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四之三

  列傳

  二十九

  三十

  二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四十七

  四十八

  四十九

  五十

  五十一

  五十二

  五十三

  五十四

  五十五

  五十六

  五十七

  五十八

  五十九

  六十

  ·二十九·

  賚塔

  拉哈達

  席卜臣

  ·賚塔

  賚塔,那穆都魯氏;滿洲正白旗人,康古里第四子。年十四,授三等侍衛;坐事,免。

  崇德時,從伐明;圍錦州,擊松山、杏山敵兵,屢有斬獲。攻新城、高陽、霸州、壽光、博興,並先登,身中五創;被賞賚,授前鋒侍衛。

  順治元年,從討李自成,敗之一片石,追至安肅、慶都;授巴牙喇甲喇章京。從豫親王多鐸轉戰河南、陝西,頻有功。

  二年,移師江南,克揚州,下江寧,追敗明福王於蕪湖;予拖沙喇哈番。

  三年,從端重親王博洛下福建。明唐王奔汀州,賚塔率師攻破其城;進拜他喇布勒哈番。

  明桂王據湖南;六年,從鄭親王濟爾哈朗進衡州,戰敗明將陶養用、胡一清,克祁陽;復戰敗明將周進唐、王進才及一清,又戰敗明將譚宏,取道州;又戰敗一清及明將焦璉,取全州。累晉二等阿達哈哈番,兼世管佐領。

  十一年,明將李定國犯廣東,從珠瑪喇解新會圍;進三等阿思哈尼哈番,擢巴牙喇纛章京。

  十六年,鄭成功窺江寧,從安南將軍達素討之。比至,成功已敗遁,遂引兵下福建。十七年,戰廈門,師失利;坐免官,奪世職。

  康熙二年,署前鋒統領。擊李來亨等於茅麓山,數戰皆克。八年,擢正白旗蒙古都統。

  十三年,耿精忠叛,遣其將馬九玉,曾養性、白顯忠分三道寇浙江;授賚塔平南將軍,赴援。寇犯金華,遣諸將瑪哈達、雅塔里、拉哈達等擊走之,復義烏、諸暨。精忠王國斌屯金、衢接壤處,為群寇聲援;賚塔與總督李之芳駐衢州。精忠將周列擁眾二萬自常山入,賚塔遣瑚圖要之焦園,俘斬過半。精忠將桑明率眾五萬犯衢州,迎擊,斬級萬餘。十四年,督兵擊九玉,五戰皆捷;又破其將李廷魁,焚所屯木城。康親王傑書軍至衢州,賚塔依例歸將軍印,以都統參贊軍務。時九玉退據九龍山,分萬人扼大溪灘,護糧餫;傑書令賚塔攻之。即夕遣兵涉河直搗九玉營,破之,九玉僅以三十騎遁。遂復常山,率瑪哈達等破仙霞關,拔浦城;又與吉勒塔布敗賊建陽,克之;進取建寧、薄延平,精忠迺迎降。

  其時漳、泉、興化並為鄭錦所據--錦,成功子也;精忠導貝子傅拉塔軍攻錦。十六年,與寧海將軍拉哈達復興化,降仙遊;進討叛將劉進忠於潮州,進忠亦降。康親王傑書奏:仍授賚塔平南將軍,守潮州。十七年,錦將劉國軒入犯泉州,與總督姚啟聖會師赴援;復長泰,戰漳州,破敵。十八年,國軒復入犯;迎擊,敗走。十九年,克海澄,錦還臺灣;授賚塔本旗滿洲都統,守潮州如故。尚之信之降也,仍懷貳志;返廣東,復抗命。都統王國棟首告,詔賚塔撫慰。之信已殺國棟反,賚塔率兵討禽之。

  時吳世璠尚據雲南,大將軍貝子章泰自湖南下貴州;上授賚塔平南大將軍,督滿、漢諸軍自廣西入雲南。賚塔師自田州、泗城道西隆,迭戰皆捷。石門坎者,去安籠三十里,地峻陋;世璠將何繼祖等擁眾拒守。賚塔令諸將希福、勒貝、瑪奇等率師前進,而別與總督金光祖等分兵自間道躡其後。二十年元旦,度賊無備,飭前軍進攻。繼祖等倉卒出禦,後軍攀險上,前後夾擊;遂奪其隘口,復安籠所。繼祖復與詹養、王有功等以二萬人守黃草壩,賚塔督諸軍奮擊,自卯至未,破壘二十二,俘養、有功及其眾千餘,並獲其象、馬。捷聞,上以賚塔自廣西深入,先諸軍至敗敵,溫詔嘉獎。師至曲靖,遣諸將希福、瑪奇、碩塔等分道取霑益、雲龍、嵩諸州及易龍所、揚林城;章泰師自貴州至,兩軍合。未至會城三十里,世璠遣壯圖等迎戰,列象陣;章泰軍其左、賚塔軍其右,自卯至午,賊五卻五進,殊死戰。過金汁河,象反踐,陳亂;師乘之,大潰,進屯城東歸化寺。九月,趙良棟師自四川至,遂合圍。賚塔軍銀錠山,運砲至,晝夜番攻;世璠將余從龍降。詗知糧將罄、人相食,與諸將環而攻之;世璠眾內亂,欲禽世璠以降,世璠自殺。其將夏國相奔廣南、胡國柱奔雲龍州,遣諸將李國樑、希福等追擊之,禽國相,國柱自縊死;雲南大定。二十一年,凱旋;上率群臣郊勞蘆溝橋西,行抱見禮。

  二十二年,以隱匿之信藩下入官婦女,下所司集質;上諭「賚塔有大功,勿以細事加罪」。禮部議請奪官治罪,詔改降級、罰俸。

  二十三年,卒;謚「襄毅」。二十五年,追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子費葉楞,襲。雍正五年,世宗命追封一等公,令其孫博爾屯襲;並諭:『賚塔克雲南,功績懋著。當日因其功過相掩,未予優封;欲使立功之臣,咸知儆惕收斂,不可恃功驕肆。今事歷多年,後人已知鑑戒。用特追封,示眷念舊臣』。九年,定公號曰「褒績」。

  ·拉哈達

  拉哈達,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車爾格第五子。順治間,以侍衛襲其兄法固達三等阿達哈哈番世職。恩詔累進一等,授兵部督捕侍郎,擢工部尚書、議政大臣。康熙三年,授鑲黃旗滿洲都統。

  十三年,吳三桂叛,授鎮東將軍,駐防兗州。甫至,而耿精忠叛,犯浙江;詔往署杭州將軍,與平南將軍賚塔、總督李之芳共籌防禦。賊窺金華,遣副都統沃申、副將陳世凱等擊卻之;復犯臺州,寧波、紹興皆騷動。上命康親王傑書為大將軍、貝子傅喇塔為寧海將軍,統師援浙;拉哈達以都統參贊軍務。十四年,擊處州賊,連下松陽、宣平。

  十五年,從康親王徇福建;精忠降,即導我師攻鄭錦。時漳州、泉州、興化三府為錦所據,遣其將許耀以三萬人偪福州;拉哈達率師擊之,破其壘十四。其冬,傅喇塔卒於軍,授拉哈達寧海將軍。十六年,與賚塔合軍攻興化,克之;其將郭維藩以仙遊降。耀奔泉州,復據以堅守;拉哈達率銳師宵加之。漏未盡,梯入,斬耀及諸偽官;入城,撫定軍民。是時,錦連敗,還廈門;泉州、漳州二府及海澄等十縣皆復,降將四百、兵四千有奇。移師略潮州,叛將劉進忠亦降;乃還守福州。

  十七年,錦將劉國軒陷海澄,復犯泉州,斷萬安、江東二橋,扼長泰、同安諸隘,南北援絕,泉州幾不守;拉哈達駐漳州,詔責其不亟援海澄,趣戴罪赴泉州難。拉哈達議自長泰入,會江漲,軍阻水;侍讀學士李光地方居憂在籍,迺遣使導師出間道,自南靖道漳平、趨安溪,遂薄泉州,圍乃解。國軒築壘濱海東石,地當金門、廈門道;十八年,拉哈達遣沃申攻克之。十九年,與巡撫吳興祚自同安至潯尾,分兵渡海;拉哈達居中,興祚自左、總兵王英自右,並趨廈門。賚塔與總督姚啟聖、提督萬正色、楊捷、總兵黃大來師來會,三面合擊,賊不能支,遂克廈門。復進攻金門,其將吳國俊等迎降;錦與國軒走歸臺灣。詔召康親王還京,命拉哈達與副都統馬思文守福州。

  二十一年,撤滿洲兵還京。追論失守海澄罪,部議降世職為三等,並罷官;上以拉哈達從康親王平福建有勞,留都統任。二十四年,致任。

  四十二年,病卒;卹如制。

  ·席卜臣

  席卜臣,瓜爾佳氏;滿洲鑲白旗人,費英東弟郎格之孫也。事太宗,從上征朝鮮。從睿親王多爾袞伐明,戰於通州,擊敗太監高起潛軍;再從攻錦州,屢戰破敵。

  順治初,從大軍入關,擊李自成,戰於一片石;遂至慶都,敗賊於太原。二年,從英親王阿濟格徇陝西,逐自成至安陸。三年,從肅親王豪格下四川,殲張獻忠。五年,從討叛將姜瓖。敘功,屢遇恩詔,世職至二等拜他喇布勒哈番、官至護軍統領。

  十二年,與都統卓洛等出駐荊州,破孫可望。

  十六年,與安南將軍明安達里援江寧,敗鄭成功將楊文英等,斬馘甚多。

  康熙九年,擢鑲白旗蒙古都統。十二年,加太子少傅。

  十三年,吳三桂反,上授都統赫葉為安西將軍,與西安將軍瓦爾喀等自漢中下四川;十四年,復授席卜臣鎮西將軍,與副都統巴喀德業立同駐西安。尋又命大將軍貝勒洞鄂西討,赫葉歸將軍印,參贊軍務。是冬,席卜臣與赫葉會師攻保寧;三桂將王屏藩拒守,師屯蟠龍山。屏藩出戰,潛遣別將自他道絕流渡,撓我師;我師棄營退,席卜臣引還漢中。上命核諸將罪,赫葉奪職,披甲自效。方軍退,佐領穆舒誓死決戰,將甲上記號付將軍,督兵奮鬥;上聞,超擢正紅旗蒙古副都統,以獎其勇。席卜臣至漢中,值王輔臣叛,棧道絕饟不繼,引還西安;旋召還京。事定,王大臣追論蟠龍山戰敗罪,奪官、削世職;上以席卜臣有勞,免其籍沒。尋卒。

  --以上選自原書卷二六一(「列傳」四一)。

  ·三十·

  趙國祚

  許貞

  徐治都

  唐希順

  陳世凱

  ·趙國祚

  趙國祚,漢軍鑲紅旗人。父一鶴,太祖時來歸。天聰間,授三等甲喇章京。國祚,其次子也;初授牛彔額真,屯田義州。從征黑龍江,取前屯衛、中後所。

  順治初,從征江南,克揚州、嘉興、江陰,皆有功。世職自半個前程,累進二等阿達哈哈番;歷官自甲喇額真,累進鑲白旗漢軍固山額真。

  十三年,加平南將軍,駐師溫州。十五年,授浙江總督。鄭成功犯溫州,國祚督兵擊卻之,得舟九十餘;成功又犯寧波,副都統夏景梅、總兵常進功等督兵擊卻之。奏捷,上以成功自引退,疏語舖張,飭「毋蹈明末行間陋習,罔上冒功」!成功旋大舉犯江寧,督兵防禦。事定,部議國祚等玩寇,當奪官;詔改罰俸。國祚督浙江四年,頗盡心民事。歲饑,米值昂,發帑平糶,並移檄鄰省毋遏糶;民以是德之。

  十八年,調山東,復調山西。康熙元年,甄別各直省督、撫,國祚以功不掩過,解任。

  吳三桂反,十三年,起國祚江西提督,駐九江。三桂兵入江西境,命移駐南昌。耿精忠應三桂,亦遣兵犯江西,陷廣信、建昌;國祚與將軍希爾根、哈爾哈齊督兵赴援。精忠將易明自建昌以萬餘人迎戰,師分道縱擊破賊,逐北七十餘里,克撫州!明復以萬餘人來攻,國祚與前鋒統領沙納哈、署護軍統領瓦岱等奮擊,破之,斬四千餘級。

  十四年,大將軍安親王岳樂請以國祚隨征,報可。十五年,師進攻長沙,三桂兵來犯;國祚擊之,敗走。尋命移駐茶陵。十八年,長沙下,從安親王攻寶慶。世璠將吳國貴據武岡,國祚與建義將軍林興珠督兵力戰,砲殪國貴,克武岡。國祚以創發,乞休。

  二十七年,卒;年八十。賜祭葬,謚「敏壯」。子玥,襲職;自廣東駐防協領,累遷至正紅旗漢軍都統。

  ·許貞

  許貞,字藎臣;福建海澄人。初為鄭氏將;康熙三年,率所部至漳州降,授左都督,駐九江。尋移贛縣;以荒地畀降兵屯墾,號屯墾都督。

  十三年,耿精忠反,遣其將賈振魯、曾若千犯贛州,陷石城、圍寧都,廣信、建昌諸山寇應之,州縣多殘破;貞選所部,得健卒四百,會游擊周球赴援,敗賊於黃地,斬級千餘,獲甲幟、砲械無算,遂解寧都圍,復石城。未幾,賊犯興國;貞馳勦,多斬獲。進攻雩都、瑞金,戰天華山、李芬江、長樂里,屢破賊;克橋頭、五仙、白奇、田產、江頭、上龍、寶石諸寨,降賊萬餘,出難民三萬有奇。巡撫白色純上其功,詔嘉許,加太子少保。總督董衛國請增置撫建廣總兵駐建昌,即以命貞;貞督兵復宜黃、崇仁、樂安諸縣。精忠使誘貞,貞不發書,械其使以聞;予世職拖沙喇哈番。時大將軍安親王岳樂駐建昌,精忠遣其將耿繼善、楊玉太、李懋珠等分屯城外麻姑、三聖諸山;岳樂憂之,貞曰:『賊雖多,易與。請先破一砦』!即夕馳攻蕭家坪,破一砦。岳樂乃督兵自吉安進攻長沙,留滿洲兵五百俾貞守建昌。貞所部僅二千,賊詗守兵寡,攻城,分屯城東南從姑山;貞自將銳卒攻之,直上破壘,賊引卻。麻姑山最峻,賊數萬人屯其上,環山立寨;貞休兵數月,時就山麓操演,賊易之,不為備。十五年春,水發,溪澗皆可舟,賊寨隔水,為浮橋相屬。貞復引兵操山麓,出不意,督兵直上突賊壘;別將舟載薪焚浮橋,一日破六十餘砦,斬其將揭重信等,其眾殲焉。繼善屯二聖山,餘眾分屯沙坪、紅門、梓木嶺;貞復休兵數月,當暑,督兵出攻,肉薄陟崖,大破賊;繼善棄砦走,入杉關。師從之,進克金谿、南豐;復進克廣昌,攻瀘溪。濾溪在萬山中,精忠將楊益茂、林鎮等以四萬人守,隘為之柵;貞督兵陟嶺,援柵以上,焚其壘,遂克濾溪。懋珠寇南豐,貞赴援,擊賊楊梅巖,斬其將王大耀等,進克新城。十六年,懋珠、玉太走入樂安,副都統尼滿、提督趙賴與貞會師進攻;貞出西路,擊賊白石嶺,復樂安,玉太以六千人來降。韓大任自吉安走入樂安,貞督兵擊之;遇於跌水嶺,一日與八戰,走寧都,立木城都湖塹而守。圍之兩月,大任出走;敗之永豐、又敗之黃塘老虎洞,眾死亡略盡,走福建,詣康親王軍前降。十七年,逐賊廣昌,破籐弔、楓樹二寨。二寨地絕峻,貞駐師永安山,與相對;發火器遙擊,焚其寨,乃破之。敘功,進世職拜他喇布勒哈番,擢撫建廣饒吉南六府提督。廣信土賊江機、楊一豹以數萬人屯江滸山,倚險立木城,四出剽掠;貞與總督董衛國分兵進攻,迭克要隘。賊退入雞公山猴子嶺,復襲破之,斬萬六千餘級;一豹走洪山。十八年,貞復督兵自弋陽雙港進攻,屢挫賊,斬一豹弟一虎及其眾二千四百有奇,機、一豹俱竄走;命貞提督江西全省軍務。十九年,逐賊入江滸山,貞詗賊謀夜劫營,令築壘,兵露刃立垣下;別將伏林中。賊至,見垣內刃如林,驚走;伏發,大破之,一豹、機亦走福建降。

  二十一年,自陳乞罷,詔慰留;尋調廣東提督。朝京師,上褒勞備至,加拖沙喇哈番。貞蒞粵十四年,造哨船、設塘汛,晝夜巡邏,盜賊屏跡。三十四年,卒;贈少傅,賜祭葬。

  貞和易,謙抑不伐。馭軍嚴,整戒所部毋淫掠。收城邑,他將議攻山砦;貞曰:『寇亂方烈,民結寨自保,非盡盜也』!止勿攻,全活甚眾;江西民甚德之。

  ·徐治都

  徐治都,漢軍正白旗人。

  父大貴;事太宗,授牛彔額真兼工部理事官。師攻錦州,戰松山、杏山,克塔山,取中後所、前屯衛,皆在行間。順治間,從征太原,自河南徇江南;累遷刑部侍郎兼梅勒額真,駐防杭州,領左翼。徇福建,攻海澄,還定舟山;累功,授世職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加太子少保。卒,謚「勤果」,賜祭葬。

  治都,初授佐領兼參領。康熙七年,擢直隸天津總兵;八年,調湖廣彝陵。吳三桂反,十三年,陷沅州;治都率師赴援。時四川文武吏附三桂,叛將楊來嘉、劉之復應之。治都妻許聞鄰境兵民皆從逆,權以治都令約束將弁、撫慰士卒,並脫簪珥勞軍。會上命治都還守彝陵,來嘉、之復以舟師來攻;治都督兵水陸防禦,擊卻之。來嘉據南漳,分路出犯;治都與襄陽總兵劉成龍會師合擊,所斬殺過半。敘功,加左都督。十五年,來嘉復以舟師來攻;治都循江堵截。總兵廨瀕江,寇舟逼廨,妻許督兵與戰,中砲死。總督蔡毓榮、提督桑額疏聞,具述治都忠奮不顧家狀。十八年,擢提督,以胡世英代為總兵。賊將王鳳岐據巫山,上命治都戒備。治都練水師,修五板船百,令世英領之;而與成龍督兵出歸州、興安、巴東,扼形勢,相機進勦。十九年,師次巫山,來嘉、鳳岐以萬餘人拒守;師奪隘,賊突出,治都揮刃力戰,來嘉棄馬越山走,擒鳳岐,斬三千餘級,克巫山。進向夔州,夔州賊將劉之衛、瞿洪陞以城降;叛將譚洪遣其子天秘、族人圯晉、地升詣軍前請降,繳敕印。上命治都還守彝陵,洪復叛,陷瀘、敘二州;治都與鎮安將軍噶爾漢督兵溯江上,分軍為三隊擊賊,進克下關城。二十年,進向雲陽,屢敗賊。時洪已死,天秘走萬縣;治都復進,復梁山、忠州。敘功,進四級。

  二十七年,湖廣督標裁兵。夏逢龍作亂,據武昌;治都督兵赴勦,至應城與賊遇,力戰卻之,遂駐師應城。賊萬餘環攻,治都分兵內外夾擊,賊大潰,奔德安。逢龍乘北風,聯巨艦二十順流下,見治都水師嚴整,不敢攻;乃登龍川磯,攻陸師。治都督兵迎擊,晝夜鏖戰,斬殺殆盡。逢龍合餘眾泊鯉魚潦,治都令諸將鄭興、楊明錦防賊登陸,而自將水師循江發火器,焚賊舟。逢龍再攻陸師,復戰卻之,斬七百餘級,餘多赴水死,其將胡耀乾等以武昌降。逢龍走黃州,振武將軍瓦岱督八旗兵至黃岡,諸生宜畏生擒逢龍以獻,磔於市;亂乃定。捷聞,賜孔雀翎,予世職拖沙喇哈番。治都師未還,桃源土寇萬人傑為亂,治都妻孔督兵勦平之。三十二年,朝京師,賚御用冠服。三十三年,詔嘉治都功,用孫思克、施琅例,授鎮平將軍,仍領提督事。

  三十六年,卒;贈太子少保,謚「襄毅」,賜祭葬。治都在湖廣十八年,整飭軍紀,民感其惠;為立祠以祀。

  ·唐希順

  唐希順,甘肅武威人。自行伍,補涼州鎮標把總。康熙十三年,王輔臣叛,希順從總兵孫思克進勦河東,轉戰有功。十五年,從圍平涼,破賊虎山墩;希順奮勇爭先,手足被傷。敘功,予參將銜,管提標千總。尋遷守備,偕參將康調元攻復階州、文縣。

  十九年,勇略將軍趙良棟征四川,調希順從軍;遷四川川北鎮標遊擊。時吳世璠將胡國柱等踞關山大象嶺,良棟軍由雅州進勦復榮經(?),賊退入箐口驛,分兵扼周公橋、黃泥鋪諸隘,結五營守險;希順從總兵李芳述及調元等進攻土地橋,連破其壘。抵橋口,選步兵千由間道穿山箐,自山頂下攻,會橋口兵夾擊;賊潰遁,乘夜追襲。次日,復敗賊於黎州,克其城。追至大渡河,奪渡口三,遂復建昌。其冬,從良棟自金沙江下雲南,敗賊於玉皇閣、三市街。

  二十二年,敘功,予左都督銜;累遷臺灣水師副將。

  三十二年,擢貴州威寧鎮總兵。三十五年,聖祖親征噶爾丹,命希順隸西路進勦。自貴州率親丁百馳抵寧夏,大軍已出塞;希順兼程進,與孫思克軍會,破噶爾丹於昭莫多。敘功,予世職拖沙喇哈番。擢四川提督;疏言:『川省幅員遼闊,蠻苗雜處,水陸交錯;提標三營,請視各省提標例,營設兵八百。川省額兵三萬六千,臣清釐積弊,兵額充足,即於原額內酌量營汛緩急抽調。提標兵雖他移,饟仍其舊;標下將備等官材技優長、弓馬嫺熟、又諳蜀中地利,諸如松潘、疊溪等營保題事例,擇員題補充之』。打箭鑪舊屬內地,上以西藏番部嗜茶,許西藏營官在打箭鑪管理土伯特貿易事。三十九年,營官喋巴昌側集烈為亂,侵據河東、烏泥、若泥、嵐州、善慶、擦道諸處,戕明正長河西土司蛇蜡喳吧。總督錫勒達奏請移化林營參將李麟督兵捕治,賊復攻圍烹壩、冷竹關,希順檄各路兵赴化林。密疏聞,上命侍郎滿丕統荊州滿洲兵進勦,並詔希順相機行事。蠻兵五千餘立營十四在磨西面及磨岡等處,希順雪夜渡瀘水,分兵三路進攻:一自子牛攻哪吒頂,一自烹壩攻大岡,一自督兵咱威攻磨西面及磨岡,別遣兵自頭道水登山馳下夾攻。戰五日,各路俱捷,殲蠻兵五千餘,斬喋巴昌側集烈,遂復打箭鑪,喇嘛番民俱降。尋抵木鴉,番目錯王端柱等繳敕印,歸附喇嘛番民萬二千餘戶。捷聞,詔嘉獎。尋疏陳善後事,並允行。

  未幾,以病乞休;命解任調理。四十七年,卒;予祭葬如制。

  子際盛,襲職;入籍四川。

  ·陳世凱

  陳世凱,子贊伯;湖廣恩施人。初附明桂王,為忠州副總兵。順治十六年,川陝總督李國英駐師重慶,世凱來降;授副將銜。

  康熙十年,李自成餘黨劉一虎等以數萬人犯巫山,世凱擊卻之。尋從國英進勦,以功加總兵銜。

  十一年,授杭州副將。十三年,耿精忠反,浙江總督李之芳駐師衢州,令世凱援金華。甫渡江,聞寇犯龍游,即遣兵馳擊,通衢州餉道。既至金華,精忠將閻標自永康、武義來犯;世凱與副都統沃申禦之,發砲擊賊。既復與總兵李榮逐賊湯溪,分兵出賊後,而自當其前;獲所置監軍道徐福龍等。精忠將陳重自東陽、葉鍾自浦江先後來犯,與副都統瑪哈達、石調聲督兵擊之,敗走。援義烏,破精忠將周彪。敘功,授溫州總兵,加都督僉事。精忠將徐尚朝以數萬人逼金華,世凱出城南十二里與戰;寇甫集,大呼陷陳,寇潰奔,逐北十餘里,殺傷過半。尚朝與精忠將馮公輔合,得五萬人據積道山,立木城、石壘;世凱乘大霧進兵,破木城,斬級萬餘,尚朝敗走。大將軍康親王傑書師進次金華,令世凱及瑪哈達、榮規處州。十四年,世凱復永康;進攻縉雲,擊破尚朝兵,克之。精忠將沙有祥守處州,壘桃花嶺拒守;世凱等師三道入,奪嶺,有祥走,克處州。尚朝來犯,三戰破賊,獲其裨將,斬八百餘級;移師徇松陽。從貝子傅喇塔攻溫州;十五年,精忠將曾養性及叛將祖宏勳以四萬餘人拒我師,世凱與提督段應舉奮擊,獲其裨將。詔傅喇塔進征福建,世凱以所部從;擊養性得勝山,破其壘。寇舟屯江山,督兵擊之,師行乃無阻;復雲和、泰順諸縣。精忠降,世凱還鎮溫州。十六年,加左都督,予世職拖沙喇哈番;屢招降鄭錦將陳彬、劉天福等。二十二年,進拜他喇布勒哈番。朝京師,上獎其績,諭「輯兵愛民,毋以功大生驕傲」!賜鞍馬、裘服。

  二十三年,擢浙江提督。上制聖訓十六條宣諭士民,世凱請令將卒一體講讀;並援引經史依類附注,為書三卷,奏進頒行。又奏:春秋祭文廟,宜令武職行禮;下九卿議行。

  二十八年,復朝京師,命還任。以疾未行,卒;遣內大臣佟國維、侍衛馬武奠茶、酒,賜祭葬,謚「襄敏」。子天培,授都司;累遷至浙江提督。世凱勇敢善戰,所向有功;軍中呼為「陳鐵頭」。

  --以上選自原書卷二六四(「列傳」四四)。

  ·二十一·

  沙納哈

  額楚(穆成額)

  沃申

  瑚圖

  傑都

  ·沙納哈

  沙納哈,伊爾根覺羅氏;滿洲正黃旗人。順治六年,從征大同;克左衛先登,賜號巴圖魯,授拜他喇布勒哈番兼拖沙喇哈番,旋署甲喇額真。從將軍伊爾德下浙江,克舟山;進三等阿達哈哈番。移師福建討鄭成功,率師為前鋒,以舟進;俄舍舟登陸,戰失利,面及項中三矢。師退,吏議奪賜號、世職,以受創重免,籍沒、鞭責。頃之,還拜他喇布勒哈番,授西安駐防佐領。已命還京,授參領。

  康熙十三年,精忠叛,出師江西,敗易明於撫州。賊自建昌入,奉希爾根檄,率前鋒兵百,會兩藍旗兵擊卻之。叛將楊富弟楊三與李茂著以萬餘人掠撫州,與護軍統領瓦岱進攻,大捷;三、茂著中箭,墮水死。從岳樂進兵瑞州,寇萬五千人自上高扼會浦;與桑額疾擊之,克上高。阮國棟據新昌北山,復與諸將會擊,斬四千餘級;新昌亦復。進規萍鄉,三桂將夏國相等以一萬三千人據來龍山,結寨十二;師環攻之,賊敗潰。沙納哈截殺之,脫者僅四百。十八年,兵進次湘潭,賊遁走;遷正黃旗蒙古副都統、前鋒統領。其秋,國相屯武岡雙井寨,使馬寶等以二萬四千人拒戰;沙納哈將三百人進擊,賊披靡,逐北至楓木嶺。二十年,師至盤江西坡,擊敗世璠將線緎,遂入雲南;世璠以象陣拒師,沙納哈大敗其眾,追迫城下,斬其將胡國柄等九人。雲南平,擢正黃旗蒙古都統,列議政大臣。

  二十六年,謝病歸。尋卒,卹如制。

  ·額楚(穆成額)

  額楚,烏扎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先世居薩哈勒察。順治初,從內大臣和洛輝出師,駐防西安。降將劉洪起以西平叛,樹雲梯攻城,護軍昂海先登,額楚繼之,遂克其城;授牛彔額真,迭進三等阿達哈哈番。

  從軍貴州還,適鄭成功犯江寧,遂自荊州馳救,大破成功;進二等,再遷江寧副都統。

  康熙七年,遷將軍。精忠之叛也,徽州所屬多附賊;移師規績溪,破之,克徽州。賊據休寧新嶺,分兵夾擊,長驅復婺源。詔進征饒州;攻樂平,薄東門,賊出竄,追襲之,俘斬過半,進攻鄱陽,遂定饒州。叛將陳九傑遁入鄱陽湖,毀其舟十餘。次萬年,至石頭街渡口,與賊夾水而軍;額楚自出挑戰,而潛使騎兵濟上游,繞賊後衷擊,俘九傑誅之。萬年復,並克安仁、弋陽。上復命贊簡親王喇布軍,軍南昌。會三桂遣高天傑陷吉安,與將軍哈勒哈齊攻之,克外郛。馬寶、韓大任等來授,額楚迎戰於螺子山,我師敗績;寶聞長沙被圍,乃引去。坐失機,罷官,留世職;仍領江寧兵赴廣東。寶等復犯韶州,師次蓮花山,賊逼營;城兵出應戰,破賊。遂與勒貝守韶州,尋命與莽依圖合軍進。叛將祖澤清復以高州應賊,詔趣額楚自肇慶兼程進。至藤縣,遇大疫,士馬多死,疏請增遣備禦;未至而寇集,城陷。與勒貝進解南寧圍。

  還江寧;十九年,卒。

  穆成額,那木都魯氏;滿洲鑲紅旗人。父富喀禪,西安將軍,有勳勞(語在康古里傳),授三等精奇尼哈番;穆成額襲職。

  精忠叛,命署副都統,從征南將軍希爾根下江西,分守南昌。三桂自長沙遣將犯袁州,與總兵趙應奎赴援,敗賊西村。規萬載,斬其渠邱以祥,城復;遂克安福。精忠將劉進忠搆鄭錦擾瀕海郡邑,上先後命尼雅翰、舒恕率兵赴廣東,以穆成額參贊軍務。克始興,梟通賊守備李光明。尚之信以韶州、南雄叛,退保南安、贛州;克萬安、南康,頻有功。上命舒恕守贛州,而以莽依圖代其任;穆成額參贊如故。

  廣東定,從莽依圖下粵西;三桂遣將分犯潯州、梧州、桂林、平樂,與額楚、勒貝、傅宏烈並力討之。次鬱林,戰失利,還守藤縣;尋復陷,坐免官、籍沒。

  未幾,卒。 

  ·沃申

  沃申,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人。崇德時,以噶布什賢兵從伐明錦州,克松山。

  順治元年,從入關。平保定,進征山、陝,授拜他喇布勒哈番,賜號巴圖魯;平舟山有功,加拖沙喇哈番,累遷杭州副都統。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叛,浙東告警;與總督李之芳赴衢州禦之。尋徙守金華,精忠將閻標自溫州來犯,輒敗走;又遣將焚浦江寇壘。遂會貝子傅喇塔取臺州;道義烏,遇精忠將趙明卿,擊敗之。十四年,精忠將林沖等據仙居,師三路入,戰白水洋;沃申縱兵張兩翼,令營總薩木哈將左、侍衛卦塔將右,戰移時,賊堅持不退,沃申直前擊之,連破二壘。太平賊聞我師至,就叛將曾養性乞兵以守;時夜將半,沃申三面梯攻、缺其西,而隱卒城外,以待其逸。黎明,賊果啟西門遁;伏起,大潰。師入仙居,寇水陸扼險守;沃申詗知有路通黃嚴,可襲其後,伐木、鑿石開道以濟。師夜達黃巖,賊大驚,遣其黨吳長春扼半山嶺;沃申身先士卒,大破之。進梁蓬隘口,又大敗其眾。養性奔福建,十五年,搆瑞安、石塘賊分路入寇;與副都統吉勒塔布先後擊退之。其夏,傅喇塔被命征福建,沃申從。浦城為四達要衢,入福建捷徑也;精忠將連登雲以二萬餘眾守隘。沃申攻奪山寨,武穆篤等乘霧直搗其巢,復雲和。精忠降,沃申守延平。

  亡何,鄭錦勢益熾,使其將吳淑取邵武、薄延平,頓木城新屯渡口,別遣將潛擾浦塘隘口;沃申率師破之,乘勢渡河攻木城,賊潰走。遇其將楊德來援,又敗之小河岸,斬萬餘人。邵武、汀州相繼復,泰寧、建寧、寧化、長汀、清流、歸化、連城諸縣以次皆降。其將朱寧遁入海,據石井寨;十六年,師分三路入,沃申進自東路,克清寺。十七年,寇萬餘人逼漳州,其將劉國軒壁對河為犄角。城兵寡,沃申以千餘人赴援;瑚圖分道亦至,大破之。賊退據長泰,謀犯南靖,頓蜈蚣山;沃申與瑚圖並力迎擊,自辰至末,賊大潰,棄寨走,克長泰。賊退據江東橋,截漳、泉路;沃申與浙江提督石調聲力戰,攻橋東岸;自長泰深入,奮擊之,賊遁走;江道乃通。十八年,錦將林盛據東石--其地近泉州,為金門、廈門屏蔽,三面皆海,寇嬰城固守;沃申精選前鋒,架雲梯,乘潮落亟進,親薄壕指麾,遂拔東石。十九年,錦將林深與我水師相拒;別遣將扼大定、小定,梗我行舟道。會泉州無舟,沃申自陸路取大定,奪其中寨;追至小定,賊遁,燔其巢。適海澄已下,乘勝渡海,取尾高溪,與漳州兵夾攻;寇屯金、廈者皆竄出大洋。師還,沃申留守泉州。

  初,江山之陷也,積骸盈野;議者頗咎之。守金華,奉檄取溫州,赴事又緩;守臺州,時小梁山寇勢盛,未能擊。廷臣追論其罪,坐免。沃申在行間久,大小凡九十餘戰,身被創二十餘處;一時稱驍將。

  三十年,卒。

  ·瑚圖

  瑚圖,洪鄂氏;滿洲鑲白旗人。以巴牙喇壯達,從征湖廣、福建,屢有功。

  康熙二年,授江寧協領;八年,擢副都統。十三年,耿精忠叛,命與副都統瑪哈達率所部赴杭州,參贊平南將軍賚塔軍務。精忠將馬九玉遣別將胡錦等犯衢州,與副將王廷梅等擊敗之;復破賊大溝源、焦園、紅橋諸處。十四年,九玉屯衢州西南,夜渡水襲我軍;與廷梅往擊之,敗之杭埠。九玉復遣別將李廷桂軍元口村,設木城絕我糧餫,並據東西山為犄角;瑚圖分兵擊之,燔其木城,賊敗走。十五年,覆其兵大溪灘。江山復,九玉奔常山;瑚圖進圍之,遁去。逐至江西玉山界,克常山;進拔浦城。

  及精忠降,隨軍駐福州。鄭錦將許耀以三萬人至烏龍江南,軍小門、直鳳諸山;又與總兵董大來夾擊之,破其壘十四,賊大潰。進駐泉州,土寇數謀亂,輒敗去;徙守漳州。十七年二月,寇陷石瑪、逼海澄;從〔黃〕芳世赴援,敗寇彎腰樹、觀音山,寇收餘眾壘石瑪拒師。逾月,寇舟二百乘潮至,與石瑪寇相表裏,將夾擊我軍;瑚圖從芳世堅守,潛令總兵黃藍襲其後擊之,毀其舟九,寇保壘,海澄圍解。時漳州兵少,瑚圖晝夜循徼,不少休。錦兵連■〈舟宗〉數百蹈瑕入東關,砲擊之退。已復至,搆山寇蔡寅扼天寶山截我饟道,瑚圖督戰焚其船,寇殊死戰,不少卻;會芳世援師至,迺遁去。未幾,劉國軒、吳淑復破海澄,陷長泰,饟道又阻;瑚圖以八百人扼要路。淑率萬餘眾逼漳州,國軒夾水而軍為聲援;值副都統沃申率師至,瑚圖從賚塔分路進擊。至蔗林遇伏,師少卻;瑚圖斬卻退者三人,眾迺奮進,連破十六營。寇退據長泰,謀犯南靖;瑚圖引兵進。寇以兵五萬分軍龍虎、蜈蚣二山,復與沃申麾眾力戰,寇迺敗,棄營走;遂克之。然寇猶據江東橋不退,賚塔軍其西,而令瑚圖、沃申與提督石調聲取橋東岸;乃間道踰朝天嶺、過龍江口,深入寇軍奮擊。寇棄寨走入舟,據橋口;急擊之,寇出江遁,漳、泉路始通,國軒還海澄。十八年,寇頓鼇頭山,復數窺江東橋,謀斷我後路;師分四路入,瑚圖與副都統瑪思文為一路,擊敗之。十九年,攻克玉洲各寨,寇敗竄廈門,海澄再復。隨賚塔赴潮州,再戰破賊。閩、粵平,還江寧。

  二十三年,擢杭州將軍。二十六年,卒;詔獎其清慎,予卹,謚「敏恪」。

  ·傑都

  傑殷,韓氏,滿洲正紅旗人;其先為朝鮮人。………

  弟傑都,順治十六年以巴牙喇甲喇章京從將軍達素徇廈門,破鄭成功舟師。

  康熙十三年,從前鋒統領穆占自陝西入四川,破〔吳三桂將吳〕之茂裨將石存禮於朝天關;趨保寧,屯蟠龍山。〔三桂將王〕屏藩引眾劫營,絕我師鑲道;師引退。傑都殿,力戰死之;予世職拜他喇布勒哈番兼拖沙喇哈番。

  --以上選自原書卷二六五(「列傳」四五)。

  ·三十二·

  宜里布

  王承業

  ·宜里布

  宜里布,他塔喇氏,滿洲正白旗人;阿濟格尼堪子也。初,授兵部副理事官。順治八年,襲三等伯爵,兼管牛彔。恩詔,進一等伯;擢刑部侍郎,調吏部。

  鄭成功據臺灣為亂,議者謂當徙瀕海居民入內地以避剽掠,絕接濟;命宜里布與尚書蘇納海歷江南、浙江、福建勘疆界。既定,還京師,擢正白旗蒙古都統。康熙七年,調本旗滿洲都統,列議政大臣。

