁卯。乡荐解元邵升。未冠登科。有俊才。刘瑾从孙女妻焉。庚午秋。瑾败。有司逮升。急奔佐。匿之。阅数月。佐又匿之他所。或止之。曰。邵君托我者。以我能活之也。邵故不与瑾事。我知之。夫不权其是非之原。而轻背其友。岂仁者乎。卒脱升于难。
刘瑾为侄女求婚。时有戊辰探花戴大宾、丁卯陕西解元邵升、皆未娶。谀者争以二人姓名进。瑾曰。吾关中人。归邵生其可。苦辞不得。升因闭户绝人事。瑾诛。众以升无所与事。免诛。斥为民。升字晋夫。才调超逸。能诗。绝不以得丧撄心。年仅四十四卒。众皆惜之。戴尤早夭。均犯忌才之阨矣。
神人救阨
金峯胡公宥。新安人。甲戌进士。能文章。诸生时。下帷。呕血甚剧。梦黄冠假艮背之旨。疾乃瘳。每神其术。秘不语人。尝自城南夜归。灯火相接。及门。阒无一人。舟覆彭城。赖居人出之溺。公问故。则神人夙戒。谓贤者有阨。宜亟持勾繘以救。见屠者将解牛。市而豢之。守冢。及公卒于黔。牛不食死。
初生时。母毛孺人梦车驾临其第。方以臬司入觐。岁在癸未。会廷议相寿工。有荐公习圭测者。受命往视。屡赐御膳。车驾之幸。其在此乎。同时往者。南司寇陈道基、通参梁子琦请改。而礼书徐学谟不从。止。
辞请威灵
徐楚。淳安人。为辰州太守。甲寅疠大作。公亦昏愦。恍惚觉身着金绯坐殿上。两楹间旛幢飘摇。署曰威灵。几前大鼎爇香。黄冠在前。问曰。此何地。我何在此。对曰。此城隍庙也。郡人请公生为之。公怒曰。谁为此议。我肯向汝作土偶耶。道士忽不见。旛幢殿宇。一时都没。翌日。士民苦旱祈雨。执牒请公署名。公曰。有如梦。我当应祷。纔出暑。大雨如注。三日夜不绝。疫疠顿苏。先是公以内艰归。过山东闸。有高孝廉争舟怒骂。复举大石掷公。几中额。且曰。异日见我廷谒毋悔乎。公笑而谢之。后至辰州。高乃补沅陵令。辰之附郭邑也。大为局蹐。高顿颡愧泣。公怡然答曰。乃公吞云梦者八九。愿勿复言。为云南副使周庞者。广西人。有所亲人周歧岳选蒙化卫经历。死矣。庞谓其子曰。滇广万里。谁知而父死者。以文凭假我。我之官。所得与而共之。庞竟赴蒙化。恣意贪墨。居一年。而歧岳家有七人来。庞恐事泄。饮之酒。夜尽扑杀之。燔其尸。有宋经历者。故识歧密。以告公。公佯檄庞往事邻县。而擒其妻子。讯即服。捕庞置极典。滇人称为神明。子应簧。己丑进士。参政。
黄冠授药
刘绎。字斗山。代州人也。成化丁未进士。理辽东粮储。逆瑾恶之。械至京。枷午门前。枷重法严。凡枷者。十余日多死。公枷月余不死。时同郡王沈庵以死侍侧不去。有黄冠者至。遗家人一丸药。曰。日剥一分食之。尽则难脱。公是日亦梦仙人自霄而下。内药口中。觉来尚有香气。监守者俱言有老人送药。忽不见。语喧。闻上达九重。太宰张西麓彩。乘此异。言之瑾。得释为民。张又言宜起用以示公道。遂授监察御史。朝野称为铁汉。后升卫辉知府、长芦都转运使。此一铁汉。阨于瑾。救于仙。而又见知于瑾。后之见知。则又黄冠误之也。故官不甚显。
神示
任汝亮。猗氏人。进士。户部主事。督饷彭城。渡河。登舟失足。坠没。陪仆自投下援之。亦不复见。日向昃。舟人骇而噪。有顷。与陪仆忽跃而出。神色晏然。或问公溺时状。曰。若有巨木载者。舟人以缆度水。深百丈。骇以为神。知泉州府。泉州苦旱。郡人占九鲤湖神。神示之。须二千石至而雨。公方入武夷。缙绅有以梦告者。疾行。左右言支干不利。公策其马曰。农夫闵闵望岁。所言不可以过今日。脱有灾。太守任之。至果大雨。又三月。牧儿入山中。经一峡。见石理若文字。隐起。拭藓读之。云巨雷辟石。神泉涌出。见者神强。食之无疾。以传以颂。良二千石。郡人争来观。有疾。一歃立愈。会内计。中蜚语。左迁。知兴国州。泉亦先涸。
神儆
蒲州高岳。为黎平太守。黠夷以岳西人。不习土风。骤而掠供张物。尝之。岳乃与杖。械系。复夺去。传檄将吏。悉收斩以徇。夷众嗫指。无敢犯。尝闭户卧。漏下已三十刻。有红光夺目。迹之。贲烛自然。默筹。兵犹火也。神其以示儆乎。部署材官、粟马、厉兵、寝戈、擐甲。钦钦如对敌垒。众窃怪之。已而旁郡夷戕杀官长以叛。台檄岳调孟兵讨贼。孟兵盖获之后。剽轻敢战。寻罢不用。兵恚曰。是谩我。使仆仆道路。士辱兵顿。不则受贼贿耳。将甘心于罢者。鼓课噪。蹋邸而入。左右无人色。辟匿。岳坐堂上。以一吏侍。胥之入。意气自如。徐呼而前。以尔讨贼。乃自为贼耶。吾贳尔。缚贼自效。众顿首。愿受约束。倍日并行。卒获渠魁还报。
断狱
归震川先生令长兴。好谭文。于听讼非所长。有乡豪与媳奸。为仆所见。挥刀杀之。知事不可掩。入室。取一婢杀之。提二首赴县。告以获之奸所。欲脱己罪。偶大雨沮城外。其夕。先生梦城隍神告以杀死本末。先生辰坐堂上。其人携二首奔入。未及言。先生大呼曰。贼贼。汝杀人。如是如是。遂伏罪。众咸以为神。自后无敢欺者。
却羡
吴猷。新喻人。任兖州府通判。库吏杨福以羡金千余两私猷取之。猷不取。后十年。其子总税赴京。舟至芜湖蟂矶。触石破。赋金沉于江者五日。诘旦。家僮狂叫曰。我蟂矶神也。汝父猷。不取兖藏金。今所沉者称是。盍以长绠系铁钩。曳取之。必获。亟如神言。果获。同事者乞神。效之。仅出空橐焉。
王春元
王命。河间饶阳人。滹沱大溢。水及城。不浸者数版。有妇人呼于市曰。必王春元祭之。时饶有两王春元。问主名。指曰。君也。杀牲为文。登城望祭。祭毕而水落。迄不为灾。或问以故。妇曰。渠。东斗星也。翌日复问。其妇懵然。不复忆矣。人咸异之。后为凤翔知县。洁己爱民。秋禾正茂。忽有虫如蚕而微小。色正黑。缘苗食之。徧四境皆然。百姓奔告。即为文。率众祷于神。请朝。而虫迹如扫。竟亦莫知所往。士民为图颂之。尝以治邑。劳瘁成危病。医药罔效。夜梦梓潼神告之曰。服补心丹乃愈。觉以语医。医言非对证药。已之。既复梦如前。即和而服之。遂愈。
青衣持檄
严天祥。朝邑人。为绛县知县。恒以役至夏县。道经傅说祠侧。严必入拜。徘徊瞻顾。有旷世相感之思焉。一日复过。属有急。不得入拜。憩其侧。短亭中坐。见二青衣持檄伏堂下白云。傅丞相要公。严谢不往。顾左右。赐使者食。左右实无所见。以为严作鬼语。然不敢诘。第应曰。食使者矣。严乃语二青衣。还报傅公。异日竢我为御史乃往。言讫就寝。顷之寤。呼左右。大惊汗出。述梦中事。左右白云。自未寝时有之。非梦也。严默然。诫左右勿泄。及甫为御史。辄郁郁不乐卒。其后从人始言之。
易榜
绵俗尚祷。有白牛庙者。民竞夸诩其妖。以为神。戴鱀为监司行部。见之。曰。此必伯牛庙之讹也。遂命易其榜。禁民无得淫祀其中。众初以非其神。讙之。后获断碣于堧地。果立以祀伯牛者。遂皆服公明见。
焚像
陆钶为贵州副使。尝行一山谷中。鼓角不鸣。军皆衔枚疾走。怪之。左右对以猫王神最灵。人辄避不敢犯。公毅然曰。有是哉。入而见其像累累。令军人持一像以行。及下车。军且以像俯地。呼而请罪。公曰。是何惑人之深也。焚之。无能为妖。
心计得情
戚南玄贤为归安知县。民尝夜被盗。未曙。戚谒庙出。河侧闻舟中密语云。某之盗。藏某所。不识有司能觉否。天且明。遣人获盗赃来。具如所闻。被盗家犹未知也。素有心计。善剂算。能持小物。得人情实。有萧总管祠甚灵。且厉。豪右欲诅有司。辄先赛庙。庙壮丽特甚。一日过之。值赛期。入庙中。列赛者阶下。谕以祸福。恐其不解。譬之曰。天久不雨。若能祷神。得雨则善。不尔。庙且毁。罪不赦也。舁木偶道桥上。竟不雨。沉之水。叉数日。舟行。忽木偶自水跃起。舟中侍人失色走曰。萧总管来。萧总管来。戚笑曰。是未之焚也。命系舟侧。顾岸傍有社祠。别遣黠隶易服入祠。戒之曰。伺水中人出。械以来。已而果然。盖诸赛者贿没人所为也。遂焚之。
井神
贵溪县仁福乡圣井。相传宋初。有郭巫祈雨井上。忽坠所吹白牛角。巫投取之。遂坠井。初不觉。既而见水中。有楼台。俨然一老翁中坐。侍卫森列。置所坠角于牖间。巫进请角。翁谓曰。旱乃天数。非吾独专。小民不修诚动天。而昼夜聒井何为。故夺汝角。巫恳请不已。谓后不敢聒井。翁命还之。巫得出。衣巾不濡。后再旱。巫违前诫。吹角井上。角复坠井。巫取之。溺不复出。踰五日。尸出山前潭水上。僵坐不仆。渔者推赴长流。旦视坐如前。如是者数四。尸竟不去。亦不朽败。是夕见梦于乡人曰。吾郭巫也。向再入井见龙。龙谓数入冥间。不令出。既因命我掌祠。出尸以见异。我尝为乡人効劳者。今神有后命。而数数苦我。奈何。乡人往验之。信。为立祠。凡有祷则应。
竹神
陈岸为闽录事。死之明年。妻哭之曰。君平生以刚直称。今以谗死逾年。何寂然耶。是夕见梦于妻曰。吾不知死。闻卿言。方悟。吾当报雠。然公署非可卒入。卿为我诉冤。吾当随之。明日。妻往诉至县。遇一雠吏于桥上。击其首。即仆而死。及入。凡吏尝害公者。以次十死八九。惟二吏奔至临江得免。王埜、蔡襄、有记。神墓前忽有竹二根。从树柯中出。众以为异。因为盖竹神祠。
石鹿神
青州石鹿山。临海有神庙甚灵。刺史王神念以祈祷惑众。毁庙坏像。栋上有一大蛇长丈余。役夫扑打不能得。走入海水。时阴子春为东莞太守。梦人通名请见。云有人见苦。破坏宅舍。无所托。钦君厚德。欲憩此境。子春密记。经二日知其事。甚惊。以为前所梦神。因办牲醑。请召安置一处。数日复梦朱衣人陈谢云。得君厚惠。当以一州陈谢。子春心喜。供事弥勤。果以功授南青州刺史。又迁都督秦梁二州。神信有灵。逐于神念。祠于子春。辟之于人。遇合乖违。各有缘分。
保障为神
吴江县黎里秦氏。世素封。行善。多以赀得官。其始祖干。当宋季之乱。集乡兵自保。寇不敢犯。依以全者甚众。诏授护民太尉。没而为神。祀之至今。考五季之末。民闲聚兵保乡党者。率称太保。故有遍地太保之称。宋末则称太尉。非实授职衔也。中间有豪杰。有强梁。江左以来。豪杰最著者。程忠壮公。次则秦公。观其能荫及后人。则当日行事大略可知矣。
石吞为神
琼州临高县西十里有昆邪山。建武二年。村民王氏者二人。长曰祈。次曰律。与乡人王居杰。猎于山。憩石上。祈为石所吞啖。居杰三引刀不解。祈被吞未尽间。忽作声曰。我为昆耶天神。隐此石室。已后可以纯白三牲一祀我。言讫。遂没入石中。不复见。宋靖康间。逆酋王文满煽乱。众聚兵攻临高。民受荼毒。无能御者。吏民乃祷之于昆耶神。须臾。蜂虿弥空。肆毒行螫。羣盗奔溃。民赖以安。益神其佑。
神灯庙
姚江有神灯。每岁春月初。昏无风雨。远望火光数点。起自大黄山东岳庙前。已而跨江南北。散漫数十百点。多至万亿。灿然若繁星。明灭聚散。参差不定。渐移而西。至夜分。隐隐向白山没。俗传。三月既望为岳神诞辰。此其下降之征。然读书龙山上者言。不特春季为然。凡遇天气郁蒸。往往有之。第卑处不见。如登山绝顶。见江南遍屋皆赤。即环山半亦是。甚有人坐树下。倏缀树如旒。至集人衣裙。拂之不去。西门桑神庙。俗呼桑九郡王。并祠其子周舍、史舍。周生时馆谷外邑。归而经其姊家。严氏姊为具鸡黍。周怒何为以骨饲我。众曰。肉也。姊家实以祠神。竟不食。归告其妻。趣具汤沐。吾将去为桑郡王子。浴竟而逝。史名自张。髫年从学舍归。途遇一丈夫。须髯甚伟。曰。竖子。而非史氏子。乃郡王桑氏子也。史惊惧。归告其母。夕发寒热。语语若神授。竟死。传邑人十月间具旗伞鼓乐。舁桑神及二舍。迎于途。至桑巷祠而返。岁以为常。
丹台记
蒋焘。字仰仁。其先宋侍郎堂守苏。遂占籍长洲。父原用。娶武功伯徐有贞女而生公。原用登进士。出知乐亭。殁于官。焘尚孕于母。未育。既育旅邸。七阅月。母始扶榇归。少颖悟。五岁。母口授小学。即成诵。十一善属文。时出惊人语。选隶学宫。十四应都试金陵。文誉驰公卿间。又三岁而卒。当未卒时。常梦上帝召为丹台记。以母老辞不得。录而秘之。姊壻刘炌入其斋。得所为辞帝文。以语母。母恶之。抵于地。然竟不免也。初母在蓐。慌惚见道流三人入房。顷刻间失其一。即免身。常以为异征。及卒后。母甚悲。着哭子诗十三首。闻者莫不陨泪。母又梦焘来。言我之帝所甚乐。母问其死状。焘曰。儿死。从首上以往。儿虽死。不灭不散也。至嘉靖中。陆詹事深死三日而苏。既苏。语其子楫曰。取笔记我语。我病渐时。不见若辈。觉身坐厅事。有黄衣二人跽于庭云。奉大王命召公。余方欲置对。忽身已坐舆上。黄衣前导。随者数十人。皆旧隶物故者。余心甚骇。舆北行如飞。至一城。黄衣跽请曰。当去舆从步。顷刻间已失舆。两人挟而走。足不着地。至一城。黄衣又跽请曰。请改服。不觉已易衣矣。又良久。抵一城。甚高。楼橹皆如京城制。可十余里。至阙门。门数重。大殿巍然。有王者冕旒坐殿上。一黄衣先入。唱曰。奉命追松江陆深已至。王起坐曰。入之。余从东阶庑下北面立。王南面。字呼余曰。子渊识我否。余曰。殿下莫非当年蒋焘耶。盖余为诸生时相习耳。从者呼之曰。奈何犯我王讳。王曰。此我故人。无迫之。王曰。子渊。尔官应居一品。寿应登八十。以犯三大罪、十二小罪。故官降三品。寿减一纪。是年余方六十八岁。闻是语。骇曰。深得无死耶。王曰。非死何以至此。因命吏取詹事簿籍来。须臾。吏持簿至。余阅之。见平生所言所行。无一不记。其末以朱书总核其罪。余因丐王。幸念夙昔。使得毕其寿命。王曰。此非寡人所得专也。主在帝。寡人为故人受罪。姑假以两旬。俾治后事。其毋为子孙计。命黄衣送之出。已出门。复呼入曰。若兹来也。于地狱无覩。何以警世。传黄衣。又导观诸狱。景象甚惨。目不忽视。狼狈而走。至街衢。所见冠盖往来如长安道上。皆朝士久没者。咸下车。与叙寒暄而别。出城。从高原上行。久之。甚昏黑。忽见一灯微明。既近。则其尸卧于床。心恶之。黄衣推之使附。乃苏。又两旬。而黄衣复至。詹事遂长往矣。
神惠记
类者。而吾家幸完。居东城数载。倭难平。与家人浮海归故居。业登舟矣。神复来告不利。意虽信之。而难于易舟。适有友人王散轩者亦以避倭浮海归。劝附其舟。先生从之。方有所待。未即解缆。而前舟先发。不数里。飓风作。覆其舟。舟中人皆葬鱼腹。遂得俱免。惟神救者三。皆大难大厄。心思意想。所不能及。?叶先生朝荣。号见山。少师台山公之父也。中年得奇病。病不知所由来。亦无他苦。第不能睡。每睡欲合眼。则背蓬蓬然动。始如斗大。渐缩至背心。仅如钱孔。则涌起醒矣。以此三年不成寐。遂骨立。延医诊之。医不能名其病。第见其骨立。则以为损也。用参苓诸药补之。愈补愈甚。且将就木。父忧之。遍访名医。得十人。莫适与也。则具十人者名。祝于乡祠女神刘夫人者。枚举而筊之。良者阳筊。否则阴。十筊皆阴。大惊。吾儿殆哉。其不可药矣。不然。何十医而无一良也。家人相对涕泣。计无所出。先生忽见一人。星冠道服。自空下。拊而告曰。君何病。服越鞠丸。愈矣。遂翛然去。异之。以询医。医曰。方诚有之。平平无奇耳。安能愈君。君病久恍惚。何言神也。问方载何书。曰。在丹溪心法。问何疗。曰。疗郁。先生瞿然曰。得之矣。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骨肉之痛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今兹之病。由郁生也。神告我矣。遂合一剂服之。即成寐。再服则通宵安寝。三日而起矣。友人来问病者皆大惊。谓君遇茅山道士。授还魂丹耶。何起之骤也。遂醵钱。具饼饵酒果。罗庭中。为拜答神贶。时已甲夜矣。忽炉中有火。荧荧如炬。光照一室。友人皆见之。先生喜。占一联曰。危而安。方识神功广大。微之显。莫言阴教虚无。更十年。读书三山。忽一夜。前神复至。语曰。君何尚留此。其亟归。谋避倭。时倭已远去。乡人安居无恙。殊不以为然。第念神曩者救于垂绝。今岂我诞耶。因五鼓就道。徒步疾走二百里。以夜分抵家。明发即欲行。而家人及父皆不信。以告乡人。乡人咸揶揄。谓其騃。不得已。留二日。竟强父挈家去。止东城。未十日。倭以风便突至。乡人不及避。诛杀惨毒。至有一家无
