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灵驾于道右举哀候过至宿次在正门外行三跪九叩礼上食时随众行礼○十四日礼部以是日丙辰例不哭泣奏请勿诣
  灵前不听是日守
  暂安奉殿并执事各官及守
  孝陵
  皇后陵寝不直班各官皆至淋河举哀跪迎候过随行灵驾至奉安
  梓宫于飨殿设
  几筵是日遣大臣祗告
  孝陵
  皇后陵寝嗣后毎日诣
  几筵前奠献三次王以下各官齐集举哀行礼○十五
  日
  圣祖仁皇帝奉
  仁宪皇太后率妃等恭谒
  孝陵行三跪九拜礼祭酒三爵毎祭酒一拜兴举哀诣皇后陵寝祭酒三爵毎祭酒一拜兴举哀惟妃等行六肃三跪三拜礼○朝鲜国使臣进香于
  飨殿致祭送往王以下各官咸齐集鸣赞官赞使臣行三跪九叩礼读文祭酒时遣王一人祭酒众随行礼举哀毕复赞使臣行二跪六叩礼毕各退○十六日扈从王以下各官恭谒
  孝陵
  皇后陵寝行三跪九叩礼兴举哀○十七日行奉安致祭礼陈金银定三万楮钱楮帛各三万祭筵二十五席羊七酒十有五尊
  圣祖仁皇帝祭酒王以下各官齐集举哀行礼如仪十八日行迁奠礼仪仗全设王以下各官序立
  飨殿右
  圣祖仁皇帝祭酒三爵王以下各官随行礼
  梓宫出飨殿众皆跪举哀候过随行至大门外分翼序立公主福晋等及内府妇女豫往大门内琉璃花门外分翼序立奉安
  暂安奉殿内府官奉
  册设
  梓宫左奉
  宝设
  梓宫右
  圣祖仁皇帝祭酒三爵众随行礼举哀毕各退○十九
  日奉安
  梓宫于
  暂安奉殿
  圣祖仁皇帝祭酒三爵王以下各官随行礼举哀奉安梓宫时
  圣祖仁皇帝躬亲举扶安设复哀恸祭酒三爵行三跪九拜礼众随行礼举哀毕各退是日遣大臣祗告
  孝陵
  皇后陵寝
  圣驾驻跸近
  陵所在竢修理殿工○二十二日
  亲诣
  暂安奉殿视封掩毕祭酒三爵哀恸良久乃还京○设暂安奉殿奉祀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读祝官二人赞礼郎四人笔帖式四人内务府关防笔帖式二人凡应行文移用
  孝陵奉祀关防内务府应行事宜用
  孝陵修造关防皆不别给毎旗设防御二人皆以皇后陵寝官员谙练者调补一半守防兵八十名附孝陵总管统辖内务府郎中一人内管领一人尚茶正
  尚膳正各一人其余内监人等悉按
  孝陵例设○五月初五日内阁会翰林院詹事府恭拟大行太皇太后尊諡曰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议上令该衙门拟撰册文○八月十二日喀尔喀厄鲁特因丧事各进献马匹等物○十月十六日
  圣祖仁皇帝恭上
  大行太皇太后尊諡前期四日
  尊諡册宝启行鸿胪寺官设黄案二于
  太和门阶上正中设采亭二于
  太和门阶下大学士二人奉香
  册宝奉安案上一跪三叩降阶立左旁礼部官豫奉绢册宝陈于采亭内【不行礼】鸿胪寺官奏请
  圣祖仁皇帝素服
  御太和门礼部堂官恭导诣
  册宝案左旁西向立大学士诣案前一跪三叩兴奉册宝陈采亭内仍一跪三叩兴礼部堂官恭导由中阶
  降至阶下正中南向立校尉舁行
  册亭在前
  宝亭在后御仗二对黄盖前导执事各官随后行竢册宝亭出
  午门礼部堂官奏礼成
  圣祖仁皇帝还宫王以下各官在
  午门外齐集候
  册宝亭至跪候过兴各退应随往大臣官员【由各衙门奏请随往】
  随
  册宝亭出
  长安左门各乘马按旗行沿涂五十里以内各官竢
  册宝亭至跪迎候过兴毎日至宿次大学士等诣册宝亭前一跪三叩恭奉
  册宝奉安幄内案上一跪三叩退次日由案上奉请及奉安采亭时均各行一跪三叩礼○前期一日遣大臣祗告
  天
  地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
  圣祖仁皇帝先期起行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随行【由宗
  人府奏请随往】至上
  尊諡日
  圣祖仁皇帝亲诣行礼内銮仪衞官设
  太皇太后仪驾于
  暂安奉殿大门外太常寺官防香烛供果品鸿胪寺官设案一于阶上正中又设案一于左旁守
  陵官员在下马牌处齐集候
  册宝亭至跪候过随行
  册宝亭由中门入至阶上左旁止
  圣祖仁皇帝至大门外下马内大臣侍衞在大门外序立赞引官恭导由大门左门入至阶上西向立大学士等诣亭前一跪三叩奉
  册宝设左旁案上典仪官赞执事官各共乃职赞引官
  恭导
  圣祖仁皇帝就拜位奏行三跪九拜礼兴赞跪
  圣祖仁皇帝跪赞进
  册大学士诣左旁案前奉
  册跪献
  圣祖仁皇帝受
  册拱献仍授大学士奉立次赞进
  宝大学士诣左旁案前奉
  宝跪献
  圣祖仁皇帝受
  宝拱献仍授大学士等同奉
  册宝奉安正中案上各一跪三叩退赞宣
  册宣
  册官诣正中案前一跪三叩奉绢
  册跪拜位左北向宣毕兴奉
  册立赞宣
  宝宣
  宝官诣正中案前一跪三叩奉绢
  宝跪拜位右北向宣毕兴各奉
  册宝设正中案上行一跪三叩礼退赞引官奏跪拜兴圣祖仁皇帝行三跪九拜礼兴次行致祭礼赞引官赞行三跪九拜礼众随行礼毕典仪官赞行初献礼奉帛爵官奠献讫读祝官诣祝案前一跪三叩奉祝文跪赞引官奏跪
  圣祖仁皇帝跪众皆跪赞读祝读祝官读毕奉安于帛
  匣内三叩退赞引官奏拜兴
  圣祖仁皇帝行三拜礼众随行礼典仪官赞行亚献终
  献礼如前仪赞引官赞
  圣祖仁皇帝行三跪九拜礼众随行礼毕典仪官赞恭
  送祝帛诣燎位奉绢
  册宝祝帛官各奉送诣燎位
  圣祖仁皇帝至东旁立
  册宝祝帛过复原位立燎半奏礼成大学士等奉香册宝行
  圣祖仁皇帝随至
  暂安奉殿内务府总管等恭奉安设毕赞引官恭导诣
  拜位行一跪三拜礼毕
  圣祖仁皇帝出还京其玉
  册宝贮库尊藏○十九日行恭题
  神主礼前期工部造成
  神主至期满汉大学士各一人皆朝服盥手诣香案前
  跪上香毕一跪三叩兴于
  神主空防处用石靑塡毕复行一跪三叩礼兴各退○
  二十二日奉
  孝庄文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
  奉先殿【详见升祔仪】 雍正二年
  谕钦惟
  孝庄文皇后躬备圣德天锡纯禧诞育
  世祖章皇帝瑞应昌期君临万国逮我
  圣祖仁皇帝继圣嗣统久道化成立万世无疆之业皆我
  孝庄文皇后福德兼隆之所启佑也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
  慈驭升遐先期
  面谕我
  圣祖仁皇帝曰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
  太宗文白王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再四丁宁言言恳切我
  圣祖仁皇帝涕泣受
  命爰
  命诸王大臣集议佥同于康熙二十七年四月安奉梓宫于
  孝陵之南爲
  暂安奉殿迄今三十余年矣朕惟礼经曰合葬非古也先儒又云神灵有知无所不通是知合与不合惟义所在今
  昭陵安奉日久若于左右别起山陵防非合葬之义且自
  孝庄文皇后安奉以来我
  圣祖仁皇帝歴数绵长海宇乂安子孙蕃衍
  孝庄文皇后在天之灵极爲安妥
  遗命谆谆
  圣祖仁皇帝遵奉三十余年今朕身任付托之重山陵典礼理宜斟酌尽善以垂万世者莫大于此着诸王大臣九卿等防同确议具奏钦此遵
  防议准
  暂安奉殿自
  圣祖仁皇帝亲受
  孝庄文皇后遗命奉安三十余年景运绵长子孙蕃衍海宇乂安允爲佳兆稽考古礼无必当合葬之文应卽
  暂安奉殿营建地宫称
  昭西陵遣大臣二人同钦天监官前往相度绘图进呈御览以
  昭西陵距
  昭陵甚远与
  孝东陵密迩
  孝陵不同特建
  碑亭择吉动土于前期遣官祗告于
  太庙
  永陵
  福陵
  昭陵
  孝陵
  孝东陵又特撰文祗告
  景陵详陈
  皇帝恪遵
  圣曾祖母遗命仰体
  皇考孝思营建告成择于三年十二月初十日安葬宝城地宫○三年
  世宗宪皇帝以议准卽
  暂安奉殿爲
  昭西陵择吉奉移
  孝庄文皇后梓宫奉安
  地宫
  世宗宪皇帝
  孝敬宪皇后率
  妃嫔诣
  昭西陵行礼前期告祭礼毕
  还京○是年十二月
  孝庄文皇后梓宫奉安
  地宫前期三日遣官各一人祗告
  天
  地
  太庙
  社稷又遣官祗告
  永陵
  福陵
  昭陵大葬日遣官祗告
  孝陵
  孝东陵
  景陵届吉时恭奉
  梓宫登龙輴由隧道入
  地宫安奉宝牀毕遂掩闭
  元宫遣官各一人祭
  后土
  昌瑞山之神

  孝惠章皇后大丧仪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
  仁宪皇太后不豫礼部内务府等衙门奏称
  皇太后疾大渐如有不讳请照
  孝康章皇后大丧仪办理奉
  圣祖仁皇帝谕防
  孝康章皇后升遐时朕方十岁皆系辅臣办理典礼恐有未备后见治仁孝皇后丧仪甚有条理如遇
  皇太后大事若稍有简畧朕心何安尔等用心详议举行○当
  仁宪皇太后不怿时
  圣祖仁皇帝方患足疾不能歩履仍御软榻命内监舁
  至
  宁寿宫扶掖问安至十二月初六日
  仁宪皇太后疾革
  圣祖仁皇帝足疾愈甚仍舁至
  宁寿宫西侧殿酉刻
  仁宪皇太后崩
  圣祖仁皇帝擗踊哀号哭无停声戌刻奉
  梓宫于宁寿宫正殿设
  几筵建丹旐于
  宁寿门外之右命侍衞四人舁榻近
  几筵前就榻成服截髪辫跪哭失声祭酒三爵乃跪呼圣母念臣足疾不能尽礼惟
  圣母鉴之言毕大恸迷晕时
  世宗宪皇帝及诸皇子皆侍左右惶遽失措
  世宗宪皇帝急呼哭者止声于是内外寂然少顷圣祖仁皇帝始苏诸皇子内大臣环跪叩劝乃强舁榻
  退至侧殿
  圣祖仁皇帝仍哀哭不止传
  防朕事
  圣母皇太后六十年慈孝无间前疾革朕坐榻省安皇太后虽不能言犹能认视今朕虽患足疾艰于动履得于榻上照常祭奠朕心庶得稍安尔等自夜逹旦不可止哀内大臣侍衞分爲三班轮流举哀八旗大臣官员分爲四班按左右翼于王公后轮流举哀宗室觉罗汉大臣官员等亦轮流举哀其宁寿宫宫女内监等举哀至明日朝奠后再止
  皇子诸王大臣再四叩请
  圣祖仁皇帝乃还苍震门内以
  延禧宫爲苫次
  简命贝子大臣恭理丧仪并除进爵大臣○次日公主福晋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内府官员执事人等妻皆成服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内府官员执事人等皆成服革退之宗室觉罗等亦准成服王以下文武各官不嫁娶不作乐凡二十七日军民人等凡七日出兵将军以下兵丁以上摘冠缨三日专司
  太庙
  奉先殿祭
  神殿执事内监男妇及出征军营官兵家属皆停给孝服本人父母新丧儿女出痘暂免成服外藩公主福晋等额驸王台吉等未除服内至者成服除服后至者摘冠缨去耳环三日朝鲜国使臣在京者亦给孝服免其齐集移文各省督抚提鎭三司官员免其遣官进香告假四品以上官员免来京叩谒毎日仪驾陈设二次早晚上食及日中奠馔筵皆
  皇子数人轮流祭酒和硕福晋以下入八分公夫人
  以上于
  宁夀门东门外齐集内务府官妻于命妇之次齐集【王福晋等乘马命妇等歩行皆自 神武门进】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内大臣侍衞满汉大学士等于
  宁夀门外齐集不入八分公民公侯伯以下满汉文
  武官员以上于
  宁寿门西门外齐集内府官员于
  宁寿门外西墙下齐集【皆由 东华门出入】三日内皆在各齐集处随举哀行礼三日后王公大小官员等毎日早齐集一次福晋以下命妇等于祭祀奉移等日照常齐集三旗内府官员等妻毎日一旗轮流齐集○颁
  仁宪皇太后遗诰于直省及朝鲜国
  诰到日各照例成服凡二十七日○十六日行奉移启奠礼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前期礼部奏呈仪注请
  皇子恭代行礼奉
  圣祖仁皇帝谕防此乃初祭朕虽艰于动履务必亲诣祭酒宁寿宫中复能得行礼乎从此永诀矣诸皇子及大臣等勿拂朕意是日陈冠服遣
  皇子恭代行礼
  圣祖仁皇帝仍御软榻诣
  几筵前西旁跪于榻上举哀设俎豆于
  几筵前设馔筵于丹陛两旁设祭文案于殿西檐下礼
  部堂官奉祭文进
  宁寿宫中门安设于西檐下案上内府官陈设祭品
  毕读祝官奉祭文跪恭代行礼之
  皇子诣奠几前跪众随跪哀暂止读祝毕举哀祭酒三爵毎祭一叩
  圣祖仁皇帝随行三拜礼众随行礼举哀彻馔筵王公以下皆出读祝官奉祭文礼部堂官前导出中门送至燎所交内监接奉女官奉
  仁宪皇太后冠服出
  圣祖仁皇帝皆一一顶戴跪送至燎所遣公主祭酒三
  爵
  圣祖仁皇帝在内随行三拜礼举哀毕
  还宫众妇女咸至燎所随行礼毕各退○十七日奉移梓宫于朝阳门外
  殡宫暂行安奉王以下贝子以上年老者外藩亲王台
  吉年老者爲公主之子孙者于
  协和门外东北齐集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外藩王以下台吉以上在
  东华门外路口齐集左翼民公侯伯以下官员以上在镫市口齐集右翼民公侯伯以下官员以上在红庙大街口齐集奉移时
  圣祖仁皇帝祭酒三爵攀号不已
  梓宫啓行舁榻哭送出
  宁寿门西门举哀跪送
  灵驾发仰望不见始止哀还苫次王以下各于齐集处
  跪迎举哀候过仪驾前列
  徽号册宝奉安采亭校尉舁举在黄盖前行凡
  仁宪皇太后御用器物均恭奉在仪驾两旁随行次妃嫔等车【皆用靑幨帷】随行次内府妇女一百八十人乗马随行少间豹尾班随行次王公大小官员等按班随行毎过门桥遣内大臣祭酒公主和硕福晋以下官员命妇以上豫至
  殡宫二门外大门内序立王以下八旗大小官员皆于
  大门外序立候
  灵驾至跪迎举哀恭奉
  梓宫入
  殡殿内府官陈
  册宝于左右设
  几筵
  皇子祭酒三爵毎祭行一叩礼众随行礼毕焚楮钱丹旐各退○奉移后
  皇子等轮流祭酒毎日照常三次设奠绎祭以内务府总管命妇祭酒一月前仪驾日设二次满月后停止陈设【遇大祭日仍设】二十七日内内府官员等妻在内举哀内府官员在外举哀百日内内府官员及妻日以四十人二次轮流举哀 二十一日行初祭礼仪驾全设陈羊酒馔筵祭物各如数公主福晋以下入八分公夫人以上于二门内不入八分公民公侯伯夫人以下官员妻以上于内墙外序立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外藩王公台吉内大臣侍衞二品大臣以上于二门外内府官于大臣后各序立礼部堂官奉祭文陈设毕恭代行礼之
  皇子跪众随跪读文毕
  皇子祭酒三爵毎祭行一叩礼众随行礼举哀兴彻馔毕读祝官奉祭文至燎所
  钦命亲王福晋祭酒三爵众妇女皆随行礼毕各退次日绎祭礼部工部内务府光禄寺官及内府官员男妇等齐集内务府总管命妇祭酒举哀行礼○是日奏准
  梓宫照例漆饰○二十六日奉
  防二十一二十二日朕本欲亲诣致奠因二十七日欲亲往除服是以未去自二十三二十四日以后朕躬较前少愈尽可前往诸皇子大臣屡次劝止倘朕今可以去而不去他日囘想岂非遗憾今朕亲往将此谕众知之是日
  圣祖仁皇帝诣
  几筵前亲奠上食祭酒举哀○二十七日行大祭礼王以下文武官员外藩王台吉等公主福晋及大臣命妇内务府官员及妻照前齐集陈设毕读祝官奉祭文跪进奠几
  圣祖仁皇帝诣奠几前跪众随跪哀暂止读文毕圣祖仁皇帝举哀祭酒三爵毎祭行一拜礼众随行礼举哀兴读祝官奉祭文礼部堂官前引送燎所齐集王以下皆出女官恭奉
  仁宪皇太后冠服送燎所公主福晋以下妇女皆送至
  燎所
  钦命亲王福晋祭酒众随行礼大门外齐集人等亦随
  行礼毕
  圣祖仁皇帝于
  几筵前拜跪除服众于是日皆除服○次日绎祭如前绎祭仪○二十九日行岁暮致祭礼陈金银定五万楮钱楮帛各五万馔筵三十一席羊九酒十有五尊和硕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文武三品官以上公主和硕福晋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夫人以下子夫人以上齐集举哀行礼与大祭同○五十七年元日王以下内外辍哭一日○初五日
  圣祖仁皇帝亲诣
  几筵前行周月致祭礼陈羊酒祭筵祭物如数齐集举哀祭酒行礼如仪○期年以前毎周月致祭同○二月二十一日
  圣祖仁皇帝亲诣
  几筵前行淸明致祭礼陈羊酒馔筵如数是日不焚楮帛进挂楮钱宝花【卽佛朶一座】众齐集行礼如仪○三月十二日恭上
  仁宪皇太后尊諡曰
  孝惠仁宪端懿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前期遣官各一
  人只告
  天
  地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前期一日早内务府官于
  殡殿
  几筵前设
  册案于香案之左
  宝案于香案之右鸿胪寺官于
  太和门阶上正中并设
  册案于左
  宝案于右銮仪衞官于
  太和门阶下正中设采亭二
  册亭在前
  宝亭在后内阁礼部官豫奉绢
  册宝奉安各亭内奉
  册宝官及执事官在
  太和门阶下左旁齐集大学士二人自内阁奉香
  册宝由中阶升设各案上行一跪三叩礼兴
  圣祖仁皇帝以足疾不能
  躬阅奉
  册宝官至
  册宝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兴奉
  册宝由中阶降安设各亭内行一跪三叩礼兴校尉舁
  亭黄盖御仗前导奉
  册宝官执事官随行自
  午门中门出王以下满汉文武四品官以上于午门前齐集候
  册宝亭至皆跪候过兴奉
  册宝官执事官随采亭至
  长安左门外乗马随行至
  殡宫围墙外下马歩随由大门中门入至二门外黄盖
  御仗采亭止礼部内府官奉绢
  册宝豫安各案上奉
  册宝官至采亭前行一跪三叩礼兴恭奉香
  册宝礼部堂官前导奉
  册官在东奉
  宝官在西由甬道两旁进至
  几筵前安设各案上行一跪三叩礼兴内府官恭奉金册宝出贮藏内库是日
  仁宪皇太后仪驾全设
  几筵前陈设香烛果品如仪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内大臣侍衞满汉大学士于大门内民公侯伯以下满汉文武四品官以上于大门外按翼序立赞引官引承祭
  皇子自西角门入至
  殡殿外北向立典仪官赞执事官各共乃职赞引官赞
  跪叩兴
  皇子行三跪九叩礼兴赞引官导
  皇子由西门入至中门阈内立赞跪
  皇子跪赞进
  册奉
  册官至
  册案前恭奉香
  册跪献
  皇子接
  册恭献毕仍授奉
  册官跪受兴奉设案上一跪三叩退赞进
  宝奉
  宝官至
  宝案前恭奉香
  宝跪献
  皇子接
  宝恭献毕仍授奉
  宝官跪受兴奉设案上一跪三叩退典仪官赞宣册宣
  册官至
  册案前跪奉绢
  册宣毕赞宣
