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字形演变,请横屏查看
  • 甲骨文
    合集30268
  • 金文
    仲義父鼎

    仲義父鼎

    庚嬴鼎

    庚嬴鼎
  • 战国文字
    睡‧日乙194
  • 篆文
    說文

    說文或體
  • 隶书
    桐柏廟碑
  • 楷书
    楷書

甲骨文作,由「宀」、「(夗之異體)」二字構成。從宀,示居室之義。從夗,聲符,注明音讀,兼表義。夗,本義為轉身而臥,引申為委宛、宛轉。會二字得秉性宛順之義。金文二例承自甲骨文,上體作,從「处」,下體從囗,乃方國繁文從囗之例。戰國文字承自甲骨文,下體作夗。篆文承自戰國文字;古文下體從心,表示心性宛順。隸書、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汉字:「宛」 字形演变 字源演变


粹664(甲)

仲義父鼎(金)西周晚期

說文‧宀部

說文或體

睡.日乙194(秦)

睡.日乙14(秦)


甲骨文

小篆

康熙字

楷体

汉字:「宛」 甲骨文 字形图


粹664合30268無名組

汉字:「宛」 楚系简帛文字

汉字:「宛」 秦系简牍文字

汉字:「宛」 传抄古文字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