先生弱冠时。肄业三山之开元寺。社友十余人过之。送于寺门。至钟楼下。一老人年可九十余。野服倚柱。立挽而语曰。在相法。君当刑四子。时犹未娶。心恶之。又曰。无愠也。子虽晚。当贵。已又曰。功名竟有。迍邅耳。时方年少气锐。谓一第可立取。闻此愈怫然趣出。老人复笑挽曰。更有一言。门下多贤士。诸所言皆忤。默然怪之。他友人意其善相人也。问焉。俱不答。再访之。去矣。询之僧。僧曰。无有也。越一岁。先生始婚。连产俱不育。己未。少师生。先生年四十五矣。为诸生。累举不第。试多前列。而不及饩。乙丑。京口姜先生试首。年已五十一。心念已老。即馋无益。力让次者。姜先生不可。乃受饩。戊辰。穆皇登极。诏选士充太学。遂得与焉。畿试复不第。久乃谒除。得九江别驾。鬼啸于斋中。不为动。斋故战场也。芟而辟之。产五色芝。满六载。移守养利州。州治。深入蛮夷中。拮据三载。欲归不得。卒于官。老人所谓迍邅。岂不信哉。方滞学宫。家贫。岁常就塾。弟子有声庠序者至二百余人。登科第者。累累不绝。在官时。延接诸生。教以经义。多成名。而瑞昌科甲厄且七十年。署邑试士。首拔李汝祥。其年遂举于乡。门下之多贤亦不虚也。而当守养利时。少师亦举进士。官翰林。细思老人邂逅数言。尽平生无一谬者。曩己卯岁。以摄郡代太守入计。遇善风鉴者。谓先生有道骨。当遇异人。验矣。
神术
贺朝用。绵竹人。少遇异人。授神术。百不失一。然深秘之。一假于相。有官将赴滇。别其署事州判温君而栗。温请曰。先生远行。何以教我。应曰。祖公万福。但三日后。州前有小变。当流血。温大骇。徐曰。勿忧。非州事也。越三日。番人节拐争于州前。果剚刃焉。幕景东时。滇南大旱。巡抚见吾陈公甚忧。召之相。君曰。须董太守至。乃可言之。陈曰。吾为一省主。顾不如郡守耶。对曰。不然。方今旱灾。惟云南一府。公之所辖广矣。何可占。陈然之。促太守至。熟视之。曰。喜可贺矣。本月二十一日戌时。云当合。有微雨。三更雷大鸣。黎明雨如注。非三寸不止。至期。言无一不酬。陈大奇之。以书荐于刘巡按。刘见之曰。吾雅不好星相。无已。姑视我子。察之曰。甚佳。名列贤书第几。已而果然。其术多如此。后以任事。为人所嫉。构下狱。叹曰。数也。遂自引决。先谓妻曰。子亦不免。殁后。妻亦从之。
蒋侯授矛
刘白川景韶。在军中梦建业蒋侯从空授以丈八蛇矛。盘舞如飞。其卒也。梦蒋侯以天乐来迎。凡文臣立军功。神相之。要非偶然者。
朱书
邢如约。临邑人。有度量。俗忌三足蟾。见者不祥。邢幼。从羣儿之塔庄。获蟾。挚搦良久。释之。卒不为祟。一日。雷电风雨画暝。有神人长十余丈。冠黄金。朱衣白简。鬼物从之百数。麾幢鼓角。震耀耳目。邢匿?下。神人曰。当生者生。当死者死。君何藏之深也。示之符雕篆字。隐隐见若富贵寿考。大昌厥后者。稽首谢。历三日。流黄气满室中。朱书龙蛇状盈几。不可识。夏日与友之宿安店。月明熟卧。忽有声若雷。从地起。友人坠榻下。邢卧自如。
假神
平湖金员。字汝规。为人朴而迂。家颇裕。人有称贷。无不与。人既不复还。彼亦不复取。坐是家益落。一日。其孙病。求护于所谓朱八官神者。抵暮。有贼数人。打门而入。则自称朱八官至矣。见其灯烛荧煌。则以为朱八官神灵显应若此。贼入卧内。挈取衣被。其妻以为神恶其衣之秽也。则呼曰。朱八官。我衣非洁净者。不须挈去。及贼倒囊箧。运粮米。心窃疑之。比去。家一空。始知其为贼矣。年八十四。已见曾玄孙。行动饮食如壮者。其寿盖未量也。天其或者有以补之。
假妖
王海日华。少时。邑中迎春。里儿皆欢呼出观。独安坐读书不辍。母岑太夫人谓曰。若亦暂往观乎。答曰。观春何若观书。太夫人喜曰。儿是也。吾言悞矣。年十一。从里师钱希宠学。初习对句。月余习诗。又两月余习文。数月之后。同学中诸生尽出其下。钱叹异之。曰。岁终。吾无以教尔矣。县令呵殿到塾。同学皆废业拥观。独据案朗诵。若无睹。钱奇之。戏谓曰。尔独不顾。令即谓尔倨傲。呵责及尔。且奈何。答曰。令亦人耳。视之奚为。我方诵书。恐彼亦何词呵责。钱因语父竹轩公曰。公子德器如是。断非凡儿。十四岁时。读书龙泉山寺。旧有妖祟。富家子数人。豪侠自负。莫之信。素侮寺僧。移入。信宿妖作。多有伤者。寺僧因复张皇其事。众皆失气。狼狈走归。公独留。居如常。妖亦旋止。僧咸以为异。假妖试之。每夜分。辄登屋号啸。或投瓦石。撼卧榻。或乘风雨雷电之夕。奋击门障。僧从屋隙中窥之。方檠灯端坐。神气自若。辄私相叹异。然益多方试之。月余技殚。因从容问曰。向妖祟。诸人皆被伤。君能独无恐乎。答曰。吾何恐。僧曰。诸人去后。君更有所见乎。答曰。吾何见。僧曰。此妖。但触犯之。必露怪状求胜。君安得独无所见。公笑曰。吾见数沙弥为祟耳。诸僧色动。疑觉其事。因佯谓曰。此岂吾寺中亡过诸师兄为祟耶。公笑曰。非是。乃见现在诸师弟耳。僧曰。君岂亲见吾侪为之。但臆说耳。华曰。吾虽非亲见。然非尔辈亲为。何以知吾之必有见也。寺僧因具言其情。且笑且谢曰。实以此试君。君。天人也。异时福德何可量。
精爽
梁观。字大用。分巡潮州。廉介刚果。决狱如神。会天时久旱。观斋沐祷神。雨下如注。没于官。潮人哀思之。塑像于韩山书院祀之。观虽没。其精爽不迷。有祈辄应。同庠谢孚为御史时。领兵平百家畬于潮。夜宿行台。每夕。户鐍无风自击。孚坦然不之疑。一日晨兴。守门隶卒不来请钥。孚怪问之。守者曰。昨夜明公衣内衣。往来中道。提钥。将门尽开。若有沉思者。时月色蒙蒙。某等于窗隙见之。第无命。不敢出耳。孚知其为观之神也。恐隶卒惊。绐之曰。是我。是我。一时失记矣。至夕。鐍凿如故。孚乃默曰。某奉命来靖一方。以大用平日之志。当加阴相。使公私皆美。何作此态以相恐。又默戏之曰。大用博我奠耳。声遂息。明日。具牲醴。即书院以祭。其后凡有捷。前夕。必梦与之欢笑如生。
马骙。解州人。与其兄主燕医张圯馆。圯卒而无子。为买地以葬。仍以居授其媪。后为松江同知。背疽几危。一夕梦圯夹视疾。明日寻愈。人以为圯之冥佑。圯、初为行人。使蜀。馆称多怪。人莫敢居。径入。因夜坐观书。忽壁上如人持梃而击者三。观书如故。不为动。居父忧。庐中磬。不扣自鸣。灯下见馘影如斗。亦处之如常。祟弗能干。自松归。渡江。会大风陡作。舟师震惧。无人色。从容仰天祝曰。吾平生或欺君虐民。舟当沉。否则风亦当息。此须自信得过。方敢如此。俄而风恬浪妥。须臾数百里矣。
陆道判。嘉禾人。洪武初。薄游姑苏。得一废宅。先是居者多祟。遂以微价售于陆。始居之。张灯夜坐堂中。有二女笑语于前。陆知为怪。叱问之。二女曰。妾乃大青、小青也。言讫跃出。陆急飞剑击之。若中其臂。没。早视剑处。庭下有大小冬青二树。因斧之。其声铮铮。启下一石版。版数罂。满贮黄白。陆遂用饶富。后赘沈氏。生万三。为江南富族之甲。已皆籍没于官。 【 万三名秀。】
李瀚。沁水人。为乐亭知县。邑门外有古木数十章作祟。吏兹土者多病死。人为危之。公一日毁台斩木。得朽骨若干。令野瘗焉。竟亦无他。后为南京户部尚书。
熊翀。光州人。少年业南园。同事十余人。忽睹绝色女立松树上。众皆错愕。翀略不为动。女寻灭。遂以刀刮树皮。书曰。作怪风雷灭。成形斧锯分。明日夜半。雷劈之。后官南户部尚书卒。武宗时已得恩典。世庙立。梦称臣南京户部尚书熊翀见。明日咨大臣。称其丰表峻越。贾阁老南坞以先朝名大臣对。再赐祭。不但慑鬼魅。且声灵通帝座矣。
孙继先。盂县人。以御史忧居。尝乘马之里社。逢路人。指公前有绯衣妇人却行去。曰。孙御史来。吾不敢过盂县界。公驰马即之。入于牛羣。迄不见。明年。民病孛?页瘴。自山以西。死者数十万。独盂不被疫。人以此甚奇之。
高唐州驿舍。夜有鬼物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亦曰海市。
避正人
兰溪北隅。明远楼左偏。一区穹窿其颠。周密四傍。圣之以白。窍其前。若圜月形。障以纸。天光照映。虚明莹彻。常若月在其所而无亏也。扁为月区。文懿公游其上。倦而假寐。有二鬼来瞷。惊曰。章大人在此。奈何。其一欲避去。一曰。奉命洒扫。俟北斗使者摄狱。如何可违。方逡巡未决。公隐隐闻之。曲肱未动。久之。声渐远。乃起归家。数日。门人王觉言医士梦一鬼。两股流血。泣曰。不避正人。为主者所挞。乞药傅创。公笑曰。正人亦何须避。
役鬼
王弼。字良辅。秦州人。游学延安北。遂为龙沙宣慰司。奏差龙沙。即世谓察罕脑儿者也。弼以刚正忤上官去。隐于医。至正二年。吉巫王万里与从子尚贤卖卜龙沙市。冬十一月。弼往谒焉。忿其语侵坐。折辱之。万里恚甚。驱鬼物惧弼。弼夜坐。读金縢篇。忽闻窗外悲啸声。启户视之。空庭月明无有也。翼日。昼哭于门。且称冤。弼召视鬼者。厌之弗能胜。弼乃祝曰。岂予药杀尔耶。苟非予。当白尔冤。鬼曰。儿阅人多。惟翁可托。故来诉翁。非有他也。翁若果白儿冤。宜集寿俊十人为之征。弼曰。可。人既集。鬼曰。儿。周氏女也。居大同丰州之黑河。父和卿。母张氏。生时月在庚。故小字为月西。年十六。母疾。父召王万里占之。因识其人。母死百有五日。当重纪至元三年秋九月丙辰。父醉卧。兄樵未还。儿偶步墙阴。万里以儿所生时日禁呪之。儿昏迷瞪视。不能语。万里负至柳林。反接于树。先剃其发。缠以彩丝。次穴胸割心若肝暨眼、舌、耳、鼻、爪、指之属。粉而为丸。纳诸匏中。复束纸作人形。以呪劫制。使为奴。稍怠。举针刺之。蹙额而长号。昨以翁见辱。乃遣报翁。儿心弗忍也。翁倘怜之。勿使衔冤九泉。儿誓与翁结为父子。在坐诸父慎毋泄。泄则祸将及。言讫。哭愈悲。弼共十人者皆洒涕。条书月西辞。联署其名。潜白于县。县审之如初。急逮万里叔侄鞫之。始犹撑拒。月西与之相反复。甚苦。且请录其行橐。遂获符章、印尺、长针、短钉、诸物。万里乃引伏云。万里。庐陵人。售术至兴元。逢刘炼师。授以采生法。大概如月西言。万里勿之信。刘于囊间解五色帛。中贮发如弹丸。指曰。此咸宁李延奴。天历二年春二月。为吾所录。尔能归钱七十五缗。当令给侍左右。万里欣然诺。刘禹步焚符祝之。延奴空中言曰。师命我何之。刘曰。尔当从王先生游。先生。仁人也。殊无苦。万里如约。酬钱。并尽受其术。复经房州。遇邝生者。与语意合。又获奉元耿顽童奴之。其归饯。数如刘。今与月西为三人矣。刘戒万里。终身勿近牛犬肉。近忘之。因啖牛心炙。事遂败。倘复何言。县移文丰州。追和卿为左验。和卿颇疑之。杂处稠人内。弼阳问。谁为尔父。月西从壁隙呼曰。黑衣而蒲冠者是也。和卿恸。月西亦恸。恸已。历叩家事。慰劳如平生。官为具成案。上大府。万里瘐死于狱。部使者虑囚。召月西置对。弗答。吏骂曰。狱由尔兴。今反不语耶。月西曰。杀我者既伏辜矣。喋喋将何为。尚贤竟以赂免。初。弼诉县归。亲宾持壶觞乐之。忽闻对泣声。弼询之。鬼曰。我耿顽童、李延奴也。月西冤已伸。翁宁不悯我二人邪。弼难之。顽童曰。月西与翁约为父子。而吾独非翁儿女邪。何相遇厚薄之不齐也。弼不得已。再往县入牒。官逮顽童父德宝。延奴父福保。至其所验之。皆如和卿。而邝与刘不具里居。竟莫致云。自是三鬼留弼家。昼相随行。夜同弼卧起。虽不见形。其声琅然。弼因从容问曰。卫门当有神。尔曷从入。月西曰。无之。但见绘像悬户上耳。曰。吾欲爇象泉赐尔何如。曰。无所用也。曰。尔之精气能久存于世乎。曰。数至则散矣。二僧见弼。一华衣。一衣弊服。华衣者居右。月西曰。尔为某恶行。萌某邪心。尚敢据人上乎。彼服虽弊。终为端人耳。命易其位。僧失色起去。顽童善歌。遇弼饮。则唱汉东山及他乐府为寿。弼连以酒酹地。顽童辄醉。应对皆失伦。客戏以酰代之。顽童怒曰。几蜇吾喉吻。何物小子。恶剧至此。哓哓然。数其阴事不止。客惭而遁。月西尤号黠慧。时与弼诸子相谑。言辞多滑稽。诸子或理屈。向有声处击之。月西大笑曰。鬼无形。兄何必然。徒见其不知也。凡八阅月。始寂寂无闻。洪武四年。有司异其能。荐入京司。赐衣一袭。遣归。
鬼道姓名
贾节妇陆氏。徐州人。举人王邻女弟。颇解文事。夜读史。至舜诛四凶。心疑之。曰。何物四凶。乃敢尔耶。忽窗外有四鬼物。各道姓名以应。曰。某等在此。启户视之。寂无所见。媪遂得怖疾而终。年八十余矣。
鬼报恩
青州益都尉某华人云。初在乡。累举不捷。居郊野。一夕。有盗雨中穿窬而入。谓盗曰。汝冒雨穴壁。必不得已。盗曰。我营卒也。因博输。不敢归。乃来相扰。尉曰。吾有绢二匹。取赠之。盗谢去。复诣营。请于军尉。得不治罪。后将就试。卒忽出灯下。曰。某前蒙恩。誓必报。今不幸殁于军。既而赴举试。前盗以所试题送出。三场皆然。悉不差谬。果获高荐。至南省亦然。已而登第。卒又见曰。若遇益都尉。不可不受。有数人负命者在彼。至时。某亦当往相助。后果尉是邑。到官未几。有告羣盗聚某村林中者。尉率众往捕。会马骏。独尉与一厅吏先至其地。羣盗望见。皆俯伏就执。
鬼怪
元末有罗文节者。庐陵人。以掾吏督造至乐安。憩廨中。或告以鬼物所凭。不可居。笑曰。恶有是。酣饮而卧。漏下十刻。月色微明。见一丈夫。长而青。立与檐齐。奋起执之曰。尔来矣。尔来矣。应时而灭。比明视之。并廨有大树甚茂。人祀为神。曰。怪在尔矣。历数其罪。用竹楔钉之。树枯。怪亦随止。后官至泸州同知。年八十。官虽不显。而生平劲挺不可夺。乃知鬼所长者正人。不必尽达官也。
冥狱
邵溥。字公清。康节先生之孙。绍兴二十年。为眉州守郡。有贵客。素以持郡县长短。通赇谢为业。二千石来者。多委曲结奉。邵虽外尽。而凡以事请。辄不答。客衔之。会转运副使吴某从襄阳来。多以襄人自随。分属州取奉。邵独不与。客知吴已怒。乃诬邵过恶数十条以陷。吴大喜。立奏之。未得报。即逮邵系狱成都。狱司理参军韩汴。懦。吴择深刻吏佥判杨均鞫之。眉州都监邓安民以谨力得邵意。主仓庾之出入。首录置狱。十数日掠死。其家乞收葬。不许。裸其尸验之。邵惧。每问即承。如是半月许。眉之吏民连系数百。死者且十余辈。提点刑狱缙云周彦约绾。知其冤。亟自嘉州亲诣疏决。邵乃得出。阅实其罪无有也。但得其小酒馈游客及用官纸札数过多等。方具狱。杨即死。狱吏数人继亡。明年。邵坐贬三官。归犍为之西山。其社眉山士人史某正燕处。人邀迎出门。从者百余。绣衫花帽。驭卒控大马。甚神骏。上马绝驰。目不容启。到一甲第。朱门三重。洞开。从中以入。史欲趋至客次。驭者不可。径造厅事。座上绯绿数十。皆揖。史东向辞曰。身是布衣。安得对尊客如此。其一人曰。今日之事。公为政。何必辞。吏前白曰。帝召公治邓安民狱。今来也。俟君登科毕。即奉迎矣。史不获已。就坐。欠伸而悟。不为家人言。密书之。又明年。赴廷试。过荆南。时吴适帅荆。得疾。亲见鬼物往来其前。避正室不敢居。无几而死。史还至夔峡。小疾。语同舟者曰。吾当死。幸报吾家。令取去年秋所书观之可知也。是夕果卒。又二年。所谓贵客者。暴亡于成都驿舍。又明年十一月。邵见安民露首持文书来白曰。安民冤已得伸。阴狱已具。须公来证之。公无罪也。挥牍尾。请书名。已而复进曰。有名无押字。不可用。邵又花书之。始去。邵知不免。盛具延亲宾乐饮。踰六日。正食间。觉肠中微痛。却医药。具衣冠待尽。中夜卒。溥得家学之传。洛党被祸。伊川没时。人皆避匿。吊不敢往。志不敢作。溥独素衣白马会葬。盖真知道者。
冥司牌
张才。少与郑生者善。尝梦冥司遣一卒持牌。书才及郑名。摄之。既至。主者检其籍曰。张某犹有二年。郑某系狱。阅数日。郑果物故。才寻举乡荐。又梦至-冥府。守者名呼才曰。叶落凋相公请见。居顷之。一人。青衣丝绦。自内出。从者曰。是叶落凋相公。语才曰。尔寿止三十二。缘心地好。增算倍之。才趋前谢。游遨阛阓间。忽仆马拥从甚都。其乘舆者。乌纱幞头。绯衣金带。叶策一蹇从。见才傍立。遂步拥向神曰。此张某。神揖才如叶语。且云。已改注禄籍。神去。叶留后。速才归。才曰。乘舆者为谁。叶曰。天下都城隍。语既而别。才觉。流汗被体。后才以子琳贵。弃其涞水学谕归。年已六十。又四年卒。果符前梦。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
关云长
自古忠义雄勇士。不得志。冤死、兵死者何限。独云长之神最灵最久。思之不得其解。姑妄揣之。圣人继天立极。每每神道设教。圣人不生。则神自设教。云长必明神转世。姑托此幻躯。着姓名。结兄弟。驰骋干戈扰攘之场。耸动人耳目。着之史册中。俄然兵解以去。而神乃愈烈。要知气运薄。故寥寥二千年间。圣人不生。生亦扼于有位。于是有神焉。出没隐见其间。以待圣人之生。以补圣化之所不足。我太祖则大圣人出世矣。犹谓佛教暗助王化。而俗传云长为伽蓝神。理诚有之。不可得而拟议也。
三国志。云长谥曰壮缪。其义谓壮于出兵。缪于料敌云耳。众以穆穆之义解之。夫以穆为褒词耶。不足重。以缪为贬词耶。不足轻。大抵英雄不能违时。时命大缪。则云长取曹仁而不足。且有陆逊拟其后。时命大顺。则石勒取王浚而有余。孙纬以劲兵邀。极罢。不能得之掌股问也。
