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卷第十二

  晉語六

  1 趙文子冠,見欒武子,武子曰:「美哉〔二〕!昔吾逮事莊主〔三〕,華則榮矣,實之不知,請務實乎〔四〕。」

  〔一〕 文子,趙盾之孫、趙朔之子趙武也。冠,謂以士禮始冠。

  〔二〕 武子,欒書。禮:既冠,奠贄于君,遂以贄見卿大夫。美哉,美成人也。 案:「遂以贄見卿大夫」,公序本作「遂以贄見於卿大夫先生」。

  〔三〕 莊,莊子,趙朔之謚,大夫稱主。趙朔將下軍,欒書佐之。

  〔四〕 榮者,有色貌。實之不知,華而不實也。


  見中行宣子,宣子曰:「美哉〔一〕!惜也,吾老矣〔二〕。」

  〔一〕 宣子,晉大夫,中行桓子之子荀庚。

  〔二〕 惜己年老,不見文子德所至。


  見范文子〔一〕,文子曰:「而今可以戒矣,夫賢者寵至而益戒,不足者為寵驕〔二〕。故興王賞諫臣,逸王罰之。吾聞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聽於民〔三〕,於是乎使工誦諫於朝〔四〕,在列者獻詩使勿兜〔五〕,風聽臚言於巿〔六〕,辨祅祥於謠〔七〕,考百事於朝〔八〕,問謗譽於路,有邪而正之,盡戒之術也〔九〕。先王疾是驕也。」

  〔一〕 文子,范燮。

  〔二〕 智不足者,得寵而驕。

  〔三〕 詢于芻蕘,聽謗譽也。

  〔四〕 工,矇瞍也。誦,誦讀前世箴諫之語。

  〔五〕 列,位也,謂公卿至於列士獻詩以諷也。兜,惑也。 案述聞卷二一:「『兜』當為『(圖 )』。說文:『(圖 )』,癰蔽也,從人,象左右皆蔽形,讀若『瞽』。『勿(圖 )』,謂勿癰蔽也。」

  〔六〕 風,采也。臚,傳也。采聽商旅所傳善惡之言。

  〔七〕 辨,別也。祅,惡也。祥,善也。行歌曰謠,「丙之辰」、「檿弧箕服」之類是也。

  〔八〕 百官職事。

  〔九〕 術,道也。


  見郤駒伯,駒伯曰:「美哉〔一〕!然而壯不若老者多矣〔二〕。」

  〔一〕 駒伯,晉卿郤錡。

  〔二〕 恃年自矜。


  見韓獻子〔一〕,獻子曰:「戒之,此謂成人。成人在始與善。始與善,善進善,不善蔑由至矣〔二〕;始與不善,不善進不善,善亦蔑由至矣。如草木之產也,各以其物〔三〕。人之有冠,猶宮室之有牆屋也,糞除而已,又何加焉〔四〕。」

  〔一〕 獻子,晉卿韓厥。

  〔二〕 蔑,無也。

  〔三〕 物,類也。

  〔四〕 糞除,喻自修潔。


  見智武子,武子曰:「吾子勉之〔一〕,成、宣之後而老為大夫,非恥乎〔二〕!成子之文,宣子之忠,其可忘乎!夫成子導前志以佐先君,導法而卒以政,可不謂文乎〔三〕!夫宣子盡諫於襄、靈,〔四〕以諫取惡,不憚死進,可不謂忠乎!吾子勉之,有宣子之忠,而納之以成子之文,事君必濟〔五〕。」

