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棋

弹棋    tán qí
古代棋类游戏。源于汉代。相传汉武帝好蹴鞠,群臣谏劝,东方朔以弹棋进之,武帝便舍蹴鞠而尚弹棋;另一说西汉成帝时刘向仿蹴鞠形制而作。初用十二枚棋,每方六枚。两人对局时轮流以石箭弹对方棋子。魏时改用十六枚棋,唐代又增为二十四枚棋。宋代以后,因象棋盛行而渐趋衰落。

国语辞典

注音 ㄊㄢˊ ㄑㄧˊ  拼音 tán qí
1. 古代的一種棋戲。二人對局,白黑棋各若干枚,先放一棋子在棋盤的一角,用指彈擊對方的棋子,先被擊中取盡的就算輸。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彈棋始自魏宮內,用妝匳戲。文帝於此戲特妙,用手巾角拂之,無不中。」
   ▶ 《聊齋志異.卷一一.陳雲棲》:「兒輩常言幼孤,作字彈棋,誰教之?」
2. 用手彈的棋子形的木塊,是一種兒童遊戲器具。
参见:彈棋
扫描版:「弹棋」在《汉语大词典》第5222页 第4卷 154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