山西盐池在解州。云长所产处也。相传黄帝执蚩尤于中冀。戮之。肢体身首异处。而名其地曰解。其血化为卤。遂成池。宋祟宁中。池水数溃。张静虚摄云长之神治之。池盐如故。云长见像于廷。于是加封拓祠。祠最伟。神亦最灵。池长百二十里。阔七里。周垣守之。每大雨。辄能败盐。必祷于神而止。蚩尤以其血为万世利。而云长周旋。永此利源。同于煮海。奇矣。奇矣。
蹇理庵达严事云长。每事必告。居皖。梦侯语之为我公祖。已守平阳。解在部中。后起总督蓟辽。税珰高淮张甚。祷更力。阴得济其请。内帑亦然。累世信卜。叩之奇验。尝与联和至百韵。后为一小令来赠。末云。再挥戈蓟北。重整旧江山。果验。
岳武穆
安陆州故有岳武穆祠。为十八景之一。世宗龙飞。升州为承天府。营造宫殿。祠遂湮废。万历中。守备杜正茂创于城西。辟土。下有积石甚多。取为周垣之用。恰相当。最后得一石碑。出而洗之。光泽可照。远望之。中有人影甚多。其一奇伟丰腴。簇拥而过。如此经日。众欢呼。以为武穆露形也。入夜。役卒守之。见一伟丈夫跃出。骑白马。冉冉乘云而上。从者数百。遥见天门开。一人衮冕迓之而入。守者惊伏。不敢出声。比明。碑上题一诗云。北伐随明主。南征拜上公。黄龙已尽醉。长侍大明宫。俄震雷。大雨洗去。一秀士录之。余官南雍。其人入监。出以示余。味之。则武穆已转世为英国。酬此愿矣。大约明神再生。必有奇迹。终以兵解。故英国卒终于土木。客有言英国。面白而肥。与魏公徐鹏举相类。徐之生。梦武穆到家。云当受汝家供养。则武穆在我朝。殆再转世矣。
岳王墓。木皆南向。同知马伟取桧析干为二。植墓前。名分尸桧。正德八年。都指挥李隆范铜为桧、桧妻王氏、万俟卨、三像。反接跪墓前。万历中。兵使者范涞增张俊像。抚臣王汝训沉张俊、王氏、两像于湖。移秦、万、二像跪祠前。
余葬先君子于皋亭山之麓。其山故元伯颜取宋屯兵之处也。步村中。一蒙师唐姓者。年八十余。自言其家驻此六世矣。大王父犹及见宋末事。方伯颜兵至下屯。其夕月明。忽大风雷震电。伯颜知有异。起立帐外。勒兵防变。见四山旌旗闪烁。皆作精忠字面。伯颜曰。是矣。此岳公护本国。现灵异也。亟宰牲为文致祭曰。王系心本朝。此是大忠大义。敢不仰体。但气数如此。王虽有心。不能违天。若旦日宋以三千人来战。即敛兵北归。如只力竭讲和。亦不能舍囊中物。而为口舌所动也。祭讫。风雷皆止。明日。天皎洁如故。宋无一兵。且纳款。伯颜入城。又亲诣王庙致祭。宋遂以亡。余闻其言。洒然有异。方往来此中。将寻归骨处。伴先君子。因欲买地立庙。合云长公祀之。题曰关岳庙。而老废未能也。
武穆七世孙仲明。洪武初。自固始徙于汴。少负清节。隐居不仕。庐墓九年。朝廷三召不起。赐号纯孝先生。所著有遗安集。
文文山
文丞相。梦至天庭。坐不孝之罪。于戏。忠孝不两全已豫兆之矣。
丞相嗜象弈。以其危险制胜奇绝者命名。自玉层(尸普)金鼎至单骑见虏为四十局。玉(尸普)。盖公所居之山也。吉州泰和县赣江滨黄土潭有神物栖其间。岁亢旱。民祷辄应。公生。潭沙清浅。公殁。潭近居民梦神归。驺从甚盛。乃公也。自是潭深墨如旧。两任赣州提刑。江水泛溢。勤王召募。溢尤日甚。又暑月喜溪浴。与弈者周子。善于水面以意为枰。行弈决胜负。愈久愈乐。忘日早莫。或取酒炙就饮啖。荆南草窃成汭亦类此。盖神有正有怪。自不同也。
丞相兵败于吉之空坑。有石大如数间屋。忽然自山顶落。当路径。元兵望而大惊。稍却。公乃得脱去。邹凤等以余兵拒战。死伤涂地。今宋史丞相传云。空坑之战。得赵孟濚绐元兵以免。盖史作于元之盛时。极诬陋。至云丞相求为黄冠。欺妄尤甚。同时仗义效力者。萧文琬父子、梁克中、尤最。俱遗漏不书。而全子仁骄淫不事事。无智略。死为人所逼。乃反立传。史家之谬如此。
赵孟僴。宋之宗室。年十七。及冑举。文天祥辟为参谋。天祥北去。居吴。依亲友以居。越十年为道士。名道渊。居松江北道堂。又五年为僧。名顺昌。因自号三教遗逸。改道堂为本一庵。临终手辞以诀。有曰文山之客。千古忠贞。
丞相若不市死。便非事体。便无收拾。此正天之所以成人美也。于少保更赖得一刀。乃知左右之赞。与徐石不杀于谦。今日无名之语为有功。
黄冠归故乡。是何意。实欲出来举兵复宋。盖宁败。宁多杀人。而此志不肯息也。留梦炎之言。已观其深矣。
文陆二事
福唐刘汝钧贻书括苍吴思齐子善。论文丞相事。初自江西起兵时。崎岖山谷。购募义徒、畊氓、洞丁。造辕门请甲仗。不啻数万。而尹玉实为骁将。大衣冠指撝。众皆诣阙。感泣。求效死。已而当国。二揆交沮用兵。师无宣谕。卒无犒赏。盘桓月余。仅令守姑苏一路。张彦提重兵居毘陵。且有叛志。尹玉竟以绝太湖吊桥。首尾不救而溺死。未几。独松告急。朝廷四诏。政府六书。趣援根本。一日一夜。仓皇就道。及至行都。而独松随以破陷。复令驻兵余杭。守余杭。守独松。朝议不一。众心离散。会有尹京之命。余庆遽夺其印不予。汉辅遁。德刚遁。北军入城。与权陈宜中又绝江遁。乃即日拜枢使。又拜首揆。补宜中处。且令往军前讲解。毅然请行。及被囚以北。中道奔迸。收集亡散。无兵无粮。天下大势去矣。正闰交驰。真伪更作。是不一姓。当世之为大臣元老者。视易姓如阅传邮。况当沧海横流之际。而彼乃以异姓。未深得朝廷事权。欲只手障之。至死不屈。微、箕、二子且有愧色于宗国矣。其书大略如此。又淮阴龚开所作文陆二丞相传云。方唐末五代之季。藩镇跋扈。武臣骄矜。君臣父子之义不明。而土地甲兵之强类无不欲黄屋左纛自为者。先宋知其然。一旦践大位。即罢诸节度兵符。遽用儒臣为通判。其权虽分。其势遂弱。石晋所割境土。终不能复。迨乎宣和衰乱。北兵南下。急若建瓴。曾不得乘一障。设一候。而遂至奔亡不守。后宋再造东南。区区山湖之间。内政不修。惟恃夫江淮为外藩。久之且南北夹攻。而沛蔡之藩篱自撤。荆襄受围。颚渚交警。巴蜀侵陷。广西之烽燧亦不绝。此其国势垂尽。受兵处多。殆如囊中探丸。围中逐鹿。无复有潜藏隐伏地矣。所可幸者。天下学士大夫。二三百年祖宗培养作成之泽。熏蒸者久。忠臣义子。或死节。或死事。盖无媿焉。卒之。文国瑞、陆秀夫。前后死国。精忠激烈。诚有在于天地。而不在于古今者。于戏。吴、晋、陈、隋之变。岂复有一人若是哉。龚开者。字圣予。少尝与秀夫同居广陵幕府。及世已改。多往来京师。家益贫。故人宾客候问日至。立则沮洳。坐无几席。一子名浚。每俯伏榻上。就其背□按纸。作唐马图。风鬃雾鬣。豪骭兰筋。备尽诸态。一持出。人辄以数十金易得之。藉是故不饥。然竟无所求于人而死。志节既峻。仪观甚伟。文章议论甚高古。殆亦不愧秀夫者。
崖山旧有石勒云。元大将张弘范灭宋于此。嘉靖中。督学陈垲磨去之。改曰宋少帝及其臣陆秀夫死国于此。并篆文丞相正气歌。立碑于五坡岭。吾友区海目有诗云。崖无灭宋字。涛有撼胡声。垲字山甫。号宅平。绍兴人。官参政。严分宜恶之。嗾其党杨以诚劾退之。居林下四十年。卒年八十有七。子孙蕃盛。一说作林泮。袢。闽人。官尚书。区字用孺。高明人。官中允。
张世杰已溺死。诸军棺敛。焚尸岛上。其中胆大如斗。更焚不化。众皆号恸。须臾。云中见金甲神人大声曰。太上以我驱驰。关系不小。以多方措置恢复矣。由是军心皆不移。葬之香山之赤坎村。陆秀夫挽以诗曰。曾闻海上铁斗胆。犹见云中金甲神。盖说郛之说如此。然崖山之败。秀夫负祥兴帝入海。世杰知事不济。夺舟先去。行收兵。欲再立赵氏后。遇杨太后。告之故。太后大恸死。世杰葬之海滨。欲投占城。飓风溺死。则在秀夫赴海之后矣。二说再详。然谓世杰葬阳江之赤坎村。则阳江无此村。陈白沙因阳江令何昌之说。封墓立祠。作心贺卷赠之。盖诳白沙也。君子可欺以方。信矣。
于少保
于肃愍改谥忠肃。抚臣傅孟春题请。大宗伯于文定公慎行题易。乃万历十八年事。而其说则发于王凤洲。至吾兄凤翔入台。题褒忠功。于是于之后。以杭州右卫指挥改锦衣。其孙即升都督功臣者。胡总督忠宪也。得世袭卫指挥。
傅公疏未入。少宗伯黄公凤翔梦一伟男子持书来。有空山孤魂之句。觉而心恶之。诘晨接傅疏。乃知于公生气。凛凛犹存。
我朝虏叩京城。大掠者二。己巳之变。于忠肃以大司马即为总督。帅石亨等御城外。有请即从。不必覆奏。军中诸将受成。绝无牵制。故能力战却虏。有建言者请重将权。景皇批答曰。于谦总督即将权也。其专任如此。庚戌之变。丁大司马坐于内。恇怯无谋。杨少司马赴于外。权非独擅。仇将军以劲兵要功。不敢战。又不受节制。而严少师又阴持于内。虽有韩白。无如之何矣。
己巳之变。辟迁都。主固守。人犹能之。惟人心摇动。极危险。只一二月间。聚兵。教战阵城外者。已二十二万。则守城与各处把截之人。又岂下数十万。分布经略。齐力奋击。此其才真所谓多多益善者。却虏后。陈循挠于内。罗通闹于傍。处之泰如。二人亦心服不敢动。其气象何如。罗之才不减忠肃。然复辟之举。史云自陈曾与密谋不报。一云石亨来邀不从。要之。忠肃之祸。循亦谪戍。则罗非曹石之党明甚。而多此一疏。遂添蛇足。
南城东朝之事。诚不能为忠肃解。然景皇刚决雄猜。固不肯遣使。忠肃和颜进曰。羣臣之请。亦借以纾边患耳。帝始曰。从汝。从汝。朋友相处。要识性。避其所短。况君臣之间。又如此性格乎。阮浪之狱。得不上侵。沂邸之养。得近太后。焉知非公委曲调停以至此。柔事景皇。如扰龙驯虎。中间备极苦心。哑子吞黄连。自知不可告人者。故西市之变。皇太后惊惋。英皇自追悔曰。好个于谦。宪皇既立。昭雪赠谥。夫以二圣英明。不以为怨。而更以为德。孜孜不忘。则其始终心事与默运之功。鉴在帝心久矣。公既不言。外人又不知。二圣更难发明。一腔热血洒地。知之者其天乎。后人责备。更又何惜。
当时君臣相信。可谓至矣。然荐一徐有贞为祭酒。不可得。至叩头谢罪。而谓黄竑邪说可以力阻乎。辞免宫傅。心良苦矣。
于坟祈梦灵异。人人能言。闻太仓相公以子病往祈。忠肃见梦曰。公是当朝宰相。奈何问我。太仓曰。非为朝事。余一生清苦。认真不作亏心事。而儿病如此。是何罪业。忠肃曰。公记得吝一单名帖。失活二十七人之命否。太仓默然。醒来终自狐疑。盖海商漂至。巡兵执以为盗。众皆怜之。请于太仓往解。不应。又请一单名帖投兵道。终不听。一舟二十七人。不胜栲。皆死。太仓矜名节。于此守之最坚。故虽知其冤。终不为救。然力可为而不为。则神固已存案。作罪过矣。
责备
责颜鲁公者以不从方镇之议。以不能高飞远举。避祸为先。责岳武穆者。以金牌还师。以枢密请还兵柄。责于忠肃者。以南宫之锢。东朝之易。责苏武者。以胡中生子。责方孝孺者。以全身远害。责许衡者。以仕元。责文信国者。以黄冠归故乡。责狄梁公者。以失身女主。此等事。存而勿论可也。
苏子卿娶胡妇生子。是天之哀忠臣。而不绝其后也。不然。安国死。子卿为馁鬼矣。
张南轩责诸葛瞻不能力谏去黄皓。又不能奉身而退。冀主一悟。兵败身死。仅贤于卖国者。嗟嗟。贤者乃为此言。
海忠介实际
海忠介在系。自分必死。人亦无以更生期之者。世庙宾天。外廷未知。颇有密询得者。提牢主事知状。夜设盛馔款之。忠介饱啖。饮酒渝常度。主事曰。先生今日何欢之甚。对曰。欲作饱死鬼耳。故事。明日西市。前夕必与酒饭一顿。海自分伸颈无疑。主事告曰。莫悞。莫悞。宫车云云。先生旦夕出此门进用耳。公问曰。果否。曰。果矣。即大恸。投体。肴酒尽呕出。狼籍满地。绝而复苏。扶归禁处。哭终夜不辍。又明日成服。衰麻徒跣。呼天若丧考妣。噫。到此然后知公真忠。一片心肠。有贯彻千古者。人须于此处勘得忠臣心事。方有实际。忠臣亦必有此心事。方垂千古。其它居官之劲正清苦。又其余事也。
忠介父翰为秀才。母谢氏。年二十七而寡。忠介仅四岁。家贫。谢矢志教育。有戏谑。必严词正色诲之。忠介卒为名臣。谢例应旌表。忌忠介者竟沮止之。忠介终亦不自请也。
死水拱立
高宗南渡。有卢臣忠者。字信臣。黟县人。侍行。上骤欲用之。命相者视之。曰。有膺无背。官止此矣。后扈跸至建康。虏骑迫溺水中。后数日。上求臣忠所在。左右记其处以对。使没取之。拱立如生。赐水银以敛。赠谏议大夫。与两子官。
忠魂助战
逆亮南侵。有统制魏俊、王方、死于瓜州之战。我太宗渡江。见梦助战。立庙府城祀之。嗟乎。异代忠臣。能识天命如此。
江涛得完
顾圭。上虞人。少负奇气。方国珍来寇。集乡兵与战曹娥江。败死。里人瘗尸于江岸。其冢为风涛荡折。而冢独完。越七月。其孤谋反葬。启视面如生。次日。其地尽为江矣。
魏公有孙
韩魏公之孙浩。知潍州。金人来寇。力战死之。此史所未载。
袁氏全家死难
袁柳庄之父号菊村。其先有袁天与者。以进士。死德佑之难。全家俱覆。凡十七人。仅一孤救免。又百余年而有柳庄云。
孝童
河南人杨牢。字松年。有至行。李甘方未显。以书荐于尹曰。执事之部。孝童杨牢。父茂卿。从田氏府。赵军反。梁田氏。茂卿死。牢之兄蜀三往索父丧。虑死不果至。牢自洛阳走常山二千里。号伏叛垒。委发羸骸。有可怜状。雠意感解。以尸还之。单缞。冬月往来太行间。冻肤皲瘃。衔哀雨血。行路稠人为牢泣。归责其子。以牢勉之。牢为儿。践操如此。未闻执事及门唁而书显之。岂树风扶教意耶。且乡人能啮疽刳月?坒。急亲之病。皆一时决耳。犹蒙表其闾。脱之傜。上有大礼。则差问以粟帛金。河北骄叛。万师不能攘。而牢徒步。请尸仇手。与夫含腐忍疮者孰多。牢绝乳即能诗。洛阳儿曹壮于牢者皆出其下。闻牢之赎丧。潞帅偿其费。其葬也。滑帅赙之财。斯执事之事。他人既篡之矣。即有称牢于上者。执事能无恨其后乎。其激昂自任类此。甘举贤良方正。沮郑注。贬封州司马卒。牢后亦擢进士第。
代父饮酖
贾直言代父饮酖死。既而毒自左足洞出。乃苏。事闻。减父死。并直言流南海。嗟嗟。如此孝子。不免行戍。唐代宗之赏罚可知矣。直言后为绛郡太守。自言始饮酖时。岑岑然。觉毒沿五内。至肢节。其痛渝于钻灼。通体不可名状。既苏。每遇天阴。则又甚焉。轸盖及足胫。色皆如墨。其傍攻出六孔。脓液紫淤臭败。逆抢人鼻。达数十步外。惟饮啖无减平昔。故得不死。嗟嗟。如此孝子。天有神丹。何不悉除其苦。使之优游仕路耶。
青天歌叹
吕升。字德升。淮安人。事父百岁翁。至孝。幼失母。遂不入私室。与父同寝。务悦其心。父年高。齿不任坚。每食尽肉一斤。升率妻子供饪。必极精烂。父出入。必呼升随。或适旁近舍。升不随行。则不往。若婴儿不能顷刻离其母然。父年益高。便液不时。升承顺益谨。夜尝四五起。遭元兵火。升负父避鸬鹚山。出觇贼。为所获。知其孝子也。善视之。与食饮。不入口。辄泣下。贼亦怜之。令歌。升为青天歌。浩浩歌。歌已辄泣。夜令击刁斗。升为思父叹。贼感动。纵之归。升夜行昼伏。凡三昼夜。还家扣户。侍者以为鬼物。久之。启视。乃升也。相视大哭。出其足。故刺一握。升园有美杏。父所嗜。乡豪窃之。并夺其地。升为文诉城隍。神即谴豪疽发背。曰。还孝子地乃已。豪妻子匍匐叩门还地。疽即愈。
船灰涂颈
王泰。永嘉人。宋提刑允初之后。幼失怙恃。鞠于伯父。丁未冬。元兵至。伯父被执。求财物不得。将杀之。泰年十五。匿丛薄中。跃出。绐兵曰。儿知瘗物所。伯父遂得释而遯。兵监掘数穴皆无。乃涕泣告兵曰。儿实不知。恐伯父被害。故出。愿以身代伯父死。兵怒斩之。仆地。兵既去。伯父哀而视之。则颈骨已断。而喉尚在。遂捧其首合于颈。适人家有修船泊灰。因取以涂其疮。试以水滴其口。稍能咽。至暮。以扉舁至家。越七日始苏。言曰。方斩时。若风冷然过颈。良久。热痛闷晕。若有数人过。指曰。此子甚孝。且不当死。即令一人以药傅其颈。冷若冰雪。痛遂止。凡八越月。其创始合。而首竟偏。
祷泉灌田
张杏孙。慈利县人。以孝称。乡人皆重之。争讼者不诣公府而诣孝子。里有毫麀鹿泉。乡人素赖其利。岁大旱。泉竭。诣孝子请祷。孝子沐浴拜泉。泉初出如缕。众喜曰。泉至矣。复再拜。沛然如初。所灌方数十里。岁以大熟。人益信其诚。孝子通尚书。以授其子兑。成进士。有闻于时。
和盗诗
泰和邓学诗。姓至孝。元季。母子俱为盗所获。盗魁知其儒者。哀之。与酒食。口占一诗。命之和。约和免死。盗诗曰。头戴血淋漓。负母沿街走。遇我慈悲人。与汝一杯酒。我亦有佳儿。雪色同冰藕。亦欲如汝贤。未知天从否。应口和曰。铁马从西来。满城人惊走。我母年七十。两足如醉酒。白刃加我身。一命悬丝藕。感公恩如天。未知能报否。寇喜。道之出城。得远去。学诗后以荐为校职。考终。嗟嗟。此盗可应举做官。
