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甘肃回民米喇印、丁国栋为首的抗清运动

  1648年(顺治五年)三月,甘肃回族将领米喇印⑤、丁国栋等发动反清起义①,连克甘州(今张掖)、凉州(今武威)、肃州(今酒泉),清朝甘肃巡抚张文衡、甘肃总兵刘良臣、凉州副总兵毛镔、肃州副总兵潘云腾、甘凉道林维造、西宁道张鹏翼等都被擒杀。接着引兵东进,攻破兰州,杀同知赵冲学、知县赵翀;连克临洮、河州(今甘肃临夏)、洮州(今甘肃临潭附近)、岷州(今岷县),围攻巩昌府(府治在今甘肃陇西),义军声势大振。清“庄浪道范芝失印、失城,潜藏山穴”,肃州道等官下落不明②。清政府在甘肃的统治几乎全部瓦解。义军乘胜南下青海,进攻大通,“威胁湟中”(今西宁市),被清军击退③。参加米喇印、丁国栋领导的反清运动的回族百姓很多,史载:“临洮、兰、岷、洮、河诸回皆叛应,连陷郡邑”④,反映了甘肃等地的回民对清廷的暴虐统治严重不满。米喇印、丁国栋起兵的时候,“拥立伪延长王朱识■,煽惑人心”①;尽管朱识■不久就被清军擒杀,却表明甘肃的反清运动也是以恢复明朝为号召的。从清方奏报文书中还可以看出参加米喇印、丁国栋起义的有不少汉族百姓,因此,不能归结为单纯的回民起义,而是全国抗清浪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清廷得报后,在这年(1648)四月派固山贝子吞齐(即屯齐)为平西大将军,同固山额真韩岱(即汉岱)领兵前往甘肃征剿②。陕西总督孟乔芳“恐道远劳师糜饷,密疏止之”③,吞齐、韩岱的军队后来留在山西大同归英亲王阿济格指挥④。孟乔芳调部将马宁与驻防西安满军户部侍郎额塞(即额色)统兵进剿。闰四月二十二日清军攻克洮州。二十四日,满、汉兵会集兰州,大举攻城;义军战败,米喇印、丁国栋“率败残人马焚桥西遁”,兰州失守⑤。清军乘胜追击,五月二十七日追及于水泉(约为今甘肃永昌西之水泉子),米喇印领兵迎战,不幸遇难⑥。余众在丁国栋、黑承印率领下退往甘州、肃州。八月,清署甘肃总兵张勇、副将马宁等包围甘州,相持至1649年(顺治六年)正月,清兵攻占甘州①,丁国栋等扼守肃州。不久,肃州也被张勇、马宁等部攻破,丁国栋、黑承印等人都被擒杀②。震惊关陇的回族首领发动的反清起义遂告失败。

  ⑤ 据顺治三年正月清陕西甘肃总兵刘有实揭帖,甘镇“明时旧设有义勇前锋一营,尽皆土著■(回)兵。即以土官■■(回回)都督米喇印统领,其兵马粮刍且系自备,是以向来抚镇递相劄委参将职衔。……喇印胸怀寸赤,勇冠三军,且系世袭土官,亦非劄委流职可比”,可知米喇印是甘州世袭土官,由明、清朝廷授予武职官衔。

  ① 米喇印等人的起兵反清据乾隆四十四年《甘州府志》卷三记载是因为巡道林某(当即林维造)是明朝巡抚林日瑞的侄儿,日瑞死于大顺军攻克甘州之役。林维造仕清,严治“闯贼余党”,因而激变。可能米喇印、丁国栋等都曾出任大顺政权武职。起兵的时间据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奏报是“乘调兵下川之际,遂行作乱”(见《清世祖实录》卷四十一);《甘州府志》卷三说成是“会调兵征湖广茅卢山”,大误,征茅麓山是康熙元年至三年事。

  ② 顺治五年六月陕西巡按王世功“为铨补抚、道重臣以资弹压事”揭帖,见《明清档案》第八册,A8—171号。参见乾隆十四年《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武威县志·地理志·星野》。

  ③ 乾隆十一年《西宁府新志》卷三十一《纲领下》。

  ④ 《清史列传》卷七十八《马宁传》。中华书局1987年排印本第六五○八页标点稍误,作“临洮、兰岷、洮河诸回皆叛应”。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满汉名臣传》第四五○四页《马宁传》沿袭其误。“兰岷洮河”乃指兰州、岷州、洮州、河州四地。

  ① 《清世祖实录》卷三十八。按明代宗藩命名规定,“识”字辈为第一代肃王朱模的八世孙。

  ② 《清世祖实录》卷三十八。

  ③ 魏源《圣武记》卷七《国朝甘肃再征叛回记》。

  ④ 《清史列传》卷三《汉岱传》、《屯齐传》都说二人受命出征时“会总督孟乔芳已击斩米喇印、丁国栋”,故未行。实际上丁国栋被擒杀是一年多以后的事。

  ⑤ 顺治五年五月十八日陕西甘肃巡按试监察御史王世功题本,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三本,第二二六页。

  ⑥ 顺治五年六月陕西甘肃巡按试御史王世功揭帖,见《明清档案》第八册,A8—171号。

  ① 顺治六年二月二十七日署甘肃总兵张勇塘报,见《明清史料》丙编,第八本,第七一一页。

  ② 《清世祖实录》卷四十六。按,道光十三年《兰州府志》卷六《兵事》记:“顺治五年三月,甘州回民米喇印等反临洮,回党应之,杀城守游击及生员李文炜等,焚掠连旬。总督孟乔芳帅总兵王思谦等与战于金县川,大破之。遣游击张勇复临洮,斩贼首土伦太,生擒丁国栋、黑承印。秋七月,……余党悉平。”给人印象似乎丁国栋等五年三月起义,七月间即已被清军扑灭,时间和地点均误。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