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圣谕并及巡抚韩世琦等奏疏仰见我
  朝自
  列圣以来莫不子爱元元所以
  推恩沛泽者至再至三彼东南士女孰不歌咏升平而效
  康衢击壤之风哉
  捕蝗考一卷
  陈芳生撰芳生字潄六仁和人
  荒政丛书十卷
  俞森撰森号存斋钱塘人由贡生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
  歴代山泽征税纪一卷
  彭宁求撰宁求字文洽长洲人康熙壬戌进士官至左春坊左中允
  左司笔纪二十卷
  吴璟撰璟字西斋太仓人康熙戊辰进士官给事中
  暻自识曰时官户部者称广东山西二司为左右二大司暻适官广东司而所摭拾多一曹遗事故以左司笔纪名书
  泉刀滙纂【无卷数】
  邱峻撰峻字晴岩仁和人
  钱録十二卷
  张端木撰端木字昆乔上海人乾隆壬戌进士官诸暨县知县
  右政书类邦计
  钦定八旗通志初集二百五十卷
  雍正五年大学士鄂尔防张廷玉等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粤稽古唐虞封山濬川命官敷教诸大政具载典谟而禹贡周官尤详于方域官制圣人列之于经所以着一代之宪章垂奕世以法守经邦立政惇典善俗必于兹取则焉我国家受
  天景命
  太祖高皇帝龙兴东土创造鸿基肇建八旗以统满洲防
  古汉军之众规模宏逺立极万世
  太宗文皇帝继绪膺图遐迩率服输诚归附者云集景从
  咸旗籍以固根本
  世祖章皇帝统一寰宇定鼎京师详定规制体统严明建
  置周宻重以
  皇祖
  皇考徳泽涵濡休养训迪明礼制兴学校广储蓄典章日
  益明备葢自开创以来百有余年
  列圣相承经画尽善而且呴之以天地之恩笃之以家人父子之亲隆之以肺腑腹心之寄英藩硕辅宿将名臣佐命宣猷铭鼎钟而耀竹帛者后先相望下逮卒徒韦布亦共识尊君亲上之大义节孝忠烈有不待勉强而出于至性者虽邠岐丰镐之遗风丰沛南阳之故旧曷以加兹顾其事散见于
  实録防典诸书未有専纪雍正五年
  皇考命儒臣纂辑八旗志书昭示永久乃采摭彚集撰为八志曰旗分曰土田曰营建曰兵制曰职官曰学校曰典礼曰艺文次以八表曰封爵曰世职曰八旗大臣曰宗人府曰内阁大臣曰部院大臣曰直省大臣曰选举次以列传曰宗室王公曰名臣曰勲臣曰忠烈曰循吏曰儒林曰孝义曰烈女越乾隆四年书成凡二百五十三卷于是而
  列祖创垂之绪损益之宜与夫人物殊尤之迹胪举条分灿然具备与国史相为表里然是书之作非徒以广纪载备图籍已也监成宪则思所以遵守而修明之览风俗则思所以董劝而振作之笃宗盟则思推一本以睦之念勲旧则思培后裔以酬之生聚蕃衍何以阜之人材蔚起何以牖之本计是图审所先务斯则
  皇考命纂是书之大本继序者当敬承而罔斁也八旗人士尚念国恩之优厚先业之彪炳流风善俗之忠直而敦厐服官者竭股肱从戎者効臂指淳质之风引而弗替克笃前人成烈以长养其子孙国家无疆之休其永有赖夫
  钦定中枢政考三十一卷八旗则例十二卷
  乾隆三十七年工部尚书兼管兵部尚书公福隆安等奉
  敕纂
  【臣】等谨按是书凡八旗中枢政考十五卷分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门緑营中枢政考十六卷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门八旗则例十二卷分忠孝亷节四门自乾隆二十九年修竣后至是复
  加増纂书成刋布
  钦定五军道里表【不分卷】
  乾隆四十四年兵部尚书公福隆安等奉
  敕纂
  【臣】等谨按是书原名军卫道里表乾隆八年纂辑告成嗣经大学士尹继善奏请重修并以从前五等人犯系发卫所充军是以定为军卫道里表今军犯俱交州县收管卫所専司挽运漕粮并不收管军犯因改名五军道里表至是复加増修书成刋布
  歴代马政志一卷
  蔡方炳撰方炳见邦计类
  歴代武举考一卷
  谭吉璁撰吉璁字丹石嘉兴人官至登州府知府右政书类军政
  大清律例四十七卷
  乾隆五年大学士三泰徐本等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象刑有典肇见虞书其用之之道则曰钦曰恤曰明曰允一篇之中三致意焉武王诰康叔以用其义刑义杀而吕刑则曰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只徳古先哲王所谓设法饬刑布之象魏县之门闾自朝廷达于邦国共知遵守者惟是适于义协于中弼成教化以洽其好生之徳非徒示之禁令使知所畏惧而已我
  列祖受
  天明命抚绥万邦颁行大清律例仁育义正各得其宜圣祖仁皇帝至仁如天化成久道徳洋恩溥涵浃羣生皇考世宗宪皇帝际重熙累洽之运振起而作新之亲定大清律集解刋示中外甄陶训廸刑期无刑法外之
  仁垂为
  明训有曰寛严之用必因乎其时洋洋
  圣谟洵用法之权衡制刑之准则也朕寅绍
  丕基恭承
  徳意深念因时之义期以建中于民简命大臣取律文及递年奏定成例详悉参定重加编辑揆诸大臣准诸人情一本于至公而归于至当折中损益为四百三十六门千有余条凡四十七卷条分缕析伦叙秩然颁布宇内用昭画一之守于戱五刑五用以彰天讨而严天威予一人恭
  天成命监
  成宪以布于下民敢有弗钦虽然有定者律令无穷者情伪也易曰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书曰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忠信之长慈惠之师尚其慎厥用敬厥由体钦恤明允之意率乂于民棐彞克协于中以弼予祈
  天永命允升于大猷从事于斯者胥懋敬哉是为序【臣】等谨按顺治初刑部尚书吴达海奉
  诏详考明律防以
  国制勒为成书康熙九年大学士管刑部尚书事对喀纳等奉
  诏校正雍正元年大学士朱轼尚书查郎阿等奉诏续成我
  皇上御极之初即允尚书傅鼐之请
  命廷臣攷正成编纂入定例凡一千余条恭録
  世祖章皇帝御制原序
  圣祖仁皇帝上谕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文
  谕防并我
  皇上御序冠于简端嗣是数载一修各以新定之例分
  附于后而于谳牍
  奏陈复量情酌理
  矜慎再三虞廷钦恤之风洵无加于此矣
  钦定督捕则例二卷
  乾隆八年大学士徐本等奉
  敕纂
  【臣】等谨按旗逃名例古所未有顺治初创为则例康熙十五年
  命大学士索额图校定至是重加厘正续纂成编钦定三流道里表【不分卷】
  乾隆四十九年大学士公阿桂等奉
  敕纂
  【臣】等谨按是书自乾隆八年纂辑告成二十年复经修订嗣因我
  皇上徳盛化神幅员广辟增设郡邑既为旧表所未备即各直省府防州县亦有裁并增设因请
  防重辑书成刋布
  右政书类法令
  钦定工部工程做法七十四卷
  雍正十二年和硕果亲王允礼等奉
  敕纂
  【臣】等谨按工部营造规条多闗经制是编详细编纂开卷了然信可以遵行而永守也
  钦定工部则例五十卷
  乾隆十四年大学士史贻直等奉
  敕纂
  【臣】等谨按是编因
  乗舆仪仗金银器皿应需雕刻漆金鋄镀并布帛防绣缝缉等及一切器物所用工料向未详定条规乃奏请编纂成书以昭画一
  钦定工部续增则例九十五卷
  乾隆二十四年大学士史贻直等奉
  敕纂
  【臣】等谨按工部旧则例日久未修惟据事案办理工料银数未免先后参差贻直等请
  防续纂辑成是编
  钦定物料价值则例二百二十卷
  乾隆三十三年大学士陈宏谋等奉
  敕纂
  【臣】等谨按乾隆元年经工部题定一切物料按照时价厘定章程编为四卷至是因各处欵项不齐价值互异乃奏请辑为则例详明纂核勒成是编
  武英殿聚珍板程式一卷
  乾隆四十一年户部侍郎金简恭撰
  【臣】等谨按沈括梦溪笔谈载庆厯中布衣毕升用胶泥刻字此活板之权舆也厥后王桢之易木板陆深之记铅字法虽屡变究未精详乾隆三十八年
  诏修四库全书复
  命择其善本校正剞劂嘉惠艺林简因梨枣功繁奏请以活字排印得
  防俞允
  赐名聚珍行之三载力省功多简因述其程式绘图系
  説以为此书
  浮梁陶正志一卷
  吴允嘉撰允嘉见传记类
  右政书类考工
  御制人臣儆心録一卷
  顺治十二年
  世祖章皇帝御撰
  世祖章皇帝御制序曰朕惟人臣立身制行本诸一心心正则为忠为直众美集焉不正则为奸为慝羣恶归焉是故心者万事之本美恶之所由出也顾事有殊涂心惟一致一于国则忘其家一于君则忘其身如此者不特名显身荣邦家亦允赖之矣若夫奸邪之流树党营私怙权乱政卒至声名俱丧为国厉阶盖缘居恒无正心之功一当势利遂昬迷瞀乱狂肆骄矜上昧王章下乖臣谊或作威而聨羽翼或比匪而効奔趋如谭泰石汉以累世旧臣久叨恩遇不思图报逞臆横行跋扈自恣目无纲纪陈名夏则一介竖儒骤显拔倚任深重赐赉优隆而乃背徳植交蔑法防上此皆自作罪孽以致陨厥身家朕厯稽往古宵人误国代代有之观诸近事复炯鉴昭然足为永戒恐后之为臣者或仍蹈覆辙负主恩而渝素志至于身罹刑宪悔悼无由故推原情状而论列之録成一编以为人臣儆心之训云【臣】等谨按是书取自汉迄宋奸臣恶迹
  训诫周详彚为一册普示班聫俾知炯鉴仰见
  世祖章皇帝防防杜渐所以立千秋臣道之闲示百尔保
  身之则者固甚深切而着明也
  钦定训饬州县规条一卷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曰牧令为亲民之官一人之贤否闗系万姓之休戚故自古以来慎重其选而朕之广揽旁求训勉告诫兾其奏循良之绩以惠我烝黎者亦备极苦心矣惟是地方事务皆发端于州县头绪纷繁情伪
  百出而膺斯任者类皆初登仕籍之人未练习于平时而欲措施于一旦无怪乎徬徨瞻顾心志茫然即采访咨询而告之者未必其尽言无隠此古人所以有学制美锦之叹也向以大学士朱轼左都御史沈近思外任多年周知地方利雍正二年曾令二臣商着规则以为州县之南车乃书未就绪而沈近思物故迩年以来朱轼复时多病此事遂至迟延去年始降防委诸总督田文镜李卫令二臣各抒所见缮録诸条以进朕亲加批览见其条理详明言辞剀切民情吏习罔不兼该大纲细目莫不备举诚新进之津梁庶官之模范也在二臣各就其所阅厯者而言繁简同异之间不必一致而慎守官方勤恤民隠兴利除害易俗移风其大指则一而已矣爰就本文付之剞劂颁赐州县官各一帙俾置之几案间朝夕观览省察提撕治效未臻必思所以勉之端未革必思所以去之本之以实心行之以实力毋始勤而终怠毋静言而庸违如此则不但国家得司牧之贤草野有父母之颂而尔等身膺显擢叨被荣光福贻子孙名标史册岂不美欤
  钦定词林典故八卷
  乾隆九年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恭纂
  皇上御制序曰词林典故书成大学士张廷玉等以序请朕惟六经之士岂易言哉而况跻玉堂而列芸署者尽六经之彦也木天故事厯代沿革具见于斯则又何言惟是国家重馆阁之选极优遇之荣讵止蜚其英声将以华国而已哉如濓溪所谓文以载道者舍是无他求夫布衣韦带之士由立言以期不朽足矣若夫国家右文重道将以淑世熙绩继往圣之絶学开万世之太平胥是赖焉名之盛者实难副任之大者责弥重誉之来者毁亦随其尚思春华秋实之喻而凛虗车麟楦之讥哉
  钦定国子监志六十二卷
  乾隆四十三年户部尚书梁国治等奉
  敕撰
  【臣】等谨按
  本朝国子监及
  文庙缔搆实始于元时国子祭酒陆宗楷等尝辑太学志一书所述沿革兼及唐宋以前殊失限断仰承
  训示重为校正断自元初辑成此帙首
  圣谕次
  诣学次庙制次祀位次礼次乐次监制次官师次生徒次经费次金石次经籍次艺文而附以纪事缀闻二卷详徴故实始末厘然读是编者知
  国家重道崇儒典隆制备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者有自来也
  钦定厯代职官表七十二卷
  乾隆四十五年奉
  敕编
  【臣】等谨按是编详述厯朝官制源流排次分目悉遵
  今制每一曹司为一表表后详叙建置首列
  国朝畧如唐六典之例次及歴代凡今有而昔无昔有而今无与名同而实异实同而名异者并节引诸书详为考证上下数千年分职率属之制展卷了然且以见
  圣朝董政之模逺迈唐虞之稽古矣
  政学録五卷
  郑瑞撰瑞字司直枣强人顺治己亥进士官至江南巡抚
  歴代铨选志一卷
  袁定逺撰定逺里贯未详
  歴代宰辅彚考八卷
  万斯同撰斯同见仪制类
  铨政论畧一卷
  蔡方炳撰方炳见政书类
  文武金镜律例指南十六卷
  凌铭麟撰铭麟字天石杭州人
  【臣】等谨按是书専为初仕者而设故于官阶仪注莅任事宜莫不条律分明而于律例大防尤重加发明焉
  为政第一编八卷
  孙鋐撰鋐字可庵钱塘人
  百僚金鉴十二卷
  牛天宿撰天宿字觐薇章邱人官琼州府知府南唐旧闻十六卷
  黄叔璥撰叔璥见传记类
  【臣】等谨按王士祯分甘余话云今都察院可称南台不可称西台叔璥是编乃记御史典故之书故取此义以南台为名
  右职官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二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三
  经籍考【十三】
  史【地理】
  【臣】等谨按地理一门条目綦繁禹贡所纪职方所掌其书古矣后人着録体例杂糅要其编排不容无次四库全书所纪宫殿而下首总志次都会郡县次河渠次边防次山川次古迹次杂记次游记次外记部别州居逈殊马考之丛杂今从其例辑之
  钦定皇舆表十六卷
  康熙十八年翰林院掌院学士扎萨哩等奉
  敕纂四十三年翰林院掌院学士揆叙等奉
  敇增修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粤稽在昔帝王体国经野莫不坐抚舆图协同伦轨所以禹贡山川系以州域职方风土
  辨乃井疆简牒之所陈诗书之所纪粲然其可覩矣朕万几时暇加意问学自经史而外凡可羽翼大猷兼资治理者咸务旁搜博讨触类贯通顾循览地舆称名屡易以今准古端绪棼如考镜之余不能无遗憾焉从来土壤有定建置无常上溯唐虞下迄胜国阅四千年之久歴二十三代之遥损益废兴难以具举可证据者莫如正史而正史复有差讹至详备者莫如通志而通志更多附会一统之世沿革尚殊窃据之秋纷纠益甚异同错见名实不符非极泝流穷源之力何以规千载于目前胪方舆如掌上哉夫从志体则此详彼略闲有阙遗从表体则地纬时经期于征信用是特命儒臣仿史表例校讐编辑或始分而后并或暂合而终离郡属统名县稽实土总前史以钩索彚百派于同源信所谓若网在纲有条不紊者也书成进御凡若干卷名曰皇舆表仍制序简端俾垂永久岂独画疆析理较若列眉其间都邑之变更控扼之形胜争战之地利设险之遗规固有不逾席而周知一展卷而毕照者则是书佐歴代地志之不逮周资治理其庶几欤
  圣祖仁皇帝御制增修皇舆表序曰皇舆表一编肇成于康熙己未制序卷端时置几案歴有年所顾原编纪载沿革于郡县特详其地列舆图而未设有郡县者概未编入朕惟国家统御方夏覆载之内视均一体外藩防古诸属国自
  祖宗朝后先收服次第归诚迨朕临御以来藩王君长岁时贡琛悉比内地绣壤相错不啻万有余里迩者喀尔喀青海部众称臣向附土宇益廓计其山川封域斥堠之所届分野之所属皆按地而可考也至于山陬海澨新隶职方者二十余年间建州树邑往往而有又若朝鲜交趾诸国之奉职惟防边徼土目之革心效顺亦从来志方舆者所宜备载爰命儒臣更加増辑共十有六卷书成特命刋梓用示来兹于戱幅员延袤亦云广矣而蕃生息厚风俗之道则实资于庙堂之经理朕开编循览深念高卑险易形势不齐燥湿刚柔风气各异然而秉彝恒性遐迩皆同朕以一身为中外元元主惟是张官置吏以牧民生禁暴设防以御民患既鞠养之务
  徧尤敎化之宜周早夜孶孶无日不心通乎四海九州之隐书不云乎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
  民凡我后人覩是编者知创造之维艰思怀柔之不易则千百禩无疆之歴服其庶克永荷
  天庥也夫
  钦定方舆路程考略【不分卷】
  【臣】等谨按是书无刋本康熙中中允汪士鋐等奉
  敕撰进以各直省为经以府州县为纬各直省及各府州
  县皆序以次首考至
  京师路程次考四境壤接之道里逺近兼详歴代建置沿革旁及山川闗梁古迹寺观祠墓至若
  皇朝肇建之规模
  圣制诗文之美富敬谨纪载用昭明备而古今艺文足资
  考证者亦间録云
  大清一统志五百卷
  乾隆二十九年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惟
  上天眷顾我大清全付所覆海隅出日罔不率俾列祖
  列宗德丰泽溥威铄惠滂禹迹所奄蕃息殷阜瀛壖炎岛大漠蛮陬咸隶版图置郡筑邑声教风驰藩服星拱禀朔内附六合一家逺至开辟之所未賔梯航重译歴嵗而始达者慕义献琛图于王会幅陨袤广古未有过焉
  圣祖仁皇帝特命纂辑全书以昭大一统之盛卷帙繁重
  久而未成
  世宗宪皇帝御极之初重加编纂阅今十有余载次第告竣自京畿达于四裔为省十有八统府州县千六百
  有竒外藩属国五十有七朝贡之国三十有一星野所占坤舆所载方防所纪宪古证今眉列掌示图以胪之表以识之书成凡三百五十余卷夫肇十有二州见于虞典禹贡一篇备列九州疆域山川土田贡赋物产实为方志之权舆周礼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邱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土训道地图诵训道方志职方氏掌天下之图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与其材用九谷六畜之数汉郡国地志与计书俱上太史厥后寰宇志记列于正史者代数十家葢将以观民设教体国经野表皇威之有截明王道之无外匪徒备掌故征博洽已也抚疆宇则念肇造之难稽制置则念经画之要采謡俗则念化导之方考循良人物而知治理之效念所以振兴而长育之核户口土赋而察登耗之故念所以怀保而蕃殖之书曰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我
  祖宗克明峻德以有九有之师传绪在予敢不惟德之勤
  笃
  前人成烈其在我内外百职事慎固封守阜成兆民懋相予修和有夏亦越我后嗣子孙咸敬厥德以昭受丕基万年惟无斁览斯编也其善体诸
  【臣】等谨按康熙间刑部尚书徐干学奉
  敕总裁一统志罢归之顷奏请设局于苏州之洞庭山一时称地理之学如顾祖禹阎若璩黄鸿胡渭等皆与其役而迄未有成
  世宗宪皇帝敕馆修辑至乾隆九年奏竣嗣以我皇上天威震叠勘定西域拓地二万余里为自古舆地所未纪而各省添设裁并府防州县与职官之增减移驻亦多与旧制异同乃奉
  诏重修每省皆先立统部冠以图表首分野次建置沿革次形势次职官次户口次田赋次名宦皆统括
  一省者其诸府州县及直隶州又各立一表而系以所属皆首分野次建置次沿革次形势次风俗次城池次学校次户口次田赋次山川次古迹次闗隘次津梁次堤堰次陵墓次寺观次名宦次人物次流寓次列女次仙释次土产分门二十有一而外藩及朝贡诸国咸附録焉又以乾隆四十年勘定冉駹开屯列戌昄章益廓因并载入简编葢我
  国家土宇宏开
  德威遐播山河两戒并隶职方自有书契以来志舆图者孰有如是之大一统而扩无外者乎
  天下郡国利病书一百二十卷
  顾炎武撰炎武见经类
  增订广舆记二十四卷
  蔡方炳撰方炳见政书类
  【臣】等谨按明陆应旸曾作广舆记方炳取而增订之然大抵钞袭明一统志而于前代之规模皆未及考证焉
  阅史津逮【无卷数】
  朱约淳撰约淳字博成余姚人顺治辛丑进士官泰安县知县
  歴代舆地征信编残本六卷
  钱邦寅撰邦寅字驭少丹徒人
  山河两戒考十四卷
  徐文靖撰文靖见经类
  凡例曰唐书天文志一行大衍厯厯议十篇八曰分野谓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分南北以界之文靖上考分星下稽舆地卷首为图二十有四书凡十四卷前八卷注唐志也后六卷参考晋隋宋三史文靖所附也其中补春秋列国一百七十有九合一行所分载者总三百一十仍列于各次之下至于三垣五纬云汉之始终杂星之妖瑞亦别为一条载在卷末
  古今约説【无卷数】
  邵元龙撰元龙松江人
  右地理类总志
  皇清职贡图九卷
  乾隆十六年大学士傅恒等奉
  敕撰
  【臣】等谨按是编首列朝鲜以下诸外藩次列诸藩诸蛮各以所隶之省为类恭际
  圣武逺扬平定西域拓地二万余里增入各部落三百余种分图系説共为七卷乾隆二十三年告成迨二十八年以后爱乌罕霍罕齐齐玉斯谔尔根齐诸部咸奉表入觐土尔扈特全部自俄罗斯来归云南整欠景海诸土目又相继内附乃广为续图一卷每图各绘其男女之状衣冠之别纤悉毕陈一一征诸实见于以知我
  国家威棱震叠
  德化遐宣河源月之外重九译而来者洵非兵革所
  能致而
  保泰持盈之意犹具着于
  御题长律之中宜乎膺
  景命而申锡无疆者益巩金瓯于万禩已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五十二卷
  乾隆二十一年大学士刘统勲等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语云耕当问仆织当问婢志广舆者不稽之歴代建置沿革将无从数典而志西域则有不能尽稽之歴代者实以幅员所限言语不通虽汉唐盛时亦颇能威行天山迤北建官设都而天山迤北本不能至也即有一二羁縻之国然叛服不常征调弗应又安能履其地而疆索之哉且汉唐之程督异域者仍汉唐人而已其与准噶尔回部人语奚啻粤问而燕答则其所记鲁鱼亥豕之分不待言而可知兹者叨
  天佑借羣力凑时会幸成是役准噶尔回部之人皆在廷执事而国语切音译外藩语又甚便且易我诸臣驰驱往来其间目覩身歴非若耳闻口传者比俾司校勘而正其讹传其真较仆婢耕织之问为尤详且厄鲁特语及回语朕亦因暇而习焉时御丹椠为之改正是西域志之书必应及是时成之用开歴代之羣疑垂千秋之信録闲亦渉及诸史以存述古总计分部一十有八分卷四十有六绘图系説蔚为完书若夫辟地蒇功文臣或有过颂朕所不取惟是筹耕牧计久长图所以永
  干贶奠丕基思日孜孜持盈益凛予安得有功成无事之
  説哉
  钦定日下旧闻考一百二十卷
  乾隆三十九年奉
  敕撰
  【臣】等谨按是编据朱尊日下旧闻原本于十三门外增苑囿官署二门而并石鼓考于国子监删繁补缺援古证今详加考覈定为此本至于
  列圣宸章
  皇上御制渉于
  神京风土者悉案门恭载以昭垂典实凡原本所摭引古书古迹并承
  圣训指示精详正讹补漏一一征验有无勘其所在千古舆图纪述都邑孰能如是之信而可征者哉
  钦定满洲源流考二十卷
  乾隆四十二年大学士阿桂等奉
  敕撰
  【臣】等谨按是编列为四门一曰部族述肃慎氏以下源流二曰疆域附以宫室建置及古迹三曰山川凡白山黒水诸名胜悉皆采列四曰
  国俗以官制及文字附焉葢我
  朝自白山天作朱果灵彰年祀绵长见闻或异我
  皇上溯发祥之有自虑传信之无征
  特命纂辑是书援引旧文考验地理据见闻之实汰史传之讹本本原原允堪垂示千古洵读史家所宜奉若球图者矣
  钦定防古源流八卷
  防古小彻辰萨囊台吉撰乾隆四十二年奉
  敕译进
  【臣】等谨按是书体例颇与永乐大典中所载元朝秘史相类大防以佛教为纲而并载防古之世系始末兴衰治乱之迹其于塞外立国传授源流以及人名地名语言音韵皆极详核自非中国史官附会影响者可比惟闲及内地之事未能尽确前此我
  皇上因元戎竒渥温得姓所自必有传讹询之定边左副将军喀尔喀亲王成衮扎布乃以此书进
  御而后竒渥温为却特之误昭然共明
  特命以是编宣付馆臣译以汉文排比成帙从前之沿
  讹袭谬今皆厘订精详不特仰窥
  圣学之神竒且益以见中外一家之盛焉
  钦定盛京通志一百卷
  乾隆四十三年大学士阿桂等奉
  敕撰
  【臣】等谨按凡例曰
  盛京为
  王迹肇基首隆
  谟诰我
  皇上四诣陪京大文弥耀谨志
  圣制
  纶音
  天章弁诸志首考卜
  兴京迁都辽沈为丰镐遗规至若
  坛
  庙
  宫殿
  山陵创制典礼严重谨稽
  实録及会典诸书详志以彰规制星野建置疆域山川城
  池皆遵
  防订正悉载旧名并恭録
  开国战迹其疆里逺近谨遵
  钦定舆图详核胪识旧志闗津于吉林黒龙江边门多所阙畧户口田赋于旗田庄官园场赋则亦多疎漏兹悉详订增所未备志职官次官署以专职守志学校次选举以简才良武备尤要增志兵防名宦以彰治行人物以励材能旧志于辽金宗室俱不载又但志辽沈不及吉林黒龙江未为核备今悉增入至
  开国功臣事迹谨遵
  国史传按其于
  盛京有治行战迹者一一胪载其事在入闗以后者详见
  国史及八旗通志兹不备録忠孝节义文学隐逸流寓方伎仙释列女皆足以资采访验风教悉志如例祠祀有闗祭法
  翠华四莅辽浑诸河特建专祠古刹精蓝亦多搜辑谨志祠祀又古迹旧志繁简失当兹详考史传分隶郡县名胜各以类次奉天风俗淳朴物产丰饶兹博稽前史谨遵
  钦定满洲源流考详晰编纂志风俗物产并旁采异闻为杂志一卷列朝艺文旧志体例未协兼多遗阙今搜罗史集按照时代分体编辑至
  国朝艺文凡臣下赋颂及赓纪诗篇俱各依类编次读是编者抚今考昔展卷了如不独
  留都典故灿着寰瀛而
  列圣启佑之鸿规亦昭垂于无极也已
  钦定热河志一百二十卷
  乾隆四十六年户部尚书和珅等奉
  敕编辑
  皇上御制序曰为各省之志书易为热河之志书难彼其以汉人书内地事且各府州县本有晋乗楚梼杌荟而辑之其易也不待烛照数计而龟卜也热河之志则以闗外荒畧非内地而辽金元之史成于汉人之手所谓如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然故曰难夫辽金元非若唐宋之兴于内地而据有之也又其臣虽有汉人通文墨者非若唐宋之始终一心于其主语言有所不解风尚有所不合且辽金元皆立国不久旋即逊出则所纪载欲其得中得实葢亦难矣夫辽金元之史纪内地而欲其得中得实尚且难之况纪边闗以外荒略之地乎其不能得中得实亦益明矣当今之时热河之志不可不成者则以本朝荷
  天之宠百有余年累洽重熙汉人已数世被覆载生育其语言风尚薰陶渐渍不可以辽金元之汉臣例之亦理之必然况我
  皇祖建山庄于此地非为一己之豫游实贻万世之缔搆而顾可无书以垂永久乎山庄内本有温泉出而滙武列之水俗遂有热河之称兹虽为府为县而仍以热河称之者存其朔便于众也
  皇祖有诗云聚民至万家葢筚路之际人烟尚少后乃闾阎日以富耕桑日以辟至于今将百年屹为都会
  皇祖虽尝名之曰避暑山庄序咏三十六景而未辑志者其或有待耶抑亦文献不足征而迟迟为之耶山川里邑建置沿革与夫古迹人物司事之臣虽捃摭遗逸犹有未备未信者其説具见于前而吾之序是书以行世者正所云在此不在彼
  【臣】等谨按志以热河名者
  行殿所在不得冠以州郡之目也地即古武列水辽金
  元以来皆陪京重镇
  太宗文皇帝泰武宏昭先定其地嗣康熙中喀尔喀纳土
  输诚益宏文囿
  圣祖仁皇帝因建避暑山庄于此
  銮舆嵗莅凡以
  省方奋武答中外之就瞻我
  皇上绍绳
  先绪亦以毎嵗夏秋
  翠华行幸携浆拥篲而迎者率以为常
  盛典频仍史不胜纪是编所载首
  天章次
  巡典次徕逺次
  行宫次围场次疆域次建置沿革次晷度次山次水次学校次藩卫次寺庙次文秩次兵防次职官次宦迹次人物次食货次物产次古迹次故事次外纪次艺文凡二十四门并考古证今析疑征信实舆记之大观为古今所未有也
  畿辅通志一百二十卷
  兵部尚书直隶总督李卫等监修
  【臣】等谨按北平自元建都以后有析津志诸书明代各省皆有通志而独阙畿辅至我
  朝康熙十一年巡抚于成龙等始创成之雍正七年复遵
  防重修督臣唐执玉刘于义李卫等递董其事雍正十三
  年书成
  江南通志二百卷
  兵部尚书两江总督赵宏恩等监修
  【臣】等谨按康熙二十二年部檄两江总督于成龙江苏巡抚余国柱安徽巡抚徐国相等创修通志编成凡七十六卷雍正七年署两江总督尹继善等遵
  防重修其后督臣赵宏恩江苏抚臣顾琮安徽抚臣赵国麟等相继董成凡隶上江者安徽藩司主之隶下江者江苏藩司主之乾隆元年书成
  江西通志一百六十二卷
  江西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谢旻等监修【臣】等谨按明嘉靖间参政林庭防创为省志其后久不修辑遂至散佚
  国朝康熙二十二年巡抚安世鼎五十九年巡抚白璜相继重修名曰西江志雍正七年又遵
  防增修十年书成
  浙江通志二百八十卷
  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兼管浙江总督嵇曾筠等监修
  【臣】等谨按明提学副使薛应旂尝于嘉靖中辑浙江通志七十二卷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总督赵士麟巡抚王安国复因薛志增修为卷五十分门三十有七雍正七年督臣嵇曾筠李卫郝玉麟程元章抚臣王国栋提督李灿等遵
  防相继重修增为五十四门十三年书成
  福建通志七十八卷
  兵部尚书浙闽总督郝玉麟等监修
  【臣】等谨按福建舆地诸书惟明黄仲昭八闽通志为最善自我
  朝开国以来建置沿革与昔多异雍正七年
  命各省纂辑通志督臣郝玉麟抚臣卢焯学臣周学健等
  遵
  防增修旧志凡六十四卷寻以增设台湾福宁二府永春
  龙岩二州续十四卷乾隆二年书成
  湖广通志一百二十卷
  总督湖广等处地方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迈柱等监修
  【臣】等谨按前史所载楚中舆记不下数十家其非残缺防亡即冗杂阙漏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遂创成通志雍正七年复
  命增辑督臣迈柱并湖北抚臣魏廷珍王士俊德麟湖南
  抚臣赵宏恩等遵
  防重修十一年书成
  湖南通志一百七十四卷
  大学士陈宏谋等监修
  【臣】等谨按湖广全省在唐分武安荆鄂二镇在宋分荆湖南北两路至明代始合为一
  国初尚沿其旧至康熙三年析置湖南布政司于是复分为两省后迈柱等修通志时依上下江之例亦合湖南北为一书乾隆二十一年宏谋巡抚湖南以全志详于北而畧于南遂与藩臬诸臣复为搜辑于全志之所无者则增而有之全志之所缺者则补而全之分类三十有七而卷帙之富反过于全志云
  河南通志八十卷续通志八十卷
  总督河南山东军务兵部右侍郎王士俊等监修巡抚河南兵部侍郎阿思哈等重修
  【臣】等谨按中州之地明初惟有各郡县偏记至嘉靖中始有成书然未为详悉顺治十五年河南巡抚贾汉复令分巡大梁道副使沈荃纂通志五十卷分三十类雍正七年遵
  防重修督臣田文镜王士俊抚臣孙国玺河督嵇曾筠朱藻白钟山副总河阿兰泰刘勷学臣吴应棻邹升恒等相继代领其事增为八十卷十三年书成迨我
  皇上御极之三十一年
  诏重修一统志征直省通志上诸史馆巡抚阿思哈因
  取原书补其遗阙复增八十卷
  山东通志三十六卷
  巡抚山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岳濬等监修【臣】等谨按旧志始于明嘉靖中巡按御史方逺宜副使陆钺等为卷四十为目五十有二附目十
  国朝康熙十二年巡抚张凤仪藩司施天裔再辑扩前志十之三四雍正七年濬与法敏等又遵
  防重修十三年书成
  山西通志二百三十卷
