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
国学书库
古籍在线
影印古籍
全文检索
古籍书目
二十四史
国学精选
明清实录
白话译文
诗词
汉语
汉语字典
部件查字
汉语词典
成语词典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字形演变
甲骨文
金 文
书法
书法大师
书法字帖
印谱查询
历史
人物
典故
地名
事件
年号
姓氏
民族
官职
知识
地图
其他
中医中药
对联大全
丛书检索器
十三经索引
家谱族谱
墓志数据库
会员
古籍
国学书库
古籍在线
影印古籍
全文检索
古籍书目
二十四史
国学精选
白话译文
诗词
汉语
汉语字典
部件查字
汉语词典
成语词典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字形演变
甲骨文
金 文
书法
书法大师
书法字帖
印谱查询
历史
人物
典故
地名
事件
年号
姓氏
民族
官职
知识
地图
其他
中医中药
对联大全
丛书检索器
十三经索引
家谱族谱
墓志数据库
会员
书库
四库
影印
诗词
字典
词典
人物
典故
书目
书法
首页
国学书库
老子王弼注
第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將欲除強梁,去暴亂,當以此四者。因物之性,令其自戮,不假刑為大,以除將物也,故曰微明也。足其張,令之足而又求其張,則眾所歙也,與其張之不足而改其求張者,愈益而已,反危。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利器,利國之器也。唯因物之性,不假刑以理物,器不可覩,而物各得其所,則國之利器也。示人者,任刑也。刑以利國,則失矣。魚脫於淵則必見失矣。利國器而立刑以示人,亦必失也。
前一:第三十五章
后一:第三十七章
每日一字一词
每日一字:𣸂
每日一成语:刮骨抽筋
每日一词语:正儲
每日一诗词:赵仲瑜小景二首
热门古籍
朝野遗记
苕溪渔隐丛话
劉氏菊譜
南越笔记
东朝纪
东征纪行录
闽川闺秀诗话
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