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塞翁失马

【成语】:塞翁失马
【拼音】:sài wēng shī mǎ
【简拼】:swsm
【解释】: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
【示例】: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安知非福”。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
【近义词】:失之东隅因祸得福
【反义词】:因福得祸
【语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安慰语

塞翁失马 典故或故事

淮南子.人间训》:“塞上之人,有善术(指阴阳五行等方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就)不能为福乎?’居(过了)数月,其马将(带引)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坠而折其髀(股上大骨),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控弦(拉弓射箭)而战,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指都得到保全)。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变化无穷),深不可测也。”

“塞翁失马”的故事,从祸福反复转化中,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矛盾是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的。其中所包含的祸福无常的“不可知论”和“宿命论”思想,则是应当摒弃的。

后以“塞翁失马”常比喻暂时受损失,却因此而可以得到好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宋.文天祥《山中感兴》诗之二:“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意指时局紧张,身居深山也未必能免祸。

塞翁失马 成语接龙

【顺接】:马七马八 马卿壁立 马牛襟裾 马齿日增 马头觅角 马到功成 马上功成 马溜子船 
【顺接】:红羊赤马 秦琼卖马 铅刀驽马 练兵秣马 庳车羸马 抽简禄马 倦游司马 丹书白马 
【逆接】:卖卢龙塞 禁舍开塞 明妃玉塞 日堙月塞 昭君出塞 胡吃海塞 朝穿暮塞 青林黑塞 
【逆接】:塞翁得马 塞翁得失 塞门扫轨 塞翁失马 塞井夷竈 塞北江南 塞井焚舍 塞耳偷铃 


 查看:「塞翁失马」的典故、塞翁失马成语故事
 查看:「塞翁失马」在《汉语词典》的解释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