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摇唇鼓舌

【成语】:摇唇鼓舌
【拼音】:yáo chún gǔ shé
【简拼】:ycgs
【解释】: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出处】:《庄子•盗跖》:“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
【示例】:我正在这里指授进兵的方略,胆敢~,煽惑军心!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
【近义词】:拨是弄非、花言巧语巧舌如簧
【反义词】:哑口无言沉默寡言默不做声
【歇后语】:结巴学舌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卖弄口才
【英文】:wag one's tongue

摇唇鼓舌 典故或故事

    原指逞口才从事游说,后则泛指信口开河,夸夸其谈,乱发议论。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孔子知道后,企图以儒家学说说服他。于是便和颜回、子贡一起去拜见他。听说孔子到来,盗跖大怒,圆睁双目,怒发冲冠。他说,这不是鲁国那个虚伪狡猾的孔丘吗?你造谣惑众,妄称什么文武之道,穿戴华丽,胡言乱语,不种田白吃饭,不织布白穿衣,专门夸夸其谈,迷惑天下君主。使得天下士人不能返其本性,跟着你一起讲什么孝啊悌啊,以图混个一官半职。你的罪过太大了,快快走开,不然的话,我就把你的肝割下来作早餐。

【出典】:

    《庄子·盗跖》:“盗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阳,脍人肝而之。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铺之膳。’”

【例句】: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二折:“听不上摇唇鼓舌絮叨叨,正良臣佞士难同爵。”

摇唇鼓舌 成语接龙

【顺接】:舌枪唇剑 舌吐莲花 舌敝耳聋 舌血书地 舌绽莲花 舌长事多 舌本翻莲 舌柔不弊 
【顺接】:缄口藏舌 鼓唇弄舌 张口掉舌 油嘴油舌 软嘴塌舌 称不容舌 巧嘴利舌 搬口弄舌 
【逆接】:飘飘摇摇 九万扶摇 海沸山摇 鹏运扶摇 风雨漂摇 溟海扶摇 鹏翼扶摇 心荡神摇 
【逆接】:摇席破坐 摇头晃脑 摇脣鼓舌 摇吻鼓舌 摇头摆尾 摇尾涂中 摇羽毛扇 摇头叹息 


 查看:「摇唇鼓舌」的典故、摇唇鼓舌成语故事
 查看:「摇唇鼓舌」在《汉语词典》的解释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