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首方足布钱

战国时期青铜布钱。首端平直,方足,均有铸文。依具体形态差异又可分为:(1平首方足圆裆布,或称桥足布。约铸行于战国中期,属三晋。体形大小不一。平肩或圆肩。现所见者有“言(圁)阳”(今陕西神木东)、“安邑”、“”(即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等圆肩或方肩布。币值为“二釿”、“一釿”、“半釿”。还有“梁釿五十当寽”、“梁釿百当寽”、“梁正㡀(币)百当寽”、“梁半㡀(币)二百当寽”四种圆肩布。最大的“安邑二釿”布通长6.5厘米,足宽4.1厘米,重约29.4克。最小的“梁半”布钱,通长3.9厘米,足宽2.9厘米,重约7.06克。(2)平首方足方裆布。主要铸行于战国晚期。包括:1.方足小布。体小而薄,有平肩与耸肩两种。通长3.9—5厘米,足宽2.4—3厘米,重约4.2—14克。面文皆为地名,多属三晋及燕国。燕国方足方裆布钱首端较阔,肩多上耸,束腰,足较长。有的背平夷。 2.布。 平肩、方足、方裆,体形狭长,首有一穿孔,一般通长10.1—13厘米,宽3.1—3.5厘米,重约31—34克。最重者可达40克以上。 面文“当”四字,或释作“殊布当”,认为“殊布”即“大布”;或释作“旆钱当”、“桡布当”。 背文作“十货”。 旧多认为系楚国货币。但1983年底在新郑郑韩故城铸铜遗址发现有此种布币的陶范,故其所属国别还有待研究。 3.四布。 平肩、方足、方裆,首有一穿孔。通长约4.2厘米,最宽约2.1厘米,重7.5克。面文“四”二字,旧释作“四布”或释作“四钱”。 背文为“当”二字。 一般认为面、背文连续,表示四枚此种钱值一。 传世尚有一种所谓“连布”,形为两枚“四”小布一正一倒,四足相连。 此种布币旧认为属楚国货币。(3)平首方足锐角布钱。平肩,首部顶端左右作锐角突出形,犹如双角。有大小两种形体。大布如“涅全”,涅,战国时韩地,在今山西武乡西北。方裆,通长6.9厘米,足宽4.5厘米左右,重约17—19克。 小布如“”(或释“垂”,又释为“殽”或“”)字布,裆呈等腰三角形,通长约5厘米,宽约3厘米,重约9.7克。

平首方足布钱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