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时法

历法术语。用干支记录时序的方法。《汉书·艺文志》中有“甲夜”名称,魏晋将一夜分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五段。此制度最晚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与此同时或稍早年代,把日分为十二时辰,以十二地支表示。至唐代又将每个时辰分为初、正两部分;这与后来清初从西方引进的二十四小时计时法相似。一时辰为两小时;“小时”之名称来源于此。以下午11时零分至次日上午1时零分为子时;1时零分至3时零分为丑时,依次类推。时辰的前一小时为“初”,后一小时为“”。例如:上午11时称“午初”,12时称“午正”。每天十二时辰的地支是固定的,再配以十天干,就成干支纪辰,称干支纪时法。用干支相匹配成六十甲子,从甲子开始至癸亥结束,五天为一周期,用以记录时序如下表:

干支纪时表

时辰 日天干
甲或己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乙或庚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丙或辛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丁或壬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戊或癸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