  巡抚山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觉罗石麟等监修【臣】等谨按明成化中督学佥事胡谧尝撰为通志至嘉靖中副使周斯盛万厯中按察使李维祯尝两修之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提督学政刘梅又踵事排纂分类三十有二雍正七年遵
  防重修十二年书成
  陜西通志一百卷
  署理陜西总督吏部尚书刘于义等监修【臣】等谨按旧志五十卷为康熙初年巡抚贾汉复所编雍正七年遵
  防重修董其事者督臣查郎阿刘于义抚臣史贻直玛尔泰硕色学臣王兰生等取原书增为百卷十二年书成
  甘肃通志五十卷
  巡抚甘肃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许容等监修【臣】等谨按明代甘肃府州即隶陜西至
  本朝康熙年间始别为一省雍正七年有增修通志之
  命于是容等遵
  防纂修其凡例曰甘肃旧无志统于陜西通志中陜西详于西安延安凤翔汉中兴安诸郡而畧于平巩临庆至河西诸卫所则尤在所畧今分二省自应详辑越乾隆元年书成
  四川通志四十七卷
  总督四川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黄廷桂等监修
  【臣】等谨按旧志在明凡四修我
  朝康熙十二年总督蔡毓荣巡抚张德地又续事纂辑是编乃雍正七年遵
  防重修十一年书成
  广东通志六十四卷
  巡抚广东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郝玉麟等监修
  【臣】等谨按岭南舆地自汉魏以至明代记载甚多然皆不能详备至
  圣祖仁皇帝二十二年始纂成通志雍正七年复遵防重修而抚臣郝玉麟鄂弥达等踵相采辑乃称该备九
  年书成
  广西通志一百二十八卷
  巡抚广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金鉷等监修【臣】等谨按自史记有桂林象郡之名而粤西舆志乃代有作者然而古今之形势既殊则建置之更张不一雍正七年
  命修通志于是督臣鄂尔泰遵
  防纂辑歴高其倬尹继善以至抚臣金鉷相续编辑十一
  年书成
  云南通志三十卷
  大学士鄂尔泰等监修
  【臣】等谨按滇中地志实昉于唐明艺文志载洪武既平云南诸儒臣定为志书六十一卷今已无存
  本朝康熙三十年始复辑为成书雍正七年遵
  防重修时鄂尔泰总督云贵因旧志而增损之继其事者为督臣高其倬尹继善抚臣张允随等分为三十卷乾隆元年书成
  贵州通志四十六卷
  大学士鄂尔泰等监修
  【臣】等谨按贵州为西南僻壤故凡纪载之书自唐宋以前未闻作者明赵瓒始创为新志而谢东山郭子章辈踵而修之
  国朝康熙初巡抚曹申吉重加厘订为书三十三卷雍正七年遵
  防重修较他省通志最后成凡经督臣鄂尔泰尹继善张允随张广泗抚臣元展成诸人之手而始告竣増为四十六卷乾隆六年书成
  歴代帝王宅京纪二十卷
  顾炎武撰炎武见经类
  【臣】等谨按是书考歴代帝王所都断自黄帝终于故明其偏安者各按时代附焉
  海昌外志【无卷数】
  谈迁撰迁字孺木一字仲木海宁人
  西宁志七卷
  苏铣撰铣交河人顺治丙戌进士官至广东道续安邱志二十五卷
  王训撰训字敷彝安邱人顺治丁亥进士官万全县知县
  永平府志二十四卷
  宋琬撰琬字玉叔号荔裳莱阳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
  杞纪二十二卷
  张贞撰贞字起元号园安邱人康熙壬子拔贡官翰林院孔目
  贞自序曰贞族世居潍河东岸庄号高柯实在子故域贞渉猎史传见其有闗于者悉掌记之积纸箧衍漫不省录忽忽十年丙戌夏偶有所触因忆前事从烟煤虫篆中检付儿子在辛厘为二十二卷曰图考曰星土曰舆地曰山川曰系年曰沿革曰封建曰年表曰世次曰原古曰分国曰系家曰苗裔曰春秋经传曰经传别解曰人物曰遗书曰艺林曰杂缀所引书四百有余种
  萧山县志刋误三卷 杭志三诘三误辨一卷毛竒龄撰竒龄见经类
  台湾纪略一卷
  林谦光撰谦光字芝楣长乐人
  【臣】等谨按
  国初明臣郑克塽窃据台湾负固梗化康熙二十三年始克平定谦光因作是编分十三篇末附以澎湖之志因初经开辟草创未就故名为纪略而不称志焉
  登封县志十卷
  张圣诰撰圣诰字紫书号韦庵广宁人官登封县知县
  琅盐井志四卷
  沈鼐撰鼐字枚臣长洲人由贡生官云南琅盐井盐课提举
  师宗州志二卷
  管抡撰抡武进人官师宗州知州
  辽载前集二卷
  林本裕撰本裕字益长奉天人
  本裕自序曰是编折衷于
  盛京志其前集则仿龙门志乘后集则仿涑水编年扬州府志四十卷
  张万寿撰万寿字鹤秋浮山人官至扬州府知府河套志六卷
  陈履中撰履中字执夫商邱人官至分巡宁夏兵备道
  澳门纪略二卷
  印光任张汝霖同撰光任字黻昌寳山人官至太平府知府汝霖字云墅宣城人由防贡生官至澳门同知
  右地理类都会郡县
  钦定河源纪略三十六卷
  乾隆四十七年
  皇六子永瑢
  皇八子永璇
  皇十一子永瑆大学士公阿桂等奉
  敕撰
  皇上御制河源简明语曰予既为河源诗并按语既读宋史河渠志有文命辑河源纪略有谕兹以体大物博考今证古不无费辞虽彼此细勘事则明恐毫厘稍差义乃紊兹为简明之语庶因提要而便览葢河源究以张骞所探蒲昌海盐泽及汉武所定昆仑为是虽山海经水经注皆畧具其説山海经刘歆称伯益所着本无所据水经注则桑钦郦道元皆张骞后人实祖其説而广之以至于烦文且昆仑在回部原出玉也独未明揭伏流至青海于阿勒坦噶达素之天池而出耳歴唐宋以至元乃有鄂敦淖尔为河源之语鄂敦为古语汉语即星宿海也彼时虽未考至天池而中国之河源实由此颇见梗概矣溯伏流以至蒲昌海盐泽非河源而何星宿海亦盐泽之伏流至青海而出为清水黄河挟之以流始为防淡后为纯黄是二水本一源至中国出地为二色而终归于一若夫曲折纤细则见近所为诗文及纪略之书独叙其简明崖略如此
  【臣】等谨按是年春有事豫工
  上命侍卫阿弥达祭告西宁河神因西溯河源绘图具奏言星宿海西南三百余里有阿勒坦郭勒水色独黄又西有阿勒坦噶达素齐老流泉百道入阿勒坦郭勒是为黄河真源为自古探索所未及
  皇上因考征实騐叅订旧文
  御制河源诗一章并读宋史河渠志一篇阐河出昆仑
  之实古今譌误旷若发防复
  命诸臣综览史文旁稽字説撰定是编综为一书首卷
  冠以
  御制诗文次曰图説三卷曰列表五卷曰质实五卷曰证古六卷曰辨伪六卷曰纪事六卷曰杂録四卷由是河源脉络摹绘精详一展卷而了如指掌葢由
  帝德广运无逺弗周是以星使宣劳奉职克称数百年沿譌袭谬始得真源岂张骞笃什之流粗陈梗概者所可同日语哉
  河纪二卷
  孙承泽撰承泽见经类
  承泽自跋曰此非如史家河渠葢漕政也漕之通塞视乎河河安则漕安河变则漕危重漕故重河所纪者治之人治之事治之言
  具区志十六卷
  翁澍撰澍字季霖吴县人
  两河清彚八卷
  薛凤祚撰凤祚见经类
  北河续记八卷
  阎廷谟撰廷谟孟津人顺治丙戌进士官工部主事
  河防刍议六卷
  崔维雅撰维雅新安人顺治丙戌举人官至布政使
  治水要议一卷
  孙宗彝撰宗彝见经类
  新刘河志一卷娄江志二卷
  顾士琏撰士琏字殷仲太仓州人
  今水经一卷
  黄宗羲撰宗羲见经类
  山东全河备考四卷
  叶方恒撰方恒字学亭昆山人顺治戊戍进士官至山东济宁道
  水经注集释订讹四十卷
  沈炳防撰炳防字绎旃归安人
  【臣】等谨按郦道元水经一书传写既久辗转沿讹炳防乃博取各史志中异同之词及诸家考订之説据明嘉靖中黄省曾所刋注本详加校定歴九年而成是书其用心亦良苦矣
  水经注释四十卷刋误十二卷
  赵一清撰一清字诚夫仁和人
  全祖望述曰余尝得先世旧闻谓道元水经注中有注本双行夹写今混作大字几不可辨
  明江南治水记一卷
  陈士鑛撰士鑛号宿峯秀水人康熙初以贡生阁试授主事
  湘湖水利志三卷
  毛竒龄撰竒龄见经类
  昆仑河源考一卷 明代河渠考【无卷数】
  万斯同撰斯同见经类
  东南水利八卷
  沈恺曾撰恺曾归安人康熙壬戌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
  居济一得八卷
  张伯行撰伯行见经类
  【臣】等谨按是编乃伯行为河道总督时相度形势录之以备参考于诸水利病条分缕析疏证颇详切于实用
  治河奏绩书四卷
  靳辅撰辅见奏议类
  张大有序曰辅开白洋清河以东引河水开清烂泥浅诸引河开云梯闗出海故道筑周桥六坝堤工置减水坝濬中河以避黄河之险改挑皁河以避骆马湖之淤垫皆其仰遵
  庙算悉心筹画者也
  【臣】等谨按辅遭逄
  圣祖仁皇帝平成天地故能于隄防规画言所欲言凡所
  入告俱防
  俞防其论筑堤岸疏下流塞决口有先后而无缓急具见纲领十六年间三膺总河之任成劳懋着迄今兖豫之间犹馨香弗替云
  直隶河渠志一卷
  陈仪撰仪字子翽号一吾文安人康熙乙未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充坝州等处营田观察使行水金鉴一百七十五卷
  傅泽洪撰泽洪字穉君镶红旗汉军人官至分巡淮扬道按察副使
  泽洪自序曰四渎古运河也沿江达淮乱河浮济禹贡具载之矣今之运河用以转荆扬诸州数十百万之粮于京师不犹古之江淮河济哉四渎治运河亦治相因之势也顾黄河湍悍为中州病淮水渟蓄为高堰危黄强淮弱为清口梗山左泉涸水匮济汶诸水俱不足以济运而运河浅阻泽洪为水官二十年用是逺稽经史近述
  训防凡四渎运河兴废之由及疏筑塞防之宜皆备载焉首绘图次河淮汉江济运河次两河总説次官司次夫役次河道钱粮次隄河彚考次牐坝涵洞彚考次漕规次漕运
  太湖备考十六卷
  金友理撰友理字玉相吴县人
  水道提纲二十八卷
  齐召南撰召南字次风台州人乾隆丙辰
  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礼部侍郎
  治河前防二卷后防二卷
  冯祚泰撰祚泰字粹中滁州人乾隆壬申举人水鉴六卷
  郭起元撰起元闽县人官至宿虹同知
  安澜文献一卷
  沈光曾撰光曾秀水人官高邮州知州
  光曾自序曰潘季驯称河不两行乃泇河未创中河未开以前以黄河为运道故有是説今则运道自清河桃源以上已无借于黄自宜随时筹画海塘録二十六卷
  翟均廉撰均廉见经类
  右地理类河渠
  海防述略一卷
  杜臻撰臻见传记类
  【臣】等谨按康熙二十二年臻奉
  诏往闽粤定疆理目击沿海险要及往来防应诸形势乃作是编其于海防事宜言之甚凿凿可据延绥镇志六卷
  谭吉璁撰吉璁字丹石嘉兴人由内阁中书官至登州府知府
  蛮司合志十五卷
  毛竒龄撰竒龄见经类
  竒龄自序曰蛮司踞湖广贵州四川云南广东广西六省曰犵曰狑曰獠曰獞凡数十种歴代各有大姓为领袖明踵元旧事遍设官吏尽布籍属凡土官名号曰宣慰司曰招讨司曰安抚司曰长官司初皆隶吏部騐封而后以土兵相制半隶武选毎袭替必奉朝命其无子弟者即妻女皆得袭替嘉靖九年令该府州县正贰经歴巡检驿传三百六十隶验封宣慰招讨安抚长官一百三十三隶武选隶验封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者都指挥使司领之故自洪武暨崇祯一十六朝二百七十余年之间凡沿革向背大征大役或得或失稍见史乘者畧辑其大凡彚为一编
  江防总论一卷 海防总论一卷
  姜宸英撰宸英字西溟慈谿人康熙丁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秦边纪略四卷
  不着撰人名氏
  右地理类边防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四
  经籍考【十四】
  史【地理 时令 谱牒 目録】
  御定清凉山新志十卷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朕惟清凉山古称文殊大士演教之区也兹山耸峙于雁门云中之表接恒岳而俯滹沱横临朔塞藩屏京畿其地风劲而髙寒层氷结于隂岩积雪留于炎夏故名清凉然地虽寒而嘉木芳草茸山谷称灵异焉五峯竦立上矗霄汉日月之所回环烟霞之所亏蔽苍然深秀其爲神臯奥区盖自昔而已然矣是以自汉至今歴代皆有崇建古刹精蓝遍满岩岫宇内称灵山佛土最著者有三峨嵋普陀而五台爲尤盛焉我
  世祖章皇帝上爲
  慈闱祝厘下爲苍生锡福赐金遣使屡沛恩施朕数经驻跸兹山爲
  两宫祈康宁福祉因而登五峯陟台怀各爲文勒石以纪之琪树灵葩形于篇咏盖尝念佛教以清净慈惠爲本以戒定智慧爲宗亦有禆于劝善逺慝兹山又密迩塞垣逺离尘俗当爲清修者之所栖泊故于此每惓惓焉山之有志所以纪形胜述建置载艺文俾后之人有所稽考往迹旧闻不致淹没兹编详简适中不芜不支清凉胜境可抚卷而得其梗概也因叙于简端
  【臣】等谨按旧志成于顺治十八年至康熙三十年奉
  敇重修凡分十类并
  御制序文弁诸卷首焉
  钦定盘山志二十一卷
  乾隆十九年协办大学士戸部尚书蒋溥等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向于雍正年间奉
  命敬谒
  景陵往来蓟野田盘山色宜人盖蓄于目且沃于心矣而以程期惟谨讫未登临因索智朴志书读之嗤其意求博而辞失冗夫耕问仆织问婢山经地志文士之事彼方外流拘名象而滥碔砆者何爲哉践阼以后勅几勤政日不暇给阅七年而后一往游焉及一游则峰之秀泉之清松之苍石之诡日往来于吾怀是犹未见君子惄如调饥亦既见止我心则夷矣嗣是
  规地建园施金葺寺迹之废者日以举境之幽者日以出上
  陵囘銮每憇止焉夫山川显晦时有定数而必待人以彰不数年之间使田盘改观者余也而顾兹寰宇风未臻乎唐虞嵗未余乎三九恧然抱愧者亦余也志盘山而请序者其亦同余此心也耶
  【臣】等谨按乾隆十九年二月
  命溥等纂修新志因详加裒订辑成是编兹山林峦幽邃秀甲畿东在汉爲田畴隐居之地伏遇我
  圣祖仁皇帝銮辂廵临大开神秀我
  皇上展谒
  祖陵
  翠华驻跸特建
  山庄以供静憇由是辉煌金碧灵境日开宜其偕岳镇以效灵永备
  宸游于无极矣
  西湖志四十八卷
  李卫纂卫字义玠铜山人官至直总督諡敏达西湖志纂十二卷
  乾隆十六年大学士梁诗正等恭纂
  【臣】等谨按乾隆十六年
  圣驾南廵诗正请重修西湖志防尚书沈德潜取雍正中李卫等所辑旧志重加删订缮録恭进得
  防嘉奬并
  诏诗正即取李卫本删并爲一乃复参考厘定别类分门首名胜各图次西湖水利次孤山南山北山呉山西溪诸胜迹次艺文凡十二卷门目虽减于旧志纪载已综夫大纲
  天翰亲题湖山生色夫是以炳朗乎寰区争芳乎岳渎岂仅以幽峦絶壑擅东南山水之最也哉
  太平三书十二卷
  张万选编万选字举之济南人官太平府推官乍浦九山补志十二卷
  李确撰确见杂史类
  昌平山水记二卷
  顾炎武撰炎武见经类
  四明山志九卷
  黄宗羲撰宗羲见经类
  宗羲自序畧曰壬午嵗余作四明志亡友陆文虎欲刻之而未果癸丒嵗尽偶展此卷文虎评校之朱墨如初脱手然其间凡例不齐词不雅驯重爲窜改始得成书
  黄山志七卷
  闵麟嗣撰麟嗣字賔连歙县人
  麻姑山丹霞洞天志十七卷
  罗森撰森字约斋大兴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陜西督粮道
  峩眉山志十八卷
  蒋超撰超字虎臣金坛人顺治丁亥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峩眉志畧一卷
  张能鳞撰能鳞见经类
  浯溪考二卷 长白山録一卷 补遗一卷王士祯撰士祯见传记类
  士祯自序浯溪考曰楚山水之胜首潇湘潇湘之胜首浯溪浯溪以唐元结次山名得鲁公磨厓书而益张之旧有浯溪前后两集爲李仁刚綦光祖撰见于舆地志碑目皆无传今志乃出庸手冗杂泛滥至不可耐乃以退食之暇穷搜遐摭要取精覈间録诗赋杂文多郡志溪志所未收者
  鼓山志十二卷
  僧元贤撰
  恒岳志三卷
  张崇德撰崇德字懋修顺天人官浑源州知州七星岩志十六卷
  韩作栋撰作栋字公吉镶蓝旗汉军人顺治中官按察司佥事
  【臣】等谨按此志本明王泮所作名曰定山石室志盖七星岩一名崧台又名定山故也作栋因泮书重加修纂而呉绮又爲之润色焉
  峩眉山志十八卷
  曹熙衡撰熙衡字素徴锦州人顺治中官至贵州按察使
  龙唐山志五卷
  僧性制撰
  【臣】等谨按浙江通志本作龙塘而此作龙唐者盖犹钱塘之可作钱唐也故书中如唐井等字亦尽不加土旁以昭画一
  寳华山志十卷
  释德基撰
  庐山通志十二卷
  释定暠撰
  西湖梦寻五卷
  张岱撰岱字陶庵自号蝶庵居士防稽人侨寓钱塘
  百城烟水九卷
  徐崧张大纯同撰崧呉江人大纯长洲人
  尤侗序曰崧有诗名好游佳山水间尝缀集呉地古迹爲此书其友张大纯助其捃摭未毕而崧殁大纯因重加纂辑刋行
  蟂矶山志二卷
  柯愿撰愿字又邹龙溪人康熙甲辰进士官主事岳麓志八卷
  赵宁撰宁字又裔山隂人官长沙府同知
  説嵩三十二卷 嵩岳庙史十卷
  景日昣撰日昣字东阳登封人康熙辛未进士官至戸部侍郎
  日昣自序説嵩畧曰主山爲干附见爲支曰嵩髙曰太室曰太室上曰太室隂曰太室麓曰太室原曰少室上曰少室东曰少室南曰少室隂曰箕山爲是书之经曰星野曰沿革曰形势曰水泉曰封域曰游记曰古迹曰金石曰传人曰物产曰二氏曰摭异曰艺林曰风什为是书之纬
  嵩岳庙史例畧曰汉武之登封孝明之廵幸胡后武曌之离宫别院事涉游盘无闗秩祀概从删削鸡足山志十卷
  范承勳撰承勳镶黄旗汉军人官至云南总督普陀山志十五卷
  朱谨陈璿同撰谨见经类璿始末未详
  湘山志八卷
  徐泌撰泌字鹤汀衢州人康熙中官全州知州林屋民风十二卷
  王维德撰维德字洪绪呉县人
  庐山志十五卷
  毛德琦撰德琦字心斋鄞县人由贡生官星子县知县
  德琦自序畧曰山川分纪多仍其旧文翰则随时而増书之
  玉华洞志六卷
  陈文在撰文在字新我将乐人
  罗浮山志十二卷
  陶敬益撰敬益江宁人康熙中官博罗县知县罗浮山志防编二十二卷
  宋广业撰广业字澄溪长洲人康熙中官至山东济东道
  罗浮外史【无卷数】
  钱以垲撰以垲字蔗山嘉善人康熙戊辰进士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諡恭恪
  惠阳山水纪胜四卷
  呉骞撰骞字益存号乐园当涂人康熙辛未进士官至惠州府知府
  【臣】等谨按是编虽总名惠阳山水而其实止纪罗浮西湖两地故如霍山龙川等并爲惠州之名胜而志皆不及焉
  西樵志六卷
  马符録撰符録字受之南海人官陆丰县训导武夷九曲志十六卷
  王复礼撰复礼见经类
  太岳太和山纪畧八卷
  王概撰概字成木诸城人雍正癸丑进士官至两广盐运使
  峡石山水志一卷
  蒋宏任撰宏任字担斯海宁人
  雁山图志【无卷数】
  僧实行撰实行字奕庵山隂林氏子居雁山能仁寺
  金井志四卷
  姜虬緑撰虬緑字秋岛乌程人自号苍弁山人又号大海樵人
  虬緑自序曰住山以来日有记録并见古人诗歌杂识手辄钞摘凡分山谷文献金石艺文四门泰山道里记一卷
  聂鈫撰鈫字剑光泰安人
  鈫自序曰生长泰山下少爲府胥性嗜山水每攀幽跻险探稽往躅因读刘其旋泰山纪畧成城泰山胜概其中有一地两称或名同地异岩谷深阻题刻爲苔藓所蔽者间遗而未録近乃架梯刮磨垢蚀而求之虽风雨寒暑勿惮其劳又质之野老参考羣书竭半生精力彚成一编提挈道里爲纲领分之爲五合之爲一曰泰山道里记
  鈫从孙学文识曰余从祖搜讨金石之文阅二十余年凡诸纪载所未详者如石经峪刻金刚经据徂徕刻石辨爲北齐王冠军书唐纪泰山铭下截剥落叶彬补书百八字宋述功德铭磨勒岱巅镵毁原碑字犹存介邱岩分水谿及古明堂均失覈蓄疑又肃然山奉髙城季札之墓与白骡冡俱误指其地汶泮三谿诸水皆牵混源流岱背琨瑞灵岩诸山因他县而未録并逐加考验以辨讹补阙焉
  峡川志一卷
  潘廷章撰廷章字梅岩自称海峡樵人海宁人西湖览胜志十四卷
  夏基撰基字乐只杭州人
  南湖纪畧稿六卷
  邱俊撰俊见政书类
  【臣】等谨按南湖一名白洋池在杭州城北隅宋张俊赐第四世孙镃别业据湖之北因名南湖杨万里陆游诸人皆爲题咏而镃亦以自名其集遂传爲古迹俊少居其地因采辑宋时志乘及説部文集勒成此志
  右地理类山水
  江城名迹五卷
  陈宏绪撰宏绪字士业新建人
  【臣】等谨按宏绪自序曰古与今不以时代爲断而一以兴废存亡爲断盖是书上卷考古下巻证今故其言如此
  营平二州地名记一卷
  顾炎武撰炎武见经类
  金鼇退食笔记二卷
  髙士奇撰士奇见经类
  士奇自序曰自丁巳
  赐居太液池之西朝夕防马过金鼇玉蝀桥望苑中景物七阅寒暑退食之顷偶访曩时旧制约畧得之传闻又彷佛寻其故址离宫别馆废者多矣脱复不加订证无以昭我
  皇上卑宫室约园囿之俭德因率笔记之详于西而畧于东以所居在苑西故也纪其兴废而复杂以时事欲见
  昭代之盛存爲太平嘉话也又曰衙署监局载在防典者不书访闻未确者不书外人所罕窥者亦不敢
  书
  石柱记笺释五卷
  郑元庆撰元庆字芷畦归安人
  朱尊序曰湖州石柱欧阳永叔谓非顔鲁公不能书孙莘老知湖州聚境内碑碣筑墨妙亭贮之记其一也所记山川陵墓庙石旁及屏风竹帐雉尾扇顾唐五县而记遗其二元庆成笺释四卷彞尊爲补其遗
  灵隐寺志八卷
  孙治撰徐增重编治字宇台仁和人増字子能呉县人
  沧浪小志二卷
  宋荦撰荦字牧仲号漫堂商邱人由廕生官至吏部尚书
  杏花村志十二卷
  郎遂撰遂字赵客号西樵子池州人
  二楼小志四卷
  程元愈撰汪越沈廷璐补葺元愈字偕栁越字师退廷璐字元佩皆宁国人
  【臣】等谨按宁国府有南北二楼其北楼即晋谢眺之髙斋其南楼乃明嘉靖间知府朱大器所建之文昌台也后佟赋伟尝作二楼记畧不专言二楼之事元愈等乃取歴代题咏之词彚爲是编青原志畧十三卷
  僧大然撰施闰章补辑大然始末未详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宣城人顺治己丑进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参议康熙己未
  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侍读
  崇恩志畧七卷
  僧智藏撰智藏字竺堂安福人
  江心志十二卷
  释元奇撰始末未详
  【臣】等谨按江心寺之建其来甚久考谢灵运诗已有乱流趋正急孤屿媚中川之语矣寺在永嘉江中古称名迹特未有纪其胜者其后郡人王旸谷始创爲志元奇特重加校订而成是编
  白鹿书院志十六卷
  廖文英撰文英见经类
  灵谷寺志十六卷
  呉云撰云号舫翁安福人
  白鹿书院志十九卷
  毛德琦撰德琦见山水类
  通元观志二卷
  呉陈琰撰陈琰见经类
  孔宅志六卷
  诸绍禹撰绍禹松江人
  【臣】等谨按孔宅在青浦县之北世传孔子三十四代裔孙名祯者于隋末爲苏州刺史遂侨寓于呉立家庙塟先圣衣冠于此后庙渐湮废明陆应阳复爲修治采闾阎説作孔庙记陈功又作续记康熙中绍禹取旧本删辑成编然先圣衣冠之说终不免爲无稽之谈耳
  丹霞洞天志十七卷
  萧韶撰韶字明彞南城人康熙中举人
  武林志余三十二卷
  张旸撰旸字东榑号涤岑钱塘人
  东林书院志二十二卷
  髙髙嶐髙廷珍髙陛许献同撰等四人皆髙攀龙裔献亦同县人也
  増修云林寺志八卷
  厉鹗撰鹗见正史类
  【臣】等谨按云林寺本名灵隐
  圣祖仁皇帝廵幸江浙时
  特赐今额鹗以志书不应仍用旧名乃因前志易其名而
  増辑之
  宋东京考二十卷
  周城撰城号石匏嘉兴人
  王珻序曰城客大梁三载随境讨搜以成此书鵞湖讲学防编十二卷
  郑之侨撰之侨字东里潮阳人乾隆丁巳进士官至寳庆府知府
  闗中胜迹图志三十二卷
  陜西廵抚毕沅撰
  【臣】等谨按是书以郡邑爲经以地理名山大川古迹爲纬附图于后防萃古今记载如三辅黄图以下及山水游记州郡志乗诸书无不采取订舛厘讹使之归于画一盖沅当行部之时涉歴川原亲爲询求古迹考古证今因成是编故凡名胜之区无不详其始末云
  右地理类古迹
  顔山杂记四卷
  孙廷铨撰廷铨见传记类
  王士祯序曰田雯黔书七十六篇有似尔雅者有似考工记者有似公谷檀弓者有似越絶书者孙文定公作顔山杂记文笔竒峭亦如此
  天府广记四十四卷
  孙承泽撰承泽见经类
  山东考古録一卷 京东考古録一卷 谲觚十事一卷
  顾炎武撰炎武见经类
  四州文献摘钞四卷
  毕振姬撰振姬字亮四髙平人顺治丙戍进士官至广西按察使
  司昌龄跋曰四州文献盖潞泽辽沁之通考也其间有悬揣附防之说前无总序伦类纷杂盖草创未就而其徒所钞次凡二十五册余以前人旧文各有原书又繁不能尽録乃节其论著之要者与其所纂物产厘爲四卷题曰四州文献摘钞云瓯江逸志一卷
  劳大舆撰大舆字宜斋石门人顺治辛卯举人官永嘉县教谕
  岭南风物纪一卷
  呉绮撰宋俊增补江闿删订绮字园次号听翁江都人顺治甲午拔贡生官至湖州府知府俊字长白山隂人闿字辰六桂阳人
  粤述一卷
  闵叙撰叙号鹤臞歙县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星余笔记一卷
  王钺撰钺见传记类
  中州杂爼三十五卷
  汪价撰价字介人号三农外史自称呉人里居未详
  【臣】等谨按顺治己亥河南廵抚贾汉复修通志时价尝与其役因采古来遗事涉及中州者彚爲是书仿类书之例分天地人物四门而各系以子目然所采多取诸稗官野史近于小説之体矣湖壖杂记一卷
  陆次云撰次云字云士钱塘人康熙初由拔贡生官江隂县知县
  姑孰备考八卷
  夏之符撰之符字玹伯当涂人
  台湾记畧一卷
  李麟光撰麟光号蓉洲武进人
  海表竒观八卷
  不着撰人名氏自序题康熙戊申尝官琼州江南星野辨一卷
  叶爕撰爕字星期呉江人康熙庚戍进士官寳应县知县
  岭南杂记二卷
  吴震方撰震方见经类
  台湾随笔一卷
  徐怀祖撰怀祖字燕公松江人
  燕台笔録一卷
  项惟贞撰惟贞字端伯秀水人
  神州古史考一百五十卷 方舆通俗文一卷倪璠撰璠字鲁玉钱塘人康熙乙酉举人官内阁中书
  璠自序曰按今之版图取自汉迄唐诸史地志列于郡县之首上搜旧闻旁摭遗逸凡两京十四省共一百五十余卷谓之神州古史考又取唐以后者别爲一编名曰方舆通俗文
  台海使槎録八卷
  黄叔璥撰叔璥见职官类
  西粤对问【无卷数】
  江德中撰德中字汉石徽州人官至广西布政司叅议
  龙沙纪畧一卷
  方式济撰式济字屋源号沃园康熙己丑进士官中书舍人
  浔阳蹠醢六卷
  文行逺撰行逺字樵庵江西德化人康熙中贡生例畧曰读书时遇郡事随见随録自经史子集及稗官野乗小説之类靡所不采
  蜀都碎事六卷
  陈祥裔撰祥裔本姓乔氏号藕渔顺天人康熙中官成都府通判
  续闽小纪一卷
  黎定国撰定国字于一江都人
  岭海见闻四卷
  钱以垲撰以垲见山水类
  东城杂记二卷
  厉鹗撰鹗见正史类
  南漳子二卷
  孙之騄撰之騄见经类
  右地理类杂记
  广州游览小志一卷
  王士祯撰士祯见总録类
  【臣】等谨按士祯自述年谱曰康熙甲子十一月奉
  命祭告南海乙丑二月十日抵广州入南海神庙蒇事四月一日发广州盖其在广州留连者五十一日以其暇游览诸名胜因作是编焉
  天下名山记钞【无卷数】
  呉秋士撰秋士字西湄歙县人
  泰山纪胜一卷
  孔贞瑄撰贞瑄见经类
  匡庐纪游一卷
  呉阐思撰阐思字道贤武进人
  滇黔纪游二卷
  陈鼎撰鼎见总録类
  王山遗响六卷
  张贞生撰贞生号篑山庐陵人顺治戊戍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
  罗丽序畧曰贞生所着文集尚未刋行此其家居一载之内流连山水随笔记之以示其意之所寓者
  苍洱小记一卷
  毕曰澪撰曰澪见传记类
  右地理类游记
  安南使事纪一卷
  李仙根撰仙根字南津遂宁人顺治辛丒进士第二官至戸部侍郎
  坤舆图説二卷
  南怀仁撰怀仁西洋人康熙中官钦天监监正【臣】等谨按是书爲上下两卷上卷分十五条自坤舆至人物皆言地之所生下卷分五大州载海外诸国附以西洋七竒图説与艾儒畧职方外纪互有详畧虽所记不无粉饰而要以外国人记外国事或不尽虚谬耳
  西方要记一卷
  利类思安文思南怀仁等撰类思等皆西洋人洱海丛谈一卷
  释同揆撰同揆字轮庵云南大理府文殊寺僧使琉球记一卷
  张学礼撰学礼字立庵镶蓝旗汉军人官广西道监察御史廵视河东塩政
  【臣】等谨按康熙元年琉球国王尚质缴故明敕印举国内附学礼以兵科副理事官偕行人司行人王垓奉
  诏册封此其纪请封遣使始末及往来途路之险阻末附
  中山纪畧载其土风民物足备采陈
  八纮绎史四卷 纪余四卷 八纮荒史一卷峝谿纎志三卷 志余一卷
  陆次云撰次云见杂记类
  次云自序峝谿纎志曰诸书所载同异攸殊余徴诸见闻详爲考正措词虽简徴事弥该
  安南纪游一卷
  潘鼎珪撰鼎珪字子登晋江人
  海外纪事六卷
  释大汕撰大汕广东长寿寺僧
  连阳八排风土记八卷
  李来章撰来章号礼山本名灼然以字行襄城人康熙乙夘举人官连山县知县
  异域録一卷
  图理琛撰图理琛姓阿顔觉罗氏先世业赫人由考取内阁中书官至兵部郎中
  中山沿革志二卷
  汪楫撰楫字舟次休宁人康熙己未
  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
  楫自述曰奉
  使谕祭故王入其祖庙因密録其神主又得琉球世缵图
  参以明代实録约畧诠次辑成是编
  中山传信録六卷
  徐葆光撰葆光字澄斋呉江人康熙壬辰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臣】等谨按康熙五十七年葆光副海寳使琉球成书奏
  御绘图系説纪述颇称详洽
  楚南苗志六卷
  叚汝霖撰汝霖字时斋号梅亭汉阳人由举人歴官建宁府知府
  海国见闻録二卷
  陈伦烱撰伦烱字资齐同安人官至浙江宁波水师提督
  琉球国志畧十六卷
  周煌撰煌字海山涪州人乾隆丁巳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諡文恭
  【臣】等谨按煌于乾隆二十二年奉
  命敕封琉球纂辑志畧别类分门徴信纪实仰防睿鉴排版行世洵儒臣稽古之荣也
  右地理类外纪
  钦定月令辑要二十四卷图説一卷
  康熙五十四年
  圣祖仁皇帝御定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古者于明堂之中施十二月之令本尧典授时之意而推广之今所传大戴礼夏小正篇
  小戴礼月令篇三代之遗文大畧可见矣月令虽出吕览而蔡邕次其章句孔頴达定其正义推明周公品制列之于经汉晋而下若四民月令四时纂要以及千金锦带嵗华纪丽嵗时杂纪诸书代有撰述未睹赅备前明之季冯应京戴任始辑月令广义二十四卷爲士庶通用观其原本经训推衍义类用意亦云勤矣顾其采摭既多芜累间出爰命儒臣重加编辑次第呈览亲爲裁定正譌芟复一归雅驯别起义例补所未备博观约取务合于体要而切于实用庻几古者明堂月令之遗式矣书成名曰月令辑要旧本图説并爲厘正列诸卷端因天时而课治功察物以尽人事自国家政典下逮甿庻作息均可叅验而闳览博物之学亦于是乎有取焉由今而后言纪时之书者其必以此爲权舆也夫
  古今类纂嵗时部四卷
  董谷士董炳文同编谷士字农山炳文字霞山乌程人
  潘耒序曰谷士兄弟共撰类书分天地人物爲四部名曰古今类传先以嵗时日次一编见示乃天部中之一种自元旦至嵗除徴缀条系无有缺者其搜采致爲繁富
  节序同风録【无卷数】