  吳三桂反,十三年大將軍順承郡王勒爾錦率師討之,以宜里布參贊軍務。既至荊州,三桂自常德攻陷松滋、襄陽,總兵楊來嘉、副將洪福叛附之,壁榖城、鄖陽間,窺覗郡邑;詔宜里布守宜昌。十四年,來嘉等犯南漳,順承郡王承製授宜里布討逆將軍印,與副都統根特往援;來嘉等引退。旋復犯均州,壘武當山下;宜里布督兵擊之,斬千餘級,來嘉等復引退。時三桂屯松滋北山,緣江置戰艦,謀水陸並進;命宜里布與都統范連禮等守襄陽、均州諸處。三桂遣其將張以誠與來嘉等寇南漳,宜里布與總督蔡毓榮分率勁旅夾擊,斬三千餘級。

  十六年,命與將軍穆占率荊州滿洲兵自岳州下長沙,克茶陵;三桂兵奔攸縣,宜里布追擊之,斬四千餘級,俘百餘,克攸縣。

  十七年,穆占師進克郴州、永興諸處,駐師郴州;而令宜里布守永興。三桂遣其將馬寶、胡國柱等來犯,與副都統哈克三督兵禦之;力戰,殞於陣。喪還,遣內大臣奠茶、酒;復遣侍衛諭其母曰:『宜里布侍朕久。深知其為人。出師有勞績,方謂功成奏凱,即可相見;忽聞陳沒,悽愴痛悼!爾家貧,予白金六百為治喪資』。賜祭葬,謚「武壯」。子阿什坦,襲爵。

  ·王承業

  王承業,字瓊山;江南廬江人。少入伍;康熙初,從軍福建,克金門、廈門,累擢游擊,遷廣西副將。

  十七年,將軍莽依圖徇廣西,以承業為新設援勦中營總兵,管副將事。十八年,吳世璠犯梧州,承業擊敗之,世璠棄營宵遁;克潯州。世璠以十萬人分屯貴州、廣西諸要隘,而自將兵圍南寧;承業赴援,設奇與城兵相犄角,戰新村西山之巔,斬六千餘級;世璠負重傷敗走,南寧圍解。遂自陶鄧山進勦柳州,叛將馬承廕以二萬人拒戰,擊敗之;乘勝定象州,承廕遂降。其冬,將軍賚塔自南寧直進雲南,檄承業至西隆。世璠將何繼祖據石門坎,去安籠所三十里,地僻道險;十九年正月,承業奮勇入,連奪二隘口,復所城。繼祖退據黃草壩,列象拒戰;承業疾擊之,自卯至未,毀其營二十有二。克曲靖、取霑益,下馬龍、楊林,大小三十餘戰,無不披靡。既抵會城,壁城外歸化寺;世璠將胡國柄、劉起龍出拒,承業引守備林廷燏鏖戰。自卯至午,突入賊陳,砲中額,墜馬死;廷燏單騎馳救,賊矢雨集,亦殞於陣。

  事聞,詔贈承業右都督,廷燏贈都司僉事。

  --以上選自原書卷二六六(「列傳」四六)。

  ·三十三·

  姚啟聖(子儀)

  吳興祚

  施琅(朱天貴)

  ·姚啟聖(子儀)

  姚啟聖,字熙止;浙江會稽人。少任俠自喜;明季,為諸生。順治初,師定江南,遊通州,為土豪所侮;乃詣軍前乞自效,檄署通州知州。執土豪,杖殺之;棄官歸。郊行,遇二卒掠女子;故與好語,奪其刀殺之,還女子其家。去附族人,籍隸鑲紅旗漢軍。舉康熙二年八旗鄉試第一,授廣東香山知縣。前政負課數萬,繫獄;啟聖牒大府,悉為代償。尋以擅開海禁,被劾奪官。

  十三年,耿精忠反,兵入浙江境,陷溫州傍近及臺、處諸屬縣;聖祖命康親王傑書統師進討。啟聖與子儀募健兒數百,詣軍以策干,王檄署諸暨知縣;勦平紫瑯山土寇。十四年,以王薦,超擢溫處道僉事;從都統拉哈達克松陽、宣平二縣。十五年,偕副都統沃申、總兵陳世凱等勦賊石塘,焚其木城,斬獲甚眾;乘勝復雲和。

  先是,精忠以書招鄭錦;錦至,復拒之;將士多為內應,錦遂取泉、漳二府,據廈門。精忠與戰,復屢敗;啟聖又使儀破精忠將曾養性於溫州。十月,師入仙霞關,趨福建,精忠降;擢啟聖福建布政使,率兵討錦。吳三桂將韓大任驍勇善戰,世稱「小淮陰」者也;自贛入汀,謀與錦合。啟聖說之降,簡其部卒,得死士三千人以為親軍。

  十六年,從康親王復邵武、興化,盡取漳、泉地;錦遁歸廈門。總督郎廷佐奏「啟聖與子儀屢著戰功,贍軍購馬、具甲胃弓矢,糜白金五萬,皆出私財」;詔嘉獎。

  十七年,錦遣其將劉國軒、吳淑、何佑等復犯漳、泉,海澄公黃芳世、都統穆赫林、提督段應舉等與戰敗績,遂陷海澄、長泰、同安、惠安、平和諸縣;詔擢啟聖福建總督。條上機宜,請調福寧鎮兵助攻泉州,調衢州、贛州、潮州三鎮兵助攻漳州,復設漳浦、同安二總兵,增督標兵五千、通省經制兵萬八千,申明臨陳賞罰,禁廝役占兵額;下議政王大臣議:『衢、贛、潮三路皆重地,未便徵發;既增督標兵,毋庸復廣通省額』。餘皆從其議。七月,偕海澄公黃芳度自永福進克平和、漳平。國軒等解泉州圍,進逼漳州,壁於娛蚣嶺;啟聖率壯士鍾寶、張黑子等出戰,將軍賚塔、都統沃申等夾擊,連破賊寨,斬其將鄭英、劉正璽等十餘人,國軒遁海澄;乘勝復長泰。敘功,進正一品。九月,復遣儀率兵攻同安,敵棄城遁;靳其將林欽等。尋偕副都統吉勒塔布、提督楊捷等進攻海澄,敗國軒於江東橋,又敗之於潮溝。

  十八年,國軒與淑、佑等踞郭塘,歐溪頭,欲斷江東橋以犯長泰;啟聖偕賚塔、捷及巡撫吳興祚等邀擊,大敗之:先後招降所置吏四百餘、兵一萬四千有奇。國軒等復率萬餘人謀奪榴山寨,啟聖偕賚塔及副都統石調聲擊敗之。至太平橋、潮溝,斬千餘級。

  十九年,會賚塔等攻海澄。時提督萬正色先克海壇,啟聖及總兵趙得壽、黃大來等分七路並進,破十九寨;別遣將渡海,拔金門、廈門,降錦將朱天貴等。錦退保澎湖,盡復所陷郡縣;進兵部尚書、太子太保。

  二十年,左都御史徐元文劾『啟聖疏請借司庫銀十二萬,經營取息,侵占民利;題報軍前捐銀十五萬,皆剋軍餉、脧民膏而得。閩民極困,啟聖不能存撫;拆毀民居,築園亭水閣,日役千人。舞女歌兒充牣房闥,又強取長泰戴氏女為妾。海壇進師,力為阻撓;及克廈門,又言當直取臺灣。始欲養寇,繼欲窮兵。吳興祚、萬正色平海奏功,啟聖慚妒,妄謂正色與錦將朱天貴有約,讓海壇而去:險詐欺誣。乞敕部嚴議』。上令啟聖覆奏;啟聖言:『臣於康熙十七年十月進兵鳳凰山,因一時投誠者多,犒賞不繼,與撫臣吳興祚議:外省貿易,頗有微利;前督臣李率泰、經略洪承疇嘗借帑為之。遂冒昧上疏,未蒙俞允。臣自入仕,京師未有產業。而軍前捐銀十五萬有奇者,香山罷官後貿易七年,得積微資;並臣浙江祖產變價及親朋借貸,經年累月而後有此。臣於十七年七月至省,見總督官廨為耿精忠屯兵毀傷傾圮,因捐貲修整,日役不過數十;柵外員役私舍,令其自行撤除。至臣妾皆有子女,年已老大,並無歌兒舞女;強取戴氏女,尤無其事。十八年十一月,臣密陳進勦機宜,請水陸五道進兵,並未阻撓;至得廈門、即攻臺灣,先於十八年九月預陳,亦非屆時發議。撫臣、提臣拜疏出師平賊,首功已定;臣何所容其慚妒!朱天貴應撫投誠,天貴言之而臣始知之。臣任閩三職,雖無妒功之心,實有溺職之咎。乞敕部嚴議,別簡賢能』!疏入,報聞。

  二十一年,敘克海澄、金門、廈門功,授世職拜他喇布勒哈番兼拖沙喇哈番。方鄭錦屢入寇,徙濱海居民入內地,俾絕接濟、避侵掠,下令越界者罪至死,民多蕩析。及禁旅班師,驅擊良民子女北行。啟聖白王嚴禁,復捐貲贖歸難民二萬餘人;並請開海界、復民業,聽降卒墾荒,民困漸蘇。及錦死,子克塽仍其爵稱延平王,凡事皆決之國軒等;啟聖令知府卞永譽、張仲舉專理海疆,多以金帛間其黨與。克塽乃遣使齎書願稱臣入貢,不薙髮登岸如琉球、高麗例;啟聖以聞,上不許,趣水師提督施琅進征。

  二十二年六月,琅進攻臺灣,取澎湖;啟聖駐廈門督饋餫,以大舟載金繒、貨米至軍。大賚降卒,遣之歸,臺民果攜貳;復設間使克塽與國軒互相猜,眾莫為用。琅遂定臺灣,克塽、國軒等皆降(語具琅傳);啟聖還福州。

  未幾,疽發背,卒。明年,部議以啟聖修繕船舶、軍械,浮冒帑金四萬七千有奇,應追繳;上念其勞,免之。

  子儀,膂力絕人,雄偉與父埒。初以捐納知縣從征;累戰有功,康親王檄署游擊。議敘,內擢郎中。上以儀有才略,且自陳願以武職自效,改都督僉事,以總兵用。歷狼山、杭州、沅州、鶴慶諸鎮總兵,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卒,賜祭葬。

  ·吳興祚

  吳興祚,字伯成;漢軍正紅旗人,原籍浙江山陰。父執忠,客禮親王代善幕,授頭等護衛。

  興祚自貢生,授江西萍鄉知縣。金聲桓叛,郡縣多被寇;萍鄉以有備,獨完。坐事,罷。

  旋以守禦功復官,授山西大寧知縣,遷山東沂州知州。白蓮教嘯聚為患,興祚開諭散遣之。復坐事,降補江南無錫知縣。縣吏虧庫帑,更數政未得償,官罷不能去;興祚至,為請豁除,其當償者出私財代輸。清文通縣田,編號繪圖,因田徵賦,飛詭隱匿皆不得行。縣徭役未均,最煩苦者為圖六(?);興祚以入官田徵租雇役,民害乃除。歲饑,為粥食餓者。八旗兵駐防蘇州,興祚請於領兵固山,單騎彈壓;兵或取民雞,立笞之:皆奉約束。塘溢,兵不得度;立竹於塘旁,懸燈以為識,騎行如坦途。

  康熙十三年,遷行人,仍留知縣事。用漕運總督帥顏保薦,超擢福建按察使。有朱統錩者號明裔,耿精忠私署敉遠將軍;及精忠降,自稱宜春王,據貴溪為亂--與福建錯壤,興祚輕騎至光澤,撫其將陳龍等;遣降將陽自歸為內應,令龍導師入,其將馮珩等縛統錩、率兵三千以降。

  十七年,擢巡撫。時鄭錦踞臺灣,遣其驍將劉國軒等陷漳、泉屬縣,復圍泉州;興祚率標兵自興化赴援。至仙遊,錦將黃球等率二千人土結寇萬餘屯白鴿嶺,興祚分兵三道,自當中路,與戰;自辰至酉,相持不即退。興祚遣兵自間道奪白鴿嶺關口,斬級六百,墮岸溺水死者甚眾;寇乃潰走,追敗之於嶺頭灣,復永春、德化二縣。國軒自泉州走入海,以巨艦數百出沒赤嶼、黃崎諸處;興祚遣總兵林賢等水師出海,分三路夾攻,焚敵艦六十餘,俘斬六千有奇。疏報捷,並言『海逆逼犯漳、泉,大軍由陸路進發,跋涉疲難。臣前捐募水兵,一戰破賊;但兵力稍薄,未易輕取廈門。若得水師二萬,再添造戰船,可直搗巢穴,掃蕩鯨波』。詔允行。十八年,國軒率兵二千至郭塘、歐溪頭,欲斷江東橋以犯長泰;興祚與都統吉勒塔布、總督姚啟聖會師擊走之。興祚遣驛傳道王國泰等招降錦將蔡沖琱、林忠等三百八十五人、兵萬二千五百,拔難民千二百,得舟六十七。敘前後功,進秩正一品。十九年,疏言:『鄭錦盤踞廈門,沿海生靈受其茶毒。臣去冬新造戰船,水師提督萬正色分配將士,自閩安出大洋操練;俟舊存船艘修葺完整、江南砲手齊集,即相機進取廈門』。二月,正色師進海壇,興祚自泉州會寧海將軍拉哈達、總兵王英等赴同安,攻克■〈氵丙〉洲、潯尾諸隘;渡海,拉哈達出中路,英右、興祚左,奮戰,敵大潰,遂克廈門。時正色已取海壇,降錦將朱天貴等;復遣兵取金門,餘眾悉竄臺灣。捷聞,詔嘉獎,下部優敘。興祚因請留澳民防守,蠲荒田租糧、減關課;正色亦請於海澄、廈門分兵駐守:上命侍郎溫岱赴福建會議。溫岱至,啟聖與言:正色復海壇,與天貴先有約,乃進兵;無殺賊攻克事。溫岱還京師,兵部據其言議興祚冒功;上命仍議敘,予世職拜他喇布勒哈番兼拖沙喇哈番。

  二十年,擢兩廣總督。興祚上官,疏言尚之信在廣東橫徵苛斂,民受其害數十年;因舉鹽埠、渡稅、稅總店、漁課諸害,悉奏罷之。自遷界令下,廣東沿海居民多失業;興祚疏請展界,恣民捕採、耕種。上遣尚書杜臻、內閣學士石柱會興祚巡歷規畫,兵民皆得所。又言:『潮州海汛遼闊,商民往來貿易,恐宵小潛蹤;應令澄海協達濠營水汛官兵船隻改歸南澳水師鎮統轄,與碣石鎮互相聯絡巡防外海島嶼』。詔並允行。二十四年,疏請於廣東、廣西二省設爐鼓鑄。給事中錢晉錫、御史王君詔疏劾興祚鼓鑄浮冒,下吏議,當鐫秩;命以副都統用。

  三十一年,授歸化城右翼漢軍副都統。復坐事,鐫秩。三十六年,上征噶爾丹,命自呼坦和碩至寧夏,安十三塘;興祚願效力,坐沙克舒爾塘。未幾,復原秩。

  三十六年,卒。興祚為政持大體,除煩苛。卒後,遠近戴之;歷官之地,並籲祀「名宦」。

  ·施琅(朱天貴)

  施琅,字琢公;福建晉江人。初,為明總兵鄭芝龍部下左衝鋒。順治三年,師定福建,琅從芝龍降。從征廣東,戡定順德、東莞、三水、新寧諸縣。芝龍歸京師,其子成功竄踞海島;招琅,不從。成功執琅,並縶其家屬;琅以計得脫,父大宣、弟顯及子姪皆為成功所殺。

  十三年,從定遠大將軍貝子濟度擊敗成功於福州,授同安副將。十六年,成功據臺灣,就擢琅同安總兵。康熙元年,遷水師提督。時成功已死,其子錦率眾欲犯海澄;琅遣守備汪明等率舟師禦之海門,斬其將林維,獲戰船、軍械。未幾,靖南王耿繼茂、總督李率泰等攻克廈門,敵驚潰;琅募荷蘭國水兵以夾板船要擊,斬級千餘,乘勝取浯嶼、金門二島。敘功,加右都督。三年,加靖海將軍。七年,琅密陳錦負嵎海上,宜急攻之。召詣京師,上詢方略;琅言:『賊兵不滿數萬、戰船不過數百,錦智勇俱無;若先取澎湖,以扼其吭,賊勢立絀。倘復負固,則重師泊臺灣港口,而別以奇兵分襲南路打狗港及北路文港、海翁堀,賊分則力薄、合則勢蹙,臺灣計日可平』。事下部議,寢其奏;因裁水師提督,授琅內大臣,隸鑲黃旗漢軍。

  二十年,錦死,子克塽幼,諸將劉國軒、馮錫範用事。內閣學士李光地奏臺灣可取狀,因薦琅習海上事;上復授琅福建水師提督、加太子少保,諭相機進取。琅至軍,疏言:『賊船久泊澎湖,悉力固守。冬、春之際,颶風時發,我舟驟難過洋。臣今練習水師;又遣間諜通臣舊時部曲,使為內應。俟風便,可獲全勝』。二十一年,給事中孫蕙疏言:宜緩征臺灣。七月,彗星見;戶部尚書梁清標復以為言;詔暫緩進勦。琅疏言:『臣已簡水師精兵二萬、戰船三百,足破滅海賊。請趣督、撫治糧饟,但遇風利,即可進行;並請調陸路官兵協勦』。詔從之。二十二年六月,琅自銅山攻克花嶼、貓嶼、草嶼,乘南風進泊八罩。國軒踞澎湖,緣岸築短牆、置腰銃,環二十餘里為壁壘。琅遣遊擊藍理以鳥船進攻,敵舟乘潮四合,琅乘樓船突入賊陣,流矢傷目,血溢於帕,督戰不少卻;總兵吳英繼之:斬級三千,克虎井、桶盤二嶼。旋以百船分列東西,遣總兵陳蟒、魏明、董義、康玉率兵東指雞籠峪、四角山,西指牛心灣,分賊勢;琅自五十六船--分八隊,以八十船繼後,揚帆直進。敵悉眾拒戰,總兵林賢、朱天貴先入陣,天貴戰死;將士奮勇衷擊,自辰至申,焚敵艦百餘,溺死無算,遂取澎湖。國軒遁歸臺灣,克塽大驚,遣使詣軍前乞降;琅疏陳,上許之。八月,琅統兵入鹿耳門,至臺灣;克塽率屬薙髮迎於水次,繳延平王金印。

  臺灣平,自海道報捷。疏至,正中秋;上賦詩旌琅功,復授靖海將軍,封靖海侯世襲罔替,賜御用袍及諸服物。琅疏辭侯封,乞得如內大臣例,賜花翎;部議謂非例。上命毋辭,並如其請,賜花翎;遣侍郎蘇拜至福建,與督、撫及琅議善後事。有言宜遷其人、棄其地者,琅疏言:『明季設澎水標於金門,出汛至澎湖而止;臺灣原屬化外,土番雜處,未入版圖。然其時中國之民潛往生聚,已不下萬人;鄭芝龍為海寇,據為巢穴。及崇禎元年芝龍就撫,借與紅毛為互市之所;紅毛聯結土番、招納內地民,漸作邊患。至順治十八年,鄭成功盤踞其地,糾集亡命,荼毒海疆。傳及其孫克塽,積數十年;一旦納土歸命,善後之計,尤宜周詳。若棄其地、遷其人,以有限之船渡無限之民,非閱數年難以報竣;倘渡載不盡,竄匿山谷,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也。且此地原為紅毛所有,乘隙復踞,必竊窺內地,鼓惑人心;重以夾板船之精堅,海外無敵:沿海諸省,斷難安然無虞。至時復勤師遠征,恐未易見效。如僅守澎湖,則孤懸汪洋之中,土地單薄;遠隔金門、廈門,豈不受制於彼而能一朝居哉!臣思海氛既靖,汰內地溢設之官兵分防兩處:臺灣設總兵一、水師副將一、陸營參將二、兵八千,澎湖設水師副將一、兵二千;初無添兵、增饟之費,已足固守。其總兵副將、參、遊等官,定以二、三年轉升內地。其地正賦、雜糧,暫行蠲豁;駐兵現給全饟,三年後開徵濟用,即不盡資內地轉輸。蓋籌天下形勢,必期萬全。臺灣雖在外島,關四省要害;斷不可棄』。並繪圖以進。疏入,下議政王大臣等議,仍未決。上召詢廷臣,大學士李霨奏:應如琅請。尋蘇拜等疏亦用琅議,並設縣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琅又疏請克塽納土歸誠,應攜族屬與劉國軒、馮錫範及明裔朱恆等俱詣京師;詔授克塽公銜,國軒,錫範伯銜,俱隸上三旗,餘職官及恆等於近省安插墾荒。復疏請申嚴海禁,稽核貿易商船;命如所議。

  二十七年,入覲;溫旨慰勞,賞賚優渥。上諭琅曰:『爾前為內大臣十有三年,當時尚有輕爾者;惟朕深知爾,待爾甚厚。後三逆平定,惟海寇潛據臺灣為福建害;欲除此寇,非爾不可,朕特加擢用。爾能不負任使,舉六十年難靖之寇殄滅無餘。或有言爾恃功驕傲;朕令爾來京,又有言當留勿遣者。朕思寇亂之際,尚用爾勿疑;況天下已平,反疑而勿遣耶!今命爾復任,宜益加敬慎,以保功名』。琅奏謝,言『臣年力已衰,懼勿勝封疆之重』。上曰:『將尚智、不尚力;朕用爾,亦智耳,豈在手足之力哉』!命還任。三十五年,卒於官,年七十六;贈太子少傅,賜祭葬,謚「襄壯」。

  琅治軍嚴整,通陳法;尤善水戰,諳海中風候。將出師,值光地請急歸,問琅曰:『眾皆言南風不利,今乃刻六月出師,何也』?琅曰:『北風日夜猛,今攻澎湖,未能一戰克;風起舟散,將何以戰!夏至前後二十餘日,風微、夜尤靜,可聚泊大洋,觀釁而動;不過七日,舉之必矣。即偶有颶風,此則天意,非人慮所及。鄭氏將,劉國軒最驍。以他將守澎湖,雖敗,彼必再戰;今以國軒守,敗則膽落,臺灣可不戰而下』。及戰,雲起東南,國軒望見,謂颶作,喜甚。俄,雷聲殷殷;國軒推案,起曰:『天命矣!今且敗』。人謂琅必報父仇,將致毒於鄭氏;琅曰:『絕島新附,一有誅戮,恐人情反側;吾所以銜卹茹痛者,為國事重,不敢顧私也』!

  子世綸、世驃,自有傳;世范,襲爵。

  朱天貴,福建莆田人。初,為鄭錦將。康熙十九年,師下海壇,以所部二萬人、舟三百來降;授平陽總兵。琅攻澎湖,天貴以師會。國軒拒戰,天貴以十二舟薄敵壘,焚其舟,殺傷甚眾,戰益力;俄中飛砲,仆舟中,猶大呼「殺賊」,遂卒。贈太子少保,謚「忠壯」。

  論曰:臺灣平,琅專其功。然啟聖、興祚經營規劃,戡定諸郡縣;及金、廈既下,鄭氏僅有臺、澎,遂聚而殲:先事之勞,何可泯也!及琅出師,啟聖、興祚欲與同進;琅遽疏言「未奉督、撫同進之命」,上命啟聖同琅進止、興祚毋行。既克,啟聖告捷疏後琅至,賞不及,鬱鬱發病卒。功名之際,有難言之矣!大敵在前,將帥內相競;審擇堅任,一戰而克:非聖祖善馭群材,曷能有此哉!

  --以上選自原書卷二六七(「列傳」四七)。

  ·三十四·

  楊捷(石調聲)

  萬正色

  吳英

  藍理

  黃梧(子芳度、從子芳世、芳泰)

  穆赫林(段應舉)

  ·楊捷(石調聲)

  楊捷,字元凱;義州人。先世居寶應;明初,以軍功授後屯衛指揮使,世襲;遂家焉。

  捷初為明裨將;順治元年來降,授山西撫標中軍遊擊。嵐州土寇高九英等聚眾剽掠,巡撫馬國柱檄捷捕治;斬九英,毀其巢。國柱遷總督,以捷為督標中軍參將;旋擢副將。

  四年,師定廣東,命捷率宣化、大同兵三千往鎮撫。五年,行次池州,金聲桓、李成棟叛,大將軍譚泰請以捷駐防九江會勦,即授九江總兵。率兵復都昌,獲聲桓所置吏余應桂等斬之。江西平,敘功,予世職拖沙喇哈番。

  十年,從靖南將軍喀喀木討廣東叛鎮郝尚久,復潮州。調陝西興安;經略大學士洪承疇請留原鎮,加右都督,調福建隨征右路總兵。十二年,敘復潮州功,進左都督。鄭成功侵掠福建,與戰雲霄、銅山諸處,屢捷。

  十六年,擢江南提督。會成功陷鎮江、窺江寧,加太子少保,充江南隨征左路總兵,駐揚州,防江北要汛。十八年,命署廬鳳提督。尋調山東;土寇于七敗竄入海,捷捕治其黨五十餘人,誅之。

  康熙十二年,調江南。十七年,鄭錦攻漳州,陷海澄;調捷福建,轄水陸各軍,進少保兼太子太保。疏言:『臣前勦賊雲霄、銅山間,深知閩兵不力戰。自任江南提督,召募材健,訓練有年;擬選三千人隨征福建』。詔允之。捷至福州,聞錦犯泉州,即督兵趨惠安。錦將劉國軒斷洛陽橋,以三千人據陳山壩,阻我師;捷遣遊擊李璉等襲破之,總兵黃大來與副都統禪布等會師洛陽橋南夾擊,國軒遁,泉州平。錦將王一鵬復窺惠安,捷令總兵張韜禦之,捕斬略盡。其別將葉明、紀朝佐等出沒德化、永春間,蕭武等以舟師泊湄州、窺興化,捷遣將防守策應;移師至漳州,偕副都統吉爾塔布等敗國軒於江東橋。又分兵屯守柯坑山、鳳山、萬松關諸要隘,遣別將扼守榴山寨。捷初上官,疏請別設水師提督,得以專禦陸路;上授捷昭武將軍,領福建陸路提督事。十八年,國軒率眾劫榴山寨,欲奪江東橋;捷會平南將軍賚塔等分兩翼夾擊,大敗之於下坑山及歐溪頭,斬級千餘,獲甲仗無算。國軒屯獅子山,聯絡遠近各寨為聲援;十九年,捷親率健卒勦平烏嶼諸寨,與總督姚啟聖、總兵姚大來等分下玉洲、三■〈氵义〉、石碼,連破十九寨。進取海澄,錦將蘇侃以城降;遂乘勝與浙江提督石調聲復廈門,國軒自銅山竄歸臺灣。是年,以老病乞罷;命還任江南提督。敘復海澄功,進世職三等阿達哈哈番。

  三十九年,卒,年七十四;贈少傅兼太子太傅,謚「敏壯」。孫鑄,襲職;請改籍揚州衛。

  石調聲,漢軍鑲黃旗人。以佐領,從征廣東。敘功,予世職拖沙喇哈番。遷參領,駐防福建;擢杭州副都統。耿精忠犯浙江,調聲迎擊,屢卻賊;擢浙江提督。

  康熙十七年,鄭錦遣國輔等犯海澄,詔趣調聲赴援;未至而海澄陷,康親王檄守惠安。賊陷同安,遂圍泉州,惠安亦陷;調聲退軍興化,與參贊大臣禪布攻復惠安,逐北至洛陽橋,泉州圍解。復偕副都統沃申破賊江東橋;頃之,國軒等復奪橋,斷饟道;將軍賚塔檄調聲迎擊,敗之。十九年,復廈門、金門,國軒遁;調聲還浙江任。

  初,賊陷江山、惠安,戰士暴骨多未■〈疒〈癶上土下〉〉;議者以咎調聲。二十一年,追論,奪官及世職。尋卒。

  ·萬正色

  萬正色,字惟高;福建晉江人。少入伍,以招降「海寇」陳燦等敘功,授陝西興安遊擊。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反,正色從西安將軍瓦爾喀征四川。叛將譚宏等據陽平關拒戰,敗之於野狐嶺,乘勝復廣元、昭化;累擢岳州水師總兵。時三桂據岳州,扼守洞庭湖套,植木為樁,阻我師;十七年,正色上官,率舟師夜入亂葦中拔樁,盡擊賊,屢敗之。三桂將江義、巴養元、杜輝等率舟二百攻柳林嘴,正色與游擊唐善等擊之,毀其舟。是歲,三桂死於衡州,其子應麒與輝、義等守岳州。正色遣千總魏士曾齎書十四,分致應麒部將,士曾為所殺,應麒亦殺部將之受書者,遂內訌;其將陳華、李超、王度沖出降,應麒棄城遁,遂復岳州。正色為士曾請卹,贈守備。十八年,追敘克陽平關功,加左都督。

  大將軍康親王傑書征福建,耿精忠降,而鄭錦猶踞金門、廈門,陷海澄;正色自以閩人習海上事狀,因陳水陸戰守機宜。言『福建負山枕海,賊蹤出沒靡常。宜擇官兵習於陸者分布要害,使賊不得登岸;水軍自萬安鎮順流直下金門,塞海澄以斷其歸路。賊自廈門來援,則從金門掩擊。更請蠲除沿海邊地雜派,設法招撫,善為安置;則賊黨自散』。疏入,詔加太子少保,調福建水師總兵,擢提督。時議檄調荷蘭國船進取廈門,正色疏言:『荷蘭船遲速莫必,延至三、四月風信轉南,即難前進。今新舊鳥船俱集,臣與撫臣吳興祚決計進討:臣率水師直攻海壇,興祚率陸兵為聲援』。十九年,正色征海壇,分前鋒為六隊,親統巨艦繼之;又以輕舟繞出左右,並力夾攻,發砲擊沈敵艦,溺死三千餘人,遂取海壇。其將朱天貴遁,正色追躡至平海澳,天貴走崇武;正色掩擊,大敗之。與將軍拉哈達、總督姚啟聖、巡撫吳興祚、提督楊捷會師取廈門,天貴降,錦竄歸臺灣。疏請分兵鎮守濱海要地,上遣兵部侍郎溫岱蒞視;尋議銅山、廈門諸處量設總兵以下官,留水師二萬人分鎮之。初,海壇既克,下兵部敘功;啟聖語溫岱:正色先與天貴約,乃進兵,未嘗與賊戰。兵部疏聞;上命仍議敘,予世職拖沙喇布勒哈番。上諭正色規取臺灣,正色請緩師。二十年,改陸路提督。

  二十五年,調雲南。未幾,與鶴慶總兵王珍互訐,命與珍詣京師質問。總督范承勳劾正色納賄侵蝕,上遣侍郎多奇、傅拉塔按治;下刑部,論死。上以正色功多,特宥之;奪官,仍留世職。

  三十年,卒。

  ·吳英

  吳英,字為高;福建莆田人。幼為「海賊」掠置島中,更姓王。康熙二年,赴泉州降,授守備劄。從提督王進功攻鄭錦,拔銅山城;加都司僉書銜。尋授浙江提標都司。十三年,耿精忠反,其將曾養性侵浙,總兵祖宏勳以溫州叛,應之;分犯寧波、紹興。英從提督塞白理擊敗之,降其將李榮春等;遷左營遊擊。十四年,養性、宏勳率眾十餘萬犯臺州,英言於塞白理:陽修毛坪山徑,潛引兵間道自仙居襲賊後。賊踞黃巖半山嶺拒戰,英偕游擊曾承等冒矢石前進,斬其將劉邦仁等,遂復黃巖;遷中軍參將。十五年,貝子傅拉塔規復溫州,養性、宏勳率三萬人乘夜劫營;英分兵五百伏賊後,自率精銳據大羊山阻其要道;遇賊,殊死戰,身中數槍;師繼進,伏盡起,賊大潰,斬獲無算。尋從提督石調聲援象山,賊屯石門、西溪二嶺,英偕游擊侯奇等分兵三道抵慈谿,擊沈賊船,殲其眾;遂復象山。九月,康親王傑書進征福建,精忠降,養性、宏勳引退;其將馮公輔猶踞松陽,英入山招之降。其黨林惟仁等屯處州,英勦撫兼用,斬賊五百餘,降惟仁及兵千餘。

  十七年,錦犯泉州,康親王檄調聲赴援,英率師從。錦將劉國軒據洛陽橋,英自上游陳山壩渡江,以奇兵出賊後,造浮橋濟師;前後夾攻,斬級六百有奇。遷福建督標中軍副將;率師援漳州,連克十九寨。轉戰至江口,發砲擊沈敵船,遂德海澄。十八年,國軒復擁眾數萬屯郭塘、歐溪頭,謀奪江東橋,英擊走之;擢同安總兵。十九年,偕寧海將軍拉哈達、巡撫吳興祚自同安港口分兵進克廈門,錦遁歸臺灣。是年,英奏請復姓。

  二十二年,移興化;會施琅進攻澎湖,英偕總兵朱天貴、林賢等自八罩嶼乘風進擊。游擊藍理陷圍,英衝入敵陣,拔之出。翌日,進取虎井嶼,英右耳中槍,益力戰;躍入敵艦,手刃其將鄭仁。餘悉駭竄,國軒與鄭克塽乞降(事具琅傳)。二十四年,入覲,奏言:『臺灣地勢絕險,土番止求衣食,索無他願。自來小寇竊發,皆由內地奸民作祟,陸師搜捕易盡。前議設水師趕繒雙篷船百,請減十之八;留二十船,分撥臺灣、澎湖二處傳遞文書。臺灣、澎湖經制官兵一萬員名,前議以鹿皮、白糖通洋助饟,不能如期給發。臣見臺灣民田之外別有水田,俱屬鄭氏親黨及其部將;耕牛甚多。請分四千屯田,每兵給田三十畝、牛一課耕種,農隙操練;則兵有恆產,饟可省半』。疏入,命議行。

  尋移鎮浙江舟山,擢四川提督。英先以軍功加左都督,授世職拖沙喇哈番;敘平臺、澎功,進世職三等阿達哈哈番。

  三十六年,調福建陸路提督,改水師。上南巡,英朝行在,賜御書榜額;召見,問『福建今有無海寇』?英對曰:『海寇斷不至蔓延;若蔓延,任臣等何用!惟海中與城郭不同,一水汪洋,乘一小舟隨處可藏匿;商賈失利,不得已走而為盜,往往有之--不可遽謂之「海寇」也』。上降詔獎英「篤實而明達」。尋授威略將軍,仍領水師提督事;復御制詩賜之,勖以「黽勉防微」。

  五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贈太子少保。

  ·藍理

  藍理,字義山;福建漳浦人。少桀驁,膂力絕人。集族人勇健者擊殺「海寇」盧質,詣吏,欲因以為功;吏疑亦盜也,擊之獄。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反,悉縱繫者,令赴藩下授職。理間道走仙霞關,詣康親王軍降;為鄉導,破叛將曾養性於溫州。十五年,從師入閩,授建寧游擊。十七年,從都統賚塔敗「海寇」於蜈蚣山,復長泰。十八年,遷灌口營參將。十九年,總督姚啟聖駐師漳浦,令理分兵守高浦,辭不赴;劾理虛兵冒饟,坐奪官。下部議罪,擬杖徒;理請勦「海寇」自贖,上允之,發軍前效力。

  二十一年,提督施琅征臺灣,知理英勇,奏署右營游擊,領舟師;部議格之,特旨允行。琅令理當前鋒,諸弟瑤、瑗、珠皆從。鄭克塽遣其將劉國軒守澎湖,令曾遂等率眾數萬迎敵,戰艦蔽海;理督兵與戰,自辰至午,戰益力;遂發砲彈掠理而過,理仆;遂遙呼曰:『藍理死矣』!瑤扶理起立,理亦呼曰:『藍理在,曾遂死矣』!呼刀,族子法以授理;見理腹破、腸流出,為掬而納諸腹,瑗傅以衣、珠持匹練縛其創。理呼「殺賊」!麾兵進擊,沈敵艦二;敵大潰。琅過理舟,慰勞之,令治創。復戰,琅舟膠淺沙,敵艦環圍之;理聞,赴援。理舟書姓名篷上,敵憚理,戰為稍卻;追擊,大敗之,得敵艦。請琅易舟出,逐敵至西嶼,殺傷殆盡;遂克澎湖,臺灣平。敘功,仍授參將,加左都督。未幾,丁父憂。

  二十六年,服闋,詣京師。迎駕趙北口,召至御前,問澎湖戰狀,命解衣視其創,慰勞甚至;超授陝西神木營副將。尋擢宣化鎮總兵,挂鎮朔將軍印。二十九年,移定海。四十二年,復移天津;賜花翎、冠服,並御書牓曰「所向無敵」賚焉。四十三年,以舊傷疾作,乞解任;溫旨慰留,遣御醫診視。理以畿輔地多荒窪,請於天津開墾水田百五十頃,歲收稻穀;民號曰「藍田」。

  四十五年,擢福建陸路提督。四十六年,上南巡,理迎駕揚州;賞賚有加,復御書榜曰「勇壯簡易」。四十七年,丁母憂,命在任守制。五十年,巨盜陳五顯等糾二千人擾泉州、永春、德化諸縣,事聞逾數月,理始疏陳,並言村落安集如故;上斥其誑,命奪職。總督梁鼐、巡撫滿保先後劾理貪婪、酷虐諸狀,遣侍郎和托、廖騰煃會督撫按治,得實論斬;詔從寬免死,入京旗。

  五十四年,師北征,勦策妄阿喇布坦,理請赴軍前效力;賜總兵銜,從都統穆爾賽協理北路軍務。以病,回京。尋卒;詔免所追銀兩,遣其妻、子回籍歸葬。

  理虓勇善戰,性率直。官福建提督,政行於鄉里,捕治盜賊,遂及諸豪家;修橋梁、平道路,率富民錢,益積怨。泉州民繪虎為榜,列理諸累民狀,以是得罪。上念其舊功,終矜全之。

  弟瑤,未仕;瑄,官至金門總兵;珠,累官參將。

  ·黃梧(子芳度、從子芳世、芳泰)

  黃梧,字君宣;福建平和人。初為鄭成功總兵,守海澄。順治十三年,梧斬成功將華棟等,以海澄降。大將軍鄭親王世子濟度以聞,封海澄公。

  十四年,總督李率泰疏請益梧兵合四千人,駐漳州。梧與李率泰及提督馬得功、都統郎賽水陸分道進,破七城,克閩安鎮。敘功,賜甲胃、貂裘,加太子太保。梧牒李率泰薦委署都督施琅智勇忠誠、熟諳沿海事狀,假以事權,必能剪除海孽;又言:成功全藉內地接濟木植、絲錦、油麻、釘鐵、柴米,土宄陰為轉輸,齎糧養寇;請嚴禁。並條列滅賊五策,復請速誅成功父芝龍。率泰先後上聞,琅得擢用,芝龍亦誅。尋命嚴海禁、絕接濟,移兵分駐海濱阻成功兵登岸,增戰艦、習水戰;皆用梧議也。及成功病卒,其將萬義、萬祿、楊學皋、陳蟒、陳立勳、黃昌、黃義、余期英等詣梧降。

  康熙二年,師攻廈門,靖南王耿繼茂出潯尾,梧偕李率泰出嵩嶼督水陸將卒夾擊,斬獲無算;遂克廈門、金門、浯嶼三島。鄭錦遁據銅山,繼茂令梧統兵駐雲霄防勦。三年,梧招錦將周全斌、陳昇、黃廷、何政、許貞、李思忠等來降;遂偕繼茂、李率泰及提督王進功乘夜渡海拔銅山,錦走還臺灣。梧疏言:『自海上歸誠十二年中,先後招撫文武吏二百餘、兵數萬人,有蒙賜封侯、伯,且世襲者。臣公爵未定何等及承襲次數,乞敕部核議』!尋命定封一等公,世襲十二次。七年,兵部議裁汰諸行省兵額,梧標下額定官三十員、兵一千二百人,餘移駐河南。

