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

【成语】: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
【拼音】:bù chī bù lóng,bù zuò ē jiā wēng
【简拼】:bcblbzajw
【解释】: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出处】:钱钟书《围城》:“人全贪小利;‘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就算了罢。”
【示例】:钱钟书《围城》:“人全贪小利;‘~’,就算了罢。”
【近义词】: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语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英文】:Where ignorance is bliss,it's folly to be wise.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 典故或故事

阿:前缀,用在称呼的前头。家( ㄍㄨ gū ):同“姑”,指丈夫的母亲。翁:指丈夫的父亲。 不装聋作哑,就当不了公婆。 意谓做长辈要宽宏大量,对某些小事,不宜过分明察。这原是古代谚语,最早见于《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慎子》:“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这里“公”与“王”对举,是“公侯”之意。汉.刘熙《释名》卷四:“里语曰:不瘖不聋,不成姑公。”《宋书.庾炳之传》:“不痴不聋,不成姑公。”这里“公姑”连用,始作“公婆”解。《隋书.长孙平传》:“鄙谚曰:不痴不聋,未堪作大家翁。”这里又将“姑公”写作“家翁”。后多引作〔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唐.赵磷《因话录》卷一:“郭暧尝与升平公主琴瑟不调,尚父拘暧,自诣朝堂待罪。上召而慰之曰:“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资治通鉴.唐纪四十》引作“不痴不聋,不作家翁。”《镜花缘》九三回:“又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细细想去,却很有意味。”钱钟书《围城.七》:“有时她做的菜似乎量太少,我想,也许她买菜扣了钱,人全贪小利的。‘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就算了罢。”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 成语接龙

【顺接】:翁归引咎 翁伯入关 翁霜鬓秃 
【顺接】:绛县仙翁 失马塞翁 橘内仙翁 黄石仙翁 咄咄衰翁 醉倒山翁 阿家阿翁 沉埋瓿翁 
【逆接】:献可替不 进可替不 
【逆接】:不容置辨 不如人意 不知甘苦 不可言状 不吝赐教 不露神色 不得开交 不置一词 


 查看:「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的典故、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成语故事
 查看:「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在《汉语词典》的解释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