  〔一〕 武子,晉卿,荀首之子荀罃。

  〔二〕 成,成子,文子曾祖趙衰也。宣,宣子,文子祖父趙盾也。言文子二賢之後,長老乃為大夫,非恥乎。欲其修德早為卿也。

  〔三〕 導,達也。志,記也。佐,助也。先君,文公也。以政,得政。

  〔四〕 襄,文公子、靈公父。

  〔五〕 濟,成也。


  見苦成叔子〔一〕,叔子曰:「抑年少而執官者眾〔二〕,吾安容子。」

  〔一〕 苦成叔子,郤犨。

  〔二〕 執官,為大夫。


  見溫季子〔一〕,季子曰:「誰之不如,可以求之〔二〕。」

  〔一〕 溫季子,郤至。

  〔二〕 言汝不如誰,可以求其次。不欲其高遠。


  見張老而語之〔一〕,張老曰:「善矣,從欒伯之言,可以滋;〔二〕范叔之教,可以大;韓子之戒,可以成。物備矣,志在子〔三〕。若夫三郤,亡人之言也,何稱述焉〔四〕!智子之道善矣〔五〕,是先主覆露子也〔六〕。」

  〔一〕 張老,晉大夫張孟。

  〔二〕 滋,益也。

  〔三〕 物,事也。人事已備,能行與否,在子之志。

  〔四〕 不足稱述。

  〔五〕 道,訓也。

  〔六〕 先主,謂成、宣。露,潤也。 案:述聞卷二十一:「露與覆同義。」


  2 厲公將伐鄭〔一〕,范文子不欲,曰:「若以吾意,諸侯皆叛,則晉可為也〔二〕。唯有諸侯,故擾擾焉。凡諸侯,難之本也〔三〕。得鄭憂滋長,焉用鄭〔四〕!」郤至曰:「然則王者多憂乎﹖」文子曰:「我王者也乎哉〔五〕﹖夫王者成其德,而遠人以其方賄歸之,故無憂〔六〕。今我寡德而求王者之功,故多憂〔七〕。子見無土而欲富者,樂乎哉〔八〕﹖」

  〔一〕 厲公,晉景公之子州蒲。伐鄭,鄭從楚故也。在魯成十六年。

  〔二〕 為,治也。

  〔三〕 叛輒伐之,故為難本。

  〔四〕 楚必救之,故憂益長。

  〔五〕 言俱諸侯。

  〔六〕 方,所在之方。賄,財也。

  〔七〕 我,晉也。

  〔八〕 無土求富,行不得息。


  3 厲公六年,伐鄭〔一〕,且使苦成叔及欒黶興齊、魯之師〔二〕。楚恭王帥東夷救鄭〔三〕。楚半陣,公使擊之。欒書曰:「君使黶也興齊、魯之師,請俟之。」郤至曰:「不可。楚師將退,我擊之,必以勝歸〔四〕。夫陣不違忌,一閒也〔五〕;夫南夷與楚來而不與陣,二閒也〔六〕;夫楚與鄭陣而不與整,三閒也〔七〕;且其士卒在陣而譁,四閒也〔八〕;夫眾聞譁則必懼,五閒也。鄭將顧楚,楚將顧夷,莫有鬥心,不可失也。」公說。於是敗楚師於鄢陵,欒書是以怨郤至〔九〕。

  〔一〕 六年,魯成十六年。

  〔二〕 苦成叔,郤犨。欒黶,欒書之子桓子。郤犨如齊,欒黶如魯,皆乞師。

  〔三〕 恭王,楚莊王之子箴也,或作審。東夷,楚東之夷。

  〔四〕 將退無鬥心,擊故可勝。

  〔五〕 違,避也。忌,晦也。閒,隙也。晦,陰氣盡,兵亦陰,故忌之。經書,六月甲午晦,晉侯及楚子、鄭伯戰于鄢陵。

  〔六〕 南夷,據在晉南。不與陣,不欲戰。

  〔七〕 雖俱陣,不整齊。

  〔八〕 譁,囂也。

  〔九〕 怨其反己,專其美。


  4 鄢之戰,郤至以韎韋之跗注,三逐楚平王〔一〕卒〔二〕,見王必下奔〔三〕退戰。王使工尹襄問之以弓〔四〕,曰:「方事之殷也〔五〕,有韎韋之跗注,君子也,屬見不穀而下,無乃傷乎〔六〕﹖」郤至甲冑而見客,免冑而聽命〔七〕,曰:「君之外臣至,以寡君之靈,閒蒙甲冑〔八〕,不敢當拜君命之辱,為使者故,敢三肅之〔九〕。」君子曰:勇以知禮〔一0〕。