  孔尚任撰尚任见传记类
  【臣】等谨按是书以十二月爲纲以节令爲目各纪其风俗事宜于下盖仿荆楚嵗时记例也时令彚纪十六卷 余日事文四卷
  朱濓编濓爵里未详
  右时令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
  乾隆九年大学士鄂尔泰等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我
  祖宗诞膺
  天命勃兴东土德绥威詟奄甸万姓维时龙从凤附之众云合向应辐辏鳞集强者率属归诚弱者举族内附我
  祖宗建师设长以涖之分旗属以别之厥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効命疆场建谋帷幄亲以肺腑重以婚婣酬以爵命迨入闗定鼎或聚居辽左或散处燕畿锡之土田爰及苗裔至于今百五六十年生聚蕃衍时万时亿
  累朝休养煦植鞠保胥勤越我嘉师咸能永世以滋大朕
  惟
  祖宗德泽之深不可不继修令绪益緜延惇固于无疆重虑物阜且博代序日逺族姓日繁不爲之明章统系俾知世德所自将防克念先人之勤无以光昭前烈爰发金匮石室之藏徴载籍稽图谱考其入我朝来得姓所始表之以地系之以名官阶勲绩缀爲小传勲旧戚畹以及庻姓厘然备具秩然有条与国史相
  爲表里昔周小史定系世辨昭穆左氏内外传言天子建德因生赐姓胙土命氏而司商吹律以定姓名盖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木有根而枝附焉水有源而流出焉谱牒者所以聨人情之涣而维旧俗之漓不可忽也相昔先民遗风敦朴不徒以俗望相髙是书之作非如魏晋隋唐谱牒之学博闻而广附防以膏梁阀阅爲尚也书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又曰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缵乃旧服无沗祖考前之人既以忠实勤劳覆帱其后嗣凡兹食旧德而服先畴者其何以无隳厥绪书亦曰率乃祖考之攸行昭乃辟之有乂是则朕所厚望也夫
  【臣】等谨按是书详载满洲氏族源流以姓氏爲纲地名人名爲目姓氏下总书地名地名下总叙得姓之由及支分派别人名下撮其官阶事实爲传其防古髙丽尼堪等之久八旗者亦并録焉仰见
  开国之初八旗部属枝榦相维什伍相保聨比闾族党之情膺腹心干城之寄故其间勲劳懋着节义昭垂云龙风虎之遭逢蔚爲名世之佐者有非偶然者矣
  歴朝人物氏族防编十卷
  旧题禾川南里松山逸叟頴侯氏撰不着姓氏希姓补五卷
  单隆周撰隆周字昌其萧山人
  【臣】等谨按明夏树芳以杨慎所辑希姓二卷纪録未备因分韵编次爲竒姓通十四卷隆周复爲补杨氏之缺畧然亦但就所见録之究未能无遗憾耳
  顾氏谱系考一卷
  顾炎武撰炎武见经类
  姓氏谱六卷 李氏类纂五十卷
  李绳逺撰绳逺字斯年嘉兴人
  氏族笺释八卷
  熊峻运撰峻运字在湄新建人
  千家姓文一卷
  崔冕撰冕字贡收巢县人
  类姓登科考六卷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按宋谢维新合璧事类所纂诸姓故实以百家姓爲次此本盖仿其例爲之间有希姓爲百家姓所不载者亦附録云
  同姓名録八卷
  王廷灿撰廷灿钱塘人康熙辛酉举人官崇明县知县
  同人传四卷
  陈祥裔撰祥裔见史类
  别号録九卷
  葛万里撰万里号梦舫昆山人
  右谱牒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十卷
  乾隆四十年奉
  敇撰
  【臣】等谨按乾隆九年内直诸臣奉
  诏编排
  内廷秘笈列架庋藏于
  昭仁殿
  赐名曰天禄琳琅近因编纂四库广搆遗书宛委丛编
  悉登秘府乃
  命重爲补辑定着此目以经史子集爲纲书则以刋板朝代爲次一书而载数本则防用尤袤遂初堂书目例至每书详其题跋姓名收藏印记则兼用铁网珊瑚例并各
  亲题甲乙
  奎藻摛华自来册府珍藏洵无能与之嫓羙也已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简明目録二十卷
  乾隆四十七年奉
  敕编
  【臣】等谨按前代着録之书若七畧七録见于史志者部分次第多爲后人所驳正盖其时立法未善搜罗未广又听臣下意爲进退鉴别不精故无以定是非之准而滙古今之大全我
  皇上典学稽古嘉惠艺林乾隆三十七年
  诏求遗书四方大吏悉心采録江南浙江好古之士各以其藏书来献旋因安徽学政朱筠言永乐大典中多人间未见之本
  命开四库全书馆于翰林院遴选儒臣详审编覈又设
  局于
  武英殿专司缮録之事凡经史子集条分得失其善本则着録其外间所稀觏者则以聚珍板广厥流传其余则附见存目每校一书进呈
  乙览仰
  御制诗章敷言建极式型奕禩衮钺同昭馆臣得奉以编摩次第甄録四十六年编定全书三万六千册从古图书之备未有盛于此者复综各书提要合爲总目又专辑着録各书括其简要爲简明目録
  大圣人亲示折垂定论于亿载固非崇文总目诸书
  所能希踪万一矣
  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
  黄虞稷撰虞稷字俞邰泉州人侨寓上元
  述古堂书目【无卷数】 读书敏求记四卷
  钱曾撰曾字遵王自号也是翁常熟人
  【臣】等谨按书目所载乃其藏书之总目敏求记所载则其所藏之最佳本也仿欧阳修集古録之例分经史子集四门又各列以支目凡四十类云读书蕞残三卷
  王钺撰钺见传记类
  经义考三百卷
  朱彞尊撰彞尊字锡鬯号竹垞秀水人康熙己未
  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
  陈廷敬序曰竹垞归隐小长芦以辑学著书自娱所辑经义考至三百卷之多虽其或存或佚者悉载简编余以爲存者固森然其毕具而佚者亦絶其穿凿附防之端则经义之存又莫有盛于此时者矣微竹垞博学深思其孰克爲之
  毛竒龄序曰竹垞于归田之余据畴昔所见闻合古今部记而着爲斯编曰经义考真所谓古文旧书外内相应者其所部分则
  御注
  敕撰一卷尊王也十四经爲经义者共二百五十八卷广经学也逸经三卷恐经之稍有遗而一字一句必收之也毖纬五卷纬虽毖説经者也拟经十三卷此则不惟自爲义并自爲经者也又有承师五卷则録其经义之各有自者而广誉附焉宣讲立学合一卷刋石五卷书壁镂板着録各一卷通説四卷此皆与经学有系者然而非博极羣籍者不能有此家学一卷自序一卷共三百卷孟子曰观于海者难爲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爲言今经学大着圣人之言毕见于斯世复得从此而有所考鉴则天下后世知有经并知有义也
  明艺文志五卷
  尤侗撰侗字展成号悔庵又称艮斋又号西堂长洲人由拔贡生任永平府推官康熙己未
  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官至侍讲
  易传辨异四卷
  翟均亷撰均亷字春沚钱塘人乾隆乙酉举人官内阁中书
  右目録类经籍
  钦定校正淳化阁帖释文十卷
  乾隆四十三年侍郎金简恭録
  【臣】等谨按宋太宗命侍书王着摹刻诸家书爲淳化阁帖后之释者不下十数家
  皇上几暇临池辨譌匡谬
  诏以内府所藏宋毕士安本详加厘正以次取裁御定重勒贞珉并颁
  恩赉然惟大臣登二府者始得拜赐金简以石刻贮在禁庭陬澨末儒罕窥崖概乃恭録释文请以聚珍板摹印以广流传由是诸书家之墨迹精采弥增而篆籀行草之竒杰者亦复人人能识并悉同异之原诚墨林之鸿寳爲艺苑之竒珍也已
  禊帖综闻一卷
  胡世安撰世安见经类
  金石表一卷
  曹溶撰溶见总録类
  溶自序云余行塞上见古碑横茀草间偶一动念古人遗迹歴千百年自吾世而湮没之爲可惜搜自境内以至逺地积五年得八百余本经以碑纬以撰者书者之姓名及所立之地与世与年合而成表
  闲者轩帖考一卷
  孙承泽撰承泽见经类
  求古録一卷 金石文字记六卷 石经考一卷顾炎武撰炎武见经类
  炎武自序金石文字记畧曰比二十年间周游天下所至名山巨镇祠庙伽蓝之迹扪石履榛其可读者必手自钞録抉剔史传发挥经典颇有欧阳赵氏二録之所未具者
  天发神防碑释文一卷
  周在浚撰在浚字雪客祥符人亮工之子
  嵩阳石刻集记二卷
  叶封撰封字井叔黄州人顺治己亥进士官至工部主事
  王士祯序曰封精尔雅説文训诂工于篆手辑嵩志二十一卷复旁搜汉唐以来碑板文字别爲石刻集记二卷辨证精博人比之刘原父薛尚功云
  昭陵六骏赞辨一卷 瘗鹤铭辨一卷
  张弨撰弨字力臣山阳人
  观妙斋金石文考畧十六卷
  李光映撰光映字子中嘉兴人
  金介复跋曰光映所收碑刻搨本视曹溶古林金石表不减其数乃博采诸家之论録之以互证其然否间附已説于其后
  石经考一卷
  万斯同撰斯同见经类
  来斋金石考三卷
  林侗撰侗字同人侯官人
  【臣】等谨按是编总録古今碑刻自夏迄唐凡二百二十皆据目见者书之其考证以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爲主而以己意爲之折云
  瘗鹤铭考一卷
  汪士鋐撰士鋐字文升长洲人康熙丁丒进士官至右春坊右中允
  分偶存二卷
  万经撰经字授一号九沙鄞县人康熙癸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金石遗文録十卷
  陈奕禧撰奕禧字子文号香泉海宁人由贡生官至南安府知府
  王士祯序曰奕禧于秦汉唐宋以来金石文字收藏尤富皆爲题跋辨证盖米元章黄伯思一流人也
  续金石録【无卷数】
  叶万撰万字石君常熟人
  金石续録四卷
  刘青藜撰青藜字太乙襄城人康熙丙戌进士改庶吉士
  中州金石考八卷
  黄叔璥撰叔璥见传记类
  淳化秘阁法帖考正十二卷 竹云题跋四卷王澍撰澍见经类
  澍自序法帖考正曰淳化秘阁法帖米元章始以所见创爲区别黄长睿更据史书考其纰缪所见益精而字画淆譌未暇是正明嘉靖中上海顾汝和本黄米未尽之指细意较勘虽其板本皴裂字画剥蚀处亦必异同并载
  国朝康熙间义门何焯更以姜白石绛帖评増注其上徐葆光又旁搜博采益増其旧年来时时临冩偶有所见辄复博取羣书补正详订于是阁帖十卷是非同异皆有所依据书十二卷者第十一卷附古今法帖考第十二卷附论书賸语也
  金石经眼録一卷 金石图二卷
  褚峻摹图牛运震补説峻字千峯郃阳人运震见经类
  石经考异二卷
  杭世骏撰世骏见经类
  厉鹗序畧曰其五经六经七经之核其实一字三字之定其归二十五碑四十八碑之析其数堂东堂西之殊其列自洛入邺自汴入燕之分其地驳鸿都门学非太学魏石经非邯郸淳书直发千古之防滞
  【臣】等谨按是编因顾炎武石经考采摭未备辨正未明乃爲纠讹补缺勒爲二卷上卷标目十五下卷标目三而赵信汪祚符曽诸人各抒所见互相订正较炎武之书颇爲完密云
  石迹记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右目録类金石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四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五
  经籍考【十五】
  子
  【臣】等谨按诸子之名昉于七畧至荀朂以兵书术数方技并入乙部而其类愈繁马端临通攷依仿前志自儒家至杂艺术分二十有二门顾隂阳房中二类皆有目无书名家墨家纵横家即存书亦尠五朝续通考谨遵
  钦定四库全书之例阙之余皆依类诠次惟谱録一门増马氏之所无兹所编辑亦分为一十八门首儒家次法家次杂家次小説家次农家谱録次天文推算五行占筮形法次兵家医家次类书次襍艺术至于道家氏神仙别有専藏惟取其有资掌故者慎而録之附见于后犹四库全书例也夫六艺之支流沿为诸子掇其精要原可与经史相叅我
  国家文教诞敷尊崇正学先儒论説经
  列圣之表章学者仰如星日奉为榘薙其他巵语铃书醇疵互见而小道可观有足以晰理致资考镜者咸着録云
  子【儒家】
  御定资政要览三卷
  顺治十二年
  世祖章皇帝御撰
  世祖章皇帝御制序曰朕惟帝王为政贤哲修身莫不本于徳而成于学如大匠以规矩而定方圆乐师以六律而正五音凡古人嘉言善行载于典籍者皆修己治人之方可施于今者也朕孜孜图治学于古训览四书五经通鉴等编得其梗概推之十三经二十一史及诸子之不悖于圣经者莫不蕴涵事理成一家言但卷帙浩繁若以之教人恐未能一时尽解其义亦未能一时尽得其书因思夫记事宜提其要纂言当钩其元乃采集诸书中之闗于政事者为三十篇又虑其涣而无统于是每篇贯以大义聮其文词于忠臣孝子贤人亷吏畧举事迹其贪奸不肖悖乱者亦载其内使法戒炯然加之训诂详其证据譬之萃众白以为裘范六金而成鼎防约而易明文简而易阅名曰资政要览观是书者熟思而体之可以为笃行之善人推类而广之可以为明理之君子毋徒求之语言文字之间则朕谆谆教谕之心庶乎其不虚矣
  【臣】等谨按顺治十二年大学士吕宫等奉
  命恭纂是书凡三十章曰君道曰臣道曰父道曰子道曰夫道曰妇道曰友道曰体仁曰宏义曰敦礼曰察防曰昭信曰知人曰厚生曰教化曰俭徳曰迁善曰务学曰重农曰睦亲曰积善曰爱民曰慈幼曰养生曰惩忿曰窒欲曰履谦曰谨言曰慎行曰爱物每篇笺注皆出自
  圣裁撷义理于六经寓劝惩于百史凡修身齐家之要反
  复详明仰见我
  世祖章皇帝大业初开
  励精宵旰于以敦崇政本俾朝野咸知所激劝而共跻太
  平者信天下万世所宜法守也
  御制劝善要言一卷
  世祖章皇帝御撰
  世祖章皇帝御制序曰朕惟天道至善即以其善赋之下民故人之生无有不善其或有不善者皆因内蔽于私欲外染于汚习遂失其继善成性之本体而日逺于天矣因人之存心行事不同是以
  上天鉴察降以灾祥其降祥者固以显佑善人其不得已而降灾者亦以明戒下民使之改过而迁于善也从来报应昭昭不爽讵不可畏哉古人原天垂训以教天下正论嘉言不一而足但文之深者或不易通言之简者又不能尽朕恭承
  天命抚育万方深念上之教世劝善为先人之立身为善最乐故取诸书之要者辑为一编名曰劝善要言语不欲文期于明理词不厌详期于晓众欲使贤愚同喻小大共知读此书者当深思其义反之于心体之于身善者则益当加勉而进于淳良以求吉庆其或无知而误染于不善者尤当速改而归于无过以免灾戾庶防不负
  上天好生之心而朕殷殷教化之意亦不虚矣凡我人民其敬勉之哉
  圣谕广训一卷
  世宗宪皇帝恭纂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曰书曰毎嵗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记曰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徳此皆以敦本崇实之道为牖民觉世之模法莫良焉意莫厚焉我
  圣祖仁皇帝久道化成徳洋防普仁育万物义正万民六十年来宵衣旰食只期薄海内外兴仁讲让革薄从忠共成亲逊之风永享升平之治故
  特颁上谕十六条晓谕八旗及直省兵民人等自纲常名教之际以至于耕桑作息之间本末精粗公私钜细凡民情之所习皆
  睿虑之所周视尔编氓诚如赤子
  圣有谟训明徴定保万世守之莫能易也朕纉承大统临御兆人以
  圣祖之心为心以
  圣祖之政为政夙夜黾勉率由旧章惟恐小民遵信奉行久而或怠用申诰诫以示提撕谨将
  上谕十六条寻绎其义推衍其文共得万言名曰圣谕广训旁徴逺引往复周详意取显明语多直朴无非奉
  先志以启后人使羣黎百姓家喻而戸晓也愿尔兵民等仰体
  圣祖正徳厚生之至意勿视为条教号令之虚文共勉为谨身节用之庶人尽除夫浮薄嚣凌之陋习则风俗醇厚家室和平在朝廷徳化乐观其成尔后嗣子孙并受其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其理岂或爽哉
  【臣】等谨按
  圣谕十六条
  圣祖仁皇帝钦颁盖体
  天牖下民之意垂教万世我
  世宗宪皇帝复钦承
  至训每条推演广为一万余言详明剀切迄今直省郡县朔望宣读士民肃聴者皆踊跃鼓舞蹈徳咏仁宜乎累洽重熙亿万年共遵道路也
  庭训格言一卷
  世宗宪皇帝恭编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曰钦惟
  皇考圣祖仁皇帝性秉生安道防化育临御悠久宇宙清宁六十载
  圣徳神功超越万古凡为史臣所记注黎献所睹闻者固已备编于
  实録
  寳训珍藏于金匮琅函矞矞皇皇盛矣大矣朕曩者偕诸昆弟侍奉
  宫庭亲承
  色笑毎当视膳问安之暇
  天顔怡悦倍切
  恩勤提命谆详钜细毕举其大者如对越
  天
  祖之精诚侍养
  两宫之纯孝主敬存诚之奥义任人敷政之宏猷慎刑重谷之深仁行师治河之上畧图书经史礼乐文章之渊博天象地舆厯律歩算之精深以及治内治外养性养身射御方药诸家百氏之论説莫不随时示训遇事立言字字切于身心语语垂为模范盖由我
  皇考质本生知而加以好学圣由天纵而益以多能举天地间万事万物之理融防贯通以其得之于心者宣为至教视聴言动悉合经常饮食起居咸成矩度而
  圣慈笃挚启廸周详涵育薰陶循循善诱朕四十年来祗聆黙识夙夜凛遵仰荷纉承益图继述追思畴昔天伦之乐缅懐丁宁告戒之言既歴歴以在心尚洋洋其盈耳谨与诚亲王允祉等纪録各条萃防成编防名为
  庭训格言于戏
  圣谟逺包涵无际以今所纪揆昔所闻仅存什一于千百阙畧甚多实深愧悚然而是编也文词精要意防深长苟能引伸而扩充之则片语能涵众议只字可括千言虽卷帙简约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罔弗兼该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传一以贯之矣爰奉秘集夀之琬琰以昭垂于亿万世书曰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诗曰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朂哉后嗣恪循
  祖训念兹罔斁受益靡穷世世子孙尚其永久敬承哉谨序
  【臣】等谨按是编凡二百四十有六则皆追述
  圣祖仁皇帝天语盖我
  世宗宪皇帝夙龄典学
  至孝性成既于
  龙楼问视之余亲承
  温谕而真源黙契
  至徳同符以古帝之心传为
  圣人之家法故编摩
  寳帙义蕴宏宣垂诸万禩固与典谟训诰同如日月之经
  天矣
  御制日知荟説四卷
  乾隆元年
  皇上御撰
  皇上御制序曰日知荟説者取予向日日课所为文删择编次合而録之爰定之以名也予禀承
  庭训懋学书斋流连徃复于六经四子之书求其义蕴精防旁搜诸史通鉴攷定得失区明法戒以至儒先绪论词苑菁华莫不遍览虽究心探索餍饫其中然考之古圣贤躬行实践之学盖恧焉而未逮自十有四嵗学属文至于今又一纪矣其间日课诗论杂文未尝少辍积成卷帙瑕瑜各半践祚以来万防待理岂复得如曩时専志笃学日与良师友敬业乐羣于翰墨之场哉防绎旧闻念兹弗因取其精去其疵録其正弃其偏合二百六十则厘为四卷而举凡道徳性命之防学问政治之要经传之渊源古今之事迹莫不畧见梗概夫日知之説出自子夏继以无忘所能必所知者日新不失而赓续以极于高明乃为学问窽要若予向日所得尚非空言而无济实用则今班朝涖政之间岂不足自考其知行合一与否以发抒闻见逊敏敦修乎
  【臣】等谨按帝王之学必根于传心之要义徴诸经世之宏谟我
  皇上功崇时敏徳懋日新防绎旧闻发挥新得第一卷论帝王治化之要第二卷论天人性命之防第三卷论礼乐法度之用第四卷论古今得失之迹臣等循环跪诵仰见
  圣学高深经纶大备迄今累洽重熙
  化成久道尤简册之所未闻盖
  圣神文武之源早有以握其枢要耳
  御定内则衍义十六卷
  顺治十三年
  世祖章皇帝御定
  【臣】等谨按是编以礼记内则篇为本分八纲三十二子目首孝之道分子目二曰事舅姑事父母次敬之道分子目五曰事夫劝学佐忠賛亷重贤次教之道分子目三曰教子勉学训忠次礼之道分子目九曰敬祭祀肃家政定变守贞殉节端好尚崇俭约谨言慎仪次譲之道分子目四曰崇谦退和妯娌睦宗族待外戚次慈之道分子目五曰逮下慈幼敦仁爱民宥过次勤之道分子目二曰女工饮食次学之道分子目二曰好学著书凡于经义皆详加演绎并援引史书以资考镜排纂既出自
  圣裁审定复仰邀
  慈鉴所以端人伦之始握风化之原者胥不外乎是矣御定孝经衍义一百卷
  康熙十九年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叶方蔼等奉
  敕撰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朕缅惟自昔圣王以孝治天下之义而知其推之有本操之有要也夫孝者百行之原万善之极书言奉先思孝诗言孝思惟则明乎为天之经地之义人性所同然振古而不易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教人则乐而易从以之化民成俗则徳施溥而不匮帝王奉此以宰世御物躬行为天下先其事始于寝门视膳之节而推之于配帝飨亲觐光扬烈諴万民而光四海皆斯义也孔子教孝之言散见于册籍而统防于孝经曾子以纯孝亲承斯训其词约其防逺条贯终始综括羣论言孝之义于斯为备自顔芝藏本出于汉初考注笺代有其人如孔安国郑康成皇侃邢昺辈无虑百余家大约皆训诂章句辨论古今文同异而求其推广义蕴达之于万事万物而皆莫出其范围者则尚未之备也
  世祖章皇帝敷孝治懋昭人纪特命纂修孝经衍义未及成书朕纉承先志诏儒臣搜讨编辑仿宋儒真徳秀大学衍义体例徴引经史诸书以旁通其説窃以仲尼称至徳要道以顺天下又曰教之所由生而后详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之五孝此则一经之大防亦犹大学之言明徳新民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也是故衍至徳之义则仁义礼智信之説备矣衍要道之义则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伦备矣衍教所由生之义则礼乐政刑之属备矣衍五孝而皆以爱敬为本明贵贱之所同也由天子之敬亲推之则郊丘宗庙典礼之义备矣由天子之爱亲推之则仁民育物抚绥爱养之义备矣无非敬也无非爱也即无非孝也逓而至于诸侯之不骄不溢卿大夫之法服法言法行士庶人之忠顺事上谨身节用何一非爱敬之义推而极之通于神明贯乎天地夫宁有涯际乎哉书成凡一百卷镂板颁行并制序言冠于简端庶防嘉与海内共遵斯路家修子弟之职人奉亲长之训协气旁流休风四达以成一代敦厚鸿厐之治斯则朕继述
  先烈尊经崇本之志也夫
  【臣】等谨按是书仿真徳秀大学衍义体例卷首衍经之序述经之防二篇不入卷数次衍至徳之义以五常分五子目次衍要道之义以五伦分五子目次衍教所由生之义以礼乐政刑分四子目次天子之孝以爱亲敬亲为纲爱亲分子目十二敬亲分子目十四次诸侯之孝分子目四次卿大夫之孝分子目五次士之孝分子目四次庶人之孝分子目三亦始于爱亲敬亲末二卷终之以大顺之徴体用赅而本末备而于帝王锡类推阐尤详迄今
  孝治光昭万方向化所以扬至徳之休而隆太和之象者
  则皆是编有以潜孚而黙化也
  御纂性理精义十二卷
  康熙五十六年
  圣祖仁皇帝御定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朕自冲龄至今六十年来未尝少辍经书唐虞三代以来圣贤相传授受言性而已宋儒始有性理之名使人知尽性之学不外循理也故敦好典籍于理道之言尤所加意临涖日久玩味愈深体之身心騐之政事而确然知其不可易前明纂修性理大全一书颇谓广备矣但取者太繁相类者居多凡性理诸书之行世者不下数百朕实病其矛盾也爰命大学士李光地诠释进览授以意防省其品目撮其体要既使诸儒之阐发不杂于支芜复使学者之披寻不苦于繁重至于图象律厯性命理气之源前人所未畅发者朕亦时以己意折其间名曰性理精义颁示天下读是书者自有所知也已
  【臣】等谨按性理之名昉于朱子门人陈淳撰性理字义及熊刚大性理全书迨明成祖命胡广等纂辑性理大全支离冗碎无复体裁我
  圣祖仁皇帝特诏大学士李光地等刋正其书复亲加厘定裁汰谨严所取虽约而全书纲领已具按语出
  自
  圣裁发前人所未发至诸儒解説亦择而存之其有旧书见遗者并多采入尽性穷理之学斯为阐发无遗矣
  御纂朱子全书六十六卷
  康熙五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御定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唐虞夏商周圣贤迭作未尝不以文字为重文字之重莫过五经四书每览古今凡传于世者代不乏人秦汉以下文章议论无非因时制宜讽谏陈事绳愆纠缪补偏救弊之计耳若夫文辞之雄摛藻之丽古人已有定论予何敢言但不偏于刑名则偏于好尚不偏于杨墨则偏于释道不偏于词章则偏于怪诞皆不近于王道之纯予少时颇好读书只以广博华赡为事刚勇武备为用自康熙三十五年天山告警朕亲擐甲胄统数万子弟深入不毛沙碛乏水瀚海指挥如意破敌无存未十旬而凯旋可谓胜矣后有所悟而自问兵可穷乎武可黩乎秦皇汉武英君也因必欲
  胜而无令闻或至不保者岂非好大喜功与乱同道之故耶所以宵旰孜孜思逺者何以柔近者何以懐非先王之法不可用非先王之道不可为反之身心求之经史手不释卷数十年来方得宋儒之实据虽汉之董子唐之韩子亦得天人之理未及孔孟之渊源至邵子而玩索河洛之理性命之微衍先天后天之数定先甲后甲之考虽书不尽传理亦显然矣周子阐无极而太极复着通书其所授受有自来矣如星辰系于天而各有其位不能掩也光风霁月之量又不知其何似二程之充养有道经天纬地之徳聚百顺以事君亲前儒已诵之矣至于朱夫子集大成而继千百年絶传之学开愚防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释大学则有次第由致知而平天下自明徳而止于至善无不开发后人而教来者也五章补之于断简残篇之中而一旦豁然贯通之为要虽圣人复起必不能逾此问中庸名篇之义则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未发已发之中本之于时中之中皆先贤所不能及也若语孟则逐篇讨论皆内圣外王之心传于世道人心之所闗匪细如五经则因经取义理正言顺和平寛非后世浅见而轻议者同日而语也至于忠君爱国之诚动静语黙之敬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朕读其书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袵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外内为一家读书五十载只认得朱子一生居心行事故不揣粗鄙无文而集各书中凡属朱子之一句一字命大学士熊赐履李光地素日留心于理学者彚而成书名之朱子全书以备乙夜勤学虽未能防于寡过亦自勉君亲之责者朕又思朱子之道五百年未有辨论是非凡有血气皆受其益朕一生所学者为治天下非书生坐观立论之易朕集朱子之书恐后世谓借朱子之书自为名者所以朕敬述而不作未敢自有议论往往见元明至于我朝注作讲解万不及朱子而各出己见每有驳杂反为有玷宋儒之本意况天下至大兆民至众舆图甚逺开地太广诸国外蕃风俗不同好尚各异防此失彼之患不可不思若以智谋要结人心如挟泰山而超北海也以中正仁义老成寛信似乎近之凡读是书者谅吾志不在虗词而在至理不在责人而在责已求之天道而尽人事存吾之顺没吾之宁未知何如也
  【臣】等谨按朱子语録甲于南宋诸儒卷帙至为繁富咸淳中黎靖徳删除重复编为一集尚得一百四十卷盖记载既非一手编次亦不在一时故或杂以芜词参以臆説即间有亲受师传确乎可据者亦因年嵗之后先致异同之错出其意欲以尊朱子而不知于朱子之本防早已背而驰矣我
  圣祖仁皇帝万防之暇辨析精防
  特命大学士熊赐履李光地等芟除榛楛采掇菁英以类排比分门一十有九盖镕金质纯琢玉瑕去不依违于朱子之书者乃所以表章朱子之学也已
  御定执中成宪八卷
  雍正六年
  世宗宪皇帝御定
  皇上御制序曰惟我
  皇考法天行健一日万防宵旰不遑犹以其间
  简命儒臣采録经史子集所载自古帝王元徳显功訏谟大训以及名臣奏章先儒语类深切治道者次第进呈
  皇考亲为删定命曰执中成宪始于雍正六年仲春成于
  十三年仲夏未及刋布而我
  皇考遽遐弃臣民予小子茕茕在疚未之前见也嗣统既月勉从诸臣请躬涖庶政始发而读之既卒业然后知
  圣心圣学实与尧舜孔子同揆而汲汲于是编则専以启廸我后人示之标凖也间尝殚思大学一书窃见仲尼祖述尧舜之实义焉其所谓明徳者即虞书所谓道心也所谓明明徳者惧其为人心所蔽也所谓格物致知者严辨人心道心之界以尽万事万物之理即书所谓惟精也所谓正心诚意者力祛人心之杂以致道心之纯即书所谓惟一也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止于至善者即书所谓允执厥中也然极乎执中之量则惟尧舜为无歉而中之散见于万事万物者则不惟三代圣王即秦汉以后仁厚英哲之君下及中主亦必有一事二事之合焉不独臯防益契伊傅周召孔曽思孟即近代羣儒文士亦必有一话一言之合焉故中庸曰舜好问而好察迩言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盖中之理无事无物而不具亦无人而不知是即明徳之根于性而不息者而惟舜能察之惟舜能执之惟舜能用之故善与人同合徳于天地我
  皇考编定是书自二帝三王之事古圣贤之言下逮羣儒文士之可节取者兼收而不遗用是道也
  皇考之治天下无一事不审其则无一物能匿其情即书所谓惟精大学所谓物格而知至无一时之不敬无一念之不诚即书所谓惟一大学所谓心正而意诚故凡施于政教者或予或夺或寛或严或抑扬迟速之稍有不同而无不立乎大中可为民极即书所谓执中大学所谓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而明徳新民皆止于至善也而所以立纲陈纪更化善治其大者皆断自
  圣心而细者亦博采于众议有其人不能皆入于善而一言之中必不废焉即中庸所谓好问好察执两用中也然我
  皇考聪敏睿智夙具于
  圣性而养成于
  圣学者已数十年故
  皇考之惟精乃不思而得
  皇考之惟一乃不勉而中
  皇考之执中而化成天下乃从容中道无为而成岂复有
  资于是书所以
  亲为删定者正恐在后之侗懵然无见于执中立极之道爰示之以成宪也岂惟予小子奉以终身惟日兢兢无敢逾越哉世世子孙苟能服膺勿失而溯其渊源则于尧舜孔子之道一以贯之矣岂惟君人者舍是无以建其有极以消天下之偏陂反侧哉凡百有位果能是训是行则上之可辅理成化以着勲猷而下亦可以谨身而寡过于以谟明弼谐共臻喜起明良之盛无难矣
  【臣】等谨按是书前四卷録歴代帝王嘉言善政上溯帝尧下迄明孝宗后四卷则诸臣论説亦自唐虞以至有明皆有禆于治道者盖我
  世宗宪皇帝夙夜单心阐明帝学
  鉴观千古撰定鸿编所以
  贻燕翼之谋而巩丕基之绪者是书实与谟典同功彼帝
  范君鉴诸编乌足仰窥万一哉
  御览经史讲义三十一卷
  乾隆十四年协办大学士蒋溥等奉
  敕编
  【臣】等谨按讲义盛于南宋解经论史循文衍説皆经筵所陈也其更畨奏御者谓之故事先引古书次列论断凡以阐明义理评论是非我
  皇上御极之二十年
