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形容妇女重视贞节,宁死不改嫁,不失身。三、九,极言其甚。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随汉走,怎说三贞九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甚么三贞九烈?都是哄人的说话!”亦作“三贞五烈”。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你要他三贞五烈,这不是太……。”
并列 贞,贞节。烈,刚直,指以死全名节。三、九,指程度高。指封建社会所宣扬的妇女贞烈——不改嫁、不失身。《镜花缘》12回:“若辈一经用了手脚,随你~,玉洁冰清,亦不能跳出圈外。”△褒义。用于品质高尚类。→坚贞不渝 ↔水性杨花。也作“九烈三贞”、“三贞五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