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Hàn

【源】 ①汉禅让于魏后,子孙有以汉为姓者(12,17,60)。三代之时,天子诸侯传国,支庶传氏。其传国者,国亡,则以国为氏。三代之后虽有国号,无问嫡庶,皆以氏传,而谓之姓。如汉家虽亡,亦称刘氏,或有称汉者,虽存古道而存为希姓(12,21)。②东乡族姓。【望】东莞(17,60,418)。【布】湖北钟祥(388)、浙江义乌(277)、台湾基隆、高雄、花莲(64,68,261)、贵州赤水(442)、山东日照、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汉伦,宋时深州刺史(21)。汉銮,明时山东日照人,嘉靖中任邵武府检校(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 临汾,新疆之塔城,广东之吴川,云南之陇川、邱 北、盈江等地有分布。汉族、蒙古族、傈僳族有此 姓。《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 郑樵注云: “《姓苑》 云: ‘东莞有此姓。’ 云,汉高帝 之后。初,项羽封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今兴 元府汉中郡也。自高帝至光武终于献帝,通王莽十八 年、刘圣公二年,计四百二十五年传汉祚。汉亡,子 孙或以国为氏。” 三代之时,无子、诸侯传国,支庶 传氏。其传国者,国亡,则以国为氏; 三代之后,虽 有国号,无问適 (嫡)庶皆以氏传而谓之姓。如汉家 虽亡、亦称刘氏,或有称汉者,虽存古道,而存为希 姓。

唐代有汉皓; 五代时有汉佗; 宋代有汉宗尧,淳 祐进士; 明代有汉邦杰,盐井提举; 又有汉德,金县 高士。

 

国学大师APP下载

X