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史

外史    wài shǐ

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详细解释

1. 古代官名。掌管宣布京畿以外地区的王令、四方地志等。

《周礼·春官·大宗伯》:“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自当时之诸侯,国各有史,一言一动,罔不毕载。故四方之志,外史掌之。” 清 黄遵宪 《三哀诗》:“我已外史达,人实高阁置。”

2. 指稗史及某些旧小说。如旧题 汉 黄宪 的《天禄阁外史》、 清 吴敬梓 的《儒林外史》。

3. 旧时文人常用作别号。如 元 张雨 称 句曲外史 , 清 恽格 称 白云外史 。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别史 野史

国语辞典

注音 ㄨㄞˋ ㄕˇ  拼音 wài shǐ
相似詞: 1.別史、野史
1. 非正史,大抵為瑣記及小說之類。如《儒林外史》。
2. 文人常以此作為雅號。
   ▶ 《明史.卷二八五.文苑傳一.趙壎傳》:「入見,賜之宴,賦詩稱旨,除廣信教授,自號榮陽外史。」
3. 職官名。職掌記錄王者下達於京畿外的命令,並掌理四方邦國志書,三皇五帝的典籍 。
扫描版:「外史」在《汉语大词典》第4556页 第3卷 1150
扫描版:「外史」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36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