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厉兵秣马

【成语】:厉兵秣马
【拼音】:lì bīng mò mǎ
【简拼】:lbmm
【解释】: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示例】: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以伺中国之变。 宋·陈亮《酌古论·吕蒙》
【近义词】:秣马厉兵严阵以待
【反义词】:高枕无忧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准备战斗
【英文】:get ready for fight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秦国、晋国联合围攻郑国,郑国派大臣烛之武单独与秦国结盟,按约秦国派杞子、逢孙和杨孙率军驻在郑国,秦国退兵。杞子派人偷偷回国要秦穆公出兵,秦军就大举进攻,郑国商人弦高冒充使臣警告秦国,秦国只好攻打滑国

厉兵秣马 典故或故事

    厉兵,磨砺兵器。秣马,喂饱战马。厉兵秣马,形容作好战斗准备。公元前627年,晋文公死后,秦穆公欲称霸中原。恰在此时,帮助郑国戍守的三员秦军将领派人报告郑国无备,要求他派遣军队,里应外合,灭掉郑国。于是秦穆公派遣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率军前往。行进途中,恰遇郑国商人弦高。弦高得此消息,一面派人回国告急,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秦军见郑国有备,不得不改变作战意图,转攻滑国而归。郑穆公得到弦高告急消息,派人到秦将戍守之处察看,见他们正在收拾行装,厉兵秣马,准备战斗,于是立即派人对他们进行警告,并将他们逐回本国,从而挫败了秦国东进称霸中原的图谋。

【出典】: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例句】:

    唐·房玄龄《晋书·姚泓载记》:“乃宣告诸城,勉以忠义,厉兵秣马,征发义租。” 《晋书·四夷传》:“今将秣厉兵,争衡中国,先生以为何如?” 元·耶律楚材《答杨省书》:“秣马厉兵可报西门之役。”

厉兵秣马 成语接龙

【顺接】:马周遇合 马耳春风 马上房子 马革敛尸 马融绛帐 马当轻帆 马首东南 马腹避火 
【顺接】:骑两头马 临崖失马 碧鸡金马 宋人投马 玉堂金马 招军买马 青梅竹马 一鞍一马 
【逆接】:漆身为厉 夕惕若厉 磨砥刻厉 晨兢夕厉 声张势厉 志美行厉 伯有为厉 发扬踔厉 
【逆接】:厉精更始 厉精爲治 厉精图治 厉精求治 厉精淬志 厉世磨钝 厉世摩钝 厉色疾言 


 查看:「厉兵秣马」的典故、厉兵秣马成语故事
 查看:「厉兵秣马」在《汉语词典》的解释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