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韶州府
  曲江县
  山笔峰山 在城北一里郡主山也髙四十余丈周围七里一名帽子峰上有整冠亭凤来亭今圮【整冠亭详古迹】皇冈山 在城北三里髙约一百二十丈周围三十里端整如屏山顶旧有翠华亭
  玉山 在城东北五里髙十七丈周围十余里相传昔人得玉璞于此
  莲花峰 在城南五里髙八十丈延袤二十里状如莲花郡治旧城建于正水东即此山下【事详古迹】
  貂蝉岭 在城北五里山顶石突起如貂蝉因名芙蓉山 在城西五里髙九十余丈延袤三十余里旧多芙蓉故名山半有石室汉末康容炼丹于此上有拱极亭
  越王山 在城北六里髙二十丈周围五里俗呼为白虎山五代时刘鋹之墓在焉今不可考
  寳石山 在城南十里一名伏虎
  紫微洞 在城西南十里【旧志西北二十里误】髙五十丈周十里岩洞轩敞可容数百人宋中书舍人朱翼谪居韶州尝游此
  石头山 在城北十三里山石髙峻约三十丈周围八里下建石头寺今无考
  书堂岩 在城东南十五里髙十余丈广三十丈岩洞豁然泉清石洁唐张九龄读书处
  灵鹫山 在城北二十里【各旧志城西南三十里及城东北四里俱误】髙五十丈周围二十里旧多虎一名虎市
  浮岳山 在城北二十里后没于五溪水今无迹可寻桂山 在城西四十里为郡之望山方广百里髙千余仞碧障丹崖山多桂故名桂水源于此【即旧志桂源山】
  韶石山 在城北四十里【各旧志八十里误】其石有三十六名而韶石双峙如阙最为竒秀
  招隠岩 在城西四十里髙三十余丈周七里
  马鞍山 在城南四十里上有三石状如马鞍
  虎榜山 在城南四十五里临江有石髙十余丈濶五十丈形如张榜又名回龙山
  大峝山 在城北五十里髙七十丈周二十里有石洞广十余丈
  凤凰山 在城西五十里髙八十丈周围四十里脉接桂山
  仪凤山 在城南六十里髙三十丈周围十六里形如凤舞与桂山相望
  南华山 在城南六十里髙五十丈周围三十里溪水回环峰峦竒秀上为象岭形如象
  林源山 在城北七十里山有银山石室林水出其下东流五十里入武水
  钱石山 在城东八十里髙四十余丈周围八里三面壁立上有碎石如钱
  髻山 在城南九十里髙一百十仞延袤一百余里水曲江 一名湘江以正水武水抱城回曲而流故名正水 即城东河源出大庾岭经保昌县南流至郡城与武水合又南流入英徳县界回亘三百里经清逺三水二县入海汉征南粤楼船将军入正水即此武水合流处明嘉靖中建通天塔
  武水 即城西河【各旧志在城东误】源出郴州临武县经宜章南流入乐昌经府治西南与正水合古名虎溪
  修仁水 在城东二十里源出江西龙南界从保昌下流与武水合南齐时有三枫亭临其上【事详古迹】
  □溪 在城南四十里源出寳石山南流二十里与曹溪水合
  桂水 在城西北四十里源出桂岭下流与武水合曹溪 在城东南五十里源出狗耳岭西流三十里合正水昔西僧智药经溪口掬饮香美异之曰此水与西天之水无异溪源必有胜地开山立石曰后百七十年当有无上法师在此演法今六祖南华寺是也
  卢水 在城北六十里迅流合武水甚险又名新潼零溪 在城东七十里源出青化岭西流合正水宣溪 在城南八十里源出罗坑东流六十里与正水合
  梨溪 在城东九十里源出始兴县东坑岭西流合正水
  目岭水 在城东北一百里有石穴出水黒白分明如目今无
  乐昌县
  山山 在城南半里环抱县治学宫横截武水为一邑闗键下有古竹院
  象山 在城南里许下有邓忠襄祠
  凤凰冈 在城西北二里
  昌山 在城东三里两山大小相形形如昌字山下有乐石其石踈理有声县因之以名
  桂山 在城北三里髙二十余丈周围五里为县治主山旧多桂树故名山下有塘俗呼桂塘寨
  神岭 在城东三里上有仙人迹迹中有泉为学宫主山又一里为狮子岭十字岩
  泐溪岭 在城西北三里【各旧志城西五里误】髙三十余丈周围约五里下有石室即西石岩又名仙人石室左右各有小岩相通左岩有六祖偃息牀右岩有陆羽题枢室二字中岩有飞来碑岩外有涧名泐溪水仙经七十二福地之一也【仙人石室详古迹】
  塔冈 在城南四里冈顶旧有浮图故名元末塔毁明嘉靖十八年复建
  五指山 在城北五里桂山之后耸秀特出其状若指沧湖岩 在城东七里蓄水深澄若湖故名
  七星山 在城东九里圆浄联络状如七星髙百余丈将军山 在城东十里五峰耸立如甲胄士
  览山 在灵江东与将军山相峙四面壁立登之可眺逺
  青云山 在城西十里
  周山岭 在城北十五里下有温泉
  紫箫洞 在城北十五里深濶二丈余旧产紫竹可为箫管故名
  白云洞 在城北二十里秀丽峭防上插云霄
  龙山 在城南三十里山中有宋进士李岩李渤读书草堂
  铜锣岭 在城北三十里髙百余丈周围十余里接连九峰山
  白鹤岭 在城南三十里曾有仙鹤止此今鹤迹尚存灵君山 在城东北三十里【各旧志四十五里误】髙数百仞周十里山顶有池下有汤泉东流五里入灵江水
  沿溪山 在城北五十里九峰山之南有九嶂髙三十丈周围约二十里下有溪曰沿溪路通郴州
  九峰山 在城北五十里髙二百余仞绵亘二十里上列九峰路通桂阳宜章接连杨古岭百里外为麒麟山仙婆岩
  监豪山 在城西六十里崖岭峻险三泷之水经焉凤楼山 在城南六十里形如楼台为邑朝山
  杨古岭 在城西北八十里髙五十余仞周围十余里路通郴州
  蔚岭 在城西北九十里髙出云汉周围蜿蜒约三十里上有甘泉
  凤山 在城西北百十里与蔚岭相对其山尖秀形如翠凤
  水禄溪 分泐溪水入官陂
  鼓面潭 在城西五里深二十余丈濶半之潭边一石如鼓有龙王祠祈雨多应
  沧湖 在城东南十里周三十五里南通泷水
  荣溪 在城南三十里源出乳源界岭中经石山滙而为潭
  灵溪 今名灵江出灵君山甘冽可爱南流三十里合武水
  三泷水 即武水源出湖广莽山南流三百里入县西为三泷曰新曰腰曰垂皆汉周煜所凿水石险峻飞湍激流故名泷唐韩愈贬潮过此作泷吏诗遂名韩泷南流八十里经府治西南合正水
  卢溪水 在城西北一百五十里源出郴州南流入武水相合处甚险即新泷
  仁化县
  山骆驼山 在城东一里髙约二十丈周围三里下临深潭盘绕县治
  龙山 在城北一里髙约二十五丈周围五里脉接防石山形如盘龙
  云峰山 在城东五里髙一百八十丈周围十里秀峰特出髙耸云汉【旧志青云峰在城北七十里误】
  凉伞山 在城南十里髙二十丈周围约三里圆如张葢与锦石岩相对
  书堂岩 在城南十里髙约四丈周围约一里
  青云岩 在城南十五里髙约七十丈周围十一里髙峰絶顶四山环拱
  半山 在城南十六里峭壁危立髙与锦岩等
  丹霞山 在城南十七里髙一百二十丈周广二十余里重岩絶巘辟为丛林
  锦石岩 在城南十七里髙数十丈石五色间错如锦上有大岩深广若堂殿又有小岩壁上锦文如蜂房防缀开山建庵自南宋僧法云始接连丹霞山
  狮子岩 在城西十七里髙约二十丈周围四里以形名
  防石山 在城北二十里髙一百丈周围约五里邑之主山也上有石井其泉清冽
  五台山 在城西三十里髙五十余丈广十里上有岩深濶四丈许岩前有仙迹
  吴竹岭 在城西北三十里髙约七十丈周围四里下有溪亦名吴溪
  鹏风山 在城西四十里髙六十丈周围十里相传有巨鸟止此故名山畔一泉涌出溉田千亩名龙王坑观音山 在城西四十里有巨石髙约二十丈周围二里背江面山俨如大士趺坐之象
  笔架山 在城东五十里髙约一百六十丈周围二十五里三峰卓立与云峰山对
  白星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髙一百九十丈周围十五里旧传唐武徳中有星坠山顶光如曳练
  紫岭 在城东北五十里髙二十五丈周围六里山顶常浮紫气故名
  黄岭 在城西北六十里髙二百五十丈周围十里登峰逺眺韶石英州皆烟岚数防
  金盏银瓶山 在城北七十里髙十二丈周围约六里两山对峙以形名
  恩溪岭 在城北一百二十里地接桂阳前为莲花岭其下为恩溪水相连为马岭
  水防正水 在城南一里源出仁化乡石窍中味甘冽南流二十五里与恩溪水合旧有防正胜迹坊
  康溪 在城北十里源出康溪岭西流五十里合正水潼阳水 在城西三十里源出吴竹岭东南流一百二十里合正水
  斯溪 在城西四十里发源黄岭水极清冽一塔亘峙天际与云龙寺塔表影相望
  恩溪 在城北七十里源出湖广桂阳县界与武水合【各旧志一百里误】
  夫溪 在城东北百里源出南安珠子山经左泷岭东南流一百八十里合正水旧经云吴越时人多征役其出戍者妻送别于此故名
  锦水 在锦石岩之阳即长江水其源一出崇义仙人岭一出太平山防于长江水口石罅中旧有五色如锦又称为锦江流四十里与夫溪水合六十里与恩溪水合
  乳源县
  山双峰山 在城西二里两峰对峙形如双凤髙百余仞周围数十里上有双峰寺
  斗门山 在城东二里阜如北斗
  丰冈岭 在城北三里一名乳岭脉接云门山髙十余仞广数十余丈形如睡象县后主山
  钟乳岩 在城北四里形如卧狮穴中有石击之有声出钟乳粉今无
  文秀山 在城南五里髙二十余仞周围约数百丈三峰尖耸形如笔架正对学宫其下有蜈蚣寨
  腊岭 在城西五里髙百仞长约二里壁立峭防夏月常寒为五岭之一亦名骑田岭
  石岩 在城东七里岩内可容数十人
  云门山 在城北十三里【各旧志东北十里误】髙二十仞周围百里前接金仙嶂界连曲乐二县境有云门寺
  风门山 在城西十五里两山夹立中通一迳夏日多风故名
  秀顶山 在城北十五里三峰联峙山顶常有竒云泰丰山 在城西南十五里髙百余丈绵亘数百里今名大东山右连九仙岩巾子峰
  石城山 在城东十五里峙立如城石笋森列亦名石龙山
  碧山 在城东南二十五里多产乳石
  三峰石山 在城东三十里联络鼎峙髙数十丈绵亘曲江界今名三王石其下溪流急湍为紫泷
  梯云岭 在城西五十里髙出云汉升蹑如梯路通湖广宜章县石壁残碑讹不可读
  闗春岭 在城西北二百四十里一路通宜章县一路通管埠左有梅花洞
  水大溪水 即县前水
  小溪水 源出泰丰山绕流九曲经文秀峰麓合洲头水入大江
  渣溪 在城西二十里源出潺水与洲头水合
  洲头水 源出梯云岭下南流经县治东流八十里至曲江虎榜山水口入正江
  七姑滩水 出宜章长宁乡过溧源堡经七姑滩北合武阳水东下乐昌
  武阳溪 源出临武经宜章入县过武阳南合七姑滩北合瀔水入乐昌
  瀔溪 源出宜章小泷古台寺南流入县界至水口合武阳溪七姑滩水东下乐昌
  翁源县
  山大腊岭 在城南七里髙千余仞周围百余里不雪而寒盛暑如腊故名接连狮子岭
  小腊岭 在城东北八里髙五百仞周围四十里状如大腊岭为县治主山
  太平石山 在城西北二十里山石嵯峨下有太平寺狮子岭 在城东南二十里旧名猿藤迳髙五百仞周围四十里山骨嶙峋形如狮子为东南要迳
  寳山 在城北二十五里石山之巅复戴一石其下有池环绕左右多莲藕旧有寳山寺
  梅岩 在城北三十里髙约十仞内极深广以宋进士梅鼎臣读书其中得名迤东为桂竹山
  水源山 在城北三十里峻丽耸防旧传山上冬月有桃
  九曲岭 在城北三十里髙五十仞周围三十里盘旋九曲故名
  华葢山 在城北四十里形如华葢故名下有躭石院羊迳 在城东北五十里两崖对峙岑水中流崖边石迳二十余里险峻曲折不亚羊肠故名明治万厯间凿石为坦道
  鸡笼山 在城西北七十里接连狗耳岭髙三百仞周围六十里为入郡孔道石山对峙如笋插天万树盘岚一岩坦润
  白面石岩 在城东南七十里至髙峻为诸山冠周围七十里许其石击之有声岩可容千人春夏时石上流泉味甚香冽相传曾有仙炼丹于此今炉灶几榻之犹存皆石削成相连为纸山
  狗耳岭 在城北七十里【各旧志西北九十里误】髙三百仞周围六十里两峰对峙如狗耳状迤北为铅山
  玉华山 在城东北八十里傍有池塘广四十亩九仙山 在城东北八十里髙二百仞周围三十里山顶有池九石环列俗谓九仙坛下有九仙寺
  青云山 在城东北百里又名须弥山绵亘百余里髙耸秀防与翁山并峙
  翁山 一名灵池山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壁立千仞周围四十里接连旧治银梅地方山顶有灵池池有八泉曰涌泉温泉香泉甘泉震泉龙泉玉泉乳泉乃翁溪之源唐张文献碑所谓八泉防而为池即此旧传有二仙翁游息此处因以名县下为翁溪西南入正江
  青龙山 在城东北百二十里絶顶有髙葢峰相连为利山铁山
  桂丫山 在城北一百五十里髙约十余仞路通始兴龙南二县
  展旗山 在城东北一百七十里髙约千仞周围四十里以形名
  水岑水 即羊迳水
  横石水 在城西南五里合江镇水下流三十里达于英徳入正江
  江镇水 在城西北二十里源出渔溪合岑罗二水防于正阳
  躭石泉 在城北三十里源出华葢山髙峰絶顶有巨石倚空飞泉防落珍木幽禽回非常境唐时有僧杖锡于此躭玩不舍建寺因名躭石宋余襄磨崖记刻尚存罗江水 在城东北七十五里南折为小泷合正水将军迳水 在城东北九十里两山环绕中为平田广野约五十里龙仙峡即其水口
  英徳县
  山龙山 在城北半里髙三十余丈周围四百八十余丈明嘉靖间建书院祀唐介等七贤
  南山 在城南二里与鸣弦峰相连髙九十余丈周围九百五十余丈梁建果业寺下有众乐亭宋时建山之阳为莲花峰【众乐亭详古迹】
  鸣弦峰 在南山之北下有薫风亭宋李修记步飞霞岭歴栖云洞攀缘危磴视千里如指掌间
  涵晖谷 在鸣弦峰下谷有晞阳岛飞霞岭凌烟嶂梦弼岩及桃花楼云潜灵三洞唐人元杰有铭刻石【各旧志元杰误为元结】又有澄光台翠隂堂寒翠亭今圮涵晖谷书院宋景徳初建
  大庆山 在城北二里即古英州治西有流杯池金龙岩 在城西三里髙数十余丈上有灵泉
  观州岭 在城东北五里县治之来山也盘礴蜿蜒登之可观一境
  冈 在城东八里当平野突起其形如又东十余里临江为望夫冈
  金紫山 在城北十里髙一百一十余丈周围千丈石山耸防下分支脉左出即今县治中出则大庆山右出则绵亘数十峰自西北徃南为鸣弦峰及南山壁立江浒
  臯石山 在城南一十五里即正阳峡髙百余仞延袤二十里两崖对峙一水中流猿鸟莫逾舟楫艰阻峡内有牯牛石抄子石钓鱼台明嘉靖四年于南山石壁得宋嘉祐六年开峡山栈道记遂檄民垒石构栈水陆便之
  碧落洞 在城南一十五里前髙三十余丈后髙二十余丈石乳如霓旌羽葢下通溪流旁有小洞号为云华深不可测上为蜕仙台又二里为通天岩横冈峻岭石乳耸峙
  太尉山 在城西二十二里又西数里为鹫水岩景象幽絶
  英山 在城东三十里髙三十余丈周围一百余丈产竒石接连蒲岭
  蒲岭 在城东三十里岭絶髙峻延袤二十余里接连英山路通翁源县界
  观音岩 在城东三十五里髙四十丈周三百丈上撑削壁下跨重渊有小洞入深数十步复悬崖而上有观音石像
  正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县之主山也秦末赵佗筑万人城于此
  尧山 在城西四十里四面瀑布倾泻万丈
  香炉峡 在城西四十里下通清逺峡
  龙头影山 在城北六十里髙五十丈周二百五十丈山势雄特状如龙首石多玲珑下临大江翠壁苍崖与江流相映
  白鹿山 在城东六十里
  观音山 在城南九十里林木隂翳瀑布飞空
  潮水岩 在城东百里泉出石窦与海潮相应下有古寺
  轮石山 在城北一百一十里髙一百丈周【缺】 一名弹子矶壁立江浒为江山胜槩
  马鞍山 在城东一百一十里又东十里为独王山石梯山 在城西一百二十里又西去三十里为狮子山枕阳山境
  蛾眉冈 在旧含洸县南髙三百余丈东西望如蛾眉寳积岩 在含洸岩居山半滴泉如瀑布多翠竹修松石莲冈 在旧含洸县西一十五里有石似莲花苲岭 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清泉都见汉书
  子贡岭 在洸口相传子贡入粤过此
  水滑溪 在城西一里源出旗山南流合于正水桃溪 在城西四十里源出崇山下流合洭水
  洭水 在城西南四十二里一名洸水下流为罗溪合正水
  桂溪 在城西五十里桃溪之西源出五山合于罗溪泷头水 在城南五十里发源一自观音山一自翁山至狮子口合流入正水两山夹峙水多激石
  清溪 在城北六十里环山而潴澄彻可鉴宋元祐间建三湾亭
  沱水 在城南九十七里源出茶山北流合翁水风水 在城北一百里南流合正水入于海
  隆水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源出羊岭下流与正水合
  南雄府
  保昌县
  山金马山 在城南二里一名府案山又名赤马山天马山 即县治案山在金马山左
  杨厯岩 在城西北二十里山巅方广百余丈前后皆竒峰怪石飞泉泻空下有三岩旁有祗林寺
  巾山 在城北三十里郡之主山也其形如巾约髙百余丈山半有白云庵
  青嶂山 在城东南四十里约髙百丈嶂如展屏松桧森蔚瀑布潺湲山半有古寺唐时建
  三峯山 在城西南四十里【各旧志城西十里误】髙百丈三峰秀拔亦名笔架峯旧名文秀峯瑞龙峯瑞云峯
  天峯山 在城东八十里【各旧志城北误】其形陡峻凌霄周围三里山半有洞名真仙岩
  马鞍山 在城东八十里髙数十仞以形名
  莲塘山 在城东南八十里下有莲池今湮
  威凤山 在巾山东与大庾岭相连约髙八十丈形如翥凤
  梅花山 在城北八十里其山多梅今无
  大庾岭 即梅闗在城北八十里为五岭之一汉武帝击南粤有裨将庾胜戍此故名苍岩叠巘壁立峻峭徃来艰于登陟唐张九龄开凿成路行者便之上有张文献祠叱驭楼云封寺放鉢石傍有白猿洞寺东有霹雳泉即卓锡泉寺南有福民泉岭傍二山为小庾岭嫦娥嶂
  钟鼓岩 在城东北八十五里髙三丈周围二里中有二石叩之一作钟声一作鼔声
  洪崖山 在城东九十里崖石平旷上有洪崖庵湖山 在城东一百里上有滴水潴为小湖
  五湖山 在城西北一百里
  仙女岩 在城东北一百里杉桧郁翳泉石潺湲中有二仙像
  龙王岩 在城东一百余里其岩方广二丈许
  罗汉岩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有井四时清冽
  油山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髙数百仞
  冯大山 在城东南一百五十里髙耸寛平可容千人水凌江 在城西源出百丈山下流合昌水至城西合正水宋天禧中保昌令凌皓建陂其间故名
  正水 在城南又名保水源出上朔都至城西南合凌江水环抱郡邑如襟带
  鲢水 在城西十里源出凌江其流防于保水
  叶陂 在城北二十里明洪武三年郡守叶景龙截水为陂以资灌溉
  修仁水 在城南三十里源出龙南界下流一百三十里入正水
  五云泷 在城西南四十里飞流屈折下有龙潭长圃水 在城东北四十里源出梅岭流合正水九牛泷 在城南五十里亦名龙罩水下有深潭水自山巅飞流潴潭中响应逺近雨久响则晴晴久响则雨昌水 在城北六十里源出信丰界下流经延福莲溪二都至何村与正水合又下流四十余里至城西与凌江合同入于海
  始兴县
  山丹凤山 在城北五里髙数十丈根盘十里许形如飞凤为县主山
  狮石山 在城西五里髙三十丈广二里脉自丹凤山来其前为球山髙数丈余明万厯间建塔其上
  石泉岩 在城西北八里髙广数丈上有飞泉瀑布【旧志未载今查出】
  塔岭 在城西十里髙三十丈周围五里脉接天柱峯为县水口第二山
  玲珑岩 在城南十里一名机山平地突起髙可数十丈广约数十亩山势盘郁岩洞甚多有半月岩天光岩观音岩冲虚岩莲花岩玉柱岩转身岩狮象岩玉龙岩通天岩擎天柱杵臼石相思石皆非人工所及
  天马山 在城西十五里【旧志里误】十髙三十余丈广三里巍然屹立形如天马脉接天柱峯
  珠龙岩 在城东十五里髙二十余丈方广七丈春夏瀑布如滴珠垂玉
  九凤山 在城西二十里上有天柱峯峭秀竒防无支峯屹然撑天
  笔架山 在城南二十五里髙五十丈广五里脉连白牛山左三峰竒丽髙矗中峰尖耸俨然笔架
  谢公山 在城南三十里与白牛山对峙视他山为独髙峯峦耸秀卓然可观
  白牛山 在城南三十里髙四十余丈广三里余为邑前障与谢公山连脉山腰有龙池池上有石坛异竹山下有五峰突屼又名五魁山【旧志分列今查总系一山】
  官石岩 在城西四十里髙七十余丈广八里许前有歇马祠【旧志未载今查出】
  九姑山 在城东六十里髙五十余丈广六里卓然如笔自梅关分脉下有九姑庙
  小武当山 旧名南石岩在城东七十里其山巍然峭壁髙数十仞上至半岭有岩洞广可一亩
  玉山 在城南一百里髙三十余丈周围八里昔有人获璞于此
  旗冈山 在城西南一百里【旧志城东误】与桂山联接俨若旗形
  桂山 在城西南【各旧志在城北误】一百里髙十余丈广二里旧传山多桂树唐张九龄故宅在此今頺
  水墨江 在城西一里源出翁源县界旧传水黒如墨产佳鱼今无迹可寻查即花管滩下流二十里至江口与正水合
  肥水 在城西南十五里源自曲江县云溪岭下东北合斜阶水
  官石水 在城西十五里源出曲江县界【各旧志俱载源出翁源县界误】由黄坑逆流二十五里至塔冈与墨江合
  斜阶水 在城南二十里源出谢公山西流十五里与官石水合
  凉水 在城东南五十里【各旧志二十七里误】源出猺人峝顺流六十里与青化水合
  跃溪 在城东八十里源出江西龙南县界顺流七十里至杜安水与正水合
  朔水 在城东一百里【旧志四十里误】源出江西龙南县界流与青化水合其水朔长而晦消因名【县界止八十里而水道纡回实系一百里】
  青化水 在城南一百五十里【旧志一百六十里误】源自翁源县界下流与朔水合流至墨江

  广东通志卷十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东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广东通志卷十一
  山川志【二】
  惠州府
  归善县
  山白鹤峰 在县治后髙五丈周一里宋苏轼谪惠居此峯侧有翟夫子舍【事俱详古迹】
  梌木山 在府治后有野吏亭宋陈尧佐建苏轼记子西岭 在府城南门外宋博士唐庚谪惠居此飞鹅岭 在府城南一里势若飞鵞故惠州名为鵞城榜山 在府城西二里横若列榜【旧志未载今查出】
  石埭山 在府城西南四里【各旧志七里及八里俱误】中有水帘泉激湍而出注丰湖上有张留书院
  新村岭 在府城西十里下有横槎水自黄洞而来郡以此为西障
  周迳山 在府城南二十里延袤数十里中有腴田其外冈阜环复崖壁峭立【旧志未载今查出】
  黄洞山 在府城西三十里下有横槎水出焉
  松栢岭 在府城西三十里上多松栢
  鼓角山 在城南四十五里左右两峰如鼔角拱抱郡城淮水经其下【旧志东北一百里误】
  淡水山 在府城东南六十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归化山 在府城东北一百里梁化社境内即鸡笼山髙二百丈周围一百五十里神溪水出其南梁化水出其西【县志又有梁化山其实即此山而梁化乃地名也分作二山者误】
  银瓶嘴山 在府城西一百一十里峰峦耸秀形如瓶嘴【旧志未载今查出】
  九龙山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昔有谭公修道于此白云嶂 在府城南一百三十里髙百丈周围七里【旧志髙千丈广一百里误】重冈复岭时有白云缭绕西湖诸山皆起于此
  大星山 在奉裁平海所之南海中越海面二十余里为小星山
  梧桐山 在府城西南一百七十里抵新安界耸峙三峯周匝数十里其顶有天池深不可测多产梧桐异草【旧志未载今查出】
  平海山 在城东南二百里
  磜头山 在城东北二百里为归善尽境
  水西湖水 为郡之胜览长二里余绕郡城外之西南源自横槎合众山之水滙为丰湖鳄湖明万厯间建有六桥西新桥与东新桥相望
  东江 在府城北白鹤峯下其源自和平兴宁二水交流数百里至邑城北合西江水绕郡城东北出白沙堆歴博罗东莞入虎头门海
  西江 在城西里许其源南自马头山沙田西自大鹏水白马水东自阳乌潭北自南輋水西自松坑水梁化水防为西江回亘一百余里直绕邑城越东新桥合于东江
  横槎水 在府城西三十里黄洞山之下东流入西湖同湖 在府城西六十里源自银瓶嘴白云嶂诸山之水出永平防博罗界之东江
  上下淮水 在城西九十里源自梧桐山东流至鼓角山北旋至官桥合于西江
  博罗县
  山浮碇冈 在城内东北山巅旧有望骊亭
  石鼓岭 在城东北二里岭巅一石如鼓击之有声黄甲峯 在城北十里约髙五十丈土人以山岩有光占验科第
  笔架山 在城西十里以形似名
  象头山 在城东北三十里髙大亚于罗浮其绵亘环邑之半
  白水山 在城东北三十里髙百余丈一名白水岩北连象山旁有巨人迹数十谓之佛迹岩山下有汤泉东热而西寒
  罗浮山 在城西北五十里【各旧志三十里误】即道书十八洞天之一昔有山浮海而来博于罗山合而为一故曰罗浮又曰博罗山髙三千六百丈周围三百二十七里岭十五峰四百三十二【各旧志峯三十二误】山岭曰飞云顶夜半登之则见日名见日台下为阿耨池西曰上界三峰其第三峰顶有青羊岩罗浮二山相接处有石如梁曰铁桥上有天池山之最髙处时有白云封焉人莫能至其上为明福观今圯山之半巅曰大石楼相去五里曰小石楼罗山之阳有白石光莹如玉名曰瑶石台左有峰曰华山其南则聚霞峰香台峰防真峰下歴防岈曰青霞谷其东南有防仙桥今桥址无存其上玉鹅峰相传鲍姑登仙地下接风洞云洞其西为鉢盂峰东北曰大狮峰致云峰两峰间出曰大旗小旗左峰秀丽曰仙女峰又玳瑁峰双髻峰蓬莱峰狮子峰麻姑峰峰下有台今圯锦绣峰鸡笼峰抛毬峰飞来峰峰之旁麓有梅花村即赵师雄入梦处罗山中麓曰朱明洞葛洪丹灶在焉道书谓之第七洞天南为冲虚观观中有遗履轩防云轩下为御简亭今圯西有夜月岩八仙石北有轩辕试剑石又北名夜乐洞昔人夜闻仙乐于此石洞则因邝仙得名观桃洞则葛洪洗药之所越里许有蝴蝶洞西南曰水帘洞又二里许为黄龙洞瀑布千尺下垂如帘迤而西则为孤青峰又西则花首台也朱明洞之西为寳积寺后有卓锡泉北曰伏虎岩通天岩窍穴玲珑上望云汉皆兹山之胜槩也连跨东莞增城二境以编戸在博罗故系之
  水榕溪 出象头山南流至县西防波罗之水入于南海
  罗阳溪 出罗浮山东流入龙川
  云母溪 出罗浮山其旁产云母石
  罗汉溪 西滙诸水与增江合东滙榕溪龙江合三十里防波罗之水入于南海
  香溪 在城西北受罗浮诸山之水而入于江
  长宁县
  山君子嶂 在城北一里为县治后屏髙约二十余丈云髻岭 在城西二里俗名亚防髻山髙约千丈广袤共计三十里上有石洞中涌清泉为瀑布
  玉女峯 在城北二里与君子嶂相望
  象首山 在城东三里下有樟树镇三星潭游鱼洲双凤山 在城南三里两峰耸秀为一邑之观
  鲁鼓山 在城南四里嵯峨蜿蜒中多古木【旧志东南四十里误】雪峒山 在城北六十里髙约千丈中有大雪小雪山春犹积雪折而东南有黄洞山
  岳城山 在城东北十里髙数百丈峭壁四周若城垣然中有香炉仙迹相传宋白玉蟾炼丹于此
  雪山 在城南三十里髙数百丈山絶耸峻顶常积雪故名
  九曲岭 在城西三十里髙数百丈势极峻耸九折而上
  板岭 在城西四十里下有仙塔其基尚存此山为长宁龙门之界【旧志未载今查出】
  七星冈 在城东南五十里上有七区泽宛若七星鸡鸣岭 在城西北六十里上有石其形如鸡
  凉山 在城西七十里中有寺为一方胜槩
  戈罗山 在城东南八十里髙约千余丈鋭峰森耸若戈防罗列故名
  横石岭 在城东南八十里岭半有清泉一线从石罅中出汲之不竭
  水虎跳潭 在城东南七十里澄波潆洄深莫可测其中有髙唐石石牀丹灶在焉
  罗纹水 源出西北诸山自黄牛石合松栢下富诸水由罗纹流至南郊东入于龙江
  永安县
  山紫金山 在城东北隅环城其上周围里许髙十五丈为县枕山学宫在山麓
  三殿山 在城北二十三里髙二百余丈五峰插天上有龙须草
  鸡冠嶂 在城西二十五里状若楼台鼓角东为张八岭南去即上濑嶂
  丫髻山 在城东三十里其东为紫帘嶂东北为白叶嶂
  东山 在城东北四十五里髙峻秀防
  鸡公嶂 在城东北五十里髙四百余丈周四十里天字嶂 在城西五十里上濑嶂西南髙二百余丈峰峦髙耸羣山若朝拱然【旧志作天子嶂误】
  大鲁山 在城西六十五里髙峭而大民耕其上观音山 在城西北八十五里其东为柏树嶂
  南岭 在城东南八十里髙四百余丈周百余里四面皆髙中独平衍仅一路可通
  龙王嶂 在城西八十里企壁嶂之西髙百余丈上有龙湫祷辄应
  鸡石山 在城西九十里其巅有石如鸡故名左有描眉峰为邑后障
  梅花岭 在鸡石山之北五岭攒聚若梅花焉有岩髙十寻路狭难入入则邃髙旷逺望无际岩下峭削石坪五丈古株恠石殊为竒观岭上有仙女洗头盘羊角嶂 在城南九十里髙二百余丈两岐相对羊角宛然
  山谷嶂 在城东九十里上有佛子岩八公岩
  琴岭 在山谷嶂之后其状如琴琴江得名以此梧桐山 在城西北一百里髙而鋭梧桐生焉
  粤王山 在城西一百里髙二百丈与鸡石相望其下有岩名曰道姑
  鸟禽嶂 在城南一百里逼邻归善县髙数百丈周百余里西为犂壁山折而北为南山
  水北琴江 在城东四十里自紫帘嶂发源由山谷嶂折四十里入长乐界琴口
  南琴江 在城东南六十里自羊角山发源沿流由南岭后曲折三十里入长乐界琴口与北琴江之水防合入横流渡
  义容江 在城西七十里其源出大鲁山折而至寛仁司之前复折而入于东江
  神江口 在城西北一百一十里其源出鸡冠嶂周围百折众水注之经梧桐山之前又折而至江口入于东江
  秋乡江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其源一出县东一出县北众山环绕万壑交流百折而经驯雉司之前又折而至梅花岭入于江口
  海丰县
  山龙山 在城东二里山势蜿蜒如龙隋志名黒龙山顶有宋人石刻
  五坡岭 在城北二里有宋文丞相表忠祠遗像尚存大云岭 在城北五里髙三百丈周围五里为邑后保障
  旗头嶂 在城东北一百九十里髙千丈绵亘数十余里邑之祖山也
  望云岭 在城东北一百三十八里周围百余里宋文天祥驻师于此
  五云峒 在城东北二百一十里四山环抱村居错集其中
  许公嶂 在城东北一百四里
  新田山 在城北九十里崇山大冈北路要地
  西山 在城东六十里髙数百丈状若蛾眉
  九龙山 在城东五十里产茶颇佳
  法留山 在城东二十里上有石室寛数丈唐元和时僧大颠居之前有放生池【事详古迹】
  岩前山 在城东二十里怪石嵯峨大小千百石有石岩幽深不可测
  田尾洋山 在城东南一百二十里卓立澳滨
  元武山 在城南六十里碣石北门外山不甚髙下有石泉
  虎头山 在城东南三十里状如虎头因名
  梌木嶂 在城北三十里多产梌木故名
  罗輋山 在城东北五十里
  大安山 在城东七十里唐设陆安县于山下
  白石山 在城东南二百里
  鹰嘴嶂 在城北五十里
  犁壁坑 在城北七十里山峰壁立若削惟一径攀援可上巅有岩可容数人
  犀头山 在城东北五十五里状若犀头下有小潭土人号为圣潭
  石头山 在城东北三十五里山多巨石
  河头岭 在城北十里山下旧有曲水流觞台
  馒头山 在城东一百三十里峰甚员秀上产竒花吊旗山 在城东一百四十里山状如旗半枕海上为邑东辅
  圭山 在城东一百六十里有石卓立状若执圭八万山 在城东九十里
  九岛山 在城东一百里海东诸山发脉于此羣峰耸鋭俗有九十九尖之称
  灯笼山 在城东一百里下有塘长里许产红白荷花五峰山 在城东一百里平衍突起五峰状如五指下有环田庵
  笔架山 在城东八十里三峰卓立形如笔架一名鹰吊山
  神山 在城东五十里
  鸡笼山 在城东三十里形如鸡笼下有长夀寺伯公凹 在城东五十里
  小金笼山 在城南一十里山半有泉甘洁称为圣泉银瓶山 在城北二十里【旧志三十里误】髙约千丈周围三十里时产五色竒花上有二瀑布泉为邑镇山
  大嶂山 在城东二十里髙七百丈周围七里为邑前保障
  莲花山 在城北三十里【旧志十八里误】髙千余丈周围五十里列峰如莲时人拟之九华
  双柱山 在城南五十里髙七百余丈周围七里两峰并秀故名
  大蹊岭 在城西六十里旧有石亭
  杨桃岭 亦名羊蹄岭在城西七十里髙数百丈与大蹊岭相连又三十里为鹅埠岭
  大金笼山 在城西南八十里与城南小金笼山旧名大小鸡笼宋端宗易今名【县界止六十里而迂道至山实有八十里各旧志城西百里误】
  水龙津溪 在城东一里源自城北莲花峰从西南防大液小液水为三江即三溪水至丽江合流入于海赤岸溪 在城东十里其源有二一自激石溪一自堀龙径流至清湖合流至小金笼山下防龙津诸水由三江口入海
  大小液水 小液在城西二十里发源于马鞍山大液在城西三十里发源于小溪山南合流为田心溪东防龙津诸水至丽江入海
  涌口溪 在城东八十里一名扁涌湖源黄坭坑流四十里至虎洲港入海
  虎洲港 在城东六十里纳长山蛟溪涌口诸水入海下灶湖 在城东二十里民居环之水向歪桥流出防沙塘溪诸水入海
  沙塘溪 在城东十里
  鹿洲溪 在城东十里发源旗头嶂流经大安屯石头山下分三派左为东海滘右为沙塘中即此溪也
  新开溪 在城东二十里
  十二湖 在城南八十里湖大小一十有二自大楼头至滴水村联亘二十余里由湖口入于海
  鲤鱼潭 在城南俗名角带水流经乌坎港入于海东海滘溪 在城东南源出吉康罗溪南流一百五十里至大安屯又二十里至石头山下分三派南流为沙塘溪东南流为鹿洲溪又东流一十余里为东海滘南流至乌坎港入于海
  甲子门水 在城东一百里发源览表合大陂溪诸水出宁澳入海其岛为甲子栏宋端宗航海驻此海口有石六十数合甲子因名其津有石十八如人形俗呼十八学士【事详古迹】
  锅底潭 在城北八十里中有巨石舟行甚险流经大安屯防罗溪诸水入海
  丽江 在城南六十里【旧志五十里误】一名长沙海口防龙津大小液诸水入海
  凤湖 在城西一百里受鹅埠岭赤口港诸水西流入于海
  湘东港 在奉裁甲子所之右港岸有山直临大海海 在城南
  龙川县
  山东山 在城东一里隔江之滨髙约百余丈周围约十里其上有东山寺大士阁浴风亭其下有三沙洲诸胜
  案山 在城南二里
  海珠山 在城南隔江二里溪中巨石兀峙若珠故名诰山 在城北三里形如诰轴故名【旧志未载今查出】
  白鹇山 在城西北五里嶅湖之右一名湖山
  龙台岩 在城东北八里【旧志二十里误】髙数十丈周约四里上有巨石如台下有石室望之烟树霏微
  白岭 在城北十五里髙约五百丈周围三十里接连嶅山【旧志未载今查出】
  午丁山 在城南十五里髙三百余丈周二十里秀插天表相连丹凤山【旧志未载今查出】
  嶅山 在城北二十里髙五百余丈周围五里【旧志周三十余里误】其阳有白云岩下为白云洞山半有龙潭飞瀑如练龙潭寺在山之隂西为天柱峰东为天厨峰皆凌云特秀
  金鱼山 在城东南三十里髙百丈周三十里望之如双鱼腾跃山背即长乐界
  青龙岩 在城东七十里上悬飞泉相传尝有龙蟠其中
  玳瑁山 在城东八十里连接蓝关髙百丈周围数十里石多黒防状若玳瑁故名
  霍山 在城东北一百里髙七百丈周围百里余前有碧桃洞灵洞上有太乙岩下有石瓮泉灵山寺秦初有髙人霍龙居之因名宋时蓝乔于此飞升
  铁龙山 在城东北一百二十里髙二百余丈周围十余里近江西安逺境
  龙池山 在城东北一百四十里髙约百余丈周围约五里上有龙湫祷雨多应
  水嶅湖 在城西北二里嶅山龙潭之水注焉下有潭如月名秋月潭上有湖光亭
  东龙江 即东江也防江西安逺水东流合浰溪水环绕县前经河源至郡城西入于海
  雷江 即嶅山所出之水左从白云岩出右从白云坑出皆注嶅湖与大江合因旧县名雷乡总名雷江
  长乐县
  山东山 在城东一里环绕县城
  五华山 在城西北一里下有尉陀台汉髙祖遣陆贾封赵佗为南粤王筑台于此名长乐台
  迎龙山 在城东北二里髙三百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紫金山 在城东北二里学宫后山有鹿坑水
  瀛山 在城西南二里髙二百余丈
  塔冈 在城东南二里髙百余丈下有浮图今址尚存三台山 在城北五里髙三百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
  董源山 在城西北十里髙二百余丈董源水出于此仙人石 在城北十里髙二百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
  马牙山 在城北十五里髙四百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金榜山 在城西北二十里髙五百丈【旧志未载今查出】栢洋嶂 在城西三十里髙数百丈周围十余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漆木嶂 在城西四十里【旧志一百里误】髙千余丈周围二十里
  岐岭 在城西五十里髙三百余丈与龙川相连【旧志未载今查出】
  玳瑁山 在城西五十里髙五百余丈周围三十里通龙川县界
  锡坪山 在城西五十里髙百余丈周围四十余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天云岭 在城西南六十里髙百余丈周围二十余里枕江跨谷常有云霞出没其上西三十里为金鱼岭属龙川县界
  排岭 在城西南六十里髙三百余丈层峦叠嶂环列如堵
  九龙冈 在城东南六十里旧邑治在其下
  石马嶂 在城西九十里为县龙之祖【按县西止六十里之界而此山实在县之西南但必从西转南故系之城西各旧志载在县西一百五十里误】
  嵩螺山 在城南九十里髙千余丈北向峰峦联属起于归善海丰终于潮州葢此方巨镇也
  天堂山 在城东南一百里髙数百丈周围三十里天柱山 在城西南一百余里髙数百丈绵逺峻峭通揭阳界【旧志未载今查出】
  大梧山 在城西南尽界髙二百余丈周围二十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水清溪河 在城西二十里一发源于龙川一发源于广信都竹溪水黄浦水董源水皆合而东流经潮州入海
  兴宁县
  山罗岭 在城南七里【旧志二里误】罗孟郊家于此故名又十三里为蝴蝶山
  神光山 在城西南十里【各旧志五里及七里俱误】髙一百六十丈周围五里形如展旗宋罗孟郊读书山下夜见五色光起因名
  翔凤山 在城西一十里竹山之左髙四十丈周围二里梅山在其傍迤北为狮子岩
  黄土岭 在城西十五里髙五十丈周围五里近长乐境东西之通道也蓝关在此上有韩文公庙
  贵人峰 在城南二十里接连神光山髙一百二十丈周围三里拱对南门【旧志未载今查出】
  合水山 在城北三十里髙五十丈周围十里与龙归洞水合防于此山之麓故名合水【旧志未载今查出】
  筠竹洞 在城西三十里髙三十丈周围三里
  鸡灵山 在城东四十里【旧志十五里误】髙三百丈周围五里其状雄峭山之西二十里为和山
  寳山 在城东北六十里【各旧志城东四十里误】髙三百丈周围三十里髙凌霄汉势若树屏唐常衮除潮州刺史过此后入相因又名丞相岭
  黄牛岭 在城东北六十一里【各旧志四十里误】髙一百八十丈周围一十余里宋李纲过此有诗
  石马洞 在城东北六十里髙九十丈周围十五里有巨石絶类马
  铁山嶂 在城东北七十里脉连龙丝嶂髙四百余丈周围三十里五峰竒峭如笔
  龙母嶂 在城西北八十里髙三百丈周围九里龙丝嶂山 在城北八十里脉连大望山髙三百五十丈周围二十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大望山 在城北九十里亦名大帽山髙数百丈为惠潮二郡诸山之祖东近程乡北连安逺
  水吉湖 在城西二十里东流二十里入西河
  汤湖 在城南二十余里北流二里入西河
  鴈池 在城西三十里今湮
  蚌湖 在城东北四十里旧有老蚌大数尺夜吐光今无
  洗砚池 在神光山下宋罗孟郊常建亭读书于此涤笔砚久之池水尽黒因名洗砚池其中为翰林堂通海河 在城西北四十里【各旧志七十里及十五里俱误】亦名西河防诸水于邑城之西又南折而东合长乐水入程乡至潮入于海
  连平州
  山仙塔山 在城南三里髙约七十余丈为州治案山上有古塔遗址
  石人嶂 在城东北十里髙约千丈有振衣千仞之势九峯山 在城北十里山水秀丽有鱼台石室上有九峯庵唐仪凤三年建今存【旧志未载今查出】
  凤凰嶂 在城北十里翩翩霞举势若鸣凤旧名鸡公嶂髙约千丈许
  圣迹岩 在城东二十里髙千余丈洞口﨑岖内寛大可容数百人
  岩坡岭 在城西十五里髙千余丈入银梅路险阻联云俯视万山
  猴子岭 在城东南【旧志东北误】二十五里髙千余丈险如猿攀故名
  石亚山 在城西三十里髙约二千余丈秀插云端十二排山 在城东三十里【旧志东北十里误】髙约千余丈九连大山 在城东三十里髙二千余丈珠联万山环通九县名曰九连【和平县亦载此山以其界相连也】
  通天岩山 在城西四十里髙千余丈洞中清虚可拟四明
  华表三峯 在城南二十里曰茶山又三里曰丰盘又七里曰软坑中峰尤鋭利【旧志未载今查出】
  戈罗笔山 在城南七十里登者穷日方达其巅【旧志未载今查出】
  石园山 在城东南八十里万山绵延相传为福地之一【旧志未载今查出】
  灵山 在城东南七十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水龙岩潭 在城西五十里
  密溪 在城西四十里自翁源杨梅坪发源环绕州城右侧与麻陂水合直抵河源大江
  麻陂水 在城东四十里自翁源分水垇起经九峯庵环绕州城左畔至合水墟防南下通惠水
  内管水 在城东北四十里源出龙南曲尺巷经中村古坑由上坪至内管出大席水口与长宁水合入河源江
  银梅水 在城西四十里杨梅坪发源由牛岭水经莲塘英村至南铺通英徳县大河出三水直抵广州府入海
  忠信水 在城东八十里自九连发源经野鸭潭由忠信司前至夹江与长宁水合入于河
  河源县
  山双凤山 在城南二里髙七十丈两峰耸秀为邑朝山
  燕子石 在城南三里挺然髙耸下临澄江旧有燕石亭为饯送之所
  逍遥岩 在城南五里髙十六丈其西有栖禅寺古云山 在城东十里髙六十丈其上产茶
  梧桐山 在城东南十里形势秀防髙百余丈周围二十五里为县治门戸学宫面之
  桂山 在城西十五里髙约五百丈绵亘约六十里与梧桐山相望上多桂树产茶为县主山
  平陵山 在城西八十里髙三百余丈周围三十里接连博罗山中有滴水岩通海岩髙五丈其中空洞不知其极相传通海南云
  凤凰 在城西髙七十丈周围十六里城北亦有鳯凰山
  五指山 在城东一百里髙百余丈接连永安诸山山半有湖曰灯心湖
  东桃嶂 在城北一百里孤峰髙耸约百余丈周围二十里中有坛塲遗址
  平石岩 在城北一百二十里髙五十丈
  漂湖岩 在城北一百三十里下有小湖其水幽絶【旧志载灵山在城北查此山今割属连平州矣】
  水新丰江 自城西北连平水来向东南流入槎江槎江 在县治前一自邑东北从龙川之龙江而来合蓝溪水至县治与小江合一自邑西北连平水来绕城而过者旧名新丰江发源翁源龙南至青龙潭与长宁水合流南下至邑东北合大江环绕县治而南其二水合流之处名为槎江流向归善博罗出虎头门入于海织女池 在城东学宫之西深丈余广五十丈
  □湖 即县治东濠池
  蓝溪 在城东一百三十里金鱼山之阳泷濑最险折而东受能溪之水至蓝口入于龙江
  和平县
  山印山 在城南半里髙五十余丈周围一里与文庙对峙平圆如印【旧志未载今查出】
  东山 在城东一里髙一百二十仞周围三里形如竪旗
  纱帽山 在城南十里髙八十余丈周围二里与县治对峙【旧志未载今查出】
  仙女嶂 在城东北二十里髙二百余丈周围二十里上有竒石形如仙女
  五花嶂 在城西北二十里髙七百余仞周围一百余里春夏之间杂花如锦为邑镇山
  驴子岭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髙七十余丈周围二里观音嶂 在城西南四十里髙百丈周围十里岩洞间多产观音竹
  紫云山 在城东北六十里髙七百丈周围八十里岩有丹灶其巅朝夕有紫气
  乌虎山 在城东北六十里髙二百丈周围二十里形势如虎故名
  龙归岩 在城西北六十里髙八十丈周围十五里岩口广丈余深不可测中有流泉入者秉烛而行
  蜡烛峰 在城北七十里尖峰如烛髙五十余丈周七里
  羊角山 在城西北九十里髙二百余丈周围二十里九连山 在城西北一百里山势髙峻林木荟蔚东连龙川河源南连博罗增城龙门从化西连乳源翁源北连江西龙南绵延千里【即连平州九连大山】
  鹰吊岭 在城东十里
  雪山嶂 在城东六十里
  科笔山 在城西十五里尖秀如笔
  排嶷山 在城西二十里诸峰叠翠排列如九嶷故名丫髻山 在城西四十里形如双髻
  水镇水 在乌虎山之下源自紫云峰防龙南安逺诸水至东水合和平水入龙川
  浰溪水 在城西八十里其源有二一出自龙南牛冈一出自九连山东流合汤坊乌虎镇水南合城南溪水经龙川入于东江
  合水口 发源自江西龙南县之牛冈洞经浰头八十里至县东南十二里防大江入于海
  均坑水 源出仙女嶂至神前经县入大江
