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一

  住持华亭念常集

  大元(一乙丑)太祖应天启运圣武皇帝。是年征西夏。明年大会于斡难河。建九游之白旗。共上尊号曰。  成吉思皇帝。都和林。观夫。

  圣人出世。威灵气焰。自天佑之。膺命立极。超今迈古。且以凤凰在壳。渥洼堕地。犹自绝类离伦。矧我。

  太祖皇帝。处九五飞龙之位乎。故其丕祚鸿休。与天地相为终始也。  (丙寅)西夏柘跋失都儿忽干顺小子仁友之子乃仁宗侄也。是年五月立。在位六年。

  (丁卯)宋吴曦僣位于蜀。凡三十八日而安丙诛之。

  (戊辰)宋改嘉定○瑞像计二千二百年矣。

  (己巳)金国东海侯立改年大安。名允济。世宗第七子。章宗无嗣。群臣奉遗诏立之。后为纥石烈执中所弑。在位四年。  (庚午)旃檀瑞像至金国。十二年十月。迎赴上京禁庭供养○罢试经科。  (辛未)大蒙古国号始建。

  西夏神宗拓跋须蕃邸立。改年光定。夏人因大兵以金人不救。恨之遂叛。

  (壬申)金改重庆大兵至燕京。  (癸酉)安南主李龙翰卒。子昊旵立。其国后为江南陈日照所有。而传其子威晃。

  金国宣宗。名珣。章宗庶兄。执中弑东海王而迎立之。以东海至宁元年九月即位。改年贞佑。在位十二年○八月大兵攻燕京。

  (二)嘉定六年十二月八日。天竺北峰讲师入寂。名宗印。字元实。生盐官陈氏。年十五具戒。谒竹庵观公明教观之旨。凡诸祖格言。必诵满千遍。资教空延居座首。尝着宗极论。事理各立一性之旨。印设九难。宗极为之义负通守苏玭观不二门。以文虽简而昧其说。印撮示机要。玭即领解。白帅座请居正觉。飓风飘荡。仅存藏殿。印守死不去。风为之止。未久玭亦召还。要印偕行曰。盍西还相与弘赞。居东二十七年。至是复反浙右。贰上竺讲止观。深砭学者支离名相之病。围座挟策。主者以得士为忌。玄隐雷峰毛氏庵。问道者沓至。杜氏建普光一区。具礼迎之。禅讲并行。法道益盛。适德藏来请印曰。肆业之地思报久矣。历迁超果圆通北禅。道德之誉既行。土木之绩亦就。海空英辞灵山。举以自代。诏可。学徒五百咸服其道。宿弊为之一革。宁宗闻名召对便殿。上说。锡号惠行法师。以营观室行化吴中。至松江谓其徒曰。吾化缘毕此。乃右胁而化。  (甲戌)金于四月迁汴。求与大国和亲○锦帅张智以郡降。寻叛。自号辽西王。改年大安。讨平之○克燕京。

  (乙亥)世祖生于八月○大兵破潼关。  (丙子)二月日蚀○川东西地震○黍州山崩。

  (丁丑戊寅)金改兴定。七月日食。金兵犯光州。李珏等御之。涟水弓手李全自北归。即李铁枪也。诏以为京东路总管。

  (庚辰)禅宗联灯录成。

  (辛巳)金国五月日食。  (壬午)大兵自回鹘征西夏。  (癸未)西夏拓跋德仁。是年九月立。改年乾定。

  金国改元光。九月日食○宋行经界田粮。

  (乙酉)宋理宗昀立。改宝庆元年。初名与。莒荣王希璶之子。太祖十世孙也。宁宗子多而不育。鞠宗室子询。立为太子。薨。初皇从弟沂靖惠王柄无子。

  尝以宗室子。赐名贵和。为之后。及失太子询。遂立贵和为皇子。赐名竑。封济国公竑惠而轻。尝疾史弥远专权。谓异日不可容。弥远闻而恶之。故阴为之计。

  与莒幼不好。弄群儿聚嬉辄独登高坐不动。长上指以语儿曰。汝曹不效此人。恰一大王相似群儿每罗拜其下。遂有赵大王之号。弥远物色得之。尝取应得举矣。  特旨补官。竑既为宁宗子。遂以与莒为沂王。后赐名贵诚。除邵州防御使。宁宗大渐。乃白中宫。以贵诚为皇子。改名昀宣遗诏即位。进竑为济阳郡王。出判宁国府。恭圣杨后听政。事定然后彻帘。寿六十一。

  金国改正大名守绪。宣宗第三子。性宽仁和。嗜书博学。是年立。至癸巳年归德府绝粮。六月奔蔡。八月南北兵夹攻。甲午正月禅位于后主麟。闭阁自经国亡。

  (丙戌)西夏拓跋德仁七月卒。次清平郡王立。在位一年。

  (丁亥)太祖以丙戌春至西夏。一岁尽克其城。是年十月廿七灭夏。上年六十矣。西夏凡一十二主。始继迁以太平兴国壬午起兵夏台。讫今宝庆丁亥国灭。

  共二百四十六年。元昊于景佑甲戌自创伪朔僣帝号者。一百九十四年。

  (戊子)宋改绍定元年。  (辛卯)太宗皇帝即位。

  (壬辰)太祖次四子统王师破汴。金主迁蔡。金臣崔立降。大朝遣使过宋。

  议夹攻金。

  (癸巳)金改天兴。

  (甲午)宋改端平元年○灭金。右金九主一百二十三年。

  (乙未)抄数中原户计○宋天狗星坠淮安军金堂县。其声如雷。三州之人皆闻之。及观则为红色碎石。或以为兵戈之兆○诏集议出席牒。收四介会子。

  (丙申)分封诸王。上亲总兵征回回国归附○宋失四川。

  (丁酉)宋改嘉熙。  (己亥)诏谕高丽○宋十月虹见。

  (庚子)宋京师地震。白气亘天。旱蝗。江浙福建旱都城大荒。饥者夺食于路。市中杀人以卖。日未晡路无行者。

  (辛丑)二月三日大赦天下○宋改淳佑。

  (丙午)定宗皇帝即位。

  (庚戌)大朝灭辽东高丽。  (三辛亥)宪宗皇帝即位。

  世尊示灭二千二百年矣。

  (癸丑)宋改宝佑元年○大兵伐川蜀。

  (四丙辰丁巳)抄数辽东户计○宋拨官诰度牒。收换楮弊毁之。有元庆寿海云大士迁化。名印简。山西之岚谷宁远人。俗宋氏。微子之后。父慈善信服乡里。里人称为虚静先生。母金源王氏。祖世奉佛不仕。师生于金之泰和壬戌十二月望。人品恢伟童幼神悟。七岁亲授以孝经开宗明义章。乃曰。开者何宗。明者何义。亲惊异。知非尘劳中人。携见傅戒颜公。颜欲观其根气。授以草庵歌。至坏与不坏主元在。师问曰。主在何处。颜曰。何主也。师曰。离坏不坏者。曰此客也。师曰。主^8□颜。吟吟而已。乃得礼中观沼公为师。八岁受三归五八十善戒法。师方十一蒙豫王恩赐纳具。有洪彦上座。问师曰。子今受大戒了。缘何作小僧。师曰。缘僧小故。戒说大也。试问上座戒老耶小耶。曰我身则老。语未终师大声曰。休生分别。一日上座教僧去师背上拍一下。待回首乃竖指示之。僧如教拍师背。师便竖一指。僧回举似上座。座奇之。师年十二。中观听师参问诲之曰。汝所欲者文字语言耳。向去皆止之。唯身心若枯木死灰。今时及尽。功用纯熟悟解真实。大死一场。休有余气。到那时节。瞥然自肯方与吾相见。师受教习定。一日扶中观行。观曰。法灯禅师道看他家事忙。且道承谁力。汝作^8□生会。师将中观手一掣。观曰。这野狐精。师曰。喏喏。观曰。戒须别参。师年十三。时成吉思皇帝征伐天下。师在宁远。于城陷之际。稠人中亲面圣颜。俾师敛髻。师告曰。若从国仪则失僧相也。蒙旨如故。自此僧有不同俗民之异也。师年十八。天兵再下。太师国王领兵取岚城。四众逃难解散。师侍中观如故。观曰。

  吾迫桑榆。女方富有春秋。今此玉石俱焚。子宜逃生去。师泣曰。因果无差。死生有命。安可离师而求脱免乎。纵或得脱。亦非仁子之心也。老人察师诚确。嘱师曰。子向去朔漠有大因缘。吾与子俱北渡矣。明日城降。有清乐元帅史公天泽义州元帅李公七哥者。见师气宇非常。问曰。尔是何人。师曰。我沙门也。史曰。食肉否。师曰。何肉。史曰。人肉师曰。人非兽也。虎豹尚不相食。况人乎。史曰。今日兵刃之下。尔亦能不伤乎师曰。必仗其外护者。公喜甚。李帅问曰。尔既为僧。禅耶教耶。师曰。禅教乃僧之羽翼也。如国之用人。必须文武兼济。李曰然则必也从何而住。师曰。二俱不住。李曰。尔何人也。师曰。佛师。  复曰。吾亲教中观。亦在于此。二公见师年幼无所畏惧应对不凡。即与住见中观。二公闻中观教诲谆谆。乃大喜曰。果然有是父有是子也。于是礼中观为师。

