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罗廷

鲍罗廷   bào luó tíng


亚历山大·波尔菲里耶维奇·鲍罗廷(Александр Порфирьевич Боро-дин,1833 — 1887)。俄国作曲家、有机化学家。*强力集团成员。毕业于彼得堡医学院,并在该院执教。在化学研究上,最早制成苯甲酰氟,并曾探索醛类缩合反应。作曲多以俄国民族音乐为素材,具史诗性和抒情性。主要音乐作品有歌剧《伊戈尔王子》(遗作,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与格拉祖诺夫完成)《第二交响曲》《勇士》,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以及弦乐四重奏两部等。
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Михаил Маркович Бородин,1884—1951)。苏联人,原名马尔科维奇·格鲁森贝格(Маркович Грузенберг)。1903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9年出席第三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参加第三国际工作。1923年来中国,任第三国际驻华代表、苏联驻广东革命政府代表,并任国民党政治顾问,帮助改组国民党,促进国共合作。1924年1月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协助起草大会宣言并帮助孙中山筹组黄埔军校。1926年在处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中,对蒋介石采取妥协、退让政策。1927年6月,被武汉国民党中央解除顾问职,旋回国。曾任劳动人民委员、塔斯社代理负责人。后从事外文出版工作。1949年被捕,1951年卒于劳动营。1956年获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