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生(222—284)。

公元222年 是年
杜预生(222—284)。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杜恕子。博学多通,明于兴废之道,常言“德不可以企及,立功立言可庶几也”。初拜尚书郎,袭丰乐亭侯,转参相府军事。后为镇西长史。与车骑将军贾充等定律令,成后为之注解奏进。泰始中,守河南尹,因事免,复为安西军司,更除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车将军、假节;旋以忤石鉴而被征诣廷尉。因娶公主,以侯赎论。后拜度支尚书,又以与石鉴互纠而免官。数年后,复拜度支尚书。在内七年,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谓其无所不有。羊祜病,以本官假节行平东将军,领征南军司。及羊祜卒,拜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给追锋车,第二附马。以平吴之功进爵当阳县侯。其人“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参考众家谱第,谓之《释例》。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又撰《女记赞》。当时论者谓预文义质直,世人未之重,唯秘书监挚虞赏之,曰:‘左丘明本为《春秋》作传,而《左传》遂自孤行,《释例》本为《传》设,而所发明何但《左传》,故亦孤行。’”其后征为司隶校尉,加位特进,行次邓县而卒,时年六十三。追赠征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成。(《晋书•杜预列传》卷三十四)《隋书•经籍志》卷三十二:“《丧服要集》二卷,晋征南将军杜预撰。……《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杜预撰。……梁有……杜预《(春秋左氏传)音》三卷。……春秋释例十五卷,杜预撰。……《春秋左氏传评》二卷,杜预撰。……晋时,杜预又为《经传集解》。”同书卷三十三:“《律本》二十一卷,杜预撰。……梁有《杜预杂律》七卷,亡。……《女记》十卷,杜预撰。”同书卷三十五:“晋征南将军《杜预集》十八卷。……《善文》五十卷,杜预撰。”张溥辑有《杜征南集》严可均全晋文卷四十二、四十三收其文二十八篇。张溥:“《左传》之有杜元凯,《六经》之孔孟也。当时论者,独以质直见轻,岂真贵古而贱今乎?子云《太玄》,不遇桓谭,几复醤瓿。元凯释《左》,非挚虞亦莫知其孤行天地也。《杜集》绝无诗赋,意者其雕虫邪?彼虽弥纶经传,自托获麟,下者则薄之,诚不欲以此有名也。元凯尝言三不朽,庶几立功立言,其事皆践。汉兴,佐命如酇侯刀笔,高密书生,不免望尘而拜。章奏尔雅,悉西京风制,经术既深,凡文皆余尔。不期工而工,此学者粪本之说也。武库平吴,功堪庙食,释《左》一书,复悬日月之间,为世传习,其於圣经,为后先疏附也。诚劳过扬《玄》矣。储君降服,议礼兴讥,是将通世变以就古人。《檀弓》变礼,不辞作俑,未可与素冠之诗同相笑也。”(《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杜征南集题词》)永瑢等:“春秋释例十五卷,晋杜预撰。预事迹详晋书本传。是书以经之条贯必出于传,传之义例归总于凡。《左传》称凡者五十,其别四十有九,皆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因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诸称书、不书、先书、故书、不言、不称、书曰之类,皆所以起新旧,发大义,谓之变例。亦有旧史所不书,适合仲尼之意者,仲尼即以为义。非互相比较,则褒贬不明,故别集诸例及地名谱第历数相与为部。先列经传数条,以包通其余,而传所述之凡系焉。更以己意申之,名曰‘释例’。地名本之《泰始郡国图》,世族谱本之刘向《世本》《集解》。一经一纬,相为表里。晋书称预自平吴后,从容无事,乃著《集解》。又参考众家谱第,谓之释例,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今考《土地名》篇,称孙氏僭号于吴,故江表所记特略,则考其属槁实在平吴以前,故所列多两汉、三国之郡县,与晋时不尽合。至《盟会图》《长历》则皆书中之一篇,非别为一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