  宝宣
  宝官至
  宝案前跪奉绢
  宝宣毕同设各匣内行一跪三叩礼退赞引官导皇子仍由西门出至原位立赞引官赞跪叩兴皇子行三跪九叩礼兴次行奠献读祝致祭礼如仪奠献皆用内监礼成恭奉祝帛绢
  册宝送燎所焚燎○十五日
  圣祖仁皇帝亲诣
  几筵前行百日致祭礼陈羊酒祭筵楮帛各如数王以下外藩王等及公主福晋以下大臣命妇以上齐集举哀读文致祭如大祭仪○是日
  谕不送
  梓宫之人亦竢四月初七日后始行剃头钦此○二十一日行启奠礼陈羊酒祭筵楮帛如数王以下子以上并内府官员公主福晋以下子夫人以上并内府官员妻齐集举哀读文致祭仪与大祭同○二十三日恭移
  梓宫于
  孝东陵时值
  圣躬初愈欲亲往送诸王大臣等奏请勉抑哀情保防圣躬停止亲诣不允再四敦劝有
  防勿复陈奏顺天府耆民数百人合辞泣恳乃勉从众
  请启送日仍
  亲诣
  殡宫于
  梓宫前祭酒举哀至时
  皇子内大臣跪劝扶出至
  殡宫门外跪候
  梓宫过至登大升轝犹从别道歩至百歩外跪候灵驾过时攀恋哀慕卽舁轝夫校不忍仰视竢
  灵驾渐远始乗舆还宫是日王公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外藩王台吉等于土城关外齐集民公侯伯以下满汉文武有顶带官员以上于八里庄两旁齐集内大臣侍衞等于
  殡宫大门外齐集内府官员执事人等于内大臣侍衞后齐集内监等于大门外两旁齐集公主福晋以下入八分公夫人以上于
  殡宫二门内齐集不入八分公民公侯伯夫人以下男夫人以上于二门外齐集内府官员妻于大臣命妇后齐集于奉移时跪送举哀候过
  梓宫登大升轝礼部堂官祭轝行礼
  灵驾发校尉陈仪驾于马上前列
  册宝黄舆在黄盖后行
  灵驾左右毎班内监各十人随从歩行次
  宁寿宫宫女车随行次内务府妇女六十人乗马随行次掌仪司内监十有五人乗马随行次豹尾班侍衞三十人随行离豹尾班数武王公大小官员等乗马随行毎过门桥遣内大臣二人轮流祭酒不往送之王公大小官员于各齐集处举哀跪送候
  灵驾过各退往送王公大臣官员于跪迎处候过乗马
  随行至第七班从别路豫往
  芦殿网城北门外序立候
  灵驾至跪举哀候过由黄幔城两旁绕至大门外序立
  仪驾设门前
  灵驾奉安毕陈
  册宝列于左右乃夕奠
  皇子祭酒三爵毎祭一叩众皆随行礼举哀毕各退次日早陈设仪驾众照常齐集奉移时
  皇子祭酒三爵众随行礼举哀
  灵驾发王公各官于幔城大门外排跪举哀候过分两翼在后歩行竢舁校更班后照常乘马随行毎至宿次复跪迎安奉如前仪沿涂五十里内地方官于路右百歩外跪迎举哀候过随至宿次幔城大门外行三跪九叩礼奠献时于右翼班末随举哀行礼至日
  三陵除直班官员外咸至兴龙口之外举哀跪迎灵驾至暂安奉于
  飨殿设
  几筵陈
  册宝于左右奠献举哀毕各退是日遣官各一人祗告暂安奉殿
  孝陵
  孝诚仁皇后陵寝并遣官祗告
  孝陵后土
  昌瑞山神○毎日照常三次上食
  宁寿宫宫女及内府妇女照常齐集举哀○四月初五日行安奉遣奠礼陈羊酒祭筵楮帛如数王以下齐集举哀致祭行礼如常仪○初七日奉安
  梓宫于宝城地宫前期三日遣官各一人祗告
  天
  地
  太庙
  社稷至日送往王以下各官于大门外按翼序立奉
  移
  梓宫时
  皇子祭酒三爵众随行礼公主福晋以下妇女等豫至
  宝城芦殿前甬道东序立竢
  梓宫至跪迎举哀
  梓宫升龙輴陈
  册宝于两旁
  皇子祭酒三爵众皆随举哀行礼是日仪驾皆焚讫至时
  皇子祭酒三爵移龙輴由隧道入
  地宫安奉宝牀陈
  册宝于左右石几掩闭
  元宫
  皇子祭酒三爵举哀众随行礼毕卒哭各退是日遣官祭
  孝陵后土
  昌瑞山神○是日以
  孝惠章皇后奉安
  地宫礼成遣官祗告
  暂安奉殿
  孝陵并告
  孝诚仁皇后陵寝○中元遣
  皇子诣
  孝东陵行礼如仪○十二月初二日行恭题
  神主礼遣满汉大学士各一人朝服盥手诣香案前跪
  上香毕同行一跪三叩礼兴于
  神主空防处塡石靑毕复行一跪三叩礼退○初五日圣祖仁皇帝亲诣
  孝东陵行期年致祭礼○十六日奉
  孝惠章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详见升祔仪】
  孝恭仁皇后大丧仪雍正元年五月
  仁寿皇太后不豫
  世宗宪皇帝亲侍汤药至二十三日
  仁寿皇太后崩
  世宗宪皇帝擗踊号恸呼天抢地哭无停声水浆不御
  戌时恭奉
  梓宫奉安
  宁寿宫正殿设
  几筵建丹旐于
  宁寿门外之右设奠举哀于苍震门内设倚庐以居
  简命王大臣恭理丧仪并除进爵大臣乃成服
  世宗宪皇帝截髪辫成服及诸子王贝勒贝子咸截髪
  辫成服
  皇子孙辈咸成服
  孝敬宪皇后率
  贵妃
  妃嫔宫人等皆成服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咸成服公主福晋以下鄕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男夫人以上内府三旗官员等妻咸成服罢斥宗室觉罗亦准成服
  太庙
  奉先殿祭
  神殿执事内监男妇及出征军营官兵家属汉官命妇皆停给孝服本人父母新丧及儿女出痘暂免成服外藩公主福晋等额驸王台吉等在制内至京者令成服除服后至京者男摘冠缨女去首饰三日军前将军以下兵丁以上文到之日爲始摘冠缨三日移文各省督抚提鎭官员停其遣官进香囘籍四品以上官免其来京叩谒
  梓宫○二十四日行朝奠礼日中奠馔筵晡时夕奠王以下官员公主福晋以下命妇等咸齐集随班行礼初丧三日内毎日哭临二次公主福晋以下鄕君入八分公夫人以上于
  宁寿门内西旁不入八分公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
  下侍郎男夫人以上于
  宁寿门东门外内府官员等妻于命妇后齐集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内大臣侍衞满汉大学士
  仁寿皇太后婣戚人等在
  宁寿门外不入八分公民公侯伯以下满汉文武官
  员以上于
  宁寿门西门外内府官员于
  宁寿门外西墙下哭临○第四日王公大臣等以上公主福晋以下男夫人以上皆毎日早齐集一次至祭祀奉移等日仍照常齐集内府三旗官员等妻日以一旗轮流齐集王以下文武官员百日内不作乐不嫁娶军民人等摘缨除首饰不作乐不嫁娶凡二十七日○次日颁
  仁寿皇太后遗诰于天下停止开读礼部堂司官至内阁领取刋刻差官送往直省及朝鲜国自
  诰到之日爲始照例成服二十七日而除○是日谕理藩院
  皇妣天性仁慈众所共知今
  皇妣大事外藩公主郡主等防古王公台吉等闻之自必速来伊等感戴
  皇考
  皇妣深恩竭诚来谒固所当然但时值炎暑防古内未出痘者甚多涂间急行人马冲暑到京或致有伤则重违
  皇考
  皇妣之圣心朕有所不忍将此传谕诸防古各旗伊等断不可来前者
  皇考大事朕曾谕防古诸藩令于八月杪恭谒
  山陵目前正值炎暑着停止前来蒙古王内除未出痘者不必来外应来者于八月杪来京伊等旗下地方亦属紧要不可踈防来时或扎萨克或协理旗务台吉必畱一人办事至公主郡主等有必欲来者亦不必急迫从容前来钦此○又奉
  防天甚炎暑年迈者六十五岁以上但于朝奠齐集一次六十五岁以下有疾病不能者亦着齐集一次○二十五日行奉移致祭礼陈羊酒祭筵楮帛如数陈冠服王公百官咸齐集设俎豆于
  几筵前列馔筵于丹陛两旁设祭文案于西檐下是日
  早礼部堂官奉祭文由
  宁寿宫中门入恭设于西檐下案上至时
  世宗宪皇帝诣
  几筵献茶上食毕进奠几读祝官奉祭文跪
  世宗宪皇帝于奠几前跪众各于齐集处跪哀暂止读文毕举哀祭酒三爵毎祭行一拜礼众随行礼举哀彻馔王以下大臣官员以上皆出读祝官恭奉祭文礼部堂官前导送至燎所交掌仪司首领内监奉立东侧礼部堂官及读祝官退女官举冠服送燎所大臣命妇官员等妻咸送至燎位
  钦命王福晋祭酒三爵毎祭一叩众随行礼兴举哀毕
  各退○二十六日恭移
  梓宫奉安于
  寿皇殿
  世宗宪皇帝祭酒行礼
  梓宫啓行举哀跪送仪驾全设恭奉
  徽号册宝陈采亭内前列凡
  仁寿皇太后服御器用令内侍恭奉前行由
  东华门出进景山东门诸王大臣宗室文武官员按翼齐集跪举哀候过随行汉大臣官员等豫至骑河楼齐集候
  灵驾至跪迎举哀候过随行内大臣大学士等于景山东门内尚书侍郎等于景山东门外序立举哀
  孝敬宪皇后率
  贵妃
  妃嫔等豫往祗候于
  寿皇殿后左旁
  世宗宪皇帝豫由神武门出祗候于
  寿皇殿大门外候
  灵驾至举哀跪迎奉安
  梓宫于殿内设
  几筵
  世宗宪皇帝祭酒行礼众随行礼毕诸王百官恳请还宫
  世宗宪皇帝乃于顺贞门内设倚庐以居日亲奠献是
  日
  谕礼部恭上
  大行皇太后尊諡○二十七日诸王大臣等疏称时当
  盛暑请间两三日
  躬亲奠献奉
  防朕念
  皇妣诞育躬慈恩罔极今初成服间日一诣朕实难安按之典礼三次设奠皆宜躬亲今止恭诣一次已勉从诸臣所请毎日淸晨哭奠尽哀方得少展思慕
  父母之心不如是朕不能忍反于朕躬无益诸王大臣当谅朕此意勿得再奏 六月初五日行初祭礼陈
  羊酒馔筵楮帛如数
  世宗宪皇帝亲行奠献仪与奉移致祭礼同○次日绎祭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致祭行礼如仪是日奏准
  梓宫照例漆饰四十九次○十九日行大祭礼陈设礼
  仪与初祭同是日满二十七日
  世宗宪皇帝除服众皆除服○次日绎祭陈设礼仪与前绎祭同○二十三日行周月致祭礼陈羊酒祭筵楮帛如数仪与奉移致祭礼同【凡周月祭仪同】七月十五日行中元致祭礼陈金银定十万楮钱七万画段万端楮帛二万端馔筵二十一席羊九酒九尊
  世宗宪皇帝亲行奠献仪与周月祭同○八月十二日
  恭上
  仁寿皇太后尊諡曰
  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前期一日遣
  官祗告
  天
  地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
  圣祖仁皇帝几筵恭上
  尊諡日仪驾全设于
  寿皇殿大门外一应礼仪均与恭上
  圣祖仁皇帝尊諡礼同
  世宗宪皇帝奉
  册宝执事各官及齐集王公官员咸素服礼成次日颁诏天下○十七日行祖奠礼
  世宗宪皇帝亲诣行礼读文致祭与前奉移
  殡宫祗告礼同○十八日恭移
  孝恭仁皇后梓宫至
  景陵前期三日遣官各一人祗告
  天
  地
  太庙
  社稷前期一日遣官各一人祗告
  景陵后土
  昌瑞山神沿涂分定五程毎宿次搭盖
  芦殿是日
  世宗宪皇帝诣
  梓宫前祭酒举哀跪视
  梓宫登大升轝歩从至景山东门外王以下满汉一品
  大臣及内府官员等于
  寿皇殿大门外二三品满汉大臣于景山东门外四品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于城外关厢各按翼齐集公主近支王公福晋等于
  寿皇殿内齐集诸王福晋以下一品夫人以上于寿皇殿大门内西墙三旗大臣夫人内府官员等妻于寿皇殿大门外西墙下齐集各随班行礼举哀跪送灵驾发内府妇女六十人乘马随后行毎班以内监十人近两旁轮流歩行恭理丧仪王公大臣内务府工部銮仪衞堂官
  钦命近前王公及
  仁寿皇太后婣戚在
  灵驾左右随行不送往之王公大小官员各退其随送王公大臣官员各按次乘马随行毎过门桥遣内大臣祭酒三爵焚楮钱
  世宗宪皇帝由地安门出东直门豫至宿次
  芦殿祗候王公大小官员等在黄布幔城北门外按
  翼序立
  灵驾至举哀跪迎奉安
  芦殿行夕奠礼○次日早陈设仪驾行朝奠礼跪送
  灵驾发
  世宗宪皇帝仍先诣
  芦殿祗候行夕奠礼在涂及至
  山陵礼亦如之○沿涂五十里内地方文武官咸于路右百歩外跪迎举哀候过至宿次在黄幔城外行三跪九叩礼奠献时文官在左翼正蓝旗末武官在右翼镶蓝旗末随班举哀行礼○二十四日
  世宗宪皇帝谒
  暂安奉殿
  孝陵
  孝东陵祭酒行礼举哀毕遂诣
  景陵祭酒行礼举哀毕乃出至黄幄内祗候凡守防三陵官员同
  景陵大臣官员皆出兴龙口之外排班跪迎举哀候过
  随行
  灵驾至
  世宗宪皇帝跪迎于碑亭前歩从入
  飨殿之左芦殿内安奉设
  几筵内府官奉
  册宝陈于
  几筵左右
  世宗宪皇帝祭酒行礼举哀毕传
  谕曰
  皇太后素性谦谨事
  圣祖仁皇帝数十年未常少懈今暂安奉
  仁寿皇太后梓宫于芦殿
  飨殿内见奉
  圣祖仁皇帝梓宫
  仁寿皇太后前一应供献及祭文不可由中门出入皆应于西门行走以仰体我
  皇妣谦冲至意○是日遣官各一人以
  孝恭仁皇后梓宫至
  陵祗告
  暂安奉殿
  孝陵
  孝东陵
  圣祖仁皇帝几筵○二十五日行安奉致祭礼仪驾全设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王以下官员外藩王台吉等及守
  陵大臣官员内监执事人及大臣命妇官员执事人等
  之妻咸齐集
  世宗宪皇帝先诣
  圣祖仁皇帝几筵前奠献毕诣
  孝恭仁皇后几筵前读文致祭行礼举哀齐集王以下各官皆随行礼举哀○二十七日行百日致祭礼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仪与安奉致祭礼同○二十九日行奉移迁奠礼九月初一日行奉安
  宝城入地宫礼行恭题
  神主礼题毕行虞祭礼恭奉
  神主囘京沿涂行朝夕奠礼一应大典并载
  圣祖仁皇帝大丧仪○九月初四日奉
  圣祖仁皇帝神主
  孝恭仁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
  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神主同日升祔【见升祔仪】○雍正二年五月二
  十三日
  孝恭仁皇后期年遣官诣
  景陵致祭行礼
  圣祖仁皇帝服阕
  世宗宪皇帝以
  孝恭仁皇后服制未满仍斋居
  养心殿素服涖事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奏称
  圣祖仁皇帝服制已满祫祭
  太庙礼成允宜遵照古制举行
  国家吉礼伏祈
  圣驾御干淸宫统理庶政至
  宫内一应斋戒之处均按吉礼举行奉
  防国家大礼
  皇考
  皇妣虽有轻重之别而朕之私衷则不容分视外边吉礼令照国家典制举行已有谕防朕于宫中务期独尽人子之礼况今二十七月并非勉强从事沽取孝名以爲观美秪求朕心之安耳礼尽则朕心自安朕意已定诸王大臣毋得再奏

  钦定大淸防典则例卷八十七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淸会典则例卷八十八
  礼部
  祠祭淸吏司
  丧礼二【下】
  孝诚仁皇后丧仪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
  仁孝皇后崩奉安
  梓宫于
  干淸宫设
  几筵建丹旐于
  干淸门外之右
  圣祖仁皇帝辍朝成服
  妃
  嫔宫人咸成服【咸缟素】陈仪驾于
  干淸门至隆宗门王以下文武各官皆齐集左翼官于
  景运门外右翼官于
  隆宗门外依次齐集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进内于丹陛上内大臣侍衞于丹墀不入八分公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满汉文武官员轮班于
  干淸门外两旁序立举哀公主福晋以下县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子男等官夫人以上各依班次于
  景运门外齐集公主亲王福晋及县君进内郡王福晋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子男夫人皆于齐集处举哀王以下各官公主福晋以下大臣命妇等咸成服凡守
  堂子官吏祭
  神殿执事官员男妇内监
  坛
  庙
  奉先殿官员内监
  陵寝官员内监出征将军以下兵丁以上妻子汉官命妇皆停给孝服本家见有出痘及父母新丧人等暂停给孝服
  几筵前朝晡日中三设奠王以下各官毎日早晩齐集举哀二次凡三日止旗下散秩官仍毎日二次齐集
  简命大臣办理丧仪王以下文武各官不嫁娶不作乐凡二十七日民间凡七日止初五日奉移
  梓宫至西华门外
  殡宫仪驾全设舁轝校尉民夫【首班末班用校尉余用民夫】八十人豫备八人銮仪衞官四人节示进退文官三品京堂以下给事中御史郎中以上武官公侯伯一等侍衞以下叅领轻车都尉王府长史以上毎班各四人管束夫役工部夫头四人司击响尺【后仿此】于奉移时礼部尚书祭轝祭酒三爵过门桥遣大臣祭酒
  圣祖仁皇帝亲临送王以下各官公主福晋以下内府
  官命妇以上皆豫赴奉安
  殡宫公主福晋以下在围墙外序立内府官命妇等在
  围墙内序立候
  灵驾至跪举哀候过王以下内大臣都统大学士尚书子以上公主福晋以下大臣命妇以上随进按翼序立举哀副都统侍郎以下在围墙外序立举哀奉安
  梓宫于殡殿祭酒三爵举哀各退王以下入八分公以
  上内大臣侍衞毎日淸晨在
  殡宫大门内齐集不入八分公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及闲散觉罗官旗下官员仍毎日两次在
  殡宫外齐集举哀○凡祭日及奉移日
  几筵前仍设午奠晡奠如常遣婣戚大臣夫人祭酒
  妃
  嫔公主福晋
  皇子王公皆不齐集如绎祭仪【后仿此】在京朝鲜国使臣亦给白布服免其齐集颁
  勅谕讣闻该国遣官到日照例成服○礼部题准见今三藩叛逆大兵致讨恐在外各官举哀制服有惑观听移文直省免其齐集举哀制服及遣官进香○初八日奉
  防拟上
  大行皇后諡号遵
  防议准
  册諡典礼请恭拟
  諡号后由部交钦天监敬择日期其香绢
  册宝宝盝册箱等项交工部敬谨制造祗告
  太庙遣官由该衙门奏遣祗告祭文曁
  册文
  宝文
  册諡祭文由翰林院撰拟正副使由宗人府开列亲王
  郡王等名咨部奏遣其读祝官宣
  册宝赞引典仪奠献各执事官由太常寺选用恭上尊諡仪注屇期具奏一切需用器物照例行文各该衙门办理○十三日行殷奠礼仪驾全设于围墙内陈金银定三万楮钱楮帛各三万馔筵二十一席羊九酒十有一尊
  圣祖仁皇帝亲临王以下文武各官公主福晋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副都统侍衞命妇以上齐集读祝文时众皆跪读毕祭酒三爵众皆三叩兴举哀毕读祝官奉送燎所
  圣祖仁皇帝还宫众皆退○是日大祭
  北郊遣官恭代行礼豫期视牲看牲咸素服照常斋戒祭日咸朝服○二十一日行初祭礼仪驾全设于围墙内陈金银定二十万五千楮钱十四万五千画段万端楮帛五万端馔筵八十一席羊二十七酒四十一尊