  〔一〕 案:「楚平王」,札記引惠棟說:「『平』,當作『共』。」

  〔二〕 三君云:「一染曰韎。」鄭後司農說:「以為韎,茅蒐染也。韎,聲也。」昭謂:茅蒐,今絳草也,急疾呼茅蒐成韎也。凡染一入為縓。跗注,兵服,自要以下注於跗。

  〔三〕 下車奔走。

  〔四〕 工尹,楚官,襄其名。問,遺也。

  〔五〕 事,戎事。殷,盛也。

  〔六〕 屬,適也。傷,恐其傷。

  〔七〕 免,脫也。

  〔八〕 蒙,被也,被介在甲冑之閒。

  〔九〕 禮,軍事肅拜。肅拜,下手至地。

  〔一0〕禮,軍禮。


  5 鄢之役,晉人〔一〕欲爭鄭〔二〕,范文子不欲,曰:「吾聞之,為人臣者,能內睦而後圖外〔三〕,不睦內而圖外,必有內爭,盍姑謀睦乎〔四〕!考訊其阜以出,則怨靖〔五〕。」

  〔一〕 案:「晉人」,公序本作「大夫」。

  〔二〕 與楚爭鄭。

  〔三〕 睦,親也。

  〔四〕 姑,且也。

  〔五〕 訊,問也。阜,眾也。靖,安也。言內且謀相親愛,乃考問百姓,知其虛實,然後出軍用師,則怨惡自安息。


  6 鄢之役,晉伐鄭,荊救之〔一〕。大夫欲戰,范文子不欲,曰:「吾聞之,君人者刑其民〔二〕,成,而後振武於外〔三〕,是以內和而外威〔四〕。今吾司寇之刀鋸日弊〔五〕,而斧鉞不行〔六〕。內猶有不刑,而況外乎﹖夫戰,刑也〔七〕,刑之過也〔八〕。過由大〔九〕,而怨由細〔一0〕,故以惠誅怨〔一一〕,以忍去過。〔一二〕細無怨而大不過,而後可以武,刑外之不服者。今吾刑外乎大人〔一三〕,而忍於小民〔一四〕,將誰行武﹖武不行而勝,幸也〔一五〕。幸以為政,必有內憂。且唯聖人能無外患,又無內憂,詎非聖人,必偏而後可〔一六〕。偏而在外,猶可救也〔一七〕,疾自中起,是難。盍姑釋荊與鄭以為外患乎〔一八〕。」

  〔一〕 荊,楚也。

  〔二〕 以刑正其民 。

  〔三〕 成,平也。

  〔四〕 威,畏也。

  〔五〕 刀鋸,小人之刑。弊,敗也,日敗,用之數也。

  〔六〕 斧鉞,大刑。不行,不行於大臣也。

  〔七〕 言用兵猶用刑。

  〔八〕 刑殺有過者也。

  〔九〕 由大臣也。

  〔一0〕怨望者由小細民。

  〔一一〕誅,除也。

  〔一二〕忍以義斷。

  〔一三〕外者,刑不及也。

  〔一四〕忍行之於小民。

  〔一五〕幸,徼倖也。

  〔一六〕詎,猶自也。偏,偏有一。

  〔一七〕在外,外有患也。

  〔一八〕釋,置也。


  7 鄢之役,晉伐鄭,荊救之。欒武子將上軍,范文子將下軍〔一〕。欒武子欲戰,范文子不欲,曰:「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德而服者眾,必自傷也〔二〕。稱晉之德,諸侯皆叛,國可以少安〔三〕。唯有諸侯,故擾擾焉,凡諸侯,難之本也。且唯聖人能無外患又無內憂,詎非聖人,不有外患,必有內憂,盍姑釋荊與鄭以為外患乎!諸臣之內相與,必將輯睦〔四〕。今我戰又勝荊與鄭,吾君將伐智而多力〔五〕,怠教而重斂,大其私暱而益婦人田〔六〕,不奪諸大夫田,則焉取以益此﹖諸臣之委室而徒退者,將與幾人〔七〕﹖戰若不勝,則晉國之福也;戰若勝,亂地之秩者也〔八〕,其產將害大,盍姑無戰乎!〔九〕」