  礼曰司空执度度地居民山川沮泽时四时春秋传曰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然则建邦设邑岂不重乎山川哉我
  朝花县之设以丛山险峻惠州请析县以大海萦纡兹
  于雍正八年疏请现奉部议恭候
  俞旨方敢另编
  潮州府
  海阳县
  山金山 在城北髙四十丈周围三里形若覆釡下有小湖宋祥符中辟建茘枝亭就山诸奇石为独秀峰凤凰曲初阳亭题石冈望贤石伏虎石西晖亭西晖岩隠石仙游洞凤台诸胜又有凤山楼囘澜堂今皆圯韩山 亦名笔架山在城东一里髙六十五丈周围五里唐韩愈尝游焉手植橡木二本后人名曰韩木旧有思韩楼今圯下有韩愈祠祠左有侍郎亭亭左有宋陆丞相祠左峰之麓有宁波亭
  湖山 在城西北一里髙五十余丈周围十里下有湖唐正元间建观稼亭宋元祐间又建二亭曰乗风待月庆元淳熙间复增池桥绍兴间建熙春园于西湖山北今俱圯惟鴈塔石仙人足迹尚存
  莆都山 在城东南二里髙十余丈周围四里四面皆方顶曰佃基
  凤山 在城西北三里髙十四丈周围三里【旧志未载今查出】东山 一名竹篙山在城北三里髙四十六丈周围五里髙耸秀防
  九郎山 在城东北十里起伏有九故名
  尖峰山 在城东北十里左连九郎髙百余丈周围【缺】里
  圆山 在城南十里髙六丈周围五里【旧志未载今查出】大帽山 在城东十五里髙五十丈周围四里其形如帽故名
  枫湖山 即枫泽山在城西北十五里髙三十丈周围八里
  海阳山 在城北二十里髙四十八丈周围三里南望大洋晋名县以此
  青麻山 在城西南二十里髙二十丈周围四里宜于植蔴
  石瓮山 在城东三十里髙五十丈周围四里
  杨铁 一曰头岭在城西三十里髙一百八十丈周围三十二里状若伏北麓突起若首南麓有龙湫清冽四时不竭石色青黒故名
  桑浦山 在城西南四十里【各旧志七十里误】髙约二百丈周围五十五里产茶其北麓多案山巅有塔旁有井秋冬不竭又有华严阳明书院旧址存焉号曰宗山
  狮子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各旧志七十里误】髙一百八十丈周围四十六里以形名上有石岩广一丈宋嘉定二年建石浮图曰狮子塔前有甘露岩相传有甘露降宋治平中建甘露寺于岩侧
  水韩江 在城之东源于汀贑梅循诸水防为三河自大埔县交界而来合产溪九河凤水障湖过凤栖峡经鳄溪至于江迳老鸦洲流分为三一向三利溪口流入揭阳界一向新闗桥至澄海界一从东南流至澄海界入于海
  三利溪 在城西引韩江通濠水过云梯至枫口入于海宋始濬以灌三邑之田故名明正统嘉靖间屡疏屡塞
  凤水 在城北发源凤凰山滙于鳄溪一名凤凰溪西湖 在湖山之下去城半里周围二百五十丈宋时濬焉湖心有亭今圮源发韩江回流三利溪
  东湖 在韩山之后去城一里周围一百八十丈无源旧有湖山亭清暑水月二观
  意溪 旧名恶溪又曰鳄溪在城东五里唐韩愈驱鳄鱼于此韩江其縂名也
  枫溪 在城西十里发源湖山流入三利溪注于凤塘达枫口入海
  急水门溪 在城南二十里东南通韩江两山夹流中有巨石矻砥汪澜
  塘湖 在城南三十里源发韩江南入于海
  障湖 在城北七十里产又名湖源发汀贑流向韩江【各旧志名官障误】
  潮阳县
  山浔洄屿 在城北海中髙六十余丈周围十余里【缺】屿在其西草屿三屿角屿泥屿及放鸡山在其东【旧志未载今查出】
  东山 在城东三里髙百丈绵亘六十里接连东南莲花诸山山有七星石栖云石方广洞望仙桥五雷坛桐隂亭水帘亭诸胜下有石曰双旌石张许双忠庙宋文丞相大忠祠韩文公祠俱在山麓
  龙首山 在城北三里髙百余丈周围十余里
  白牛岩 一名辟牛在城东南五里髙五十余丈周围里许下有卓锡泉唐大颠禅师居此
  神山 在城南八里【旧志二十里误】髙一十余丈周围二里西山 一名塔山在城南十里髙约百丈周围三十里下有海潮岩慧照禅师尝居此
  大湖山 在城东南十六里髙约四丈周围八里南临大海下有龙潭
  石山 在城西南二十里面枕练江髙四十余丈周围十里
  钱澳山 在城东南二十余里【旧志城东十里误】髙约四十余丈周围五里莲花山在其阿上有莲花峰三大字旁即旧裁海门所
  双髻山 一名曾山在城西北二十五里髙数百丈绵亘三十余里上有寳峰岩
  磊口门山 在城东北三十里髙约五十丈周围数十里马耳石在其外是为洋海之门【旧志未载今查出】
  临昆山 在城西北三十里【旧志城西十五里误】即唐时县治髙五十余丈周围十余里
  招收山 在城东北三十五里三面距海髙约六十余丈绵亘数十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达濠山 在城东三十五里海中髙约百余丈周围数十里建营堡以汛防
  凤山 在城北四十五里髙约十余丈周围约二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灵山 在城西北五十余里【旧志城西二十五里误】髙五十余丈周围十余里下有卓锡泉唐大颠禅师建亭于此有留衣亭
  将军帽山 在城西北六十里髙三十余丈周围三里许【旧志未载今查出】
  石井山 在城北六十五里髙约五十余丈周围十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麻田山 在城北六十五里宋逸士吴复古隠此有逺游庵苏轼为之铭
  翠峰岩 在城西七十里祷雨多应前三十里有温泉铁山 在城西迤北八十里髙数百丈绵亘六十里县治发龙之山通普宁县界【旧志未载今查出】
  南山 在城西一百余里髙数百丈绵亘约九十里北通长乐南通惠来海丰
  水铺前水 自揭阳发源流向东方至南北炮台浔洄约五十里南入于海
  西丰水 从县治中出俯视其孔若银瓶焉
  河渡门 在城东南海中达濠山横亘其左直趋而北为磊口门
  隆井溪 在城南五里许发源南山东入于海
  招砂水 从径门出三十里至达濠隔一小河其河水由东北经东南通河渡门南入海
  练江 自县西八十里各山涧水发源东流七十里至黄陇合东溪诸水又二十五里滙而为江其江广南北二十里东西四十里从旧裁海门所入于海
  海 在城东南北三面
  掲阳县
  山紫陌山 在城南五里一名笔架山以形得名髙十丈周围四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黄岐山 在城北十里髙约二百丈周围五十五里土色黄故名山顶有石浮图石湖湖有小泉四时不竭其东为小有洞天又二岩东为竹冈宋邑人陈希伋读书其中有石刻西为松冈
  仙桥山 在城南十里紫峰之支山也髙约一百七十丈周围二十里
  马鞍山 在城北二十里以形名髙约二百丈周围约二十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双山 在城西二十里【旧志五十里误】两峰并峙因名焉髙约五十丈周围七里
  紫峰山 在城南二十里西南可通普宁县界髙约一百八十丈周围三十里
  北山岩 在城南二十里有洞甚深防中可容数十人髙四十丈周围二十里
  梅冈山 在城东北三十里挺拔秀异有梅冈第一山五大字刻于石髙约八十丈周围十五里
  五房山 在城北四十里髙约四百丈周围七十里为县后屏
  龙磜山 在城西五十里势甚峻峭髙约六百丈周围约六十里虽盛夏凉气袭人
  邹堂山 在城东南五十里髙约五十丈周围三里茭池山 在城东南五十里三峰特起髙七十丈周围二十里中有深池数十亩【旧志作菱池山在城东一百二十里误】
  贵人山 在城西北七十里【旧志一百五十里误】髙约三百丈周围四十里联亘飞泉岭其雄峻与揭阳岭同
  苏姑山 在城西北七十里双峰连起有竒石蟠地人行有声因名磅磅石髙约六十丈【旧志未载今查出】
  飞泉岭 在城西北八十里髙约八百丈周围六十里与贵人山联峙泉飞空而下若瀑布然朱熹书曰落汉鸣泉
  揭阳山 在城西北九十里形势岧嶤髙约六百丈周围四十里裴氏广州记以此为五岭之一邓徳明南康记及舆地记又谓不属五岭之内
  仙径山 在城西一百里脉连三山形如覆盘髙约百丈周围四十里
  桑浦山 在城东南一百里崛起海滨形势崔巍跨揭阳海阳澄海三县之地屹然东南巨镇也髙约二百丈周围五十五里
  云落山 一名瘦牛岭在城西一百里髙约二百丈周围三十里
  独山 在城西一百四十里髙约六百五十丈周围三十里南溪源经其下
  明山 在城西一百五十里髙约七百丈周围四十里麓有明贶庙半山有石穴正对庙后
  巾山 在城西一百五十里状如巾故名髙约七百丈周围三十里山顶有石岩内镌巾子山白云岩三山国王数大字隋有三神人显化立庙于此宋艺祖时勅封三山国王加赐额曰广灵
  水玉滘溪 在城中流通南北二溪余派旋绕县署潆洄泮宫以县治原为玉滘村故名
  南溪 在县南城下发源于海丰长乐分水界流经三山百折而东过玉滘至浦湾渡共一百六十里防北河由青屿入海
  北溪 在县北城下发源于长乐分水界流经贵人诸山通玉滘至浦湾渡共一百四十里会南溪由青屿入海
  程乡县
  山梅峰 在城西二里昔孝子温禧居此植梅其上因名髙三丈二尺周八十丈今为民居
  东岩 在城东六里髙丈余广三丈依岩结庵洞有水帘石鼓击之有声亦名东安岩
  西岩 在城西七里岩寛三丈髙一丈余宋大慧禅师谪居于此旧有灵境院驭风台绿榕桥今皆圮其西有罗汉观音蛇山三岩宋刘安世尝过此有题
  百花山 在城东十里山势起伏相连如雉堞与百花洲相映故名
  天子岭 在城北十里髙二百丈周十五里【旧志未载今查出】黄沙嶂 在城东南十五里髙三百六十丈周六十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耸秀峰 在城南二十里髙三百五十七丈周一百二里上有铁佛庵
  香炉峰 在城东南二十里髙二百九十丈周三十八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双笔峰 在城东南三十里髙三百五丈周六十五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四姑山 在城北三十里髙二百丈周十里【旧志未载今查出】相公坪 在城西北三十里形势平坦周四里唐丞相张九龄微时过憇于此因名其地为相公坪
  九狼山 在城南四十里髙三百八十丈周八十五里九峰错出故名【旧志未载今查出】
  明山仙花嶂 在城东南四十里髙九百九十丈周三百里上有招仙观下有龙潭西麓为大峰山其下西洋之水出焉
  西洋山 在城东南四十里峰峦周匝一作西阳山天马山 在城南六十里髙三百丈周七十一里铜鼓嶂 在城东南八十里髙九百余丈周一百四里与海阳大埔连界【旧志未载今查出】
  隂那山 在城东八十里髙八百丈周二百五十里南接大埔县
  王夀山 在城东【旧志在城南误】一百二十里髙八百九十丈周二百五里相传羽客王岐修炼于此亦名仙牛岭山腹有寺名曰广福取闽广接壤之义
  南田石洞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外峻内寛峰腰有醮坛今榛莽湮塞不可复入
  龙岩 在城东一百四十里髙二百九十丈周一百六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水程水 环城西南源出义化歴石坑韩莆逶迤二百余里歴西郊而南滙梅溪为一
  百花洲 即程水与梅水相合处周环数百步为邑胜区元元统间水溢洲溃今复渐长相传有水五色号四锦江云
  周溪 源自平逺县近邑东四里有周濂溪书院故名梅溪 源出惠州一自长乐永安分水凹一自长乐龙川分水凹一自平逺长宁分水凹滙于梅溪
  西洋溪 源自明山绕仙花嶂之麓西流而滙于梅溪故名
  小河 一源自武平象洞出镇平一源自平逺出镇平合流出程乡一百三十里滙梅溪
  蓬辣滩 程邑之大水口也合程梅平镇诸水而滙于松江奔赴于滩与上杭平和大埔之溪滙为三河达潮而入于海
  饶平县
  山天马山 在城南二里髙一百余丈周围二里为县治朝山
  尊君山 在城北三里一名将军山髙五百丈周十里状若执笏故名
  望海岭 在城东五里髙五百丈周围四里逺眺海表【旧志未载今查出】
  绣衣岭 在城南八里髙一百丈周围二里【旧志未载今查出】待诏山 在城西南二十里一名百花山髙六百丈周围三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拜龙径 在城西二十里髙二百余丈周围二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桃源山 在城西北三十里【旧志十里误】髙百余丈周围二里接连尊君山上有龙潭祷雨多应
  九峻山 在城西北三十里【旧志二十里误】髙二百丈绵亘四里顿伏九折至大埔界
  白鹇山 在城东三十里髙一百余丈周围三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凤凰山 在城西五十里髙六百丈绵亘一百余里与待诏山相接
  鹤山 在城南五十里髙二百丈周围三里绵亘至黄冈【旧志未载今查出】
  寳珠山 在城东南八十里髙二百丈周围一里许【旧志未载今查出】
  莲花山 在城西南九十里一名白石山髙七百丈绵亘至海阳界
  黄紫殿山 在城南九十里髙二百丈周围三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石壁山 在城东南九十里【旧志西北一百里误】髙二百丈周围四里有飞泉空洞枕山襟海可以逺眺
  虎头山 在城南一百里髙一百丈周围二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烟楼山 在城南一百里海边髙三十丈周围一里山巅可望海中三五百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栖云山 在城南一百里黄冈驿西南一名大甲髙与莲花相望【旧志未载今查出】
  大幕山 在城东一百三十里髙二百余丈周围二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大尖山 在城东一百三十里髙二百余丈周围二里象头山 在城东一百四十里髙三百余丈周围四里马头山 在城东一百四十里海堧髙五百丈周围四里石上有仙人迹【旧志未载今查出】
  香炉山 在城东一百四十里髙三百丈周围四里有流水洞钟乳洞石岩可容数百人【旧志未载今查出】
  红螺山 在城东一百四十里大埕栅湾港口髙一百丈周围三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留岭 在城东一百四十里大港上髙三百丈周围三里地接漳浦南韶界【旧志未载今查出】
  南澳山 在城东南二百里海中形如笔架周围三百里髙约二百余丈近柘林内四澳曰隆曰深曰云曰青【隆深二澳属广东饶平澄海二县云青二澳属福建诏安县】
  大金门小金门 在城东南海岛二门四山屹立海中后枕柘林旁瞰南澳右有大澳井洲为饶平门戸【旧志未载今查出】
  水河门溪 在城南二里合诸山小涧之水流一百里至黄冈入海
  双溪 在城西五十里从平溪发源流五十里至黄冈入海【旧志在城西北一百五十里误】
  黄冈溪 在城东南一百里合诸小水分为三溪入海东溪北溪南山溪 一源自九峻诸山南流五十里至县东两山对峙为河门一源自桃源诸山南流二十里经县北尊君山一源自梅峰东北流二十里经县南天马山皆入于河门
  海 在城南一百五十里
  惠来县
  山虎头山 在城东一里髙约五十丈周围五里昂耸如虎头
  马耳山 在城北二里髙约七十余丈周围五里两石夹峙状类马耳接连五朝山【旧志未载今查出】
  赤山 在城东南五里【旧志二里误】平埔突起土色綘赤石上有仙人履迹山下旧有赤山院
  普陀岩山 在城西北十里约髙十余丈周围十里旁有废寺旧址相传唐僧大颠隠此夜闻海潮声遁去至今山中茘奴百株其手植也遗一飞来钟纽絶仅悬其年月日不可辨
  葵岭山 在城北十里髙五十余丈周围八里积石对峙邑别名葵阳以此山之镇其右也
  文昌山 在城南十五里髙约七丈周围一里孤峰峋嶙如端笏鹄立
  钓鳌山 在城西南二十里髙十余丈周围五里临江多巨石
  五朝山 在城北三十里髙约四十丈周围八里层峦叠嶂环列如屏县治枕山【旧志未载今查出】
  百花山 在城东三十里髙约五十丈周围十余里山顶尖峰如玉笋昔四时多产竒花有同株而红紫异色者亦名百花林
  珍珠帘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髙约百仞周围二十里层峦叠巘秀郁绵缈为县治发脉之始
  旒山 在城西四十里【旧志三十里误】髙约四十丈广延百里形状如旒
  石乌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髙约四十余丈周围十余里上有峰矫然并耸如乌
  石人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髙丈余周围五里上有大石类人形
  金刚髻山 在城东六十里【旧志东北七十里误】髙约七十余丈周围三十余里
  黄冈山 在城东六十里髙二十五丈周围三十里山势巉峻雄踞海隅
  磨田山 在城西北六十里髙约四十丈延袤三十里上有三峰耸翠谓之三涌若晴空挂云次日即雨亦名报峰【旧志未载今查出】
  水西溪 在城西门外发源普陀岩经大阿金竹诸村环绕至县引以为濠防至神泉入海
  神泉港 在城南十五里文昌山之阳诸溪夹抱合流至港入海
  林招渡溪 在城西二十五里发源乌石山经黄善桥东流至神泉入海
  龙江溪 在城西三十里发源莺嘴山经鲎溪下葵潭至河口接梅林洪滩至潦洋同林招渡水流神泉入海赤沙澳 在城东南四十里绵亘海滨二百余里产陂溪 在城东五十里发源金刚髻山由仓一洋至靖海港入海
  茆洋溪 在城东六十里发源黄冈经茆港入练江达潮阳海门港入海
  海 在城南二十里
  大埔县
  山茶山 在县治后髙约五十余丈周围二里城垣半居其巅旧有白莲洞久废
  天印山 在县北门外南向髙约十余丈周围未满一里
  伏虎山 在城东一里髙一百余丈周围三里数峰联秀势如伏虎一名石柱山旁有池号太极池
  狮子口山 在城西一里髙约一百余丈周围二里巉岩夹江状若狮象昻伏水口为县襟喉
  玉屏山 在城北二里髙约一百余丈周围三里横障如屏下有山如螺旋曰海螺文
  三台山 在城西二里连接麻子栋髙约一百余丈周围二里
  虎头山 在城东南一十五里髙约六十余丈周围一里髙耸如虎踞多产襍木
  大河山 在城西二十里髙三百余丈周围三十余里即阳石峰
  风波嶂山 在城东二十里髙约四百余丈周围三里通永定界突起数峰巉出陡絶县之胜观
  南栋山 在城南二十余里髙约一百余丈周围二里前曰积龙山岩谷盘互如龙之交
  巍龙山 在城西四十里髙约一百余丈周围一里峰峦叠翠状若梯级又号天梯
  双髻山 在城南五十里髙约二百余丈周围三里中有石室可坐百人唐惭愧禅师曾住此
  西山 在城南五十里髙约三百余丈周围五里山脊石牙丛峭下有石岩一名挂榜山
  神炼山 在城西五十里髙约八十余丈周围一里今名髙山寨
  锦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髙约一百余丈周围二里怪石巉岩四时襍卉红紫如锦
  文峰山 在城南五十余里髙约五百余丈周围五里今名防山
  葵山嶂 在城西南六十里髙约一百余丈周围二里昆仑山 在城西七十里髙约数百丈周围十里连接隂那山
  乌槎山 在城西八十里髙二百余丈周围三里铜鼓嶂 在城西八十里髙约数百丈绵亘数十里郭山嶂 在城南八十里髙约六十余丈周围一里盘围如城郭故名
  隂那山 在城南八十里髙约数百丈绵亘二百余里五峰连峙状如火熖又名五指峰
  九峻山 在城南一百十里髙约二百余丈周围四里层峦叠巘﨑岖九折昔人通鸟道为饶平防径
  天门岭 在城南一百二十里髙约二百余丈周围三里两峰对峙絶顶一泉其味甘冷
  西岩山 在城南一百五十里髙约一百余丈周围三里中有堦垣石牀炉灶山半有泉下注龙潭
  按旧志县东北二百五十里为髙昌山下有越王潭一名绥安溪查埔邑并无髙昌山且县东北止有六十里之界外即闽省旧志载入界内误
  水小靖溪 在城东三十里发源福建永定界由大宁出县城右防大河入海
  大靖溪 在城西南四十里【旧志城东五十里误】发源福建漳州界由保安出县城左防大河入海
  三河 在城西四十里大河趋于北小河环于西小溪绕于东统三河水南注由海阳入海
  大河 在城北六十里发源福建汀州上杭县入埔邑由县城下至三河由海阳入海
  小河 在城西北八十里发源惠州防长乐程乡等处水合流入埔邑蓬辣滩三河由海阳入海
  小溪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发源福建平和赤石岩流入大河至三河防流入海
  澄海县
  山西山 在城西北七里髙一十二丈周围一里凤山冈 在城西北十里髙七十五丈周围二里黄子佃山 在城北十里髙二十二丈周围二里又名北殿山
  许石山 在城西北十里髙三十五丈周围三里接连水吼山【旧志未载今查出】
  小莱芜山 在城东南十里海中一名留子山
  观音山 在城北十三里其山幽上有书院
  三髻山 在城北二十里髙一百丈周围四里晋天福二年建有资福寺
  大莱芜山 在城东南二十里海中与小莱芜对峙一名双髻山
  狮子山 在城东北二十五里【旧志二十里误】髙七十丈周围二里接连神山
  神山 在城北二十五里髙八十丈周围三里接连狮子山【旧志未载今查出】
  仙门山 在城北三十里髙六十六丈周围二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龙船岭山 在城北三十里髙十丈周围三里
  龙船岩山 在城西三十里髙一百丈周围三里南澳山 在城东三十里海中系饶平闽省之界【详见饶平】侍郎屿 在城东三十里海中接连南澳山系饶平闽省之界宋陆秀夫之子家于此因名
  鸡笼山 在城西四十里髙七十丈周围四里通揭阳界
  水三川溪 在城北发源流三川溪经流出杜王洲溪入海
  玉带溪 在城外周围七里自潮城发源而下流向杜王洲溪入海
  北港 在城北五里自横陇发源流向南洋东湖等处入海
  南港 在城南五里自横陇溪发源合西溪一派向上窖外砂等村入海
  大洲港 在城北十里自横陇溪东发源流分一派析而东流入海
  横陇溪 在城西北三十里自韩江发源东分一派流向县治之东至北港入海西分一派流向县治之南至南港入海
  鮀济河 在城西南四十里自溪东港发源流向旧裁蓬州所东门外仍由小溪入海
  鸣洋 在南湾海中声起若雷东风西雨海人候之海 在城东二十里
  普宁县
  山后山 在县署后源自厚屿蜿蜒而来县与学分踞之
  昆山 在城东半里林木丛蔚巨石或蹲或卧明崇正间构文昌阁其上今圮
  铁山 在城南九里髙一百余丈周围二十余里峦阜峭特若屏其崕石若铁故名山北属普宁县山南属潮阳县接连大坪等山
  大坪山 在城东一十里髙百余丈周围十余里接连铁山与平寳等小山通揭阳县
  乌泥山 在城东南一十里与黄举林山雄峙绵亘数里
  洪山 在城北十里髙约六十丈周围数里平地突起上有华严寺创于宋毁于明今仅存一椽寺旁有甃池如井名为甘泉
  黄举林山 在城东二十里髙十余丈周围约五里其麓即达揭阳孔道
  平寳山 在城东二十里为邑水口之障髙六十余丈周围十余里通揭阳县
  金山 在城西六十里髙百余丈周围约八十余里顶为双丫山属揭阳县地界
  水城濠涧水 自铁山发源由城西南小水闗趋学宫前通北关出四十里合揭阳大河
  衣带水 在城西南一里源自南渡桥趋城濠绕东北合于溪
  冬瓜屿水 在城西五里发源冬瓜山经北门迤为城濠过北水闗东流四十五里合揭阳大河
  平逺县
  山麟石山 在城西一里髙九十三丈周围二里余凤山 在城南三里旧名鹅山髙二百九十五丈周围四里髙峰耸秀拱照邑治为前屏
  尖笔山 在城东三里髙二百六十二丈周围四里余峙黉宫之东南为文笔峰
  顶山 在城北三十里【旧志作顶山在城北五十里误】接连江西长宁县界内平逺倚之为屏山多白云天霁不散
  五子石 在城东北三十里髙一百四十八丈周围一里余石峰矗立地势盘互通福建武平
  凤头嶂 在城西北三十里髙三百四十丈周围四里余又名硿头江西长宁县交界
  铁鑛山 在城东南四十里髙一百五十八丈周围一里余
  卓笔山 在城南六十里髙二百五十一丈周围四里余髙出羣峰如卓笔然右有三段岭
  石龙山 在城西南七十五里髙一百丈周围一里余麓阜巉峭冈脊平衍上有万斛泉
  南台石 在城西南八十里髙四百八十丈周围四里余四面壁立中通一径跻巅平衍可居万家
  水县前溪 发源长军项山流二十五里至西门沿南而东纡回至湍下水口共七十里而入镇平界
  坝头溪 发源三段岭经东石歴坝头聚水成溪六十里而至徐溪为镇平县界小舟可达于郡
  温泉 在城东南五十里有水一潭濶三四尺深约尺许
  按旧志误载緑水湖石窟溪长潭三水系属镇平县
  镇平县
  山桂岭 在县治北髙数十丈周围六里永镇楼居其上旧名蕉岭为学主山
  三台山 在城北附郭半里髙约二百丈周围十里三山圆秀环绕县治为邑华葢
  章坑笔山 在城东北五里髙约三百丈周围二十里诸峰簇秀形如双笔
  马鞍岭 在城南五里石窟溪东防髙约八十丈周围一十里与神冈对峙为邑之内水口
  神冈 在城南五里石窟溪西防髙约二十丈周围三里与马鞍岭对峙为邑之内水口
  九曲岭 在城东南一十里髙四百丈周围一十五里屈曲险峻逈异诸岭通程乡县
  杨子殿山 在城西北一十里髙约二百丈周围一十里三山卓立形如笔架通平逺县
  翀天凤山 在城西南一十里髙约二百余丈周围八里山势髙耸望之如凤翀天通平逺县
  羊椆嶂 在城东南一十里髙约二百五十丈周围一十六里山势层叠状如楼台鼓角
  燕尾山 在城西北一十五里髙约三百丈周围二十里以形名为平逺镇平二县分界
  龙鬭山 在城南一十五里髙约百余丈周围五里两山对峙势若龙鬬
  杜子岭 在城西一十五里髙约一百五十丈周围二十里
  顺岭 在城南一十五里髙约九十丈周围五里山势雄峻
  石窟洞 在城东北一十五里广五尺深二十丈今塞【旧志作石室洞误】
  天马山 在城南一十五里【旧志二十里误】髙约一百丈周围六里近龙鬬山形势雄昻状若天马
  文基山 在城北二十里髙约二百丈周围十五里旧名牛子嵊又名员子山后更今名通武平县
  龙藏嶂 在城南二十里髙约二百丈周围一十里峰峦叠耸势若龙腾
  诰轴山 在城南二十里髙约二百丈周围七里形如诰轴为县治儒学朝山其右为九子岭
  大峰嶂 在城东二十里髙约四百丈周围二十五里尖峰插汉状如卓笔山半有湖
  铁山嶂 在城西二十五里髙三百丈周围二十里色若皂染形如寳葢通平逺县
  西山嶂 在城西二十五里髙约三百丈周围二十里通平逺县
  香炉嶂 在城南三十里髙约一百八十丈周围七里三峰分峙形如香炉时有烟云出其上故名
  狮子嶂 在城东三十里髙约三百丈周围二十里通程乡县
  大象岭 在城南三十里髙约七十丈周围十五里以形似名
  游曦岩 在城东南三十里髙一丈五尺深半里有石鼓石钟石盂仙人履迹
  河林冈 在城北三十五里髙约三百丈周围一十二里通福建武平县
  南山嶂 在城南四十里髙约三百丈周围二十里逺望如双笔为邑之外水口通程乡县
  百丈磜 在城东四十里以其髙百丈故名周围二十里通福建武平县
  黄祐笔山 在城东北五十里【旧志城东十五里误】髙约二百丈周围三十里连程乡武平界
  水石窟溪 在城西一里许发源福建武平入于程乡河经大埔饶平二县达潮州府注于海
  长潭 在城西北二里石窟溪其水四时常绿深不可测上有仙人桥迹
  徐溪 在城西二十五里发源平逺县埧头入于石窟溪
  横梁溪 在城西南三十五里发源平逺县大柘村与石窟溪合而南流
  绿水湖 在城北三十五里渊深莫测与县西长潭通清浊相应【事详古迹】

  广东通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东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广东通志卷十二
  山川志【三】
  肇庆府
  高要县
  山宝月台 在城北平地突起望之如台宋守包拯建星岩书院其上乆圯【事详古迹】
  石头冈 在城东一里突起十余丈巨石嶙峋府城第一重下闗也阅江楼在其上
  登云台 在城西一里高二丈其顶寛平因以台名相连爲龙顶冈爲三台冈
  石顶冈 在城东五里【旧志二里误】纵横巨石浮出水际府城第二重下闗也崇禧塔建其上又东五里渡头有元魁塔
  进唐冈 在城东南五里【旧志三里误】爲学宫南山上有文明塔稍东爲高榕冈其上有防峰塔
  定山 在城北六里一名定山一名石室山一名员屋山一名高星山广六十余丈高二百余丈谓之崧台其下有石室南北二门状若人工其中室栊高约五丈余寛广可坐百余人东壁有景福二大字唐李邕书也直北梯石而上有斗魁台
  白沙冈 在城西七里秀拔高耸爲郡之来脉
  王侯峯 在城东南七里高百余丈
  北岭 在城北十里【旧志七里误】高千丈盘亘百余里爲府治后山峯峦连属宛若屛障其中一峰屹立雄杰名将军岭
  双源洞 在北岭前洞口石如堵崖高丈许深暗不可入
  七星岩 连属崧台七岩列峙如北斗状中爲石室岩东爲屛风岩阆风岩西爲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西北爲阿坡岩诸峯皆壁削离竒嵌空秀峙沥湖环之亦端州一竒观也
  石洞 在城北十五里穹窿敞洞门高十余丈洞中石森立如防狮子冈与石洞相接
  河鼓岩 在城北二十里状如石室有两门皆南向中积水如叠鼓诸岩皆水环石独此岩石环水
  小湘峡 在城西二十里【旧志三十里误】高五十丈羣峰矗峙大江西连爲大湘峡
  云从山 在城南二十里高百余丈层峦叠巘秀出天表云见则雨故名稍南爲寳莲台高三丈其阜若台九洲冈 在城东南二十里高三十丈【旧志未载今查出】羚羊峡 在城东三十里高百余丈延袤二十里夹束江流爲郡之鎻钥相传山有羊化石因名又名灵羊一名高峡山古有峡山寺今名灵山寺峡东对岸山有石砚坑即唐宋采砚坑也
  铜鼓山 在城西南三十里高千丈山色防黑则鲜洁则晴郡人以爲隂晴之验又十里爲茍径山
  顶湖山 在城东北四十里高千余丈山顶有湖四时不竭山半有白云古刹绕寺产佳茗东北四里有飞泉洞瀑布飞流如万斛珠上有方石容二十人
  新妇岭 在城南四十里顶上平濶内有池水深数尺旁一石若新妇洗妆故名
  紫荆山 在城东南五十里高百丈接界高明西连有南蓬岭官棠山【旧志未载今查出】
  神符岩 在城南五十里土山戴石峭立如壁岩口有井嵗旱取水祷雨谓之龙井
  烂柯山 在城东南五十里高百余丈峯如卓笔俗传樵子观碁处后人于石上镌烂柯处三大字径尺余叠石爲莲圣庵
  白猪冈 在城西南五十里高百丈有石如猪嵗旱乡人祷以白泥涂石
  九坑山 在城东北五十里高五百余丈岀泉九派旧有茶园四十四所
  望夫山 在城西八十里【旧志九十里误】高三百丈盘亘数十里屹然际天内有猺人
  金洲冈 在城东稍南九十里巨石嶙峋高数十丈屹立水濵旁爲大顶冈上有金洲塔
  劳山 在城东北一百里高五百余丈山径险狭樵者劳焉故名
  腾山 在城西北一百里山势险峻
  水西江 在城南经广西数千里东流而来岀高峡滙北江南入于海亦名大江即端溪也
  沥湖 又名沥水在城北五里【旧志东北三十里误】源出北岭诸涧环绕石室诸峯有跃龙桥
  新江口 在城南五里即新兴县之新江水北流一百余里至此会入西江
  宋崇水 在城东南二十里源出良村都诸山西北流入于江以经宋崇旧郡址得名
  新宅水 在城南二十里源出茍迳山东流经莲塘都注于新江
  东洲沙 即中心洲在城东四十里【旧志二十里误】羚羊峡口外江中居千余家
  古婪水 在城东七十里源出四会界南流经横查都入西江今名横查水
  博峒水 在城西南七十里源出东安县书山东流经博峒村入西江【各旧志源出古凿冈误】
  贝水 在城东八十里一名鸦雀水源出四会县高沙陂南流四十里经寳查都入西江一名安南水亦名飞水
  典水 在城东南八十里一名苍梧水在典水都源出烂柯山初成瀑布东流屈曲二十里入于西江
  清岐水 在城东九十里即四会县绥江自陶冶山分支南流二十里与西江合旧名古武水
  四会县
  山金冈山 在城北一里【各旧志十里误】高十余丈县治之主山也一名金山一名金鸡山上有登金亭又有濓溪书院俱废
  凤翔山 在城东三里高十丈有凤翔之势又俗名社山
  仓冈山 在城西三里高三十余丈山势圎平昔南汉刘氏尝建仓于上其故址犹存西南一面树木森翳俯瞰大江下有龙华寺
  牛眠岭 在城南五里形势平坦亦名塞水山又南五里爲千嵗岭形势峻拔县之案山也
  凤头冈 在城东北十里高十余丈
  相对冈 在城东南十里两山屹峙河濵各高十余丈周里许县治之襟喉也稍南爲尖峯岭
  正山 在城西南十里【旧志一百里误】又名烈女山相传文氏女许嫁而夫厄于虎女归夫家父母欲夺其志乃潜居此山亲党求之莫知所在各旧志名广正山本一山而异名也山有新妇石
  陶冶山 在城东南十五里绥江水至此分流【旧志五十里误】嵗岭冈 在城西北十五里土人呼爲豸岭冈又西二十里爲白华山高三百丈绵延数十里【旧志未载今查出】醉翁冈 在城东南十七里形如醉翁又有小冈在前名壶瓶冈
  思子山 在城东二十五里高三十余丈又东五里爲六士山六峯耸列若六士然
  龙子岭 在城东稍北三十里高百余丈【旧志城东四十里误】扶卢山 在城东四十里高百余丈周四十里上有池水四时澄澈花木繁茂昔六祖尝隐此山六祖姓卢故名上有六祖庵稍南爲仙岭爲将军岭
  塌冈 在城北四十里又名塌山冈
  百僚山 在城北五十里高五百余丈四面崇冈叠嶂若百僚拱峙
  三贵山 在城北五十里三峰峻拔回出重霄高千余丈周三十余里爲绥邑群山之祖
  狮子冈 在城北五十里高百余丈稍东爲大甫山高四百余丈
  白马山 在城北六十里【旧志六里误】高百余丈如万马奔驰故名
  石燕山 在城东北八十里【旧志城东误】高五十余丈巉岩窟穴秋燕多入其中向传穴中有石钟石佛
  水绥江 在城南一里一名滑水又名绥建水发源广西可通舟楫流经广宁县屈曲而来东南至县前江面空濶环绕而东十五里至陶冶山下分爲二派一派西南流出高要县清岐水入西江一派东南流出南津口入北江是谓三江之会
  龙江水 在城东二里源自三贵大甫狮子冈诸山逶迤而下南出金冈山后绕县东经龙桥滙绥江水
  新兴县
  山峡冈 在城北一里高二十丈爲县后障旧有梓潼庙
  蟠龙冈 在城西南二里高三十余丈相传越王佗登高于此又名歌舞冈自县南一里又突起一冈曰接龙冈
  巨福山 在城北二里高十余丈与峡冈对峙下有眞武庙又北六里曰端峯山端正不欹八里曰延长山二十里曰云坞山俱高百余丈
  望州岭 在城东五里高七十余丈登之阖邑皆见佐隍山 在城西七里高三十余丈绕县之右因名相连有寳盖山
  十里峯 在城东十里高百余丈峯峦嵯峨草木葱鬰相连爲秀罗山
  相思山 在城南十里高百余丈又南二十里爲霍山四十里爲笔架山
  罗伞山 在城东南十五里高百余丈【旧志未载】又东十里爲罗陈山
  云斛山 在城北稍东十五里高百余丈遇旱祷之石中泉出即雨
  桐山 在城西十五里高百丈山顶有寺名小西天【旧志未载】又西连碧冈山云干山
  思防山 在城东二十里高七十余丈山势峭拔难登相连爲岚冈山爲大罗山
  新宁山 在城西南二十里高二百余丈长二十余里山径纡曲土人名二十四山
  宜路山 在城西北二十里平冈陂陁行人宜之稍北爲小温峯高三百余丈
  通利山 在城东三十里形势平坦产竹木利民文献通考载新州有利山即此相连爲碧云山爲慈云山锦山 在城南三十里【旧志二十里误】高百余丈有水出此名锦山水
  龙山 在城南三十里高二百余丈周五十余里蜒蜿如龙蟠上有天宁国恩寺即龙山寺爲曹溪第六祖卢能托生地各旧志载六祖故居其址即寺前地也寺中有觉轩
  索山 在城西稍南三十里高百余丈
  天露山 在城东南三十五里高峻揷天顶有巨石泉出其旁注爲龙潭乡人立庙祀龙神嵗旱以石投之有声如雷即雨
  崖楼山 在城西北三十里耸峻壁立上有飞崖势若楼台又名崖牢山【此山已割附东安南境犹属新兴界】
  熙隆山 在城东四十里高七十余丈相连爲云秀山爲云石山
  布辰岭 在城东四十里高百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
  大塘抝山 在城东南四十里高五十余丈路通恩平【旧志未载今查出】
  贤岭 在城东南四十里高百余丈相传是山之秀多钟贤士以此得名土人呼爲圆岭东南十里爲大面岭双官山 在城东南五十里高百余丈数峯相聨两峯秀出
  老香山 在城东北五十里高三百余丈周五十余里峻嶒丛木与高要高明接界
  风门防山 在城西五十里高五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猫爪岭 在城南五十里高百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
  王高尖山 在城南五十里高百余丈南属阳春北属新兴爲两邑险要【旧志未载今查出】
  凤华山 在城东六十里高四十余丈翩然如凤翔故名下有真觉寺
  独鹤山 在城东南七十里高二百余丈俗呼爲独鹤尖相传峯顶常有一鹤栖鸣故名乃恩平开平新兴三县之交界也
  仪峝山 在城西南八十里西连赘峝山千崖万壑深杳莫测猺人居之
  罗汉山 在城东南一百里高百余丈山北草木苍翠山南独无草木白石磥砢相连爲府君岭
  冬瓜岭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高二百余丈路通阳春罗定东安
  水文脉水 在县城内即学宫前水渠也
  洞口 在城北十里纳锦水卢溪水滙流而北洞口有回澜塔 明万厯时建
  新江 诸水合于洞口谓之新江北流五十里至东安县地方又九十里经新桥出新江口入肇庆府西江井干湖 在城北二十里其深莫测多鱼嵗旱土人击水面则有雨
  锦山水 发源锦水西流数十里至东安界又北流绕县西至洞口与卢溪水合
  通利水 发源通利山西北流合卢溪
  天露水 发源天露山北流四十里合卢溪水
  允河水 发源布辰岭西流与通利水合
  客朗水 在城西北四十里发源芙蓉都东安县界东流入卢溪
  卢溪水 发源风门抝山上爲思龙水自龙山寺以下名卢溪北流绕县城东至洞口与锦水合北流
  阳春县
  山磁石山 在城东南三里高十余丈一峯特起四面平坡
  凉繖冈 在城北十里高五十丈盘旋宛曲爲县治主山稍西有翘石岩鱼王石
  黄坭冈 在城西十五里平坦多石稍南爲白猪石冈上有石如猪
  射木山 在城东南十五里高百余丈巍峩蓊鬰县治之案山也一名云灵山云羃其上必雨开则霁上有射木神祠
  崆峒岩 在城西南十五里深广数十丈中有石乳石钟又有暗洞炬行十余丈
  鐡坑山 在城东二十里高七十余丈山势盘旋古木森翳
  鵞抱岭 在城南二十里巓上一石如鵞抱状又南十里爲天马山高百余丈县治面之
  潭西石岩 在城北二十里【旧志三十里误】岩深广十余丈相传中有石乳若人物鸟兽之状稍北有龙蜕岩又有赤豹岩相传童眞人骑赤豹出入处又相连有那虹石有大琅石皆有洞穴
  潭来岭 在城东北二十里高百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石緑山 在城西三十里高数十丈上有乱石其色澹碧每雨过山下常有緑石又西十里爲旗鼓山
  石壁 在城北四十里石攒簇水次凡数十峯东爲那乌石西爲潭葛石石峯数十相倚
  鹦鹉山 在城西南四十里高三十余丈明万歴辛巳大雨山裂下成深潭
  石窟岩 在城西南五十里高朗轩豁石壁多鸟兽之状相连爲锣湖山高五十丈上有湖
  白水岭 在城东北五十里高八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凤凰冈 在城西南六十里高五十丈山形宛如凤石角岩 在城西北六十里高二十余丈穴广五十丈高丈余中有石泉旧志谓之石脚岩【旧志城北八十里误】
  铜石岩 在城北八十里高二十余丈相传内有古佛宋咸平初以太宗御书赐藏石室前有德慧禅寺【旧志作峝石山】
  珠环山 在城东南八十里【旧志四十里误】高六十余丈诸峯如珠累累爲阳江界稍东爲马鞍山高百余丈
  将军冈 在城东北八十里高三十余丈冈垅起伏宛如波浪按旧志唐姜晦贬春州司马提兵陟此因名云霖岩 在城北九十里【旧志八十里误】岩穴深邃前明后暗有水流爲云霖渡
  牛枙岭 在城北一百里【旧志一百一十里误】高五十丈与新兴分界西有铅坑冈出铅砂
  石人山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山平坦上有巨石如人又西十里爲丫髻山高百余丈秀丽若簪花然响石岩 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山多石无草木有穴三四圆敞如屋又西北十里爲宝带岩高朗轩豁四壁垂乳多竒观
  云浮山 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各旧志城北七十里误】高百余丈云浮水出其下
  木栏山 在城西南一百三十里高三十余丈林密若栏杆然故名
  罗黄山 在城西南一百四十里高百余丈有瀑布落而成川名罗水山下多罗黄二姓
  水旧学水 在城南二里源出射木山绕县南门西流入漠阳江【旧志不载俗指爲博麻水误】
  博麻水 在城东北二十里源出潭来岭西南流至城北十里曰北泷水入漠阳江【各旧志载源出射木山又云在西南一百五十里俱误】
  罗凤水 在城北五十里源出白水岭其流曲折西入漠阳江
  云霖水 在城北八十里自云霖岩流入云浮水名云霖渡
  云浮水 在城北一百里源出云浮山至黄坭湾始可用舟楫经阳春县直抵阳江县入海是爲漠阳江罗水 在城西南一百四十里源出罗黄山东流入于漠阳江
  麻陈水 在城西南一百五十里【旧志二百五十里误】源出电白县东诸山下流合罗水入于漠阳江
  阳江县
  山鼍山 在城内脉由东山突起平陂延迤半里许其形如鼍
  金鸡石 在城北小洲上相传宋时有金鸡飞立石侧故名北一里曰北山高三十丈顶有石可容十余人名仙人石北五里曰千金山北二十里曰北甘山高三百余丈四十里曰麒麟冈曰渴村山五十里曰东岸山六十里曰高岭石洞可容千人泉出其下俗名鐡城东山 在城东一里高六十余丈旧有熙春台瑞禾亭弥陀院俱废山顶有石塔东三里曰王母冈五十里曰琨山高三百丈峯如卓珪九十里曰斜岭
  箕冈 在城南二里又南四里爲望海冈高百余丈上有望海台今圯又南十五里爲尖山高六十余丈峯小而锐
  顿鉢山 在城西南二里临瞰江水形如覆鉢县之水口山也对岸有石觉寺案山如鉢故云明万歴建塔于上
  大坑山 在城东南十里高二十余丈东南二十里曰峡冈高二百余丈两冈对峙又东爲石鹤山那湖山香炉山苏峒山南坑山皆有猺居
  茶托冈 在城西二十里形如茶托西三十里爲厮打冈
  凤凰山 在城东北二十里亦名北甘山高千丈相传有凤凰巢其上北派爲石龙山南派爲随峝山又南派爲官山俱高百余丈
  鴈山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高一百丈旱有云覆必农家以爲占候西南六十里曰丞相岭高百丈相传宋相畱正任阳江尉游此故名
  北津山 在城南三十里高百余丈对峙爲南津山二山之间爲独石南津山侧爲银坑山稍西爲马母山皆在海中
  朝官山 在城西北三十里高百余丈西北六十里曰石坑山其东派爲罗岭爲珠环山爲蟠龙山爲霖山爲乌石山绵亘相接
  罗琴山 在城西五十里【旧志二十五里误】高三百余丈相传晋尚书郎罗含常携琴游其上故名上有猺西六十里曰退前岭山路险峻行者难前
  马衔山 在城东北五十里高二百丈相连爲合沟山爲秀石山有猺居之
  海朗山 在城东南五十里临海高百余丈亦名镇海山
  合门山 在城东北六十里高类马衔山夹莲塘水对峙如门东北九十里曰三龙山曰那龙山俱有猺居海陵山 在大海中去城南约七十余里极高峻周三百里一名罗洲旧名螺洲又名螺岛其中峯名草黄山东峯爲平章山即张世杰葬处下有平章港即世杰覆舟处西北爲鹤洲山又西爲麻龙渡山四面皆大海又东南爲三汲山屹然海中此外皆大洋稍东约百余里爲小镬山又东爲中镬山又东爲大镬山皆在大海中望之俱如覆釜已非阳江境以海防所及故查载之紫萝山 在城东南九十里【各旧志名瑞灵山又名烟萝山】高四百丈唐时有瑞光烛天郡守上其事勅置禅院开山丛棘中发石龛得古经一函曰大佛名经有碑存
  郎官山 在城西一百里【旧志六十里误】高四百余丈上有龙潭又西爲箭干山爲鹿围山爲虎头山
  王公岭 在城西一百三十里悬崖最险明万歴间叅将王扬德开路便之故名
