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秉谦传
江秉谦,字兆豫,安徽歙县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职鄞县知县。因为廉洁能干被征用,打算任命他为御史,长时间任命没有下达,因为父母的葬礼回家。光宗即位,任命才下达。进入官府,从容不迫地讨论事情。
天启元年(1621)首先陈奏君臣无私为国奉献的道理,规劝极为恳切。户部尚书李汝华建议兴修屯田,请求专门派遣御史,三年一考核,如果开垦屯田的收入能够达到每年银饷的数额,就提拔为京卿。江秉谦极力驳斥他的荒谬,进而说李汝华空占着职位,不干事情,应该尽快罢免他。李汝华上疏辩解,江秉谦再次弹劾他。
沈阳失陷后,很多人都怀念熊廷弼,唯有给事中郭巩追究熊廷弼丧师误国的罪行,请求皇帝一起处罚阁臣刘一火景。江秉谦愤怒,极力称赞熊廷弼保卫边疆的功劳,并且说:“现在对熊廷弼已经调查清楚了,议论他的人还拿私人的感情来掩盖天下的公论,宁愿毁坏国家的边疆,而不忘发泄胸中的私愤。”疏章交给朝廷讨论。正好辽阳又失陷了。熊廷弼不久被起用为经略。判处郭巩妄议罪剥夺他的官职,由此跟江秉谦结下仇怨。熊廷弼坐镇山海关后,主张派使者宣谕朝鲜出兵作为牵制敌人的力量。副使梁之垣请求出使,熊廷弼很高兴,请求朝廷付二十万两银子作为军费。兵部尚书张鹤鸣不给,江秉谦上疏争论。张鹤鸣愤怒了,极力诋毁江秉谦与熊廷弼朋比为党。江秉谦上疏辩解,皇帝不怪罪他。
张鹤鸣既已压制熊廷弼,专门庇护巡抚王化贞,很多朝臣依附他。皇帝因为经略跟巡抚关系不融洽,下诏让廷臣讨论。江秉谦说:“陛下再次起用熊廷弼,委以重任,说:‘战场上的事不受宫廷限制。’数月以来,熊廷弼不能够有所举动。求救的呼喊每天都听到,辩解驳斥的信函一件接着一件。于是有人就说:‘经略、巡抚意见不合,王化贞主张进攻,熊廷弼主张防守。’熊廷弼并非一味防守,只是认为防守稳定了然后才能进攻。王化贞锐意进攻,即使取得了胜利,能够不做好防守的准备吗?万一不能获胜,又将如何防守呢?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是人所共知的。于是或者没有什么话不听从的,或者是没有计策不放弃的。难道真的不懂攻守的道理,只不过是想加深熊廷弼、王化贞的矛盾罢了。陛下既然命令熊廷弼指挥管辖三方面的军队,那么三方面军队的前进进攻退却防守应当一切听从熊廷弼的指挥。王化贞想前进,就让熊廷弼跟着他前进;想后退,就让熊廷弼跟随他后退。王化贞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就使得熊廷弼前进了不知道怎样进攻,后退了不知道拿什么来防守。这是王化贞有指挥管辖熊廷弼的权力,而熊廷弼不曾有指挥管辖三方面军队的权力。所以今天的事情,不是经略、巡抚之间不和,而是喜欢或讨厌经略、巡抚的人们不合;不是进攻或防守的议论不合,而是左右支配经略、巡抚的议论不合。请求皇上专门询问熊廷弼,做一些实际的战争准备工作。”最后嘲笑首辅叶向高模棱两可,势必对两方面都有所牵制,怎么能够要求取得成功。辞语极为恳切。
后来朝廷议论将要撤换熊廷弼,而王化贞已放弃广宁逃跑了。江秉谦更加愤怒,认为职方郎耿如杞附和张鹤鸣,极力帮助王化贞排挤熊廷弼,导致国土失陷,接连上疏攻击他。并且援引世宗斩杀丁汝夔的事例,乞求赶快将张鹤鸣依法惩处。皇帝以为张鹤鸣刚巡视边防,不能随便诋毁他,剥夺江秉谦半年的俸禄,对耿如杞不过问。江秉谦又上疏说:“张鹤鸣一旦进入政府要害部门,刚开始只不过是鲁莽而没有远见卓识,到后来就凶狠而隐含杀机。明知西部军事情报不准确,作战计划与实际状况难以符合,却在那里自我欺骗又欺骗朝廷。哪里有机会?却说机会可以利用。什么时候渡河?却说渡河一定能取得胜利。既想赶经略出关,又不肯把指挥管辖的权力交给经略,既想把熊廷弼安排在广宁,又不曾将王化贞派往别处。破坏国家领土的罪行,可以置之不理吗?况且王化贞先抛弃防地又先逃跑,还说他功过各占一半。仅凭这一句话,纵使将张鹤鸣一寸寸地斩杀,也不足以抵消他欺君误国的罪责,却还敢张口定别人的罪案吗!”
正在这个时候,大学士沈翭暗中勾结宦官刘朝、奶母客氏,召募士兵进入禁中,在宫内操练士兵。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十二人一连两次上疏极力攻击。江秉谦参与其中,并诋毁刘朝和客氏。朝廷内外都很怨恨。于是假借弹劾张鹤鸣的奏疏,把江秉谦调往外地。不久,郭巩被召回,巴结魏忠贤,极力败坏江秉谦。
这年冬天,皇子降生,被贬谪的言官除了江秉谦外全部被召回。在家居住四年,听说魏忠贤更加扰乱朝政,忧愤而死。过了几个月,魏忠贤的党徒御史卓迈追究江秉谦保护熊廷弼,于是剥夺了他的官籍。崇祯初年,恢复了他的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