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原經
书名《春秋原經》
书名 春秋原经
作者王心敬
版本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分类經部>春秋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國朝王心敬撰。心敬有《豐川易說》,已著錄。是編不載《經》文,亦不及《經》中所書之事,惟泛論孔子之意。分為四篇:一曰《講讀八法》,二曰《通論》,三曰《原春秋之由作》,四曰《諸儒論春秋》。其大旨本《孟子》之言,以尊王抑伯為主,持論甚正。其謂孔子不以一字為褒貶,亦足以破諸家紛紜轇轕之陋。而矯枉過直,加以懸揣臆斷,不顧事理之安。至謂《左傳》事跡皆圣人之所刪,不當復存其說。考古者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尚書》者,左史類也。《春秋》者,右史類也。劉知幾作《史通》,敘述源流,至為明析。心敬乃援《尚書》為例,謂事跡之可存者圣人必存,如典、謨、訓、誥是也。事跡之不可存者,圣人必刪,如《左傳》所載是也。因而盡廢諸《傳》,惟以《經》解《經》。不思《經》文簡質,非《傳》難明。即如“鄭伯克段於鄢”一條,設無《傳》文,則段于鄭為何人,鄭伯克之為何故,《經》文既未明言,但據此六字之文,抱遺經而究終始,雖圣人復生,沈思畢世,無由知其為鄭伯之弟,以武姜內應作亂也。是開卷數行,已窒礙不行,無論其馀矣。況自有《六經》以后,歷漢至今,通儒輩出,其失經意者固多,得經意者亦不少。心敬乃一概排斥,謂孔子之后惟孟子能知,孟子之后直至心敬乃能知。甚至謂孔門諸子未見《春秋》,故《論語》無一字及之。子思亦未見《春秋》,故《中庸》亦無一字及之。至孟子搜索闕里,始見本經。揆以事理,豈其然乎?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楚辭集注八卷 宋王忠文公文集五十卷目錄四卷 岳寶公牘續刻 分甘餘話四卷 金雙巖中丞集四卷 宋史紀事本末一百〇九卷 沈氏經學六種 寧都三魏全集 皇朝續文通考三百二十卷 柏堂遺書 蘇文忠公全集七十五卷目錄一卷詩選十二卷 御製耕織圖二卷 欽定學政全書八十六卷首一卷 郊居詩抄八卷 [康熙]祁州志十卷 後漢書一百二十卷 古學彙纂十卷 乾隆府廳州縣圖志五十卷 百柱堂全集内集三十四卷外集十九卷 葦間詩集五卷 無爲集十五卷 侍郎葛公歸愚集十卷補遺一卷 四書朱子本義匯參 前明山東曆科鄉試錄一卷國朝山東曆科鄉試錄一卷 知非齋駢文錄一卷知非齋古文錄一卷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目錄三卷 列國歲計政要十二卷 聖濟總録纂要二十六卷 經籍舉要 讀白華草堂詩初集九卷二集十二卷苜蓿集八卷 三雄木概十卷 高昌館譯書一卷 [光緒]玉田縣志三十卷首一卷 粵東詞鈔 聖諭十六條附律易解一卷 蓮船寶卷 明史三百三十二卷目錄四卷 壺園詩鈔選十卷五代新樂府壺園詩外集六卷壺園雜著 大戴禮記補注十三卷 廿二史考異二十三卷 醫學金針八卷 客問條答一卷 公是先生弟子記一卷 琴操二卷補遺一卷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三十卷 八旗營房查收清册 西洞庭節孝貞烈志略三卷 曾文正公文集三卷 小學實驗教育學四篇 安雅堂未刻稿八捲入蜀集二卷 黑龍江外記 女科病情 重訂批點春秋左傳詳節句解六卷首一卷 算草叢存四卷 青埵山人詩十卷 [道光]辰溪縣志四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康熙]良鄉縣志八卷 [道光]琴川三志補記十卷續八卷 簡易格致課本不分卷 元和郡縣補志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