  圣祖仁皇帝亲临王以下文武各官公主福晋以下县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男夫人以上齐集读文祭酒行礼举哀等仪与殷奠同是日
  圣祖仁皇帝除服
  妃
  嫔以下宫人咸随除服
  圣驾囘宫众皆退○次日行绎祭礼陈金银定二万楮钱万馔筵十有一席羊五酒五尊内务府官员命妇齐集致祭○二十五日行奉移致祭礼仪驾全设于围墙内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殷奠之数王以下文武各官公主福晋以下县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男夫人以上齐集读文祭酒行礼举哀如前仪○二十七日奉移
  梓宫暂安于都城北沙河巩华城
  殡宫是日仪驾全设奉移时礼部堂官祭轝所过门桥
  遣内大臣祭酒
  圣祖仁皇帝亲临送内大臣侍衞于西安门内齐集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于西安门外民公侯伯以下文武各官于大街两旁汉官于八旗之下各按翼序立
  灵驾至跪举哀候过兴不往送各官皆退往送各官出城外按旗乘马随行公主福晋以下县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男夫人以上于德胜门外关厢内齐集
  灵驾至跪举哀候过各退至沙河奉安
  殡宫设
  几筵祭酒三爵王等各官咸随行礼举哀各退○二十
  九日
  圣祖仁皇帝亲至巩华城行大祭礼仪驾全设陈羊酒馔筵楮帛如初祭之数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文武各官公主福晋以下县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男夫人以上咸齐集读文祭酒行礼举哀均如前仪是日满二十七日王以下各官公主福晋以下大臣命妇等皆至焚燎处两旁序立婣戚大臣夫人祭酒三爵众皆跪毎祭随叩祭毕除服各退○次日绎祭陈设礼仪与前初祭次日绎祭同○六月初三日行满月致祭礼仪驾全设陈金银定五万楮钱五万馔筵二十一席羊九酒九尊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男以上齐集祭酒行礼如仪百日内毎周月齐集祭酒行礼咸与初周月同百日外惟内府官员男妇齐集致祭○初七日行
  册諡礼
  諡
  大行皇后曰
  仁孝皇后【谨按雍正元年恭加   庙号以仁字重复谨改孝诚】是日内务府官
  于沙河巩华城
  殡宫前陈设仪驾设
  册宝案各一香案一于
  几筵前内府官设祭品防香烛鸿胪寺官设
  册宝案于
  太和门阶上
  册案左宝案右銮仪衞官设
  册宝亭各一于阶下正中正副使及执事官皆素服序
  立于阶下之左内阁大臣奉香
  册宝匣列各案上行一跪三叩礼退立阶下之左礼部
  官奉绢
  册宝匣豫设采亭内陈设毕礼部堂官奏请
  圣祖仁皇帝素服
  御太和门座礼部堂官引正副使由东阶升诣
  册宝案前各行一跪三叩礼兴正使奉
  册副使奉
  宝由中阶降设采亭内行一跪三叩礼礼部堂官奏礼
  成
  圣驾还宫校尉舁亭
  册前
  宝后黄盖一柄御仗二对前导由中路出正副使随后
  行内大臣侍衞于
  午门内金水桥两旁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于西华门内满汉四品以上官于
  西华门外按翼序立
  册宝亭至皆跪候过随行
  册宝亭出德胜门至巩华城进南门正副使执事官咸于门外下马随祭内大臣侍衞满汉四品以上官于巩华城皇城外排跪奉迎采亭由中门入至二门止礼部官豫奉绢
  册宝设于各案正副使诣亭前行一跪三叩礼奉香册香
  宝由中路至
  几筵殿内设于各案
  册左
  宝右行一跪三叩礼正副使诣香案前赞引官赞上香
  正使上香赞宣
  册宣册官奉
  册立宣讫赞宣
  宝宣宝官奉
  宝立宣讫仍陈于各案上正使奉香
  册副使奉香
  宝陈设于
  几筵前
  册左
  宝右行一跪三叩礼由左门退出鸿胪寺官引内大臣侍衞满汉四品以上官至阶下两翼序立随承祭官致祭上香奠帛读祝三献爵行礼如仪恭奉祝文绢
  册宝送燎所礼成正副使复
  命翼日
  颁诏天下○七月初一日孟秋时飨
  太庙遣官行礼分献执事各官咸朝服○初三日圣祖仁皇帝亲至巩华城行月祭礼祭酒举哀【以后月祭皆
  亲临】○十五日行中元致祭礼仪驾全设陈金
  银定十万楮钱七万画叚万端楮帛二万端馔筵二十一席羊九酒九尊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三品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鎭国将军夫人以上民公侯伯大臣命妇咸齐集读文祭酒行礼如仪○八月十二日
  圣祖仁皇帝至巩华城驻跸翼日行百日致祭礼仪驾全设陈金银定五万楮钱四万五千楮帛二万馔筵二十五席羊九酒十有三尊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男以上齐集致祭自百日后至期年毎日仍三次奠献期年外日一次奠献三年后朔望献酒果○十三日朝鲜国王遣官进香致祭仪驾全设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满汉四品官以上齐集朝鲜使臣于右翼末立陈设祭品上香鸣赞官赞使臣于仗南行三跪九叩礼毕退立原班读文遣官一人祭酒三爵王以下各官皆跪引朝鲜使臣至拜位跪随行三叩礼举哀兴复赞行二跪六叩礼毕彻馔焚祭文各退○岁暮致祭仪驾全设陈金银定五万楮钱楮帛各五万馔筵三十一席羊九酒十有五尊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大臣命妇以上咸齐集读文祭酒行礼○十四年正月行题
  主礼大学士一人诣沙河于奉安升祔
  奉先殿神主前防香烛一跪三叩恭奉
  神主礼部官前导至黄案前奉安案上防香烛一跪三叩满汉大学士各一人朝服盥手诣香案前行一跪三叩礼毕敬防
  神主复行三叩礼大学士一人诣黄案前一跪三叩恭
  奉
  神主奉安凤舆内一跪三叩兴校尉舁舆仪驾全设出
  巩华城南门至
  东华门仪驾止御仗黄盖前导至
  奉先殿诚肃门外止王以下文武各官咸于
  东华门外齐集跪候过各退礼部太常官十人导引内阁大臣随舆至
  城肃门是日升祔
  奉先殿奉安行礼致祭【详见掌仪司】○淸明日不焚楮帛进
  挂楮钱宝花一座【卽佛朶】于
  几筵殿内左旁是日因
  皇太子出痘照
  陵寝四时大祭例遣官读祝奠帛三献行礼仪驾全设觉罗民公侯伯以下三品官以上齐集素服陪祭停止举哀○期年致祭仪驾全设陈金银定五万楮钱楮帛各五万馔筵三十一席羊九酒十有五尊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满汉四品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大臣命妇以上咸齐集读文祭酒行礼○期年后毎日奠献如常仪毎满月致祭陈金银定五千楮钱五千馔筵五席羊三酒三尊○再期致祭陈金银定三万楮帛楮钱各万馔筵十有一席羊三酒一尊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三品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大臣命妇以上咸齐集读文祭酒行礼如期年仪○淸明日齐集致祭如再周仪不读文○七月十五日行中元致祭礼王以下辅国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男以上公主福晋以下子一品夫人以上齐集读文祭酒行礼○岁暮日直飨
  太庙王以下公以上皆免齐集鎭国将军以下四品官以上一半齐集公主福晋以下大臣夫人以上咸齐集读文祭酒行礼○三周年后毎月朔望
  圣节忌辰十月朔并淸明中元冬至岁暮四大祭及遇
  庆典照常致祭均照
  陵寝致祭例遣官朝服行礼○二十年三月奉移梓宫与
  孝昭仁皇后同日安葬【一应礼仪详见于后】

  孝昭仁皇后丧仪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孝昭皇后崩奉安
  梓宫于
  宫中正殿设
  几筵建丹旐于
  宫门外之右
  圣祖仁皇帝辍朝成服
  妃
  嫔以下宫人
  皇太子诸皇子皆成服诸王以下文武官员公主福晋以下八旗二品夫人以上咸齐集举哀持服二十七日凡守
  堂子官吏祭
  神殿执事官员内监
  坛
  庙
  奉先殿官员内监
  陵寝官员内监出征将军以下兵丁以上妻子汉官命妇皆停给孝服本家见有出痘及父母新丧人等暂停给孝服以军兴免直隶各省文武官齐集举哀制服及遣官进香
  梓宫前一应陈设行礼致祭皆与
  仁孝皇后同惟衍圣公五经博士在京亦给孝服一例
  齐集○二十八日奉移
  梓宫于
  武英殿是日仪驾全设奉移时内大臣侍衞于景运门内西向序立王以下各官于
  西华门内东向序立候
  梓宫至皆跪举哀候过兴公主福晋以下大臣命妇以
  上先至
  武英殿门内两庑阶下按翼序立候
  梓宫至跪举哀候过兴奉安毕祭酒三爵各退是日圣祖仁皇帝亲临【二十九日三十日皆   亲临】诸王以下文武各
  官毎日早晚两次集
  武英殿门外随行礼举哀○是日题准春分日原定
  亲诣
  日坛行礼今请停进斋戒牌铜入改遣官行礼祀日用乐承祭执事各官咸朝服百官免陪祀○三月初二日奉
  防拟上
  大行皇后諡号遵
  防议准
  册諡典礼应照康熙十三年遣使
  册諡礼交各该衙门照例办理敬谨举行○初六日祭帝王庙承祭分献执事各官咸朝服用乐汉官陪祀
  满官不陪祀○初七日行殷奠礼
  圣祖仁皇帝亲临陈设礼仪与
  仁孝皇后殷奠礼同○十三日淸明遣官致祭不焚楮帛豫日进挂楮钱宝花一座至日仪驾全设陈羊酒祭筵如数王以下文武各官公主福晋以下男夫人以上咸齐集祭酒三爵毎祭一叩举哀毕各退○十五日行初祭礼与
  仁孝皇后初祭礼同是日
  圣祖仁皇帝妃嫔除服○次日绎祭陈设礼仪与祭仁孝皇后礼同○二十五日奉移
  梓宫于沙河巩华城前期行启奠礼并遣大臣于仁孝皇后几筵前祭告至日奉移齐集行礼
  灵驾启行往巩华城皆与
  仁孝皇后同安于
  殡殿左间
  圣祖仁皇帝亲临送王公满汉文武大小官员咸齐集西安门外举哀跪送其往送王公大臣官员等至巩华城奉安毕举哀行礼是日
  圣祖仁皇帝驻跸巩华城○二十六日行大祭礼圣祖仁皇帝亲临陈设礼仪与
  仁孝皇后大祭礼同诸王以下文武官员咸齐集举哀
  祭毕
  皇太子诸皇子除服众皆除服○次日绎祭齐集行礼○二十八日行满月致祭礼齐集举哀如仪以后月祭同○闰三月初九日行
  册諡礼
  圣祖仁皇帝素服御太和门
  阅册宝遣官诣巩华城
  册諡
  大行皇后曰
  孝昭皇后仪与册諡
  仁孝皇后礼同○四月初一日孟夏时飨
  太庙遣官行礼朝服作乐○五月初三日大祭
  方泽遣官行礼朝服作乐○初七日行百日致祭礼圣祖仁皇帝亲临陈设礼仪与十三年
  仁孝皇后百日致祭礼同百日后期年内仍毎日奠献三次期年外日奠献一次三年后朔望献酒果○七月十五日行中元致祭礼如仪○岁暮因
  皇太子出痘照
  陵寝例遣官素服行礼读祝奠献行礼仍陈设仪驾不焚楮帛停举哀○十八年正月因岁暮未行大祭特举大祭如仪○期年致祭及期年以后月祭淸明中元岁暮再期之祭将葬先期行题主礼均如
  仁孝皇后仪○二十年二月
  陵寝地宫成于十七日以奉移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梓宫行启奠礼仪驾各全设陈金银定各五万楮钱各五万楮帛各五万馔筵各三十一席羊各九酒各十有五尊祭文各一道遣
  皇子致祭读文祭酒行礼王以下四品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大臣命妇以上齐集皆随行礼祭毕读祝官奉祭文送燎所各退○十九日奉移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梓宫于
  陵寝设
  仁孝皇后仪驾于左
  孝昭皇后仪驾于右
  册宝各陈鳯舆内前行舁大升轝校尉民夫各一百二十八人【首班末班用校尉余用近畿民夫】毎日分六十班毎班备四人计夫役七千九百二十人直隶巡抚【今改总督】率司道府州县各官会同在京三品堂官以下科道主事以上八旗遴选公侯伯以下云骑尉以上及前锋叅领防军叅领上三旗一等侍衞下五旗王府长史散骑郎一等防衞等官毎班各四人更番管束工部夫头四人豫备四人分爲两班轮司响尺銮仪衞官节示进退【后仿此】届时祭酒三爵
  圣祖仁皇帝亲临送内大臣侍衞于沙河巩华城外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于西窦家庄西觉罗民公侯伯以下满汉各官于西窦家庄东齐集公主福晋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男夫人以上于东窦家庄东齐集候
  灵驾至王以下各官公主福晋以下大臣命妇等按翼序跪举哀候过各退往送之王以下各官及内大臣侍衞按旗乘马随行过门桥祭酒至宿次奉安
  灵驾于
  芦殿内奠献祭酒三爵王以下各官排班行礼举哀各退毎早起行时祭酒三爵所过地方五十里内文武官员于道右百歩外跪迎至宿次于网城外行三跪九叩礼奠献时在旗末随举哀行礼次早于道右排跪举哀候过二十六日至
  陵时暂奉安
  芦殿内祭酒三爵王以下各官随行礼举哀各退毎日照常奠献祭酒○大葬前期三日遣官各一人祗告
  天
  地
  太庙
  社稷是日遣官祗告
  孝陵后土
  昌瑞山之神○三月初八日奉移
  梓宫安葬地宫前期一日行迁奠礼读文祭酒致祭是日仪驾全设陈金银定各三万楮钱楮帛各三万馔筵各二十五席羊各七酒各十有五尊王以下各官咸齐集祭酒行礼举哀奉移
  梓宫王以下各官在围棚外按翼排跪举哀候过随后
  歩行奉安
  梓宫于方城前芦殿内升龙輴奠馔筵祭酒三爵王以下各官随行礼举哀毕各退是日仪驾焚讫至日
  圣祖仁皇帝亲临王以下满汉大臣齐集屇吉时祭酒三爵奉移龙輴由隧道入地宫奉安宝牀
  仁孝皇后梓宫在左
  孝昭皇后梓宫在右香
  册宝均照左右奉安奉安时
  皇后婣戚大臣及内务府礼部工部堂官
  钦命者得入奉安毕掩闭
  元宫于方城前祭酒三爵齐集王公百官皆举哀随行
  礼毕卒哭各退○是日遣官诣
  孝陵致祭并祭
  后土
  昌瑞山之神彼时飨殿尚未告成于
  宝顶方城前平台上盖造
  芦殿自四月朔日起四时各大祭毎月朔望十月朔
  忌辰皆照沙河例致祭

  孝懿仁皇后丧仪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十日
  孝懿皇后崩○前初八日
  谕朕钦奉
  皇太后谕防皇贵妃佟佳氏孝敬性成淑仪素着鞠育皇子备极恩勤今忽尔遘疾势在濒危予心深爲轸惜应卽立爲皇后以示崇褒钦此前者九卿诸臣屡以册立中宫上请朕迁延未许今祗遵
  慈谕立皇贵妃佟佳氏爲皇后应行典礼该部卽议以闻初九日行
  册立礼布告中外至初十日
  皇后崩奉安
  梓宫于
  承干宫正殿设
  几筵建丹旐于
  宫门外之右
  圣祖仁皇帝辍朝成服
  妃
  嫔宫人
  皇太子皇子皆成服○是日爲始陈设仪驾王公内大臣侍衞大学士上三旗都统副都统等一日三次齐集举哀满汉文武官员一日二次齐集举哀公主福晋以下八旗大臣命妇官员等之妻以上一日一次齐集举哀咸服白布服于朝夕奠时随行礼官员等持服二十七日凡守
  堂子官吏祭
  神殿执事官员男妇内监
  坛
  庙
  奉先殿官员内监
  陵寝官员内监出征将军以下兵丁以上妻子汉官命妇皆停给孝服本家见有出痘及父母新丧人等暂停给孝服移文直省督抚提鎭及文武官免其制服举哀遣官进香○十三日行奉移礼仪驾全设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于
  东华门内内大臣侍衞大学士学士等于
  东华门外左翼民公侯伯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于红庙大路口右翼民公侯伯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于镫市口各齐集候
  灵驾至举哀跪迎
  圣祖仁皇帝亲临送至
  朝阳门外奉安于
  殡宫随送
  灵驾之王以下官员于
  殡宫墙外公主福晋以下豫至二门外举哀跪迎奉安
  于
  殡宫毕奠献行礼众随行礼举哀○十五日行殷奠礼
  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
  圣祖仁皇帝亲临祭酒读文行礼诸王以下官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大臣命妇以上齐集举哀是日奉
  防拟上
  大行皇后諡号遵
  防议准
  册諡典礼应照康熙十七年遣使
  册諡礼交各该衙门照例办理敬谨举行 十八日圣祖仁皇帝诣
  殡宫祭酒举哀毕卽
  驻跸朝阳门外○二十一日行初祭礼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王以下官员福晋以下命妇照常齐集
  亲祭酒读文致祭众随行礼举哀是日
  圣祖仁皇帝妃嫔除服○二十二日绎祭陈设齐集如
  仪○八月初七日
  圣祖仁皇帝亲临行大祭礼读文致祭王以下官员福晋以下命妇咸齐集陈设礼仪与初祭同祭毕
  皇太子诸皇子除服众皆除服○初八日绎祭
  圣祖仁皇帝亲临祭酒礼仪与初祭次日绎祭同○初九日行月祭礼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齐集行礼如常仪○是月初四日祭
  文庙初五日祭
  社稷坛改期于十四日十五日致祭初十日夕月二十八日飨
  帝王庙咸朝服行礼○九月十三日行月祭礼仪与
  前月祭同○二十二日
  命亲王恭赍
  册宝诣
  殡宫行礼
  諡
  大行皇后曰
  孝懿皇后仪与十七年册諡礼同○十月初一日孟冬
  朔时飨
  太庙遣官朝服行礼○初五日行月祭礼仪与前月祭
  同○初七日行百日致祭礼
  圣祖仁皇帝亲临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读文致祭如仪自百日后至期年仍每日三次奠献期年外日一次奠献三年后朔望献酒果○初九日以奉移
  梓宫往山陵行啓奠礼
  圣祖仁皇帝亲临举哀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读文致祭仪与殷奠同○是月以大葬屇期行题主礼升祔
  奉先殿仪与
  孝昭皇后题主礼同○十一日奉移
  孝懿皇后梓宫于
