閤下

閤下    hé xià

1. 古代对尊贵者的敬称。后亦泛用于朋友之间,称谈话、通信的对方。 汉 蔡邕 《独断》卷上:“﹝天子﹞谓之陛下者,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閤下、执事之属,皆此类也。” 唐 韩愈 《与于襄阳书》:“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 韩愈 ,谨奉书尚书閤下。” 宋 欧阳修 《与杜正献公书》:“某顿首启,仲夏毒热,伏惟相公閤下,尊候动止万福。”

2. 谓在屋门之下。《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 廞 牙门将 涪陵 许弇 求为 巴东 监军, 杜淑 、 张粲 固执不许, 弇 怒,手杀 淑 粲 於 廞 閤下。”


参见:合下
扫描版:「閤下」在《汉语大词典》第16913页 第12卷 112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