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之性

气质之性   qì zhì zhī xìng

宋理学家用语。同“义理之性”或“天地之性”、“本然之性”相对。张载《正蒙·诚明》:“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王夫之注:“而此言气质之性,盖孟子所谓耳目口鼻之于声色臭味者尔。”意谓出于生理要求的感觉、欲望等。朱熹则以为“论天地之性则专指理言,论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朱子语类》卷四)。性即理,无有不善,但因“气质之禀,各有清浊”,故人有善有不善。并认为孟子性善说,是论天地之性;韩愈性三品说,则是论气质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