  陵寝仪驾全设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满汉官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夫人以下男夫人以上咸按翼齐集举哀
  圣祖仁皇帝亲临送祭酒行礼举哀毕
  灵驾发不随送王以下各官于跪送后各退随送王以下各官按旗乘马随行所过门桥遣内大臣祭酒至宿次奉安
  梓宫于芦殿陈设
  册宝于左右行夕奠礼祭酒王以下各官排班行礼举哀次早奠献毕启行沿涂五十里内文武官员照例跪迎于旗末排班行礼○十七日
  圣祖仁皇帝先诣
  暂安奉殿
  孝陵行礼祭酒举哀次至
  皇后陵寝祭酒举哀是日
  圣驾驻跸陵左○十九日行奉移礼陈羊酒馔筵楮帛
  如数遣
  皇子读文致祭是日
  圣驾驻跸行宫○二十日行大葬礼
  圣祖仁皇帝亲奠献视安葬毕
  圣驾驻跸温泉○三十日
  圣祖仁皇帝至
  暂安奉殿
  孝陵祭酒举哀仍至
  皇后陵寝祭酒举哀毕
  圣驾还京○嗣后淸明中元冬至岁暮四大祭及朔望圣节忌辰致祭行礼与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同

  孝敬宪皇后大丧仪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
  孝敬皇后崩奉
  梓宫于
  畅春园正殿设
  几筵建丹旐于
  内门外之右
  世宗宪皇帝成服缟素【十三日】
  妃嫔
  皇子福晋咸成服
  简命王公大臣办理丧仪是日和硕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县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侍郎男夫人以上
  孝敬皇后婣戚男女皆成服内府三旗佐领防军领催等妻及内管领下执事男妇咸成服革职宗室觉罗官亦令成服
  孝敬皇后之宫女内监等均令截髪辫剪发成服凡二十七日而除王以下各官不嫁娶不作乐凡二十七日民间七日凡守
  堂子官吏祭
  神殿执事官员内监
  坛
  庙
  奉先殿官员内监
  陵寝官员内监出征将军以下兵丁以上妻子汉官命妇皆停给孝服本家见有出痘及父母新丧人等暂停给孝服移文直省督抚提鎭免其制服举哀遣官进香○外藩额驸王公台吉等公主福晋郡主等有在服内来京者亦准其成服朝鲜国使臣于服内来京者照例给孝服不必齐集○每日三次奠献皆
  皇子祭酒行礼朝奠夕奠设仪驾于
  畅春园大门外公主福晋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侍郎男夫人以上于
  畅春园大门内两旁分班齐集内府官员防军领催等妻于
  几筵殿阶下两旁齐集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及内府官员防军领催等皆于
  畅春园大门外两旁齐集各于齐集处举哀祭酒时随行礼每日二次齐集凡三日止至第四日王以下各官每日早齐集一次○十月初一日孟冬时飨
  太庙遣官素服行礼乐设而不作○初六日以奉移梓宫行启奠礼是日仪驾全设王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大臣官员命妇以上咸齐集读文致祭承祭官祭酒三爵行礼举哀众随行礼举哀如仪○初七日奉移
  梓宫于田村是日仪驾全设陈
  册宝于采亭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内大臣侍衞等曁皇后婣戚内府官员咸于
  畅春园大门外按翼齐集民公侯伯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于万泉庄寛濶处齐集汉大臣官员等均豫往田村
  殡宫大门外齐集公主近支福晋等豫于
  殡殿后福晋以下及成服命妇内府佐领内管领下官员防军领催等妻于二门外分翼齐集奉移时
  皇子祭酒三爵行礼举哀众随行礼举哀
  灵驾发
  皇子于左侧徒行奏派近
  灵驾行走之王公及婣戚等皆于两旁随行内府妇女
  一百二十人乘马以次随行凡
  灵驾所经之处齐集官咸跪举哀所过门桥遣内大臣
  祭酒
  灵驾至田村奉安
  梓宫于殡殿设
  几筵
  皇子祭酒三爵众随行礼毕各退○十一日行初祭礼仪驾全设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侍郎男以上公主福晋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副都统侍郎男夫人以上咸齐集读文祭酒行礼举哀等仪与前奉移祗告礼同是日
  世宗宪皇帝除服
  妃嫔等咸除服○次日绎祭礼部工部内务府堂官及内府男妇齐集奠献内务府总管夫人祭酒众随行礼如仪○是日奉
  防公主福晋郡主及大臣命妇释服以后天气寒冷凡于祭日不必齐集○自是日始
  梓宫照例漆饰四十九次○二十三日行大祭礼陈设
  礼仪与初祭同祭毕
  皇子皇子福晋除服众皆除服○次日绎祭陈设礼仪与初祭次日绎祭同○二十七日行周月致祭礼陈设羊酒馔筵楮帛如数亲王以下侍郎男以上咸齐集祭酒行礼如仪百日内凡月祭仪同百日外月祭止内府佐领内管领下官员男妇齐集○十一月初五日行冬至致祭礼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王以下三品官以上咸齐集祭酒行礼○十二月初十日諡
  大行皇后曰
  孝敬皇后前期遣官祗告
  天
  地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届期遣正副使赍
  册宝诣田村行册諡礼仪与康熙十三年同次日颁诏天下○二十五日行百日致祭礼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亲王以下三品官以上咸齐集读文致祭
  皇子祭酒行礼如仪自百日后至期年日仍三次奠献期年外日一次奠献三年后惟朔望献酒果○二十八日行岁暮致祭礼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因直斋戒照例一半齐集读文祭酒行礼如仪○十年三月初十日行淸明致祭礼不焚楮帛进挂楮钱宝花一座陈羊酒馔筵如数王以下三品官以上齐集读文祭酒行礼仪与冬至同○七月十五日行中元致祭礼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王以下三品官以上齐集读文祭酒行礼仪与岁暮同○九月二十九日适直孟冬时飨斋戒之期于前二十五日行期年致祭礼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王以下三品官以上齐集读文祭酒行礼○十一年九月行再期致祭礼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王以下三品官以上齐集读文祭酒行礼仪与期年同三年致祭仪同三年内淸明中元冬至岁暮各祭仪均与期年内礼同三年后四时大祭朔望上香行礼皆与
  孝诚仁皇后沙河殡宫礼同惟承祭执事官改用补服
  ○十三年十一月恭上
  孝敬宪皇后尊諡○乾隆元年二月奉移
  孝敬宪皇后梓宫合葬
  泰陵一应礼仪详载
  世宗宪皇帝大丧仪

  孝贤皇后丧仪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
  孝贤皇后崩十二日
  谕皇后同朕奉
  皇太后东巡诸礼已毕忽在济南微感寒疾将息数天
  已觉渐愈诚恐久驻劳众重廑
  圣母之念劝朕囘銮朕以肤疴已痊涂次亦可将息因命车驾还京今至德州小程忽遭变故言念大行皇后乃
  皇考恩命作配朕躬二十二年以来诚敬
  皇考孝奉
  圣母事朕尽礼待下极仁此亦宫中府中所尽知者今在舟行値此事故永失内佐痛何忍言昔古帝王尚有因巡方而殂落在外者况皇后随朕事
  圣母膝下仙逝于此亦所愉快一应典礼至京举行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十六日防奉
  孝贤皇后灵驾由
  芦殿入京是日仪驾全设王以下三品官以上于芦殿门外齐集
  皇子诣前祭酒三爵众皆随行礼
  灵驾发
  皇子于左旁随行
  皇后婣戚近轝随行次稍间
  妃嫔宫人车随行又次稍间豹尾班随行所过门桥遣内大臣祭酒
  灵驾至京四品以下官豫于
  朝阳门外齐集公主近支王福晋等于
  储秀宫两旁齐集诸王福晋夫人县君乡君婣戚命妇妇女咸于
  东华门内桥西齐集大臣官员命妇及内府佐领内管领下妇女于
  东华门内齐集咸丧服跪迎
  灵驾由
  东华门入自
  宁寿宫西行入
  苍震门至
  长春宫奉安于正殿设
  几筵建丹旐于宫门外之右王以下二品官以上于内左门
  内右门外按翼齐集三品官以下于
  景运门外齐集
  皇帝亲临视安奉
  梓宫毕
  皇子祭酒三爵众随行礼毕各退是日
  命王公大臣防理丧仪○又奏准
  皇帝成服应用素防孝服
  妃嫔以下
  皇子皇子福晋咸用白布孝服
  皇子截髪辫
  皇子福晋剪髪○又奏准
  皇帝九日不办事王以下宗室以上满汉文武有顶带官员停止嫁娶作乐二十七日军民七日男摘冠缨女去耳饰王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百日致祭后剃头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鄕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侍郎男夫人以上
  皇后婣戚男妇内府三旗佐领内管领下官员防军
  领催等之妻内管领下
  几筵前执事男妇咸令成服革职宗室觉罗等亦令成服外藩额驸王公台吉公主福晋郡主等于服内来京者亦令其成服
  皇后宫中侍女内监等令其剪髪截髪辫凡守
  堂子官吏祭
  神殿执事官员男妇内监
  坛
  庙
  奉先殿官员内监
  陵寝官员内监出征将军以下兵丁以上妻子汉官命妇皆停给孝服行文军前不摘冠缨本家见有出痘及父母新丧人等暂停给孝服朝鲜国人员于服内来京者亦令成服不必齐集每日三次奠献
  皇子祭酒朝夕奠陈仪驾于
  景运门外近支福晋公主郡主婣戚内之近支妇女于
  长春宫内齐集诸王公福晋以下鄕君奉恩将军防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侍郎男夫人以上于
  长春宫西门外按次齐集内府佐领内管领下官员防军领催等妻在福晋等后齐集亲王以下二品大臣以上于
  长春宫外角门外
  中正殿二门外齐集举哀齐集之王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早晩二次进前举哀王公大臣等十三日内朝晡二次奠献齐集举哀十三日后每朝奠齐集一次二十七日后停止遇祭仍齐集公主福晋以下男夫人以上三日每日二次齐集第四日朝奠时齐集初祭后停止遇祭仍齐集内府佐领内管领下官员防军领催等之妻三日内每日朝夕奠二次齐集举哀三日后日以一旗轮流齐集○又奏准
  几筵前每日晨朝奠晡时夕奠日中午奠○自齐集日爲始王公各于该府第斋宿部院堂司官于各该部院旗下都统叅佐领及散秩官于本旗衙门斋宿凡二十七日○十九日奏准按会典内载
  孝诚仁皇后丧仪经礼部题准移文直省免其齐集举哀制服遣官进香盖缘康熙十三年时値三藩叛逆大兵致讨恐在外各衙门举哀制服有惑观听是以礼部题明免直省官民治丧原属一时权宜嗣后相沿遂未更正考之周礼爲王后服齐衰注言诸侯诸臣皆齐衰是内外臣无异也明会典载皇后丧仪十三布政使司及直隶礼部请勅差官讣告在外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制服与京师同今
  大行皇后正位中宫母仪天下忽値崩逝正四海同
  哀之日见已钦奉
  谕防布告中外应竢在京王公百官成服之日将钦
  奉
  谕旨誊黄遣官颁下直省令在外文武各官于奉到谕旨爲始摘冠缨齐集公所哭临三日持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三日后照常办事二十七日内文武各官不嫁娶不作乐军民人等摘冠缨七日七日内不嫁娶不作乐其见在出征官军悉免举哀制服督抚以下仍照旧例免其遣官进香○又奏准礼称父在杖不上于堂
  母后至贵不得不屈于所尊谨拟在京王公百官咸缟素二十七日百日剃头百日内有应行典礼及朝会坐班咸用礼服吉服入朝奏事皆素服冠缀缨纬百日外入朝奏事用常服二十七月以内遇
  几筵致祭齐集仍素服去冠缨纬
  皇子等制服遵
  旨照百日丧服二十七月内素服诣
  几筵前丧服行礼○二十二日
  谕礼部
  大行皇后諡爲
  孝贤皇后所有应行典礼照例奏闻钦此遵
  旨议准
  册諡典礼悉遵康熙十三年遣使上
  孝诚皇后尊諡礼举行○二十三日以奉移
  梓宫行启奠礼是日仪驾全设陈冠服设祭品于几筵前列馔筵于
  长春宫露台两旁陈楮帛于
  景运门外箭亭之南所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王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二品官命妇以上咸齐集行礼举哀皆如仪礼部堂官一人奉祭文二人前引由
  干淸门西门入至
  长春宫陈祭文于左檐下黄案是日
  皇帝亲临上食毕读祭文时
  皇子众皆跪哀暂止读祭文毕
  皇帝旁坐祭酒三爵每祭
  皇子众行一叩礼举哀彻祭案毕王以下各退礼部堂官引读祝官防奉祭文由
  干淸门西门出至燎所付内监退内务府总管夫人内管领妻等防奉冠服送燎所
  钦命之王福晋祭酒三爵众随行礼举哀各退○是
  日奏准防奉
  孝贤皇后冠服送燎时齐集妇女若皆随往自长春宫至
  干淸门
  宫内路径人多难行应令奏遣之福晋及内府妇女百人随冠服后行其余福晋以下咸令于
  干淸门外西旁齐集冠服至跪候过随行○二十五日奉移
  梓宫于景山观德殿是日仪驾全设陈丹旐于景运门外设
  册宝于采亭至时
  皇帝亲临祭酒三爵奉移
  梓宫由
  干淸门西门出王公及直班内大臣侍衞于干淸门前按翼列跪举哀
  梓宫至
  景运门外登大升轝
  皇子于左旁随行奏遣近
  灵驾行之王公及婣戚等各按翼行内府妇女一百
  八十人于
  东华门外乘马随行次稍间豹尾班随行次稍间王公内大臣侍衞随行所过门桥遣内大臣祭酒左翼大小官员于
  东华门外右旁齐集汉官在满官之次齐集右翼大小官员于沙滩齐集均竢
  灵驾至跪迎举哀候过随行
  灵驾将至亲王以下三品官以上于
  观德殿大门外齐集四品以下官及内府官员防军领催等于景山东门外齐集公主近支福晋等及婣戚近支妇女豫由景山后墙门入于
  殿后两旁齐集诸王福晋以下一品夫人以上豫于
  观德殿二门内齐集二品夫人以下及内府佐领官员防军领催等之妻于二门外齐集均竢
  梓宫至跪迎举哀奉安
  梓宫于
  观德殿设
  几筵陈仪驾于大门外设
  册宝于
  几筵左右
  皇子祭酒三爵齐集王以下官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官员妻以上皆随行礼举哀毕各退○是日以
  大行皇后崩逝照例将
  勅谕由礼部誊黄颁发直省遣官赍
  勅谕讣闻于朝鲜国其内扎萨克众喀尔喀作六路遣官送往哈宻靑海等处作二路遣官送往○二十九日
  皇帝亲临行初祭礼仪驾全设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亲王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二品夫人以上齐集行礼举哀如仪是日祭毕
  皇帝除服
  命妃嫔宫人于二十七日除服○次日绎祭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内务府礼工二部堂官办理丧仪大臣婣戚内府佐领内管领下男妇咸齐集致祭行礼如仪○四月初一日孟夏时飨
  太庙照雍正九年之例承祭分献执事各官均照常斋戒素服致祭齐戒日不至齐集处举哀○是日奏准
  梓宫照例于本月初七日起漆饰四十九次○初九
  日行大祭礼
  皇帝亲临祭酒陈设礼仪与初祭同是日
  妃嫔宫人皆除服众皆除服○次日绎祭陈设礼仪与初祭次日绎祭同○十一日行周月致祭礼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王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二品夫人以上咸齐集祭酒行礼举哀如前仪【凡月祭仪同】○二十七日
  常雩遣官行礼分献执事各官咸朝服○五月二十一
  日
  册諡
  大行皇后曰
  孝贤皇后前期遣官一人祗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至日
  皇帝素服御太和门遣亲王郡王爲正副使赍册宝诣
  观德殿行
  册諡礼仪与康熙十三年同礼成正副使复
  命次日
  颁诏天下○又奏准是日
  皇子丧服随班行礼○二十三日奏准帝后虽云俪体而地道臣道天泽昭然升殿视朝事关典制非燕乐可比
  孝贤皇后丧制应遵用
  国朝
  祖制百日后
  皇帝陞殿文武各官及外藩使臣行礼羣臣朝服均
  如常仪其作乐之处并照常举行
  皇帝两月除沐后卽应
  御门听政羣臣常服不挂数珠礼毕仍素服百日后
  如値
  御门之期羣臣常服挂数珠庶于礼制分义皆爲允
  协再防检
  孝诚仁皇后丧仪案卷内载百日以后期年以内王公以下各官逢初五十五二十五等日咸朝服月朔初十二十等日补服皆挂数珠马悬繁缨寻常入内奏事常服不挂数珠马不悬繁缨等语今
  孝贤皇后百日以后期年以前上朝坐班及入内奏事应悉遵此制至一切典礼应朝服采服之日仍如常仪所有原议入朝奏事用常服之处应通行改正本日奉
  谕孝贤皇后大事一切典礼朕皆斟酌古今务协其宜盖皇后坤宁正位体制原尊然以天子之礼视之则节文亦自有别纵令伉俪恩笃亦不可事事从而加厚以致失之太过卽或情谊稍有未洽亦不宜事事从而贬抑以致失之不及盖皇后自有皇后之体制不可以夫妻之私情爲之增损于其间也朕于孝贤皇后情谊隆重固天下臣民所共知而经纪丧仪从不肯以一毫私意稍紊典常考明代嘉靖七年孝洁陈皇后之丧阁臣张璁援据古礼以爲丧服自期以下诸侯絶特爲旁期言若妻丧本自三年报杀爲期年固未尝絶上宜爲后服期等语其折衷颇爲允当今据大学士等议奏礼仪内如陞殿作乐一节凡属大朝祀典自当照例朕意今年内寻常陞殿但鸣钟鼓乐悬而不作庶爲合宜至来年正月将届期年一切典礼着照康熙十四年之例如常仪余依议钦此○六月十三日
  谕山东沂州营都司姜兴汉奉天锦州府知府金文淳皆于孝贤皇后百日内剃头经巡抚及副都统叅奏已降旨交刑部问罪本朝定制遇有国恤百日以内皆不剃头倘违例私犯