  与师结为金石友。国王将中观及师分拨直隶。成吉思皇帝载中观于黄犊轻车。师亲执御。日营采汲。经年至赤城。舍于郎中张公宅。使臣太速不花并麻赖。傅成吉思皇帝圣旨道与摩花理国王。尔使人来说底老长老小长老。实是告天的人。好与衣粮养活者教做头儿。多收拾那般人在意。告天不拣阿谁。休欺负交达里罕行者。是时国王奉诏大加恩赐。延居兴安香泉院。国王署中观慈云正觉大禅师。师寂照英悟大师。所需皆官给。小长老之名自此始。十九中观将示寂。有羽客榻至慎求颂。老人俾执笔代书。偈曰。七十三年如掣电。临行为君通一线。泥牛飞过海东来。天上人间寻不见。客曰。师几时行。老人曰。三日后。时五月廿七日也。至六月初一。果无疾而寂。师哀毁过礼。阇维收顶骨舍利供养。建塔于府之西北隅。师罄所有为设斋。唯乞食看塔。一夜闻空中有声召师名。师瞥然有省。  乃迁入三峰道院。复闻人告曰。大事将成。行矣毋滞此。黎明策杖之燕。过松铺值雨。宿于岩下。因击火大悟。自扪面曰。今日始知眉横鼻直。信道天下老和上不寐语。明日至景州见本无玄和上。问从何所来。师曰。云收幽谷。曰何处去。

  师曰。月照长松。玄点首曰。孟八郎。便恁^8□去也。师诺诺趋出。过洵州遇宿儒张子真。问上人何不安住。师曰。河里无鱼市上取。先是中观临终时。师问。

  中观曰。某甲当依何人了此大事。观嘱曰。贺八十去。师既入燕。至大庆寿寺。

  乃省前谶。于是径竭中和老人璋公。中和先一夕。梦一异僧策杖径趋方丈踞师子座。即明谓知客曰。今日但有旦过。当令来见老僧。及晚师至引见。中和笑曰。

  此衲子乃夜来所梦者。师便问曰。某甲不来而来。作^8□生相见。寿曰。参须实参。悟须实悟。莫打野^5□。师曰。某甲因击火迸散。乃知眉横鼻直。寿曰。吾此处别。师曰。如何表信。寿曰。牙是一口骨。耳是两边皮。师曰。将谓别有。

  寿曰。错。师喝曰。草贼大败。寿休去日寿举临济两堂首座齐下喝。僧问济。还有宾主也无。济曰。宾主历然汝作^8□生会。师曰。打破秦时镜。磨尖上古锥。

  龙飞霄汉外。何劳更下槌。寿曰。汝只得其机不得其用。师便掀禅床。寿曰。路途之乐。终未到家。师与一掌曰。精灵千载野狐魅。看破如今不直钱。寿打一拂子曰。汝只得其用不得其体。师进前曰。青山耸寒色。月照一溪云。寿曰。汝只得其体不得其智。师曰。流水自西东。落花无向背。寿曰。汝虽善语言三昧。要且没交涉。师竖起拳复拍一拍。当时丈室震动。寿曰。如是如是。师拂袖便出。

  明日命师掌书记。自此中和复以向上钳槌差别关楗种种辩验。师以无碍辩才应答皆契。其悟解精明度越前辈。寿一日谓师曰。汝今已到大安乐之地。宜善护持。

  吾有如来正法眼藏祖师涅槃妙心。密付于汝。母令湮没。师掩耳而出。即以衣颂授师。颂曰。天地同根无异殊。家山何处不逢渠。吾今付与空王印。万法光辉总一如。出世住兴州仁智。历迁^5□阳之兴国兴安永庆以至大庆寿寺。皆太师国王及诸重臣之命。师于室中以四无依语勘学者。语具本传。辛卯十一月受合罕皇帝宣赐。师称心自在行。一日于廊下逢数僧。师问第一僧曰。那里去。僧云。赏花去。师便打。问第二僧。那里去。云礼佛去。师亦打。问第三僧。那里去。云那里去。师亦打。问第四僧。那里去。僧无语。师亦打。问第五僧。那里去。僧云。觅和上去。师云。觅他作^8□。僧云。待打与一顿。师云。将什^8□来打。

  僧云。不将棒来打。师连打四下云。这掠虚汉。众皆走。师召云。诸上座。众回首。师云。是什^8□。乙未朝廷差札忽笃侍读。选试经僧道。万松长老叹曰。自国朝革命之来。沙门久废讲席。看读殊少。乃同禅教诸老宿请师董其事。师从容对曰。诸师当以斯激厉众僧习应试经典。主上必有深意。我观今日沙门。少护戒律。学不尽礼。身远于道。故天龙亡卫而感朝廷励其考试也。三宝加被必不辜圣诏。遂与华使相见之后。其处置法度悉从师议。厦里丞相以忽都护大宫人言。问师曰。今奉圣旨。差官试经。识字者可为僧。不识字者。悉令归俗。师曰。山僧不曾看经。一字不识。丞相曰。既不识字。如何做长老。师曰。方今大官人还识字也无。于时外镇诸侯皆在。闻师之言皆大惊异。丞相复曰。必竟如何。师曰。

  若人了知此事通明佛法。应知世法即是佛法。道情岂异人情。古之人亦有起于负贩者。立大功名于世载于史册。千载之下凛然生气。况今圣明天子在上。如日月之照临。考试僧道如经童之举。岂可以贤良方正同科国家。宣以兴修万善敬奉三宝。以奉上天永延国祚可也。我等沙门之用舍。何足道哉。丞相以是言告于大官人。乃从而奏闻。由是虽考试亦无退落者。蒙圣皆悉依太祖皇帝存济。听僧如故。丙申有司欲印识人臂。师力白于忽都护大官人曰。人非马也。既皆归服国朝。天下之大。四海之广。纵复逃散。亦何所归。岂可同畜兽而印识哉。由是印臂之法遂止。初孔圣之后。袭封衍圣公。元措者渡河。复曲阜庙林之祀。时公持东平严公书谒师。师以袭封事为言于大官人。师为其言曰。孔子善稽古典。以大中至正之道。三纲五常之礼性命祸福之原。君臣父子夫妇之道。治国齐家平天下。正心诚意之本。自孔子至此袭封衍圣公。凡五十一代。凡有国者使之袭承。

  祀事未尝有缺。大官闻是言。乃大敬信。于是从师所言。命复袭其爵以继其祀事。师复以颜孟相传孔子之道。令其子孙不绝。及习周孔儒业者为言。亦皆获免其差役之赋。使之服勤其教为国家之用。三十六丁酉正月。太祖皇帝二皇后。以光天镇国大士号奉师。己亥冬师再起。复主大庆寿寺。壬寅护必烈大王请师赴帐下。问佛法大意。师初示以人天因果之教。次以种种法要。开其心地。王生信心求授菩提心戒。时秉忠书记为侍。郎刘太保也。复问。佛法中有安天下之法否。  师曰。包含法界子育四生。其事大备于佛法境中。此四大洲。如大地中一微尘许。况一四海乎。若论社稷安危。在生民之休戚。休戚安危皆在乎政。亦在乎天。在天在人。皆不离心。而人不知天之与人。是其问别。法于何行。故分其天也人也。我释迦氏之法。于庙堂之论。在王法正论品。理固昭然。非难非易。唯恐王不能尽行也。又宜求天下大贤硕儒。问以古今治乱兴亡之事。当有所闻也。

  王又问。三教何教为尊。何法最胜。何人为上。师曰。诸圣之中吾佛最胜。诸法之中佛法最真。居人之中唯僧无诈。故三教中佛教居其上。古来之式也。由是太后遵祖皇圣旨。僧居上首。仙人不得在僧之前。王以珠袄金锦无缝大衣。奉以师礼。王固留师。师固辞。将别。王问。佛法此去如何受持。师曰。信心难生。善心难发。今已发生。务要护持。专一不忘。元受菩提。心戒不见。三宝有过。恒念百姓。不安善抚。绥明赏罚。执政无私。任贤纳谏。一切时中。常行方便。皆佛法也。师既辞行。有一恶少年。肆言讪谤。以佛法不足信。王闻之。乃召其人。训以大人之言复以刑法罪之。专使白师。师回启曰。明镜当台妍丑自现。神锋在掌赏罚无私。若以正念现前。邪见外魔杀之可矣。然王者当以仁恕存心乃可。王益敬焉。甲辰护必烈大王。以珠笠奉师。乙巳奉六皇后旨。于五台为国祈福。丙午奉六皇后诏。师起至中途值风疾作。回奏。得旨还燕。丁未贵由皇帝即位。颁诏命师统僧。赐白金万两。师于昊天寺建大会为国祈福。太子合赖察请师入和林。延居太平与国禅寺。尊师之礼非常。辛亥蒙哥皇帝即位。颁降恩诏。顾遇优渥。命师复领天下僧事。蠲免差役。悉依旧制。丙辰正月奉圣旨。建会于昊天寺。初二日于会中忽患风恙。半身不举。至夏初稍愈。是月旭威烈大王。差蒙古万宣差。以金□杖金缕袈裟段并令旨。奉师求法语。七月师会诸勤旧。抄所长物见数令主后事。丁巳夏说偈毕。师云。汝等少諠。吾欲偃息。侍僧急呼主事人至。师吉祥泊然而逝矣。即后四月初四日也。世寿五十有六。荼毗获舍利无算。

