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清灭洋

亦称助清灭洋、兴清灭洋、保清灭洋、保国灭洋等。清末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政治口号。一般以大字书写在旗帜上。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十一日(1898.10.25)赵三多、阎书勤领导的山东冠县梨园屯义和拳起义时,第一次公开打出“扶清灭洋”(一说“助清灭洋”)的旗帜。是年冬,清廷饬令各地办团练,一些团练便树旗曰“义和团”或“义合团”,并打出“助清灭洋”或“替天行道”之旗。次年九月七日(10.11),朱红灯在山东平原县杠子李庄与清军接仗时,正式竖立“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之旗。河南信阳大刀会亦以“助清灭洋”相号召。二十六年五月,外国侵略军以保护使馆为名强行入京后,遂使这类口号成为社会性的舆论。它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一般认为“扶清”既指扶保大清朝廷,也包含保卫中华、国土、社稷,即保卫中华民族的意思;“灭洋”既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行动,也包含反对一切与“洋”有关的事物,是义和团笼统排外主义的表现。这口号既有广泛动员群众参加反侵略斗争的积极作用,也有模糊义和团对清朝封建统治的认识,扩大打击面和狭隘排外情绪等消极作用。

扶清灭洋”旗帜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