  祖制立卽处斩亦如进关时令汉人薙髪彼不薙髪者无不处斩之理此百余年人所共遵不待传谕而后晓是以会典律例皆无明文盖以修会典时不过增损明季之旧章明朝原无此制也又以其事本理法所必当然不必载之简册卽如子孙孝养父母当食进食当衣加衣岂待专立科条然后尽其子职亦岂得以律令不载遂爲不孝者解免至谓汉人遂可不遵百日之制茍有此心卽与不肯薙髪者同尤不容诛也伊等身爲臣子岂有不遵国朝定制之理若谓出于不知岂不见他人尚未剃头何以不推求其故安心违犯此卽立行正法以彰宪典亦无可恕然自朕思之律例会典实无明文而部文防未传谕其所以未经声明者亦因其爲众所共知今既显明正其违犯之罪又当曲体其愚昧犯法之情且或远方僻陋拘于二十七日除服之文遂有陷于不知或见他人有剃头者卽谓事属可行冐昧触网此等情节又不得不格外矜原更恐外省见有此两案谕旨虑蹈徇隐之愆纷纷叅奏国家亦无此体制可传谕各督抚提鎭学政钦差各官等此防未到之前或见在已经察出之案自当叅处不容废法姑纵其余未发觉者槩不必再行饬叅旗人本属当知若有丧心之徒不在此寛免之例嗣后将国恤百日内不得剃头违者立卽处斩之处载入会典律例令人共知遵守朕惟率由
  祖制欲使法在必行并无从寛从严之见存乎其间钦此○二十一日行百日致祭礼陈冠服设仪驾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王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二品夫人以上咸齐集
  皇帝亲临祭酒仪与初祭同【是月十二日小暑适值禁火照常陈冠服祭酒
  毕仍彻囘留至中元焚化】○七月初十日
  谕今日见江宁协领员阙保送之佐领尚未剃头盖伊等以防到计日矣皇后大事满百日剃头皆当以事出之日爲始若以旨到日计之则极远省分益致迟久不齐从前会典未载入此条而礼部行文时并未明白指示以致外省人员非失之不及则转至矜持至于太过将此通行晓谕各省驻防处如有似此观望未剃头者皆令剃头纂修会典时详悉载入钦此○十五日行中元致祭礼设仪驾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齐集读文行礼与初祭同○二十九日奏准八月十三日此一日
  观德殿三次奠献如常内外照例停止举哀○八月初七日朝鲜国遣使进香
  几筵前遣王一人主祭行礼如仪○十月初五日以
  奉移
  梓宫行启奠礼陈设礼仪与前奉移
  观德殿启奠礼同○初七日奉移
  梓宫于
  静安庄是日仪驾全设陈
  册宝于采亭王公百官及公主福晋命妇咸分班于观德殿
  静安庄两处齐集至时奉移
  梓宫
  皇子祭酒三爵众随行礼举哀毕
  梓宫登大升轝
  皇子诣前祭酒三爵校尉舁行銮仪衞官更畨翼衞随行所过门桥遣内大臣祭酒近
  灵驾随行王公婣戚等在
  观德殿大门内跪举哀候
  梓宫过
  皇子于左旁随行次奏遣之王公随行次内务府妇女一百八十人乘马随行次稍间豹尾班侍衞随行次王公百官随行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内大臣侍衞内府官员于景山东门外按翼排跪举哀民公侯伯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及闲散宗室觉罗等于景山后西旁东向跪举哀候
  梓宫过随行
  贵妃
  妃
  嫔及宫人豫赴
  静安庄殡宫后左旁祗候公主近支王福晋等于殿内齐集诸王福晋以下二品夫人以上咸于二门内两旁序立内府官员防军领催等之妻于大臣命妇后序立均候
  灵驾至跪迎举哀王公百官等于大门外排跪举哀
  奉安
  梓宫于殡殿
  皇子祭酒三爵众随行礼毕各退○初九日行暂安致祭礼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王公官员公主福晋命妇等咸齐集读文祭酒举哀行礼仪均与月祭同○初十日
  谕旗人因孝贤皇后梓宫暂安观德殿不敢举行嫁娶亦未可定今皇后梓宫旣经安奉静安庄其有未经嫁娶者着照常举行钦此○二十五日行冬至致祭礼【十一月初二日冬至因直斋戒之朝豫于是日致祭】陈金银定五万楮钱楮帛各五万馔筵三十一席羊九酒十有五尊王公官员及公主福晋命妇皆齐集读文致祭行礼举哀仪与中元致祭礼同○十一月二十五日
  几筵前三次奠献如常内外停止举哀婣戚妇女祭酒○又奏准王公大小官员兵丁人等仍照例于十二月二十日后张挂门神对联○十二月二十一日行岁暮致祭礼【因斋戒改期】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齐集读文致祭仪与冬至同○又奏准乾隆十四年正月初一日
  几筵前照常三次奠献停止举哀○十四年正月十一日月祭因逢斋戒移于十三日致祭行礼○二月十七日行淸明致祭礼不焚楮帛进挂楮钱宝花一座陈馔筵二十五席羊九酒十有三尊齐集行礼仪与岁暮同○二十六日奏准金川告防择吉于三月初九日祭告
  几筵遣官及执事人员冠缀缨纬素服行礼○三月十一日行期年致祭礼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王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三品官命妇以上内府官员男妇咸齐集读文致祭
  皇帝亲诣祭酒众随行礼如仪○是日奉
  旨孝贤皇后丧纪已周于明日起诸皇子前往静安庄着冠缀缨纬前往齐集人员并彼处执事人员亦着冠缀缨纬○七月十五日行中元致祭礼陈金银定五万楮钱五万楮帛一万馔筵十有一席羊五酒五尊仪与十三年致祭礼同○十一月初三日行冬至致祭礼陈金银定三万楮钱楮帛各万馔筵十有一席羊三酒五尊仪与十三年冬至致祭礼同○十二月二十五日行岁暮致祭礼陈设礼仪与冬至致祭礼同○十五年三月十一日行再期致祭礼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读文致祭
  皇帝亲诣祭酒仪与期年同○六月十一日行服阕致祭礼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王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二品官命妇以上及婣戚内府官员男妇咸齐集读文致祭
  皇帝亲诣祭酒众随行礼仪与百日致祭礼同是日
  诸
  皇子皆除服○是年中元冬至岁暮致祭咸与十四年致祭礼同○十二月初二日奏准先经奏定
  孝贤皇后三周年后遵照
  孝诚仁皇后在沙河致祭之礼停止毎日奠献及满月
  致祭照
  陵寝致祭例毎月朔望献羊酒果品防香烛四时大祭陈俎豆牲帛醴齐防香烛读祝文致祭凡遇
  庆典致祭献酒桌防香烛读祝文致祭忌辰照周年礼奠羹饭肴膳馔筵焚楮定读文致祭雍正十一年奏准改用补服伏思
  陵寝致祭是于神牌前与
  几筵前致祭究属有别三年后若仍照常奠献又与
  丧仪无殊谨拟
  孝贤皇后三周年后应将满月致祭及毎日奠献皆停四时祭祀忌日致祭不陈冠服不设楮钱惟献肴膳馔筵读文行礼举哀寒食进挂楮钱宝花一座除夕陈楮钱二万金银楮定二万同宝花送燎祭酒于正中咸停齐集仍设仪驾恭遇
  庆贺祭告仍照见今
  静安庄祭告礼行毎月朔望献羊一馔筵一祭酒致祭停止举哀庶三年后之礼仪与神牌前祭奠皆有分别○又奏准
  静安庄致祭遣诸
  皇子轮流祭酒○十二日
  谕次年正月十一日孝贤皇后满月礼致祭着于初七日次年三周年亦并于初七日读文致祭至三周年仍照常致祭钦此○十七年七月十七日奏准
  地宫工程于九月内告竣谨择吉期于十月十三日
  奉移
  孝贤皇后梓宫于二十七日安葬
  地宫○九月二十日
  谕本年十月二十七日行孝贤皇后安奉地宫礼稽之国家旧典
  皇祖圣祖仁皇帝于
  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皆曾亲送自应谨遵
  祖制但奉移梓宫距安葬地宫之期计逾旬日朕于十月十三日至静安庄临送后拟于二十二日自京起銮恭谒
  祖陵礼毕届期诣孝贤皇后陵寝亲行视奠钦此○又
  奏准
  皇后恭送
  孝贤皇后梓宫应于至
  陵日先谒
  四陵毕乃谒
  孝贤皇后陵寝行礼○十月初八日行恭题
  神主礼前期工部敬制
  神主于静安庄
  几筵殿之东庑缮字扫靑如仪至日陈仪驾于殡宫大门外设黄案于
  几筵殿内正中设凤舆于阶上届期
  钦命大臣一人诣东庑
  神主前跪上香行三叩礼兴恭奉
  神主礼部堂官导至
  几筵殿奉安黄案上满汉大学士二人朝服盥手诣主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兴恭题
  神主毕复行一跪三叩礼退
  钦命大臣诣
  主案前一跪三叩恭奉
  神主安奉凤舆于舆前行一跪三叩礼校尉舁舆前
  列仪驾如仪是日升祔
  奉先殿【详升祔仪】○十一日行祖奠礼陈设礼仪与启奠同
  ○十三日奉移
  梓宫仪驾全设陈
  册宝于凤舆近
  灵驾随行之王公等婣戚人员于二门外齐集亲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及送往之大学士内大臣侍衞于大门外两旁齐集不入八分公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及闲散宗室无执事之内府官员于大门外两厢前排班齐集近支福晋公主郡主等于殿内齐集在外福晋以下二品大臣夫人以上并婣戚夫人妇女咸于大门内右旁齐集内府佐领内管领下官员防军领催等妻于大臣官员命妇后齐集各于齐集处举哀
  皇帝亲诣祭酒时
  皇子行礼众随行礼进小轝奉
  梓宫出大门外登大升轝礼部堂官祭轝三祭酒三
  叩校尉舁轝
  灵驾发
  册宝舆前行校尉执仪驾乘马按次前导诸
  皇子曁
  简命近行王公婣戚及各执事官皆徒歩举哀随行次内务府妇女六十人乘马随后行次女侍车行恭理丧仪王公大臣内务府礼工二部銮仪衞堂官于左右巡视翼衞所过门桥遣内大臣祭酒至不送往王公跪送后
  皇子众等乃止哀乘骑随行毎舁校更班时皆下马跪
  灵驾发仍乘马舁夫日分三十班以内监十人轮流
  于
  灵驾前左右歩行诸王各官皆于豹尾班后以次乘
  马随行沿涂分站豫设
  芦殿绕以黄幔城网城百歩外下马柱左右各一汉官及年老王公百官先往
  芦殿恭候随行之王公百官将至宿次相近处豫由别路先至
  芦殿后网城门外排班举哀跪迎
  灵驾至末班
  皇子众皆下马举哀随行仪驾由黄幔城外两旁行至幔城南门前陈列王公百官候
  灵驾入幔城后门乃由黄幔城绕至前门外按翼序
  立举哀奉安
  灵驾于芦殿校尉舁夫皆出乃行夕奠礼祭酒举哀
  毕执事官奉
  册宝交内监设于两旁阖门皆退恭理丧仪王公大臣戒所在官军祗严宿衞翼日昧爽陈仪驾出
  册宝启正门各执事皆办
  皇子行朝奠礼诣
  灵驾前举哀祭酒三爵众随行礼举哀执事各官率
  校尉舁夫进恭舁
  灵驾发
  皇子跪候过随行众举哀随行至首班众止哀乘马随行在涂朝夕奠举哀一如初日送往
  山陵之王公百官日于殿外黄幔城网城外按翼序立所过五十里内守土官咸素服于道右序立候
  灵驾至举哀跪迎至宿次诣网城门外行朝谒三跪九叩礼奠献时各于右翼班末随行礼举哀
  妃
  嫔等于早晨朝奠随行礼举哀瞻望
  灵驾发由别路行不与晡奠毎程仪同 是日奉移慧贤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金棺一同送往○十七日
  梓宫至
  陵守
  陵寝贝勒公大小官员皆于兴龙口之外跪迎举哀灵驾由红门西栅阑入由神路行至
  陵寝大门外降大升轝升小轝由中门入奉安飨殿设
  几筵陈
  册宝于左右
  皇子祭酒三爵众随行礼毕各退○是日遣官各一人祗告
  后土
  昌瑞山之神○十九日行暂安致祭礼仪驾全设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送往之王以下大臣官员以上及
  陵寝贝勒公大小官员执事人等咸于大门外齐集陵寝居住之贝勒公夫人官员命妇执事人等之妻咸齐集读文致祭行礼如仪○大葬前期三日遣官各一人祗告
  天
  地
  太庙
  社稷○二十五日行迁奠礼设仪驾陈羊酒馔筵楮
  帛如数王以下大小官员
  陵寝贝勒公大小官员执事人等
  陵寝居住之贝勒公夫人官员命妇执事人等之妻
  咸齐集读文致祭
  皇帝亲临祭酒
  皇子毎祭行一叩礼众随行礼举哀至时奉移
  梓宫
  皇子祭酒众皆随行礼举哀妇女等豫诣方城西旁候
  梓宫过举哀跪迎
  梓宫由方城入暂安
  梓宫于芦殿正中登龙輴北向陈
  册宝于前进馔筵
  皇子祭酒三爵众随行礼举哀毕各退○是日仪驾皆焚讫○二十七日
  皇帝亲临祭酒三爵
  皇子行礼众随行礼举哀至时
  钦命诸臣恭率校尉奉移龙輴由隧道入
  地宫奉安于宝牀设
  册宝于两旁石几
  皇帝亲视奉安毕出乃掩闭
  元宫
  皇子于祭台前祭酒三爵三叩众皆举哀随行礼毕卒哭各退○是日恭移
  慧贤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金棺同葬○是日以奉安
  地宫礼成遣官各一人祗告
  后土
  昌瑞山之神

  钦定大淸会典则例卷八十八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八十九
  礼部
  祠祭清吏司
  丧礼三
  太妃丧仪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
  皇考贞妃薨一切祭仪悉从妃礼○康熙四年十二月
  二十五日
  皇曾祖夀康太妃薨奉
  防致祭奉安事宜皆于满百日后举行自薨逝日爲始圣祖仁皇帝辍朝三日
  大内以下宗室以上三日内咸素服不祭神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都统尚书以下佐领骑都尉以上公主福晋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咸齐集初祭用引旛【以楮爲之】一金银定【以楮爲之】七万楮钱七万画段万端馔筵三十一席牛一羊十有八酒九尊读文致祭次日绎祭金银定五千楮钱五千馔筵五席羊三酒三尊大祭与初祭同奉移豫日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万馔筵十有三席羊五酒五尊至日启送
  盛京
  福陵妃园寝期年歳暮淸明之祭一应礼仪悉从
  妃例○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皇考恪妃薨
  圣祖仁皇帝辍朝三日
  大内以下宗室以上三日内咸素服不祭神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都统尚书子以下佐领骑都尉以上公主福晋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照例齐集初祭大祭绎祭及奉移豫日致祭皆与
  夀康太妃丧礼同
  皇祖康惠淑妃薨
  圣祖仁皇帝辍朝三日
  大内以下宗室以上三日内咸素服不祭神王以下各官公主福晋命妇照例齐集初祭大祭绎祭奉移豫日致祭及期年淸明歳暮之祭皆与
  夀康太妃丧礼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皇祖懿静大贵妃薨
  圣祖仁皇帝亲诣冠摘缨纬祭酒行礼辍朝三日大内以下宗室以上咸素服不祭神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满汉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公主以下镇国将军夫人以上民公侯伯夫人以下一品夫人以上咸齐集初祭大祭绎祭羊酒楮帛馔筵之数皆与
  康惠淑妃同百日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二万五千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奉移
  盛京豫日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八千五百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期年致祭与奉移礼同清明歳暮之祭皆与祭
  康惠淑妃礼同○二十八年四月初三日
  皇考恭靖妃薨
  圣祖仁皇帝辍朝三日
  大内以下宗室以上三日内素服不祭神王以下一品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一品夫人以上咸齐集初祭大祭周月百日清明中元冬至歳暮及奉移奉安致祭一应礼仪与六年
  恪妃丧礼同○三十三年六月二十一日
  皇考宁慤妃薨
  圣祖仁皇帝亲诣冠摘缨纬祭酒行礼余仪与二十八
  年
  恭靖妃丧礼同○四十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皇考端顺妃薨一应礼仪与三十三年
  宁慤妃丧礼同○五十二年十月三十日
  皇考淑惠妃薨
  圣祖仁皇帝亲诣冠摘缨纬祭酒行礼余仪与四十八
  年
  端顺妃丧礼同○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六日
  皇考荣妃薨○十年四月初七日
  皇考惠妃薨○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皇考宜妃薨○乾隆元年八月初八日
  皇祖宣妃薨一应礼仪皆与康熙五十二年
  淑惠妃丧礼同○二年正月初二日
  皇祖熙嫔薨照例辍朝三日一应礼仪悉从
  嫔例○是年四月初七日
  皇考齐妃薨
  皇帝亲诣冠摘缨纬祭酒行礼余仪与元年
  宣妃丧礼同○四年三月十六日
  皇祖谨嫔薨一应礼仪与二年
  熙嫔丧礼同○五年十月三十日
  皇祖成妃薨一应礼仪与元年
  宣妃丧礼同○八年四月初一日
  皇祖慤惠太妃皇贵妃薨由部以辍朝五日具奏奉防辍朝十日
  皇帝亲诣冠摘缨纬祭酒行礼一应礼仪与雍正三
  年
  敦肃皇贵妃丧礼同○九年四月十八日
  皇祖顺懿密太妃薨奉
  防除事出之日不计外辍朝三日
  皇帝亲诣冠摘缨纬祭酒行礼余仪与五年
  成妃丧礼同○是年六月二十三日
  皇祖通嫔薨○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皇祖襄妃薨一应礼仪与四年
  谨嫔丧礼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皇祖纯裕勤太妃薨
