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税

茶税   

中国旧时对茶所征的税。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始征茶税,不久停止。贞元九年(793年)复征。大和九年(835年)始行*榷茶,旋改征税。宋初由园户产茶交官专卖,嗣改园户与商人自行交易,政府抽收一定息钱;后又改为向园户收租,向商人征税。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立茶引法,商人领引时按短引和长引分别征税。元初沿用,至元十七年(1280年)行*俵配法,向民户摊征茶税。二十年复行引制,后于引外增“茶由”,征收零卖茶税。明清官茶储边易马,商茶给引征课。清末各省或统收茶税,或过卡抽厘,或按引征课,税率西北重于东南。北洋政府茶税有正税、杂捐、厘金、出口税等项。国民党政府于1931年免征出口税并裁去茶厘,但各省仍用其他名目征收。1942年征统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