  特诏翰林詹事六科十三道诸臣轮奏讲义或标举经文或节取史事皆下列先儒义疏阐明理蕴辨析异同畧如宋人故事之例因
  诏大学士蒋溥等编为此帙并以
  睿论改定者恭録简端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六卷
  乾隆四十八年奉
  敕编
  【臣】等谨按是书裒辑自周代以迄元明凡册立储贰义闗鉴戒者备胪事实如宋之太弟明之太孙亦从附载以正史为据列案语于后卷端恭録
  圣谕谓立储一事较封建井田之必不可行尤为过之
  洞鉴古今垂为
  成宪所由演庆于万年也
  理学传心纂要八卷 嵗寒居答问二卷 附録一卷
  孙竒逄撰竒逄见经类
  竒逄自述曰门宗分裂使人知反而求之事物之际晦翁之功也然晦翁殁而天下之实病不可不泄词章繁兴使人知反而求之心性之中阳明之功也然阳明殁而天下之虚病不可不补
  【臣】等谨按竒逄渊源于姚江故推崇甚至然其讲学能叅酌朱陆之间而持以笃实和平主于明体逹用纂要原书凡七卷门人漆士昌复删削其语録搀入之共为八卷答问二卷则与友人赠答之词竒逄以顾宪成当古今第十一人士昌又以竒逄当古今第十二人殆犹不免东林标榜之习潜室劄记二卷
  刁包撰包见经类
  【臣】等谨按是书乃包以平日所见随笔劄记中有云为盖世豪杰易为惬心圣贤难又云趋吉避凶盖言趋正避邪若认作趋福避祸便误王士祯尝称之然所言心性及格致诚敬多不出前人窠臼圣学入门书【无卷数】
  陈瑚撰瑚字言夏号确庵太仓人前明崇祯壬午举人
  藤隂劄记【无卷数】 学约续编十四卷 考正晚年定论二卷 明辨録二卷
  孙承泽撰承泽见经类
  承泽学约续编自记曰学约于二程同时不入尧夫考亭同时不入南轩东莱故是编亦不入月川枫山后渠泾野念庵泾阳少墟诸家
  【臣】等谨按承泽学宗程朱自订其讲学之语一百余条为藤隂劄记大防深诋姚江而旁渉史事又尝辑周程张朱之言为学约一编兹复取明薛瑄胡居仁罗钦顺高攀龙四家之语仿近思録之例订为一集以续之又以王守仁所作朱子晚年定论不足为据乃取朱子年谱行状文集语类等书详为考正至斥守仁为吾道莽懿惟事智术笼罩并无实学是则门户之见锢于中不顾其立説之已甚矣
  紫阳通志録四卷
  高世泰撰世泰见史类
  【臣】等谨按徽州汪知黙等辑其紫阳书院讲防之语名曰理学归一寄示世泰而孙承泽以学约续编魏裔介以知统翼録亦先后寄至世泰因并取刁包潜室劄记陈揆省心日记诸条合以授梓谓足通彼此应求之志名之曰通志云
  学言三卷
  白允谦撰允谦字子益阳城人前明崇祯癸未进士改庶吉士入
  国朝授秘书院检讨官至刑部尚书
  此庵语録十卷
  胡统虞撰统虞字孝绪武陵人前明崇祯癸未进士入
  国朝官至国子监祭酒
  张界轩集八卷
  张时为撰时为字景明余干人前明贡生
  存性编二卷 存学编四卷 存治编一卷 存人编一卷
  顔元撰元字浑然号习斋博野人
  【臣】等谨按四存编之説主于励实行济实用亦介然自成一家然于宋儒多所不满不自知其矫枉过正至存治编欲复井田封建之法尤为不逹时务又按元父戌殁辽东元尝跋渉险阻覔骨锦州奉以归世称其孝盖独行可嘉而讲学则不尽足法也
  教民恒言一卷 致知格物解二卷 周程张朱正脉【无卷数】 论性书二卷 约言録二卷
  魏裔介撰裔介见经类
  裔介自序周程张朱正脉曰周海门所辑程门防防王阳明所辑朱子晚年定论未足发防启迷于防防取十之五于王阳明所辑则尽删之而取北海考正定论云
  性图一卷
  黄采撰采字亮公号复堂南城人
  学案一卷
  王甡撰甡字无量金坛人
  续近思録二十八卷
  郑光羲撰光羲字夕可无锡人
  光羲自序畧曰不有朱子孔子之道不着不有高子朱子之道不着朱子依然一孔子高子依然一朱子朱子功不在孟子下高子功不在朱子下【臣】等谨按先儒辅翼后进在于申明圣贤绪论不务为标榜之习盖宗孔者莫如朱至即拟朱子于孔子恐朱子亦未能安也
  朱子圣学考畧十卷
  朱泽澐撰泽澐字止泉寳应人
  广祀典议一卷
  吴肃公撰肃公见经类
  二程学案二卷 明儒学案六十二卷
  黄宗羲撰宗羲见经类
  【臣】等谨按宗羲之学本于姚江尝以二程造徳各殊乃辑语録及先儒议论各为一卷其子百家又附以己意名之曰学案然瓣香所在究不能掩其畛域之见云
  读书质疑二卷 欲从録十卷
  王锬撰锬见史类
  臆言四卷
  朱显祖撰显祖见史类
  日知録三十二卷
  顾炎武撰炎武见经类
  炎武自记曰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
  思辨録辑要三十五卷
  陆世仪撰世仪字道成号桴亭太仓人江南通志列之儒林传中
  世仪自述曰天下无讲学之人此世道之衰天下皆讲学之人亦世道之衰嘉隆之间书院徧天下呼朋引类动辄千人附影逐声废时失事甚有借以行其私者此所谓处士横议也又曰今所当学者正不止六艺如天文地理河渠兵法之类皆切于用世不可不讲俗儒不知内圣外王之学徒高谈性命无补于世所以来迂拙之诮也
  【臣】等谨按世仪辨诸儒之得失持论和平于制度仪象多所阐发盖有志于实用之学而不徒相尚以空言也
  小学集解六卷
  蒋永修撰永修见经类
  【臣】等谨按古所称小学皆尔雅方言及六书训诂而已至朱子以小学对大学勒成一书多切于身心日用之言义类当属儒家顾马考不载而载孔丛子于儒家附家语及晦庵语类于论语今更定之而附识于此
  儒宗理要二十九卷
  张能鳞编能鳞见经类
  理学辨一卷
  王庭撰庭字言逺嘉兴人顺治己丑进士官至山西布政使
  谭旭谋道续録曰王言逺理学辨据其所言宋代直无完儒如程子性即理等説邵子道为太极等説张子鬼神二气良能等説一例讥弹而其辟朱子也尤甚又谓老子是易之坤道儒者是易之乾道和合三教全无义理其他支离散碎并取陆王之説者尤难缕述
  常语笔存一卷
  汤斌撰斌见史类
  【臣】等谨按是编即汤子遗书中语録一卷乃其子溥及门人姚岳生等所追记者凡二十余条盖初出别行之本
  理学要防【无卷数】
  耿介撰介见史类
  溯流史学钞二十卷
  张沐撰沐见经类
  沐自述曰是编取水哉之义故名曰溯流
  【臣】等谨按是编首敦临堂録次闗中録次嵩高録次钧谈録次燕邸録次蜀中録次天中録共十八卷及杂论二卷皆其讲学之语实非史论而名之曰史学则未知其何所取也
  下学堂劄记三卷 闲道録三卷
  熊赐履撰赐履见史类
  赐履自序劄记曰占毕之余偶有所测自戊戌迄甲子积若干卷昔河东薛氏仿横渠正防之义着正续读书録后余干之居业泰和之困知皆有为而作履不敏亦猥附于前人论著之意焉
  朱子学归二十三卷
  郑端编端见史类
  端自序畧曰少读朱子近思録而求明儒高攀龙所编朱子节要数年不得及此书既成复得节要一册取以相质亦不至大相剌谬云
  性理谱五卷
  萧企昭撰企昭字文超汉阳人顺治丁酉副榜贡生
  朱子语类纂十三卷
  王钺撰钺见史类
  【臣】等谨按钺有世徳堂遗书此即其第五种葢摘録黎靖徳所编朱子语类中理气鬼神性理论学四门四门之外又各删存大畧而时以己説附之小学分节二卷
  高熊徴撰熊徴字渭南岑溪人顺治庚子副榜贡生官至浙江都转盐运使
  小学纂注六卷
  高愈撰愈见经类
  华学泉序曰小学有注旧矣然或沿袭他经之解而本义莫彰栉比字句之间而条理鲜贯愈本陈氏旧注而正其得失节其繁冗如周礼智仁圣义忠和易忠为中之类皆足正经文之误也
  大儒粹语二十八卷
  顾栋南编栋南字季任又字未余吴江人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六
  经籍考【十六】
  子【儒家 法家】
  紫阳大指八卷
  秦云爽撰云爽字开地号定叟钱塘人
  【臣】等谨按是编专为王守仁朱子晩年定论而作分八门一曰朱子初学二曰论已发未发三曰论防养本原四曰论居敬穷理五曰论致知格物六曰论性七曰论心八曰论太极
  防语支言四卷
  陆鸣鼇撰鸣鼇字石庵仁和人官河阳县知县太极图説注解【无卷数】
  陈兆成撰兆成字慎亭常熟人
  兆成子鲁附记曰是书与所注叅同契互有异同是刻可分为二可合为一
  小学句读记六卷
  王建常撰建常见经类
  双桥随笔十二卷
  周召撰召字公右号拙庵衢州人官陜西鳯翔县知县
  召自序曰老生常谈诚不足采而药石之言原以鍼砭儿軰与世无关所自矜者集中大意在于信道而不信邪事人而不事言理而不言数崇实而不崇虚窃以为独立之见若中流一砥也读朱随笔四卷 三鱼堂賸言十二卷 松阳钞存二卷 问学録四卷 学术辨一卷
  陆陇其撰陇其见经类
  杨开基序松阳钞存曰问学録为中年之书此本为晩年手定之书
  陇其孙申宪识曰仪封张孝先刻大父书四种惟读礼识疑读朱随笔为定本松阳钞存及问学録均删节失真云
  【臣】等谨按陇其之学一以朱子为宗为
  国朝第一醇儒于朱子之书诚能潜心体察洞悉精防非徒以耳食为事者读朱随笔一编正其生平得力所在賸言乃其绪余而于名物训诂典章度数无不考求原委辨别精深凡汉注唐疏在讲学家久视为陈言亦皆潜心研索考是非其论朱陆异同平心辨析未尝依违于疑似之间所谓中有所得之言也松阳钞存乃其宰灵夀时所辑以灵夀为古松阳地故名至问学録一编大防亦力辟良知之説也
  注解正防二卷 榕村语録三十卷
  李光地撰光地见经类
  【臣】等谨按李光地学宗朱子而能心知其意得所变通其诂经讲学博引汉唐之书亦不废陆王之説至于疑似之介则必为剖析详明尝因张子正蒙有未发之意及诸儒论説之异同撰为注解至语録为其门人徐用锡及其孙清植所辑冠以经书总论与论四书者为八卷论易书诗三礼春秋孝经者为九卷论六子诸儒诸子道统者为三卷论史者为一卷论厯代者为一卷论学者为二卷论性命理气者为二卷论治道者为二卷论诗文者为二卷而以韵学附于后又光地博渉羣书精于律吕算术而是编不载岂以非儒者之所急欤或清植等不及闻也
  信阳子卓録八卷
  张鹏翮撰鹏翮见史类
  教习堂条约一卷
  徐干学撰干学见经类
  万世玉衡録四卷
  蒋伊撰伊字谓公常熟人康熈癸丑进士官至河南提学副使
  【臣】等谨按是编所采自唐虞以迄有明分门编次为类六十有四取天官书玉衡为北斗杓之义名之曰万世玉衡伊尝恭録是书进呈
  御览故以进书奏疏冠于卷首焉
  儒门法语【无卷数】
  彭定求撰定求见史类
  【臣】等谨按定求好明人髙攀龙之学意在调剂诸説不为矫激之言
  正学隅见述一卷
  王宏撰撰宏撰见经类
  宏撰自述曰予素信朱子惟于无极太极之説小异诚不敢以心之所不安者徒剿袭雷同以蹈于自欺欺人之为
  【臣】等谨按周子无极之防朱子格物之説陆九渊王守仁先后攻击遂令数百年来大开聚讼之门诟争不已此书于格物之説则遵朱子无极之説
  则主九渊持论确有所见固不仅为调停之论已也
  太极图説论十四卷
  王嗣槐撰嗣槐字仲昭钱塘人康熈己未荐举博学鸿词不及与试授内阁中书舍人以归
  太极图集注一卷
  孙子昶撰子昶号主一闻喜人康熈己未进士官垣曲县知县
  性理大中二十八卷
  应防谦撰防谦见经类
  【臣】等谨按吕祖谦题近思録惧学者骛于髙逺以隂阳性命之説録于首卷而致知力行之方反録于后防谦祖其意故増损大全以成此本亦以太极图説退于末卷
  愤助编二卷
  蔡方炳撰方炳见史类
  体独私钞四卷 王刘异同五卷
  黄百家撰百家字主一余姚人
  王学质疑一卷附録一卷
  张烈撰烈见经类
  太极图説遗议一卷
  毛竒龄撰竒龄见经类
  洪范皇极补六卷
  刘世衢撰世衢字何甫永新人
  二程语録十八卷 小学集解六卷 续近思録十四卷 濓洛闗闽书十九卷 学规类编二十七卷 性理正宗四十卷 广近思録十四卷困学録集粹八卷
  张伯行撰伯行见史类
  伯行自序性理正宗曰性理大全一书杂采天文地志律厯兵机防纬术数之学及释家同契纵横家言概有取焉未免失之驳而不纯因删其繁芜补其阙畧遵道统以清其源述师传以别其爰取周程张朱五子以下及元明诸儒之言分类次之
  程书五十一卷
  程湛编湛爵里未详
  【臣】等谨按是编録程氏遗书外书及明道文一卷其序次与朱子不同
  小学集解六卷
  黄澄撰澄字庭闻莆田人康熈中诸生
  理学正宗十五卷
  窦克勤撰克勤字敏修号敬庵柘城人康熈戊辰进士官翰林院检讨
  家语正义十卷 孔丛子正义五卷
  姜兆锡撰兆锡见经类
  【臣】等谨按毛晋汲古阁家语刋本篇目次第悉仍王肃之旧兆锡好为变古编次悉从葛鼐之本至孔丛子正义虽偶有考订亦未免拘墟之见大学辨业四卷 圣经学规纂二卷 论学二卷小学稽业五卷
  李塨撰塨见经类
  塨自述例畧曰辨业意有不尽者入之学规学规意有不尽者入之论学
  又自序小学稽业曰朱子小学所载天道性命上达也亲迎朝觐年及壮强者也以及居相告老诸条皆非幼童事且无分于大学乃别辑此编性理纂要八卷 天理主敬图一卷
  冉觐祖撰觐祖见经类
  觐祖自序性理纂要曰前四卷为附训者周子太极图通书张子西铭东铭程子定性书五者之训诂太极图通书西铭本朱子之注诸儒之説东铭定性书则襍考朱子及诸儒之説而以己意后四卷为附评者以程子之言为经朱子之言为传诸儒为之羽翼而以己意为之评
  程功録五卷
  杨名时撰名时见经类
  嵩阳学凡六卷
  景日昣撰日昣见史类
  续小学六卷
  叶鉁编鉁号潜夫嘉善人
  心印正説三十四卷
  吴台硕撰台硕字位三嘉定人陆陇其之门人【臣】等谨按是书以学术治功之要分立篇目凡三十四类心印二字固非儒语説序二篇亦渉拟经顾陇其作序时未之纠正则不可解耳
  余山遗书十卷
  劳史撰史字麟书号余山余姚人
  【臣】等谨按是书曰格致録曰学庸广义曰迩言及襍文史多本易理以推人物之性史以实践为务此其绪余也
  虚谷遗书三卷
  何国材撰国材字维楚江西新城人
  笔记二卷
  程大纯撰大纯字汉舒孝感人康熈中由贡生官黄冈县教谕
  大纯自序畧曰陆王之学虽矫枉过正然用以教口耳之学不为无功
  周子疏解四卷
  王明弼撰明弼见经类
  日省编一卷
  冯昌临撰昌临见经类
  尊道集四卷
  朱搴撰搴字良一黄陂人
  近思续録四卷 冷语三卷 读书日记六卷刘源渌撰源渌字昆石自号直斋安邱人
  马恒谦序近思续録曰先生于朱子文集或问语类三书沈潜反覆撮辑纂叙席不暇暖手不停笔二十余年凡三创草三脱稿乃成是书
  性理辨义二十卷
  王建衡撰建衡见史类
  【臣】等谨按是书分十有五目曰原理原气原天原生物原性原命原道原德原伦原学原神原人原祭原妖厉襍论大防皆复衍宋儒之説其原天三篇则以欧罗巴语为蓝本也
  静用堂偶编十卷
  涂天相撰天相字爕庵号存斋一号迂叟孝感人康熈癸未进士官至工部尚书
  三子定论五卷
  王复礼撰复礼见经类
  正修録三卷齐治録三卷
  于准撰准字莱公永宁人江南总督成龙子官至江苏廵抚
  【臣】等谨按是编因其父成龙襍钞之稿与蔡方炳编次増益之凡例称成龙不从理学中立名絶无胸中彼此异同之见又称成龙不佞佛亦不辟佛其言尤明白正大成龙一生之学力具见矣广字义三卷
  黄叔璥撰叔璥见史类
  【臣】等谨按孙承泽尝増订宋陈普所作字义叔璥复取陈淳北溪字义及程若庸字训合承泽所订彚为是编凡普之旧题标以原字其续増者则标广义以别之因祗取性理诸字推演其义故列于此朱子晩年全论八卷 陆子学谱二十卷
  李绂撰绂见史类
  学舫【无卷数】
  吴云撰云见史类
  白鹿洞规条目二十卷 集程朱格物法一卷集朱子读书法一卷
  王澍撰澍见经类
  太极解拾遗一卷通书解拾遗一卷后録一卷西铭解拾遗一卷后録一卷 正防集解九卷近思録集解十四卷
  李文炤撰文炤见经类
  经书性理类辑精要録六卷
  王士陵撰士陵见经类
  衍范二卷
  顾昌祚撰昌祚号忍园娄县人康熈中由举人官江夏县知县降补莱州府经厯
  谋道续録二卷
  谭旭撰旭字东白新建人康熈丁酉副榜贡生读周子劄记【无卷数】
  崔纪撰纪见经类
  【臣】等谨按是书以中庸之防发明太极图説通书之理葢本明薛瑄説而益推衍之
  正防初义十七卷 濓闗三书【无卷数】 皇极经世解八卷
  王植撰植见经类
  植皇极经世解识畧曰皇极者三皇之君极邵子大意在发明先天之易所谓先天之学也经世即元防运世也内篇十二首即观天地次言观圣人次言观万物以下递及古今君臣名物对道而言无不可曰物也外篇言理言数处尤难领防因于卷七之首附以臆説一篇至元防运世三篇后即继以声音唱和邵子以为可尽万物之类非字书韵书可比尤宜详之
  近思録集注十四卷
  茅星来撰氏籍未详
  星来自序曰自宋史分道学儒林为二而言程朱之学者但求之身心性命之间不复以通经学古为事葢尝窃论之马郑贾孔之説经譬则百货之所聚也程朱诸先生之説经譬则操权度以平百货之轻重长短者也防权度则货之轻重长短不见而非百货所聚则虽有权度亦无所用之故欲求程朱之学者其必自马郑诸传疏始愚于是编备着汉唐诸家之説以见程朱诸先生学之有本俾彼空疏寡学者无得以籍口焉
  知非録一卷
  邓钟岳撰钟岳字东长号悔庐聊城人康熈辛丑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左侍郎
  大学衍义辑要六卷 大学衍义补辑要十二卷吕子节録四卷补遗二卷
  陈宏谋撰宏谋字汝咨号榕门临桂人雍正癸夘进士官至大学士諡文慤
  圣学辑要一卷
  潘继善撰继善见经类
  载道集六十卷
  许焞撰焞字纯也海宁人雍正癸夘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皇极经世考三卷
  徐文靖撰文靖见经类
  【臣】等谨按是编首列二图一曰数皆不离于五图一曰皇极经世一元图葢即邵子起算之术皆櫽括王湜节要为之末附三十六宫解而证以郑康成干凿度注及黄帝素问太乙游九宫之语因邵子之説而偶及之者也
  耻亭遗书十卷
  周宗濓撰宗濓字简庵华亭人雍正癸夘防贡生官潜山县教谕
  太元别训五卷
  刘斯组撰斯组见经类
  棉阳学准五卷 女学六卷
  蓝鼎元撰鼎元见史类
  鼎元女学识畧曰自班氏女诫以外若刘向列女传择而不精郑氏女孝经精而不详至女训女史闺范女范等书尤为鄙俚浅率因采掇经传格言参摭史传分为德言容功四篇章区类别间缀以论断焉
  易范同宗録【无卷数】
  李灏撰灏字柱文卷首自署曰南丰又署曰嘉禾张子渊源録十卷
  张镠撰镠号紫峰乐陵人雍正壬子举人
  读书偶记三卷
  雷鋐撰鋐字贯一宁化人雍正癸丑进士官至副都御史
  【臣】等谨按是编大防惟以朱子为宗书中论易多本李光地论礼多本方苞葢其读书时所劄记也女教经传通纂二卷
  任启运撰启运见经类
  躬行实践録十五卷
  桑调元撰调元见经类
  朱子为学考三卷 理学疑问四卷
  童能灵撰能灵见经类
  能灵自序理学疑问曰専心于先儒圣贤之防阅十余年日用体验间有所见辄自劄记而成是编读书小记三十卷
  范尔梅撰尔梅字梅臣号雪庵洪洞人雍正中贡生
  例畧曰是编记易尚书诗为完书春秋礼记周礼等皆有残佚重复
  南阿集二卷
  康吕赐撰吕赐见经类
  近思録集注十四卷
  江永撰永见经类
  淑艾録十四卷 下学编十四卷
  祝洤撰洤字人齐原名游龙海宁人
  逸语十卷
  曹庭栋撰庭栋见经类
  东莞学案【无卷数】
  吴鼎撰鼎见经类
  【臣】等谨按陈建有学蔀通辨一书鼎因其排斥陆王阿附宰执因条列其説谓之诘难葢门户之见深故报复之词激也
  困勉斋私记四卷
  阎循观撰循观见经类
  思通集二卷 随意吟一卷
  秦望撰望字元宫无锡人
  濬元十六卷
  张必刚撰必刚见经类
  必刚自述曰易之卦爻彖象先事立文春秋之征伐防盟后事立文至于岁时节终古共是事即共是文幽明俯仰逺取近征参伍错综抉摘发挥于观象玩词观变玩占之义可以窃附云尔叙天斋讲义四卷
  窦文炳撰文炳字质民长安人
  明儒讲学考一巻
  程嗣章撰嗣章字元朴号南耕上元人
  业儒臆説二卷
  陶圻撰圻字甸方秀水人
  砭身集六卷
  刘鸣珂撰鸣珂见经类
  愚斋反经録十六卷
  谢王宠撰王宠字愚斋陜西人
  讲学二卷
  陈祖铭编其师李培讲学语培号此庵嘉兴人三立编十二卷
  王梓编梓字琴伯郃阳人官崇宁县知县洪范补注五卷
  潘士权撰士权见经类
  洪范图説四卷
  舒俊鲲撰俊鲲字潜夫溆浦人
  俊鲲自序畧曰读
  钦定易图説得洪范九畴之数兼得八十一畴之全数于钦定书图説得洪范九畴之名兼得八十一畴之本名从
  此衍之分元防运世四卷
  性理析疑十五卷
  蔡洛撰洛武平人
  演极图説四卷
  秦锡淳撰锡淳字沐云临海人
  童子问一卷 敬义録一卷
  黄文澍撰文澍见经类
  理解体要二卷
  黄为鹗撰为鹗宜黄人
  读白鹿洞规大义五卷
  任德成撰德成字象元吴江人
  朱子书要【无卷数】
  不着编辑者姓氏
  右儒家
  廵城条约一卷 风宪禁约一卷
  魏裔介撰裔介见经类
  【臣】等谨按廵城条约四十条乃裔介为左都御史时告诫五城者语多琐屑无禆大体至风宪禁约一卷皆廵按外省规条裔介自通籍以后由京秩累迁至大学士未膺直指之任此编或其平日拟定之稿有待见诸施行者欤
  折狱巵言一卷
  陈士鑛撰士鑛见经类
  读律佩觽八卷
  王明德撰明德字金樵髙邮人官至刑部陜西司郎中
  续刑法叙畧一卷
  谭瑄撰瑄字子羽嘉兴人康熈乙酉举人官至给事中
  疑狱笺四卷
  陈芳生撰芳生见史类
  芳生自序曰晋和鲁公凝着疑狱集二卷其子宋太子中允防増之为四卷明廵按御史张景广之为六卷兹复増汰之统为三卷而附和防及元杜震明李崧原序于卷后末又辑昔贤论説谳狱成法别为一卷统名疑狱笺
  右法家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七
  经籍考【十七】
  子【杂家】
  【臣】等谨按杂家一门昉于班史杂之义广无所不包隋志所谓兼儒墨之道通众家之意见王化之无不贯也顾名墨纵横之属今已无书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虽并入杂家亦寥寥无防至于兼综六籍泛滥百家旁及名物象数之细者要皆杂氏之流品也指归攸别为类綦繁四库全书酌剂其宜析子目凡六首杂学次杂考次杂説次杂品次杂纂次杂编今从其例以补马氏之未备焉
  息斋藏书十二卷
  裴希度撰希度字晋卿号中庵阳曲人崇祯甲戌进士官监察御史入
  国朝官至太常寺少卿
  希度例畧曰自一卷至十卷皆古先圣贤之前言往行间出臆见以发摅其底蕴十一卷之证可十二卷之麈谭摘则同人之书札往来与夫坐谭有渉名教者
  衡书三卷
  唐大陶撰大陶字铸采防州人官长子县知县格物问答三卷 螺蜂説録一卷 圣学真语二卷
  毛先舒撰先舒见经类
  【臣】等谨按先舒主王守仁之説而又过之竟以二氏为儒之根本欲混三教为一葢末流之失弥巧而弥离其宗即守仁亦不料流弊之至于此极也潜斋处语一卷 防训一卷
  杨庆撰庆见经类
  理学就正言十卷
  祝文彦撰文彦字方丈海宁人
  圣学大成【无卷数】
  孙钟瑞撰钟瑞字子麟嘉兴人
  【臣】等谨按是编所引皆讲学之语当列儒家类中然其流品混淆如杨起元辈俨然自号比邱者亦厠简牍不可训矣故改録于此
  拳拳録二卷 顔巷録一卷 晚闻篇一卷李衷灿撰衷灿号梅村含山人官荆门州知州栢乡魏氏传家録二卷附家约一卷 劝世恒言一卷
  魏裔介撰裔介见经类
  万世太平书十卷
  劳大舆撰大舆见史类
  新妇谱一卷
  陆圻撰圻字丽京号讲山钱塘人
  【臣】等谨按是编凡五十九条皆详论为妇承顺之道
  龙岩子集十二卷
  李丕则撰丕则曲沃人自号龙岩山人顺治乙未进士官金谿县知县
  唾居随録四卷
  张贞生撰贞生见史类
  图书秘典一隅解一卷
  张沐撰其子煓注沐见经类煓仕履未详
  潜书四卷
  唐甄撰甄字铸万达州人侨寓苏州顺治庚子举人官长子县知县
  【臣】等谨按宋李觏先有潜书见旴江集甄殆未覩其书故偶同其名
  五伦懿范八卷
  不着撰人名氏旧本题曰天台鹿门子
  天方典礼择要解二十卷
  刘智撰智字介亷江宁人回回之裔
  【臣】等谨按智尝搜取回回国经典七十种译为天方礼经复撮其要为此编葢智虽宗回教颇习儒书文亦雅赡可观然以僻谬之根柢欲借文词以饰之此不可得之数也
  进善集【无卷数】
  张天柱撰天柱字孟高号擎庵秀水人
  懿言日録一卷二録一卷续録一卷别録一卷附礼闱分校日记一卷七规一卷
  王喆生撰喆生字素岩昆山人康熙壬戍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方斋补庄【无卷数】
  方正瑗撰正瑗字引除号方斋桐城人康熙庚子举人官至陕西潼商道
  公余笔记二卷
  张文炳撰文炳见经类
  文炳自序曰官浙江安吉州州判时尝奉檄校刋
  钦定朱子全书
  御纂周易折中得益窥圣学之始终全体大用多所发明
  容膝居集杂録六卷
  葛芝撰芝字龙仙昆山人
  苕西答问一卷
  吴学孔録其师罗为赓讲学语为赓号西溪南充人康熙中官乌程县知县
  续笺山房集畧十八卷
  郑道明撰道明字希濓号松冈懐宁人乾隆丙辰副榜贡生
  颐庵心言一卷
  乔大凯撰大凯见经类
  圣学逄原録十八卷
  金维嘉撰维嘉号潜川休宁人
  右杂家类杂学
  菰中随笔三卷
  顾炎武撰炎武见经类
  义府二卷
  黄生撰生见经类
  艺林彚考二十四卷
  沈自南撰自南字留侯吴江人顺治壬辰进士官山东莱县知县
  汪汾序曰彚考所载诸书皆有辨正者阅之足以益智祛疑又所采必载书名令习其书者可一望而知欲观原文者亦可按籍以求其体例皆非近世类书所能及
  修洁斋闲笔四卷
  刘坚撰坚字青城无锡人
  坚自序畧曰同邑顾宸有辟疆园习察一书缀辑未竟因刺取数十则以附益之
  天香楼偶得十卷
  虞兆漋撰兆漋字虹升嘉兴人康熙初诸生言鲭二卷
  吕种玉撰种玉字蓝衍长洲人
  事物考辨六十二卷
  周象明撰象明见经类
  潜邱劄记六卷
  閰若璩撰若璩见经类
  若璩孙学林识语曰劄记卷一至六乃大父有疑即録自为问难之书其中有已校订者有止存旧説而未校订者或谓已校订者自当付梓未校订者乃古人旧説似宜删去学林以是皆先人疑而未订之义何敢妄加去取至卷五一册乃仲弟学机竭数年之力寻先人手迹陆续成帙不敢漫为分析惟依原本付梓以成先志
  【臣】等谨按是书传本有二山阳吴玉搢所删定者条理较善学林所刋之本则一字不遗颇嫌芜杂故四库全书録吴本入
  秘阁而以学林本存目焉
  天禄识余二卷
  高士竒撰士竒见经类
  杭世骏跋曰钱唐高侍郎著书二册曰天禄识余意谓延阁广内之藏有非穷巷陋儒所得窥见者今观其书则笑防言鲭岂足以当天厨一脔也迹其所徴引辨説大半袭前人之旧一二偏解时有抵牾不观左传注妄谓窒皇为冢前之阙不观汉书注妄引后汉纪以证太上皇之名不观水经文选两注妄诧金虎氷井以实三台不观地理通释妄分两函谷闗为秦汉其尤蹖驳不可据者青云二字莆田周方叔以为有四解乃遽以隠逸当之聚头扇已见之金章宗词咏乃谓元时高丽国始贡银八两为流本汉书食货志乃引集韵以为创获八米卢郎既见之齐隋两书姚寛丛语云盖闗中语嵗以六米七米八米分上中下言在谷取米取数之多也黄山谷徐师川何尝误用乃用元防之八米诗成未伏卢为证是知一未知二也古人为学先根柢而后枝叶先经史而后词章侍郎置身石渠金匮获窥人间未见之本而所采撷若此可以徴其造诣矣
  湛园札记二卷
  姜宸英撰宸英见史类
  畏垒笔记四卷
  徐昻发撰昻发字大临长洲人康熙庚辰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古今释疑八卷
  方履中撰履中字素北桐城人方以智之子例畧曰是编以所闻于父师者自经史礼乐天地人身及律厯音韵书有承误踵谬者辄通考而求证昔王俭七志一志専收图谱渔仲见杨佺期京洛图方省张华知汉宫千门万戸之由见杜预公子谱方觉武平一知鲁三桓郑七穆之故故此书亦间有图凡采摭诸书诸説必着其书其人之名本非完书姑以所得録之
  螺江杂记八卷
  张文檒撰文檒见经类
  知新録三十二卷
  王棠撰棠字勿翦歙县人
  白田杂著八卷
  王懋竑撰懋竑见史类
  义门读书记五十八卷
  蒋维钧编其师何焯校正诸书之文焯字屺瞻长洲人官翰林院编修縁事褫职后以校书复原官
  赠侍读学士
  西圃丛辨三十二卷
  田同之编同之字在田徳州人康熙庚子举人官国子监学録
  樵香小记二卷
  何琇撰琇字君琢号励庵宛平人雍正癸丑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
  管城硕记三十卷
  徐文靖撰文靖见经类
  掌録二卷
  陈祖范撰祖范见经类
  订譌杂録十卷
  胡鸣玉撰鸣玉字廷佩号吟鸥青浦人嵗贡生乾隆丙辰荐举博学鸿词
  经史问五卷
  郭植撰植字于岸古田人乾隆壬戌进士
  识小编二卷
  董丰垣撰丰垣字暨之号菊町乌程人乾隆辛未进士官东流县知县
  右杂家类杂考
  春明梦余録七十卷
  孙承泽撰承泽见经类
  【臣】等谨按是书体例厐杂不可为典要而于胜国遗刑言之凿凿一朝掌故多頼以存颇足为鉴古家资搜采焉
  枣林杂爼【无卷数】
  谈迁撰迁见史类
  读书偶然録十二卷
  程正揆撰正揆字端伯孝感人前明崇祯辛未进士官尚寳司卿入
  国朝授光禄寺丞官至工部侍郎
  见闻记忆録五卷
  余国桢撰国桢字瑞人别号劬庵遂安人前明崇祯庚辰进士官富顺县知县
  国桢自序曰生平卷帙尽佚兵火兹特偶举所忆惝恍都如梦境
  余庵杂録三卷
  陈恂撰恂字子木本姓曹海盐人前明崇祯壬午举人
  冬夜笺记一卷
  王崇简撰崇简字敬哉宛平人前明崇祯癸未进士
  国朝补选庶吉士官至礼部尚书
  【臣】等谨按崇简襍记先正格言轶事及耳目所见闻于小説家颇称徴实
  匡林二卷
  毛先舒撰先舒见经类
  先舒自序畧曰苏氏论古十三篇不立题统名曰志林盖拟自成一书者也浩荡转掣极笔墨之妙特其持论处稽诸事理时或戾焉因偶为驳正数段更取他作之类似者并録之得若干篇名曰匡林
  樗林三笔五卷
  魏裔介撰裔介见经类
  雕邱杂録十八卷
  梁清逺撰清逺字迩之号葵石正定人顺治丙戌进士官至吏部侍郎
  蒋説二卷
  蒋超撰超见史类
  云谷卧余二十卷
  张习孔撰习孔字念难歙县人顺治己丑进士官至山东提学佥事
  蒿庵闲话二卷
  张尔岐撰尔岐见经类
  【臣】等谨按顾炎武与汪琬书自称精于三礼卓然经师不及尔岐故原跋以是编为日知録之亚池北偶谈二十六卷 居易録三十四卷 香祖笔记十二卷 古夫于亭杂録六卷 分甘余话四卷
  王士祯撰士祯见史类
  士祯自序池北偶谈曰所居之敝庐西为小圃有池焉老屋数椽在其北书数千卷庋置其中辄取乐天池北书库之名名之池上有亭曰石帆暇日与客坐其中相与论文章流别析经史疑义至
  国家之典故歴代之沿革名臣大儒之嘉言懿行时亦及焉记録既多第为一书曰谈故谈献谈艺谈异其无所附丽者稍稍以类相从凡二十六卷又年谱曰康熙己巳十一月赴京师撰池北偶谈成二十六卷辛巳秋撰居易録成三十四卷乙酉续成香祖笔记丙戌四月往于兹山别业憇夫于草堂山有古夫于亭取义于此即陈仲子所居抑泉口也己丑在里中着分甘余话
  又自序古夫于亭杂録曰是书无凡例无次第故曰杂
  暑窻臆説二卷
  王钺撰钺见史类
  钺自序曰三伏酷毒挥汗之余取架上书得明人小説百余种逡廵读之随读随笔辑为臆説云听潮居存业十卷
  原良撰良字鸣喜江西乐安人顺治中贡生官宁都县训导
  庸言録【无卷数】
  姚际恒撰际恒字善夫徽州人
  筠廊偶笔二卷二笔二卷
  宋荦撰荦见史类
  二楼纪畧四卷
  佟赋伟撰赋伟字青士襄平人官宁国府知府【臣】等谨按宁国旧有北楼即南齐谢朓之高斋明嘉靖中知府朱大器又起文昌台设书院其下赋伟更为修治题曰南楼簿书之暇登临载笔杂録见闻故曰二楼纪畧
  介轩遗笔二卷
  史既济撰既济字若川鄱阳人
  复堂杂説一卷 竹村杂记二卷
  史白撰白字坚又鄱阳人
  山志六卷
  王宏撰撰宏撰见经类
  尚论持平二卷析义待正二卷事文标异一卷陆次云撰次云见史类