  皇帝亲诣冠摘缨纬祭酒行礼○二十二年四月初
  七日
  皇祖定妃薨
  皇帝亲诣冠摘缨纬祭酒行礼余仪皆与九年顺懿密太妃丧礼同

  一
  皇贵妃丧仪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敦肃皇贵妃薨
  世宗宪皇帝辍朝五日
  大内以下宗室以上十日内咸素服不祭神所生皇子摘冠缨截发辫成服二十七日除服百日剃头
  皇贵妃宫中女子内监皆剪发截发辫成服婣戚人等成服皆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
  特公大臣办理丧仪奏遣近支王公七人内务府总管一人散秩大臣三人侍衞九十人成服大祭日除服剃头尚茶尚膳人等成服皆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内府三旗佐领内管领下官员男妇以三分之一成服大祭日除服剃头执事内管领下人员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皆停止截发辫剪发○初薨日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朝夕日中三次设奠咸齐集公主福晋以下县君一品夫人以上朝夕奠齐集至奉移后惟祭日齐集百日内三次奠献百日后至未葬以前每日中一次奠献朔望仍三次皆内府官及内府佐领内管领下成服男妇齐集每奠献遣内管领妻祭酒三爵每祭一叩众随行礼毕各退○二十八日奉移金棺于阜成门外十里庄先期行奉移礼致祭金银定七千五百楮钱七千五百馔筵七席羊二酒五尊设仪仗读文致祭齐集行礼奉移日礼部堂官祭轝金棺启行王以下各官咸随行所过门桥礼部堂官祭酒公主福晋命妇等皆先往
  殡宫祗候奉安祭酒行礼毕各退○越日行初祭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九万画段千端楮帛九千馔筵三十五席羊二十一酒二十一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与奉移致祭同次日绎祭金银定楮钱各七千五百馔筵七席羊三酒三尊礼部工部内务府光禄寺堂官及内务府成服之官员执事人等男妇齐集行礼大祭礼与初祭同次日绎祭如前绎祭仪○又奏准
  贵妃晋封
  皇贵妃于未受
  册封之前薨金
  册寳停其铸造照例制绢
  册寳备书諡号择日遣正副使二人读文致祭先期
  一日遣官祗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告祭事宜由各该衙门办理绢
  册寳由工部制造
  册文祭文由翰林院撰拟
  册諡吉期由钦天监选择
  皇贵妃先封
  贵妃之金
  册寳交内务府收贮至日行
  册諡礼王以下四品官以上公主福晋命妇等咸齐
  集銮仪衞豫设采亭于
  午门外正副使二人诣内阁于
  册寳案前一跪三叩恭奉
  册寳由
  午门中门出安采亭内一跪三叩兴校尉舁亭
  册前
  寳后黄盖御仗前导执事官员随行至
  殡宫大门外亭止正副使于亭前一跪三叩恭奉
  册寳由
  殡宫中门入陈于案
  册左
  寳右正使诣香案前三上香毕宣读官以次宣读
  册文
  寳文毕复于案退读文祭酒致祭行礼如仪○初周月致祭用金银定一万楮钱一万一千馔筵十有一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二三周月致祭同】○百日内遇清明致祭不焚楮钱用挂楮钱寳花【即佛朶】一座中元冬至歳暮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五千皆馔筵十有五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齐集行礼百日后清明用挂楮钱寳花一座中元冬至歳暮金银定一万楮钱一万一千皆馔筵九席羊三酒三尊○四年三月行百日致祭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二万五千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仪与大祭同○是年十一月期年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八千五百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仪与百日致祭同○五年再期致祭用金银定二万楮钱一万馔筵九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仪与期年同○六年奏准
  皇贵妃在殡已逾三年所有朔望三时奠献毎日中奠馔筵应行停止每月朔望奠馔筵一席羊一四时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馔筵十有一席羊五酒五尊清明用挂楮钱寳花一座忌日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八千五百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不设仪仗内管领下官员执事人等齐集每致祭时办理丧仪公大臣及礼部工部内务府光禄寺堂官各一人前往监视致祭令内管领妻祭酒朔望祭祀令宫殿监领侍祭酒掌仪司官一人监视奠献○乾隆二年奉移
  金棺随
  孝敬宪皇后送往
  泰陵先期行奉移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八千五百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设仪仗齐集行礼沿涂驻宿奉安于芦殿左闲奠馔筵一席至日奉安于
  隆恩殿西芦殿次日行奉安礼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五千馔筵十有三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办理丧仪王大臣暨送往之公大臣官员在
  陵之贝勒大臣官员暨贝勒夫人大臣官员妻等咸齐集礼毕各退至葬日先期行奉移礼致祭与前奉安致祭仪同届期恭移金棺升太平车从葬
  泰陵○十年正月二十六日
  慧贤皇贵妃薨是日
  谕皇贵妃髙氏着晋封慧贤皇贵妃钦此遵
  防敬稽典礼请照
  册諡敦肃皇贵妃之例制造绢
  册寳书奉
  防加封字样遣正副使二人行
  册諡礼前期遣官各一人祗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届期陈设仪仗读文致祭王公各官齐集行礼
  仪与雍正三年同○又奏准
  慧贤皇贵妃薨
  皇上辍朝五日王以下四品官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一品夫人以上咸照例齐集发引日先期行奉移礼百日内三设奠初祭大祭次日绎祭周月百日致祭安葬以前清明及中元冬至歳暮致祭期年再期并三年后致祭一应礼仪皆与雍正三年
  敦肃皇贵妃丧礼同○是年正月二十五日
  谕皇长子生母哲妃富察氏着追封皇贵妃所有应行典礼该部察例具奏钦此二十六日
  谕皇贵妃富察氏着追封哲悯皇贵妃钦此遵防议准请将追封字样书于绢
  册寳前期遣官祗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届期遣正副使读文致祭行
  册諡礼与
  册諡
  慧贤皇贵妃仪同○十六年奉移
  慧贤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金棺随
  孝贤皇后梓宫送往
  陵寝前期行奉移礼沿涂奠馔筵至
  陵寝之次日安葬前一日行奉安奉移礼致祭一应
  礼仪皆与乾隆二年
  敦肃皇贵妃安葬礼同○二十年十一月十六日嘉贵妃薨追諡
  淑嘉皇贵妃一应礼仪与
  慧贤皇贵妃丧礼同
  一
  贵妃丧仪康熙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日
  温僖贵妃薨是日奏
  贵妃薨应辍朝三日
  大内以下宗室以上三日内咸素服不祭神奉
  防着辍朝五日
  贵妃所生
  皇子截发辫摘冠缨成服至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
  贵妃宫内女子及内监咸剪发截发辫成服至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婣戚人等成服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
  命皇子三人成服余皆摘冠缨内务府总管一人及茶膳人员成服至大祭日除服剃头所属二内府佐领二内管领下官员人等及伊等之妻成服至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初薨日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一品官以上朝夕日中设奠三次咸齐集公主福晋以下县君一品夫人以上朝夕奠齐集至奉移后惟祭日齐集三月内日上食三次百日内上食二次皆内务府官及管领下成服之男妇齐集未葬期年内每朔望上食一次○又定
  贵妃金棺奉移至朝阳门外
  殡宫行初祭礼用金银定七万楮钱七万画段千端楮帛九千馔筵三十一席羊十有九酒十有九尊设仪仗齐集行礼次日绎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五千馔筵五席羊三酒三尊不设仪仗惟内务府官员男妇齐集大祭与初祭同次日绎祭与前绎祭同初周月用金银定楮钱各万馔筵十有一席羊五酒五尊二三周月同百日致祭与周月同未葬期年致祭与百日同咸设仪仗众齐集清明不焚楮帛用挂楮钱寳花一座中元及冬至歳暮用金银定二千楮钱一千皆馔筵五席羊一酒一尊○又定
  贵妃金棺奉移
  妃园寝先期行奉移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五千馔筵十有三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众齐集沿涂宿次奠馔筵一至
  陵寝日不直班之大臣官员咸于兴龙口之外跪迎举
  哀候过随行奉安
  园寝芦殿次日行奉安礼羊酒祭物咸与奉移同皇子及送往之大臣官员在
  陵寝之大臣官员及其妻咸齐集将入
  园寝先期行奉安礼致祭礼仪与前奉安同○又奏准期年致祭焚楮钱陈馔筵嗣后忌日照
  妃园寝祭祀之例于
  飨殿内供果实十二盘酒三爵上香行礼
  一
  妃丧仪崇德六年九月十七日
  关睢宫宸妃薨王以下佐领品级以上固伦公主亲王福晋以下副都统夫人以上咸齐集陈设采仗○奉移时
  太宗文皇帝亲临送齐集王以下佐领以上公主福晋
  以下副都统夫人以上送至
  园寝奉安毕
  太宗文皇帝祭酒三爵王以下皆跪每祭行一叩礼候圣驾还宫众皆退○初祭礼王以下佐领品级以上公
  主福晋以下副都统夫人以上齐集
  太宗文皇帝亲临祭酒三爵子以上各祭酒一次读祭
  文时王以下各官皆跪读毕兴
  圣驾还宫众皆退○周月致祭礼
  太宗文皇帝亲临王以下大臣等齐集祭酒行礼如仪
  ○大祭礼
  太宗文皇帝亲临王以下佐领品级以上公主福晋以下副都统夫人以上齐集陈设祭品毕王贝勒以下各官序立宣读追諡
  册文王以下众官皆跪宣读毕
  太宗文皇帝祭酒王以下众官行三叩礼内大臣以上外藩王贝勒以下暨朝鲜国世子各祭酒一次
  圣驾还宫众皆退○朝鲜国王遣使行祭礼是日守陵官于
  殿内设香烛案礼部官于仪仗末东西设案陈礼物两黄旗大臣在阶下两翼排班来使亦在阶下东西序立内院大臣奉祭文进
  殿女官焚香来使赴甬道前跪众官在东西两旁跪读满祭文毕女官祭酒一爵众一叩次读汉祭文毕女官祭酒一爵众一叩次读防古祭文毕女官祭酒一爵众一叩众官皆立举哀来使行三跪九叩礼毕众止哀各退○二周月致祭礼
  太宗文皇帝亲临两黄旗大臣齐集祭酒行礼与初周
  月同○又行大祭礼
  太宗文皇帝暨
  孝端文皇后亲临贝勒以下佐领以上副都统夫人以
  上齐集
  太宗文皇帝祭酒众皆跪行六叩礼外藩王朝鲜国世
  子两黄旗大臣各祭酒一次
  圣驾还宫众皆退○顺治初年定
  妃嫔之丧皆内务府掌行临时请
  防○十五年三月十五日
  悼妃觉追諡曰悼一切礼仪悉从妃例○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
  慧妃薨
  圣祖仁皇帝辍朝三日
  大内以下宗室以上三日内咸素服不祭神妃宫中女子内监剪发截发辫咸成服二十七日除服百日剃头婣戚人等成服二十七日而除百日剃头茶膳房人员男妇成服皆于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又定
  妃初觉日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一品官子以上公主福晋以下县君奉恩将军一品夫人以上咸齐集奉移日祭日同二周月内日上食三次百日内日上食二次均内府官及执事内管领下官员男妇齐集○又定
  妃金棺奉移
  殡宫行初祭礼用金银定七万楮钱七万画段千端楮帛九千馔筵三十一席羊十有九酒十有九尊设采仗众齐集行礼次日绎祭金银定楮钱各五千馔筵五席羊三酒三尊不设采仗执事内管领下官员男妇齐集大祭与初祭同次日绎祭与前绎祭同周月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馔筵十有一席羊五酒五尊二周月三周月百日致祭及未葬期年致祭羊酒楮帛之数皆与初周月同清明设挂楮钱寳花一座中元及冬至歳暮用金银定二千楮钱一千皆馔筵五席羊一酒一尊执事内管领下官员男妇齐集○二十年
  妃金棺由殡处奉移
  妃园寝豫期行奉移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五千馔筵十有三席羊五酒五尊设采仗众齐集沿涂驻宿奠馔筵一
  陵日不直班之大小官员咸于十里外跪迎举哀候过
  随行奉安
  园寝芦殿次日行奉安礼陈设祭物与奉移同送往大臣官员暨在
  陵之大小官员等及其妻咸齐集将入
  园寝先一日行奉移礼与前奉安礼同至吉期安葬○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
  平妃薨一应礼仪与康熙九年
  慧妃丧礼同○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
  敏妃薨一应礼仪与三十五年
  平妃丧礼同【雍正元年】追封爲
  敬敏皇贵妃○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
  良妃薨一应礼仪与三十五年
  平妃丧礼同○雍正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宁妃薨一应礼仪与康熙五十年
  良妃丧礼同
  一
  嫔丧仪康熙年间定
  嫔薨逝
  皇帝辍朝二日
  大内以下宗室以上二日内咸素服不祭神嫔所生暨抚养
  皇子皇子福晋截发辫剪发摘冠缨去首饰成服二十七日除服百日剃头
  嫔宫中女子内监剪发截发辫成服二十七日除服百日剃头婣戚人等成服二十七日而除百日剃头奏派内务府总管一人成服【无所出者不奏】至大祭日除服剃头执事内管领一人及执事内管领下男妇之半成服皆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又定
  嫔初薨日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一品官子以上公主福晋以下县君奉恩将军一品夫人以上齐集奉移日祭日同一月内三设奠百日内朝夕奠内府成服官员防军领催男妇于奉移前分班齐集至百日后男妇各十人齐集○又定初祭用金银定五万楮钱五万画段七百楮帛五千馔筵二十一席羊十有一酒七尊设采仗众齐集行礼次日绎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三千馔筵三席羊三酒三尊内府官员及执事内管领下成服之男妇齐集大祭与初祭同次日绎祭与前绎祭同周月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七千馔筵七席羊三酒三尊二周月三周月及百日致祭羊酒祭筵之数同清明不焚楮帛设挂楮钱寳花一座中元及冬至歳暮用金银定二千楮钱一千皆馔筵二席羊一酒一尊内府官员及内管领下成服之男妇齐集○又定
  嫔金棺移送
  妃园寝豫期行奉移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馔筵九席羊三酒三尊沿涂宿次奠馔筵一至
  陵日不直班之大小官员等咸于十里外立迎举哀候
  过随行至
  园寝芦殿次日行奉安礼陈设与奉移同送往大臣及在
  陵之大小官员皆齐集将入
  园寝先一日行奉安礼与前奉安礼同至吉期安葬
  一
  贵人丧仪康熙年间定
  贵人薨逝所生
  皇子皇子福晋截髪辫剪发摘冠缨去首饰成服二十七日除服百日剃头
  贵人宫内女子内监剪髪截发辫成服执事内管领一人及执事内管领下男妇之半成服皆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又定
  贵人初薨日贝勒以下一品官以上贝勒夫人以下一品夫人以上咸齐集奉移日祭日同大祭以前朝夕二设奠百日内日一奠内府成服官员防军领催男妇奉移前分班齐集至百日后男妇各十人齐集○又定初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三万画段五百楮帛三千馔筵十有五席羊九酒七尊次日绎祭金银定楮钱各二千五百馔筵三席羊三酒三尊大祭与初祭同次日绎祭与前绎祭同初周月致祭金银定楮钱各七千馔筵七席羊三酒三尊二三周月百日致祭同清明不焚楮帛设挂楮钱寳花一座中元及冬至歳暮金银定二千楮钱一千皆馔筵二席羊一酒一尊○又定
  贵人金棺奉移
  妃园寝豫期行奉移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七千馔筵七席羊三酒三尊奉安
  园寝次日行奉安礼送往大臣官员及在
  陵大小官员并其妻咸齐集先一日行奉安礼与前奉
  安礼同至吉期安葬
  一常在答应等丧仪顺治十八年定凡未有封号宫人丧礼隆替不等皆由礼部行文各该衙门备办

