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   hé mǔ dù yí zhǐ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东北。1973年开始发掘。遗址分四层,一、二两层的文化面貌与嘉兴马家浜、吴兴(今湖州邱城下层和青浦崧泽等处相似。河姆渡遗址以三、四层为主,是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早期文化,因命名为河姆渡文化。发现了“干栏”式建筑遗迹,梁柱间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具有相当成熟的木构技术。生产工具有伐木用的石斧、石凿,农耕用的骨耜和狩猎用的骨镞等。陶器为黑陶,造型简单,主要是釜、缽、罐、盆、盘等五种,有类似鼎足的活动支座,但没有豆、鼎等器,陶器上广泛应用了绳纹和刻画动植物形象的花纹。同时发现了大量稻谷遗迹,说明农业已成为当时的主要经济部门。还饲养有猪、狗和水牛等家畜。这是一种和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类型,其年代相当古老,据碳-14法测定,河姆渡三四层的年代约为公元前4800年左右。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从很早的时候起,中国人的祖先不仅在黄河流域,同时也在长江流域创造了灿烂的原始文化。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