  钦承。  护必烈大王令旨。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大师。望临济为十六世。

  (戊午)诏释道辩析化胡经○上大驾南征。

  (己未)九月大兵自浒黄州渡江征宋。岁贡而退(上崩于钓鱼山)

  宋改开庆元年。  (五庚申)大元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即位。尊临宝扆统御寰区。四海混同万邦入贡。建立制度条理纪纲。为子孙万世成法。宽仁爱人深信因果。不言自信。不化自行。圣君之德。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宋改景定元年○大朝遣郝经通好○五月十九。  建元中统二十七日大赦普度僧尼。

  (辛酉)行中统钞法平章王以道奏。

  (癸亥)制开平府号上都○宋买公田始自浙。

  (甲子六六)至元元年。城燕建都。八月十六改元。大赦天下。设会度僧诏请。

  国师扮弥达癹思八登座。授秘密戒○是年八月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制。

  (六)长生天气力里皇帝圣旨。咨尔刘秉忠气刚以直。学富而文。虽晦迹于空门。每潜心于圣道。朕居藩邸卿实宾僚。侧闻高谊余二十年。出从遐方几数万里。迨予嗣服须汝计安。不先正名何以压众。宜崇师位兼总政机。可特授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卿其勉辅朕躬率先乃属。察朝夕之勤惰。审议论之是非。  凡有施为并听裁决。伫看成绩别示宠章。准此。中统五年八月日。

  (乙丑)宋改咸淳元年。度宗即位。初名孟^5□。福王与芮之子。理宗之犹子也。理宗子多而不育。鞠孟^5□于宫中。改名孜。又改名^5□。立为皇子。封忠王。已而建储。改名璇。  (丙寅)大教东被已一千二百年矣。  (戊辰)大兵围襄阳。时吕文焕告急。宋遣高连范文虎赴援。大兵于要害处。连珠劄寨不得通○宋十月日食。

  (己巳)帝师发思巴制蒙古字成。二月颁行天下。  (庚午)(宋之常州鸡翼生距)立尚书六部○宋大旱○至元七年。诏请胆巴金刚上师。住持仁王寺。普度僧员。

  (七)大元帝师苾刍癹思巴说根本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亲制序文曰。

  原夫赡部嘉运至四佛释迦文如来遗教利见也。大元御世第五主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太光孝皇帝登极也。天资福惠谛信内乘。普使万邦咸归一化。虽敷天垂拱而至治无垠。眷支那弘道。而在躬不息。欲以自佛相承师资继踵迄今不替。正戒仪轨为拳拳从善之行人俾一一恒持于净戒精练三业坚守四仪。此寔圣皇匡正佛法之睿旨也。昔因善逝与人天众普说声闻上教一切有部别解脱经。依此采拾未得令得。律仪方便羯磨仪轨此乃圣光德师之总集也。始从天竺。次届西番。爰有洞达五明法王大士萨思迦扮底达名称普闻上足苾刍癹思巴乃吾门法主。大元帝师。道德恢隆行位叵测。授兹仪轨衍布中原。令通解三藏比丘住思观演说正本。翻译人善三国声明辨材无碍。含伊毕国翰林丞旨弹压孙传。华文译主生缘北庭都护府解二种音。法辞通辩。诸路释门总统合台萨哩都通暨翰林学士安藏。总以诸国言诠。奉诏译成仪式。序本帝师亲制。绘为华迹以编陈。始末粗彰聊记岁月时庚午至元七年冬至后二日序。

  (辛未)大元国号十一月始建○兴蒙古学校○宋大饥。

  (癸酉)诏谕吕文焕○二月大兵破樊城吕文焕以襄阳降。

  (甲戌)敕命伯颜丞相伐宋○三月宋主崩太子立四岁。

  (八)是年八月。故光禄大夫太保赠太傅仪同三司文贞刘公薨翰林学士嘉议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王磐。奉敕撰神道碑铭并序。其文曰耕莘非求进之地。而伊尹阿衡。钓渭非巧宦之途太公同载。汉张良志从赤松。而高祖得之以辅成帝业。

  唐李泌幼好仙术而肃宗用之以佐定中兴。盖天下之士。惟自重者。可与有为。而轻进者必非令器。是以古之明王。取士不以悦媚易亲者为可佳。而以闲远高洁难致者为可贵。圣天子之用太保刘公。其审是道欤。公以高洁之资。慕空寂之教。

  轻富贵如浮云等功名于梦幻。曷曾有一毫荣利之念动于心乎。圣天子邂逅一见。

  即挽而留之待以腹心。契如鱼水深谋密画虽耆宿贵近。不得预闻者。悉与公参决焉。此其精诚胥曾。志意交孚。与夫渭滨之同载商巴之阿衡。盖异世而同符矣。

  公讳秉忠字仲晦。瑞州刘李村人。先世仕辽多显贵。金初曾大父尝任邢州节度副使。秩满身还乡里。留其家于邢。故自公大父以下。遂为邢人焉。大父讳泽。资性倜傥。为乡闬所重。父讳润。仕本朝历邢州录事钜鹿内丘两县提领。俱有惠爱。公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家贫。年十七为刑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

  干敏精洁。诸老吏咸服其能。一日因按读事。有不惬意。投笔叹曰。吾家奕世衣冠。今吾乃汨没为刀笔吏乎。丈夫不得志于世间。当求出世间事耳。即弃去隐于武安山岩谷间。草衣木食以求其志。天宁寺虚照禅师闻之。遣其徒招致。与披剃为僧。仍以公知经书工翰墨。命掌书记。后游云中。住南堂寺值海云禅师。被召北觐。过云中闻公博学多艺能。求相见。既见约公俱行。公不可。海云固要之。

  不得已遂行。既至谒今上於潜邸。一见应对称旨。自是屡承顾问。及海云南还。

  公恳求奔丧。上赐黄金百两。仍遣使送至邢州。公持服营葬事。起坟于贾村。葬其祖父母父母。服阕被召复还和林。公献书陈时事所宜者数十条。凡万余言。率皆尊主庇民之事。上嘉纳之。甲寅岁从上征云南。己未岁从上伐宋扬^4□渡济江围鄂州。上神武英断。每临战陈前无坚敌。而中心仁爱。公尝赞之。以天地好生为德。佛氏以慈悲济物为心。方便救护。所全活者。不可胜计。庚申岁春上正位宸极创定朝仪。立官制改元建号。一切所当施设时物之宜。皆公所草定。中统五年秋八月。改至元元年。翰林学士承旨王鄂奏言。书记刘秉忠效忠藩邸积有岁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忠勤劳绩。宜被褒荣。今圣明寓极万物维新。秉忠犹以野服散号萧条闲寂。守其初心深所未安。宜与正其衣冠崇以显秩实遂众望。上览奏。欣然嘉纳。即日命有司备礼册授公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选聘侍讲学士窦默次女为夫人赐第于奉先坊。给少府宫籍监。人户甚众。

  公斋居蔬食。终日澹然。与平昔略不少异。至元十一年。扈从至上都。居南屏山之精舍。秋八月壬戌之夜。俨然端坐无疾而薨。享年五十有九。讣闻。上嗟悼不已。语群臣曰。秉忠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艰危。事有可否言无隐情。又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预闻也。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其丧还大都。以冬十月壬申葬敛营葬。一切所须皆出内帑。十二年春正月。

  诏赠太傅仪同三司下太常议。谥曰文贞。仍命翰林学士王磐撰碑文字。臣磐钦惟国家列圣相承。咸以武功戡定祸乱。龙韬豹略鹰扬虎视。丰功伟绩之臣。其当纪名汗简画像凌烟者。不为不多。若夫辅佐圣天子。开文明之治。立太平之基。光守成之业者。实惟太傅刘公为称首。圣天子方在潜邸。士之所以涉远道冒风霜而至者。往往有所陈诉祈请干慕进用。惟公独无所求。闲燕之际每承顾问。辄推荐南州人物可备器使者。宜见录用。由是弓旌之所招。蒲轮之所迓。耆儒硕德奇材异能之士。茅拔茹连致无虚月。逮今三十年闲。扬历朝省颁布郡县。赞维新之化。成治安之功者。皆公平昔推荐之余也。其识度之宏远。推此一节而论。亦可见其仿□矣。又自幼好学至老不衰。通晓音律。精算数善推步。仰观占候。六壬遁甲易经象数邵氏皇极之书。靡不周知。初丁太夫人忧。毁瘠骨立。衣一弊绵裘。三藏不易。及录事公卒。虽身从天竺之教。而服食贬损容貌哀戚。与循礼典而执通丧者盖无少异也。晚娶无子。以犹子兰璋为嗣。弟秉恕今为顺天路总管。

