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口血未干

【成语】:口血未干
【拼音】:kǒu xuè wèi gān
【简拼】:kxwg
【解释】: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
【出处】:《左传•襄公九年》:“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示例】:~,宋人背盟,寡人伐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
【近义词】:尸骨未寒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订盟约不久就毁约

口血未干 典故或故事

    口血,古代双方结盟或订立条约时,双方要喝加有牲禽类血液的酒,以示信守,称为口血。口血未干,形容结盟时喝的口血染红了嘴巴还未干,就背弃了原来的盟约诺言。公元前565年,郑国刚因晋师来伐而乞和成盟。楚国又出师伐郑。郑国不得已背晋向楚,复求与楚国订立盟约。这时,郑国的两个大臣子孔、子蟜说:“我们刚与晋国订立盟约,现在口血未干,就背弃盟约,这样做行吗?”另外两个大臣子驷、子展说:“我们小国同大国结盟,只能唯强是从。现在楚师来攻,晋国不来援救,我们就得投靠楚国。即使订立了盟约,将来也可向晋国解释,这是在强国的威逼下订的,这样的盟约是可以背叛的。”

【出典】:

    《左传·襄公九年》:“楚子伐郑。子驷将及楚平。子孔、子蟜曰:‘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子驷、子展曰:‘吾盟固云唯强是从,今楚师至,晋不我救,则楚强矣。盟誓之言,岂敢背之?且要盟无质,神弗临也。’……乃及楚平。”

【例句】:

    左丘明《国语·越语》:“以盟为益乎?前盟口血未干,足以结信矣。” 元·脱脱《宋史·辛次膺传》:“次膺言:‘宣和海上之约,靖康城下之盟,口血未干,兵随其后。”

口血未干 成语接龙

【顺接】:干脆利索 干霄蔽日 干名采誉 干戈扰攘 干城之寄 干名要利 干脆利落 干城之选 
【顺接】:鸿渐于干 聪明能干 搜岩采干 分片包干 精明能干 蝉喘雷干 口燥脣干 墨迹未干 
【逆接】:存舌在口 赞不容口 分身减口 死不开口 流脍人口 轻言肆口 分房减口 金人缄口 
【逆接】:口快心直 口茄目瞠 口呆目钝 口颊坏疽 口角流涎 口讲手画 口袋战术 口不二价 


 查看:「口血未干」的典故、口血未干成语故事
 查看:「口血未干」在《汉语词典》的解释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