梅高报母
梅应发。居阊门市中。母尝有病。医药弗疗。刲股为羹以进。母啖之。疾已。他日母复疾。危甚。应发露立。北面稽首。以香然顶灼臂。叩天乞减己年以益母寿。是夕。天阴暝。俄顷。云开。尽见北斗之六星惟一星尚没。顷之云复合。及还至母所。见母拥衾坐床上。言有白衣者六人。以水灌洒。遂霍然而苏。诘旦。母平复如常。年八十余而卒。
成化末。武城县生员高谨之母为人殴死。谨父得重货。焚其尸。谨哭不已。父乃讼于朝。章下按察司。行东昌府验问。知府杨能纳贿。颐指证佐。言谨母实自经死。上状。副使许进与按察使石渠无所可否。谨遂走阙下。击登闻鼓。奏上。并言渠亦受赂。既入。因自刎不殊。锦衣卫执以闻。命刑部郎中吴钦往会抚按暨三司官杂治。得其死之本末。逮渠等下镇抚司重鞫。杀人者始伏其辜。刑部论能受赇听嘱。罪当徒。渠失入人罪。以为长官得减当杖。狱上。有旨。能降四级。调除边任。渠等罪皆准拟。时渠已考察闲住矣。
未尽之禄
彭方伯应时。父南坡。早卒。配萧氏。哭之哀。一日。南坡附舍人儿语及生前事。历历券合。谕萧曰。未尽之禄。当以贻汝。年八十四。仲儿某年当举子。后一一不爽。萧双瞽。一日用针。豁然。盖方伯孝养。天佑之也。方伯。泰和人。
见星斗
淮安卫人王铉年七十。久丧双目。嘉靖丁丑。暑夜纳凉。仰见星斗。起而稽颡。旬日。两目燎然如童子。其人心田明洁。人或不能偿债。则焚其约。少事父母至孝。年至一百三岁。犹强健善饭。一日。无疾而终。人以为孝义之报云。同时有不孝子。目瞎复明。方自诧。可比于铉。忽雷震死。
孝愤
王仰。湖广崇阳县人。余己丑同年也。除广东肇庆府新兴县知县。有仆王效真等三人同衙役作弊。入觐后。事发。怒甚。会调闽县未果治。而时时恚骂。新兴有鸡爪兰花。盖断肠草之类。食根立死。叶则少延数刻。时三人窃藏之。声言事急自尽。王履闽任。夜深。食于外。三人捣药汁入豆芽菜中。夜半死。根究。三人服罪。其子三廷试请于官。面质三人于城隍庙。藏父剑。击杀之。立毙。廷试仅弱冠。孝愤所激。挥刀若有神助。众咸奇之。事闻得温旨。真孝子。可传后。而王露机不即治。又不即逐之。此与元嘉逆劭之事同。
万里寻亲
赵廷瑞。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人。少读书。能文章。补弟子员。数省试不第。弃去。故习青囊。所历名山水。必指画风气、融结、聚散、向背之略。或验或不验。将游中州。且访异人。于是囊一瓢。浮家而出。由贵阳入蜀。久之。泝江下荆州。谒武当。北转许、邓。渡河、洛、漳、洺。以次于燕。又久之。无所遇。所过帝王陵寝及古今将相、名贤、学士家墓兆。必规度验。或六七复。东游泰山。过阙里。南窥凤阳。达于金陵。过浙。访天台石梁及钱塘西湖之间。从侯二谷、陈敬亭、两方伯游。两方伯挟其书。至湖访茅鹿门宪副。时为万历乙亥也。年已六十。其在江湖间。亦十有三汉禩矣。问其家世。曰。离家时。儿重华仅七龄。母与姊妹及苍头辈殆六七口。存亡不可知。鹿门赠以诗曰。近获陈琳江上檄。知君家世傍昆明。丁年数卷青囊出。白首一瓢沧海情。万里关山花外梦。王孙芳草客中程。夜依南斗看天象。已卜使星马上迎。别去五载。犹栖迟东海。并匿锡山道中。所遗妻已没。重华壮且冠。年二十一。日夜欷歔。而号不自已。葬其母。嫁姊与妹。请路邮于郡太守而出。众危言沮之。华哭而题壁曰。少小违亲十五年。思亲不见日凄然。从今即与家人诀。不覩亲颜誓不还。华复自忖曰。吾少不谙父貌。即道逢之。不识也。榜其背曰。万里寻亲。又恐父东西南北之踪无所定也。别为缮写里系及父年貌数千纸。所历州郡都会之次。辄遍榜之宫观街市间。已而又曰。闻武当之山名天下。吾父好名山。当或过之。且闻山之神故灵。于是踰汉沔而西。祷之武当。盖万历戊寅十二月二十有二日也。紫霄宫道士间携之过太子岩。岩之阴有字曰。嘉靖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云南大理府人赵廷瑞朝山至此。华读之。哭且恸。道士谓曰。若父曩年驻此。若今过之。复同月日。可以卜相逢之兆矣。于是华亦尾而书之曰。万历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云南大理府赵廷瑞之子重华踪父至此。由南阳颍寿。东涉淮泗。泝金陵。又卒无所遇。谋曰。今且渡江矣。闻三茅峯冠江以南。吾且祷之。祷讫。宿观音寺。梦玄帝钩帘坐。华哭而前诉云云。帝呼谓曰。汝父犹未死。如是者三。觉而爽然。从丹阳过毘陵。被盗攫其赀去。所遗者独前请郡太守路邮耳。窘甚。且行且乞。次横林观音寺。忽一老僧杖锡而前。双眉覆面。前谓曰。孺子何从来。华曰。吾云南人。吾父出访中州诸名山。不归者十有七载。吾是以万里裹粮。踪父至此。而犹未获也。不幸为盗所窘。且奈何。僧曰。汝胸所囊者何。曰。路邮。辄出以示僧。僧笑曰。汝父犹未死。客无锡南禅寺中。汝第往。又顾嘱他道人导之。老僧忽不见。明日。偕道人过南禅寺。遇一老翁。华心疑属父。而犹未敢请。伏地曰。吾云南人。吾云南人。翁亦绝不识华貌。且以为故乡人也。于是携之。同道士南向坐。华泫然曰。吾父离家游中州。故万里踪访。以至于此。翁得无即吾父已乎。笑而应曰。吾离家已十七载。所遗儿。比仅七龄。存亡不可知。焉能到此。华于是前。携而哭。并出所囊路邮示。翁读之。始惊曰。吾即尔父也。且前问母及姊妹以下。华随一一口画始末。父子乃相携哭而拜。闻者无不泣下。转相告。过寺刺本末。共为啧啧太息不能已。
庐墓
国朝有三世庐墓者。芮城李锦。子尚絅。锦子泽。字公溥。泽子柄。字子权。锦与泽父母各三年。俱岁贡。锦卒庐所。柄为生员。亦卒庐所。泽听选卒于家。可悲。可悲。人言。三世读书必发。李三世矣。又纯孝如此。不知子孙何如。
工人孝义
潘生者。富阳人。世业农。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间出与人执塓甓。治筐筥。又为善工。大德间。江南大饥。人民道殣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盍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且自活。母勿忧。既。回鹘人得转卖辽东大家军户。遣代戍虎北口。会有诏。江淮子女流徙者众。禁人毋得转掠。饥民使悉还乡土。遂从辽东经过。道遇一女子。鸦鬟尾行。问之。则曰。淮产也。昨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倘挟我得同归乎。于是日操瓢道乞。夜泊茆苇中。虽颠沛流落。亲黏日久。曾无一语少及乱。渡淮曰。我家通州。今近矣。君盍送我到庄乎。因及女子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诘门外同来者何人。即引生更衣。具酒炙乐。饮酒半。执醆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霜露、盗贼。君力也。今吾女犹处子。君谊声暴淮楚间。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岁丁荐饥。乡闬必离析。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给饘粥。吾女。实君箕箒妾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音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母死者盖三载。两弟亦死。生追制服。复食其故技于乡以终。
节妇给粟养子
宋制。凡节妇死者。给粟养其子。此制甚妙。今之有司可仿行之。
二沈妻
吴人沈思道。妻孙氏。沈树田。妻宣氏。两家居近有交。沈、孙、夫妇相爱。树田暴戾无人理。宣归见父母。父母对之泣。宣曰。此不足伤大人心。儿自是命也。树田死。宣哭极哀。沈思道亦死。孙送夫丧过河下。见宣以死相要。同日自缢。宣有救者复苏。而孙竟死。后三年。宣父母谋嫁之。宣觉。亦缢死。嗟乎。孙死宜矣。树田何面目见其妻乎。然树田病时。宣进药。翻之。曰。若毒我。则死为厉鬼。骂妇又未可知。要之鬼必灵于人也。
媵奴死节
真奴。黄岩县人。媵锺氏嫁于苻松仅十三日。松死。松遗腹子也。母解氏尚存。锺有异志。奴窃知之。告于松之从父讽之。锺怒不省。因泣告于解氏曰。安人不幸至此。真奴虽欲奉以终身。势不可得。惟求他日见安人与安人之子于地下而已。言讫。血泪俱下。是夜沐浴。绎死松柩上。闻者咸惊叹泣下。众议葬之。以从其夫。锺不顾。竟焚其尸以去。同时邑中有阿菊者。从陈氏嫁于郭崇文。生一子。而郭死。陈改嫁。菊夜窃其子归于郭。谢方石为立传。
节妇涌江
嘉定州王宪明妻张氏。少寡守志。万历十三年。扫夫墓。舟覆嘉陵江。失其尸。丙戌五月五日涌出江上。去沉之日八月矣。肌发如生。见者惊叹。立祠祀之。
母丧不嫁
节女都从夫家上起见。惟元时。容城县王氏女以母丧。感念不嫁终身。获旌命。此外更有真学清净而不嫁者。又一种闲气也。
大饥甘饿
芮城李氏。二女。成化甲辰岁大饥。父卒乏食。二女年已笄。箱中犹有妆具。人劝其出鬻。二女惭。不肯出。伏淤箱。饥死。
伏毒食醋
康对山先生子栗先娶王漾波女。生一子。并死。继妻杨氏。未几。栗亦死。杨服砒霜。以醋汤三碗下之。盖食醋则药不可解也。毒发。容貌安舒。略无仓卒。奇。奇栗有才志。又得良妇死节。天之待康先生不薄矣。
守节自信
安吉州节妇都氏归于陈。孀居。矢志无他。庭下故有井。或曰。弗利居者。且不便客。塞之宜。都曰。井。地道也。何与人客不便。孰与同室妇女河汲不便乎。门为邻树所蔽。术者曰。伐之。则贵气弗阏。斯利举子。都曰。吾闻穷达在天。力学在人。顾尤之邻木耶。 【 此明于理者。】 子良谟登第。官参政。所称栋塘先生者也。都旌表。赠安人。子孙繁盛。且优文学。天之报之正未有艾也。
节妇胆识
近地吴节妇。沈之鎏之妻。沈以溺死。嗣子汶。家政甚整。业日拓。汶有俊才。早贡为博士。有郎廷瓒者。贷金十。鬻妻以偿。吴闻。亟还金赎之。盗入室。吴厉声曰。我沈门老节妇。刀不去手。犯即自刺。盗骇愕散去。其胆识岳岳。真女中奇男子也。
求见不得
章丘逮经生之妻于氏守节不出门。门内草生。如无人之境。尝三日不举火。邻人馈之米盐。却不受。邻人报县。馈粟一石。方得活。嘉靖间。长清知县武金过县。武故遗腹子。闻而谒之。求一见。终不可得。曰。孀居以来。誓不见男子。官非男子乎。武拜门外。叹息而去。节妇卓矣。若邻人与武。亦可谓知义者哉。
芝竹
王土。昆山人。能读书。妇陆氏。方娶后。其墓园枯竹更青。凡三年。二生芝草。皆双茎。比四年。芝不生。土病死。妇从死。以烈妇称。此嘉靖初年事。瑞芝之生恒于寿考富贵康宁。而于烈妇见之。此可观天道矣。
三尸绕门
成化间。海康吴金童携其妻庄氏及一女避贼于新会。寓刘铭家。佣以自给。庄有姿色。铭屡诱之不从。谋之乡人梁狗。同其夫渔于海。推下水死。越三日。庄氏寻之海滨。得尸。手足皆缚。乃夫也。归家。携女赴水抱夫尸而没。时年二十有二。翌日。三尸随流遶铭之门。去而复还。乡人惊讶感伤。共殡祭之。然未知铭之杀也。久之。事渐露。犹畏铭强暴。未敢发。士夫各为诗歌。闻于官。得实。磔杀之。审录员外郎奏闻。旌表。其处立祠。
双烈
曹桐丘镤。长子(□唐)。生而癎。不谙男女事。故聘钱皓女。未敢娶。以情辞钱。钱不听。乃先以婢沈氏侍帷中尝之。终不谙。复申之。饯解盟别聘。女私闻。自经死。未几。(□唐)死。沈氏亦守终身。桐丘公为立后。至万历三十五年。疏闻。并旌。
桐丘公之祖。原吴之自出。育于曹。故一姓曹。祖殁葬吴墓。余高祖民畏公。吴甥也。贫甚。殁亦葬吴墓。吴讼之官。亲友和息。归价数金而止。盖先民之忠厚乃尔。其地。辛、丙、巽、三水俱会。桐丘公先发庶吉士、主事、佥事。归年九十余卒。善绘画。有清名。长子(□唐)痼病。钱、沈、双烈。华其后。余家迟发。余亦庶吉士、检讨、司业、祭酒。长子(□章)。病亦如之。媳沈氏。仪郎惺予公之女。归十年而(□章)殁。沈犹处子也。贤孝能自立。异日必继前烈。但余拙宦不媿吴。吴分嗣子田九百亩。余仅得十一。而嗣子尚有待。又自念多病。恐旦夕霜露。且文翰无一长。何况绘事。其负媿多矣。
愍贞哀感
万历己酉。夏五月。夜半。延建水大出。漂尸蔽江。人从卧榻中流出。尽无衣。一女尸年可十五六。一手掩目。一手掩阴。若不欲人见者。余友董考功应举。瘗而谥曰愍贞。愍言灾。贞言操也。
哀感孺人。杨氏祈玉妻。鄞人。夫死。守节。玉好鲤鱼。每忌日。必设鲤。一年。河枯无鱼。杨悲恸不已。忽渔人持鲤至。以一金易之。祭毕食胙。得原金于鱼腹中。人大异之。呼为哀感孺人。
丐妇投桥
正德五年。崇德石门东桥上有丐妇。色丽甚。盖荒年。夫负母与妻行丐而至者。观者甚众。妇丑之。候姑与夫乞市上。跃入水死。不知何里人及姓氏也。哀哉。
义门
会稽平水云门之间有裘氏义门。自齐、梁以来。七百余年无异爨。宋大中祥符四年。奏旌其门闾。是时。裘氏义居已十有九世。阖门三百口。其族长曰承询。至嘉泰初。又五六世。盖二十四五世矣。犹如故。 【 此亦非良法。人多。不能无生得失也。】 乡人谓尝有馈瓜者。族长集小儿十三岁以下者百余人。使自取之。各相推逊。以长幼持去。其习为廉逊如此。于时犹共一厅。颇宏壮。有孙威敏公题字存焉。其后族老季光以所藏今昔留题诗刻石。傅惇作序。至元末。始毁于兵。而族亦且渐陵替。非其旧矣。
周德威。后唐名将也。其五世孙愉避乱。自河南徙居上虞。至宋有名承诏者。十世同居。凡四百余人。赵抃帅越闻于朝。旌门免徭役。
隆庆年间。潞安府长治县民仇火。仇塙等。一门合食。六世同居。一世仇鹗。二世仇朴。三世仇勋。四世仇阶等。五世仇承教等。六世仇崇儒等。男女数百悉听其长约束。巡按贺一桂题请旌表。
连江杨氏。六世同居。旌义门。有讳崇者承其后。尤孝谨。子孙互相乳哺。家鸡化之。互哺其子。初年七十余口。季年倍之。用俭以裕。构宅三十六年无哭声。仅一老妇人殁。崇率子弟拜祷。须臾死妇复活。活十二年卒。家无丧者四十八年矣。崇卒。年九十一。卒时。里有鼓乐声。有梦请公为福宁地主者。连江令章武闻其义。去七十里。行至其家。视崇。崇在田。子孙儿童出见。武赐杨梅食之。羣儿班立序啖。惟谨。虽至少者不紊。武叹美而去。
义友
陈东已死。弃其尸。其友李猷偶寻妇翁。诣行在所。知状。哭且诉曰。少阳以忠谏死。劲节英气。当不与草木同腐。吾欲收葬而莫能得。少阳有灵。其启我心。越一日。得尸。又一日。得其元如生。合而敛之。归葬。猷字嘉仲。鄞县人。
义姻
宋张泊典相州。部民张某杀一家六人。诣县自陈。县上州。泊诘其故。曰。某之姻某。贫困。常纳息于某家。少负必被诟辱。我熟见而心不平。思为姻家报雠。幸毕其志。然所恨七口而遗其一。使有□类。私雠已报。愿就公法。泊曰。杀一家宁无党乎。对曰。某既出身就死。肯复连及同谋。又曰。汝何不亡命。对曰。姻家即其邻。若不获盗。彼岂得安。曰。汝不即死。何就缧绁。曰。我若灭口。谁当辩吾姻之不与谋。又孰与暴其事于天下。等死。死义。可乎。泊曰。吾将闻上免汝。曰。杀人一家。安敢苟活。且先王以杀止杀。若杀人者不诛。是杀人终无已。岂愿以一身乱天下法哉。速死为幸。泊嗟叹久之。卒按法诛。河朔间无不传其事者。
义仆
我朝有义仆阿寄。李温陵发挥。谓在我辈之上。近阅谐史。记杨忠一则。似又在阿寄之上。盖寄只勤劳知礼。而忠奋力挽幼主于流宕之后。即犯死亦不顾。尤为奇特。阿寄传见田汝成集中。杨忠。宋时人。谐史。宋沈俶撰。所记似皆事实。而名曰谐。岂真谐耶。抑别有所寄也。
金养者。王华仆也。嘉靖中。倭寇至。华族女妇数十人前遯。贼望见。逐之。众大窘。养麾之曰。主第走。养能捍之。即扼桥格贼。白刃如林。独以孤梃出入死鬬。良久始仆。而主人远矣。王氏既免。思养功。欲祠之。而竟不果云。
