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

    原指既有高深的知识,又有雅致的风度。后来常用于形容人举止斯文,态度闲雅。这是孔子对当时社会文人的一般要求。他认为,如果朴实超过了文采,不免陷于粗野;而文采超过朴实,则又陷于虚夸。朴实和文采配合得当,才可称得上是一位君子。

【出典】:

    《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例句】:

    唐·王勃《三国论》:“文帝富于春秋,光膺禅位,临朝恭俭,博览坟籍,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也。” 《古今杂剧》元《费唐臣贬黄州》三:“见如今御史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毛泽东选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主谓 彬彬,谐调配合。多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语出《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镜花缘》15回:“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极其清秀。”△褒义。多用于举止态度方面。→温文尔雅 彬彬有礼 温柔敦厚 斯斯文文 ↔袒裼裸裎 敞胸露怀暴戾恣睢。也作“彬彬文质”、“文质斌斌”。


解释 文:文雅。质:朴实。彬彬:文质各占一半的形貌。形容文 华质朴配合得宜,既有文采,又很朴实。后常用来形容人举 止文雅有礼貌。

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 后君子。”

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做人要既文雅又朴实。他说:“如果 过于朴实,使得朴实超过了文雅,就显得粗陋;如果过于文雅, 使得文雅超过了朴实,则会显得浮华。只有文雅和朴实各占一半, 配合得当,才是君子。”

孔子对于质和文的论述,其实涉及了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后代将其加以推广,应用到为 人处世、撰文写作等许多方面, 总体要求是内容要与形式配合 得当,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 称得上完美、完善。

近义 温文尔雅

例句

新来的老师戴着一副眼 镜,显得文质彬彬的。


【词语文质彬彬】  成语:文质彬彬   汉语大词典:文质彬彬
【检索文质彬彬】 全文检索:文质彬彬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