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校说明

贤博编一卷,明叶权撰。叶权,字中甫,安徽休宁人。生于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卒于万历六年(一五七八)。休宁县志说叶权「少负颖质,通今博古,善诗,以经济自豪。着有沙南集、平倭策、贤传(当为「博」)、纪游诸编」。
此书是叶权根据他游历吴越、燕赵、福建、岭表等地时「耳所的闻,目所习见,素心师友所胪述」编撰而成,附以游岭南记。它的内容广博,举凡民情、官场、物产、外务、风土、军事等方面的见闻均曾涉及,对研究明中叶江南地区社会经济、民族关系、对外贸易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史料。
贤博编的版本,据我们所知仅有万历间黄应台刻本,这次点校,即用此本做底本。
粤剑编四卷,明王临亨撰。王临亨,字止之,江苏昆山县人。生于嘉靖二十七年(一五四八),卒于万历二十九年(一六0一)。万历十七年(一五八九)进士,授浙江衢县知县,又任海盐县知县。二十三年(一五九五)调任刑部主事,二十九年(一六0一)任杭州知府,卒于任所。张大复梅花草堂集卷十昆山人物传有王临亨传,说他「性沉敏,多沉湛之思。遇事宽大,喜通脱,不屑争咫尺之赢自快」。
万历二十九年(一六0一)王临亨奉命到广东审案,粤剑编就是他根据这次途中的见闻编撰而成。作者自称「虽无陆贾千金装,亦可当其百金剑矣,因以粤剑名编」(王安鼎叙)。全书分为古迹、名胜、时事、土风、物产、艺术、外夷、游览八类,对研究明中叶广东地区政治时事(如采使在广东廉州、雷州横征暴敛,葡萄牙人占据澳门等)、社会习俗、山川物产、古今遗迹提供了许多史料,这些史料,或可纠正史书之谬误,或可补它的不足。
粤剑编初刻于万历年间,郑振铎先生辑印玄览堂丛书,搜集了元、明以来秘集三百余种,粤剑编收在续集,这次点校,就是用这个本子做底本。原书没有目录,我们根据分类编了简目,书中缺字的地方,用□表示。
原李耳载二卷,明末遗民李中馥撰。李中馥,字凤石,山西太原人。生卒不详。原李耳载有记载顺治十一年事,大约卒于康熙初年。山西通志李中馥传说:「天启四年(一六二四)举人。性刚鲠,进退不苟,为孝廉五十年,未尝一入公府。明季直指使荐,辞不赴。雅嗜读书,晚年益勤,朝夕不释卷,揄扬后学不去。着有从好集、石鼓考、本草目录、银杏园文集。」
原李耳载主要记载明末清初山西太原等地区政治、经济、社会习俗、士大夫言行。作者经历了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清初姜瓖事变,这些政治事件,书中均有记载。另外,书中还记载了一些自然界的奇异现象。
本书由李中馥曾孙李从龙搜集编定,初刻于乾隆二十一年。我们点校是用上海天益书局本做底本。原书没有目录,我们根据书中细目编了目录。
限于水平,点校中会有一些错误,希望读者指正。
点校者凌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