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举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藏语音译,又作迦举派,意为“口传派”。该派源自印度佛学家谛洛巴大师及尊者阿底峡之教授。11世纪,玛尔巴创立。其曾从阿底峡学法,并在印度亲身闻法于谛洛巴,因其能“领亲语教授之源”,“噶举”之名即源于此。该派特点是:所传密法全靠师长口传心授,即特别重视师徒口耳相传的密诀。集密、四坐、六法分身及迁识“四大教授”为此派之特色,喜金刚及六法拙火定等法门也为该派之重点教授内容。其传承人依次是:玛尔巴——米拉日巴——达波拉杰。该派支系众多,有※香巴噶举和※达波噶举两大传承。此派所传教法以大手印法(即恰甲钦波)为其独帜,并融合噶当及噶举两派教法。以宋宣和三年(1121)所建岗波寺为本派根本道场。该派之代表作是达波拉杰的《解脱道庄严论》。达波拉杰有4大弟子,后又分为4支派,其中帕竹派又分4个小支派,即所谓噶举派的“四大八小”,“四大”指:噶玛噶举、蔡巴噶举、拔绒噶举、帕竹噶举。“八小”指:止贡巴、达垄巴、雅桑巴、主巴、绰浦巴、修赛巴、叶巴、玛仓巴(后五者均已逐渐消弱)。在格鲁派(黄教)得势之前,噶举派以其众多的联合势力与各派抗衡。噶举的一些支派还成为政教合一的地方势力,元代受封为万户府。其间帕木竹巴派还建立了以山南乃东为中心的帕竹地方政权,取萨迦派而代之,令行全藏,明朝册封的大宝法王、阐化王等即出自噶举派。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