王环者。曾石塘铣之仆也。方临西市。作诗曰。袁公本为百年计。晁错翻罹七国危。功虽未就。其志可哀。 【 河套之役。最为无谓。今无河套。而中国金瓯无缺也。彼时唐荆州屡有害。而曾不听耳。】
环。沧州人。本回回种。虬髯铁面。负脊力。善骑射。曾闻其勇。致之幕下。俾教射。被逮时。泣谓其下曰。上怒甚。死自吾分。顾吾妻子奈何流落边鄙。为沟中瘠乎。环闻亦泣曰。公无忧也。某力能致之归。曾既被刑。妻子安置城固。环乃以小车载夫人与其二子从间道去。环日则具汤粥。夜则露宿邸舍外。间关数千里。不懈。后遇赦。归维扬。酬之金帛。不顾而去。环能书。给事陆锦衣家。陆遇之厚。改给事朱锦衣家。以寿终。
孙明。丁尚书汝夔之仆也。尚书坐虏阑入诛。仲子懋正谪戍辽阳。明从焉。居半岁。懋正死。无何妻复死。遗一子。方五月。明日夕涕泣。抱儿往村媪丐乳。或市牛羊酪哺之。每监司行部至。辄哭诉冤状。泪尽继之以血。当事者怜之。为脱其籍。得归。间关数千里。昼负儿。且行且泣乞。宁己不食。不令儿馁也。夜宿。辄择温燥与同卧起也。间月始得达家。事儿如事主。仍追理其遗产。为族戚干没者。白之官。出入具一尺籍。及长。悉以付之。仍孑然一奴也。儿名继志。得为邑庠生。明以老寿终。
张礼。刘养正之仆也。养正方与宁庶人密谋。礼心忧之。常于屏处。哭谏不听。有方士言长生者馆养正所。养正北面礼信之。夜定。仆走其所。叩头。言愿有请。其人曰。若岂欲方术乎。对曰。非也。因流涕言。今吾主与宁藩通。异日必及祸。祸不小。而诸人无能为言者。今独信先生。窃观于往来。为主所蔽敬。无瑜先生者。殆天以先生悟吾主也。愿先生为一言。毋附宁。其人乃大惊。晨起去。不知所之。后养正死狱中。礼收尸葬之。为木主。怀以归。寻簿录养正家。礼愿从。吏逐之去。曰。我主母乃行。我家人安得去。徒跣京师。馈其妻狱中。妻死。奉尸归。合奏养葬。岁辄上冢。哭而祀之。
真州袁山人服麟。有仆名志。失其姓。山人好饮酒。性跅弛也。慕为方外游。及诸秘戏幻术。年二十余。妻死。遂终身不娶。游行郡国。辄以志从。岁丁西之夏。山人逃暑金山。与所亲纪生者饮而醉。夜且阑矣。二人各踞石临江如厕。山人恍惚间若有鬼物挽之入水。纪生见。急呼志。汝主溺矣。志仓皇奔水滨。审其已溺。遽自投下。纪生急呼其仆善水者。助之拯。其仆胡卢曰。入则俱毙耳。胡拯为。仅褰裳水际。垂手左右。援之不及也。志既入江。挟得其主。尽力持之。不舍。沉而复浮者数四。自分必死。适为旋湍所激。回至崖侧。与纪仆手相值。纪仆援得之。大呼主来救。于是四人者。猿臂而出。出则山人死矣。志哭之恸。谋经纪其丧。寺僧闻变。皆来集。无何。山人蹶然而起。都忘。如醉梦中。体亦无苦。时五月十有三日也。翌日。二人平复如常。众俱叹异之。工部郎谢在杭在真州。故与山人善。亲得其详。作传。
书仆书佣
王弇州书室中。一老仆。能解公意。公欲取某书。某卷、某叶、某字。一脱声。即检出待用。若有夙因。余官南雍。常熟陈抱冲禹谟。为助教。其书满家。亦有一仆如弇州。乃知文人必有助。即仆隶。天亦饶之。荆川先生有书佣胡贸。作胡贸棺记。
书佣胡贸。龙游人。父兄故书贾。贸少。乏资。不能贾。而以善锥书。往来诸书肆及士人家。余不自揆。尝取左氏历代诸史及诸大家文字。所谓汗牛塞栋者。稍删次之。以从简约。既披阅点窜竟。则以付贸。使裁焉。始或篇而离之。或句而离之。甚者或字而离之。其既也。篇而联之。句而联之。又字而联之。或联而复离。离而复联。错综经纬。要于各归其类而止。盖其事甚淆且碎。非特他书佣。往往束手。虽士人细心读书者。亦多不能为此。贸于文义不甚解晓。而独能为此。盖其天窍使然。余之于书。不能及古人蚕丝牛毛之万一。而贸所为。则蚕丝牛毛之事也。嗟乎。书契之不能还于结绳。书契又繁而不能还于简也。固也。然余所以编书之意远矣。非贸则余事无与成。然贸非余则其精技亦无所用。岂亦所谓各致其能也哉。贸平生无他嗜。而独好酒。佣书所得钱。无少多。皆尽于酒。所佣书家。不问佣钱。必问。酒能厌否。贸无妻与子。佣书数十年。居身无一垄之瓦。一醉之外皆不复知也。其颛若此。宜其天窍之亦有所发也。余年近五十。兀兀如病僧。益知捐书之乐。视向所为披阅点窜若雠我者。盖始以为甘而味之也甚深。则觉其苦而绝之也必过。其势然也。余既不复一有所披阅点窜。贸虽尚以佣书餬口诸士人家。而其精技亦虚闲而无所用。然则古所谓不能自为才者然。独士之遇世然哉。此余与贸之相与。始终可以莞然而一笑者也。余既不复有所披阅点窜。世事又已一切无所与。则置二杉棺以待长休。贸无妻与子。无一钱之蓄。死而有棺无棺不可知。念其为我从事久也。亦以一棺畀之。而书此以为之券云。呜呼。百余年后。其书或行于世。而又或偶有好之者。慨然追论其故所删次之人。则余之勤因以不没。而贸乃无以自儿。是余专贸之功也。余之书此。亦以还功于贸也。虽然。余既以披阅点窜为雠。而岂欲后人又以披阅点窜知余也哉。然则贸之硉硉勤苦。从事于割截离合。而一付之无何有之乡也。与一醉亦无以异也。其亦何憾之有。
仆惜字纸
冯南江恩。有仆冯勤。其父佣者也。素多病。日者谓其短造。甚忧之。问一道士。何以延年。道士曰。若为佣。不能积德。惟勤洒扫。惜字纸。乃可延耳。佣乃市箕帚。徧历所居村巷。凡有秽恶。悉为扫除。见一字。则取置于筒。至暮焚之。岁以为常。寿至九十七。无疾而终。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一
父子
古谓父子不同舟。盖思风涛一旦并命绝嗣也。与老子压石磨。缚大绳观井同。
续博物志以鲧为颛帝之子。
夷狄禽兽知母不知父。都邑之士知尊祢。大夫知尊祖。诸侯及太祖。天子及始祖。
吕向生父岌客远方不还。少丧母。失墓所在。将葬。巫者求得之。不知父在亡。招魂合诸墓。后有传父犹在者。访索累年。不获。他日朝还。道见一老人。物色问之。果父也。下马抱父足号恸。行人为流涕。玄宗闻咨叹。官岌朝散大夫。赐锦彩。给内教坊乐工。娱怿其心。
程大中先生自撰墓志。子六人。长应昌、次天锡。皆幼亡。次明道、又次伊川两先生。次韩奴、蛮奴。皆夭。女二。席延年、李正臣。其壻。
父子与庆成宴
嘉靖四年郊祀庆成宴。大学士杨廷和子慎、左司马姚镆子涞皆为修撰。大司马金献民子皋为检讨。皆父子与宴。为盛事。三公官高有名。而皆有子。其子爵位清华而皆不甚显。可见际遇极盛者。亦造化所忌。与而不必尽与也。况下此者乎。
三及第子
父为显官而子赐及第者。程襄毅信子敏政、谢文正迁子丕、皆至侍郎。白恭敏圭子钺至尚书。当时庆成宴亦必并与。特非同时耳。至子为显官而班于父之上者。往往有之。子居津要而父为卑官末秩。忘在得之戒者。尤不可胜数也。
两翰林父
翰林父为官者甚多。乃余年友吴曙谷阁学父一龙岁选知高邮州。方严有品格。林兼宇宗伯父焲章。乡进士。官参议。温裕有才情。庚子外察。阁学方为编修。以使事抵州署。长跪促归。阁学子有举乡书者。宗伯子铭鼎。会魁、莱州太守。
同居异室
吕文穆公父母以口舌相戾。遂异处。交誓不复嫁娶。吕既贵。泣请同居。然终异室而处。
学士少年牧豕
曾学士棨。少不得于父。父督之货家。豕突蹇其足。又息不丰。逐之。学士即牧。手书策不弃。遂擢大魁。事父至孝。
贤母
陆天全完。为冢宰。母夫人叶氏贻书以物禁太盛为戒。陆败籍没。叶亦逮诏狱。神色怡然。后出狱。死于长安官舍。人咸智而伤之。叶之幼也。庭有积水。一儿溺焉。女伴曳之。愈沉。叶夺而纵之。儿遂起。识者谓有司马公之风。
冯南江父子忠孝。人人知之。然当被逮考掠时。讹言汹汹。欲籍其家。家人奔溃。其母吴氏挈孙行可入京。沥血为疏奏曰。儿戆无状。万有余罪。但妾临年。不忍见子刑僇。愿身赎孤以延嗣息。事虽不报。而行可卒申其说。末减戍雷。犹得补考绩。封吴太孺人。世庙英明。宁可溷请。盖亦深鉴慈德而默以旌之矣。御史归。遂葺慈训堂以居。今御史父子有祠。而于太孺人竟何如也。
我郡守栗公祁。号东阳。东昌夏津人。余年十二。以童子试。望见之。白皙丰下。岳岳有神。清操振绝。公生一二岁孤。母萧。年二十二。抚之。贫甚。一夜风雨大至。抱儿起坐。壁坏压焉。邻妇举火照之。颓楹覆砾。室中之物皆虀粉。母子被发裂裳。体肤皆无恙。遂持长斋以报神贶。后公为山西参政。殁。萧尚在。教二孙。时中、用中。有才名。世其家。
栗饮量甚洪。过吾里董宗伯宅。巨觥犹未洽。睨海斗。可容三觔。侍者持以前。戏曰。此泰大。不能任。宗伯即以寿。平饮自如。将毕。又曰。不可再。凡三进。乃怡。就坐。鬯饮而别。然公颜色不变。若未尝饮者。迁官抵苏州。一面檠。乃衙中物。母夫人见之惊。令役持还。
李及泉颐。母夫人张氏有贤行。怀妊时。流贼入境。往山穴避之。适其兄遇于涂。曰。彼穴人众。不可居。余家近地可避。遂从之去。甫入而寇至。寇退。往视前一穴。则石崩。百十人皆虀粉矣。及泉守我湖。有名。余出其门。后官右都御史治河。闻命不怿。到官即殁。盖有先兆也。
少宗伯张玉阳。名一桂。既卒。母太安人刘氏治家。斩斩有法。裕于宗伯存时。诸孙皆成立为诸生。年九十一卒。
严母
韩莲峯。名绍宗。为宪副。母张氏。严甚。莲峯为刑部郎中。配阎氏。亦两封至宜人矣。张氏命阎与嫂负水。莲峯归而见之。命二隶人为代。张怒。持杖迎出。将击之。以杖指莲峯骂曰。汝有皂隶。可令代。无则不吃水耶。莲峯笑曰。媳妇身强有力。岂不堪负。嫂子薄弱。且有妊。是以代之。张怒乃解。张生莲峯数月而孤。后上其事旌之。即韩苑洛之祖母也。
贤继母
平湖沈晴峯修撰。生三岁。母俞卒。鞠于后母张。甚有恩意。忘其为俞母出也。少善病。忽剧。梦一妇携之去。曰。若真吾子。有髯翁夺之归。乃苏。以质大母。具言被服容止。则俞母也。于是始知所出。而张母抚之益厚。公荐乡书。俞母复见梦。为史官。事张母甚孝。张母至欲全以产付公。令毕父丧及己身后事。而后分所生子。相守二十余年乃卒。盖继母之极贤。而俞母得安地下。修撰得报父。若前后母亦近世最难得者。修撰有文学。以科场事见纠。调外。不复出。有贲园集。为时所称。
三柄臣母
柄臣之母。其因子享荣华。不必言矣。然先殁而犹蒙子之休者。在昔为宇文护母阎氏、贾似道母胡氏。有后殁而蒙子之辱者。在今为张江陵母赵氏。其余大臣非无存者。然气焰岂敢埒三臣之盛。宇文之母先陷于齐。赎归。贾之母先为婢。有娠。寄于其寮。故不得与张母比。要之。天下大福无得全者。又可见天道矣。
钱袁二母
钱钺。杭州府昌化县人。以都御史更抚山东、河南、贵州、三省。继娶曹氏。钺以正德二年卒。前在贵州裁抑中人恨甚。言于刘瑾曰,钱钺显宦。积赀巨万。瑾信之。构河南禄粮事。籍其家。无所得。毁屋及墓。勒民倍直。阖境骚然。执曹氏以下凡五十六人以北。严寒。困顿几死。械系久。狱不可成。诸大臣争之。司寇山阴王鉴坐免官。竟分戍固原、庄浪、肃州、三处。曹过涿州。病痢。剧甚。诸子仓皇号泣。治后事。忽遇异人授真人养脏丸。一服即愈。再渝年。为正德庚午。会赦得释。家人亡者过半。行抵关。瑾诛。诏罪状瑾。以都御史钱钺受害为言。于是还其封诰及故籍物。任子应福。亦录用为福州推官。孝养备至。至嘉靖十五年卒。年九十一。子六人。一妇人。更盛衰之际。中遭奇祸。卒以免。晚更荣华寿考。吁。亦奇矣。必有大过人者矣。
袁文荣以会元及第。受世宗眷遇。拜相。可谓盛矣。然素性跌宕。未几。以病乞归。道卒。无子。时为嘉靖甲子。其夫人管氏携嗣子扶柩归。独持家秉加毖。嗣子夭。复再立。事其伯及抚弟侄有恩。事继姑张甚恭。张没。临葬。病不能送。柩重不可举。管舆疾至。乃举。又赈贫饲饥。所行义事甚多。万历丁西卒。年七十九。去文荣殁凡三十四年。然则文荣乃袁氏一枝奇卉。而夫人则袁之根干也。人生在自立。何必分男女哉。
兄弟
张九龄之弟九章、九皋。性孝友。尝泛海。兄弟异舟。风涛大作。中夜漂泊。自分俱没。诘旦并在津亭。余舟鲜有存者。皋至御史中丞、南康郡开国公。章经略节度使。诸子俱显贵。魏公浚亦其后云。
安福彭文宪公时以少保赠太师。超六资。同时三从弟文思公华以少宰乞归。不允。特升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又乞归。乃允。先朝之优礼儒臣乃尔。彭氏一门得二。盛矣。盛矣。文思父贯。佥事。弟礼。左副都御史。文思入馆时。文宪正司教习。
文思过邑城。座客有持败箧故券证以争产不已。公以齿。坐独下。独抗声曰。若券果出革除。年庚辰。当以建文三年书。今称洪武三十三年。赝可知矣。一座皆服。
宋南渡时。屠姓兄弟二人。自陈留随行。一居鄞。一居嘉禾。代豪富。国初籍没。有一公者。赘杨氏得免。未几。杨亦被籍。复以异姓免。数传为康僖公。同时居鄞为康惠公。子孙皆有冠冕。今乍浦教场。广袤约三里。相传为屠旧居。
康僖公长子应埙。辛未进士。历参政。踔厉慷慨。甚有时誉。后家居过自贬约。多靳恤。佳客过从。不设饮食。虽子孙亦琐琐不忍予。与居官时若两人。或谏之。曰。吾恶夫拥赀而身安逸。乐厚自奉养。以余沥媚人者。
刘李有兄
刘忠愍公球。既没。权贵人犹衔之不置。将采危语倾其家。公之伯兄理。号益轩。奋曰。是不可坐待也。即日戒行李。诣阙白其情。且踵权贵门。直以事告。其人亦惭而止。后其子与忠愍子皆至大官。
李崆峒先生之兄曰孟和。字子育。号北野。为儒不成。能殖财。第宅田园。壮丽膏沃。崆峒触瑾下狱。事急。家人俱逃散。公大出赀。往来宾客。游说万端。卒脱于死。公好气慷慨。性友爱。喜施。盖奇人也。年七十五卒。子女各四。□□。丙子举人。九孙。用恒、用谦、用观、皆有文名。
忤兄请罪
方献夫之父遂。全州学正。遗腹生献夫。后以大礼拜相。五十即致仕。尝笞其家奴。忤兄茂夫意。至置酒长跪请罪。
敬兄之怒
严凤号溪亭。归安人。以御史归家。族兄某老而贫。迎养。凡宴客必令兄递盏。自执箸以从。一日。进箸稍迟。兄反顾。怒批其颊。欣然受而应之。终席尽欢。既醉。送兄归卧而后出。日未明。已侯榻前。问昨饮鬯否。卧安否。每诫家人曰。事有误。我容得。大爹容不得。抶汝矣。以寿终。恸哭。葬之尽礼。
兄弟贤贵
苏、松、二府同时兄弟并贵且贤者。太仓王阁学文肃公。弟太常少卿和石。名鼎爵。王凤洲尚书弟南太常少卿麟洲。名世懋。云间陆尚书文简公弟佥都御史阜南。名树德。称一时盛事。更有异者。兄皆极贵。弟皆京堂四品。又皆先卒。而三家子姓登第者。二王各一人。皆长公出。陆二人。兄弟分出。三家三代共十人。两解元、两会元、两会魁、两榜眼。尤奇之奇。
起家工部
苏州皇甫氏兄弟涍。字子安。濂。字子约。汸。字子循。皆起家工部。止于部郎佥事。其父录。亦以工部改礼部。官太守。我湖竹墩沈氏兄弟。子木。字汝楠。子来。字汝修。儆焞。字仲亨。儆炌。字叔永。亦皆工部。子木官至右都。儆炌见南京兵部侍郎。与儆焞皆右都之子。两家初任。授官相同。进士同。而沈氏官最显且贤。堪舆家传其所居地前后宛如工字。地之能印人如此。理或有之。
三仲
席书号元山。正德庚戌进士。由户部主事、方伯中丞、以议礼。至大学士少保。谥文襄。季弟春丁丑进士。号虚山。庶吉士御史。以兄贵。改检讨。进少宗伯。季弟象。号梅山。甲戌进士。给事。贬死。赠光禄少卿。蜀中以三席比三苏。文襄幼时。梦涪江涨落。见沙砾之碑。其文曰。三仲连芳。果应其兆。近年蜀中有三黄。则予同年。黄慎轩辉。官少詹事。弟缜轩炜。官按察使。弟烨。举人。楚中有三袁。则丙戌会元袁玉蟠宗道。官左庶子。弟季修宏道。官吏部主事。弟小修中道。丙辰进士。皆奇才也。
兄弟年远甲科
同胞兄弟登甲科者最多。然其年皆不甚远。惟庐陵习先生孔教。嘉靖戊午解元、隆庆戊辰进士。官礼部侍郎。卒且三十余年。而其弟孔化。以万历戊午举乡试。去其兄刚一甲子。明年进士。其父亮封编修。兄弟相去若隔异代。虽曰幼子。然其父之高寿亦可知已。
兄绐得归
上海人刘铣坐法被系京师。其弟钝。阴祈守者代兄。令得一见家人。归死。钝既代。而铣归。绐其父母云。已得赦归。钝以客死。钝系而兄不至。士大夫皆知其冤。为馈饮食。久之。赦归。扣门。家人惊以为鬼。母泣曰。儿馁欲求食。吾自祭汝。勿怖吾也。钝哭。历历具言不死状。乃纳之。铣闻逸去。钝生二子玉、玙。玙进士、建宁太守。玉子兖。汀洲通判。兖子兆元。怀庆推官。
义姊
陆浚明以直谏谪远恶地。妻没。二子幼。时令严。当速往。其姊嫁□氏。舍其家以来。为育之。至长。浚明自永新令谢事。姊乃归。吴人义之。以比鲁之义姑。姊遂以称之。浚明事如母终身。
