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游太室记

  嵩山神词,在黄盖峰下,登封县东八里。祠门三重,古柏几二百株。三门之内,四岳神饲,分列左右。东有降神殿,绘“生甫及申”像于壁,剥落已半。西为御香亭,历代已来,封禅记功德地也。谒岳神殿祀事毕,下西阶,古柏鳞次,桀石丛峙。石上通刊祝厘辞,词官姓氏。周览移晷,回登天中阁少憩。

  理策至山麓,仰视一峰入云,石色青绀如画,岚流雾垂,上合下竦,是为万岁峰,其麓为入山所必经也。蓝舆行十里至中峰。昔人云:“嵩山如卧龙而癯。”望之浑成秀拔,若不知有钦崎参差之势者。及涉中峰之颠,群峰争出,若攒图之托霄上,烟云吞吐,日月蔽亏,林木蓊郁,鸟兽游呜,阴晴变态,二十四峰环列于中峰,左右上下,不可名状。如谢绛所称玉女窗、捣衣石,但略括一二矣。

  东五里许为卢岩,岩有卢鸿一宅,今为夺。两山忽张,匹练下垂,微飙吹之则左右动,奔涧荡壑,众山皆响,为嵩山佳处。昔鸿一隐此,作(十志)以自豪,抱微尚、呜高蹈已耳,而来游者莫不凭襟。冶情,因以思慕于其人矣。东有白鹤观,背负三峰,大小熊山屏其前,为嵩高之奥宅。三峰多石室,远眺一室,豁达洞开,与他室异,或即漠觞室也。南七里径崇福官投龙洞,力疲思返。

  余以半人疾,未及路嵩之绝顶,然眺洛河,瞻伊阙,顾以历历目中矣。桑钦(水经》曰:“昆仑之墟,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嵩山绝顶,直上可接。”吾欲御风而行,探昆仑之墟矣。又三里抵嵩阳观,有柏二株,大可十人围,闻在汉已为巨木,殆殷周时物。柏之奇,若雏松之新绿,香泽凝肥,翠滴人衣。坐其下,如张帷幕,谡谡风鸣,如闻丝竹声。旁有石幢,上勒唐宋人题名,有似杂采帖也。嵩阳观碑,贝贝丰硕,在观门之西,徐浩八分书,遒古可爱。邀饮至藏书楼下,日将失,遂登车以归。  洁旦东行,路出箕山左,沿隐水下流,复探石淙之胜,螺可崎岖,负险相望。百二十里过禹州,达襄城境。

  康熙丙子二月雨辰记。

  题记:这篇游记记述了作者一天的游踪。首段写嵩山山麓,寺庙林立。汉时所建的神饲,饲内古柏森森,怪石耸峙。历代帝王在此封禅记功德,留下了许多刻写祷文的石碑,渲染出嵩山雍容堂皇、非比寻常的神圣氛围。次段写由山下仰视,一峰高耸如云,石色青钳如画,岚流雾垂,望之浑成秀拔,它被群峰环绕,顶天立地,气势恢宏。这就是作者刻意描绘的万岁峰。作者生逢康熙盛世,又是朝廷重臣。所以他对君王的歌功颂德,隐约流露于字里行间,这也是他将万岁峰写成群山环绕、高山仰止的心理因素。第三段写嵩山深处的卢岩,两山相夹处,瀑布如练,奔涧荡壑,声震群山。古有卢鸿一隐居于此,远离红尘,倘佯于山水,作(十志)以自抒,何等潇洒。最后写作者不畏艰险,登绝顶而游目骋怀、俯眺洛河、伊阙山,浮想连翩。(水经)说嵩山绝顶,直上可接昆仑,作者遂起凌云御风、探寻昆仑的豪情壮志来,这实际上是他胸襟怀抱的一种折射。再往前是嵩阳古观,柏叶新绿,香泽凝肥,翠滴人衣。古碑众多,足见其历史之悠久,文明之鼎盛。这篇小品视野开阔,笔力雄健,体现出一种豪放大气的艺术风格。  作者简介:田雯(1635—1704),字紫纶,又字纶霞,自号山艺子,晚号蒙斋,山东德州人。康熙三年进士,累官工部郎中,督学江南,户部左侍郎。力崇古学,能诗善文。与曹禾等十人以诗词唱和北京,人称“诗中十子”;又与王士祯等以里籍名“山左诗人”。散文风格与竞陵钟、谭颇近。有(古欢堂集)。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