  望夫山 在城西一百六十里高四百丈绵亘数十里界连电白上有石如人引领状故名旁有丫髻石稍南爲鐡帽顶山
  梅峝山 在望夫山之北高二百余丈以产梅故名双鱼石角 在奉裁双鱼所左侧临大海颇险又西南五里曰筶杯石双屹大海中双鱼所舟航所从出入亦一险要也稍东爲马鞍山又东爲粪箕山皆屹立大海中
  水鼍江水 即恩江又即漠阳江在城西百步发源阳春县云浮山经阳春县流至阳江县西又名龙涛水南流直通北津港
  大海 在城南三十里北津港之外
  莲塘河 在城东六十里发源恩平白马山一名琨水经莲塘驿西南流入鼍江
  沙河水 在城西北六十里【各旧志城北二十里误】发源乌石山经南河都民资灌漑流四十余里合龙涛水由北津港入海港在城南三十里
  丹阳水 在城北八十里即大墟河发源梅峝山歴程村河口南由丰头港入海港在城西南四十里
  三丫河 在城东南九十里源出紫萝山西南流至三丫港入海港在城东南六十里
  丹城河 在城西一百二十里又名织笼水源出梅峝山东南流入丹阳水
  儒峝水 在城西一百六十里源出望夫山又名望夫河南流由北额港入海港在城西南一百六十里白石港 在奉裁双鱼所前
  高明县
  山碧玉山 在城内儒学扆之又东北隅爲苍玉山亦在城内
  青玉山 在城内县治扆之
  春富山 在城北一里壁立崚嶒上有石岩花草方春尤盛西爲庆林山
  文峯 在城南二里儒学之面山也峯如卓笔故名又南三里爲凤山形似飞凤
  白鹳冈 在城东南五里又十里爲豸冈又十五里爲水蕉山
  朋峯 在城北十里高三百余丈两山并峙形如朋字稍东北爲官径山脉自老香山来东西连绵数十里中通径二十里高明至郡必经之路也
  五龙山 在城东北十里五山奔伏中有圆阜俗呼五龙争珠山
  龙虎山 在城西南十里【旧志二十里误】两山对峙左一石蹲如虎右一石蟠如龙
  鹤山 在城东北十五里高五百余丈世传有仙鹤止其巓故名
  平头迳 在城西北十五里又名鸬鷀峡高二十余丈鹿峝山 在城西南十五里高二百余丈拱向县治罗列如屛亦名鹿洞尖
  表山 在城西二十里高百余丈高出众山之表故名马鬃冈 在城东北二十五里又东五里爲灵云山旧名师姑山高百余丈连接有三台山三峯聨峙
  歌乐山 在城西二十五里高百余丈峯峦耸秀四时风声如奏音乐
  龙冈 在城南三十里一名龙峝一石方二丈余曰聚仙台又有三生石【旧志龙冈在城西三十里三生石载三山石俱误】
  千嵗山 在城西南三十五里高百余丈形势突兀与文储山相接
  仙迹冈 在城东四十里高四十丈石上一迹宛若人足世传仙人迹稍北爲龟峯山高十余丈上有灵龟塔粟砦山 在城西南四十里高二百余丈其形嶻然中有石壁飞瀑下流成潭名武陵溪【按各旧志云奢山南有粟砦山今查粟砦山在奢山西北各旧志南字误】
  皂幕山 在城东南四十里即奢山高千余丈延袤百余里郡国志云山有丹砂俗音讹砂爲奢【查旧志载新兴县有曹幕山爲新兴高明新防三县接界即此山也今攷新兴县已将新桥都五图割入开平而此山系在新会地方界连高明开平二县其载在新兴县误仍旧志】
  云峋岭 在城东南四十里接新会界其东麓与南海大楂岭相连
  文储山 在城西五十里羣峰崚嶒上有飞泉下流成渊名曰圣潭乡人祈辄应
  云宿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高百余丈
  老香山 在城西北五十里高三百余丈延袤五十余里
  水仓步水 在城南门外一名沧溪亦名仓江源出老香山即各旧志所云钩源水东南流绕县而东又名三洲水流至南海鎭涌堡界入西江
  鹿峝水 在城东南五里源出鹿峝山东北流入仓步水
  清防水 在城东南十五里【旧志十里误】源出皂幕山东北流入仓步水
  步州窦水 在城东二十里【旧志相沿讹称古覇水今攷源出古覇都鹤山马鬃冈诸山南流入仓步水非名古覇】
  峡口暗窦水 在城东南二十五里自石窦中泄出灌田
  范州水 在城东三十里源出灵云山南流入仓步水云宿水 在城西南五十里源出云宿山东流入仓步水
  恩平县
  山石神山 在城北二里高百丈又名鳌山爲邑后障那西尖山 在新城后八里高百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狮子山 在城东八里由石神山断而复起有巨石如狮状
  龙鼍山 在城西十里高三百余丈即鼍山又名大人山有龙口泉小水流入县西名半亭水入于南门河旁有紫霞洞石壁竒絶林木盘鬰山下有庙爲祷雨之所【各旧志入阳江县误】
  凤凰山 在城南十里高百余丈县治案山也又南十里爲白马山高二百余丈
  石围口山 在城西北二十里高二十余丈西北三十里曰温泉山其形峻峭下有温泉一名马蹄冈
  金婆山 在城南稍东三十里高百余丈
  蓝坑山 在城东南三十里高二百余丈绵延三十里材木产焉
  印冈 在城西南三十里高十余丈又西二十里爲双罗山稍南爲那吉冈
  石径山 在城东南四十里高二十余丈【旧志城西三十里误】云立山 在城西北四十五里【旧志九十里误】高二百余丈连绵三十里下有泉甚热上蒸滃然如云
  罗汉山 在城东六十里已析入开平界连本县金鸡山 在城东南六十里高五十余丈【旧志城西四十里误】鼔角楼山 在城东北七十里高二百余丈其后爲鸿嘴山高三百余丈上有双石顶
  观音山 在城西八十里高二百余丈连绵阳春界【旧志未载】稍南爲双穴径爲茶山爲君子山又南爲上水竹峝马头冈 在城北八十里高二十丈稍东爲云岫山清油山 在城西北八十里高百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金台冈 在湾雷海中形如覆船初号覆船山即湾雷山【各旧志入新兴县误】
  天露山 在城北一百里【旧志八十里误】俗呼鐡鑪山高三百余丈北爲新兴境南爲恩平境西爲阳春境下爲仙坛山稍东爲独鹤山
  水南门河 在城南一里源有二一出双穴迳一出上水竹峝流至县西绕县南迤东达于开平蚬冈【各旧志所谓恩平江即此载入阳江县误】东南八十里爲湾雷海
  半亭水 在城西十里源出龙鼍山流入南门河交会处极深俗名相公潭
  横槎水 在城南十里源自蓝坑山北流入南门河潭流水 在城北二十五里其源自云岫山南流入于南门河
  牛冈渡水 在城北六十里源出天露山东南流入南门河
  广宁县
  山福星山 在城北圆秀如覆釜城跨其上
  龙异山 在城北二里又北四十里曰先锋岭高五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
  乐安山 在城西三里【旧志作落鞍山在城西一百里误】高八十余丈又西三十里曰乌石山高五十余丈
  狮子山 在城南三里高五十丈上有岩登望竒絶南十里曰三台山三峯鼎峙高百余丈爲邑案山
  黄蜡坑山 在城东二十里高百余丈又东十里曰犀牛山高百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
  黄盘山 在城东北三十里高二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又北三十里曰银坑坪山高五十余丈
  破鐡岭 在城西北三十里高三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石涧山 在城南三十里高百余丈泉自窦出旱则声闻数里雨则止相传窦穴中有巨鲤游泳必人以爲验
  峡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两山夹峙怀集水从中出旁山绵延多竹木
  高望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高千丈林木苍秀涧泉澄澈登巓一望诸山皆在其下
  圆岭山 在城北五十里高三百余丈横亘十五里爲县治发脉之处有九十九坑
  潭圃山 在城东南六十里高二十余丈山势坦平春水山 在城东南六十里上多林木
  三宿山 在城西七十里高百余丈上有三峯如列宿一名三足山
  乌泥坑山 在城东北八十里高五十余丈又东二十里曰梅峝山曰葵峝山
  花山 在城西北八十里高五百余丈又西二十里曰赤坑山路通广西怀集县
  水槽岭 在城东南九十里唐罗隠南游过此渴甚凿石得水书清凉池三字于石上
  森峝山 在城西一百里高百余丈山森秀多林木北连膺峝山延亘百余里向爲猺薮
  石燕山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高百余丈稍南爲五马山又名石马山亦高百余丈上有泉常不竭名曰天池龙冈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高五十余丈蜒蜿数十里又南爲潭口山又南爲小泾口
  水石涧水 在城南三十里发源石涧山东流五里入绥江
  东乡口 源有三一出破鐡岭南流绕城西一出黄盘山绕城东一出黄蜡坑绕城南总归于东乡口入绥江乌龙潭 在城西四十里
  绥江 在城西四十里源自广西怀集县流入县界受诸溪涧水东南流注于四会
  新招水 在城西南五十里发源高望山流数十里经旧新招县址入绥江
  顾水 在城北四十里源出清远县流至县界顾溪铺名爲顾水入于绥江
  春水 在城东南六十里发源春水山西流三十余里入绥江
  开平县
  山北猎山 在城南稍西二里高百余丈形如旗帜绵亘三十里
  叠书山 在城东七里高三十余丈又东八里爲游鱼山二十里爲马鞍山
  双飞蝴蝶山 在城东南十里高二十余丈
  金山岩 在城西北十里一名西岩上有飞瀑如练盘石可坐数十人九日登高于此
  马头冈 在城西十五里高十余丈又西十五里爲罗汉山西界恩平
  羊额嘴马山 在城东南十五里与游鱼山对峙爲县之捍门水口
  狮子山 在城东北二十里以形象得名
  北顾岭 在城北二十里高五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薛公岩 在城东北二十五里一名宝光岩又名寂感岩石室天成深一丈余
  梁金山 在城东三十里高百余丈相传道人梁金修炼于此
  百足山 在城西南三十里高百余丈下有三山如龟云宿山 在城西北三十五里高百余丈常有云气幕之又云独山云益山绵连皆爲云宿山东派也【查旧志载新兴开平二县各有云宿山今攷此山系在双桥都已析入开平县其载新兴县误仍旧志又府志载高明县亦有云宿山系一山而界岐开平高明二县耳】
  防冲山 在城南四十里高五十余丈又南十里爲石井山
  独鹤山 在城西稍北四十里高二百余丈相传峯顶昔有一鹤栖鸣故名
  纸山 在城东南五十里高百余丈【旧志载东北误】
  水合水嘴 在城东南半里双桥长静二水至此会合东南流十里爲长潭十三里爲川海【广东凡河道寛者俱称爲海】十四里爲大湾三十里爲交罗海三十五里爲长沙海沿流而东水势益壮四十里爲梁边海六十里爲潭江直达新会厓门入大海
  清水塘 在城东五里
  八丫塘 在城西二十五里
  独鹤水 在城西四十里源出独鹤山东南流爲长静二水至县西入大河
  水坪海 在城东北四十里发源新会县之皂幕山西南流爲双桥水流至县东门入大河【旧志载城北误】
  蚬冈水 在城南四十五里自恩平南河流至长沙会合东流
  水口 在城东南四十五里发源皂幕山南流与长沙合
  黄泥潭 在城南七十里
  德庆州
  山香山 在城北稍西二里【旧志二百里误】高二百余丈周十余里爲州之主山昔多香草故名又名利人山上有潄玉泉潄玉桥干明寺浮香亭豁然亭松关亭环翠庵览秀楼俱废止有干明寺今更名香山寺
  登高冈 在香山稍东即侍郎冈州人九日于此登高【旧志城北二百里误】又稍东爲青云冈
  峻岭 在城西五里又西十五里曰杉岭俱高百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
  藿山 在城东北五里高百余丈峯峦鬰秀有草如藿香故名稍东爲栌山高五十余丈【旧志城东五十里误】
  茗山 在城东十五里高百余丈产茶
  峡山 在城西二十里【旧志城东误】高百余丈南北岸对峙甚隘江水中流春夏多雨水迅急舟行最险
  端山 在城北二十里【旧志城东五十里误】高三百余丈其形端正北三十里曰佛子岭山势嵯峨路通封川县界藜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高百余丈又名礼岭产藜竹又西北三十里曰障山山形似障
  锦石山 在城西五十里【旧志城东误】高百余丈上有石柱直插云汉方舆胜览云汉大中大夫陆贾说南越时设锦步帐而登俗呼爲锦裹石又呼爲和尚石【旧志载封川有濯锦石今攷即此山也其载在封川县误】山下有陆贾祠
  都计山 在城东北五十里高五十余丈相传昔有仙人骑鹿遗迹
  西源山 在城东六十里高六百丈周三十里一峯高出云表顶有池四时不竭又东爲樵云山高二百余丈下有琼响泉
  大广山 在城北六十里高五百余丈山半有龙浮寺有紫竹庵金莲庵俱废有瀑布泉飞流如练东爲高良山
  三洲岩 在城东七十里相传昔有皓叟修眞于此宋李纲书玉乳岩三大字旧有濂溪书院今圯又东爲瑞洞岩
  文笔山 在城东北八十里【旧志城东二十五里误】高二百余丈又名象牙山稍北爲窦岭
  劳山 在城东北八十五里高百余丈
  靛湖山 在城北一百里高五百余丈山顶石上有巨人迹稍西相连爲金钗山亦高五百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香炉山 在城东一百里其形如炉
  焦石山 在城东北一百三十里高三百余丈相传葛仙炼丹其上又名社山有葛仙园今无攷
  查各旧志有思耆山平定山今查境内无此二山又载德庆州界凡五十四山猺人杂处古蓬山其一也查州内诸山除入志外金林乡有猺山三十七悦诚乡有猺山十二晋康乡有猺山八岂止五十四山耶特以山爲猺山向无正名故不入记载即古蓬山今遍查境内并无此山惟西宁县境永安都有古蓬村在丛山中或即是耳
  水大江 在城南五十步即西江也一名锦水【各旧志云德庆有鼎石之神在江中随波出没查鼎石在罗旁口此地已析入罗定又名浮沉石又名罗经石又名锦被石至于随波出没之言则出之传闻也】
  端溪水 在城东十里其源出于端山南流入于大江口有三元塔
  晋康水 在城东南十五里即罗定州之南江口麻墟水 在城东二十里源出封川县经金钗山东南流入大江旧志作马墟水又东二十里爲书堂水源出猺山南流入江乃宋进士石处道读书处
  陆溪水 在城西四十里源出佛子岭东流三十里南入大江
  思夫水 在城东六十里源出西源思夫村南流入江灵陵水 在城东一百里一名温水即悦城水口源自车牛界山流百余里入于大江可通舟楫水口有孝通庙即龙母庙也大江对岸东安界有青旗山林木蓊茂人不敢伐
  封川县
  山登高山 在城北半里高三十余丈九日于此登高上有景星寺又有望云台【事详古迹】今俱圯北三里曰牛头岭斜与登高山并峙六里曰白石冈上多白石九里曰刘王冈相传有刘谦刘隐墓今不可攷二十里曰续岭断续错落岩巘葱菁
  东山 在城东一里一名挂防山高五十丈形如列屛相连爲纱防山四里曰先锋山十里曰仙凤山二十里曰仙人山三十里曰圆珠山四十里曰凤凰山产鹤膝竹
  大围山 在城西北一里平冈前有光孝寺
  白沙岭 在城东南三里高八十余丈一名天马山拱抱县治西江滙其下建太乙文塔其上稍东相连爲緑衣岭
  会龙山 在城南隔江高五十余丈层峯叠秀县之案山也
  西山 在城西南十里隔江即锦钱山高五十余丈峯峦峭拔防石高丈余有巨人迹嵗旱以水濯之则雨名圣石【旧志载二处误】
  封门山 在城东北二十里高八十余丈峯峦秀蔚两厓如门县取封山锦川合以爲名下有灵防石相传仙防所依乡人祀之嵗不害稼东北二十五里曰相思山曰石门岭四十里曰岚冈山上有古佛寺废址祈雨辄应
  鸡笼山 在城西南三十里高百余丈接连广西猿岭 在城北三十里高三十余丈平冈漫坡或起或伏北五十里曰万家石三石周回五里故名六十里曰南龙冈七十里曰锣皷冈相传夜有锣皷声
  丰寿山 在城东北五十里【各旧志城东四十里及城北四十里俱误】高百余丈又名霹雳山上有石池泉涌其中遇旱汲其水祷即雨东北七十里曰龙石山有斑石五色杂错
  麒麟山 在城北八十里【旧志东北误】高百余丈秀出天表县之鎭山也下有唐状元莫宣卿祠今圯九十里曰荔枝岩内可容三百人防有云岩寺
  白马山 在城东北一百里高百余丈与麒麟山对峙有泉注如练明正德间改名白鹤山东爲老鸦迳三峯山 在城北偏西一百三十里高百余丈稍南爲螺髻岩可容数百人【旧志作罗计岩】
  留连山 在城北一百三十里高百余丈叠巘重峦茂林修竹【旧志作连山误】
  水西江 在城南五十步又名锦水自苍梧至灵洲合贺水环城西十余里稍南复东经徳庆高要三水而南入于海
  蟠龙水 在城南十里隔大江源出广西苍梧县曲折东流数里入于江其水宛转如蟠龙有新妇碛形如笄因名又防有鸦头石碛
  贺江 在城西十里一名封溪源自广西经贺县由广东开建县会金缕诸水南流名爲贺江口至灵洲入于西江
  灵洲 在贺江水口广一里长五里水环匝之上多芦苇鳬鹥所栖春夏泛溢洲常不没相传与水浮沉因以灵名
  谷墟水 在城东十三里源出麒麟山南流至小口村入西江【旧志名丰溪又名风溪源出丰寿山非是】
  东安水 在城西北二十里源出苍梧县东安乡东流入贺江
  广信河 在城北一百里源出老鸦迳西流入于扶灵水至贺江
  扶灵水 在城北一百里源自留连山西流入贺江灵潭 在城北一百里相传有龙出焉
  开建县
  山狼岭 在城东南十里高七十余丈群峯蹲踞若狼【旧志城西三十五里误】
  鴈山 在城北十里形势颇平有如鴈行
  似龙山 在城东十五里高六十余丈其形蜿蜒如龙山下有醴泉今无
  昭□山 在城东二十里高七十丈下有防石防有三穴能容人
  黎水山 在城东南二十里高五十余丈两山对峙流水中出
  野□山 在城东二十五里高一百余丈相连爲水石岩峯峦森立水环其下中有岩穴曲折竒怪穴中流水莫知其源
  大水山 在城东三十里高百丈稍南爲羊梯山有猺居之
  潭霜山 在城北三十里高百余丈
  大玉山 在城西三十五里高七十余丈青碧如玉稍北爲小玉山高八十余丈其势突兀以发脉自大玉故名
  水防山 在城北四十里高五十余丈又北爲白莲峝山
  忠谠山 在城东北五十里高三百余丈与广西怀集县交界旧志产人谠直因名
  古今山 在城西北五十里高百余丈防爲黄沙岭圆珠山 在城西北五十里【各旧志三十里误】高二百余丈其形如珠县内各山惟圆珠忠谠二山爲众山之望石壁山 在城东北六十里群峯削峻四时常有云气石室山 在城东北六十里高一百余丈万山巍峩石有如奥房者又有如庭轩者故又名万石岭附近丛山多爲猺人所居
  水开江 在城西五十步源自广西经贺县入开建合金装金缕诸水流入封川界即贺江
  似龙水 在城东十里源出似龙山西流合金缕水昭□水 在城东二十里源出昭□山西流合金缕水黎水 在城东南二十里源出黎水山西流入开江因流经狼岭又名狼岭水
  金缕水 源出野□山以经金缕村得名水声清响人呼爲龙吟水西入开江
  金装水 在城东北二十七里其源自大水山西流三十里入开江以其流经潭霜山故又名潭霜水
  羊梯水 在城东三十里源出羊梯山北流入金装水大玉水 在城西三十里源出大玉山南流入开江小玉水 在城西二十五里源出小玉山南流入开江忠谠水 在城东北五十里【旧志六十里误】源出忠谠山南流入金装水
  莲塘水 在城西北五十里源出圆珠山东南流四十里经莲塘村入开江
  高州府
  茂名县
  山观山 在城西半里又名仙山又名升眞冈晋永嘉间潘茂名升仙处上有升眞观防有鉴江亭又名会心亭俱废又有观山观今爲观山寺
  潘山 在城东一里高五十余丈一名东山前有潘仙坡有石如船相传晋永嘉中羽士潘茂名尝
  于此炼丹有潘仙祠又有洗夫人庙东二十里曰射牛山今名石牛山三十里曰云炉山
  南宫岭 在城南一里高十五丈爲郡南水口砥柱南二里曰茂岭高四十丈昔潘茂名炼丹其上草木郁茂四时不凋下有南州相传唐天宝中大风
  雷雨忽作河中涌出一洲因建亭于上名小瀛洲今亭废
  马鞍山 在城西二里高十五丈西爲观仙岭又西十里曰佛子山高四十余丈有佛祖庵故名
  小华山 在城北二里高二十余丈
  仙井岭 在城西北二里高二十余丈山傍有井世传潘茂名炼丹仙坡烟从井出故名
  笔架山 在城东南十里三峯高耸形如笔架又名文笔山
  石龟山 在城东北十里高三十丈其下有溪澄清如镜
  百禄山 在城东南十五里高二十余丈
  黄花石岭 在城南二十里高二十余丈
  尖冈 在城南稍东二十里一名文峯
  那石山 在城西南三十五里高八十余丈左爲蚕山以形似名今呼爲商王山
  铜鱼山 在城东四十里【旧志六十里误】形如游鱼山下有井曰石井相传井内生花其年士子必有登科第者【各旧志属电白县误】
  谢赖山 在城东四十里【旧志载谢赖岭在城东二里误】高一百余丈相连爲云间山
  石鼓岭 在城西南四十里上有大石圆如鼔
  鼓楼岭 在城西北四十里高三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宝山 在城东北四十里【旧志郡城北二里误】形如圆珠下有送龙冈西去二里即旧电白县城今圯【各旧志属电白县盖指旧电白而言查误】
  鉴山 在城东北四十里高六十余丈下有清溪如镜名爲鉴水【旧志载鉴山在城北三里指旧电白县而计之查误】
  射狼山 在城东北四十里高四十余丈【各旧志入电白县又云城东北十里俱误】相连爲石狗山以形似名
  灵湫山 在城东五十里【旧志八十里误】高六十余丈上有岩洞下有泉曰龙湫祷雨辄应设祠祀之【各旧志属电白县盖指旧电白而言查误】相连爲云昙山
  淋水山 在城北五十里高五十余丈界连信宜县【旧志未载今查出】
  公茄岭 在城西北五十里高三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高凉山 在城东北五十里高百余丈本名高梁以羣峯高耸盛暑如秋故名【各旧志载入电白又云九十里俱误】
  大应山 在城东北五十里高八十余丈延袤接连信宜县【旧志未载今查出】
  商王山 在城西北七十五里高九十余丈绵延接化州界
  白水岭 在城东北八十里高百余丈飞泉直泻白石分明
  大帽山 在城东北八十里【旧志五十里误】高百余丈延绵数十里
  王岭 在城南一百里【旧志一百二十里误】高三十余丈
  赤岭 在城东南一百二十里高三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白藤岭 在城东北一百二十里高广绵亘界连西宁县【旧志未载今查出】
  西河山 在城东南一百四十里高二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
  水新河 在城东南一里发源射牛山绕城西流合鉴江又名东河
  上宫湾 在城北二里渊深莫测水与府治后石井相通湾上崖石高峻爲郡北路咽喉明建小函谷闗以扼其要
  下宫湾 在城西门自上宫湾流二里至此名下宫湾鉴江 源出鉴山西流合窦江潆绕郡后西南流至城西支分一渚西岸有宝江塔其水至化州合罗江出吴川限门入海【查鉴江发源处有支流小水曰蒲牌水旧志载在城南东流七十里误】海 在城东南一百一十五里
  电白县
  山庄山 亦名庄峝山在城北二里高五十余丈爲邑主山又北八里爲马鞍山高二十余丈
  白蕉岭 在城西南三里高四十余丈又西南七里爲烟楼山髙三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
  辅弼山 在城东北五里高五十余丈【旧志未载】又东北十里爲緑岭高二十余丈
  庄峝山 在城东十里高一百余丈又东十五里爲鹦鹉山高五十余丈
  员岭冈 在城西十里高二十余丈相连爲乌石山其石皆黑因名
  莲头山 在城南十里海滨高八十余丈三峰并峙形如并头莲邑之案山也
  鸡笼山 在城西南十里海滨高二十余丈【旧志未载】又西十里爲登高岭又南二十里爲横山
  防涝山 在城北十里高六十丈遇旱山有云如防即雨以山有虎穴故又名虎牢山
  龙阵山 即龙潭山在城北十五里【旧志十里误】高五十丈山有石岩中涌清泉爲潭
  赤山 在城东南十五里高五十余丈又东爲緑荳山【旧志未载今查出】
  双木山 在城西二十里高一百余丈相连爲文字岭流桴山 在城东南二十里高百余丈【旧志城东十里误】小汾洲 即小放鸡山在城西南二十里海中又西爲大汾洲即大放鸡山上有神庙相传昔有人牧鸡于此乆之不见人以爲神凡过此皆祀以鸡
  小青峙山 在城东南海中约二十余里又东南爲大青峙山二山挺拔波中爲邑捍卫
  热水山 在城西三十里高二百余丈山下有泉如鼎沸秦始皇置温水郡后废又西十里爲龙门山
  题字岭 在城北三十里高百余丈上有巨石卓立如碑字迹隐然成列石有马蹄痕相传仙人乘马题诗于此东连咸水山【旧志未载今查出】
  山厚山 在城东南三十里耸立海防圆正而秀千嵗山 在城北四十里高二百余丈横亘连绵云雾常罩其上俗呼爲簕笱山又北十里爲佛子山上有石如楼
  清湖山 在城东北四十里高一百二十余丈清湖在其下【旧志止载清湖在城西三十里误】
  花山 一名双甑山在城北五十里高二百余丈又北爲要龙山
  石壁山 即碧山在城西五十五里【旧志城西三十里误】高百余丈危如削壁不可以登相连有竒壁山绵亘二十余里乐山 又名安乐山在城西六十里高百余丈雄峙一方【各旧志属信宜县误】
  尖山 在城西北六十里【旧志城西五十里误】高五十余丈其形尖秀山下有泉亦名鼻冈又北爲鵞掌闸山高百余丈望夫山 在城东北七十里界连阳江【旧志二十里误】雄峙东北防有两峯峭拔云外翠若双环名丫髻石
  浮山 在城西北七十里亦名湖山又名瑚山高三百余丈周围三十里寰宇记载尧时洪水此山高出若浮民居其上得免昏垫
  晏镜山 在城西南九十里高八十余丈又南五里临海爲晏镜岭又西南十里海中爲石狗山【旧志未载今查出】蕉林闸山 在城西北九十里高一百余丈又西爲陀埇闸山石龟山又北爲緑段山那霍闸山东瓜闸山相连绵亘数十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罗浮山 在城西北一百里高一百余丈白石嶙峋相传爲仙人牧羊所化
  水泉水小河 在城东二里源发庄山之东俗呼东河又城西二里名浴龙河源发庄山之西二水俱南流由莲头港入海
  崩河 即大桥河在城西五里自石壁山发源南流由莲头港入海
  大海 绕县东南海岸离城六里一望汪洋邑之巨浸也
  麻西河 在城东十里自防涝山发源上爲龌龊河即射合水南流由山厚港入海【各旧志载在电白县东三十九里及流入茂名界俱误】
  莲头港 在城南十里【旧志城西四十里误】纳泉水浴龙诸水入海
  五村河 在城东三十里自咸水湖发源滙阳江儒峝河由五蓝渡南流入海【各旧志载大河在电白县东七十里查县东界止三十里而阳江儒峝河发源望夫山俗名望夫河则在县东北七十里必以二水合流误载入电白而错写夫爲大并遗脱望字】
  热水河 在城西三十里自热水山温泉发源通潮水入海又西十五里爲寨头河自安乐山发源亦通潮水入海
  咸水湖 在城北三十五里【旧志城西三十里误】又东五里爲清湖【旧志城西七十里误】其水清映云汉挠之不浊
  山厚港 在城东南四十五里纳麻西水入海
  石塔河 在城西六十里自田头泉发源由赤水港入海
  三桥河 在城西七十里自蕉林闸发源西南流由吴川县界入海
  龙珠河 在城西北九十里自罗浮山发源西南流由吴川县入海
  赤水港 在城西南一百里纳石塔河水入海
  信宜县
  山东山 在城东半里高二十余丈上有木身生竹叶俗呼神仙竹又东爲宜山
  登高山 在城北半里土阜蔚起上有翔凤台喜雨亭今圯九日士庶登高于此今名太平山
  凤凰山 在城西南一里【旧志二里误】高十余丈形如飞凤投饮于江
  龙山 在城东二十里高三百余丈山南有石孔约深五丈谓之风筶北有石孔其深莫测谓之雨筶相传有龙伏于此绵亘数十里接茂名西宁二邑界
  大间山 在城西北二十里高千丈间于茂名信宜之间故名其左爲皓鸾山
  厐瀑山 在城北二十五里高三十丈顶上有石室可坐数十人洪崖陡起飞泉下注今名东坑山
  云岫□ 在城西三十里高百余丈云霞常盖其土赵山 在城北三十里高二十余丈顶有巨石雨后每出翠云旧有赵姓居此故名
  六豪山 在城东北五十里即六毫山高百余丈通罗定州界猺人所居
  马鞍山 又名营屯山在城东北五十里高三十余丈上有两峰高耸如鞍
  古楼山 在城东北七十里高二百余丈上有三峰重叠如楼
  宋山 在城西北七十里高十余丈
  白马山 在城北一百里高四十余丈有石如马丽水出其下与广西北流县接界
  雷公岭 在城东北一百里高二百余丈又名招义山硃砂岭 在城东北一百里高三百余丈上有三峯石多赤色古名胭脂山【旧志未载今查出】
  欧岭 在城西北一百里一峯特起高十余丈元末有欧姓居此界接北流县
  水东川水 源出雷公岭西南流绕县城南又西川水源出欧岭东南流绕城南二水俱入窦江
  谭峩江 源出大间山东流合西川水入窦江
  特亮江 源出宋山东南流入西川水归窦江
  丽水江 源出白马山下南流合东川水绕城东至窦江
  窦江 即东川西川诸水流会城南曰窦江水口有巨石屹起鎻东西二水曰三丫水又防有石曰罗窦洞亦在水中石笋耸起形如小舸明嘉靖时改曰小瀛洲窦江水流至茂名曰鉴江
  化州
  山宝岭 在城西南隅城垣跨其巓州堂靣之旧有览胜亭今圯
  南闗岭 在城外西南隅系平冈旧城基跨其上【旧志未载今查出】
  龙母山 在城外东南隅旧城基跨其上一名南山石牛岭 在城西半里高十丈下有宋学士范祖禹墓又西半里爲三里坡【旧志未载今查出】
  登高岭 在城北半里高二十余丈上有亭
  东胜山 在城东隔罗江半里【旧志城东二里误】高二十余丈与帽子岭相对而兹山尤佳故名
  千秋山 在城东隔罗江二里高三十余丈今名东山多谷岭 在城南五里高十丈四畔皆田登山环望秋成多谷故名
  潘照山 在城西北五里高二十余丈
  防子岭 在城西十里高二十余丈【旧志西南五里误】
  那阳山 在城南十里高二十余丈【旧志二十里误】
  铜冈山 在城东北十里高二十余丈相连有金盖山有望仙岭防有龙泉泉孔尺许涌出不竭
  畧岭 在城南十五里一名乐岭高二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
  香积山 在城西二十里平冈土阜上有香积庵【旧志未载今查出】
  鸎歌岭 在城南二十里高十余丈
  石龟山 在城西南二十里高八丈上有大石形如龟扣之声响若钟
  大石山 在城西二十五里高十丈山有大石故名下有大石庵【旧志未载今查出】
  龙山 在城南三十里高五十余丈形屈曲如龙故名丽山 一名尖冈在城北三十里【旧志二十里误】高六十丈山色秀丽爲州之鎭山其右有高材山浮梁山脉络相连绵亘于此
  豸山 在城西四十里一名谢获山高一百余丈形如豸故名
  黄姜岭 在城西南四十里高十余丈又二十里爲塘防岭【旧志未载今查出】
  琉璃山 在城西四十五里高一十五丈有泉名琉璃泉建庵其上名琉璃庵【旧志未载今查出】
  冷水山 在城北五十里【旧志西北二十里误】高一百丈下有水常冷故名路通西粤最险
  石城山 在城西北五十里一名古城山高一百余丈山后峻前舒登巓远望四山罗绕如城故名
  谢畔山 在城西五十五里高一百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官山 在城西北六十里山势高耸诸山环拱若揖龙王山 一名来安山在城北八十里高二百余丈周围六十里上有天池相传仙人罗辩骑白牛化爲龙旧设龙化县及辩州本于此山有三十三峯著名者三其第一峯高揷霄汉惟一径可登昔人避兵于此名来安其二名玉盆峰其三名响泉峰
  烟霞洞 在龙王山之东多巨石有岩焉下临深涧有板浮水靣入数百歩至岩下有试剑石裂爲三有将军石一大一小
  鹿踏山 在城西北九十里高五十丈山势陡峻上有鹿踏仙迹
  石碓山 在城西北一百里高十丈上有石如碓者五六相传仙罗辩炼丹遗迹也
  马瀑岭 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高四十丈有瀑从石喷出
  畬禾岭 在城西北一百五十里平冈坦阜周围十余里猺人耕种于上
  鸡笼山 在城西北一百六十里高一百余丈绵亘十余里接广西陆川界【旧志未载今查出】
  水罗江 即茂名水自鉴江流至州城东滙罗陵二水合流爲罗江南流十余里爲平源江至吴川入海江中有沙洲名骊珠台俗传州爲龙而此其珠也下有蟠鼍石
  平乐水 源出畬禾岭东南流合陵罗二水
  罗水 源出广西北流县莪石山下流至州北与陵水合水中有横石立石流至州城之东北爲罗江南流至吴川入海
  陵水 源出广西北流县扶来山即浮来水合罗水至州城东北入罗江
  高源水 源出广西北流县流合陵水
  吴川县
  山蓬高山 在城内之北小阜高四丈儒学扆之【旧志未载今查出】
  学案山 在城南一里平冈小阜故旧志不载
  双岭 在城东二里高二十五丈与文翁山竝峙【旧志未载】又南爲白象山高十五丈皆细沙堆结
  文翁岭 在城东三里高三十丈稍北爲水辰山高十余丈
  招义山 在城西北四里高十余丈【旧志二里误】
  飞雪岭 在城南海中高数十余丈下有沙爲麻练沙【旧志未载今查出】
  近信山 在城西二十里【旧志三十里误】相传昔有碁仙游此又西二十里爲丽山高三十余丈
  高山 在城北二十五里高二十余丈【旧志城西八十里误】南巢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高二十余丈西界化州昔有树鹤巢其上
  特思山 在城西五十里【旧志西南七十里误】高百余丈一名文笔峯其山云起则雨每遇旱邑人思而望之故称特思三台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高二十余丈三峯连峙望之如宝盖三台【旧志未载今查出】
  特呈山 在城西南约八十余里海中形圆而秀远拱县治上有温通阁
  马鞍山 在城西南约百余里海中突起二峰形如马鞍故名
  水吴水 在城西一里上接化州平源江纳罗江鉴江窦江及电白三桥河诸水流至县名吴水绕县南至限门入海
  海 在城南上由阳电下抵雷琼望之无际惟一线通入限门潮汐日至最称洋溢
  洞雷水 在城东五里无水源随潮上下
  芷防沙 在城西南十里又西南爲南二都地方东南爲南三都地方
  麻练沙 在城南十五里下流爲新塲海
  限门港 在城南二十里纳窦江鉴江罗江诸水入于海两岸砂碛坚鋭逾鐡水道曲折而出舟极难行洵爲天堑【旧志三十里误】
  博桌水 又名东岸水在城西四十里源发丽山下板阜地方东流会于吴水至限门入海【旧志载城东误】
  平城江 在城西六十里源发化州那阳山又爲平泽水东南流至平定桥爲平城江至林公渡爲陵洞水合吴水至限门入海【各旧志载零洞水出零洞山又云二十一里俱误】
  石门港 在城西南八十里即石城县石门入海之水到此爲海滨大港水濶二十余里
  碙州 在城南一百四十里大海之中一岛可居数千家即旧翔龙县宋帝昺即位于此旧设有翔龙书院久废【碙夲防字之讹宋史作碙俗又从□□不一俱属相沿互异之字】
  石城县
  山三台山 在城中县治后三峯高九丈北城跨其上东连城外白雾岭高九丈西连城外回龙岭高八丈五峯聨络如屏爲县之主山【旧志未载今查出】
  硃砂岭 在城东半里又东一里爲马鞍山东八里爲那良山皆高十余丈东十五里爲白藤山高六十丈﨑岭 在城西一里高十五丈【旧志未载今查出】
  红头岭 在城西五里高八十丈与﨑岭拱交爲县水口稍北有仙人灶石相传爲仙人炼丹处【旧志未载今查出】谢建山 在城北五里【旧志十里误】高一百余丈层峦叠巘烟晴万状
  音铺山 在城南六里高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
  峡山 在城南七里高二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
  望恩山 在城南十里【旧志五十里误】今名和尚岭高三十余丈【事详古迹】
  东胜山 在城西十里【旧志二十里误】高五十余丈
  高峯山 在城北十里高百余丈远望如城又名石城冈县以此名【旧志未载今查出】
  谢鞋山 在城东南十里高六十余丈【旧志城南误】又东南四十里爲鸡笼山在港水边其形如笼四靣如削高十余丈
  三峰山 在城北十二里高三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那楼山 在城北三十里高百余丈险而难登其状如楼【旧志未载今查出】
  石屋山 在城北四十里【旧志十里误】高二十余丈顶上有二石叠如屋可容五六人东爲谢善山
  牛槐岭 在城东北四十里高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石门 在鸡笼山之前两崖峭立其形如门潮来舟通潮退门限露出舟不得前
  石篱山 在城北四十里高百余丈通博白县地其山西南北三靣峻壁东靣稍平石状如篱
  仙人嶂 在城北五十里高二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尖山 在城西北五十里高百丈最尖秀【旧志未载今查出】横山 在城西稍南六十里高二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文凤岭 在城西北六十里【旧志城北误】高百余丈其山中峯高耸两腋连峙数峯如凤又名文峯
  丹兠洞 在城北八十里今名仙人洞仅容人或寛或狭曲折难穷【旧志未载今查出】
  石洞山 在城东北八十里高三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深田山 在城西北八十里高二百余丈连绵百余里古木叅天千峯万壑人迹罕到【旧志未载】又西十里爲长臂山高百余丈
  横石山 在城东北九十里高二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六吉山 在城东北一百一十里高三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
  天堂山 在城东北一百二十里高百余丈有水泉不涸元末民避难于此
  水贺江 源出尖山向南流合九洲江入西海
  罗江 一名清溶水又名干水源出白藤山西流绕过县城至九洲江入西海
  南廉江 源出广西容县东北向西南流可行小舟至九洲江入西海
  九洲江 在城西北二十里【旧志东北误】诸水皆滙于此入西海冬浅沙渚露出有九
  龙湾 在城西三十里相传昔有二龙起于此即各旧志所云龙化水今则淤没矣
  龙湖 在城东北三十二里今名旧州湖即旧罗州地祷雨多应【事详古迹】
  清湖 在城东北三十五里通南廉江周围三里两家滩 在城南五十里源出雷州府遂溪县东流会东桥南桥水入东海
  东海 在城东南六十里
  急水港 在城西七十里纳九洲诸水入西海
  温泉 在城东北八十里石洞山之北冬夏如沸佛子港 在城西一百里【旧志城南十五里误】
  西海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
  零禄港 在城西一百二十里又名零烈水
  官寨港 在城西一百三十里【旧志一百二十里误】与合浦县交界又名英罗港
  东桥水 源出化州谢获山又南桥水源出化州谢畔山俱南流由石门入东海
  合江 源出广西陆川县南流合九洲江入西海渡子江 今名沙铲河源出广西博白县南流合贺江九洲江入西海

  广东通志卷十二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东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广东通志卷十三
  山川志【四】
  亷州府
  合浦县
  山还珠岭 在城东北二里高十余丈旧有还珠亭汉孟尝守郡去珠复还故后人慕其亷建亭以表之今圯【旧志未载今查出】
  蔡龙峝 在城北二里高一十余丈唐武德中置蔡龙县于此【事详古迹】
  龙门岭 在城东八里【旧志八十里误】高四十丈东十里曰东山岭高十丈昔爲海角第一峯二十里曰抱子岭曰仙人岭曰青山大岭曰牛角岭又名望牛岭
  冠盖山 在城东南八里高三十余丈形如纱帽迤东南又名薛屋岭
  九头岭 在城南十里高十余丈丘阜有九故名南二十里曰独峯岭曰阜花岭
  高登岭 在城北二十九里废石康县南高二十余丈马鞍岭 在城东北三十里废石康县东高十余丈【废石康县在府城东北三十里城废石康塔犹存】
  鹦鹉岭 在城北三十里废石康县西高二十余丈又名思峝山
  黄姜岭 在城东六十里高五十余丈汉董贤父防徙合浦塟于岭下今人呼董防岭
  白石山 在城东北六十里高三十余丈山石皆白东十里爲三山苏东坡有云清水南白石北此地崔峩人不识即此
  冠头岭 在城南八十里穹窿如冠西南临海又南大海中有斜阳岭
  黄稻山 在城北九十里山下皆稻田故名又北十里曰箪竹山高二十余丈【旧志载箪竹山在城北一百三十里误】
  大亷山 在城东北一百里【各旧志一百五十里误】高百余丈爲亷之鎭山东汉费贻爲郡守有亷名去日百姓追送至此遂名上有大亷洞唐置大亷县于此郡因此名其隂爲六湖山又名母鸡山
  北峩山 在城西北一百里高百余丈
  夫人山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
  姜山 在城东北一百二十里【旧志一百四十里误】唐姜神翊家于此故名
  糠头山 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各旧志一百四十里误】一名狼头山一名军头山赵佗常驻军于此
  畵山 在城东一百五十里峯峦秀丽如畵又东十里爲百良山林木葱鬰
  五黄山 在城北一百五十里高五百余丈绵亘数十里相传昔有樵者迷路遇黄衣五人指示始得归俗呼爲五皇岭上有五皇庙白鹤观
  水亷江 即合浦江又名南流江源出广西容县大容山南至夲府界至石康曰晏江至石湾渡曰石湾江至州江口曰州江【查旧志载自州江分而爲五曰州江曰陈屋江今俱呼爲王屋屯江曰白沙塘江曰大桥江曰新村江环流郡西南入于海今查自州江实分四水其州江新村俱从南流江分绕城之西即亷江也王屋屯江即第二渡白沙塘江又名猛水江即第三渡大桥江即上洋渡也以上诸水俱由三防港入于海】
  龙门水 在城东三里源出龙门岭流分二支曰源头曰龙门环城南会南津水入亷江
  南津水 在城东南三里源出薛屋岭西流合龙门水其上流名金银水
  钟湾 在城南七里【旧志城北误】宋政和间灵觉寺钟一夕飞去旣明悬空而下钟犹湿人言湾中夜有钟声必与龙战寺僧察之凿去顶上龙角乃止
  清水江 在城东十五里源出青山大岭相传昔有金鸡浴于水傍故又名金鸡水西北流绕城入于亷江【旧志载郡城南十五里发源博峩山误】
  思乡水 源出废石康县思峝山至武利江复囘入晏江以其去而复还故名
  武刀港 又名大河江在城南三十里
  三防港 在城西南三十里又西南二十里曰鲎港白龙港 在城东南四十里
  乌木江 在城东北四十里源出大亷山西流合南流江
  洪潮江 在城西北四十里发源灵山县界东流入新村江南流入海
  珠塲港 在城东南五十里
  新寮闸江 在城东六十里源自六湖峝上爲压马江流至闸口塘下爲新寮闸江南由大亷港即川江港入海【旧志载二江误】
  川江港 在城东南六十里即大亷港外有鸦洲林木繁隂常有鸦集
  珠母海 在城东南八十里【旧志十里误】巨海也旧志载海中有平江杨梅青婴三池大蚌吐珠故名又旁有乌泥池断望池按珠池之事汉唐无考自刘鋹置媚川都宋开寳以后遂相沿袭置场置司民受其害入水取珠者人多死焉
  大观港 在城西南八十里
  武利江 在城北一百一十里发源灵山宋泰乡流至城北八十里曰明月溪七十里曰巢溪南会南流江【旧志载在灵山县以其流经灵山地方故也】
  白沙江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发源广西博白县界上爲香草江流至白沙塘下名白沙江由榕根港入海【旧志载二江误】
  张蒙溪 在城东北一百二十里发源本县东堂乡地方流至城东北八十里曰张沐溪南入于南流江榕根港 在城东南一百六十里又二十里爲英罗港即官寨港与石城交界源自广西博白县
  古防水 在城东北一百八十里源自本县归德乡六渎村由博白县界流入南流江又名緑云溪
  涠洲 在城南大海中约二百里周围七十里昔爲冦穴明万歴间移雷州民耕其地
  按各旧志载亷州境有铜船湖鴈湖诸水又载有腾达水里水刘公涌水今俱无考
  钦州
  山双角岭 在城东五里高三十余丈两峯如角东十里曰望州岭高五十余丈三十里曰大墓山高三十丈相传唐悌原塟于此
  文笔山 又名尖山在城南五里高四十余丈爲儒学案山稍西爲三山高二十余丈宋守陶弼建三山亭于下
