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诚惶诚恐

【成语】:诚惶诚恐
【拼音】: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简拼】:chck
【解释】: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处】: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示例】:一些成了惊弓之鸟的部员们算也~地先后把那段危险的地面通过了。 郭沫若《北伐途中》二十一
【近义词】:惊惶失措惶恐不安胆战心惊
【反义词】:处之泰然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带有幽默或讽刺

诚惶诚恐 典故或故事

    诚,实在,的确。“诚惶诚恐”是封建时代臣下上给皇帝奏章中的常用语。表示对皇帝极其尊敬,实在感到畏惧不安。后也用于含讥讽意味的不安表现。杜诗(?-38年)字君公,河内汲(今河南汲县)人。少有才能,王莽时曾为郡功曹;更始入关,又任职大司马府,后降刘秀,任侍御史等职。建武七年(31年)擢南阳太守,轻徭薄赋,奖劝农业,“造作水排,铸作农器”。当地百姓称颂他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光武帝大封功臣时,杜诗以降臣而居高位,心中十分不安,因而上书要求让出南阳太守职位,降级使用。他说:“我的才能本来极其平庸,只是在您开创大业之时,有才能的人大多随军战斗,人才十分缺乏,才使我得受大恩。以致让许多有功之臣怀才不遇而不满,对此,我心中十分惶恐不安。”光武帝因为他有行政才干,始终没有批准他的要求。

【出典】:

    《后汉书》卷31第1096页,《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例句】:

    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恃表》“臣植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潮州刺史既免刑诛,又获禄食。圣恩弘大,天地莫量,破脑刳心,岂足为谢,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诚惶诚恐 成语接龙

【顺接】:恐耸詟栗 恐则气下 恐后无凭 恐耸讋慄 恐后争先 恐慌万状 恐伤雅道 恐遭物议 
【顺接】:恃以无恐 有恃不恐 临死不恐 临难不恐 担惊受恐 有恃无恐 有恃毋恐 诚惶诚恐 
【逆接】:五体投诚 少年老诚 衔哀致诚 蝼蚁之诚 闲邪存诚 殚精竭诚 一秉虔诚 脩辞立诚 
【逆接】:诚欢诚喜 诚哉是言 诚恐诚惶 诚意正心 诚己刑物 诚心实意 诚心正意 诚惶诚恐 


 查看:「诚惶诚恐」的典故、诚惶诚恐成语故事
 查看:「诚惶诚恐」在《汉语词典》的解释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