妇人知兵
上源驿之变。以李克用雄武。即宜发兵剪朱全忠矣。然竟以刘氏言而止。盖左右勇士多死于难。其气已竭。且孤军无后继。势不可轻用。欲而不能。非能而不欲。刘氏亦姑托辞。真女丈夫也。太原被围。克用欲走。刘氏谏止。亦与此同。自来妇人知兵。无若刘氏。
女将
女人有军功者尽多。然无若顾琛之母孔氏。孔年已百余岁。晋安帝隆安初。王廞吴中作乱。以女为贞烈将军。悉以女人为官属。及孙恩乱。东土饥荒。人相食。孔氏散家粮以赈邑里。活者甚众。生子皆以孔为名。
孝烈将军。隋炀帝时人。姓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时方征辽募兵。孝烈痛父耄羸。弟妹皆稚騃。慨然代行。服甲冑。鞬橐操戈。跃马而往。历一纪。阅十有八战。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奏省视。及还谯。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之见也。遂以事闻于朝。召赴阙。帝方恣酒色。奇之。欲纳诸宫中。对曰。臣无媲君之礼。以死誓拒。迫不已。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土人立庙。岁以四月八日致祭。盖其生辰云。
妇女有须
李光弼之母李氏。封韩国太夫人。有须数十。长五寸。为妇人奇贵征。 【 光弼姓李。而母亦姓李者。盖父原契丹赐姓故也。】 闽林文恪母黄大夫人亦有须寸许。黄有奇术。立柱下卜吉凶。其术莫知所自来。立柱以晴日向日月跌坐。徐伸两手加额。默视。引右肘于鼻端。凝视久之。渐见小如一发。吉。大则凶。卒之年。谓诸子曰。今年不佳。吾立柱几如股矣。果卒。年八十一。
弘治六年五月丙寅朔。湖广应山县民张本华之妻崔氏生须长三寸。
贤夫人
胡端敏之夫人李氏。不妬。亦不自识其贵。有问汝夫历几官。今何品列。应曰。丈夫自知之。妇人焉用识此。以寿考终。
乔刘二妾
乔白岩太宰卒。妾二人缢死。刘白川尚书有二妾。亦如之。两公其以情感耶。抑选得贞烈人而后娶。故若此耶。亦奇。
长爪妾
翠娥秀。娼家女也。以处子适松江管军副万户薛彻都为小妻。都卒。谨护其爪。不肯嫁。卒完其志。年踰八十。爪长尺余。卒。
瘖妾
严澄。字道彻。文靖公之仲子也。年三十无子。纳妾二人。皆陋。一日。过姻家。见侍女年且及笄。而尚未蓄发。询其故。主人以素瘖。即蓄发。孰收之。澄恻然。谓第使蓄发。吾将以为妾。其人以为戏。未信。复为申约。卒娶之。文靖闻之喜曰。儿合天道。必有后。后三妾皆生子。澄素持白衣陀罗尼。且坚守不杀戒。凡举子多重胞之征。人皆异之。安小范又云。三妾。一瘖。一聋。
姊妹继娶
古人娶妻。多以姊妹为媵。唐、宋、甚稀。或先娶死。而续其妹者。入国朝益稀。惟濮阳李伯承先芳。元配盛卒。继任氏。即以妹助簉焉。号曰仲任、季任。仲任卒。继许氏。又卒。乃以季任为内主。伯承豪宕。为尚宝少卿。能诗文。无子。年八十四卒。
妬后化龙
梁武帝郄后以妬忌。化蟒入梦。帝为忏礼。得复为好女子来谢。释家及小说往往见之。今梁皇忏是也。而南史谓其化龙。入于后宫。通梦于帝。或见形。光彩照灼。帝体将不安。龙辄激水腾涌于露井上。旧殿衣服委积。常置银鹿卢金瓶。灌百味祀之。故帝终不立后。其说小异。或先为怪。如史所称。而后得度。未可知也。 【 妬妇化为异类。理或有之。谓蟒?龙。殆史氏文饰之词。】
妬妇
邹观光。字孚如。楚人。有才名。为南京光禄少卿。余起家南司业。自幸得一见请益。比至问之。则送客江东门。暴没舆中。甚骇之。一日。刘司成座中谭及。吭嘅。且曰。邹精神甚旺。而阨于妬妇。尝一日相遇涂中。拉归寓所。从容谈笑甚适。呼进午饭。其妻内捶一婢。声彻客座。邹已失色。刘逡巡辞归。邹又固留。捶久不止。声愈厉。其婢气垂尽。刘局蹐告辞。邹面如土。竟出门而去。未数日变闻。盖妬妇之为害如此。亦可怜也。
正德八年。刑部主事陈良翰妻程氏杖杀女婢。解尸置木柜中。他日复缚一婢。欲刃其胷。婢脱走得免。东厂廉得其事。并良翰俱下锦衣卫狱。拷讯得实。都察院复议。程氏穷凶极惨。比拟故杀律斩。良翰纵妻为恶。谪戍边卫。
俗语谓法马为乏子。乏者。法字之讹也。谓兑架为天平。由来尚矣。吴中有天平山。山石林立。皆剑拔。甚锐而匀。真奇观也。学宪范长白得之。曲折筑园奇巧。夫妻时游其间。妻徐氏。能诗而妬。范遂无子。情甚笃。苏州人为之语曰。范长白夫妻上天平乏子。闻者大笑。长白名允临。能文章。精书法。名与董思白相亚。年尚壮。闻已得子。可塞苏州人之口。
爇衣
叶朝宠。貌魁伟。能读书。福清人。初娶魏。再娶林。林悍甚。与魏子新不相能。新去之三山。林复与妯娌日阋争宠。不能禁也。一日。林忽语其所善。吾夜梦-绯衣神人持炬火爇我。我避之不能。觉而体犹痛。此何祥也。次日。林就爨下炊。火飞出。焚其衣。衣带结不可解。仓皇以水沃之。愈沃愈扬。遍体糜烂。生蛆。臭秽难近。竟死。
妻妾投缳
钱首曾。号瞿轩。常熟人。嘉靖庚戌进士。为兵部郎中。遇妻妾严。舍中风烈。所挂蒲织稍触损。皆惶惧。投缳死。事闻世庙。下法司。廉其事。无他。且在署。得不坐。后娶一室。不受绳束。或骂詈。即反唇。托郊行。约友人纂取之去。
妾祸
吴中张献翼夺军人蒋贵妻王二为妾。嬖之。张夜宴。五鼓就寝。蒋操刀伏山石中。先杀张及王。并门客七人。手提灯自厕逃。遇一妇人。不见也。妇人愕立如揸。溺其身去。次日就擒。投河而死。张为人多怪。携卧具。宿府县狱中各二夕。自为犯人。使奴持大杖痛笞之。三下不见血者。反与杖。 【 今有人自作罪囚。向城隍座下者。与此正同。】 自称朝奉。人称亦如之方喜。
家庭之累
君子每处家庭不幸事。真可怜。瞿洞观。有道人也。娶徐司空凤竹之女。悍甚。怍其姑李夫人。至愤死。洞观逐居别室。司空讼于官。十余年。洞观卒不屈。上书以死自誓。且许再嫁。乃得免。同时严中翰治亦有此苦。欲离异。文靖公以妇翁相与厚。命姑忍。公没后。乃行其志。中翰以贵公子能文章。被服儒素。外处休?凵?匕?。而中多邑郁。以此。近日士大夫有为子所累者尤多。其是不可解之业冤。余妇甚拙。不我扰。二子不甚学问。性颇因循。此一节犹有可虑。偶感书此自幸。且励二子。毋荼毒老人为也。
人有有志为善。而兄父不见亮。反挟子弟之势横行者。如云间张状元瀛海。讳以诚。刻意自立。父兄不佳。里中有来诉者。稍进正言。便受荼毒。无如之何。后凡来诉者。告云。汝只去诅张状元死。如死了。父兄无可恃。汝辈庶得免累。果万历乙卯暴殁。去登上第仅十五年。真可怜。真可怜。乃若子弟奴仆为政。而我辈不能禁。则己必有过焉。奴仆犹可言。子弟之穷凶极恶者。圣贤豪杰亦不能化也。而况我辈乎。
善处侄仇
宋王之望之父纲。襄州谷城县人。家饶。好行善。其侄任气好酒。与无赖子为仇。时相鬬。呼无赖子与钱十万。使市布房陵。众皆争。谓一去必不来。不答。无赖子得钱。醉酒蒲博。数日尽。遂遁去。争者咎之。纲曰。吾非不知。此人得钱而改化为良善。益莫大焉。今其逃。与吾侄无杯酒之衅。是以百千去之。所以两全也。靖康之乱。襄、汉被祸尤酷。独王氏仅存。之望贵显。则积善之报也。
子孙
齐神武子侄多夷灭。独清河王岳。谦约畏慎。故其孙士廉以文行昌显。梁武子孙亦多夷灭。惟昭明太子孝友下士。故其子岳阳三詧。立国江陵。传数世。其后名德相闻。与唐终始。萧瑀、萧俛等。俱贵盛。八叶宰相。孰谓无天道乎。
谢玄立功于晋。盛矣。而子奂不慧。殷景仁辅宋文帝为宗臣。卓矣。而子道矜亦不慧。奂子灵运有俊才。至不保身。道矜之后更无闻者。
桓玄虽灭。其子诞。字天生。年数岁。流窜太阳蛮中。多智谋。为羣蛮所宗。属于魏为太都督。襄阳公卒。谥曰刚。子晖袭爵。卒。弟叔兴袭。立功。传者数世。
桓冲尽忠王室。史传亟称之。即刘裕起义。亦全一孙示报。乃冲存时。朝议用谢輏为江州刺史。冲怒。奏輏文武无堪。遂自领州事。吁。横亦甚矣。盖将门之习。即忠顺亦不能尽革也。桓彝儒者以忠死。而诸子皆以武显。卒至灭门。可惜。可惜。
王猛子永。起义佐苻丕死。永弟休。休子宪。仕魏为并州刺史、北海公。卒年八十九。世世显重。太原王氏本田齐之后。田氏称王家。子孙因以为氏。
王安石。生性执抝。已自不幸。又生出儿子不才。放泼短命。受了多少谤议。多少悲哀。范文正之子。最多最贤。西夏用兵。即一有病。儿子得其力不小。宋璟四子皆不肖。韩休五子皆贤。幼滉。亦至宰相。天之待人。其亦偏有轻重耶。
安石子雱为待制卒。有兴化尉胡滋妻。宗室女也。自言梦中人衣金紫。云。王待制来为夫人儿。妻寻产子。安石闻之。自京师至金陵迹访。与夫人常坐于船帘下。见船过辄问。得非胡尉之船乎。既而得之。举家悲喜。亟抚视泣涕。遗之金帛。不可胜数。邀与俱还金陵。滋言有捕盗功。应诣铨求赏。介甫使人为营致。除京官。留金陵且年余。欲得此儿。其母不可。乃遇之。
安石女嫁蔡卞。知书能诗。蔡凡事先与谋。然后行。及拜相。优人戏曰。右丞今日大拜。皆是夫人裙带。蔡嘻而不言。后卒以败名。荆公生子女皆聪俊。其败类流祸乃尔。真间气之锺也。
宋学士之祸。孙慎。字子畏。以洪武十三年庚申岁十月二十八日死。年二十七。次子璲。字仲珩。以是年十二月八日死。年三十七。一子。璲之子怿。从祖父子性以丧归。长子瓒。字仲珪。与怿同学士赴贬所。学士次年五月殁于夔。瓒以洪武十九年丙寅四月十日。殁于茂州安远驿傍之蓬簇。惟怿以孤童治丧。三子慎先死。恺恂继之。幼子怀。以卒之年始生。嗟哉。学士事圣主而不克终。三世颠沛流离至此。亦可怜矣。
毛东塘长子□。号白山。长厚质直。中怀泾渭。多识典故。善别人物。子世卿。举乡试。不少见喜色。终太保之世。无盛满之咎。睚眦之隙。皆其力也。太保颇疵其短智。罗念庵在座。解曰。公胡责细行而忘大节。太保惊问状。曰。礼不云乎。不敢失色失言于人。而使人曰。幸哉有子。此孝子之大节也。太保竦然。为起谢。
刘庄襄公冢孙守蒙。深理学。当荫文资。让其叔溧。又军功荫锦衣千户。让其弟守孚。试在高等当既。让族叔沾。人曰。泰伯三让。孔子称为至德。守蒙似之。
大学士刘珝之子锐荫尚宝卿兼翰林博士。历官四十年。进阶三品。加一品服。致仕。岁给夫四名。俸米六石。此真奇事。锐。八岁受荫。召至文华殿。拜起如成人。门限高。杨邃庵提携过之。终太常。著述甚富。
多子
庆成王锺镒。谥荣惠。晋恭王之曾孙也。弘治五年八月。山西巡抚杨澄等奏王子女至九十四人。恐其中有收养异姓之弊。且为子镇国将军奇??戏等增年。冒支禄米。乞下礼部议处。并乞限各郡王以下。妾媵之数。礼部查勘覆奏。谓王子女俱王妃、夫人并宫人、室女所生。别无违碍。其冒支禄米。法宜追征还官。得旨。王子女既无违碍。其支勿论。冒支禄米不必追征。准作以后年分该支之数。法司原奏。有不许滥收子女事例。仍行各王府知会。自郡王以下。妾媵多少之数。再会官定议以闻。礼部复会议覆奏。谓郡王自正妃外。妾媵不得过四人。各将军不得过三人。中尉不得过二人。从之。着为令。王后生子至百人。俱成长。又皆隆准。自封长子外。余九十九人并封镇国将军。今本府数至二千余人。他府有止二三十人者。
汉张仓。子百人。赵王彭祖。子七十二人。唐棣王琰。子五十五人。荣王琬。子五十八人。延王玢。子三十六人。皆玄宗之孙。而玄宗亦有子三十人。宋徽宗。子三十八人。张耆。四十二人。杜子征。一百四十人。冯盎。三十人。宋初李僊哲。 【 一曰后周人。】 真州人。任本州岛刺史。生男女六十九人。缘江十余里。第宅相连。僊哲鸣笳道从。往来其间。子孙来见者。披簿以审。
宗室谋玮所辑异林。中有多男一款。备矣。尚有未尽者。故摘出如左。犹之乎千一也。其三十人以下皆不书。
无子
三代以后。帝王无子者。在末季如汉之平、哀。宋之光、理。不必言。莫贤于宋仁宗。而无子。尤莫贤于我孝宗。虽有武宗。犹之乎无也。当是大菩萨转世。不以此为有无重轻。至大臣贤而无子者。多不具述。以余目所经见。李九我阁学。为南吏部侍郎。年渝五十。尚未有子。丁改亭。起南大理丞。切切劝纳妾。其夫人立屏后。听之甚愠。改亭知状。再三。至大言。唤一老媪出见我。我自有说。既出。语之曰。说与奶奶知道。你老爷会元及第。官至少宰。无后。它日官生。却被侄儿受用。你老爷精神尚旺。急急纳宠。必定生子。既生子。于奶奶只隔一胎。却是老爷亲骨血。抚养成人。就是奶奶亲生一般。日后祭享。大家并坐入口。若是侄儿。先与老爷也隔一重。何况奶奶。其言切至。老媪闻之亦下泪。夫人悟。纳妾生二子。后孙月峯尚书以参赞至。改亭亦依此法言之。孙不应。后渐厌。拒不复见。改亭固求见。则自后门潜出。避之。盖孙方续娶。应接不暇。其自言曰。释迦不以罗候传。仲尼不以伯鱼显。终不立嗣。
乞养子
此类甚多。以余所见。隆庆戊辰进士司汝霖。本张姓。汶上县开河里人。生而明秀。方数岁。失母。江陵人司镗。以督运至。与其父林游甚驩。见而奇之。使属对。受命如响。遂乞为子。教之。年二十二。登第。历文选郎中、太常卿、副都。抚八闽。镗与妻罗两受貤封。三年之丧毕。奉使过开河里。行求宗党。得其叔父宗鲁。考问家姓。乃奏复故姓。名汝济。卒年五十三。殁之日。援笔为书。以授诸子曰。开府非卑僚。半百亦长世。惟生我之劬劳。吾惭负于天地。盖悔之也。夫童子能属对。则已有知矣。既第。齿录科录。本生父母。何以皆不书。考其日月。镗夫妇。没在万历五六年间。初入吏部时。其复姓。其移封。最初即可举行。何以迟迟至万历十五六年间始复。而移封一节。全不讲及。谓昧所自来。则世无此事。谓为司老所制。则察其气韵。非受制之人。亦无可制之理。于心于例。皆所未安。意者。江陵当国时。以同邑。嫌于自外。不敢题。江陵殁后。以事久。嫌于捩眼。不欲题。比题复。则官高不及报满罢免。惭负以殁。始见真心。嗟乎。聪明伶俐人。三十年驱驰热路。何暇议及。犹幸京卿稍间。得复本姓。不全然作它家堂下人耳。
附异林记
田常专齐国之政。选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者。为后宫。有子七十余人。靖郭君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是为孟尝君。 【 出史记。】 陈成子有数十妇。生男百余人。 【 史记索引隐。】 中山靖王。乐酒好内。有子百二十人。 【 汉书。】 晋永嘉之乱。吐谷浑始度陇西。止于枹(□干)。有子六十人。 【 十六国春秋。】 姚弋仲有子四十二人。 【 后秦纪。】 左卫率胡潘藩。南昌人。有子六十人。多不遵法度。坐罪。徙远州。 【 宋书。】 陵阳子仲服远志二十年。有子三十人。陈宣帝四十二男。太子则陈后主。其封王者三十三人。除始兴逆诛。岳阳死隋难。余皆令终。鄱阳王恢有男女百人。男封侯者三十九人。女封主者三十八人。陈尚书仆射王冲。历仕二梁。年七十八卒。有子三十人。并至通官。 【 俱南史。】
并产
哀牢国之先有妇人曰沙壹。触沈木而孕。一产十子。最幼者才武而黠。是曰九隆。诸兄共推之以为王。其时哀牢山下复有夫妇产十女者。因而妻之。殷王祖甲。一产二子。曰嚚。曰艮。许僖公一产二女。曰妜。曰茂。楚大夫唐勒一产而双。男曰贞夫。女曰琼华。吴回之子陆终。娶于鬼方氏。曰女嬇。孕而不粥。三年。启其左胁。而产六子。一为昆吾。二为参胡。三为彭祖。四为云郐人。五为曹姓。六为□姓。汉永宁元年。南昌有妇人一产四子。唐檀以为京师有兵气。唐淮南程干妻茅氏。连八年。孪生一十六子。宋郯城民有二十一子。而双生者七胎。南齐王融、王琛。同是四月二日孪生。后以四月二日同刑死。南唐时。金陵人康国辅娶司马氏。一产三男。唐主以为人瑞。皆封将军。其后蕃衍。号千秋康氏。宋会川伊氏伯仲以嘉熙三年正月朔日孪生。至元泰定丁卯。享年九十。皆聪明强健。方国珍之妇一产一男二女。景泰三年。宛平县民福祥妻一产三男。诏人予月米三年。天顺中。扬州民妇。一产五儿。体貌相似。无夭者。成化中。曲阜人孟麟、孟凤、皆孪生。麟官陕西布政使。凤官刑部尚书。德州人王楠、王杨、亦孪生。楠官南鸿胪卿。杨官右布政使。嘉靖六年。河间民李公实妻陈一产七女。嘉靖戊午。举人顾合璧、顾联璧。其父四举胎。生八子。万历戊申。仲冬乙巳。福州军苏九郎妻邓。一产两男两女。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二
