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铎《桃溪净稿》初编成。

公元1489年 四月
谢铎《桃溪净稿》初编成。

东阳《桃溪杂稿序》:“予与方石先生同试礼部时,已闻其有能诗名。及举进士,同为翰林庶吉士,又同舍,见所作《京都十景》律诗,精刻有法,为保斋刘公、松岩柯公所甄奖。又见其经史之隙,口未始绝吟,分体刻日,各得其肯綮乃已。予少且劣,心窃愧畏之。同官十有余年,先生学愈高,诗亦益古,日追之而不可及。然先生爱我日至,每有所规益,必尽肝腑。见所撰述,亦指摘瑕垢不少匿。及先生以忧去,谢病几十年,每恨不及亟见。见所寄古乐府诸篇,奇古深到,不能释手。比以史事就召,尽见其《桃溪杂稿》若干卷,乃起而叹曰:‘诗之妙一至此哉!’夫学有二要,学与识而已矣。学而无识,譬之失道兼程,终老不能至。有识矣,而学力弗继,虽复知道,其与不知者均也。汉唐以来,作者特起,必其识与学皆起乎一代,乃足以称名家,传后世。肩差而踵接者,代亦不过数人。……或乃谓古今文章,局时代,关气运,断不相及。遂不复致力其间,亦自弃之甚矣!然此犹以体格言之。又尝观《三百篇》之旨,根理道,本情性,非体格言之可尽。先生好古力践,深猷远计,发而为言者,固其所自立也,又可独归之时代也乎?然于此见今日之盛,有古之所谓献者,非徒文也,亦以见先生之贤,断有以立乎世者,而非徒言也。予无似,惧终不能自振,以名托交游为幸,因序论之。……弘治己酉夏四月八日,翰林院侍讲学士、奉直大夫、经筵官兼修国史长沙东阳序。”四库提要卷一七五:“《桃溪净稿》八十四卷,明谢铎撰。铎有《赤城论谏录》,已著录。是集凡诗四十五卷,文三十九卷,盖东阳因其旧本再取而芟之,故以《桃溪净稿》为名。然瑕瑜参半,犹不能悉为刊除也。"[按,今存《桃溪净稿》正德十六年刊本,顾璘《谢文肃公文集序》:“比来守台州,文肃之孙必祚见其遗文若干卷,盖文正手选者。其文明健闳博,根柢经传,以刚维人伦为宗,以剖白事实为用,以抑扬邪正为志,以遗外声利为情。诗与文同致,合发情止义之则,锻炼驰骛,莫为有无。盖其所负者独远大矣。……曰《桃溪净稿》,仍旧名也,刻在学宫。正德辛巳仲春既望,守台州姑苏后学顾璘谨序。” ]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