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尽意

魏晋玄学命题。指文字不能完全地表达语言,语言不能完全地表达思想。源出《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三国魏荀粲认为,圣人的思想,因其旨趣精微,非言辞所能尽表,故主张“六籍(经)虽存,固圣人之糠秕”。“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三国志·魏志·荀或传》裴松之注引《晋阳秋》),即所谓“言不尽意”。王弼提出“修本废言”(皇侃《论语义疏》注引),“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略例·明象》);晋张韩(即张翰)提出“留意于言,不如留意于不言”(《全晋文》卷一百零七),均同属此说。西晋欧阳建以言尽意论与此说相对。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