  望火岭 在城北十里高五十余丈其上望见城郭烟火北十里曰望海岭高百余丈三十里曰风门岭高四十余丈东爲那怀山【旧志载风门岭在东南一百六十里误】
  十二岭 在城东南十里高百余丈又东十里曰横山高五十余丈又南十里曰鸡笼山高四十余丈
  兮头岭 在城西十五里高十余丈有瀑布自石顶防落深湾灌田百亩
  百浪山 在城东北三十里高二十丈山形如浪起伏天击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高五十余丈山巓有石相传爲雷所击
  钓鞋山 在城北五十里高十余丈【旧志三十里误】
  牙山 在龙门外海之东海中特起三山形如排牙西有马鞍山
  乌雷岭 又名乌雷门在城东南八十里【旧志一百六十里误】高百余丈突起海滨相传黎人每嵗望岭致祭
  铜鱼山 在城西北八十里高四十丈一名古窦山刀鞘岭 在城西南八十里高五十余丈上生石笋形如刀鞘
  鴈芦山 在城东北八十里高三十余丈
  安京山 在城西北九十里【各旧志六十五里误】高百余丈隋置安京县于此因诸峯错落形如惠州罗浮故又名罗浮山
  墨抹山 在城西一百里高百余丈四时云气蒙翠如墨故名
  招远山 在城西南一百里旧名滩零山明御史宋鉴招叛民黄金广勒碑于此因改今名【旧志西南一百六十里误】黄坂岭 在城西北一百五十里平堰土黄
  王光山 在城西北一百七十里高百余丈绵亘连十万山接广西上思州界【旧志未载今查出】
  十万山 在城西北二百里【各旧志百里误】一峯峦重叠高峻揷天延长莫计故名十万山与广西上思州接界分茅岭 在城西三百里交趾界山顶茅草南北异向汉马援立铜柱于此【事详古迹 各旧志俱误载在城西南三百六十里实非钦州境地也】
  按钦州西境有七峝曰贴浪峝曰时罗峝曰如昔峝又名了葛峝曰思勒峝曰斯凛峝曰罗浮峝曰古森峝又名河洲峝宋元以来峝各设主明初收印而峝主黄金广遂叛附安南嘉靖时黎人纳欵设如
  昔司土人今呼三都四峝者以贴浪时罗如昔爲三都以思勒斯凛罗浮古森爲四峝也
  水五湖 即四面城濠标名也宋守陶弼建五湖亭于此
  钦江 在城东二里即灵山县之南岸江流至州东北十里曰灵屋江至州东二里曰钦江南流入海又分一小江绕城南合渔洪江由南港出龙门入海江中有沙名鸿飞洲上有鸿飞亭后有水月阁今存
  石栏水 在城西五里无源系小江防随潮上下水底有石栏横生即石叠漕
  渔洪江 在城西二十里其源自罗浮山上爲罗浮水下爲渔洪江西南流由南港出龙门入海
  平银江 在城东三十里其源自灵山县博峩山南流山大观港入海
  凤凰江 在城西南三十里其源自墨抹山合渔洪江由南港入海上有凤凰洲
  丹竹江 在城东北三十里源自灵山县杨梅洲地方南流合平银江
  南港 在城南六十里
  涌沦江 在城西南六十里发源涌沦村合渔洪凤凰二江注于海
  团艮江 在城西北六十里其源自广西肥羊岭流会渔洪江入海以其流经大寺地方又名大寺江
  龙门海 在城南六十五里羣山错列海中七十二水道随山而转彼此相通故名七十二迳东七十里名淡水湾
  牙山港 在城东南七十里
  大观港 在城东南九十里
  水车江 在城北一百里源自灵山县狼济山南流至小董地方名小董江合渔洪江
  防城江 在防城东半里许其源自十万山南流由渔洲坪港口入海又名那郎江【旧志防城湾在城南五十里又那郎江在西北六十里俱误】
  渔洲坪港 在防城南三十里
  贴浪江 在城西二百四十里源自十万山南流抵南江平村入海
  灵山县
  山石六峯 在城西一里其峯有六高耸云端又名西灵山县以此名又西一里有独立峯高二十丈挺然独立
  三海岩 与石六峯相连一曰龟岩一曰月岩一曰钱岩
  穿镜岩 与三海岩相接翠屛耸立中通一窍恍若穿镜旁有独虎岩吕君洞相传有仙迹
  松栢岭 在城北一里【旧志十里误】爲邑主山高二十丈上产松栢
  花石山 在城西二里高十余丈石生有纹故名双鹤岭 在城西南二里高二十余丈建城时有双鹤翔集故名其岭左如象右如狮爲邑水口之鎭又名双合
  罗伞山 在城西三里高五十丈山半有罗伞岩马鞍峯 在城东四里高十余丈形如马鞍又名天马山
  峯子岭 在城西北五里高五十余丈旧建南賔县于其下
  五湟岭 在城南十里高十余丈
  鹿嘶岭 在城南十里高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
  射鹤岭 在城东南十里髙二十余丈相传昔有人射鹤于此随爲神故名东旁爲射猿岭又东爲射狸岭射随岭射齐岭
  铜皷岭 在城东南十里高三十余丈相传隂雨有铜皷声
  黄姜岭 在城西北十五里高三十余丈昔有黄姜二姓结姻于此故名又名黄楼山俗呼爲广屋岭
  泗洲山 在城东二十里高五十余丈旁爲凤凰山相传昔有凤凰落此故名
  石龙峯 在城西二十里【旧志八里误】高三十余丈峯形如龙故名内有石龙洞相传爲龙牀石下有潭祈雨最应梁冠山 在城南二十里高三十余丈儒学案山也下有马迹石俗传仙人乘马过此又名大石岭
  龙牙山 在城北二十里高五十余丈山中有潭曾有龙起又名龙池山
  罗阳山 在城东三十里高千丈绵亘数十里上有一十九峯相传上有仙迹又东十里爲百零山高五十余丈
  辘轳山 在城西南三十里高二百余丈四时云雾不絶各旧志云山多芦竹又名緑芦山
  洪崖山 即洪牙山在城东北三十里高一百余丈北与广西横州接界其水南流者爲南岸江北流者爲浮龙江故又名分水岭旁有大龙山高百余丈
  城隍岭 在城西四十里高百余丈望之如城郭故名大东山 在城东北四十里高五百余丈通横州地界西爲独阵岭
  天堂山 在城东五十里高三十余丈
  林治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高百余丈
  博岭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高五十余丈又名泽岭山流洞山 在城西七十里高五十余丈又十里爲仙岩高二十丈
  管根山 在城西九十里高百余丈
  六湟岭 在城南一百里高十余丈又五十里爲那墓山高百丈山极深峻又名博峩山【旧志载那墓山在城西南二百四十里误】狼济山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高百余丈上有石室有石门石桥外有两石人夹侍名狼济石唐悌原读书于此【旧志属钦州误】
  仙女石 在城西南一百三十里长二丈余相传有仙女游此又名仙女桥
  古豆山 在城西二百里高六十余丈巓有一小池四时泉流不竭
  那浪山 在城西二百三十里高百余丈旁有茶山产茶
  水紫水 在县南城外有井出紫水 明万厯间塡塞建儒学于其上
  南岸小江 在城南外即乌江也源发洪崖山流会南岸大江
  南岸大江 在城南一里发源于罗阳天堂二山绕县南西流复转南流会于钦江
  马槽江 在城西北十五里源自广屋岭流下又名那浪江其西一小支曰风带江合流入于南岸江
  大潮江 在城西南二十里其源自梁冠山西流合南岸大江
  浮龙江 在城东北三十里发源洪崖山北流入横州界
  龙门江 在城西南五十里【旧志九十里误】发源博岭山西北流合南岸大江
  旧州江 在城西七十里【旧志六十里误】发源流峝山东流合南岸江注于钦江
  大洸江 即钦州平银江之源流入大观港入海【旧志大观讹大洸】
  黄敬江 在城西二百六十里【旧志城南误】源发上宁都之古先村北流至宣化县入大江
  雷州府
  海康县
  山灵顔墩 在城东五里乃小阜在东洋田中以田近海故曰洋田又思云岛在东海濵乃小沙洲今淤没无考
  英灵冈 在城北五里爲郡治主山相传雷出于此英灵显异故名又俗名鸟卯山
  英榜山 在城西八里高三丈许初有州民陈氏者猎获一卵围及尺余携归家忽一日霹雳而开生一子有文在手曰雷州养成名文玉后登第爲本州刺史在任多善化殁后神灵显著州人立祠祀之乡称爲雷种故以雷名庙即鎭海雷神祠也宋元累封王爵今庙存庙中有铜皷其声铿然清越俗谓自东洋飞至外史有雷车雷皷及彘肉可食之说皆妄
  擎雷山 在城南十里【旧志八里误】形如列屛爲郡之案山郡以此名
  鹧鸪岭 在城西南四十里高十余丈又南三十里爲五石峯
  吉斗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山大而平形如盘斗稍西爲讨泗山又西爲雷公山绵亘十余里
  虎头山 在城东南四十五里高六丈余【旧志城东七十里误】孔头岭 在城西南四十五里高十余丈左有木棉岭右有张牌岭鼎峙
  时礼岭 在城东南八十里郡治拱照山也岩穴深邃高五十余丈山顶有井泉
  麻囊山 在城东北八十里海边高八丈余
  博袍山 在城西八十里高十余丈
  石茆岭 在城南八十五里高三十余丈有泉涌出灌田数顷【旧志西南八十里误】
  干垅岭 在城西南一百一十里高十余丈又西二十里爲英高岭
  徒防山 在城西南一百三十里海濵高三十余丈途旁岭 在城西南一百八十里高二十余丈形如马鞍
  水罗湖 在城西一里即西湖源发英灵诸冈宋绍兴间郡守何庾筑堤潴水建东西二闸引水灌田闸上建惠济桥湖边有十贤堂咸淳间建以祀防凖苏轼苏辙秦观李纲王岩叟任伯雨李光赵鼎胡铨十人又有苏公楼【事详古迹】又有平湖书院旌忠祠俱久废
  三水池 在城南今淤又南爲瑞星池即防凖旧居宋天圣间有星陨于池又有莱泉亦在城南防凖尝饮此因名
  大肚河 在城东五里北接特侣塘南流绕郡至南渡擎雷水 在城南八里出擎雷山下又名南渡乃琼南必由之路源出铜皷诸村东流绕郡至城东南八里曰头港由双溪港入海相传昔被雷震而水出焉又有潭望水平源水途旁水安防溪皆擎雷水发源支流诸水也【旧志离篷港查即途旁水然非海口而云港亦误】
  东海 在城东二十里海中有漉洲周围五十余里又旁有新岛
  双溪港 在城东南二十里【旧志八十里误】又二十里爲溪泊港
  石壁潭 在城东南四十里源出时礼岭下北流三十里石环如壁水声如雷由溪泊港入海
  淡水港 即调陈港在城东南五十里又五十里爲调岭港即新庵港
  北揷溪 在城南六十里源自石茆岭北流由双溪港入海又东一支曰曹家溪又东一支曰后遮水皆阻堰以灌田其水亦俱入双溪港【旧志合潭浪水误】
  博袍水 在城西南源出博袍山下西流由洪排港入海又南一支曰博窓水亦入洪排港
  潭浪水 在城西南一百三十里源出英高岭下西流由房叅港入海又南一支曰婆陆水【旧志城南一百三十里误】西海 在城西一百四十里海中有卵洲羣鸟伏卵于上又有邵洲
  洪排港 在城西一百四十里【旧志一百六十里误】
  海康港 即石港在城西南一百四十里【旧志一百二十里误】房叅港 即石头港在城西南一百五十里
  流沙港 即翁家港在城西南二百里与徐闻交界南爲青铜港
  遂溪县
  山馒头岭 在城南十里以形似名
  七星岭 在城南二十五里【各旧志三十五里误】高十余丈岭上又起小峰拱列形如北斗宋苏轼题其石曰七星拱秀乌蛇岭 在城东三十里【旧志三十七里误】高五丈许蜿蜒如蛇
  射马岭 在城东北三十里平康坦阜元平章阿尔哈雅提兵过岭试马射箭于此故名
  都壕岭 在城南三十里【旧志五十里误】高十余丈爲县治案山又名英豪岭
  斜离岭 在城南五十里高十余丈突起二峰势皆斜列因名
  湖母岭 在城东南七十里高五十余丈湖光岩水源发于此故曰湖母横亘一方有两峰相抱如交椅又名交椅岭
  螺冈岭 在城西南七十里其峰盘旋如螺形
  湖光岩 在城东南八十里【旧志七十里误】旧名防湖又名浄湖古托二村防爲湖深不可测有二石岩如屋宇湖西絶壁中有岩名曰白云岩人迹罕至宋建炎中李纲改曰湖光岩镌三字于石
  覆盂山 在城东南一百里高十余丈突起一峰如覆盂故名
  蔚葎岭 在城东海中距县约一百余里【旧志城东一里误】地名东海岛又北曰东头山东曰调鸡门南曰调洲【旧志载调洲在海康县东误】
  调楼山 在城西南一百五十里【旧志东北误】海濵高十丈昔曾有五色光见若楼台故名
  涠洲山 在城西南二百里海中周围七十里古名大蓬莱稍南爲蛇洋山形如走蛇与涠洲山对峙古名小蓬莱其地名蛇洋洲
  水海堤 县属东境一带濒海平畴筑堤捍卫始于宋绍兴间今多倾废
  傍塘水 在城南一里源自石城界绕县东流合东溪三鵶小水又名两家滩会石城之东桥西桥水由石门港入海
  海头港 在城东三十里即吴川石门港西爲本县界横山江 在城西十里源自石城县之横山西南流入于文体港
  文体港 即抱泉港在城西南四十四里又六里爲羊脚港
  下落港 在城西南五十五里又十五里爲马蹄港北月港 在城东南六十里又十里爲旧县港二十里爲石头港
  铁杷水 在城东南七十里源出于湖母岭南流复东由旧县港入于海隋开皇间于东岸建铁杷县
  城月水 在城西南七十里源发螺冈岭下东流合武乐水由库竹港入于海
  武乐水 在城西南七十里源亦出螺冈岭下昔伏波将军路博德驻师北岸水声潮涌与军中笳皷之声互答因名
  草潭湾 在城西南九十里
  库竹港 即木丹港在城东南一百里又二十里爲北品港
  曾家河 在城南一百二十里一名干零水源出博格村又名博格港东流一十余里由通明港入海
  通明港 在城东南一百五十里【旧志一百里误】又二十里爲北家港即麻港
  乐民港 即蚕村港在城西南一百六十里
  特侣塘 在城南一百八十里广四十八顷即在府城外东北二十里有戴公渠
  调神港 在城西南一百八十里【旧志二百里误】又二十里爲博里港三十里爲官塲港四十里爲调建港
  徐闻县
  山石门岭 在城西八里高十余丈二石对峙若门岭有塘水常不竭上有正女台【事详古迹】
  观涛岭 在城东南十里高三丈余稍南爲梁童山高山岭 在城东北二十里高五十余丈绵亘十余里冠头岭 在城南二十里【旧志三十里误】高十余丈远望如冠故名
  小遂山 在城南二十里突起海濵高十余丈
  石神山 在城东三十里高四丈稍北爲耳聋山高十余丈极寛广树木丛茂樵者呼不相闻故名
  孤超岭 在城西南三十里高三丈余上有眞武庙乡人于此祷雨
  双髻岭 在城北五十里高十六丈两峰竝峙如髻又名马鞍山
  石界岭 在城东北七十里有石壁如碑高一丈余左爲佛屠岭高二十丈山圆平俗以爲如摩尼佛首故名石湾岭 在城北七十里石壁巉岩形势屈曲其旁爲龙牀岭
  屯云山 在城东八十里状如屯云又南十里爲三源山高十余丈山麓有三源泉
  尖山岭 在城北八十里【旧志九十里误】高三十丈其顶尖秀有泉极清
  兠鍪岭 在城东北一百里高十余丈相传明嘉靖凤来于兹逾旬而去
  水海 县东南西三面皆大海南通琼州
  大水溪 在城东十里源出龙牀岭东南流七十里西合葫芦溪小水东合盖色溪小水由博涨港入海北山溪 在城北二十里【旧志十里误】源出高山岭西流十里曰顿吞水又十里曰那冷滩由青铜港入海
  那黄港 在城西南二十里上爲古源水左爲西卯港又十里爲三墩港
  麻仑港 在城南二十里上爲博爱水又有踏磊港亦在城南二十里
  海安港 在城南稍东二十里又名博涨港系渡琼津渡
  白沙港 在城东南三十里左爲青湾
  廉賔水 在城西北四十里源出双髻岭之南西流入海
  讨网港 在城西南四十里右爲麻丰港新地湾博赊港 在城东南四十里上爲迈胜溪左爲赤坎港东塲港 在城西南五十里左爲包西港
  遇贤溪 在城西北六十里源出双髻岭之北西流合南包水入青铜港
  鹅豆港 在城西南六十里左爲八登湾
  南包溪 在城北七十里源出龙牀岭西合遇贤水入青铜港
  青铜港 【缺】   十里【旧志三十里误】
  琼州府
  琼山县
  山苍屹山 在城南二里高十余丈山之隂有仙人洞明嘉靖时改名紫霞洞
  鴈塔峰 在城南三里一峰尖秀如笔宋姜唐佐始登第因名元至正间筑鴈塔亭于上明万歴时竪三元碑于中峰故又名鴈塔三元峰
  赤石冈 在城西南五里石多赤色
  灵山 在城东南一十五里高二十余丈旧名黑山又名圣山上有灵山祠所祀之神有六【详礼乐志】
  琼崖岭 在城南二十里平地起峰高十丈余即古珠崖郡地
  潭龙岭 在城东北二十里高五十余丈登絶顶可望黎母诸山其下有卓锡泉乃景泰禅师卓锡之地铺锦岩 在城南三十里元蔡九娘死节于此今又名铺锦谷
  顺村岭 在城东南三十里平坡起峰高十余丈元僧无我建塔于上右爲龙卢峒
  西石山 一名马鞍山在城西四十里高三十余丈下有递莲洞径窦委曲相通有石磴如榻可容数十人【旧志城西六十里误】
  虎村岭 在城西南五十里高二十丈一名雷虎山一名波秋岭下有溪流爲西南湖又南有鸦卜峝
  扶山 在城东南五十里左有五岭一曰从衡二曰思峝三曰光螺四曰居碌五曰居林递相拥防故名扶山道书谓天下七十二福地此爲第二十四福地陶公开之得道而去故又名陶公山山下有巨潭西有苍廵洞斜入二十余丈内有二井
  琼山 在城南六十里下有琼山白石二村石白而润以其似琼瑶也故名
  云露山 在城西南六十里高百余丈中有三潭嵗旱于此祷雨
  东石山 在城东南七十里平原中突起一峰又十里爲丫髻岭高二十余丈形如丫髻
  龙堆山 在城东南八十里山下有石初甚小嵗久渐大乡人祀以爲神以其在那射都又名那射山【各旧志作二山误】
  石皷岭 一名南岐岭在城西南一百六十里西黎都高二十余丈岭中有大石盘围十丈许扣之其声如皷稍南爲盘塔岭上有十三峰下有温泉高约五十余丈山顶有湼盘塔
  大五指山 在郡城南五百余里【详定安县】
  水双泉 在城外北隅苏轼于此凿井得二泉相去咫尺而异味上有临清亭濯缨亭泂酌亭
  金粟泉 一名浮粟井在城东北里余即双泉之一上有粟泉亭金粟庵
  第一水 在城西三里系山涧水流绕下田村入海次一涧亦流入海谓之第二水
  清惠泉 在城北五里即旧莲塘井各旧志云其泉味甘冽环城人汲之上有五里亭明万歴时建
  琼海 在城北十里
  南渡大江 在城东南十里发源自五指山经临高澄迈定安三县地界流至城南六十里曰白石河【旧志东南三十里误】至城东南十里曰南渡江五里曰博冲河口北流入海自博冲口分一支绕城东曰河口河旧志载黎母水即此
  海口港 在城北十里即在旧海口所北又十里爲牛始港二十里爲白沙港
  湳渭溪 在城南十六里水源有二一自谢潭在城南十五里一自廕潭在城南二十里合流东入南渡江水清如渭故名
  东湖 在城东二十里相传昔有巨室居此一夕陷爲湖
  西湖 在城西二十里漑田最广上有龙庙祈雨輙应其水东流爲学前水绕县前入于南渡江有洗马桥有南桥即虹桥
  小英港 在城西北三十里又十五里爲盐灶港二十里爲烈楼港
  麻锡港 在城东北四十里又十里爲芒港二十里爲东营港三十里爲博茂港四十里爲北洋港
  西南湖 在城西南五十里乃虎村岭溪水流潴爲湖东南流归南渡江即各旧志所载南湖
  惠通泉 在城东五十里三山庵下宋苏轼经此饮之味类惠山因名曰惠通今又名东坡井
  铜铫溪 在城东南八十里源出那射山中有巨石如铜铫水注其中其声如雷流入南渡江
  澄迈县
  山迈山 在城东十里高三丈县以此名下有泉名七里泉久旱不涸【县以迈山澄江故名澄迈各旧志载澄迈山误】
  独珠山 在城东十里高二丈县之主山也下有滴珠泉
  大胜岭 在城西十里高二十丈汉伏波将军屯兵于此征蛮获胜故名下有万嵗冈高十丈有怪石如列屛将雨则云雾笼罩又号圣石下有清泉
  佛社岭 在城南十五里高三丈上有神祠下有清泉虽旱不竭又五里爲社仁岭高五丈乡人立五土神祠于上
  夏社岭 在城西南十五里两峰连翠季夏祭社于此因名
  石仑 在城西三十里竒石如形润则旱干则雨文裔山 在城南三十里高二十余丈连峙三峰又名三峰岭下有泉五穴昔人琢石爲五龙头水从龙口喷出名龙泉
  青山岭 在城东南三十里高十丈上有巨石
  云賔谷 在城西稍北三十里山幽木茂昔有处士吴璿隐此
  石□岭 在城西北三十里高三丈
  那羊岭 在城西六十里连澄迈临高界【旧志未载今查出】麻山岭 在城南六十里高十丈又连亘有牵牛岭高五丈
  合岭 在城南六十里峰峦拱合故名
  北畔岭 在城西南六十里高三丈
  石皷岭 在城东南七十里高三丈上有二石竝峙扣之若皷声闻数里
  眠牀岭 在城南一百二十里平冈如牀故名【旧志未载今查出】
  南黎岭 在城南一百二十里高二十丈绵亘数十里与官茍岭相接皆黎人所居故名【旧志未载今查出】
  官茍岭 在城南一百二十里高二十丈石势危险中有石峝可容千人名大坡峒明洪熙间定安黎王官茍聚众于此土人因以爲名
  居托岭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高五丈旁有笔架岭高十丈形如笔架【旧志未载今查出】
  白石岭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上多白石故名顶有深潭泉自石峰而下嵗旱石黑必雨连接佃当岭上有二石一挺一伏又旁有羣佃岭通临高界下有外峝中峝内峝俱熟黎所居【旧志未载今查出】
  水澄江 在城南里许其水澄彻隋以名县其源有二一自琼山县之西石山至县治东爲九曲水过南门转至西门爲里滩回绕二十五里北至东水港此谓内澄江又一支自琼山之虎村岭西流绕县南过西门爲外滩围抱三十里北至东水港此谓外澄江里滩外滩合流入大海俱系小溪不通舟楫
  博龙潭 在城南十里相传昔有龙起于潭水合澄江又南二十里爲鲤鱼潭涌出山穴潴爲潭通新安江东水港 在城西北十里
  湳滚泉 在城西南三十里泉涌若沸其水流入石□港名稍阳水又西旁小水名那黎水
  石□港 在城西北三十里有石□台旁有材防港泉凿港 在城西北五十里又十里爲麻顔港又西爲玊抱港
  龙安江 一名新安江在城南六十里源发于五指山至定安县曰建江至琼山县曰南渡江
  龙塘 在城南七十里相传有龙起于此
  定安县
  山金鸡岭 在城西一十五里高三十丈
  三岭 在城西南四十三里三峰相连又西南十里爲石峡岭高六十余丈【旧志四十里误】
  文笔峰 一名尖岭一名李家岭在城南四十里【旧志二十五里误】高二百丈又南二十里爲那危岭高百余丈乌盖岭 一名居腰岭【旧志误作二山】在城东南六十里高三百丈
  清宁岭 在城西南七十里亦名九曲岭高五百余丈【旧志城西四十里误】
  白旗岭 旧名白石岭亦名高山岭在城西南一百一十里高百丈【旧志二里误】
  双灶岭 一名新寨岭一名丫髻岭在城南稍西一百三十里【旧志一百里误】高百余丈东爲坡塘岭亦名钟岭纱帽岭 在城东南一百五十里高千丈俱萝藤荆棘又南爲石塘岭高三百余丈
  南牛岭 在城南一百八十里【旧志一百三十里误】高三百余丈与纱帽岭山势相连
  南闾岭 亦名三尖岭在城西南二百里高千余丈连绵十余里熟黎环居其下
  思河岭 在县西南属生黎地距城三百三十里极高峻黎人恃以爲险
  黎母山 即光螺岭【旧志误作二山】在县西南属生黎地距城三百八十里山极高常在云雾中相传婺女星常降此又名黎婺【旧志以爲即五指山非】
  大五指山 在县正南思河都界外属生黎地距县城四百三十余里其高际天其广莫测五峰如指屹立琼崖儋万之间生黎居之郡之诸山皆其脉络也
  水桥头溪 在城西一里乃南珠田泉小水北流入于建江【旧志西南十余里误】
  东溪 即东江在城东十二里源自乌盖岭北流经长涡渡入建江
  湳白溪 一名湳白江又名禄运河在城西七里源发南闾岭屈曲北流入建江【旧志二里误】
  廵崖溪 在城东八里源发自文笔峰经县南转东北入建江
  清潭 在城北建江中相传县令清则沙开成潭有五泥人出若贪汚则潭淤泥人没
  建江 源发自大五指山江多大石不通舟楫流经临高澄迈二县之境入县界绕县西北郭转东北至琼山县爲南渡江流至海口所入海
  多河江 又名思河在城东南二百里【旧志一百五十里误】源发自大五指山东流经乐会之黎峝至夲县多河都名多河江流经会同县合嘉积溪至乐会县名万泉河由博敖港入海
  文昌县
  山紫贝山 在城南一里【旧志城北误】高不及七丈上有紫云庵庵前有紫贝泉
  鸠坡山 在城西南五里高十余丈
  迈豆山 在城南十里高十余丈山上有泉祷雨輙应奇岭 在城南十里【旧志十五里误】与迈豆山对峙形如覆钟玊阳山 又名青山岭在城西北十里【各旧志二十里误】高二十余丈林木青翠其西有苍锡山
  飞鱼岭 在城南十五里山势连属状如贯鱼
  鼔楼岭 在城南三十里高十余丈上有二石左似牛右似乡民祷雨輙应又南十里爲迈南岭又名沙鱼岭
  禁山岭 在城西南五十里山有神灵草木四时青茂民禁不取
  铜鼓山 在城东六十里【各旧志一百里误】高五十余丈半在岸半在海昔有人挖地得铜鼓因名上有龙神春秋祀之
  浮山 在城东一百里屹立海中分潮水东西流俗呼爲分洲洋
  白檀岭 在城西南一百里高六丈余又十里爲八角岭高二十余丈
  抱虎山 在城东北一百二十里高百余丈山石状如虎左右环抱北爲虎村山南爲东猺山旧多猺人盘踞其中
  天塘岭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高三百余丈有瀑布飞泉流下成塘稍东爲红石岭
  焚艛山 在城西北一百三十里近大海周围三里汉楼船将军杨仆征黎至此焚船登岸故名
  七星山 在城西北一百五十里【各旧志城东误】临海高五百丈七峰如七星连珠亦名七洲洋山明天启时建塔于上
  水文昌江 在城南一里一名南桥水其源有二一自龙塘即龙潭一自迈南岭各流至县南相合歴清澜入海
  龙湾 在城西八里又十二里爲黄棠湾水清产鱼清澜江 在城东南二十里即清澜港之上流也纳文昌藤桥诸水东南流入于海
  藤桥溪 在城北二十五里发源自潭布村东南流入清澜港
  龙潭 在城西三十里大旱不涸南爲石牛潭
  长岐港 在城南五十里
  分水江 在城西北五十里源自琼山界分两溪东流至县西十五里曰湴塘溪十里曰白芒溪绕县北复南流入文昌江
  鱼爷井 在城西五十里水极清相传泉与海通中有巨鱼头白俗呼鱼爷
  汤泉盐水池 在城南五十里周百余步冬夏常温其水出长岐港入海
  白延溪 在城西南五十里发源自白檀岭流合南桥水
  陈村港 在城东六十里
  抱凌港 在城东北七十里又三十里爲赤水港郭婆港四十里爲抱虎港
  清澜港 在城东南九十里
  三江水 在城北一百二十里其源一出冯银坡一出水北都一出高墩会流六十余里由铺前港入海石栏港 在城北一百四十里【旧志城北一百二十里误】
  铺前港 在城西北一百五十里纳三江水入海
  会同县
  山端山 在县治北高丈余北城跨其上
  南塘山 在城南一里高三丈许丈庙向之明改曰玉几案
  瀚塘山 在城西北五里高二丈许
  马岭 在城东十里高二十余丈山势如马
  大奇石 在城西南十里高三丈周围六丈
  白鹤山 在城北十五里【旧志城北七里误】高十余丈西连西村岭
  叨甲山 在城东二十里高二丈余山下有塘深数丈广一里泉涌澄清
  何鲁岭 在城东二十里高五丈许突起高峰东有石岩登之可望沧海名曰山海奇观峝
  多异岭 在城东二十里高百余丈数山相连中多怪石奇岩上有井遇旱祈雨多应
  水尾山 在城北二十里高十余丈连抱七山又名七星岭
  文嚣岭 在城东北二十里高二十余丈【旧志城东北三十里误】山鸡山 在城东三十里高十余丈
  钟禄山 在城西北三十里高十余丈与定安接壤又名小禄山
  西崖岭 在城西北三十里高十余丈
  佛子岭 在城东南四十里临海高五丈余
  水大塘水 在县南门外无源旧志载源出黎山无考漓盆溪 在城北五里发源自定安县乌盖岭屈曲而流至县北由西转南流入乐会县河
  水头溪 在城西北十里自白鹤山发源南流入漓盆溪
  嘉积溪 亦名南翰溪在城西北十五里源自定安石塘岭东南流至嘉积都入乐会县万泉河水
  天塘水 在城东北二十五里源出文昌天塘岭流入漓盆溪
  港门港 在城东南三十里旧名调懒港何鲁岭有水从港出
  欧村港 在城东稍北四十里山鸡山有水从港出冯家港 在城东北七十里
  乐会县
  山隂阳山 平坡周围七里土石相半万泉流马二水环抱即在县治寰宇记云在县境内时未迁县故也雷扑山 在城东一里小阜高不及一丈俗传曾爲雷击故名【旧志城东二里误】
  印山 又名应山在城西北二里万泉河之旁高不及一丈水涨若浮印然【旧志城西北二十五里误】
  香炉峰 亦名南山在城南三里高二十丈峰状如炉秀耸特异县治学宫皆向之迤东爲挂榜山高三十丈离城五里又东爲虬潭岭高如挂榜山离城八里汀洲岭 在城东八里大河中高五丈旁有莲花峰亦在水中相爲对峙
  迈州岭 在城西八里高二十五丈岭有五峰俗谓之五雷案其下有庙山岭高六丈余
  如峰岭 在城北八里高十余丈
  三山神岭 在城东南十二里高四十余丈上有泉曰金牛井四时不竭旱祷輙应【旧志城东南十里误】
  金牛岭 在城东南十五里山峰耸峻揷空海中舟人望之以定方隅此山北属乐会南属万州故万州亦载金牛岭即此也
  博敖岭 在城东北十五里高十余丈
  圣石峰 在博敖港屹峙港门高十余丈相传宋天圣中其石突见故名圣石
  北偏岭 在城西北十八里【旧志十五里误】高十五丈状如龙首山脊半里皆黑石崚嶒若龙鳞然又名龙见石石门岭 在城西三十五里高十余丈两石夹峙望之如门
  白石岭 在城西四十里高千丈上有巨石色苍白又西二十里爲油麻岭
  西岸岭 在城西北四十二里高二十余丈林木隂森又西北八里爲三道岭突起三峰如盘龙状
  风门岭 在城西南七十里高百余丈上有瀑布悬流诸黎出入咽喉之地南属万州北属乐会故二处并载双髻岭 在城西一百二十里两峰揷天如双髻然一名黎母岭
  纵横岭 在城西二百四十五里高揷云霄横亘甚广黎人所居
  水嘉濂小河 在城南十五里岸侧有温泉又名温泉河其源自西境黎峝中东流至金牛岭下合万州龙滚水由博敖港入海
  博敖港 在城东十五里【旧志城南误】纳万泉流马诸水出海岸有三江庙宋时建
  万泉河 在城西北二十五里源出五指山北接定安多河江及会同漓盆嘉积溪诸水流至县西分爲南北二支一支绕县北者仍名万泉河一支绕县南者名流马河至县东复合流由博敖港入海
  临高县
  山落云岭 在城西南十里一名寳墩高二十余丈毘耶山 在城西北十里一名高山高五十余丈相传山顶有兽里人呼爲毘耶故名上有吞人石山神灵显县嵗祀之寰宇记云兽似天蛇各旧志云兽似犬俱无可考
  郎伦山 在城南十六里高十余丈
  滩神峝 在城东南十九里透滩水中耸一巨石高广二丈旁有穴昔人于上砌坛祈祷久旱滩响必雨久雨滩响必晴
  峩香岭 在城北二十里高十余丈
  那盆岭 在城南三十里高四十丈一峰高耸而圆状如覆盆下有买愁村宋胡铨谪崖过此
  罗喝山 在城南六十里高二十余丈
  卜姓岭 在城南八十里下有卜姓村故名
  林司峝 在城南八十里
  马鞍岭 在城东南八十里高五十余丈上有冈峦形若马鞍绵亘十余里界接澄迈又名秋阳岭
  背腰岭 在城南一百四十里黎峝中高百余丈周四十余里生黎俱背山腰而居故名
  大江岭 在城东南一百八十里黎地大江经其下故名
  水县前江 旧名抱甲江发源背腰岭绕县从西南转东北合透滩水由百人头滩达博铺港入海
  美泷滩 在城东十里水自透滩来至此合流泻下水高数丈形如曵练下有潭深不可测滩流合县前江【旧志误泷作陇】
  百人头滩 在城东北十里滩中巨石嵯峨水自县前江至此盘石激流声闻数里北流会于博铺港入海霖泉 在城南十里泉自石孔涌出灌田千余顷常有海蚌上浮乡人树木立石爲祷之处
  乌石港 在城北十五里
  透滩水 在城东南二十里源自那盆山来出美泷潭合县前江达博铺港入海
  硃碌湾 在城东二十里
  博铺港 在城东北二十里纳县前江透滩诸水至港口入海
  博述港 在城西北二十五里
  大海 在城北三十里
  龙潭 在城西稍北三十里相传曾有龙出其中旁有龙潭庙宋时建立爲祈之所又名龙塘水溢流达博白港入海
  澹庵泉 在城西四十里宋胡铨谪此得泉味甘美里人立石书澹庵泉三字
  石牌港 在城东北四十里旧名三家港
  黄龙港 在城西北四十里
  博顿港 在城西五十里水自儋州至此入海西岸属儋州东属临高
  吕湾港 在城西五十里
  博泊港 在城西北五十里源自龙潭溢流入港新安港 在城西北五十里
  东黎江 在城东南六十里源出澄迈白石岭流经武陇等村复出澄迈五闗村合大江
  马袅港 在城东北六十里水自那虞都来经下水歴临机长村逹此入海
  冷热泉 在城西南一百里相传源发黎峝中分冷热大江 在城东南一百八十里源自五指山由夲县界流入澄迈曰龙安江至定安曰建江琼山曰南渡江
  儋州
  山南臯山 在城南十里高三丈平冈苍翠可挹蚂蝗山 在城东二十里高二丈平冈蜿蜒形如蚂蝗黎粉山 在城东二十里高十丈山石腻白如粉故名凌霄山 在城北二十里高五丈【旧志城西三十里误】宋高僧和靖蜕化处今爲凌霄福地
  松林山 在城东北二十里一名儋耳山又名藤山【一统志三十里误】高八十丈爲州主山旧多松树峰顶圆耸土石五色上有博望台下有石岩宋高僧和靖仙人白玉蟾俱修炼于此
  黎毗山 在城西北三十里高九丈与松林山斜峙古有黎毗二姓居此故名土人因下有那细村又名那细山【各旧志四十里误】
  德义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高二十丈以其山势向阳又名黎晓山【各旧志作二山误】
  龙门山 在城北四十里高二十丈海傍两峰屹峙其状如门【旧志西北三十里误】
  双峰山 在城东南五十里高五丈冈上两峰相峙狮子山 在城西北五十里海濵一名神尖山高二十丈状如狮子上有正利侯祠有一石在海中名狮子唇舟过有祷必应
  那骞山 在城东北六十里高二十丈【旧志未载今查出】辅龙山 在城东北六十里高二十丈宋赵鼎南迁经此称爲松林之辅山故名俗呼抱社岭
  落基山 在城东六十里高二十余丈熟黎居之冯墟峝 在城南八十里崇山峻岭熟黎所居
  笔架山 在城南一百里生黎界三峰连耸常起云雾透暮山 在城东一百里高一百余丈熟黎居之外界即生黎地方【旧志未载今查出】
  沙锅山 在城东南一百里生黎界状如覆釜极高峻七坊峝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崇山峻岭熟黎所居水清水池 在城南隅向植荷花四时不絶宋苏轼有诗胡铨李光皆常游之
  乳泉 在城东南隅苏轼有乳泉赋
  大江 在北门外一里发源黎母山至那骞山分流一支名榕桥江西北流由顿积港入海一支西流至黎粉山分而爲二流绕城北至潭龙地方复合又会东坡塘小水由洋浦港入海有大江桥桥北有问汉亭宋时建
  新昌江 在城南十里自黎峝发源由城南至新英港入海
  相泉 在城西十五里宋丞相赵鼎谪儋州过此遇旱凿井得泉因名
  徐浦江 在城南二十里发源黎峝流合新昌江入海天角潭 在城东二十五里深不可测相传有龙起于此
  白马井 在城西南三十里世传伏波乘白马过此跑地得泉因爲井乡人建庙于侧祀之
  顿积港 在城东北三十里
  新英港 在城西三十五里其处又有洋浦港
  莪蔓港 在城北四十里
  禾田港 在城北四十里
  田头港 在城西南四十里又十里爲沙沟港又四十里爲大村港煎茶港
  黄沙港 在城西北四十里又有南滩港
  昌化县
  山小豸岭 在城东五里高六十余丈其形如豸大陈山 在城北十里状如华盖高五十余丈东连三板山高四十丈有石船石龙形甚奇险
  象石 在城东南十里高十余丈石如牛形鹰嘴象鼻击之其声如磬旁又有石名石皷
  峻灵山 在城东北十里【各旧志十五里误】旧名神山高百余丈上有石若防黎人呼爲落石五代末望气者言此山有寳黎人舟其下斵石求之夜半大风碎其舟南汉封山神爲鎭海广德王宋改爲峻灵王下建峻灵祠
  马岭 在城南三十里高五十余丈
  笔架山 在城东北三十里三峰并峙如笔架高百余丈
  九峰山 在城东南六十里高百余丈九峰峻耸盘旋百余里昔传有黎妇生九子皆爲峝长故俗名峨娘九峰山
  水昌水 在城南十里源自五指山西北流会古鎭洲水及九峰溪至县东南分二支一绕县南曰北江一经县南四十五里曰南江
  沙洲港 在城西二十里纳北江水
  乌泥港 在城西北二十余里大潮可入舟楫
  英潮港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
  棋子湾 在城西北海岸三十里内有小石圆肖棋子湾上有淡泉自沙中涌出海舟常泊汲之
  南港 在城西南四十五里纳南江水
  万州
  山东山岭 在城东二里许【各旧志五里及七里俱误】岭上有华封岩宋人刻三字在上又有灵照岩维石岩七曲洞有盘石周围数十丈名补天石有石笋高三丈元监郡大都书攀鳯二字山门外刻珠崖第一山五字近大路两石如壁内有大巫峡小巫峡度仙桥诸名胜高数十丈周六里余
  赤陇山 在城东南六里【各旧志西南三十里误】高十余丈又名赤龙山
  铜皷岭 在城西南八里【旧志城南五里误】昔有人掘得铜皷故名
  铜盘岭 在城西十里峰势雄壮岭上有路往来【旧志未载今查出】
  劒门岭 在城西南十里峰峙如劒有石凿凌云山三字
  把抱山 在城东十五里高十余丈形如狮子
  牛标岭 在城南二十里形如覆釜爲州学案山今改爲龙标岭又南五里曰小南山上有普光岩内刻同云洞三字稍东爲保安小岭
  南陵山 在城西二十里高十余丈又西南十里爲青藤山上产青藤
  高山岭 一名横栅岭在城西北二十里高百余丈顶上大石有泉旱祷之水滴即雨
  樟树岭 一名新潭在城东南三十里半枕海中峰势陡峻前后有两澳可以泊舟
  独洲山 一名独珠山在城东南海中五十里峰势揷天又名榜山又名独洲洋
  马鞍山 在城西六十里两峰互峙高揷云表爲州主山相传上有彩云见则州出科甲今改爲双华山六连岭 在城北六十里六峰连续如旗爲州后障内有荒田麋鹿聚之名爲鹿市
  连枝岭 在城东北七十里
  南万岭 在城西南八十里高峰突起逺接黎峝诸山上产南椰
  风门岭 在城西北八十里两旁石壁如门路经其中空谷深邃与乐会县分界
  金牛岭 在城东北一百里昔传有金牛夜放光上有井泉与乐会交界
  尖岭 在城西北一百六十里接连有香根黎峝加小黎峝禁山屯俱熟黎所居【旧志未载今查出】
  鹧鸪啼山 在城西一百八十里【旧志二百一十里误】熟黎居之外界即生黎地方山中多鹧鸪故名
  喃唠峝 在城西北二百里生黎居之
  水金仙河 源出黎山【旧志载金仙水】流至州境西北十里曰陂塘溪支分爲四一支由城北三里曰金仙河河畔石上有人马迹葫芦痕相传交趾道士炼丹于此流绕城环东山入周邨港一支由城北十里曰石狗涧又名冯吴溪旁有石形如狗又名高丘登望山海朗然因名坦朗塔其水流入周邨港一支由城北二十里曰白石溪东流亦入周邨港一支由城北三十里曰莲塘溪又名小渡港亦入周邨港归于海
  周邨港 在城东十五里亦名小海受金仙踼容诸水入港门港
  南陵水 在城西南二十里【旧志二里误】源发南陵山东北流入踢容河
  小海港 一名港门港在城东二十五里总纳周邨所受诸水入海港门二石峙起上有石神小庙虽通舟楫极险难泊
  前后澳 在城东南海濵樟树岭下岭之南爲前澳岭之北爲后澳
  南港 在城东南三十里【旧志东一百五十里误】
  踢容河 在城西源出南万岭东流距城西南三十里曰都封水至城西南十里分爲二支一支从铜皷岭下经城南七里曰大溪水一名南渡溪又名三曲水东流会金仙水入周邨港一支流经小南山名小南山河东流由小海港入海
  石河 源出南万岭即踢容河之上流也水中有石如形水流冲激声响如鸣鼔
  龙滚河 在城北八十里源出六连山东北流经乐会县地界入乐会博敖港
  长沙海石塘海 俱在城东海外洋古志云万州有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然俱在外海莫稽其实
  陵水县
  山独秀山 在城西南半里【各旧志三里误】高八丈余又名文笔山
  笔架山 在城南一里高一十余丈
  南山 在城南一里高一十余丈【旧志二十里误】
  博吉山 在城东二里即大河岭高约三十余丈【旧志二十里误】
  木绵墩 在城东五里大河分流墩峙其中爲县水口之鎭
  黎苖岭 在城南五里高十余丈
  灵山 在城南十里一名多云岭旱祷多应高二十余丈
  周録岭 在城东北十里爲水口港闗捍上有神庙祷雨多应高一十余丈
  双女屿 在城东港外大洋中两山对峙如人
  南迈岭 在城北二十里高二十余丈
  声山 在城东三十里入其山有声如人言高五十余丈
  大小牛头岭 在城东北三十里临海两山对峙如牛高三十余丈
  加摄屿 在城东加摄涧外大海中高三十余丈后落岭 在城东南五十里临海高三十余丈
  杨梅山 在城东北五十里多产杨梅高二十余丈小五指山 在城西生黎峝中
  多碌山 在城东北八十里崎岖多石高三十余丈水大河水 在城北一里发源大五指山东流绕县经博吉山下至木绵墩由水口港入海又北一支曰小河水
  龙潭 在城北一里余大河小河之间旧传有龙起因名
  陵柟水 即大寨沟又名陵栅水在城北十里【旧志十五里误】发源自南迈岭东流出至港坡港入海北十里曰田头涧又北十里曰杨梅涧南十里曰南峝涧又南十里曰廵司涧俱发源于黎峝
  水口港 在城东十里有神庙祷雨多应
  港坡港 在城东十五里又东十五里爲黎庵港浅隘多石船不能行
  加摄涧 在城东北三十余里发源自黎山东南流通大海与潮相爲消长
  桐栖港 在城南三十里【旧志十五里误】
  乌石涧 在城北五十里又名都笼水发源黎山流通大海
  旧陵水港 在城东北九十里与万州交界
  崖州
  山马鞍山 在城北三里高二十丈又二里爲狼岭高十余丈又相连爲迁拖岭
  即蛮岭 在城西八里高十余丈又西二里爲大横岭高二十余丈
  方山 在城东十里高八丈
  南山岭 在城南十里亦名南山高二十丈元王士熙名曰鳌山上有万仞泉泉出石穴清冷可掬
  吊靴岭 在城西南十里高十五丈又五里爲澄岛山高十余丈
  逸贤洞 在城西北千里
  石版山 在城东南十五里高十余丈防有横石其平如版
  符敲岭 在城西二十里高二十丈又西三十里爲龙栖岭高三十余丈
  试劒峰 在城南二十里海濵山有巨石高二丈余宋毛奎题小洞天三字刻石上南有石临海题曰钓台又东爲大洞天有石室题曰海山奇观防有石题曰仙梯落神岭 在城东南三十里高十八丈
  郎凤岭 在城东五十里高峻如凤翼稍东相连爲黎义山爲湳漏岭俱高十余丈
  长山 在城东五十里高八丈余相连爲馒头岭亦高八丈余
  双洲门 在城东八十里双洲对峙状如两扉
  和尚石 在城西八十里有石雨后苔藓青緑如袈裟报福岭 在城北八十里高七十余丈遇旱土人望有白云便雨又名灵山
  落笔峰 在城东一百里又名落笔洞高三十余丈巉岏峻削中有石洞又有悬石击之如磬髙处一石门有二石形如悬笔
  湳西岭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高八丈余又东十里爲多民岭高五十余丈
  廻风岭 在城东北一百二十里高五十余丈下有温水池
  鹿回头山 在城东一百四十里高二十余丈东连鹦嘴山
  大小玳瑁洲 大洲在东海中小洲在西海中
  北到岭 在城西北一百八十里高二十余丈
  水南蛇塘 在城东三里相近有望夫塘
  大河水 在城北三里一名大江一名水南河发源五指山流至城东北分流一由东绕近南门至西南保平港入海一由北绕城至城西三里曰新地港又名抱漾水直抵蕃坊港入海其深莫测传有龙潜云
  热水塘 在城北三里周围可二十步深可二尺许水四时常热
  乌石塘 在城南四里
  蕃坊港 在城西五里
  侯塘 在城西北十里
  保平港 在城西南十五里受大河之水入海又五里爲大蛋港
  龙栖港 在城西五十里内有龙栖湾广二里昔传有龙栖于此又西三十里爲罗马港抱嵗港乐罗港西四十里爲望楼港
  抱横塘 在城西八十里
  龙塘 在城东一百里流入大河水入海
  毕潭港 在城东一百里
  淡水湾 在城东一百一十里上爲多银水
  畨人塘 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相传外国畨人船覆故名
  三亚港 又名临川港在城东一百六十里受三亚水入海
  高沙港 在城东北二百里
  合口港 在城东北二百里受藤桥水入海
  藤桥水 在城东北二百里源出黎峝至合口港入海三亚水 在城东北源出黎峝又名临川水东南流由临川港入海
  感恩县
  山九龙山 在城西北八里【旧志城南一里误】西沈海濵高二十丈汉初建县治于此遗址尚存
  大雅山 在城东十里高百余丈
  仙槎石 在城东十五里长百余丈濶数丈横亘水面望之若浮槎然
  息风山 一名风峝在城东二十五里【各旧志十里误】高百余丈中有巨穴最深春夏之月穴中常发南风猛烈如飓风晨起暮息发即数日禾稼多伤
  天马山 在城南三十里高二十余丈形如奔马透道岭 在城东北四十里高四十余丈相传昔有人于岭上脩炼得道故名
  黎虞山 在城东五十里高百余丈黎人常猎于此故名
  抱透岩 在城东北五十里高一十余丈
  感劳山 在城东北七十里【各旧志城北一十里误】高百余丈昔传大军平黎驻此土人感其德而劳之故名
  虞山石鼓 在城东北七十里古鎭州废城之东河中皷圆六尺傍五大石有马蹄人迹
  鱼鳞洲峝 在城西北七十里海濵突起一峰高三十丈石峝高下重叠状如鱼鳞故名
  落缨岭 在城东北九十里高百丈极险峻
  小黎母山 即峩茶岭在城东二百里生黎地崖石崎岖人迹罕到
  水南龙江 源自小黎母山西流绕县至城西北五里曰感恩水隋以名县今又名县门港西入于海
  温泠池 在城东十里许池方周三丈余中分两派一温一泠
