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传(附李繵传)

  李琪,字台秀,河西敦煌人。他的哥哥叫李王廷,唐朝末年考中进士及第,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刚好遇上母亲逝世,家里无法安葬,只好通过乞讨然后安葬了母亲。王廷饥饿地睡在简陋的房屋中,听说这事的人都很同情可怜他。服丧三年期满,回京被任命为御史。荆南成..征召他当掌书记。吴国的军队围攻杜洪,梁太祖派遣成..和马殷等人去援救杜洪。成..用大船装截了几万士兵,李王廷对成..谋划说“:现在一只船能装载戴铠甲的士兵一千人,干粮的重量又是它的一倍,遇到紧急情况难以移动,如果被敌人束缚住了,那么武陵、武安一定会成为您的祸患。不如派有战斗力的军队驻扎在巴陵,关闭城门不与敌人交战,等吴军粮食吃完,围困就可以解除了。”成..不听从他的建议,果然失败,被淹死了。赵匡凝镇守襄阳,又征召他当掌书记。太祖打败匡凝后,得到李王廷,高兴地说:“这才是真书记。”太祖即位后,任命他当考功员外郎、知制诰。李王廷猜测太祖不想首先任用过去的官吏,坚决推辞不接受任命,出京去当曹州刺史。曹州的事情一向艰巨复杂,难以治理,以前的十几个刺史都因为犯罪而罢免,王廷到任后,以治理得好而闻名。升任兵部郎中、崇政院直学士。许州冯行袭得病后,行袭有亲兵二千人,都是过去蔡州的士兵,太祖害怕他们叛变。行袭的为人严厉残酷,他的从事魏峻严辞劝说,行袭很不高兴,诬告他贪污关进监狱,想杀死他。朝廷就派遣李王廷代替冯行袭当留后。李王廷到许州后,居住在客店时,安慰这里将领官吏,冯行袭病得很厉害,想让人代替他接受诏令,李王廷说:“面对东面穿上朝服就是礼。”就来到卧室会见行袭,告诉他太祖说的话,行袭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解下官印交给了李王廷。李王廷又为魏峻申理冤案,立即把他放了出来,回去向太祖汇报,太祖高兴地说:“李王廷果然办好了我的事。”刚好这年闹饥荒,盗匪抢劫汴州、宋州之间,曹州最厉害,太祖又派遣李王廷去治理曹州。李王廷到了那里就抓获盗贼,抓到了大校张彦珂、李王廷的外甥李郊等人,还有亲兵上百人,全部杀掉了他们。太祖下诏任命他为左谏议大夫。太祖巡视河北,到了内黄,问李王廷说:“为什么叫内黄?”李王廷说:“河南有外黄、下黄,所以这个地方就叫内黄。”太祖说:“外黄、下黄在什么地方?”李王廷说:“秦朝时设有外黄都尉,现在在雍丘;下黄被北齐废除,现在在陈留。”太祖一生不喜欢读书的儒生,听了李王廷的话非常高兴。友王圭当皇帝后,升任他为右散骑常侍、侍讲。袁象先讨伐盗贼时,李王廷被乱兵杀死。

  李琪年青时考中进士,博学宏辞,多次升迁为殿中侍御史,和他的哥哥李王廷都因为文章写得好而名扬一时。唐朝灭亡后,梁太祖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梁朝的军队四处讨伐征战,每次颁布的诏书,都是李琪所写的,下笔一写太祖就感到满意。末帝时期,做御史中丞、尚书左丞,升任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萧顷一起当宰相。萧顷性格谨慎胆小,思考问题很严密,李琪为人洒脱自负不肯屈于人下,行为不拘小节,两个人的意见经常不一致。李琪在宫内结交赵岩、张汉杰等人做内应,因此萧顷的进言常常被阻止。萧顷曾经收集李琪的过失。李琪私下结交的官吏应当升为试官,李琪将试改为守字,被萧顷告发,末帝知道后非常生气,想驱逐流放他,但赵岩等人替他辩解营救他,仅仅罢免了宰相职务,让他担任了太子少保。

  唐庄宗灭亡了梁朝,得到李琪,想任命他当宰相,可是原梁朝的大臣多数都嫉妒畏惧他,就任命他做太常卿。后升任吏部尚书。同光三年(925)秋天,全国发生大水灾,京城内非常缺乏粮食,庄宗用红笔书写御札诏命文武百官献言议论政事。李琪献上的奏章多达数千言,他的议论漫无边际没什么可取的,可是庄宗只称赞重视他的奏章,于是任命他做国计使。正要任命他当宰相时,庄宗却死了,明宗进入洛阳,众多的大臣都劝说他当皇帝,官府也准备好了仪仗,采用在庄宗棺前即位当皇帝典礼。霍彦威、孔循等人请求改变国号,停止以土德为上。明宗是个武夫,不知道他们的意思,问为什么要改号,他们回答说:“庄宗被唐封为李姓,属于唐的宗室,继承昭宗而即帝位,所以国家建号为唐。现在唐朝的命运已经完结,应该更改国号以求从新开始。”明宗很怀疑这种说法,就叫朝中大臣议论这件事,群臣或同意或不同意,不能决定。李琪议论说“:殿下是唐宗室贤明的人,为三代皇帝杀敌立功,现在起兵攻打京城,用的是解救国难的名义,可是现在想更改皇统就易国号,使原来的皇帝一下子成陌生人,但孤孤单单的庄宗棺材,将放在什么地方呢?”明宗认为正确,置办丧礼并按亲疏关系穿着丧服,然后才即位。任命琪为御史中丞。