  〔一〕 上下,中軍之上下也。傳曰:「欒書將中軍,士燮佐之。」又曰:「欒、范以其族夾公行。」

  〔二〕 不義而彊,其弊必速。

  〔三〕 稱,副也,副晉之德而為之宜。諸侯皆叛,不復征伐,還自整修,則國可以少安。

  〔四〕 不復征伐,無所爭也。

  〔五〕 力,功也。將自伐其智,自多其功。

  〔六〕 暱,近也,私近,謂嬖臣。大謂增其祿。婦人,愛妾也。

  〔七〕 徒,空也。與,辭也。幾人,言必多。 案:「幾人,言必多」,發正卷一二:「『必』字疑『不』之誤。言委室徒退而不作亂者有幾人乎﹖」攷異卷三:「案『必』當作『不』。」

  〔八〕 亂地,亂故地也。秩,常也。

  〔九〕 產,生也,言其生變將害大臣。


  欒武子曰:「昔韓之役,惠公不復舍〔一〕;邲之役,三軍不振旅〔二〕;箕之役,先軫不復命〔三〕:晉國固有大恥三。今我任晉國之政〔四〕,不毀晉恥,又以違蠻、夷重之〔五〕,雖有後患,非吾所知也〔六〕。」

  〔一〕 韓之戰,秦獲惠公,在魯僖十五年。

  〔二〕 楚敗晉師於邲,在魯宣十二年。師敗軍散,故不能振旅而入。

  〔三〕 晉人敗狄于箕,先軫死之,故不反命於君,在魯僖三十三年。

  〔四〕 任,當也,武子時為上卿。

  〔五〕 違,避也。蠻、夷,楚也。

  〔六〕 不能慮遠。


  范文子曰:「擇福莫若重,擇禍莫若輕〔一〕,福無所用輕,禍無所用重,晉國故有大恥,與其君臣不相聽以為諸侯笑也〔二〕,盍姑以違蠻、夷為恥乎。」

  〔一〕 有二福擇取其重,有二禍擇就其輕。

  〔二〕 不相聽,謂惠公不與慶鄭相聽以隕於韓,先縠不與林父相聽以敗於邲,先軫不與襄公相聽以亡於箕。


  欒武子不聽,遂與荊人戰於鄢陵,大勝之〔一〕。於是乎君伐智而多力,怠教而重斂,大其私暱,殺三郤而尸諸朝〔二〕,納其室以分婦人〔三〕,於是乎國人不蠲〔四〕,遂弒諸翼,葬於翼東門之外,以車一乘〔五〕。厲公之所以死者,唯無德而功烈多,服者眾也。〔六〕

  〔一〕 鄢陵,鄭地。

  〔二〕 三郤,錡、犨、至也。尸,陳也。產將害大是也。

  〔三〕 納,取也。室,妻妾貨財。

  〔四〕 蠲,潔也,不潔公所為。

  〔五〕 翼,故晉都,匠麗氏也。厲公侈,多外嬖,反自鄢,欲盡去群大夫,而立其左右,欲以胥童、夷羊五、長魚矯為卿,故殺三郤。長魚矯又以兵劫欒書、中行偃,將殺之,公不忍,使復其位。魯成十七年冬,厲公游于匠麗氏,欒書、中行偃執公。十八年正月,使程滑弒公,葬之以車一乘,不成喪也。