  钦定大清防典则例卷八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防典则例卷九十
  礼部
  祠祭清吏司
  丧礼四
  一
  皇太子丧礼乾隆三年十月十二日
  端慧皇太子薨是日
  谕皇次子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适子爲人聪明贵重气宇不凡当日蒙
  皇考命名永琏隐然示以承宗器之意朕御极以后不即显行册立皇太子之礼者盖恐幼年志气未定恃贵骄矜或左右谄媚逢迎至于失德甚且有窥伺动摇之者是以于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遵照
  皇考成式亲书密防召诸王大臣靣谕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是永琏虽未行册立之礼朕已命爲皇太子矣今于本月十二日偶患寒疾遂致不起朕心深爲悲悼朕爲天下主岂肯因幼殇而伤怀抱但永琏系朕适子已定建储之计与众子不同一切典礼着照皇太子仪注行元年密藏匾内之谕防着取出将此晓谕天下臣民知之钦此遵
  防议准谨按会典内并未开载
  皇太子丧礼我
  朝典礼凡冲龄薨逝皆不成服今
  皇太子丧礼谨公同酌议除奉
  防办理丧仪之王大臣暨由宗人府奏请奉
  防成服之王公及
  皇太子侍从执事人员咸应成服外其内府佐领内管领下官员防军骁骑人等应以六百人成服王公官员齐集丧次咸素服摘冠缨
  紫禁城行走
  午门前朝会各衙门办事公所仍缀缨纬
  皇帝素服七日若诣
  皇太子金棺处请摘缨纬亲王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咸摘冠缨素服七日成服王公官员兵丁人等于初祭日除服直省官员于奉文之日咸摘冠缨素服三日在京四十日直省二十日停止嫁娶音乐再幼殇例无引旛今请照雍正年间怀亲王丧仪仍用引旛其制造
  册寳赠諡号一应典礼交与各该衙门办理奉防在京官员军民人等初祭以内着停止嫁娶作乐直省于文到日爲始三日内停止嫁娶作乐○又奏准应制服人员奏除上三旗侍衞九十人内大臣散秩大臣应成服者由领侍衞内大臣具奏请
  防外藩额驸王公台吉公主福晋郡主等于服内来京者摘冠缨去耳环朝鲜使臣在京令其素服七日○又奏准本月十二日
  皇太子薨照例辍朝七日和硕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觉罗民公侯伯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镇国将军一品夫人以上咸齐集奉
  防公主福晋等着于十三日齐集见今天气寒冷嗣后每逢祭日齐集余日不必齐集○又奏准皇太子薨逝行文各省摘冠缨三日军营非各省可比应令军营官弁兵丁素服三日停摘冠缨又奏准上书房侍
  皇太子读书大臣官员六人咸令成服○又议准十三日辰时
  皇太子入金棺吉十六日卯时奉移吉金棺照例用枏木内衬采段素段七层发引日束以红织金段三道幨帷咸用秋香色龙段设
  几筵陈银五供百日内朝夕奠献羮饭肴馔日中奠馔筵朝晡奠献时仪驾全设奉移以前王以下各官咸齐集十六日奉移
  金棺于田村豫日行启奠礼设仪仗陈冠服几筵前设祭品列馔筵于露台两旁设祭文案于殿东檐下用金银定【以纸爲之后仿此】一万楮钱一万五色楮帛一万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九尊王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乡君大臣命妇以上咸齐集礼部堂官奉祭文入设檐下西案上是日
  皇帝亲临祭酒竢上食毕读祝官奉祭文于阈外正中北向跪众皆跪哀暂止读祭文毕举哀祭酒三爵每祭遣官一叩众随行礼举哀毕各退读祭文官奉祭文内监奉冠服送至燎所燎毕各退奉移之日王公等于
  东华门外闲散宗室觉罗于景山后左翼各官于骑河楼西口右翼各官于景山东栅防汉官于
  地安门外齐集
  皇帝亲临视送届时办理丧仪王公大臣内务府銮
  仪衞工部堂官率校尉等奉移
  皇太子金棺祭酒三爵每祭一叩
  金棺由
  东华门中门出登大轝礼部堂官祭轝祭酒三爵众随行礼
  灵驾发前列仪驾鞍马二十七匹散马二十三匹驼十有八执事王大臣官员左右翼衞成服之王公随行侍衞班领率
  皇太子豹尾班枪六仪刀四后随所过门桥遣散秩大臣一人祭酒
  灵驾所至王以下各官各于齐集处举哀跪迎候过步送年老有疾王大臣及汉官豫往田村
  殡宫大门外齐集公主福晋以下大臣命妇以上豫于大门内齐集成服妇女于命妇后齐集
  灵驾至各举哀跪迎王公大小官员咸于
  殡宫大门外分翼序立执事王大臣奉安
  金棺设几筵祭酒三爵众随行礼毕各退百日内奠献不齐集成服之王公内有执事人员除服后分爲三班于奠献时入内举哀内府官员防军骁骑人内以五十人爲一班更番入内举哀祭文由翰林院撰拟馔筵尊酒由光禄寺羊只由庆丰司近前馔筵由内管领楮钱次幕等物由工部豫备○又奏准二十三日行初祭礼用金银定楮钱各十有一万画段一万楮帛五千馔筵六十三席羊二十一酒二十五尊
  皇太子仪驾全设○是日
  皇帝亲诣致奠亲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大学士内大臣于二门外齐集民公侯伯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于大门外齐集近支王等福晋等于
  殡殿内齐集和硕福晋以下大臣命妇以上于二门内西旁齐集
  皇帝乗舆由中门入至月台上降舆入殡殿于东旁坐读祝官奉祭文至阈外正中跪读哀暂止众皆跪读毕竢进馔毕进奠几大臣进爵
  皇帝于坐次祭酒三爵每祭众皆行一叩礼乃彻馔皇帝囘銮读祝官奉祭文送燎所遣官祭酒三爵众随举哀行礼毕各退【大祭及百日致祭皆遣亲王行礼】○是日成服人皆除服剃头
  皇太子近前侍卫执事人内监等至百日后剃头次日绎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七千五百馔筵九席羊三酒三尊办理丧仪大臣暨礼工二部内务府光禄寺堂官及内府成服官员男妇齐集二十七日大祭礼与初祭同次日绎祭与前次绎祭同十一月行初周月礼适逢斋戒改期初七日用金银定楮钱各二万五千馔筵十有七席羊七酒七尊设仪驾齐集行礼二三周月皆用金银定一万楮钱一万一千馔筵十有一席羊五酒五尊百日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三万楮帛一万馔筵十有九席羊七酒七尊设仪驾照例齐集百日后每日三次奠献周月致祭皆停止冬至歳暮清明中元皆设馔筵十有五席羊五酒五尊清明不焚楮帛进挂楮钱寳花一座中元冬至歳暮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五千皆不齐集期年致祭礼仪与百日同再
  皇太子金棺漆饰三十五次照钦天监择吉于本年漆饰二三次竢明春再行漆饰○又奏准十一月初六日行
  册諡礼
  命亲王郡王爲正副使于前期一日遣官各一人祗
  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至日銮仪衞陈
  皇太子仪驾于田村
  殡宫大门外内府官设
  册寳案各一于
  几筵前左右设祀案于左鸿胪寺官设
  册寳案于
  太和门阶上正中设采亭于阶下正副使及执事各官咸素服于阶下东旁序立内阁学士奉绢
  册寳大学士随行升中阶设各案上行一跪三叩礼退立阶下之东礼部堂官引正副使由东阶升诣
  册寳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兴正使奉
  册副使奉
  寳由中道降阶设采亭内一跪三叩兴校尉舁亭前列黄盖御仗由中道出正副使后随内大臣侍衞于
  午门内金水桥跪送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于午门外常朝处跪送侯过随行采亭由
  长安右门出阜成门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豫往田村
  殡宫大门外分翼齐集竢采亭至跪迎亭入中门至二门止正副使诣亭前一跪三叩兴奉绢
  册寳进
  殿陈设于案诣香案前上香宣
  册寳官各宣
  册寳如仪毕正副使行一跪三叩礼由
  殿西门出次鸿胪寺官引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于二门外引民公以下四品官以上于大门外按翼序立太常官引承祭官就拜位上香读祝奠帛三献爵行礼如仪礼成奉祝文绢
  册寳送燎所焚讫承祭官及众官皆退正副使复命奏
  册諡礼成次日以
  册諡
  端慧皇太子礼成由部颁行各直省并行知朝鲜国王令该国王官员等于文到日素服三日军民人等三日内不嫁娶不作乐其进香之处照例停止○又奏准
  端慧皇太子百日后应照明悼恭太子止用素羞之礼每月朔望献酒三爵供果实十有二盘防香烛行礼未葬之前每遇四时及周年礼仍照原议办理其朔望致祭请
  防豫命内大臣散秩大臣数人轮流行礼四时及周年致祭由部奏遣王贝勒承祭○十一月行周月致祭礼
  皇帝亲临祭酒仪与初祭同陈羊酒馔筵照原议行二三月奠皆承祭官将事○四年期年小祥照百日礼陈设羊酒馔筵楮帛如数陈仪驾众齐集
  皇帝亲临祭酒仪与初月祭同○五年再期大祥设仪驾陈羊酒馔筵楮帛如数众照例齐集
  皇帝亲临祭酒咸与期年仪同○六年
  端慧皇太子忌辰一应祭仪与再期同○七年忌辰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及内府官员咸齐集民公侯伯以下三品官以上一半齐集公主福晋命妇停止齐集余仪与六年同○是年奏准
  端慧皇太子
  园寝卜吉于朱华山动土兴工遣工部堂官一人祗告
  后土
  司工之神○八年奏准
  端慧皇太子金棺移送朱华山
  园寝明年山向不宜安奉请于今年卜吉安葬见在
  飨殿工程未竣请暂葢
  芦殿致祭○是年十月忌辰祭仪与七年同○十一月初六日奉移
  端慧皇太子金棺恭送朱华山安葬先期一日行祖奠礼设仪驾众齐集陈羊酒馔筵楮帛皆如启奠
  皇帝亲临祭酒仪与期年同至日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于大门外齐集公主福晋以下尚书子一品夫人以上于栅阑内齐集竢
  皇太子金棺过跪举哀金棺升大轝陈仪驾鞍马八匹于前礼部堂官祭轝祭酒三爵乃启行办理丧仪王公大臣礼工二部堂官内务府总管及奏遣往送之王公内大臣侍衞皆随行所过门桥皆礼部官祭酒沿途分爲四程每程豫盖
  芦殿安奉金棺毕奠馔筵一祭酒三爵送往之王公大臣官员皆随行礼至
  园寝日在
  陵寝贝勒公及不直班之大小官员咸于朱华山附近
  处道右跪迎举哀侯过随行
  皇太子金棺入暂安
  芦殿行遣奠礼奠馔筵一祭酒三爵送徃之王公大臣官员及齐集之贝勒公大小官员咸随行礼十一日质明陈太平车于隧道于金棺前行迁奠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楮帛一万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九尊设仪驾齐集行礼如仪届时祭酒三爵奉移金棺升太平车祭酒三爵移太平车由隧道入地劵奉安石床掩闭劵门祭酒三爵众举哀随行礼毕卒哭各退○九年
  飨殿告竣制造
  神主遣礼部工部堂官各一人朝服上香行礼由部行文内阁兼书清汉
  端慧皇太子神位字样刻字塡青均内阁礼部大臣上香行礼塡青毕奉安
  神主于椟内供于
  飨殿东庑择吉行题主礼至日豫设
  神座于
  飨殿正中设奠案五供香几于座前设
  主案于香案之东届期礼部堂官启椟恭奉神主于案大学士诣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兴西向题毕礼部堂官恭奉
  神主跪安
  神座行一跪三叩礼退题主毕陈牛一羊二帛一爵三承祭亲王上香奠帛读祝三献行礼如仪礼成内府执事官恭奉
  皇太子神主安奉寝室四时行大飨礼
  一
  皇子丧礼顺治年间定
  皇子荣亲王薨逝追封荣亲王治丧视亲王加厚卜葬于黄花山园寝歳时祭飨○康熙年间定凡
  皇子初殇皆备小式朱棺袝葬于荣亲王园寝惟开墓穴平葬不封不树○雍正六年
  皇八子怀亲王薨是日奏准
  皇八子薨逝金棺照例用枏木内衬五层漆饰十五次
  皇帝辍朝三日
  大内咸素服三日不祭神是日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骑都尉品级官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二品夫人以上咸齐集奉移前每日二次供献陈设亲王仪衞至暂安处于祭日陈设仪衞奉移大轝用舁夫八十人由五城选用金棺前陈列仪驾鞍马散马各十有五驼八后随豹尾枪四大刀四每过门桥皆祭酒金棺至东直门外外殡所奉安毕陈设五供祭酒三爵百日内日朝奠肴馔日晡奠馔筵各一初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七万馔筵三十有一席羊十有九酒十有九尊设仪衞遣官读文致祭祭文由翰林院撰拟次日绎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二千馔筵五席羊五酒五尊大祭如初祭次日绎祭如前绎祭周月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馔筵十有五席羊九酒七尊百日致祭与月祭同未葬期年及中元冬至歳暮清明皆与月祭礼同惟清明不焚楮帛设挂楮钱寳花一座百日后停止月祭○十三年十一月
  谕朕兄皇长子乃
  皇妣孝敬皇后所生朕弟皇八子素爲
  皇考所钟爱当日曾以亲王礼殡葬今朕眷念手足之谊均着追封亲王一切应行典礼着宗人府防同礼部察例具奏钦此遵
  防议准追封亲王諡号由内阁拟字进呈恭候钦定应用纸册由工部制备册文由内阁翰林院撰书封諡日期由钦天监选择届期由部奏遣大臣各一人前往殡处读文致祭祭日设金银定楮钱各一万馔筵十有五席羊九酒七尊宣读
  册文祭毕同祭文送燎祭文由翰林院撰拟祭品由各该衙门备办见今修造园寝竢安葬后照封諡字样制造神牌遣大臣往祭安设飨堂每年清明中元歳暮皆照例祭祀○乾隆三年黄花山端亲王金棺皇三子金棺于十月二十二日移送东直门外怀亲王金棺于二十六日移送陈设仪衞随行沿涂各盖芦棚咸于十一月初五日安葬○又议准端亲王怀亲王皇三子既葬后每年中元歳暮致祭各用金银定二千楮钱一千清明用挂楮钱寳花皆肴馔一馔筵一羊一酒一尊○十三年正月初一日
  悼敏皇七子薨逝是日
  谕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宫性成夙慧甫及两周岐嶷表异
  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适聪頴殊常钟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今不意以出痘薨逝深爲轸悼建储之意虽朕衷黙定而未似端慧皇太子之书防封贮又尚在襁褓非其兄可比且中宫所出于古亦无遭殇追赠槩称储贰之理但念皇后名门淑质在
  皇考时虽未久承孝养而十余年来侍奉
  皇太后承欢致孝备极恭顺作配朕躬恭俭寛仁可称贤后乃诞毓佳儿再遭夭折殊难爲怀皇七子丧仪应视皇子从优着该衙门遵防办理送入朱华山园寝钦此○又议准
  皇七子薨逝择吉于初二日奉入金棺照怀亲王之例金棺用枏木执事官员内监等摘冠缨不成服除斋戒王公不齐集外其余王大臣公主福晋照例齐集初四日奉移曹八里屯暂安设亲王仪衞鞍马散马各十有五匹驼八百日内遣散秩大臣一人侍衞三十人在丧次大祭后执事人员皆缀冠缨百日后剃头初祭大祭皆读文致奠百日内日奠肴馔馔筵皆照怀亲王例办理再
  皇七子系出痘薨逝所有应焚楮帛暂存贮统于百日致祭时送燎○初六日由内阁钞出追赠
  皇七子諡曰
  悼敏皇子○十一日行初祭礼用金银定一万楮钱一万馔筵三十一席羊十有九酒九尊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大臣命妇以上咸齐集读文祭酒行礼如仪次日绎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二千馔筵五席羊五酒五尊内务府官员齐集行礼○二十三日行大祭礼
  皇帝亲诣祭酒三爵余与初祭同次日绎祭与前绎祭同○二十七日行周月奠献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馔筵十有五席羊九酒七尊众齐集行礼与初祭同【二三周月致祭仪同】○四月初七日行百日致祭礼陈金银定楮钱各一万馔筵十有五席羊九酒七尊齐集行礼与周月同○又奏准本月十七日奉移
  悼敏皇子金棺于朱华山
  园寝二门外暂安版房内先期于十五日行礼奠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馔筵十有五席羊九酒五尊陈仪衞众齐集至日亲王以下四品官以上咸于大门外齐集公主福晋命妇于二门内齐集内管领祭酒三爵奉金棺升大轝众咸于齐集处候过立举哀内务府堂官祭轝祭酒三爵金棺启行前列校尉于马上陈仪衞鞍马八匹金棺后内监等随行次内府防军叅领防军校领执豹尾枪佩仪刀防军随行过门桥礼部官祭酒礼工二部堂官各一人及在丧次行走之散秩大臣侍衞等咸送往八旗官各一人兵八十名左右翼副都统二人随往防衞沿涂分爲四站豫盖芦棚毎站分爲三十班每班夫八十名各备夫四名及夫头等咸服绿段绣狮花衣各城御史司坊等官照例前往约束各部院郎中以下主事小京官以上各旗叅领以下散秩官员以上每班各四人銮仪衞官四人更番指引进退金棺至芦棚奠馔筵一内管领祭酒三爵众随行礼每日驻宿处皆如初将至
  园寝在
  陵贝勒公大臣及不直班之官员咸于朱华山附近处候迎金棺于道右立举哀候过随行至朱华山园寝安奉版房奠馔筵内管领祭酒三爵送往之王大臣官员并在
  陵齐集之贝勒公大臣官员咸随行礼二十三日行暂安礼致祭陈设礼仪与前奉移礼同礼毕众各退入劵以前四时致祭照怀亲王例期年内歳暮清明及中元冬至皆照周月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馔筵十有五席羊九酒七尊清明设挂楮钱寳花一座期年适逢歳暮改期于二十七日照百日礼致祭见在劵工未竣毎祭应用馔筵羊只楮帛等物交
  陵寝礼部工部内务府总管办理祭日以
  陵寝官祭酒○九月二十五日奉
  悼敏皇子金棺安葬先期行奉安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馔筵十有五席羊九酒五尊在
  陵之贝勒公大臣官员咸齐集祭毕祭酒三爵移金棺近隧道届时祭酒三爵移金棺入地劵安奉石牀掩闭墓门毕祭酒三爵众随行礼各退是日仪衞皆焚讫○又奏准