  板桥港 在城西南十五里水中有巨石横列【旧志石排港即】此
  南湘江 即南港在城南二十里【旧志三十里误】发源自黎峝西流入海
  小南港 在城西北三十里
  延澄港 一名白沙河在城东南四十里源发黎峝细流易于淤塞暴雨水涨西奔入海
  白龙塘 在城东七十里相传昔有白龙起此
  感劳浦 在城东七十里寛广二十余丈在感劳山下温汤泉 在城北七十里其东即宋时鎭州地今爲黎人杂处防有石城遗址名杨文广坝【事详古迹】
  大南港 在城西北七十里今沙涌淤塞
  北黎港 在城北九十里即昌化县之南江北爲本县界
  罗定州
  山双龙冈 在城南十里【各旧志二十里误】两冈对峙状若双龙前有石横亘高二丈有瀑泉泻下响震如雷名黄楴喉
  龙脑山 在城北隔河十里与西宁县接境高二十余丈山势旋若廻龙乃本州之防龙也
  石牛山 在城南二十里高五十丈状如牛
  尖冈 在城南二十里【旧志四十里误】高五十余丈一石崔嵬可容数百人
  石镜岭 在城东南二十里即八片岭高五十余丈上有圎石大数尺中有小水流过石面水映日光远望若镜又名八片岩泉
  天马山 在城西南二十里高五十余丈形如奔马云贵山 在城南三十里一山特峻高六十余丈南岭 在城东南三十里【旧志南六十里误】高十八丈形如半月
  鹅抱石 在城东南三十里【旧志五十里误】高七十余丈以形名
  迳山 在城南四十里【旧志七十里误】高五十余丈羣峰并列横亘州南若屛中有一迳故名
  勒寳山 在城东北四十里高十六丈【旧志未载今查出】云致山 在城西南四十里高四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石人岭 在城南五十里【旧志九十里误】高十丈平冈漫坡上有二石对峙俨若人形又名二童山【旧志作二山误】
  笔山 在城东南五十里一峰尖秀如卓笔然
  洞清岩 在城东稍南五十里【旧志七十里误】高二十余丈岩深十丈中有石柱如塔相传昔有岑洞清隐化于此故名
  龙龛岩 在城东南五十里【各旧志东北误】高十余丈危壁秀丽深广二丈中有石笋百余相传有龙蜕骨岩中故名企阳石 在城东南五十里平冈突起高三十余丈状若玉屏
  右归山 在城东北五十里高十二丈【旧志未载今查出】天黄山 在城西五十里高百余丈其左有凤凰山四山并出若凤飞翔又名四凤冈
  五老山 在城东南六十里五峰相聚耸峙云表高百余丈
  龙清岩 在城东 六十里高十余丈其岩中有石塔悬乳若大士像又有韦防诸像顶有石碗载水清洁不涸曲径通幽爲州之胜
  寳峰岩 在城南 十五里高十余丈相传石乳滴成布袋和尚像后人置佛像其间爲乡人祷之所花楼顶山 在城南七十二里高百余丈
  思贺山 在城南七十里高六十丈
  双轮山 在城南七十里【旧志西南一百里误】高一百七十丈两山对峙形若双轮
  石龙岩 在旧罗镜所前高十六丈其岩内石外土深不可测
  云草峝 在城南八十里高五十余丈
  菁岭 一名石岭在城南九十里高三百余丈特出诸山之上山多蒲竹
  独石岭 在城南九十里高百余丈上有飞来庙傍冈之巅有池名灯盏池相连爲三台山
  云际山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旧志一百里误】高二百余丈四时常有云滃其上下有温泉又名云沙
  水榕潭 在城东南四十里广五丈许
  大泉 在城南五十里
  坎底水 源出天黄山流七十里经云致山名连洲河入于泷水
  泷水 在城西南八十里源出西宁大水诸猺山东北流绕州城北至南江口入西江旧泷水县以此得名又发源处有支流曰抱水
  南江口 即泷水从此出西江处
  上乌水 在城东南一百五十里源出三台山东北流至州东曰东水会泷水由南江口入西江
  东安县
  山天柱峰 在城东北突起平畴高可千丈尖圎秀特屹立如柱故名
  九星岩 在城东北距天柱峰数武高九丈余上有石室又有观音洞岩前有又爱亭环植荷花石磴上有北辰宫东旁爲下岩
  伏犀山 在城西北半里横伏若犀
  大牛石 在城西北与伏犀山隔半里许峭壁如削中有岩窍呼之响答如人应声
  锦鲤峰 一名麒麟石在城东半里峰势近拱学宫奇特异常形如麟鬛上盘危磴下环清沼有梅花岩藕心井在林木中上建归一庵
  笏山 在城西北一里高二十余丈方正尖秀如笏翠屏山 一名芙蓉屛在城西一里许嶙峋积翠方正如屏旁数峰或如莲瓣或如笔或如兽皆天然点缀也天马山 在城南二里许高百余丈势如羣马腾骧爲邑治屏拱又南八里爲南山高五十余丈
  文昌山 在城东南三里高五十余丈建梓潼阁爲邑治文明鎭星
  碧虚岩 在城东五里岩内高十余丈一窍透光如星下照中有石俨如佛座右旁缘壁上通石室一石幽洁土人呼爲仙牀云
  太空岩 在城西十里幽深敞左爲罗石右爲硼石俱高四十余丈
  大绀山 在城北十五里高七百余丈世传曾有神仙炼药于此山之西有水名龙头湾遇旱爲祈雨之所稍西爲大绛岭高百余丈
  大台山 在城东北二十里高百余丈进五里有鐡山魁岩 在城东北二十五里岩甚峻峭前有疎林曲沼胜槩不让九星
  甘通岩 在城东南三十里高二丈幽敞如室上悬石钟扣之声震山谷又有石池水清不竭即甘峰泉也罗汉岩 在城东南三十里近甘通岩高丈余旧志云内有十八罗汉后移置九星岩
  蒲竹迳 在城西三十里高五十余丈【旧志未载今查出】白云洞 在城东北三十里中有悬石若柱
  狮子石 在城东北四十里形如狮蹲踞路旁
  寳峰山 在城东南五十里【旧志城西误】高八十余仞峰峦秀丽上有寳峰寺
  圣山 在城东南五十里高千丈上建神祠祷雨輙应因以圣名相连爲书山亦高千丈
  崖牢山 在城东南五十里上有崩崖如欲坠状向有求福寺
  思药山 在城东北五十里高百余丈即各旧志所载石英石斛山今以二药絶少故名思药山
  鐡岭山 在城东南五十里高七十余丈石色如鐡故名
  云雾山 在城西南五十余里高可千丈周六十余里四时云雾不散向爲猺蛮聚处遗础尚存
  青旗山 在城东北六十里开展若旗山多林木灵阳山 在城东北六十里高百余丈【今讹云洋山】
  虎岩 在城西北七十里地属连滩石室高邃背山面河如虎蹲踞滩水一大砥柱也
  龙岩 在虎岩之右隔河对峙宋有盘古庙至今遗址尚存
  止戈岩 在旧富霖所旁高二丈余【旧志未载今查出】
  云扶山 在城南一百里高百余丈绵亘丛菁势甚险峻
  西山 在城西南一百里高二百余丈径路﨑岖峝落之民恒聚于此内有铜窝鐡顶十二鸡头诸峯半山有泉甚热可以烹鲜
  水南山河 在城南二里其源有二一发大绀山一出蒲竹迳东流绕县城北入西江又名爲大绛水水口一大石横亘中流难通舟楫
  蓬远水 在城东北三十里源发大台思药诸山东流三十里由黄湾塘入西江
  小河 在城东南六十里【旧志九十里误】源发芙蓉都地方即新兴容朗水之上流也流会卢溪
  躭峝水 在城西北六十里【旧志城西南九十里误】源发歌村伏峝等处合州水至南江口入西江
  罗银水 在城西南八十里【旧志百余里误】源自富霖所地方流通阳春县界
  西宁县
  山玉枕山 在城北半里高十五丈山势延绵宛如玉枕爲县主山
  文德山 在城东一里高六十余丈峰峦秀丽爲邑左辅
  武功山 在城西一里高二十余丈山形雄壮爲县右弼
  笔架山 在城南四里高二百八十余丈三峰卓立形如笔架爲学宫案山
  马鞍山 在城西五里【旧志三里误】高二百丈形如马鞍鞍头一尖峰峻削揷天
  书案山 在城东南十里高二十余丈即鸡骨岭大力山 在城东二十六里高六百余丈山势雄伟南爲下城峝
  灯心岭 在城南四十里高十余丈岭半有甘泉井其水甘冽
  仙人峝 在城南五十里
  文笔山 在城东南六十里高百余丈孤峰峭防故名鸡暴山 在城西南七十里高一百四十丈【旧志未载今查出】马鞍岭 在城西一百二十里定康都亦名马鞍山黄坡岭 在城西南一百六十里与筶杯岭相望贵子岭 在城西南一百七十里【旧志一百八十里误】高百余丈筶杯岭 在城西南一百八十里近函口所地方【查信宜县东二十里有龙山山南北有风雨雨窖今筶杯岭南接信宜在两窖之北当是筶北岭查筶字竹部无有又筶杯字无所取义姑阙疑焉】
  白马山 在城西南一百九十里高二百六十丈相连有大水山云卓山俱系猺人所居【旧志未载今查出】
  水文昌水 在城东一里源自广西经封门所流入县郊之南复从东北由罗旁口出会大江
  武仓水 在城东十里源出大力山南下城峝北流合文昌水由罗旁出大江又名下城水
  桂河 在城北十里源自广西岑溪经十四都东流合文昌水出罗旁
  罗旁口 在城东北十五里县诸水皆滙此出大江有石在水口平铺约二亩名锦被石谓之锦江又名罗镜石查各旧志载德庆州江有鼎石随波出没州志谓之浮沉石总一石而多其名耳
  龙池 在城东北都城乡水深二丈余其清彻底嵗旱于此祷雨
  双牀水 即罗定州泷水源发本县大水云卓诸山流入州绕州城北由南江口入江【旧志载源自新乐思虑诸山查无】
  连州
  山北山 在城东北一里其阳有燕喜亭亭之左有振鹭右有卧龙前有天池石北去爲天庆观天泽泉流杯亭流杯池君子池北山寺六鳌桥寒居洞诸胜槩【旧志未载今查出】
  巾山 在城东三里【各旧志五里及四里俱误】一名顺山【各旧志分作二山误】高二百余丈周围二里许平地耸峙俯瞰一州爲郡之望山形如巾帻亦名翠巾峰下有甘泉宋周敦颐过此饮之刻濂泉之源四字于石
  寳华山 在城东南四里常有云霞起其上
  白罗山 在城南四里峭防壁立青白相间
  龙头峡 亦名龙涎峡在城南五里有石室上悬石钟扣之其声铿铿有水泉发源九陂流二十里或隐不见乃自峡面山腰吐一小乳喷流而出因曰龙涎其西二十里爲合望峰
  大云岩 在城西五里平地突兀形若负龟周二里许上有垂石如滴翠
  楞伽峡 在城南六里两崖峭絶奇石倒垂四更月出光涵山面
  圭峰 在城西北十里高百丈周三里众山环回俨然端立薄暮烟横苍翠袭人
  昆湖山 在城西十五里一名天际岭高千丈周百里下有二水夹山而流春夏暴涨滙聚成湖其间苍崖峭壁森然罗列上有集灵庙
  防纱峡 在城南二十里转一曲爲同官口口有洞曰冷然洞洞中若广厦数间上皆绮石结成华盖而钟乳悬垂俨如梵刹【旧志未载今查出】
  梅花岭 在城西二十里其上旧多梅花
  白鹤山 在城西四十里高五十丈周二里许石壁卓立四面如掌
  邓公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山不甚高其状如蟹相传有僧舍邓鲁家留经出门曰吾暂上此山遂乘云而去因又名腾空山
  静福山 在城东北五十里【旧志城北三十里误】峰峦环抱松桧葱鬰爲七十二福地之一后有虎跑泉旧建御书阁洪音楼今圯
  廖仙岩 在静福山之北八里三峰尖秀高一百三十丈周二里巓有石穴轩豁玲珑俨如台阁前有炼丹池四时不竭后有石牀玉柱丹灶遗址左有白云洞右有西台皆爲奇胜
  冠峰 在城北五十里其形如冠
  桂阳山 在城西五十余里旧名灵山山下有泉东流入于韶北有石洞广三百二十歩状若堂宇内有神庙每风雨如闻皷角乡人祈祷輙应
  桄榔山 在城北六十里上多桄榔故名
  芙蓉山 在城北六十里五峰列峙状若芙蓉
  方山 在城北九十五里与九疑对峙
  水莲花潭 在城南二里下爲横潭石皷潭
  龙湫潭 在城南十五里潭内有三穴甚深而寒水源出穴中悬流飞瀑经乆不竭上有龙庙雩祷輙应潮泉 在城南十五里其泉昼夜消长与海潮相应湟水 在城南二十里东注阳山出洸口合正水入于海双溪水 在湟水西南三里一出潭源会诸乡水入于湟一出连山独流入于湟至城西南合爲江
  卢溪水 在双溪西北二十里源于蓝山即朱冈水会高良水歴楞伽峡南出爲洭水
  阳山县
  山贤令山 在城北二里昔韩愈爲令日读书于此故名中有游息洞即东石岩岩背有朝阳洞
  石崖山 在城东北二里有石壁如屏
  苍龙岭 在城北二里亦名蜈蚣岭
  骑田岭 在城北二里一名黄岑山即古湟溪闗阳岩山 在城西五里两峰并起晓先得日亦名丫髻山
  香山 在城东十里一名香冈上多蕙草
  西岭 在城西二十里
  峰 在城东二十五里
  寳源山 在城东三十里
  分水岭 在城西三十里
  钟唐山 在城东五十里相传钟唐二人学道于此大东山 在城西五十里当连州之东故名
  狮子山 在城西五十里以形名
  芙蓉山 在城北六十里有石室可栖
  明月冈 在城南六十五里山有白石圆如白璧月夜有光
  七星冈 在明月冈之前七冈相连宛如七星
  铜砂山 在城西南七十里
  同冠峡 在城西北七十里其下有水源于黄莲山峡今平爲同冠村
  水阳溪 在城南其水经同冠与湟水合流其源出于星子之红岩山下经连州至县城
  斟水 在城北二里其水流至东岩西循皷道与洭水东南合阳溪入于海
  龙阪滩 在城南十里旁有温泉
  龙宫滩 在城南十五里
  洭水 在城南十五里其水自韶之乳源东南流合香山泉至莲塘入于斟溪爲青莲水其下爲凤凰滩清霜滩复流十里爲三峡
  同冠水 在同冠峡之下东流与湟水合
  连山县
  山文笔山 在城北其峰峻峭视之如笔架
  象山 在城南二里状若象然
  巍峩山 在城东四里【各旧志城南四十九里误】以高峻得名长迳山 在城东四里下有长迳水至湟川合流悭山 在长迳山当道而立行者至是必囘头俛身而入俗呼囘头石【旧志未载今查出】
  天堂岭 在城西北三十里
  钟留山 在城北三十里高数百丈周百余里状如钟【旧志作中留山】
  大龙山 在城南四十里【旧志城北八十里误】高数百丈周围五十余里冈峦廻盘其状如龙
  黄莲山 在城南四十里旧因产野黄莲得名
  锦坑山 在城北四十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天梯山 在城北五十里高数百丈周约一百里山势高耸中有石梯故名
  大雾山 在城西北七十余里高凌霄汉常有雾气因名
  大帽山 在城西北八十里以形名高约数百丈周围一百余里
  巾子山 在城西北八十里高数百丈周约百余里形如巾子
  钟山 在城西九十里【旧志未载今查出】
  长叶山 在城西北一百里岩洞盘鬰猺獞居之下有长叶水
  水白沙水 在城东五里源自本乡山出湟川合流【旧志末载今查出】
  上吉水 源自良溪山室黄南出贺县合流【旧志未载今查出】横水 源自本山坑水至县出湟川【旧志未载今查出】
  大龙水 在城西北九十里流出湟川
  小龙水 在城西北九十里源自湖广江华县合青梅二水至北爲韶陂水又东南合上吉水入漓水
  梁峝水 在城西北一百里至黄南合流出贺县【旧志未载今查出】

  广东通志卷十三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东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广东通志卷十四
  城池志
  环岭而城滨海而池粤地为
  天朝南境洵万里金汤哉徃称设险守国务在崇雉堞
  濬濠沟我
  国家大一统抚有方夏爰及海隅举殊甸而纲维之髙深见矣诗曰万邦之屏之屏之翰险云乎哉志城池
  各府【城池分编县有不载池者本无池也旧城有今废而址存者仍考入卫所附近纪之】
  广州府城【周赧王初粤人公师隅为越相度南海筑城号曰南武任嚣赵佗相继増筑是为越城周廻十里以髙固昔相楚时有五羊含穗遂称五羊城汉筑番禺城于郡南五十里西接牂牁江为刺史治建安十五年刺史步骘辟番山之北广故越城筑而固之二十二年复徙治焉呉分交广广州刺史仍治此而交州刺史徙治龙编唐天祐末清海军节度使刘隠以南城尚隘凿平禺山以益之宋庆厯四年经畧使魏瓘于城角得古砖有铭云委于工瓘以为已应遂加筑子城周环五城兼修雉堞皇祐四年侬智髙冦大通港遥望城坚不得逞而去朝廷以瓘有备除集贤院学士再知广州筑东西南瓮城门南曰镇安西曰朝天东南曰步云东曰行春西南曰素波又改朝天为有年步云为冲霄熙宁初经畧使吕居简转运使王靖重修东城居简得古越城遗址复谋筑之防移荣阳朝京师上其事诏转运使王靖成之袤四里为三门南曰迎薰北曰拱辰东曰震东与子城行春门相接是为东城合子城为一熙宁四年经畧使程师孟筑西城其周十有三里城广一百八十步高二丈四尺为门七东南曰航海南日朝宗曰善利曰阜财西曰金肃曰和丰北曰就日后方大琮改就日为朝天绍兴二十二年经畧使方滋修三城是年秋章贡盗起将宼广州经畧使方滋以三城雉堞圯剥乃加增缮并及井干烽橹亦各坚完盗遂宵遁嘉定三年经畧使陈岘筑鴈翅城东长九十丈西长五十丈上建高楼东曰畨禺都防西曰南海胜观三城旧有楼橹共一千八百四十有一嵗久不全岘重建敌台三百四十七其后摧剥绍定二年经畧方大琮仍于旧址剙团楼七十五炮台四并修城门雉堞端平二年经畧使彭修复三城楼橹又修外城三千三百有六丈女墙四千四百九十二丈子城六百三十有三丈女墙九百一十七新瓮城门十有四门屋敌楼九十有七开庆元年经畧使谢子强大修城壁城外筑羊马墙高六尺许鴈翅城下隙壤植以水栅翼而至海元至元十五年诏平广州城隍三十年修复之明洪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都指挥使许良吕源以旧城低隘请连三城为一辟东北山麓以广之城周三千七百九十六丈计一十五万一百九十二步高二丈八尺上广二丈下广三丈五尺为门七曰正北稍东曰小北曰正东曰正西曰正南稍东曰定海西曰归徳城楼七敌楼七警铺九十七雉堞一万七百城东西之外因旧浚池惟北一面枕倚岭峤乃于正北门外筑瓮城以蔽之于东门之北城下置小水闗防以石柱以疏城渠之水北城上有粤秀山山左建楼五层名曰镇海洪熙元年奉诏大修广州城成化二年总督左副都御史韩雍谋于镇守太监陈瑄右副都御史陈濂左布政使张瑄按察使夏埙筑南城归徳二门月城城各延三十八丈上俱建层楼下辟三门壁垒完固视旧有加治十六年三司以东西月城渐頺请于巡抚都御史潘蕃命广州府知府袁燫指挥韩雄协同修之城周围二千七百一十七丈高三丈五尺镇海楼一角楼四城楼九窝铺七十七雉堞二千二百七十九为门七曰正南日定海曰正东曰大北曰小北曰正西日归徳门内之左右为兵马司者一十有四其西北自东皆距濠堑长二千五百五十六丈濠之西东则各疏水闗一嘉靖十三年增筑定海门月城四十二年都御史吴桂芳剙筑自西南角楼以及五羊驿绕环至东南角楼新城以固防御万厯二十七年于正南门迤东辟门一顔曰文明 国朝顺治四年冬总督佟养甲筑东西二翼城各长二十余丈直至海傍厚一丈五尺各为门一康熙八年巡抚刘秉权开文明门九年垜墙炮台马路等处共頺三百余丈平藩修复是年水五仙门复倾一十余丈知县陈万言高去侈修葺十一年归徳门城頺三十余丈知县桂冲云王之麟修复二十五年巡抚李士正倡捐修城池又开复文明门以兴文运并修文明门及城楼】
  池【宋大中祥符中邵知广州始凿濠为池以通舟楫庆厯中魏瓘再知广州环城浚濠熙宁初王靖成东城复濠其外嘉定三年经畧使陈岘重濬之长一千六百丈东西置闸嵗久湮塞开庆元年经畧使谢子强复拓之广二十丈深三丈东西坝头甃以石复自蒲涧太霞洞导泉水西入于韸韸水又西入于粤秀山之左筑堰潴之深二丈余以渰浸州后之平地南开小窦隘则泄之于濠近年决其堤纳之于濠遂田其故地属之官南濠在城楼下限以闸门与潮上下古西澳也景徳年间经畧使高绅所辟纳城中诸渠水以逹于海淳熙二年经畧使周自强复濬之嵗久复湮嘉定三年经畧使陈岘复开自外通舟楫以逹于市旁翼以石栏自粤楼至闸门长一百丈濶十丈自闸至海长七十五丈绍定三年经畧使方大琮又浚之宝祐元年经畧使李迪复自擢甲巷开浚至闸口又加深焉清水濠在行春门穴城而逹诸海古东澳也长二百有四丈广十丈东濠在郡东明洪武三年永嘉侯朱亮祖连三城为一因旧浚濠周二千三百五十六丈五尺惟北一面枕山未浚成化三年提督军务左副都御史韩雍巡抚右副都御史陈濂议欲连北山凿之太监陈瑄考旧志以广地脉发迹在此濠之恐非宜遂寝其役惟浚东濠二百六十五丈深丈有六尺地脉因瑄不断人服其识西濠在郡城西宋经畧使陈岘浚濠通江建东西二闸及元至元中宣慰使沙克嘉巴勒始建木桥高跨西坝以通往来名曰太平桥明洪武以后屡修之成化八年都御史韩雍改砌以石濠自西流逹江舟楫出入虽海风大发不能为患嘉靖五年巡按御史涂相从郡人彭泽议分东南展流迳西直入于海建大观桥其上后提督都御史戴燿巡按御史李时华开复太平旧濠绕新城而南逹于珠江实为防省永利通判冯运吉南海知县王循学番禺知县穆天顔督理古渠有六脉渠通于濠濠通于海所谓六脉者草行头至大市通大古渠水出南濠一净慧寺街至观堂巷擢甲巷新店街合同场番塔街通大古渠水出南濠二大市街至诗书街通仁王寺前大古渠水出南濠三大钧市至盐仓街及小市至盐步门通大古渠四按察司至清风桥水出桥下五子城城内出府学前泮池六六脉通而城中无水患宜疏濬之水闸在旧东西鴈翅城濠口嘉定三年经畧使陈岘所剙嵗久圯坏绍定三年经畧使方大琮因旧地增筑之两岸石甃各长二十余丈中为重闸濶丈余以通舟楫淳祐四年东闸摧剥方大琮筑而新之洪武十三年展筑城池改甃濠南旧水闗广仅六尺闗下铁石柱闸凡用两重以严防御 国朝康熙二十二年布政使郎廷枢疏濬南流复通舟楫】
  韶州府城【周回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基广二丈中广一丈五尺上广一丈吴末始筑于正水东莲花岭下唐刺史邓文进移于武水西南地势卑下梁干化初大水淹没郡录事李光册始徙于武水东南汉刘防时刺史梁裴始筑州城宋皇祐绍熙间增修敌楼九十有八宝元二年知府常九思重修明洪武三年知府徐真复建五门曰湘江曰干曰东曰南曰西西门即古望京楼永乐初城圯楼坏十五年千户赵铭修之天顺七年防政刘炜都指挥裘忠涖韶州重作五门城楼成化四年都御史韩雍命千户赵雄推官余铎剙串楼一千一百五十三敌楼二十六治十四年知府曾焕拟以官濠房塘租百余两为修城需勒石纪于凝青堂西嘉靖四年知府唐升修筑倾圯二十余处各门敌楼共六百有竒嘉靖二十年知府符锡重修串楼三百五十及五门大楼东曰闻韶西曰镇逺新开曰望京湘江门曰迎恩南曰阜民 国朝康熙十六年北门添筑子城一重高三丈五尺四十七年知府薛载徳改为阳城五十二年知府胡范修复隂城雍正五年知府黄文炜捐赀自东至西筑堤九十丈高五尺零】
  池【东南六百一丈西临武水无濠北二百十六丈东北四百四丈明万厯四十四年洪水决西城而入随即修复天启四年知府吴兆元另开新东门崇祯九年稍徙去数十武令巽水隠通泮池 国朝康熙十六年开北门濠一道深濶二丈四尺长八十丈】
  南雄府城【周回七百二十七丈高二丈五尺五寸新城广一千一百三十一丈七尺宋皇祐四年知州萧渤辟之为门三东曰春熙西曰凌江南曰政平淳熙五年知州李嵘修嘉定七年刘公亮十三年孙崈十七年赵汝钥相继重修绍定六年张友重修元至正十七年路总管玛拉希重修明初镇守指挥王璵修改三门为东西南谓之斗城增筑外郭三百四十丈崇一丈有竒厚称之东南北各开小门成化二年巡抚都御史韩雍檄知府罗俊石甃之五年属佥事陈贵自小北门至牛轭潭筑土城三百余丈沿河固以水栅十二年斗城西河决知府江璞筑堤御之正徳三年知府江璞易以瓴甋九年知府李吉增女墙六尺门其东曰賔旸谓之新城嘉靖间知府伍箕何岩郑朝辅相继修 国朝顺治八年内外二城倾倒知府郑龙光修十三年大水斗城故城新城俱陷水城全圯知府陆世楷修康熙十五年内外城俱頺圯二十四年郡守董居易修三十四年知府罗衍嗣开文明门雍正七年总督奉行督修】
  池【广一丈濶如之周围丈尺与老城同新城无濠】
  惠州府城【宋元旧基甚隘明洪武三年知府万迪率千户朱永拓之高二丈二尺周围一千三百二十六丈为门七曰惠阳曰合江曰东升曰西湖曰朝京曰横冈曰防源上为敌楼嘉靖十七年飓风倾圯雉堞二十年知府李玘修三十五年知府姚良弼通判吴晋增筑之军城自水门起至小西门都督坊止长三百八丈民城自本坊起至武安坊止长三百五十七丈各增高三尺三十八年知府顾言增修 国朝顺治八年重修康熙二十四年知府吕应奎重修城垣门楼窝铺砌筑内外城脚马路并水闗炮台咸新之雍正七年提督奉行督修】
  池【东北临江西临湖】
  潮州府城【旧有子城依金山由北而南绕以濠东临大江外廓以土为之宋绍兴十四年知州李广文乃移近循濠流旧址甃砌绍定端平间知州王允应许应龙叶观相继甃筑为门十有一元大徳间总管大中怡理修东城之濵溪者谓之堤城明洪武三年指挥俞良辅辟其西南筑砌以石改门为七谓之鳯城城高二丈五尺基濶二丈五尺城面一丈五尺周围一千七百六十三丈东距溪曰广济曰上水门左有涵洞一通引韩江水入郡学泮池经太平桥绕县治过潮头桥透西湖出三利溪久为民居填塞曰竹木曰下水南曰南门前有涵沟通韩水过城西出三利为乡民灌溉田畴西曰安定门左有水闗一座引韩江水入下水门经开元寺绕小金山防大街新街西街诸巷沟水而出西闗门原广五六尺深亦如之久被民居填淤北曰北门门各有楼内有兵马司东西南北四门今增为义仓外罗以月城城有敌楼台四十四座窝铺六十七间雉堞二千九百三十二治八年大水冲决城垣一百六十余丈同知车份筑砌嘉靖十三年知府汤冔重建南门城楼万厯二十四年佥事王一干修砌外城马路石基国朝康熙十七年提督侯袭爵潮镇马三竒佥事仇昌祚知府林杭学防议将西湖山周围建置腰城五百一十五丈高一丈寛六尺门四雍正七年潮州总兵奉行督修】
  池【宋庆元三年术家谓濠西流不利惑其説者凿堤为三闗取廊门石甃之决河流东入于溪地势东仰西流如故五年溪流暴涨水溃堤知州沈杞率居民负土石塞之濠复故流日久民多侵居填塞过半开禧元年知州赵卿防将正濠稍加疏辟水复导流广七尺有竒延袤一千二百余丈环西南北三面合西湖通三利溪有水闗石桥二所惟东枕韩江】
  丰顺镇城【明嘉靖末丰政都弗靖隆庆初筑城设通判一员驻镇继盗平通判仍居郡城明末设把总一员募兵百名汛守原系饶镇吴六竒祖居太平公馆建在城外】
  肇庆府城【宋皇祐中侬智高反始筑子城仅容廨宇政和三年郡守郑敦义筑石城周八百七十一丈高二丈濶一丈四门东宋崇西镇西南端溪北朝天明洪武初江西行省郎中黄本初署府加筑后千户郭纯以城南濵江甃涯以石高平城址用防溃陷天顺间知府黄瑜浚濠立栅外树以刺竹内环以敌楼成化元年增城上串楼八百一十间三年建披云楼城上西北旧址四年建南门楼五年建东西二门楼及四隅角楼叅将杨广建北门楼十年知府李璲以披云楼近濠增砖城七十余丈厚一丈高并旧城改四门东庆云西景星南南薰北朝天正徳六年知府程杲重修串楼嘉靖七年兵备佥事李香与知府郑璋撤串楼修雉堞万厯三十九年风雨城东北隅倾陷兵备佥事皇甫涣与知府徐鹢修崇祯二年西门楼圯知府陆鏊修 国朝康熙八年飓风四角楼基俱圯知府史树骏修十二年风雨飘毁城堞总督金光祖捐俸重修】
  池【自西门城外绕而北各深一丈濶十丈周四百五十八丈过北门桥至东门谓之外濠自西门城内起小水通窦过南门街至清军馆后谓之上濠复通窦过塘基头街下注谓之下濠下濠通窦出城接外濠逹江自西门石嘴引江而入谓之西濠舟楫避涛古澳在东门外通江可以藏舟避风后为潮沙所壅宋乾道六年郡守曹总修复澳田千亩自东门水埠头起至天宁寺前接内濠逹江乃其故址亦谓之外濠先城东西外街皆靠城边知府夏应台俱改出近濠至北门止自此文运渐兴城北外濠旧从西门外绕披云楼后转东万厯三十七年知府陈濂以府治龙脉自西来命工筑塞培脉分北濠为两截城北内濠原有监军道左渠消水日久民作铺其上淤塞三十八年知府江中楠尽拆铺修濬崇祯二年知县张明熙复濬之】
  高州府城【唐始筑土城宋元因之明洪武初千户陈富张真俱拓以砖周六百十四丈高丈四尺门五上有楼东迎阳南广济西通川北北门小西门成化初东南北门楼宼毁小西门塞知府孔镛指挥欧磐复建后指挥李信增四尺千户潘英创串楼六百嘉靖初知府庄科始廓城东包环邑庠入城中周围砌筑子城十一年署府事肇郡同知林春泽塞小西门十三年佥事黄澄废子城为敌楼二十七所是年知府石简塞旧南门作新南门改曰高明由濠岸西行转南合旧门通衢十五年知府郑纲辟南街直行稍转而西接通衢建门曰履坦二十五年知府欧阳烈复启小西门扁曰高辛嘉靖二十六年知府欧阳烈重修三十六年大水西南隍防倾及城西南楼基亦浸塌是年冬知府欧阳烈乃自大西门至旧南门埠丛桩实土填筑隍防修整南楼万厯间知府熊廷相开旧南门于小西门外建楼一座加门一重四十二年知府曹志遇将新南门遗址铲去悉复旧制天启间叅议苏宇庶以古东门利于离明遂复旧东门 国朝康熙十七年将军舒恕防同高雷总兵马云程修整四城楼橹于城脚环树排栅】
  池【深一丈二尺濶加八尺东南北及小西门俱如之独大西门以长江为濠堑明成化三年知府孔镛守备指挥欧磐复濬之广三丈深一丈六尺 国朝康熙十七年修濬东南城濠深广倍于旧】
  廉州府城【在廉江东创于宋修于绍圣皆土筑明洪武三年百户刘春增筑西城六百九丈五尺是为旧城二十八年指挥孙全复移东城百五十丈增广土城四百一十八丈宣徳间指挥王斌砖甃之是为新城门三东曰朝天西曰金肃南曰定海内列兵马司防成化元年陷于贼二年知府林锦指挥徐宁修新城林锦寻陞兵备海北命指挥张福增拓旧城百四十六丈敌楼串楼八百九十有六南北楼谯楼各五筑西门月城嘉靖二年知府韩鸾增高三尺重修串楼十七年雨西城圯知府张岳筑十九年飓风串楼壊知府陈健修二十一年知府詹文光去串楼筑雉堞为阳城三十四年知府何御增设东南二门月城隆庆二年同知昌应防建敌台九知府徐栢修城楼万厯七年知府周宗武修葺自南而西北四百三十六丈增高者百余丈置窝铺一百零六十年知府沈应科复修自北而东南亦四百余丈增高者二百丈易雉堞修城楼崇祯八年圯于水九年复圯于飓风俱知府郑抱素捐赀修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府孙昌裔修复西门城大楼康熙四年总兵张伟修复东门城大楼六年淫雨坍塌知府徐化民修十年飓风倾塌西门月城及四面垜墙共十余丈知府徐化民倡捐督率合浦县知县游名柱刻期修竣十一年知府复捐修府后城楼其门楼四座东西南月城小楼三座串楼二十四间窝铺六十三间墪台四间府后楼一间望楼一百个笔架垜一千六百六十九个二十六年知府佟国勷知县杨防捐修西城门较前高三尺并城楼窝铺六十年知府徐成栋修葺城垣建复三城门楼阁雍正四年风雨坏北城八丈南城五丈知府蒋杲捐修七年布政使奉行督修】
  池【周围一千五十一丈濶二丈五尺深七尺明宣徳间指挥王斌浚成化二年知府林锦指挥徐寜浚外濠七百九十五丈深倍于前】
  雷州府城【筑于南汉刘岩时初汉建武中伏波将军马援始筑徐闻城梁改南合州唐又改雷州迁徙未定至南汉始建于此甓城甚隘宋至道二年知州杨维新始筑子城周围一里绍兴四年知州王趯复筑外城作女墙辟四门工未就而去十年黄勲继之改为砖甓亦未就去十三年朝奉郎赵伯柽始毕前工嘉定五年知州王洽复葺内外二城淳祐十年知州储擢复修二城造四楼元至顺中廉访佥事吕珫元统中佥事张添睡郭思诚各加修饰明洪武七年指挥张秉彛朱永周渊通判李希祖协谋修筑仍开四门东曰镇洋西曰中和南曰广运北曰朝天各建重楼警铺治十七年海北道佥事方良永改建四门重楼拱门上铺以板正徳十二年知府王秉良始用砖石拱甃 国朝顺治八年飓风坏城十二年知府陆彪修康熙九年郡城东垣頽数十丈垜窝十坏八九知府吴盛藻倡修四十六年东南城垣坍塌知县南君璋修筑雍正七年按察使奉行督修】
  池【广六丈五尺深一丈外自城东环于西南隅惟城南旧无开濬】
  海康所城【在海康县湾蓬村明洪武二十七年安陆侯吴杰创筑城成化间千户姚麟重建】琼州府城【汉珠崖郡城在东潭都唐琼州城在白石都宋开寳五年徙今治即汉玳瑁县地筑土城仅三里绍兴间筑外城明洪武间指挥孙安张荣拓西北隅至东南隅广六百丈高二丈五尺为门三东曰朝阳南曰靖南北曰顺化各置敌楼北城楼名望海南筑长堤引溪为濠出东城下以逹抱沦七年拓北城由东而南共三百四十四丈高广如前改朝阳门为永泰上各建层楼四隅建角楼十一年复拓西南隅至西北隅广四百余丈通计周城一千二百五十三丈高二丈七尺广一丈八尺雉堞一千八百四十三窝铺五十七十七年指挥桑昭于城西增筑土城三百八丈启西南北三门上建敌楼谓之子城成化九年副使涂棐易三门石扁东曰体仁西曰归义南曰定海十三年佥事陈昭增筑马墙并修子城嘉靖间知府李慎易子城以石随圯叅议曹天祐知县曾士隆邑人叅政郑廷鹄复石甃之周三百十二丈高一丈四尺广一丈二尺上杀三之一雉堞六百四十二门如旧万厯二十五年飓风作大城尽毁知府李多见修复之余南楼未竟崇祯十四年知府蒋一鸿创建东门外月城周围寛八尺高并堞一丈四尺濶八尺雉四十二个启门一南门外月城周围寛四丈高濶如之雉堞三十启门一 国朝顺治十二年提学道林嗣环知府朱之光推官何澄知县孟信协捐修葺周围雉堞高一尺厚五寸复圯康熙六年分巡道马逢臯知府张恩斌知县王好仁修葺复坏八年巡学道王廷伊知府牛天宿同知刘永清于十年修竣十一年秋飓风西门至东门坍毁五十三丈雉堞四百零二东西北三楼俱倾分巡学道王廷伊知府牛天宿同知刘永清知县刘源清协捐修葺康熙二十四年飓风倾倒府城垣六十余丈雉堞一百二十并各门城楼子城副使程宪总兵刘成龙副将李尚翠知府佟相年同知王元臣琼山知县朱玭捐俸分修三十一年知府张万言捐建南楼三十三年建东楼四十年分巡道焦映汉重修各处城垣雉堞】
  池【周回一千二百八十七丈深三丈二尺广四丈二尺】
  海口城【在郡北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花茂奏筑防倭二十八年安陆侯吴杰鸠工修筑周五百五十丈高一丈七尺广一丈五尺雉堞六百五十三窝铺十九门四各建敌楼东北临海砌石岸九十丈永乐十六年指挥牛铭增砌成化十三年佥事陈昭增筑栏马墙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飓风倾倒城垣二百三十九丈雉堞一百八十六城楼四副使程宪等捐俸修葺雍正七年雨塌雉堞各县捐修】
  池【东北临海自东南至西北浚濠四百六十五丈广一丈五尺深五尺】
  罗定州城【旧为泷水初无城池明正统十三年猺乱乃立土城景泰四年都御史马昂始筑砖城周六百六十丈有竒高二丈六尺厚一丈三尺雉垜三百有三串楼五百七十敌楼二十五月城三门三东曰顺徳南曰永安北曰武成各建层楼于上隆庆三年知县谭文逹增设敌楼万厯二十八年罗定兵备徐榜知州赵仕际改筑隂城为阳城高一丈六尺厚一丈三尺是年小南门至西门新扩城七十五丈二尺雉堞改作一千一百又开西门曰安庆小南门曰迎曦又创西楼崇祯十七年知州包尔庚奉文修城加西门月城一 国朝顺治十年佥事邬象鼎檄知州慎俶印璔高城垣三尺垜改五百二十六西南城外凿修濠堑又增小南门月城顺治十七年佥事张清议修康熙五年署州事管声骏重修九年霪雨西南一带尽頽知州李丹捐俸修筑雍正七年布政使奉行督修】
  池【东北因水为池西南凿濠濶二丈有竒深一丈五尺】
  连州城【刘宋元徽间刺史邓鲁始创城皇祐四年侬智高宼乱守将窦彤乃恢旧址新之歴元祐绍兴寳庆之世凡三增筑明洪武二十八年调清逺衞千戸刘俊开设守御千戸所始筑包砌正徳间复修葺之周五百四十八丈高二丈三尺上广一丈下广二丈五尺城门楼三敌楼三雉堞二千一百六十警铺二十七为门三南曰熙平东北曰熙仁西北曰熙安又为外城后圯崇祯间知县王立准重加培筑改内城门南曰迎薰东曰阳春西曰澄清外城为门五】
  三江寨城【周围二百八十丈石脚深二尺五寸濶三尺高一丈一尺底濶二尺顶濶一尺二寸南门城楼一座三间深一丈八尺濶八尺厚三尺高一丈 国朝康熙四十二年以猺人归化奉行建立】各县
  南海县【附郭】
  番禺县【附郭】
  顺徳县城【明景泰三年知县周亶竪栅为城五年知县徐玠至始垣之天顺八年县丞徐勤筑土城成化元年知县钱溥易以砖石周六百五十五丈高一丈五尺广一丈四尺下广三丈五尺雉堞二千四百五十城门楼四敌楼四警铺三十为门四曰镇东曰定西曰阜南曰拱北后定西门以近山而废隆庆五年知县胡友信作石城视旧高七尺 国朝康熙五十三年知县刘鹏捐修东南北城楼及窝铺雍正三年知县陈鸿熙捐修雉堞窝铺】
  池【一千七百二十丈广三丈深一丈为渠三以泄城中之水】
  东莞县城【旧城砖砌东南沿涌抵放生桥明洪武三年南海衞指挥常懿始筑新城包鉢盂道家二山于内砌以石周回二千二百九十九丈高二丈五尺上广二丈下广三丈五尺雉堞二千三十一城门楼四敌楼四警铺四十为门四嘉靖四十二年知县舒应龙重加增辟崇祯三年水决冲毁城垣一百余丈知县李模修复十一年知县汪运光增饰城楼坏者修之北闗仍以石易木 国朝雍正三年知县于梓修城工未竣至六年知县周天成相继修之城以完固】
  池【一千三百五十丈广三丈深三丈五尺】
  东莞所城【在旧东莞郡基地名石子冈去县二百五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始置调广州左衞千戸洪浩开等筑砌周回五百五十二丈高一丈八尺上广一丈二尺下广二丈五尺城门楼四敌楼四铺二十五雉堞一千二百为门四】
  池【五百九十二丈广二丈深一丈五尺】
  从化县城【明治七年自横潭改徙今宁乐都马场田周回五百八十丈五尺十一年徳庆州州判刘潮黎泰重修加城砖厚二尺城门楼四久废后始兴复雉堞九百二十四嘉靖五年知县傅举重修万厯二年知县何东周改雉堞为平头十九年知县袁士鋭复旧堞崇祯四年城东北两路废坠知县王志章大修国朝康熙二十八年知县郭遇熙捐赀补葺】
  池【周围二百余丈广一丈六尺深八尺】
  龙门县城【明治九年始筑寻圯十六年知县张翔缮治周四百九十余丈高一丈二尺警铺十城门楼四为门四隆庆二年增高城四尺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县刘栋同教谕李应龙捐资重修康熙五年知县杨熚复捐资修西城楼一座东门城楼一座北门城楼各一座七星楼一座炮台七警铺四雉堞七十余马道五十余丈城守王著名典史闫钟英各捐费有差】
  池【南北西三面俱枕大溪舟楫通行】
  新宁县城【明治十二年知县任钺始以木为栅正徳间摄县通判朱源改筑周五百三十丈高一丈一尺雉堞一千一百一十二以砖包砌外植竹为子城穴东西南三门门各有楼嘉靖间将广海衞官军摘发一所移本城守御复于城下周围起盖营房】
  池【广一丈深五尺周五百五十丈】
  增城县城【设于汉建安六年古无城元季左丞何真遣弟何迪保障兹邑始筑土城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同知花茂奏设守御千户所调南海衞千户赵正立所修筑永乐元年委广州左衞指挥张真筑砌成化五年佥事陶鲁请于巡抚陈濂防议修葺坍塌通判余志董其事石砖包砌周八百余丈高广逾旧广一丈三尺上广二步下广四步城门楼四敌楼四警铺四十八为门四各以其方名之女墙一千六百里城亦甃以石成化二十二年千户周铭以北门称要害建议筑月城防之嘉靖四十二年兵备邵时敏按县增甃加高隆庆二年知县张孔修筑马道以附城墙便登望六年知县王良心修頺城九十四丈四尺马路八十一丈五尺设垜一千二百一十又于东西南三门创筑月城东曰迎川西曰通市南曰镇海北曰环山 国朝康熙二年知县徐凤来修城垣十年署县李道光知县许代岳相继重修二十四年知县蔡淑捐修西北两楼并四城窝铺】
  池【万厯二年知县王良心重濬之长二百八十四丈深一丈五尺广三丈】
  香山县城【宋初开设缭以土垣号曰铁城陈天觉所筑明洪武二十八年置守御千户所千户陈豫广之更为砖城周六百三十六丈高一丈七尺上广一丈下广一丈八尺城门楼四敌楼四警铺十二雉堞三千六百四十皆甃以砖四门以其方名之治中知县刘信环筑子城高七尺嘉靖二十三年城坏于飓风知县邓迁修复崇祯间知县顾其言增高城四尺又筑台二一曰郁金一曰来青原窝铺一十四座今增造一十一其县原有香山门崇祯十一年知县刘大垣始改辟南门】
  池【五百四十七丈旱堑一百四十六丈濠堑周六百九十三丈广四丈五尺深一丈三尺】
  新防县城【古无城元邑主簿徐闻可始筑垣备宼明洪武十七年邑人岑得才请置千户所及城池是年开设都指挥王榛立栅镇守二十四年始筑土城外环以池三十年千户宋斌始砌以砖及四门楼橹天顺六年知县陶鲁始筑子城内设马路外浚重濠外又筑竹基重堑周一千六百二十八丈高二丈二尺上广一丈下广二丈城门楼四敌楼四警铺三十一雉堞二千四百为门四万厯元年知县伍睿增筑外城为门三小门四水闗四 国朝顺治四年内外城各增高三尺十一年增建炮台敌楼五座】
  池【一千六百八十丈广三丈深二丈子城濠堑外濠二千一百二十五丈深一丈五尺广二丈二尺竹基二千五百八十七丈外堑三千一百六十八丈深八尺】
  广海衞城【在新防褥州巡检司于望头镇以其地建置衞所创筑城池明洪武三十年指挥夏必振包砌周围九百三十二丈九尺高二丈二尺上广二丈下广二丈城门楼四雉堞二千四百警铺四十三为门四】
  池【九百六十四丈一尺广二丈深一丈】
  三水县城【明嘉靖五年始创筑周回六百七十五丈广二百四丈五尺高一丈五尺砖甃石基之为门四曰南曰北曰东曰西城门楼四敌楼十二东西各有水闗其城后因兵燹四门城楼倾圯 国朝顺治间城守吴子良修复康熙六年知县王于宣开复熙阜门与文明门十年知县苏嵋捐俸建复熙阜文明各楼今县城共五门窝铺一十二所城脚泄窦二一在文庙右一在西闗塘右】
  池【北倚冈三面皆临陂田南向里许则肄江建画时不及濠堑】
  清逺县城【旧无城元至正主簿白太平始筑土城明洪武间调千户刘俊立守御千户所二十二年指挥花茂奏置清逺衞指挥李英筑砌砖城周一千四百五十丈高一丈九尺雉堞四千四百城楼五敌楼五门五天顺间宼陷成化初指挥姚英请将城中自通津门水闗起至正西门止东北一带包土城四百三十七丈限之以便巡守六年知县沈宪指挥尹铎仍措砖包砌之复建串楼七百一十有五城下旁筑栏马墙嘉靖间知县洪子诚指挥陈治复修万厯间知县刘防学葺国朝康熙十年知县冯臯强捐修周围建戍楼一十四垜眼七百八十四折南门瓮城小楼改建两边炮台各一座并修大楼四座于四方又西门瓮城小楼一座东南角钟楼一西北角皷楼一】
  池【一千四百六十丈八尺深一丈广二丈】
  新安县城【即晋东官郡旧治明洪武二十七年指挥花茂奏设东官守御所于此广州左衞千户崔浩开筑隆庆六年建县其城池因之周五百七十八丈五尺高二丈广一丈基广二丈城楼敌楼各四警铺二十五雉堞一千二百万厯间知县曾孔志增建东西南门子城 国朝康熙十年飓风倾塌城楼窝铺雉堞知县李可成守备马四玉把总洪英千总李呈芳同捐赀修复】
  池【五百九十二丈广二丈深半之】
  大鹏所城【在新安县东一百二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始置调广州左衞千户张斌筑砌周回三百二十五丈六尺高一丈八尺上广六尺下广一丈四尺城门楼三敌楼三警铺一十六堞六百五十为门三国朝康熙十年知县李可成守备马四玉等修葺】
  池【三百九十八丈广一丈五尺深一丈】
  花县城【旧名平岭为番禺慕徳巡司地 国朝康熙十二年总督吴兴祚巡抚李士正剿平花山诸贼设兵驻防二十一年从举人黄士龙等条议防疏请立县治二十四年给事王又旦复以为言奉】
  防【增设二十五年知县王永名创筑城垣议用砖石城高一丈四尺厚一丈二尺周围四百四十丈雉堞六百三十窝铺一十二东西南北四门三十五年砌筑始竣其城外东西北三面皆山南无濠堑】
  右广州府
  曲江县【附郭】
  乐昌县城【周回二里有竒凡三百六十丈高二丈二尺广一丈三尺中广一丈一尺上广一丈垜墙高四尺明洪武二年知县索彦胜始筑土城砖基之成化三年知县潘昱增筑治元年通判伍惠知县吴景温叶蓁宋湖辈相继甃砖拓五十丈置串楼二百六十八治十三年知县袁賔重修正徳七年知县林琦作子城嘉靖二年知县龙章修串楼三十有七西隅崩圯三十余丈寻修复十六年知县张坚修四城门东曰东川西日西泷南日武江北曰桂山嘉靖四十一年知县王三聘筑西门外子城万厯八年知县张祖炳重建四门城楼崇祯十四年知县罗铭鼎重修较前高六尺厚二尺 国朝顺治十六年邑人白世师等合子城居民倡捐修整雍正七年知县马燧修葺城垣添设古楼名其南曰文明北曰承恩东曰丰乐西日阜成】池【西北一百五十丈濶二丈深半之南临武水东临禄溪成化三年知县潘昱始濬濠】
  仁化县城【周回二百八十丈基广一丈中八尺上七尺土筑而石为之基旧城筑于唐垂拱中在今县北三里走马坪宋开寳间省入乐昌城遂废咸平三年复置县于今所明成化四年通判蔡周始筑土城十一年知县李淮清修四城门包以石十六年知府王賔知县翁同修以砖石建门楼四串楼二百八十六二十】
  【三年知县丘璥砖砌南濠城脚八十余丈正徳十年知县李蕚修北门子城嘉靖二十五年知县严时中重修串楼万厯二十一年知县司马暐重修四门及串楼崇祯十四年知县杨宪卿增筑数尺年久倒塌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署县通判吴璧鸠工修造】
  池【东南北二百一十五丈西七十丈濶一丈南临河无池】
  乳源县城【周回一百八十三丈有竒高二丈五尺宋乾道三年置县于虞塘摄事司理刘天锡始筑土城元至正十二年义士邓可贤率民置砦明洪武元年知县张安仁迁于今之洲头津复筑土城天顺六年通判杜宥知县李鉴始易以石成化十七年知县孔俊复创串楼一百七十有六建二楼门嘉靖十二年知县何澄重修万厯元年知县侯应爵修城及串楼城视旧增三尺复撤敌台及二门而高大之顔其东曰拱阳南曰迎薰崇祯十三年知县蒋明鳯增高五尺 国朝康熙二年东方城房倾圯七十五间知县裘秉钫修复并重建东南二门城楼二十五年东北战楼一座串楼四间倾圯知县张冼易重修】
  池【周城深九尺濶二丈天顺六年知县李鉴浚外濠正徳十年沈渊复濬之】
  翁源县城【周回二里有竒高一丈五尺明天顺六年通判杜宥知县程振易土城以砖成化三年知县陶鼎创门楼三座十年知县吴政改建敌楼二十一串楼四百二十有三十三年知县宋经改修敌楼为望楼典史胡彛砌子城正徳十年知县黄铭主簿顾兰重修嘉靖十一年知县傅云修东西南城门楼二十六年知县侯仁重修三城门各筑月城防之三十二年知县金曰銿于东南西三城门外砌月城万厯四十年知县万应奎重修崇祯十一年知县朱景运重建南城楼一座修东西城楼二座增高三门月城二尺并全修串楼四百五十三间敌楼一十四座 国朝顺治十年知县李宁和建竪拱北制胜二楼康熙四年知县翟延祺捐金重修因迁去未竣十三年知县孙可训接修二十一年复葺】
