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狄

北方古族名。亦作赤翟。春秋时狄人的一部分。一说狄人信仰萨满教,以青、赤、白、黑象征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赤狄居南,崇尚赤色,着赤色衣饰,故称。与白狄、长狄、众狄等组成部落联盟,居于盟主地位,役使其他诸狄,对华夏族采取统一行动。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狄人内乱,部落联盟瓦解,长狄、白狄、众狄先后脱离其控制。其支系有潞氏、东山皋落氏、廧咎如、甲氏、留吁、铎辰等部。主要分布在今山西长治县北及山西、河北、河南之交界地区,与晋人杂居。因常与晋、卫、齐、宋等华夏诸侯互相攻伐,故不断向四方迁徙。周定王十三年(前594),与晋战于曲梁(今河北鸡泽),潞氏败亡。翌年,甲氏、留吁、铎辰亦亡于晋。此后,赤狄衰落,大部分并入晋,成为晋国统治阶级的奴隶或农奴,有的被征入晋军,成为数量颇多的“狄卒”。他们以各种方式反抗晋国的奴役,周敬王二十四年(晋定公十六年,前496),其首领析成鲋、小王桃甲乘晋国内讧,起义反晋,一度攻入绛都,不久被击败。战国时,赤狄遗民受魏国统治,周安王二十四年(前378),乘魏国败于楚、赵之机,起兵反魏,在浍水附近大败魏军,不久失败。后裔融入华夏之中。《魏书·高车传》云,高车(敕勒)为其后裔,但这部分应为周朝之前迁入漠北的狄人。参见“敕勒”(1983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