  十三年,耿精忠反;傳檄至漳州,梧方病疽,聞變驚恚,遂卒。

  子芳度,字壽巖。梧既卒,陽以梧命答精忠,而陰募兵自守;凡二月餘,得壯士六千人;遂斬精忠所置都督劉豹等,誓師登陴。以蠟丸函疏,遣黃藍間道馳奏。上嘉梧忠藎,降詔優卹,以芳度襲爵;並諭『師自浙江、江西、廣東三路入福建,芳度詗何路兵先到,迎會合勦』。尋疏言:『漳州介耿、鄭二逆間,自八月以來,堅與耿拒、偽與鄭和,因得陰行招募,練成勁旅萬人,分布漳城及龍溪等五縣無何,耿逆來犯,臣率眾迎擊,擒斬無算。二逆構怨已深,勢必俱敗;誠得粵省大兵乘勝進攻,臣當率師迎會,迅奏掃除之功』。十四年,復言:『臣拒耿弭鄭,固守一載有餘。近二逆通好,臣謀已洩;鄭逆遂撤回各鎮,蜂聚海澄,備糧繕器。臣知其狡謀,遣總兵楊壯猷等扼守平和,並令臣從兄芳泰突圍赴廣東接引大兵。鄭逆率眾圍城,晝夜攻擊;臣連次出兵,斬其將黃鼎新、盧英等。但孤城缺饟,百計難支。計粵路援師旦夕可至;乞密敕浙江、江西兩路迅速進發,俾二逆不能相顧,臣可會合奏功』。漳州自五月被圍,至七月,敵來益眾;豎雲梯攻城,砲毀城堞三十餘丈。芳度率將士拒戰,殲賊無算。敵環攻不退,芳度連疏告急;詔趣統兵諸將迅速赴援,並撥饟接濟。十月,城中糧盡,叛將吳淑引賊陷城,芳度率兵巷戰;力竭,赴開元寺井死,年二十有五;賊戕其尸。母趙、妻李,自經。從父樞、從兄芳名、弟芳聲、芳祜並死,期功男女從死者三十餘人。賊又斲梧棺,毀其尸。副將蔡隆、游擊朱武、外委張瓊、戴鄰、陳謙,俱罵賊死。事聞,優詔褒卹,贈芳度王爵,謚「忠勇」;如多羅郡王例,遣大臣致祭。隆、武、瓊、鄰、謙,俱贈官有差。

  梧兄子芳世,字周士。先於康熙元年齎梧疏入覲,留京師,授一等侍衛。及芳度遣藍齎疏告急,芳世自陳,乞從大軍自廣東進援;上許之,以為福建隨征總兵官,降敕褒勉。世芳至廣東,會弟芳泰自漳州突圍出,芳世督兵赴援;距漳州僅二日,聞城陷,退屯惠州。芳度殉難,詔以芳世襲爵。

  十五年,叛將馬雄等誘芳世兄弟附三桂,不從;乘間脫走。至江西信豐,遣藍齎疏陳陷賊始末;上嘉之,加太子太保,命仍鎮守漳州。藍自參將擢海澄總兵,令馳赴康親王軍,俟漳、泉恢復,收集海澄公部下散失官兵,鎮守汛地。十六年,芳世疏言:『臣叔梧遺骸遭賊殘毀,請與芳度一體議卹。臣叔樞,罵賊而死;臣弟芳名、芳聲奮力守城,同日遇害。並乞賜卹』!詔贈梧太保,謚「忠恪」;樞贈按察使僉事,芳名、芳聲贈太常寺卿,各予蔭;賜芳世蟒袍、弓矢、鞍馬,褒嘉甚至。

  十七年,錦將劉國軒、吳淑犯海澄,芳世與總督郎廷相、副都統孟安等迭敗之觀音山、秬山頭、石瑪村等處;國軒退犯漳州,芳世率兵堵勦,殲賊甚眾。山寇蔡寅詐稱朱三太子,糾眾數萬與錦通,犯漳州;芳世擊敗之於天寶山,斬其渠楊寧等。芳世疏言:『漳州亂後,臣叔梧、弟芳度舊部離散。臣漸次收集,得四千八百人;選補本標五營六百人,餘無額可補。乞汰留三千人,別立三營,視經制給饟』。部議從之。

  未幾,病卒;遺疏言:『閩省久困兵禍,漳州尤甚。願大師底定後,嚴飭有司輕徭薄賦,甦此殘黎』!並區畫海疆數事,復以子溥年才九歲,請以弟芳泰襲爵;詔贈少保,謚「忠襄」。

  芳泰,字和士。少為諸生;佐芳度守漳州,突圍出乞援。城陷後,父母、妻子皆遇害。至廣東,值尚之信叛,芳泰與芳世從巡撫楊熙力戰,得出。

  尋授江南京口總兵;芳世卒,襲爵。屢出勦賊,復平和、漳平諸縣。總督姚啟聖疏言:『芳泰年少,不能轄標兵』。下部議,令芳泰詣京師。芳泰疏請暫駐汀州,為兄芳度營葬;啟聖復言:『海澄公標下舊兵聞芳泰在汀州,皆走依之。偽將吳淑兄弟以曾害芳度,不敢來降。請敕芳泰速離福建』。十八年,芳泰至京師,上言:『臣久經行陣,不為幼弱。離漳已十月,不聞吳淑投誠。督臣無計辦賊,以臣藉口。臣當壯年,乞仍駐閩疆督勦,以報主恩』!上慰諭之。二十二年,許其回籍營葬。

  二十九年,卒;以子應纘為芳度後,襲爵。四十九年,應纘為芳泰請卹,贈太子少保。乾隆初,追謚「襄愨」。三十二年,高宗特詔:以公爵世襲罔替。

  應纘卒,謚「溫簡」;無子,以從子仕簡為後,襲爵。乾隆初,朝京師;高宗以其幼,令還里待命。十九年,授衢州總兵。二十四年,遷湖廣提督,歷廣東、福建陸路水師。疏發廈門商船陋規,上嘉之;諭「汝知恩,朕亦知人」。漳、泉民流入臺灣,屢出劫掠;仕簡親渡海督兵捕治。再入覲,賜黃馬褂、雙眼花翎、黑狐端罩;病後偶躓,賜人葠、高麗、清心丸。淡水生番戕同知楊凱,復渡海督兵捕治;加太子太保。林爽文亂起,督兵討之。師久無功,總督常青、李侍堯先後劾仕簡貽誤,奪官;逮下刑部論斬,特宥之。尋赦歸,卒。仕簡子秉淳,前卒;以其孫嘉謨襲爵。秉淳,初授藍翎侍衛,累遷至狼山總兵。嘉謨,初授頭等侍衛,累遷至溫州總兵。

  ·穆赫林(段應舉)

  穆赫林,博爾濟吉特氏;滿洲正藍旗人。祖瑣諾木,為兀魯特貝勒;太祖時,從明安來歸。積戰閥,授二等總兵官,卒;順治間,追謚「順良」。再傳子僧格,襲世職;遇恩詔,累進三等伯。卒,穆赫林襲職。康熙五年,授正藍旗滿洲副都統,列議政大臣。

  吳三桂反,十三年,偕都統拉哈達率兵駐防兗州,旋命移駐江寧。時耿精忠叛應三桂,大將軍康親王傑書、將軍貝子傅喇塔討之;穆赫林率所部喀喇沁土默特兵赴浙江,與傅喇塔師會。十四年,從攻臺州。精忠將林沖糾眾萬餘,列十三寨拒戰;穆赫林督兵攻拔其寨,斬獲無算,復仙居。師自黃巖進,精忠將曾養性偕叛將祖宏勳據溫州分水嶺迎戰;穆赫林擊敗之上塘嶺,得戰艦三十餘。精忠將彭國明率眾五千瀕甌江列寨,穆赫林率兵至寶帶橋奮擊,斬級千餘,盡獲其槍械、旗幟,遂薄江而陳;賊來犯,輒戰卻之。溫州繞城為濠,屬甌江,為閘以蓄水;師爭閘,賊護甚力,久未能薄城。時康親王傑書駐金華,檄傅喇塔與穆赫林速攻城;穆赫林言「必得大砲,乃可克」。十五年,上責王、貝子等遷延,師無功;王因劾穆赫林與副都統吉勒塔布、提督段應舉等違令瞻顧狀,命事平議罪。八月,康親王自衢州攻克仙霞關,精忠降,徙養性、宏勳等至福州;檄穆赫林移師福建,駐守延平。鄭錦使其將吳淑、吳潛自邵武來攻,穆赫林擊之浦塘隘口,陣斬其將楊大任等;乘勝,復邵武、汀州二府及所屬縣。錦屢犯泉州,復侵湖州;穆赫林與副都統沃申、總兵馬三奇等分兵赴之,屢捷。

  十七年,錦犯海澄,穆赫林與海澄公黃芳世率兵迎擊於灣腰樹,戰失利,退保海澄;錦復糾眾環偪,據高阜瞰城中,砲石交下。穆赫林與應舉協力固守,糧盡,身負重創。未幾,城陷,乃與應舉自經死。

  事平,吏議穆赫林征溫州師無功、守海澄聞援且至不能突圍出,當奪官及世職,籍其家;上以穆赫林有戰功,貰籍沒,命其從子赫達色襲爵。世宗時,詔與應舉並入祀昭忠祠。

  段應舉,漢軍鑲藍旗人。父思信,明廣寧千總。太祖取廣寧,來降;予世職備禦。卒,應舉襲。從端重親王博洛討叛將姜瓖,攻汾州及太谷,克之。復從貝勒屯齊征湖南,屢有功,累擢鑲藍旗漢軍梅勒額真,進世職二等阿達哈哈番;偕鎮國將軍王國光赴廣東,駐防潮州。

  康熙三年,勦叛將蘇利於南唐舖,賊敗遁,復碣石衛。敘功,進世職一等;尋署山東提督。十三年,率兵赴杭州勦禦精忠,授福建提督;擊賊仙居、黃巖、太平、樂清,進圍溫州,皆捷。

  十五年,從康親王征福建,精忠降;時鄭錦據漳、泉、興化,與將軍拉哈達合兵進勦,復興化、泉州二城。復分兵定漳州及海澄等縣,應舉駐海澄。

  十七年,劉國軒、吳淑等陷平和,穆赫林戰失利;詔責應舉不能不賊,調江寧提督楊捷代之,應舉仍以副都統從征。尋城陷,死之。

  論曰:鄭氏為海疆患三十餘年,捷、正色捍衛艱難,內定漳、泉,外收金、廈;英、理遂佐施琅越海恢疆,而理尤忠奮,稱「虎將」。方鄭氏亂時,有自海上降者,輒優以封爵:林興珠為建義侯、鄭鴻逵為奉化伯、周全斌為承恩伯、鄭纘緒為慕恩伯。梧最先降,授成功舊封;子芳世殉漳州,以忠延世。穆赫林等死海澄,孤城抗節,亦有足稱者。悍寇死戰,禦之艱,克之尤偉矣!

  --以上選自原書卷二六八(「列傳」四八)。

  ·三十五·

  魏裔介

  李光地

  ·魏裔介

  魏裔介,字石生;直隸柏鄉人。順治三年進士,選庶吉士;四年,授工科給事中。五年,疏請舉經筵、及時講學,以隆治本。又言:『燕趙之民,椎牛裹糧,首先歸命;此漢高之關中、光武之河內也。今天下初定,屢奉詔蠲賦,而畿輔未霑實惠。宜切責奉行之吏,彰信於民』。俱報聞。轉吏科;以母憂,歸。

  服闋,九年,起故官。應詔疏言:『上下之情未通,滿漢之氣中閼;大臣闒茸以保富貴,小臣鉗結以習功名:紀綱日弛,法度日壞。請時御正殿,召對群臣,虛心諮訪;令部院科道等官面奏政事,仍令史官記注,以求救時之實』。時世祖親政,裔介疏言:『督、撫重臣宜慎選擇,不宜專用遼左舊人』。又言:『攝政王時隱匿逃人、立法太嚴,天下囂然,喪其樂生之心。後以言官陳說,始寬其禁,責成州縣;法至善也。若舍此之外,別有峻法,竊恐下拂人心、上干天和,非尋常政治小小得失而已』。上韙之。河南巡撫吳景道援恩詔,薦舉明兵部尚書張縉彥;裔介疏言:『縉彥仕明,身任中樞;養寇誤國,有盧杞、賈似道之奸,而庸劣過之。宜予擯棄,以協公論』。疏下部議;以事在赦前,予外用。又疏言:『州縣遇災荒,既經報部,其例得蠲緩錢糧,即予停徵以杜吏胥欺隱;並就州縣積榖及存貯庫銀,先行振貸』。下所司議行。時直隸、河南、山東諸省災,別疏請振;上命發帑金二十四萬分遣大臣振之,全活甚眾。

  十一年,遷兵科都給事中。東南兵事未定,疏言:『今日劉文秀復起於川南、孫可望竊據於貴築、李定國伺隙於西粵、張名振流氛於海島,連年征討,尚稽天誅。為目前進取計,蜀為滇、黔門戶;蜀既守而滇、黔之勢蹙,故蜀不可不先取:此西南之情形也。粵西稍弱,昨歲桂林之役未大創,必圖再犯以牽制我湖南之師;宜令藩鎮更番迭出,相機戰守。此三方者,攻瑕宜先粵西;粵西潰,則可望膽落,滇、黔亦當瓦解』。又疏劾湖南將軍續順公沈永忠擁兵觀望,致總兵官徐勇、辰常道劉昇祚力竭戰死;永忠坐罷任,奪爵。復劾福建提督楊名高玩寇,致漳州郡縣為鄭成功淪陷;名高坐罷任。

  尋遷大常寺少卿,擢左副都御史。十三年,疏劾大學士陳之遴營私植黨;之遴坐解官,發遼陽閒住。

  十四年,遷左都御史。上諭之曰:『朕擢用汝,非由人薦達』;裔介益感奮,盡所欲言。四月,因欽天監推算次月日月交食,疏請廣言路、緩工作、寬州縣考成、速頒恩赦、釋滯獄、酌復五品以下官俸、減徵調之兵、節供應之費;上嘉之,下部詳議以行。嘗侍經筵,講漢文帝「春和」之詔,因舉仁政所宜先者數事。正陽門外菜園為前朝嘉蔬圃地,久為民居,部議入官;裔介過其地,民走訴。即入告,仍以予民。十六年,加太子太保。

  十七年,京察自陳,以御史巡方屢坐貪敗,責裔介未糾劾,削太子太保,供職如故。時可望猶據貴州、鄭成功亂未已,裔介疏言:『可望恃峒蠻為助,宜命在事諸臣加意招徠,予以新敕印,舊者毋即收繳;則歸我者必多。成功作亂海上,我水師無多,惟於沿海要地增兵築堡,使不得泊岸劫掠;然後招其攜貳、散其黨與,海患可以漸平』。下部議行。

  未幾,疏劾大學士劉正宗、成克鞏欺罔附和諸罪,命正宗、克鞏回奏;未得實,下法司勘訊,並解裔介官,與質。讞定,正宗獲罪籍沒、克鞏奪職視事,復裔介官。時以雲南、福建用兵,加派錢糧。裔介疏請敕戶部綜計,軍需足用即停止;上命未派者並停止。康熙元年,雲南既定,疏言:『雲南既有吳三桂藩兵數萬及督、提兩標兵,則滿洲兵可撤。但滇、黔、川、楚邊方遼遠,不以滿洲兵鎮守要地,倘戎寇生心,恐鞭長莫及。荊、襄乃天下腹心,宜擇大將領滿兵數千駐防,無事則控制形勢,可以銷奻宄之萌;有事則提兵應援,可以據水陸之勝』。疏下部,格不行;復請以湖廣總督移駐荊州,從之。

  進吏部尚書;三年,拜保和殿大學士。時輔臣柄政,論事輒爭執;裔介調和異同,時有所匡正。預修「世宗實錄」,充總裁官。九年,典會試。是年,內院承旨會吏、禮二部選新進士六十人,試以文字,擬上、中、下三等入奏;上親定二十七人為庶吉士。御史李之芳劾裔介所擬上卷二十四人,先使人通信,招權納賄;並謂與班布爾善相比,引用私人--班布爾善官大學士,黨鱉拜,伏法。上命裔介復奏;裔介疏辨,並言臣與班布爾善同官,論事輒齟齬;以鼇拜之勢燄,足跡不至其門:豈肯附班布爾善!臣服官以來,彈劾無所避忌。前劾劉正宗,其黨切齒於臣者十年於茲。之芳、正宗同鄉,今為報復』。因自請罷斥。疏下吏部會質,之芳力爭,裔介自引咎。部議以之芳劾奏有因,裔介應削秩、罰俸;上寬之,命供職如故。

  十年,以老病乞休;詔許解官回籍。「世祖實錄」成,進太子太傅。二十五年,卒;賜祭葬如制。

  裔介居言路最久,疏至百餘上,敷陳剴切,多見施行。生平篤誠,信程、朱之學;以見知聞知,述聖學之統。著述凡百餘卷,大指原本儒先,並及經世之學。家居十六年,躬課稼穡,循行阡陌;人不知其為故相也。雍正間,祀賢良祠。乾隆元年,追謚「文毅」。

  ·李光地

  李光地,字晉卿;福建安溪人。幼穎異;年十三,舉家陷山賊中,得脫歸,力學慕古。順治九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十二年,乞省親,歸。

  十三年,耿精忠反,鄭錦據泉州;光地奉親匿山谷間,錦與精忠並遣人招之,力拒。十四年,密疏言:『閩疆褊小,自二賊割據,誅求敲扑,民力已盡,賊勢亦窮。南來大兵宜急攻,不可假以歲月,恐生他變。方今精忠悉力於仙霞、杉關,鄭錦並命於漳、潮之界;惟汀州小路與贛州接壤,賊所置守禦不過千百疲卒。竊聞大兵南來,皆於賊兵多處鏖戰,而不知出奇以搗其虛,此計之失也。宜因賊防之疏,選精兵萬人或五、六千人詐為入廣;由贛達汀,為程七、八日耳。二賊聞急趨救,非月餘不至;則我軍入閩久矣。賊方悉兵外拒,內地空虛;大軍果從汀州小路橫貫其腹,則三路之賊不戰自潰。伏乞密敕領兵官偵諜虛實,隨機進取;仍恐小路崎嶇,須使鄉兵在大軍之前、步兵又在馬兵之前,庶幾萬全,可以必務』。置疏蠟丸中,遣使間道赴京師,因內閣學士富鴻基上之。上得疏動容,嘉其忠;下兵部,錄付領兵大臣。時尚之信亦叛,師次贛州、南安,未能入福建。康親王傑書自衢州克仙霞關,復建寧、延平,精忠請降;師進駐福州,令都統拉哈達、賚塔等討鄭錦,並求光地所在。十六年,復泉州,光地謁拉哈達於漳州。拉哈達白王,疏稱光地矢志為國,顛沛不渝,宜予褒揚;命優敘,擢侍讀學士。行至福州,以父喪,歸。十七年,同安賊蔡寅結眾萬餘,以白巾為號,掠安溪;光地募鄉勇百餘人扼守,絕其糧道,賊解去。未幾,錦遣其將劉國軒陷海澄、漳平、同安、惠安諸縣,進逼泉州,斷萬安、江東二橋,南北援絕;光地遣使赴拉哈達軍告急。值江水漲,道阻;乃導軍自漳平、安谿小道入。光地從父日■〈火呈〉率鄉勇度石珠嶺,芟荊棘,架浮橋以濟;光地出迎,具牛酒犒軍。又使弟光垤、光垠以鄉兵千,度白鴿嶺,迎巡撫吳興祚軍於永春。師次泉州,擊破國軒,竄入海。拉哈達上其功,再予優敘,遷翰林學士。光地上疏推功將帥,辭新命,不允;並官日■〈火呈〉,後積功官至永州總兵。

  十九年,光地至京師,授內閣學士。入對,言『鄭錦已死,子克塽幼弱,部下爭權;宜急取之』。且舉內大臣施琅習海上形勢、知兵,可重任。上用其言,卒平臺灣。陳夢雷者,侯官人;與光地同歲舉進士,同官編修。方家居,精忠亂作,光地使日■〈火呈〉潛詣夢雷探消息,得虛實,約並具疏密陳破賊狀;光地獨上之。由是,大受寵眷。及精忠敗,夢雷以「附逆」逮京師,下獄論斬;光地乃疏陳兩次密約狀,夢雷得減死,戍奉天。二十一年,乞假奉母歸。

  二十五年,還京,授翰林院掌院學士,直經筵兼充日講起居注官,教習庶吉士。逾年,以母病,乞歸省。二十七年,至京。初,光地與侍讀學士德格勒善,於上前互相稱引。上召德格勒,與諸詞臣試乾清宮;以文字劣,鐫秩。旋掌院庫勒訥劾其私抹起居注事,下獄論罪;詔責光地。光地引罪,乞嚴譴;上原之。尋擢兵部侍郎。三十年,典會試;偕侍郎博霽、徐廷璽、原任河督靳輔勘視河工。三十三年,督順天學政。聞母喪,命在任守制;光地乞假九月回里治喪。御史沈愷曾、楊敬儒交章論劾,上令遵初命。給事中彭鵬復疏論光地十不可留,目為貪位忘親;排詆尤力。乃下九卿議,命光地解任,在京守制。三十五年,服闋,仍督順天學政。三十六年,授工部侍郎。

  三十七年,出為直隸巡撫。初,畿輔屢遭水患。上以漳河與滹沱合流,易汎濫;命光地導漳自故道引入運河,殺滹沱之勢。光地疏言:『漳河見分為三:一自廣平經魏元城至山東館陶,入衛水歸運;一為老漳河,自山東邱縣經南宮諸縣與完固口合流,至鮑家嘴歸運;一為小漳河,自邱縣經廣宗、鉅鹿合於滏,又經束鹿、冀州合於滹沱,由衡水出獻縣完固口,復分為兩支,小支與老漳河合流而歸運,大支經河間、大城、靜海入子牙河而歸淀。今入衛之河與老漳河流淺而弱,宜疏濬其完固口,小支應築壩逼水入河;更於靜海、閻留二莊挑土築隄,朿水歸淀:俾無汎濫』。詔報可。尋奏:『霸州、永清、宛平、良鄉、固安、高陽、獻縣因濬新河,占民田一百三十九頃;請豁免賦額』。從之。通州等六州縣額設紅剝船六百號剝運南漕,每船給贍田;遇水旱,例不蠲免。光地奏請援民田例,概蠲免之。三十九年,上臨視子牙河工,命光地於獻縣東西兩岸築長隄,西接大城、東接靜海亙二百餘里,又於靜海、廣福樓、焦家口開新河,引水入淀;由是下流益暢,無水患。四十二年,上褒其治績,擢吏部尚書,仍管巡撫事。四十二年,給事中黃鼎楫、湯右曾、許志進、宋駿業、王原等合疏劾光地撫綏無狀,致河間饑民流入京畿;並寧津縣匿災不報狀。光地疏辨,引咎乞罷;詔原之。再疏辭尚書,不許。尋疏劾雲南布政使張霖假稱詔旨,販鬻私鹽得銀百六十餘萬;霖論斬,籍沒。

  四十四年,拜文淵閣大學士。時上潛心理學,旁闡六藝;御纂「朱子全書」及「周易折中」、「性理精義」諸書皆命光地校理,日召入便殿,揅求探討。四十七年,皇太子允礽以疾廢,命諸大臣保奏諸皇子孰可當儲位者;尚書王鴻緒等舉皇子允祀,上切責之。詢光地:『何無一言』?光地奏:『前者皇上問臣以廢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調治,天下之福;臣未嘗告諸人也』。

  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稱薦,多見排擠,因以撼光地。撫直隸時,御史呂履恆劾光地於秋審事任意斷決;上察其不實,還其奏。給事中王原劾文選郎中陳汝弼受贓,法司論絞--汝弼,光地所薦也;上察其供證非實,下廷臣確核,得逼供行賄狀,汝弼免罪,承讞官降革有差,原奪官。光地益敬慎,其有獻納,罕見於章奏。江寧知府陳鵬年忤總督阿山,坐事論重辟;光地言其誣,鵬年遂內召。兩江總督噶禮與巡撫張伯行互訐,遣大臣往訊,久不決;嗣詔罷噶禮、復伯行官,光地實贊之。桐城貢士方苞坐戴名世獄,論死;上偶言及「侍郎汪霦卒後,誰能作古文者」?光地曰:『惟戴名世案內方苞能』。苞得釋,召入南書房。其扶植善類如此。

  五十二年,與千叟宴,賜賚有加。頃之,以病乞休;溫旨慰留。越二年,復以為請,且言母喪未葬;許給假二年,賜詩寵行。五十六年,還朝,累疏乞罷;上以大學士王掞方在告,暫止之。

  五十七年,卒,年七十七;遣恆親王允祺奠醊,賜金千兩,謚「文貞」,使工部尚書徐元夢護其喪歸。復諭閣臣:『李光地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無過光地者』。雍正初,贈太子太傅,祀賢良祠。

  弟光坡,性至孝;家居不仕,潛心經術。子鍾倫,舉人。治經史性理,旁及諸子百家;從其叔父光坡治「三禮」,於「周官」、「禮記」尤精,稱其家學。從子天寵,進士;官編修。有志操,邃於經學;與弟鍾僑、鍾旺,俱以窮經講學為業。鍾僑,進士;官編修。督學江西,以實行課士;左遷國子監丞。鍾旺,舉人;授中書,充「性理精義」纂修官。

  --以上選自原書卷二六九(「列傳」四九)

  ·三十六·

  劉楗

  ·劉楗

  劉楗,字玉罍;直隸大城人。順治二年進士;是歲,選新進士十人授給事中,楗除戶科。疏論山東巡撫楊聲遠劾青州道韓昭宣受賄釋叛賊十四人,僅令住俸勦賊,罰不蔽辜;昭宣坐奪官。四年,轉兵科右給事中。疏論江南巡撫宋調元薦舉泰州游擊潘延吉寇至棄城走;調元濫舉失當,亦坐奪官。是歲大計,楗用拾遺例,揭山東聊城知縣張守廉贓款;下所司勘議:守廉以失察吏役得贓,罰俸;楗誣糾,坐奪官。十年,吏科都給事中魏象樞請行大計拾遺,因論楗枉,得旨:『吏役詐贓,知縣僅罰俸,言官反坐奪官;明有冤抑』。令吏部察奏。命以原官起用,授兵科左給事中。十一年,疏言:『近畿被水地、水落地可耕,方春農事急,請敕巡撫檄州縣發存留銀借災民籽種,俟秋成責償;仍飭巡行鄉村勘核,不使吏胥得緣以為利』。十二年,疏言:『鄭成功蹂躪漳、泉,窺伺省會。臣昔充福建考官,詢悉地勢:福清鎮東衛,明時駐兵防倭;倘復舊制,可以保障長樂、藩衛會城。宋、元設州海壇,明以倭患棄之;若設將鎮守,可與鎮東互為犄角。仙霞嶺為入福建門戶,與江西、浙江接壤;宜設官控制,招民以實其地,俾無隙可乘。成功數犯京口,泊舟平洋沙為巢穴;宜乘其未至,移兵駐鎮,使退無可據,必不敢深入內地』。疏入,敕鎮海將軍石廷柱等分別駐守。

  十三年,授山西河東道副使。十五年,轉河南鹽驛道參議。十六年,授湖廣按察使,就遷右布政。十八年,總督張長庚、巡撫楊茂勳疏薦楗廉幹,協濟滇、黔兵餉至八百餘萬,清逋賦,墾地,除鼓鑄積弊。楗以母憂,歸。

  康熙二年,起江西布政使。吳三桂亂作,措餉供兵,事辦而民不擾。十四年,授太常寺卿。十六年,遷大理寺卿。十七年,擢副都御史。疏言:『自吳三桂為亂,軍需旁午,大計暫停。今師所至,漸次蕩平。伏思兵後殘壞已極,正賴賢有司招徠安輯;若使不肖用事,何以澄吏治、奠民生、息盜賊!請令督、撫速行舉劾,凡經薦舉者改行易操,一體嚴察,不得偏徇』。下部,如所請行。又疏言:『江西當亂後,民逃田墟,錢糧缺額;不急予蠲免,逃者不歸、歸者復逃,荒者未墾、墾者仍荒』。上為特旨悉行蠲免。

  旋以病乞休;諭慰留,遣太醫視疾。擢吏部侍郎;未幾,復擢刑部尚書。十八年,病劇,始得請還里。至家,卒;賜祭葬,謚「端敏」。

  --選錄自原書卷二七一(「列傳」五一)。

  ·三十七·

  湯斌

  張伯行(子師載)

  ·湯斌

  湯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賊陷睢州,母趙殉節死(事具「明史」「列女」傳);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順治二年,奉父還里。

  九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國史院檢討。方議修「明史」,斌應詔言:『「宋史」修於元至正,而不諱文天祥、謝枋得之忠;「元史」修於明洪武,而亦著丁好禮、巴顏布哈之義。順治元、二年間,前明諸臣有抗節不屈、臨危致命者,不可概以「叛」書;宜命纂修諸臣勿事瞻顧』。下所司。大學士馮銓、金之俊謂斌獎逆,擬旨嚴飭;世祖特召至南苑,慰諭之。

  時府、道多缺員,上以用人方亟,當得文行兼優者以學問為經濟;選翰林官,得陳爌、黃志遴、王無咎、楊思聖、藍潤、王舜年、范周、馬燁、曾沈荃及斌,凡十人。斌出為潼關道副使;時方用兵關中,征發四至,總兵陳德調湖南將二萬人至關,欲留;斌以計出之。至洛陽,譁潰。十六年,調江西嶺北道。明將李玉廷率所部萬人據雩都山寨,約降;未及期,前鄭成功犯江寧,斌策玉廷必變計,夜馳至南安設守。玉廷以兵至,見有備,卻走;遣將追擊,獲玉廷。斌念父老,以病乞休;丁父憂。服闋,聞容城孫奇逢講學夏峰,負笈往從。

  康熙十七年,詔舉博學鴻儒,尚書魏象樞、副都御史金鋐以斌薦;試一等,授翰林院侍講,與修「明史」。二十年,充日講起居注官、浙江鄉試正考官,轉侍讀二十一年,命為「明史」總裁官;遷左庶子。

  二十三年,擢內閣學士。江寧巡撫缺方廷推,上曰:『今以道學名者,言行或相悖。朕聞湯斌從孫奇逢學,有操守;可補江寧巡撫』。瀕行,諭曰:『居官以正風俗為先。江蘇習尚華侈,其加意化導,非旦夕事;必從容漸摩,使之改心易慮』!賜鞍馬一、表裏十、銀五百;復賜御書三軸,曰:『今當遠離,展此如對朕也』。十月,上南巡至蘇州,諭斌曰:『向聞吳閶繁盛,今觀其風土,尚虛華、安佚樂;逐末者多,力田者寡。爾當使之去奢返樸,事事務本;庶幾可挽頹風』。上還蹕,斌從。至江寧,命還蘇州,賜御書及狐腋蟒服。初,余國柱為江寧巡撫,淮、揚二府被水;國柱疏言:『水退,田可耕;明年當徵賦』。斌遣覆勘,水未退,即田出水處猶未可耕;奏寢前議。二十四年,疏言:『江蘇賦稅甲天下,每歲本、折五六百萬。上命分年帶徵漕欠,而地丁、錢糧自康熙十八年至二十二年五年並徵。州縣比較,十日一限,使每日輪比;則十日中,三日空閒、七日赴比。民知剜補無術,拌皮骨以捱徵比;官知催科計窮,拌降革以圖卸擔。懇將民欠地丁、錢糧照漕項,一例於康熙二十四年起分年帶徵』。又疏言:『蘇、松土隘人稠,而條銀、漕白正耗以及白糧經費、漕賸五米十銀、雜項差徭,不可勝計。區區兩府田不加廣,而當大省百餘州縣之賦,民力日絀。順治初,錢糧起存相半,考成之例尚寬。後因兵餉急迫,起解數多,又定十分考成之例;一分不完,難逭部議。官吏顧惜功名,必多苟且。參罰期迫,則以欠作完;賠補維艱,又以完為欠。百姓脂膏已竭,有司智勇俱困。積欠年久,惟恃恩蠲;然與其赦免於追呼既窮之後,何若酌減於徵比未加之先!懇將蘇、松錢糧各照科則量減一二成,定適中可完之實數;再將科則稍加歸並,使簡易明白,便於稽核』。又請蠲蘇松等七府州十三年至十七年未完銀米、淮揚二府十八九兩年災欠及邳州版荒、宿遷九釐地畝款項並失額丁糧;皆下部議行。「九釐地畝」款項即明萬曆後暫加三餉,宿遷派銀四千三百有奇;至是,始得蠲免。淮、揚、徐三府復水,斌條列蠲賑事宜,請發帑五萬糴米湖廣;不俟詔下,即行咨請漕運總督徐旭齡、河道總督靳輔分賑淮安,斌赴清河、桃源、宿遷、邳、豐諸州縣察賑。疏聞,上命侍郎素赫助之。先後奏劾知府趙祿星、張萬壽、知縣陳協濬、蔡司霑、盧綎、葛之英、劉濤、劉茂位等。常州知府祖進朝以失察屬吏降調,斌察其廉,奏留之。又疏薦吳縣知縣劉滋、吳江知縣郭琇廉能最著,而徵收錢糧未能十分全完;請予行取。下部,皆議駁;特旨允行。斌令諸州縣立社學,講「孝經」、「小學」。修泰伯祠及宋范仲淹、明周順昌祠,禁婦女游觀,胥吏倡優毋得衣裘帛,燬滛詞小說,革火葬。蘇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幾數百年遠近奔走如鶩;諺謂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酒海。少婦病,巫輒言五通將娶為婦,往往瘵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沈之;並飭諸州縣有類此者悉毀之,撤其材修學宮:教化大行,民皆悅服。方明珠用事,國柱附之;布政使龔其旋坐貪,為御史陸隴其所劾,因國柱賄明珠,得緩。國柱更欲為斌言,以斌嚴正,不得發;及蠲江南賦,國柱使人語斌,謂皆明珠力,江南人宜有以報之。索賕,斌不應。比大計,外吏輦金於明珠門者不絕,而斌屬吏獨無。

  二十五年,上為太子擇輔導臣,廷臣有舉斌者;詔曰:『自古帝王諭教太子,必簡和平謹恪之臣統率官僚,專資輔翼。湯斌在講筵時,素行謹慎,朕所稔知;及簡任巡撫,潔己率屬,實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風有位』。授禮部尚書,管詹事府事。將行,吳民泣留不得,罷市三日,遮道焚香送之。初,靳輔與按察使于成龍爭論下河事,久未決;廷臣阿明珠意,多右輔,命尚書薩穆哈、穆成額會斌勘議。斌主濬下河,如成龍言;薩穆哈等還京師,不以斌語聞。斌至,上問斌,斌以實對;薩穆哈等坐罷去。二十六年五月,不雨;靈臺郎董漢臣上書指斥時事,語侵執政。下廷議,明珠惶懼,將引罪;大學士王熙獨曰:『市兒妄語,立斬之,事畢矣』。斌後至,國柱以告;斌曰:『漢臣應詔言事,無死法。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吾輩當自省』。上卒免漢臣罪。明珠、國柱愈恚,摘其語上聞;並摭斌在蘇時文告語曰「愛民有心,救民無術」,以為謗訕。傳旨詰問;斌惟自陳資性愚昧、愆過叢集,乞賜嚴加處分。左都御史璙丹、王鴻緒等,又連疏劾斌。會斌先薦候補道耿介為少詹事,同輔太子;介以老疾乞休,詹事尹泰等劾介僥倖求去,且及斌妄薦。議奪斌官;上獨留斌任。國柱宣言上將隸斌旗籍,斌適扶病入朝,道路相傳,聞者皆泣下;江南人客都下者將擊登聞鼓訟冤,繼知無其事,乃散。九月,改工部尚書。

  未幾,疾作;遣太醫診視。十月,自通州勘貢木歸;一夕,卒,年六十一。

  斌既卒,上嘗語廷臣曰:『朕遇湯斌不薄,而怨訕不休;何也』!明珠、國柱輩嫉斌甚,微上厚斌,斌禍且不測。斌既師奇逢,習宋諸儒書。嘗言:滯事物以窮理,沈溺跡象,既支離而無本;離事物而致知,墮聰黜明,亦虛空而鮮實。其教人,以為必先明義利之界、謹誠偽之關,為真經學、真道學;否則,講論、踐履析為二事,世道何賴!斌篤守程、朱,亦不薄王守仁;身體力行,不尚講論,所詣深粹。著有「洛學編」、「潛庵語錄」。雍正中,入賢良祠。乾隆元年,謚「文正」。道光三年,從祀孔子廟。

  孫之旭,字孟升;康熙四十五年進士,官編修,改御史。出為霸昌道,內遷左通政:所至皆有聲。

  ·張伯行(子師載)

  張伯行,字孝先;河南儀封人。康熙二十四年進士,考授內閣中書;改中書科中書。丁父憂,歸。建請見書院,講明正學。儀封城北舊有隄,三十八年六月大雨,潰;伯行募民囊土塞之。河道總督張鵬翮行河,疏薦堪理河務;命以原銜赴河工督修黃河南岸隄二百餘里及馬家港東壩、高家堰諸工。

  四十二年,授山東濟寧道。值歲饑,即家運錢米並製棉衣拯民饑寒。上命分道治賑,伯行賑汶上、陽榖二縣,發倉榖二萬二千六百石有奇。布政使責其專擅,即論劾;伯行曰:『有旨治賑,不得為專擅。上視民如傷,倉榖重乎?人命重乎』?乃得寢。四十五年,上南巡,賜「布澤安流」榜。尋遷江蘇按察使。

  四十六年,復南巡;至蘇州,諭從臣曰:『朕聞張伯行居官甚清,最不易得』。時命所在督、撫舉賢能官,伯行不與;上見伯行曰:『朕久識汝,朕自舉之。他日居官而善天下,以朕為知人』。

  擢福建巡撫,賜「廉惠宣猷」榜。伯行疏請,免臺灣、鳳山、諸羅三縣荒賦,福建米貴,請發帑五萬市湖廣、江西、廣東米平糶。建鼇峰書院,置學舍;出所藏書,搜先儒文集刊布為「正誼堂叢書」以教諸生。福州民祀瘟神,命毀其偶像;改祠為義塾,祀朱子。俗多尼,鬻貧家女髠之,至千百;伯行命其家贖還擇偶,貧不能贖,官為出之。