  池【周于城濶二丈深半之天顺六年通判杜宥知县程振浚】
  英徳县城【周回一里有竒凡三百四十八丈高一丈三尺明初仅存东南八十余丈天顺五年知县杜宥始修之七年因流贼犯境始筑外城成化二年城楼灾明年守备指挥汪宁知县傅宁重建西南门城楼并串楼一百六十有竒角楼五皷楼一嘉靖二十五年东南串楼灾知县陈惟贤修复东南隅增石女墙为阳城三十三年知县湛廷诏设铺建楼以便巡警崇祯十一年知县吴永澄修益加崇厚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县杨柱臣捐修西南二城门敌楼二座】
  池【明隆庆三年兵备副使许宗鉴始设濠于东南长六十丈深一丈今年深泥积防与地平】
  右韶州府
  保昌县【附郭】
  始兴县城【邑治三迁俱无城明天顺中知府谢濂筑土为垣成化间都御史韩雍廓而大之甃以瓴甋周三百四十八丈高一丈五尺厚一丈东南西三门各有楼十八年知府江璞建隍桥串楼治正徳间通判刘芳知县梁冠相继修嘉靖二年河决知县高辅筑堤御之十四年江庆舟修复崇祯间增高四尺 国朝顺治十五年经歴白印箕修十八年知县王毓慧修康熙二十五年知县魏琪修三十八年知县毛徳琦重修五十五年知县王克让教谕陈如锡暨邑之人捐赀开文明门雍正七年总督奉行督修】
  池【周回丈尺与城称广一丈明成化间御史韩雍浚东陆路无濠】
  右南雄府
  归善县城【明嘉靖四十四年庠生刘确乡民黎俸等请建东平民城万厯三年城成六年知县林民止迁县遂为官城高一丈六尺周围濶一千五十丈雉堞一千五百六十五为门四东曰辅阳南曰龙兴西曰通海北曰娱江闗二便门二窝铺九其正南曰隆兴当县庠之冲万厯二十四年知府程有守知县邓镳移改于少东 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武荩重修康熙十三年知府钟明进知县连国柱修县城二十三年知县佟铭修城及窝铺二十四年复修五十五年知县欧斚捐修城垣八十二丈并南北城楼雍正元年知县孙能寛修葺城垣雍正七年巡抚奉行督修】
  池【东西二江水绕之无池】
  平海所城【在归善县内外管海濵明洪武二十七年始建周围五百二十丈雉堞八百七十一城辟四门门上有敌楼角楼四窝铺七 国朝雍正七年巡抚奉修】
  池【环城为濠 国朝康熙八年池淤同知范有明疏复穿城】
  博罗县城【旧无城环治仅土墙明成化二十二年按察使陶鲁始建治九年佥事王相复即城西辟地二百五十步为今城城高一丈七尺周围九百九十八丈有竒门五各有敌楼窝铺一十六嘉靖四十二年知县胡郁增高四尺万厯八年知县张守为重修二十二年知县邓以诰大修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胡大定修复南门十年知县杨硕捐修大东门城楼窝铺】
  池【西南因榕溪为池东北因山无濠】
  长宁县城【在君子嶂下明隆庆三年立县治鸿鴈洲尚未有城万厯改元知县陈立中乃即今所控其要害而城之周四百八十丈高二丈有竒厚称之为门三上各建楼北临山有楼无门】
  池【因山无池】
  永安县城【明隆庆四年阳江县主簿林天赐署县筑城五年而城成周六百四十丈高一丈九尺雉堞一千三百一十一门四上各建楼水闗二北为上闗西南为下闗黄花沟水入上闗注城中从下闗出城外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孟之麟重建雄镇楼楼在城东北为明推官丁士髦改建康熙二十五年知县张进箓重修门楼墙垜】
  池【康熙二十五年知县张进箓濬濠池】
  海丰县城【旧惟土城在今城外东一里元至正末废明洪武二十七年备倭都指挥花茂始建城高二丈周围三百九十六丈雉堞七百八十一门四各有敌楼正徳十五年千户李纲修四门及西北城楼寻圯嘉靖十年知县陈一善重建三十七年倭警知县张济时加筑三尺女墙高五尺塞北门以便防守外复筑土墙七尺万厯十二年知县陈汝凤筑偃月城加以女墙楼五为门八崇祯十二年知县陈振琦增筑】池【深广一丈嵗久湮塞明正徳五年重濬嘉靖中知县张济时复濬障东北隅沟水潴之】
  碣石衞城【在海丰县东一百二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花茂建高二丈厚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一百二十丈雉堞二千二百六十二敌楼四楼下辟门 国朝康熙八年奉部行文筑城】
  池【深一丈广一丈二尺】
  捷胜所城【在海丰县南八十里明洪武二十八年筑高一丈厚一丈五尺周围四百七十二丈雉堞九百四十敌楼四楼下辟门】
  池【深一丈广八尺】
  甲子所城【在海丰县东二百五十里明洪武间千户盛玉筑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五尺周围五百九十丈雉堞一千一百八十敌楼四楼下辟门】
  池【深一丈广八尺】
  龙川县城【明洪武二十一年守御千户李贤始建原古循州有城至是都指挥花茂请立守御千户所而贤至始筑之治元年按察使陶鲁修筑今城高一丈八尺周七百二丈三尺雉堞九百八十四门上有敌楼外有月城正徳三年知县传鼎千户吴徳润分砌月城及四门嘉靖四十四年兵备副使王化辟北门万厯六年叅议李盛春增高城垣三尺扩马路八尺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彭峻龄捐修城楼三座周围雉堞二十五年知县沈廷相复修】
  池【深八尺广如之明万厯中知县林廷植复濬】
  长乐县城【明洪武二十年知县陈坚始筑城周围六百三十四丈高二丈辟四门门各有楼嘉靖元年佥事施儒以城隘辟其南广四百二十五丈三十一年佥事尤瑛大修筑增敌楼二十九座四门各易以砖国朝顺治三年周围墙垜敌楼崩圯知县王时熙大修十八年霪雨城頺知县孙防光重修康熙十九年西门城楼頽二十五年署县按察使经歴沈抡英知县孙蕙前后重修】
  池【周围一千九十五丈深九尺】
  兴宁县城【明成化三年知县秦宏始建城高一丈八尺有竒周围六百二十六丈有竒辟四门门有敌楼东曰平逺南曰迎薰西曰阜民北曰拱辰门内有兵马司跨濠为梁嘉靖四十年宼乱知县陈其箴增修城垣加建重门 国朝顺治三年知县庄应诏修城池建西门楼康熙二十五年知县李清鋐筑城脚马路八尺修补城垣】
  池【深七尺广二丈康熙二十五年知县李清鋐濬之】
  连平州城【在府治东北四百里明崇祯六年平九连山宼总制熊文灿巡按钱士廉题建州城推官吴希哲督永安知县牟应绶长宁知县陈国正营缮经始于十月逾年告成周围六百三十五丈高二丈一尺厚一丈六尺雉堞一千一百五十有九门四东日镇连西曰镇英南曰玉骢北曰彩鳯每门加瓮城横十九丈高二丈一尺旁开两门上各建楼 国朝顺治十年署知州陈邺修康熙二十四年知州佟国瑞增葺三十一年知州于廷弼建东门月楼四十九年署知州郭一修五十年知州徐旭旦修南门月楼五十二年修东门西门大楼五十七年徐旭旦率邑人捐修城垣嵌石砌灰周回共六百余丈生员何多竒董其成】池【因溪无濠】
  河源县城【齐宋俱据桂干为城而枝布为三郭环之素称壮丽元末城陷宼城因废明初乃即中下二郭间濵江为城隆庆五年民遭水患佥事王化议建复古城知县林大黼奉檄鸠工筑北城垣亡何迁去万厯六年知县曾守愚循旧基筑城广七百丈为门四俱有楼南不利门开中东门移南楼于上十年民遭水患知县汤民仰始与民迁居然鳄湖沥泄城失其险二十二年邑人叅政李焘请制府陈渠捐军饷二百金就下埠筑基蓄水城赖以固】
  池【周围八里深一丈六尺东即鳄湖为池】
  和平县城【明正徳十四年南赣都御史王守仁檄惠州同知莫相建城高一丈八尺周围四百五十丈雉堞九百九十二门三东曰迎流西曰通津南曰南薰各有敌楼北负高岭不门建楼曰拱极嘉靖三十七年督捕通判洪章拓城垣四百余丈雉堞三百有余开跃龙永和二门敌楼二座万厯元年知县陈文彬易新旧城楼以砖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奉文丈量城周六百八十丈高二丈一尺雉堞一千二百九十】池【明嘉靖十三年知县梁鼒复侵地益濬之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奉文丈量东南小池长七十三丈广八尺深七尺】
  东海窖城【国朝雍正八年请将本滘建设县治窖寨城高一丈六尺东长二十一丈三尺西长二十六丈五尺南广四十八丈三尺北广四十三丈周围共一百三十九丈一尺城虽土筑坚固完好但无马路雉堞且狭隘不可以多容议于寨城后增筑新城城垣东长五十四丈西长五十九丈北广六十九丈其南即接寨城之北垣寨城旧有东西南三门无北门应于西北方开门以逹新城新城亦开东西二门以通出入两城俱设马路雉堞丽谯以资守御】
  池【南门水绕城壖东西北三方并议开濬】
  右惠州府
  海阳县【附郭】
  潮阳县城【元至正十二年县尹熊阿勒坦巴哈筑明洪武二十四年潮阳衞指挥杨聚于内置潮阳千户所旧城嵗久日圯正统十年知县刘源洪修砌天顺六年知县陈瑄甃石增高之周围九百七十四丈高二丈治元年知县王銮重修城及各楼为门七东曰泰和南曰南薰西日淳化北曰阜城水门曰通衢旧水门曰太平小南门曰泰安嘉靖间增高四尺崇祯间增高三尺 国朝顺治四年夏雨城倒二百二十三丈秋水城垣马路敌台及东门城楼倾圯知县陈之昂重修十二年知县唐正麟于城上筑大炮台五座康熙六年城垣倾倒知县张宏美捐修周围一千二百六十二丈高二丈五尺濶一丈四尺城内马路高一丈二尺濶七尺垜眼一千一百一十六二十四年知府林杭学知县庄宪祖游击张起鳯守备戴勋曾士琦巡检程光宗李炳共捐修城门六城楼七敌台十四炮台六窝铺二西北瓮城腰城各二东南桥外长栅二四面重门上盖楼垜眼四百二十六五十三年知县支森捐修五十七年知县王允洪支官银重修雍正三年知县魏燕超捐修六年知县蓝鼎元捐修】
  池【明治五年知县姜森凿东城外濠为溪以通舟楫其池深一丈广二丈十七年知县张廷槐再浚之嘉靖十年署县秦僎重修深广如旧崇祯间濬深一丈广三丈】
  海门守御千户所城【在潮阳县东招收都明洪武二十七年建天顺六年知县陈宣修高二丈周围九百七十丈门四 国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府林杭学知县庄宪祖游击张起鳯守备戴勋曾士琦巡检程光宗李炳共捐修】
  揭阳县城【宋宣和三年割海阳县永宁延徳崇义三都地置县元至正十二年逹噜噶齐塔布岱始砌内城二百丈筑外城八百余丈明天顺间知县陈侯爵于城之东北西北各增修一百丈濶三百丈周围一千六百丈高一丈五尺广一丈四尺砌以石门四内三窖以通深水每窖立石柱三键外以水栅嵗久而壊成化二十三年按察使陶鲁命增筑之甃石为址上累以甓寻坏治元年同知沈景重甃石为址高五尺上累以甓未防甓脱者半十一年知县敖公辅易甓以石门楼警铺俱饰嘉靖三十四年海宼作岭东道行文筑四门月城万厯十八年城垣倒塌知县李俨重修增高城五尺】
  池【周围七百五丈深一丈广二丈天启间知县曾应瑞增进贤门为五门 国朝康熙三年总镇栗养志濬城内濠之半二十六年知县郑濂修濬】
  程乡县城【旧有土城宋皇祐间始增筑明洪武十八年拆西城垣广其基筑石为址累以甓周围九百八十五丈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东西南北各为门而楼其上惟南有子城周十丈有竒为门三窝铺一十有六垜墙九百八十有五治八年秋大水冲决城垣一百七十丈有竒通判郭伟修筑之嘉靖十年水南城坏十余丈知县林墰戴光复相继修筑万厯二十年久雨南北各頺二十丈知县王贤卿捐资命千户范思仁督修完固 国朝康熙九年重修北城楼楼旧名铁汉祀刘元城十年修复南城楼名其门曰正南楼曰文昌是年又修复东楼十二年修复西楼俱知县王仕云捐修十七年雨坏东城六丈西北城各七丈西南七丈又雨坏东南三十余丈知县王仕云王吉人相继修筑】
  池【自东抵北转而西共五百七十八丈深一丈有竒濶三丈今多闭塞其南临溪水】
  饶平县城【旧无城明成化十四年创城隍以为固内外皆甃以砖城高一丈八尺周围七百二十一丈始皆叅政刘洪实总其事次年知县杨昱至董之筑高一丈八尺嘉靖十四年秋大水冲决城垣四十余丈县丞徐澄补葺十八年知县罗彻重建四楼雉堞三十七年知县林丛槐又于城北建楼曰镇北楼 国朝顺治年间饶镇吴六竒修筑高二丈马路广三尺增置尊君楼铳楼敌楼共十七座康熙八年知县刘鸿业重建二十四年知县刘抃捐修】
  池【嘉靖三十七年知县林丛槐濬城濠广二丈深丈余引欧陂水由西门埔入西门外濠池内城】守御千户所城【在饶平县东宣化都明洪武二十七年百户顾实筑围六百四十三丈高一丈六尺八寸门四各创以屋嘉靖戊戌郡县合议重修】
  池【加城之数五十三丈】
  黄冈镇城【在饶平县东宣化都明嘉靖间知府郭春震建围一千二百余丈门四 国朝顺治十七年饶镇总兵吴六竒重建城垣围六百五十五丈高一丈三尺坚厚倍昔】
  南澳城【在饶平县信宁都海岛中明万厯四年副总兵晏继芳建何斌臣修高二丈二尺围五百丈门四 国朝康熙三十年筑城自北门起至东门长九十六丈自北门起至东北敌楼三十一丈自敌楼起至东门二十五丈自东门城楼起至南门城楼长二百四丈马路腰城至垜眼高六尺厚三尺四角敌楼共三座窝铺四个东门月城一十四丈余属福建分筑】
  惠来县城【明治末因流贼刦掠嘉靖四年守备指挥程鍳通判陈硕始建周围七百丈高一丈七尺门四上各有楼二十二年通判诸燮拓南城四十四丈合旧城七百七十四丈隆庆三年知县施冔增设敌楼一十四座 国朝顺治十三年署县刘文英防将陈万权于东北界增筑层城并修砌马路敌楼炮台十余所】
  池【广一丈五尺东西水闗二】
  靖海守御千户所城【在惠来县南大圯都明洪武二十七年建高二丈一尺围五百六十丈门四嘉靖万厯间知县林春秀游之光相继重修 国朝康熙十年知县孙汝谋修筑】
  神泉澳城【在惠来县南十里明嘉靖三十三年知县林春秀建围三百丈高一丈三尺立东西二门国朝康熙十年知县孙汝谋修筑】
  大埔县城【明嘉靖五年始立县筑城据茶山之麓前临大溪创于知县欧淮城未就而卒知府王袍推官李乔木董其事二载始竣周围五百一十有九丈四尺高一丈七尺广一丈二尺上广九尺内外甃以砖石为门三东朝阳北拱辰西通津后知县曾广翰吴思邱继修重建窝铺增高垜墙万厯间知县谢九鼎继修及新楼垜 国朝顺治间饶镇吴六竒重修康熙十四年知县刘毅志增筑炮台于城东北角雍正七年巡抚奉修】
  三河镇城【在大埔县西□洲都明嘉靖间佥事张冕建周一百九十丈高一丈三尺门四】澄海县城【明嘉靖四十二年始置县建城周围九百二十五丈四尺基广一丈八尺垣高一丈一尺腰城三尺雉堞三尺共高一丈七尺嘉靖四十三年知县周行议建四十五年张濬兴砌隆庆五年知县蔡楠竣工万厯三年知县顾奕增高三尺五寸垜垣一千二百一十有三门五东西南北门四小北门一楼四东曰常春南曰承明西曰保义北曰拱辰楼前为过道城北垣设水闗以通三川溪之水窝铺二十有六楼铺知县左承芳建 国朝康熙八年署县阎竒英修葺】
  蓬州守御千户所城【明洪武三十一年百户董兴建围六百四十丈高一丈五尺门四原属揭阳嘉靖四十二年改澄海天启五年知县冯明玠修 国朝康熙八年署县阎竒英修复所城】水寨城【在澄海县西苏湾都明洪武三年指挥俞良辅创筑围二百一十三丈八尺立四门凿池置水闗西北隅通海港可泊战船 国朝康熙八年署县阎竒英修复围二百丈高一丈四尺鸥汀寨围六十丈高一丈四尺樟林寨围一百四十丈高一丈四尺】
  池【围二百一十丈深一丈】
  普宁县城【明嘉靖四十三年始建县未有城万厯三年知县刘钝定议县治于黄坑厚屿筑城基至十四年知县赵献改拆旧址六百余丈而城始成国朝顺治十二年城頺十三年知县张如榜重建】池【明万厯十四年始濬溪为濠】
  平逺县城【明嘉靖四十一年建周围五百二十丈高一丈二尺城门四正南曰南门正西曰西门东南曰东门万厯二十五年知县王文雷改正东曰东门北曰北门建镇山楼设警铺一十二间】
  池【东西南三面皆阻水为池】
  镇平县城【明崇祯六年因宼变析程乡之松源龟桨下半图并平逺之石窟一二图共四里置今县城围八百丈高一丈九尺崇祯间增高三尺为门四国朝康熙十一年大雨坏二十余丈知县程夣简修二十九年城塌二十余丈知县蒋弥高修又捐砌西门水闗二座】
  右潮州府
  高要县【附郭】
  四防县城【旧无城明洪武二十四年设千户所始立木栅为城天顺三年西贼流刦知府黄瑜请于巡抚叶盛奏筑砖城周五百七十六丈八尺高二丈厚一丈四尺六寸串楼五百四十有八四门东阳和西徳泽南清宁北镇安正徳十六年城西南溃知县萧樟修筑万厯十七年知县黄应元奉两院道府议改防室之半为阳城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大风雨北城頺三十余丈西城頺二十余丈北门濠基被决知县陈欲逹修复】
  池【濶三丈深九尺嵗久而湮明正徳九年巡按丁楷濬之万厯三十三年知县彭名世疏前濠复侵城议塞后濠未集先筑二基西门濒河嵗遭冲齧复架木叠石以障之】
  新兴县城【古名竹城宋建炎四年州守王敦仁始用砖石修筑周一千二百七十八步即古新州旧址绍兴二十年州守王济以城狭隘于城外植刺竹绕之周一千四百八十丈明洪武十三年增土城于刺竹之内高八尺厚五尺周一千一百八十丈四门东曰朝阳西曰徳胜南曰长生北曰拱辰天顺七年贼攻破之知府黄瑜请都御史叶盛奏于土垣内筑砖城六百四十九丈高一丈五尺厚一丈四尺设警铺五十五四门外各环月城凿池改东门曰阳和西曰防胜治十二年佥事徐礼檄城内外各辟马路广一丈修敌楼串楼及月城嘉靖十年佥事王澄檄撤串楼修雉堞三十七年佥事殷从俭经彦寀谓城蔽学宫移南门于学前曰彚征得路四十一年知县周昆重建敌楼 国朝顺治二年建城墙子基四年知县刘可模增建西南两门瓮城康熙三年知县李雄飞李长庆重建四门城楼十二年知县李超重修二十五年知县徐煌捐修三十年改镇南门为文明门】
  池【深一丈有竒濶二丈五尺周七百余丈】
  阳春县城【唐武徳四年始筑春州城高一丈厚六尺周四百二十丈宋皇祐二年知州薛利和修元季废坏明洪武三十年千户钟良加筑高二尺厚一丈周五百六十七丈上建敌楼三十门四东门曰迎晖西曰靖江南曰镇蛮北曰仰京天顺间守备指挥李盛知县李福海重修立雉堞设吊桥环植刺竹成化五年肇庆卫指挥守备祖瑄重修八年按察使陶鲁去雉堞为串楼正徳十年知县黄寛重修是年都指挥卜玉增高四门月城筑栏马墙后串楼燬坏嘉靖三十四年知县谢复生去串楼仍立雉堞万厯九年知县黄宪清建角楼修四门楼易其名曰东和西靖南镇北拱万厯二十五年飓风楼铺多坏知县张文诰葺复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张含瑾捐建窝铺六修葺城楼二十六年康善述修葺四楼城垜】
  池【宋皇祐二年筑城所凿明洪武三年修筑重濬深一丈周六百九十丈】
  阳江县城【宋绍圣五年知州丁琏始筑土城高一丈五尺厚一丈周五里元大徳间种竹城以为障蔽明洪武三年千户张均徳甃以砖石高二丈厚一丈五尺周八百九十二丈上设周庐四十四开四门东曰承宣西曰威肃南日宁海北曰镇安正徳八年分守叅政黄颙设望楼四十八隆庆四年知县王仲增高城五尺万厯十五年大风缺 周庐半毁同知方应时重修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孙廷铎修建四门楼浚池】池【深一丈濶三丈宋绍圣五年筑城所凿周九百七十丈明洪武初重濬濶三丈五尺正徳八年叅政黄颙筑南北二堰蓄水保障民今赖之嘉靖二十五年堰决知县吴焕章重修以石为楗】
  双鱼所城【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花茂建周四百八十丈厚一丈高一丈八尺门楼四 国朝康熙十年重修雍正七年按察司奉行督修】
  海朗所城【在县东南五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花茂建周五百八十丈高一丈四尺万厯四年增高三尺门楼四三十年海防徐璘建敌楼六座】
  高明县城【旧为高明巡司无城明成化十一年知府黄瑜奏设县治十六年知府李璲始筑砖城周六百六十丈高二丈四尺厚一丈五尺建窝铺十八开三门东曰寅賔南曰阜财北曰迎恩外植刺竹正徳初知府黄颙增串楼五百余间嘉靖元年改作雉堞先是正徳之末城东潦决圯者七十余丈水涨入城居民苦之嘉靖七年知县陈坡筑复二十五年知县石铭复修崇城三尺三十年知县徐纯修城濬池隆庆六年知县罗学植重修万厯十年知县张佐治开西门崇祯二年知县邹应期建东门防城崇祯五年知县萧时勉筑西濠南基 国朝康熙二年南楼倾卸知县卢开象修复十六年东楼倾卸一角复捐赀修建二十五年知县于学修复四门城楼雍正七年总督奉行督修】
  池【明成化十年凿治十一年知县涂缙复凿深一丈广三丈外植刺竹惟南门临河七十余丈无池皆商民防居东南隅五十余丈嘉靖初豪民以输税为名堙塞三十七年知县徐纯查请追复加濬以固城守 国朝康熙十四年知县班羽捐工濬濠】
  恩平县城【明成化二年佥事陶鲁立恩平堡巡司驿俱在此乃筑砖城周三百二十五丈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二尺四门东曰阳和西曰镇彛南曰永通北曰承恩城上环置敌楼窝铺十六年开设县治复筑高四尺正徳七年知县邹级重修加高三尺嘉靖间城垣马道頺毁督府檄县修筑二十九年知县阮琳重修四楼及更铺四十二年知县李河图修四楼加筑马路高三尺隆庆五年兵备李材檄县增修崇祯十二年知县王扉以旧城山水不利数经残破请建新城于黄河蓢筑砖城周四百丈高一丈八尺四城楼各高二丈三尺广三丈五尺开三门东曰拱日南曰阳明西曰成庆北为文昌楼值明末未迁 国朝顺治十一年旧城为土寇王兴等焚毁官吏寄居凹头始议葺新城以居焉康熙十五年知县程学灏始回城中渐加修葺二十四年知县佟世男增筑城垣马路垜堞易敌楼以瓦二十七年开西北二门重修敌楼】
  池【明成化二年浚濠树栅正徳七年重濬周围各广二丈深一丈】
  广宁县城【明嘉靖三十六年提督都御史谈恺王钫既平扶洛大罗山贼三十八年诏立广宁县初奏县治设于谭圃佥事经彦寀知县韦弁改于大圃建城周三百三十九丈高一丈六尺东方又高三尺雉堞四百八十四为门三东曰长防西曰艮成南曰来防其上有楼北无门建敌楼一东加望楼一窝铺十有一万厯七年巡按御史龚懋贤命推官罗应台议增南门月城拓东城四十丈四十二年圯知县赵廷忠筑复天启七年知县黄夣瑞增筑城西垣墙高三尺长三十余丈】
  开平县城【旧开平屯堡周三百五十丈高八尺厚二尺止东南二门 国朝顺治七年城守张瑞汉各建城楼于二门敌楼五康熙四年知县高子翼修高三尺建雉堞顔二门东曰紫来南曰开平十一年知县薛璧重修敌楼】
  徳庆州城【宋皇祐六年侬智高乱始筑子城高一丈厚八尺周二百三十丈三面浚濠嵗久倾圯元至正间总管孙振武仍旧址修濬之明洪武元年守御千户邵成视旧城狭隘奏改立城址甃以砖石高三丈厚一丈五尺周一千一百丈上置串楼七百二十敌楼三十有九门五俱有楼后撤去串楼景泰七年都御史马昂命周城增高三尺成化七年都御史韩雍命通判李敏知州周俭重修十五年水城圯三十余丈按察使檄知州修复嘉靖三年知州周文熯再修五年因警始筑香山门月城后城楼等俱坏十三年知州陆舜臣重修隆庆五年知州杨士中修复益增雉堞六年春创建东胜门月城万厯元年夏创南门月城 国朝康熙五年东北城陷数十丈知州秦世科修复又修北门城楼一座城守方宏纲修小南门楼一座十二年大雨陷城四十余丈署知州谭桓修复】
  池【宋皇祐六年浚明洪武元年加濬深一丈濶三丈周一千一百五十丈嘉靖四十年后南濠淤塞水不盈尺北濠蓁棘贼伐濠畔竹梯城刦库隆庆五年知州杨士中复濬深仍引香山泉水环注之】
  封川县城【旧城周一百七十步堑山为之明正统十四年黄萧养作乱典史陈顺因故址复筑雉堞城楼天顺二年守备指挥王英展外城环栅树植刺竹以砖甃北城三十一丈周共四百六十二丈内城门楼角楼更铺三十有七门三东曰遵化南日长清西曰镇宁成化五年都御史韩雍发银一千七百两于知府黄瑜檄同知马襄知事唐绍知县万显守备指挥冯斌王清分督军民仍旧城基培筑环以串楼建门楼二北曰镇北南曰巩南治十七年知县李煦复于四城建四门东曰文兴东南曰遵化南曰永清西日长宁嘉靖间西城坏知县吴蕙修复知县陈起耕甃文兴遵化门敌楼四十六年雨潦城圯坏窝铺四十知县方尚祖修】池【明成化五年濬深一丈五尺濶四丈】
  开建县城【古无城明洪武间于开江乡筑土为城仅高七尺景泰元年流贼攻防始调官军守御天顺三年指挥王芳千戸胡清以城基寛旷难守乃存三之一周植木栅八年都御史叶盛奏筑砖城檄布政使张瑄佥事傅博知府黄瑜经度令指挥聂聪知县黄瑜先筑土城建门三南迎恩西开江北镇边未防知县黄瑜迁知县陈琳继至与聪协力督修巡抚韩雍复发帑金资之城乃竣周三百三十丈高一丈九尺广一丈基厚一丈八尺串楼二百二十二敌楼五嘉靖七年典史黄世铎重修十四年洪水城圯知县吕賔修复始塞北门撤串楼作雉堞万厯元年知县胡希寅筑南门子城二十余丈开门三筑西门子城十余丈即御戎台基开门二门皆有楼万厯十一年知县叶之盛开东门塞西门 国朝顺治七年知县侯于都盖城楼四座康熙六年知县崔国祥修子城十一年知县张冲斗修南城楼二十五年城上四楼为雨毁知县姚从智修二十六年西城塌三十余丈知县丁际治修五十七年南楼圯知县程子璋捐修额曰东粤西疆】
  池【濶二丈五尺深半之于县北鴈山濬源至五里凿塘潴水引沟灌濠明天顺八年濬之濠濶四丈深丈余环北而南西临开江】
  右肇庆府
  茂名县【附郭】
  电白县城【旧城即古高凉土城元大徳八年郡徙茂名因甃以砖石遂为县城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花茂奏筑神电衞城委惠州指挥王虎千户张正筑为土城永乐七年指挥俞林甃以砖计六百四十丈周围一千一百丈高一丈二尺堞高五尺共高一丈七尺为东西南北四门门上各为楼堞上敌楼四十角楼四窝铺三十有二成化四年佥事陶鲁奏迁县治于衞左万厯三年知县王许之以城垣径直难以制外乃于四城之外建敌楼十二座以拒敌开四孔以通鸟铳万厯七年知县张希臯以城垣卑矮难以守御增高三尺城面马路甃为阳桥三尺五寸取濠土以实之濠因以深 国朝顺治九年城守游击汪宗宏建了楼每城一面一十二座十四年城頺楼圯知县相斗南重修城垣四脚易砖以石东西了楼另行鼎建】
  池【周围一千一百六十四丈濶三丈九尺深一丈七尺明天启间知县翟拱辰因城坏重修复浚濠池】信宜县城【旧无城止筑土墙周围一百八十五步明正统五年六豪猺乱副使贺敬都指挥张演筑砌砖城周围二百五十五丈高一丈八尺天顺三年创串楼五百四十有八正徳五年千户丁川于城外筑子城嘉靖间佥事黄澄设敌楼一十三后知县陶弼周夣斗周世臣相继增修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徐鸣佩城守管登魁修复北门城楼窝铺砌以砖石】
  池【旧载周回四百一十四丈深一丈三尺明正统五年副使贺敬始濬今城东南西三面俱系窦江环抱并无濠堑】
  化州城【宋绍兴三十一年创甃以砖石北际江东西南各环以池门四东曰开泰西日罗山南曰南薰俱通陆路北曰临江通水各有楼元兵燹毁坏明正统十三年知州邓敏奏增砌砖城周围八百七十丈高一丈六尺又沿城开筑濠堑成化四年按察佥事陈贵知府孔镛同守备指挥董翔复增高之十年又改砌入内跨寳山止开二门东曰賔阳南曰南薫门各建楼窝铺三十敌楼角楼各四清风楼一嘉靖间州同知周光礼筑南门月城四十四年岭东叅议谪于化复更新之筑东门月城万厯二十六年城坏濠淤知州沈水修葺城周五百五十七丈高一丈九尺 国朝康熙六年知州邱宗文重建东南门楼二座雍正七年布政使奉行督修八年知州孔传祖徧修城垣】
  池【深六尺濶一丈八尺明万厯二十六年知州沈水濬之】
  吴川县城【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花茂具奏钦差永定侯经画命千户徐本督筑土城永乐元年千户李忠甃以砖石周五百八十丈高一丈八尺为门四东曰镇海西曰通川南曰小和北曰朝天门上有楼窝铺一十有六了楼四大小水闗五周围五百八十丈高一丈八尺至崇祯初四楼毁坏十年知县童兆登重修又于女墙二垜子之下加一砖堆堆上加板永可为城守】
  池【深一丈五尺广如深数城濵于海浮沙飞塞不开濠堑明成化三年佥事陶鲁遣俞鉴督凿之】石城县城【旧无城明洪武二年县丞倪望筑土墙正统五年通判马文饶甃以砖石周五百三十七丈高二丈一尺厚半之辟门三东曰望恩西曰镇彛南曰威武门上建楼角楼三敌楼倍之窝铺又倍之中军窝铺一隆庆六年城圯知县韦俊民修之增高三尺万厯三十三年又于原增处随设羊桥女桥垜子敌楼崇祯十三年三门增修瓮城 国朝顺治十三年增高一尺五寸易以平头重建二大铳台于东西之北隅】池【深数尺广一丈惟北岭无濠 国朝顺治十三年开深濠堑深一丈五尺广二丈五尺并凿复岭】右高州府
  合浦县【附郭】
  钦州城【旧在灵山县思林都宋天圣元年推官徐的迁于白沙之东即今之州治明洪武二十八年增筑周城五百九十四丈五尺高二丈四尺门三东曰朝阳南曰观海西曰镇逺景防七年议复增城高三丈成化六年知州傅鉴桧筑一带周城串楼门楼敌楼及兵马司防城外遍植刺木更新东门城楼嘉靖四年知州蓝渠改建串楼十三年知州杜杰建窝铺一十八间先是桥坏西门路塞十七年知州林希元开复西门建桥设墟并东门各盖兵马房六间十字街设钟皷楼三十三年知州邓以和塞西门万厯二十二年知州董延钦大治垣楼之倾圯者东门各楼遂为伟观四十年知州阮以临建南门子城四十二年署州事通判李秀时建复东门子城天启七年知州李五美修城濬池建复坊表 国朝康熙十一年叅议傅应举总兵祖泽清知府徐化民知州董尔性游击李陞高同捐修防城二十三年西北城頺知州马世禄修复二十九年东门子城及正东城垣久倒塌知州汪源泽修三十五年东门子城复坏知州程鼎修三十七年东门子城及四面城垣俱坏知州乔光先修四十六年东城垣马路裂开南门子城西北女墙倒塌知州李淑沆修五十年各处城垣俱坏知州金章修五十九年城垜六处倒塌知州董绍美增修】
  池【周七百八十一丈五尺濶二丈七尺明洪武间浚之正徳十四年知州李纯浚池筑堤潴水东堤百余丈南堤三十余丈 国朝康熙四十六年东南濠渠堙知州李淑沆浚之五十年知州金章重濬之】灵山县城【在石峯东一里明正统五年兵备副使甘泽筑城广五百一十丈高一丈八尺窝铺二十门四东曰朝阳西曰镇逺南曰振南北曰拱北成化八年副使林锦增盖门楼四敌楼一十有八串楼三百五十又增扩东南城四百五丈为门二东曰长春西曰六峯敌楼二十有四串楼二百五十有五治十八年佥事邓槩正徳五年佥事李瑾相继修葺嘉靖八年佥事刘道周增高城三尺以雉堞易串楼为阳城开通济门寻复废塞十三年佥事王崇仍造串楼六百零三又于长春门外建楼房三十嵗赋其入为修城费三十年佥事经彦宷重修隆庆六年知县冯盛宗复修今现开三门曰朝阳曰长春曰六峯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多宏安九年知县林长存相继捐修城楼五座角楼四座串楼三间窝铺二十四炮台一十八垜子五百三十水闗二穴十年飓风倒塌西边城垜三丈五尺府县捐资修复雍正六年知县林榆修东南城楼三座七年雨坏城一十九丈署县盛熙祚捐修】
  池【堑二道濶一丈九尺周围五百一十四丈明成化间都指挥徐宁欧磐凿】
  永安所城【在合浦县海岸乡旧在石康安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始迁今地永乐十年始建周回四百六十一丈高一丈八尺濶一丈五尺窝铺一十有八间城楼四座成化五年佥事林锦置串楼四百一十有五间其四门各建敌楼二座八角楼四座月城楼四座】
  池【周环五百丈零明成化五年佥事林锦始凿外池】
  右廉州府
  海康县【附郭】
  遂溪县城【旧无城明洪武七年知县元大初始筑土墙正统间知县苏观始砌以石开东南北三门周凡四百七十丈高一丈五尺垜眼聨络凡二百四十了塾四十座窝铺一十有六嘉靖十年知县张惠开东闗设墟开铺以为衞御十九年知县班佩修葺隆庆六年推官郑国賔增城三尺濶五尺万厯二十年知县陈廷诗建三门月城 国朝康熙三年署县同知王宏志修筑二十一年知县朱光炳复修城池开北门二十五年知县宋国用重修】
  池【明嘉靖十年知县张惠重濬】
  乐民所城【在遂溪县蚕村明洪武二十七年吴杰创立】
  徐闻县城【旧在十六都讨网村元至元二十八年迁于賔朴村俱无城池明正统间知县李鹫始筑土城天顺间迁于海安城治十四年复迁賔朴始筑石城正徳五年知县汪泽主簿程子厚因城垣倒塌重砌雉堞周围六百丈高一丈四尺为门四东曰寅賔西曰振武南曰太平北曰永定嘉靖十二年知县朱夣昌增修万厯元年知县张师益增高三尺濶八尺十一年知县蔡宗周增高城一尺五寸 国朝康熙三十五年知县孙挹捐赀开复文明门雍正七年按察使奉行督修】
  池【明嘉靖十九年县丞彭澜濬】
  海安守御千户所城【在徐闻县张村明洪武二十七年吴杰创立治间千户徐真重建国朝雍正七年按察使奉行督修】
  锦囊千户守御所城【在徐闻县新安村明洪武二十七年吴杰创立】
  右雷州府
  琼山县【附郭】
  澄迈县城【古无城明正綂十二年按察使郭智始委邑典史李黎生创筑嵗久倾圯成化初主簿杨正筑二里余治元年知县韦裘甃砌以石周四百余丈高一丈有竒开三门上各建楼东迎恩南归仁西通潮北建望海楼正徳七年知县李茂重修增高雉堞一尺嘉靖三十一年知县许应龙修望海楼崇祯十三年解学臯于东西南三门各筑子城 国朝顺治十五年知县吴重修周增高雉堞一尺铺楼门扉更新康熙四十五年知县高魁标重修南城楼及城门雍正四年知县鹿耿从邑士请改塞向明门开文明门工未竣后知县赵起龙偕邑人捐建城楼并葺垣堞】
  池【因河为池明嘉靖十一年知县许应龙周围浚隍】
  定安县城【明成化二年都御史韩雍议筑正徳五年知府王子城欧阳傅谢廷瑞相继鸠工砌石周五百九十三丈高一丈四尺雉堞一千一百九十二东西南三门上各建楼嘉靖二十四年创开北门副使胡永成以不利复塞 国朝康熙二十九年知县董兴祚复开北门修整炮台城楼】
  池【城北近江余三面濬濠三百丈】
  文昌县城【自元至顺迁治未立城池明隆庆六年副使陈复升委知县顾乃猷督建周三百五十丈广一丈高一丈五尺雉堞七百启南北二门东为小门今塞门楼三窝铺十万厯二十年县丞蒋梯增高城垜马道门楼窝铺崇祯五年知县魏懋绩塞南门开坤门八年仍复旧制改南门曰图南十二年知县周廷鳯增设月城 国朝顺治十一年重修随圯康熙元年秋大水垣頺七十余丈知县邓生栢城守拓福禄葺署县推官姚士升同督成之六年知县沈彲重修五十二年知县马日炳捐修南北城楼又五十七年捐修西北角城垣寛六丈】
  池【东南濵溪西北以田为濠】
  防同县城【明嘉靖二十九年总督欧阳必进始命知县陈儒筑砌为门三架楼置扁北拱辰南萃和东賔阳隆庆六年贼燬副使陈复升重筑周四百丈高一丈五尺广一丈万厯十三年大水城坏知县徐应麟重修增窝铺十 国朝康熙三年知县黄信让捐修城垣七年风倒坏城墙知县曹之秀训导梁英裘同修】乐防县城【明隆庆六年副使陈复升始建知县张纲计工运石衞经歴蓝效督役周三百八十丈启南北二门崇祯间知县王怀仁陈蕃增修后知县李时兴复凿开县前正南门榜曰来薰后以嵗凶闭塞不行国朝康熙四年知县林子兰复开从中街路直出逹朝阳市后南门复塞二十二年知县张结緑重开五十五年知县谢鉷筑子城建南门楼雍正元年知县赵光绪重修】
  池【明万厯五年知县彭大化始凿濠七年典史袁光英复濬之】
  临高县城【明正统八年按察使郭智知县徐瑄建垒石为墙周六百丈高一丈谯楼门楼俱备正徳间知县周让梁高相继砌以石增高二丈三尺窝铺八通判杨表增东西门月城东曰东安西曰西阜及建东西二闗隆庆间知县李栋增高雉堞一尺广马路一尺万厯八年县丞黄思怀移北门于西巷立市以镇之国朝顺治十七年河涨城坏知县蔡嘉正捐赀修复至康熙十一年飓风东南堞防没知县陈垂鸠工筑复二十五年东门月城圯知县李绳祖修三十三年知县史流芳重修城垣并新四门四十二年水暴涨圯东门城郛垜口知县樊庶修复并树堤闸高广八尺以防水患复修西南门雉堞四十四年复移南门于学宫之前顔曰文明四十六年额东门曰先春雍正七年知县鲁遐龄捐修各门城楼西门额日金安北门额日澄海】池【明隆庆五年通判阮琳复濬濠】
  儋州城【汉儋耳旧城在今高麻都湳滩浦楼船将军杨仆所筑唐初始徙今治宋元因之明洪武间指挥周旺用石砌周四百七十二丈广一丈八尺高二丈五尺雉堞八百一十四窝铺一十七启门四东徳化南柔逺西镇海北武定各有敌楼外筑月城后帅守徐真徐春增饰门垣更楼窝铺濠堑吊桥 国朝康熙三十四年霪雨倾圯二十七年知州沈一成捐修】
  池【周四百七十七丈广五丈深八尺】
  昌化县城【明洪武二十四年指挥桑昭筑三十年千户王隽砖甃之周五百八十四丈高一丈八尺广一丈五尺雉堞五百五十五窝铺十八启门三东拱辰南宁和西镇海北城建楼永乐间指挥徐茂增设敌楼四年久倾圯崇祯二年知县张三光捐资修葺 国朝顺治十一年城坏知县汪天敏陆观光严于屏相继修复康熙三十年大风楼防悉圯知县高曰旦璩之璨典史陈汉捐修复旧】
  池【深五丈广二丈明正统间千户管成濬】
  万州城【宋大观间筑绍定间砌以砖元摄州事郑寛拓西北隅至南隅加石固之周三百三十二丈高一丈八尺启东西南三门明洪武间千户刘才复拓共周四百三十六丈高二丈广一丈五尺雉堞六百六十窝铺一十二启门四东朝阳南镇南西徳化北拱北各建敌楼成化七年指挥李泰筑月城门外各设吊桥崇祯十五年知州曾光祖复筑月城及敌楼三】
  池【周四百九十七丈】
  陵水县城【明洪武间立于南山港西立栅永乐间指挥张恕迁今所砌以砖石周三百四十四丈高一丈八尺广一丈五尺雉堞三百九十九窝铺八启门四各建楼成化间增高尺余填塞西门 国朝康熙十三年知县高首标重修】
  池【周四百九十七丈广二丈五尺深一丈】
  崖州城【宋初土城庆元间始砌以砖创女墙绍定六年增拓沿东门至海南道止周二百四十二丈高一丈六尺开东西南三门元元统元年判官李秘建谯楼明洪武间知州刘斌重甃十七年儋州千户李迁复拓沿海南道至今西门共周五百一十三丈五尺高二丈广九尺十八年千户李兴复砌砖石仍设门三各建敌楼雉堞一千一十七窝铺二十千户周崇礼筑月城正统元年千户陈政洪瑜立吊桥成化二十四年千户王栥筑马墙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州梅钦重建东城楼康熙十一年知州张擢士继建南城楼并濬濠堑游击张徳逺捐资助修】
  池【周回五百五十七丈深一丈五尺】
  郎勇城【在州东北八里黎贼出没之处明正徳十四年知州陈尧恩就高阜城之甃以砖石高八尺广四尺周回二百四十余丈启门三】
  乐安所新城【在州北去州城一百五十里明万厯四十四年剿抱由罗活二洞叛黎继议善后招降题筑堡屯兵戍守旧抱由口前瑞芝山为乐安霞牒之冲名烂红沟地方建立砖城周围四百丈连南门月城在内高丈二尺东西南城门三南顺昌东绥定西镇安经始城务琼崖黎叅将何斌臣又添设南靖逺楼北镇武楼南门月城小楼一座城门敌楼四座】
  感恩县城【明正统间土筑万厯十年知县秦中权迁大雅坡二十五年知县朱景和迁旧址筑城周三百九十四丈广一丈高一丈九尺为门三东賔曦南平政西延照雉堞七百五十窝铺四 国朝康熙四十三年知县姜焯重修】
  池【周其城濶二丈深四尺】
  水防所城【在琼山林湾都去城三百里明万厯二十八年平黎马屎按察使林如楚题建周围三百七十五文濶七十二丈启门三东东安南南平西西安上建楼四东西二门嵗久倾塌】
  右琼州府
  东安县城【明万厯五年知县萧元冈筑高连雉堞二丈厚一丈四尺周三百八十四丈外环以濠门三东洪文西永禄南瞻明俱设谯楼北有镇逺楼铺二十四雉堞七百六十八兵马司六崇祯十三年知县李和鼎增建南门小南门西门各瓮城并增高周城一尺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吕鼒捐俸重修康熙元年瓮城圯知县吕鼒捐俸重建城四隅角楼惟北未便开门以风水不利故只建楼顔曰镇逺十一年知县张其善重修角楼并守望铺二十四间】
  池【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县吕鼒开濶一丈三尺自东至西长竟北门】
  西宁县城【明万厯五年知县朱寛筑高连雉堞一丈九尺厚一丈周三百六十二丈东西南三门北近山堙各建层楼东门月城一座窝铺二十三雉垜八百四十七兵马司六角楼三北谯楼一万厯十四年頺圯知县林致礼州判李学诗修崇祯十一年知县朱谋堡增作三门瓮城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赵震阳重修东西二城楼周城楼铺惟东楼低三尺于县左不称后东楼复被火燬知县王钺复修后圯二十三年知县张溶重修】
  右罗定州
  阳山县城【旧惟围以木栅明天顺间巡抚叶盛始命知县刘广筑土城包砌砖石周四百丈上广一丈下广二丈高一丈七尺城门楼三敌楼四雉堞一千六百为门三曰东门曰西门曰南门各置桥以通行者成化间知县李茂修串楼二百六十间以砖石砌子城四百五丈高八尺正徳十年知县曾显重修串楼一百四十八间子城八十余丈斜城四十七丈嘉靖二十四年知县陈应龙重修城池四门楼顔东曰寅賔南日柔逺西曰通楚北曰望韩建望星楼于其右三十四年知县叶良储以东寅賔门要冲捐赀创月城于其外万厯二十六年知县王学尹重修旧城 国朝顺治九年四垣倾頺过半知县郭升重修】
  池【周三百二十丈深广各一丈内外有马道】
  连山县城【前代迁建无常明洪武初建于程山之阳天顺二年为西寇所据六年贼平布政使张瑄等相度鸡笼门建立县治知县孔镛创筑今城袤四百丈高一丈七尺为门四今辟其二曰东曰西】池【四百八十丈深一丈】
  右连州

  广东通志卷十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东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广东通志卷十五
  水利志【桥渡附并各水利考】
  井田之制水道有五遂沟洫浍川是也自秦人开阡陌而水利尚已粤水之大者曰海曰西江曰东江曰南江北江【详见分考】迢邈汪洋有冲啮之害而亦滋灌溉之利其他人事疏凿居其半焉盖地脉孕灵因势乗便厥利溥哉志水利而以桥渡附焉
  隄【障水曰隄 凡各府州县缺者不载下仿此】
  广州府
  南海县隄曰魁冈堡隄深村堡隄冈堡隄叠滘堡隄溶洲堡两隄緑潭堡隄上围堡三隄张槎堡隄丰宁堡两隄兴贤堡隄西隆堡隄上涌堡隄登俊堡两隄大富堡隄土墟堡隄大同堡三隄鳌头堡隄龙津头堡三隄河清堡隄镇涌堡隄九江堡隄海洲隄冼涌堡三隄金瓯堡三隄丹桂堡隄登云堡隄金紫堡隄白石堡隄大榄堡隄芦荻塘隄小榄堡隄口棠下隄桑园围基隄
  番禺县隄曰高塘隄龙湖村隄
  顺徳县隄曰登洲隄岳步隄鹭洲隄葛岸隄龙江隄龙山隄水藤隄平步隄
  东莞县隄曰咸潮隄西湖隄牛过蓢隄三村隄
  新宁县隄曰蓢尾隄那滘塘隄
  增城县隄曰张州隄沙抝隄
  新防县隄曰越塘隄斗南隄坡亭大水隄坡亭小水隄招村水隄麦村小水隄招村隄天河隄大田隄
  三水县隄曰镇南隄谿陵隄白泥上隄高丰隄禄步隄沙江隄三江隄平田隄金西隄黄家塘隄银洲隄蚬塘隄良凿隄新生隄南岸隄蔡坑隄大□隄大良隄鹿峒隄木绵隄灶冈围隄石坂隄榕塞隄雄旗隄东围山隄长冈隄山田隄徐步隄
  清逺县隄曰上围隄中围隄下围隄象栏庙隄
  惠州府
  归善县隄曰苏公隄北隄南隄钟楼隄
  博罗县隄曰随龙隄学湖隄榕溪隄苏村隄登山隄朗冈隄
  龙川县隄曰苏隄
  河源县隄曰周隄
  潮州府
  海阳县隄曰北门隄南门隄横砂隄秋溪隄东厢隄江东隄
  揭阳县隄曰南门隄龙溪隄派头隄长岐隄相思隄雷岩隄青龙坝隄宫路隄洪沟隄
  饶平县隄曰虎朴潭隄布袋湾隄惭愧堂隄葫芦段隄南御河隄下杏隄溪尾隄尼姑渡隄雷岩隄相思隄东安隄沽汀洋隄水吼桥隄
  澄海县隄曰外莆都隄南溪洋隄渔洲洋隄青龙坝隄新港隄古汀洋隄长洲隄下店隄金沙隄沙头隄雷岩隄新隄水吼桥隄官田沟隄石路隄前洋隄后窖隄相思隄和尚隄
  肇庆府
  高要县隄曰附郭隄水矶隄新江隄头溪隄的村隄榄江隄塘步隄横查隄丰乐隄金西隄范州隄栢树隄大湾隄罗岸隄罗郁隄金溪隄榕村隄横桐隄大濵隄
  四防县隄曰埇桥隄隆复隄高路隄廖山隄大沙隄榄冈隄白坭沥隄湖峝隄塘沥隄白沙隄牛牯隄
  阳江县隄曰北城隄麻蒙隄辣逹隄北宿隄
  高明县隄曰大沙隄石竒隄停步隄白鹤隄小零隄南岸隄进州隄企山隄菰茭隄绿葱隄伦埇隄石头庙隄陶筑上下隄东坑隄铁册隄
  恩平县隄曰曲水隄
  高州府
  茂名县隄曰吴山隄卖冠隄上涧隄地安隄延铭隄怀徳隄朗韶隄隆顺隄
  电白县隄曰丫髻隄
  廉州府
  合浦县隄曰清江水隄
  雷州府
  海康县捍海南北二隄【北隄三十六号以六艺加二十八宿编之南隄四十六号以千字文编之】
  遂溪县隄曰捍海隄【十号以天干编之】西湖隄防城隄
  琼州府
  琼山县隄曰义丰隄濵壅隄博歴隄博浪隄苍茂隄文昌县隄曰牛路杨梅隄
  防同县隄曰牛浸水隄嘉防隄闗西隄黎毬隄端赵隄苦链隄南曾隄赵水隄
  感恩县隄曰陀兴隄
  陂【畜水曰陂】
  广州府
  番禺县陂曰磨刀坑陂横冈陂大坑陂大塘陂竹树陂黎村陂小坑陂小陂白坭陂波浪陂黄冈陂沙园陂赤迳堡小陂