放生序铭
唐干元二年诏诸道置放生池。颜鲁公手书序铭。其词略云。去杀流惠。好生止辟。率土之滨。临江是宅。实胜如来。畴庸允格。真卿勒铭。敢告凡百。今合皂山放生池见存鲁公墨帖。亦载此铭。
赞词有本
世传米元章孔子赞曰。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而前。未见孔子。孔子而后。更无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盖本于舒元舆玉筯篆志。论李斯、李阳冰之书。其词曰。斯去千年。冰生唐时。冰复去矣。后来者谁。后千年有人。谁能待之。后千年无人。篆止于斯。呜呼主人。为吾宝之。米盖化其意。而近滑稽。只因达巷党人一赞。敷演出来。秦太虚所不能。苏子瞻所不为者。
谢太傅赞
方秋崖有晋谢太傅赞云。丝竹云林。妓女冥壑。此亦一安石。鬼域老奸。风鹤劲敌。此亦一安石。盖太虚之云无心。而空谷之响无迹。要未易窥敌手之碁。而訾折齿之屐也。此赞得实得韵。乃安石千古知己。
笠屐图赞
王文恪公作东坡笠屐图赞。极佳。其辞曰。长公天仙。谪堕人界。人界不容。公气逾迈。斥之杭州。吾因以游。投之赤壁。吾因以适。琼崖儋耳。鲸波汗漫。乘桴之游。平生奇观。金莲玉带。曰维东坡。戴笠着屐。亦维东坡。出入诸黎。负瓢行歌。十惇百卞。其如予何。其如予何。
无庵赞颂
孟无庵珙。任荆湖制帅。创书院以处流寓之士。每日见客。虽数十百人。一一接谈。凡有投献。并入袖中。客退。以所受文书。令馆客逐一朗读而谛听之。可行者付出。不可行者赆之行。尝自作无庵赞云。老拙爱游戏。忙里放痴憨。正当任么时。无处见无庵。混沌庵之基。太朴庵之梁。太始庵之柱。太极庵之坊。两仪庵之户。三才庵之房。四象庵之壁。八卦庵之窗。白云庵之顶。清风庵之墙。谁人运斤斧。大匠曰羲皇。明月为伴侣。万古其如常。欲知吾富贵。秋水接天长。水云不到处。一片玉壶光。临终又颂曰。有生必有灭。无庵无可说。踢倒玉昆仑。夜半红日出。君子曰。无庵之诗。超悟如此。是岂寻常。进乎道矣。
恒岳图赞
千岩竞秀。中有虚堂。穿棂拂槛。白云茫茫。云为堂幕。堂为云囊。无心出岫。来往徜徉。 【 白云堂。】 流水高山。锺期已矣。山樵烂柯。厥观亦止。胡携琴还。独留棋子。归去来兮。风旌可企。 【 琴棋台。】 一亭岧嶤。千峯山?截山(目木)。下俯万松。古色如铁。清风徐来。寒光凛冽。千顷翠涛。凌空洒雪。 【 翠雪亭。】 谁开绣嶂。于彼山阿。色非采绘。文非绮罗。深碧如嵌。空翠不磨。探幽揽胜。对此婆娑。 【 碧峯嶂。】 石文如绣。石腻如脂。补天可炼。织锦堪支。丹青地涌。彩绘焉施。九还谁饵。以俟炼师。 【 石脂。恒岳自石晋时没于虏。我朝始涤入版图。志书刻于近年。乃赵王二公所纂。中列图赞。不知即出其手。抑前人所留。摘出俟知者。赵名之韩。汜水人。王名璇初。山阴解元。太保王文端之子。】
蚝山连房
韩文公诗。蚝相粘为山。十百各自生。安本草衍义云。牡砺附石而生。礧礧相连如房。故名砺房。一名蚝生。初生海畔。才如拳石。四面渐长。有一二丈者。一房内有蚝肉一块。肉之大小。随房所生。每潮来则诸房皆开。有小虫入。则合之以充腹。宋翟忠惠焦山诗。僧居蚝山迷向背。佛宇蜃气成吹嘘。
河畔雪
唐许浑诗。河畔雪飞杨子宅。海边花发粤王台。汉议郎杨孚。字孝元。尝树河南五鬣松于广州北岸。语在列传。今下渡头村前即其故宅也。越本无雪。至此乃降。城南民有张琼者。掘地种蒌。得一砖云。杨孝元宅。琼以为瑞。因号南雪。自是聪悟。渐能赋诗。
宋祖凌敲
南宋刘氏诸帝称祖者。裕高祖、义隆太祖、彧世祖。许浑诗。宋祖凌敲乐未回。三千歌舞上层台。盖指彧而言。彧荒淫残忍。殁而称祖者。因讨平逆劭。追尊义隆为太祖。侈以为功。故后人亦因而尊之也。台基今尚在采石。驳浑者认为高祖裕。谓裕清俭寡欲。无凌敲乐事。是矣。而实未通查。且谓一朝必一祖。亦不料宋之有三祖也。
十幅红绡
韦楚老诗云。十幅红绡围夜玉。沈存中驳云。十幅红绡为帐。方不及四五尺。不知如何伸脚。此真可笑。古人但引成数。亦必定曰三十幅耶。
杀妓百诗
罗虬官郦州从事。隐之弟也。乘醉。杀官妓杜红儿。作诗百首。传于世。红儿直得一死矣。
慰童仆
韦庄穷时。赖内外奴仆之用。作诗慰之。有曰。努力且为田舍客。他年为尔觅金鱼。又曰。他年待我门如市。报尔千金与万金。其言虽俚。其事难期。而其情则可悲。后唐亡。入蜀为平章。不知能报此二人否。百韵诗亦起于庄。
丘道源诗
游至山阳。郡守召之夜饮。翌日作诗曰。丑却天下美人面。正得世间男子心。又至仪真。太守召看牡丹。作诗曰。何事化工情愈重。偏教此卉太妖妍。王孙欲种无余地。颜巷安贫欠买钱。晓槛竞开香世界。夜阑谁结醉姻缘。可知村落桑麻处。田叟饥耕妇不眠。又至五羊。以诗上太守云。碧睛蛮婢头缠布。黑面胡儿耳带环。几处楼台皆枕水。四周城郭半因山。又云。唇上腥臊惟蚬子。口中浓血吐槟榔。又云。风腥蛮市合。日上瘴云红。康定中尝上观风感事诗一百篇。往往讥剌权贵。嘲宰相张士逊诗曰。中书坏了朝纲后。方始辞荣学退居。又嘲张耆诗曰。西鄙用兵闲处坐。可能羞见碧油幢。又嘲执政曰。密院中书多出入。不论功绩便高迁。金银一似佛世界。动便三千与大千。执政怒。且以诗多及朝廷休咎。于是言于上。请诛之。仁宗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古有郇谟哭市。其斯人之徒欤。皇佑中。以为光禄寺丞。有诗云。三圣艰难平九有。纔当陛下守宗祧。太平日久还知否。官滥民穷士卒骄。太阳日日无光彩。阴雾漫漫甚可惊。臣道昏蒙君道蔽。天垂警戒最分明。太阴度度临南斗。南斗当寅属艮宫。月是大臣艮是主。何人敢尔窃天功。太祖艰难恢帝业。庚申起历到庚辰。庚辰自是元九数。国事边机合鼎新。大游太乙临西北。便有干戈动域中。五将三门如不会。谩言边吏尽英雄。小游丙午归东北。内外宫中两相来。客算虽然二十五。其如迫胁也成灾。好是四京兼九有。人人尽着窄衣裳。天垂美意还知否。急迫须忧万事忙。取士只凭诗与赋。谋猷方略悄无声。今朝正是求贤际。又把科场引后生。枉费民财修郡学。总言丞誉比文翁。其中只聚漂浮辈。教化根源恰似空。 【 道源。名浚。黟人。天圣中进士。读易。悟损益二卦。能通数。知未来。历官殿中丞。尝语家人曰。吾寿终九九。后至池州。一日起。盥沐。索笔为春草诗毕。端坐而逝。年八十一。殓时衣空。众谓尸解。后数年。有黄衣人持浚书。抵滁。家人启封。持书者忽不见。书云。吾本预仙籍。以推步象数。谪为泰山主宰。】
王梅溪诗
乐清之东。地名左原。中有古井。深数丈。时冬旱水枯。井仅盈掬。有女子数人提罂而汲。绠绝罂堕。俄有男子。锐然解衣。入井取之。既而石陷。声震山谷。井深石重。咸谓压者必虀粉矣。越三日。事闻于邑尉周。以职事来。环井而视。恻然嗟悼。命役夫具畚锸。扶石取骸。将以葬焉。自旦逮午。犹未及尸。俄而役者惊相告曰。井底有声。其鬼物乎。周曰。此陷者不死。须吾以生。于是捐资募出之。众力争奋。头颅稍露。而语可辨矣。土石撼动。势将复压。救者惊溃。周乃整衣焚香。叩井而拜。命工植板。以捍石危堕。益以缗钱啖役夫。俾蹈死以救。时尚未饭。吏以进。却之曰。必活人而后食。日没井昏。继之以烛。用长绠系衾。挽而出。观者数百人。讙呼震动。嗟异之。梅溪目击其事。作诗一篇以纪。周名邵。字嘉成。婺州永康人。
君不见温公年方髫龀时。奋然击瓮活小儿。至今遗事在图画。活人手段良可奇。又不见耿恭昔年困疏勒。孤城凿井踰千尺。整衣一拜精神通。俄顷枯泉飞为液。乐清有地名左原。地幽井古知几年。一朝陷溺谁氏子。万石压脑沈黄泉。路隔幽冥生望绝。三宿沈魂岂能活。鬼神莫救功莫施。天遣仁人为之出。彩斾来临驱五丁。抉石求尸俄有声。头颅半露语未辩。人疑鬼物相视惊。拯溺辛勤功未果。土圮石歌纷欲堕。争言陷者不复生。救者徒遭颓压祸。梅仙恻然临井旁。焚香再拜祈彼苍。散金募众蹈死救。手植板干加堤防。土石相衔危不倒。虀粉余生仅能保。须臾夺命鬼窟中。万口讙呼喜填道。翕然舆论咸奇公。异事行将达帝聪。感物诚居耿恭上。活人手与温公同。况公才学俱超绝。吏隐那能久淹屈。使君前日飞鹗章。莅事详明已廉洁。鲰生桑梓居此间。具书目见非妄传。太史采诗傥见取。愿付银笔书青编。将见大书特书屡书不止此。史笔芬香此其始。
桂下十二子诗
竹子修、井子深、梅子先、桂子苍、兰子芳、昌阳子仙、黄子嘉、丁子素、柳子春、槐子夏、菊子秀、黄子野、有咏史诗一百六首。君自伏羲至周世宗。臣自由余至徐有功。
象棋诗
小艺无难精。上智有未解。君看橘中戏。妙不出局外。屹然两国立。限以大河界。连营禀中权。四壁设坚械。三十二子者。一一具变态。先登如挑敌。分布如备塞。尽锐贾吾勇。持重伺彼怠。或迟如围莒。或速如入蔡。远炮勿虚发。冗卒要精汰。负非繇寡少。胜岂系强大。昆阳以象奔。陈涛以车败。匹马郭令来。一士汲黯在。献俘将策勋。得隽众称快。我欲筑坛场。孰可建旗盖。叶侯天机深。临阵识向背。纵未及国手。其高亦可对。狃捷敢饶先。讳输每索再。宁为握节死。安肯屈膝拜。有时横槊吟。句法尤雄迈。愚虑仅一得。君才乃十倍。霸图务并弱。兵志贵攻昧。虽然屡克获。讵可自侈忲。吕蒙能馘羽。卫瓘足缚艾。南师未宜轻。夜半防斫寨。
刘后村诗
后村诗。自苌弘至刘蕡为十臣。尹伯奇至唐宁王为十子。伯夷至司空图为十节。许由至汾子钓者为十隐。荀卿至王通为十儒。孟之反至刘琨为十勇。广成子至孙思邈为十僊。瞿昙至志公为十释。卫姜至卢江小吏妻为十妇。召南媵至绿珠为十妾。毛遂至周戴为十豪。鬼谷子至蒯通为十辩。墨翟至李卫公为十智。韩起至桑维翰为十贪。尹氏至冯道为十憸。巷伯至张承业为十嬖。神农至韩伯休为十医。巫咸至袁天纲为十卜。项它至阿买为十穉。漆室女至灵照为十女。各五言四句。寄意而已。其胪列未当也。
谢方石悼诗 【 注云。甲寅亡去诗一册。追念不已。因成四韵。】
胠箧分明奈尔何。鹤声一一已无多。朱弦自爱齐门瑟。白雪谁酬郢上歌。好事定应供覆缶。苦心宁复念填波。也知不是丰城剑。敢望神灵有护呵。先生口吃。自为诗云。心自分明口不明。向人堪笑亦堪惊。可应黑白令难辨。天遣模糊过此生。
项庙诗
项王庙有李山甫题诗云。为虏为王尽偶然。有何羞见渡江船。平分天下犹嫌少。可要行人赠纸钱。俗传有云。仗剑为何怀旧恨。汉家今已属他人。平分天下犹嫌少。一纸金钱值几文。虽非韵。亦自好。尝谓项王之死。正在不渡江。方有些气概。一下船。便索然。生为擒虏。死为怯鬼矣。何者。初起兵时。气盛决死。席卷而前。自然成功。至今一番英雄业已做过。业为逃虏。气竭力尽。勿论自家羞见人。江东子弟亦决不来助。杜牧之诗。真是可笑。惟王介甫独窥其深。
完颜亮入寇。至和州。于项王庙乞杯珓。卜渡江不吉。大怒。欲焚庙。俄大蛇出屋梁。后林木中鼓噪。若数千兵至。亮惊而遁。
白樱桃诗
樱桃有白者。韦庄诗云。王母阶前种九株。水精帘外看如无。只应汉武金盘上。泻得珊瑚白露珠。
香入云诗
高子章。兰溪人。能文章。晚年谓其友杜端父曰。吾先世封树之地。两桂当庭。屹若古君子。对之则往昔之典刑俨然。吾取苏文忠公何氏读书堂语。扁曰香入云。子其为吾赋之。端父随占近体云。缘曾分月种。故发入云香。子章曰。似矣。请更散语。端父再属长篇云。山麓有庭存古意。不种凡花惟种桂。苔封藓剥迸鳞皴。雪劲霜顽耸苍翠。栽培岂解一日成。爱惜至今尤不易。来人不必问典刑。对此俨然前辈是。树前翁仲不可求。树下子孙能几世。子孙立竹满庭除。前人于此见心事。近年乔木几家存。是中林壑何阴翳。前人种树爱读书。种时已喻书中义。后人读书念前人。对树类能歌蔽芾。八月九月秋风高。金丹变化乘飘飘。朝元顾祖归寒殿。仙香直入于云霄。老兔痴蟾开鼻孔。奏彻虚皇应得宠。虚皇锡赉万琼瑶。赏君爱护月中种。
双头兰诗
金似孙植兰于庭。自号兰庭。其兰忽开花双头。吴应奉为之赋诗。金和云。手种盆兰香满庭。闲来趣味独幽深。敢夸双萼锺奇气。祇恨孤根出晚林。长倩生男不得力。滕公有女谩萦心。援琴欲和春风曲。却对骚魂费苦吟。 【 西京杂记。长倩一生二男。滕公一生二女。金。男女各二。故其诗云然。】
瑞榴诗
嘉靖二十二年。瑞峯陆太学庭中盆榴。重楼并蒂。同郡太史程文德诗云。何处盆榴有异花。银台仙吏陆君家。已知多子非凡种。今见丹心更瑞葩。并蒂红蕖惭艳态。重轮赤日拥青霞。知君世德原忠孝。留福层层正未涯。余姚都督佥事孙堪诗云。炎夏繁朱英。柔枝亸无力。烈烈婴秋风。昭昭露衷赤。
竹生室中
括苍王叔诚为倪山长家馆宾。其斋室中生笋一茎。叔诚奇之。爱护勿折。长逾寻丈。干叶猗猗。有拔俗离羣之意。叔诚因赋诗云。书斋壁左生孤竹。似与骚人伴幽独。高节不承雨露恩。此身已免牛羊牧。色侵书帙长猗猗。岁寒相守仍相知。叮嗟竹寿不可期。后人见诗当爱之。童良仲亦有诗云。笋穿苔砌到书房。爱护成竿过壁长。秀色不须承雨露。高标应解避风霜。潇湘自此浑无梦。枕簟相亲倍觉凉。谩对短檠怜瘦影。渭川千亩亦俱荒。豹峯陈叔仁构轩居林石间。亦有竹倚壁而出。中而不偏。正当客位。因号其轩曰宾竹。
石碑诗
赵灼题霍山诗曰。七千七百七十丈。丈丈藤萝势入天。未必展来空似翅。不妨开去也成莲。月将河汉随岩转。僧与龙蛇共窟眠。直是画工须搁笔。更无名画可留传。得意甚。有老人自山而下。览诗。微哂。灼甚不平。揖问何从来。曰。某学道人。初无定迹。即昨宿处亦忘之矣。因叩?上诗何如。曰。气象颇佳。惜无远韵。俄别去。尾之。至英山。有石碑。老人题其阴曰。百尺岩头佛阁前。淡云疏叶思攸然。岸边酌酒和清露。石上题诗惹翠烟。猿鹤泉声千涧合。芙蓉秋色万山连。清风似欲吹人起。去逐骑鲸汗漫仙。忽不见。始知为异人也。
伯言应制
刘伯言。新淦人。洪武初。宋潜溪以诗文荐之。应制赋钟山晓寒诗。有鳌足立四极。钟山蟠一龙之句。称旨。授官。辞归。赐金帛。同时韦德显亦工诗。至京重阳诗云。人在金台即天上。更于何处去登高。人多称之。
诡谲秀才
吴彻。字文通。崇仁人。雅善吟咏。家贫落魄。好奇节。元末天下乱。为伪汉陈友谅所得。置诸亲密。友谅僭号。屡欲官之。辞曰。愿就宾师之位。友谅呼以先生。岁壬寅。友谅攻围豫章。高皇亲率舟师讨之。遇于鄱湖。友谅遣彻间行觇我。有缚以献者。高皇素闻彻名。释其缚。问曰。闻汝能吟咏。试为我题天闲百马图。彻应声上诗曰。问渠何日渡江来。百骑如云画鼓催。九十九中皆汗血。当头一个是龙媒。盖彻虽为友谅所遣。及仰瞻天表。即知天命有归。故为是言。高皇不忍杀。又度其不为我用。欲间疏其君臣。乃刺诡谲秀才四字于彻面。遣还。友谅果恶之。曰。安有如此形容而可为我宾师者乎。彻遂棹小舟。不告于众而行。后友谅败死。其次子理奔还武昌。高皇忿其城久不下。将屠之。忽军门外有自称诡谲秀才求见者。召入曰。汝安得尚在此。语良久。复命题西山夜雨诗。彻复进曰。莫厌西山夜雨多。也应添起洞庭波。东风肯与周郎便。直上金陵奏凯歌。高皇会其意。即下令还建康。命诸将守之。初。吴人将乘虚入寇。至是其谋乃寝。未几。高皇再行武昌。始下。比登极。屡下诏物色之。竟不出。永乐间忽归田。面色莹然。复出游缙绅。或以范增目之。而多其豫识圣祖。有增所不及者。
赋诗言志
刘伯川。泰和人。家富而轻财。年四十。有田数千亩。一日悉散于其亲闾。并臧获一切遣去。独与其妻处。敝庐数楹。仅蔽风雨。旦暮饘粥而已。平居不与俗人接。然善观人。邑人杨士奇。年十四五时。与陈孟洁谒伯川村中。二子皆其故人子。留款特厚。一日。雪霁酒酣。伯川命各赋诗言志。孟洁赋云。十年勤苦事鸡窗。有志青云白玉堂。会待春风杨柳陌。红楼争看绿衣郎。士奇赋即景一首云。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不嫌寒气侵人骨。贪看梅花过野桥。伯川顾孟洁笑曰。十年勤苦。只博红楼一看耶。又曰。不失一风流进士。顾士奇。笑曰。寒士。寒士。鼎鼐器也。又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子其勉之。惜予不及见也。后孟洁果登进士。为庶吉士而卒。而士奇官至少师。皆如伯川言。