  四十八年,調江蘇巡撫;賑淮、揚、徐三府饑。會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庫虧空,為總督噶禮劾罷;上遣尚書張鵬翮按治。陳鵬年以蘇州知府署布政使,議司庫虧三十四萬,分扣官俸、役食抵補;伯行咨噶禮會題,不應。伯行疏上聞,上命鵬翮並按。別疏陳噶禮異議狀;上諭廷臣曰:『覽伯行此疏,知與噶禮不和。為人臣者,當以國事為重。朕綜理機務垂五十年,未嘗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問』。伯行尋乞病,上不許。鵬翮請責前任巡撫于準及思恭償十六萬餘,以官俸、役食抵補;上曰:『江南虧空錢糧,非官吏侵蝕。朕南巡時,督、撫肆意挪用而不敢言;若責新任官補償,朕心實有不忍。命察明南巡時用款具奏』。伯行又疏奏各府、州、縣無著錢糧十萬八千,上命並予豁免。噶禮貪橫,伯行與之迕。五十年,江南鄉試副考官趙晉交通關節;榜發,士論譁然,輿財神入學宮。伯行疏上其事,正考官左必蕃亦以實聞;命尚書張鵬翮、侍郎赫壽按治,伯行與噶禮會鞫。得舉人吳泌、程光奎通賄狀,詞連噶禮;伯行請解噶禮任,付嚴審。噶禮不自安,亦摭伯行七罪訐奏;上命俱解任。鵬翮等尋奏:晉與泌、光奎通賄俱實,擬罪如律;噶禮交通事誣,伯行應奪官。上切責鵬翮等掩飾,更命尚書穆和倫、張廷樞覆按,仍如前議。上曰:『伯行居官清正,天下所知。噶禮才雖有餘而喜生事,無清正名。此議是非顛倒,命九卿、詹事、科道再議』。明日,召九卿等,諭曰:『伯行居官清廉;噶禮操守,朕不能信。若無伯行,則江南必受其朘削幾半矣!此互參一案,初遣官往審,為噶禮所制,致不能得其情;再遣官往審,與前無異。爾等能體朕保全清官之意,使正人無所疑懼,則海宇昇平矣』。遂奪噶禮官,命伯行復任。五十二年,江蘇布政使缺員,伯行疏薦福建布政使李發甲、臺灣道陳璸、前祭酒余正健,上已以湖北按察使牟欽元擢任。未幾,伯行劾欽元匿通海罪人張令濤署中,請逮治。令濤兄元隆居上海,造海船出入海洋;擁厚資,結納豪貴。會部檄搜緝海賊鄭盡心餘黨,崇明水師捕漁船,其舟人福建產、冒華亭籍,驗船照,為元隆所代領;伯行欲窮治。是時,令濤在噶禮幕;元隆稱病不就逮,獄未竟而死於家。噶禮前劾伯行,因摭其事為七罪之一。會上海縣民顧協一訴令濤據其房屋,別有水寨數處窩藏海賊,稱令濤今居欽元署中;上命總督赫壽察審。赫壽庇令濤,以通賊無證聞;復命鵬翮及副都御史阿錫鼐按其事。鵬翮等奏:元隆、令濤皆良民,請奪伯行官。上命復審,且命伯行自陳。伯行疏言:元隆通賊,雖報身故,而金多黨眾;人人可以冒名,處處可以領照。令濤乃顧協一首告,若其不實,例應坐誣;欽元庇匿,致案久懸。臣為地方大吏,杜漸防微,豈得不究』。既命解任;鵬翮等仍以伯行誣陷良民、挾詐欺公論斬。法司議如所擬;上免其罪,命伯行來京。旋入直南書房,署倉場侍郎,充順天鄉試正考官;授戶部侍郎兼管錢法、倉場,再充會試副考官。

  雍正元年,擢禮部尚書,賜「禮樂名臣」榜。二年,命赴闕里祭崇聖祠。三年,卒;年七十五。遺疏請崇正學、勵直臣;上軫悼,贈太子太保,謚「清恪」。光緒初,從祀文廟。

  伯行方成進士歸,構精舍於南郊,陳書數千卷,縱觀之;及「小學」、「近思錄」、「程朱語類」,曰:『入聖門庭,在是矣』!盡發濂、洛、關、閩諸大儒之書,口誦手抄者七年。始赴官,嘗曰:『千聖之學,括於一「敬」;故學莫先於「主敬」』。因自號曰敬庵。又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老氏貪生、佛者畏死、烈士徇名,皆利也』。在官所引,皆學問醇正、志操潔清;初不令和。平日齮齕之者,復與共事,推誠協恭,無絲毫芥蒂;曰:『已荷保全,敢以私廢公乎』?所著,有「困學錄」、「續錄」、「正誼堂文集」、「居濟一得」諸書。

  子師載,字又渠;舉人。以父蔭,補戶部員外郎。雍正初,授揚州知府。歲饑,高郵湖西民以縣吏報災輕,不得賑;師載行部,見饑民滿道,不待報而賑之。江都芒稻閘,為淮、黃、高、寶諸河入江要津;夏潦盛漲,閘官利商人餌,謂非運使令,不得啟。師載詢鹽艘,須水六、七尺,今過半;乃身往督役啟閘。其後芒稻閘屬府啟閉,遂以為例。累遷江蘇按察使,內擢右通政,再遷授倉場侍郎,命協辦江南河務;授安徽巡撫,仍命赴南河協同防護。會河溢,奪官。上命誅疏防同知李焞、守備張賓,使師載視行刑;畢,釋之。再起為兵部侍郎,遷漕運總督,復授河東河道總督。師載長於治河;少讀父書,研性理之學,高宗稱其篤實。卒,贈太子太保,謚「愨敬」

  --以上選自原書卷二七二(「列傳」五二)。

  ·三十八·

  王士禎

  ·王士禎

  王士禎,字貽上;山東新城人。幼慧,即能詩。舉於鄉,年十八。

  順治十二年,成進士;授江南揚州推官。侍郎葉成格被命駐江寧按治通「海寇」獄,株連眾;士禎嚴反坐、寬無辜,所全活甚多。揚州鹺賈逋課數萬,逮繫久,不能償;士禎募款代輸之,事乃解。康熙三年,總督郎廷佐、巡撫張尚賢、河督朱之錫交章論薦,內擢禮部主事;累遷戶部郎中。十一年,典四川試。母憂,歸。

  服闋,起故官。上留意文學,嘗從容問大學士李霨:『今世博學、善詩文者,孰最』?霨以士禎對。復問馮溥、陳廷敬,張英,皆如霨言。召士禎入對懋勤殿,賦詞稱旨;改翰林院侍講,遷侍讀,入直南書房。漢臣自部曹改詞臣,自士禎始。上徵其詞,錄上三百篇,曰「御覽集」。尋遷國子監祭酒;整條教、屏饋遺,獎拔皆知名士。與司業劉芳哲疏言:『漢、唐以來,以太牢祀孔子,加王號,尊以八佾、十二籩豆。至明嘉靖間,用張璁議,改為中祀,失尊崇之意。「禮」:祭從生者。天子祀其師,當用天子之禮樂』。又疏言:『自明去十哲爵封,稱冉子者凡三,未有辦別;宋周敦頤等六子改稱先賢,位漢、唐諸儒之上,世次殊有未安。宜予釐定』。又疏言:『田何受「易」商瞿,有功聖學;宜增祀。鄭康成注經百餘萬言,史稱純儒;宜復祀』。又疏言:『明儒曹端、章懋、蔡清、呂■〈木井〉、羅洪先並宜從祀。絳州貢生辛全生際明末,以正學為己任,著述甚富;乞敕進遺書』。又請修監藏經史舊版。疏並下部議:以籩豆、樂舞、名號、位次,俟「會典」頒發遵循;增祀明儒及徵進遺書,俟「明史」告成核定;修補南北監經史版,如所請行。二十三年,遷少詹事;命祭告南海。父憂,歸。

  二十九年,起原官;再遷兵部督捕侍郎。三十一年,調戶部;命祭告西嶽、西鎮、江瀆。三十七年,遷左都御史。會廷議省御史員額,士禎曰:『國初設御史六十,後減為四十,又減為二十四。天子耳目官,可增不可減』。卒從士禎議。遷刑部尚書。故事:斷獄,下九卿平議。士禎官副都御史,爭楊成獄,得減等;官戶部侍郎,爭太平王訓、聊城於相元、齊河房得亮獄,皆得減等;而衡陽左道蕭儒英,則又爭而置之法;徐起龍為曹氏所誣,則釋起龍而罪曹,案其所與私者皆服罪。及長刑部,河南閻煥山、山西郭振羽、廣西竇子章皆以救父殺人,論重辟;士禎曰:『此當論其救父與否,不當以梃刃定輕重』。改「緩決」入奏,報可。

  士禎以詩受知聖祖,被眷遇甚隆。四十年,乞假遷墓,上命予假五月;事畢還朝。四十三年,坐王五、吳謙獄,罷。王五,故工部匠役,捐納通判;謙,太醫院官。坐索債毆斃負債者,下刑部;擬王五流徒、謙免議。士禎謂輕重懸殊,改王五但奪官。復下三法司嚴鞫,王五及謙並論死;又發謙屬託刑部主事馬世泰狀,士禎以瞻徇奪官。四十九年,上眷念諸舊臣,詔復職。五十年,卒。

  明季文敝,諸言詩者習袁宗道兄弟,則失之俚俗;宗鍾惺、譚友夏,則失之纖仄;斅陳子龍、李雯,軌轍正矣,則又失之膚廓。士禎姿稟既高,學問極博;與兄士祿、士祐並致力於詩,獨以神韻為宗,取司空圖所謂「味在酸鹹外」、嚴羽所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標示」指趣。自號漁洋山人,主持風雅數十年。同時趙執信,始與立異,言詩中當有人在。既沒,或詆其才弱;然終不失為正宗也。士禎初名士禛,卒後以避世宗諱,追改士正。乾隆三十年,高宗與沈德潛論詩及士正,諭曰:『士正績學工詩,在本朝諸家中流派較正;宜示褒,為稽古者勸』。因追謚「文簡」。二十九年,復諭曰:『士正名以避廟諱,致改字與原名不相近;流傳日久,後世幾不復知為何人!今改為「士禎」,庶與弟兄行派不致淆亂。各館書籍記載,一體照改』。

  --選自原書卷二七三(「列傳」五三)。

  ·三十九·

  杜臻

  ·杜臻

  杜臻,字肇余;浙江秀水人。順治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累遷內閣學士,擢吏部侍郎。

  國初,以海上多事,下令遷東南各省沿海居民於內地,畫界而設之禁;界外皆棄地,流民無所歸,去為盜。及師定金門、廈門,總督姚啟聖請以界外地按籍還民,弛海禁,收魚鹽之利給軍食;廷臣持不可。康熙二十二年,臺灣平,上命以界外地還民;會給事中傅感丁請以江、浙、閩、粵濱海界外地招徠開墾,乃命臻及內閣學士席柱赴福建、廣東,察視展界,進臻工部尚書。臻與席柱如廣東,自欽州防城始、遵海以東而北,歷府七、州三、縣二十九、衛六、所十七、巡檢司十六、臺城堡砦二十一,還民地二萬八千一百九十二頃、復業丁口三萬一千三百;復如福建,自福寧州西分水關始、遵海以北,歷府四、州一、縣二十四、衛四、所五、巡檢司三、關城鎮砦五十五,還民地二萬一千一十八頃、復業丁口四萬八百。於是兩省濱海居民,咸得復業。別遣使察視江南、浙江展界復業,同時畢事。臻以母喪,還里。席柱復命,奏陳濱海居民還鄉安業;上曰:『民樂處海濱,以可出海經商、捕魚;爾等知其故,前此何以不准議行?邊疆大臣,當以國計民生為念。曩禁令雖嚴,私出海貿易,初未嘗斷絕。凡議出海貿易不可行者,皆總督、巡撫自圖射利故也』

  臻喪終,起刑部尚書。舊制:方冬,獄囚月給煤,獄吏率乾沒,囚多以寒疾死;臻力禁之。調兵部。時議裁各省駐防及督、撫、提、鎮標兵,臻謂『兵宄可裁,而不宜驟行。請自今老弱物故額闕概不補,數歲額自減』。從之。再調禮部。以疾,告歸。

  尋卒於家。上南巡,書「眷懷舊德」額追賜之。

  臻少貧力學,事祖母及父母孝。宏獎人才,詩文剴切中條理。

  --選自原書卷二七五(「列傳」五五)。

  ·四十·

  李率泰

  趙廷臣

  郎廷佐(弟廷相)

  ·李率泰

  李率泰,字壽疇;漢軍正藍旗人,永芳子。初名延齡;年十二,入侍太祖,賜今名。年十六,以宗室女妻之。弱冠,從太宗征察哈爾、朝鮮及明錦州,又從貝勒阿巴泰征山東,並有功;洊擢梅勒額真。

  順治元年,命以刑部參政兼任,率師駐防錦州。四月,從睿親王多爾袞入關,破李自成;又率兵徇山東、河南,斬自成將趙應元,降其眾萬人。二年,從豫親王多鐸破自成兵潼關;移師南征,克揚州、下江寧,分兵定蘇州、松江諸郡。江陰典史閻應元拒守,督兵攻破之。豫親王令駐防蘇州;會明將吳志葵、黃蜚等來犯,時城兵僅千餘,率泰使遶城張幟為援兵狀,志葵等斬關入,勁騎突起截擊,盡殲之。三年,從端重親王博洛平浙江、福建。敘功,授世職二等阿達哈哈番兼拖沙喇哈番。

  五年,鄭彩犯福建漳、泉諸郡,率泰與靖南將軍陳泰協勦;斬獲甚眾,復長樂、連江二縣。彩走,復擒斬所署總督顧世臣等,遂克興化。寇攻福州十四月,圍始解。民食盡,江西盜郭天才自杉關長驅至福州,載米、麥江上,誘民出就食;率泰師次建寧,檄守吏嚴備,乃夜焚洪山橋遁。巡按御史周世科虐刑婪賄,率泰疏劾,置諸法。

  六年,從征大同叛將姜瓖,下保德州,擒瓖黨牛化麟等。敘功,復加拖沙喇哈番。

  初,定官制,改參政為侍郎;率泰仍以刑部侍郎兼梅勒額真。八年,調吏部,拜弘文院大學士。條奏請懲貪酷官吏、給滿洲兵馬草料、酌量營造工程次第,上從之。未幾,與大學士陳泰坐誤增恩詔赦款,並罷任;降世職為拜他喇布勒哈番。九年,特進三等阿思哈尼哈番。

  十年,用大學士洪承疇薦,授兩廣總督。時桂王朱由榔居安隆,其將李定國擁兵廣西,土寇廖篤增等應之;十一年,率泰遣兵進勦,斬篤增於玉版巢。十二年,定國犯廣東,率泰禦之,敗其將高文貴。會靖南將軍珠瑪喇率禁旅至,合兵夾擊,大破之;復高、雷二郡。

  十三年,加太子太保,調閩浙總督。率泰有方略,善用兵,與士卒同甘苦。時鄭成功據臺灣,數入寇;率泰疏請增設水師三千、造哨船百餘艘,招降海盜,散其羽翼。又言:『成功父芝龍不宜徙寧古塔;其地近海,恐乘間遁歸,為患滋大』。世祖悉用其言。以破定國功,進世職一等;考滿,加少保。十五年,招撫成功將唐邦杰、林翀、葉祿等,降者數萬人。十五年,成功攻溫州,陷平陽、瑞安;率泰調江寧滿洲兵助勦,成功敗走。是年,詔分閩浙總督為二,以都統趙國祚督浙江,駐溫州;而以率泰專督福建,駐福州。未幾,成功據南安嶺,窺福州;其黨陳斌既降復叛,率眾據羅星塔。率泰檄兵燔其巨艦千餘,成功遁;斌復降,奏誅之。十六年,坐事奪世職,任總督如故。康熙元年,率泰以漳州為福建門戶,奏增設水師二千。尋與靖南王耿繼茂擊走定海、小埕諸寇;復與提督馬得功平萬安所,擊走成功將楊宣。

  是年,成功死,其子錦拒命如故,部下漸攜貳。於是率泰復招降其將林俊奇、陳輝、何義、魏明等三百餘人、兵二千有奇;統建寧,延平、邵武三路士卒勦內地山寇,獲其渠王鐵佛斬之。既錦率其將周全斌以五百餘人自梁山內犯,率泰遣總兵王進功,參將折光秋夾擊,大破之;復與靖南王耿繼茂統舟師搗廈門,取浯嶼、金門二島,錦宵遁。三年,降其將林國樑;進兵八尺門,降其將翁求多;夜半渡海,拔銅山,斬級三千有奇,其將黃廷等率兵民三萬餘人來降,獲敵艦、軍械無算;錦僅以數十艘遁入臺灣。敘功,加秩正一品。

  尋以病,累疏乞休;詔輒慰留。五年,卒官。遺疏言:『海賊遠竄臺灣,奉旨撤兵,與民休息。第將眾兵繁,撤之驟,易致驚疑;遲,又恐貽患。今當安反側之心,後須防難制之勢。紅毛夾板船雖已回國,然往來頻仍,異時恐生釁至。數年以來,令沿海居民遷移內地,失其故業;宜略寬界限,俾獲耕漁,庶甦殘喘』。上聞,優詔褒卹,贈兵部尚書,復世職,謚「忠襄」。

  ·趙廷臣

  趙廷臣,字君鄰;漢軍鑲黃旗人。順治二年,自貢生,授江蘇山陽知縣,遷江寧同知;有政聲。坐催徵逾限,免。

  十年,大學士洪承疇經略湖廣,薦廷臣清幹,題授下湖南道副使;屢平冤獄。十三年,調督糧道。十五年,從定貴州;遂擢授巡撫。甫至官,察民間疾苦,定賦蠲振,懲貪橫,禁吏卒驛騷。疏言:『貴州古稱鬼方,自城市外,四顧皆苗。其貴陽以東,苗為夥;而銅苗九股為悍,其次為■〈犭革〉狫、曰■〈犭羊〉獚、曰八番子、曰土人、曰洞人、曰蠻人、曰冉家蠻,皆黔東苗屬也。自貴陽以西,羅羅為夥;而黑羅為悍,其次曰仲家、曰米家、曰蔡家、曰龍家、曰白羅,皆黔西苗屬也。專事鬥殺,馭之甚難。臣以為教化無不可施之地;請自後應襲土官年十三以上者,令入學習禮,由儒學起送承襲;其族屬子弟願入學讀書者,亦許其仕進:則儒教日興,而悍俗漸變。土官私襲,支系不明,爭奪易起,釀成變亂;令歲終錄其世次籍,上布政司達部。有爭襲者,按籍立辨,豫杜釁端』。並下部議行。

  十六年,擢雲貫總督。土寇馮天裕陷湄潭,犯甕安;調兵擊卻之。疏請改馬乃、曹滴諸土司為流官;又言:『貴州曩被寇,改衛為府、改所為縣,法令紛更,民苦重役;今應復舊制。雲南田土荒蕪,當招民開墾。衝路州縣,請以順治十七年秋糧貸為春種資』。並下部議行。吳三桂貢象五,世祖命免送京;廷臣因乞概停邊貢,允之。十八年,以平土酋龍吉兆功,加兵部尚書。

  是年,調浙江。敘雲南墾荒勞,加太子少保。康熙二年,疏言:『浙江逋賦不清,由徵解繁雜。請以一條鞭法,令各州縣隨徵隨解,布政司察明註冊;至為簡易』。又疏言:『徵糧之法不一,苟能寓撫字於催科,即百姓受其福。急公好義,人情皆然;有司止以箠楚為能,民安得不重利借債、減價賣產!錢糧完,地方壞矣。苟能得廉有司禁革火耗,天平不欺天、法馬不違法;又禁絕差擾,一酒一飯,無不為民節省:民未有不交納恐後者。徵糧之能,在人不在法;然不得其人而循法行之,亦得半之道也。實徵冊籍立實在戶名,以杜詭卸;流水紅簿送本府印發,以防侵蝕;易知由單遍散窮山深谷,以絕橫索。臣於浙屬立法通行,催徵得法之吏,請敕部酌議,許題請獎勵』。又疏請移海島投誠官兵分插內地,杜其煽誘;定水師提鎮各營兵制,以備水戰。杭、嘉、湖三郡毗連太湖,易藏奸宄;請增造快號船,撥兵巡哨。詔並從之。時鄭成功死,廷臣招明魯王所署將軍阮美、都督鄭殷、侍郎蔡昌登等,皆率眾來降;惟張煌言散兵居定海山中,執而殺之。四年,疏請崇節儉、維風俗;又言:『用人宜寬小眚,請敕部分別罣誤降革人員,量才錄用』;又言:『民人鬻身旗下,宜令有司給與印契,並曉諭鄰里;後或逃歸,有容留者,乃可坐以窩逃』。並議行。時錢滯不行,疏請令外省收銅開鑄,準寶泉、寶源兩局法式,去各省分鑄之名,天下之錢供天下之用;上命復各省二十四監鑄錢。浙東初平,叛獄屢起;廷臣平情讞鞫,全活甚眾。時海濱尚多餘孽,聞廷臣寬大,多解甲來歸。

  康熙六年,以病乞休;詔慰留之。八年,巡海,自福建還至奉化,病卒;謚「清獻」。

  廷臣為政寬靜,而善折獄。有瞽者入屠室,攫其簝中錢;屠者逐之,則曰「欺吾瞽,奪吾錢」!廷臣今投錢水中,見浮脂;以錢還屠者。有殺人獄已誣服,廷臣察傷格,曰:『傷寸而刃尺,必冤也』!更求之,得真殺人者。旱,山中人言魃見,入人家,輒失財物;廷臣曰:『盜也』。令吏捕治之。

  ·郎廷佐(弟廷相)

  郎廷佐,字一柱;漢軍鑲黃旗人,世籍廣寧。父熙載,明諸生。太祖克廣寧,熙載來歸,授防禦;以軍功,予世職游擊。崇德元年,卒;長子廷輔嗣。廷佐,其次子也。自官學生,授內院筆帖式;擢國史院侍讀。順治三年,從肅親王豪格徇四川,平張獻忠。六年,從英親王阿濟格討叛將姜瓖;遷秘書院學士。

  十一年,授江西巡撫。江西自明末洊遭兵亂,逋賦鉅萬;廷佐累疏請蠲緩,蘇民困。詔允行。土寇洪國柱等掠饒州、廣信,遣兵勦平之。十二年,擢江南江西總督。江南逋賦至四百餘萬,廷佐覈賦籍,曰:『此非盡民困不能輸也,必有官吏侵蝕而詭稱民逋者。民困可矜,官吏弊不可不革』!乃籍之為三:曰官侵、曰吏蝕、曰民逋;責右布政使按籍督催,而令左布政使稽徵新賦,以除新舊牽混之弊。並疏請官吏徵賦未完者,令戴罪留任催徵。於是,宿弊頓革。師行,取估舶以濟,商民交困;廷佐疏請視江西例,發帑造船備用。上韙其言,命議行。

  十六年,巡閱江海;因密疏言:『鄭成功屯聚海島,將犯江南。江南汛兵無多,水師舟楫未備;請調發鄰省勁兵防禦』。事格不行。未幾,成功陷鎮江、襲瓜洲,遂窺江寧,城守單弱。會梅勒額真噶楚哈瑪爾賽自貴州旋師,廷佐與駐防總管喀喀木邀入城,共禦敵;挫其前鋒,得舟二十餘。成功兵大至,戰艦蔽江;廷佐登埤固守,提督管效忠、總兵梁化鳳等水陸夾擊,焚敵艦五百餘,擒斬無算,成功遁入海。捷聞,詔嘉獎。

  十八年,分江南江西總督為二,以廷佐專督江南。康熙四年,復舊制;仍兼江西。

  七年,以疾解任致仕。大學士金之俊家居,得匿名書帖,詆其曾降李自成;之俊訴廷佐,令有司窮治。上聞,慮株連無辜,責之俊違例妄訴;廷佐俟病痊起用,鐫二秩。

  十三年,耿精忠反,授廷佐福建總督。廷佐奏言:『臣孫為耿氏婿,臣與精忠有連,然誓不與賊俱生;願力疾前驅,殲除叛寇』!上嘉之,賜鞍馬、甲冑以寵其行。廷佐至浙江,從大將軍康親王傑書治軍,駐金華;疏陳精忠勾結「海寇」,且勦撫兼施。上曰:『海寇當撫,精忠當用勦或用間』。廷佐頗有規畫,未及行。十五年,卒於軍;賜祭葬,江南、江西俱祀「名宦」。

  弟廷相,字鈞衡。初授欽天監筆帖式,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四川屢經兵燹;廷相蒞任,百廢具興,民不知擾。

  康熙八年,授河南巡撫。廷佐卒,上即擢廷相為福建總督。會精忠降,餘黨紀朝佐、張八等尚抗拒;廷相勦撫兼用,旬月悉平。鄭錦及山寇朱寅屢犯郡縣,遣兵分勦;屢卻之,擒斬甚眾。十七年,錦窺漳州,據玉州等寨,分擾石碼、江東橋;廷相請援,詔康親王督兵協勦。時寇勢甚張,上責廷相庸懦,不能殄賊;命解任。

  二十七年,卒。

  --以上選自原書卷二八○(「列傳」六○)。

  ·四十一·

  趙士麟

  ·趙士麟

  趙士麟,字麟伯;雲南河陽人。康熙三年進士,授貴州平遠推官;改直隸容城知縣。緝盜衛民;創正學書院,與諸生講學。行取,授吏部主事;歷郎中,擢光祿寺卿,三遷至左副都御史。疏請臺灣改郡縣,比內地設總兵鎮守,省沿海之戍卒;詔報可。

  二十三年,授浙江巡撫。杭州民貸於駐防旗兵,名為「印子錢」。取息重,至鬻妻拏、賣田舍;不償,則閧於官。營兵馬化龍毆官成大獄,士麟移會將軍掣繳券約,捐資代償;將軍令減子歸母、母復減十之六,事遂解,民大稱頌。詔裁浙江總督,總督駐衢州;督標兵三千被汰乏食,譁,掠民罷市;士麟仍濟以饟,因奏設副將一、定額兵八百,餘留撥各營缺額;眾乃定。浙中豪右、衙蠹驕悍不法,為民害;士麟廉得其狀,悉置之法,強暴歛跡。省城河道久淤,督役疏濬,半載訖工;民以為便。復繕城隍、修學校;親蒞書院與諸生講論經史及濂、洛、關、閩之學,士風大振。禁革規費,積弊一清。二十五年,移撫江蘇;浙人懷之,繪圖以志去思,並於西湖敬一書院肖象祀之。

  尋召為兵部督捕侍郎,調吏部;皆能舉其職。三十七年,卒;祀浙江「名宦」。

  士麟潛心正學,以朱子為歸;躬行實踐,施於政事。士愨民恬,所至皆有聲績。

  --選自原書卷二八二(「列傳」六二)。

  ·四十二·

  于成龍

  陳璸

  ·于成龍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人。明崇禎間,副榜貢生。順治十八年,謁選,授廣西羅城知縣;年四十五矣。羅城居萬山中,盛瘴癘,猺獞獷悍;初隸版籍,方兵後,遍地榛莽。縣中居民僅六家,無城郭、廨舍。成龍到官,召吏民附循之,申明保甲。盜發即時捕治,請於上官,讞實即處決;民安其居。鄰猺歲來殺掠,成龍集鄉兵,將搗其巢;猺懼,誓不敢犯羅山境,民益得盡力耕耘。居羅山七年,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請寬猺役、疏鹺引、建學宮、創設養濟院。凡所當興罷者,次第舉行;縣大治。總督盧興祖等薦卓異。康熙六年,遷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亂後,州中遺民裁百餘、正賦僅十五兩,而供役繁重。成龍請革宿弊;招民墾田,貸以牛種,期月戶增至千。遷湖廣黃岡同知,駐岐亭。岐亭故多盜,白晝行劫,莫敢誰何;成龍撫其渠彭百齡,貰罪,令捕盜自贖。嘗察知盜所在,偽為丐者入其巢,與雜處十餘日,盡得其平時行劫狀;乃出呼役,械諸盜具獄辭,駢縛坑之;他盜皆遠竄。嘗微行村堡,周訪閭里情偽,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巡撫張朝珍舉卓異。康熙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吳三桂犯湖南,師方攻岳州,檄成龍造浮橋濟師;甫成,山水發、橋圯,坐奪官。三桂散偽劄遍湖北州縣,麻城、大冶、黃岡、黃安諸盜皆倚山結寨應三桂;妖人黃金龍匿興寧山中,謀內亂。劉君孚者,嘗為成龍役,善捕盜;亦得三桂劄,與金龍等結大盜周鐵爪據曹家河以叛。朝珍以成龍舊治得民心,檄往招撫。成龍詗知君孚雖反,眾未合,猶豫持兩端,兼程趨賊砦,距十里許止宿,榜示自首者免罪;來者日千計,皆貸之。先遣鄉約諭君孚,降者待以不死。乃策黑騾往,從者二,張蓋鳴鉦,逕入賊舍;呼君孚出見,叩頭受撫。降其眾數千,分立區保;籍其勇力者,督令進討。金龍走紙棚河,與其渠鄒君申往保山砦;成龍禽斬之。朝珍以聞,請復官,即擢黃州知府;上允之。諸盜何士榮反永寧鄉,陳鼎業反陽邏,劉啟業反石陂,周鐵爪、鮑世庸反泉畈,各有眾數千,號山東賊;遙與湖口、寧州諸盜合,將趨黃州。時諸鎮兵皆從師徇湖南,州中吏民裁數百,議退保麻城;成龍曰:『黃州七郡門戶,我師屯荊、岳,轉運取道於此;棄此不守,荊、岳且瓦解,誓死不去』!遂集鄉勇得二千人,遣黃岡知縣李經政攻陽邏,得鼎業誅之。士榮率賊數□自牧馬崖分兩路來犯,成龍遣千總羅登雲以千人當東路而自當西路,令千總吳之蘭攻左、武舉張尚聖攻右;成龍力衝其中堅,戰合,之蘭中槍死,師少卻。成龍策馬冒矢石逕前,顧千總李茂昇曰:『我死,汝歸報巡撫』!茂昇戰甚力,尚聖自右出賊後,賊大敗;生致士榮,檻送朝珍,遂進克泉畈。凡二十四日,東山賊悉平。十五年,歲饉,訛言復起;成龍修治赤壁亭榭,日與僚吏嘯詠其中,民心大定。會丁繼母憂,總督蔡毓榮奏請奪情視事。十六年,增設江防道,駐黃州;即以命成龍。

  十七年,遷福建按察使。時鄭成功迭犯泉、漳諸郡,民以通海獲罪,株連數千人;獄成,當駢戮。成龍白康親王傑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王素重成龍,悉從其請。遇疑獄,輒令訊鞫;判決明允,獄無淹滯。軍中多掠良民子女,沒為奴婢;成龍集資贖歸之。巡撫吳興祚疏薦廉能第一,遷布政使。師駐福建,月徵莝夫數萬,累民;成龍白王,罷之。

  十九年,擢直隸巡撫。蒞任,戒州縣私加火耗、餽遺上官。令既行,道府劾州縣,州縣即訐道府不得餽遺挾嫌;疏請嚴定處分,下部議行。宣化所屬東西二城與懷安、蔚州二衛舊有水衝沙壓地千八百頃,前政金世德請除糧未行,為民累;成龍復疏請,從之。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二十八年,入覲召對,上褒為「清官第一」。因問勦撫黃州土賊狀,成龍對:『臣惟宣布上威德,未有他能』。問:『屬吏中亦有清廉否』?成龍以知縣謝錫袞、同知何如玉、羅京對。復諭劾趙履謙甚當;成龍奏:『履謙過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為政當知大體,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爾其勉旃』!旋賜帑金千、親乘良馬一,製詩褒寵;並命戶部遣官助成龍賑濟宣化等處饑民。成龍復疏請緩真定府屬五縣房租,並全蠲霸州本年錢糧;均報可。是年冬,乞假喪母,優詔許之。

  未幾,遷江南江西總督。成龍先後疏薦直隸守道董秉忠、阜城知縣王燮、南路通判陳天棟;瀕行,復薦通州知州于成龍等。會江寧知府缺,命即以通州知州于成龍擢補。成龍至江南,進屬吏誥誡之;革加派,剔積弊。治事,嘗至達旦。好微行,察知民間疾苦、屬吏賢不肖。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疏食自給;江南俗侈麗,相率易布衣,士大夫家為減輿從、毀丹堊、婚嫁不用音樂,豪猾率家遠避。居數月,政化大行;勢家懼其不利,搆蜚語。明珠秉政,尤與忤。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馬世濟督造漕船還京,劾成龍年衰,為中軍副將田萬侯所欺蔽;命成龍回奏。成龍引咎,乞嚴譴;詔留任,萬侯降調。二十三年,江蘇巡撫余國柱入為左都御史、安徽巡撫涂國相遷湖廣總督,命成龍兼攝兩巡撫事。

  未幾,卒於官。成龍歷官,未嘗攜家屬。卒時,將軍、都統及僚吏入視,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器而已;民罷市聚哭,家繪象祀之。賜祭葬,謚「清端」。內閣學士錫住勘海疆還,上詢成龍在官狀;錫住奏:『甚清廉;但因輕信,或為屬員欺罔』。上曰:『于成龍督江南,或言其變更素行;及卒後,始知其始終廉潔,為百姓所稱。殆因素性鯁直,不肖挾仇讒害,造為此言耳。居官如成龍,能有幾耶』!是年冬,上南巡;至江寧,諭知府于成龍曰:『爾務效前總督于成龍正直潔清,乃為不負』。又諭大學士等曰:『朕博采輿評,咸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加增太子太保,廕一子入監;復製詩褒之。雍正中,祀賢良祠。

  ·陳璸

  陳璸,字眉川;廣東海康人。康熙三十三年進士,授福建古田知縣。古田多山,丁田淆錯,賦役輕重不均;民逋逃遷徙,黠者去為盜。璸請平賦役,民以蘇息。

  調臺灣。臺灣初隸版圖,民驍悍不馴;璸興學廣教。在縣五年,民知禮讓。

  四十二年,行取,授刑部主事;歷郎中,出為四川提學道僉事。清介公慎,杜絕苞苴。以四川官吏加派厲民,詔戒飭,特稱璸廉。

  未幾,用福建巡撫張伯行薦,調臺灣廈門道。新學宮,建朱子祠於學右,以正學厲俗;鎮以廉靜,番、民帖然。在官應得公使錢,悉屏不取。

  五十三年,超擢偏沅巡撫。蒞任,劾湘潭知縣王爰溱縱役累民、長沙知府薛琳聲徇庇不糾劾,降黜有差。尋條奏禁加耗、除酷刑、糶積榖、置社倉、崇節儉、禁餽送、先起運、興書院、飭武備、停開採,凡十事;詔嘉勉,諭以「躬行實踐,勿鶩虛名」!旋入覲,奏言:『官吏妄取一錢,即與百千萬金無異。人所以貪取,皆為用不足。臣初任知縣,即不至窮苦;不取一錢,亦自足用』。比退,上目之曰:『此苦行老僧也』!