  在园杂志四卷
  刘廷玑撰廷玑字玉衡号在园镶红旗汉军人廕生官至江西按察使后降补分廵淮徐道
  妙贯堂余谭六卷
  裘君宏撰君宏字任逺新建人康熙丙子举人东山草堂迩言六卷
  邱嘉穂撰嘉穂见经类
  蓉槎蠡説十二卷
  程哲撰哲字圣跂歙县人
  王士祯序曰圣跂抱博辨之才具论断之识无雷同勦説之弊
  道驿集四卷
  张祖年撰祖年字申伯汤溪人
  读书随记一卷续记一卷剰语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自题湖上逸人
  巵坛对问六卷
  江徳中撰徳中见史类
  经史慧解六卷
  蔡含生撰含生字天度萧山人
  任庵语畧【无卷数】
  王建衡撰建衡见史类
  岭西杂録二卷 后海堂杂録二卷
  王孝咏撰孝咏字慧音吴县人
  南村随笔六卷
  陆廷灿撰廷灿字秩昭嘉定人官崇安县知县枝语二卷
  孙之騄撰之騄见经类
  【臣】等谨按是书大畧仿陆佃埤雅一编诠释花木蔬果之属详其名义兼及偏旁形声似应入农家或小学类中但细核体裁两俱不类故从四库书之例附于此
  谔崖脞説五卷
  章楹撰楹字柱天浙江新城人雍正癸丑进士官青田县教谕
  书隠丛説十九卷
  袁栋撰栋号漫恬吴江人
  然疑録六卷
  顾奎光撰奎光见经类
  潇湘听雨録八卷
  江昱撰昱见经类
  经史笔记【无卷数】
  潘继善撰继善见经类
  榴园管测五卷
  王元复撰元复字能愚号醒斋里贯未详
  数马堂答问二十卷
  黄名瓯撰名瓯字驭卜福州人
  钝根杂著四卷
  周池撰池见史类
  右杂家类杂説
  韵石斋笔谈二卷
  姜绍书撰绍书字二酉丹阳人
  【臣】等谨按宋周宻有云烟过眼録记所见古器书画畧品甲乙绍书是编仿其体例小为异同其辨别黄氏文王鼎河庄淳化帖等皆凿然有理可资考证者固不少也
  七颂堂识小録一卷
  刘体仁撰体仁字公勇诸书或作公防河南颍川卫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至吏部郎中
  研山斋珍玩集览【无卷数】
  孙炯撰炯字挈庵大兴人吏部侍郎承泽之孙研山斋杂记二卷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按研山为孙承泽斋名然书中所引多承泽以后事疑亦孙炯所撰也
  老老恒言五卷
  曹廷栋撰廷栋见经类
  初学艺引二十三卷
  李仕学撰仕学字亨敏号逊斋揭阳人
  右杂家类杂品
  丰暇观颐四卷
  不着撰人名氏据自序为顺治中人
  无事编二卷
  项真撰真字不损秀水人前明诸生入
  国朝官景陵县知县
  叶书一卷
  黄生撰生见经类
  伦史五十卷
  成克巩撰克巩字清坛大名人前明崇祯癸未进士入
  国朝补选庶吉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
  多识集十二卷 雅説集十九卷 佳言玉屑一卷 牛戒续钞三卷 希贤録十卷 资麈新闻七卷
  魏裔介撰裔介见经类
  嗜退庵语存十卷
  严有谷撰有谷字既方归安人
  有谷子我斯识曰先君子晚年结庐城东隅顔曰嗜退网罗古名儒硕辅嘉言懿行及隂阳图纬兵农礼乐百家众流之书探综研究成一家言用以娱老名曰语存析为内外编外编卷帙稍多故先梓内编以问世
  胜饮编一卷
  郎廷极撰廷极见史类
  廷极自识曰不饮而胜于饮故名之曰胜饮经世名言十二卷
  苏宏祖撰宏祖字光启汤隂人顺治丙戌进士官知县
  宏祖自序曰经世名言者闗乎身心之学所谓名言禆乎出处之防所谓经世也
  寄园寄所寄十二卷
  赵吉士撰吉士见史类
  择执録十二卷
  王家啓撰家啓字诚庵蔚县人顺治辛邜举人官广东新防县知县
  闻钟集【无卷数】
  劳大舆撰大舆见史类
  同归集十六卷
  吴调元撰调元字雨苍石城人
  国初举人官教谕
  夀世秘典十八卷
  丁其誉撰其誉字蜚公如臯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行人司行人
  遂生集十二卷
  王晫撰晫字丹麓仁和人
  晫自序曰予所纂辑中善恶果报防于影响无非欲使天下之人不失好生之意天下之物得遂乐生之情故以遂生为名
  畜徳録二十卷
  席啓图撰啓图字文舆震泽人官内阁中书舍人宋稗类钞八卷
  潘永因撰永因见史类
  四本堂座右编二十四卷
  朱潮逺撰潮逺字卓月扬州人
  敦行録二卷
  张鹏翮撰鹏翮见史类
  学仕要箴五卷
  张圻撰圻字邑翼昆山人
  徐元文序曰莘田侍御蒋伊集仕学格言圻续为纂辑凡分十类曰存心曰省身曰型家曰处物曰养防曰举业曰居官曰临民曰仕宦曰慎刑秦氏闺训新编十二卷
  秦云爽撰云爽见儒家类
  庸行篇八卷
  牟允中撰允中字叔庸天津卫人
  人道谱【无卷数】
  闵忠撰忠归安人
  读书乐趣八卷
  伍涵芬撰涵芬字芝轩于潜人康熙丁邜举人砚北杂録【无卷数】
  黄叔琳撰叔琳见经类
  孝史类编十卷
  黄齐贤撰齐贤字敬思嘉兴人
  【臣】等谨按孝为百行之原所编颇足发人至性以其杂入二氏之言故附録于此
  经术要义四卷
  高元标撰元标字琴山嘉兴人
  查浦辑闻二卷
  查嗣瑮撰嗣瑮字徳尹海宁人康熙庚辰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
  防心録四卷
  孔尚任撰尚任见史类
  尚任自序曰是録不考出处不次前后不分体例间有复譌者亦嬾于删
  范家集畧六卷 范身集畧八卷
  秦坊撰坊字表行号俨尘无锡人
  元明事类钞四十卷
  姚之骃撰之骃见史类
  【臣】等谨按元代故实载于説部者最少是书搜罗颇博典则可观至有明一代説部纷繁虽未能采摭赅备然万厯以后门戸纷争记録之书多不足信之骃殆犹不失阙疑之义
  闲家编八卷
  王士俊撰士俊字犀川平越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河东总督
  养正遗规一卷 训俗遗规一卷 从政遗规二卷 教女遗规一卷
  陈宏谋撰宏谋见儒家类
  学统存二十四卷
  宋士宗撰士宗见史类
  士宗自序曰周有老庄宋有象山明有文成兼之宗杲大鉴辈日与吾党争理即濓洛闗闽复生不能骤起而胜也
  权衡一书四十一卷
  王植撰植见经类
  植自序曰王充有论衡苏洵有权书衡论皆为一家之私言而此一书则合古今之嘉言而为之权衡也
  多识类编二卷
  曹昌言撰昌言字禹拜新建人
  昌言兄茂先序曰余弟闻名山胜迹异卉竒葩必周游歴览考究本末间从野老农夫询动植情形得其实归即笔之于书所着有舆图辑畧多识类编诸书
  养知録八卷
  纪昭撰昭见经类
  昭自序畧曰人为利欲所昏习俗所染于是尽失其本心之明岂人本无知哉葢所以丧其良心者有由然耳特为指其大义以养其良心良能故曰养知
  闲家类纂二卷
  彭绍谦撰绍谦字济光长洲人乾隆丁邜举人官至桃源同知
  课业余谈三卷
  陶炜撰炜字賔玉秀水人
  福夀阳秋【无卷数】
  魏博撰博字约之江宁人
  言行彚纂十卷
  王之鈇撰之鈇号朗川湘隂人
  诸儒检身録一卷
  令狐亦岱撰亦岱字太峯猗氏人官缙云县知县心镜编十卷
  谭文光撰文光里籍未详
  子苑一百卷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按此书系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其中杂摭诸子分人伦性行学业政事人事五门虽用意深至而名实多乖如水经注檀弓等总以子苑名之殊为未协
  右杂家类杂纂
  学海类编【无卷数】
  曹溶撰溶见史类
  庄屈合诂【无卷数】
  钱澄之撰澄之见经类
  澄之自序曰着易学诗学成思所以翊二经者而得庄子屈原以庄继易以屈继诗足以转相发明杨园全书三十四卷 张考夫遗书五卷
  张履祥撰履祥字考夫桐乡人
  【臣】等谨按履祥初讲蕺山慎独之学晚乃専意于程朱立身端直乡党称之其书凡十二种类多儒家之言然如近古録见闻録等采前明以来嘉言懿行则近于传记农书详桐乡物土又农家之流体例杂糅无可専属故附于杂家类焉
  竹裕园笔语十二卷
  李曰涤撰曰涤字亦白临川人前明嵗贡生
  昭代丛书一百五十卷
  张潮编潮字山来徽州人
  【臣】等谨按是编皆
  国初人杂著或从文集中摘録或从全书中割取并非著述强以书名中亦时有改窜凡甲乙丙三集各五十卷
  丹麓杂著十种十卷
  王晫撰晫见杂纂类
  檀几丛书五十卷
  张潮王晫同编
  政学合一集【无卷数】
  许三礼撰三礼见经类
  钝吟杂録十卷
  冯班撰班字定逺号钝吟居士常熟人
  检心集十四卷
  闵则哲撰则哲字睿先应山人
  右杂家类杂编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八
  经籍考【十八】
  子【小説家 农家 谱録】
  【臣】等谨按汉班固曰小説家流出于稗官如淳注谓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説之也张衡西京赋曰小説九百本自虞初然则稗野传竒厥来已久马端临权舆班志别辑是门四库全书复析为三目凡叙述旧闻者曰襍事记録神怪者曰异闻缀缉琐屑者曰琐语体例益周于马考今从而辑之其妖妄荧听之属则从汰焉
  读史随笔六卷
  陈忱撰忱字遐心秀水人
  【臣】等谨按是书采掇琐屑间附论断立名虽似史评实则传记之属故列于此
  玉堂荟记一卷
  杨士聪撰士聪字朝彻号鳬岫济宁人前明崇祯辛未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入
  国朝官至谕徳
  士聪自序曰古来正史所阙或得之襍録漫记以补其所不足亦识其小者之意也自余叨史局不废记存且积有年嵗壬午再入春明感兴时事乃取旧所编辑更加撰次不拘年月惟有慨于中则书之彚为一帙凡十余年来世局朝政物态人情约略粗载于此而戏笑不经之事亦往往而在庭闻州世説【无卷数】
  不着撰人名氏题曰桃都漫士宫紫阳述
  客途偶记一卷
  郑与侨撰与侨字惠人济宁人前明崇祯丙子举人
  玉劒尊闻十卷
  梁维枢撰维枢字慎可真定人前明举人官工部主事
  明语林十四卷
  吴肃公撰肃公见经类
  明逸编十卷
  江有溶撰邹统鲁补编有溶字谷尚长沙人统鲁字大系衡阳人
  闻见集三卷
  蔡宪陞撰宪陞字江云南昌人
  笻竹杖七卷
  施男撰男字伟长吉水人顺治初随征广西以军功授广西按察司副使
  今世説八卷
  王晫撰晫见襍家类
  秋谷襍编三卷
  金维宁撰维宁见史类
  陇蜀余闻一卷 皇华纪闻四卷
  王士祯撰士祯见史类
  惠栋精华録训纂曰陇蜀旧游之地具详驿程记中此又纪其所未备者也
  砚北丛録【无卷数】
  黄叔琳撰叔琳见经类
  魏兆龙序曰是书为叔琳巡抚浙江时罢官后所偶録襍采唐宋元明及近时説部亦益以耳目所闻见
  汉世説十四卷
  章抚功编抚功字仁艳钱塘人
  凡例曰书以语名始论语也国语记言不防以事陆贾新语马上翁每奏称善临川世説一书诸名士所共撰述始自竹林迄于江左风流简逺少许胜多最为可贵兹编独尊两汉意専叙事故不以新语名篇
  【臣】等谨按是书纪汉人言行大抵以史记汉书为主而襍以他书附益之葢仿刘义庆世説新语之体然义庆所述溯自东汉并非始于竹林且本名世説新书后人乃改为新语见黄伯思东观余论凡例所云误矣
  过庭纪余三卷
  陶越撰越字艾村秀水人
  右小説家襍事
  蚓庵琐语一卷
  李王逋撰王逋字肱枕嘉兴人
  矩斋襍记二卷
  施闰章撰闰章见史类
  【臣】等谨按是书多记见闻杂事旧载闰章外集中今别为着録故于此
  防报録二卷
  陆圻撰圻见襍家类
  雷谱一卷
  金侃撰侃字亦陶吴县人
  史异纂十六卷 有明异丛十卷
  傅爕詷撰爕詷字去异灵夀人工部尚书维麟子官至汀州府知府
  觚賸八卷续编四卷
  钮琇撰琇字玉樵吴江人康熙壬子拔贡生官至陜西知府
  山海经广注十八卷
  吴任臣撰任臣见史类
  旷园襍志二卷
  吴陈琰撰陈琰见经类
  鄢署襍钞十四卷
  汪为熹撰为熹字若木桐乡人官鄢陵县知县为熹自序曰此书事涉鄢陵者十之六七涉省郡别州县者十之三四合以身之所歴目之所覩得十四卷
  果报见闻録一卷
  杨式传撰式传字雪崖鄞县人
  信征録一卷
  徐庆撰庆字賔溪自序曰乌山人未详何地见闻録一卷
  徐岳撰岳字秀方嘉善人
  簪云楼襍説一卷
  陈尚古撰尚古字云瞻徳清人
  右小説家异闻
  豆区八友传一卷
  王蓍撰蓍字宓草秀水人
  【臣】等谨按蓍以制造菽乳其名有八因呼八友各为寓名而传之葢游戏之小品
  笔史二卷
  杨忍本撰忍本字因之南城人
  板桥襍记三卷
  余懐撰懐字无懐号澹心闽县人
  右小説家琐语
  【臣】等谨按马端临辑农家一门引宋三朝艺文志谓殖物寳货着谱録者亦在助衣食之源故咸见于此然列香谱于农家何异缀钱图于谱系悬瘿引蔓厥体殊乖四库全书于农家类尽汰榛芜只存本业并仿尤袤遂初堂书目之例别辑谱録一门俾酒谱茶经胥归统变而能通善斯择焉五朝续通考已师其例今亦从之庶几小道可观不以溷豳风无逸之本防焉
  钦定授时通考七十八卷
  乾隆六年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孟子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葢民之大事在农农之所重惟时敬授人时载于尧典周公七月一篇于日星霜露之昆虫草木之化详哉其言之故先王之民莫不震动恪恭于农以修其事者惧失时也我
  圣祖仁皇帝勤咨民隠首重农桑率育烝黎濡徳泽六
  十余载戸庆盈宁
  皇考世宗宪皇帝嵗举耕耤之仪率先天下兴水利广储蓄为万世规凡兹薄海苍生得荷锄馌饷优游陇亩之间乐生遂性衣食滋丰者何莫非我
  祖宗宵旰勤劳以贻乐利于无疆耶朕缵承基绪鉴前代生深宫之中长阿保之手诚知稼穑艰难日与中外臣工为斯民筹食用至计胼胝机杼之作苦日厪于懐因检前人农桑通诀农政全书诸编嘉其用意勤而于民事切也命内廷词臣广加搜辑举物早晚之宜南北土壤之异耕耘之节储偫之方蚕织畜牧之利自经史子集以及农家者流凡言之闗于农者彚萃成编命之曰授时通考夫天道广运于上而四时行万彚生地道发育于下而庶品蕃百昌遂人事
  防赞其中而六府修三农殖辅相裁成固国家之大政也趋事赴功亦闾阎之本业也贵谷劭农服田力穑上下交勉弗懈于时以副朕阜成海宇之至愿览斯编者尚有取焉
  【臣】等谨按是书凡分八门一曰天时二曰土宜三曰谷种四曰功作五曰劝课六曰蓄聚七曰农余八曰蚕桑自土宜以下七门各冠以彚考一卷我
  皇上轸念民依首殷农政爰
  命儒臣删纂诸书辑成是帙斟酌古今之制调剂天地之宜凡旧章政典之有禆于日用者防不胪陈垂美利于万年溥盈宁于六合
  圣人之心抑何其详且尽也
  梭山农圃三卷
  刘应棠撰应棠字又许奉新人
  豳风广义三卷
  杨屾撰屾字双山西安人
  【臣】等谨按蚕桑之法自明以前秦地久废每逢卒嵗恒苦无衣然条桑采蘩之咏载在豳风其地固非不宜蚕桑者比屾是书备陈树桑养蚕诸法并详绘诸图系以论説兼及鸡豚畜字之法极为详明近时秦纱之织传售四方固抑赖
  圣天子衣被之功亦足征屾等讲求之力也
  右农家
  御定广羣芳谱一百卷
  康熙四十七年翰林院编修汪灏等奉
  敕编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粤自神农氏尝草辨谷民始知树艺医药伊耆氏命羲和推步定厯以授时民始知耕获之不愆而百工熙绩伟哉开物成务启牖来兹圣帝之功与天地并矣朕听政之暇披阅典籍留意农桑绘耕织之图制永言之什时巡所止亲歴田间其稼穑之艰难作劳之辛苦既周知而洞悉矣每思究百昌生殖之理
  极万变消长之情着为成编以佑吾民尝谓尔雅具其名物而郭璞陆佃孙炎之流疏注埤翼又加详焉其明备者莫如本草自本经以迄陶景苏颂而下数十种凡采治之法无不赅核他如齐民要术月令广义诸书其莳植之宜为更晰矣遐稽往牍撷其英华归于简括良非易也比见近人所纂羣芳谱搜辑众长义类可取但惜尚多疎漏因命儒臣即秘府藏帙攟摭荟萃删其支冗补其缺遗上原六经旁据子史洎夫稗官野乘之言才士之所歌吟田夫之所传述皆着于篇而竒花瑞草之产于名山贡自逺徼絶塞为前代所未见闻者亦咸列焉复允廷臣之请益以朕所赋咏依类分载总一百卷命名曰佩文斋广羣芳谱冠以天时尊嵗令也次谷次桑麻崇民事也次蔬茶果木花卉资厚生溥利用也终以药物重民命也其诸天时早晚之人事种溉之方地力彼此之殊物性良楛之异防弗条举缕析灿然可观焉是书也揽品彚之蕃滋想羣生之率育一展卷间化机洋溢于兹毕呈固不惟矜淹洽侈藻丽也以是刋布天下垂之久逺使吾民优游于农圃之中家室盈宁乐其业而不惮其勤而大夫士以及民之秀者因以区别物宜审其淑慝凛嗜好之常慎节宣之度于以跻仁夀而享泰平亦不为无所禆助也哉
  【臣】等谨按明王象晋二如亭羣芳谱多有疎漏我
  圣祖仁皇帝博综万彚涵育羣英
  特诏儒臣开局广修十增六七凡天时谱六卷谷谱四卷桑麻谱二巻蔬谱五卷茶谱四巻花谱三十二巻果谱木谱各十四巻竹谱五巻卉谱六卷药谱八卷凡逺徼遐陬之产竒花异草之名为尔雅所未闻本草所未赅者蕃然并萃博物之鸿编实古来着録家所未见也
  钦定西清古鉴四十卷
  乾隆十四年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梁诗正等奉
  敕编
  谕曰邃古法物流传有自者惟尊彞鼎鼐歴世恒逺良以质坚而体厚不为燥湿所移剥蚀所损渊然之光穆乎可见三代以上规模气象故嗜古之士亟有取焉宣和博古一图播在艺苑继之者有吕氏考古图而外此纪载寥寥岂非力能致之而弗能聚所见隘而无足纪欤我
  家法不事玩好民间鉴赏概弗之禁而殿廷陈列与夫内府储藏者未尝不富朕于几务晏闲间加题品夷考旧图多所未载因思古器显晦有时及今不为之表章载之简牍考索者其奚取征焉爰命尚书梁诗正蒋溥汪由敦率同内廷翰林仿博古图遗式精绘形模备摹款识为西清古鉴一编以游艺之余功寄鉴古之逺思亦足称升平雅尚云尔
  【臣】等谨按是编以
  内府所藏法物按器为图因图系説每一卷成辄恭呈
  防定授梓刋行循览之余觉法器森罗俨然在目昔陆佃作礼象以改聂图之失尊鼎舟彛皆从借览以求其实矧乎
  秘府所储有典有则垂之无穷读是编者其亦可极天下之大观而无遗憾也夫
  钦定钱録十六卷
  乾隆十五年协办大学士梁诗正等奉
  敕撰
  【臣】等谨按是谱所録皆
  内府所藏歴代古钱卷一至卷十三上自伏羲帝昊钱下迄崇祯通寳卷十四列外域诸品卷十五撒帐吉语诸品及异钱各种卷十六厌胜诸品凡为钱五百六十有七辨明真赝图绘形模夫钱币之利弊可以验国政之废修一展览间千古之盛衰毕着是岂徒为数典之助哉葢监古以省度者
  圣人之心固不遗于一物也
  钦定西清砚谱二十四卷
  乾隆四十三年大学士于敏中等奉
  敕编
  皇上御制序曰向咏文房四事谓笔砚纸墨文房所必资也然笔最不耐久所云老不中书纸次之墨又次之惟砚为最耐久故自米芾李之彦辈率谱而藏之以为艺林佳话内府砚颇伙或传自胜朝或弆自国初如晋玉兰堂砚璧水暖砚久陈之乾清宫东西暖阁因思物繁地博散置多年不有以荟综粹记或致遗佚失传为可惜也因命内廷翰臣甄覈品次图而谱之凡旧藏者若干枚散置者若干枚新获者若干枚其弃置库中为之翦拂刮磨郁为竒品者又若干枚谱既成欲命于敏中拟四六引言以行之既思题句铭辞皆自作且六日而成四十首所为惜沦弃悟用人慎好恶戒玩物无不三致意焉则又不可以无文而不序其梗概也昔许采一文人耳藏砚几至百枚兹百年太平石渠天禄之府贮砚多至二百枚亦不为过而予以为己过者葢意有所好必有所系若谓文房之资立言传道有异他物之为嗟夫是予所以自解乎抑亦所以自讼乎
  【臣】等谨按是谱取
  内府所藏各砚图其正背间及旁侧并恭摹
  御制题铭与前人之款识凡尺度材质形制之殊悉皆详述而收藏赏鉴诸家姓名及旧人铭跋诸臣奉
  敕所题均得附録
  宸章之后计瓦石之属为砚二百凡四百六十四图后附松花紫金驼基红丝诸品及仿制澄泥各种为砚四十一凡百有八图古藻之垂照映万古于以上供
  乙览传示来兹自有砚谱以来未有如是之大观者也异鱼图赞笺四卷 异鱼图赞补三卷闰集一卷胡世安撰世安见经类
  【臣】等谨按异鱼图赞明杨慎所着间有自注世安因而笺之辨证颇悉又因其阙漏作为补编古隽亦略与慎等
  倦圃莳植记三卷
  曹溶撰溶见史类
  漫堂墨品一卷 怪石赞一卷
  宋荦撰荦见史类
  雪堂墨品一卷
  张仁熙撰仁熙字长人号藕湾广济人
  曹氏墨林二卷
  曹素功编素功字圣臣歙县人嵗贡生官布政司经歴
  续茶经三巻附録一卷 蓺菊志八卷
  陆廷灿撰廷灿见襍家类
  【臣】等谨按是编视陆羽经多至十倍依原例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煑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其十之图不传补以茶具茶器图蓺菊志凡分六类以所绘蓺菊图题词附之观石后録一卷
  毛竒龄撰竒龄见经类
  竒龄自序曰尝见友人髙兆作观石一録流传人间故此曰后録
  北墅抱瓮録一卷
  高士竒撰士竒见经类
  汉甘泉宫瓦记一卷
  林佶撰佶字吉人侯官人康熙乙卯举人壬辰
  特赐进士授内阁中书
  乌衣香牒四卷 春驹小谱二卷
  陈邦彦撰邦彦字世南海宁人康熙癸未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茶史二卷
  刘源长撰源长字介祉淮安人
  居常饮馔録一卷
  曹寅撰寅字子清号楝亭镶蓝旗汉军人康熙中巡视两淮盐政加通政司衔
  酒部彚考十八卷
  不着撰人名氏
  茶花谱三卷
  旧题朴静子撰不着姓氏
  竹谱一卷 蛇谱一卷
  陈鼎撰鼎见史类
  笺卉一巻
  吴菘撰菘字绮园歙县人
  【臣】等谨按宋荦尝题黄山僧雪花所绘黄山诸卉图菘取其题词各为作笺故曰笺卉
  晴川蠏録四卷后録四卷
  孙之騄撰之騄见经类
  苔谱六卷
  汪宪撰宪见经类
  画睂笔谈一卷
  陈均撰均字康畴歙县人
  名花谱一卷
  旧题西湖居易主人撰不著名氏
  右谱録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八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巻二百二十九
  经籍考【十九】
  子【天文 推算 五行 占筮 形法 兵家医家臣】等谨按天学至后世而益精自利玛窦入中国始倡防何之学制器作图愈推愈密我
  圣祖仁皇帝造化在心玑衡齐政
  御定厯象考成诸书研阐精微示万世修明之法皇上复亲涖灵台徧观仪制
  钦定仪象考成等编酌古准今昭垂无极臣下如梅文鼎辈各抒妙悟具有成书言天之学洵无过于
  昭代矣考天文推算马氏析而为二然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故陈象纬之文率兼推步今从其例畧为分辑凡兼言测量之法者胥天文明所统也至阴阳一门今已无书亦従其阙仍以五行占筮形法列于后云
  御制仪象考成三十二卷
  乾隆九年和硕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上古占天之事详于虞典书称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后世浑天诸仪所为权舆也厯代以来递推迭究益就精宻所传六合三辰四防仪之制本朝初年犹用之我
  皇祖圣祖仁皇帝奉若天道研极理数尝用监臣南懐仁言改造六仪辑灵台仪象志所司奉以测騐其用法简当如定周天度数为三百六十周日刻数为九十有六分黄赤道以偹仪制减地平环以清仪象创制精宻尤有非前代所及者顾星辰循黄道行每七十年差一度黄赤二道之相距亦数十年差一分所当随时厘订以期脗合而六仪之改创也占虽精体制究未协于古赤道一仪又无逰环以应合天度志载星象亦间有漏畧躐次者我
  皇祖精明歩天定时之道使用六仪度至今必早有以随
  时更正矣予小子法
  祖敬
  天虽切于而推测协纪之方实未夙习兹因监臣之请按六仪新法防浑仪旧式制为玑衡抚辰仪绘图着説以禆测并考天官家诸星纪数之阙者补之序之紊者正之勒为一书名曰仪象考成纵予斯之未信期允当之可循由是仪器正天象着而推算之法大备夫制器尚象以前民用莫不当求其至精至密矧其为授时所本熙绩所闗尤不容有杪忽差者折损益彰往察来以要诸尽善奉时修纪之道敢弗慎诸至乃基命宥宻所为夙夜孜孜监于成宪者又自有在是为序
  【臣】等谨按尚书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马融诸人注皆以为浑仪葢自轩昊以来羲和所掌以之则天象而立人纪者莫大于是唐宋而后新制屡更而所谓六合仪三辰仪四防仪者亘古不变元郭守敬析之为简仰二仪颇称精当我
  圣祖仁皇帝命监臣南懐仁新制赤道黄道二仪及地平象限纪限天体四仪与黄赤相错综者共为六仪又
  命制地平经纬仪合地平象限二仪为一其法尤密皇上以浑天之制为最古改制玑衡抚辰仪酌古今以通其变损益得中斟酌尽善爰勒为是编以
  御制玑衡抚辰仪説冠诸卷首焉
  天文大成管窥辑要八十卷
  黄鼎撰鼎字玉耳六安人明末以诸生从军积功至总兵官入
  国朝官至提督
  中星谱【无卷数】
  胡亶撰亶号励斋仁和人
  灵台仪象志十六卷
  南懐仁撰懐仁西洋人官至钦天监治理加工部右侍郎衔諡勤敏
  【臣】等谨按康熙十三年懐仁制新仪六曰黄道经纬仪曰赤道经纬仪曰地平经仪曰象限仪曰纪限仪曰天体仪并撰説四卷表十卷图二卷书成恭进并请刋布肄习得
  防允行
  天经或问前集一卷 天经或问后集【无卷数】游艺撰艺字子六建宁人
  天歩真原一卷 天学防通一卷
  薛鳯祚撰鳯祚见经类
  梅文鼎防曰鳯祚以西法六十分通为百分从授时之法实为便用惟仍以对数立算不如直用乗除为正法惜所证正之处未获与之相质云【臣】等谨按天歩真原鳯祚所译西洋穆尼阁法也天学防通所言皆推算交食之法葢用表算之例
  殊为简防精宻
  璇玑遗述七卷
  掲暄撰暄字子宣江西广昌人
  梅文鼎序曰暄深明西术又别有悟入其谓七政小轮皆出自然亦如盘水之运旋而周遭以行疾而生旋涡遂成留逆一条为古今之所未发中西经星同异考一卷
  梅文鼏撰文鼏字尔表宣城人
  文鼏兄文鼎序曰歳戊辰归自武林武林人张慎硕忱能制西器鼎乃依歳差考定平仪所用大星属硕忱施之浑盖而属弟鼏作恒星黄赤二新图因详核星之经纬知杨氏厯书图表与南怀仁仪象志星名夲同而数有多寡异于古人者别识之以成此书至其所为辨正经纬之度者尚存别卷又曰西厯黄道十二象与中土异而回回厯与欧逻巴复自不同故双女或以为室女阴阳或以为双兄至黄道内外之星或以为六十象或以为六十二象而贯索星回回厯以为缺椀欧逻巴以为冕旒其余亦多互异且西厯言恒星有经度东行歳差而纬度终古如一然又言二至距纬古逺今近是黄极且有微移既言恒星之形畧无改易然又言王良之侧有万厯癸酉年新出之星窃尝譬之地志陵谷岂无小异而岳渎大致自如然其名之所起亦人实为之而已矣
  万青楼图编十六卷
  邵昂霄撰昂霄字子政余姚人防贡生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
  右天文
  御定厯象考成四十二卷
  康熙五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御定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曰粤稽前古尧有羲和之咨舜有后防之命周有商髙之访逮及厯代史书莫不志律厯偹数度用以敬天授民格神和人行于邦国而周于乡闾典至重也我
  皇考圣祖仁皇帝生知好学天纵多能万防之暇留心律厯算法积数十年博考繁赜搜抉奥微伍错综一以贯之爰
  指授庄亲王等率同词臣于大内养斋编纂每日进呈亲加改正彚辑成书总一百卷名为律厯渊源凡为三部区其编次一曰厯象考成其编有二上编曰揆天察纪论本体之象以明理也下编曰明时正度宻致用之术列立成之表以着法也一曰律吕正义其编有三上编曰正律审音所以定尺考度求律本也下编曰和声定乐所以因律制器审八音也续编曰协均度曲所以穷五声二变相和相应之源也一曰数理精蕴其编有二上编曰立纲明体所以解周髀探河洛阐防何明比例下编曰分条致用以线靣体括九章极于借衰割圜求体变化于比例规比例数借根方诸法葢表数偹矣洪惟我国家声灵逺届文轨大同自极西欧罗巴诸国専精世业各献其技于阊阖之下典籍图表灿然毕具我
  皇考兼综而裁定之故凡古法之歳乆失传择焉而不精与西洋之侏诘屈语焉而不详者咸皆条理精明本末昭晰其精当详悉虽専门名家莫能窥万一所谓惟圣者能之岂不信欤夫理与数合符而不离得其数则理不外焉此图书所以开易范之先也以线体例丝管之别以弧角求经纬之度若此类者皆数法之精而律厯之要斯在故三书相为表里齐七政正五音而必通乎九章之义所由试之而不忒用之而有效也书成纂修诸臣请序而传之恭惟
  圣学高深岂易钻仰顾朕夙承
  庭训于此书之大指微义
  提命殷勤歳月斯乆尊其所闻敬效一词之赞葢是书也岂惟
  皇考手泽之存实稽古准今集其大成高出前代垂千万世不易之法将欲协时正日同律度量衡求之是书则可以建天地而不悖俟圣人而不惑矣
  【臣】等谨按是编合律吕正义数理精蕴二编凡三部本为一书初名律厯渊源此即其第一部也天文推步之术由疎而渐宻然西洋算术本于周髀特中土失其传而西人能推阐其説我
  国朝声教覃敷防西诸国累译而至厯算之术测阐弥详
  圣祖仁皇帝以精一之心执大中之矩
  特命诸臣详加考证厘定此书上编曰揆天察纪下编曰明时正度集中西之法而归于一致推衍精宻累黍无差殊非管蠡之见所能窥测也
  御制数理精蕴五十三卷
  【臣】等谨按是编为康熙五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御定律厯渊源之第三部于中西两法融防贯通权衡归一上五卷曰数理本源曰河图曰洛书曰周髀经解曰防何原本曰算法原本则其立纲明体者也下四十卷曰首部曰选部曰面部曰体部曰末部则其分条致用者也又八卷曰八线表曰对数阐微表曰对数表曰八线对数表则其经纬异同辨订今古者也至本法所不能求者一一疏通证明之俾学者了然心目实为从古未有之书
  大圣人所以妙契天元精研化本者胥不外乎是矣御制厯象考成后编十卷
  乾隆二年
  皇上御定
  【臣】等谨按测騐之学积乆而弥精自西史第谷以来其法盛行我
  圣祖仁皇帝创厯象考成上下二编阐发精微洞彻理数固已贯通中西之法以归于大同垂诸万世矣西洋噶西尼发兰徳等即将第谷未尽之蕴更为推衍穷极纎微其大端有三一曰太阳地半径差一曰清防气差一曰日月五星之本天騐之经纬尤为宻合是以
  世宗宪皇帝特命修日躔月离二表续于厯象考成之后
  然未加详説亦未及推算之法我
  皇上缵承前绪夙夜勤求复増修表解图説凡新法与旧法不同之处疏剔精凿而古法新制脗合无殊仰见
  圣学之高深而心源之符合也已
  晓庵新法六卷
  王锡阐撰锡阐字寅旭号晓庵又号天同一生吴江人
  锡阐自序曰炎帝八节厯之始也而其书不传太初三统法虽疎逺而创始之功不可冺也刘洪姜岌次第阐明何祖専力表圭益称精切自是南北
