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字形演变,请横屏查看
  • 甲骨文
    合集185
  • 金文
    集成10174(兮甲盤)

    集成4313(師㝨簋)
  • 战国文字
    曾1正

    睡‧法102
  • 篆文
    說文
  • 隶书
    侯成碑

    石經論語殘碑
  • 楷书
    楷書
  • 简体
    楷書

甲骨文作,像在俘虜或罪人的兩手上加上桎梏,像桎梏之形。金文人手已與刑具分離,或增添「廾」形,表示手持桎梏,加諸罪刑徒。形變為,與戰國文字、篆文構形相同,今隸變寫成「幸」。伏罪跪坐之人形,金文形變為立人形,兩手仍存短畫以像刑具。戰國文字「廾」改易從「又」,立人形,形變為丮,篆文從丮、從㚔。《說文‧㚔部》:「執,捕罪人也。从丮、从㚔,㚔亦聲。」從㚔,表示音讀,兼表桎梏;從丮,像人伸出雙手,會合手持桎梏,加諸刑徒,本義為拘捕問訊。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臺灣標準字作「執」,規範字作「执」,是草書楷化,見於宋刊本《古列女傳》及宋元以來通俗文學刻本。

汉字:「执」 字形演变 字源演变



甲骨文

小篆

楷体

汉字:「执」 楚系简帛文字

汉字:「执」 秦系简牍文字

汉字:「执」 传抄古文字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