  尋調撫福建。上諭廷臣曰:『朕見璸,察其舉止言論,實為清官。濱生長海濱,非世家大族、無門生故舊,而天下皆稱其清;非有實行,豈能如此!國家得此等人,實為祥瑞。宜加優異,以厲清操』。陛辭,上問『福建有加耗否』?濱奏:『臺灣三縣無之』。上曰:『火耗盡禁,州縣無以辦公,恐別生弊端』。又曰『清官誠善,惟以清而不刻為尚』。濱為治,舉大綱,不尚煩苛。修建考亭書院及建陽、尤溪朱子祠,疏請御書榜額;並允之。復疏言:『防海賊,與山賊異;山賊嘯聚有所,而海賊則出沒靡常。臺灣、金、廈防海賊,又與沿海邊境不同。沿海邊境患在突犯內境,而臺、廈患在剽掠海中。欲防臺、廈海賊,當令提標及臺、澎水師定期會哨,以交旗為驗。商船出海,令臺、廈兩汛撥哨船護送;又令商船連環具結,遇賊首尾相救,不救以通同行劫論罪』。下部議,以為繁瑣;上韙其言,命九卿再議,允行。是年冬,兼攝閩浙總督。奉命巡海,自齎行糧,屏絕供億。捐榖應交巡撫公費,奏請充餉;上曰:『督、撫有以公費請充餉者,朕皆未之允。蓋恐準令充餉,即同正項錢糧;不肖者又於此外婪取,重為民累』。令濱遇本省需款撥用。濱又請以司庫餘平賞賚兵役,命遵前旨。廣東雷州東洋塘堤岸,海潮沖激,侵損民田;濱奏請修築,即移所貯公項及俸錢助工費。隄岸自是永固,鄉人蒙其利。

  五十七年,以病乞休;詔慰留之。未幾,卒於官。遺疏以所貯公項餘銀一萬三千有奇充西師之費;命以一萬佐饟、餘給其子為葬具。尋諭大學士曰:『陳濱居官甚優,操守極清,朕所罕見;恐古人中,亦不多得也』。追授禮部尚書,廕一子入監讀書,謚「清端」。

  璸服御儉素,自奉惟草具粗糲,居止皆於廳事。昧爽治事,夜分始休。在福建,置學田,增書院學舍,聘主講;人文日盛。雍正中,入祀賢良祠。乾隆初,賜其孫子良舉人;子恭員外郎,官至知府。

  --以上選自原書卷二八四(「列傳」六四)。

  ·四十三·

  佟國綱(邁圖、格斯泰)

  吉勒塔布

  殷化行

  ·佟國綱(邁圖、格斯泰)

  佟國綱,佟佳氏;滿洲鑲黃旗人,佟圖賴子。初隸漢軍,領牛彔額真,授侍衛。康熙元年,襲三等精奇尼哈番,授內大臣。十四年,察哈爾布爾尼為亂,授安北將軍,率師駐宣府;布爾尼亂定,引還。十六年,推孝康章皇后外家恩,贈佟圖賴一等公,仍以國綱襲。二十年,授鑲黃旗漢軍都統。疏陳世系,請改入滿洲;下部議許,以本支改入滿洲。

  二十八年,命與內大臣索額圖等如尼布楚,與俄羅斯使臣費耀多羅等議立約定界。

  二十九年,大將軍裕親王福全率師討噶爾丹,以國綱參贊軍務。八月己未朔,師次烏蘭布通,噶爾丹屯林中,臥駝於前而兵伏其後,國綱奮勇督兵進擊,中鳥槍,沒於陳。喪還,命皇子迎奠。將葬,上欲親臨;國綱弟國維及諸大臣力阻,乃命諸皇子及諸大臣皆會,賜祭四壇,謚「忠勇」。上以翰林院撰進碑文不當意,乃自為製文;有曰:『爾以肺腑之親、心膂之寄,乃義存奮激,甘蹈艱危;人盡如斯,寇奚足殄!惟忠生勇,爾實兼之』。雍正初,加贈太傅。

  邁圖,亦佟佳氏;滿洲正白旗人。父烏進,國初自哈達來歸。邁圖,初授侍衛。從信郡王多尼下貴州,破明桂王將李成蛟於涼水井,李定國於雙河口、於魯噶。從康親王傑書徇福建,討耿精忠,授行營總兵;戰黃巖,克建陽。從將軍拉哈達破鄭錦將何祐於太平山,復興化,拔泉州;從將軍賚塔破錦將劉國軒、吳淑於蜈蚣山,復長泰:皆有功。

  康熙二十五年,授正白旗蒙古副都統兼佐領;尋署前鋒統領。從征厄魯特,戰烏蘭布通,陳沒;謚「忠毅」,進世職三等阿達哈哈番。

  格斯泰,瓜爾佳氏;滿洲鑲白旗人。先世居瓦爾喀;父赫勒,歸太祖,從伐明,攻獻縣先登;入關,西討李自成,破潼關;下江南,徇浙江,破明兵嘉興城下。以牛彔額真,授拜他喇布勒哈番。

  格斯泰,初為睿親王護衛。從大將軍伊爾德,克舟山;從都統瑪奇下雲南,破賊石門坎、黃草壩,克雲南會城:皆有功,累擢前鋒參領兼管佐領。

  從國綱戰烏蘭布通,國綱戰沒,格斯泰直入賊營,左右衝擊,出而復入者再,乘勝追賊至河岸,阻於淖;賊麕集,格斯泰力戰,與邁圖等皆歿於陳。師將發,上賜之馬;格斯泰請自選,得白鼻。或言『白鼻,古所忌』;格斯泰曰:『效命疆場,吾夙願也;何忌』!師還,裕親王奏:『方戰時,親見一將乘白鼻馬三入敵陳,眾皆識為格斯泰也』。賜祭葬視副都統,予世職拜他喇布勒哈番。

  ·吉勒塔布

  吉勒塔布,李佳氏;滿洲正紅旗人,覺善第三子。初授侍衛,兼前鋒參領。康熙十一年,授正紅旗蒙古副都統。

  十三年,耿精忠叛,命偕副都統拉哈率師駐江寧;尋令援浙江。從將軍貝子傅喇塔攻嵊縣,與精忠將曾養性等戰於黃瑞山,督兵乘夜分兩翼衝擊;又遣兵循山麓疾上,以鳥槍旁擊之。養性敗潰,克仙居。十四年,養性與叛將祖宏勳犯臺州,吉勒塔布與都統沃申赴援;戰於平山嶺,殪賊四千餘,奪梁蓬隘。道遇賊伏,盡殲之,直趨黃巖;副都統穆赫林督兵夾擊,養性夜走溫州,克黃巖。復戰於上塘嶺,攻溫州,久未下。十五年,養性復以四萬餘人來犯,吉勒塔布遣兵分道逆擊。進勦處州,過三角嶺,循江度師;養性以百餘舟屯江上、陸兵屯得勝山下,據險拒我師;吉勒塔布與總兵陳世凱分道拔賊壘,又以砲擊賊舟,沈諸江。師次溫溪渡口,擊敗精忠將馬成龍等,斬千餘級。遂與康親王師會衢州,偕統賚塔等擊精忠將馬九玉,戰於大溪灘;吉勒塔布督兵踰三濠,進焚木城,克江山,九玉敗遁。遂度仙霞嶺,進克浦城、建陽諸縣。從康親王進次福州,精忠降。十六年,擊鄭錦同安。十八年,與錦將劉國軒戰於下坑、於歐溪頭、於郭坑皆勝,斬二千餘級;收海澄,與沃申駐師漳州。

  二十一年,師還,累擢護軍統領、正紅旗蒙古都統。二十七年,授兵部尚書,列議政大臣。噶爾丹侵喀爾喀,上命吉勒塔布與都統巴海等徵科爾沁諸部兵備邊;尋命往蘇尼特,度水草佳處,為喀爾喀牧地。二十九年,命與尚書阿喇尼出塞,自歸化至圖拉,置臺站;率師會喀爾喀諸部自洮瀨河進攻噶爾丹。噶爾丹掠烏珠穆秦部,至烏勒輝河,我師與遇,分兵乘夜挑戰;喀爾喀兵違節度亂陳,戰失利,吉勒塔布當奪官。命留佐領,率兵駐呼魯固爾河;旋命與內大臣阿密達同駐克勒。待裕親王師至,分三隊以進;吉勒塔布為第一隊,大敗噶爾丹於烏蘭布通。三十年,詔移喀爾喀土謝圖、車臣兩部歸附人牧近邊;上出塞撫綏,令吉勒塔布與尚書馬齊班第等先期集歸附人於上都河、額爾屯河以待,上慮巴圖爾額爾克濟農掠喀爾喀,命吉勒塔布督喀爾喀諸部兵為備。三十一年,巴圖爾額爾克濟農降,罷兵歸。

  三十五年,擢都統。三十六年,卒;賜祭葬。

  ·殷化行

  殷化行,字熙如;陝西咸陽人。初以王姓,成康熙九年武進士。十三年,從經略莫洛討吳三桂,授守備。會王輔臣叛,莫洛遇害,化行被脅羈秦州,稱病不為賊用;逾年,自拔歸。總督哈占秦復原職,補火器營守備。從振武將軍佛尼勒戰牛頭山,攻克上下嶺。三桂將王屏藩據漢中,以二萬人犯寶雞,大將軍圖海檄化行赴援;破敵,解西山堡圍。復自大泥峪取兩河關,復興安州城。十九年,佛尼勒援永寧,化行為前鋒;敗敵托川,擊走三桂將胡國柱於安寧橋。調援敘州,與西寧總兵李芳述守城;賊分三路來攻,擊卻之。圖海、哈占合疏陳化行奮戰狀,特擢漢中城守營副將。二十年,逐國柱,迭戰安邊、敘馬、連峰、石盤關諸處,屢克要隘,復馬湖府城。二十二年,追議輔臣叛時被脅,坐奪官。哈占以化行未為輔臣用,從征有勞,奏復原職;授直隸三屯營副將。二十三年,敘功,加一等;授都司僉書兼管副將事。二十五年,上幸畿東,化行扈從行圍;賜上用佩刀。

  二十六年,擢福建臺灣總兵,賜貂裘、白金。時議城臺灣,化行言地皆浮沙,難以鞏固;令部下人致樹一,植為城,數日而成。諸部亦各植木城,繕治甲兵,防禦以固。

  三十年,移襄陽。陝西旱,米價騰貴,民多流移;詔發襄陽二萬石水運至商州、改陸運至西安,命內閣學士德珠與化行及總督丁恩孔往督水陸輓運,並護流民還里。

  三十二年,移登州,復移寧夏。三十五年,上親征噶爾丹,三路出師;發陝西兵當西路,遣刑部尚書圖納會將軍、督、撫及河西提、鎮議進兵事。化行陳方略,詔報可。時綠旗兵統於振武將軍孫思克,率涼州總兵董大成、肅州總兵潘育龍及化行自寧夏出塞,會大將軍費揚古進勦,化行領所部兵三千至翁金河,簡精卒前進,遇敵昭莫多。山崖峻削,其南陁漸有小山橫亙;化行急據其巔,麾軍士畢登,敵猝至山腹,發砲擊之。噶爾丹率眾死鬥,鋒甚銳;化行使告費揚古曰:『賊陳堅,宜遣一軍衝其脅。賊婦女、輜重俱在後陳,劫之必亂』。費揚古從之。化行望山下兩軍將薄陳,鼓行而下,敵披靡,死傷枕籍,噶爾丹敗遁;詔班師。是役,化行功最。三十六年,疏請率兵二千至郭多里巴爾哈孫,偵禽噶爾丹。會上西巡,將幸寧夏;化行迎謁,奏請行圍花馬池,觀軍容。上曰:『師行賴馬力;今噶爾丹未滅,寧夏兵至花馬池往來七、八日,馬必疲。獵,細事耳;罷獵而休馬,以獵噶爾丹何如』?乃令化行率所部兵五百人從昭武將軍馬思喀復出塞。尋命化行參贊軍務,諭謂「綠旗總兵官未有授參贊者」,並賜孔雀翎。師次郭多里巴爾哈孫,會大將軍費揚古兵進至洪郭羅阿濟爾罕,噶爾丹死;詔班師,化行還寧夏。

  三十七年,請復本性。敘昭莫多功,予拖沙喇哈番世職,擢廣東提督。三十九年,瓊州營游擊詹伯豸等擾黎人,黎人王鎮邦為亂;以化行約束不嚴,降級留任。四十年,連陽猺為亂,里入峒、油嶺二排尤凶橫;化行率總兵劉虎駐師里入峒,遣副將林芳入排,使執為亂者以獻。猺人戕芳及所從兵役,上命尚書嵩祝為將軍,令化行及廣西、湖南提督各發兵討之。四十一年夏,會師連州,分扼要隘;猺人懼,縛獻為亂者李貴、鄧二等置諸法,餘悉就撫。尋追按芳被戕,化行、虎不能救;虎奪官,化行休致。

  四十二年,上幸西安,化行迎謁;授其子純四等侍衛。四十九年,卒。

  --以上選自原書卷二八八(「列傳」六八)。

  ·四十四·

  余縉

  ·余縉

  余縉,字仲紳;浙江諸暨人。順治九年進士,授河南封邱知縣。兵後流亡未復,棄地彌望;朝議興屯,設道、廳董之。民田徵賦,屯田徵租;租視賦為重,民棄屯不耕。府縣吏急考成,以屯租散入田賦,民失業。總督李蔭祖行部至縣,縉導觀民間困苦狀;蔭祖疏聞,興屯道、廳悉罷。十七年,行取,授山西道御史;乞養歸。起河南道御史。康熙初,鄭成功已死,其子錦屯廈門;有議棄舟山者。縉上疏爭之,略謂『浙江三面環海,寧波尤孤懸海隅,以舟山為外藩。不知行間諸臣何所見而倡捐棄之議?江海門戶,斂手委之逆豎!夫閩海祗一廈門,數萬之眾環而攻之,窮年不能下;奈何以已克之舟山,增其巢穴』!福建總督李率泰議遷海濱居民,縉復疏爭之;略謂『海濱之民與賊狎處,一二冥頑貪嗜嗜厚利、通消息以相接濟者,固未必無之。但據所稱排頭、方田諸處民,或盜牧馬、或縛窮民潛送廈門;當此兩軍相望、巡徼嚴密,雖有奸宄,安能飛渡!是其號令不肅,已可概見。又云派撥舵工、水手,公然不應。海上舵工,名曰「老大」。其人必少長海舟,內外洋島嶼徑路,靡不熟歷;而復駕風使舵,操縱自如。奈何責之素不練習之民,視同里役,橫加僉派!彼即勉強應役,技既不精,心復叵測;萬一變從中起,將置數十萬奮戈持滿之士於何地』;兩疏語皆切至。

  聖祖親政,順治間建言諸臣坐遷謫者,次第赦還;惟議及逃人,不在赦例。居數年,詔寬逃人禁。縉疏請敕部察當日建言被謫諸臣,存者召還錄用,歿者歸葬、贈卹。

  尋命巡視長蘆鹽政;以改葬,乞歸。二十八年,卒於家。

  縉廉而能,治事尤持正。妖人朱方旦言禍福,朝士多信之;縉曰:『此妄男子耳,於法當誅』!方旦卒坐死。

  --選自原書卷二八九(「列傳」六九)。

  ·四十五

  覺羅滿保(陳策)

  施世驃

  藍廷珍(從弟鼎元)

  林亮(何勉、陳倫炯)

  歐陽凱(羅萬倉、游崇功)

  ·覺羅滿保(陳策)

  覺羅滿保,字鳧山;滿洲正黃旗人。康熙三十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累遷國子監祭酒,擢內閣學士,直經筵。

  五十年,授福建巡撫。疏言:『福建興化、泉、漳等屬十六州縣皆瀕海要地,請揀選直省卓異官除授』。御史璩廷佑論其不可,部議以為然;詔下九卿等再議,卒從滿保言。五十四年,擢福建浙江總督。命巡海,議自乍浦至南澳沿海五千餘里,建臺寨百二十七所、砲位千一百七十有八。別疏言:『鹿耳門為臺灣咽喉、澎湖為廈門藩衛、安平鎮為水師三營重地及海洋各口岸,宜分極衝、次衝,築墩臺,設汛巡守;並嚴察海舶出入,禁漁船私載米糧、軍器』。又言:『淡水雞籠山為臺灣北界,其澳港可泊巨艦百餘;更進為肩豆門,沃野百里,番社交據。請增置淡水營,設官駐防為後蔽』。皆報可。

  六十年,鳳山民朱一貴為亂。臺灣知府王珍苛稅、濫刑,鳳山民黃殿、李勇、吳外等集數百人謀變;一貴素販鴨,託明裔以為渠,劫岡山塘、槺榔林二汛,掠軍器,眾益聚,遂破縣城,進陷臺灣。總兵歐陽凱等率兵禦賊,師敗績,死之;臺廈道梁文煊等走澎湖。滿保疏聞,督兵趨廈門。值淫雨,乘竹兜,從數騎行泥淖中。比至,籍丁壯剽悍能殺賊者,悉充伍;嚴申軍令,禁舟師毋登陸:民以不擾。淡水營守備陳策使詣廈門乞援,滿保移會巡撫呂猶龍遣兵自閩安渡淡水。未幾,南澳鎮總兵藍廷珍率舟師至,滿保命統水陸軍會提督施世驃於澎湖,剋期進勦。六月,世驃、廷珍攻鹿耳門,敗賊安平鎮,遂克臺灣。上以臺灣民附亂,非本意;敕滿保招撫。尋諸羅民楊旭等密約壯丁六百人擒一貴及其黨十二人獻世驃軍前,檻送京師,磔於市。是役,自出師迄事平,凡七日;上嘉滿保調度有方,加兵部尚書。尋疏言:『賊起,惟守備陳策鼓勵兵民堅守汛地,待大兵進援,奮力效忠』;命擢臺灣總兵。復疏劾珍縱役需索,致一貴乘機倡亂;文煊及所屬官吏一無備禦,退回澎湖:應奪官、逮問』。從之;文煊等論罪如律。秋,臺灣颶作,滿保以聞;諭『臺灣有司平日貪殘激變,及大兵進勦,殺戮之氣上干天和』,令速行賑卹。上杭民溫上貴往臺灣從一貴,得偽元帥札印還上杭,煽鄉人從賊;聞一貴誅,走江西,結棚匪數百謀掠萬載。知縣施昭庭集營汛勦捕,擒上貴及其黨十數人,並伏法。大學士白潢等條奏禁戢棚匪,滿保疏言:『閩、浙兩省棚民,以種麻靛、造紙燒灰為業,良莠不一;令鄰坊保結,棚長若有容庇匪類,依律連坐。有司於農隙遍履各棚,嚴加稽察。浙江鄞、奉化等二十七縣、福建閩、龍巖等四十州縣,皆有棚民;宜如沿海州縣例,揀員題補』。詔從之。

  雍正三年,卒官。遺疏言:『新任巡撫毛文銓未至,總督印信交福州將軍宜兆熊署理;並留解任巡撫黃國材暫緩起程,如舊辦事』。詔嘉其得體,下部議卹。時尚書隆科多獲罪鞫訊,得滿保餽金交通狀;世宗諭責滿保謟隆科多、年羹堯,命毋賜予謚。

  策,字鍾侯,福建晉江人。由銅山守備,調淡水。一貴陷臺灣,策孤軍力守一隅;姦人范景文入境煽誘,禽誅之。師下臺灣,滿保檄勦北路,復南嵌、竹塹、中港、後壟、吞霄、大甲諸社。以功,擢臺灣總兵,加左都督;卒。

  ·施世驃

  施世驃,字文秉;靖海侯琅第六子。康熙二十二年,世驃年十五;從琅下臺灣,委署守備。臺灣既定,以功加左都督銜,授山東濟南城守參將。三十五年,聖祖親征噶爾丹,天津總兵岳昇龍薦世驃從軍,召試騎射;命護糧運至奎素,從大將軍馬斯喀追賊至巴顏烏闌。師還,假歸葬;上褒世驃勤勞,命事畢仍還任。累遷浙江定海總兵;四十二年,上南巡,賜御書「彰信敦禮」榜。時海中多盜,世驃屢出洋巡緝;先遣裨將假商船餌盜,擒獲甚眾,斬盜渠江崙。四十六年,上南巡,詢及擒斬海盜事,溫諭嘉獎,賜孔雀翎。四十七年,擢廣東提督。

  五十一年,調福建水師提督。六十年,朱一貴為亂,陷臺灣;世驃聞報,即率所部進扼澎湖,總督滿保檄南澳總兵藍廷珍等以師會。眾議三路進攻,世驃謂『南路打狗港在臺灣正南,南風盛,不可泊;北路清風隙去府百餘里,運饟艱;度賊必屯聚中路,宜直搗鹿耳門』。時臺地諸將吏皆退次澎湖,惟淡水守備陳策堅守汛地;世驃遣游擊張駥等赴援。自統師出中路,選勁卒乘小舟,載旗幟分伏南北港。六月,抵鹿耳門,賊踞砲臺以拒;世驃登樓船督戰,發砲中敵貯火藥器,火大熾,賊驚潰。眾軍齊進,兩港悉樹我軍幟,賊不敢犯;揚帆直渡鯤身--鯤身者,海沙也;水淺,大舟不能過。是日,海水驟漲八尺餘,舟乘風疾上,遂克安平鎮。翌日,戰破賊,賊悉眾來犯;世驃遣守備林亮等進西港、游擊朱文等越七鯤身,自鹽埕、大井頭分道登陸,趨臺灣。世驃督將士,指揮布陣擊賊,賊潰,遂復臺灣;一貴走諸羅,諸羅民縛以獻。賊黨擒斬略盡,臺灣南北兩路悉平。詔優敘,賜世驃東珠帽、黃帶、四團龍補服。

  未幾,以疾卒於軍。遺疏乞從父琅葬福建,留妻子守墓;上悉許之。贈太子太保,,謚「勇果」。雍正元年,世宗命予一等阿達哈哈番世職,以其子廷旉嗣。

  世驃和易謙雅,治軍嚴明;與琅先後平臺灣,皆以六月乘海潮異漲度師,遂以成功。

  ·藍廷珍(從弟鼎元)

  藍廷珍,字荊璞;福建漳浦人。少習騎射,從祖理器之。入伍,自定海營把總,累遷溫州鎮標左營游擊。巡外洋,屢獲盜,盜皆畏避;以是為諸將所忌,讒於總督滿保,將劾之。會關東大盜孫森等竊遼陽巨砲、戰艦,逸入海;聖祖震怒,責沿海疆吏嚴緝。廷珍出巡海,至黑水外洋,與遇;力戰,盡獲森等九十餘人及其船艦、砲械。滿保按部至溫州,廷珍迎謁,以告;滿保嘆曰:『幾失良將』!召入舟,厚撫之;亟疏薦,超擢福建澎湖副將。

  未幾,遷南澳總兵。六十年,朱一貴為亂,廷珍上書滿保,策破賊狀;滿保令統戰船四百、將弁一百二十、官兵一萬二千會提督施世驃於澎湖,剋期進勦。廷珍至澎湖,言於世驃曰:『賊皆烏合,不足憂。惟脅從至三十萬人,請檄示止殲渠魁,餘勿問;則人人有生之樂、無死之心,可不血刃平也』。世驃從之。師至鹿耳門,賊扼險拒守;諸將林亮、董芳當前鋒殊死戰,廷珍率大隊繼之,連戰皆捷,賊大潰,退保府。世驃遣亮等自西港仔暗度,廷珍以大軍躡其後;賊在蘇厝甲與亮等決戰,廷珍分兵馳赴之。賊望見旗幟,戰稍卻;乘勝追逐,遂大潰。夜駐犁頭標,設伏以待。賊果至,四面突擊,賊大亂,自相攻殺;追敗之木柵仔、復敗之蔦松溪,遂入府城,秋毫無所犯,民大悅。一貴及其黨李勇、吳外等皆就擒,分遣諸將復南北二路;署臺灣總兵。秋,南路阿猴林餘孽復起,討平之;招降陳福壽等十數人,皆渠魁也。未幾,世驃卒,廷珍攝提督;餘賊黃殿等以次擒滅。六十一年,授臺灣總兵。

  雍正元年,擢福建水師提督,加左都督;賜孔雀翎,予三等阿達哈哈番世職。世宗褒廷珍忠赤,惟屢勉以操守。二年,入覲;命赴馬蘭峪謁景陵,賞賚稠疊。

  七年,病聞,遣醫診視。尋卒,贈太子少保,謚「襄毅」。

  子日寵,嗣世職,官銅山營參將。孫元枚,自有傅。

  族弟鼎元,字玉霖;力學負才。廷珍統師入臺灣,鼎元參軍事;著「平臺紀略」。

  雍正元年,詔舉文行兼優之士,貢入太學;有司以鼎元薦。大學士朱軾器之,用薦,得召見。上書陳時政,上嘉納;授廣東普寧知縣。居官有惠政,長於斷獄。性伉直,坐事劾罷。總督鄂彌達白其誣,召詣京師。旋署廣州知府;甫一月,卒。

  鼎元嘗論臺灣善後策,謂諸羅宜畫地,更設一縣;總兵不可移駐澎湖。後諸羅析縣,曰彰化;更設北路三營,總兵官仍駐臺灣:皆如鼎元言。

  ·林亮(何勉、陳倫炯)

  林亮,字漢侯;福建漳浦人。少習騎射、擊刺;生長海濱,島澳險夷、舟航利鈍,靡不講求。初授臺灣水師把總,累遷澎湖協守備。

  朱一貴陷臺灣,官吏渡澎湖,居民洶懼。將吏以孤島難守,僉議撤歸廈門,各遣家屬登舟;亮按劍厲聲曰:『朝廷疆土,尺寸不可棄。今鋒刃未血,相率委去;縱避賊刃,能逃國法乎!請整兵配船,守禦要害;賊至,決死戰。戰不捷,亮死,君等去未遲』!乃馳赴海口,申號令,驅將吏家屬登岸;令敢言退廈門者,斬。時糧絕饟匱,亮輸貲買榖,碾米給軍;制戰攻器械,俟師至。提督施世驃、總兵藍廷珍以亮忠勇,令當前鋒;領舟師五百七十人,抵鹿耳門。一貴黨蘇天威據砲臺以拒,亮率六艦直進,發砲中敵火起,斃賊無算。乘勝進攻安平鎮,亮先登樹幟,賊潰走。翌日,鏖戰鯤身,駕舟橫衝賊陣,復大敗之。賊退至府城,世驃令亮分兵自西港仔暗度,拊其背;廷珍以軍繼進大戰,賊死傷偏野,遂克府治。亮功最,遷臺灣參將。雍正元年,敘平臺灣功,加都督同知,予一等阿達哈哈番世職。是年秋,入京;上深嘉之,擢水師副將,賜孔雀翎。

  二年,授臺灣鎮總兵。亮以臺灣初被兵,加意撫綏;整水陸兵防,又招撫生番一百八社、男婦一萬八百餘人。亮因番嗜色布、鹽、糖,遣吏歷各社齎賜之;因宣布德意,群番悅服。

  五年,移浙江定海,卒於官;賜祭葬。

  何勉,字尚敏;福建侯官人。初,授督標把總。康熙五十八年,薛彥文等聚後洋山為匪,勉奉檄捕擒之。

  六十年,從提督施世驃討朱一貴。勉攻南路,擒其黨杜會三、蘇清等;又於北路獲黃潛等二十六人。明年,遷臺灣鎮標千總。時一貴餘黨王忠等出沒內山,巡視臺灣御史吳達禮督捕治;總兵藍廷珍檄勉偵緝,遣降卒為導,入鳳山深箐中,獲賊黨劉富生;忠拒捕,立擒之。擢北路營參將,予拖沙喇哈番世職。雍正四年,水連沙等社叛番蠢動,總督高其倬檄從臺灣道吳昌祚按治;勉攻北港,番請降,水連沙二十五社悉平。

  遷湖廣洞庭協副將。十年,貴州九股苗作亂,詔發湖廣兵二千協勦;提督張正興檄領兵五百赴貴州。進攻交汪寨,勉乘霧夾擊,苗敗遁,復據蓮花峰築屯。時貴州提督哈元生自臺拱移軍至,令勉攻其東。勉先登奪■〈屯上土下〉,賊竄走;掩擊之,陣斬其渠,餘眾就擒。擢雲南鶴麗鎮總兵,調臨元;復調廣東左翼。

  五年,調臺灣。尋又移南澳,署福建水師提督。乾隆十年,以疾乞休;詔解任,回籍調治。

  尋召詣京師,以篤老,命原品休致。十七年,卒;賜祭葬。

  子思和,嗣世職;二十七年,復官臺灣總兵。

  陳倫炯,字次安;福建同安人。父昂,字英士;弱冠賈海上,習島嶼形勢、風潮險易。施琅征臺灣,徵從軍;有功,授游擊。累遷至碣石總兵,擢廣東右翼副都統。嘗上疏,言『西洋治曆法者宜定員,毋多留;留者,勿使布教』。又以沿海居民困於海禁,將疏請弛之;會疾作,命倫炯以遺疏進,詔報可。

  倫炯,初以廕生授三等侍衛。雍正初,授臺灣總兵;調廣東高廉,坐事降臺灣副將,復授總兵。歷江南蘇松、狼山諸鎮,擢浙江提督;卒。

  昂疏並言:『臣詳察海上諸國,東海日本為大,次則琉球;西則暹羅為最;東南番族文萊等數十小國,惟噶囉吧、呂宋最強。噶囉吧為紅毛一種,中有英圭黎、干絲蠟、和蘭西、荷蘭、大小西洋各國;和蘭西最凶很,與澳門種人同派,習廣東情事。請敕督、撫、關差諸臣防備,於未入港之先取其火砲,另設所關束;每年不許多船並集』。下兵部,但令沿海將吏晝夜防衛;寢昂議。倫炯為侍衛時,聖祖嘗召詢互市諸國事;對悉與圖籍合。時互市諸國奉約束惟謹,獨昂、倫炯父子有遠慮,憂之最早云。

  ·歐陽凱(羅萬倉、游崇功)

  歐陽凱,福建漳浦人。起行伍,累官江南蘇松水師營總兵。康熙五十七年,調福建臺灣鎮;以功,加左都督。

  六十年,朱一貴作亂,官軍遇賊於赤山,千總陳元戰死;賊進攻鳳山,把總林富戰死,守備馬定國自殺。凱率所部守備胡忠義、千總蔣子龍、把總林彥禦之春牛埔,參將羅萬倉、遊擊孫文元、城守遊擊許雲、守備游崇功、千總趙奇奉、林文煌、把總李茂吉率水師來會,力戰破賊;次日,賊大至,凱力戰,與忠義、子龍、彥俱沒於陣,賊截凱首去。雲、崇功、奇奉、文煌,同日戰死;茂吉,被執不屈死。賊陷府治,萬倉戰死;文元奔鹿耳門,投海死。同死者,游擊王九人、守備吳泰嵩。又有把總石琳,自汀州被檄至臺灣,遇變被圍,死之。六月,師克臺灣;一貴既誅,獲其黨黃殿等械送福州獄。雍正元年二月,賊破械斬關出;至下渡尾,都司閻威、守備楊士虎逐捕,殺數賊,被創死。

  先後議卹,凱贈太子少保,廕守備;雲以下皆贈官、予世職有差。

  羅萬倉,甘肅寧夏人;官北路參將。凱戰死,賊攻府城,萬倉督將卒登埤,發大砲擊賊,仆賊旗;賊大至,萬倉出城與戰,踰溝墜馬,賊以竹篙刺其喉,猶揮刀殺賊,乃死。妾蔣,聞報,自經殉。

  游崇功,字仲嘉;福建漳浦人;材力雄健。從總兵蔡元鎮襄陽,補右營把總;累遷福建長福營守備,分防長樂縣。濱海有磁澳,賊艘所出沒;崇功廉得狀,以兵二百伏隘口,入澳捕之。賊棄舟登岸,伏發,擒十七人。自是,島澳肅清。長樂水災,崇功謁巡撫滿保,請發粟平糶;民食以濟。

  調臺灣北路營守備,巡緝外洋,擒海賊陳阿尾等六十餘人;遷水師游擊。一貴作亂,崇功方出洋巡哨;聞報,率兵還赴安平。至則賊已熾,崇功急登岸赴敵。其婿蔡章琦叩馬,請一過家門,區處眷屬;崇功不顧,躍馬揮眾,殺賊甚眾。五月朔,賊數萬戰於春牛埔,凱戰死;崇功突圍衝擊,馬被創,遂歿於陣。

  章琦,國子監生;聞崇功戰沒,赴海死。

  論曰:國家承平久,禁網疏闊;官吏緣為奸,掊克聚斂,以取怨於民。臺灣懸海外,一夫難發,郡縣皆不守,鎮將戰死。滿保聞亂,投袂即行;世驃、廷珍皆名將,能盡其材:遂以成功,有將將之略焉。世驃上承琅、廷珍下啟元枚,並為將門,致果克敵,謀勇兼之。亮以裨佐,效死不去,繫民望;勉入險禽渠,先後繼。廷珍後當干城之任,厥績懋焉。

  --以上選自原書卷二九一(「列傳」七一)。

  ·四十六·

  沈近思

  ·沈近思

  沈近思,字位山;浙江錢塘人。康熙三十九年進士;四十五年,授河南臨潁知縣。潁水經許州東入臨潁,許州孔家口下距臨潁境僅百餘步,隄屢圮;水入臨潁,害禾稼。近思請築隄,臨潁任夫十之七;士民爭輸榖,日役千三百人、人榖二升。二十日而隄成,水至不為患,歲大熟。近思立紫陽書院,教士以正學。縣西葛岡村俗最惡,近思為置塾,課村童;立書程簿,躬教督之。化行於其鄉,俗日馴。五十二年,巡撫鹿祐薦卓異,遷廣西南寧同知;病,告歸。

  五十九年,以浙江巡撫朱軾薦,敕部調取引見;命監督本裕倉。浙江福建總督滿保奏:請以知府揀發福建;檄署臺灣知府。近思議:析置數縣,道、鎮彈壓府治;駐兵三千,分布營汛。收材勇入行伍,嚴加操練,以漸移充內地各標。流民至者,必審籍貫、稽家口,方授以田土;否則,悉驅過洋。議未即行。

  雍正元年,召授吏部文選司郎中;賜第,賚帑金四百。尋授太僕寺卿,仍兼領文選司事。二年,超授吏部侍郎。命與尚書阿爾松阿如河南按治諸生王遜等糾眾罷考,論如律。四年,充江南鄉試考官。例以鄉試錄進呈,上嘉近思命題正大,策問發揮性理;諭獎之。時侍郎查嗣庭、舉人汪景祺以誹謗獲罪,停浙江人鄉、會試;近思疏言:『浙省乃有如嗣庭、景祺者,越水增羞、吳山蒙恥』!因條列整飭風俗、約束士子凡十事。上曰:『浙省有近思不為習俗所移,足為越水、吳山洗其羞恥;所陳委曲詳盡,下巡撫李衛、觀風整俗使王國棟如議施行』。五年,擢左都御史,仍兼領吏部事。卒;命平郡王福彭往奠,加禮部尚書、太子少傅;以其子方幼,令吏部遣司官為治喪,賜祭葬,謚「端恪」。

  近思少孤貧,為僧靈隱寺。世宗通佛理,嘗以問近思;近思對曰:『臣少年潦倒時,嘗逃於此。幸得通籍,方留心經世事,以報國家。亦知皇上聖明天縱,早悟大乘;然萬幾為重,臣願皇上為堯、舜,不願皇上為釋迦!即有所記,安敢妄言以分睿慮』。上為改容。及耗羨歸公議起,上意在必行;近思獨爭之,言『耗羨歸公,即為正項。今日正項之外加正項,他日必至耗羨之外加耗羨。臣嘗為縣令,故知其必不可行』。上一再詰之,近思陳對侃侃;雖終不用其言,亦不以為忤也。

  子玉璉,世宗命地方官加意撫養成立;乾隆中,授廣西桂林同知。

  --選自原書卷二九七(「列傳」七七)。

  ·四十七·

  高其倬

  ·高其倬

  高世倬,字章之;漢軍鑲黃旗人。父廕爵,官口北道。

  其倬,康熙三十三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尋兼佐領,五遷內閣學士。

  五十八年,河南南陽鎮兵挾忿圍辱知府沈淵,命偕尚書張廷樞按治;誅首事者,總兵高成等論罪有差。

  五十九年,授廣西巡撫。鄧橫苗叛,其倬親撫之降。六十一年,世宗即位,擢雲南總督。疏言:『土司承襲,向有陋規;已嚴行禁革。咨部文冊如無大舛錯,請免駁換』。旨嘉獎。青海臺吉羅卜藏丹津叛,侵西藏;其倬以中甸為入藏要道,檄諸將劉宗魁、劉國侯等嚴為備。並遵上指,令提督郝玉麟將二千人自中甸進駐察木多、副將孫宏本將五百人赴中甸為聲援。雍正二年,師定青海,中甸喇嘛番酋等率三千五百戶納土請降;上嘉其倬能,予世職拜他勒哈番。其倬規畫安撫中甸,疏『請設同知以下官,番酋、營官外,又有神翁、列賓諸號,聽堪布喇嘛指揮;請改授守備、千把總劄付,聽將吏統轄。僧寺喇嘛以三百為限,收兵械入官。沿江數百里及山谷曠土,招民開墾。舊行滇茶,視打箭爐例,設引收課』。魯魁山者,自國初為盜藪,夷猓雜處,推楊、方、普、李四姓為渠。有方景明者,挾猓夷掠元江。其倬遣兵擊破之,擒景明,殲猓夷數百。疏請於其地駐兵,號普威營;參將駐普洱、守備龍威駐遠茶山。改威遠歸流,設同知以下官,土官刁光煥及其孥移置會城;而以新開二鹽井充新設兵餉。設義塾,教夷人子弟。元江府學,額外增額二名,待其應試。勸夷人墾田,旱田十年後、水田六年後升科。貴州狆家苗酋阿近及其弟阿臥為亂,其倬使撫定傍近諸苗寨,阿近等失援,遣兵擒戮之;並按治定番、廣順諸苗酋不順命者。疏請改設定廣協,分置營汛,防定番、廣順及西猛西、藤斷、杉樹、長寨、遮貢、羊城■〈屯上土下〉諸地;又移都勻守備駐獨山,改湖廣五開衛為縣,移隸黎平;並言『貴州地連川、楚,奸人掠販貧家子女,為民害;請飭地方官捕治,歲計人數為課最。貴州民間陋俗:被人劫殺,力不能報,則掠質他家人,畜令轉為報仇。不應,則索贖;謂之「拏白放黑」。請加等治罪。土司貧困,田賦令屬苗代納;請清察,責執業者完賦。土司下設權目人等,請令報有司,有罪並懲』。詔悉如所請。

  三年,進兵部尚書銜,加太子少傅;調福建浙江總督。瀕行,疏言:『鄧川、嵩明、騰越、太和、浪穹諸州縣土軍丁銀,起明嘉靖、萬曆間遣民防夷,立太和、鳳梧二所,丁徵賦一兩;是於本貫已完民賦,請豁除軍糧』。詔從之。四年,疏言:『福、興、漳、泉、汀五府地狹人稠,無田可耕,民且去而為盜;出海貿易,富者為船主、為商人,貧者為頭舵、為水手,一舟養百人,且得餘利歸贍家屬。曩者設禁例,如慮盜米出洋,則外洋皆產米地;如慮漏消息,今廣東估舟許出外國,何獨嚴於福建!如慮私販船料,中國船小,外國得之不足資其用。臣愚,請弛禁便』。下怡賢王會大學士、九卿議行。五年,臺灣水〔沙〕連社番為亂,其倬遣兵討之,擒其渠骨宗等;諸社悉降。尋以李衛為浙江總督,命其倬專督福建。迭疏請整飭鹽政、改造水師戰船、釐定營汛;並下部議行。入覲,加太子太保。上以其倬通堪輿術,命詣福陵相度;其倬還奏:『陵前左畔水法因溢流,更故道,弓抱之勢微覺外張。當順導河流,方為盡善』。下大學士等如所議修濬。

  八年,調江南江西總督。復召至京師,令從怡賢王勘定太平峪萬年吉地。進世職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命署雲貴廣西總督。十一年,普洱屬思茅土把總刁國興糾苦蔥蠻及元江夷為亂,攻普洱通關大寨;■〈犭罷〉夷復附苦蔥蠻,度阿墨河攻他郎。其倬檄提督蔡成貴等分道捕治,擒其酋並所屬五百餘,亂乃定。是歲春,命其倬回兩江總督。秋,命以總督銜領江蘇巡撫。十二年,坐徇知縣趙昆珵償海塘工款,部議降調,即授江蘇巡撫。

  乾隆元年,召還京師,復授湖北巡撫;調湖南,討平城步、綏寧二縣猺亂。

  三年,擢工部尚書,調戶部。其倬詣京師,過寶應疾作,卒於舟次;賜祭葬,謚「文良」。

  --選自原書卷二九九(「列傳」七九)。

  ·四十八·

  噶爾弼(法喇)

  ·噶爾弼(法喇)

  噶爾弼,納喇氏;滿洲鑲紅旗人。父額爾德赫,為敬謹親王尼堪長史;屢從征伐。順治十六年,署護軍統領。偕安南將軍達素等師下廈門,擊鄭成功;額爾德赫將右翼,獲其將周序;命署鎮海將軍。康熙元年,還京。尋卒;雍正間,以噶爾弼疏乞補謚,謚「果毅」。

  噶測弼,初授前鋒參領,累遷鑲紅旗護軍統領。準噶爾策妄阿喇布坦遣策零敦多卜襲據西藏,康熙五十八年,命噶爾弼馳赴四川佐總督年羹堯治軍事。噶爾弼詗知策零敦多卜與其副三濟不睦,謂其隙可乘;疏請招策零敦多卜降。五十九年二月,上命平逆將軍延信自青海入西藏,而授噶爾弼定西將軍,偕都統武格將四川、雲南兵出拉里;策零敦多卜自將拒延信,而遣其黨春丕勒宰桑將二千六百人自章米爾戎拒噶爾弼。噶爾弼取間道至莫珠貢喀,集皮船渡河,直稟西藏;八月,克之。噶爾弼集西藏大小第巴頭目及諸寺喇嘛,宣上指安撫;封達賴喇嘛倉庫,遣兵守隘,截準噶爾糧道,擒斬策零敦多卜所置總管喇嘛五。策零敦多卜為延信所破,遁走;西藏平。捷聞,上諭曰:『噶爾弼等遵朕指,行師絕域,各自奮勵,撫定唐古特人民』;命優敘。延信留駐西藏;六十年,以病召還,命噶爾弼佩定西將軍〔印〕往代。尋授鑲藍旗蒙古都統。行至瀘定橋,託病不行。年羹堯以聞,命奪官;逗遛不敢詣京師,論斬。雍正元年,世宗貰其罪,賜都統銜,從軍。迭署固原提督、布隆吉爾副將軍,授鑲紅旗漢軍都統。

  三年,擢奉天將軍。五年,疏言:『奉天金、銀、銅、鉛諸礦雖開採有禁,而竊掘尚多。惟盃犀湖產鐵,為民間農器所需;遼陽黃波羅峪、開原打金廠,請視錦州大悲嶺例,永禁開採』。下部議行。旋卒。

