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烈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怯烈、怯列、客列亦惕、克哩叶特等。《辽史》称阻卜或北阻卜。《史集》载,古代其王有7子,皮肤黝黑,故称“克烈”。后诸子各成部落,自立姓氏。一说属突厥语族;另说属于蒙古语族,《辍耕录》将其列于“蒙古七十二种”中,《元史》亦称其为“蒙古克烈氏”。原居谦谦州(今叶尼塞河上游),辽金时,游牧于鄂尔浑河与土拉河流域,分布于肯特山与杭爱山之间。东临蒙古,西接乃蛮,北连蔑儿乞。下分克烈、只儿斤、董合亦惕、撒合亦惕、秃别干、阿勒巴惕6部。经济文化较高,为蒙古地区强部之一,以游牧业为主,始有农业萌芽。11世纪初,景教传入,为统治者所信奉。建初步政治制度,部长称“称禄汗”(或作“不亦鲁黑罕”)10世纪中,被辽征服,首领被委为夷离堇、太师、大王。大安八年(1092),在首领磨古斯率领下举兵反辽,寿昌六年(1100),兵败,磨古斯被杀,子忽儿札胡思嗣,收集部众,势力复振。至其子脱斡邻勒(王罕)为部长时,内讧,兄弟分地而治,屡相攻杀,经蒙古部也速该(成吉思汗父)支援复位,统一本部。曾联合铁木真(成吉思汗)先后击败蔑儿乞、塔塔儿、泰赤乌、乃蛮及诸部联军。13世纪初,与蒙古部由联盟而对立。南宋嘉泰三年(1203),为铁木真所败,部众并入蒙古,逐渐成为蒙古族的组成部分。蒙古国和元朝时期,曾有不少著名将领和大臣出自该部。附:克烈部世系。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