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mǎ kè sī liè níng zhǔ yì

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合称。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指导思想。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的产物。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总结了欧洲工人运动的经验,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期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创立了自己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它用唯物史观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指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物质生产决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它用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主义根据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的分析,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趋势,无产阶级是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伟大阶级,无产阶级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此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政党,无产阶级政党是领导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核心力量。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一些构想: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上,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必须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生产按照社会需要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社会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原则,高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等等。马克思主义以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为特征,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自己理论的真理性的标准。它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俄国革命实践,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研究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新现象和新材料,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他根据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的理论。他总结了俄国党内斗争经验和其他国家革命运动的经验,制定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和任务,揭示了无产阶级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列宁总结了俄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和方法,阐明了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的多样性,提出了经济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需要经历一些特殊发展阶段或中间环节的重要思想,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等等。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不是终极的真理,而是发展的学说。它始终同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战斗旗帜和指导思想。它在指导各国革命实践中显示出巨大威力,又从各国革命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活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参见:馬克思列寧主義
扫描版:「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7567页 第12卷 766
扫描版:「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62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