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农寺

官署名。北齐始置,为管理仓储市易,供应宫廷粮食薪菜、百官廪禄的机构。设卿、少卿、丞各一员,领平准、太仓、钩盾、典农、导官、梁州水次仓、石济水次仓、籍田等署。历代沿置,掌粮食储积、仓廪管理及京朝官禄廪、朝会祭祀供御之事务,其政令仰承户部。隋初设卿、少卿各一员为长贰,属官有丞、主簿、录事等,领太仓、典农、平准、廪市、钩盾、华林、上林、导官等署。炀帝时增少卿为二员,置上林、太仓、钩盾、导官四署。唐代因之,又辖诸监、屯监。龙朔二年(662)改名司稼寺,咸亨元年(670)复旧。北宋初唯掌供应籍田、祭祀所需物品及常平仓,设判寺事二人,以两制或朝官以上充任,卿、少卿皆为寄禄官。熙宁三年(1070)废制置三司条例司,青苗、免役、农田水利、保甲等法悉由司农寺主持推行,并考核升黜诸路提举常平官,成为推行新法的重要机构。以判寺、同判寺掌寺事。元丰改制后,原有职事归户部右曹,本寺掌仓廪、籍田、苑囿、漕运事务,供应官吏军兵禄食及宫廷所用粮、酒。南宋建炎三年(1129)罢归户部仓部司,绍兴四年(1134)复置。辽代为南面官署。金代改置司农司。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改务农司为司农寺,掌农桑水利之事,设达鲁花赤一员,卿二员,丞一员。二十三年改名大司农司。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