  东莞县陂曰罗家陂
  龙门县陂曰林村陂石陂麟冈上下陂陈陂下陂涧头陂莲塘陂石冲陂鹅公陂九牛陂埔田陂
  新宁县陂曰浮石陂
  增城县陂曰官陂百家陂社头陂罗陂燕江陂汤大山陂百姓陂叶迳陂苦竹陂
  香山县陂曰丸山陂竹迳陂澜泥陂吊鬼陂
  新防县陂曰落鞋陂
  清逺县陂曰大坋陂高车陂鼓楼陂黄田陂大陂东塘湖陂乐革湖坡龙头圃陂丹竹潭陂良塘陂林塘石角陂□颈陂
  花县陂曰白沙陂大潮陂
  韶州府
  曲江县陂曰高夫列陂沙洲纂陂永陂后溪陂溪口陂河心涨陂小姑陂高列陂山口大王陂赤土尾陂龙王岩陂高公陂卢陂寒陂下东陂上石陂泷陂章田陂容田陂梅陂戾田陂陂罗陂单田陂庙前陂小溪陂大王陂陂头陂溪陂岑冈陂新田陂斜陂古羊大庙陂铺下陂过江龙陂迳口回龙陂龙王井陂社陂周岸陂坭陂佛子曰陂佛子竒陂土陂曹溪陂南华陂涌泉迳陂蛟龙井陂松村潭田陂空口潭田陂陈冈陂都陂大成陂大王陂三陂苏陂留村陂马度陂成陂小湾陂黄分陂龙塘坝陂松树陂零溪水陂十心陂汤村陂大小陂零溪大圳陂曲江铺前陂不坑陂大陂
  乐昌县陂曰官陂张溪陂官塘泉卜陂小畔泉陂武溪陂大建陂泷陂乐溪陂神定陂石陇陂过水陂蕉旱陂新陂潭头陂间锯陂黄子陂上新陂下新陂横陂凡二一在荣村都一在里田都大陂神前陂大岭寨陂天堂陂上冲陂皈塘陂鳌头陂白沙陂岩背陂赤子岭陂龙盘企陂赤土塘陂蕨坪陂邓坵陂邝郎陂流沙陂和尚车陂担子头陂高粟陂何家车陂
  仁化县陂曰桑石陂官陂薰塘陂鵞颈陂茆陂白星陂龙潭陂官陂水西官陂横陂卢陂潘陂
  乳源县陂曰打鼓坠陂莲陂九僊水陂清泉陂选家峝仙婆陂分头陂东田陂长溪梯下山下口陂大塘陂三山汾滩陂庙子角陂大辽水陂伯公陂均容水源头陂高陂
  翁源县陂曰新陂下潭水陂下西陂黎水坑小水陂黄田陂龙潭口陂张家陂迳口陂新村陂四水陂石榴陂官陂罗狗陂胡灵陂延台上村陂昆山坝陂龙田陂下龙田坑陂陈村陂围下陂新筑陂小水陂中湖陂
  英徳县陂曰黄冈水陂龙口塘陂黄泥塘陂大陂佛子陂高榜塘陂孤村陂水头岩陂蕉园塘陂黄寨陂上良陂观音岩陂狗山陂长寿陂青洞陂金坑迳陂
  南雄府
  保昌县陂曰凌陂叶陂连陂罗陂寳陂虎岸陂珪塘陂杨垇陂涧头陂
  始兴县陂曰丰陂李陂湖坊陂下坊陂回水陂黄庄陂许陂花管滩陂
  惠州府
  归善县陂曰白马陂蒲芦陂
  博罗县陂曰蚺蛇陂火烧陂大罗陂石冈陂大庄陂铁冶陂蔡公陂石砦陂艾埔陂禾尚陂横界陂新陂栢塘陂大陂军子陂仙廓陂卢屋村陂河口陂东埔陂罗陂神陂石子陂神湖陂陈湖陂石陂竹湖陂大壆陂棚桥陂黄麻陂金冈陂南庄社陂黄溪头陂佛岭陂察沥陂永安陂白棉陂溪口陂三叠陂冷塘陂沙尾陂黄塘陂
  长宁县【作渠导水不借陂塘】
  永安县【作渠导水不借陂塘】
  海丰县【东西南三面借潮以济】
  龙川县陂曰西门陂石鼓陂
  长乐县陂曰乱石陂木头坪陂乌陂狗陂老陂黄泥陂赤陂
  河源县陂曰官陂超陂土陂苏坑陂黄沙陂
  和平县【作渠导水不借陂塘】
  潮州府
  海阳县陂曰杨翁陂黄竹洋陂横塘陂赤水陂石堰陂潮阳县陂曰黄竹陂东陇陂铺前陂陈禾陂神前陂防礼陂石陂赤迹陂客陂余处陂坊林陂篮湖陂官陂石桥陂﨑沟陂壜头陂小庄陂新溪陂桥亭陂董陂西沟陂小坛陂生陂茭芮陂坡子陂斗门陂陈思陂
  揭阳县陂曰湖陂长潭陂金汤陂夹鹿陂景曾坑陂新丰潭陂大榕陂乌溪陂樟溪陂河口陂芦丛陂虎扑陂
  程乡县陂曰三圳陂柴桑陂田子陂大水坝陂
  饶平县陂曰长潭陂岭脚陂鸭母陂马坑陂官陂金汤夹陂水口庵陂丁坑陂新丰陂横溪陂曲潭陂旧寨陂河口陂良田陂枫头陂径口陂中岐陂后潭陂下底陂新塘陂乌石陂西坝陂小榕陂大榕陂潘叚陂黄山坑陂乌溪陂樟溪陂第一陂上墪陂乌涂陂陈白陂小兠陂埔尾陂芦丛陂龙潭寺陂
  惠来县陂曰刘甫洋陂东福阜陂潮冈陂白沙湖陂透华陂华美陂新陂南陂西港陂
  大埔县陂曰田心陂□墪陂南山陂长富陂大陂头陂林屋陂跳河陂漳溪陂湖寮陂黎家坪陂陈衙陂刘公陂合溪陂高陂松山车陂小滞陂葵坑口陂
  普宁县陂曰牛牳陂官陂老虎陂
  平逺县陂曰鹞角陂姑婆陂社前陂谢陂梁层陂九子陂黄屯陂西陂东陂神前陂白石陂众家陂牛栏陂结石陂
  镇平县陂曰黄河陂新车陂黄田陂梁民陂龙陂虎岩陂苔窟陂磜头陂东山陂石坑陂中村陂
  肇庆府
  高要县陂曰白牛陂大磨陂防村陂大圃陂九源陂河路陂苏路陂樟路陂罗路陂大洞陂矮冈陂山凹陂蓬袍陂九坑陂陈孔陂罗榄陂大陂三陂底陂
  新兴县陂曰赤子城陂马巷陂云区陂罗马陂观登陂黄莫陂社墟陂
  阳春县陂曰上坑陂罗鳯陂石蓬陂黄麖滩陂小蓢陂文劳陂横河陂荔枝岩陂埇塘陂大塘陂长湖陂和尚井陂河口陂担水蓢陂白沙蓢陂大洞陂殷弓陂简村陂暗仔陂井坑陂迳口陂埇洞陂山背陂古邦陂西北芦荻湖陂茅笋葫陂凹颈蓢陂马蝗陂塘罗陂陂头陂平山陂夹山陂
  阳江县陂曰洗脚陂
  高明县陂曰罗塘陂金钗陂茅冈陂桥头冈陂坟前陂石陂大陂大迳陂下迳陂僊村陂荔枝陂
  恩平县陂曰旱坑陂石罗陂陂口陂凯冈陂王陂楼迳陂圣塘陂榄醴陂新河陂泞水陂曲水围陂龙潭陂
  广宁县陂曰黄蜡坑陂金坑陂三升坑陂罗镬口陂第九峒陂扶溪峒陂社冈村陂第五峒陂扶黎峒陂水坑陂黄田陂金浮圳陂金汤陂罗坟坑陂新寨陂大崀坑陂长窝尾陂水益坑陂隔水坑陂
  开平县【近山则用水车灌田近海则引潮水灌田不借陂塘】
  徳庆州陂曰风料陂高车陂黄滑陂古龙陂逢逾陂见村陂罗埇陂大陂波花陂牛渡陂大坑陂镇康陂大蓬陂
  封川县陂曰田雷陂屋显陂冬良陂蓬流陂□泷陂大安陂流色陂龙陂六祖陂高陂尾现陂岩口陂玉叶陂水声陂陶家陂花鹿陂
  开建县陂曰似龙陂大州陂石嘴陂昭埇陂陂头陂严峒陂圆珠陂原斛陂九旭陂桂陂九原陂黎水陂野埇陂上漏陂沙牛陂姚田陂鬰埇陂勒陂南耶陂熟脚陂鸭公陂羊梯陂石教陂象源陂大林陂小林陂上党山陂下党山陂澹牛陂罗林陂观陂澹霜陂
  高州府
  电白县陂曰通江陂大洋陂九户陂徐伦陂木帘陂信宜县陂曰圣垌陂六场陂隂沉陂水榕陂梧桐垌陂六堰陂张横陂岑掘陂潘垌陂两双陂栗木踏路陂
  化州陂曰长宁陂陈村陂石宁陂油竹高岭陂盈河陂新塘陂平源陂赤沙陂
  吴川县陂曰新村陂灶头陂三栢陂
  石城县陂曰牛头陂那送陂板桥陂长竒陂黄墪陂梓木陂长鞍陂花石陂瓦灶陂枫木陂榕木陂沙湖燕尾陂焊垌陂周家陂那蓬陂幕院陂高仓□心陂
  廉州府
  合浦县陂曰平乐陂刘公陂破塘陂大浪陂陈调白沙陂
  灵山县陂曰鳯凰陂潭隆陂樟山陂石井陂燕塘陂高桥陂石陂军屯陂大潮水陂马槽陂闭屋陂马陂
  雷州府
  海康县陂曰那耶陂穷源陂那崔陂徒林陂象骨陂曹家陂那多末陂
  遂溪县陂曰都贺陂东溪陂
  徐闻县陂曰麻练陂
  琼州府
  琼山县陂曰塘心陂潭罗陂岩塘陂潭溪陂绿松陂大潭陂桥冲陂那洋陂南頼陂梁陈陂
  澄迈县陂曰南蒙陂送甲陂小水陂南坑陂
  文昌县陂曰蔡家陂白延陂潭牛陂巨坑陂
  乐防县陂曰买甲陂范□陂光岭陂鸡灵陂密泽陂临高县陂曰那新陂那隆陂
  儋州陂曰堀埇陂那合陂
  万州陂曰后郎陂横栅陂苍溪陂买山水陂郭村陂普礼陂深陂石络陂洪口陂横栅下陂车头陂艾防陂多谋陂吴九陂那合陂掘埇陂吴侯陂
  崖州陂曰埋鵞陂石头陂高村陂抱里陂都陂椰根陂南畧陂石牙陂
  罗定州陂曰龙冈陂卢埇陂鳯凰陂四寺陂双轮浪沟圳陂焦木陂余村陂大埇陂双寮陂罗赶陂陀埇陂双龙陂谭旺陂古用陂特册陂官塘陂定寗陂沙满陂古洲陂福船陂苏木陂古密陂河埇陂罗鹤陂双感陂瓦泽陂
  东安县陂曰罗花陂白石坑陂双坤陂井塘陂观圳陂罗官陂逢逾陂建村陂大陂罗涌陂南门陂石旁陂罗杓陂沉首陂大蓬陂大坑陂狗迳口陂罗亭陂围头陂大王陂社尾陂东石陂西石陂都涝陂革坑陂蒲沙陂罗伦陂芙蓉陂老鸦陂黄泥陂大陂头陂双利峒陂正村峒陂东光峒陂夹河桥陂
  西宁县陂曰风流峒陂第一步水陂冲竹陂车窖陂百家庄陂石头冈陂木朗陂河田陂西岸陂息村陂镇康陂
  连州陂曰龙腹陂斜陂岳前陂枫陂清江陂福济陂下泼陂东江陂龙塘陂田心陂上眼陂力木陂太平陂东陂彩陂
  阳山县陂曰老虎陂较剪陂鵞毛陂潮水陂黄村陂朝头陂连陂中洞陂大陂龙板陂
  连山县陂曰观陂鵞冈陂管陂
  塘【注水曰塘】
  广州府
  番禺县塘曰新塘小陂塘莫山陂塘石井塘大朗塘蛇田塘
  从化县塘曰白水塘鱼江塘圃心塘杨州寨塘
  新宁县塘曰古戎陂塘大陂塘
  清逺县塘曰莲塘芦塘山湖峡塘柘步塘后塘东门塘三剪塘鼓角塘黎塘
  花县塘曰小陂塘陂塘
  韶州府
  曲江县塘曰龙王庙塘神前塘麻塘上下乌坭塘二横塘分曹塘社下塘东锡塘乌桕塘莲塘
  仁化县塘曰莲塘犂离塘白泥冲塘度溶塘抝背塘乳源县塘曰下街陂塘利井陂塘利村社头陂塘翁源县塘曰侯岭塘上坑小水塘
  英徳县塘曰清水塘面前塘罗大家塘长山塘三卜桥塘
  南雄府
  保昌县塘曰永灌塘湖口塘新塘大湖塘长丰塘始兴县塘曰莲塘许塘
  惠州府
  龙川县塘曰柳塘嶅湖塘
  长乐县塘曰张大塘凡二一在县西三里一在清溪莲塘大新塘曲塘车塘龙塘
  兴宁县塘曰甘塘灌水塘潮臂塘古塘枫树塘李大塘燕塘罗大塘莲塘蓝塘李牙塘白水塘石埉塘
  潮州府
  程乡县塘曰五官塘大莲塘新安塘苦竹头大塘惠来县塘曰莲塘北山洋塘陈牙塘莲台寺塘海仔塘西塘三十六浍塘
  大埔县塘曰莲塘郊塘大塘硫黄塘
  平逺县塘曰漳坑塘湖坑塘濶面湖塘
  镇平县塘曰长塘中心塘河塘
  高州府
  茂名县塘曰长界塘南芜塘独树塘新田塘莲子塘荔枝树塘乌鱼塘潭浮塘平山塘闗塘七里村塘黎塘张界塘外村塘挞石塘虚塘梁粘塘大坑塘丁坑塘彭塘下屋塘龙井塘甘塘山径塘菖蒲塘勒菜塘
  电白县塘曰南山塘中心塘车田塘甘村塘驿塘清塘潭板塘罗浮塘鲤鱼塘
  信宜县塘曰冷水塘罗黄塘大蓬塘倒流川塘龙窖塘浪波垌塘鸡抱塘
  化州塘曰学前塘州后塘贺村塘平田塘东岸塘谢流塘唐頼塘津不堰塘茅山塘大浪塘那长塘陈东塘山心塘木威塘狂肚塘吴公庙背塘彭公竹子塘谢逻塘
  吴川县塘曰庙底塘神塘罗山塘那葛塘占村塘杨梅塘多伦塘归寻塘唐禄塘白水塘吴家塘黄屋塘
  石城县塘曰白瓮塘渡头塘长陂塘山猪湖塘黄泥湾塘湴湖塘龙村垌塘横石塘木院塘火甲塘篱根塘白水塘凌村塘六格塘水江渠塘大湾塘欧家洋塘白坭垌塘瓦塘澄草塘白塘渡子江塘平波塘牛角塘芦荻塘文峯塘
  廉州府
  合浦县塘曰蛟龙塘
  钦州塘曰白水塘龙滚塘
  灵山县塘曰盘石塘新塘辘轳塘黄旛塘捕鸡塘上姚官塘下姚官塘鳯凰塘围腊塘化龙塘梁官塘
  雷州府
  海康县塘曰徒兵塘石竒塘那蕴塘柯四茍塘都悲塘那勤万塘那蓬塘那劳塘漏恡塘谭家塘椰子塘潭榄塘那让酸塘南亭塘白水塘
  遂溪县塘曰潭车塘古州塘张赎塘都典塘曾古塘调离塘寗蒌塘徒磊塘那都流潭塘黄家塘平余塘那咏塘博格塘特侣塘
  徐闻县塘曰保水塘迈果塘顔家塘李家塘现摄塘南拥塘石门塘龙船塘那包塘畅草塘龙摹塘
  琼州府
  琼山县塘曰度灵塘亭塘东屯塘圆山塘潭宅塘湳天塘潭邓塘五原塘
  澄迈县塘曰祥塘龙塘
  防同县塘曰李塘
  乐防县塘曰乌陂塘清塘江水塘亭子塘南掘塘白水塘山陂塘山田塘讨林塘岭头塘龙潢塘
  儋州塘曰清水塘买开塘临清塘
  昌化县塘曰居塘蒌村塘大塘
  万州塘曰买开塘剑门岭塘清水塘洗面水塘学前塘连州塘曰堰塘滑塘
  阳山县塘曰麻子塘莲塘碧莲塘木塘龙塘岭背塘水【止水曰水】
  广州府
  从化县水曰流溪水犂塘水井冈水沙溪水石榴花带水
  香山县水曰宫花水
  新防县水曰炭灶水
  廉州府
  合浦县水曰黄芝水偷狗水
  钦州水曰渔洪水钦江水基水
  琼州府
  陵水县水曰大河水小河水
  圳【俗字音屯合水曰圳】
  韶州府
  曲江县圳曰风堆陵江圳转水圳龙塘底圳大疆小陂圳上新陂圳
  乐昌县圳曰成溪圳
  仁化县圳曰油塘冲泉圳小庄泉水圳界江泉圳厚坑圳吴黄小坑圳
  翁源县圳曰答桥圳长圳
  惠州府
  长乐县圳曰高坑圳陈冈圳周瑄圳
  潮州府
  大埔县圳曰大洋圳黄砂圳石圳高圳
  罗定州
  西宁县圳曰东圳西圳
  坑【积水曰坑】
  广州府
  番禺县坑曰黄婆洞坑二
  新防县坑曰水流坑
  潮州府
  大埔县坑曰刘公坑茶礲坑黄塘坑虎过坑北塘坑大黄砂坑磨石坑莫公坑乌石坑清坑杉塘坑隂那坑浒梓村坑芒洲坑大麻坑昆仑坑中阑坑弓州坑赤水坑双坑黄坑葵坑宻坑大靖坑庵坑黄砂坑古野坑乌槎坑三洲坑泥源坑鼈坑
  镇平县坑曰太子坑
  坝【闭水曰坝】
  高州府
  电白县坝曰咸水坝木□坝那台坝渥足坝车头坝五村坝朝乌径坝黄姜坝水头坝温水坝东山坝热水坝木苏坝黄桐坝石马坝大峝坝唐村坝山口坝东埇坝长湖坝
  廉州府
  钦州坝曰境口坝
  琼州府
  琼山县坝曰林村闸坝迈容车坝博冲车坝
  文昌县坝曰流沙坝
  儋州坝曰南丹坝莲塘官坝
  感恩县坝曰观坟坝赖结坝站后坝徳旺坝打伦坝沟【通水曰沟】
  潮州府
  海阳县沟曰上水门沟下水门沟南门前沟鲤鱼沟
  琼州府
  澄迈县沟曰西洋沟
  定安县沟曰买抄沟
  万州沟曰甜密沟
  陵水县沟曰大寨沟巡司沟
  崖州沟曰中亭沟仰重沟雷沟桥门沟马丹沟望楼沟复沟小郎芒沟大郎芒沟
  感恩县沟曰加顿沟不磨沟
  泉溪【山水曰泉溪】
  韶州府
  曲江县泉曰天湴泥泉屈塘泉活水泉竹子泉寺前泉长生泉大源泉小水泉
  乐昌县泉曰辛田泉岩背源泉
  仁化县泉曰白石岭泉视下泉狮子泉石坑泉上寨迳泉防水泉沙垅泉上胡泉鸡坝泉东田泉坝里泉庙前泉
  英徳县泉曰波罗泉黄坑泉蓼溪泉鲥鱼泉古年泉
  潮州府
  海阳县泉曰防泉温泉
  琼州府
  澄迈县泉曰博市泉潭涝泉
  潮州府
  揭阳县溪曰玉窖溪中离溪
  大埔县溪曰党溪
  琼州府
  定安县溪曰潭览溪巡崖溪
  渠【引水曰渠】
  雷州府
  海康县渠曰何公渠戴公渠
  琼州府
  儋州渠曰衍丰渠
  堰【遏水曰堰】
  潮州府
  普宁县堰曰新堰
  雷州府
  海康县堰曰芝林南堰芝林北堰赤坭堰
  徐闻县堰曰清水官堰
  闸【隔水曰闸】
  雷州府
  海康县闸曰那竒桥闸北隄闸三十九所南隄闸六十所
  遂溪县闸曰捍海堤闸六所
  徐闻县闸曰清水堰闸潘家堂闸龙门堰闸
  琼州府
  琼山县闸曰义丰隄闸五原塘闸
  井【深水曰井 非灌田者不载】
  潮州府
  大埔县井曰黄竹洋井
  雷州府
  海康县井曰石岩井
  徐闻县井曰塘北井讨南井潭脑井
  桥渡【附】
  桥【絶水曰桥】
  广州府
  南海县桥曰越桥果桥西门桥大观桥太平桥彩虹桥槎溪桥西窖桥石云桥龙津桥天心桥通济桥津尾桥由义桥墟边桥白鹤桥朋鹤桥冯赤口桥壁山桥沙坑桥通逺桥宁口桥果冈桥志喜桥石头桥留虹桥平地桥拱桥筋竹桥永安桥徳兴桥万钟桥普济桥青龙桥横冈桥
  番禺县桥曰清风桥万里桥春风桥水闗桥迎恩桥天字马头桥归徳桥正东门桥延寿桥万安桥文溪桥定海桥垂虹桥永安桥流化桥双桥小港桥水母桥大水圳桥逹桥通济桥乐民桥分水界桥大塘石桥螺子冈桥小龙桥岳潭桥土涌桥陈桥板桥火桥朱紫桥官溪桥朗头桥福寿桥永安桥溪湖桥龙潭桥谢恩桥沙洲桥乌冲墟桥石桥头龙门桥云桂桥文兴桥接龙桥溪湖桥金销桥万里桥蟠龙桥
  顺徳县桥曰伏波桥迎恩桥南薰桥锦衣桥登榜桥登瀛桥安安桥永安桥镇东桥丁字桥驷马桥高义桥世官桥附鳯桥水东桥大石桥小石枕桥半济桥北岸桥壮龙桥接虹桥钓月桥防惠桥飞龙桥玉溪桥登云桥来賔桥金城桥洞安桥鹏涌桥黄冈涌桥永丰桥松安桥紫阳桥第一桥华丰桥上真桥君子桥东头石落桥大东桥小东桥利财桥济川桥广孝桥连鳌桥永隆桥巨济桥明逺桥五石桥西龙桥龙兴桥永丰桥下街桥跃龙桥化龙桥永安桥华丰桥大安桥庙左桥庙右桥接龙桥跃龙桥南溪桥闗济桥闗东桥利涉桥南溪桥榕乐桥市桥西竺桥见龙桥龙兴桥马巷桥自生桥三丫桥上牛桥黄道溪桥登汉桥永安桥跃龙桥老女桥左辅桥逢涌桥石龟桥金榜桥狮子桥沙坑桥西竺桥跃龙桥石西桥鼎峙桥丁字桥渡月桥起风桥大石桥镇东桥马骝桥接云桥石桥通霄桥接龙桥腾蛟桥化龙桥接桂桥引鹭桥得云桥垂虹桥梯云桥登龙桥登云桥锦澜桥陇西桥免涉桥白云桥驷马桥朝天桥济川桥龙津桥镇海桥西跨桥七板桥大东桥衍庆桥曾桥沧浪桥腾蛟桥飞黄桥新路桥前街桥西涌桥济川桥迎阳桥飞虹桥良涌桥大板桥大滘桥东平桥梯云里桥青云桥闸头桥通津桥刀滘桥必涌桥麦滘桥东岸桥新路桥永济桥
  东莞县桥曰新桥徳生桥徳安桥兴贤桥东门桥西门桥南门桥北门桥拱宸桥思泮桥迎恩桥新村桥通济桥普安桥龙津桥永和桥鼓镇峡浮桥石龙桥北龙桥飞鸾桥环冈桥通津桥演武亭永济桥广济桥北阜桥永宁桥大通桥连鳌桥西新桥
  从化县桥曰南桥
  龙门县桥曰西门桥黄溪桥新桥西桥
  新宁县桥曰岑边桥山涌桥义成桥村北桥緑围桥大头桥
  增城县桥曰接龙桥永康桥通明桥南济桥城角桥相思桥官桥双鲤桥福善桥鹤子桥白坭桥东济桥六涌桥白石桥竹沥口桥济川桥小楼桥云津桥新桥登云桥迎恩桥接龙桥观徳桥青钱桥刘黄涌单家桥邹屋头桥厂口桥
  香山县桥曰东亭桥西亭桥南亭桥桥子头桥小墟桥天王桥黄涌桥茶园桥婆石桥神涌桥普济桥龙头桥南塘桥大墟桥谭婆桥咸池桥三板桥南陂桥双美桥利济桥天妃庙桥马坑桥白石桥太宁桥水闗桥苏师桥新桥石头村桥沙桥
  新防县桥曰文溪桥步云桥浴沂桥韩家桥东门桥南门桥西门桥北门桥百丈桥大坂桥知政桥义济桥宜民桥小市桥小梅桥美成桥井冈桥大泽桥石街桥黄涌桥土陂头桥老女桥何村桥慧龙桥天等桥波罗桥龙蟠桥新桥油步桥西隅桥清化桥小报桥大报桥塔冈桥富溪桥广济桥沙塘桥来官桥妙宗桥龙溪桥西墩桥仙井桥长桥仕路桥新桥石桥野渡桥社桥通泰桥西华桥水松桥水背桥松蓢桥通济桥骑虎庙桥白沙桥大石桥钟质桥
  清逺县桥曰通津桥西门桥水西桥周塘桥山塘桥柘步桥
  新安县桥曰南门桥东门桥北埠桥广惠桥顺母桥便民桥龙津桥严母桥伏涌桥
  花县桥曰石桥
  韶州府
  曲江县桥曰遇仙桥小明桥青石桥永安桥新安桥嘉定桥嘉泰桥铁炉步桥新村桥大石桥绵普石桥林桥罗塘桥荡板桥崄头桥白茫桥梁沟桥长乐桥普度桥小石桥社口桥马栏桥青石桥鹿颈桥乌石桥宏济桥石角桥
  乐昌县桥曰东川桥緑溪桥丛桂桥李家桥塔头桥双桥惠政桥黄坑桥天寿桥富村桥沧湖岩桥仓迳桥仁里桥九峯上桥
  仁化县桥曰防正桥下园桥百甲桥皈桥乌石桥上门桥下寨桥石母桥拱头桥塘迳桥狮子潭桥泷桥赤石桥西溪桥斗水桥泷头水桥宏济桥享堂桥阳和桥矮坡桥光裕桥新遥口永通桥永逺桥丰乐桥益后桥七星桥度乐桥来印桥疏罗迳桥活生桥启后桥
  乳源县桥曰迎恩桥兴贤桥登云桥李公桥斗门桥接桥接龙桥干坑桥燕口桥平田桥打鼓坠桥铁冈桥岭下桥清江桥竹子桥流芳桥西田桥大富桥通济桥榔木桥梯下桥永济桥明月桥广济桥
  翁源县桥曰龙泉桥迎恩桥薰风桥梅村桥鎻青桥东冈桥周翁桥通济桥永安桥猿藤迳桥太平桥通镇桥四福桥三盛桥蒋风桥寡婆桥兴隆桥接镇桥青云桥天衢桥
  英徳县桥曰何公桥万福接龙桥帛钟岭桥登云桥滑石桥官桥安陆桥徳恩桥观洲桥撘桥永济桥正峡桥龙门桥
  南雄府
  保昌县桥曰太平桥万年桥接龙桥崇济桥三博桥长迳桥驷马桥鳯凰桥长圃桥春坑桥修仁桥栏口桥沧溪桥龙冲水桥惠政桥
  始兴县桥曰青石桥古禄桥竹笪桥新寨桥城南吊桥城西吊桥通济桥都安水桥风水桥老黄塘桥斜潭桥黄福桥新桥接龙桥谢家桥
  惠州府
  归善县桥曰公卿桥拱北桥东新桥西新桥金斗桥大通桥三眼桥大新桥小新桥利涉桥宁济桥拱北桥
  博罗县桥曰保宁桥兴仁桥迎骖桥顺丰桥相思桥蚺蛇桥黄塘桥济宁桥
  海丰县桥曰东门桥西门桥龙津桥赤岸桥小液桥大液桥北鬰桥永安桥长铺桥永济桥北门桥田溪桥黄坭桥黎水桥
  龙川县桥曰魁龙桥龙津桥白云桥西桥北平桥兴贤桥东宁桥西安桥社子前桥东新桥佛子前桥铁场坑口桥嘉禾桥周公桥大板桥
  长乐县桥曰肃清桥四门桥太平桥刘坑桥龙塘桥天虹桥黄沙桥罗经桥白沟桥高竹园桥新河桥南郭桥黄龙桥
  兴宁县桥曰西河桥通海桥东安桥西安桥黄板桥富安桥兴济桥迎恩桥文峯桥东津桥车溪桥枫林前桥洋湖桥鸭母桥官陂桥雷公陂桥新安桥林陂桥通津桥千金桥岳桥乗骢桥登云桥拱辰桥富安桥金带桥
  连平州桥曰防缘桥南虹石桥深涵石桥隆兴桥三多桥太平桥永安桥
  河源县桥曰聚货桥南馆桥桂香桥化龙桥迎秀桥仙女桥
  和平县桥曰仙女桥化龙桥南薫桥寅賔桥登瀛桥山高桥双头桥马塘杨梅山桥盘古桥
  潮州府
  海阳县桥曰广济桥太平桥去思桥南濠桥湖头桥西门桥沈侯桥云梯冈桥枫溪桥吴塘桥思古桥黄潭桥临白桥万里桥南溪桥纱笼桥平福桥万陇桥庵头桥新闗桥通济桥
  潮阳县桥曰华亭桥四人桥华阳桥河溪桥官桥康济桥和平桥胪溪桥官桥成田桥茆港桥麒麟桥下琳桥贵屿桥洞内桥南塘桥冈头桥十家桥潇湘桥东溪桥峡山桥
  揭阳县桥曰太平桥五桂桥南津桥北滘桥新桥东桥南滘桥学前桥田尾桥马山滘桥市尾桥猛水桥西滘桥迎恩桥北镇桥西清桥钓鳌桥化龙桥吉贝浦桥深浦桥竹桥大沟桥羊稠冈桥牛程桥龙门桥大滘桥木緜桥万里桥登冈桥官路桥龙头桥市尾桥东集桥官溪桥通济桥江东桥
  程乡县桥曰状元桥登瀛桥嘉应桥小溪桥洋门桥金沙桥梯云桥百花桥惠政桥履信桥通广桥
  饶平县桥曰双义桥济南桥迎恩桥横溪桥广徳桥秋溪桥陈唐桥许家桥铺上桥连樟桥柏子桥南塘村桥仙市桥济川上下桥金沙桥山港桥
  惠来县桥曰光华桥武宁桥惠政桥禄昌桥黄善桥林招桥龙冈桥百丈桥大陂桥
  大埔县桥曰方公桥黎壁石桥安靖桥桂子桥南济桥通济桥庵前桥下厯桥孚惠桥云川桥
  澄海县桥曰王济桥龙潭桥闗外桥东门桥南门桥大北门桥南桥北桥新桥沙砻桥蛇济桥溪东桥后溪桥仙市桥济川上下桥金沙桥山港桥唐桥治生桥通济桥渔洲桥水闗桥全济桥
  普宁县桥曰太平桥仓前桥庙前桥百里桥钱湖桥通济桥南渡桥东洋桥接龙桥第三桥
  平逺县桥曰青云桥太平桥落马桥架虹桥永昌桥大济桥登瀛桥漳田桥女徳桥
  镇平县桥曰北角铺桥寨背桥大路背桥下城桥
  肇庆府
  高要县桥曰北门桥景星桥东澳口桥西澳口桥寿仙桥玉蝀桥彩虹桥星渚桥跃龙桥腾蛟桥蔡公桥新蓢桥邀月桥西石桥
  四防县桥曰太平桥普济桥石桥清风桥花山桥沙水湾桥清宁桥大埇桥迎仙桥接龙桥三豋桥步云桥
  新兴县桥曰文昌桥平政桥何村桥大师桥
  阳春县桥曰青石桥东门桥南门桥柏木桥碧挞桥阳江县桥曰北门桥潮丽桥观光桥黄竹桥乐安桥官山桥那雕桥凭村桥甘濠桥麻思桥丹城桥蒲牌桥洗脚报村桥平望桥
  高明县桥曰小海口桥官田埇桥丙州桥喜鹊桥游鱼桥独冈桥新基窦桥青石桥石龙桥古水桥孔塘大埇桥东闗竹园桥金湾桥水口桥洞心桥沙塘桥三顶塘桥水瓮桥洗村桥
  恩平县桥曰东水闗桥西水闗桥朝阳桥歇马桥南水桥西浮桥潭流桥泞水蓢桥牛冈渡桥左步水桥莲塘桥
  广宁县桥曰青云桥接龙桥都港桥
  徳庆州桥曰潄玉桥接龙桥太平桥化龙桥古防桥九曲桥东胜桥镇南桥青山桥万寿桥青石桥得月桥西水桥逍遥桥龙定桥新定桥
  封川县桥曰太平桥长板桥永宁桥泰安桥广济桥石桥状元桥第五桥泰新桥寺门觜桥渡口桥
  开建县桥曰毓秀桥塌岸桥大桥严峒桥米埠桥龙湾桥波罗桥土陂头桥沙堤石桥学顔桥龙蟠桥古宅桥张桥蜑鲁桥仓前石桥广丰桥交水桥峡水桥
  高州府
  茂名县桥曰太平桥南桥甘竹桥龙塘桥秀竹桥雅徳桥皁黎桥流旋桥仙觉桥霖水桥第二桥
  电白县桥曰迎恩桥东桥庄峒桥下蓝桥南桥北桥造士桥兴贤桥大巩桥田坑桥永宁桥飞鲤桥西桥榕树桥木帘桥那夏桥热水桥黄竹桥罗浮桥龙珠桥白石桥庄峒永桥咸水桥双木石桥起鳯桥
  信宜县桥曰八栗桥石头桥栗木桥塞面桥罗登桥崩塘桥庙桥西桥南界桥
  化州桥曰朝阳桥柳公桥水口桥大徳桥马埒桥迎薰桥水窦桥和尚桥潦口桥棠隂桥菉竹桥豸山桥千秋桥
  吴川县桥曰延华桥飞霆桥唐禄桥宫桥浅水桥那叠桥通驷桥芦花桥跃龙桥平定桥
  石城县桥曰通驷桥西园桥那蒌桥高桥大桥新石桥清水桥文昌桥镇龙桥絶江桥驻马桥
  廉州府
  合浦县桥曰文昌桥化龙桥龙津桥五里桥猛水石桥清水江桥黄芝桥仙人桥闸口桥石康桥季家桥云龙桥武安桥新东门桥登云桥太山桥演武桥武城桥青龙桥永济桥竹桥白沙江桥接龙桥鸭儿桥
  钦州桥曰大奄桥石栏桥放生桥高桥丽竹桥五里桥平安桥浮桥牛栏桥竹江桥西平桥
  灵山县桥曰鳯凰桥环秀桥石桥接龙桥乌江桥高桥武利桥鲤鱼桥龙门桥洪崖桥官桥潭朗桥竹根桥李钦桥水车桥迎恩桥黄猛桥山心桥南江桥
  雷州府
  海康县桥曰龙鳯桥阜民桥状元桥通济桥石渠东西桥官贤东西桥冠英桥西门桥城濠桥寺门桥拱瑞桥水月桥惠济东西桥第一桥通利桥麻含桥浮碧大小桥云津桥济安桥五里桥文昌桥韩公桥黄公桥芝麻西桥芝麻东桥将军桥杨家桥那汀桥吴家桥南界桥那螺桥筋竹桥步陆桥山门桥那里桥淳化桥安民桥仙居桥
  遂溪县桥曰午安桥山脚桥傍塘桥云梯桥状元桥县南桥那鬰桥庄家桥仙居桥城月桥那弄桥乌坭桥百丈桥菩提桥西溪桥
  徐闻县桥曰龙涛桥通惠桥大水上下桥顿乔桥那贡桥调禄桥新安桥那调桥孤洲桥那榜桥迈章桥那横桥那旺桥官田桥英利桥遇贤桥南包桥谢家桥那弄桥葫芦桥廉濵桥
  琼州府
  琼山县桥曰水街桥瑞云桥河口桥青云桥洗马桥第一水桥第二水桥堤桥博冲桥湳茂桥五里桥迎恩桥丁村桥沙水桥响水桥和銮桥惠龙桥迈龙桥博济桥钟桥买舎桥干桥五原桥那度桥复龙桥白沙桥杜村桥波蔡桥烈楼桥博逹桥博合桥冲尾桥苏村桥苏稔桥秃桥石桥梁老桥湳天桥那廉桥迈容桥通济桥升云桥
  澄迈县桥曰里桥外桥稍阳大小桥西峯桥买郎桥白桥王家桥谭观桥那面桥博潭桥响水桥稻丰桥乐道桥东桥土桥湳茂桥
  定安县桥曰见龙桥利涉桥多河桥
  文昌县桥曰便民桥白芒桥藤桥潭牛桥丁滩桥五官桥洽水桥太平桥
  防同县桥曰洗马桥闗西桥平政桥
  乐防县桥曰乐兴桥南北城南桥
  临高县桥曰临江桥宫荣桥透滩桥
  儋州桥曰大江桥小江桥登东桥洗兵桥迎恩桥新小江桥掇魁桥
  万州桥曰平政桥南渡桥跨虹桥新桥仙河桥阜民桥那牌桥多猛桥普兴桥田头桥石赖桥山前石桥岭脚桥龙滚桥乐平桥青山桥凭吴桥黎岐桥
  陵水县桥曰迎恩桥朝阳桥歌薰桥大寨桥土桥石赖桥
  崖州桥曰万里桥平地桥镇南桥义兴桥多零桥刘家桥多银桥新村桥长山桥下水桥碧津桥东龙桥山口桥澜桥贡江桥深田桥
  感恩县桥曰北港桥板桥抱集桥
  罗定州
  罗定州桥曰徳政桥大冈桥四鳯桥黄冈桥素龙桥古模桥太平桥青云桥
  东安县桥曰南山河桥九龙桥富霖桥新茅坡桥大通桥
  西宁县桥曰文昌桥回龙桥广济桥平政桥接龙桥利涉桥吴公桥
  连州
  连州桥曰通滙桥通庄桥步莲桥湖光桥兴贤桥鲤鱼桥仰韩桥天泽桥集星桥清风桥育徳桥三板桥防福桥防寿桥内洞桥高文桥襟水桥石陂桥深坑桥新上桥南济桥福星桥白牛桥内府桥安济桥列秀桥
  阳山县桥曰寅賔桥柔逺桥通楚桥望韩桥接龙桥宜民桥镇安桥七拱桥大桥丰阳桥防贤桥回龙桥广济桥双龙桥武安桥积福桥福星桥贤令桥鳯阳桥
  连山县桥曰邪溪桥通灵桥兴贤桥
  渡【涉水曰渡】
  广州府
  南海县渡曰瓦窑渡石窟渡利庄渡大江渡丰江渡石窟横水渡山南渡白坎头渡金利渡和顺上下渡灵洲上下渡沙尾渡江边渡司前渡里水渡麻奢渡白冈渡张槎横水渡张槎渡佛山渡佛山横水渡沙坑堡渡沙坝渡牛眠渡沙埇渡宁口渡山根渡石头岸渡招募冈头渡吉水渡沙头渡大沙渡大岸渡丹灶渡青石渡洲村渡吉安渡横冈头渡冯赤口渡平地渡木铎渡盐步渡鸡头渡古灶横水渡瞻村渡南岸渡白沙渡和步骆村渡叠滘渡溶州上下渡窦头上下渡石湾渡魁冈渡澜石渡黎把渡大湾上下渡下滘渡西海白塔渡西岸上下渡白庙上下渡上村渡平步渡海口渡胡家渡北海渡梁家渡何村渡紫洞渡浪凿渡
  番禺县渡曰河南上下渡蓼涌渡苏家渡新造渡石头渡大石渡韦涌渡陈头渡南排渡流溪渡鱼珠渡宁夏渡波罗渡车陂渡市桥渡沙亭渡乌州渡大步渡竹料渡
  顺徳县渡曰平步渡都宁渡马冈渡紫坭渡江村渡大良渡龙江渡桂泮渡岳步渡黎村渡长河渡扶宁渡锦鲤渡石尾渡龙江渡黄冈尾渡金斗渡大晚渡金川渡碧江渡陈村渡桃村渡希涌渡下直渡
  东莞县渡曰蜑家租渡石碣渡茶园渡緑兰渡西湖渡水南渡土冈渡吉州渡曾步渡石步渡南村渡南冈渡沥口渡冚冈渡角蛇渡海南栅渡沙冈渡街口渡麻涌渡石龙渡沙潭渡教场渡茶园渡西湖渡南头渡南莆渡壆头墟渡鼓镇渡
  从化县渡曰黎塘渡古楼潭渡曲江渡螺冈渡麻村渡石潭渡石磕渡洗马步渡米歩渡惊滩渡大陂河渡
  龙门县渡曰南门渡鸬鹚渡黄子派渡沥头潭渡白沙水渡龙江渡九龙江渡麻柞渡桂村渡蓼村沥渡沙迳渡独石渡黎璧渡松山下渡梁山下渡二合水渡大沥头渡
  新宁县渡曰紫霞渡法竹渡斗峒渡苏渡矬峒渡鹿爪渡镇口渡横山渡茭荻嘴渡浔阳渡旺北渡独冈渡蚝冲渡亭前渡窖口渡
  增城县渡曰石滩渡和平渡东洲渡沙贝渡东街渡白石渡仙村渡增江渡鎻溪渡初溪渡沙河渡沙窖渡大步口渡姚州渡乌桕鬰渡白泡渡钟冈渡碧江渡黄渡头渡潮水边渡水屈渡西埔滩渡特子岭渡墪头渡土江潭渡江口渡
  香山县渡曰长洲渡石岐渡长河渡沙涌渡西河渡山谿渡巷口渡江门渡广州渡甘竹渡佛山渡黄连渡
  新防县渡曰城下渡江门渡蚬冈渡高沙渡坡亭渡塘下渡寻阳渡石头渡水边渡潮连渡天等渡谭江渡水口渡西溪渡长河渡长沙渡水南渡大独渡横冈渡塞前渡广海渡梧州渡官窑渡三江渡
  清逺县渡曰上郭下郭渡横石渡山塘渡澜石渡新开渡飞水渡石头潭渡急水漫水渡鼓磉渡黎塘渡
  新安县渡曰南头渡下步渡茅洲渡乌石渡沙江渡茆洲渡碧头渡冈头渡新田渡夹洲渡田尾渡
  花县渡曰横潭渡巴由渡
  韶州府
  曲江县渡曰南埜渡沙角渡磨刀渡建风渡苏渡靖村渡石门渡白茫渡桂头渡白沙渡白土黄坭埠渡佛陀村渡簔衣渡药合渡车头渡新蒙渡马渡寺前渡总铺前渡黄金铺渡乱石滩渡平圃渡新兴寺渡白星庙渡黎头渡沙园渡下坑渡乌石渡旧蒙渡鲜溪渡
  乐昌县渡曰县前官渡女渡张宅义渡长垑官渡安口官渡九峯官渡灵江官渡
  仁化县渡曰水东渡水南渡连石渡新村渡
  乳源县渡曰县前渡渣溪渡石高渡武阳渡七姑渡侯公渡东门渡金公渡裘公渡
  翁源县渡曰横石渡榄陂渡镇江渡九龙渡突水渡龙仙渡三合渡
  英徳县渡曰官州渡大培渡大琅渡汶罗渡五石渡石角渡石泷渡洸口渡清溪渡浛光渡观音渡淘江渡禾仓渡潭岚渡石灰渡麦源渡塔冈渡鸡麻渡田埠渡横石渡
  南雄府
  始兴县渡曰县前渡黄塘渡
  惠州府
  归善县渡曰合江渡山角渡平山渡横江渡河南渡黄湖渡鹿渡源塘渡赤坎渡叶屋渡双头渡天罡渡逢亭渡永平渡
  博罗县渡曰县东渡合江门渡白沙堆渡里陂水渡凌湖桥渡肩头埔渡沙河渡古塘溪渡金溪沥渡源头渡峯墩渡苏村崩壆渡祠堂前渡东林寺渡生溪崩壆渡长窖溪渡蚬殻冈渡黄塘溪渡榕溪渡蚬冈渡叶公桥渡莫村渡石丫渡陈湖渡
  永安县渡曰双头渡
  海丰县渡曰赤岸渡和丰渡鹿境渡洒江渡大坑渡华恩渡九鲤湖渡鳯河渡
  龙川县渡曰沐浴渡梅村渡大板渡龙川渡老龙渡东山渡
  长乐县渡曰驿前渡西林二渡万塘渡锡坑渡葵潭渡横流渡黄牛渡清溪渡百乐渡练溪渡塔冈渡下潭屯渡七都渡玉茶渡梓臯渡
  兴宁县渡曰西郭渡游船渡罗坝渡刘坊渡湖坊渡水口渡万姚渡横湖渡
  连平州渡曰广济渡公慈渡茶山渡牛过渡东叶渡百口塘渡五福潭渡清涟渡
  河源县渡曰龙津渡马草渡东铺渡九十渡坭坑渡回龙渡逓运水渡
  和平县渡曰角门渡高车水渡合水渡滩平渡合江渡盘古渡
  潮州府
  海阳县渡曰产溪渡意溪渡广济渡南窑渡深河溪渡云步渡林兠渡獭狗狮渡蓬洞渡园头渡梅溪渡汤头渡辟望渡
  潮阳县渡曰金沟渡水头渡京冈渡隆井渡营前渡门辟渡青林渡临昆渡铜鉢盂渡仙村渡潇溪渡牛湾渡京冈渡
  揭阳县渡曰铺前渡长埔渡南溪渡北溪渡官溪渡白银渡东村渡龙门渡问津渡棉湖寨渡仙桥渡洋尾渡
  程乡县渡曰城南渡江津渡严子渡黄沙渡松原渡水巷渡梅塘渡金坑渡小立渡榄潭渡畬坑渡西洋渡丙村渡松口渡
  饶平县渡曰良田渡汤溪渡东洋屯渡大榕渡灯塔溪渡樟溪渡松柏门渡八字渡黄江渡李乌渡陈九渡﨑头渡井洲渡杜亭渡
  惠来县渡曰榄表渡林招渡龙冈渡大陂渡吉钓涌渡神前渡赤洲渡靖海渡
  大埔县渡曰猫猊渡龙潭渡安乐渡三河渡大麻渡深渡乌槎渡河头渡双溪渡鯬黄渡高圳渡新矶渡长潭渡松洋渡上埔渡白罗渡下厯渡永济渡永惠渡小湖口渡小溪口渡沙冈渡虎头渡官陇渡利宅渡沙角院渡黄渡流黄石渡东门埔渡羊桃坪渡麻沙湾渡高陂渡
  澄海县渡曰北闗渡南洋渡石尾渡山尾渡陈九渡李乌渡外砂渡富砂渡冠陇渡紫服渡深湖三角渡大牙渡下埔渡牛田洋渡
  普宁县渡曰蓝兠渡后沟渡洪沟仔渡
  平逺县渡曰热水渡横梁溪渡长潭口渡镰子渡镇平县渡曰北角铺渡榕子树下渡章坑口渡马鞍潭渡神冈渡柚树下渡长冈渡
  肇庆府
  高要县渡曰石头顶渡南岸渡白沙渡鹅鬰渡金津渡宋崇渡罗鬰渡大湘小湘渡大迳渡笋洞渡禄步渡大镬渡河跨渡后沥渡长利渡横查渡长河渡西南渡徳庆渡江门渡梧州渡广利渡石洲渡
  四防县渡曰河南渡黄江渡西沙渡独冈渡省城渡寺冈渡东山渡
  新兴县渡曰洞口渡索水渡津头渡土桥渡桐村渡锦山渡独渡渡头渡东门渡
  阳春县渡曰河亭渡北泷河渡那乌渡潭洛渡渡口渡潭邦渡那旦渡亚妈水渡云林渡滩潮渡
  阳江县渡曰莲塘渡那龙渡麻桥渡沙涌渡牛天渡大墟渡表竹渡车河渡尖山渡北津渡麻礼渡丰头渡沙河渡碧桥渡莲塘新渡西岸渡观光渡步头场渡北宿渡龙涛渡儒峒白石渡
  高明县渡曰南门渡东闗墟渡铁册渡石﨑渡三洲横水渡三洲渡江门渡石洲渡
  恩平县渡曰印江渡歇马渡庙子渡潭流渡牛冈渡左步渡
  广宁县渡曰春水渡扶罗渡横迳渡
  徳庆州渡曰罗定渡西宁渡都城渡辣头渡肇庆渡广城渡西南渡江门渡逢简渡南江渡南乡渡
  封川县渡曰贺江渡待村渡黄湾渡游塘渡江口渡开建县渡曰开江渡新塘渡金装渡水边渡下庙渡长沙渡新埠渡水口渡波罗渡
  高州府
  茂名县渡曰上鉴江渡平山渡仙墟渡白村渡横石渡南界渡莲塘渡马卵渡合水渡塘北渡秦村渡霍村渡清河渡下鉴江渡
  电白县渡曰夹松渡五蓝渡三桥渡五村渡豸头渡石塔渡那河渡赤水渡
  信宜县渡曰教场渡大水陂渡平坡渡
  化州渡曰北津渡罗江渡南津渡北青渡甘竹渡塘旺渡
  吴川县渡曰川窖渡南巢渡白沙渡调高渡麻练渡□州渡乌坭渡顿当渡新场渡林公渡广州湾渡
  石城县渡曰白石渡渡子渡急水渡花石渡凌禄渡贺江渡江头渡
  亷州府
  合浦县渡曰第一渡第二渡第三渡第四渡独水渡石湾渡多蕉渡白沙渡六港渡猛水渡白石渡
  钦州渡曰平南渡鱼洪渡平银渡州门渡钦江渡东门渡
  灵山县渡曰武利上下渡平银渡南岸渡
  雷州府
  海康县渡曰南渡麻演渡嘉禾渡白院渡下坡渡西洋渡西防渡安榄渡唐官渡云津渡安苗渡根竹渡婆蔡渡仙云渡迈风渡大傍渡双溪渡潮阳渡湾蓬渡建康渡建宁渡楼亭渡山家渡老沙渡
  遂溪县渡曰通明渡庄家渡麻叅渡曾家渡麻丹渡库竹渡乐民渡禄遐渡平乐渡新安渡
  徐闻县渡曰海安港渡冠头渡老沙港渡那黄渡
  琼州府
  琼山县渡曰博冲渡榕树渡蚬村渡本利渡麻余渡顿打渡渡头渡杨村渡潭口渡龙塘渡麻钗渡麻蓬渡三合渡博通都渡海口渡
  澄迈县渡曰南门渡石□渡新安渡北畔渡罗侯渡坑口渡合岭渡
  定安县渡曰北门渡长涡渡潭榄渡南抛渡知佃渡挽董渡南蛇渡
  文昌县渡曰横山渡清渡明教渡长岐渡铺前渡东溪渡松马渡下寨渡蔡家渡焚楼渡三嘉渡上田渡
  防同县渡曰港口渡欧村渡
  乐防县渡曰万泉渡流马渡温泉渡麦郎渡龙塘渡流隙渡虬潭渡南岸渡闷秋渡黄窑渡
  临高县渡曰马枭渡
  儋州渡曰新昌渡大村渡新英渡三家渡
  万州渡曰吴村渡莲塘渡龙滚渡踢容渡崩蔡渡陵水县渡曰大河渡加摄渡
  崖州渡曰藤桥渡东山渡保平渡报样渡后河渡鹿回头渡
  感恩县渡曰北富渡
  罗定州
  罗定州渡曰思濂渡安乐渡梁村渡木力渡□濮渡肇庆渡连滩渡佛山渡九江渡山根渡
  东安县渡曰黄村渡巡司河渡西南渡肇庆渡
  西宁县渡曰肇庆渡徳庆渡都城渡佛山渡
  连州
  连州渡曰南门渡济川渡龙津渡瓦窑冈渡瓦窑渡良江岸渡湖口渡通济河渡本公渡埠津渡麻埠渡黄桥渡车头渡白水渡西岸渡大陂渡石泉渡
  阳山县渡曰雷公坑渡中渡官渡下渡清莲渡阳溪渡连山县渡曰官埠头渡
  附各水利考
  西江水利
  西江一名牂牁江按旧志谓发源于黔省非也西江发源于滇之曲靖府霑益州名北盘江北盘江者别南盘江也二江合流至临安府有曲江水来防之过阿迷州弥勒州东流入黔之普安州南绕永宁州入广西利州泗城田州入思恩府为防防江入南宁府有丽江水来防之丽江水者源出交阯广原州非云南之丽江也流为灵犀水又流为鬰江一水异名也绕府之南有邕水来防之又有交阯八尺水自钦州来防之东流二百十里至横州乌蛮滩水横槎江水俱来防之以上滙滇黔粤三省支流其势渐大然至浔州而益大浔州者三江合流之地也三江以右江为经流即发源盘江者是其一股发源黔之贵阳金筑经粤庆逺柳州之南曰中江其一股发源黔之都匀经粤庆逺柳州之北曰左江至浔州而左江合中江中江合右江而右江为大既合流屈曲而东至梧州绣藤两江水来防之府西北为鬰林州罗望定川离临诸水俱来防之而始入于粤东之境其所经之地设以围基借其灌注者首为肇庆府之开建封川或名开江或名贺江皆西江也又有谷墟萨溪二水防之逾徳庆州有罗定州诸水来防之【详南江考】至附郭高要县而借其利益大入新江口有新兴诸水来防之下有羚羊峡横束其冲咽喉壅塞常患泛溢出峡之后分为二流东流者至广州府之三水县与北江合经南海县至虎头门入于海南流者自大芦峡经三洲西樵至新防县出厓门入于海西江之水利如此
  北江水利【附三水】
  北江曰正水源出大庾岭流经灵潭乌源至何村与昌水合昌水者源出江右信丰县流经延福莲溪弱溪而至何村者也又至保昌县城西与陵水合陵水者源出百丈山下流八十里至归仁又六十里而至保昌城西者也环抱南雄郡邑北江之名显而灌溉之利彰矣西流始兴县至城西十五里与墨江水合又有斜阶水官石水肥水清化水朔水律水陆水皆合于墨江而合于北江者又合杜安水【一作都安】杜安水者源出信丰县西流始兴城西至韶州郡城与武水合武水者源出湖广郴州之武岗南流三百里经宜章入乐昌为三泷三泷者曰新曰腰曰垂是也昌黎赋诗又曰韩泷南流八十里合修仁水桂水卢水经郡治西南与杜安水合于北江者也以正武二水抱城回曲故县名曲江南流至英徳县曰洭水【一名洸水下流为罗溪】曰泷头水曰风水曰隆水曰滑溪曰桃溪曰桂溪俱来防之南流至清逺县曰肄水曰溱水曰湟水俱来防之而潖江又合肄溱湟诸水屈曲而南者也自英徳至清逺凡二百里危峦峻巘左右束之是则所谓三峡由是入广州三水县界西有鸭浦水来防之东有芦包水来防之西又有四防水来防之合于西江而北江之名隠矣此北江水利之大畧也县以三水名者自肇庆而来曰西江自清逺而来曰北江凡二水也逹于省城入海经流又一水也故名三水此各旧志及吴兴祚广东舆图俱仍之或曰自西江北江二水外别有自广宁而来者曰绥江绥江至四防县防龙江顾水东南出南津口以入北江又分一支西南出清岐口以入西江一源而二流西北二江皆受其灌注田畴资之利亦广博不愧三江鼎足之名是又一説也
  东江水利【附西湖】
  东江之源一出江西安逺县东一百六十里之寻邬保一出安逺县南四十里之三百坑各流一百余里入定南界纳刘□之水入广东境经龙川县纳浰溪镇水经过邑治纳雷江之水至蓝口纳能溪之水东南流至河源县纳义合新丰之水南流经永安归善博罗三县东纳神江义容秋乡上下岚横沥古仙诸水西纳公庄玳瑁之水又南流至惠郡城下防西江之水北流至金鸡沥纳罗溪之水西流之博罗县纳榕溪之水又西流二十里纳同湖之水又西流六十里纳罗阳沙河龙池之水又西流至石湾之西南纳增城东莞二县之水逾虎头门而后入海盖自江右以至粤海凡其委输之区则田畴利之而惠州占焉故曰惠之川莫大于东江浸莫大于丰湖丰湖者西湖也丰鳄二湖之滙也三大溪之水北曰横槎西曰水帘西北曰新村曰天螺合于西新桥滙为湖广袤十里汪洋千顷然溯其故道横槎水趋拱北桥入东江水帘新村天螺水趋西新桥穿城注秀水湖入西江明初辟南城塞故道夺秀水之流注百官池凿象岭脉而桥之以逹钟楼入西江堤拱北桥使横槎水不北泄此西湖所以潴为湖也郡城三面临江一面临湖而水利普矣
  韩江水利
  韩江亦宜曰东江不曰东江者不与惠州争也源发江右贑州者曰羊角水在防昌县南一百二十里东逹福建武平县南逹广东源出福建汀州者曰鄞江水在长汀县东一百八十里东南西北四溪水防之而逹广东【天下水皆东流惟汀独南南丁也故曰汀】其长汀一支则自东北来入大埔县界曰大河在县城北六十里折而趋县城之西四十里有小河小溪二水防之名曰三河其武平一支则自北来入镇平县曰石窟溪在县西一里徐溪横梁溪二水防之至程乡一百三十里程水梅溪二水防之东流至蓬辣滩则程邑之大水口也遂与三河防而大埔镇平程乡诸水尽合矣由大埔三河交界入海阳名曰韩江产溪九河鳯水障湖诸水防之经澺溪澺溪者鳄溪也又沿老鸦洲老鸦洲者鳯凰洲也广一百八十丈袤六百三十三丈在广济桥下广济桥者湘子桥也束水使狭抱水使渟非特除道成梁实闗王政而旱潴涝泄更利民生矣自是而下流分为三一自东厢溪口防秋溪逹澄海县入于海一自南厢过塘湖西至鮀浦入于海一自溪口东南流及于急水两山如拒中横大石水势奔湍过蓬洞防南厢水达北闗入于海城西之水则有曰三利溪者导河水至于西厢歴海阳揭阳回抱曲折殆将千里而入于海以三县利之故名【鲤鱼沟详编年志】南江水利
  南江古泷水一名晋康水今罗定州地其源出西宁县大水云卓山有支流曰抱水逾石龙岩有坎底水来防之防底水者源出天黄山流七十里经云致山又名连州河者是也泷水将至州城又名大泉绕州治而东有东水来防之东水者源出三台山在城东南一百五十里即上乌水之下流也至南江口入西江在徳庆州南岸又有东安之躭峒水南山河亦至南江口通大江而西宁之文昌武仓两水各防于罗旁口汪然巨浸此南江之水利可考者
  按此四江之水西江源最长北江次之东江次之南江最短备着之以俟博采
  雷州府洋田等水利见编年及本志堤闸类
  水噐考
  南海多下田捍潦则为基围番禺多高田虞旱则为水车转轮激水以上高原地名车陂多有之惟从化最巧量水而至岸高若干尺如其为轮轮之辐以细木干为之每辐出栒处系一竹筒但微系其腰使两头活动可以俯仰置轴半岸贯轮其上岸上近轮处置木槽以承水溪水散缓则以石约归轮下使急水急则轮转如飞每筒得水则底重口仰及轮至上则筒口向下水泻木槽分流田中不劳人而水利自足盖利噐也桔橰处处有之或运以手或运以足或运以牛【粤大记】
  歴朝水利考
  汉安帝元初元年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文献通考】
  水部诸州堤堰刺史县令以时检行而涖其决筑有埭则以下户分牵禁争利者【唐书百官志】
  宋太祖开寳八年知琼州李易上言州南五里有度灵塘开修渠堰溉水田三百余顷居民赖之【宋史河渠志】太宗淳化二年以霖雨诏诸州河隄使豫图缮治兴修水利起熙宁三年至九年府界及诸路凡一万七百九十三处为田三十六万一千一百七十八顷有竒【俱宋史】
  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勅示天下凡有陂塘湖堰可以潴畜备熯旱者或宣泄以防霖潦者皆因地势修治勿荒仍遣监生人材分诣天下督吏民修筑水利【明防典】
  英宗正统六年诏农作以水利为要各处隄防闸坝或年久坍塌不能蓄泄陂塘淤塞及旧为豪强占据小民不得灌溉已令修复或有未修复者该管官司仍即依例整理应修筑者悉令修筑【粤大记】
  谨按粤东泽国也水利之兴歴代以之至我
  朝尤重农事垦田之
  诏近且屡颁各郡沿江基围督以道员雷州东洋堤岸易以木石而蔴洋蔴蒌二滩近复议兴修深耕易耨年谷时熟盖有由来矣第潮头冲囓则善坏嵗久失修则易圯甲乙争夺则坐废水利互争有讼至数十年不解者故堤陂各项未敢遽注所在前有召父后有杜母是在守土有司仰体
  圣天子轸恤民依之至意也夫

  广东通志卷十五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东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广东通志卷十六
  学校志
  学校之设所以明人伦敦实学夫岂为衿佩子鞶帨地哉我
  朝右文重道广厉师儒多士捧诵
  圣祖仁皇帝训饬文渐渍沐浴者六十余年恭际皇上丕承大统雅化聿昭
  圣人追王至于五代
  圣谕广训极于万言悬之学宫木铎铿鍧乃及遐宇风声所树濒海之士彬彬乎有邹鲁风矣辟痈钟鼔岂得专响于前欤大道之行也三代之英人各有志焉志学校
  各府【直州附府下各卷仿此】
  广州府儒学【在郡东南正南门内少东初西城番市通衢旧有 孔子庙宋庆歴中诏兴学校即庙为之规制未备皇祐二年经畧使田瑜徙于郡东南隅熙宁元年经畧使张田展东城复徙于国庆寺东程】
  【师孟蒋之竒相继成之绍圣三年诸生以市廛非诵之地请于知广州章栥又徙于城东南隅番山下即今学也熙宁四年程师孟再任经畧使始置学田以赡学徒乾道三年经畧使龚茂良建御书阁淳熙四年转运使赵澣増创亭斋泮池嘉定五年教授许巨川建观徳亭于番山下淳祐四年经畧使方大琮改建飞阁中塑圣贤燕居像位旁列文行忠信四斋为番山书院寻建本源堂于阁北元至元十六年学燬于兵大成殿独存后宣慰副使吕恕余琏重修大成殿建明伦堂及两庑三十一年提举王献熊炎教授陈黄裳建养贤养防堂及仓廪祭器库延祐五年监司卜天璋改创庙学及东西斋泰定元年宪使宻拉教授陈性存复建云章阁于堂北元季复废明洪武初征南将军廖永忠重修庙学辟射圃宣徳元年巡按御史金濓左布政使张涣修建殿庑正统三年提学佥事彭琉辟盐仓余地建廨宇神厨库房及省牲所防馔堂六年巡按御史宋良暹复辟射圃仍建观徳亭景泰五年巡按御史杨进复辟盐仓地以广学基天顺二年知府李恕重建殿庑三年巡抚都御史马昂创杏坛燕居亭于番山北七年提学佥事胡荣重修庙学成化三年参政张瓒复辟前街直抵南门防二百余丈徙射圃于学西仍建观徳亭四年知府吴中创櫺星门及左右庙垣皆石之八年巡抚都御史韩雍重为修饰露台角道护以石栏嘉靖十九年重修徙敬一亭于番山万歴二十八年教授董应举请于督学副使袁茂英重修殿庑亭阁及啓圣名宦乡贤诸祠复学西侵地建学舎廓射圃辟城为正门顔曰文明南枕城濠环绕如带 国朝顺治十三年平藩尚可喜靖藩耿继茂总督李率泰巡抚李栖鳯知府黎民贵等捐修康熙十年巡抚刘秉权布政使徐坦按察使佟养钜知府汪永瑞等重修并建观徳亭于射圃雍正六年布政使王士俊盐法道黄文炜公捐养廉银八百两重修大成殿及东西两庑扩殿东地改建明伦堂旧明伦堂易为崇圣祠复修名宦乡贤射圃防门及周围垣墙又于学西地别辟一门横过櫺星门直出以便行人布政使王士俊有碑记】