少师生于袁州治南之凤台山。盖元至正末。其考名子将者。携家避乱而生公。公尝送袁守诗曰。老夫犹记凤台生。至嘉靖中。尚有别业存焉。
少师第几代孙寅秋。历官内外。当神宗中年。前星未耀。言路正塞。辑文贞四朝御札长短叶楮。汇封以进。因规时政。不报。寅秋字义臣。号飞瀑。有才略。以宪长征播。殁军中。赠太仆卿。荫一子。
野叟诗
杨文懿公守陈。其先未有仕者。至公与弟。守址、守随。相继发解。父子兄弟同朝者七人。居第在县南镜川。有野叟作诗一律献公云。昔年曾向此中过。门巷幽深长薜萝。令祖先生方振铎。贤孙学士未登科。将军曹氏坟连陇。卖酒王婆店隔河。今日重看新第宅。烟波缓棹听弦歌。公叹赏不已。谓叟曰。君诗诚吾家传也。珍藏贻后。欲饮食厚馈之。固辞而去。
诗句
吕紫薇诗云。春尽茅檐低着燕。日高田水故飞鸥。其滕王阁诗云。小艇□从天上来。白云自向杯中落。
种树留春住。编茅待雨过。
僧灵准诗云。晴看汉水广。秋觉岘山高。
朱震。字震之。安吉人。少好学。为晦庵先生所赏。恬澹不仕。灯夕。里人招之不往。谢以诗曰。赖有半牕知我月。已多一点读书灯。
张之翰有镜灯诗云。一池铅水藏真火。半夜金星犯太阴。人呼为张镜灯。
温州永嘉县民朱良观、良直。信妇言。争财而讼。时何文渊为太守。知其故。以天伦大义劝谕。判辞有祗缘花底莺声巧。致使天边鴈序分之句。其人感泣。退修亲睦。
余入楚。从马行沙中。没踝。迹深数寸。舆人曰。马坎儿。又武陵溪中架鱼梁。以其网迟捷。因水缓急。甚有制。余友温允文深喜之。赋诗曰。沙晴销马坎。水激鬬鱼梁。真妙句。可入唐选。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此王右丞诗也。允文用为门联。余曰。子出门纔得几步。乃用此。惟永乐中祭庸。戎士也。年二十余。于万全独洲洋为贼所俘。至日本。投其国僧。祝发为浮屠。久之。乘间泣言。母老在堂。僧恻然白其主。得释。遂率其徒赋诗。名万里一归人卷以赠之。及归。母尚无恙。而庸已七十余矣。
祝融口号
祝融峯有道者。口号云。大道应修及早修。世间万事总虚舟。劝君莫恋黄堂印。归到青山免白头。似为本处太守来游而讽之者。
遇李全诗
罗一峯之谪。虽由李文达。实学士陈文主之。文死山阴。薛御史纲以诗挽之。有九原若遇南阳李之句。今录其全文于后。学士先生早盖棺。薤歌声里路人欢。填门客散名犹在。负郭田多死亦安。盐井已非今日利。冰山不似旧时寒。九原若遇南阳李。为道罗伦已复官。
大明易览
天顺四年五月丙子朔壬午。江西万安县民罗学渊录诗歌三百余首。名大明易览。以进。中有咏蚤虱。嘲丑妇及阿谀当道。词多谬妄。上览之怒。出其诗。命法司锦衣卫会诸大臣廷鞫。坐造妖言律斩。命禁锢之。
中兴诗
一名公谒显陵诗云。圣主中兴陋汉光。诗家用语跌宕。自不甚拘。虽然。汉光何可陋。惟我太祖远过汉高。陋之或可。然要非太祖之心。世宗入继大统。断续之间。能革弊政。则可。谓曰中兴。非少康、光武、不足当。臣子谀语。那可承袭入大家作手。
走马灯诗
余与董伯念分咏走马灯。董正雄盛。余结句曰。炎炎谁税驾。蜡尽是归程。伯念捏纸耸然。黄平倩亦有诗云。团团游了又来游。无个明人指路头。除却心中三昧火。刀鎗人马一齐休。更快。一云。平倩诗见杨用修集。未及考也。
俚诗有本
茅鹿门先生。文章擅海内。尤工叙事志铭。国朝诸大家皆不及也。晚喜作诗。自称半路修行。语多率易。次子国缙登第。喜而口占曰。堂前正索千金赏。门外高悬五丈旗。闻者皆笑。然黄滔已先之矣。滔发榜诗曰。白马嘶风三十辔。朱门秉烛一千家。御试曰。九华灯作三条烛。万乘君悬四首题。以古准今。如出一手。然则先生未可笑也。月君有赠内诗。中一联云。神传尊圣陀罗呪。佛授金刚般若经。即此堪偕隐者矣。夤有探龙、钓矶二集。作诗甚多。中以东西南北为题。
诗谶
彭教字敷五。吉水人。天顺甲申状元。有才气。颖敏善属文。在翰林。稍收敛。过于刻厉。作诗时遇讥讽。状元张升归省。饯以诗云。何用有才如董贾。不愁无命到公卿。或云。上去二字可为教挽词。未几卒。年四十二。人以为谶云。
华空尘
华鳌。章丘人。以绘事妙天下。每落笔辄题咏其上云。空尘诗画。故邑人称曰华空尘云。兼工诗。其佳句云。秋老留红叶。风来转绿苹。雨霁闻啼鸟。风停数落花。垆头留宿火。花径锁秋云。爱此疏林月。兼之一磬清。评者谓有庾、鲍之致云。
集杜诗
自古名臣才士困阨者多读杜诗。且集句遣闷。如洪忠宣困松漠。谪岭表。文丞相囚燕中。皆沈酣于此。若与饮食俱。盖悲壮感慨。即景会心。真是穷苦中好友。即此便非诸家可及。
夏忠靖诗
夏忠靖公曾宿我湖慈感寺。有贝叶晓翻龙侧耳。珠光夜吐蚌倾心之句。又登道场山。有泉迸石梁存虎迹。峯名金盖拥螺鬟之句。俱切实可诵。公之父名时敏。洪武癸丑。以布衣召。有才学俱优之褒。授本县教谕。
处士和韵
顾荣。吴人。晋名臣也。今吴人亦有顾荣。字大显。以处士称。能读书。教授里中。有两尊宿。人无敢抗。荣与接。一日为百韵诗。驰云。立索和。困之。荣不视。令门人唱韵。倚席趣成。还报。词又赡美。两人大惊。有恶少酬酒。格伤之。默不校。他日遇诸涂。其人愧匿。呼与揖。或曰。巽且过矣。荣曰。向彼为酒使耳。即求以报。不雠酒乎。俭朴惜福。乡人爱重之。孙云凤。进士。守京兆有名。今驻常熟之顾墩。
国贤诗
邵二泉有国贤诗一卷。皆以哭李西涯者。辞极悲怆。陆俨山深与修撰何粹夫塘、盛希道端明谒文正于私第。议及国事。公手挥双泪不能已。俨山以诗哭之。末二句云。白发门生伤往事。每看忧国泪双涟。邵、陆、皆贤。虽门人。决不阿所好。其言如此。则西涯之为人可知。未可轻议也。
作诗送券
江西赵尚书与常省元园相近。百计取之。一日常作诗及券送之。诗曰。乾坤到处是吾身。机械从来未必真。覆雨翻云成底事。清风明月冷看人。兰亭禊事今非晋。桃洞仙人也笑秦。园是主人身是客。问君还有几年春。尚书惭。归其券。
王翰土
王翰。松江人。凶暴淫虐以死。潴其宫久矣。后乡人钱溥学士还里修宅第。用丁夫筑基。有老人趋事甚勤。慰之曰。负且勤。土甚美。何自来耶。老人释负对曰。个便是王翰土。钱且愧且骇。遣老人使去。某公因即其语为乐府以讽焉。
钱学士。瀛洲人。玉堂金马当青春。归来故乡广田宅。筑室役使官家民。不问老与少。荷畚负锸来乡邻。老父负土殊殷勤。学士慰劳方逡巡。对言此乃王翰土。学士流汗麾而嗔。君不见翰之恶。通于天。翰之死。何足怜。讵知富贵不可逞。覆车之戒犹昭然。学士读书破万卷。底事老父之言是殷鉴。
鸡伏雌
山中田家有鸡伏雌。无脚。鼓翼而飞。盖晨牝也。范平仲有诗云。羣鸡唱罢山月落。一鸡峩冠却无脚。腷腷膊膊转雌声。乃与雄鸡相对鸣。有翎飞不高。无足胡能行。徒为牝晨祸门庭。羽毛之孼何由生。气淫运乖非祥祯。德辉之鸟翔千仞。安肯下食与尔相喧争。
猛虎行
壬子夏六月。有虏中降人。驱百马入塞。遇饿虎三四自林中突出。噬其半以去。降人仅身免。许松皋为赋猛虎行。边城猛虎日蹲嵎。厉爪磨牙过豻貙。不能噬虏偏噬马。饿枭突起谁为虞。昔年败北昆阳战。今见穹庐益股抃。降人万死幸归来。何意遭罹恣蹂践。择肉能飞似暴秦。考精解学九方堙。一吞数十未属厌。咆哮犹睨道旁人。何不结徒啸侣靖虏窟。云锦千羣还塞樾。降人驱马能几何。充尔一饱无遗骨。安能弘农化太行。渡河北去惠苍生。又安得中黄逞绝技。手搏太行驱尔类。
小国引道神
广东有道士。年九十九。状貌奇古。目光射人。自言来自交趾。别号漫叟。因渡海船坏。结庵于金仙水石上。养一鸡。大如倒挂子。日置枕边。啼即梦觉。又畜一胡孙。小如虾蟆。以线系几案间。道士饭已。即登几食其余。又有龟。状如钱。置金盒中。时使出戏衣褶。常以诗自娱。诗云。流动乾坤影。花沾雨露香。白云飞碧汉。玄鸟过沧浪。月照柴扉静。蛙鸣鼓角忙。龟鱼呈瑞气。无物汗禅□。僧惠洪见之。戏曰。公小国中引道神也。后莫知所之。
季方小西湖
岳季方。以阁臣出为兴化太守。城中有水自西来。堰而汇之。立石为记。题小西湖三字。逎劲有韵。媚曹石者因腾谤书。彭惠安。郡人也。力明无他。仅得致仕。公薨。几上一纸飞下。中有一绝句云。年来为恋小西湖。尘世飘飘一幻躯。日下云生扶拄杖。天边露滴挂冰壶。宛然手笔。其子亟入公旧书室。见砚有墨汁。笔润如新。
石东梦思
叶天裕。字顺父。号石东。洞庭山人。工诗。有警句。年三十余。娶妻于吴江。遂家焉。万历初。有故人官于湖湘。往访之。去三年不返。或传初去。卒于丹阳道中。县令知其诗人。买棺敛之。其子扶柩。令复资之以归。及启视。发黑不类。姑葬于所居之旁。复有传叶题诗于太白楼。岁月识甲戌云。徐鲁庵先生有诗云。湖海萍踪任所之。杳然长去失归期。诗瓢零落今安在。旅榇虚无汝自知。远宦故人曾遇否。留家稚子但传疑。游魂只道乡关近。频向清宵入梦思。
四喜添字
相传有四喜诗曰。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隆庆戊辰科。有以教官登第馆选者。吾师山阴王对南师相戏曰。四喜只五言。未足为喜。当添二。曰。十年久旱逢甘雨。万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某公大笑曰。莫说。莫说。是教官金榜挂名时了。闻者绝倒。壬辰科。闽翁青阳正春。以教官登第。赐第一甲第一名。余同馆黄平倩戏曰。四喜七言犹未了当。当于后再添三字。众问之。曰。第一句添曰带珠子。二曰旧可儿。三曰选驸马。四曰中状元。翁闻亦解颐。
谑诗
郁勋弱冠为华容令。素戏谑。作诗曰。华容知县是区区。三甲多因不读书。县丞、主簿皆僚友。通判、同知总上司。忙里无心吞冷饭。闲中有口嚼干鱼。前世业缘今世苦。华容知县是区区。
吴明卿二子皆肥而矬。又皆饶才致。喜谭谑。常往谒汪伯玉。辞归索赠言。汪知其好诙谐也。乃口占云。泰伯由来有后昆。身如泥塑面如盆。喘月一双肥水??殳。拜风两个壮江豚。并肩尽教填深巷。独立还堪塞大门。其弟自谓稍清于兄。乃启汪云。小侄不似家兄太胖。老伯何不少分别。汪即应声云。我正无结句。只以兄此念足之。悬知袅那无君分。不必争长踮脚跟。
秋蟾诗
范秋蟾者。台州塘下戴氏妻也。琴棊书画靡不所精。尤工音律。一日。其夫与客同赋诗吊泰不华。未就。秋蟾出一律曰。江头沙碛正交舟。江上人怀百战忧。力屈杲卿生骂贼。功成诸葛死封侯。波涛汹汹鲸横海。天地寥寥鹤怨秋。若使临危图苟免。读书端为丈夫羞。时戴与方国珍婚。张士诚遣能诗妓女十余来觇国珍送至。戴与秋蟾角艺。无所轩轾。及其行也。秋蟾又制一新词。被之管弦送之。凡十章。张妓大服。后戴将败。妇女皆淫泆。为桑间之音。一日忽童谣曰。塘下戴。好种菜。菜开花。好种茶。茶结子。好种柿。柿蔕乌。摘个大姑。摘个小姑。已而洪武末年。戴之家籍没。惟出嫁二女在。此其先谶云。
丐诗
诗丐者。乐安人。李姓。名兴生。年六十七。患风痱籧篨。口箝。眼喎。手挛。欲食则仆卧于地乃能下咽。欲言则画地作字始达其意。然颇能诗。董侍御时望未第时。在乡会中。丐适至。佥令献董诗。丐首肯。须臾就。中云。鵰鹗直翀霄汉远。龙泉高射斗牛光。清时早展为霖手。莫遣苍生望八荒。董礼而食之。欲使养于官。辞以老母在。遂为述其事。时望。成化甲辰进士。孝友廉洁。有雪峯稿。
怪诗
宋时渝川谢谔、胡昱、读书于峡江之顶。山寺夜坐。窗外有声。破纸隙窥之。霜月皎然。小木桥有一物。如黑狝猴。蹲其上。须臾。又一物。如枯槎。长二三尺。与对蹲。俄而逡巡起。黑者先吟曰。风定长林静。云深片月沈。诵之数过。白者续曰。寒霜打枯骨。夜咏髑髅吟。互相称赏。忽寺犬自窦突出。且吠且逐。俱逃而去。
宣德间。安福华严寺僧忽于月夜见两矮男子行吟。其一云。几度人间结善缘。百花丛里闹喧天。鸾凤一去无消息。独坐空阶五百年。其一云。梵语无多语。空门即善门。夜深风露冷。有口不能言。后顷之渐没入地。循迹掘之。得无舌铜铃一。铜钹一云。
诞妄
姚嗣宗题崆峒山寺与张元雪诗。宋人以为奇而夸之。姚曾入希文幕府。亦一无表见。此等事。皆庸流不得志者作诞妄语欺人。可唾。原不足称诗。或者乃以此等人为豪杰可用。善乎袁盎之言曰。夫吴安得豪杰而用之。使吴有豪杰之士。则劝三不反矣。

赋之名色最多。乃杨夔着溺赋以戒田頵。则又可笑矣。頵事杨行密谋叛。而颇好文士。故夔依之。戴令言赋两脚狐以讥杨再思。亦此意也。
六合赋已自可笑。至黄溍有太极赋。甚于六合矣。又有乾坤篇。虽非赋体。乃亦赋之意。其余东西南北之题又纷纷不可纪也。
游客酬缣
徐寅。唐末号能赋。谒朱全忠。误犯其讳。全忠色变。寅狼狈走出。未及门。全忠呼知客。将责以不先告语。斩于界石南。寅欲遁去。恐不得脱。乃作过太原赋以献。其略曰。千金汉将。感精魂以神交。一眼胡奴。望英风而胆落。全忠大喜。遗绢五百匹。全忠自言。梦见淮阴侯。受兵法。一眼胡奴指李克用也。又张齐贤记云。梁祖读至此。令军士讽诵之。敕一字酬一缣。不责前事。
书家之祖
董北苑曰。刘景升为书家祖师。锺繇、胡昭、皆受其学。然昭肥。繇瘦。各得其一体。景升即刘表也。表初在党人中俊、厨、顾、及、之列。其人品之高可知。艺文志有刘表集。今虽不可见。然三国志载其与袁尚兄弟书。其笔力岂减崔、蔡、诸贤。翰札之工。又其余事耳。
曼卿大书
石曼卿真书大字妙天下。湖州经史阁石学士书。焦澹园移书问之。觅宫墙。已亡之久矣。必有沈沦处。再当加意。
草书第一
张士逊生百日始啼。既拜相致仕。仁宗遣使劳问。御书飞白千岁字赐之。士逊因建千岁堂。卒年八十六。子友正。杜门不治家事。居小阁学书。三十年不辍。遂以书名。神宗评其草书为本朝第一。古帖中时时有之。
伪赵
陈谦。字士谦。姑苏人。居京师。能楷行书。专效赵松雪。华媚可人。时染古纸。伪作赵书。猝莫能辨。购书者踵接户外。势家贵人每酬以金帛。用是起家。年七十余卒。家所蓄古书名画。其子并其屋一日尽粥。人多伤之。
书法论
李善长之父号憩庵。善大书。撰书法论。
扇上山水
萧贲。齐文宣王子良之孙也。形不满六尺。神识耿介。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间。便觉万里为遥。矜慎不传。自娱而已。好著述。有西京杂记六十卷。
幸蜀图
宣和中求画甚急。而明皇幸蜀图。以名不佳。故不敢进。徽宗微闻之。心动。曰。此天也。果有北辕之祸。终不能逃。
村梅
萧州有大梅树。如数间屋。苍皮藓斑。繁花如簇。杨补之日临画。大得其趣。以进徽庙。徽庙戏曰村梅。因自署奉敕村梅。更作疏枝冷叶。清意逼人。而徽庙不及见矣。南渡后。宫中张其梅。蜂蝶竞集。惊怪求之。补之业已物故。
毛理浅深
牛、虎、鼠、画毛。马不画毛。沈存中谓鼠小可画毛。马大则否。牛、虎、深毛。马浅毛。理须有别。余谓虎之威在耸身振毛。牛大。鼠小。毛皆可昼。马在神骏、骊黄、牝牡之外。只着色不着毛。此古人微意。
元章来去
米元章少名黻。其印文曰火正后身之印。生于皇佑之辛卯。卒于大观之庚寅。出守淮阳军。将殁。预告郡吏以期日。即具棺榇。时坐卧其间。阅案牍文檄。洋洋自若也。至期留偈句。自谓来从众香国。其去亦然。舁归。葬丹徒五舟山之原。壻吴激为金翰林直学士。有文才。
墨梅
赵文敏喜画墨梅。印以水晶宫图书。杭州有玛瑙寺。或戏以为对。遂弃此不用。而梅亦少画。此可与滚马之说相表里。
常国宝
世庙末。以书学校士。入彀者饩于官。金陵人常国宝为首。久之。以印局大使。为府照磨县丞。数平巨盗有功。致仕归。色养三十年。向学。刻苦自励。能诗歌。恬澹。超然物表。亦奇士也。
逸致
蔡一槐。字景明。晋江人。佥楚臬。黄有苏子瞻祠。乡贵人请以为居室。不许。贵人他请得之。一槐过黄。则贵人室已成。必复之。毁而重建。乃已。寻迁东粤参议。坐前构失官。有逸致。爱法书名画。善小楷行草。作墨兰、石竹。具有意态。琴弈寄意。对客弈。至忘日夜。拳石片砚。古董小物。玩弄移时。不知饥饱。一草一花。静观独会。罢官后。遨游江湖间十余年。敝履布衣。莫识谁何也。年八十余卒。
似王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