  〔六〕 烈,業也。服者眾,謂魯成十二年會于瑣澤,敗狄于交剛。十三年敗秦于麻隧。十五年盟于戚,會吳于鍾離。十六年敗楚于鄢陵,會于柯陵伐鄭。十七年同盟于柯陵。


  8 鄢之役,荊壓晉軍〔一〕,軍吏患之,將謀〔二〕。范匄自公族趨過之〔三〕,曰:「夷灶堙井,非退而何〔四〕﹖」范文子執戈逐之,曰:「國之存亡,天命也,童子何知焉﹖且不及而言,姦也,必為戮〔五〕。」苗賁皇〔六〕曰:「善逃難哉〔七〕!」既退荊師於鄢,將穀〔八〕,范文子立於戎馬之前〔九〕,曰:「君幼弱,諸臣不佞〔一0〕,吾何福以及此!吾聞之,『天道無親,唯德是授。』吾庸知天之不授晉且以勸楚乎〔一一〕,君與二三臣其戒之〔一二〕!夫德,福之基也,無德而福隆,猶無基而厚墉也,其壞也無日矣〔一三〕。」

  〔一〕 壓,謂掩其不備。傳曰:「甲午晦,楚壓晉軍而陣。」

  〔二〕 謀所以拒扞。

  〔三〕 匄,范文子之子宣子也。自公族,為公族大夫。

  〔四〕 夷,平也。堙,塞也。使晉軍塞井夷灶,示必死,不復飲食。非退而何,言楚必退也。傳曰「塞井夷灶,陳於軍中,而疏行首」是也。

  〔五〕 言議不及匄,而匄言之,是為有姦,故必為戮。

  〔六〕 案:「苗賁皇,公序本作「苗棼皇。」

  〔七〕 文子欲匄讓大臣。不掩蓋人,是為避難。

  〔八〕 穀,處其館、食其穀也。傳曰:「晉師三日館穀。」

  〔九〕 公戎車馬前。

  〔一0〕佞,才也。

  〔一一〕庸,用也。焉用知天不先授晉以福使勝楚,而勸楚修德以報晉乎。

  〔一二〕戒,備也。

  〔一三〕隆,盛也。墉,牆也。


  9 反自鄢,范文子謂其宗、祝〔一〕曰:「君驕泰而有烈〔二〕,夫以德勝者猶懼失之,而況驕泰乎﹖君多私,今以勝歸,私必昭。〔三〕昭私,難必作〔四〕,吾恐及焉。凡吾宗、祝,為我祈死〔五〕,先難為免〔六〕。」七年夏,范文子卒〔七〕。冬,難作,始於三郤,卒於公〔八〕。

  〔一〕 宗,宗人。祝,家祝。 案:「祝,家祝」,公序本作「祝,祝史也」。

  〔二〕 烈,功也。

  〔三〕 私,嬖臣妾也。昭,顯也。

  〔四〕 寵私必去舊,去舊必作難。

  〔五〕 祈,求也。

  〔六〕 免,免於亂。

  〔七〕 晉厲公七年,魯成十七年。

  〔八〕 公殺三郤,欒、中行畏誅,乃弒公。


  10既戰,獲王子發鉤〔一〕。欒書謂王子發鉤曰:「子告君〔二〕曰:『郤至使人勸王戰,及齊、魯之未至也〔三〕。且夫戰也,微郤至王必不免〔四〕。』吾歸子〔五〕。」發鉤告君,君告欒書,欒書曰:「臣固聞之〔六〕,郤至欲為難,使苦成叔緩齊、魯之師,己勸君戰〔七〕,戰敗,將納孫周〔八〕,事不成,故免楚王。然戰而擅捨國君,而受其問,不亦大罪乎〔九〕﹖且今君若使之於周,必見孫周。」君曰:「諾。」欒書使人謂孫周曰:「郤至將往,必見之!」郤至聘於周,公使覘之,見孫周〔一0〕。是故使胥之昧與夷羊五刺郤至、苦成叔及郤錡〔一一〕,郤錡謂郤至曰:「君不道於我,我欲以吾宗與吾黨夾而攻之,雖死必敗,君必危〔一二〕,其可乎﹖」郤至曰:「不可。至聞之,武人不亂〔一三〕,智人不詐〔一四〕,仁人不黨〔一五〕。夫利君之富,富以聚黨〔一六〕,利黨以危君,君之殺我也後矣〔一七〕。且眾何罪,鈞之死也,不若聽君之命〔一八〕。」是故皆自殺〔一九〕。既刺三郤,欒書弒厲公,乃納孫周而立之,實為悼公。

