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三十六岁,因同乡杨得意言,得武帝召见;作赋献

公元-138年 是年
司马相如三十六岁,因同乡杨得意言,得武帝召见;作赋献上,拜为郎。

《汉书•司马相如传》卷五十七上:“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请为天子游猎之赋。’上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亡是公’者,亡是人也,欲明天子之义。故虚借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赋奏,天子以为郎。”按,《子虚》《上林》,史汉本传均作一篇,至萧统文选,或依西京杂记始割裂成二,当依本传作一篇。传言“请为天子游猎之赋”,“请为”之后疑为赋名,即《天子游猎之赋》,惜无旁证,聊存疑耳。此年起上林苑,资治通鉴卷十七又谓武帝此年得司马相如,赋当作于此时;班固云“上令尚书给笔札”,赋似当时一挥而就,然不合写作规律,况《汉书•枚皋传》卷五十一已谓“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西京杂记卷二称“司马相如《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此虽小说家言,却颇近实情。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