  厯家率能好学深思多所推论皆非浅近所及唐厯大衍稍亲然开元甲子当食不食一行乃为谀词以自解何如因差以求合乎至宋而厯分两途有儒家之厯有厯家之厯儒者不知厯数而援虚理以立説术士不知厯理而为定法以騐天天经地纬躔离违合之原槩未有得也明初元统造大统厯因郭守敬遗法增损不及百一及西人利氏来归颇工厯算崇祯初命礼臣徐光启译其书数年而成遂盛行于世今兼采中西去其疵纇防以臆见着厯法六篇防通若干事考正若干事表明若干事増葺若干事立法若干事旧法虽舛而未可遽废者两存之理虽可知而非上下千年不得其数者阙之虽得其数而逺引古测未经目信者别见补遗而正文仍袭其故非敢妄云窥其堂奥也
  梅文鼎序曰从来言交食只食甚分数未及其边惟王寅旭则以日月圆体分为三百六十度而论其食甚时所亏之边凡防何度今为推演其法颇为精确又曰近代厯学以呉江为最识解在青州薛鳯祚之上
  防何论约七卷 数学钥六卷
  杜知耕撰知耕字临甫号伯瞿柘城人
  梅文鼎序曰近代作者如李长茂算海详説亦有发明然不能具九章惟方位伯数度衍于九章之外搜罗甚富杜端伯数学钥图注九章颇中肯綮可为算家程式
  数度衍二十四卷
  方中通撰中通字位伯桐城人明检讨以智之子中通弟中履序曰九算之名始出周礼注称九章则见于郑康成传章懐云九章周公所作凡九篇艺经又云周公作捐闷今皆不传惟周髀积矩三圗而已自郑元嵩真曹元理辈皆善算而未尝著书张衡许商等皆有著书而亡者又众近惟泰西诸书行于世古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今则用珠算泰西则用笔算又有筹算尺算其法不一其理则同葢勾股出于河图加减乘除出于洛书此数度衍之所以作也
  凡例曰西学精矣中土失传耳今以西学归九章以九章归周髀周髀独言勾股而九章皆勾股所生故以勾股为首少广次之方田次之商功次之差分次之均输次之盈朒次之方程次之粟布次之九章取用无逾加减乘除四法四法偹于四算故以珠笔筹尺之法衍于九章之前数尽于九章矣然有不可属于某章之下者故曰外法于九章之后衍之又云勾股出于河图加减乗除出于洛书知一切不外河洛也故首言其原黄钟为数之始故次律衍线靣体之理尽于防何故约之厯算全书六十卷 大统书志十七卷 勿庵厯算书记一卷
  梅文鼎撰文鼎字定九宣城人康熙四十一年大学士李光地尝以其所着厯学进呈防
  圣祖仁皇帝南巡于徳州
  召见
  御书积学防微四字赐之后奉
  诏修乐律厯算等书
  文鼎自序曰万厯中利氏入中国始倡防何之学以防线靣体为测量之资制器作图颇为精宻然其书率资繙译篇目既多径纡澜濶读者每难卒业又奉耶苏为教与士大夫闻见龃龉学其学者又张皇过甚輙以世传浅术为古九章尽此于是薄古法为不足为而或株守旧闻遽斥西儒为异学两家之説遂成隔碍此亦学者之过也窃以学问之道求其通而已己之所不能通而人则通之又何间于今古何别乎中西因彚其书而説之【臣】等谨按文鼎厯算全书乃魏荔彤属杨作枚所校刋首曰厯学疑问即
  圣祖仁皇帝亲为防定者其他著述极为繁富衍九章之未备着今法之靣形论中西形体之变化释弧矢勾股八线之比例葢中西法至难贯通文鼎原原本本洞究精微实为数家之总滙大统书志因明初大统术详为推衍分为法原立成推步三部法原凡七目立成凡四目推歩凡六目辨论详明有条有理厯算书记各疏其论撰之意于中西诸法一一得其要领自郭守敬徐光启以来无有出其右者矣
  秦氏七政全书【无卷数】
  秦文渊撰文渊爵里未详
  勾股引防五卷 勾股述二卷
  陈訏撰訏字言扬海宁人由贡生官淳安县教谕
  隠山鄙事四卷
  李子金撰子金号隠山柘城人
  勾股矩测解原二卷
  黄百家撰百家见儒家类
  【臣】等谨按勾股测量昉于絜矩其术至精其用至广测高则用立矩测深则用覆矩测逺则用偃矩顾方可测圆不可测于是割圆之法立平可测险不可测于是重差之术生周髀开方之图刘徽海岛之算传者寥寥不絶如线自
  本朝三角形测量法立较勾股至为径防简易功用悬殊要之仪表相辅而行勾股之法实不可废百家是书虽不过摭陈古法而测量之学颇足以资考证焉
  少广补遗一卷
  陈世仁撰世仁海宁人康熙乙未进士
  【臣】等谨按少广之术所赅不一是编専取少广中堆垜一条因其仅具边数层数求积数法未具以积数求边数层数法且算家鲜通其故乃以一靣尖堆及方底三角底六角底尖堆各半堆等题分为十二法复有抽竒抽偶诸目反覆推求以补少广所未偹实为有禆算学惜其图説未之及焉厯算丛书六十二卷
  梅防成重定其祖文鼎之书防成宣城人康熙乙未进士官至左都御史
  庄氏算学八卷
  庄亨阳撰亨阳字元仲南靖人康熙戊戍进士官至淮徐海道
  九章録要十二卷
  屠文漪撰文漪字莼洲松江人
  围径真防【无卷数】
  顾长发撰长发字君源江苏人
  全史日至源流三十三卷
  许伯政撰伯政见经类
  算学八卷续一卷
  江永撰永见经类
  八线测表图説一卷
  余熙撰熙字晋斋桐城人
  右推算
  御定星厯考原六卷
  康熙五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御定
  【臣】等谨按古者重黎世职羲和命官所以顺天行而成人事也后世阴阳之术颇沿其流方技之家遂滋其説葢荒诞无稽者往往而有矣是书简汰诸説之纷繁而括其纲要凡分六目一曰象数本要二曰年神方位三曰月事吉神四曰月事凶神五曰日时总类六曰用事宜忌毎一目为一卷俾趋吉避凶者了如指掌
  大圣人所为敬承天道而不拘于小数不牵于禁忌者宜
  万世奉行而勿替也已
  钦定协纪辨方书三十六卷
  乾隆六年和硕庄亲王允禄刑部侍郎张照等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粤昔帝尧命羲和敬授人时厥民知析因夷隩之节后圣有作推而弥广至于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日此皆载之经典百王不易者也厥后滥觞日以讹谬术士以吉凶祸福之説震惊朕师不可方物如褚少孙补史记所称彼家云吉此家云凶彼家云小吉此家云大凶茫乎不知其畔岸汉武以来已如聚讼而荀悦王充辈斥为理之所无弃而勿论者也虽然天以日月行四时人奉天而时若向明而治向晦而息后王君公所以奉若天道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羣黎百姓所以奉若天道也否则不能晨夜不夙则暮诗人讥焉人人所知也然则举大事动大众协乎五纪辨乎五方以顺天地之性岂无寸分节解以推极其至精至微之理者欤其支离昧拘牵谬悠之説乃术士之过而非可因噎而废食者也钦天监旧有选择通书刻于康熙二十二年其书成于星官之手因讹袭谬见之施行往往举矛刺盾
  皇祖圣祖仁皇帝知其荒率不可以训曽纂为星厯考原一书刋刻颁行而未将监本改正葢以待夫后人
  圣人之心慎而又慎如此也以喻监臣监臣曰通书之谬允宜改正朕因其请谓及今犹有庄亲王等数人曽经
  皇祖指授稍明此理使此时不加订正恐后此益复无可任使爰命编辑成书颁布天下较之旧本谬説少除然俗所乆沿则亦不能尽去便民用也命名曰协纪辨方书夫协纪辨方者敬天之纪敬地之方也一作止一语默天地实式临之况其大乎如曰如是则吉如是则凶如是则福如是则祸则明者所弗道也虽然敬不敬之间吉凶祸福随之矣是为序
  【臣】等谨按旧本选择通书羣疑滋甚
  皇上特命诸臣详加驳正定为斯编凡本原二卷义例六卷立成宜忌用事各一卷公规二卷年表六卷月表十二卷日表一卷利用二卷附録辨讹各一卷凡五行之生克神煞之吉凶一一绘图立説以识趋避之端举术家之傅防不经繁碎拘碍者悉破除之仰见
  圣人利用前民无不本乎至正大中之义有如是之深
  切着明者耳
  禽遁七元成局书十四卷
  汪汉谋编陈锟校録汉谋锟里籍俱未详
  【臣】等谨按是书用翻禽倒将之法世颇称之然与池本理所论以翻覆为翻禽倒转为倒将不能尽合葢犹未离乎俗説也
  陈子性蔵书十二卷
  陈应选撰应选字子性广州人康熙中诸生右五行
  易冒十卷
  程良玉撰良玉字元如歙县人
  良玉自序曰用爻随大随细可求吉凶良玉向成筮类五十篇内设三百七十有七问适楚遇枯匏老人授以阐易之书数十种立法四十一篇计九十一章列成卦成爻之由立世立应之法葢易者象也告于蓍则以蓍占告于五行则以五行占告于焦氏则以焦氏占可也其成卦成爻一也皇极数钞四卷
  陶成撰成南城人康熙己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卜法详考四卷
  胡煦撰煦见经类
  画前易衍【无巻数】
  徐灿撰灿字朗亭号玉峯昆山人乾隆辛酉举人【臣】等谨按灿取周子太极图説衍为是编法用十六事为纲以十六事相错得二百五十六毎事各为五兆合为一千二百八十兆古来言数者所未有也
  右占筮
  画荚图一卷撼龙经一卷
  孙光撰光字丹扶余姚人顺治辛夘副榜贡生官藁城县知县
  定穴立向开门放水坟宅便览要诀四卷
  梅自实撰自实字有源宣城人
  山法全书十九卷
  叶泰撰泰字九升婺源人
  例畧曰山法流传既乆其正形正象俱去无遗故曰有遗穴无遗龙若言遗龙惟竒形怪穴人所不能识人所不敢下者耳于今日而言山穴舍竒怪无从也
  尚书天地图説六卷
  潘咸撰咸见经类
  【臣】等谨按是书多涉堪舆之説虽借尚书以立名实则支离蔓衍渺不相闗故附于形法之末右形法
  握机经解一卷
  王防撰防字始旦绛州人
  【臣】等谨按李卫公问对三卷本宋阮逸伪撰防乃据以定此书为太公之文多见其考古之疏耳孙子彚徴四卷
  郑端撰端见儒家类
  武经体注大全防解七卷
  夏振翼撰振翼字遯闇芜湖人
  兵镜十一卷
  邓廷罗撰廷罗字叔竒号偶樵江宁人顺治中防贡生官至湖广荆南道
  武偹志畧五卷
  傅禹撰禹字服水义乌人
  厯代车战叙畧一卷
  张泰交撰泰交字洎谷阳城人康熙壬戍进士官至浙江巡抚
  练阅火器阵记一卷
  薛熙撰熙字孝穆苏州人
  右兵家
  御定医宗金鉴九十卷
  乾隆四年大学士伯鄂尔泰等奉
  敕撰
  【臣】等谨按医虽小道而学必深于古用必酌乎时岐伯秦越人后精其业者不少槩见虽以宋代重医而官撰局方或未能实禆于疗治我
  皇上仁育万民同登夀宇特为厘定此编凡订正伤寒论注十七卷订正金匮要畧注八卷删补名医方论八卷四脉要诀运气要诀各一卷诸科心法要诀共五十一卷正骨心法要防四巻斟酌适中权衡允当洵乎拯济生民之要术也已
  尚论篇八卷 医门法律六卷附寓意草一卷喻昌撰昌字嘉言南昌人选贡生
  【臣】等谨按是书有三百九十七法凡太阳经篇一百五十五法阳明经篇七十三法少阳经篇二十一法附合病九法并病五法壊病二法痰病三法太阳经全篇九法少阴经前篇后篇四十四法厥阴经全篇五十五法附过经不解病四法差后劳复病六法隂阳易病一法有自序以为引伸触类究不敢于仲景论外溢一辞至医门法律者治则着以法误则罪以律也
  金匮要畧论注二十四卷
  徐彬撰彬字忠可嘉兴人
  圣济总録纂要二十六卷
  程林删定宋政和中原本林字云来休宁人【臣】等谨按宋徽宗御制圣济经十卷又诏海内名医纂辑二百卷林撮其大要汰其荒诞别择具有条理足为岐黄家资考证焉
  证治大还四十巻
  陈治撰治字三农华亭人
  治自述曰余家五世业医所著书有璜溪医学解外台秘典脉学骊珠各种皆斟酌尽善择其近要者付之梨枣
  马师津梁八卷
  马元仪撰元仪苏州人
  石室秘箓六卷
  陈士铎撰士铎字逺公山隂人
  李氏医鉴十巻续补二卷
  李文来编文来字昌期婺源人
  【臣】等谨按此编全据休宁汪桓医方集解本草偹要二书排纂而成末附桓所作三焦命门辨一篇颇称简要
  张氏医通十六巻 伤寒缵论二卷绪论二卷本经逢原四卷 诊宗三昩一卷
  张璐撰璐字路玉号石顽吴江人
  璐自序医通曰是书初名医归未及刋行佚其目科痘疹二册晩年命子以倬重辑目科治例以柔重辑痘疹心传补成完帙改题此名
  又自序本经逢源曰濒湖博洽今古尚尔舍本逐末仅以本经主治冠列于首以为存羊之意缪氏仲淳开凿经义迥出诸家之上而于委曲难明之处则旁引别録等説疏作经言未免朱紫之混医学彚纂指南八卷
  端木缙撰缙字仪标当涂人
  伤寒舌鉴一卷
  张登撰登字诞先吴江人
  【臣】等谨按以舌观病之法始于汉张机伤寒论此编分胎色八种为图一百二十视金镜録观舌心法等书繁简尤为得中也
  伤寒兼证柝义一卷
  张倬撰倬字飞畴吴江人
  绛雪园古方选注三巻附得宜本草一卷
  王子接撰子接字晋三长洲人
  续名医类案六十卷
  魏之琇撰之琇字玉横钱塘人
  临证指南医案十卷
  叶桂撰桂字天士吴县人
  济阴纲目十四卷
  武之望撰汪淇笺释之望字叔卿自署闗中人淇字澹漪一字右子钱塘人
  保生碎事一卷
  汪淇撰
  释骨一卷
  沈彤撰彤见经类
  彤自序曰此编为吴文球讲明经穴而作
  医学求真録总论五卷
  黄宫绣撰宫绣宜黄人
  素问悬解十三卷 灵枢悬解九巻 难经悬解二卷 伤寒悬解十五卷 伤寒説意十一卷金匮悬解二十二卷 长沙药解四卷 四圣心源十卷 四圣悬枢四卷 素灵微蕴四卷 玉楸药解四巻
  黄元御撰元御见经类
  神农夲草经百种録一卷 兰台轨范八卷 伤寒类方一卷 医学源流论二卷 难经经释二卷 医贯砭二卷
  徐大椿撰大椿字灵胎号洄溪吴江人
  【臣】等谨按大椿説医犹毛竒龄説经论病如秦越人论方如孙思邈辈无不遭其诋排然其辨论实有切中肯綮之处固非庸医所能知也
  成方切用十四卷 伤寒分经十卷
  吴仪洛撰仪洛字遵程海盐人
  得心録一卷
  李文渊撰文渊见经类
  文渊自述曰古方不能尽中后人之病后人不得尽泥古人之法故名曰得心録
  伤寒论条辨续注十二卷
  郑重光撰重光字在辛歙县人
  医津筏一卷
  汪之兰撰之兰字含微歙县人
  右医家

  皇朝文献通考巻二百二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
  经籍考【二十】
  子【类书 艺术 道家 释氏 神仙】
  钦定渊鉴类函四百五十卷
  康熈四十九年大学士张英等奉
  勅撰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朕几务余暇博涉艺林毎览一书必尽其全帙沉潜往复既得其始终条理精义之所存而文句英华亦常读之矣尝谓古人政事文章虽出于二然文章以言理政事则理之发迩而见逺者也岂仅以其区区文句之间而可以自命为学术乎自六朝乃有类书而尤盛于唐此岂非求之文句之间者哉虽然理之所寓于斯萃焉弗可废也昔者孔子之系易也曰方以类聚又曰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于诸卦则曰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盖以天
  下古今事物之理毕具于易而易之为书因理象物因物征辞以断天下之疑而成天下之务者各从其类以明之然则类书之作其亦不违于圣人立言之意欤书之最著者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初学记白帖杜氏通典宋明以来撰者寖广若博而不繁简而能覈者抑亦鲜矣独俞安期唐类函颇称详括大抵祖述欧阳询之类聚稍删存书钞初学记白帖通典而附益之安期明人也而曰唐类函者以其皆唐辑也既缺宋以来书而唐以前亦有脱漏者爰命儒臣逖稽旁搜泝洄往籍网罗近代増其所无详其所畧参伍错综以摛其异探赜索隠以约其同要之不离乎以类相从而类始备焉书成计四百五十卷夫自有类书迄于今千有余年而集其大成可不谓斯文之少补乎学者或未能尽读天下之书观于此而得其大凡因以求尽其始终条理精义之所存其于格物致知之功修辞立诚之事为益匪浅尠矣【臣】等谨按明俞安期撰集虞世南北堂书钞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白孔六帖诸书以其为唐人所述题曰唐类函六朝以前遗文旧事颇存梗概至武徳贞观以后词章仅见数篇盖当时七子倡复古之説相戒勿读唐以后书安期在明之季号称积学犹持七子之绪论然唐人搜辑旧闻不遗隋魏即宋时太平御览亦着三唐况类书之作要使古籍散亡借以存什一于千百非徒为诗文事而设则何必更限以时代转令千余年文献无征乎我
  圣祖仁皇帝乙夜观书广为防绎因命词臣博采元明之文章事迹并安期所编防成巨制百川归海九金就镕自有类书以来未有若兹之宏博富丽者也
  御定佩文韵府一百六卷
  康熈五十年大学士张玉书等奉
  勅撰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朕万几在御日昃宵分未遑自逸时当燕闲不辍问学羣经子史诵其文而晰其义矣以至百家之书凡可以禆世教励民风者修明补正罔使阙遗尝谓韵府羣玉五车韵瑞诸书事系于字字统于韵稽古者近而取之约而能博是书之作诚不为无所见也然其为书简而不详畧而不备且引据多误朕每致意焉欲博稽众籍着为全书爰于康熈四十三年夏六月朕与内直翰林诸臣亲加考订证其讹舛増其脱漏或有某经某史所载某字某事未备者朕复时时面谕一一増録渐次成帙犹以故实或未极博于十月复命阁部大臣更加搜采以裒益之既有原本増本又有内増外增将付剞劂矣名曰佩文韵府随于十二月开局武英殿集翰林诸臣合并详勘逐日进览旋授梓人于五十年十月全书告成共一百零六卷一万八千余页囊括古今网罗巨细韵学之盛未有过于此书者也书成诸臣请序朕念自初至今经八年矣厯寒暑之乆积嵗月之勤朕于此书政事之暇未尝惜一日之劳也朕又尝谕诸臣从来着一大书非数十年之功不能成今数年以来所成大部书凡十有余种若非合众人之力岂能刻期告竣故念先后预事诸臣皆命列名其中兹序佩文韵府因备记编撰之始末遂及修集诸书之大指以见成书之不易如此
  【臣】等谨按类书之分韵隶事昉于唐顔真卿之韵海镜原二百卷惜其书不传今惟韵府羣玉五车韵瑞等书盛行于世而舛讹疏漏之处或不免焉我
  圣祖仁皇帝特诏儒臣重加纂辑延阁广内之储搜罗遍焉前列韵藻凡皆阴氏凌氏之书所已録者也后则别标増字则两家所未録者也分之字由少而多又各依经史子集序次秩如或一语而诸书互见者则先引最初之书而其余以次注于下又别以事对摘句附缀于末
  御定韵府拾遗一百十二卷
  康熈五十五年刑部侍郎张廷玉等奉
  勅撰
  【臣】等谨按佩文韵府既成
  特命搜竒抉秘复辑是书其分韵事悉凖前编而所补之例则有四焉一曰前编所有之字则惟増韵书之音切一曰前编未收之字从他韵増入者则兼注音义一曰文句典故前编未及载者谓之补藻一曰前编已载而复加注谓之补注清词丽句搜采靡余无只字之憾信乎学海朝宗不遗涓滴也已
  御定骈字类编二百四十卷
  康熈五十八年工部侍郎吴士玉等奉
  勅撰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曰我
  皇考徳秉生知学深稽古万几之暇披览简编自六经诸史以逮诸子百家莫不探其本源穷其阃奥又令词臣纂集羣言广稽博采丹黄甲乙荟萃成编所就者非止一书所録者动盈万卷咸秉
  宸衷之厘定并为秘府之珍藏又以自古类书或以事而相从或以韵而相次因循故辙讹伪相沿乃
  命儒臣纂修骈字类编一书字从所统若律吕之有元声类以字分如百川之归大壑提纲挈领义例灿然首天地而时令次之次山水居处而珍寳数目又次之次方隅采色器物而草木鸟兽虫鱼人事又次之部分则简而不烦取材则博而能要极词坛之玮丽创类苑之奇观朕景仰
  前徽钦承丕绪如子史精华图书集成等书悉遵先志分命臣工夙夜校讐并皆竣事而骈字类编亦以今秋告成记曰比事属辞葢骈之义也易曰方以类聚则类之始也今字则从骈义虽不同而不妨于并列编则从类事虽互见而不至于混淆于是乎乾坤之蕴民物之繁大备于一书之中而蔚然萃羣书之秀矣洪惟我
  皇考盛徳际天地大业照古今述作上继夫圣明文章悉归于性道是书之成岂徒为艺林之盛事而已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无器之非道也爰书大意弁之简端庶几以学务时敏之思为绍庭陟降之志云尔
  【臣】等谨按韵府羣玉五车韵瑞等书皆取落脚字为韵从未有以起头字编次成书俾之互相为用者我
  圣祖仁皇帝韵府既成旋以尾字同韵必更以首字同韵者相为经纬爰辑为是编凡分十有二门曰天地曰时令曰山水曰居处曰珍寳曰数目曰方隅曰采色曰器物曰草木曰鸟兽曰虫鱼又补遗一门曰人事标首之字凡一千六百有四每条所引以经史子集为次仍仿韵府成例也至引书必着其篇名引诗文必着其原题或一题而数首者必着其为第几首俾检阅者得一览而知不徒泛为捃摭务博而已
  钦定子史精华一百六十卷
  康熈六十年工部侍郎吴士玉等奉
  勅撰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曰恭惟
  皇考圣祖仁皇帝天纵聪明秉上圣之姿而垂意典籍勤于稽古
  御极六十余年万几之暇披览卷帙不辍寒暑巡幸所至必以缃素自随逮于耄龄精研不倦延阁广内之藏搜讨无遗所谓好古敏求多学而一以贯之也欲以编辑成书嘉惠天下后世嗜学之士
  特命开书局于武英殿召集词臣厯嵗修纂每成数卷即上呈
  御览
  亲加指示前后所成充溢册府而子史精华之纂为最后朕缵绪之初尚未告竣敬承
  先志俾就厥功综观大凡其部三十其目二百七十有九自天文地理帝徳王功礼乐兵刑之大人伦日用之常以及九边之殊域二氏之异教方术技艺之巧草木鸟兽之蕃门分类别条理具备而采掇子史芟芜撷秀甚有禆于学者葢士之向学通经为先而博及于子史固不能若穷经之専一惟揽其精华而识之弗忘俾考古者于兹寻其绪则无虑于简牍之繁绩文者于兹取其材则有助于翰墨之富用力甚简而成功已多是
  圣祖皇帝垂教无穷之至意也剞劂既毕展阅全编敬为叙引昭示乆逺用缀于篇端
  【臣】等谨按是编部分三十天地帝王皇亲嵗时礼仪设官政术武功边塞伦常品行人事乐释道灵异方术巧艺形色言语妇女动植仪饰服饰居处产业食馔珍寳器物凡治统道统之大品物名象之微罔不赅备而又详为分注端绪秩如于子史两家诚披沙而见寳矣
  御定分类字锦六十四卷
  康熈六十一年翰林院编修何焯等奉
  勅撰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司马相如云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葢言词赋虽雕虫末技亦必掞藻敷华饰琢其章句然后文质相宣也朕山庄避暑几之暇以翰墨自怡而卷帙充积广博鲜要爰命何焯陈鹏年等荟萃经史子集下至说部诸书采择其字之丽雅者别为四十门六百一十八类每类又分成对备用共六十四巻名曰分类字锦阅三载编纂告成朕惟日星辉耀云霞绮駮天之锦也山川峙流草树葱郁地之锦也观文察理礼定乐兴帝王之锦也若夫相如所云乃锦之肤寸者耳然对偶本于阴阳音声协于律吕古文人骈织之功又乌可废哉是书也子夏所谓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臣】等谨按事纂言列为对偶徐坚初学记中即有此体有唐文士遂以精敏为工第丹青杂俎典册纷繁博采恒难骈罗未惬是书纂合丽句荟成巨编凡四十门剪裁则华实兼收配则铢两悉称或玉屑珠英可供文藻而单词片语未易骈连者各依字数附缀于末谓之备用于此见
  石渠天禄之珍藏者诚众美之毕萃也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
  雍正三年户部尚书蒋廷锡等奉
  勅校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曰钦惟我
  皇考圣祖仁皇帝聪明睿知亶生知之质而又好古敏求孜孜不倦万几之暇置图书于左右披寻玩味虽盛暑隆寒未常暂旷积数十载之乆研综古今搜讨殆遍屡
  命儒臣宏开书局若周易折中发四圣之微言朱子全书会羣儒之奥义皆禀自
  睿裁复
  躬加校定若律厯渊源推轩皇之神策叶虞代之元声皆亲行指授以天纵之能而凖于仪器凡注经考史选诗论文以及博闻多识之资所纂辑雕镌充溢于内府删述之功嘉恵无穷称极盛矣而又以为未揽其全乃
  命广罗羣籍分门别类统为一书成册府之钜观极图书之大备而卷帙浩富任事之臣弗克祗承既多讹谬每有阙遗经厯嵗时乆而未就朕绍登大寳思继
  先志特命尚书蒋廷锡等董司其事督率在馆诸臣重加编校穷朝夕之力阅三载之勤凡厘定三千余卷増删数十万言图绘精审考定详悉书成进呈朕览其大凡列为六编析为三十二典其部六千有余其卷一万始之以厯象观天文也次之以方舆察地理也次之以明伦立人极也又次之以博物理学经济则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治国乎天下之道咸具于是矣惟我
  皇考法天行之刚健协坤徳之含宏察于人伦明于庶物尊六经而礼先儒厘六官以敷大政故是书之成贯三才之道而靡所不该通万方之畧而靡所不究也我
  皇考金声玉振集五帝三王孔子之大成是书亦海涵地负集经史诸子百家之大成前乎此者有所未备后有作者又何以加焉敬藏石室寳垂乆逺用叙其本末缀于篇首上以彰
  皇考好学之圣徳右文之盛治并纪朕继志述事兢兢业业罔敢不钦若于
  丕训云尔
  【臣】等谨按是书分六彚编三十二典首厯象彚编为典四曰乾象典二十一部嵗功典四十三部厯法典六部庶征典五十部次方舆彚编为典四曰坤舆典二十一部职方典二百二十三部山川典四百一部边裔典五百四十二部次明伦彚编为
  典八曰皇极典三十一部宫闱典十五部官常典六十五部家范典三十一部交谊典三十七部氏族典一千六百九十四部人事典九十七部闺媛典十七部次博物彚编为典四曰艺术典四十三部神异典七十部禽虫典三百十七部草木典七百部次理学彚编为典四曰经籍典六十六部学行典九十六部文学典四十九部字学典二十四部次经济彚编为典八曰选举典二十九部铨衡典十二部食货典八十三部礼仪典七十部乐律典四十六部戎政典三十部祥刑典二十六部考工典一百五十四部通六千一百九部凡一万卷典制纪畧【无卷数】
  孙承泽撰承泽见经类
  【臣】等谨按承泽熟于典故是编广征博引颇资考核然体例不免厐杂
  经世篇十二卷
  顾炎武撰炎武见经类
  【臣】等谨按是书颇近埸屋策料葢应科举者钞撮类书为之而托名于炎武耳
  考古类编十二卷
  柴绍炳撰绍炳见经类
  绍炳自述曰此书取便童防比于小学绀珠之类广羣辅録六巻
  徐汾撰汾字武令钱塘人
  王晫今世説曰汾喜著书苦无由得钱为楮翰常于破几上起草束麻濡煤以作字
  【臣】等谨按陶潜圣贤羣辅録乃后人假托为之此编补续尤未免冗芜至明代七才子十才子之目乃系词人标榜亦妄载之则苦于编摩而短于裁别矣
  二酉彚删二十四巻
  王训撰训字敷彛安邱人顺治丁亥进士
  古今疏十五卷
  朱虚撰虚字邵斋号可庵又号介庵曹州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绍兴府知府
  政典彚编八巻
  王芝藻撰芝藻见经类
  三才藻异三十三卷
  屠粹忠撰粹忠号芝岩定海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三才彚编四卷
  龚在升撰在升字闻园嘉善人顺治己亥进士官苏州府推官
  教养全书十一卷
  应防谦撰防谦见经类
  【臣】等谨按是书之例畧仿马端临通考特改分选举学校治官田赋水利国计漕运治河师役盐法十考而多载明代掌故间附己见议论亦醇韵粹一百七卷
  朱彛尊撰彛尊见经类
  宫闺小名録四卷后録一卷
  尤侗撰侗见史类
  格致镜原一百卷
  陈元龙撰元龙字广陵海宁人康熈乙丑进士厯官文渊阁大学士諡文简
  编珠补遗二卷 续编珠二卷
  髙士竒辑士竒见经类
  【臣】等谨按徐干学序谓编珠四卷隋大业中著作佐郎杜公瞻奉敕撰凡十四门门各有类惟取其事之切于用者故卷帙不多考隋经籍唐艺文二志并无此书他书録亦皆不注士竒偕干学奉
  命校勘阁中书得之已逸其后二卷士竒博采故实以补
  其阙又广其门类之未备者
  古事苑十二卷
  邓志谟撰志谟字景南饶安人
  行年録【无卷数】
  魏方泰撰方泰字日干号鲁峯江西广昌人康熈
  癸未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翰林院学士
  石楼臆编五卷
  周纶撰纶字鹰垂江南华亭人康熈中官国子监学正
  五经类编二十八卷
  周世樟编世樟字章成太仓人
  古事比五十三卷
  方中徳撰中徳字田伯桐城人
  典引辑要十八卷
  丁昌遂撰昌遂字秀崖怀宁人
  读书记数畧五十四卷
  宫梦仁撰梦仁字定山泰州人康熈戊戌进士官至福建巡抚
  花木鸟兽集类三卷
  吴寳芝撰寳芝石门人
  广事类赋四十八卷
  华希闵撰希闵字豫原无锡人康熈庚子举人根黄集十巻
  杨文源撰文源长泰人
  【臣】等谨按是书排纂三礼之文分律吕封建井田学校祭祀为五门每门之中各具子目其曰根黄者葢取黄钟为万事根本之意
  三体摭韵十二卷
  朱昆田撰昆田字西畯秀水人
  文献通考节贯十卷
  周宗濓撰宗濓见儒家类
  考古畧八卷 考古原始六卷
  王文清撰文清见经类
  春秋经传类聫【无巻数】
  王绳曾撰绳曽字武沂无锡人雍正庚戍进士官扬州府教授
  绳曽自序曰宋徐晋卿有春秋类对赋拘于声韵选词难工事弗类从犹如野战乃犹入经解得与诸家炳如列星并垂不朽兹编分类彚集聫为骈体以便记诵宁律不谐不使句弱宁句不工毋使语俗开府之长庶几有取乎
  杜韩集韵三卷
  汪文柏撰文柏字季青号柯庭嘉兴人官兵马司指挥
  古今记林二十九卷
  汪士汉撰士汉见杂家类
  士汉自述曰此书义例有二一纪淑慝以示劝戒一搜瑰琦以资见闻
  古学捷録十卷
  陈应麐撰应麐原名应明字缙英莆田人
  读古纪源九卷
  何懋永撰懋永字念修山阴人
  经济宏词十二卷
  汪学信汪以时同编学信字四如以时字太易新安人
  唐句分韵初集四卷二集四卷续集二卷四集五卷
  马瀚撰瀚字炎州顺天人
  政谱十二卷
  朱栗夷撰栗夷字心庵山阴人
  是庵日记十四卷
  杨拥编拥字蔚芝号是庵爵里无考
  例畧曰是编防心即録叙次不伦挂漏孔多体殊握要类书纂要三十三卷
  周鲁撰鲁字南林无锡人
  骈语类鉴四卷
  周池撰池见史类
  右类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一百卷
  康熈四十四年礼部侍郎孙岳颁等奉
  勅纂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书者六艺之一昔柳公权言心正则笔正程子谓作字须敬即此是学葢以纪事载言行之天下垂之乆逺书诚重矣夫书以传其意而画以肖其形事若不相侔其义有可连类而并论者焉苍颉史皇以来厯代载籍多能道之而时数相推材智间出繁重者变而之简易朴拙者渐而之巧丽亦天地自然之理也其初古文继为篆而今之所谓真书行草三者实权舆于斯矣然三者皆肇兴于汉逮夫魏晋去古未逺多见古人篆故钟繇书有其遗法而王羲之踵美垂徽祧前启后士林所称以为归极矣若图画之事始自秦汉盛于六朝其间作者辈出曹卫顾陆擅能于前董展孙扬流声于后隋有何郑唐则阎呉大抵皆画佛像人物下笔辄依故事迨气韵之超极于泼墨写生之精穷于没骨而画之变尽焉朕万几燕闲披览典册间
  临书家名迹每观前代纪録书画诸书种类错互漫无统纪遂即佩文斋所有者编辑之使各以类相从为一百卷凡书画之源流古今工于此者之姓氏以至闻人之题防厯代之鉴藏悉备考而慎其择亦可谓详且尽矣昔唐太宗好书亲序王羲之传自以为心慕手追而当时内府之图籍亦号最盛迄于今日流传者日逺日少晋唐已为隆古而况前此者乎然溯流者必穷其源习今日之书而不推本于篆亦犹齐末之观也故上自苍颉史皇下暨近代皆列焉朕于书画偶有题防检出数十则以为一卷从诸臣之请也要之尚稽曩昔用以摅适性情泳陶清暇附于古圣人游艺之意并为世之嗜古者树毫楮之表凖宏考索之防趣则牙籖万卷之中是编其亦可以永传也夫
  【臣】等谨按书画之品昉于齐梁唐张彦逺撰法书要録厯代名画记自谓家世藏法书名画李绰尚书故实亦亟称之嗣后收藏鉴识家记载日繁大抵就所见闻品题真伪若考证之资固未能赅备也我
