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不解,则易之。

公元846年 八月
之;不解,则易之。

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白氏之作虽伤于“太露太尽”(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而语言朴直,平易近人,章法变化多端,每能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用常得奇”(《艺概•诗概》),“眼前能转物,笔下尽逢源”(张镃南湖集卷四《读乐天诗》),明朗、自然、圆熟,达到“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刘禹锡《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的艺术境界。其绝句好作眼前景语,风韵天成,后发展为首创《忆江南》小令,又与刘禹锡唱和《杨柳枝》《浪淘沙》,吸取当时民歌,谱写新声,于词(长短句)之发生及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晚年诗“极高妙”(赵令畴侯鲭录卷七引苏轼语),愈益淡远旷达。许学夷复谓其诗“叙事详明,议论痛快,此皆以文为诗,实开宋人之门户耳”(《诗源辩体》卷二八)。总之,白诗之艺术境界须千锤百炼始能臻此,世以“轻率”讥之,实不足取。明江进之《雪涛小书•评唐》白居易之历史地位云:“前不照古人样,后不照来者议。意到笔随,景到意随。世间一切都着并包囊括入我诗内。诗之境界,到白公不知开阔多少。较诸秦皇、汉武,开边启境,异事同功,各日‘广大教化主’,所自来矣。”白氏诗歌在唐代已流传国外,据元稹《白氏长庆集序》记载,鸡林国宰相以百金换取白氏诗一篇,商人竞相作伪。日本、高丽等国亦竞相抄贩白氏诗歌,其文化亦明显受白氏影响。如今,白居易已成为世界著名诗人之一,其诗已被译成多种外文,白氏之研究著作及传记相继在各国出现,其不朽作品及诗歌创作理论,不论在世界文学史或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均占有光辉灿烂之一页。(据旧唐书卷一百零六、《唐书》卷一百九十九本传、唐才子传卷六和唐诗纪事卷三十八、三十九)《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白居易生前自编《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即《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续集》五卷。宋初佚其五卷。现存最早之刊本,为宋绍兴本《白氏文集》七十一卷,诗文分别成卷,称“先诗后笔本”。日本那波道圆翻宋本《白氏长庆集》,乃大致保存白氏自编原貌,称“前后续集本”。今有明马元调刊《白氏长庆集》(一名《白香山集》)七十一卷行世,即历来之通行刊本,属“先诗后笔本”系统。清卢文招及近人岑仲勉俱曾校勘《白氏长庆集》《新唐书•艺文志三》《白氏经史事类》三十卷,附注:“白居易,一名《六帖》。”全唐诗编诗三十九卷。全唐文收其文……宋陈振孙《白文公年谱》、清汪立名有《白香山年谱》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