  臣磐谨按中书左丞张文谦所作行状。次第其行事之实。而系以铭辞。铭曰。大元五叶。圣运隆昌。爰有异人。出佐时康。不坐官府。不趋朝行。褐衣蔬食。禅寂倘佯。谋谟帏幄。罄竭忠良。指陈成败。开阖阴阳。渊虑婉画。鬼神莫量。扶日上天。照临万方。万方仰德。百灵效祥。庭陈玉帛。路走梯航。朝仪整肃。济济跄跄。群贤来集。庶政允臧。大纲一举。众目斯张。治定功成。圣眷弥彰。崇资峻秩师表侯王。肇造皇家。元勋是当。良平佐汉。房杜兴唐。公不自多。愈隆谦光。见善必举。有能必扬。陆行滞阻。与为桥梁。川泛艰厄。与为帆桨。寒而求衣。焕之裘裳。饥而求食。饫之腴肪。门庭桃李烂熳芬芳。人感公德。铭刻肝肠。公施于人。过即遗忘。公之仁贤。宜享遐年。胡为一朝。蝉蜕而仙。燕都南原。卢沟北^5□。佳城郁郁。有坟岿然。地固重泉。松柏参天石烂松枯。芳名永传。  赠仪同三司太傅谥文贞。制。

  (九)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臣以忠孝而事上。贵输献纳之诚上以礼义而遇臣。思笃始终之爱。视死之日犹生之年。故光禄大夫太保刘秉忠。学窥天人识贯今古。邃冲而有守。安静而无华。昔侍潜藩稔闻高论。适当三接之际。恳上万言之书。盖将举天下而措诸安。以戒为人主者过于杀。朕嗣服而伊始。卿尽力以居多。盖得卿实契于朕心。而独朕悉知于卿意。事皆有验。人匪他求。周旋三十年。不避其难。剀切数百奏。各中其理。共成庶政。方图任于旧人。谁谓旻天不整遗于一老。兴言及此。何日忘之。载惟台辅之尊。厥有泉扃之贲。是用锡之纶命。峻一品之华阶。襚以衮衣。蹑三槐之正位。复加显号允答殊勋。惟尔英灵识予哀宠。可赠仪同三司太傅谥文贞。准此。至元十二年正月。

  (乙亥)至元十二年诏谕两淮州县新附。

  宋改德佑。幼主湿立。度之子。母全后。谢太皇后临朝○六月朔宋日食之既。

  (丙子)大元天兵临境举国归附(三月十八日幼主谢太皇后全后朝京封幼主瀛国公。全后为尼于正智寺。先是陈宜中张世杰。奉益王卫王如永嘉。与苏刘义遇。共图兴复。五月益王即位于福州。改景炎。十一月王世强引兵逼三山。宜中奉二王南行十二月至广州)

  诏安归附军民○九月十一日大赦。  右宋前后共十六主。凡三百十七年而亡。

  (丁丑)十二月大兵逼广州宜中奉二王抵肇庆府。

  敕令瀛国公往脱思麻路习学梵书西番字经○建大圣万安寺。

  (戊寅)十五年正月旦设会斋僧。大赦。玉泉等五老家蒙恩得度。三月(宜中奉益王。由海道复入广。四月望日崩。十七日卫王即位于^2□川。改祥兴。六月世系奉卫王至涯山○次年正月大兵攻涯山。八月宜中入占城至落鹤国)

  (庚辰)十七年二月宜中(奉卫王自落鹤经占城回。四月复入涯山。张世杰死未几。二广皆归一统。六月新历成。赐名授时。明年始颁行天下)

  (十)大元帝师癹思八是年示寂。翰林学士王磐等奉敕述行状曰。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班弥怛拔思癹帝师。乃士波国人也。生时诸种瑞应具详家谱。初土波有国师禅怛啰乞答。具大威神累叶相传。其国王世师尊之。凡十七代而至萨师加哇。即师之伯父也。乃礼伯父为师。秘密伽陀一二千言。过目成诵。七岁演法。辩博纵横。犹不自足。复遍咨名宿。句玄索隐。尽通三藏。癸丑师年十五。世祖皇帝龙德渊潜师知真命有归。驰驿径诣王府。世祖宫闱东宫皆秉受戒法特加尊礼。戊午师二十岁释道订正化胡经。宪宗皇帝诏师剖析是非。道不能答。自弃其学。上大悦。庚申师年二十二岁。世祖皇帝登极建元中统。尊为国师。授以玉印。任中原法主。

  统天下教门。辞帝西归。未期月召还。庚午师年三十一岁。时至元七年。诏制大元国字。师独运摹画作成。称旨即颁行。朝省郡县遵用。迄为一代典章。升号帝师大宝法王。更赐王印统领诸国释教。旋又西归。甲戌师年三十六岁。时至元十一年。皇上专使召之岁抄抵京。王公宰辅士庶离城一舍。结大香坛设大净供。香华幢盖大乐仙音。罗拜迎之。所经衢陌皆结五彩翼其两傍。万众瞻礼若一佛出世。时则天兵飞渡长江。竟成一统。虽主圣臣贤所致。亦师阴相之力也。为真金皇太子说器世界等彰所知论。寻又力辞西归。皇上坚留之不可。庚辰师年四十二岁。时至元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示寂。上闻不胜震悼。追怀旧德。连建大宰堵波于京师。宝藏真身舍利轮奂金碧无俦。  (十一辛巳)至元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僧道二家辩析。特奉。

  圣旨。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道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随路宣慰司按察司达鲁花赤管民官管军站人匠等官。并众先生每在前蒙哥皇帝圣旨里。

  戊午年和上先生每折证佛法。先生每轮底上。头教十七个先生剃头做了和上。将先生每说谎做来的化胡等经并印板。教烧毁了者。随路观院里画着的石碑镌着底八十一化图。尽行烧毁了者。^8□道如今都功德使司奏。随路先生。每将合毁的经文印板至今藏着。却不曾毁了更保定真定太原平阳河中府三祖师庵头关西等处。有道藏经板。这般奏的上头教张平章张左丞焦尚书泉总统忽都于思翰林院众学士中书省客省使都鲁省宣使苫速丁渊僧录真藏僧判众讲主长老等张天师祈真人李真人杜真人众先生每一同于长春宫内。分拣去来。如今张平章等众人回奏。这先生家藏经。除道德经是老子真实经旨。其余皆后人造作演说。多有诋毁释教偷窃佛语。更有收入阴阳医药诸子等书。往往改易名号传注讹舛失其本真。伪造符咒妄言。佩之令人商贾倍利。夫妻和合有如鸳鸯。子嗣蕃息。男寿女贞。诳惑万民非止一端。意欲贪图财利诱说妻女。其有教人非望佩符在臂。男为君相。女为后妃。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刀剑不能伤害等语。又令张天师祁真人李真人杜真人试之于火。皆求哀请命。自称伪妄不敢试验。今拟得除老子道德经外随路但有道仪说谎经文并印板。尽宜焚去。又据祈真人李真人杜真人等奏告。据道藏经内。除老子道德经外。但系后人捏合不实文字。情愿尽行烧毁了。俺也干净准奏。今后先生每依着老子道德经里行者。如有爱佛经的。做和上去者。若不愿为僧。娶妻为民者。除道德经外。说谎做来的道藏经文并印板。尽行烧毁了者。今差诸路释教泉总统中书省客省使都鲁前去。圣旨到日。不以是何官吏先生道姑秀才军民人匠鹰房打捕诸色人等。应有收藏道家一切经文本处。达鲁花赤管民官。  添气力用心拘刷见数。分晓分付差去官眼同焚毁。更观院里画着的右镌着的八十一化图。尽行除毁了者。自宣谕已后。如有隐匿道家一切说谎捏合。毁谤释教偷窃佛语。窥图财利诱说妻女。此诳惑百姓符咒文字。及道○家大小经文。若所在官司不添气力拘刷。与隐藏之人一体要罪过者。外民间诸子医药等书。自有板本。不在禁限。准此。

  至元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壬午)十九年○(八月赐文天祥死时年四十七岁矣)○甲申正月六日大赦。

  (乙酉)二十二年(十二月安童丞相复职)

  (十二)圣旨焚毁诸潞伪道藏经之碑翰林院(臣)唐(方)杨(文郁)王(构)赵(与)李(谦)阎(复)李(铸)李(监)王(盘)奉敕撰。正奉大夫枢密副使(臣)商(挺)奉敕书。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监修国史(臣)耶律(铸)奉敕篆额。

  至元二十一年三月初三日。诏遣资德大夫总制院使兼领功德使司事相哥谕翰林院。戊午僧道持论。及至元十八年十月二十日。焚毁道藏伪经始末。可书其事于石(臣监)等谨按释总统合台萨哩所录事迹。昔在宪宗皇帝朝。道家者流出一书。曰老君化胡成佛经。及八十一化图。镂板传布。其言鄙陋诞妄。意在轻篾释门而自重其教。罽宾大师兰麻总统少林长老福裕。以其事奏闻。时上居潜邸。宪宗有旨。令僧道二家同诣上所辩析。二家自约。道胜则僧冠首而为道。僧胜则道削发而为僧。僧问道曰。汝书为谕化胡成佛。且佛是何义。道对曰。佛者觉也。