  自从唐朝末年祸乱之后,朝廷的礼仪被破坏,皇帝也不经常上朝,从而使入阁的制度也逐渐废弛。经常参见的官员每天到正衙的听说皇帝不坐朝就退出,只有大臣奏报事情,每天在便殿见一面,可是侍从内诸司,只是隔日朝拜罢了。明宗刚即帝位,就诏命大臣,每五天跟随宰相进入内殿朝见皇帝,称之为起居。琪认为这不是唐朝的旧典,请求停止每五天一次的起居,而恢复每月初一、十五入阁。明宗说:“五天一次的起居,是我想多见几次大臣们,不能停止。而初一、十五入阁可以恢复。”但唐朝的典故,皇帝每天坐在殿内会见大臣们,叫常参;初一、十五给诸帝陵墓进献食品,抱有思念敬慕祖先的心理,不能到前殿坐朝,就坐在便殿会见大臣,叫入阁。宣政殿,是前殿,叫作正衙,衙内有仪仗。紫宸殿,是便殿,称为阁。皇帝不坐前殿而到紫宸殿,就从正衙呼唤仪仗,从阁门进来,文武百官在正衙内等待上朝,因而跟随着仪仗从阁门进来朝见,所以称之为入阁。但是衙是朝拜的地方,它的礼仪尊贵;阁是皇帝安闲时召见大臣的地方,它的礼仪减少。自从乾符以后,因为混乱而礼仪缺失,皇帝不能每天召见群臣,只好初一、十五会见,所以正衙常日废除了仪仗,可是到了初一、十五入阁时才有仪仗,这到后来见多了成为习惯,于是就觉得入阁的礼仪尊重。等到皇帝出坐前殿时,还说成是入阁,这到后来也没有了,到这时才恢复。但是掌管礼仪的官吏不能把这些说对。凡是百官五天一次入朝见皇帝于中兴殿,该殿是便殿,这是入阁的旧制,可是却被称为起居;初一、十五到文明殿,该殿是前殿,反而被说是入阁。李琪都不能更正。琪又发表意见说“:入阁有待制,次对官议论政事,可在内殿起居时群臣一见到皇帝就退下,想说话的人,没有办法自己陈述,因此没能实现多见几次群臣的本意。”明宗下诏命令起居这天有话要说的大臣,可以从行列中出来陈述自己的意见。又诏命百官按秩序轮换奏事,议论时政。

  这时,枢密使安重诲独揽大权执掌政事,重诲前面的骑马侍从路过御史台门前,殿直马延因误会冲撞了他们,重诲就在御史台门口杀死马延,然后奏报皇帝。琪当御史中丞,害怕重诲,不敢检举弹劾他,又担心谏官论次评定,就托请宰相任圜先告诉重诲然后再检举,但仍然还是迟疑不决不敢正面议论这事。豆卢革等人被罢免宰相后,任圜建议想任命琪为宰相,可是孔循、郑珏阻止,就没有任命。后升为尚书右仆射。琪用状书向中书省陈述,说《开元礼》载:“仆射上章奏事的时候,中书、门下要率百官送到殿上。”中书将他的申状交给太常,礼院说没送仆射上殿的记载,但是李琪已经被罢免了亲授的职务,又提出送上的礼仪,都没得到认可。

  明宗讨伐王都,攻破定州之后,从汴州回洛阳,李琪本当率领百官到上东门,却请求到偃师奉表迎接。他的奏章说:“打败契丹的凶恶同伙,攻破真定的叛逆城池。”犯了把定州当成真定的错误,被罚除一个月的薪水。霍彦威死后,诏令李琪为他撰写墓道上的碑文,彦威过去任梁的将军,而李琪以前是梁的宰相,叙述彦威在梁朝的事情不说伪梁,被冯道所驳斥。

  李琪为人重视对别人的许诺,喜欢称赞别人的优点。年青时因为擅长写文章而闻名,他也对自己的文才很自负。显贵以后,就在牙版上刻写着金色的字说“:前朝的乡贡进士李琪”,常常放在自己坐位的旁边。他的性格不谨慎持重,言语行动没有分寸,所以几次升迁都被当时掌权的人阻止。后来以太子太傅的职务退休,死时年龄为六十岁。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