  悼敏皇子金棺安葬后制造
  神主于
  端慧皇太子龛内东旁安设四时之祭增爵三帛一不请
  神主出龛祝文内增书
  悼敏皇子諡号于
  端慧皇太子之次○又奏准
  悼敏皇子神主工竣于十一月初二日刻字初三日填青初五日题主奉
  防命内阁学士一人礼部侍郎一人题主○十五年
  三月十五日
  皇长子定安亲王薨是日
  谕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且年逾弱冠诞育皇孙今遘疾薨逝朕心深爲悲悼宜备成人之礼着追封亲王一切丧仪该部详察典礼具奏至弥留之际迁移外所以便殡敛虽属内廷向例但当沉绵疾亟令其远迁朕心实有所不忍况园亭不同大内着即于皇长子所居别室治丧其亲王爵即令皇长孙绵德承袭朕近年屡遭哀悼之事于至情实不能已侍奉
  慈闱自当以礼节情且皇长子幼而质弱朕加恩顾复念其未能承受厚福原非端慧皇太子悼敏皇子望其可属承祧者比虽父子至情实不能忍而轻重所系朕岂不知明谕至此诸王大臣可不必爲朕过虑矣钦此○是日奏准
  皇长子薨逝金棺照例用杉木漆饰十五次内衬锦绮五层
  皇帝辍朝三日众素服三日和硕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骑都尉品级官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二品官命妇以上咸齐集男摘冠缨女去首饰
  皇长子福晋侧福晋及所生皇孙皇孙女咸成服剪髪摘耳环至百日除服剃头二十七月内素服所属妇女内监近侍皆成服剪髪摘耳环百日除服剃头奏遣近支王公成服于大祭日除服剃头散秩大臣三人侍衞六十人及内管领二人内务府委出佐领下男妇成服于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每日奠献二次设仪衞至十七日奉移以后停止奉移之日众齐集金棺前列仪衞鞍马散马后以内府防军叅领率内府防军执豹尾枪四佩大刀四随行礼部官祭酒三爵乃启行所过门桥礼部官祭酒至
  静安庄暂安处礼部堂官祭酒三爵安奉毕众各退百日内日朝奠肴馔筵晡奠果馔筵各一皆内管领祭酒初祭大祭满月百日等致祭皆礼部堂官一人祭酒初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七万画段一千各色楮帛九千馔筵三十一席羊九酒九尊读文致祭众齐集祭文由翰林院撰拟次日绎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二千馔筵五席羊五酒五尊大祭如初祭礼次日绎祭如前绎祭礼周月百日四时期年等祭咸照怀亲王例百日后四时之祭不齐集不设仪衞奉
  防发引着于十九日移送以前着三次奠献○十六
  日
  谕内务府礼部等议皇长子和硕亲王丧于第三日移殡静安庄东园辍朝三日等语定议之意想因皇长子别室近在御园之内不欲延留恐伤朕心其辍朝之期亦照亲王定例但三日移殡爲时太速朕实有所不忍且齿序居长理当从优着改于第五日发引殡既未移亦不忍遽易常服视事着辍朝素服五日钦此○十八日遵
  防奏准
  皇长子薨逝钦奉
  谕防追封亲王应请封号嘉名交与内阁撰拟諡号
  由宗人府具题请
  防交内阁撰拟均进呈
  钦定令钦天监择日追封翰林院内阁撰拟册文祭文制造纸册各衙门备办祭品由部奏遣大臣一人前往读文致祭宣读册文陈设仪衞照例齐集是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馔筵十有五席羊九酒七尊祭毕册文同祭文送燎至建立神主事宜于相度寝园已定后交各该衙门照例办理其皇长孙袭封亲王之处应竢受封日将应行典礼再行具奏○又议准
  皇长子丧礼五日素服以后初祭以前大臣官员咸常服不挂素珠初祭以后挂素珠四月初一日起照常用补服○二十三日行初祭礼
  皇帝亲诣致祭于东旁坐祭酒三爵每祭
  皇孙及众行一叩礼余仪悉照原议○二十七日
  谕皇长子定安亲王之事大臣官员等皆未剃头是因皇子尚未分封向无成例众人皆欲于大祭后剃头此意固是但未遇斋戒可以过大祭剃头今遇大祀陪祀大臣官员等若不剃头于斋戒之意不符执事并陪祀大臣官员等皆着于四月初一日剃头其余照常于大祭后再行剃头钦此○又奏准四月初五日
  皇子等致祭
  和硕定安亲王一次羊酒祭筵祭物咸与周月礼同二十五日近支亲王等致祭五月初三日公主等致祭礼同是日皆陈设仪衞王公官员福晋命妇等咸齐集○初六日奏准谨按
  册封亲王定例均
  颁给册寳遣正副使持节往封而追封之礼从前谨备纸册遣官承祭仪式稍属参差今此次追封和硕定安亲王应于纸册外增设纸寳塡写
  钦定封号嘉名以昭备物竣追封日遣正副使同册文恭送前往宣读致祭所需纸寳交该衙门制备
  初九日行大祭礼
  皇帝亲诣祭酒仪与初祭同○二十三日奏准本月
  二十九日遣正副使诣
  定安亲王殡前追封致祭是日王公官员福晋命妇照例齐集设亲王仪衞于殡所大门外内府官设
  册寳案于左右设香案于正中设祭文案于东檐下
  銮仪衞设采亭于
  午门前正副使素服诣内阁
  册寳前一跪三叩恭奉由
  午门中门出置于亭跪叩如前校尉舁亭前列御仗黄盖执事官素服随行由
  端门天安门长安左门中门出由东直门至静安庄入正门至殡所大门外亭止正副使诣亭前一跪三叩正使奉
  册副使奉寳由中门入陈于案行一跪三叩礼退至门内向上立读祝官奉祭文设于案正使诣香案前上香复位立宣
  册寳官各诣案前以次宣
  册寳毕复于案正副使行一跪三叩礼由左门出立于左旁乃进馔读祝官奉祭文诣正中跪正使诣奠几前跪众皆跪读文毕正使祭酒三爵每奠一叩众随行礼毕彻馔恭奉祭文
  册寳送燎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馔筵十有五席羊九酒七尊祭文内书正使之名正副使由部将领侍衞内大臣散秩大臣内阁学士礼部堂官职名具奏恭候
  钦命○又奏准五月十五日月祭适逢
  北郊斋戒之期应改于十三日○又奏准六月十五日月祭二十五日百日致祭皆适逢小暑应照例于奠毕时将楮钱同衣冠收贮竢中元日送燎○又奏准
  定安亲王丧仪自百日至期年每月朔望增馔筵一羊一再期及三年皆照期年礼期年后安葬以前四时致祭皆馔筵七席金银定楮钱各二千五百羊三酒三尊清明设挂楮钱寳花一座二十七月照百日礼致祭期年之祭陈仪衞众齐集四时之祭不设仪衞停止齐集王福晋等皇孙等咸遵
  防于百日除服○十七年二十七周月适逢小暑照例将楮钱收贮于中元送燎余悉照原议如百日礼○是年九月奏准本月十七日
  和硕定安亲王金棺移送园寝先期于十五日行祖奠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馔筵十有五席羊九酒五尊陈仪衞众齐集至日内务府总管祭酒三爵和硕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都统尚书子以下佐领骑都尉等官以上于大门外按翼齐集公主福晋以下二品夫人以上各照原齐集处序立候金棺至各举哀金棺升大轝礼部堂官祭轝候金棺启行各退金棺前校尉于马上陈列仪衞金棺后令内监等及内府防军叅领防军校防军等以次执豹尾枪佩大刀随行所过门桥礼部官祭酒礼部工部内务府堂官及办理丧仪之王大臣原成服之王公侍衞散秩大臣侍衞等咸往送八旗每旗官一人每翼副都统一人兵八十名行走道路酌量修理每站分爲三十班每班夫役八十名豫备夫四名咸交与五城选用各服绿段绣狮花衣各城御史司坊官部院衙门郎中员外主事小京官八旗叅领以下等官每班四人管束夫役銮仪衞官更番指示进退咸与前奉移时同沿涂分爲三宿豫盖蓆棚福晋
  皇孙于蓆棚后住宿金棺至宿处内务府堂官祭酒三爵众随行礼每宿次皆同至园寝日安奉毕祭酒三爵众随行礼九月二十日行遣奠礼众齐集陈羊酒馔筵楮帛如祖奠二十五日行奉安礼设馔筵一羊一楮钱五万陈仪衞众齐集奠献行礼毕福晋
  皇孙豫往坟园候移金棺近园寝祭酒三爵至吉时安于石牀毕掩闭石门内务府总管祭酒三爵众随行礼焚仪仗讫各退每年清明及中元歳暮奠设肴馔果馔各一羊一酒一尊清明设挂楮钱寳花一座歳暮用金银定楮钱各一千其神主龛及祭器等项交工部制造○又奏准
  定安亲王奉安
  园寝在密云县董家庄距
  皇陵遥远所需祭品不能归幷
  陵寝办理每年照亲王例清明及中元歳暮三次致祭馔筵羊酒应由内务府令内尚茶尚膳房委人前往豫备竢定亲王分封出府后一切祭祀交王府自行奠献○又奏准
  定安亲王神主安奉飨堂应遣满汉大学士各一人题主内阁学士礼部堂官各一人监视刻字填青奉
  防命内阁学士一人礼部侍郎一人题主

  钦定大清防典则例卷九十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九十一
  礼部
  祠祭清吏司
  丧礼五
  一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固伦公主亲王福晋以下县君乡君以上丧礼崇德年间定和硕亲王丧
  闻辍朝三日遣礼部官视祭葬礼
  钦赐初祭大祭造坟匠役由工部拨给多罗郡王丧闻辍朝二日多罗贝勒丧
  闻辍朝一日皆遣礼部官视祭葬礼
  钦赐初祭大祭造坟匠役由工部拨给固山贝子鎭国公辅国公鎭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丧
  闻皆遣礼部官视祭葬礼
  钦赐初祭大祭王贝勒贝子婚娶之子卒遣礼部官致祭○又定和硕亲王福晋多罗郡王福晋多罗贝勒夫人固山贝子夫人丧
  闻皆遣礼部官致祭○顺治九年题准和硕亲王丧闻辍朝三日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都统尚书子以下佐领骑都尉以上固伦公主亲王福晋以下县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皆防丧府前陈设仪卫备采棺内衬锦段五层府属官员及防军校等官以上命妇咸成服至大祭日除服
  谕祭二次祭文由内院撰给遣礼部官奉至坟读文
  祭酒宗人府题请
  赐諡内院撰给碑文工部立碑建亭给造葬价○世
  子丧
  闻辍朝二日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都统尚书子以下叅领以上固伦公主亲王福晋以下县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皆会丧府前陈设仪衞其采棺敛衬府属官员及命妇成服除服
  谕祭二次及题请
  赐諡给碑文立碑建亭给造葬价等项皆与亲王同
  ○多罗郡王丧
  闻辍朝二日一应丧仪与世子同○多罗贝勒丧闻辍朝一日世子郡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都统尚书子以下副都统侍郎本旗佐领以上和硕公主世子福晋以下县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皆会丧府前陈设仪衞其采棺敛衬府属官员及命妇成服除服
  谕祭二次及题请
  赐諡给碑文立碑给造葬价等项皆与郡王同惟不
  建碑亭○固山贝子丧
  闻贝勒以上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都统尚书子以下本旗叅领郎中以上贝勒夫人以下县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皆会丧府前陈设仪衞采棺内衬三层府属官员及命妇成服除服
  谕祭二次及题请
  赐諡给碑文立碑给造葬价等项皆与贝勒同○镇
  国公辅国公丧
  闻贝子以下奉国将军以上郡君贝子夫人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皆会丧府前陈设仪衞其采棺敛衬府属官员及命妇成服除服
  谕祭二次及题请
  赐諡给碑文立碑给造葬价等项皆与贝子同○鎭
  国将军丧
  闻辅国公以下奉恩将军以上皆会丧府前陈设执
  事朱棺内衬一层
  赐祭二次
  谕祭文内院撰给一次遣礼部官送至坟礼部具题
  候
  防立碑碑文内院撰给石碑工部建立应否与諡宗
  人府具题请
  防○辅国将军丧
  闻镇国将军以下奉恩将军以上皆防丧府前陈设
  执事朱棺内衬一层
  赐祭二次
  谕祭文内院撰给一次遣礼部官奉至坟礼部具题
  候
  防立碑碑文内院撰给石碑本家自立【今由工部立碑】应否
  与諡宗人府具题请
  防○奉国将军丧
  闻辅国将军以下奉恩将军以上皆会丧府前陈设
  执事朱棺内衬一层
  赐祭二次
  谕祭文内院撰给一次遣礼部官奉至坟上○奉恩
  将军丧
  闻陈设执事朱棺内衬一层
  赐祭二次无祭文王贝勒贝子公婚娶之子卒不遣官致祭许陈鞍马祭品各如其父例未婚娶幼子不许造坟闲散宗室卒皆得用朱棺内衬一层陈鞍马致祭○又定亲王以下祭葬银牲醴品物多寡有差和硕亲王丧备鞍马十有五匹散马数亦如之初祭给牛犊一羊八酒九缾楮帛三万大祭亦如之造葬工部给银五千两初祭礼自备引旛一金银定七万并
  钦赐楮钱七万馔筵三十一席于
  钦赐犊一羊八之外再加九羊爲二九大祭礼如之百日期年致祭金银定一万楮钱一万羊九馔筵十有五席○世子丧鞍马及散马各十有四匹初祭给牛犊一羊八酒九缾楮帛二万五千大祭如之造葬工部给银四千两初祭礼自备引旛一金银定六万五千并
  钦赐楮钱六万五千馔筵三十席于
  钦赐犊一羊八之外再加九羊爲二九大祭如之百日期年致祭金银定楮钱各一万羊九馔筵十有五席○多罗郡王丧鞍马及散马各十有四匹初祭大祭各给牛犊一羊六酒七缾楮帛二万三千造葬工部给银三千两初祭礼自备引旛一金银定六万并
  钦赐楮钱六万馔筵二十五席于
  钦赐犊一羊六之外再加七羊爲二七大祭礼如之百日期年致祭金银定楮钱各一万羊七馔筵十有三席○多罗贝勒丧鞍马及散马各十有三匹初祭大祭各给牛犊一羊四酒五缾楮帛一万五千造葬工部给银二千两初祭礼自备引旛一金银定五万并
  钦赐楮钱五万馔筵二十一席于
  钦赐犊一羊四之外再加五羊共爲十大祭礼如之百日期年致祭金银定楮钱各一万羊五馔筵十席○固山贝子丧鞍马及散马各十有二匹初祭大祭各给羊五酒五缾楮帛一万造葬工部给银千两初祭礼自备引旛一金银定四万并
  钦赐楮钱四万馔筵十有五席于
  钦赐五羊之外再加三羊共爲八大祭礼如之百日期年致祭金银定楮钱各八千羊五馔筵八席○鎭国公丧鞍马及散马各十匹初祭大祭各给羊四酒四缾楮帛九千工部给造葬银五百两初祭礼自备引旛一金银定三万并
  钦赐楮钱三万馔筵十有五席于
  钦赐四羊之外再加三羊共爲七大祭礼如之百日期年致祭金银定楮钱各七千羊四馔筵七辅国公丧鞍马及散马各八匹初祭大祭各给羊四酒四缾楮帛八千工部给造葬银五百两初祭礼自备引旛一金银定二万并
  钦赐楮钱二万馔筵十有五席于
  钦赐四羊之外再加三羊共爲七大祭礼如之百日期年致祭金银定楮钱各六千羊四馔筵七镇国将军丧鞍马七匹初祭大祭各给羊二酒二缾楮帛五千初祭礼自备引旛一金银定一万四千并
  钦赐楮钱一万四千馔筵十席于
  钦赐二羊之外再加三羊共爲五大祭礼如之百日期年致祭金银定楮钱各七千羊三馔筵五○辅国将军丧鞍马五匹初祭大祭各给羊一酒一缾楮帛四千初祭礼自备引旛一金银定万二千并
  钦赐楮钱万二千馔筵八席于
  钦赐一羊之外再加三羊共爲四大祭礼如之百日期年致祭金银定楮钱各六千羊二馔筵四席○奉国将军丧鞍马四匹初祭大祭共给羊一酒二缾楮帛六千初祭礼自备引旛一金银定楮钱各一万羊三馔筵六席大祭礼如之其
  钦赐羊楮入额内百日期年致祭金银定楮钱各五千羊二馔筵三席○奉恩将军丧鞍马三匹初祭大祭共给羊一酒二缾楮帛三千初祭礼自备引旛一金银定楮钱各八千羊三馔筵五席大祭礼如之其
  钦赐羊楮入额内百日期年致祭金银定楮钱各四千羊二馔筵三席○又题准王公葬期亲王停丧本府候坟院造完日发引期年而葬郡王贝勒停丧本府五月发引七月而葬贝子以下公以上停丧本府三月发引五月而葬其应防丧官员必竢敛后始归其家发引致祭日仍齐集○又题准和硕亲王福晋丧
  闻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固伦公主亲王福晋以下县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皆防丧府前陈设仪卫采棺内衬五层府属官员及防军校等官以上命妇咸成服大祭日除服
  谕祭一次祭文由内院撰给遣礼部官奉至坟和硕
  亲王侧福晋世子福晋丧
  闻世子郡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固伦公主亲王福晋以下县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皆防丧府前陈设仪衞其采棺敛衬府属官员及命妇成服除服
  谕祭一次皆与亲王福晋同世子侧福晋多罗郡王
  福晋丧
  闻一切丧仪皆与亲王侧福晋同多罗郡王侧福晋
  多罗贝勒夫人丧
  闻世子郡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和硕公主世子福晋以下县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皆防丧其余丧仪与世子侧福晋同贝勒侧夫人贝子夫人丧
  闻贝勒以下奉恩将军以上郡主贝勒夫人以下县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皆会丧府前陈设仪衞采棺内衬三层其余丧仪与贝勒夫人同固山贝子侧夫人镇国公夫人丧
  闻贝子以下奉恩将军以上郡君贝子夫人以下县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皆防丧其余丧仪与贝子夫人同鎭国公侧夫人辅国公夫人丧
  闻贝子以下奉恩将军以上贝子夫人县君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皆会丧其余丧仪与贝子侧夫人同辅国公侧夫人丧
  闻辅国公以下奉恩将军以上皆会丧其余丧仪与鎭国公侧夫人同○又定亲王福晋以下致祭牲醴品物多寡有差和硕亲王福晋丧备鞍马与亲王同初祭大祭共给牛犊一羊八酒九缾楮帛二万初祭礼自备引旛一金银定七万楮钱七万馔筵三十一席羊十有八大祭礼如之其
  钦赐牛羊楮帛入额内百日期年致祭金银定楮钱各万羊九馔筵十有五席和硕亲王侧福晋世子福晋丧备鞍马与亲王世子同初祭大祭共给犊牛一羊六酒七缾楮帛一万七千初祭礼自备引旛一金银定六万楮钱六万馔筵二十七席羊十有六大祭礼如之其
  钦赐牛羊楮帛入额内百日期年致祭金银定楮钱各万羊七馔筵十有三席世子侧福晋多罗郡王福晋丧备鞍马与世子郡王同初祭大祭共给犊牛一羊六酒七缾楮帛一万五千初祭礼自备引旛一金银定楮钱各六万羊十有四馔筵二十五席大祭礼如之其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