  觉天觉地觉阴觉阳觉仁觉义之谓也。僧曰。是殆不然。所谓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觉圆明。故号佛陀。岂特觉天地阴阳仁义而已耶。是时上特语近侍曰。  吾亦先知仁义是孔子之语。谓佛为觉仁觉义其说非也。道士又持史记诸书以进。

  欲出多说侥幸取胜。帝师板的达癹合师八曰。此是何书。道曰。前代帝王之书。  上曰。汝今持论教法。何用攀援前代帝王。帝师曰。我天竺亦有此书。汝闻之乎。对曰。未也。帝师曰。我为汝说天竺频波罗王赞佛偈曰。天下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当其说是语时。老子安住。道者不能对。帝师又问。汝史记有化胡之说否。曰无。又问。老子所传何经。曰道德经。曰此外更有何经。曰无。道德经中有化胡事否。曰无。帝师曰。

  史记中既无。道德经中又无。其为伪妄明矣。道者辞屈。尚书姚(枢)曰。道者负矣。上命如约行罚。遣近臣脱欢。将道者樊志应等十有七人。诣龙光寺削发为僧。焚伪经四十五部。天下佛寺为道流所据者。二百三十七区。至是悉命归之。

  道教提点甘志泉所据吉祥院其一也。据而弗归。至元十七年夏四月。僧人复为徵理。长春宫道流谋害僧录广渊。聚徒持挺欧击僧众。自焚廪舍。诬广渊遣僧人纵火。且声言焚米三千九百余石。他物称是。事达中书省。辩其诬。甘志泉王志真□伏。诏遣枢密副史孛罗及诸大臣覆按。无异词。志泉志真就诛。劓刵流窜凡十人。仍徵所声言米物。如其数归之僧众。有道家伪经尚存。为言者闻诸皇太子。  十八年九月。都功德使司脱因小演赤奏言。往年所焚道家伪经板本化图。多隐匿未毁。其道藏诸书类。皆诋毁释教剽窃佛语。宜皆甄别。于是上命枢密副史与前中书左丞文谦秘书监友直释教总统。合台萨哩太常卿忽都于思中书省客省使都鲁在京僧录司教禅诸僧及臣等。诣长春宫无极殿。偕正一天师张宗演全真掌教祁志诚大道掌教李德和杜福春暨诸道流。考证真伪。翻阅兼旬。虽卷帙数千。究其本末。惟道德二篇为老子所着。余悉汉张道陵后魏寇谦之唐吴筠杜光庭宋王钦若辈。撰造演说。凿空架虚。罔有根据。诋毁释教。以妄自尊崇。复爱慕其言。而窃为己有。假阴阳术数。以示其奥。衰诸子医药。以夸其博。往往改易名号。传注讹舛。失其本真。文所载符咒。妄谓佩之令人商贾倍利。子嗣蕃息伉俨谐和如鸳鸯之有偶。将以媒淫乱而规财贿。至有教人非望佩符在臂。则男为君相。女为后妃。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刀剑不能伤害之语。其伪妄驳杂如此。留之徒以诳惑愚俗。自道德经外。宜悉焚去(臣)等同辞以闻。上曰。道家经文传讹踵谬非一日矣。若遽焚之其徒之未心服。彼言水火不能焚溺可姑以是端试之。俟其不验。焚之未晚也。遂命枢密副使孛罗守司徒和礼霍孙等。谕张宗演祁志诚李德和杜福春等。俾各推择一人佩符入火自试其术。四人者奏言。此皆诞妄之说。等入火必为灰尽。实不敢试。但乞焚去道藏。庶几澡雪(臣)等。上可其奏。遂诏谕天下道家诸经可留道德二篇。其余文字及板本化图。一切焚毁。隐匿者罪之。民间刊布诸子医药等书。不在禁限。今后道家者流其一遵老子之法。如嗜佛者削发为僧。不愿为僧者。听其为民。乃以十月壬子集百官于悯忠寺。焚道藏伪经杂书。遣使诸路俾遵行之。(臣)盘等闻。老氏之为道也。以清净为宗。无为为本。谦冲以处己。损抑以下人。非有贪欲好胜之事。厥后枝分派列。徒属寖盛袭讹成伪夸诞百出。清净一变而为污秽。无为一变无所不为。如汉之文成五利。致身求仙。恍惚诞幻。帛书饭牛之诈。黄金可成之妄。一但败露。为武帝所诛。三张之徒以鬼道惑众。倡乱天下。为皇甫嵩曹魏所灭。宋王浮昔居上清宝箓宫。与女冠为奸。林灵素自称神霄紫府仙卿。禳大水不验。并为徽宗诛窜而死。迨金末年。复有麻被先生铁笠李二人。以奸谋秘计出入时贵之门。肆为淫污之行。咸受显戮。历代以来。若此之类。不可胜数。追惟祸乱之源奸宄之本。率皆假符箓以神其教。托伪经以警其俗。横肆巧诬倡为诡状。诋毁圣教寇攘内典。固已悖老氏不争不盗之禁矣。及陷刑辟皆是孽自内作。愎将谁咎哉。且夫释氏之教宏阔胜大非他教所拟伦。历百千世。圣帝明王莫不尊崇。东冒扶桑。西极昧谷。水天桂海山河大地。昆虫草木胎卵湿化。有情无情百千万类。皆依佛荫生息动止于天地之间。故天上天下惟佛为尊。超出乎有生之表。归极乎无碍之真。智周三界神妙诸方。泽及大千功用不宰。其大有如此者。慈航所至无溺不援。法雨所沾有生皆润。悯世人之沉沦幻海颠覆迷津。展转多生流连累劫。将使之脱凡企圣蠲弊崇真。故神光破沉晦之门。大觉指无生之路。其仁有如此。何意狂谋辄形妒忌。虽积毁销骨众煦漂山。法体圆成初无小玷。譬如盲人之毁日月。何伤日月之明。井蛙之小河海。奚损河海之大。多见其不知量也。钦惟圣天子。识超四谛道慕三乘。参无象之真空。传法王之心印。所以尊崇之礼。归向之诚。矫百伪以从真。

  黜群邪而归正。有不容不严者焉。况乎笔墨劝淫妖术误世。恣为欺诳鼓荡群愚。

  若不大为改革。则邪说肆行枉道惑众。其如天下后世何。况天下之理。有善有恶。有正有邪。有真有伪。常混然而同处。杂然而并行。自非禀上圣之资。诞生知之性。智出庶物明照群情。则红紫之乱朱。洼淫之变雅。是孰得而辩明之哉。

  由是言之。圣天子匡济真图翼扶大法之功至矣。概诸圣不可有加矣。于以凿含灵之耳目。开正途之荒秽。使般若之光永乎无际劫遍满恒河妙界。延洪圣寿于无疆。衍绵储君之福利。鼎祚于亿万年之久者。庸有既乎是可述也(臣)磐等敬为之书。以贻后人。俾为老氏之学者有所警焉。

  大元至元辩伪录随函序。翰林直学士奉训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臣张伯淳撰。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辩伪录之所云良有以也。洪惟圣朝继天立极论道经邦以佛心子育万方。以正法泽被四海。至元辛卯之岁孟春。大云峰长老迈吉祥。钦奉。

  皇帝明命。撰述至元辩伪录。奏对天颜睿览颁行。入藏流通。原其所自。乙卯间道士丘处机李志常等毁西^5□天城夫子庙为文城观。毁灭释迦佛像白玉观音舍利宝塔。谋占梵刹四百八十二所。传袭王浮伪语老子八十一化图。惑乱臣佐。

  时少林裕长老率师德诣阙陈奏。先朝蒙哥皇帝玉音宣谕登殿辩对化胡真伪。圣躬临朝亲证。李志常等义堕辞屈。奉旨焚伪经。罢道为僧者十七人。还佛寺三十七所。党占余寺流弊益甚。丁巳秋少林复奏。续奉纶旨伪经再焚。僧复其业者二百三十七所。由乙卯而辛酉。凡九春而其徒窜匿未悛邪诸谄行。屏处犹妄。惊渎圣情由是至元十八年冬。钦奉玉音颁降天下。除道德经外。其余说谎经文尽行烧毁。道士爱佛经者为僧。不为僧者娶妻为民。当是时也。江南释教都总统永福杨大师琏真佳。大弘圣化。自至元二十二春。至二十四春。凡三载恢复佛寺三十余所。如四圣观者昔孤山寺也。道士胡提点等。舍邪归正罢道为僧者。爰啻七八百人。挂冠于上永福帝师殿之梁棋间。故典如南岳山之券。为事伪者戒。试尝考之。自大教西来。汉明帝迎摩腾竺法兰二师于洛阳。五岳道士褚善信等。上表讥毁佛法。当时筑坛。以佛道二经梵之。道经悉为灰烬。佛经放光无损。尊者踊身作十八变。有狐非狮子类。灯非日月明之至言。道士为僧者不可胜数。如寇谦之矫妄崔浩惑魏太武而崔浩卒以族诛。昙谟最之挫屈姜斌。斌流于马邑。齐昙显之愧陆修静。唐总章元年法明辨化胡之伪。敕搜聚天下化胡经。抑尝火其书矣。由古而今。历代帝王之制。斯可忽诸。盖世尊等视三界众生犹如一子。弃背大觉。