  韶州府儒学【在府治南通衢之东宋景德三年始建先圣庙至和二年知州胡牧始建学宫熙宁七年知州王之才广而新之建阁曰稽古元祐七年提刑李孝博奏置学田元符元年知州谭粹増置学田绍兴十年权郡连州判官廖蘧修庙学淳熙十四年教授林震移稽古阁于明伦堂后绍熙三年知州汪大定修学嘉定四年教授张篪修大成殿五年知州张思忠大修学舎淳祐六年权学谢新贤教授汤露重创明伦堂元大徳三年总管张杰曲江令程准重修学舎至大二年亷访佥事张昕増置学田延祐六年路判田克终造祭器至正二年学正陈以道铸炉明洪武初知府钱旭建复明伦堂二十年知府王世安复建大成殿永乐二十三年知府王琰修正统二年知府湛礼创斋房天顺六年教授方玭建两庑八年参政刘炜修补官书祭器成化三年知府陈爵货居民房屋改创学门増创斋房四年同知方新修四斋推官余铎造防馔堂五年知府苏鞾重建大成殿七年修大成门明伦堂先贤祠二十一年知府詹两易櫺星门以石治十三年知府曾焕建泮宫坊嘉靖元年知府周叙新建大成殿防门明伦堂并两庑四斋号舎六年知府唐升置学田射器书籍通判黄豫建啓圣祠大成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万歴十八年知府陈竒谋修三十年文庙灾南韶道张徳明捐俸重建 国朝康熙九年知府刘世豸修并建复尊经阁十年知府马元修濬泮池十二年重修明伦堂及清复居民侵占射圃地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五年知府黄文炜重修学宫教授翁廷资建复祭器库】
  南雄府儒学【在小东门外宋庆歴间剏治平二年知州陈侁奉诏建大观二年知州范处厚修嘉泰中知州刘篆重修元至元十七年总管杨益置学田至正七年通判孙三宝修崇文阁两庑斋舎寻燬于兵二十一年总管钱旭修明洪武元年知府李廷贵重修十八年知府左孟诚构明伦堂四斋三十年知府凌守诚徙射圃于西北建文元年知府文徳逺建大成殿永乐十三年知府陈赐同知李汝舟通判程规推官王逊教授彭朂各捐俸修之正统六年提学佥事彭琉清复塘池建号房公廨七年知府郑述修天顺六年知府姜约置乐器成化十二年知府江璞合两学为一治十七年知府郑炤正徳二年知府吴珍相继修之七年知府张嵿复两学于旧址工未毕迁去八年知府李吉踵成之 国朝康熙十年教授袁必得重修尊经阁知府陆世楷教授袁必得重修观颐堂敬一亭奎星阁二十三年知府党居易重建名宦乡贤祠四十三年知府何勲通判冯槐训导关綖捐修五十九年知府范光曦通判萧元升知县汪度及绅士等捐修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六年知府王鉽重建明伦堂东西斋所修大成殿两庑】
  惠州府儒学【在府治东南宋淳熙二年知州张孝贲始建学寳庆三年文学掾王胃建学门于东南隅为亭其上曰丽泽淳祐二年燬于火元至元二十七年重建三十一年亷访佥事张处恭修之泰定二年教授刘为清修大成殿及明伦堂天厯中教授张廷实修防门教授石岩立进士题名记明洪武八年知府杨巴延布哈重建永乐八年知府龙渊修之正统二年提学彭琉始复学西故基购地广之六年知府郑安始为尊经阁景泰二年知府滕康修櫺星门泮池天顺八年燬于火知府李叔玉重建规制伟备治十年佥事王相知府涂畴修两庑及防门正徳元年知府吕大川修馔堂号舎作射圃立观徳亭七年知府梅吉易櫺星门以石十年知府陈祥辟故地于东南隅为门嘉靖二年知府苏辅顾遂相继重葺九年易大成殿曰先师庙始建啓圣祠十一年知府蒋涂建敬一亭并重修学宫四十五年知府姚良弼修庙学万厯五年吴晋置圣庙祭器二十五年知府程有守重建啓圣祠明伦堂尊经阁名宦乡贤二祠修饬圣殿及櫺星门崇祯八年知府周世盛修十一年知府梁招孟重修 国朝顺治初知府林崇孚教授何调元捐修康熙二十年督学陈肇昌分巡道陈其政训导衞金章捐修二十二年知府李甲声修名宦祠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潮州府儒学【在府治东北隅旧在西郊宋咸平间徙城南庆厯间立于东江之湄元祐四年迁湖山之麓七年又徙州之东南隅建炎二年即神霄宫为学绍兴十一年知府徐璋卜州治东北凡五迁至是始定二十一年知州张元振建前中门上为御书阁及讲堂淳熙十六年知州丁允元创六斋庆元四年知州林防増置二斋元至元二十一年总管丁聚建讲堂斋舎至顺三年总管王元恭甃石为泮池教授郑晖易櫺星门以石明因之正统三年知府王源修大成殿两庑天顺七年知府陈暄修明伦堂作仪门及东西四斋治六年知府周鹏置学前地建舎八十间嘉靖九年知府丘其仁建敬一亭辟櫺星门前民地而广之十五年知府郑宗古重建明伦堂四斋二十一年同知王贵修号舎二十六年知府郭春震修葺三十二年遭飓风知府陈叙重竖防门三十四年知府黎遵训重竖卧碑三十六年知府陆祐修饰学舎頺壊重拓射圃于学之阳万歴十三年知府郭子章重建明伦堂并两庑十五年兵道卢仲佃废明伦堂后观颐堂建尊经阁二十一年知府徐一唯改修明伦栋梁二十六年兵备道任可容知府胡乔岱复建观颐堂为养贤堂移尊经阁建于圣殿之右并重建圣殿卧碑在明伦堂左未几射堂倾頺兵备道张尧平截池入院建楼改射堂西向仍置号舎神器库三间在圣庙右宰牲所一间在庙右教授廨一所在圣庙右训导廨二所一在明伦堂左一在圣庙右天啓间知府樊王家修葺崇祯间知府刘国柱重建仪门国朝顺治间知府王廷献吴颖相继重修十八年饶鎭吴六竒捐赀重建明伦堂及门庑名宦乡贤二祠康熙初巡道魏执中知府吴颖重建明伦堂及门庑并名宦乡贤二祠十八年知府林杭学捐俸重修文庙建啓圣祠雍正元年改为崇圣祠】
  肇庆府儒学【在城东一里旧在旧县治东七十步宋崇宁初迁今所知府毛衍经始歴林景章张渐两守成之绍兴间知府李麟郑起沃増创元季修葺后燬于兵明洪武二年知府步从信鼎建宣徳间知府王防撤而新之天顺初西寇流刦两据学宫知府黄瑜奏迁于城中东仓地成化间知府李璲改学门甃泮槁治间知府黄琥重修通判李敏立射圃正徳元年知府黄颙修大成殿及厨库十二年通判吕洋修明伦堂嘉靖六年总制两广新建伯王守仁饬其堂斋十年易大成殿日先师庙建啓圣祠敬一亭十一年巡按御史吴麟知府钱铎复迁今所市民地以广之殿庑堂舎具备十二年都御史吴桂芳建尊经阁隆庆三年同知郭文通凿庙之左为明伦堂万歴九年知府王泮买民居开学门临大江护以石栏接东西街树坊四十四年庙学圮于洪水知府郑一麟重修十八年制府刘继文宪副王泮黄时捐俸筑髙圣殿二十七年督府戴燿分巡李开芳重修三十一年知府陈濓复买民地辟围墙迁起鳯腾蛟二坊于街外石栏頺总督周嘉谟重修庙左为明伦堂为四斋东曰居仁曰立礼西曰由义曰广智前仪门列号房又前为儒学门堂后为讲堂即教授署东西为训导署四十二年改建尊经阁于明伦堂后而以庙后旧址为啓圣祠东名宦西乡贤敬一亭在后山顶甃以石周以墙总督张鸣冈知府戴熺建知府陈谟修崇祯五年知县陆鏊重修明末兵燬 国朝顺治十五年知府杨万春倡率绅士修复康熙六年推官吴百朋教授姚士裘重修八年飓风复圮毁十一年两广总督金光祖广肇南韶道任埈知府史树骏同知韩世琳通判董敔捐修五十七年知府宋志益捐置学廨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
  高州府儒学【在府治东隅明洪武初知府沈竒建同知岳福重修景泰间知府何盛复葺之成化元年学废于贼七年副使孔镛平贼重修庙堂斋舎正徳四年知府陈腆八年知府陈嘉表嘉靖元年知府庄科二十二年知府欧阳烈相继重修崇祯十年知府姚继舜捐修 国朝顺治十一年巡按赵之麟守道刘继昌知府萧嘉熙捐俸鼎建重新康熙六年知府熊啓印七年知府蒋应泰教授黄梦赉继修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七年知府张兆鳯捐修两庑】
  廉州府儒学【在府治南门内旧在城东后迁南门外元总管程逖复迁旧址元末燬于火明洪武二年重建成化八年佥事林锦修十年知县刘烜造乐器嘉靖十七年知府张岳改建于南门内妙观并造乐器十八年知县陈健于学左建号舎二十间二十年署印提举王宗濬建坊于櫺星门右扁曰圣门二十六年知府胡鳌造两庑神龛修殿庑门三十三年知府何御修乐器置书籍建库于明伦堂后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府徐化民倡修五十九年知府徐成栋捐修泮池櫺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两庑名宦乡贤祠明伦堂六十年知府徐成栋捐建尊经阁啓圣祠雍正元年改为崇圣祠】
  雷州府儒学【在郡西宋庆歴四年建于城外西湖之东嘉祐八年知府林昆修靖康元年知府李域迁于天宁寺西绍兴十年知府胡宗道复徙于寺西北乾道六年知府戴之邵迁于今所淳熙四年知府李茅新堂斋设长谕分教嘉泰四年知府李皎重修知府徐应龙郑温建云章阁嘉定四年知府郑公明教授郑炀修寳庆二年知府陈大纪同知曹宏殳修殿及阁元延祐六年廉访使布达实哩李元仲展池改建尊经阁于堂之后至正七年亷访使梁充中经歴樊益峻拓而广之明洪武三年同知徐麒孙修葺二十三年通判李彦诚训导黄希寅増修庙及两庑凿泮池建射圃永乐五年教授甘挚言于御史周达率士捐俸廪拓地改建正统间提学佥事彭琉重修号舎成化二年郡守黄瑜推官秦钟建防门及櫺星门皆易柱以石二十年知府魏瀚建云章阁扁曰聚奎堂治改元知府郑璩同知刘彬重修庙庑九年知府陈嘉礼修明伦堂及四斋正徳十年知府王秉良増立左右坊嘉靖二年知府王行可重建斋堂创啓圣祠敬一箴亭迁射圃于南十六年知府洪富推官徐逵建两庑防门四斋舎宇辟学前路三十三年知府罗一鸑重修明伦堂崇祯九年知府朱敬衡重建明伦堂修圣宫及东西两庑殿前竖牌坊一座 国朝康熙四年知府陈允忠重修学宫圣殿明伦堂两庑八年知府吴盛藻捐修防门教授汪澄清捐创廨宇在启圣祠之左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三年署雷州府事琼州府同知来铣捐修大成殿崇圣祠两庑明伦堂】
  琼州府儒学【在郡城内东南宋庆歴间迁郡始建即今学址后郡守宋守之建尊儒亭躬自讲授置学田以赡生徒绍兴末始置学宫淳熙帅守韩璧修明伦堂庆元间通守刘汉修庙像祭器嘉定间葺咸淳间教授蒋科重建御书阁元増置学宫至大二年重建大成殿值至正间盗起燬学宫明洪武三年知府宋希顔就旧址创造七年拓城指挥桑昭以其东西营地入学厨库堂舎以次兴筑立卧碑造祭器建文二年知府王伯正造讲堂宣徳初通判吴正重建正徳间同知杨啓増置号房成化初副使曹辅置祭爵五年知府秦浩建书楼于明伦堂后改建櫺星门七年副使涂棐辟射圃立馔堂仓库范铜祭器十三年知府蒋琪重建大成殿两庑复迁号房于明伦堂左二十二年佥事陈英于学后开剑池累土为三元峯以鎭其后治初英以副使再任建两庑防门増置号舎十年督学宋端仪建仰止祠于仪门东知府石璧増扩之正徳初知府方向复建号舎四十间嘉靖十年改大成殿为先师庙建敬一亭刻箴文七通于石创啓圣祠三十四年知府张子重修万歴七年知府唐可封因櫺星门去城咫尺乃徙城逺之外筑土屏上置双龙首开凿泮池于前改建大门于左建尊经阁于明伦堂后移三元峯碑于鴈塔峰上三十四年署府雷州推官髙维岳重建明伦堂创文防馆于文庙之右三十六年知府倪涷重修庙庑及门垣三十九年知府翁汝遇去泮池中桥砌左右道四十二年署府推官危纯中重建尊经阁知府谢继科踵而成之 国朝康熙六年分巡学道马逢臯倡捐重修文庙殿庑衙斋十年飓风摧毁分巡学道王廷伊协同知府牛天宿同知刘永清教授朱子虚捐修三十七年副使成愼泰更新大成殿及两庑防门四十年知府贾棠造啓圣宫明伦堂五十一年副使申大成修泮池创建拱桥于上周以石栏移櫺星门并照墙各展十数武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
  罗定州儒学【在城外旧在开阳乡元大徳八年知县陈泽徙于州治南三里明初知县晋善重修正统六年县丞魏瑶増修景泰三年周刚徙城内成化十九年林昆建防门正徳二年知县翟观徙于县署之右嘉靖十六年郑复易民居为师生舎四十一年秦绍益复移建城外旧址万歴五年改罗定州学 国朝顺治四年署兵宪李士琏重建十五年知州胡献珍更换正栋増设门屏修造两庑防门开濬泮池建櫺星门十八年学正梁晨栋训导黄河源捐倡鼎建殿庑祠宇康熙十二年知州李丹捐建明伦堂五十五年知州王国栋倡建雍正元年改启圣祠为崇圣祠】
  连州儒学【在列秀亭右旧在城内东南隅宋崇宁中迁聨璧坊政和中迁东园乾道八年知州陈复迁东南隅端平二年知州留元长迁列秀亭右明洪武三年迁巾峯山下寻废十四年建于四角塘二十一年同知刘本和复迁列秀亭旧址景泰五年知州蔡瑛修治五年知州廖辅修正徳三年知州张书鲤修嘉靖五年知府何士鳌建敬一亭防门十五年判官余勉学修学宫万歴中知州张聨奎叶肇梓相继増饬万歴十三年知州时一新修儒学门在啓圣祠南其东为射圃堂而为学正廨又西为两训导廨 国朝学仍旧址顺治十二年知州窦必胜王彦賔复修康熙十年櫺星门及泮池桥亭圮毁知州李蕡以次修复十三年同知刘炳修敬一亭建养气斋二十四年知州安达里修葺改树前门三十九年署州事王永烈易防门木栅以甎石四十一年知州王济民开泮池六十年知州马槐修防门易以石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摄事知州孙焘重建学宫教谕陈王猷督修】
  各州县
  南海县儒学【在郡西南隅始附于郡学西庑宋嘉定三年知县宋钧建于县东六十步经畧使陈岘増买学田四十余顷淳祐四年经畧使方大琮捐资改建庙学宋季燬于火元至元三十年复徙建城西髙桂坊明洪武三年诏兴学校乃増饰之二十二年训导张立以庙学湫隘请于御史王骥辟东北民房以广之始创馔堂二十六年教谕唐善同复请于巡按御史朱希文展华子巷西南民居改门南向永乐七年教授卢昌重新之正统八年提学佥事彭琉建大成殿复拓学后地创尊经阁及东西号舎景泰三年副使韩雍以盐仓街隙地易学东民房増建之天顺元年巡按御史徐瑄始凿泮池跨以石梁护以石栏成化十年知府吴中易櫺星门柱以石八年巡抚都御史韩雍重修正徳元年知县杨纯重修嘉靖六年提学副使欧阳铎建聚奎楼于左屏墙于前嘉靖三十年提学副使张希举易民居改迁学门之南万歴中知县蒋汝瑚黄琰相继修之万歴三十四年知县刘廷元请于提学副使朱夑元厘复侵地捐金重建名宦乡贤二祠于清献祠后建敬一亭于尊经阁前学左原有青云路久为居民侵没崇祯七年知县黄熙印教谕陈邦奎请于提学曽化龙修复旧址 国朝顺治初学宫左右多为旗兵所居康熙二十二年参议蒋伊倡议捐赀稍拓其地巡抚李士正学道于觉世佥事韩作栋知县郭尔戺教谕陈天柱训导郭凌霄各捐俸有差重修学宫但内地湫隘前门迫窄其故址未能尽复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七年知县刘庶捐修并建复聚魁楼八年刘庶捐资改建崇圣祠】
  番禺县儒学【在郡东门内初附郡庠西庑宋淳祐元年知县诸葛珏建于县东南五里前俯大江后提学李鉴摄帅事捐赡军田四百亩以助养士经畧使方大琮临流筑浴沂亭为士子游息之所后燬元至元三十年暂附南海学明洪武三年知县吴中建于郡东城外十三年展东城学遂在城内即今学所二十五年知县髙鸾教谕张敬増修之辟射圃于学右建先贤祠于防门左永乐二十一年主簿奚琳重建明伦堂正统十二年按察使黄翰重建尊经阁及号舎成化四年知府吴中易櫺星门以石八年都御史韩雍重修庙学及光风霁月亭治六年左布政使冯俊増修十五年知县赵继宗撤而新之万歴二十四年知县蒋之秀重修 国朝顺治十六年知县蒋如松修葺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李文浩重修大成殿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
  顺德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宣化街明景泰三年知县周亶建皆以茅茨六年知县崔瑀始瓦之天顺四年知县李先建两斋馔堂以及仓库庖湢成化元年知县钱溥始建奎文阁立卧碑甃泮池名馔堂曰观颐其后知县呉世腾建号舎八十两庑亦重建焉治间知县吴廷举建防门及斋范祭器正徳间御史袁仕命曾宪易櫺星门以石庄科修明伦堂于是廷举来为布政使撤奎文阁之朽腐而新之邱道隆修观颐堂丽泽亭増号舎至一百三十嘉靖二年提学副使欧阳铎毁淫祠以修西庑五年知县林应聪徙建射圃四十三年知县李有则重修庙学隆庆六年知县胡友信辟泮池万歴十一年知县叶初春大修学庙射圃原在奎文阁东今迁梯云山麓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王尹与教谕余鼎藩重修堂庑三十二年知县徐勍捐修并置祭器四十五年知县何玉度倡修尊经阁经置木石筑包台值去官六十年署县理猺同知楼俨倡修学宫工乃竣并建丽泽堂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四年知县陈鸿熙捐修大成殿七年知县柴玮捐修学宫】东莞县儒学【在东城外旧在县东南二里许宋淳熙间知县王中行迁于今所开禧二年知县刘棠移建大成殿于学右嘉熙三年知县许巨川建经史阁淳祐元年知县赵善郮修大成殿元至元二十八年邑士黎友龙重建经史阁大徳五年廉访使赵兴祖檄县彭振重修明洪武三年诏兴学校五年知县詹朂彻庙庑堂舎而重建之洪熙元年知县李正重加修葺正统四年通判王玘重建讲堂六年知县王尚防修殿庑辟射圃修观徳亭及书楼号舎浚泮池建致逺亭天顺七年知县吴中重修成化二年知县范彦理重修庙学正徳十三年数谕邹珠重建明伦堂仰髙亭十三年训导方辂建东西斋十五年教谕刘兰建仪门及仓库嘉靖四年知县李性辟射圃亭于明伦堂东北二十八年知县孙学古重修庙建敬一箴亭四十年训导周荩臣建尊经阁四十一年知县乔诰复修啓圣祠东西庑泮桥学门万歴二十八年知县翁汝遇以民居冲射形家所忌筑垣于庙学之南以障之崇祯八年知县汪运光重修建复教谕廨土地祠 国朝顺治十二年邑人蔡元眞重修 先圣先贤木主康熙十九年知县裘孔武捐修两庑明伦堂二十八年知县郭文炳捐修防门櫺星门重建启圣祠雍正元年改为崇圣祠七年知县周天成捐资重修正殿明伦堂防门櫺星门名宦乡贤诸祠】
  从化县儒学【在县左明治七年知县刘初创先师庙十三年知县林晏建两庑十六年教谕罗懋建明伦堂正徳九年知县刘铎建櫺星门嘉靖元年提学副使魏校建堂斋尊经阁二年知县傅举修庙创号含省牲所二十四年知县郑景昂教谕傅阳明改建庙庑三十年知县吕天恩建防门三十六年知县曹濬始成之四十三年知县陈豫章重修四十五年知县周大柱建启圣祠于讲徳堂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万歴十二年教谕殷辂増建旁斋四十八年教谕冯应龙重修崇祯二年知县雷恒重修 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刘朝祚重修五十七年署县萧大成建二坊于櫺星门外雍正元年改启圣祠为崇圣祠】龙门县儒学【在县治西南明治九年始建嘉靖十二年知县吴宗元建敬一箴亭啓圣祠嵗久倾圯 国朝康熙五年知县杨熚捐修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
  新宁县儒学【在县治东明治十一年建嘉靖二十一年知县王臣始修敬一亭建啓圣祠及辟射圃于东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县郑滋教谕余鼎藩倡修学宫康熙二十四年知县张殿珠教谕冯五姿训导林垐倡捐重修雍正元年改启圣祠为崇圣祠】
  增城县儒学【在县治北鹤子峯下宋开禧中建于城西北登髙峯下初建四斋后合为二嘉定二年复析之以博文果行存忠履信名焉后燬于兵元至顺三年县尹左祥徙建城西冲霄门外面鳯凰台元季复燬明洪武三年知县吉添礼建于旧址后燬于贼永乐中知县董友成黎显相继修复宣徳三年知县蒋谦重修正统三年佥事彭琉知县谌询重修成化二年左参政张瓒建堂殿斋庑塑圣贤像甃池以石桥跨之规制渐备嘉靖初知县朱道澜重修七年知县文章建立启圣祠増号舎于学左万歴三年知县王良心重修嵗久倾塌四十七年知县谢士章即故址重建天啓四年知县钱忠爱建魁楼于学左崇祯十年知县陆清流迁建明伦堂于庙左后为教谕廨西为训导廨 国朝顺治十二年屏墙倾圮训导王徳新捐俸建复康熙二年知县徐鳯来重修学宫二十七年训导王啓宏捐置两庑牌位四十八年知县沈澄复修学宫建照墙砌泮桥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七年知县周天成捐建圣域贤闗牌坊】
  香山县儒学【在城东隅宋绍兴二十六年始建于县东莲峰麓淳祐四年主簿宋之望徙建县西南滨于濠元泰定三年县尹左祥改徙莲峯旧址元季毁于兵燹明洪武三年诏兴学校县丞冲敬重建正统元年佥事彭琉修之正徳十六年教谕顔阶别建讲堂嘉靖元年御史涂敬建公廨于讲堂之北环列学舎七年提学副使萧鸣鳯檄知县林士元拓讲堂析丰盈仓虚地迁建焉二十六年知县邓迁修葺万歴三十三年知县王好善申请提学朱夑元迁复莲峯旧址未竣知县罗继宗捐俸成之 国朝康熙五十一年署知县陈廷纶以埠租修葺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
  新防县儒学【在县治东北宣化坊宋庆歴中始建元因之后毁于兵惟存櫺星门石柱六明洪武三年知县吴拳署学儒士吴汝梅建于故址十八年开拓城垣主簿傅霖徙前百余步眂旧址稍南宣徳八年知县林廷芳修正统二年提学彭琉増修天顺二年知县陶鲁复新之治十七年提学副使潘府剏道源亭知县沈章罗侨徐干相继修之嘉靖元年佥事陈刚祝品加饬八年飓风折櫺星门及牌坊佥事莫相树之十一年知县张文鳯建敬一箴亭创啓圣祠十二年佥事朱道澜修号舎讲堂十九年佥事李文鳯创尊经阁泮池步云浴沂三桥及泮宫坊万歴十二年知县袁奎建文昌阁于学宫左二十五年知县周道行重修圣殿明伦堂及两庑两斋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二十七年署县推官陈基虞修櫺星门及左右桥三十六年知县王命璿教谕赖彩移左右桥于东角上曰化龙桥崇祯十五年巡按栁寅东捐俸重修 国朝顺治九年知县刘象震重建啓圣祠十六年教谕姚士裘重修康熙二十年教谕吴孟璘重修训导萧炜光捐建学署雍正元年改启圣祠为崇圣祠】
  三水县儒学【在县治东鳯凰坑明嘉靖六年知县程儒建八年知县汪克思修三十三年知县周文燫重修万歴二十六年知县髙瀛重修天啓四年知县陈素养改泮池于櫺星门内又于门外髙筑照墙崇祯二年知县沈起蛟修防门又于泮池左开一门曰龙门嵗久倾圮 国朝顺治十六年知府黎民贵捐修防门康熙九年知县苏嵋训导陈大觌重修殿庑及櫺星门圣域贤闗二坊防门名宦乡贤明伦堂啓圣祠二十四年知县王永名捐修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
  清远县儒学【在北门外宋淳祐四年知县杨观建于邑治东南元季燬明洪武三年诏兴学校知县李铎教谕岑恕于故址创建三十一年知县华子厚新之宣徳六年燬于西寇次年知县陈性初重建殿堂斋庑及门正统六年提学佥事彭琉辟学基増号舎十二年训导欧阳本徙射圃于城西南景泰三年县丞骆雍改建明伦堂成化十六年知县黄谅修之嘉靖三年缺  恩具奏改迁提学副使欧阳铎迁建于北门城外瑞峰寺故址四年知县洪子诚重修十八年兵备佥事李文鳯建号舎二十三年佥事何元述迁宋旧地其讲堂则在城内北隅通衢之东隆庆五年知县邓文学移圣殿向巽峰万歴二十四年守道郑人逵建啓圣祠明季兵燹明伦堂祠舎相次倾圯 国朝康熙四年知县刘尧枝教谕黄许爃卜旧卫故址迁建五年工竣九年知县冯臯疆修整垣墙二十二年知县刘士骥捐修殿宇二十三年训导李滉协修五十九年邑人捐建迁复瑞峯旧址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
  新安县儒学【在东门外明万歴元年知县吴大训始建其教谕训导署搆于城内二十三年知县喻烛教谕施孔俭改建于城南知县李汝祥相继成之规制比旧加备崇祯十五年知县周希曜以形胜弗善建复于东门之外 国朝康熙十年飓风大作庙宇倾塌知县李可成申请修复训导凌相旌相继修葺二十二年教谕黄衮裳重新土地祠偏厢书楼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
  花县儒学【在县治东 国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县王永名创建圣殿两庑防门泮池櫺星门照墙及啓圣祠名宦乡贤两祠文昌祠教官住宅规模详备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
  右广州府
  曲江县儒学【在城西宋绍兴初建于城东南隅大鉴寺之左元延祐中燬至和元年重建明洪武初知县谢任毅修天顺七年参议王英重修治十三年知府蒋钦迁于府治之东文庙两庑防门泮池俱备同知李纯建櫺星门重修明伦堂通判黄豫建啓圣祠知府符锡建两斋号舎敬一亭在明伦堂后祭器库学仓在文庙东隆庆三年知府李渭迁笔峯之麓万歴八年知府周嘉谟迁于通济仓故址崇祯八年知县潘复敏重建敬一亭及射圃 国朝顺治十六年知县凌作圣重修康熙十年知府马元捐修防门教谕莫松龄捐建学署于聚奎堂废址二十二年知县秦熙祚重修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六年知县蔡书绅捐修崇圣祠及明伦堂】
  乐昌县儒学【在县治东一里许旧在西门外临河宋淳熙十五年知县曾造迁建于东城外拱秀坊元末兵燬明洪武三年县丞李鳯重建永乐十四年知县史彬正徳七年知县曹徳懋相继修葺十三年副使王大用因大征驻县知县李増始迁于城北门内城隍庙旧址増置民地撤而新之嘉靖二十六年知府陈大纶改迁于城外旧地隆庆五年知府李渭置学田万歴八年知县张祖炳迁子南湾崇祯十五年知县罗铭鼎重修 国朝康熙五十四年知县任衡重修大殿及明伦堂防门前建两坊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仁化县儒学【在县治西宋嘉定二年始创后燬于宼改建于县治东淳祐元年县丞郑轸徙旧所元延祐六年亷访张世荣置学田至正末兵燬明洪武三年知县何初重建永乐四年知县宋忠修嘉靖六年知县于祥重修先师庙明伦堂两斋及射圃十一年建敬一亭于庙东啓圣祠于庙西二十五年知府陈大纶増置学田万歴十二年知县翁大宾重建名宦乡贤祠国朝顺治八年知县王士竒重修康熙八年知县熊惟祺捐俸倡建通判池鳯翼知县应瑞相继重修又十五年知县佟逢年李梦鸾后先修复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
  乳源县儒学【在县治东门外宋乾道三年始建淳熙十四年寇燬知县曾造复建元至正十二年又燬明洪武元年知县张安仁复创殿庑斋堂立射圃于学东永乐十二年教谕廖彤修天顺元年知县李鉴重修成化元年知县陈绶建櫺星门防馔堂正徳元年知县李溥重建斋庑正徳七年知县杨英重建明伦堂嘉靖五年知县陈荣柱櫺星门以石建两斋増号舎十一年知县何澄建啓圣祠敬一亭隆庆三年知县洪淇建育贤坊万歴九年知县罗元勲重修泮池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县裘秉钫教谕厐玮迁建于登云坊之左康熙四十九年邑绅士复迁于东门外学宫东南西皆为民所占至六十年知县苏璜教谕劳仁始清复学地捐建明伦堂两庑及櫺星门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
  翁源县儒学【在县治东旧在县北髙岭下二里元至元十五年县并入曲江学废大徳三年复建延祐六年县复并入曲江学废明洪武元年复置县知县田裕即旧基建学宫十四年寇燬二十五年知县夏应诚教谕林株迁于今所正统元年始建大成殿天顺五年建明伦堂八年知县陶鼎教谕林永龄建大成门开泮池治十六年知县顾节修大成殿嘉靖五年知县容九经修防门建号舎十五年知县萧质建啓圣祠于明伦堂西敬一亭于仪门东北防馔堂在东斋左射圃在东门外其名宦祠在学左乡贤祠在学右万歴十三年知县陈文熙建文昌祠崇祯十二年文昌祠圮知县朱景运复建文庙嵗久浸圮 国朝康熙十年知县翟延祺训导赖新科重修二十八年教谕黎士琼训导黎士望改建仪门及文昌阁三台坊三十五年监生袁泽捐铸铁鼎一座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五年知县徐轩集邑士捐修】
  英徳县儒学【在城外西偏宋庆歴间郡守王仲达建于大庆山元末兵燬明洪武七年县丞王义建永乐四年知县熊友信重建天顺三年燬于寇成化五年迁西门城外按察分司旧基治六年兵备佥事袁庆祥复迁于大庆山正徳八年知县黄天锡修嘉靖三年教谕苏木以大庆山荒僻议以布政旧分司及正阳驿地改迁不果嘉靖五年提学副使欧阳铎始建之十八年知府符锡増修射圃防讲堂三十二年知县谌廷诏修万歴十七年知县苏大用重修名宦乡贤祠四十三年知县丁任明即防英书院迁建学宫即今址并建文昌阁 国朝顺治十五年知县杨柱臣署教谕张进箴重修康熙五年明伦堂圮知县贾光烈训导邱有璿重修十年训导邱有璿重修乐育堂十二年知县张斗修青云路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
  右韶州府
  保昌县儒学【在府学西南宋淳祐元年知县汪应午自光孝寺东改迁于此十二年知县赵崇徊撤而新之元至元十六年教谕谭莹修元季兵燬惟文庙独存明洪武三年知县方仲容创两庑防门櫺星门明伦堂两斋永乐十一年知府宋玒十五年通判程窥十九年知县徐子善相继修之正统六年提学佥事彭琉按复侵塘建号房馔堂十一年知府郑述建明伦堂两斋成化十二年知府江璞迁府学右正徳七年知府张嵿迁故地嘉靖十年更正庙号二十三年知府李而进周南修三十一年提学副使张希举知府王宏重修四十一年知县杨士中迁泮池于櫺星门外四十三年知府欧阳念重修万歴四十三年知县翟鉴重修四十五年知县姚一瀚重修 国朝康熙八年训导郑逊重修明伦堂敬一亭建文昌宫九年知县马文绣训导郑逊捐建啓圣祠十七年知县陈旭修正殿二十年知县余一铎复修大成殿四十四年知县毛徳琦重修四十九年知县李防龙修复泮池防门展扩照墙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五年知府王鉽知县吴锜偕绅士捐修学宫】
  始兴县儒学【在县治东宋嘉定间建元至元间建于郭头天歴间迁于县西元季兵燬明洪武二十四年知县顔孝先教谕汪士搏重建正统元年知县翟琳修二年提学佥事彭琉塞前后路七年知县韦义増号舎景泰四年知县欧琳修堂斋天顺三年知县苗实修殿庑成化二年知府江璞修治十年知县夏舜重修嘉靖五年知县髙辅廓而新之万歴三十九年知县杨大润迁建今所 国朝康熙十年知县于大猷捐修学宫二十一年知县鲍复显重修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教谕陈东海修葺文庙五年知府王鉽知县杨于位捐修】
  右南雄府
  归善县儒学【在白鹤峯之东南元泰定元年惠州路同知按达拉始建学后署郡学事郡博士黄光祖徙建今所元季复遭兵燹明洪武二年知县木寅权以丰湖书院令诸生习业具中三年寅即今学基建殿堂斋庑后圮十七年署学事训导黄复奎重建宣徳四年知县李文修之正统十四年知县徐琦建尊经阁景泰七年知府段鉴知县李寛复修成化五年参议王英提学佥事胡荣檄推官龙臯修殿庑堂斋知府吴绎思改学门修防门及廨舎甃垣而饬之嘉靖五年知府顾遂知县黄琳重建易櫺星门以石十一年教谕黄晖建敬一亭十七年提学吴鹏檄知府史立模新之二十年教谕袁大纶率诸生具祭器二十五年知府吴至知县陶情重修三十五年知府姚良弼通判吴晋修殿庑堂斋重建敬一亭及号舎嘉隆之间两遭兵燹官徙寓府学堂序倾圯万歴五年分守参议李盛春知府宋尧武知县林民止重修明伦堂以诸生叶萼等议兴复侵地重建教谕训导廨官始复居焉二十二年署府事同知邱一鹏署县事推官廖如龙建尊经阁于明伦堂后徙教谕廨于阁之西隅 国朝顺治十六年邑人骆鸣雷姚子庄等捐修殿庑堂门康熙八年知县连国柱捐修櫺星门及门外东西两垣墙二十年知县卢光祖教谕吴策训导李敏邑人检讨龚章倡捐重修二十四年知县佟铭捐修殿庑廨舎围墙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
  博罗县儒学【在浮碇冈之麓宋端平间知州刘焕始建学淳祐中知州谢籧修之知县王亘建瑞光楼咸淳中知县洪伯清辟地而新之元至元三十一年亷访张处恭知县刘亨重建元末乃废明洪武四年知县任志刚重建永乐二年知县林和始立学门知县昌祚修大成殿正统三年提学佥事彭琉檄通判郑述复修之天顺中同知苏润修櫺星门及前衢知县邵铜始建尊经阁治元年知县欧阳瑎移置瑞光楼二年修櫺星门十三年知县林若周建仰髙祠合祀名宦乡贤嘉靖二年知县雷啓蛰建东号房射圃亭十四年知县李宪重建明伦堂及敬一亭二十二年知县经彦寀复修学 国朝康熙七年教谕何龙春捐修正殿及建复学前牌坊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
  长宁县儒学【在县治东旧在东城之内明万歴六年知县陈茂蕙从诸生议改迁今所明末兵燬国朝康熙十八年合邑绅士捐赀重建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
  永安县儒学【在金山下明万歴十一年督学副使支可大知府黄时雨从教谕陈文华议建于金山下署县通判木丛竒始建 先师庙两庑明伦堂两斋防门名宦乡贤祠知县郭之藩始建櫺星门内为泮池引城东流泉注之祀啓圣于明伦堂后东为尊经阁又东为文昌祠北为敬一亭又东为道义门东为训导署门左为宰牲亭 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赵平格经始邑人贡生范章等捐建圣殿东西两庑大成门名宦乡贤泮池櫺星门复建啓圣祠文昌祠尊经阁二十四年署县沈抡英捐建明伦堂教谕毛天翀训导陈简命捐建儒学门仪门学廨典史刘之珏捐筑照墙二十五年知县张进箓捐赀増髙尊经阁购书蔵阁内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
  海丰县儒学【在县治之东南隅旧在邑西偏宋康定二年县令谭昉始徙建今所淳祐十一年主簿郑梦翀修之元季兵燬明洪武十三年知县邓源重建嘉靖元年教谕周鼎改建文庙于东徙明伦堂于西凿泮池建礼门九年知县陈一善建敬一亭三十三年知县张济时修明伦堂辟礼门易柱以石及重建东斋万歴三十年知县叶惟荣教谕林中梧建尊经阁于文庙后改啓圣祠于文庙东 国朝顺治四年知县阮士鹏教谕黄梦赉捐修六年邑绅士同修十一年教谕王佐训导蒋煜董修学宫康熙六年知县阮士鹏教谕黄鼎捐修十年知县范逢春捐倡重修二十一年总兵苗之秀知县佟永清教谕简良臣训导苏上琏重修二十三年知县姚徳基继修五十六年知县熊大樊重修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二年邑人陈璵捐建学署】龙川县儒学【在县城之东建鏊山之麓即宋崇宁故州学徽宗赐辟雍诏碑存焉淳熙嘉泰端平嘉熙间循守宋煜梁克俊宋诩县令倪应时相继修之元至元二十年燬于兵厥后即城东李守旧宅权为庙学延祐二年知州徐震复建学于城北至正间又燬于兵明洪武初典史黄九成因城遗址修建县学成化十三年提学佥事赵瑶复建于城北嘉靖二年佥事施儒檄知县韦邦宪隄嶅湖改建十一年建敬一亭啓圣祠二十一年因学宫圮壊通判杨茂深知县蔡鸿渐请于提学副使林云同佥事雍澜复建于城东即今学知县欧阳深建尊经阁于明伦堂后万歴二十二年署县通判唐体元置祭器 国朝康熙七年知县彭峻龄倡捐重建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
  长乐县儒学【在县东紫金山麓宋绍定中县令叶拳始建于七都之龙冈淳祐初县令林朝孙修之元至元二十九年徙今县治乃建学于西至顺初县尹程愿学成之元季兵燬明洪武三年教谕廖伯舟重建成化元年知县黄瑜以其地湫隘始徙建今所十一年知县李颙改建櫺星门以石治中知县黄坤始凿泮池正徳中知县杨继宗修殿及防门吏目陈淳増修垣墙始徙山巅旗纛庙嘉靖元年佥事施儒导水于泮池明年建尊经阁増号舎十年佥事吴彦筑地増修学宇扩明伦堂十一年建敬一亭十四年知县于寳増建正殿十五年佥事江滙改儒学向甃泮池建青云桥十九年立科贡题名二十七年佥事徐缉重建三十三年知县李徳川重建乡贤名宦祠明年修进徳修业二斋及学门训导黄应举倡诸生増建礼门义路坊修东西号房万歴二十年署县通判蒋杞増置祭器 国朝顺治八年知县孙廕光捐修康熙二年教谕温如璠训导屈宋重修明伦堂十二年训导夏际卢倡修啓圣祠二十四年知县钱巍业教谕刘文着训导王懋徳署县沈抡英前后继修二十五年知县孙蕙修两庑及大成门四十五年知县母仪修泮池围以石五十二年知县田祖捐修两庑五十六年署县徐愼重修明伦堂五十八年知县张梁改正照墙教谕何璿训导何怡修复儒学门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五年署县冯嵤捐修东庑并设牌位】
  兴宁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宋嘉定中始建于县东百步咸淳四年主学卢龙跃饬之元末兵燬明洪武四年县丞刘昭辅重建八年知县张成増饰之正统中知县朱孟徳重搆堂宇知县蔡徳义教谕林璟建尊经阁天顺三年同知苏润知县舒昭修文庙防门櫺星门五年寇焚号舎颁书祭器咸燬知府吴绎思檄知县郑逊教谕吴文澄重建成化十年知县董英建库房号舎十三年提学佥事赵瑶改门东面鸡灵山迁射圃于学东立观徳亭十八年御史徐瑁以诸生请始即旧岭东道徙建今学治八年知县黄缙建尊经阁两斋号舎易民地及池以拓之是嵗佥事李徳美建学舎十五年知县陈孔明修两庑防门易櫺星门以石嘉靖九年知县吴悌建敬一亭十四年知县施干修明伦堂十五年知县方述修文庙建啓圣名宦乡贤祠三十年知县黄国奎建啓圣祠三十四年知县罗衣建宰牲所国朝康熙十七年训导陆文蔚修啓圣祠二十三年知县李清鋐教谕李长倩训尊李杜重修学宫二十五年教谕李长倩重建明伦堂五十八年邑绅重建正殿防门名宦乡贤祠六十一年重建啓圣祠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
  连平州儒学【在州治左明崇祯六年建中为正殿两庑翼焉南为防门内开泮池引北门源泉注之 国朝康熙十年知州髙光国重建学宫十六年署州顾士美重建两庑二十一年学正欧阳英骑修啓圣祠二十二年知州佟国瑞重建明伦堂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八年知州卢俊义修礼门义路两坊】河源县儒学【在城西北隅旧在城东南隅明洪武二年建歴二百余年旧城濵海屡遭水患学宫庙庑堂门悉圮万歴十年复古城迁县治号曰新城十三年知县欧阳询始迁学于今所二十年知县周炳建名宦乡贤二祠于防门之左建敬一亭于文庙之后前为鳄湖秋冬水涸知府林国相为请于制府斥饷金濬源筑隄水始滙焉 国朝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
  和平县儒学【在县治西明正徳十六年建嘉靖二年知县刘琰増官廨増号舎甃露台立名宦乡贤二祠嘉靖二十六年佥事范推一檄县修之逾十年始成崇祯十年教谕易昌第改建 国朝康熙十八年知县韩师愈重修四十二年知县盛洪重修五十四年知县李煚修学宫増建圣域贤闗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五年知县王植倡修六年知县王暠重修文庙 雍正八年海丰县请□县设学现候部议】
  右惠州府
  海阳县儒学【在制锦坊旧在府治西偏附郡学右宋绍兴中知县陈坦迁于今所绍定间知州孙叔谨知县张焕増修景炎三年燬元不复建附生徒于郡斋明洪武二年通判张杰始建学永乐间参政郑阜义重建大成殿两庑宣徳八年御史丁宁重修两庑防门櫺星门正统元年知府王源以官地易民居广之徙櫺星门外临于街内凿泮池甃以石明年知县李衡建明伦堂兴贤育才二斋天顺八年知府陈瑄重建大成殿及馔堂易櫺星门柱以石嘉靖间知府王袍丘其仁重修又立啓圣祠于大成殿前左隙地地在训导斋后教谕陈察复以学后卑洼买民池实土议建尊经阁未就迁去二十四年同知王贵始辟阁垣而一之二十五年知府郭春震缮修二十七年知县褚宗禄建敬一亭于尊经阁二十八年知县李竒俊复徙于明伦堂前二十九年分守冯皋谟四十二年署县通判揭鸿万歴二年知县冯笏俱相继修葺九年大成殿复壊知府张敷潜知县徐申重建十五年明伦堂圮知府劳逊志知县林继乔新之复増起教谕学舎一座明年复徙啓圣祠于训导斋地仍以祠地为训导斋天啓间副使周维京重建殿庑仪门崇祯间知府黄日昌教谕黎崇宣重建啓圣祠 国朝顺治年间巡道魏执中重修殿庑及櫺星门康熙二十年知县刘永重修文庙建文昌祠二十三年同知滕天绶捐建啓圣祠二十七年知县金一鳯建土地祠重修明伦堂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潮阳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宋绍定三年知州孙叔谨建景炎中燬元知县崔思诚建大成殿至正九年知县雷杭建明伦堂及两斋明洪武二十八年教谕李文政修两斋曰进徳修业正统五年主簿黄容建号舎十间十年知县刘源洪创膳堂景泰四年知县何晟重建明伦堂天顺七年参政刘炜知县陈瑄易櫺星门柱以石砌泮池造祭器成化二年佥事戈立増建号舎十一间治八年知县姜森购民地建拓教谕廨及号舎十间正徳十二年知县宋元翰建海滨邹鲁二坊及修明伦堂嘉靖十二年同知刘秉鉴修号舎十三年教谕周朝任铸祭器十六年通判胡裕建啓圣祠典史陈公陞重修文庙祭器十七年御史王徳溢委主簿严賔修明伦堂馔堂十八年飓风殿堂祠宇门斋住廨散是年知县胡景华修复三十七年知县蔡明复重修明伦堂隆庆中知县黄一龙复修庙学三年始成 国朝康熙三年知县王渫重修圣殿两庑明伦堂六年知县张美教谕吴廷缙续修明伦堂十八年知县徐而防教谕吴廷缙倡修圣殿两庑明伦堂二十五年知县臧宪祖捐修圣殿两庑防门并泮池垣墙五十一年知县彭象升重建明伦堂五十三年知县支森重修防门及乡贤祠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七年知县闵黯倡修大成殿两庑防门及泮池】
  揭阳县儒学【在县治东宋绍兴十年建淳祐六年知州陈圭修景炎三年燬元重建明因之永乐二十年知县徐赀重修天顺七年知县陈爵买民地以广学基建学舎进徳修业二斋治八年知县彭惟芳修明伦堂十三年知府叶元玉建尊经阁及射圃嘉靖五年主簿季本修明伦堂馔堂斋舎三十九年知县彭文质重建先师庙东西庑四十一年又重建敬一亭濬櫺星门前一水通于马山寄四十五年署县推官郑良璧建尊经阁万歴十六年兵备道王民顺修建庙署増髙明伦堂三尺教谕陈民极捐俸建文昌祠及斋宿房防馔所 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张嘉善重修康熙五年教谕黄挺华倡修圣殿及两庑十七年知县廖鸣鳯倡建雍正元年改啓圣祠为崇圣祠六年知县陈树芝重修殿庑明伦堂置祭器】
  程乡县儒学【在县治南宋梅州学也初建于大市后徙之东南隅乾道九年知州黄徳俊复迁于城之西北淳熙十二年知州黄畟建梯云桥学前庆元六年知州刘焕増学宫新十哲像斋舎教授张如圭林若谷相继建大成殿绍兴三年学正郑竒迁于贡院故址本路使赵师楷知州叶敷荣共建大成殿两庑防门扁讲堂曰明道淳祐元年知州李鉴迁于今所元元贞二年佥事张处恭重建未竣大徳元年佥事呼喇济成之明洪武二年省州三年改为县学主簿房秉正修大成殿明伦堂防门两庑櫺星门两斋二十四年典史廖仁重修正统九年知县文琳建大成殿两庑成化元年参政龚毅佥事毛吉檄知县丁杰易櫺星门以石治三年佥事袁庆祥新文庙创明伦堂正徳八年知县张钦重建大成殿两庑櫺星门泮池祭器库馔堂九年知县张戬増号舎十六年知县唐继仁重建大成门嘉靖四年训导张贤撤馔堂建尊经阁八年主簿黄腾立敬一亭十年知县林墰建啓圣祠二十五年知县黄进建防馔堂 国朝顺治十年知县葛三阳移建啓圣祠于大成殿后康熙八年训导吴晋重修十年知县王仕云重修圣殿两庑防门明伦堂名宦乡贤祠及照墙左右两坊雍正元年改啓圣祠爲崇圣祠】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