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
频道导航
国学书库
影印古籍
四库全书
诗词宝典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古籍书目
书法字典
历史人物
历史典故
历史地名
康熙字典
历史文章
全文检索
近义反义
对联大全
世界名著
中医中药
姓氏起源
民族史
工具类
部件查字
字典
词典
成语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
象形字典
历史类
历史人物
历史典故
历史地名
历史事件
历史官职
历史知识
二十四史
姓氏起源
历史文章类
人物故事
历史解密
野史秘史
战争军事
历史百科
国学常识
传统文化
书库
四库
诗词
影印
字典
词典
人物
典故
书目
书法
﹤
首页
>
汉语大词典
> 八识
八识 bā shí
1.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一切法﹐即所谓神识﹑性灵﹐合称八识。
国语辞典
注音
ㄅㄚ ㄕˋ
拼音
bā shì
佛教用語。瑜伽行派主張能認識外境或心境的八種功能。分別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其中意識和眼、耳、鼻、舌、身五識並起外,並能對心境起認識作用。末那識是構成執著的心理源頭。阿賴耶識主要功能是貯存過去所造的業力。八識一方面是生起認識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變現一切現象的主體。
▶ 《成唯識論.卷二》:「等流習氣為因緣故,八識體相差別而生。」
扫描版:
「八识」在《汉语大词典》第1766页 第2卷 22
每日二十词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不知凡几
不知凡幾
不知利害
不知头脑
不知好歹
不知寝食
不知寢食
不知就裏
不知就里
不知所为
不知所云
不知所以
不知所出
不知所厝
不知所可
不知所措
不知所為
不知所終
不知所终
书库
影印
四库
诗词
书目
字典
词典
人物
典故
书法
首页
书库
四库
诗词
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