  是子背其父也。子背其父。是自昧其所天也。且师老子者。道德二篇。以清虚澹泊绝世弃圣立其宗。隐居以求其志。翛然无为尔。今盗名之徒。丛啸党援假立冠褐。峻侈宫观茍世利养。岂老氏之用心哉。况老氏谓大辨若讷。大巧若拙。辨者不善。善者不辩。勿矜勿伐。抱一为天下式。而占毁佛寺。窃经扇化胡之伪。是若拙若讷欤。是善者不辩欤。师老子而违其术。亦复违其自宗矣。若嫡师于老子者。则弗为也。过归末流尔。虽然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兰蕙之于薰莸。旃檀之于秽壤。则世未有舍凤凰麒麟之瑞。兰蕙旃檀之馨。而惬走兽飞鸟之常。薰莸秽坏之垢者。人心天理爱恶之所同也。奈何菽麦未析而甘事于伪妄不实之教。复矜诞其浮辞。侮慢大觉讪毁至圣。而弗惮三途之沦溺乎。斯辩伪录之正名教。造理渊奥推难精明。凛乎抗凌云之劲操。坦然履王道之正涂。而堤备后世之溺于巨浸者。其为言也至矣。盖有伪则辩。无伪则无辩。岂好辩哉。弘四无碍之辩者。迈公之德欤。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我皇金言喻辞曰譬如五指皆从掌出。佛门如掌。余皆如指。信乎王言如丝。其出如纶。明逾日月。坚逾金石。为万世之龟鉴。则斯录岂小补哉。

  (十三)辩伪录序。盖闻五运未形。元无人物之号。三才既立。乃叙尊卑之名。肇分六爻始画八卦。其有书契定乎训章。凤篆龟图金縢玉字。百家之异辙。  万卷之分区。虽理究乎精微言殚乎物范。纪情括性。未出乎域中。原始要终。讵该于化内。况乎法身无相。高超于象帝之先。真谛绝称。迥出乎思议之表。英猷茂实代有人焉。如意者。俗姓乎延氏。太原人也。世传缨冕。累叶播迁代郡。因为家焉。九岁落绀。随师请业。玉离荆岫。价重之德弥彰。桂生幽岩。馨香之风远递。阿师内穷三藏之奥外核九流之源。名冠于中华。声闻于朝野。运谈天之口。施不世之才。郁郁间绮锦之文。雄雄耸凌云之气。班马之珠玉。未可同年。

  顾陆之文章。宁堪并驾。至若庄生墨生之学。黄老李老之书。三清谤道之文。十异九迷之录。混元隐月之秘。灵宝赤书之仪。焕若胸膺。明犹指掌。加以禅参于五派。傍阅于群书。既有雄才特专著述。运思之外汲引无穷。挫邪则有吼石之功。扶正则具鞭尸之德。固以才侔安远学迈生融。实觉海之龙鳞。乃佛门之柱碍。切见全真道士者。丘处机李志常史志经令狐璋等。学业庸浅识虑非长并为。

  鄙辞排毁正法。击兹布鼓窃比雷门。使中下之流咸生邪见。钦奉薜禅圣明皇帝发大悲心。愍其盲瞽恐堕泥犁。敕令制斯论耳。震荡法海摧彼词锋。碧鸡之锐竟驰。黄马之骏争骛状鸿炉之焚纤翼。犹炎日之炼轻冰。负胜之俦于斯可见。暂归慈定已破魔军。至元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复钦奉先皇帝圣旨敕令天下伪经一时焚尽。由是佛日重晖于碧汉。法云广布于阎浮右如意所作文赋注解。四经序。韩文别传。性海赋等。在世已传。然兹论五卷二百余纸。穷释老之渊源。分邪正之优劣。盖唱粥高而和弥寡。深可愧焉。余文惭绮丽学匪通圆。睹斯论之嘉言。钦吾皇之鸿护。不胜手舞勉为斯引。辄以藤绠联彼圭璋。庶博雅君子详其致云尔。大云峰住持袭祖沙门雪溪野老贵吉祥。  大都道者山云峰禅寺住持如意祥迈长老。奉敕撰辩伪录五卷。其略云。妄立天尊伪(化云。道者万化之父母。自然之极尊于此幽玄微妙之中而生空洞。空洞者。真一也。真一之气化生之后历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乃化生上三气。三气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合成德共生无上。乃虚皇天尊。又历如上岁数。

  乃生中三气。三合成德乃生玄老。即元始天尊也。又历如上岁数。乃生下三气。

  三合成德共生太上。即太上道君也。自后又一气复生三气。每气相去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三合成德共生李老君。虽四圣相次各不相因。谓之独化。老君生后乃生五运谓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老君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故能分布清浊开辟乾坤)

  辩曰。盖闻龙图鸟篆之文。龟书科斗之典。玉版玉谍之记。金縢金匮之书。  秦汉魏晋之章。宋齐梁陈之简。记事记史直笔直言。靡睹虚皇之名。不闻元始之号。安有手执玉圭。身挂黄褐。顶垂皓发。头戴金冠。别号天尊。高拱三清之上。独称教主。统御九华之宫。纵有天尊之名。并是偷窃佛语。古今称佛名为天尊。不关道君之事。窃他美称妄自尊严。取信通人。斯言谬矣。案列子及易钩命诀。皆云。天地未生之前。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有太极。说者咸云。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太极者。质形已具混沌未分也。太极之后乃生两仪。谓之天地。夫名从实生。实从名起。名实既着。其道乃行。太易之前。沓然空洞。溟溟漠漠。本绝音容。何得谩张九气妄生四人。虚上生虚。似敲空而求向。伪中起伪。如趁影之寿踪。岂不思。既立其名。须有其体。既立其体。须有氏族。且道虚皇元始谁人所生。氏族何起。居在何处。若有源系出在何书。若无来由。即是虚设。又空洞之前。本无岁数。今标岁数愈见虚张。盖数目起于伏羲。甲子唱乎皇帝。将今记古。颠倒何多。且上之三尊。为有形耶。为无形耶。若是有形。不在太易之上。

  爰从父母而生。须有年代时处姓氏名字。前云三气共德而生。则是以气生气。与气不殊。何有形名。若是无形。本无名位。下第七化乃云。老君以上皇元年九月二日。出游西河。遇元始天尊。乘八景玉舆。驾九色玄龙。群仙导从。手把华旛。师子白鹤啸歌邕邕。同会西河之上。授老君洞玄玉符。此是谁耶。进退两求。并无准的。则知海枣虚谈有名无实。雕冰镂雪枉废词章。山海之所不收大荒之所不载。庸愚巧饰。何足信哉。老君衰周之柱史。诳云混沌之祖宗。避周乱而过函关。妄云天地之父母。既自语之相戾。何函矢之相攻。掩耳偷铃。欲隐弥露。道德章云。吾有三宝。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君献胡王妻子。与胡兵格战。何有慈乎。乘玉衡之舆。坐金阙之内。披九色离罗之衣。荫九光偃鹤之盖。何有俭乎。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为万道之先。作元气之祖。观混沌之未判。视清浊之未分。为帝王之师。作天地之母。何有不敢为天下先乎。辽阳高宪。字仲常。游东京白鹤观。见三清像指其右曰。此何像也。观主对曰。老君像。曰何代人。曰周定王时。又指左曰。此何像也。主曰。道君像。

  曰此何代人。住仓惶未答。宪指中尊曰。且饶这元始天尊。闻者传以为笑。

  创立劫运年号伪(第三化云。始则太虚之气。其气相击往来乱射。经百亿万气之后。其气方慢。往来流行为自然之气。此偷佛书世界初成风轮下旋之事也。  又号弥罗万梵之气。又经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亿。气之后。结吉祥之气成一圣人。自号元始天王。同时生五老五行之主。其劫号延康。年号龙汉。又经如上气数。乃生道君。时劫号赤明。年亦号赤明。同时生九老。分为九天。又经如上气数。方生老君。劫号清运。年号上皇。时生八公。又立五运太易太初等。老君乃以阴阳二气结。为混沌。而分布天地万物始备矣)辨曰。盖闻班固律历之志。史记天官之书。皇甫谧之帝年。陶隐居之帝纪。未闻五运之前先有年号。三气之内虚立劫名。既清浊之未形。只是洪蒙一气何有老君元始五老九天。虽窃佛主劫之名。而不晓成坏之数。梵云劫波此云时分。时虽长短皆立劫名。错谬梵言迷惑体相。释教未来。此劫但有劫杀劫贼。故许慎说文云。以兵愶人曰劫。又鲁将曹沫。劫桓公于坛上。求所侵地。此则逼夺名劫。岂有劫运之言乎。今陈此言妄窃见矣。夫名位既有年号斯张。将以率领万方整齐四海混同九有同一车书。天子至尊得建年号无名位者不敢立焉。孔子虽然删书定礼分辨君臣。以无贵位止号素王。矧乎老聃周之柱史臣子之列。而草窃帝王。妄建年号哉。况轩皇之前本无甲子(黄帝臣大挠造甲子)汉武之代始建年号(武帝始立年号)将古标古亦何伪乎。或曰。老子生于天地之前。别立年号。有何乖违。答曰。既在天地之上。乃是太易之前。世界未形。君臣无迹。杳然空寂。唯一溟蒙。建立年号统领谁人乎。明知偷佛庄严贤劫星宿之意。而立此延康赤明青运之目。彼明三世。此约一时。正同山^8□偷。王衣物。迷惑颠倒上下失次尔。下去老子生于天岗李谷字曰光明。则在三皇之后。何得老君以阴阳二气结为混沌而分布天地耶。首尾两端穿凿见矣。