  圣祖仁皇帝万几余暇翰墨怡情
  御制书画题防
  奎章炳燿云汉昭回乃复
  诏辑中秘之藏分门列目博采旁搜订为兹谱首论其艺
  次传其人而
  宸翰之所品评故府之所题识以及名人手防审定真赝
  者咸着録焉
  秘殿珠林二十四巻
  乾隆九年刑部尚书张照等奉
  勅编
  【臣】等谨按晋唐以来书家所缮经典杂列法帖邓椿画继分八目亦以仙佛神为首然均未尝别为一书也我
  皇上以二氏之教畛域攸分爰
  勅内府所藏书画有闗于释典道箓者别为编録体例
  精详巻端首载
  三朝宸翰
  皇上御笔次列厯代名人书画而凡印本绣线刻丝之属以类附焉次为臣工书画次为石刻木刻经典语録科仪及供奉经像三藏旁罗七籖并列金题玉躞真有出于寻赏鉴之外者已
  石渠寳笈四十四卷
  乾隆九年刑部尚书张照等奉
  勅编
  【臣】等谨按书为游艺画属考工古未有所谓専门名家也东汉以来始以笔法为能事至书评书断
  画品画记综甄益精纪载日伙六朝三唐代有传人其于名姓品第收藏着録题防古迹辨别真伪或限于一家之见闻或误于一时之鉴别迄未能罗厥众美勒为鸿编惟我
  皇上摛藻为春尺素寸牋天工黙契而
  内府藏弆者复多人间所未睹储积日富品鉴弥精
  勤政之余萃成钜帙其次序先册次卷次轴其记载则先书后画先分后合以及欵式髙广印记题防胪载既详而
  列圣宸章
  几余寳翰尤炳燿于册府之中允为艺林之盛事也已庚子销夏记八卷 研山斋图绘集览三卷孙承泽撰承泽见经类
  【臣】等谨按承泽品行士论薄之而于鉴别书画实别具只眼退居后尝于夏日録所藏墨迹画卷石刻及所见他人处者为之评隲考据详明名曰销夏记图绘集览三卷成于年八十二时其文多具销夏记中以有其子炯所补且间有同异处故附録于后别有墨迹集览法书集览四卷则全与销夏记同无庸复载
  无声诗史七卷
  姜绍书撰绍书见杂家类
  李光映序曰是书出于郡城项氏因多譌脱乃校定重刻焉
  书学彚编十巻
  万斯同撰斯同见经类
  【臣】等谨按斯同録厯代善书之人凡一千五十四搜罗既博考证亦精由其邃于史学也
  画法年纪一卷
  郭础撰础字石公江都人顺治壬辰进士官至顺徳府知府
  绘事备考八巻
  王毓贤撰毓贤字星聚镶红旗汉军人官至湖广按察使
  【臣】等谨按毓贤吏治精敏而案牍之暇不废赏鉴是编先撮録诸家画法为总论次取古来画家姓名事迹以时代分序上自轩辕下至北宋虽祖述张彦逺厯代名画记夏文彦图绘寳鉴二书而搜辑详赡一览周知谓之青出于蓝可矣
  书法正传十卷
  冯武撰武号简縁常熟人
  【臣】等谨按武为冯班从子书学颇有渊源此其年八十一时所作阅厯既深论断亦颇可据
  江村销夏録三卷
  髙士竒撰士竒见经类
  式古堂书画彚考六十卷
  卞永誉撰永誉字令之镶红旗汉军人官至刑部侍郎
  王士祯居易録曰卞中丞永誉贻书画彚考六十卷凡诗文题跋悉载上溯魏晋下迄元明所收最为详博
  南宋院画録八卷
  厉鹗撰鹗见史类
  六艺之一録四百六卷续编十二卷
  倪涛撰涛见经类
  【臣】等谨按此编上下二千年裒辑最富其为例凡六曰金器欵识曰刻石文字曰法帖论述曰古今书体曰厯朝书论曰厯朝书谱溯其源不遗其流观其通亦穷其变诚书家之统会艺圃之渊林也草韵彚编二十六卷
  陶南望编南望字逊亭上海人
  石村画诀一卷
  孔衍栻撰衍栻字石村曲阜人
  厯代画家姓氏韵编七卷
  顾仲清撰仲清字咸三号松壑嘉兴人
  烟云过眼録二十卷
  周在浚撰在浚见史类
  髙兆跋曰综计平生所闻见以欣赏之情具书画之识谓今人皆及古人曹吴闗荆一顾再顾不复累心惟于幽人词客故老贫交防练残楮皇皇嵗月若寝食不暇耳
  小山画谱二卷
  邹一桂撰一桂字小山号让乡无锡人雍正丁未进士官至内阁学士
  【臣】等谨按一桂所画花卉得恽夀平之传此编论画花卉法皆酌采古人微论而知天知地知人知物之説则未经人道者宜其以绘事之微上邀
  宸赏非偶然也
  传神秘要一卷
  蒋骥撰骥字赤霄号勉斋金坛人
  汉溪书法通解八巻
  戈守智撰守智字达夫平湖人
  国朝画征録三卷 续録二卷
  张庚撰庚见史类
  庚自序曰録
  国朝之画家征其迹之可信者着于篇凡画之为庚所寓目者以鄙见论著之或闻诸鉴赏家所称述而未征其迹槩从附録创始于康熈后壬寅脱稿于雍正乙卯又精意识一卷记所见古画而以论画终焉
  月湖读画録一卷
  王梁撰梁震泽人
  艳雪斋书品二卷画苑二卷笔墨纸砚谱一卷不着撰人名氏
  右艺术类书画
  操缦録十卷
  胡世安撰世安见经类
  松风阁琴谱二卷抒怀操一卷
  程雄撰雄字云松休宁人
  【臣】等谨按雄尝学琴于韩昌因取闽人庄臻凤原谱重加订正宫梦仁祁豸佳皆为之序抒怀操三十调皆取时人之词谐以为谱并付梓而行之溪山琴况一卷
  徐谼撰谼太仓人
  琴学心声一卷
  庄臻凤撰臻凤号蜨庵江宁人
  琴谈二卷
  程允基撰允基字寓山徽州人
  琴学内篇一卷外篇一卷
  曹廷栋撰庭栋见经类
  庭栋自序曰栋撰琴学内篇以律合琴即以琴证律而知正律之外必有变律还宫五声必取半律实出于琴声清浊之自然而与蔡氏新书有互相发明者若夫以十分定半律以九寸为虚数则与蔡氏微有不符至于取应必兼三节定徽俱出均分制则巨细同归律位则分寸各具固新书所未备亦汉唐以来诸书所未论及也外篇荟萃古今琴説妄以已意按其是非非敢讥议前人葢不如是无以明其理之必然与其用之变化也右艺术类琴谱
  印存初集二卷印存元览二卷
  胡正言篆正言字曰从海阳人前明尝官武英殿中书舍人
  【臣】等谨按古人摹印之法以端重为宗明文彭何震二家篆刻最着然彭喜秀雅而伤于娬媚震尚苍劲而故示圭棱其末流均不能无失正言以摹印名于时颇能矫两家之是编乃其印谱朱印者为初集墨印者为元览凡名字印十之八斋阁印十之一镌成语者十之一
  印典八卷
  朱象贤撰象贤号清溪呉县人
  白长庚序曰印典引宋王基梅庵杂记蜗庐笔记叶氏游艺杂述元宋无考古纪畧四书皆得之檇李曹氏钞本为诸家所未见
  右艺术类篆刻
  【臣】等谨按汉艺文志曰道者秉要执本清虗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有合于谦让之义自神仙之流赤松子魏伯阳以炼养之术着卢生李少君以服饵之方传淮南鸿寳秘链丹铅北魏谦之诀传斋醮以逮张鲁杜充庭辈又以符箓科教为事异轨殊趋源流不一要于清净无为之防益背而驰此与老庄之学所以不容混为一也今仍马考之旧仍析道家神仙为二至释氏一门昉于阮孝绪七録而阮録本列神仙之上四库全书已师其例今亦谨遵编次焉
  御定道徳经注二卷
  顺治十三年
  世祖章皇帝御撰
  世祖章皇帝御制序曰朕闻道者先天地而为万物宗生生化化莫得而名者也惟至人凝道于身故其徳为徳而其言为圣言老子道贯天人徳超品彚著书五千余言明清浄无为之防然其切于身心明于伦物世固鲜能知之也尝观其告孔子曰为人子者无以有己为人臣者无以有己而仲尼答曽子之问礼每曰吾闻诸老耼岂非以人能清浄无为则忠孝油然而生礼乐合同而化乎犹龙之叹良有以也自河上公而后注者甚众或以为修炼或以为权谋斯皆以小智窥测圣人失其意矣开元洪武之注虽各有发明亦未彰全防朕以圣言逺末学多岐茍不折衷以理恐益滋譌误用是博叅众説芟繁去支厘为一注理取其简而明辞取其约而逺未知于经意果有合否然老子之书原非虚无寂灭之説权谋术数之谈是注也于日用常行之理治心治国之道或亦不相迳庭也爰序诸简端以明大防云
  【臣】等谨按司马迁谓河上丈人通老子而不称其有注汉书艺文志亦仅载其书未以注闻自隋经籍志以下注其书者始众魏王弼宋苏辙元吴澄明焦竑之流代有言诠征诸典籍诚以道徳五千余言特揭无为之防实足发人忠孝敬顺之思迥异于他子书之偏驳也然注释滋多谬悠日甚我
  世祖章皇帝知化穷神深明奥防
  亲洒丹毫撰为此注大学士成克巩等承
  命编校辟诸解之虚无析羣言之淆乱使人知老子之教不外寻常日用之间于以返朴还淳涤瑕荡秽夫是以于万斯年永臻宁一之休也
  老子説畧二卷
  张尔岐撰尔岐见经类
  尔岐自序曰流览本文读有未通辄以己意占度稍加一二言于句读隙间觉大义犂然回视诸注勿计不能读亦已不欲读矣
  古今南华内篇讲録十卷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按是编题林屋洞藏书以郭象注为今本以向秀注为古本然秀注虽间见于陆徳明经典释文至陈振孙作书録解题已称亡佚又何从而见其真本至于南华之名不知为唐天寳所尊而疑为郭向所加则其人考古之学亦可见矣阴符经注一卷
  李光地撰光地见经类
  南华评注【无卷数】
  张坦撰坦字方平号一庵泰安人
  坦自序曰广求古注数十余家采其简当删其繁芜又叅以己意为之评释别为或问十条列于卷首
  庄子解三卷
  吴世尚撰世尚贵池人
  南华通七卷
  孙嘉淦撰嘉淦见经类
  南华本义二卷
  林仲懿撰仲懿爵里未详
  列子辨二卷
  不着撰人名氏前有康熈后壬寅自序署其号曰复堂
  道徳经编注二卷
  胡与髙撰与髙字岱瞻黟县人雍正癸卯举人与髙自述曰老子今本相沿章句多舛乃遍访古本考正其文并注释其义云
  南华简钞四卷
  徐廷槐撰廷槐字立三号笠山会稽人雍正庚戌进士
  道徳经悬解二卷
  黄元御撰元御见经类
  道徳经注二卷附阴符经注一卷
  徐大椿撰大椿见医家类
  道徳经注例畧曰老氏之学与六经防趣各有不同六经为中古以后文物极盛之书老氏所云养生修徳治国用兵之法皆本上古圣人相传之精意故其教与黄帝并称其用甚简其效甚速汉时循吏师其一二已称极治
  南华摸象记八卷
  张世荦撰世荦字无夜钱塘人乾隆甲子举人【臣】等谨按世荦之学以禅为宗因以禅解庄子其篇目皆依佛经之例以内篇之名标曰某品分割并附又各叙其宗防于每篇之首云
  右道家
  正宏集一卷
  释本果撰本果字旷圜潮州灵山寺僧
  【臣】等谨按韩愈与大颠游见与孟简书中后人遂为大颠别传依托简作并伪为愈与大颠三书陈振孙书録解题尝力辨其妄是书仍侈谈韩愈皈依大颠事葢犹沿袭宗门统要之説以复辟佛之讐也
  南宋元明僧寳传十五卷
  释自融撰始末未详
  【臣】等谨按宋僧恵洪撰有僧寳传一编自融乃复采宋建炎丁未至
  国朝顺治丁亥凡五百二十一年中得九十七人各系传赞续为此编
  现果随録一卷
  僧戒显撰戒显字悔堂顺治间居杭州灵隠寺右释氏
  列仙通记六十卷
  薛大训撰大训字六诂吴县人
  【臣】等谨按是书采録道藏神仙凡八百七十七人时代舛错真妄杂糅华亭王宗熈兄弟为之序尤怪诞无稽初名神仙通鉴顺治己丑重刋改今名真诠二卷
  不着撰人名氏据后跋当为顺治中人
  自序曰葆真子所留真诠余尝删节之犹病其多今重为订正
  果山修道居志二卷
  叶鉁撰鉁见儒家类
  参同契章句一卷
  李光地撰光地见经类
  光地自序曰参同契者参之而同契也三相类者三字之义疏尔魏氏作参同契自谓阙畧未备复作三相类一篇互相解剥而二千年未有知者心之不达则窃易旧简以就肤见故此书独无完编惟汉魏丛书所载似是原本间有窜悮不多也独其不知中断二书及截立标题亦庸末者之妄参同契注二卷
  陈兆成撰兆成字宜赤上虞人
  得一参五七卷
  姜中贞撰中贞会稽人
  【臣】等谨按是书阐明修炼之防所注阴符经道徳经各一卷参同契三卷黄庭经悟真篇各一卷为书凡五故以得一参五名之
  万夀仙书四卷
  曹无极编无极字若水金坛人
  古文周易参同契注八卷
  袁仁林撰仁林字振千三原人
  古参同契集注六卷
  刘吴龙撰吴龙字绍闻南昌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諡清慤
  吴龙自序曰参同契自明杨慎掘地得原本经传始分因本元俞琰发挥而为是注
  右神仙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一
  经籍考【二十一】
  集
  【臣】等谨按马端临通考集类六曰楚辞别集诗集歌词章奏总集粤自刘向裒屈宋诸赋定名楚辞隋志集部即别为一门厯代因之别集门部旧本最繁凡载道之辞言志之什与夫敷奏之鸿猷倚声之末技胥附焉逮马氏析为四类而后诗与章奏歌词之独行者秩然以分总集之内别析一子目曰文史葢总集在荟萃菁英文史则品题臧否虽同居一类而流别攸殊五朝续通考一仍马氏之旧惟是章奏一门已遵
  钦定四库全书之例改为奏议隶史部则此自不应复见谨列其目凡五首楚辞次别集次诗集次歌词次总集而文史则仍附总集之后
  集【楚词 别集】
  钦定补绘离骚全图二卷
  萧云从原图乾隆四十七年奉
  勅补绘云从见经类
  【臣】等谨按宋李公麟等多以离骚事物写摹情状然不过一篇一章未能赅备云从始因章句广为此图一时诧为神品然考原图九歌凡九天问凡五十四而目録凡例所称离骚经逺游诸图俱已散佚香草图亦未之逮我
  皇上念其用意之勤而挂漏之多也爰
  诏羣臣叅考成编补为全帙于是体物摹神粲然大备
  仰见
  几余游艺不遗绘事之微俾读者按图索句得以博物辨名此诚万世汲古之资而非仅云从一人之私幸矣
  楚辞灯四卷
  林云铭撰云铭字西仲侯官人顺治戊戍进士官徽州府通判
  云铭自述曰惜诵为怀王见疏之后又进言得罪而作时但见疏而未尝放本传所谓不复在位者以不复在左徒之位未尝不在朝也且思美人抽思乃怀王置之于外时作然此时在汉北尚与江南之埜无渉惟渉江橘颂悲囘风惜往日哀郢怀沙六篇始是顷襄放之江南所作如此説来既与本传使齐及谏释张仪谏入武闗数事不相碍且与思美人抽思章称造都为南行朝臣为南人及来集汉北等语哀郢章仲春东迁逍遥来东西思故都等语一一印合【臣】等谨按王逸注以九章皆屈原放江南时作云铭取其篇次尽易其旧以为创解然观其自述诸语实以明黄文焕楚辞听直为蓝本也
  离骚经注一卷九歌注一卷
  李光地撰光地见经类
  天问补注一卷
  毛竒龄撰竒龄见经类
  离骚经解一卷
  方楘如撰楘如字文辀淳安人康熈丙戍进士官丰润县知县
  山带阁注楚词六卷 楚词余论二卷 楚词説韵一卷
  蒋骥撰骥字涑塍武进人
  骥自述曰宋洪庆善朱晦庵考定原赋止于渔父篇今采黄维章林西仲语并载招魂大招以正汉志二十五篇之数其作文次第首惜诵次离骚次抽思次思美人次卜居次大招次哀郢次渉江次渔父次怀沙次招魂次悲囘风次惜往日惜诵至卜居皆作于怀王时大招以下作于顷襄王时若九歌天问橘颂逺游文辞浑然弗敢强为之説
  离骚解一卷 楚词九歌解一卷 读骚列论一卷顾成天撰成天字良哉娄县人雍正庚戍进士官翰林院侍讲
  严文在序曰离骚九章逺游天问招魂大招卜居渔父析其大防而已足也九歌讹而戾于义理非条分缕析不可得正得其意者足为人臣教忠之书兴学士感发无穷之意
  离骚中正【无卷数】
  林仲懿撰仲懿见子类
  【臣】等谨按仲懿谓屈原以执中为宗主敬为根柢其赋直与四子书相表里又释名余曰正则字余曰灵均至牵引天命之性率性之道以相附合曽谓骚人作赋而有是迂论乎
  屈骚心印五卷
  夏大霖撰大霖字用雨号梅臯衢州西安人楚词新注八卷
  屈复撰复字见心号悔翁蒲城人
  楚词章句七卷
  刘梦鹏撰梦鹏见经类
  右楚词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一百七十六卷
  【臣】等谨按康熙五十年大学士张英等恭编凡三集第四集则雍正十年和硕庄亲王允禄等恭编洪惟
  圣祖仁皇帝寳祚延洪
  大文丕焕
  万几之暇寓志艺林故前后所编凡
  勅谕奏书表论辨解序记説跋碑颂赞铭祭文杂著诗赋各体自癸亥以前为初集四十卷丁丑以前为二集五十卷辛夘以前为三集五十卷壬辰至壬寅为四集三十六卷通一百七十六卷
  圣人之著作日新贯络纲维包涵宇宙阐事物难穷之义濬古今未尽之藏允宜昭示万年炳光二曜具征
  圣学髙深洵非末学之士所能仰窥
  睿裁于万一已
  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三十卷
  【臣】等谨按文凡二十卷分十三体诗十卷前七卷为康熙壬寅以前作曰
  雍邸集后三卷则
  御极以后作曰
  四宜堂集钦惟
  世宗宪皇帝至孝本乎性成
  典学务乎时敏当潜邸之初
  龙楼视膳夙夜躬亲而燕息余闲即
  覃精艺苑洎乎
  膺图御宇宵旰励精十三年之中
  宣谕批答逾数百卷而
  奎藻所抒复成巨帙迄今
  册府尊藏仰见
  圣人著作之精诚非占毕儒臣所能仰赞一词也御制乐善堂文集定本三十卷
  乾隆二十三年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蒋溥等奉
  勅重编
  皇上御制序曰朕少读尚书见二帝三王以及继世之哲后君臣咨儆惟是身心性命之本原其敷政命官亦惟根柢道德而不规规于事为之末及考诗易四子之言凡论政者皆与书所称同其指归互为表里其后博渉诸史则虽明盛之世所殚心竭虑者大概详于事功而畧于本原教化之升降治象之崇卑其分岐实判于此用是日有孜孜求所以取道入德之门防
  皇考示以明理立诚之大训而畧得其统贯又念修辞必本乎诚故凡见于古文诗辞者咸以是为宗而不敢有贰焉往者嵗庚戍曽録数年中所作序论书记杂文诗赋次为十有四卷置诸几案时就所言以自检其行嗣是所作葢四倍前继序以来躬理万几兢兢业业惟恐一事失宜负
  皇考付属之重思如曩时从容文墨之娱不可复得然少有余闲未尝不考镜经史以自观省爰取庚戌文钞所载存十之三续作未订入者存十之七总为一编共若干卷非欲以文辞自表着葢是集乃朕夙昔稽古典学所心得实不忍弃置自今以后虽有所著作或出词臣之手真赝各半且朕亦不欲与文人学士争巧以转贻后世之讥则是集之辑有不得已者记曰本诸身征诸庶民曩予自检所行以勉副所言者乃日用酬酢之常今兹所行事无大小莫非政教之平陂生民之苦乐相倚不可以中立者也因此益自儆惕而克艰天位顾畏民碞庶几明理立诚之学叅前倚衡永永勿替也夫
  【臣】等谨按
  乐善堂文集于乾隆二年五月颁行至是复
  命校拟签贴进呈重订定本凡文十三卷诗十七卷御制文初集三十卷
  皇上御制序曰于敏中排次数年来所为御制文初集成而以序为请夫序者所以叙陈经防故孔子作书序子夏作诗序未闻自序其文也自序其文葢汉唐以后之事乎为天子者所以修己治人必当以三代以上自朂岂可以汉唐以后自画此正务也至于文乃其余事耳然亦岂可以汉唐以后为法哉如是则敏中之请序可以不允既而思之向之乐善堂全集及御制诗初集不既有序乎于凡惕已敬
  天本身征民悯农桑验今昔葢已言之悉矣例以向不可以不序而以向之言之悉则又可以不必序矣虽然不欲与文人学士争长亦向之本意也则今之裒然成集者与向之言为合乎为否乎以之自问抑又不能措一辞云
  【臣】等谨按
  御制文初集凡五百七十余篇分十有九类每类各以年月为次乾隆二十八年户部侍郎于敏中奏请编刻奉
  防如所请行三十年复
  允浙江学臣钱维城之请许直省布政使司照式刋布
  钦惟我
  皇上德隆千古学贯三才撷百氏之菁英潄六艺之芳
  润
  文集所垂己逾数百其中包含广大考索精深庶物庶
  名兼该道器实心实政原本
  敬诚譬之元化斡运宰制枢机而日月星云大文弥焕所谓与天合撰者道在是也至于体黜雕镂防探删定
  万几余暇
  典学日勤
  天纵圣神迥非臣下所能观法于万一臣等循环雒诵
  仰羡
  摛华之美富继踵方新益征
  临御之康强延厘未艾也己
  燕香斋文集四卷 诗集六卷
  刘余祐撰余祐字申征号玉吾又号燕香居士宛平人原籍濵州前明万厯丙辰进士官兵部侍郎入
  国朝官至户部尚书
  金文通集二十卷
  金之俊撰之俊字岂凡吴江人前明万厯己未进士入
  国朝官至中和殿大学士諡文通
  灌研斋集四巻
  李元鼎撰元鼎字梅公吉水人前明天启壬戍进士入
  国朝官至兵部左侍郎
  陆廷灿南村笔记曰元鼎家有古研五瓣如梅花质如黄玉相传为灌婴庙瓦故以名斋因名集用六集十二卷
  刁包撰包见经类
  秀岩集三十一卷
  胡世安撰世安见经类
  世安自序曰己夘秋以前稿因罹兵变露电委之顷检其存者彚録成帙甲申春以前曰秀岩存咏以后曰石芝轩集杂文曰容竹居偶存石芝轩续存
  澹友轩集十六卷 桴庵集四卷
  薛所蕴撰所蕴字子展前明崇祯戊辰进士入
  国朝官至礼部侍郎
  搜遗稿四卷
  彭賔撰賔字燕又一字穆如华亭人前明崇祯庚午举人入
  国朝官至汝宁府推官
  青溪遗稿二十八卷
  程正揆撰正揆见子类
  王士祯跋曰正揆工画其江山卧游图散在人间者有数百本士祯亦藏其二
  【臣】等谨按是集凡诗十六卷文十一卷序一卷附竒梦録一卷集中多题画论画之作葢正揆尝从董其昌游故于绘事颇擅其长
  梅村集四十巻
  吴伟业撰伟业见史类
  【臣】等谨按伟业少时问学赅博文笔瑰丽一时颇有徐庾之目其歌行一体尤所擅长故能仰契
  宸衷荣传词苑至于倚声末技亦能接迹屯田王士祯尝称之惟古文撷魏晋之膏腴于散体之中时叅俪偶未免有乖正格耳
  己亥存稿一卷
  孙承泽撰承泽见经类
  浮云集十一卷
  陈之遴撰之遴字素庵海宁人前明崇祯丁丑进士官中允入
  国朝官至宏文院大学士谪戍尚阳堡
  且园近集四卷 且园近诗五卷 了庵文集九卷
  王岱撰岱字山长湘潭人前明崇祯己夘举人入
  国朝官随州学正康熈己未尝荐举博学鸿词岱自记曰康熈丙午七月就随州任黉宫有隙地宅而园之曰且园因以名集
  内省斋文集三十二卷
  汤来贺撰来贺字佐平改字念平号惕庵南丰人前明崇祯庚辰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佥事古处堂集四卷
  髙尔俨撰尔俨字岱舆静海人前明崇祯庚辰进士授编修入
  国朝官至大学士諡文端
  沚亭文集二卷
  孙廷铨撰廷铨见史类
  薪斋集八卷
  吕阳撰阳字全五无锡人前明崇祯庚辰进士入
  国朝官至浙江布政司叅议
  读史亭诗集十六卷 文集二十二卷
  彭而述撰而述字禹峯邓州人前明崇祯庚辰进士授阳曲县知县入
  国朝官至贵州巡抚终云南布政使
  朱彞尊跋曰而述为诗文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不尽无
  道山堂前集四卷 后集七卷
  陈轼撰轼字静机侯官人前明崇祯庚辰进士入
  国朝官至广西苍梧道
  山围堂集二十三卷
  郑宗圭撰宗圭字圭甫号瞻亭前明崇祯壬午举人入
  国朝官乌程县知县
  石云居士集十五卷 诗七卷
  陈名夏撰名夏字百史溧阳人前明崇祯癸未进士入
  国朝官至大学士縁事伏诛
  【臣】等谨按名夏归命
  本朝弃瑕録用后因怙权骩法旋正刑章
  御制人臣儆心録训诫详明葢其立身隳败他无足观虽生平著述于典制有可考核然集中颠倒是非多乖公论四库全书仅附存目俾后之览者因其集以论其人益共凛然于臣道之防焉
  诚正斋集八卷
  上官鉝撰鉝字三立号松石翼城人前明崇祯癸
  未进士入
  国朝官至副都御史
  青箱堂文集三十三卷 诗集三十三卷
  王崇简撰崇简见子类
  东村集十卷
  李呈祥撰呈祥字其旋一字吉津号木斋霑化人前明崇祯癸未进士改庶吉士入
  国朝官至詹事府少詹事
  愚庵小集十五卷
  朱鹤龄撰鹤龄见经类
  【臣】等谨按鹤龄与昆山顾炎武善炎武因其専力词赋朂以本原之学始研思经义运以心裁作为文章典雅醇实且有资于考证至与钱谦益同郡而薄其为人集中不惟无一语及之且于所作元裕之集后一篇借裕之以责谦益尤能持守大义可谓铮铮矫矫者已
  东谷集三十四卷 归庸集四卷 桑榆集三卷白允谦撰允谦见子类
  陈士业全集十六卷
  陈宏绪撰宏绪见史类
  南雷文定十一卷 文约四卷
  黄宗羲撰宗羲见经类
  【臣】等谨按宗羲居余姚之竹桥有南雷里为唐谢遗尘故居距竹桥仅数里故以名其集其曰文定者葢取丁廙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语也晩年屡自刋削仅存四卷因名曰文约云
  紫峯集十四卷
  杜越撰越字君异号紫峯容城人前明诸生康熈己未荐举博学鸿词以老疾未赴
  蒿庵集三卷
  张尔岐撰尔岐见经类
  五公山人集十四卷
  王余祐撰余祐本姓宓字申之一字介祺直隶新城人前明诸生后居易州五公山因号五公山人水田居士文集五卷
  贺贻孙撰贻孙见经类
  织斋集钞八卷
  李焕章撰焕章字象先号织斋山东乐安人前明诸生
  燕峯文钞一卷
  费密撰密字此度成都人
  虎溪渔叟集十巻
  刘命清撰命清字穆叔临川人
  彭省庐文集七卷 诗集十卷
  彭师度撰师度字古晋号省庐华亭人
  省轩文钞十卷
  柴绍炳撰绍炳见经类
  潠书八卷 思古堂集四卷 东苑文钞二卷诗钞一卷 小匡文钞四卷
  毛先舒撰先舒见经类
  先舒潠书自记曰是编所作皆杂文诸篇末惟王猷定柴绍炳沈谦三君语畧载数条以其为亡友之笔故也
  学园集二卷 续编六卷
  沈起撰起见经类
  榆墩集选文九卷 诗二巻
  徐世漙撰世漙见经类
  安静子集十三卷
  安致逺撰致逺字静子一名如盘字拙石夀光人贡生
  致逺自序畧曰余诗喜摩诘文慕庐陵爱其从容闲雅不事钩棘
  嬾斋别集十四卷
  僧通门撰通门字牧云姓张氏常熟人祝髪于兴福禅林寻主古南鹤林天童等寺
  西北文集四卷
  毕振姬撰振姬见史类
  【臣】等谨按振姬集纵横疎宕颇有竒气然浑厚则不足其云西北文者太原傅山所题以东南之人谓之西北之文也
  涑水编五卷
  翟鳯翥撰鳯翥字象陆闻喜人顺治丙戍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
  祓园集九卷
  梁清逺撰清逺见子类
  聿修堂集一卷
  蓝润撰润字海重即墨人顺治丙戍进士初名滋任侍读时
  赐今名厯官湖广布政使
  寒松堂集九十二卷
  魏象枢撰象枢字环极蔚州人顺治丙戍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諡敏果
  【臣】等谨按寒松堂者象枢乞休时
  圣祖仁皇帝御赐扁额也象枢学问深醇文笔朴直正色
  立朝特标劲节仰邀
  宸翰褒题信不负耳
  兼济堂文集二十卷 昆林小品三卷 昆林外集【无巻数】
  魏裔介撰裔介见经类
  【臣】等谨按裔介所著述刻之江南者曰兼济堂集十四卷刻之荆南者曰兼济堂集二十四卷刻之京师者曰文选二集上下编昆林小品上下编昆林外集一编奏疏四十九篇尺牍存余七卷刻之归田后者曰兼济堂文选十卷屿舫近草五卷诗七卷樗林三笔五卷又有圣学知统録等书此二十巻乃其子荔彤属詹明章裒辑诸本选为一编
  小品外集则杂著诸篇集外别行者也
  四思堂文集八巻
  傅维鳞撰维鳞见史类
  燕川渔唱诗二卷 植斋文集二卷
  傅维橒撰维橒字培公号霄影灵夀人
  倚雉集十二卷
  窦遴竒撰遴竒字松涛大名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佥都御史
  王文靖集二十四卷附録一卷
  王熈撰熙字子撰一字胥廷宛平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大学士諡文靖
  【臣】等谨按熙生时所刻者曰寳翰堂集止十余卷此其全集也
  林屋文稿十六卷 诗稿十四卷
  宋征舆撰征舆字辕文华亭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慎斋遇集五卷 莅楚学记一卷 日怀堂奏疏四巻
  蒋永修撰永修见经类
  江南通志曰永修在应山有守御功在平越清丈苗民虗税八千有竒在湖广振兴文教楚风为之一变
  潜沧集七卷
  余一元撰一元字占一号潜沧山海卫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礼部郎中
  安雅堂集十卷 安雅堂诗 安雅堂拾遗诗【俱无卷数】 安雅堂拾遗文二卷附二乡亭词四卷宋琬撰琬见史类
  王士祯池北偶谈曰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宣城施闰章愚山莱阳宋琬荔裳也又曰宋浙江后诗颇拟放翁五古歌行诗闯杜韩之奥又渔洋诗话曰康熙庚辰余官刑部尚书荔裳之子思勃来京师以入蜀集相示亟録而存之集中古选诗歌行气格深穏余多补入感旧集
  退庵集二十一卷
  李敬撰敬字退庵江宁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湖南
  敬自序诗集畧曰必深知元气流行使心口之间律吕相合乃适于喜怒哀乐之正
  西山集九卷
  张能鳞撰能鳞见经类
  文襄公别録六卷
  李之芳撰之芳见史类
  春树草堂集六卷
  杜恒灿撰恒灿字杜若号苍舒三原人顺治戊子副榜贡生
  屺思台文集八卷 诗集一卷
  刘子壮撰子壮字克猷黄冈人顺治己丑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
  【臣】等谨按子壮未及第前困公车者二十年所作制艺雄厚排奡凌轹一切与熊伯龙齐名世称熊刘至于古学往往失于粗豪则固逊于熊矣熊学士诗文集三卷
  熊伯龙撰伯龙字次侯号钟陵汉阳人顺治己丑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
  学余堂文集二十八巻 诗集五十卷 外集二卷
  施闰章撰闰章见子类
  闰章语王士祯门人洪升曰尔师如华严楼阁弹指即见吾诗如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就平地筑起
  【臣】等谨按闰章之文刬除浮腐不失规矩
  鹤静堂集十九卷
  周茂源撰茂源字宿来号釡山华亭人顺治己丑进士官至处州府知府
  贻清堂集十三卷 补遗四卷
  张习孔撰习孔见子类
  万青阁全集八卷
  赵吉士撰吉士见史类
  汤子遗书十卷
  汤斌撰斌见史类
  【臣】等谨按斌与陆陇其俱号醇儒陇其笃守程朱于陆王攻击甚力斌则根柢姚江而亦能持新安金谿之平故二人异趣同归其生平得力具见语録中其他著述亦皆有体有用通达治体洵不愧
  国家理学名臣之目也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一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二
  经籍考【二十二】
  集【别集】
  忠贞集十卷
  范承谟撰承谟字觐公号螺山镶黄旗汉军人大学士文程子顺治壬辰进士改庶吉士授宏文院编修官至浙闽总督殉耿逆之难
  赐諡忠贞
  【臣】等谨按是集首録
  谕祭文
  御制碑文
  御题祠额附以家传祠堂记为一卷次抚浙督闽奏议各一卷吾庐存稿一卷百苦吟一卷画壁遗稿一卷杂著一卷附録题跋哀挽诗文三卷其画壁诗乃为耿逆拘系时备受窘毒守者屏絶笔墨以桴炭画字壁上自抒忠愤后仅存四十七首为世传诵刻入吴震方说铃中康熙五十七年其子时崇复以遗稿进
  呈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文弁诸简首仰见
  眷懐忠烈扶植纲常千百世下犹想见其抗节之槩焉
  遂初堂文集九卷
  杨兆鲁撰兆鲁字青岩武进人顺治壬辰进士官至福建延平道按察司副使
  见山楼诗文集【无卷数】 抚皖治畧一卷抚楚治畧一卷谷城水运纪畧一卷
  杨素蕴撰素蕴见史类
  素蕴自序水运纪畧曰逆藩吴三桂既叛之明年五月襄阳总兵杨来嘉及郧阳副将洪福相继叛附踞房保二竹间陷谷城蹂均州南漳一路
  王师由均南谷三路恢复房保仍留兵防守月需米若干自襄阳至均州南漳又至房保康各数百里并山迳不通车牛扳藤负重血流被足日行不三十里若雨溜崖石一蹉跌即人米并堕壑中雨稍久即山水突发湍汹不能飞渡素蕴于十七年四月授郧阳道首以此为忧退而思明季杨嗣昌督师张献忠正当此地其运粮必自有道日进楚人而访之有团练长以谷城菜园坪之小河告乃申报三院覔舟修縴路缮塘房又虑贼巢逼近拨兵防防其始行也即减三郡夫十分之三久则民船人夫争集自八月至来年三月可得十运足各营一嵗之食即其间民得力耕故列其经理文告之词于后而记之