  法喇,那木都魯氏;滿洲正白旗人。父敦泰,從達素擊鄭成功,戰死。母喜塔臘氏,守節撫孤。

  法喇,初授筆帖式。康熙十三年,以護軍從討吳三桂,自廣東下雲南。

  三十五年,以署驍騎參領,從征噶爾丹;累擢鑲白旗蒙古都統、護軍統領。準噶爾策妄阿喇布坦遣其族兄策零敦多卜攻西藏,四川提督康泰率師次黃勝關,兵譁潰;上命法喇馳赴四川佐年羹堯治軍事,並按提督標兵譁潰狀。法喇察知泰偏信守備汪文藻剋饟,請斬文藻及倡亂兵以徇;上從之,並奪泰官。五十七年,策零敦多卜戕拉藏汗,幽達賴喇嘛,遂據有其地;法喇遣員外郎巴特瑪等赴裏塘傳諭,又令前鋒參領伍林葩、化林協副將趙宏基將滿漢兵五百與之偕。疏言:『西藏資茶養生,應令松潘禁茶出口;裏塘、巴塘番寨所需,當開具戶口定數買運』。下所司議行。五十八年,命法喇出駐打箭爐,令副將岳鍾琪率師徇裏塘;番酋達瓦喇扎木巴第巴賽卜騰阿珠不從,命縳送法喇軍,斬以徇。進次巴塘,第巴喀木布等請降;命法喇進駐巴塘。五十九年,年羹堯請授噶爾弼定西將軍,率師入西藏;令法喇還駐打箭爐。六十年,還京師。尋以護軍有自戕者不以實奏,坐奪官。

  六十一年,與千叟宴,賜復原銜。雍正十三年,卒。

  --選自原書卷三○五(「列傳」八五)。

  ·四十九·

  王郡

  ·王郡

  王郡,陝西乾州人。康熙三十年,陝西饑,就食福建;以李姓入伍,補臺灣鎮標把總,遷延平城守千總。

  六十年,臺灣民朱一貫為亂,總督滿保檄郡赴援;自廈門渡海,一晝夜至淡水,佐守備陳策固守,與策安集民、番。師至諸羅,往會;從克臺灣,二歲中四遷。

  雍正元年,擢浙江嚴州副將;奏復姓。尋又遷江西南贛總兵。

  六年,調臺灣。九年,上以郡在臺灣三年任滿,例當調內地,命總督劉世明選代郡者;世明舉海壇總兵呂瑞麟,令赴臺灣就郡諮度兵民風土,乃調郡潮州。

  十年,擢福建提督。臺灣北路社番為亂,瑞麟與臺灣道劉象愷往勦,郡赴臺灣鎮撫。南路亂渠吳福生等竊發,郡率兵於虎頭山、赤山、碑頭諸地逐捕,擒福生,餘黨悉平;加都督同知。尋北路大甲西、沙轆、牛罵諸社番殺掠兵民,郡自鹿仔港偵知阿束一社有北崙、西崙、東崙、惡馬諸地為亂番所聚,令游擊邱有章、李科等攻西崙,參將李蔭樾、游擊林黃彩等攻東崙、惡馬,而游擊黃貴、守備蔡彬、蔡棨等攻北崙;亂番設伏拒我師,督兵奮擊,悉討平之;加左都督。

  十一年,調水師提督。十二年,疏言:『廈門環海,地少人多,需米不貲;加以營兵赴糴。難免匱乏。水師提督公廨舊有官房、魚池賃於民,歲得息五千餘;請買榖貸於兵,俟榖熟買補:數年內可得數萬石,孤島兵民庶無虞艱食』。上諭曰:『郡將應得租息籌濟兵食,甚可嘉也』!命議敘。尋入覲,途次遘疾,遣太醫診視,賜藥餌。二子守乾、守坤隨侍,召入見;賜守乾守備銜、守坤戶部主事。乾隆元年,復入覲,賜鞍馬、弓矢。時部議許民間得制鳥槍防盜;郡言:『臺灣遠在海表,番、漢雜處。禁例一開,恐火器充斥,小則侵界擾番;大則偶遇水旱,群不逞藉以為亂。臺灣民居多平衍,山箐中皆生番,各險要皆置兵戍守,民間不需鳥槍;懇仍舊例禁止』。從之。

  十一年,請老;加太子少保,食全俸。二十一年,卒於家;賜祭葬,謚「勤愨」。

  守乾,官至南昌總兵。

  --選自原書三○六(「列傳」八六)。

  ·五十·

  沈起元

  ·沈起元

  沈起元,字子大;江南太倉人。康熙六十年進士,選庶吉士;改吏部主事。擢員外郎,以知府發福建用;總督高其倬令權福州,調興化。時世宗聞福建倉榖虧空,遣廣東巡撫楊文乾等往按,被劾者半;受代者爭為煩苛,起元獨持平。莆田民因訟互鬥,其倬恐釀亂,令捕治;起元責兩人而釋其餘,報曰:『罪在主者,餘不足問也』。尋攝海關,裁陋規萬餘金。巡撫常安有奴在關,以索費困商舶;起元聞,立督收稅如額,令商舶行,白常安斥奴。自是,人皆奉法。其倬奏開南洋,報可;已復令商出洋者必戚里具狀限期返,踰者連坐。起元曰:『人之生死、貨之利鈍,皆無常;戚里豈能預料!且始不聽出洋,則已。今聽之,商造船集貨,費不貲;奈何忽撓以結狀!若令商自具狀,過三年不歸,勿聽回籍;不猶愈乎』?其倬從之。

  調臺灣。臺灣田一甲,準十一畝有奇;賦三則:上則一甲榖八石、中則六石、下則四石,視內地數倍。然多隱占,民不甚困。時方清丈,占者不得匿。其倬欲使臺灣賦悉視內地下則,恐不及額,致部詰。起元令著籍者仍舊額,丈出者視內地下則;俟隱占既清,更減舊額,重者均於新額,賦不虧而民無累。起元在福州,以辨冤獄忤按察使藩體豐;體豐中以他事,鐫四級,遂告歸。

  高宗即位,起江西驛鹽道副使。乾隆二年,擢河南按察使。會久雨,被災者四十餘縣,饑民四走;或議禁之。起元謂:『民饑且死,奈何止其他徙』!令安置未被水諸縣,給以糧;遂無出河南境者。巡撫雅爾圖檄府、縣修書院,以起元總其事;乃教群士省身克己之學。立章善坊,書孝子、悌弟、義夫、貞婦名,採訪事實為「章善錄」;版行,一時風動。

  七年,遷直隸布政使。大旱,議賑;總督高斌欲十一月始行,起元力請先普賑一月,俟戶口查竣再分別加賑。有倡言賑戶、不賑口者,起元曰:『一戶數口,止賑一、二,是且殺七、八人矣』。檄各屬似此者罪之。戶部尚書海望奏清理直隸旗地,有司違限,旨飭責;斌將劾數州、縣應命。起元不可;曰:『旗地非旦夕可清;州、縣方賑災,何暇及此!獨劾起元可也』。乃止。

  九年,內轉光祿寺卿。十三年,移疾歸。

  起元自少敦厲廉恥;晚歲杜門誦先儒書,臨沒,言『平生學無真得;年來靜中自檢,仰不愧、俯不怍,或庶幾焉』。

  --選自原書卷三○七(「列傳」八七)。

  ·五十一·

  史貽直

  ·史貽直

  史貽直,字儆弦;江蘇溧陽人。父夔;康熙二十一年進士,官至詹事。

  貽直少嫻掌故;三十九年成進士,年十九。自檢討,五遷侍讀學士。雍正初,命國南書房行走,再遷吏部侍郎;歷工部、戶部。命如河南按總督田文鏡劾信陽知州黃振在等,定讞入告。上蔡知縣張球,文鏡所嘗薦,貽直等發其諱盜,下吏議;文鏡疏自劾。復命如山西按前總督年羹堯領河東鹽政,私其子撓鹽法;七年,復命如福建按巡撫朱綱劾按察使喬學尹等:並論如律。上獎其公當,命署福建總督。福建水師巡海,挾市易物蝕關稅;貽直為申禁。福州、興化、泉州、漳州四府以米少,倉榖不如例糶易;貽直請以臺灣應輸兵米易榖運四府,以次糶舊存新。內地兵戍臺灣,往還擾番社;貽直請下臺灣總兵:戍兵往還,遣裨將檢押。皆如所議行。

  八年,調署兩江總督。以本籍疏辭,勿許;授左都御史,仍留兩江。

  九年,召還。時師征準噶爾,陝西、甘肅當師行道,任餽饟;命偕侍郎杭奕祿等宣諭化導。旋命協理陝西巡撫;擢兵部尚書,仍留陝西。十年,署巡撫。廷議禁燒鍋,下諸行省;貽直疏言:『年豐糧羨,燒鍋亦民間謀生之一事。當視年事豐歉、審民力盈虛,加以董勸』。上許為「得因時制宜之意」。湖廣總督邁柱請疏湖廣荊子關至陝西龍駒寨水道,便轉饟;貽直疏言:『荊子關至龍駒寨,舊有丹河行兩山間,紆折三百七十里。夏、秋間,民引以溉田;築堰蓄流,涓滴必爭。雨後山水驟至,縴路輒斷;實不宜於輓運。臣察湖廣轉饟艱難,當於河南府陝州傍河諸州縣積榖行轉般之策。浚治丹河,宜若可緩』。上韙貽直言,格邁柱議不行。旋授戶部尚書,總理陝西巡撫。

  十三年七月,召還。八月,世宗崩,高宗即位;貽直入對,高宗出世宗遺念衣賜貽直,勖以始終一致。貽直泣,上亦泣不止。貽直疏言:『科、道及吏、禮二部,宜循舊制,用科目。官吏遷擢捐棄階資,倖進者不以為公、沈滯者不勝其怨;宜亦循舊制,存階級。河南各州、縣報墾砂礫山岡,按畝升科,小民鬻兒女以應輸將。州、縣官勸捐,有損國體。請簡廉明公正大臣撫綏其地,則情弊立見』。事下總理事務王大臣議行。

  尋命署湖廣總督。乾隆元年,疏言:『舊制州、縣虧倉榖議罪,榖一石當銀一兩,時值實不及;諸雜糧皆視榖,尤失平』。部議:米一石當銀一兩,榖及諸雜糧皆當銀五錢;著為令。武昌城西南當江、漢合流處,舊有長隄;貽直令所司履勘重築,自王惠橋至土城磯隄千三百餘丈,期三歲而畢。湖廣為兩淮行鹽地,而地錯入川、粵,凡巴東、歸州、道州、寧遠等九州縣民私食川、粵鹽;兩淮鹽政尹會一以為言。貽直言:『湖廣行兩淮鹽,歲七十餘萬引。諸州、縣僻遠,兩淮鹽不至;強而行之,官商且交困』。部議如貽直奏。湖南城步等縣苗酋蒲寅山、鳳老一等為亂,貽直與巡撫高其倬等討平之。上嘉其勞,召還;歷工、刑、兵、吏諸部尚書。七年,命署直隸總督;復召還,協辦大學士。

  九年,授文淵閣大學士。十一年,加太子太保。貽直子奕昂,官山東運河道;以巡撫鄂昌薦,命署甘肅布政使。二十年,鄂昌坐事,籍沒;得貽直請託狀。上念貽直勤慎,不深罪;令致仕回籍,召奕昂還京。二十二年,上南巡,貽直迎駕沂州;令在家食俸。尋召還,仍授大學士;途中病作,遣御醫就視。至京,命領工部,加太子太傅。二十五年,上以貽直成進士已六十年,賜詩獎為「人瑞」。尋常遇祀典,不必隨班行禮,以肩輿入直。二十七年,貽直乞致仕;命不必兼攝工部,歲加俸五百金。二十八年,卒,年八十二;贈太保,祀賢良祠,謚「文靖」。

  貽直為政持大體,不苟為異同。性強記,飭舉止,善為辭令。年羹堯既誅,世宗問貽直:『汝亦羹堯薦耶』?貽直免冠,對曰:『薦臣者羹堯,用臣者皇上』。及事高宗,耄矣,嘗奏事拜起舒遲;高宗問:『卿老憊乎』?貽直對曰:『皇上到臣年,當自知之』。高宗為霽顏。

  子奕簪,乾隆十年進士,官左春坊左贊善。奕昂,以舉人授刑部員外郎;自署甘肅布政使,召還京。旋授福建按察使,再遷兵部侍郎;以口語罷。奕瓖,官山西潞安知府;高宗命留京侍貽直,授四品京堂。

  --選自原書卷三一○(「列傳」九○)。

  ·五十二·

  劉於義

  陳大受

  陳宏謀

  ·劉於義

  劉於義,字喻旃;江蘇武進人。康熙五十一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在翰林,文譽甚著;凡有撰擬,輒稱旨。

  雍正元年,令直南書房;遷中允,再遷侍講,督山西學政。三年,遷庶子;上諭以留心民事。歲饑,無積貯;奏請『歲以耗羨四萬於太原、平陽、潞安、大同買米貯倉,春糶秋補』。上令巡撫伊都立酌量舉行。

  四年,一歲四遷,擢倉場侍郎。倉吏積習,鬻正米以購篩颺耗米抵額;於義嚴出入,稽餘米定數,宿弊一清。七年,令察覈西寧軍需。八年,遷吏部侍郎。令與侍郎牧可登如山東察賑並按按察史唐綏祖劾濟南知府金允彝袒鄒平知縣袁舜裔虧空,論如律。

  九年,授直隸河道總督。奏天津截留漕糧,省津貼諸費;但給地方官耗米百之一。又奏青龍灣諸地,侍郎何國宗議建雞心閘十四阻水,當停;並請展壩面,使無礙水道。均如議行。擢刑部尚書,仍理河務。尋署直隸總督。直隸盜犯,依律不分首、從,皆斬。大名劫盜十餘案,每案數十人;於義以凶器祗田具、贓物僅米榖,乃饑民借糧爭奪,非盜。奏請,得末減。直隸盜案視各省分首、從,自此始。

  十年,署陝西總督。十一年,授吏部尚書,仍署總督。累疏言甘、涼為軍需總匯,糧草價昂,兵餉不敷養贍;請酌借耔糧、農器,於瓜州諸地開墾屯種;耕犁以馬代牛,並募耕夫二百,教回民農事。又於赤金、靖逆之北湃帶湖及十八塔兒灣築臺堡,為保障;安家窩鋪口別開渠,供灌溉。又疏請甘、涼設馬廠,牧長、牧副視太僕寺條例;歲十一月,察馬匹孳生多寡,為弁兵升降、賞罰。均如所請行。十三年,令大學士查郎阿代於義領陝甘總督;予於義「欽差大臣」關防,留肅州專筦軍儲。乾隆元年,奏言:『蘭州浮橋始於前明,用二十四艘、兩埠鐵纜百二十丈;自有司遞減四舟、纜僅七十丈,於是埠基砌入河心,水益湍急,衝潰屢見。請動用公帑改復原式,庶河寬水緩,以便行旅』。得旨允行。查郎阿入覲,於義仍署陝甘總督;二年,召還京。三年,查郎阿劾承辦軍需道沈青崖等私運侵帑,辭連於義;上遣侍郎馬爾泰會查郎阿按治。於義坐奪官,並責償麥稞價銀三萬餘兩。甘肅自康熙末、至雍正初,虧帑金一百六十餘萬,文書散缺;於義奉命察竅。逮任總督,部署西師,往返凡四年;屯田築堡、安集流移、輸送軍糧戰馬,其勞最多。以簿領過繁,得過亦由此。

  五年,起署直隸布政使。七年,授福建巡撫;疏請裁減閩鹽課外加派。漳州民陳作謀、臺灣民王永興等謀為亂,遣將吏捕治。八年,調山西,召補戶部尚書。

  九年,調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御史柴潮生請修治直隸水利,命同直隸總督高斌勘祭。議濬■〈牛亡〉牛河,開白溝河支流西淀,亦開支河東淀,河道裁灣取直;子牙河疏河口,築隄界別清、渾;疏鳳河、濬塌河淀,引唐河入保定河;濬正定諸泉引以溉田,並修復營田舊渠閘:是為初次應舉各工。十年,署直隸總督,加太子太保。是冬,報初次工竟。復議還鄉河裁灣取直,築運薊河西隄,挑張青口支河;新安、新河拓廣利渠,望都至安肅開溝,並裁永定河兜灣:是為二次應舉各工。引塌河淀漲水入薊運河,疏天津賈家口、靜海、蘆北口諸河及慶雲馬頰河、鹽山宣惠河:是為三次應舉各工。又令署直隸河道總督;疏請減慶雲賦額,上命減地丁十之三,著為令。十二年夏,報二、三次工竟;召還。

  十三年二月,奏事養心殿,跪久致仆,遽卒;賜祭葬,謚「文恪」。

  ·陳大受

  陳大受,字占咸;湖南祁陽人。幼沈敏;初授「內則」,即退習其儀。既長,家貧,躬耕山麓。同舍漁者夜出捕魚,為候門,讀書不輟。

  雍正十一年,成進士,選庶吉士。乾隆元年,授編修。二年,大考翰詹諸臣;日午,上御座以待。大受卷先,奏列第一;超擢侍讀,五遷吏部侍郎。

  四年,授安徽巡撫。初視事,決疑獄,老吏駭其精敏。廬、鳳、潁諸府時多盜,有司多諱匿;大受定限嚴緝,月獲盜五十輩,得旨褒美。淮南北洊饑,發倉榖賑之,榖且盡,繼以麥;又告糶江南、廣東,且發且儲。時頻歲饑民掠米、麥以食,有司以盜論;哀其情,奏原六十餘人。麥熟,禁躧麴造酒及大商囤積。又以高阜斜陂不宜稻、麥,福建安溪有旱稻名「畬粟」,不須溉灌--前總督郝玉麟得其種,教民試藝有穫;因令有司多購,分給各州、縣,俾民因地種植。事聞,上諭曰:『諸凡如此留心,甚慰朕懷』,

  是年,調江蘇。疏請飭糧道較定各州、縣漕斛及先冬令民搜蝻子;屢諭嘉獎,並以搜蝻子法令直隸總督高斌仿行。常州、鎮江、太倉三府州被水災,發倉治賑。江南舊多借堰圩塘或有久廢者,被水後尤多潰敗,工鉅費重,民力不能勝;大受出官粟借之,召民興築,計時而成;於江浦繕三合、永豐、北城諸圩,於句容復郭西塘、黃堰,蘇州、太倉疏劉家河,灌溉瀦洩,諸工畢舉。七年秋,黃河決古溝,石林、高寶、興泰、徐諸州縣罹其患;大受馳視。以聞,上命截漕米協濟。大受乃命多具舟,候水至,分載四出;舳艫數百里,一日而遍。丹陽運河口籍潮水灌輸,淤沙需疏濬;大受奏定:六年大修、每年小修。後高宗南巡,御制「反李白丁都護歌」曰:『豈無疏濬方,天工在人補;輪年大小修,往來通商賈』。蓋嘉其奏定歲修法,利於漕運也。十年,有旨蠲明年天下錢糧;大受疏:『請核準漕項科則,曉諭周知;彙覈地丁、耗羨同漕項並完,酌定業戶減租分數,通飭遵行』。得旨嘉獎。戶部議禁商人貯米;大受謂:『商人貯米,得少利即散,貯不過一歲;民且利焉。請弛禁便』。又言:『城工核減,意在節用。用省而工惡,再修且倍之』。上皆韙其言。常州俗好佛,家設靜堂,自立名教;江寧、松江、太倉漸染其習。大受疏請飭有司防禁,移佛入廟堂內,人田屋產量為處置。上諭曰:『此等事,須實力,不可欲速;不然,則所謂好事不如無也』。

  十一年,加太子少保,調福建。十二年,疏言:『近海商民,例許往暹羅造船販米。內渡時若有船無米,應倍稅示罰』。部議從之。疏言:『巡臺御史巡南北二路,臺灣、鳳山、諸羅、彰化四縣具廚傅犒賞。往往濫准詞訟,又於額設胥役外,俾奸民注籍,恃符生事』。上命自乾隆五年起,巡臺御史均下部嚴議。又疏言:『臺灣番民生業艱難,向漢民重息稱貸;子女、田產,每被盤折。請撥臺榖六萬石,分貯諸羅、彰化、淡水諸縣,視鳳山例接濟;其不願借者,聽』。報可。臺灣民、番雜處,土音非譯不通。有奸民殺人,賄通事移坐番罪,疑之;再鞫,竟得白。或言海上有島十四,為田萬餘畝,可開墾;前政以入告。大受以島地久在禁令,一旦開禁,聚人既多、生奸尤易,設兵彈壓,為費彌甚,利不敵害;輒奏罷之。

  召授兵部尚書。十三年,調吏部;協辦大學士,軍機處行走。十四年,金川平,晉太子太傅。秋,署直隸總督。

  十五年,授兩廣總督。陛辭請訓,上曰:『汝直軍機處兩年,萬幾之事皆所目擊,即朕訓也;何贅辭!惟中外一心足矣』。尋命協理粵海關。兩粵去京師遠,吏媮民哤;大受以猛治之,舉劾不法吏,政令大行。十六年,以病乞解任;溫詔慰留。未幾,卒;賜祭葬,謚「文肅」,祀賢良祠。

  大受眉目皆上起,豐髯有威;清節推海內。以微時極貧,祿不逮親養,自奉如布衣時。子輝祖,自有傳。

  ·陳宏謀

  陳宏謀,字汝咨;廣西臨桂人。為諸生,即留心時事;聞有邸報至,必借觀之。自題座右,謂「必為世上不可少之人、為世人不能作之事」。

  雍正元年,恩科--世所謂「春鄉、秋會」,宏謀舉鄉試第一,成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四年,授吏部郎中。

  七年,考選浙江道御史,仍兼郎中。監生舊有考職多以人代,世宗知其弊,令自首;而州、縣吏藉察訪,為民擾。宏謀疏請禁將來、寬既往;召見徵詰,再三申論甚晰。乃允其奏,以是知其能。授揚州知府;仍帶御史銜,得便宜奏事。丁父憂,上官留之;辭,不許。遷江南驛鹽道,仍帶御史銜,攝安徽布政使。又丁母憂,命留任;因乞假歸葬。十一年,擢雲南布政使。初,廣西巡撫金鉷奏令廢員墾田報部,以額稅抵銀,得復官;報墾三十餘萬畝。宏謀奏言:『此曹急於復官,止就各州、縣求有餘熟田,量給工本,即作新墾;田不增而賦日重,民甚病之。請罷前例』。上命雲南廣西總督尹繼善察實,尹繼善請將虛墾地畝冒領工本覈實追繳。乾隆元年,部議再敕兩廣總督鄂爾達會鉷詳勘;宏謀劾鉷欺公累民,開捐報墾不下二十餘萬畝,實未墾成一畝,請盡數豁除。時鉷內遷刑部侍郎,具疏辨;上命鄂爾達會巡撫楊紀曾確勘。二年,宏謀復密疏極論其事,高宗責『宏謀不待議覆,又為是瀆奏!粵人屢陳粵事,恐啟鄉紳挾持朝議之漸』。交部議降調。尋鄂爾達等會奏報墾田畝多不實,請分別減豁;鉷以下降黜有差。三年,授宏謀直隸天津道。五年,遷江蘇按察使。六年,遷江寧布政使。甫到官,擢甘肅巡撫;未行,調江西。九年,調陝西。十一年,復調回江西;尋又調湖北。十二年,川陝總督慶復劾宏謀在陝西愛憎任情,好自作聰明,不持政體;部議奪官,上命留任。未幾,復調陝西;上諭曰:『此汝駕輕就熟之地,當秉公持重,毋立異、毋沽名!能去此結習,尚可造就也』。署陝甘總督。十五年,加兵部侍郎。其冬,河決陽武,調河南巡撫。十七年,調福建。十九年,復調陝西。二十年,調甘肅,再調湖南。疏劾布政使楊灝侵扣榖價,上嘉其不贍徇,論灝罪如律。二十一年,又調陝西。二十二年,調江蘇。入覲,上詢及各省水災;奏言:『皆因上游為眾水所匯,而下游無所歸宿;當通局籌辦』。上以所言中肯綮,命自河南赴江蘇循途察勘。十二月,遷兩廣總督;諭曰:『宏謀籍廣西,但久任封疆,朕所深信。且總督節制兩省,專駐廣東;不必迴避』。二十三年,命以總督銜仍管江蘇巡撫,加太子少傅。二十四年,坐督兩廣時請增撥鹽商帑本,上責宏謀市恩沽名,痼習未改;下部議奪官,命仍留任。又以督屬捕蝗不力,奪總督銜,仍留巡撫任。二十六年,又以失察滸墅關侵漁舞弊,議罷任;詔原之。諭責「宏謀模稜之習,一成不變』;調撫湖南。二十八年,遷兵部尚書,署湖廣總督,仍兼巡撫。召入京,授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

  宏謀外任三十餘年,歷行省十有二、歷任二十有一。蒞官無久暫,必究人心風俗之得失及民間利病;當興革者,分條鉤考,次第舉行。諸州、縣村莊河道,繪圖懸於壁;環復審視,興作皆就理。察吏甚嚴;然所劾必擇其尤不肖者一、二人,使足怵眾而止。學以不欺為本,與人言政,輒引之於學;謂「仕即學也,盡吾心焉而已」。故所施各當,人咸安之。在揚州,值水災,奏請遣送饑民回籍,官給口糧得補入賑冊;報可。鹽政,令淮商於稅額外,歲輸銀助國用。自雍正元年始,積數千萬,率以空數報部;及部檄移取,始追徵實,陰虧正課。宏謀奏停之。在雲南,方用兵,猓夷運糧苦道遠;改轉般遞運,民便之。增銅廠工本,聽民得鬻餘銅,民爭趨之;更鑿新礦,銅日盛,遂罷購洋銅。立義學七百餘所,令苗民得就學,教之書;刻「孝經」、「小學」及所輯「綱鑑」、「大學衍義」,分布各屬。其後邊人及苗民多能讀書取科第,宏謀之教也。在天津,屢乘小舟咨訪水利,得放淤法:水漲挾沙行,導之從隄左入隄右出。如是者數四,沙沈土高,滄、景諸州悉成沃壤。按察江蘇,設弭盜之法,重誣良之令;嚴禁淹親柩及火葬者。在江西,歲饑,告糴於湖廣;發帑繕城垣、築堰埭、修圩隄閘壩,以工代賑。南昌城南羅絲港為贛水所趨,善衝突,建石隄捍之;左蠡朱磯當眾水之衝,亦築隄百丈,水患以平。又以錢貴,奏請俟雲南銅解京過九江,留五十五萬五千斤開爐鼓鑄;並以舊設爐六,請增爐四:詔並許之。又以倉儲多虧缺,請令民捐監,於本省收榖,以一年為限;限滿,上命再收一年。又以民俗尚氣、好訐訟,請令各道按行所屬州縣察有司自理,詞訟毋使延閣滋累;上命實力督率,毋徒為具文。在陝西,募江、浙善育蠶者導民蠶;久之,利漸著。高原恆苦旱,勸民種山薯及雜樹;鑿井二萬八千有奇,造水車,教民用以灌溉。陝西無水道,惟商州龍駒寨通漢江,灘險僅行小舟;宏謀令疏鑿,行旅便之。又以陝西各屬常平倉多空廒,亦令以捐監納榖;並請開爐鑄錢如江西例,戶部撥運洋銅鑄罄,雲南銅應用,錢價以平。請修文、武、成、康四王及周公、太公陵墓,即以陵墓外餘地召租,得息歲葺治:皆下部議行。在河南,請修太行隄。又以歸德地窪下,議疏商邱豐樂河、古宋河、夏邑響河、永城巴溝河;民力不勝,請發帑濬治。既至福建,歲歉米貴,內地仰食臺灣;而商舶載米有定額,奏弛其禁以便民。又疏言:『福建民囂競多訟,立限月為稽覈;以已、未結案件多寡,課州、縣吏勤惰』。又言:『福建地狹民稠,多出海為商,年久例不准回籍;請令察實內地良民或已死而妻妾子女願還里者,不論年例,許其回籍』。從之。在湖南,禁洞庭濱湖民壅水為田,以寬湖流;使水不為患,歲大熟。江南災,奏運倉榖二十萬石濟之,仍買民榖還倉。再至陝西,聞甘肅軍需缺錢,撥局錢二百萬貫濟餉;上嘉其得大臣任事體。疏請興關外水利,濬赤金、靖逆、柳溝、安西、沙州諸地泉源;上命後政議行。又以準噶爾既內附,請定互市地,以茶易馬充軍用;詔從之。其治南河,大要因其故道開通淤淺,俾暢流入海;督民治溝洫,引水由支達幹,時其蓄洩。徐、海諸州多棄地,遇雨輒滛溢,課民開溝,即以土築圩,多設涵洞為旱潦備;低地,則令種蘆葦,薄其賦。其在江蘇,尤專意水利:疏丁家溝,展金灣壩,濬徐六涇、白茆口,洩太湖水;築崇明土塘,禦海潮;開各屬城河。又疏言:『蘇州向設普濟、育嬰、廣仁、錫類諸堂,收養煢獨老病並及棄嬰;請將通州、崇明濱海淤灘除附近民業著聽升科,餘撥入堂。又通州、崇明界新漲玉心洲,兩地民互爭;請並撥入,以息爭競』。上諭曰:『不但一舉而數善備,汝亦因此得名也』!及督湖廣,疏言:『洞庭湖濱居民多築圍墾田,與水爭地;請多掘水口,使私圍盡成廢壤,自不敢再築』。上諭曰:『宏謀此舉不為煦嫗小惠,得封疆之體』。逮入長吏部,疏言:『文武官弁,均有捕盜之責。乃州、縣捕役,平時豢盜;營兵捕得,就讞時任其狡展,或且為之開脫。嗣後應令原獲營員會訊』。上嘉其所見切中事理。又疏言:『河工辦料,應令管河各道親驗加結。失事,例應文武分償;而參、游,例不及。應酌改畫一』。下河督議行。又言:『匿名揭帖,循例當抵罪。所告款內有無虛實,仍應按治;則宵小不得逞奸,有司亦知所警』。上亦韙之。

  二十九年,命協辦大學士。三十二年,授東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三十四年,以病請告;迭諭慰留。三十六年春,病甚;允致仕,加太子太傅,食俸如故。賜御用冠服,命其孫刑部主事蘭森侍歸;詔所經處有司,在二十里內料理護行。上東巡,覲天津行在;賜詩寵其行。六月,行至兗州韓莊,卒於舟次;年七十六。命祀賢良祠,賜祭葬,謚「文恭」。

  宏謀早歲刻苦自勵,治宋五子之學,宗薛瑄、高攀龍;內行修飭。及入仕,本所學以為設施。蒞政必計久遠,規模宏大、措置審詳。嘗言:「是非度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輯古今嘉言懿行,為「五種遺規」;尚名教、厚風俗,親切而詳備。奏疏文檄,亦多為世所誦。

  曾孫繼昌,字蓮史;嘉慶二十四年鄉試、二十五年會試、廷試,俱第一。授修撰,歷官至江西布政使。

  --以上選自原書卷三一四(「列傳」九四)。

  ·五十三·

  那蘇圖

  王恕

  ·那蘇圖

  那蘇圖,戴佳氏,字羲文;滿洲鑲黃旗人。康熙五十年,襲拖沙喇哈番世職,授藍翎待衛。雍正初,四遷兵部侍郎。二年,出為黑龍江將軍。八年,調奉天將軍。乾隆元年,擢兵部尚書。

  二年,調刑部;授江南總督。協辦吏部尚書顧琮請江浙沿海設塘堡、復衛所,下督、撫詳議;三年,那蘇圖奏:『明沿海衛所,武事廢弛;我朝裁衛改營,江南有金山、柘林、青村、南匯、川沙、吳淞、劉河諸營,提督駐松江控制。崇明、狼山二鎮對峙,海口塘汛聲勢連絡,無庸復設衛所。瀕海砲臺,應改建者一,華亭漴缺墩;應增建者二,柘林南門、福山挑山嘴;應移建者一,吳淞王家嘴;應修者一,劉河北七丫口。並請改舊制,撤墻設墩,置木蓋,留貯藥之屋。並請城茜涇,設兵崇明西南二條監河、顧四房港、堂沙頭港諸地』。下部議行。江南旱,上命撥福建倉榖三十萬石治賑;那蘇圖奏言:『江、廣諸省買米次第運至,無災州、縣本年漕糧全數截留;兩江不患無米。福建海疆重地,且不產米;請留十萬石分撥災區,以二十萬石運還福建』。上嘉其得封疆大臣之度。四年,詔免兩江地丁錢糧;奏言:『向例蠲免,不分貧富。但富戶遇歉,未傷元氣;貧民素乏蓋藏,多免一分,即受一分之惠。請以各州、縣實徵冊為據,額糧五錢以下者,全蠲;五錢以上者,酌量蠲免;五兩以上者,無庸議蠲』。上諭曰:『卿能如此酌議、如此擔當,誠為可嘉!古人云:「有治人,無治法」;當訪察胥役,毋令因事擾民,則全美矣』。以憂去。

  五年,授刑部尚書;旋出署湖廣總督。六年,調兩江。七年,調閩浙。疏裁闔省鹽場浮費;場員受年節規禮,以不枉法贓論罪。八年,疏言:『溫、臺二洋漁船,汛兵向有陋規;總督李衛奏改塗稅,嵇曾筠又請減半徵收。漁船出洋,海關徵樑頭稅、有司徵漁課,不當復加塗稅』。命永遠革除。九年,疏言:『臺灣孤懸海外,漳、泉、潮、惠流民聚居。巡臺御史熊學鵬議令開荒,臣思曠士久封,遽行召墾,恐匪徒滋事;已令中止』。報聞。

  旋調兩廣。十年,條奏:『兩廣鹽政,請以商欠鹽價羨餘分年帶徵。商已承替,令承替者償;官或侵漁,令侵漁者償。埠商占引地逋成本,斤逐另募。鹽課外加二五、加一,並屬私派;悉行禁革』。又調直隸。十一年,條奏八旗屯田章程。十二年,上東巡,那蘇圖從至通州,賚白金萬。條奏稽察山海關諸事,並如所奏議行;加太子少傅。十三年,加太子太保,授領侍衛內大臣,仍留總督任。那蘇圖請赴金川軍前佐班第治事,上不許。

  十四年,命暫署河道總督。卒,賜祭葬,謚「恪勤」

  ·王恕

  王恕,字中安;四川銅梁人。康熙六十年進士,改庶吉士。雍正元年,吏部以員外郎缺員,請以庶吉士揀補;恕與焉。自員外郎遷郎中,考選廣西道御史;轉兵科給事中,出為江南江安糧道,再遷廣東布政使。

  乾隆五年,署福建巡撫。上諭之曰:『勉力務實,勿粉飾外觀。封疆大吏,不可徒自立無過之地,遂謂可保祿全身也』!旋奏:『臣到任數月,官方、民俗、積儲、兵防已得其大略。漳、泉素刁悍,已嚴諭有司勤為聽斷,力行整刷。民俗尚華靡,督臣德沛以儉樸化民,臣更當倡導為助。合省常平倉榖,至四年歲終共存一百三十四萬、又收捐監榖十五萬,委道、府切實察覈』。報聞。六年,奏言:『臺灣各縣最稱難治,於繁缺知縣內揀選調補,多以處分被駁。請嗣後調臺官員,雖有經徵、承追各案,准予題調』。上諭曰:『用此定例則不可,隨本奏請則可』。又奏:『各鄉社榖,向俱借存寺廟。請於四鄉村鎮適中處,分建倉房;工費即以社榖撥充,俟將來續收補項』。又奏免崇安無田浮賦一千二百五十一頃及閩縣加徵無著學租。又奏:『福建多山,田零星合計成畝。嗣後民間開墾不及一畝與雖及一畝而地角山頭不相毗連者,免其升科』。均從之。實授巡撫江蘇。布政使安凝條奏賑務,上發各督、撫察閱;恕疏言:『救災之法有三:曰賑、曰糶、曰借。此三者,實心辦理助益民,奉行不善則害政。以賑而論,地方有司於倉猝查報時,分極貧、次貧;一有差等,便啟弊端。里甲於此酬恩怨,胥役於此得上下;而民之冀幸而生觖望者,更不待言。蓋貧富易辦,極、次難分;如以有田為次貧、無田為極貧,一遇旱澇,顆泣皆無,有田與無田等也。如以有家為次貧、無家為極貧,則無從得食,相忍守饑,完聚與煢獨同也。與其倉猝分別,開爭競之門;莫如一視同仁,絕覬覦之望。臣愚以為初賑似應一律散給,加賑再行分別;庶杜爭端。以糶而論,定例:石減時價一錢,俾小民升斗易求,牙商居寄無望;誠接濟良法。乃有司每多請過減,倘輕聽准行,勢必希圖多糶,規利者雲集喧囂;且米償太賤,商販不前。臣請嗣後平糶,仍照定例斟酌辦理;使災民實沾升斗之惠,而棍徒囤戶難行冒濫之姦。以借而論,動公家之銀,為百姓謀有無、通匱乏;此「周官」卹貧遺法也。然使辦理未協,官民交累。假如荒年,田土無力耕種,有司借給耔種,猶可穫時即償;若告貸銀、米以給口食,則必計其能還而後與之。狡黠之流,遂謂官有偏私,不免造謗生事。有司不得已略為變通,而無力還官,差拘徵比,民無安息。是始則借不能遍,因爭鉷而被刑;繼則還不能清,迫追呼而更困:名為利民,實為病民。且年久不清,蒙恩豁免,帑項終歸無著。臣以為與其借而無償,莫如賑而不借:此皆當先而熟籌者也』。報聞。旋以官按察使時刪改囚供,下吏部,召詣京師。上以恕居官賢否?詢閩浙總督策楞,又命新任巡撫劉於義考察。策楞言:『恕操守廉潔,老成持重;惟識力不能堅定』。於義亦言:『恕廉潔,百姓俱稱安靜和平,絕無擾累;惟不能振作』。上謂兩奏皆至公之論。

  尋補浙江布政使。旋卒。

  恕治事不苟。初授湖北糧道,押運赴淮,以船戶挾私鹽,自請總督糾劾。任江安糧道,整飭漕務,尤有聲。充福建鄉試監臨,武生邱鵬飛以五經舉第一,士論不平;奏請覆試。尋察出實使其弟代作,吏議降調;上特寬之。

  ·五十四·

  喀爾吉善(子定長)

  蘇昌

  吳士功

  ·喀爾吉善(子定長)

  喀爾吉善,字澹園,伊爾根覺羅氏;滿洲正黃旗人。先世居瓦爾喀。有赫臣者,當太祖創業時來歸,授牛彔額真,使葉赫;葉赫部長金臺石使人戕之。太祖滅葉赫,令其子克宜福手刃其仇以祭。克宜福從軍有功,世職至三等阿達哈哈番。克宜福子喀齊蘭,官至正黃旗副都統;孫凱里布,宦至吏部尚書:皆襲世職。喀爾吉善,降襲拜他喇布勒哈番,授上駟院員外郎;歷工部郎中,兼襲世管佐領。雍正六年,命偕通政使留保如廣按署巡撫阿克敦等被劾狀。八年,擢兵部額外侍郎;九年,授侍郎。十三年,以驗馬不實,奪官;令往盛京收糧。

  乾隆元年,起廢籍,命管圓明園八旗兵丁;復往盛京收糧。奏禁八旗臺站官兵與朝鮮貿易;上諭曰:『官兵不暇貿易,亦不諳貿易;當令商民與互市,務均平交易,毋抑價、毋強索』!三年,擢內閣學士,遷戶部侍郎,協理步軍統領刑名事務;調吏部。四年,命兼管三庫。