  开分三界伪(第五化云。天地有形之大者。太上老君乃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故能分布清浊开辟天地。运玄元始三气而成天。上为三清三境。即始气为玉清境。元气为上清境。玄气为太清境。又以三清之气。各生三气。合成九气。  而为九天。第一郁单须天。第二上神寿无量寿天。第三梵蓝须延天。第四寂然兜术天。第五波罗尼密不桥乐天。第六洞玄化应声天。第七灵化梵辅天。第八高虚清明天。第九无想无爱天。此之九天各生三气。每气为一天。合二十七天通此九天为三十六天。则三界四民上极三清。是其数也。初下六天为欲界。一太黄天。

  二太明天。三清明天。四玄胎天。五玄明天。六七曜天。次一十八天为色界。一虚无天。二太极天。三赤明天。四荣华天。五曜朗天。六皇笳天。七灵明天。八端靖天。九光明天。十极瑶天。十一元载天。十二太安天。十三极风天。十四始皇天。十五太皇天。十六无思天。十七阮乐天。十八昙誓天。次四天为无色界。  一霄庆天。二元同天。三妙成天。四禁上天。此二十八天。名为三界。此上又四天名为种人天。一常融天。二玉隆天。三梵度天。四贾奕天。此四天超出三界。  又云。上三天为三清境。一曰太赤天。二曰虫余天。三曰清微天。最上曰大罗天。包罗诸天极高无上。玄都玉京镇于其上。三尊所处焉。又太霄隐书云。大道君治在五十五重无极大罗天中玉京之十。七宝玄台金林玉机金童玉女之所侍卫。  住居在三十三天三界之外)

  辩曰。详夫蛇躯(伏羲)牛首(炎帝)之书。龙师(太^5□)凤纪(少^6□)之典。谈天(邹衍)论天(黄缭)之诰。括地(地志)舆地(地图)之图。

  甘氏星经张衡灵宪。不说三清之号。匪闻大罗之名。并是依傍佛经改头换尾。采他名相妆缀己书。且道教之宗源起黄帝。而老子涓子列子庄周鹖冠尹文。派为道教。诸子所谈并无说天之事。唯是张道陵所集灵宝经中。始说三十二天。效佛神咒而作蜜言。自后道书牙相鼓唱。空枝引蔓唯诳下俗。佛教未来。云何不说。释经广布始唱斯名。明名修静增加。三张妄阐。狗偷鼠盗何足贵乎。尔雅之立四号约于四时。太玄之说九天准于九有。不似道家虚加数目。天本定体何有少多。今各说不同。显知妄立。案佛经三界。三业所感。总二十八。欲界有六。色界十八。无色有四。具胜妙欲名为欲界。形色超绝名为色界。根识两忘名无色界。越此而去名出生死。舍分段之后身。绝形名而无寄。安有玄都之境。玉京之山。金童玉女交杂之事。琼舆碧帐之饰。妄窃不真。于斯见矣。试问道士三界从何而来。何功所感释名辨相全不能知。且道宗极致惟尽升天。灵宝幽微秖贪羽化。难逃四相讵免五衰。泛业浪以漂沈。随生死而轮转。纵茫茫之业识。积浩浩之苦源。长往不归。良可叹息。郁头蓝弗是其验欤。

  随代为帝王师伪(第十一化云。老君在伏羲时。号郁花子。说元阳经。教伏羲。叙人伦画八卦。在祝融时。号广寿子。说按摩通精经。教以钻木出火。陶冶为器。在神农时。号大成子。说太乙玄精经。教以播种五谷。采和诸药。在神农时。号广成子。教以抱神守静之道。在少昊时。号随应子。说在敬经。教以鸟官为理。分布九鸤以统百司。在颛顼时。号赤精子。说微言。帝喾时。号录图子。  说黄庭经。帝尧时。号务成子。说宣化经。帝舜时。号尹寿子。说通玄经七十卷。又说道。德经八千二百。卷夏禹。时号真行。子说元始经六十。卷殷汤。时号锡则。子说长生经二十。卷周文王。时号变邑子。说赤精。经教以仁孝之。道乃至。云上古之君皆受教于老子。然后造作群物也)  辩曰。夫贤之与圣名位不同。古哲今人出处各异。庄周云。万世之后一遇大圣。犹旦暮遇之。此明圣人出世表瑞协祥。应千年之期。膺适时之运。孤标特秀迥出常流。故得帝王师之诸侯礼重。万载一遇尚为旦暮。岂有随代而出现乎。夫李耳者退静之士。史记称为隐君子也。避乱过关葬于槐里。潜身柱下。本是人臣。位不躐于上阶。名未厕于台辅。何乃擢君圣地为帝王师。譣诐不经骇人耳目。培塿要齐于嵩华。孰肯凭焉。潢洿拟广于沧溟。终难信矣。岂有开辟之后万亿余年中间别无一人拔萃唯有老子为帝王师乎。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孔子春秋丘盟明语。百家异说九流杂谈。并无老子为师之语。唯是后代无知道士。妄撰斯言。欲使老子独高群圣。美则美矣。伪且伪焉。且伏羲神农皆有圣德。轩皇尧舜并号明君。或幼而能言。或生知妙道。讵假老子教之。然后造作群物乎。况书传所记。古史所明。燧人钻火伏羲画卦。炎帝播耨。女娲造篁。黄帝作宫室。轩冕乐有咸池。颛顼作六英。尧有大章。舜有大韶。及作围棋。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武王有下武。鲧作城郭。蚩尤作兵器。岐伯造医。俞附脉经。

  伶伦制律。隶首作算。容成作历。大桡造甲子。奚仲作车。曹胡作衣。伯余作裳。于则作履。共鼓作舟楫。巨挥作弓。夷牟作矢。黄雍父作杵臼。孟庄子作锯。赵武灵王作靴。苏威公作篪。暴辛作埙。后稷之孙叔均作犁。蒙恬作笔。蔡伦作纸。夏昆吾氏作瓦。此皆各有其主。群书所明。何得自矜览为我造。又周易系辞孔子所述。列明古帝制造之事。如云包羲氏之王天下也。观象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纲罟。以畋以渔。盖取诸离。神农氏为耜为耒。以利天下。日中为市。交易有无。乃至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如此历陈法易造物。不言老子所造也。窃功业标为己能。炫名自高。君子不忍。又云。老子在尧时为务成子者。案后汉应劭风俗通云。东方朔是太白星精。黄帝时为风后。尧时为务成子。

  周时为老聃。在越时为范蠡。在齐为鸱子。此则务成子乃东方朔。非干老子明矣。何得妄加钩引称老子为人师乎。案鲁哀公问于子夏曰。五帝三皇皆有师乎。

  子夏曰。有。臣闻皇帝学乎太真。颛顼学乎绿图。帝喾学乎赤松子。尧学乎尹寿。舜学乎务成跗。禹学乎西王国。汤学乎威子伯。文王学乎铰时子斯。武王学乎郭政。周公学乎太公吕望。上之所叙文极分明。而言老子随代为帝王师。何出言之狂悖哉。巧言如篁颜之厚矣。且老子衰周柱史史有明文。本是人臣。返为上古帝王之师。履冠戴屦何颠狂之甚乎。又上文云。上古之君皆受教于老子。则桀纣之不作。幽厉之无道。秦王之凶暴。王莽之纂逆。亦老子之所教也。既然如是。则老子为悖逆之魁首。巨猾之元匠。不忠不孝。老子之所生。不义不仁。老子之所主。为人师者。不亦惭乎。老君既说随代为师。而秦汉之下至于金朝。偏无一现乎。今既无矣古亦虚焉。且汉文恭俭孝武英明。孝明达礼乐之情。孝章优儒雅之道。魏文帝风流文藻。晋世祖明达宽仁。宋文帝致治升平。梁武帝文武兼备。随高祖混同四海。唐太宗混一车书。此时不俟老子之化。而皆金声玉振。则知牵合巧会枉费词章。秪可诳于闾阎。难可信于达士。嫫母加粉见者愈嗤。邻女效颦乡人不贵。

