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囫囵吞枣

【成语】:囫囵吞枣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简拼】:hltz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处】: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示例】: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近义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反义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语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读书不认真

囫囵吞枣 典故或故事

比喻在学习上不作分析,含糊地加以接受。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 “只要囫囵吞枣的念,囫囵吞枣的背。” ●《朱子语类》卷三四: “道理……不是囫囵一物。” 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一: 有人说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曰: “……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 押者曰: “你真是混沦吞却一个枣也。” 宋代朱熹认为,道理有条理,不是含糊之物。又,相传有个人听说枣子利脾而不利齿,他便将枣子囫囵吞下。

囫囵吞枣 成语接龙

【顺接】:枣梨之灾 枣下悲歌 枣大如瓜 枣膏昏钝 
【顺接】:推梨让枣 浑抡吞枣 鹘囵吞枣 如瓜大枣 付之梨枣 鹘仑吞枣 昌歜羊枣 海上瓜枣 
【逆接】:囫囵吞枣 囫囵半片 


 查看:「囫囵吞枣」的典故、囫囵吞枣成语故事
 查看:「囫囵吞枣」在《汉语词典》的解释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