  〔一〕 發鉤,楚公子茷。傳曰:「囚楚公子茷。」 案:「楚公子茷」,發正卷一二:「『茷』是『茂』之誤。」

  〔二〕 使告晉君。

  〔三〕 言勸楚王使與晉戰,乞師於齊、魯,時尚未至,言晉可敗。

  〔四〕 微,無也,言郤至見王必下趨,故得免。

  〔五〕 子告晉君如此,吾令子歸楚。

  〔六〕 固,久也。

  〔七〕 案:此句下,公序本有注文:「己,郤至也。」

  〔八〕 孫周,悼公周也。

  〔九〕 問,謂弓也。

  〔一0〕覘,微視也。

  〔一一〕胥之昧,胥童也,及夷羊五,皆厲公嬖臣。

  〔一二〕案:公序本作「雖死必敗國,國敗君必危」。

  〔一三〕勇而不義,則不為武。

  〔一四〕為詐,則不為智。

  〔一五〕不群黨。

  〔一六〕利君寵祿,以得富,得富故有徒黨。

  〔一七〕後,晚也。

  〔一八〕鈞,等也,等一死,不欲為亂。

  〔一九〕傳曰:「三郤將謀於榭,長魚矯以戈殺之。」言自殺,取其不校自殺之道。


  11長魚矯既殺三郤,乃脅欒、中行〔一〕而言於公曰:「不殺此二子者,憂必及君〔二〕。」公曰:「一旦而尸三卿,不可益也。」對曰:「臣聞之,亂在內為宄,在外為姦,御宄以德,禦姦以刑〔三〕。今治政而內亂,不可謂德。除鯁而避彊,不可謂刑〔四〕。德刑不立,姦宄並至,臣脆弱,不能忍俟也。」乃奔狄。三月,厲公弒。〔五〕

  〔一〕 謂與胥童共脅之。脅,劫也。欒、欒書,中行、中行偃也。

  〔二〕 言二子懼誅,必將圖君。

  〔三〕 禦,止也。以德,以德綏之。以刑,謂誅除。

  〔四〕 鯁,害也。

  〔五〕 魯成十七年十二月,長魚矯奔狄。閏月,欒、中行殺胥童。十八年正月,厲公弒。


  12欒武子、中行獻子圍公於匠麗氏〔一〕,乃召韓獻子,獻子辭曰:「弒君以求威,非吾所能為也〔二〕。威行為不仁,事廢為不智〔三〕,享一利亦得一惡,非所務也。昔者吾畜於趙氏〔四〕,趙孟姬之讒,吾能違兵〔五〕。人有言曰:『殺老牛莫之敢尸。』而況君乎〔六〕﹖二三子不能事君,安用厥也!」中行偃欲伐之,欒書曰:「不可。其身果而辭順〔七〕。順無不行,果無不徹〔八〕,犯順不祥,伐果不克〔九〕,夫以果戾順行,民不犯也〔一0〕,吾雖欲攻之,其能乎!」乃止。

  〔一〕 匠麗氏,嬖大夫家。

  〔二〕 求威,求立威。

  〔三〕 威行於君為不仁,事廢不成為不智。

  〔四〕 畜,養也。韓獻子見成養於趙盾。

  〔五〕 孟姬,趙盾之子趙朔之妻,晉景公之姊,與盾之弟樓嬰通,嬰兄趙同、括放之。姬譖同、括於景公,景公殺之。時獻子能違其兵難,卒存趙武,未可脅與殺君。在魯成八年。

  〔六〕 尸,主也。

  〔七〕 果,謂敢行其志。

  〔八〕 順者,人從之,故無不行。果者,志不疑,故無不徹。徹,達也。

  〔九〕 克,勝也。

  〔一0〕戾,帥也,以果敢帥順道而行之,故民不犯。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