  老子出灵宝三洞伪(第九化云。太上老君以中皇元年三月一日。于玉清天金阙上宫。撰集灵篇以为宝经三百卷。符图七千章。玉诀九千篇。老君于上三皇时出为万天法师。又号玄中法师。当龙汉元有。授上三皇洞真经一十二部。以无极之道。下教人间其时人寿九万岁。于中三皇时。号有古先生。当赤明元年。授中三皇洞玄经一十二部。行无上正真之道。以化于人。其时人寿六万岁。于下三皇时。出为师号金阙帝君。当开皇元年。授下三皇洞神经一千二部。以太平之道化人。其时人寿一万八千岁。夫洞真洞玄洞神名一十二部。合为三十六部尊经也)

  辩曰。夫仲尼入梦。十翼之道始宣。伯阳过关。二篇之教方阐。有名为万物之始。无名为天地之先。混徼妙而同玄。惊宠辱而一致。谷神不死久视长生。挫锐解纷谦卑自牧。此老氏之旨也。自余教典皆是伪书。制杂凡流唯尚夸竞。采傍佛语换体安名。拟三界而立三清。仿三大而立三洞。虚劳纸墨妄饰词章。何以知之。汉时张道陵造灵宝经。王褒造洞玄经。吴时葛孝先造上清经。晋时王浮造明威化胡经。鲍静造三皇经。后改为三清经。齐朝陈显明造六十四真步虚经。梁时陶弘景造太清经。随末辅惠祥。改涅槃为长安经。后事发被诛。案甄鸾笑道论云。道家妄注诸子三百五十卷为道经。如此详之代代穿凿人人妄制。采他佛教标为道书或言仙洞飞来。或言老子再现。群贤不睹道士独传。欺上□时君不惧朝宪。故唐琳法师对太宗皇帝云。若据肃温众议道家。止有道德二篇。如依汉明校量。便应七百余卷。约葛洪神仙之说。仅有一千。准修静所上目中。过前九十。

  又检玄都目录。转复弥多。既其先后不同。显知后人妄制增加卷轴添足篇章。依傍佛经改头换尾。或道名山自出。时唱仙洞飞来。何乃黄领独知英贤罕睹。典籍不记书史无闻。试问当今道士推勘后出之经。为是老子别陈。为是天尊更说。若也更说。应有时方师资传授。为是何年何月何邦何代。若在天上而说。何人传来。若在西域而谈。何人译出。如其有据。容可流行。若也妄言。理须焚剪。又汉晋之代。僧号道士。寇谦得志僣冒其名。今称法师愈为矫节。法师之号源出佛经。万卷百家本无此语。且为法之师。名为法师。法即是师。名为法师。名义不知。妄安己号。按贤劫已来有三佛出。初佛出时人寿六万岁第二佛。出时人寿四万。第三佛出人寿二师。何乃改彼三皇妄合其数。又前说云。上三气中而有龙汉赤明之号。是时五运尚无但唯一气。何有三皇之君人寿之数乎。上古纵有五龙四姓九头十纪。亦无三皇建立年号。试问龙汉赤明上皇开皇。谁君之年乎。若言有说。史无明文。若言无凭。不可妄立。扣其两端竟无一是。又伏羲之前文字未有。何出三洞灵宝之篇乎。又十二部名源出佛经。一代时教类分十二。道家名义不知何以妄着己典。如琢美玉拟作甑窐。虽受劬劳智者见诮。

  游化九天伪(第二十六化云。是时老君于青羊大会引尹喜冉。冉升空。初至第一天。见波利天帝。乘九光元灵之舆。荫七元交晨之盖。建五色摄魔之节。金童玉女九万人。迎老君八大有宫。请问自然之道。如是摩夷天。楚宝天。化应天。不侨乐天。兜率天。烦延天。禅善天。郁单天。随处天。帝皆与金童玉女迎礼老君。请问法要。所到天宫皆设琼浆碧醴丹液流萧薰羞八彻灵芝珍果)

  辩曰。昔我世尊初成正觉。不离道树而赴诸天。一身不分而遍一切。即多而一。即一而多。犹如素月流空影分众水。大块噫气万窍怒号。大事咸周远近无隔。无心顿应岂正九天伯阳周之枉史。尹喜函谷关吏。身居下位。难等圣踪。欲为己德。盖善窃者。鬼神不觉。既为人知。非是好手。离欲而获轻举。禅定而感神通。老子既无此功。何以升于天上。昔列子居郑。夫妻相忘。耳目不分。翛然绝寄。心凝形释。骨肉都融。然后身如槁叶随风。东西万里须臾过旬乃返。而庄周讥云。犹有所待。矧乎老耳。不绝妻子(老子之子名宗。宗之子名注。注之子名官。侍魏文侯)未逮形亡。过关乘薄軬之车。道经垂有身之患。讵可升天履雾驾鹤乘云。拟效牟尼衿为己胜。且布施而获大福。持戒而感生天。汝尚不达斯由。安能为天说法。欲界本六。妄云九天。初禅纯男。而云玉女。勾虚阐伪巧说多端。且初禅已上。禅悦为食。定生喜乐舍念清净何用琼浆碧醴兰羞八彻乎。将谓天上同于人间。羡酒肉之薰膻。争鱼臭之秽浊。喻乎鸱耽死鼠为便凤凰同。□盗听不真。请杜臆说。穷乡多怪。曲学多辩。斯言信乎。

  偷佛经教伪(第三十化云。胡王见太上徒众甚多。疑是鬼魅。遂积薪焚之。

  火起冲天。老君放身光明。火中为王说金光明经。胡王益怒。纳之大镬煮之三日。老君镬汤之中。莲华涌出。坐莲花上。说涅槃经。又云。老君使尹喜为佛。

  与胡王为师忏悔三业六根五逆十恶。乃说五戒十善。并四十二章经)

  辩曰。夫麒麟斗而日月亏。鲸鲵死而彗星现。铜山崩而洛钟应。葭灰缺而月晕残。盖感应之道交。故机教之相扣。人心渴仰法雨芳菲。沃彼情尘开他蒙昧。

  故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此明待问而说也。况乎圣人设教权变多方。岂使他人起怒自授焚溺。全无^2□^2□。强与他言。岂知虚往实归之道哉剜刻字样巧合经名。既坐火焰上说金光明经。坐莲华上说莲花经。则道德二篇坐于道路而说。洞玄三部元在水洞而谈。此既不然。彼云何尔。且金光明性相通显。法华经破权归实。涅槃经明佛性真常。四十二章群经集出。不穷根蔕盗听妄谈。唯口起羞出何容易。难惑上智只诳下愚。又上经既是老子所陈。道士应宜依而学。佛何乃合气为道。专讽灵宝。试问三经文明何义。道藏既不收摄。道士又不通明。偷大圣之至诠。为老君之极唱。正符涅槃盗牛之喻。又同瞽者误入金穴。难得其宝未知何用。又曰。忏悔三业至年月斋法。若如是者。道士应通。且问忏悔是何语言。今此忏悔。为事忏耶。为理忏耶。约功德门而灭罪邪。约逆生死心而灭罪耶能忏之心宜有几种。所忏之罪何处安排。忏悔二字由尚罕知。则三业六根五逆十恶。戒善之轨年月斋名。决不晓达。若是老子所说。道士应合备。知既然一字不通。显知偷佛妄说。此同窃贼人物被主认着。犹不招承。更生拒辩。焚经火板方乃惭惶。君子悔前不至如此。

  老君结气成字伪(第八化云。圣纪经云。太上老君。昔于龙汉之年。从元始天尊。于中央大福堂国。说灵宝十部妙经。出法度人。又于东极大浮^7□国。出法度人。以紫笔书于空青之林。又于南极禅离界。以火炼真文莹发字形。又于西极卫罗世界。北极郁单国。皆出法度人。老君以五方真气之精。结成宝字。大方一丈。八角垂芒。为云篆之形。飞乌之状。以立文章。又云。坟典自我而出。经籍自我而生也)。

  辩曰。夫子字之聿兴爰从上古。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藉生焉。故有青丘紫府三皇刻石之文。绿检黄绳六甲灵蜚之字。后有苍颉。因而增制。大篆起于史^8□。小篆兴于李斯。飞白创于蔡邕。隶书变于程邈。秦书八体汉字六形。瘦金堆金。垂云垂露。蔡叶龙爪颜体坡书。皆循古以增成。近代而改制。岂假真气而结。何关老子传来。掩窃他能炫卖己德。

  放舒白眼不耻清流。上云。龙汉起于初气。何有老子而生。既言紫笔书林。乃在蒙恬之后。牵今引古。欺我贤人。孔安国云。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易则三圣方定诗则群英之言。春秋孔子所修。礼则周公所定。尔雅周公所纂。国语丘明所述。刘熙释名。

  许慎说字。埤苍广雅。桂苑珠丛。顾野王之玉篇。陆法言之切韵。各有源系。非干老聃而言坟典自我而出经籍自我而主。荒唐谬谈侮弄明哲亦犹相如上林说。卢橘夏熟。杨雄甘泉赋。玉树冬菁。听其言则洋洋美耳。究其事则杳杳空传。矧乎国名虚设。妄采他书。大福堂。改大堂而取名。东浮黎。彷扶桑而立号。南禅黎。革重黎而标字。西卫罗。窃于迦维罗卫。北方全收郁单越名。十洲所不收。

  神异所不摄。地理无所纪。括地绝形名。空阐五车了无一实。偷铃掩耳斯之谓与。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一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