  五年,授山西巡撫。上聞山西布政使薩哈諒、學政哈爾欽皆貪婪,詢喀爾吉善;喀爾吉善疏劾,命侍郎楊嗣璟會鞫,論如律。上以喀爾吉善不即劾,下部議,奪官;命寬之。又劾河東鹽政白起圖貪婪;白起圖疏辦,命副都統塞楞額往鞫,論如律。

  七年,調安徽。八年,復調山東。疏言:『山東歲饑,民多流亡,而鄰省貧民亦有轉入山東覓食者;請飭官吏勸各回故土,以待治賑』。上諭曰:『所見甚得體。各省督、撫當於平居無事時,委曲開導,使知敦本務實力田。逢年若輕棄其鄉,本業既荒,無所依倚;即國家收養資送,亦不得已之舉,非可恃為長策也』。又以濟南、武定、東昌三府遇旱,濟南、東昌府倉存榖緩急可相通,武定無倉;請撥登、萊二府倉榖,以濟民食。九年,疏言:『方春糧價踊貴,貧民艱食;請酌量減糶』。又言:『山東兵米本、折兼支,春季價昂,支折色;秋季價減,支本色。請春、秋二季,本、折更換』。又請修德州、海豐、惠民、樂陵城工以代賑;復以濟南、武定諸屬縣麥復不登,令於曹、沂諸府豐收之區採買接濟。上皆允之。直隸藁城知縣高崶請開臨淄、即墨、平陰、泰安、沂、費、滕、嶧諸縣銀銅鉛鐵各礦,事下喀爾吉善勘奏;奏言:『東省拱衛神京,地跨四府八縣,形勢聯屬;礦洞久經封禁,未便開採。利之所在,眾必共趨;恐濟武災區、沂曹盜藪別生事端,應及封禁』。上亦如其請。

  十一年,遷閩浙總督。臺灣生番為亂,遺兵討之。奏言:『臺灣流民日多、匪類肆竊,甚或恣行不法,民間謂為「闖棍」;請令竊案再犯及闖棍治罪後,並逐回內地』。

  又請在臺人民迎取眷屬,限一年給照過臺。浙江處州總兵苗國琮請於官山種樹,儲戰船桅木之用;下喀爾吉善勘奏。奏言:『今有司種樹,須先糜帑;且必百十年後始中繩墨,日久稽察非易。不若許民自種,在官不費經營而巨材可獲實用』。從之。疏劾浙江巡撫常安貪婪,命大學士訥親往鞫得實,論如律;詔嘉其公直,加太子少保。疏言:『寧海東湖舊與海通,宋後失修;飭府、縣察形勢土性,導士民輸資築隄,撥為世業,定限升科』。上諭曰:『勸課農桑、興修水利,務本之圖也;欣悅覽之』!十五年,加兵部尚書銜。十六年,上南巡,蠲江南積逋二百餘萬;浙省無逋賦,亦特蠲本年正賦三十萬,製詩褒之。十七年,以年老乞休;溫詔慰留。疏言:『閩省產米少,本歲豐稔,宜為儲備。請見存倉榖不及半者,令購足數;已及半而本地榖賤,亦以原存糶價買補』。上是之。漳州民蔡榮祖謀亂事沁,捕獲,置之法;與議敘。十九年,加太子太保。上以八旗生齒日繁,許在京漢軍改入民籍,推行於各省;喀爾吉善與福州將軍新柱疏言:『漢軍願為民,無問世族、閒散,許入民籍;如別無生計,坐補綠營糧缺。所遺馬、步甲,以滿洲兵坐補』。

  二十二年秋,病瘍;遣醫偕其子定敏馳視,賜人葠。未幾,卒;賜祭葬,謚「莊恪」。

  定長,喀爾吉善子。初授內閣中書,遷侍讀;擢江南徐州知府。四遷至巡撫,歷安徽、廣西、山西、貴州諸省。十八年,湖廣總督永常奏請於鄰省會哨;定長奏:『貴州鄰省聯界,苗夷環處;遽行會哨,苗性多猜,或滋事變。請停止』。從之。二十年,題請原任黔西知州黃秉忠入祀「名宦」;上以秉忠為總督廷桂父,瞻徇市恩,降旨嚴斥。二十二年,上南巡,請入覲;命便道省喀爾吉善,賜詩褒寵。尋命與尚書劉統勳按雲貴總督恆文貪婪狀,即命署雲貴總督。調山西巡撫;未之任,丁父憂。

  旋授副都統銜,往西路軍營督屯田事。補兵部侍郎,授福建巡撫;遷湖廣總督。

  三十三年,卒;諭部議卹。尋署總督高晉劾荊州副都統石亮衰庸,上責定長徇庇,罷卹典。

  ·蘇昌

  蘇昌,伊爾根覺羅氏,滿洲正藍旗人;滿丕子。康熙五十九年,自監生,考取內閣中書;遷侍讀,考選浙江道御史。

  乾隆元年,命巡察吉林;奏言:『船廠、寧古塔、三姓、白都訥、阿爾楚喀等處滿官不知律例,訟案稽延,累民;請自京師遣官往理』。三年,轉禮科給事中;屢擢至奉天府尹。十一年,奉天被水,蘇昌請設廠四鄉,增辦賑官吏公費;又請禁游民往來奉天等處。

  十四年,擢廣東巡撫。十六年,署兩廣總督。廣西巡撫舒輅請於思陵土州沿邊種竻竹,杜私越;土目因以侵夷地致釁。蘇昌奏:『鎮安、太平、南寧等沿邊二千餘里,無論種竹難遍,料理稍疏,事端轉啟。請更正』。上責舒輅輕率,寢其事。蘇昌奏:『瓊州,海外瘠區,貧民生計艱難。有可墾荒地二百五十餘頃,請招民開墾,免其升科』。從之。召來京;十九年,授吏部侍郎。

  二十四年,署工部尚書,授湖廣總督。在籍御史孫紹基稱與按察使沈作朋舊為同官,因以取賕;蘇昌劾奏抵罪,並請定回籍之員與有司交結處分。蘇昌劾湖北巡撫周琬乖張掩飾,上調蘇昌兩廣,命繼任總督愛必達察琬;愛必達發琬匿災、徇劣吏狀,奪官,戍巴里坤。蘇昌至廣東,又劾碣石總兵王陳榮貪黷,奪官、論如律;加蘇昌太子太保。二十九年,奏言:『廣東產米不敷民食,宜多貯社榖以補常平不足。請嗣後息榖統存州、縣備賑,免其變價』。從之。

  調閩浙總督。在兩廣薦鹽運使王概,概以贓敗,下吏議;御史羅暹春因刻蘇昌瞻徇糊塗,不堪節制海疆。上曰:『蘇昌不能辭失察之咎;節制海疆,乃朕所簡用,非御史所宜言』。蘇昌別疏劾知縣劉紹汜,下刑部。上以暹春與紹汜同為江西人,疑暹春劾蘇昌為紹汜地,詰責暹春,改主事;命蘇昌留任。三十年,臺灣淡水生番為亂,焚鱟殼莊。民死者五十餘;蘇昌檄按察使余文儀會臺灣總兵督兵討平之。

  三十三年,入覲。卒,謚「愨勤」。子富綱,官雲貴總督。

  蘇昌在兩廣,有巨室橫斃人母,誣其子,獄久具、勾決本已下;蘇昌疑其冤,親鞫之。得實,疏自劾;上獎諭之,置知縣於法,時論稱焉。

  ·吳士功

  吳士功,字惟亮;河南光州人。雍正十一年進士,選庶吉士;改吏部主事,累遷郎中,考選御史。奏言:『部院大臣簡用督、撫,調所屬司員以道、府題補,恐滋偏聽交結諸弊。請照雍正舊例停止』。從之。御史仲永檀言:『密奏留中,近多洩漏』;敕王大臣詰問,舉士功劾尚書史貽直疏以對。上出士功疏,戒以不悛改,當重譴。

  七年,授山東濟東泰武道;丁憂。服闋,調直隸大名道,改山東兗沂曹道。屬縣饑,上南巡迎駕,召對以聞,為截留糧米六十萬石賑,上命士功董其事。旱蝗為災,督吏捕治;晝夜巡閱,未及旬蝗盡。調湖南糧道,巡撫阿克敦疏留,調山東糧道。再遷湖北按察使。

  二十二年,護巡撫。河南饑,敕湖北發毗連州、縣倉米運河南,即留本年應運漕糧歸倉;士功奏:『湖北地卑溼,米難久貯;請以一米改收二榖還倉』。報聞。遷陝西布政使,護巡撫。疏言:『宜君、榆林、葭州、懷遠、府谷、神木、靖邊、寧遠諸州縣先旱後潦,撥寧夏米麥五萬石分賑懷遠、靖邊諸縣,中阻黃河,河冰即難挽運,臣飭先期速運;撥綏德等四州縣米二萬石協濟榆林、葭州,山路崎嶇,臣飭添雇騾駝速運:俾民早霑實惠』。諭令竭力妥為之。調直隸。奏請撫藩離任,將庫項有無虧空奏明,新任撫藩亦於交代限內另摺奏聞,仍照例出結保題,以除挪借積弊;上以所奏簡而易行,命著為例。二十三年,復調陝西,護巡撫。疏言:『延安府兵米,各縣運府倉;弁兵赴府支領,路遠費倍,耗損過半。請甘泉、宜川、延川、延長四縣,本縣徵放支給』。又奏:『隴州沂陽縣跬步皆山,歲徵屯豆;請改折色,解司充餉』。俱從之。

  擢福建巡撫。二十四年,奏請捕私鑄,按錢數多寡治罪;又奏獲南洲盜八十餘人,與總督楊廷璋疏請改定南洲塘汛。又奏:『福建九府、二州常平缺額榖三十一萬石有奇、臺灣積年平糶未買榖十五萬石有奇,皆令補足。浙西歉收,請撥臺灣榖十萬石聽浙商販運,風汛不便;先發內地沿海府、縣倉榖撥給,俟臺灣榖運到還倉。一轉移間,無妨於閩、有益於浙』。上嘉之。二十五年,奏『寄居臺灣,皆閩、粵濱海之民。乾隆十二年復禁止移眷,民多冒險偷渡。內外人民皆朝廷赤子,向之在臺灣為匪者,均隻身無賴;若既報墾立業,必顧惜身家,各思保聚。有的屬在內地者,請許報官給照,遷徙完聚』。又條奏:『稽查濱海漁船,令取船主、澳甲保結;出口逾期不還,責成澳甲、船主查報。稽察攜帶多貨,帆檣編字號、書姓名,免匪舟溷跡』。均從之。尋以福建民多械鬥,由大族欺凌小族;疏請『大戶恃強糾眾,擬情實;小戶被欺抵禦,擬緩決』。刑部擬駁;上諭曰:『福建械鬥,最為惡俗。士功乃欲以族大、族小分立科條,是使械鬥者得以趨避其詞,司讞者因而高下其手。士功夙習沽名,宜刻自提撕,勿自貽伊戚』!二十六年,廷璋劾提督馬龍圖挪用存營公項,令士功嚴讞;會奏:『龍圖借用公項,已於盤查時歸補;援自首例,減等擬徒』。上以龍圖敗露後始行歸補,且將登記數簿焚燬,又增舞文之罪,不得以自首論;因究詰出何人意。尋覆奏「士功主政」;上奪士功官,發巴里坤效力自贖。

  二十七年,廷璋奏閩縣民楊魁等假造敕書承襲世職,投撫標效力;上令巴里坤辦事大臣詰責士功,並令自揣應得處分,贖罪自效。士功輸銀贖罪,令釋回。旋卒。

  子玉綸,二十六年進士,自檢討累遷兵部侍郎,督福建學政;復降授檢討。

  --以上選自原書卷三一六(「列傳」九六)。

  ·五十五·

  任舉

  ·任舉

  任舉,山西大同人。雍正二年武進士,以守備,發陝西;累遷固原提督左營遊擊,署城守營參將。乾隆十一年二月,固原兵變,夜攻提督許仕盛,毀轅門將入;舉聞亂,單騎詣鼓樓,鳴角招營兵未變者--纔五十人,部勒使成列;變兵懼,退掠市廛;舉追及,手刃五十餘人,禽四十餘人。變兵出城南門,還攻東、西二門;舉守東門、右營遊擊鐵保守西門禦戰,變兵潰。事定,總督慶復以聞,擢中軍參將。

  十二年,令征金川,隸總督張廣泗軍;尋授西鳳協副將。舉至軍,舉總兵許應虎、副將高宗瑾、參將賈國良攻色底賊碉,擊以砲二百餘發,碉一角圯、垣鑿孔,發砲密如鱗比。舉度我軍砲小,不能下,將移軍退;守賊出戰,再設伏敗之。十三年,上諭謂:『在軍諸將,狃於瞻對之役,庸懦欺蒙,已成夙習。今別用舉等皆未從征瞻對,無所掣肘;宜鼓勵勇往』。廣泗亦奏:『在川鎮將,忠誠勇幹無出舉右者;令率漢、土兵三千取道攻昔嶺』。尋又奏令署重慶鎮總兵。舉與參將王愷自牛廠至素可尼山,時五月遇大雪,闢道以行,經撒烏山至昔嶺山梁。山北曰木岡,孤峰當道,賊置城卡守隘;舉督兵攻卡,憑高發砲,洞其垣;令土兵緣溝潛進,燬賊碉。師循出山腰,克賊卡,遂陟中峰,以千人駐守;進攻木岡。時總兵哈攀龍師至馬溝右梁,阻松林不得進;廣泗令自納喇溝出昔嶺右,與舉合攻木岡賊所置城卡。力戰未即下,舉察昔嶺左有道通卡撒,中經得思柬、木達溝,賊皆置碉焉;總兵冶大雄方自卡撒進,舉與合軍焚木達溝諸碉,圍得思柬,斷其汲道,督兵挾斧斫賊,賊墮巖遁,得大小碉三。進攻色爾力石城,分兵為三道:舉督兵直攻石城,攀龍出其右、副將唐開中及國良出其左,越溝度林攻賊所置木城,國良戰死。六月己已,舉與攀龍、開中合攻石城;城堅甚,我師方力攻,賊三百餘自西南林內出,舉督兵與戰,被創,戰益力,槍復中要害,遂卒。攀龍入林殺賊,以其尸還。時上方令舉真除,經略大學士訥親以舉死事聞;上閱疏,為泣下,並諭『舉忠憤激發,甘死如飴;而朕以小醜跳梁,用良臣於危地,思之深惻』!命視提督例賜卹,加都督同知,謚「勇烈」,祀昭忠祠;官其子承恩都司、承緒千總。

  承恩喪終入謝,上以尚幼,命傳諭其母善教之。二十四年,授三等侍衛;累遷福建陸路提督。五十二年,臺灣林爽文為亂,承恩請往討之。師無功,逮詣京師,罪當死;上寬之。五十三年,赦出獄。五十五年,復授巡捕營參將,遷副將;卒。承緒官巡捕營遊擊,市中火,赴救被創,卒。上赦承恩,謂其未有子,承緒又死勤事,不可使舉無嗣也。

  --選自原書卷三一八(「列傳」九八)。

  ·五十六·

  武進陞(馬負書)

  ·武進陞(馬負書)

  武進陞,山西寧鄉人;其後改籍江南江寧。初以張姓入伍,稍遷浙江溫州鎮標守備。雍正初,閩浙總督滿保疏薦;引見,授三等侍衛,屬怡親王允祥。

  尋外授江寧游擊,累遷福建陸路提督;言『閩省不習騎射,加意督率,弓力漸增;馬兵出馬、收馬,較前改觀』。高宗諭以『如此方不負任使;然亦不可欲速,尤貴為之以實、要之以久』。進陞與總督喀爾吉善忤,疏言:『喀爾吉善外似和平,心實剛愎。令臣密察水師提督張天駿營伍,臣辭以水師非所轄;督臣正言厲色,必令臣密察。及察知水師陋規,告之督臣;督臣置不問,反與天駿契合。臣察漳州營馬,值總兵馬負書為督臣舊部,巧為徇私,令臣無地自容』。又疏言喀爾吉善衰憊狀。上斥進陞支離狂率。喀爾吉善亦劾進陞徇所屬縱兵行竊,因左授江南狼山鎮總兵;進陞疏謝,諭曰:『汝無他過,祗好勝多事,故左授示薄懲。若不知改,或遂委靡、一切姑息,皆不可也』。居數月,擢江南提督;以老罷。

  再起,終浙江提督。卒,年八十餘;謚「良毅」。

  馬負書,漢軍鑲黃旗人。乾隆元年一甲一名武進士,授頭等侍衛;累遷福建漳州鎮總兵。疏言:『漳州民好鬥,有所謂「闖棍」結黨肆行,土豪養為牙爪;請嚴治之』。上下其章喀爾吉善,令體察懲治。歷瓊州、金門、臺灣、狼山諸鎮,署古北口提督。疏言:『兵習陳法,無濟實用。應於秋、冬收穫後擇地成列,為仰攻、旁擊勢;分合進退,以金鼓為節。常月教場演習,仍依營制』。得旨允行。授福建陸路提督。卒,謚「昭毅」。

  --選自原書卷三二四(「列傳」一○四)。

  ·五十七

  阿桂

  ·阿桂

  阿桂,字廣庭;章佳氏。初為滿洲正藍旗人;以阿桂平回部,駐伊犁治事有勞,改隸正白旗。父大學士阿克敦,自有傳。

  阿桂,乾隆三年舉人;初以父廕,授大理寺丞,累遷吏部員外郎,充軍機處章京。十三年,從兵部尚書班第參金川軍事。訥親、張廣泗以無功被罪,岳鍾琪劾阿桂結張廣泗、蔽訥親,逮問。十四年,上以阿克敦年老,無次子,治事勤勉;阿桂罪與貽誤軍事不同,特旨宥之。尋復官,擢江西按察使;召補內閣侍讀學士。

  二十年,擢內閣學士。時方征準噶爾,命阿桂赴烏里雅蘇臺督臺站。逾年,父喪,還京。旋復遣赴軍,授參贊大臣;命駐科布多,授鑲紅旗蒙古副都統。二十二年秋,授工部侍郎。輝特頭人舍楞約降,唐喀祿以兵往會,為所襲;阿桂率兵策應。上嘉之,賜花翎。上命阿桂與策布登扎布合軍擊舍楞,毋使逃入俄羅斯;阿桂言:『得降賊,謂舍楞將逃土爾扈特;或不達,且復回準噶爾。邀之中路,可禽獻』。上責其觀望,召還京。是年,準部平,復命赴西路與副將軍富德追捕餘賊。霍集占叛,二十四年,命赴霍斯庫魯克,從富德進討。八月,逐賊至阿勒楚爾;又至伊西洱爾庫爾淖爾,回眾降,霍集占走拔達克山。是年,回部平;上以阿克蘇新附--為回部要地,命阿桂駐軍綏撫。二十五年,移駐伊犁。阿桂上言伊犁屯田、阿克蘇調兵諸事,上嘉其勇往,命專司耕作營造,務使軍士、回民皆樂於從事。時西域初定,地方萬餘里,優莽尚眾,與俄羅斯鄰;上詔統兵諸大臣議。咸謂沙漠遼遠,牲畜凋耗,難駐守;阿桂疏言;『守邊以駐兵為先,駐兵以軍食為要。伊犁河以南海努克等處水土沃衍,宜屯田。請增遣回民嫺耕作者往屯,增派官兵駐防,協同耕種。次第建置城邑,預籌馬駝、置臺站,運沿邊米赴伊犁;簡各省流人嫺工藝者,發備任使』。又奏定山川、土榖諸祀典。上用其議;阿桂造農器,督諸屯耕穫,歲大豐。二十六年,疏言:『伊犁牧群蕃息,請停內地購馬駝;增招葉爾羗、喀什噶爾、阿克蘇、鳥什回民詣伊犁,廣屯田』。皆稱旨。迭授內大臣、工部尚書、鑲藍旗漢軍都統,仍駐伊犁;奏馬納斯、庫爾喀喇、烏蘇晶河三地屯田,人授十五畝。二十七年,疏定約束章程,建綏定、安遠二城,兵居、民房次第立,一如內地;數千里行旅宴然。予騎都尉世職。召還,賜紫禁城騎馬,命軍機處行走;調正紅旗滿洲都統,加太子太保。

  二十九年,命署伊犁將軍。尋調署四川總督。時金川土司郎卡與綽斯甲布等九土司搆釁,阿桂巡邊,盡得郎卡狡獪怙惡狀並悉其山川形勢入奏。是冬,召還京。三十年,上南巡,命留京治事。烏什回賴黑木圖拉作亂,詔馳赴烏什,與將軍明瑞攻之;賴黑木圖拉中矢死。眾伯克復推額木色圖拉抗我師,自三月至八月,攻城不下;明瑞軍其北、阿桂軍其南,作長圍困之,絕其水道。賊糧盡內訌,沙佈勒者擒額色木圖拉以獻;烏什平。上責其遲延,示怯損威;部議奪官。命留任,駐雅爾城。旋復奪尚書,命還伊犁助明瑞治事。阿桂疏請移雅爾城於楚呼楚,從之。三十二年,授伊犁將軍。請自楚呼楚至烏爾圖布拉克設三臺,以通雅爾;下部行。

  緬甸擾邊,總督劉藻、楊應琚先後得罪去,上命明瑞率師討之;至猛育,糧盡,戰沒。大學士傅恆自請行;三十三年,以傅恆為經略、阿桂及阿里袞為副將軍,仍援阿桂兵部尚書、雲貴總督。三十四年,以明德為總督,令阿桂專治軍事。阿桂請由銅壁關抵蠻暮,伐木造舟俟經略至軍,進攻老官屯;且言軍糧不給。上以為畏怯,罷副將軍,改授參贊大臣。九月,舟成,傅恆亦至,分三路進;傅恆出萬仞關,由大金沙江西經猛拱、暮魯至老官屯,阿里袞率舟師循江下,阿桂率蠻暮新舟出江會之。先伏兵甘立寨,緬人從猛戛來拒,寨兵出擊,沈三舟,舟師噪應之;緬人大潰,殲其渠,遂與西岸軍合。老官屯守禦堅,軍士多病瘴,阿里袞卒於軍;復授阿桂副將軍。傅恆亦病,上命班師;而緬酋懵駿亦懲甘立寨之敗,遣使議受約束。乃召傅恆還,命阿桂留辦善後,授禮部尚書。三十五年,兼鑲紅旗漢軍都統。命赴騰越,待緬人入貢;遣都司蘇爾相賫檄至老官屯,緬人拘之,索還土邦等三土司。疏入,上命罷尚書、都統,以內大臣留辦副將軍事。三十六年,疏請大舉征緬,入覲陳機密;上手詔詰責,命奪官、留軍效力。

  是時,金川酋郎卡已死,其子索諾木及小金川酋澤旺子僧格桑擾邊;四川總督阿爾泰征之無功,上命阿桂隨副將軍尚書溫福進討。十二月,署四川提督;克巴郎拉達、木巴宗各寨。三十七年二月,克資哩山,進克阿喀木雅;松潘總兵宋元俊亦復革布什咱。兩金川勢日蹙,合謀抗我師;上命溫福等三路進討。阿桂出西路阿喀木雅,攻喇卜楚克,克之;奪普爾瑪寨,進逼美美卡。澤旺為子謝罪,索諾木亦代僧格桑請還侵地,上不許。時侍郎桂林代阿爾泰為總督,並領其眾;至黑隴溝失利,副將薛琮死之。阿爾泰劾罷桂林,上授阿桂參贊大臣,命赴南路接勦。僧格宗者,小金川門戶也;甲爾木山梁,為僧格宗要徑。阿桂乘賊怠,潛赴黑隴溝;夜半大霧,襲據之。進逼僧格宗,突入,毀其碉,殲賊無算。上授溫福定邊將軍,豐昇額、阿桂俱授副將軍,分道取美諾。阿桂克美都喇嘛寺,俯瞰美諾,僧格桑遁布郎郭宗;而溫福亦克西路來會,進勦布郎郭宗。僧格桑送孥金川,而遁底木達求見父澤旺;澤旺不納,渡河走金川;澤旺降,械送京師,小金川平。於是議討金川。金川賊巢二:曰噶拉依、曰勒烏圍。溫福由功噶爾拉、阿桂由當噶爾拉合攻噶拉依,豐昇額由綽斯甲布徑攻勒烏圍;復授禮部尚書。三十八年正月朔,冒大雪進奪當功噶爾拉諸碉;而溫福至木果木,索諾木誘降番叛襲軍後,斷登春糧道,我師潰,溫福死之,小金川與美諾等相繼陷。阿桂悉收降番械,毀碉寨,分置其人章谷、打箭爐,斬其桀驁者;親殿軍,退駐達河。事聞,上怒甚;命發健銳火器兩營、黑龍江、吉林、伊犁、額魯特兵五千,授阿桂定西將軍、明亮、豐昇額副將軍、舒常參贊大臣,整師再出。十月,攻下資哩。用番人木塔爾策,分師由中、南兩路進,潛軍登北山巔,遂取美諾;明亮等亦克僧格宗來會:凡七日,小金川平。三十九年正月朔,阿桂抵布郎郭宗;人裹十日糧,分三隊進、轉戰以前,克穆喇穆左右二山、贊巴拉克山、色依谷山。二月,克羅博瓦山--烏勒圍門戶也,賊退守喇穆山。部將海蘭察從間道破色漰普寨,繞出山後,賊退守薩甲山嶺。海蘭察奪其峭壁大碉,諸寨奪氣,同時下;乘勝臨遜克爾宗。僧格桑死於金川,金川酋獻其尸,而死守遜克爾宗。十月,阿桂用策先克默格爾山及凱立葉,於是日爾巴、當噶諸碉反在我師後,遂悉平之;賊退守康薩爾山。時豐昇額出北路,師至凱立葉,望見煙火,以師來會;而明亮出南路阻於庚額山,阿桂令移軍冒雨破宜喜,與明亮軍隔河相望。十一月,克格魯克古丫口,金川東北之賊殆盡。四十年正月,克康薩爾山梁。二月,克沿河斯莫思達寨。四月,克木思工噶克丫口。五月,克下巴木通及勒吉爾博山梁,進據得式梯;復克噶爾丹寺、噶郎噶等寨。進攻巴占,屢攻不下;分兵從舍圖枉卡繞擊,牽賊勢。七月,克昆色爾及果克多山,進克拉枯寺、菑則大海山梁;旋克章噶。八月,克隆期得寨,遂克烏勒圍。捷聞,上遣阿桂子阿必達齎紅寶石頂賜之。九月,克當噶、克底諸寨。十月,克達噶木。十一月,克西里山雅瑪朋寨。十二月,克薩爾歪諸寨,進據噶占。四十一年正月,克瑪爾古、當噶碉寨五百餘,遂圍噶拉依。索諾木母先赴河西,集餘眾;大兵合圍,與其子絕,遂降。阿桂令作書招索諾木,而其頭目降者相繼,索諾木乃率眾降。金川平,安置降番,設副將、同知分駐其地;詔封一等誠謀英勇公,進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軍機處行走。四年,班師;上幸良鄉城南,行郊勞禮,賜御用鞍馬。還京,獻俘;御紫光閣,行飲至禮,賜紫韁、四開楔袍。

  初,阿桂去雲南,緬甸遣使議入貢,械送京師下獄,至是,誅索諾木母子頭人,上命釋緬使令觀,譯告以故;縱之歸,冀以威武風動之。四十二年,署雲貴總督圖思德奏懵駁已死,子贅角牙立,輸誠納貢,願歸中國人,請開關通市;上以事重,當有重臣相度受成,命阿桂往蒞。五月,授武英殿大學士,管理戶部兼正紅旗滿洲都統。緬甸使不至,遣爾爾相等歸;遂召阿桂還。未幾,緬甸內亂;又十餘年,國王孟隕具表祝上八旬聖壽,定十年一貢,南徼始安。

  四十四年,河決儀封蘭陽,奉命往按;阿桂令開郭家莊引河、築攔黃壩,又於下流王家莊築順黃壩蓄水勢,逼溜直入引河。四十五年三月,隄工蕆;還京,兼翰林院掌院學士。旋命勘浙江海塘築魚鱗石塘、柴塘及范公塘。四十六年,工成;命順道勘清江陶莊河道、高堰石工。

  甘肅撒拉爾新教蘇四十三與老教仇殺,戕官吏;總督勒爾謹捕教首馬明心下獄。同教回民二千餘夜濟洮河,犯蘭州,噪索明心;布政使王廷贊誅明心,賊愈熾。上命阿桂視師。時阿桂猶在工,命和珅往督戰;失利,賊據龍尾、華林諸山道險隘。阿桂至,設圍,絕其水道,進攻之;賊大潰,殲蘇四十三,餘黨奔華林寺焚之,無一降者。甘肅冒賑事發,命按治,盡得大小官吏舞弊分賕狀;讞定,疏請增設倉廒,廣儲糧石以濟民食。

  秋,河決河南青龍岡,命自甘肅赴河南會河道總督李奉翰督塞河。故事:河決,當決處兩端築壩,漸近漸合,謂之合龍。十二月,兩壩將合,副將李榮吉謂水勢盛,宜緩;阿桂督之急。既合,屬使入賀,榮吉獨不至;召之,則對使者曰:『為榮吉謝相公;壩不可恃,不敢離也』。越二日,果復決;阿桂馳視,榮吉已墮水,懸千金賞救之起,解御賜黑狐端罩覆之。因上疏自劾,請別簡大臣董其役。上詔答,略曰:『近年諸臣中能勝治河任者,舍阿桂,豈復有人!惟當安心靜鎮,別求善策』。四十七年,奏請於下游疏引河、上游築大隄;並於北岸建壩,迫溜南趨。四十八年,工始竟;詣熱河行在,復命仍赴工次審定章程。浙江布政使盛住疏論總督陳輝祖籍王亶望家有所私,命阿桂如浙江按治;還,又命勘江南鹽河水道,又命勘河南蘭陽十二堡隄工並於戴村建閘。

  四十九年,甘肅鹽茶廳回民張阿渾據石峰堡以叛,上遣福康安、海蘭察等討之,復命阿桂視師。兩月餘,破堡,戮張阿渾等,加一等輕車都尉世職;又命督河南睢州隄工。

  五十年,與千叟宴,阿桂領班。又命勘河南睢州河工,並察洪澤湖、清江形勢。五十一年,又命勘清江堤工,並如浙江按倉庫虧缺、勘海塘,又命勘江南桃源安東河決;再如浙江按治平陽知縣黃梅重徵,論如律。五十二年,又命督塞睢州十三堡河決。

  時臺灣民林爽文叛,上命福康安討之;諮阿桂軍事。阿桂疏論:師當扼要害,分道並進;先通諸羅道,廓清後路,自大甲溪進兵。諭曰:『所見與朕略同,已諭福康安奉方略』。

  睢州工竟,又命勘江南臨湖磚石隄工。五十三年,又命按湖北荊州水災;請疏窖金洲以導水、修萬城隄以護城。五十四年,命再勘荊州隄工。

  嘉慶元年,高宗內禪,阿桂奉冊寶。再與千叟宴,仍領班。於是,阿桂年八十矣,疏辭領兵部。二年八月,卒;仁宗臨其喪,贈太保,祀賢良祠,謚「文成」。

  阿桂屢將大軍,知人善任使;諸將有戰績,獎以數語或賚酒食,其人輒感激效死終其身。臨敵,夜對酒深念;得策,輒持酒以起,旦必有所號令。方溫福敗,受命代將。

  一日,日欲暮,率十數騎升高阜覘賊砦;賊望見,獷騎數百環阜上。阿桂令從騎皆下馬,解衣裂懸林木;乃令上馬,徐下阜。賊迫阜,從落日中睹旂幟,疑我師眾;方遣騎出偵,阿桂已還軍矣。師薄噶拉依,索諾木約以明日降,城柵盡毀;日暮,諸將謁阿桂,謂『今日必生致索諾木;不然,慮有他』。阿桂不答,入帳臥。明旦,索諾木自縛詣帳下;阿桂謂諸將曰:『諸君昨日語,蓋慮索諾木他竄,或且死;我已得險要,竄安之!且能死,豈至今日!故吾以為無慮』。諸將皆謝服。及執政,尤識大體。康熙中,諸行省提、鎮以次,即有空名坐糧;雍正八年,著為例。乾隆四十七年,詔補實額,別給養廉。阿桂疏言:『國家經費驟加,不覺其多;歲支,則難為繼。此新增之餉,歲近三百萬;二十餘年,即需七千萬。請除邊省外,無庸概增』。上不從。是時,帑藏盈溢;其後漸至虛匱,此其一端也。乾隆末,和珅勢漸張;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與同直廬;朝夕入直,必離立數十武。和珅就與語,漫應之,終不移一步。阿桂內念位將相,受恩遇無與比,乃坐視其亂政;徒以高宗春秋高,不敢遽言,遂未竟其志。

  高宗圖功臣於紫光閣,前後凡四。舉列於前者,親為之贊。定伊犁回部五十人,大學士傅恆、將軍兆惠、班第、納木扎爾、副將軍策布登扎布、富德、薩拉爾、大學士總督黃廷桂、參贊大臣親王色布騰巴爾珠爾、貝子扎拉豐阿、郡王羅卜藏、多爾濟額、敏和卓、尚書舒赫德、阿里袞、總督鄂容安、侍郎明瑞、阿桂、三泰、鄂寶、領隊大臣內大臣博爾奔察、提督豆斌、高天喜、副都統端濟布、護軍統領愛隆阿、前鋒統領瑪瑺、副都統巴圖濟爾噶爾、散秩大臣齊凌扎布、噶布舒、郡王霍集斯、貝子鄂對、內大臣鄂齊爾、散秩大臣阿玉、錫達、什策凌、副都統鄂博什、溫布、由屯三格、侍衛奇徹布、老格達、克塔納、薩穆坦、璊綽爾圖、塔瑪鼐、富錫爾、海蘭察、富紹扎、奇圖阿爾、丹察、五十保;定金川五十人,將軍阿桂、副將軍豐昇額、明亮、大學士舒赫德、于敏中、尚書福隆安、參贊大臣親王色布騰巴爾珠爾、都統海蘭察、護軍統領額森特、舒常、領隊大臣都統奎林、和隆武、福康安、副都統普爾普、荊州將軍興兆、參贊大臣提督哈國興、領隊大臣提督馬彪、馬全、書麟、副都統三保、烏什哈達、瑚尼爾圖、珠爾格德、阿爾都、阿爾薩朗、舒亮、科瑪伊蘭、保佛倫、泰富、興德、赫布莽喀察、總兵海祿、敖成、官達色、成德、欽保、曹順、保寧、特成額、烏爾納、總兵敦桂、侍衛額爾特、托爾托、保泰、斐英阿、柏凌、達蘭泰、薩爾吉岱、佐領特爾惇澈,副將興奎;定臺灣二十人,大學士阿桂、和珅、王杰、協辦大學士福康安、領侍衛內大臣海蘭察、尚書福長安、董誥、總督李侍堯、孫士毅、巡撫徐嗣曾、成都將軍鄂輝、護軍統領舒亮、普爾普、提督蔡攀龍、梁朝柱、許世亨、總兵穆克登阿、張芝元、普吉保、散秩大臣穆塔爾;定廓爾喀十五人,大學士福康安、阿桂、和珅、王杰、孫士毅、領侍衛內大臣海蘭察、尚書福長安、董誥、慶桂、和琳、總督惠齡、護軍統領臺斐英阿、額勒登保、副都統阿滿泰、成德。功稍次者列於後,儒臣為之贊;惟阿桂與海蘭察四次皆前列。阿桂定金川,元功;定臺灣,首輔:皆第一。定廓爾喀,以爵,復第一;讓於福康安。道元三年二月,宣宗命配饗太廟。

  子阿迪斯、阿必達。阿迪斯,初以三等侍衛,坐阿桂征緬甸無功,奪職,發遣廣西右江鎮。逾年,赦,復官;累遷兵部侍郎,襲一等公。復累遷成都將軍,以川西盜發,逮問,發遣伊犁;赦歸,卒。阿必達,初名阿爾達,高宗命更名;阿桂得罪,奪藍翎侍衛,發遣廣東雷瓊鎮。赦歸,復官;擢二等侍衛。命赴西寧祭告河神、探黃河真源;上命輯入「河源紀略」。累遷工部侍郎,卒。阿必達子那彥寶,官至成都將軍;那彥成,自有傳。

  --選自原書卷三二五(「列傳」一○五)。

  ·五十八·

  楊廷璋

  李侍堯(弟奉堯)

  官保

  ·楊廷璋

  楊廷璋,字奉峨;漢軍鑲黃旗人,世襲佐領。雍正七年,自筆帖式,授工部主事;再遷郎中,授廣西桂林知府。乾隆二年,擢左江道。十五年,擢按察使。二十年,遷湖南布政使。

  二十一年,授浙江巡撫。上南巡,諭曰:『西湖水,民間藉以溉田。今聞沿湖多占墾,湖身漸壅,田畝虞涸竭;已開墾成熟者免其清出,不許再侵占』。廷璋因奏:『此類田地多礙水道,請概令開濬歸湖;沿岸栽柳,俾根株盤結,亦可固0隄。又請帑疏濬湖州七十二漊洩水入太湖,免田地被淹。又奏仁和、錢塘、蕭山三縣江塘視海塘例,以二十丈為準,按段編號立石;仁、錢二縣江塘民房堤岸外餘二十餘里視海塘例,每里設堡夫一,建堡分防。均從之。又請開臺州黃巖場沿海地,近場歸灶、近縣歸民;戶以百畝為率,分限起科,得腴產十萬畝。奏入,嘉許。

  二十四年,授閩浙總督;請改設螺洲、大頭崎、烏龍江諸地塘汛。又奏:『內地商舶出洋,覈給船照』。又奏:『臺灣榖賤,內地歉收,民每偷渡就食;請酌寬米禁,往來臺廈橫洋船准運米二百石、塘船六十石,自鹿耳門出、至廈門入,皆給照察驗』。臺灣與生番接壤,前總督楊應琚飭屬勘界,挑溝築土牛,以杜私墾;至是,廷璋議彰化、淡水與生番接壤,依山傍溪挑溝築土牛為界,並於沿邊設隘寮,分兵駐守。二十六年,同福建巡撫吳士功奏劾提督馬龍圖借用公使錢,並以龍圖已歸款,請用自首例減等;上責其錯謬,下吏議奪官,士功戍巴里坤、廷璋留任。二十八年,加太子太保。旋授體仁閣大學士,留總督任。二十九年,廷璋入覲。福建水師提督黃仕簡奏廈門商舶出入,官署受陋規;上命尚書舒赫德、侍郎裘曰修往按,具得廷璋令歷任廈門同知代市人葠、珊瑚、珍珠未發價狀,命解任。下吏議,奪官;上以廷璋平時尚能任事,授散秩大臣。未幾,授正紅旗漢軍都統、工部尚書。