  学源堂文集十八卷
  郭棻撰棻字快圃清苑人顺治壬辰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
  莲龛集十五卷
  李来泰撰来泰字仲章号石台临川人顺治壬辰进士官工部虞衡司主事康熙己未
  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侍讲
  司勲五种集二十卷
  王士禄撰士禄见史类
  林蕙堂集二十六卷
  吴绮撰绮见史类
  王方岐序曰绮所着亭皋集萟香词林蕙堂文集诸编绮没之后其子夀潜搜访遗稿合而编之饮和堂集二十一卷
  姚防撰防字冑师号成葊山隂人顺治甲午举人官安化县知县
  托素斋集十卷
  黎士宏撰士宏字媿曾长汀人顺治甲午举人官至陜西布政司参政
  涟漪堂遗稿二卷
  沈峻曾撰峻曾字窳庵仁和人顺治甲午副榜贡生
  半农斋集八卷
  蒋中和撰中和字本达又字眉三靖江人顺治乙未进士官兰阳县知县迁沧州州判
  陆宻庵文集二十卷録余二卷诗集八卷诗余四卷
  陆求可撰求可字咸一淮安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至刑部郎中
  耻躬堂文集二十卷
  王命岳撰命岳字伯咨号耻古晋江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
  澹余轩集八卷
  孙光祀撰光祀字怍庭号溯玉厯城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至兵部侍郎
  西陂类稿三十九卷
  宋荦撰荦见史类
  陈廷敬跋曰荦诗某稿某集者凡三十有四而文称是焉西陂者荦旧庐也
  南沙文集八卷附録一卷
  洪若皋撰若皋字虞隣临海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司佥事
  渔洋文畧十四卷 蚕尾集十卷续集二卷后集二卷
  王士祯撰士祯见史类
  门人张云章序文畧曰以先生为今之太白子羙羣知非溢羙语以先生之文为昌黎栁州之文容有或信或不信者
  士祯自序蚕尾集曰偶次甲子使粤以前及丁夘以后诗文稍成卷帙因以蚕尾名集
  【臣】等谨按士祯诗文镂版者甚伙其诗推重一时古文虽词章修洁要非专门当时自有公论蚕尾诸集乃康熙甲子奉
  命祭告南海后所作诗文因阻雪东平望小洞庭中蚕尾山悦其清逺取以名集犹之渔洋为太湖中小山取以自号也其诗之单行者别入诗集类中兹不具録
  尧峯文钞五十卷 钝翁前后类藁一百十八卷汪琬撰琬字苕文号钝翁晚居尧峯因以自号长洲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左迁兵马司指挥再陞户部主事康熙己未
  召试博学鸿词授编修
  七颂堂集十四卷
  刘体仁撰体仁见子类
  雪鸿堂文集十八卷
  李蕃撰蕃字锡征号懒庵通江人顺治丁酉举人官黄县知县
  闇修斋稿一卷
  萧企昭撰企昭见子类
  改亭诗集六卷文集十六卷
  计东撰东字甫草吴江人顺治丁酉举人庸书二十卷
  张贞生撰贞生见史类
  安序堂文钞二十卷
  毛际可撰际可字防侯号鹤舫遂安人顺治戊戍进士官彰徳府推官
  【臣】等谨按际可与毛先舒毛竒龄名望相埒世称三毛实则亚于先舒而逊于竒龄也初刻诗文曰松皋堂集此则彚而行之又曰防侯文钞者乃淳安方楘如所重刻也
  午亭文编五十卷 午亭集五十五卷
  陈廷敬撰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泽州人顺治戊戌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本名敬以是科有同名奉
  防加廷字官至大学士諡文贞
  【臣】等谨按廷敬遭遇
  熙时和声鸣盛从容载笔垂四十年海内羣推燕许大手实能与王士祯汪琬并驾齐驱故二人亦甚重之自序谓得汪王砥砺之力为多又曰于汪王不茍雷同则其虚衷若谷与不肯随人歩趋之槩均可想见故能回翔馆阁上副
  主知非偶然也
  挹奎楼文集十二卷 吴山鷇音八卷
  林云铭撰云铭见楚词类
  经义斋集十八卷 澡修堂集十六卷
  熊赐履撰赐履见史类
  【臣】等谨按前十八卷乃赐履丁忧家居时所刻后十六卷则辛未起复及癸酉致仕十三年中所作经义斋澡修堂皆
  圣祖仁皇帝御赐扁额之名
  槐轩集十卷
  王曰髙撰曰髙字北山号槐轩茌平人顺治戊戌进士由庶吉士改给事中
  霞园文集一卷诗集三卷
  郑重撰重字山公建安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
  荆南墨农全集【无巻数】
  徐喈鳯撰喈鳯字竹逸宜兴人顺治戊戌进士官永昌府推官
  静庵集十二卷
  郑日奎撰日奎字次公贵谿人顺治己亥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礼部主事
  读书斋偶存稿四卷
  叶方蔼撰方蔼字子吉号讱庵昆山人顺治己亥进士第三官至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加礼部尚书衔諡文敏
  王原祁序曰方蔼诗宗苏陆文宗眉山生平嗜王士祯之诗汪琬之文实兼有二家之长
  【臣】等谨按方蔼以文章受知
  世祖章皇帝荣冠词林后复防
  圣祖仁皇帝召入
  内廷从容载笔以
  两朝教育之恩际一时明良之防故其诗文舂容和雅歌
  咏升平洵乎
  治世之音蔚为台阁之望也
  日知堂文集六卷
  郑端撰端见史类
  愿学堂集二十卷
  周灿撰灿字星公临潼人顺治己亥进士官至南康府知府
  世徳堂集四卷
  王钺撰钺见史类
  月岩集五卷
  周礼撰礼字情畊号月岩宜黄人
  思诚堂集二卷
  吴琠撰琠号铜川沁州人顺治己亥进士官至大学士諡文端
  【臣】等谨按琠此集诗仅五十三首余皆奏疏襍文并督抚楚中时牌示
  圣祖仁皇帝尝
  亲书千文以赐伏读
  御跋云琠为人寛厚和平持已清洁先任封疆文武军民受其实者至今颂之朝中之事面折廷争必得其正则琠生平立朝风采己可想见读是集者益见
  圣祖知人善任洵所谓文以人重者矣
  松桂堂全集三十七卷 延露词三卷 南集三卷
  彭孙遹撰孙遹字骏孙自号羡门生海盐人顺治己亥进士官中书舍人康熙己未
  召试博学鸿词擢第一改编修官至吏部侍郎
  古愚心言八卷
  彭鹏撰字奋斯莆田人顺治庚子举人康熙甲寅耿逆之叛九拒伪命卒不汚贼平授三河县知县官至广东巡抚
  聊园全集十五卷
  孔贞瑄撰贞瑄见经类
  叶忠节遗稿十三卷
  叶映榴撰映榴字炳霞号苍岩上海人顺治辛丑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武昌叛兵夏包子作乱映榴死之
  特赠工部侍郎
  赐諡忠节
  【臣】等谨按映榴尝与李基和合刻诗集朱彛尊序之及殉节后其子旉芳彚裒其诗文重刻是集彛尊又为之序葢映榴之节足炳霄汉固不仅其文之足传也已
  张文贞集十二卷外集二卷
  张玉书撰玉书字素存丹徒人顺治辛丑进士官至大学士諡文贞
  【臣】等谨按玉书文章尔雅簮笔有年所撰拖诺山等二碑详述
  圣武耆定之功足以昭示万世其纪平定江南等事彰定鼎之鸿勲至为详核至于
  赐逰玉泉山等记尤肃雝典丽觉太平恺乐之象溢于简端其他记述多有资于掌故惟遗稿未经删定不分卷帙募疏祭文之属颇病繁芜四库全书汰其冗滥厘为十二卷则浄洗微瑕粹然完璧矣柴村集十九卷附録一卷
  邱志广撰志广字粟海号洪区又号蝶庵诸城人世居柴村由贡生官长清县训导
  李澄中序畧曰舅氏诗文杂以诙谐出以调笑亦觉风流蕴借罔不宜人
  晩集七卷
  陈箴撰箴字于宝龙溪人由贡生官连城县教谕中岩集六卷
  宋振麟撰振麟字子贞号中岩淳化人顺治中拔贡生
  鸿逸堂稿【无卷数】
  王艮撰艮见经类
  止泉文集八卷
  朱泽澐撰泽澐见子类
  欣然堂集十卷
  陶孚尹撰孚尹字诞仙江隂人官桐城县训导梦华子遗集一卷
  吴坰撰坰字季野宣城人
  王士祯居易録曰吴坰文学战国短长及管韩荀卿子作凖言以拟权书其正学观时敛祸诸篇可自作一子
  荆树居文畧十卷
  李懋绪撰懋绪字汝时号止所江陵人
  谷水集二十二卷
  胡夏客撰夏客字宣子海盐人顺治中诸生【臣】等谨按夏客为前明兵部职方司郎中震亨之子震亨撰唐音统籖时夏客实司校纂葢其家藏书最富稽览既博才气自豪是集凡诗二十卷杂文二卷里人陈光縡序之且为之传与笺焉杲堂文钞六卷诗钞七卷
  李邺嗣撰邺嗣字杲堂鄞县人顺治中诸生黄宗羲序曰邺嗣诗文从胸中流出无比拟皮毛之习
  孔天征文集【无卷数】
  孔尚典撰尚典字天徴号汶林江西新城人顺治中嵗贡生
  懐葛堂又集十五卷
  梁份撰份字质人南丰人
  草亭文集一卷
  彭任撰任字逊仕号中叔宁都人
  孔钟英集十卷
  孔毓琼撰毓琼字钟英江西新城人
  孔惟叙集六卷
  孔毓功撰毓功字惟叙江西新城人
  江泠阁文集四卷续集二卷
  冷士嵋撰士嵋字又湄丹徒人
  懐舫集三十六卷
  魏荔彤撰荔彤见经类
  【臣】等谨按荔彤为大学士裔介之子然是集末附自述一篇中有云手注九古经望道窥一贯发微言明大义不落前儒窠臼则未免过于自诩矣秋水集十六卷
  冯如京撰如京字紫乙代州人顺治中拔贡生官至广东左布政使
  偶然云集十卷
  汤之锜撰之锜字世调宜兴人
  江南通志曰之锜论学以周子主静之説为宗仿髙攀龙复七规春秋两会
  北墅绪言五卷
  陆次云撰次云见史类
  寻壑外言五卷
  李绳逺撰绳逺见史类
  白溇文集四卷
  沈受宏撰受宏字台臣太仓人
  芙蓉集十七卷
  宗元鼎撰元鼎字定九号梅岑江都人
  王士祯渔洋诗话曰元鼎诗以风调胜酷似才调集其縁情绮靡不减西昆丁夘
  不碍云山楼稿【无卷数】
  周纶撰纶见子类
  【臣】等谨按是编无目録亦未载序跋似非全本天外谈四卷
  石厐撰厐字天外太湖人
  复园文集六卷
  董闻京撰闻京字丹鸣乌程人官至吉安府知府章江集五卷
  安世鼎撰世鼎字铸九镶红旗汉军人官至江西巡抚縁事禠职
  政书八卷
  于成龙撰成龙见史类
  【臣】等谨按成龙起家令牧至两膺节钺所至以清节著名是书八卷皆其厯任所纪平生规画具着篇中经济鸿才固非漫无挟持者比也
  抱犊山房集六卷
  嵇永仁撰永仁字留仙别号抱犊山农无锡人以诸生佐总督范承谟幕殉耿逆之难康熙四十七年追赠国子监助教
  古懽堂集三十六卷附黔书二卷长河志籍考十卷
  田雯撰雯字子纶一字纶霞号山防徳州人康熙甲辰进士授中书舍人官至户部侍郎
  赵执信跋曰子纶诗中无人然偏师驰突能自成一队谈艺者弗能废也
  王士祯序曰黔书不一格有似考工记者有似公谷檀弓者有似越絶书者如观偃师化人之戏然与长河志籍考实皆祖郭宪洞冥记王嘉拾遗记之体
  读书堂集四十六卷
  赵士麟撰士麟云南河阳人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吏部侍郎
  九谷集六卷
  方殿元撰殿元字防章别号九谷畨禺人康熙甲辰进士厯官郯城江寜二县知县
  耿岩文选【无卷数】
  沈珩撰珩字昭子海宁人康熙甲辰会试第一授内阁中书己未
  召试博学鸿词授编修
  文端集四十六卷
  张英撰英见经类
  【臣】等谨按英防
  圣祖仁皇帝特逹之知簮毫
  禁闼荣冠清班矢音赓唱歌咏升平故诗格亦进而益上是集和平典雅玉质金相馆阁诸臣皆推为词林钜手至于言情赋景又多淡逺清微葢燕许闳丽之格与储孟髙旷之体兼而有之者也
  健松斋集二十四卷续集十卷
  方象瑛撰象瑛见史类
  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
  汪懋麟撰懋麟字季甪号蛟门江都人康熙丁未进士官刑部主事
  学文堂集四十三卷 别本学文堂集四十七卷陈玉璂撰玉璂字赓明号椒峯武进人康熙丁未进士官中书舍人
  王晫今世说曰玉璂每读书至夜分两眸欲合如线輙用艾灼臂久之成痂所为诗文旬日之间动至盈尺见者逊其俊才
  五经堂文集五卷语録一卷
  范鄗鼎撰鄗鼎见史类
  铁庐集三卷外集二卷后録一卷
  潘天成撰天成字锡畴溧阳人寄籍桐城安庆府学生
  溧阳县志曰天成防与父母避讐相失年十五乞食行求遇于江西界百计迎归佣贩以养备极艰苦以其间读书讲业竟为积学年七十四讫穷饿以死
  【臣】等谨按瞿源涞集有潘孝子传叙述颇详葢天成天性真挚笃志苦行故文章亦如其人当时操觚之士未必重之而身后之名昭如日月洵足为
  圣朝扶植纲常砥砺名节而尤难其出自寒门食贫终老古之所为独行君子者其天成之谓乎
  纵钓居文集八卷
  应是撰是见经类
  残本匏庵遗集三卷
  石璜撰璜字夏宗别号匏庵如皋人
  憺园集三十八卷
  徐干学撰干学见经类
  榕村集四十卷
  李光地撰光地见经类
  三鱼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録一卷
  陆陇其撰陇其见经类
  陇其从子礼征识曰从父平生不为诗古文词尤以滥刻文集为戒故易箦时箧中无遗稿至康熙辛巳礼徴乃旁搜广辑彚成是集而属侯铨编次焉
  【臣】等谨按陇其学问经术卓然为
  国家理学之儒集中奏议公牍正其明体达用之学确然见之行事者乃列之为外集至诗歌非陇其所长转列之为内集则本末倒置毋乃非陇其之防欤是编次者之失也
  皋轩文编一卷
  李光坡撰光坡见经类
  白石山房稿十三卷 别本白石山房稿二十六卷
  李振裕撰振裕字维饶吉水人康熙庚戌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已畦集二十一卷原诗四卷
  叶燮撰燮见史类
  赵恭毅剩稿八卷附裘萼賸稿三卷
  赵申乔撰申乔武进人康熙庚戌进士官至户部尚书諡恭毅裘萼賸稿其子熊诏撰熊诏字裘萼康熙己丑进士第一官至翰林院侍读
  藕湾全集二十九卷
  张仁熙撰仁熙见子类
  临野堂文集十卷
  钮琇撰琇见子类
  芝在堂集十五卷
  刘醇骥撰醇骥见经类
  立命堂二集十三卷
  嵇宗孟撰宗孟字淑子山阳人官至杭州府知府沈珩序曰已刻赋若干卷诗若干卷文若干卷故编为二集计赋十二首诗四百三首文八十八首凡七卷七卷以下附刻各种小集曰蠡史曰星路阳秋曰识小笺曰诗拇曰瓯乐行旧録皆各为一卷又诗余一卷曰酒古董
  有懐堂诗文稿二十八卷
  韩菼撰菼字元少号慕庐长洲人康熙癸丑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尚书乾隆三十年
  赐諡文懿
  朱彛尊序曰菼文学临海朱右所选唐宋六家苹村类稿三十卷附録二卷
  徐倬撰倬字方虎号苹村徳清人康熙癸丑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
  圣祖南巡进所纂全唐诗録晋礼部侍郎附録二卷其子元正遗稿元正字子贞号静园康熙乙丑进士官至工部尚书
  礼山园文集八卷
  李来章撰来章见史类
  残本经史绪言一卷
  朱董祥撰董祥见经类
  南畇文集十二卷 汤潜庵文集节要八卷彭定求撰定求见史类
  【臣】等谨按定求受业于汤斌斌之学出于孙竒逢而根柢于姚江是集留意于文章之有闗学术者而持论则能持朱陆之平无所偏倚节要八卷则择其师遗书诸刻中有切于身心者仿聂豹南轩节要之例而纂之者也
  旭华堂文集十四卷补遗一卷续编一卷
  王奂曾撰奂曾字元亮别字思显号诚轩山西太平人康熙丙辰进士官至湖广道监察御史通志堂集十八卷附録二卷
  纳喇性徳撰性徳见经类
  兼山堂集八卷
  陈锡嘏撰锡嘏字介眉号怡庭鄞县人康熙丙辰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蘧庐草一卷
  黄钟撰钟字宏音号蘧庐如皋人康熙中诸生青门簏稿十六卷附邵氏家録一卷青门旅稿六卷青门賸稿八卷
  邵长蘅撰长蘅一名衡字子湘武进人
  曝书亭集八十卷附録一卷 竹垞文类二十六卷
  朱彛尊撰彛尊见史类
  【臣】等谨按赵执信谈龙録以彛尊王士祯为
  国朝大家谓王之才髙而学足以副之朱之学博而才足以运之葢彛尊茹涵既富自根柢宏深实则论其诗固与士祯分途并骛论其文更在渔洋文畧之上自顺治乙酉迄康熙己丑凡六十五年之作具载是集至文类二十六卷乃未入翰林时所刻王士祯为作序极称其永嘉诗中南亭西射堂孤屿瞿溪诸篇至有曝书亭集所未録者则自悔其少作而汰之也
  西河文集一百七十九卷
  毛竒龄撰竒龄见经类
  门人蒋枢识畧曰先生自康熙三十八年以后越五年而归又九年而卒中间研讲殆无虚日所积经集文集如千卷既刻而原目未载者今悉补入但全集板多残缺从孙圣临重检校辑其无从补辑者阙而有待如经集之仪礼疑义文集之文例策问表是也
  【臣】等谨按竒龄著述最富除分载各部外此一百七十九卷则当编入集部者也
  陈检讨四六二十卷
  陈维崧撰维崧见史类
  王士祯古夫于亭杂録曰阳羡陈其年诸生时老于场屋小试亦多不利己未博学鸿词之举以诗赋入翰林不数年病卒京师及没而其鄊人蒋京少景祁刻其遗集无只字遗失皖人程叔才师恭又注释其四六文字以行于世一以桑梓后进一以平生未面之人而收拾防惜其文章如此孜堂文集二卷
  张烈撰烈见经类
  西堂全集五十六卷 鹤栖堂诗稿五卷文稿五卷
  尤侗撰侗见史类
  【臣】等谨按侗诗文类多绮靡恒伤率易江南通志载其全集五十九卷朱彛尊撰墓志铭则云五十四卷彼此互异鹤栖堂者康熙己夘
  圣祖南巡
  御题赐侗者也故首载侗恭撰
  御题鹤栖堂记及其子孙纪
  恩之作并附録同时投赠诗文于后朱彛尊所谓鹤栖堂
  稿十卷合诗文计之适得其数也
  遂初堂文集二十卷诗集十五卷别集四卷潘耒撰耒见经类
  抱经斋集二十卷附焚余草一卷
  徐嘉炎撰嘉炎字华隠秀水人康熙己未
  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官至内阁学士
  白茅堂集四十六卷
  顾景星撰景星见经类
  溉堂前集九卷续集六卷后集六卷诗余二卷孙枝蔚撰枝蔚字豹人三原人康熙己未荐举博学鸿词以老病不能入试授中书舍人
  丛碧山房集五十七卷附诗义固说二卷厐垲撰垲字霁公号雪崖任邱人康熙己未
  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降中书舍人终建宁府知府
  二曲集二十二卷
  李颙撰颙见经类
  卧象山房集三卷附録二卷 白云村集八卷李澄中撰澄中见史类
  秋锦山房集二十二卷
  李良年撰良年字武曾秀水人初冒姓虞名兆潢康熙己未尝荐举博学鸿词
  聪山集十四卷
  申涵光撰涵光字孚孟亦作符孟又曰孟和自号曰鳬盟永年人恩贡生
  思复堂集十卷
  邵廷采撰廷采字念鲁余姚人康熙初诸生拙斋集五卷
  朱竒龄撰竒龄见经类
  张迩可集四卷
  张逺撰逺字迩可萧山人由贡生官缙云县教谕顾汧序曰逺诗三变蕉园最先梅庄次之云峤则官缙云时所作为最后三集格调皆与毛竒龄相近葢二人同里得法于竒龄者多云
  秋水阁文钞一卷
  陈维岳撰维岳字纬云宜兴人维崧之弟
  梦鼎堂文集四卷若溪集一卷
  任观瀛撰观瀛字子登一曰紫登萧县人康熙己未进士官至陜西潼商道
  居业斋文集二十卷别集十卷
  金徳嘉撰徳嘉字会公广济人康熙壬戌进士官翰林院检讨
  徳星堂文集八卷续集一卷河工集一卷诗集五卷
  许汝霖撰汝霖字时庵海宁人康熙壬戌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素岩文稿二十六篇
  王喆生撰喆生见子类
  周广庵全集三十八卷
  周金然撰金然字广庵上海人康熙壬戌进士官至司经局洗马
  奉使滇南集【无卷数】
  许嗣隆撰嗣隆字山涛如臯人康熙壬戌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嵗寒堂存稿十卷
  林璐撰璐字鹿庵钱唐人诸生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三
  经籍考【二十三】
  集【别集】
  正谊堂集十二卷
  张伯行撰伯行见史类
  【臣】等谨按伯行践履笃实持守醇正其服官清节具着一时故能仰邀
  宸契平生效法大抵以陆陇其为歩趋惟学问则尚有未
  逮耳
  鹤侣斋集三卷
  孙勷撰勷字子未一字予未号峩山又号诚斋徳州人康熙乙丑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终通政司叅议
  宝宸堂集四卷
  张希良撰希良见经类
  昆仑山房集三卷
  张笃庆撰笃庆见史类
  匡山集六卷
  王沛恂撰沛恂字书巗诸城人官兵部主事绮树阁稿一卷
  安防撰防字书士夀光人
  东湖文集三卷
  朱璘撰璘字青岩常熟人官至南阳府知府懐清堂集二十卷
  汤右曾撰右曾字西崖仁和人康熙戊辰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臣】等谨按
  国朝以来浙右之以诗名者朱彛尊后即推右曾虽学问根柢未能方驾于朱然才足肩随诚近时之崭然独出者康熙五十二年仰防
  圣祖仁皇帝垂问其诗掌院学士揆叙録右曾所作文光
  果诗上呈
  睿览并防
  赐和宸章至今辉煌简首词臣讴咏得邀
  特达之知实为千古之至幸矣
  绀寒亭文集四卷诗集十卷
  赵俞撰俞号泉嘉定人康熙戊辰进士寒村集三十六卷
  郑梁撰梁字禹梅慈谿人康熙戊辰进士改庶吉士官至髙州府知府
  梁自述曰陈师道年三十一见黄鲁直尽焚其稿而学焉梁见黄梨洲先生时亦三十一故诗文皆以见黄稿为冠
  双云堂文稿六卷诗稿六卷
  范光阳撰光阳字国雯号笔山鄞县人康熙戊辰进士改庶吉士官至延平府知府
  藜乘初集一卷二集二卷
  刘以贵撰以贵字沧岚潍县人康熙戊辰进士王道炷跋曰以贵文语意独造刻凿揉深
  峣山文集四卷诗集一卷
  田从典撰从典字克五阳城人康熙戊辰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諡文端
  储大文序曰文端文多散佚此乃其子暨族属所搜辑者故仅止于此
  潘中丞集四卷
  潘宗洛撰宗洛字书原号巢云又号垠谷宜兴人康熙戊辰进士官至湖南巡抚
  【臣】等谨按卷末附储大文所作宗洛传称其古文词上宗史记诗由玉溪诣少陵皆以千古第一人推之是亦扬人之善而过其实已
  时用集【无卷数】
  陈訏撰訏见史类
  訏自序曰家塾署联用东坡语云春秋古史乃家法诗笔离骚亦时用故手订正续集遂以时用标题
  善卷堂四六十卷
  陆繁弨撰呉自髙注繁弨字拒石钱塘人自高字若山桐城人官翰林院待诏
  【臣】等谨按
  国朝以四六擅长者陈维崧吴绮最为著名考王晫今世说曰繁弨自计俪语为海内少双葢自时陈吴谢世罕有与之争长者耳
  湖海集十三卷
  孔尚任撰尚任见史类
  王士祯序曰尚任从工部侍郎孙在丰治下河时得汉铜尺一上有文曰虑虒铜尺汉初六年八月十五日造后又得一尺定为司马文正布帛尺其自作汉铜尺记周尺考极精核
  幸趺草三卷
  黄百家撰百家见子类
  酿川集十三卷
  许尚质撰尚质字又文山隂人
  宋祖昱序曰尚质少业诗亦喜饮指邑中所谓沈酿川者自号因以名集
  钝斋文钞七卷
  杨兆嶦撰兆嶦字又平瑞金人
  兆嶦自序曰生平着文三百余首汰其三之二授诸梓焉
  【臣】等谨按兆嶦自定其所着文陶汰谨严今观其文尚不免冗襍之则张尚瑗序中称其文似归有光亦未免阿好矣
  笏峙楼集五卷
  张祖年撰祖年见子类
  恕谷后集十卷续集三卷
  李塨撰塨见经类
  【臣】等谨按集首第一篇为送黄宗夏序后有题曰此王昆绳改本也恕谷初学八大家昆绳言当宗秦汉章法订此恕谷后谓唐宋不如秦汉秦汉不如六经于文法一宗圣经题曰后集云
  在陆草堂集六卷
  储欣撰欣见经类
  道荣堂文集六卷 陈恪勤集三十九卷陈鹏年撰鹏年字北溟号沧洲湘潭人康熙辛未进士官至兵部侍郎河道总督諡恪勤
  孙勷序曰沧洲自为牧令即受
  圣祖仁皇帝特达之知著述甚富有诗若干卷行世既殁
  其子学田等又取其文刋布之
  咸斋文钞七卷
  查旭撰旭字咸斋海宁人康熙癸酉副榜贡生氷斋文集四卷
  懐应聘撰应聘字莘皋秀水人
  清端集八卷
  陈璸撰璸字又焕一字眉川海康人康熙甲戍进士官至福建巡抚諡清端
  冶古堂文集五卷
  吕履恒撰履恒字元素号坦庵河南新安人康熙甲戌进士官至戸部侍郎
  雪鸿堂文集四卷
  李钟璧撰钟璧号鹿岚通江人康熙丙子举人官平南县知县
  【臣】等谨按钟璧之父名蕃有雪鸿堂集十八卷今钟璧复以是名其例实为剏见尝考文献通考载吕本中吕祖谦俱称东莱集然祖谦集别加太史字又洪巗虎及其子希文俱名轩渠集而希文亦别加续字非竟全无区别者也
  克念堂文钞二卷
  雷铎撰铎字伯觉浦城人康熙丙子举人
  陜西通志曰铎事继母孝负米他郡以养遇水几溺尝终日不食不致母缺于供家虽贫养从兄弟及寡姊妹不少懈朔望聚族人习礼讲法以相劝勉
  【臣】等谨按铎至性过人事母之外偶渉笔墨故著述寥寥然其笃行足以自传不必以文重也湛园集十卷 湛园未定稿六卷 真意堂文稿一卷
  姜宸英撰宸英见史类
  【臣】等谨按宸英未入明史馆以前自辑者为湛园未定稿大兴黄叔琳重编为十卷其文闳肆雅健有北宋人之遗风
  澄懐园全集三十七卷
  张廷玉撰廷玉字衡臣号砚斋桐城人康熙庚辰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諡文和
  东山草堂文集二十卷诗集八卷续集一卷邱嘉穗撰嘉穗见经类
  古剑书屋文钞十卷
  吴廷祯撰廷祯字山抡长洲人康熙癸未进士官至左春坊左谕徳
  【臣】等谨按廷祯恭逢
  圣祖仁皇帝南巡以举人
  召试防
  赐御书古剑篇敬以名屋其孙士端刋是集成因即取以
  名之
  绩学堂文钞六卷诗钞四卷
  梅文鼎撰文鼎见史类
  【臣】等谨按文鼎精于推算诗文非所擅长而测騐之余亦能兼及著述辑成是编尝于康熙乙酉
  圣祖仁皇帝南巡恭迎道左荷防
  召对并
  御书绩学叅微四字赐之因以名堂并名其集则其诗文足垂不朽畴谓一艺之微不足膺千古之荣遇乎望溪集八卷
  方苞撰苞见经类
  苞自述曰周秦以前文之义法无一不备唐宋以后歩趋绳尺而犹不能无过差是以所作上规史汉下仿韩欧不肯少轶于规矩之外
  集虚斋学古文十二卷
  方楘如撰楘如见楚词类
  蓼村集四卷
  王苹撰苹字秋史厯城人康熙丙戌进士
  雪鸿堂文集二卷
  李钟峩撰钟峩号芝麓通江人李蕃之子康熙丙戌进士官翰林院检讨
  【臣】等谨按是编亦如其兄钟璧以父集为名首也剏见之例殊不可解
  王石和文集【无卷数】
  王珻撰珻字石和又字韫辉盂县人康熙丙戌进士官翰林院检讨
  十峰集五卷
  徐基撰基字宗顼华亭人由贡生官训导
  【臣】等谨按是集自诗赋古文及填词凡洋洋纚纚多至数千言者皆集前后赤壁赋中字以成文竒巧之思亘古未有末卷仿古回文诸体亦错综尽变海昌陈元龙集圣教序中字以序之可谓劲敌然基以毕生之力成此一集敝精神于无用之地固大雅所弗尚若元龙之序不过偶一为之以示才人狡狯之技则亦何不可之有
  二希堂文集十二卷
  蔡世逺撰世逺字闻之漳浦人康熙己丑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諡文勤
  【臣】等谨按世逺学诣深醇践履笃实平日究心理学不以文艺为专门而文亦理醇词正具有本原观其自作二希堂记云学问未敢望朱文公庶几其真希元乎事业未敢望诸葛武侯庶几其范希文乎则务以古贤自期不规规于浅近之业可见卷首有雍正庚戌
  皇上在藩邸时
  亲制序文一篇仰见
  圣主贤臣结契在学问精微之际有非偶然者迨我皇上践阼以来眷念旧学
  特举其文以示凖绳其他著述并
  命録入四库全书以垂久逺每防
  诏谕字而不名宠礼之隆实为前古所未有是集凡序四卷记一卷传一卷论说书共二卷墓表志铭行状共一卷祝文祭文共一卷杂著一卷其耕耤赋等六萹所以志荣遇故冠于简端不入卷数云退谷文集十五卷诗集七卷
  黄越撰越字际飞康熙己丑进士改庶吉士圭羙堂集二十六卷
  徐用锡撰用锡字坛长宿迁人康熙己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吾庐遗书【无卷数】
  陶成撰成见子类
  改堂文钞二卷
  唐绍祖撰绍祖字次衣江都人康熙己丑进士由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官至湖州府知府入为刑部员外郎
  师经堂集十八卷
  徐文驹撰文驹字子文鄞县人康熙己丑进士墨澜亭集【无卷数】
  帅我撰我字备皆号简斋奉新人康熙辛卯举人二水楼文集十卷诗集十八卷
  李如旻撰如旻字覆如临川人康熙癸巳进士官中书舍人
  朱圉山人集十二卷
  巩建丰撰建丰字子文号渭川又号介亭伏羌人康熙癸巳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
  练溪集五卷
  傅米石撰米石字立元钜野人康熙癸巳举人若庵集五卷
  程庭撰庭字且硕号若庵歙县人
  嗜退山房稿五卷
  帅仍祖撰仍祖字宗道号介亭山人奉新人空明子文集六卷又二卷诗集十卷又八卷襍録一卷诗余一卷
  张荣撰荣字景桓华亭人
  荣自序曰生平共得古文襍作六百余首诗三万余首诗余一千五百余首歌謡三百余首康熙甲午检出尽付祖龙仅存三十分之一
  云溪文集五卷
  储掌文撰掌文字曰虞一字越渔宜兴人康熙丁酉举人官四川纳溪县知县
  【臣】等谨按是集又名云溪随笔云溪者纳溪之旧名也
  近道斋文集六卷诗集四卷
  陈万策撰万策字对初一字谦季安溪人徙居晋江康熙戊戌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终侍讲学士白田草堂存稿二十四卷
  王懋竑撰懋竑见子类
  庄元仲集一卷
  荘亨阳撰亨阳见史类
  緑萝山房文集二十四卷诗集三十三卷
  胡浚撰浚字希张号竹岩会稽人康熙庚子举人存砚楼文集十六卷
  储大文撰大文字六雅宜兴人康熙辛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蓄斋初集十六卷二集十卷
  黄中坚撰中坚字震生吴县人
  冷士嵋序曰震生少负文名志期逺大有不可一世意中嵗遭无妄厯艰危忧患几十年所虽困于时然年未艾即以明经荐人劝之仕谢不应耑心古学惟以著述自娱
  秋塍文钞十二卷三州诗钞四卷
  鲁曾煜撰曾煜字启人别号秋塍会稽人康熙辛丑进士改庶吉士乞养亲归
  最古园二编十八卷
  罗人宗撰人宗字紫萝湖南桃源人康熙辛巳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陆堂文集二十卷诗集十六卷续诗集八卷陆奎勲撰奎勲见经类
  堂集六十一卷
  黄之隽撰之隽字石牧号堂华亭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右春坊右中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