  三十年,命署兩廣總督。三十一年,安南捕盜竄入小鎮安土司怕懷隘;官兵捕得,廷璋照會安南遣頭人視行誅。安南復報其國隘口盜發,請遣兵堵截;廷璋遣兵守隘。事上聞,具言防邊宜鎮靜;上戒以『邊地夷情,當審度事理,因時制宜。若專務持重,養廱貽害,弊不可勝言也』。夏,崖州安岐黎為亂,擾客民;廷璋檄鎮、道捕治,並奏:『客民編保甲、禁放債,黎民市易設墟場,熟黎令薙髮;民出入黎峒必譏,以杜後患』。上從之。又奏:『小鎮安改設通判;南界接安南,於那波、者賴、者欣三村建卡設兵;怕懷隘為小鎮安門戶,設法巡緝;打面梁與雲南接界,建卡防守』。下部議行。師征緬甸,雲南總督楊應琚以疾聞,上令廷璋赴永昌佐應琚治軍。三十二年,疏報應琚病癒,仍回廣東任。尋召授刑部尚書。

  三十三年,授直隸總督,加太子少保。秋,滹沱水盛漲,廷璋請於正定西南築隄、藁城西北築埽,並以護城。又奏:『勘任邱濱淀諸地,以楊各莊諸地最低;請改種稻;田文安窪,修築隄埝,並於龍潭灣諸地開隄洩水』。並從之。三十四年,請撥通倉米十二萬運各災區平糶。又奏:『乾隆二十四年滹沱南徙,舊河淤墊;上年大漲,河行故道,束鹿、木邱、傾井諸村遂成巨浸。請裁灣取直,並修築護城隄埝』。報聞。

  三十六年,復召授刑部尚書,預香山九老會。十二月,卒;年八十四。贈太子太保,賜祭葬,謚「勤愨」。

  ·李侍堯(弟奉堯)

  李侍堯,字欽齋,漢軍鑲黃旗人;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孫也。父元亮,官戶部尚書,謚「勤恪」。

  侍堯,乾隆初,以廕生授印務章京。見知高宗,累遷至正藍旗漢軍副都統。十七年,調熱河副都統。

  二十一年,擢工部侍郎;調戶部,署廣州將軍。劾前將軍錫特庫廢弛馬政,錫特庫下吏議;奏定廣州滿洲、漢軍駐防官制兵額。二十一年,署兩廣總督。奏:『廣東各屬買補倉榖兼雜上、中、下三等,而報以上價。應碾米,用上榖;應借糶,用中、下榖』。上諭以所言洞悉情弊,諭各省督、撫嚴飭州縣買補當碾試,務得上榖。又請禁廣東制錢攙和古錢並吳三桂偽號錢;事上,諭以『前代錢,仍聽行用;吳三桂利用偽號錢,令民間檢出,官為收換,供鼓鑄之用』。又奏廣州駐防出旗漢軍官兵曠米,平糶便民;上從之。二十三年,守備張彬佐禁村兵演劇被毆,奏請飭讞;上謂『未得懲創惡習之意,應先治刁民、後議劣弁,庶刁悍之徒知畏懼』。二十四年,實授總督。奏:『廣東各國商舶所集,請飭銷貨後依期回國,不得住冬。商館毋許私行交易,毋許貸與內地行商資本,毋許雇內地廝役』。二十五年,又奏:『粵海關,各國商舶出入,例於正稅、船鈔外,有各種規禮。應請刪除名色,並為歸公銀若干;各口僕役飯食、舟軍諸費,於此覈銷』。並下部議行。廣西巡撫鄂寶以貴縣獞民韋志剛不法,知縣石崇光察報避重就輕,請奪官;上以事由崇光察報,命毋奪官。侍堯奏:『先經面諭崇光體勘,始行察報』。上令逮崇光按鞫。又奏:『志剛實無不法事,崇光猜疑妄報,仍奪崇光官』。上以侍堯與鄂寶各懷意見,飭以秉虛公、除習氣。二十六年,召授戶部尚書、正紅旗漢軍都統,襲勳舊佐領。

  二十八年,授湖廣總督。奏:『湖廣行銷淮鹽,抬價病民;請酌中定價』。命兩淮鹽政高恆赴湖廣會議,奏請按淮商成本酌加餘息,明定限制;從之。加太子太保。

  二十九年,調兩廣總督。右江鎮總兵李星垣坐婪賄得罪,命侍堯按鞫,擬絞;上以侍堯嘗薦星垣,今擬罪輕縱,責侍堯回護,坐降調。以憂,還京師;署工部尚書。三十一年,調署刑部。三十二年,回兩廣總督任,襲二等昭信伯。三十四年,征緬甸,命侍堯檄暹羅。時暹羅方為甘恩敕所據,侍堯以為不宜傳檄;以己意宣諭暹羅各夷目密偵,緬甸苟入境,令擒以獻。上韙之。豐順民朱阿姜謀為亂,督吏捕治。三十八年,授武英殿大學士,仍留總督任。安南內亂,令廣西鎮、道嚴防。入覲,賜黑狐端罩。四十年,兵部以廣東民糾黨結盟,不數月至五起,當追論武職弛縱罪;侍堯奏言:『武職既協緝,復追論弛縱罪,則規免處分,必致暗為消弭,凶徒轉得漏網。請寬之』!上從其請;並諭曰:『侍堯此奏,意在挽回積習。然亦惟侍堯向不姑息屬僚,朕所深信,始可為此言。若他人,未可輕為倣效也』。

  四十二年,雲貴總督圖思德奏:緬甸投誠,籲請納貢;上命大學士阿桂往蒞其事,並調侍堯雲貴總督。緬甸頭人孟幹謁侍堯,請援貢;侍堯偕阿桂奏:『孟幹等語反覆,遵旨斷接濟、絕偵探,示以威德,不予遷就』。上召阿桂還。緬甸歸所留守備蘇爾相,侍堯遣詣京師;緬甸乞遣孟幹等還,侍堯諭令歸所留按察使銜楊重英。上嘉其合機宜。四十三年,奏獲緬甸遣越州民入關為諜,送京師。尋奏:『永昌、普洱界連緬甸,擬每歲派兵五千五百在張鳳街、三臺山、九龍口諸地防守』。上諭以揆度邊情,不值如此辦理。侍堯復『請於杉木隴設大汛,撥騰越兵五百;千崖設小汛,撥南甸兵二百:輪駐巡防,並分守虎踞、銅壁等關』。從之。四十五年,雲南糧儲道海寧訴侍堯貪縱營私狀,命尚書和珅、侍郎喀寧阿按治。侍堯自承得道、府以下餽賂不諱;上震怒,諭曰:『侍堯身為大學士,歷任總督;負恩婪索,朕夢想所不到』!奪官,逮詣京師。和珅等奏:擬斬,監候;奪爵,以授其弟奉堯。又大學士、九卿議:改斬決。上心欲寬之,復下各直省督、撫議。各督、撫多請照初議定罪;獨江蘇巡撫閔鶚元迎上意,奏『侍堯歷任封疆,幹力有為;請用「議勤議能」之例,寬其一線』。上乃下詔,謂『罪疑惟輕,朕不為已甚;改斬,監候』。

  四十六年,甘肅撒拉爾回蘇四十三為亂,上遣大學士阿桂視師;特旨予侍堯三品頂戴孔雀翎,赴甘肅治軍事。甘肅冒賑事發,總督勒爾謹得罪;命侍堯領總督事。會阿桂按治勒爾謹及前布政使王亶望、布政使王廷贊、蘭州知府蔣全迪皆坐斬;上命諸州、縣侵冒二萬以上擬斬決,一萬以下斬候,於是皋蘭知縣程棟等二十人皆坐斬。四十七年,奏皋蘭等三十四廳州縣虧庫帑八十八萬有奇、倉糧七十四萬有奇,請於現任總督以下各官養廉扣抵歸補;上命寬免。又請豁免節年民欠三十萬兩。旋命予見任品級頂帶,加太子太保。四十九年,廣東鹽商譚達元訴侍堯任兩廣時總商沈冀州歛派公費餽送,上命尚書福康安按鞫,請罪侍堯;上責侍堯償繳公費,免其罪。蘇四十三亂既定,上屢諭侍堯密察新教回民。至是,鹽茶廳回田五等復為亂,侍堯會固原提督剛塔捕田五;田五自戕,得其孥誅之。無何,田五之徒復攻靖遠;侍堯駐靖遠,令剛塔督兵往。亂久未定,上命大學士阿桂、尚書福康安視師。渭城陷,西安副都統明善戰死,賊據石峰堡;上責侍堯玩延怯懦,奪官、仍在軍效力督饟。侍堯旋督兵赴伏羗;福康安至軍,發侍堯玩愒貽誤諸罪狀,逮熱河行在。王大臣按鞫,擬斬決;上仍令從寬改監候。

  五十年,諭釋之;署正黃旗漢軍都統、署戶部尚書。湖北江陵民訴知縣孔毓檀侵賑,命侍堯往按;奏言:『毓檀未侵賑,但治賑遲緩』。坐奪官。命署湖廣總督;奏:『上年孝感被災,饑民劉金立等掠榖,生員梅調元糾眾毆殺金立,並生瘞二十三人』。上逮前總督特成額及知縣秦橫等,治其罪。未幾,實授。

  五十二年,入覲。臺灣民林爽文為亂,調侍堯閩浙總督,駐蚶江。時前總督常青督兵渡臺灣,侍堯以兵力不足,調廣東、浙江兵濟師;又慮賊據笨港劫糧械,撥繒船分防鹿耳門、鹿仔港。上獎以籌濟有方。亂久未定,上以常青非將才,命福康安為將軍,督師;並寄諭常青全師以歸,待福康安至,再籌進取。侍堯恐常青宣露上旨,人心惶惑;節錄發寄,並具疏請罪。上大悅,獎以深合機宜,得大臣體;賜雙眼孔雀翎。福康安劾提督柴大紀,上責侍堯徇隱。五十三年,侍堯亦奏大紀貪劣諸狀,自請治罪;上寬之。臺灣平,命仍襲伯爵。建福康安等生祠於臺灣,命侍堯居福康安、海蘭察之次;復命圖形紫光閣,列前二十功臣。

  侍堯短小精敏,過目成誦;見屬僚,數語即辨其才否。擁几高坐,語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陰事,若親見;人皆悚懼。屢以貪黷坐法,上終憐其才,為之曲赦。五十三年,疾聞,命其子侍衛毓秀往省。旋卒,謚「恭毅」。

  弟奉堯,自官學生襲勳舊佐領,授藍翎侍衛;屢遷江南提督。四十五年,襲伯爵。

  四十六年,調福建陸路提督。以漳、泉累有械鬥,左授馬蘭鎮總兵。五十二年,署直隸提督。山東學政劉權之移家,舟經靜海被盜;下史議。上以署事未久,且隨扈熱河;寬之。五十三年,侍堯還襲伯爵,加奉堯提督銜。五十四年,卒;謚「慎簡」。

  子毓文。乾隆六十年,侍堯督雲貴與局員通同偷減錢法事發,奪毓秀伯爵,命毓文承襲。

  ·官保

  官保,烏雅氏;滿洲正黃旗人。初授刑部筆帖式,擢堂主事;累遷郎中。乾隆七年,授江南江寧知府。

  十一年,總督尹繼善奏官保不宜外任,復授刑部員外郎,轉郎中;改御史,擢刑科給事中,巡視臺灣。

  二十二年,擢鑲黃旗漢軍副都統,往西藏辦事。二十六年,授刑部侍郎。三十年,調工部。三十二年,復往西藏辦事。察知糧務通判吳元澄以庫銀貿易--上以官保初至藏,即察奏,嘉其急公;讞實,論斬。歷正紅旗蒙古、滿洲都統,理藩院、刑、禮、戶諸部尚書。三十四年,協辦大學士;上幸熱河,命留京辦事。三十八年,調吏部。

  四十一年,以年逾八十。乞休;命致仕。卒,賜祭葬,謚「文勤」

  --以上選自原書卷三三○(「列傳」一一○)。

  ·五十九·

  常青

  藍元枚

  蔡攀龍(梁朝桂、普吉保)

  丁朝雄

  鄂輝

  舒亮

  ·常青

  常青,佟佳氏;滿洲正藍旗人。父安國,官至江西巡撫。常青,自寧郡王府長史,累遷察哈爾都統,杭州、福州將軍。

  五十一年,署閩浙總督。諸羅縣民楊光勳與其弟爭家業,糾眾立會,縣吏捕治不服;常青令按察使李永祺往按。上以臺灣在海外、不可輕縱,諭勿使蔓延疏脫。尋實授閩浙總督。十二月,林爽文亂起,陷彰化,知縣俞峻死之。常青檄水師提督黃仕簡自鹿耳門進、副將丁朝雄從海壇鎮總兵郝壯猷自淡水進、都司馬元勳屯鹿仔港,分道部署;復如泉州會陸路提督任承恩調度,令金門鎮總兵羅英笈詣廈門彈壓。尋復令承恩自鹿耳門繼進。五十二年,奏賊陷諸羅,臺灣鎮總兵柴大紀堵勦,賊勢稍沮。爽文,漳州人;其徒率漳籍,移會兩廣督臣防範。上責其張皇,授李侍堯閩浙總督而移常青湖廣;既又命常青渡臺視師。四月,至臺灣,劾仕簡、承恩遷延觀望,擁兵自衛;壯猷守鳳山,賊至,棄城走。諭逮承恩,罷仕簡候命,而誅壯猷;遂授常青為將軍。賊攻府城,常青督諸軍禦戰,有所俘馘;賊攻桶盤棧,令遊擊蔡攀龍等分駐力禦。奏入,上以常青年逾七十,能如此勇往督戰,手詔嘉獎;授其子刑部筆帖式喜明三等侍衛,馳驛往省,並賜御用搬指。旋奏:『爽文還大里杙舊巢,其徒莊大田等萬餘人分擾南路;擬先南勦大田,乃北敗取爽文』。上韙之,下部優敘。旋奏:『勦賊南潭,殲賊六百餘,爽文之徒莊錫舍出降;擒偽軍師番婦金娘,請檻軍送京師』。上命授錫舍守備。又奏:『進勦鳳山,出城未十里,賊三面並進,官兵奮勇擊退,賊勢蔓延;請厚集兵力,遣大臣督戰』。上命陝甘總督福康安往視師。旋奏:『賊犯府城,為丁朝雄擊退;官軍攻莊大田於南潭,殺賊二百餘。大營距府城未遠,勢相犄角,無復顧之虞』。得旨嘉獎,賜雙眼孔雀翎。旋迭奏:『鹽水港、笨港均為賊據,糧道既斷,諸羅勢甚危;令總兵魏大斌赴援,戰賊失利,又令遊擊田藍玉援大斌』。上以兵分力薄,飭常青調度失當;又諭:『常青駐軍桶盤棧,距南潭不過五里,不將賊目莊大田先行勦除,乃結營自守;肘腋之間,任其逼處』!八月,命福康安為將軍,督諸將海蘭察、普爾普等大出師討爽文;諭常青,謂『非責其師無功,特以年已七十,軍旅非所素習;福康安未至,仍留相機進勦』。旋奏:『賊自南潭來攻,侍衛烏什哈達等擊敗之。因雨後路滑,收兵。又進攻南潭,焚草寮數百間;以天晚山徑偪仄,不便深入』(寮,謂賊所居草屋也)。上以其屢稱遇雨路仄收兵,傳旨嚴飭。上又聞賊詗知軍中暑濕多病,常青機事不密、又不督兵深入,屢詰責。旋奏:『總兵梁朝桂勦賊,多斬獲;提督柴大紀報諸羅圍急,令副將蔡攀龍赴援』。上諭令親援大紀,待福康安至,合軍進攻。旋奏:『同江寧將軍永慶等在竹篙厝等處殲賊甚眾;山豬毛社義民尤趫捷,獲砲一,生擒賊目張招』。又奏:『總兵普吉保克月眉莊,距諸羅五里,令與大紀并力固守;又令諸生劉宗榮等給番社土目札諭,防賊竄匿』。屢得旨嘉許。福康安渡臺灣,上授常青福州將軍,留辦善後;令從將軍職,戴單眼孔雀翎。福康安劾大紀貪劣狀,上責常青徇隱,奪職,交福安嚴鞫。福康安旋以常青自承徇隱,請交部治罪;上特宥之。召詣京師,署鑲紅旗蒙古都統。

  五十四年,授禮部尚書、鑲藍旗漢軍都統。五十八年,卒;諡「恭簡」。子明喜,官至徐州鎮總兵。

  常青初視師,福州將軍恆瑞、水陸二提督任承恩、黃仕簡皆在行,戰無功;承恩、仕簡以誤軍機坐斬。臺灣平,赦出獄;仕簡至狼山鎮總兵,承恩亦至副將。恆瑞自有傳。

  ·藍元枚

  藍元枚,字簡侯;福建漳浦人,提督廷珍孫。父曰寵,官福建銅山營水師參將;元枚襲三等輕車都尉世職。乾隆三十一年,命發廣東以外海水師參將用,補海門營參將;累遷總兵,歷臺灣、金門、蘇松三鎮。四十九年,授江南提督。

  五十二年正月,臺灣民林爽文為亂,命元枚馳驛往泉州,署福建陸路提督,駐蚶江策應。至福州,奏言:『師渡臺灣,亂民潰散;慮入內山,與生番勾結』。上諭令速捕治,俾盡根株。水師提督黃仕簡率兵討爽文,坐逗留,奪官;以命元枚,並賜孔雀翎、授參贊,趣率兵渡鹿仔港會總督常青進討。六月,元枚率兵次鹿仔港,與總兵普吉保師會;即夜,師分道自柴坑仔、大武隴入,殺賊甚眾。上嘉之,賜雙眼孔雀翎。元枚所將止浙江兵二千,奏請益師;上命總督李侍堯發福建兵二千、廣東兵三千益元枚。時總兵柴大紀堅守諸羅,元枚使告大紀,期會兵攻斗六門。戰阿捒社,戰埤頭莊、大肚溪,屢殺賊;復進攻西螺,焚條圳塘、中蒲厝諸地賊莊。元枚族人啟能等七十九人自賊中出,使為導;元枚奏聞,並言如察出啟能等已從賊,當立誅。上嘉其公當,賜緙絲蟒袍、上佩荷包;並諭:『啟能等既來歸,前此已否從賊,不須追詰』。諸羅被圍已兩月,大紀屢就告急;上屢趣元枚赴援,諭『廷珍平朱一貴七日而事定,元枚當效法其祖,母負委任』!七月,元枚病作;八月,賊自竹子腳、大肚溪、柴坑仔三道來攻,元枚力疾出戰,病益劇。越十日,卒於軍;贈太子太保,發白金千兩治喪,賜祭葬,諡「襄毅」。

  元枚諡同廷珍,時稱「小襄毅」以別之。

  ·蔡攀龍(梁朝桂、普吉保)

  蔡攀龍,福建同安人。自行伍,屢遷至福建澎湖右營遊擊。

  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為亂,巡撫徐嗣曾檄詣軍。五十二年,賊破鳳山,總兵柴大紀令督兵捕治。賊攻臺灣府城,攀龍出戰,屢破賊;賊屯西園莊,攀龍率諸將瑚圖里、丁朝雄分道攻之,殺賊三百。賊復攻府城,總督常青令攀龍率諸將孫全謀、黃象新等禦戰;賊乘東、南二門,攀龍等力戰,殺賊數百,奪九節砲。論功,擢北路協副將,賜孔雀翎。賊復至,攀龍督戰,復殺賊三百餘;予「強勝」巴圖魯名號。七月,常青令攀龍援柴大紀諸羅,上命授海壇鎮總兵。攀龍師至鹽水港,分八隊以進;雨大至,賊乘雨合圍,諸將貴林、楊起麟、杭富皆戰死。會大紀以師來迎,攀龍及全謀兵不及千人,偕運饟民三千人入諸羅;復出城殺賊。總督李侍堯聞攀龍兵達諸羅,未知貴林等戰死狀,謂諸羅圍已解;入告,上擢攀龍陸路提督、參贊軍務,貴林、起麟、全謀並遷官。俄侍堯復疏陳,上命卹戰死諸將。福康安既解嘉義圍,疏劾大紀。因言攀龍軍嘉義西門外,並無出城殺賊事,自請奪職;擬請令還海壇本任。上謂『攀龍屢戰有功,其過尚可寬』。五十三年,逮大紀治罪,移攀龍水師提督;師攻大武隴,令攀龍駐灣裏溪。爽文既擒,其弟勇及賊渠莊大田猶窺伺府城,攻灣裏溪,圖斷府城道;福康安遣攀龍分道進攻,頗有斬獲。事平,圖形紫光閣,列前二十功臣;上自為贊,許為臺灣戰將中巨擘。師還,諸將言攀龍平庸,福康安亦言未能勝任;左遷江南狼山鎮總兵。

  嘉慶三年,卒。

  梁朝桂,甘肅中衛人。乾隆三十七年,以中衛營外委從征金川,先後攻克路頂宗、布朗郭宗及功噶拉丫口、昔嶺、阿喀木雅。三十九年,克淜普;進攻喇穆喇穆山梁,奪日丫口。四十年,勦勒吉爾博寨,先登被創。四月,攻木思工噶克山,潛師入,盡克其城碉,據康薩爾玉丫口山。十月,克西里山。錄功,賜孔雀翎;累遷陝西潼關協副將。金川平,列五十功臣,圖形紫光閣。累遷甘肅肅州鎮總兵,坐事罷。

  復起,自福建福寧鎮移廣東高廉鎮。五十二年,臺灣林爽文為亂,莊大田應之,別為南路賊;朝桂率兵敗大田於蔦松,斬馘二百餘。賊眾數千犯大營,卻之,斃賊三百。將軍常青慮南路賊北擾諸羅,檄朝桂堵禦;連敗之南潭、中州、十三里莊,殲數百人。九月,常青移師北路勦爽文,以朝桂守臺灣府城;賊來犯,擊走之。其冬,援參贊恆瑞於鹽水港,燬賊寮;賜號「奮勇」巴圖魯。復同恆瑞自鹿仔草進勦鎮平莊,受創;力戰敗賊。時提督柴大紀被圍諸羅急,朝桂欲馳援,恆瑞不聽;大紀以聞,帝令將軍福康安察奏。會福康安抵鹿仔港,檄朝桂仍駐守鹽水港及鹿仔草。五十三年春,就擢福建陸路提督;檄勦麻豆莊、大武隴屯賊,通郡城要道。大田時據大武隴拒守,朝桂自茅港尾繞至阿里港迎截,復赴打狗、竹仔各港口截其去路;大田力不支,自牛莊竄極南之郎嶠,負山阻海。福康安自風港進至柴城,分六隊直逼海岸,與朝桂環攻之;大田及他賊目四十餘悉就擒。臺灣平,再圖形紫光閣。金門巡洋艦被劫,以朝桂不能戢盜,移廣西。

  再移湖廣,卒。

  普吉保,扎庫塔氏;滿洲正黃旗人。乾隆三十年,以藍翎侍衛從軍。征烏什有功,補三等侍衛。三十七年,從參贊大臣舒常攻日旁,有功。三十九年,從副將軍豐昇額攻凱立葉山,進抵迪噶拉穆札山,賊分三隊,普吉保偕侍衛瑪爾占等夾攻,斃賊無算;賜「衝捷」巴圖魯名號。四十年,攻噶爾丹寺諸地,連破木城、石碉;上獎普吉保勇往。

  累擢福建汀州鎮總兵。林爽文為亂,總督常青檄普吉保會勦。五十二年,率水師渡臺灣,迭破賊鹿仔港、八卦山;上嘉其奮勉。爽文見師至,退守斗六門、大里杙;普吉保以師進。爽文攻諸羅,赴援;抵笨港,率遊擊海亮等殲賊數百,燬賊莊七。得旨嘉獎,賜玉搬指、荷包、蟒袍。笨港潰賊糾眾截我兵,普吉保擊斬甚眾。嗣以駐兵元長莊、月眉莊不進,旨嚴飭。尋攻大埔林,收復斗六門,爽文竄內山;普吉保從諸將徒步陟山搜捕。五十三年,以兵扼科仔坑口,合圍,俘爽文;南路莊大田亦就擒。臺灣平,圖形紫光閣。普吉保初克鹿仔港,以福康安疏薦,授臺灣總兵。明年,上念臺灣初定,慮普吉保不能勝,命解任。

  尋授廣西左江鎮,坐責把總黎振乾投水死,戍伊犁;卒。

  ·丁朝雄

  丁朝雄,字伯宜;江蘇通州人。自行伍,累擢福建臺灣水師副將。

  乾隆五十一年,以任滿,赴部引見。至省城,聞林爽文亂起,朝雄策東港與鳳山犄角,爽文所必爭;白總督常青,請兵屯東港,斷其糧道。常青不能用;遣朝雄還臺灣,佐海壇鎮總兵郝壯猷討爽文。五十二年春,壯猷偕朝雄率兵二千餘擊賊,馘三百、俘二十五。日將暮,賊復來攻;朝雄復殺賊百餘。賊始去攻鳳山,朝雄乘東門,首諸軍入;鳳山遂復。黃仕簡檄朝雄守安平海口;賊攻府城,朝雄偕知府楊廷樺督兵民力禦;賊攻桶盤棧,朝雄為前鋒出戰,臺灣道永福、同知楊廷理率兵民繼,復殺賊百餘,賊敗走。冬,朝雄偕遊擊倪賓率兵千二百、義民二千餘攻東港。東港賊數萬,其渠吳豹以海岸淺,度舟不能至,不為備;朝雄遣諜以水注賊砲,乘雨至水漲,遣兵民分道登岸殺賊,俘豹。以兵寡,不能克,報常青請益兵;常青令駐港口,護饟道。既令攻竹子港,燬賊舟。五十三年春,復攻東港,仍遣諜以水注賊砲,督兵攻渡口;賊驚竄,逐三十餘里,乃倚山而軍。賊夜來犯,朝雄戒勿動;及曉,賊倦,掩擊,大破之。爽文遣其徒來援,朝雄築壘困之;賊潰圍出,設伏斷其歸路,而自將追之,大破賊,遂復東港。福康安上其功,授海壇鎮總兵。既,福康安劾柴大紀受陋規,言朝雄為安平協副將時亦有此;當奪職,戍軍臺。上以朝雄攻東港,戰有功;命留任。

  林鬎舵、林明灼者,海盜渠也。五十四年,朝雄巡洋至汜澳,破盜巢,得鬎舵等。而明灼拒殺參將張殿魁,上責總督伍拉納;伍拉納以屬朝雄。督舟師出海,遇諸大麥洋,俟其近,發大砲斃數酋;明灼窮蹙,躍入海,官軍鉤致,俘以歸。五十五年,追論朝雄在臺灣失察天地會邪教,當奪職;上諮伍拉納朝雄在官狀。伍拉納言朝雄督水師捕盜有勞;命還任。五十八年,攝水師提督。

  五十九年,入覲;至清江浦,病篤,乞罷歸,卒於上海舟中。

  ·鄂輝

  鄂輝,碧魯氏;滿洲正白旗人。自前鋒,分發四川試用守備,七遷建昌鎮總兵。從大學士阿桂定蘭州回亂,予「法什尚阿」巴圖魯名號;再遷成都將軍。

  五十二年,署四川總督。將軍福康安討臺灣亂民林爽文,上命鄂輝率四川屯練降番濟師。尋授參贊,從渡海,援嘉義。鄂輝屯東莊溪橋,攻克牛椆山竹柵,嘉義圍解;逐賊至大排竹,殲之。師攻斗六門,賊自山下撲;鄂輝督兵衝截,賊奔逸。攻克大埔林、大埔尾二莊,賊潰。爽文自所居大里杙奔內山番界,鄂輝逐之至集埔。五十三年春,詗知爽文所匿地曰東勢角,福康安督鄂輝及舒亮追捕;自歸仔頭至麻著社分軍,鄂輝自樸仔離東山路進,舒亮直取東勢角。是役,遂俘爽文,亂乃定;上命臺灣、嘉義立諸將帥生祠,鄂輝與焉。師還,圖形紫光閣,賜雙眼孔雀翎、雲騎尉世職。

  鄂輝朝熱河行在;廓爾喀侵西藏,據濟嚨、聶拉木諸地,上促鄂輝還四川與提督成德帥師赴援,又命侍郎巴忠往。按巴忠,先嘗為駐藏大臣,習藏事;示意噶布倫,令賂廓爾喀返侵地。鄂輝等遂與議和,疏陳善後事;尋授四川總督。五十六年,廓爾喀渝盟,復侵濟嚨、聶拉木諸地。上命將軍福康安督師討廓爾喀,責鄂輝誤用巴忠議、致復生事,奪官;予副都統銜,駐藏聽福康安指揮;福康安令督饟。工部尚書和琳劾鄂輝得廓爾喀貢表,不以上聞;命奪副都統銜,逮赴前藏荷校示罰。

  五十八年,命還京師;授拜唐阿,加員外郎銜,遷熱河總管。嘉慶初,命以侍衛詣荊州從勦教匪;戰有功,以都統銜加太子少保,授湖南提督。屢破賊,與額勒登保等攻克石隆山,斬賊渠石柳鄧;封三等男。

  二年,擢雲貴總督。三年,卒;諡「恪靖」,祀賢良祠。四年,追論在湖北軍中受餽白金四千,罷祀。

  ·舒亮

  舒亮,蘇佳氏;滿洲正白旗人。自前鋒,累遷參領。

  師征金川,舒亮從副都統齊里克齊率健銳營,為裨將。攻穆谷,舒亮伏山下待賊,殺賊甚眾;攻卡角,賊匿山溝,舒亮於密箐中望見火光,以火器就擊之,賊驚潰。以功,累遷鑲黃旗滿洲副都統。從克噶拉依,賜「穆騰額」巴圖魯名號。師還,圖形紫光閣。四十六年,大學士阿桂令海蘭察自山西攻賊卡,舒亮自南山進,當賊鋒。賊競出射,舒亮傷左股;舒亮拔箭,裹創復戰,奪賊卡四,殺賊百餘。又與海蘭察詗賊不備,以土囊填濠度軍,殲守濠賊,復奪十餘卡。蘇四十三既誅,復勦華林寺餘匪。事平,還京師。

  林爽文之亂,福康安出視師,舒亮以正黃旗護軍統領為領隊大臣。至臺灣,福康安軍道笨港、救嘉義,令舒亮出別道分賊勢;賊方據北大肚山拒我,舒亮迎擊,敗之。連破南大肚、王田、瀨酒、半山、坑子諸莊,遂克烏口莊,會福康安軍夾擊,解嘉義圍。五十三年,爽文竄匿東勢角,福康安督舒亮等追逮,令舒亮直取索勢角;山徑峻險,將卒皆步上,殺賊二千餘。爽文復走老衢崎,舒亮督儲軍急進,獲之;亂遂定。上以臺灣遠在海外,主客民雜處、風俗素悍,命於府城及嘉義立諸將帥生祠,示威德;祠成,命並及在事疆吏,首福康安,次海蘭察、李侍堯、普爾普、鄂輝、徐嗣曾,而以舒亮殿焉。尋授鑲紅旗蒙古都統;師還,命監爽文及其徒賴大等生致京師。賴大道病,舒亮令誅之;不稱上意,命仍為護軍統領。敘功,予雲騎尉世職,再圖形紫光閣。

  出為荊州、黑龍江將軍;在黑龍江,坐私市貂皮,奪官、削世職。

  川、陝、楚教匪起,命以三等侍衛從軍。嘉慶元年,戰襄陽、再戰劉家集,屢俘斬賊渠。攻當陽先登,額中鎗;奮進,殺賊千餘,獲其酋,遂克當陽。賜孔雀翎,授鑲藍旗漢軍副都統。〔賊〕自鍾祥分竄唐鄧,設伏呂堰驛,西竄賊殲焉。乃合兵逐東竄賊,戰草店,復中鎗;賚銀絲合荷包。旋以縱賊渡滾河,奪孔雀翎、巴圖魯。二年,坐賊渡漢江,降三品頂戴。三年,復以總督勒保劾勦賊不力,奪官,以兵丁留軍。尋卒。

  論曰:林爽文亂起,常青及福州將軍恆瑞並水、陸二提督躬率師東渡,徘徊坐誤;高宗爵柴大紀、誅郝壯猷,欲以激勵諸將。繼以元枚代,功未竟而卒。終煩禁旅,始克底定。承平久,水陸諸軍不足用,不得獨為大紀罪也。鄂輝、舒亮從福康安出師,與攀龍、朝雄皆有戰績。然大紀力保危城,當時聲譽遠出諸將上;功名之際,有幸、有不幸,固如是夫!

  --以上選自原書卷三三五(「列傳」一一五)。

  ·六十·

  張芝元

  柴大紀

  ·張芝元

  張芝元,四川清溪人。以千總,從副將軍明亮征金川有功,積官至越雋營參將。金川酋以番僧詗軍事,芝元言於明亮曰:『軍事每為賊知,非去其諜,滅賊無日矣』!會大風雪,明亮命芝元率數十人偽若以他事出者,宿番僧寺中。芝元故通番語,與僧飲甚歡;僧醉眠,芝元出寺,聚柴焚之。僧皆死,賊諜斷,因招降其眾。尋從成都將軍特成額駐兵江卡捕夾壩,圍肯本賊寨,焚其碉,斃賊甚眾;擢懋功協副將。

  臺灣林爽文為亂,芝元率屯練降番佐軍。參贊海蘭察等分攻大埔林、中林、大埔尾三莊;芝元為策應。賊據小半天山,將軍福康安等自前山進;芝元與領隊大臣普爾普領兵別為一隊,夜半先發,繞大山夾攻賊後。黎明,諸軍同抵山麓,攀援上;賊力拒,芝元先登,拔其柵,斬獲無算,並堵賊去路。未幾,爽文就擒。臺灣平,擢建昌鎮總兵,圖形紫光閣,列前二十功臣。

  尋調松潘鎮總兵;廓爾喀掠西藏濟隴、聶拉木,上命芝元率屯練降番往討之。芝元至,值大雪,山谷皆滿;芝元手大刀指揮,士卒皆感激用命,賊敗走。廓爾喀再叛,芝元偕提督成德督兵攻聶拉木、守拍甲嶺隘口,斷賊援;聶拉木遂下。乘勝攻濟隴,復克之;賊懼,乞降。

  未幾,卒。五十八年,論平定廓爾喀功,再圖形紫光閣,列後十五功臣。

  ·柴大紀

  柴大紀,浙江江山人。自武進士,授福建守備;累擢至海壇鎮總兵,移臺灣鎮。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林爽文亂起--爽文,漳州人;徙彰化,所居村曰大里杙。時姦民相聚,號天地會;漳州人莊煙為之魁;爽文與相結,謀為變。臺灣知府孫景燧馳詣彰化,督知縣俞峻、副將赫生額、游擊耿世文捕治,焚數小村以怵之;爽文因民怨,夜糾其徒來襲,赫生額等皆戰死。明日,遂破彰化,景燧亦殉焉。傍攻諸羅、鳳山,皆陷。大紀時以總兵守府城,賊分道來攻;大紀出駐鹽堤橋禦之,擊沈賊舟數十,馘千餘。五十二年春,水師提督黃仕簡、陸路提督任承恩先後赴援。大紀出攻諸羅,克之;即移軍守諸羅。旋以守府城功,賜花翎。上以仕簡、承恩師久無功,授總督常青將軍,渡臺灣視師。

  爽文攻諸羅,自二月至四月凡十至;大紀督游擊楊起麟、守備邱能成等出戰,殺賊數千。爽文之徒張慎徽偽降,大紀察其詐,置諸法。臺灣諸府、縣皆編竹為城,不耐攻;大紀以忠義,率兵民誓堅守。上嘉大紀勞,賜荷包、奶餅,下部議敘。六月,授福建陸路提督,仍兼領臺灣總兵。鹽水港者,諸羅通府城糧道也;賊來攻,大紀力禦之。上促常青赴援;予大紀「壯健」巴圖魯名號,參贊軍務。八月,上以常青衰老,不能辦賊;命福康安為將軍,仍令大紀參贊。而常青令總兵魏大斌援諸羅,賊邀諸途,退駐鹿仔草;復令總兵蔡攀龍援諸羅,大紀出戰,迎入城共守。上移大紀水師提督,而以陸路提督授攀龍。十一月,加大紀太子少保。上以諸羅被圍久,縣民困守,奮力向義;更縣名為「嘉義」。賊攻城益急,上密諭大紀『不必堅執與城存亡;如遇事急,可率兵力戰出城,再圖進取』。大紀疏言:『諸羅,居臺灣南北之中。縣城四周積土植竹,環以深濠;濠上為短垣置砲,防衛堅固。一旦棄之而去,為賊所得,慮賊勢益張,鹽水港運道亦不能守。且城廂內外居民及各莊避難入城者共四萬餘人,助饟協守,以至於今;不忍將此數萬生靈,付逆賊毒手。惟有竭力保守,以待援兵』。上手詔謂:『所奏忠肝義膽,披覽為之墮淚!大紀被圍日久,心志益堅;勉勵民兵忍饑固守,惟知以國事民生為重。古之名將,何以加之』!因封為一等義勇伯,世襲罔替;並命浙江巡撫琅玕予其家白金萬,促福康安赴援。

  十一月,福康安師至,嘉義圍解;大紀出迎,自以功高、拜爵賞,又在圍城中倥傯,不具櫜鞬禮。福康安銜之,遂劾大紀詭詐,深染綠營習氣,不可倚任;上諭謂:『大紀駐守嘉義,賊百計攻圍,督率兵民力為捍衛。朕諭以力不能支,不妨全師而出;大紀堅持定見,竭力固守,不忍以數萬生靈委之於賊。朕閱其疏,為之墮淚!福康安乃不能以朕之心為心乎?大紀嘗奏賊以車載槍砲攻城;今福康安言得賊攻城大車,又委棄槍砲,為我軍所得;足見大紀前奏不虛。大紀又奏縣城食盡,地瓜、花生俱罄,以油糝充食;當時義民助饟,未必遽至於此。但大紀望援心急,以食油糝為詞,普吉保、恆瑞兩軍尚復觀望不進;若云猶有餘粟,則兩路赴援更緩。此時縣城存亡未可知,安怪大紀過甚其詞耶!大紀屢荷褒嘉,在福康安前禮節或有不謹,致為所憎,直揭其短;福康安當體朕心,略短取長,方得公忠體國之道』。侍郎德成自浙江奉使還,受福康安指,訐大紀;上命福康安、李侍堯、徐嗣曾、琅玕按治。福康安臨致書軍機大臣,言『大紀縱兵,激民為變。其守嘉義,皆義民之力。大紀聞命,欲引兵以退;義民不令出城,乃罷』。事聞,上諭謂:『守諸羅一事,朕不忍以為大紀罪。至其他聲名狼藉、縱兵激變諸狀,自當按治』。命奪大紀職,逮問。福康安尋以大紀縱弛貪黷、貽誤軍機議斬,送京師。上命軍機大臣覆讞,大紀訴冤苦,並言德成有意周內,迫嘉義民證其罪。下廷訊,大紀猶力辨。

  五十三年七月辛巳,命如福康安議,棄市;其子發伊犁為奴。

  論曰………若柴大紀有功無罪,為福康安所不容,高宗手詔,可謂曲折而詳盡矣;乃終不能貸其死。軍旅之際,捐肝腦、冒鋒刃,求尺寸之效;困於娼嫉,不成而死於敵,若成功矣而又死於法。嗚呼!可哀也已。

  --以上選自原書卷三三六(「列傳」一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